高三地理教学工作的总结

2024-05-31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的总结(精选13篇)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的总结 篇1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结束了,现在就本星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观为指导,以提高地理科课堂复习备考效率为重点,以落实双基为核心,重视教学过程,强化目标意识,举全组之力,确保明年高考地理科成绩有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及思路

复习备考原则是:“学习考纲看要求,挖掘教材找考点,研究考题控难度,推敲评析瞄方向”。突出阶段复课目标,强化“三主”方针,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工作思路是: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总结经验,务实求新;精心谋划,科学运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良好复习备考氛围。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坚持“低中见高,慢中求快,小中见大,严中求实,活中求新”的复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工作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3、4、13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每周15节课,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总共内容包括3册必修,2册选修,还有初中的地理部分,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按照教学要求,每课都做一份小题练习,学以致用,并每周进行周测。每月一次大考,并且有侧必改必评。在学生做的练习中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利于下阶段的复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环节上,提倡五个环节:

①知识梳理——构建网络、理清主线

②课堂训练——练规范、速度、技巧、能力

③单元考试——改造与创新考题(知识梳理的补充) ④试卷评析——纠正错误、总结规律、触类旁通

⑤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四、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能力,克服考生失分原因分析,规范析题答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不细致,如题目要求分别说明两个事物特征或什么原因,是很多学生不分开说,说这个一下说哪个一下,条理性很不清晰。

2. 不能提取有效信息。如某月的月考题的36题,题目里说明上9月份,所以为北半球的夏天,应该吹西南风。西面为迎风破,多雨,日照时间少,东侧反之。。比如题干中有6月19号,那么学生不知道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求,如果能从题干中提取出这个有效信息,那么不管问季节,气候特点,昼夜长短等问题都可以解答。

3.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应用课本的原理知识回答问题。比如我们学习中有过三角洲形成的条件,如果考到那个河流的下游三角洲的形成学生可以答,但是问没有三角洲的原因,却无法回答。不能转化思维,采用逆向思维去考虑问题。对于知识转移方面,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上,比如一个地区进行混合农业生产,问这样做的好处,就应该把课本上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优点答上就可以。

4. 空间定位能力差。不能通过经纬网,区域位置,海陆位置、形态判断地区名称。一个地区的位置就决定了其相的地理事物特征,如果空间定位错误,那么其所对应的地理特征不符合答案了。

5. 答题不规范,不会使用地理术语,口语化答案较多,比如岩石说是石头,下雨说成落水。

最后是学生的信心不足。经过两次模拟考试,有些同学觉得越考越差,越来越没有信心。导致学习激情下降,投入的努力不够,纪律放松,上课时候经常走神。这样就要求我们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好好引导学生走出这阴霾的时间。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的总结 篇2

一、制订科学的检测计划

检测教学计划是指导检测教学的战略思想。制订计划要尽可能做到统筹安排, 兼顾全局, 切实可行。因为它涉及学科教学时间、各学科之间以及学生学习计划制订等问题。某学科检测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三各学科的教学, 影响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体效能。同时, 检测计划的制订要科学, 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因素, 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遗忘规律、心理特征等因素, 绝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武断制订检测教学计划, 或者无计划随意性, 想练就练, 想考就考, 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学生。我认为平均一个月有两次检测, 平均每两周有一次检测, 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遗忘、心理规律。第一学期安排12次检测, 考试时间与试卷分析时间比一般为1∶2, 共用时32课时。这样, 才有充足时间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解决在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二学期安排8次检测, 计划用时22~24课时 (市统一考试不计算在内) , 检测时间与试卷分析时间比一般是1∶2或1∶3。这样把我们的检测教学计划纳入学生的学习计划之中, 学生比较满意, 并且自觉执行。这样做实际上让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增多了。

二、精选检测题材

检测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效果, 作为科任教师编选检测题目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编制的思路与操作程序是: (1) 选择情境。我们可以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为指向, 如朝鲜半岛、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泛北部湾、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等为情境。 (2) 创建三维框架。研读最近三年文综能力测试题, 其命题基本是按照三维框架设计的。如编制学科内综合题, 现象与时空组合, 可以编写以因考果、以果考因的试题, 譬如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温室效应等问题。如果编制跨学科综合题, 以地理问题为切入点, 用政治学常识解释社会现象;从历史观点分析、评价现象;以历史问题为切入点, 用地理知识说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 或用政治学常识作出评价。 (3) 寻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自然是以人类发展生存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社会现象、地理学研究成果、建设成就、基本国情等为核心问题。如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和石化、湿地破坏、臭氧层破坏、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经济全球化等问题。 (4) 控制难度。检测试卷难度大小, 要因目标要求而异, 因考试形式而异。第一学期检测目标的要求是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等“三基”为主, 因而难度控制在接近于水平考试。而第二学期检测目标的要求是, 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 以及综合学习思维能力, 所以试题难度较大, 尽量接近高考的难度要求。就考试形式来说, 不同的检测形式其目标要求也不同, 自测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反思, 利用自测工具反馈知识、整合知识、消化知识, 重在总体把握学科知识网络, 训练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和多端思维等地理思维方式, 以此调整重复机械做题的不良学习行为,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因而难度稍小;考试则不同, 主要侧重于审题、解题、表达等环节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和应试心态, 借以调整和提高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从而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因而难度稍高。

三、检测卷的分析教学

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三地理问题设计 篇3

能够最终促成有效教学的高三地理问题设计应该是紧扣课标要求、紧扣考试要求、紧扣教学实际的,有层次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有效快捷地向教学目标靠近。

一、设计问题应紧扣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评价的重要蓝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所有问题的设计都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进行,这是保证备考工作不至于偏离高考要求的重要一环。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地理问题,不仅仅是常规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高考复习备考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高考备考阶段,教师教学中的地理问题主要源自地理教材、教辅材料、外地试题,真正源于自身的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创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地理问题比较鲜见。我们常见的情况是,教师认真讲解教材或教辅材料中的每一个地理问题,不厌其烦地印发成套成卷的外地试题,甚至在高考备考阶段也完全忠实地照抄照搬或只是对其简单地改造与加工,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和甄别,造成复习备考中地理问题游离于课标之外,最终错失能力提升的良机。

地理教材是教材编者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而进行编写的教学文本,不同版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体现了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由于某种原因,课标不要求的内容屡屡见诸于某些教材。同理,课标要求的内容也屡屡不见诸于某些教材。因此,教材中有些问题的设计完全有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教材的教学辅导材料与外地试题也大量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再造,才能正确地展示符合课标要求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借助教师的有效“问题”最大限度地接近考试要求。

二、设计问题应注重知识与能力

“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在表现是高考试题总是以实际问题立意,创设问题情境,根据问题需要,以某个主干知识作为中心问题展开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往往将《考试说明》当成是必须遵循的或希望能够去达成目标要求的唯一依据,按照《考试说明》中的条目逐一落实知识要点,平面地而非立体地解读《考试说明》所要求达成的考试目标。

但《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文本,其间最大的差别在于《考试说明》只有知识点的罗列,它只是个平面结构,而《课程标准》具有立体结构,不仅有知识点罗列,即内容范围的界定,还有能力要求(下表所示)与活动建议,即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的界定。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行为动词及其数量

因此,在高三备考的问题设计中,要对照《课程标准》,添加《考试说明》中各条目中所缺失的行为动词,充分考虑和引入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行为动词,让学生了解、熟识这些行为动词的意义与指向,明确具体复习深度,即能力要求,使其在高考解题现场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便是追求有效的地理问题设计的价值所在。

三、设计问题应打破思维定势

大量教学实例说明,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是有负面影响的,当出现新的问题情境时,它会妨碍学生产生新的解题思路或涌现新的创新思维去解决新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高考后有些试题总会出乎预料,总会被认为是超标、超纲、超考试说明了,如2008年的全国文综Ⅰ第36题(有关刚果河),它实际上既没有超知识目标,也没有超能力目标,那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感觉难呢?那是因为它的命题角度超过了教学实际,即既超过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超出了教师的教学实际。

从本质上看,教学实际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对学生的训练环节。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推测,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只讲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而从来没有去反思,或者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河口地带都能形成三角洲?为什么有的河口地区没有形成三角洲?没有这样的反思与设问,就不可能在训练中加以体现,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常规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应该在大纲、说明、教材三级框架下进行大胆的猜测和问题设计,同一个知识点,还可能有什么样的考查角度?还有没有逆向的思考角度?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是拿来主义,人家怎么写就怎么教,人家怎么练就怎么抄,那这样教出的学生可能就很难脱颖而出。因此,在问题设计中,不要依赖书上习题、教辅习题,要利用悖逆法,有所创新地挖掘隐性问题,克服思维定势。

四、设计问题应注意多样化变式

学生在高考临场解题时总是感到棘手陌生,感到似曾相识又无从下手。其主要的症结在于当学生遇到新的解题情境时,无法将貌离神合的新问题与典型性问题进行比较和概括,从中感悟出彼此之间的共性,而后运用旧模型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问题。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越是抽象,其适用面越广。要让学生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知识,并在对不同“模板”问题的分析与比对中抽象出共性,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跨越思维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变式设计。如,可以改变不同的自然或人文背景,设计相同的地理问题;可以改变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由因溯果,或由果溯因;可以改变地理图像中的地理要素,呈现新的地理情境,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依据问题的基本模式,适当从不同角度进行“改装”,并在控制好问题变式的难度、深度、开放度的基础上,以各种不同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这种变式的问题训练,找到基本模式与多种变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对基本模式的理解,提高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总之,地理问题设计是有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需要教师的投入,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优化问题的设计,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地理课程标准与高考走向解读PPT.http://geoteach.jyjy.net.cn/Article/uploadfiles/200904/

2009042112091334.ppt.

[2] 佚名.地理:第四章专家指导(二).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8—30/1954216902_2.shtml,2009—08—30/2010—09—08.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篇4

高三地理 教学总结与反思

李 怀 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和高三(2)地理课教学。这学期以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人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经验,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讨考纲。

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在教学中就可以着重强调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尤其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更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基础知识。立足课本,夯实双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复习中,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第一轮的复习花费了很长世间,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复习的时间很长,主要是本身知识就比较难于理解,再者所教的学生是文科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学习心存畏惧。

对于区域地理部分,虽然高考说明中没有出现要求,但是也不敢不复习,因为区域性是地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把区域地理过了一遍,时间比高二上课时少很多。此阶段的练习以阶段性的习题为主,没有进行特别的客观题或主观题训练,反映在考试的结果中,学生阶段性习题做起来感觉还不错,但是综合性习题一做起来,水平就上不来了。今后也需要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就有意识的做一些综合练习,弄一些客观题训练。

二、坚持认真备课,做好集体备课、听课。

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及时解决。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参与集体备课,向本组其它老师学习,平时经常听组内其它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指导,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地理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三、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高三的课堂尤其是注重效率,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地理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地理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完善作业批改。

我觉得课后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生的学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处处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取得了成就感,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我而言,这一学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育人,我都力求做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以无愧于学校、家庭和学生。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陈士虎

上学期我担任高二1班的班主任工作和高

二、1、8、9、10班的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学业水平考试学生过关率位居章丘市前茅。下半年,我担任高三15班班主任工作,和高三14、15班地理教学工作,班级工作成绩突出,量化排列前茅,学生成绩也稳步提升。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高三的课堂尤其是注重效率,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地理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地理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做好集体备课、听课。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及时解决。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参与集体备课,向本组其它老师学习,平时经常听组内其它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指导,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作业批改: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觉得课后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生的学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处处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取得了成就感,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

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备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英特网上的,从而选择出理想的教案。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二、上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鼓励学生读书找出,然后请学生讲解。这样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效果也不错。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多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即使某节课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良反应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学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作业、辅导

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反馈。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习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颖

五、其他

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关注名校的教学试题,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与课改零距离接近,从而提高适应新课标的能力。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完善自己的从事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

高三地理教学研究 篇7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 把握教学起点, 让学生“会”学习

为了使高三学生复习地理有明确的方向, 教师应对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了解透彻, 同时认真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并把握其命题思路, 进而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加强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们自发地努力学习并拓宽知识面, 发现、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才能满足高考及社会的需要。

二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其中对于以下两点应引起特别重视:

1. 重视透彻的理论讲解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因此教师对于理论的讲解要十分透彻。而在学生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发散与拓展, 则是掌握原理的前提。以自然资源为例, 其定义用以理解内涵, 其分类用于加深对内涵拓展;如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都要在原理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基础上, 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给学生系统地讲解其中的关系, 使他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

师生合作的民主性表现在师生之间对于问题进行共同商讨,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 以及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为了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更有深度、建立的知识构架更加完整, 学生自身应当重视初高中知识的整体联系, 培养读题解题、自我检查、独立思考和深入辨析的能力, 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习惯。

三制定学习计划, 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以适应“时少事繁”的高考复习。而老师应把自己的总教学计划与学生分享, 引导学生按总的教学进度来制定学习计划, 使其相互协调。老师与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截止次年三月, 重点是老师参考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该阶段要求复习的深度与宽度, 而不能刻意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老师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数个专题, 意在帮助学生知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侧重于能力的提高, 该阶段的复习一般为期两个月;在第三阶段, 即直到高考前夕, 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与学习中, 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零散的知识点上, 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结果使得学到的知识难以成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在我们整理加工知识的过程中, 伴随着诸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 这个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时, 可以准备一个问题本, 提醒自己勤加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使自己从根本上、真正地消化吸收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五加强空间思维训练, 提高空间认识能力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我们可以发现, 如同“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这些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成为了命题素材。在试题中要求考生推断时差、判读地图、分析和判断世界或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等考点都是为了测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因而在高考地理复习时要着重练习考查空间能力的试题, 以训练空间思维的能力应对相应的考点。

六掌握基本原理, 训练解题思路,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原理与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因此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助于我们更严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观点的基础上, 对于训练解题思路以及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参考:

1. 解题时要全面思考, 对比分析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 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 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如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在地理范围上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另外, 还可用列表分析或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方法, 来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通过对比相似问题的异同, 以及明确知识间的联系, 有助于排除干扰因素, 把握概念的实质, 最终形成正确概念。

2. 循序渐进, 加强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新趋势是题目条件设置不明显, 有多层逻辑障碍, 迫使考生必须对已知条件进行仔细的判断、分析、推理, 从而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再以推出的条件为基础层层推进, 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3. 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灵活运用

高考向来注重考查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在题中将地理知识与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 检验学生将理论和原理转化为解决问题之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时, 无形中拓展了其对知识本身理解的深度与宽度, 也通过这种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令其理解与掌握一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如此一来, 便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每位高三学生在地理复习中总有各自独特的方法, 但是主线总是一定的, 都要夯实基础知识, 再参考教学大纲建立自己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 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锻炼从整体出发, 详尽地分析问题和严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依照现实中的地理现象, 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内涵及拓展;紧扣知识主干, 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以便提取题中的关键信息。学生要通过对复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适量的练习来熟悉高考内容, 完善知识体系, 磨练自己的审题、解题技巧, 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三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 有效教学 ; 策略 ; 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57-01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容量大,课时紧张,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然而,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不少老师却本着面面俱到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复习,忽略了学生时间的有限性,结果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本文以高三地理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有效课堂例题讲解和有效课堂练习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的含义,实施有效教学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1]。有效教学是相对传统“填鸭式”、“机械化重复式”的教学模式而言,要求教师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慎重的例题筛选,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2.高中地理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高三地理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阶段,复习内容复杂,难点多,很多老师在处理一轮复习内容时,为了避免知识点遗漏多采用地毯式复习策略,造成复习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同时,作为文综中的地理,是一门多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读图分析概括能力,语言综合描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2]。由于地理的学科特征,导致学生考试成绩普遍不理想,很多学生出现怕地理逃避地理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把平时复习的很多时间都投入了历史、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出现文综的科内偏科现象。孰不知,多年高考文综成绩表明,文综综合成绩的高低,地理成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地理学科,相对于政治历史而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些,但若学生掌握了地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地理学科易拿高分。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由于不少老师复习方法的不科学,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致使学生学习地理感到困难,地理成绩常徘徊不前,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3.提高高三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授课时常出现的知识点讲解缺乏针对性,练习存在重复性,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等问题,笔者提出从有效课堂例题讲解和有效练习两个方面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提高课堂例题讲解有效性的策略

高三地理的新课程内容基本讲完,主要是依据考纲对主干内容进行梳理。此时,作为教师在梳理内容时通常采取利用典型例题的讲解勾起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回顾,进而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的目的。可是,在这一教学环节处理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典型例题讲解不深,扩展深度不够,致使例题讲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例题讲解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一,例题的选取要典型,且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而且最好这类型题目是在过去课堂教学中讲过的,这样的例题在复习过程中讲解,很利于学生勾起对以往上课情景的回忆,进而回顾起以往上课的知识点。这里的“创新”,强调题目不能过时,陈旧,要反映本年度最新时事背景,能触碰到新的考试动向。

第二,例题的讲解要注重发散与辐合相结合。在高三复习中,对于例题的讲解,不能单纯只求题目本身的讲解,而应该努力从一个题目中挖掘更多的隐性知识点,让每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价值“物超所值”。这里的“发散”,强调在例题讲解中要以例题为切入点,从题目中挖掘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复习地理主干知识的目的。这里的“辐合”,强调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角度出题的体验,对地理主干规律进行深入把握,体验教学中“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规律的价值。

3.2提高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3.2.1合理取舍、慎重选题是实施有效练习的前提

高三地理复习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身都会订大量复习资料,这给学生的复习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复习效率低下。此时,老师在高三复习这个重要阶段,应该依据考纲,结合教学经验,对于学生集体共用的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进行合理筛选,剔除重复性练习和繁杂性练习,使所选练习题达到“巩固基础,突出重点,巧克难点”的目标。练习的选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

第一,拼凑小试卷。每个地区的教学状况存在差异,甚至一个学校的每个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选用的复习资料就无法做到较强的针对性。为了能够依据学生已有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练习,我们可以从不同资料中选取合适的题目,将其裁剪下来,进行拼凑组合小试卷[3]。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剔除了资料中的难题、怪题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练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二,编制校本习题集。每个学校层次不同,所招收的学生的成绩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学校,每个学科为了长远发展,切实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应依据本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收集典型题例,并分类汇总编成地理习题集。这样的习题集,凝聚着全校同行智慧,且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很好的达到有效练习的效果。

第三,设置梯度练习,实施差异化做题。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尤其到了高三阶段,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更加明显。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所以我们在班级的练习就不能一刀切,我们应该设置梯度练习,关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他们恰当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可以调动班级内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积极性,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2.2 完善批注、适时复习是巩固有效练习的根本

作为学生,对于老师所选题目应认真对待,因为这些例题都是经过老师慎重选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当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适时做笔记,尤其在讲解到解题关键处时,应把老师如何处理疑难点的技巧记录下来,在课后对课堂上记录的笔记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利于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的特征来看,人的记忆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对于教师课上讲解的题目,作为学生应该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以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国明.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1(07)

[2]左军令.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谈[J].考试周刊.2012(15)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2 篇9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我本学年的教学工作面临高考的挑战,所以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是在地理高考中,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光,向社会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回顾自己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值得总结的有如下两大方面: 首先是多与学生交流,增进感情。

有时间我就与学生很随意地聊天。隔一段时间就向学生了解地理学得怎样?有什么要求?下一阶段教学应如何改进?有时上课累了,就讲个地理小故事、开开玩笑,提提精神。同学们表现好,我有时会买点小食品、小文具奖励一下。人少,花不了几个钱。也不是收买学生,我们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不会在意这些东西,重要的这些小东西代表老师很在意你。大家一起分享每一次小小的胜利带来的甜蜜,使地理课变得很有劲。现在,我们的师生关系很融洽,谁的地理学不好,他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其次,是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自主学习。

每个人的水平有差异,薄弱环节也不同,应该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才更有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时我会布置一些选做的作业,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你就做。都会了,那你就不做;做了还不会,那你就再多学点。高三各科作业多,布置选做作业有风险,学生可能忙于其他学科硬性的书面作业而忽略地理。我主要靠鼓励来推动学生:地理作业不多,我信任大家,我想信大家会认真完成任务。有时也会用由学生讲题、默写等手段来督促。我与学生约定,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9:00,我都会去教室看望大家,辅导答疑,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别忘了我们的地理!

有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多次讲,学生当时好象也明白,但就是记不住。记住的关键的时候也不知道用。什么原因呢?还是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没有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有些问题让学生给大家讲,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同化新知识。对问答题,我们要求不许照搬答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要点。答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可以舍弃,个人的观点有道理的可以加上。有创见的,作业讲评时我会及时反馈,给予表扬。

学习时要有自己的思路,要敢于质疑。我特别鼓励学生问问题。有人问,我就先夸他:“这题比较典型的,你有眼光!”“你的想法很好,有些道理!”。学生养成主动发问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提倡大家都要有一个笔记本,没有统一要求记什么,只是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典型习题、学习中的感悟记下来。笔记本就是你自己自主学习的帐本。

每天晚自习我都准时去辅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证。没人问我问题,我就找两个同学聊几句,交流一下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导开导,鼓励鼓励。

二 知识构建。

一轮复习,我们要求学生先看书,感知、回忆,然后自己动手构建知识体系,要尝试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练习来反馈、深化。遇到重 1

要知识点,要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知识只有形成体系,才具有迁移的价值。比如分析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原因,要从迁入地的拉力、迁出地的推力两方面着手;人口迁移的影响从对迁入地、迁出地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来分析;可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即社会、经济、环境来展开。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及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同样的方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工程也有类似思路。分析产业转移、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时也可借鉴上述思路。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能力。

三 精讲精练

布置作业,我必定要自己先做一下。陈旧的、不太严密的题目学生就不要做了。太难的也不做,我们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高质量地完成中低档题就可以了。新的考试说明也指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抓住基础题,就能完成任务。而且,熟能生巧,基础题做熟练了,以后,难题自然也能做。我们主要依据一本《三维设计》,题目不多,从头到尾认真做一做就可以了。

四 提高能力。

新的高考说明明确指出:重视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通过练习、感悟,从具体的解题实践中逐渐获得的。老师单单地去讲解题时要如何如何注意,没用。一定要与具体的题目相结合,有感而发。我们每天布置的题目不多,也就是20分钟左右的量。但要求一定要高质量的完成,要注重做题后的反思,通过做题提升能力。平常我把答案也发给学生,要求自己先做,然后订正,不懂的自己多想想、查查资料。再不会,问同学、问老师。第二天,我会在答疑的基础上,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讲,引导学生去感悟。重要的考试过后,学生印象深刻,也有必要花大气力去反思、总结。

最近的两次统考,我们考的不错,达标率与平均分都比较令人满意,同学们也树立了信心。我们在地理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为什么不能在其他学科上取得突破呢?一定能的!

我们提出,要把地理学习中一些有益的尝试向其他学科推广,振奋精神,全面提升我们的学习,每一个同学都要取得自己的成功。在我的鼓舞和带动下,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高三地理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一:在教学方面

1.研究高考,切实把握高考的动向。 面对高考模式变化,以及我校地理学科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等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学情、把握高考动态、研究《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以及近三年来全国新课程高考试题,明确了地理学科复习目标、方向、重点、难点和方法,精心安排复习计划,优化复习教学,切实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

2、通过试卷讲评课,分类划归,突出重点 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划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并及时检查和纠正。

3.重视夯实“三基”,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运用,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

4.帮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里辅导工作 很多学生考完后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患得患失,学习呈现波状欺负的趋势。

二.学生存在问题:

通过对学生试卷、复习作业的检查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欠缺深度。

2、获取地理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弱。

3、不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解决问题。

4、答题思路过于狭窄,思维角度少,集中于某一两点,导致漏答失分。

5、运用学科术语答题的基本功欠缺。

6、学习中主动思维少,被动接受多。

7、很多学生作业未能及时完成,依赖老师的参考答案完成任务。

8、语言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递进性,答题欠规范。

三.自身的存在问题:

1对复习备课钻研不够,复习课类似新课,复习时只注重资料、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与学生课后交流少,缺少复习信息反馈,复习效果不明显。

2、对复习中插图的讲解缺乏主导性。学生缺乏观察、思考、表述、动手能力训练,教师包办代替。

3、课后复习作业布置较多,质与量的关系没有把握好。

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制定导学案,要求有:考纲要点、重难点、知识体系梳理、高考例题简析、随堂练习等。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动向。尽量做到夯实基础,不留边角,死角。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强化规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答题模板,做好规范性答题。

4.勤于总结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答题。

5.坚持每天的限时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并及时检查错题本的整理与错题解析。

6.做好培优与推进工作,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

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地理教学;积极性;主动性;教与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25-02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办法,也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以来所苦苦思索的问题。而对文科学生而言,高考的成败,关键在文科综合。于是,就有“成也综合,败也综合”的说法。但是,众所周知,文科班的学生都普遍怕“理”,而地理又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在高考中,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我们高2009级地理教研组认真探索,思考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学习成绩的内在因素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这种感受,“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也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前提条件。

(一)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课外地理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比如,鼓励学生对龙泉区的气温进行观测和记录,从而进行全区的气温分析;利用假期,到区气象站进行全区降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全区的降水进行分析;从而对全区的气候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进行指导。让学生感受地理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因此,对于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地理书本知识在自己身边随处可用。比如,龙泉工业的布局是否合理?龙泉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三)地理成绩是高中文科学生进入大学的入场券的重要筹码

文科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升入大学,尤其是自己满意的大学,每个学科都非常重要,但对文科班的学生来讲,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是文科综合科目中最难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地理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获取什么样的入场券,上什么样的大学。

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要不断地提高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比较深厚而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才能生动,知识的讲授才能透彻,学生才可能信服,才喜欢听你讲课,也才可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与学双边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何鼓励并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想要解决的难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课前预习

让学生在上节课结束时,知道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交给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要预习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落实,只要教师不检查,学生肯定会偷懒的,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学生上课时,要带着问题去听课

对于课前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好记号,教师上课时,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重点解决预习时的难题。

(三)鼓励学生“善思”

学习是一个系统任务,包含许多方方面面,善于思考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如何用心看书,如何用心思考,并且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逐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适当降低标高

回顾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高考试题本身并不是很难:中低档试题的比例很大。学生在高考中拿下80﹪的中低档试题,考个本三是完全可能的。但为什么许多教师老是降不下标高呢?我认为,原因很多,比如:高考的“神秘色彩”笼罩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异;学校的考评机制等等。

(五)精讲精练、多总结消化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精讲精练。教师要认真备课,精选典型试题,让学生精练,教师讲评时要精讲。学生在课后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消化和总结积累。我认为,课后如果不督促学生总结和消化,教师讲得越好,讲得越多,学生就会越模糊,大脑就会越乱。

(六)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捷径

地理考试,从来都有大量的图表资料。如何指导学生读图和识图,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组织和做答。这是每个地理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地给学生进行指导,并提出适合学生个体的要求,让学生经过长时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

人人都喜欢被别人肯定和认可。作为未成年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最好的大学”。普通班的学生只要有自信心,学习成绩是不会有多差的。

四、加强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指导

(一)加强对考纲、考点知识的梳理指导

考纲、考点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指导学生研究高考的考纲、考点,有利于学生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同时,加强对考点知识的梳理,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简单明了的答题知识框架。在解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指导学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列出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对考点知识进行分类,开出知识清单,有针对性地复习,避免后期复习的盲目性。具体步骤如下:做——对——改——析——悟。

1.“做”。

第一步:做高考试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地理高考试题。50分钟内做完“11+2”题目。培养定时定量训练的意思。

2.“对”。

第二步:做完高考试题之后,立即对答案,快速打出分数。

3.“改”。

第三步:快速紧凑地用红笔改错。

4.“析”。

第四步:分析错因,分析知识考点,详细列举出所涉及的知识。

5.“悟”。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试卷,用心领会感悟,力争做到“触类旁通”。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谈高三地理综合复习的策略 篇12

一、构建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联系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构成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应在每章节内、章节与章节间、人文与自然间、区域与洲际间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如掌握地中海式气候,就得理解它的成因(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成因决定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的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地中海沿岸的园艺业),等等。另外,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应该熟记地理事物(如重要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大洋、大河、大山名称,重要国家、城市、工业部门、农作物、岩石等),掌握地理概念(如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学生可以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一是地球运动系统。它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虽分属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方面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出成因,并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以便遇到具体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二是人地关系系统。它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教材的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三是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区域地理是文综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区域性。因此,学生只有具备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四是地理图表系统。它包括日照图、等直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在专题复习中,学生要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要对图表进行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学会“地图复习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工具,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应将地图装在大脑里,提高“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提高识图能力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会图图转换。

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地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图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转换成立体图等。

2. 学会图文转换。

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地图上去理解和掌握。例如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能从图形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农业发展的方向等。

3. 掌握识图技巧。

(1)在10条线上下功夫(5条经线、5条纬线)。(2)找出10条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10°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四、热点和书本结合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命题的切入点。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学生要将热点、焦点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地理热点抽象地说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具体地说有沙尘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中东问题、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生态农业、地质灾害问题,甚至还有建筑中房屋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北方秋雨、南方的梅雨、贵阳冬雨等现实问题的解释。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五、注重综合复习

在专题复习的同时,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知识面广、启发思维能力等特点。学生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学会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区域问题分析得是否完整,可以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寻找思维线索,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六、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学生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这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沉溺于“题海”,应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题方法,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地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的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2016年高三地理组工作总结 篇13

回顾过去的一期工作,有欢乐也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地理组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创造性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素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素质教育和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学习了有关地理的报刊杂志,并鼓励教师自觉订阅报刊,达到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报刊。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地理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全组教师还一起学习研究《地理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变化,明确了高中各个年级的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并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实效。

地理组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组工作的重点。按照学校要求,各个年级分别确定备课组长,由教学时间较长、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来担任备课组长,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组织教师一起学习、钻研《大纲》,挖掘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参与集体备课,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各位备课组长充分发挥了指导带头作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研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认真上好每一节公开课并及时评课,既活跃了教研氛围,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三、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地理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地理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全体地理教师作为实验教师分别参加各个年级的实验工作。首先,全组教师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来进行这项实验的经验和体会,又深入学习了有关地理理论文章,使各位教师对这项实验有了更深一步认识;第二,制定实验计划。各位教师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第三,按照实验计划,严格认真地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加以解决,并注意积累、收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第四,及时做好各个阶段的小结工作。通过这项实验,提高了各位教师参加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进行教科研实验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地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使我们茁壮成长

我们学校、地理组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我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老教师耐心传授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年轻教师积极进取,虚心学习,耐心请教。

上一篇:民兵政治教育方案下一篇:美丽村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