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2024-09-18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精选12篇)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1

一、完善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

1、整理完善国家、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文件。

2、印制适合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材料。

3、建立健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及时记录心理咨询案例及来访纪录。

5、搜集学校教育教学、团队活动、家长学校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整理存档。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渗透教育

1、创建“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在教育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将每月第一次班会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团队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活动。

3、重视朋辈互助,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开展“阳光使者”进班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坚持在校刊刊载心理健康知识,办好两月一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简报《阳光心苑》。

三、有效开展活动,整合教育资源

1、发放《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利用校园网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初步形成健康教育网络。

2、结合家长学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度和深度,积极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

3、三四月份开展两次心理委员培训,设立“阳光使者之家”,形成心理健康动态月末上报制度。

4、以石家庄市“5?10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将5月9日至15日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

(1)开展“健康班级推介会”,选出学生代表利用PPT开展演讲比赛。

(2)进行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展示活动。

(3)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开展阳光家教培训。

(4)着手编辑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文集》。

四、坚持学习提升,积极进行教研

1、学习青少年心理咨询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积极参加省市县相关学习活动,开拓工作思路。

3、与高级心理咨询师及石家庄八院心理科建立联系,及时学习,方便转介。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2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 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另外只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队员在学练的过程中才能有愉悦的心情,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1. 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篮球教学活动是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与学生彼此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 双方的相互作用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教学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 达到亲师信道的效果。

2. 培养学生交往技能

篮球教学中学生交往频繁, 合作次数多, 有益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 (1) 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学生交往应本着诚信的原则, 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 (2) 加强个性修养, 做到“豁达大度, 克制忍让, 温和亲切, 正直诚实, 委婉含蓄”, 使得人见人爱。

二、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或心理倾向, 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 就会集中注意, 专心专意去做。例如, 当学生看到篮球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动作时, 便逐渐对篮球发生了兴趣。学习时主动积极, 即使碰到困难, 也会努力去克服, 产生愉快的情绪。

兴趣与学习活动效果往往是成正比的。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 首先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 使学生建立起动作美的概念而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诱发他们的好奇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在篮球教学活动中, 应教会学生先看到别人的优点, 并互相赞扬、学习, 再指出不足帮其改进。

1. 教师的关心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增强自信心的基础

教师的点名与微笑, 即记住学生的名字与和蔼可亲的态度, 可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由此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容易正确认识自己,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增强自信心

在篮球教学中, 我们创设了自由空间, 让学生当家做主, 即包括一些上课的内容、时间、方法等让学生自行选择, 自己确定, 增强其自主性、独立性。这样增加了学练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自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练的效果。

3. 多鼓励, 帮助学生正确归纳

鼓励是教育培养学生最好的方法之一,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不断鼓励,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鼓励会让学生产生力量。比如, 很少投中篮的同学在比赛中投中球后, 可以大声地喊出“好球”来鼓励他。

4. 多表扬, 增加学生的成功感

在篮球教学与比赛中,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表扬和批评是最常用的方式, 这主要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有关赞许和反对的信息, 孩子也是通过其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 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的。多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自信在于准备充分, 胸有成竹。当然自信准备包括情况的了解、知识的积累、特征信息的收集, 以及必要的计划、必要的练习、物质和关系的准备等。

具体的篮球教学中, 学生要做好服装、情绪的准备, 了解教学内容与安排, 并由此做一些运动技巧、规律方面的理论认识准备。这样在上课时, 就会胸有成竹, 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信心百倍地投入课堂练习。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志不强者智不达”, 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 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提高学生的认识,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自觉性、积极性

通过讲故事、介绍名人事迹, 如郑海霞、姚明等篮坛名将小时候刻苦锻炼, 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自我意志。

2. 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培养其顽强性与坚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确切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也可以故意设置困难让学生独立解决, 培养他们的顽强性。

3.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培养果断性

在篮球比赛中有的学生怕自己投篮不中, 而把很有利的投篮时机都错过了。这时教师就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地投, 中不中无所谓, 即使投不进, 也鼓励他“就应该这样, 投篮机会掌握得很好”, 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影响篮球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心理学因素是关键因素, 运用好心理学因素能有效提高篮球教学质量。人际关系、学练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几方面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篮球等集体类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效果, 我们基层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 更好地促进篮球教学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仁健.成功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 1997 (1) .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3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让学生用心理咨询信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理烦恼或心理问题,署名用代号(每月活动一次)。

第二步:把学生写好的心理咨询信统一收齐,然后交错发给每位学生。学生接到别人的咨询信后开始认真阅读,并按咨询内容有针对性地写好回信。

第三步:老师收齐回信,再按被咨询者的代号发给学生。被咨询者反复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评议或意见,即是否认同“心理医生”的回信,并判上中肯的分值(满分100分)。

第四步:老师分类收好心理咨询信、回信及“ 意见”,进行认真评阅(以鼓励为主,书面肯定、表扬和赞赏),然后,再按“ 心理医生”的代号把被咨询者的“ 意见”发给他们,让“ 心理医生”了解自己的回信结果(认同程度)。

第五步:收齐并归类所有资料,分别列入个人档案,老师对心理障碍相对严重的学生,给予加倍关注并及时进行帮助。

学生咨询的问题很多,大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譬如:考试焦虑怎么办?如何与异性交往?自卑又嫉妒他人怎么办?怎样才能自控?父母偷看日记怎么办?怎样看待上网、早恋?与父母经常发生冲突怎么办?怎样才能减轻学习压力?情绪一直低落怎么办?怕与男生讲话怎么办?怎样与老师沟通?怎样才能自强?如何与人相处?怎样才能解除暗恋的苦恼?外班同学给我写情书,我该怎么办?……

可别小觑这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面对这些敏感的问题,他们虽然不是心理专家,回信时也没有什么“焦虑症”、“强迫症”、“异性恐惧症”之类的专业术语,但他们对心理咨询信特别感兴趣,凭着他(她)们的好奇、天真、聪慧、博览、热情、理解、关爱和真诚,为被咨询者写出了一封封条分缕析、颇有创意和令人折服的回信。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沟通,极易产生心理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里我举出学生的几封回信:

白雪的回信

苦瓜妹妹,一年前我和你一样,与妈妈的关系也特别紧张,为此,我很苦恼,还流过不少泪。后来,我和妈妈和好了,妈妈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与父母成为朋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进行沟通。在这方面,我们不妨这样去试试:当我们不能接纳父母的意见时,就学着来一点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父母的位置上来看待自己,这样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父母所有的用心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关爱与呵护。

苦瓜妹妹,必要时,你不妨给母亲写封信,倾诉一下心里的苦恼,在母亲心情愉快时,你最好和她多谈心。要学乖巧点,多帮母亲干点儿家务。当母亲心情不好时,要想办法给母亲一个惊喜,比如自制一张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要学会欣赏母亲,赞赏母亲,拉近双方心理距离。母亲过生日,不妨买件小礼物。要知道,这都会给母亲带来欢乐。总之,有什么事要和父母和和气气地说,快快乐乐地谈,要多找找自身的不足。在学习上,更要下点功夫,为父母争气。这样,父母和我们的心就能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苦瓜妹妹,你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试,希望你尽快与母亲能够成为最好的朋友。

冰 儿 的 回 信

异性同学在班里几乎占了一半,拒绝与异性交往,就等于放弃了一半朋友,这怎么行呢?其实,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互补不足,无论是对我们的成长,还是成才都很有好处,怎能一概拒绝与异性正常的交往呢?我认为,与异性交往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体会是,与异性交往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平等互助,学会宽容,要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尤其是说话,要自然大方,不拘谨,不腼腆,不与异性打打闹闹,更不能一对一地偷偷交往,最好在集体场合公开交往,否则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我们都正处在花季年龄,不能太多地分心。要学会自控,决不能冲动。要知道,一旦超越友谊界线,就会陷入早恋而难以自拔,甚至会给日后的生活埋下苦果……

也许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当好同伴的心理医生,可事实上从反馈的信息统计来看,有96%的被咨询者对回信“ 感到十分满意”,并判为95分以上,其中有18%的“ 心理医生”获得了100分。这里不妨摘录几则被咨询者的“ 意见”如下:

“ 晨晨同学,我非常感谢你帮我出的主意,你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你的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会试着去认真采纳。但愿通过你的方法能够解决我们家的矛盾,让父母和和睦睦,让家庭重新充满欢乐。”

“ 橘子,看了你的回信,我很惭愧,你使我真正理解了父母,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不足。你在文中以巧克力为喻使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你说得很对,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十分重要。说实话,你的话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头的乌云。”

“ 小叶,我真会把你当成心理学家,真的,你对我提出的问题,想不到回答得那么好,好像经过你这么有条有理的一说,我心里的苦恼一下子就消除了,我真的感到很轻松。”

“ 雪娜同学,你虽然不懂‘上网’,可你能够以大量事实提出‘上网’时要注意的六个问题,作为一个‘上网’迷,值得我很好地反思。”

“ 梅子,你的回信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交友要注意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会使我在今后的交友中拥有真正的好朋友。”

“ 反复看了你的回信,我非常内疚,我真不该自卑自弃。你的信使我又振奋了精神。你说,做人当自强,是的,我一定会克服自卑心理的。”

实践表明,这种“心理互助”活动的效果和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 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 心理互助”活动是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他(她)们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而当他(她)们面对家长和老师时则是一种回避的心态。即使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信箱,许多学生也仍只是望“ 室”生畏,望“ 箱”发怵,不敢说出心中的痛苦,而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则符合他(她)们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 互助”目的。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耐挫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 心理互助”可帮助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进一步使老师掌握翔实的材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 心理互助”可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心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这对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心理互助”可提高学生的认识、创新和写作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连续三届的“ 心理互助”实验活动,笔者深深感到,开展这一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开朗活泼、心理健康、学习情绪高涨;同学之间团结、和谐、真诚、宽容、理解、互助;班纪班风严明纯正,班级生活井然有序。

心理活动方案 篇4

培养健康心理,勇于挑战自我

二、活动目的:

1、使同学们能够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大学生活

2、培养同学们的健康心理,正视生活中所碰到的一切

3、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

4、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5、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6、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XX月XX日下午XX:XX――XX:XX

活动地点:学校XX操场足球场区

活动负责人:XXX

主要组织者:

活动环节:1、第一个游戏:“我的位置”

2、第一个游戏:“敞开心扉”

3、第一个游戏:“嘴巴、手指不一样”

4、第一个游戏:“玫瑰开花”

5、自由游戏环节

经费预算:南孚电池两节共4元

附录:

游戏规则:

1、我的位置:要求成员排成一排,站在场地中间,按照领导者指令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按身高又搞到低排序、按学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行动迟疑或缓慢者接受惩罚。

2、敞开心扉:成员分成内外两圈,两两相对,内圈的成员向外圈的成员说出他的一个优点,然后互换角色;内圈成员按顺时针移动一个位置,重复以上环节。

3、嘴巴、手指不一样:成员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鼓掌打节奏的同时,轮流说出一个数,同时还要伸出手指示意。要求速度要快,手指示意的和嘴巴说出的数不能一样,否则接受惩罚。

4、玫瑰开花:所有的同学站在一起,有组织者发号施令即玫瑰花开几瓣,开几瓣则几个同学抱在一起,抱在一起的人数需和玫瑰花的瓣数相同,没有抱在一起的人或是抱在一起的人数不对的都被淘汰,直至剩下最后几个人即为最后赢家。

心理活动周方案 篇5

为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特策划了本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一、活动主题: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2010年5月17日-20日

三、活动口号:千里之行从“心”开始

阳光进我心,快乐永相随

四、主办单位:政教处、团委、大队部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时间: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学校领导介绍本届心理活动周整体安排及要求

国旗下讲话主题: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负责人:卫东云

(二)“美丽心灵快乐成长”黑板报评比

1、时间:2010年5月17日

2、各班出一期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黑板报,并组织评委老师对各班板报进行评奖。

负责人:张曼

(三)“如何有效与孩子进行沟通”小学毕业年级家长心理讲座

1、时间:2010年5月18日下午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主讲老师:成都大学教授

4、参加人员:小学六年级全体家长

负责人:万蕾

(四)现场心理咨询

1、时间:2010年5月19日下午2:30-5:002、地点:博爱楼一楼主席台

3、咨询人员:詹唯、张曼、张灿、心理志愿者

负责人:詹唯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作品展

1、展览时间:2010年5月20日

2、展览地点:钟楼?

3、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手抄报、绘画(含漫画)、书法、剪纸、摄影作品等,对作品评出一、二等奖,并进行展览。

4、参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

5、参赛年级每班交三份,于5月18日前交政教处。

6、评委老师:詹唯、张曼、曹春芳、徐琴

7、负责人:曹春芳

(六)心理影片欣赏

1、时间:2010年5月21日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参加人员:待定

4、播放:唐洪冰

5、负责人:詹唯

(七)班主任预约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观察近期班级情况,如发现班级中有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可向心理教师提出预约,教师经准备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六、活动要求:

1、成立活动筹备组。组长:段明坤;副组长:卫东云、万蕾;组员:詹唯、张曼、张灿、周小康、张小兵、唐红兵、全体班主任。

2、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及像片,需要参与到的工作人员请积极配合。

3、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是我校首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各班能够认真落实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教育和感悟。

心理教育活动方案 篇6

活动主题:生命之美,你我共绘――3・20咱爱您

活动内容:生命教育、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危机预防、学习心理调适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5日―20xx年3月22日

三、活动内容

1.校级活动

(1)20xx级心理信息员培训

(2)20xx级心理委员培训

(3)“生命之美,你我共绘――影像中的心理学”橱窗风采展

(4)心理社团干部团辅心理实践

(5)讲座:提升你的生命韧性

(6)“坚韧之美,你我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作品征集与评选活动

(7)“感受春的气息”主题图文征集活动

2.各学院开展的幸福心理教育活动希望各学院根据本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大学生的阳光心态,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积极感恩回馈。希望各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7

我们知道,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 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 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与注意, 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下面, 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 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 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 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 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 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 在老师的带领下, 同学们正在做各种活泼的游戏, 一场激烈的精彩的游戏赛在进行着时, 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 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 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 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 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 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 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 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 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 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 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 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 因此, 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 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 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在教学中, 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 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 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 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 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 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 启发和引导他们。但是, 正如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 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 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 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 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 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在体育活动中, 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 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 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 新奇的道具, 显目的标志, 宏亮的口令, 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 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 带有强制的意思, 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 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 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在教学中, 运用注意规律, 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 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 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 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 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 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到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 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 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 使之取得好的效果。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 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 二者关系密切, 互为因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 就会集中注意, 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 (但有时集中了注意的事物, 并不都能引起兴趣。) 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 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听到自由体操那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 引起了他们对表演的注意。当看到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动作时, 便逐渐对体操发生了兴趣。在体育活动中, 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对于感兴趣的活动, 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 即使碰到困难, 也会努力去克服, 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 会使学生情绪低落, 感到厌倦。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 表扬、鼓励与批评, 及时纠正错误, 正确的示范, 生动形象的讲解, 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 高中 群体心理 体育教学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擅长表现,展示自我。但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觉得自己不行、完成不了,抗挫能力不强;在自己擅长的运动领域敢表现,自己的弱项就畏首畏尾,这些问题都比较常见。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就高中学生而言,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培养调节情绪的能力呢?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目标,分组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并从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多给学生展示和锻炼的机会,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

一、调节心理,放松情绪

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同学之间竞争很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体育比赛中常常伴有:妒忌、紧张、恐惧、精神不振和疲劳感等。如何通过体育活动调控学生不良情绪,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呼吸调节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例1.坐在垫子上,听着音乐,练习呼吸吐呐,脑海中冥想着美好的东西,或者什么都不想,类似瑜伽,多在放松时候用。

通过体育运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宣泄和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运行适宜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例2.由学生自己创编一套健身操。

步骤:自由组合,几个学生编为一组,分成几组。一套健身操10~12节,遵循快慢、跑跳结合,由上至下的原则,每个小组任选两节负责创编。要求适合中学生的,大家能够接受的。可以集体商议,也可以分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完成以后,全组一起教大家做自创的两节健身操,每组教完以后,全体学生都要掌声鼓励。

本例旨在让学生面对困难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管编得怎样,跳得好坏,都要面对大家。坦然,也是一种自信。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学生做得都要像最好的那个同学,只要努力,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那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也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那样对学生将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三、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例3:

步骤:

1.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从体操凳上走过、然后从跨栏架下钻过、最后跳跃过一定高度的跳箱和再从体操垫上滚过。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3.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4.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

5.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物。

本例设计的思路是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障碍物)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尊与自信。当某一学生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困难是可以战胜的,教会学生一定的技巧。

例4.篮球教学比赛,异质分组。

步骤:

第一阶段:只要求学生在球场上必须跑动起来,去拼去抢。

第二阶段:要求学会防守和基本站位。

第三阶段:要求运球要稳,传球要准,投篮不要乱甩。

第四阶段:要求开始有配合,打出一些基础的战术来,如传切配合。

本例的思路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练习和比赛,使学生从易到难,一点一点进步,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尊与自信,帮助体育差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实现自我超越。对于学生来说,从不会打球到一次成功的突破,一次成功的配合,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和自信。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如果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他们将成为日后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体育活动,如中长跑、篮球、排球等等,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和爱国主义精神;体育课上设置特定的障碍,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和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们的友谊,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练习中,团队的力量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凝聚力。

例5.结合12分钟跑教学,进行健身方法的指导。

12分钟跑的锻炼原则:所谓12分钟跑测验,是测定在12分钟内跑多少米的竭尽全力跑的测验,其意义即根据本人12分钟所跑的最大距离来推算其最大摄氧量,它是测定人体耐力的标准。在进行12分钟跑测验之前,必须通过下列准备阶段:

第一阶段:12分钟以快走为主,穿插慢跑;

第二阶段:12分钟步行与慢跑交替;

第三阶段:12分钟全部进行慢跑;

第四阶段:12分钟按测验要求尽力跑完。

四个阶段,至少要进行一次。在任何一个阶段,运动后如果没有信心或非常疲劳,就不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经常坚持耐力运动的人,可从3阶段开始。为了在锻炼中能互相鼓励,以锻炼小组形式效果最好。要求:每小组组织全部人同时到达。锻炼贵在坚持,但如果因生病等情况中断运动后,重新锻炼时起点要适当降低,切不可为补偿损失而急躁冒进。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师生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将由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由指挥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教师的自我定位,由家长式变成学生的朋友、知心人。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倩.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教育,2005,(02).

[2]杨德华.浅谈“群体心理”与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4,(36).

[3]郭琳.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浅析[J].九江师专学报,2002,(05)

[4]姚连涛,张成武.体育教师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5,(03).

[5]杨俊涛,祁团结,马雷.掌握群体心理规律,搞好体育课堂教学[J].天中学刊,2001,(02).

[6]常言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01).

[7]雷震.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01).

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篇9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觉察自我,悦纳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决定开展“第十三届大学生阳光心理健康节”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觉察心灵悦纳自我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5月

三、活动项目:

1.阳光现场心理咨询

分别在南北校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通过面谈咨询、职业兴趣测试、心理量表测验、房树人测试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现场解答日常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2.阳光心理团体辅导

针对大学生开展“旖旎时光里的心理之旅D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上的旅行”主题成长团体辅导,以室内团体辅导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分享个人感悟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步开放自我,通过时间线上的旅行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察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更好地规划未来。

3.“阳光心理学校”培训

以“着眼未来,做人生的领导者”为主题,围绕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沟通与表达技巧、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内容,通过讲座、互动和体验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4.心理咨询中心体验日

在4月27日下午向学生开放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参观心理咨询室,体验沙盘游戏、团体辅导、身心反馈训练、情绪宣泄、认知调节、天赋脑图仪、房树人测验和OH卡牌等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心理咨询流程,了解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功能,消除对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5.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解读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危机干预与识别工作,提升学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工作能力。

6.心理委员素质拓展训练

面向各学院(部)分中心心理委员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各学院心理委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提升心理委员沟通交流、挫折应对、人际关系处理等技能的同时,更好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8.“我和你眼中的我”照片征集大赛

通过征集两组照片,在自我和他人两个视角的影像照片中去发现更真实的自己,去寻找我们不曾发现的特质与自我形象。以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尽情去探索“我眼中的我”和“你眼中的我”,以此达到察觉心灵,悦纳自我的目的。

9.“观影明心”心理微电影/动画推荐大赛

推荐自己喜爱的心理微电影/动画(支持原创),并附上推荐理由,中心将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并评奖,以心理微电影/动画为载体,增进大学生自我的觉察,记录成长历程,探查青春体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0.情绪配音大赛

选择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为其中的某段台词进行情绪配音。经典影视是心理的时光机,声音是心灵的播放器,感受经典影音,分享情感体验,促进心灵成长。

四、活动要求:

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围绕“觉察自我悦纳心灵”这一主题,积极参加学校层面的活动,并配套开展具有学院(部)自身特色的.相关活动,积极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于6月1日前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报送活动总结备案。

xx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10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东干城小学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13年9月30日

五、活动内容:

(一)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二)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10月07日

(三)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10月21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东干城小学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11

摘 要心理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又是所有心理教师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心理活动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优质高中开展心理活动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能够提升心理活动课实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优质高中 心理活动课 实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够考上大学或重点大学,学生们在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升学就业等方面,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加之老师和父母的高期望,也会导致优质中学的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优质高中的学生作为未来国家高级人才的后备军,心理素质亟需提高。

一、优质高中心理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了解了多所优质高中的心理活动课的开设情况后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活动课,还有部分学校将心理活动课纳入学生必修课程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但具体的实施状况及效果都不甚乐观。

1.心理活动课自习化

很多学校虽然将心理活动课安排在了课表上,但因为升学等压力,从学校老师到学生,对心理活动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老师的眼里,心理活动课可以随时拿来补课,被主课老师占用;在很多学生眼里,心理活动课属于“自习课”,学生忙着完成作业,无暇听课。

2.心理活动课活动化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心理活动课教师想方设法通过组织多个活动、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活动与主题是否相符考虑不全,活动各环节之间关联不紧密,逻辑性不强,虽然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提高,但过多的活动占用很多时间,学生情感体验不深,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3.心理活动课随意化

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学校开设了心理活动课,但至于课程的内容,很多学校都没有具体的要求,而对于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具体的考察,导致心理教师开设课程时过于随意,想到什么开设什么。学生课堂上表现自由松散、随意发言,甚至打闹,课堂纪律较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些学校虽然开发了校本教材,但内容安排缺乏连续性和序列性,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4.心理活动课课堂化

不论是从心理教师的角度上,还是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对心理活动课的态度均是“重课上,轻课后”,急切希望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体验少,而在课后也不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这就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知识和方法,但并不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知识和技能脱节。

二、心理活动课效果不良的原因

1.学校缺乏正确认识

对于学校来说,升学率是衡量其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管从学校的领导层面还是基层教师层面,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发展”,而“学生心理的改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如高考科目的分数提高来得有效,开设心理活动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影响教学质量。这种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受阻,尤其是心理活动课这种心育形式得不到保障。

2.教师缺乏专业技能

教师的心理专业技能欠缺,不能有效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了解学生需求,导致课程主题选择不符合学生当前需要,课程满意度低下。在设计活动课程时,因缺乏具体理论支撑,不能全面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导致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不符。对课堂规则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忽略课堂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学生的“随意”是课堂自由的表现,导致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心理活动课是“自由课”“好玩的课”,就是在学习之余缓解压力、放松的课。

3.课后缺乏实践延伸

由于优质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教师不忍心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同时很多教师也意识不到实践练习对学生能力提升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使有些教师每节课后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但因缺乏相应的检查反馈,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家庭作业的重视,对心理活动课的课后练习也自然会忽视。这就使得学生虽在课上有了体验、感悟,却不能将这些感悟和认识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生活中去运用和提升,导致教学收效甚微。

三、提高心理活动课实效的策略

1.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1)准确定位加强专业培训

目前在多数学校里,心理教师有两个角色,一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二是心理活动课的教师,通过开展心理活动课,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作为心理活动课教师,心理活动课的水平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和集中体现[1]。心理活动课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要加强心理活动课的实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即提高教师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当下很多学校的教师热衷于“绘画治疗”“意象对话”“催眠”等技能的培训,但这些技能的培训主要是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咨询能力,而不是开展心理活动课的能力。教师要准确定位,合理选取培训方向和内容,使培训内容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集体教研实现资源共享

心理活动课的开展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起步较晚,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发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对于心理活动课的主题、课程设置、评价等标准不一,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不利于心理活动课的科学持久发展。虽然也有一些省、市级的示范课可供学习,但基本上很多心理教师仍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学校间、市区间的交流分享并不多,不利于教师备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能够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不同学校间、区乃至市级的心理活动课的交流教研平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定期开展研讨,从专业的理论学习到课堂主题的选择,从活动选择安排到课堂的常规管理等都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得到提升。而且这样的教研活动能让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效发挥各个教师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

(1)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

心理活动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调整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要在学生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互动,去感受、思考、总结、提升,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根据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活动课可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课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分享感悟-实践拓展”四个环节。其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个体需要,产生动机;活动体验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成长;通过分享感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拓展将课堂所学进行归纳,并将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2)合理选题,精心准备

由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特殊性,课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被专家称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内心充满各种矛盾和冲突,易受挫,走极端。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当下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困惑、需求,还可通过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反馈来选取相关的主题,最终经过实践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课程。

心理活动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高质量的活动,这就要求活动安排要服务于主题,活动的深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各个活动环节之间有逻辑关系,能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要提升课堂的实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以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3)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学生在体验、讨论、分享基础上达到感悟、提升的目的,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愿意表露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能否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良好、安全的心理氛围应是开放、民主、平等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团体动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不断生成新的智慧,体验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在课前与学生讨论并要求学生承诺“尊重、支持、参与、保密”的心理课堂原则,做好课前规范。从我做起,树立真诚开放的榜样,让学生开放自己,真诚表露。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并能准确共情,对于学生的分享不批评、不评判,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尽可能积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课堂中出现的负面行为能够积极正面引导,使学生回归课堂活动。

3.注重课后延伸,及时反馈改进

(1)增加课后实践延伸

心理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效果非常有限。课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心理活动课更是如此。它让学生就课堂中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在课外有机会并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训练,感受自身的成长和变化,增强自我调整的能力,从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每节课后针对主题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练习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很多教师上完心理活动课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学生到底感受怎样,收获如何等一无所知,致使心理活动课的效果无从谈起。学生的反馈是心理活动课是否有效的最有力的证明。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保证心理活动课的实效。就整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感受、收获、活动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增强课堂的针对性,提升课堂的实效性。针对课后实践作业,教师要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并通过下节课课前的表演、展示、感悟、体会等方式及时进行反馈检查,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课后延伸的重视,自发去实践练习,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提高学校心理活动课的实效,必须有学校领导的支持。这就要求领导及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只有树立这样的理念,学校才会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心理活动课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喜青.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活动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7).

高中心理提高活动方案 篇12

一、重视美术活动教学的原则

一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广阔学习空间,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而教师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 在教学中, 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并独立的完成各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在美术活动中的亲身经验和实践, 逐渐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创新,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美术教学坚持以美术活动作为基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 也是增加教学实践性的关键。在教学中, 学生需要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活动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美术活动就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在高中阶段, 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使得美术教学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变化, 充实了美术课堂, 活动的动态性使得美术教学的过程具备了开放性的特点。美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 并在实践中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 并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这一切的活动过程, 都需要教师给予其专业性的指导教学, 虽然教师很少干预美术活动的过程, 但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创新。

三坚持以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并且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高中学校, 应该主张以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 这是美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 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始, 活动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由于活动本身有其独特的价值, 强调的是以人为发展的主体, 活动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生从情感认知到行为发展的升华过程。因此, 美术教师必须要要将其作为指导教学思想, 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美术活动, 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二、高中美术活动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1) 作为美术教师, 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的教学课堂,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 教学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环境,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而且教师也要在活动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高中的美术教学要结合校园文化来实现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校园文化来开展美术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其喜爱的校园文化, 鼓励学生用美术作品来点缀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学校开展的美术作品展;为纪念某个节日而举办的作品展览会;学校每年举办的传统艺术周的美术活动等。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其他同学的创作水平;还可以通过绘画来点缀校园的各个角落, 像是校园里的张贴榜、公告栏, 涂鸦绘画艺术, 环保服装比赛等,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美术来装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打造其喜欢的校园文化。

(3)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创新美术活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绘画、制作设计的技能时, 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来增强活动的动态性。例如多媒体教学, 在传授皮影艺术时, 教师可以在网路上多搜集一些资料, 通过多媒体将皮影艺术的精髓展示给学生观看, 达到视觉的感官效果,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会对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跃跃欲试。

(4) 教师要注重摄影的教学环节, 以摄影作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摄影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 考验人的捕捉能力, 同时也有着纪实性的性质, 强调的是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注意摄影基础课程教学, 从基础培养学生, 例如暗房工艺、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 学生有了摄影基础, 就可以进行摄影技术的学习, 需要借助相机来完成这个过程, 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摄影器材, 通过摄影实践来学习摄影技术。

(5) 教师要强化书法纂刻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书法篆刻教学包含了各种字体的基本笔法、基本刀法、临摹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临摹来强化学生的书法技能, 临摹的学习要从古代的字法帖开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法篆刻的技巧, 了解古代的书法风格。书法篆刻教学需要教师的示范, 这是书法学习的关键, 再配上形象的语言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之后要对学生的临摹作品给予公正的讲评, 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过程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书法篆刻的进一步认识。

(6) 美术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美术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通过精心的策划设计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过程。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为学生美术活动的实物与材料,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引导学生探究活中的美术问题, 并组织学生针对美术话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 帮助找到讨论中的矛盾所在, 协助学生畅通思路。

因此, 在高中重视美术活动的教学, 在高中开展美术活动的研究, 使美术教师在实践中感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 逐渐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和高雅的美术修养, 并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美术教育工作,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摘要:美术教学是一项基础的教学工作, 而高中的学生在小学到中学阶段积累了一些美术知识和经验。因此, 在高中阶段, 应该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的练习,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创新活动, 这就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美术教师队伍实施专业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中,美术活动,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牟琳琳.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2

[3]王世霞.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以老师的教导为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大型组合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