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2024-11-07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共11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1

几十年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学生就曾经批评一些物理教材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物理现象,不过是用一些字来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供学生生吞活剥地背诵而已。

例如,对摩擦发光的定义是:“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出的光……”这样的句子没有说明撞击的是什么晶体,为什么会发光。学生即使把这个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回家后仍不知该这样做实验制造出一星半点的摩擦发光。如果在教材里这样介绍摩擦发光:“当你在黑暗里拿把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你会看到一丝蓝色的光。其他晶体也有类似的效应,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现象称为摩擦发光。”那么学生学习后就很容易做个实验亲自看看摩擦发光,而这将是“一次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也只有这种能揭示知识和生活联系的教科书和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

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

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2

1.1 大气污染

在空气中对鸡场有危害的物质主要是尘埃、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如各类烃类、一氧化碳等。如被吸入的尘埃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 与进入鸡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粘膜的联合作用, 损伤粘膜、纤毛, 引起炎症和增加呼吸道阻力, 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尘埃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 损伤肺泡和粘膜, 引起支气管和肺部产生炎症, 长期持续作用, 不仅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 最终导致肺心病, 死亡率增高。

1.2 水体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污染, 包括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有毒及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水体被有机污染时, 有机物质腐败产生氨、硫化氢、甲烷等难闻气味, 使水质恶化。同时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氮、磷等营养素, 使水生微生物繁殖迅速、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使水体富营养化, 导致不能饮用, 也不能灌溉。水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 可引起水介传染病传播, 对人和鸡危害极大, 如鸡瘟、禽流感等。

1.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 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污染源, 如“三废”的排放, 即废气、废渣、废水;其次还有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污泥、重金属物、微生物、化学药品等。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间接的对人畜的健康安全产生危害。并且, 细菌在土壤里可形成芽孢而长期存在, 对疫病的传播造成隐患。

2 鸡场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2.1 污染水体, 使水体富营养化

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污染负荷很高。家禽的粪便中磷含量高, 排入水中, 能引起水体营养化。高浓度养鸡场的粪污排入江河中, 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一旦进入地下水中, 可使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 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水体发黑、变臭, 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 使原有的水体丧失使用功能, 并且治理和恢复难度很大。富营养化的水体缺氧, 使整个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丧失应有的功能, 并导致人类因食用受污染水产品而影响身体健康。

2.2 污染空气, 加快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畜禽养殖业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所产生恶臭、有害气体以及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中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除引起人们的不快、产生厌恶感外, 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 长时间吸入会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 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 影响人的健康, 并使畜禽生产力下降, 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2.3 污染土壤, 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及预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及预防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收集、整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的资料。

2刻度尺。

3小镜子。

教师:

1本课的配套光盘。

2准备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具座等),不同凸度的凸透镜。

3眼球模型多个。

教学过程

教师情境导人:请想一想我们吃饭的情景,你们都感觉到了什么?饭菜的颜色、形状、香气、味道是通过什么获取的?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学生回答: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器。色、形通过眼,香气通过鼻,味通过舌。教师情境导人:播放关于视觉的录像。教师讲述:据科学家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并进行讨论,然后回答书上的讨论题。再观察、分析图IV-46,对照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照相机利用透镜成像原理。眼球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教师引导:请同学对照眼球模型来说一说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来做个实验吧。教师实验演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成像。教师引导提问:请同学根据刚才的实验,并观察、分析图IV-47,说说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失明?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播放关于视觉形成过程的录像(动画)。学生观看动画,进一步思考、讨论,回答视觉的形成过程及失明的原因。教师引导:失明会给人带来哪些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尝试?学生活动(模拟一分钟盲人):尝试者蒙眼,从教室最后走到门外。跌跌撞撞,摸索,同学们提醒,然后尝试者谈感想。教师引导提问:只是一分钟时间,模拟盲人的同学感到不便。由此可以想象盲人一生生活在黑暗中的不便。同学们刚才争着帮助模拟的盲人引路,体现了你们的爱心。那么我们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盲人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关爱、帮助盲人,提醒他人不占用盲道等。教师引导:是否所有的盲人都没有机会重见光明?若仅因角膜损坏而造成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术重见光明。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角膜移植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教师讲述移植用角膜的来源和角膜捐献的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谈感想。教师情境导入:你知道吗?从黑暗处获救的人来到明亮处之前都要蒙上眼睛,防止损伤视力,这是为什么?我们通过进一步探究“人的瞳孔大小是否能改变”来解决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拿出小镜子,观察在光亮处、较暗处自己瞳孔大小的变化。学生活动:通过小镜子观察瞳孔变化。教师提示学生可用书本等遮光,创造较暗的环境。也可同学之间互助,相互观察对方瞳孔大小的变化。学生得出结论:瞳孔的大小能改变。在光亮处瞳孔小,在较暗处瞳孔大。教师引导、讲述:人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教师引导提问:我们班戴近视眼镜的同学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吗?教师实验演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及不同凸度的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近视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物模糊。教师引导:戴近视镜的同学摸一摸镜片的边缘与中心的不同。学生观察回答:眼镜片边缘厚,中心薄。教师引导:这是通过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戴近视眼镜的同学应注意眼镜的质量。教师播放录像(关于配眼镜的卫生知识)。近视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不便?怎样预防近视?教师播放关于预防近视的知识的录像,学生交流,得出结论:预防近视“三要”和“四不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书本94页“技能训练”的两条线段,哪段更长?学生观察:左边的更长。教师引导:我们的视觉正常,但同样长短的线段在不同背景下看起来会不同。请用刻度尺测量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学生测量并得出结论:一样长。教师讲解:测量与观察相比更加精确。依靠视觉观察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用工具进行测量更是必要的。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增长了哪些知识?学生小结:眼球的结构、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预防、关爱盲人等。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很有特色: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视觉及近视的形成)、学生观察、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瞳孔变化、测量线段)、学生的活动(课前收集资料、学生活动模拟盲人)以及丰富的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科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适应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省时、省力,使七年级的学生较轻松地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动手操作、模拟盲人的活动,实现了生生合作,出现了思维碰撞,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教师提供直观的演示实验及丰富的影像资料、教具模型,恰当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富有技巧的引导性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提供了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愉快学习。生生间、师生间和谐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倾听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感知与挑战 篇4

对于当代青年先天教育环境的不足,我们希望在后天的成长经历中弥补。有些学生社团或者班级、小团体,也组织一些面向自然的活动,然而在活动中缺乏挑战性、对抗性,都是一些经过开发的人工景点,比如香山、凤凰岭、司马台长城,已经有现成的铺好的道路。经过开发之后的自然不再具有原来的激发人激情和自信的特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原始的自然环境,未开发的、有险峰的挑战,使得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迎难而上,发掘潜力和智慧,从容应对多变的、不确定性的世界,锻造强大的内心世界。如果是集体探险,则可以进一步培养人的互助合作精神和共同体意识。青年人应当利用节假日到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去磨砺,比如徒步穿越森林、草原、沙漠,退而求其次,徒步穿越城市或乡村也可以经历磨砺。在实际穿越活动或类似的活动中,可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增加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困难程度。比如,像毛泽东不带一分钱去徒步游历,多一分挑战,便多积累一点勇气和智慧。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则可以直面险恶天气,克服自身的恐惧、生理极限。比如,下雨的时候可以不打伞,青年毛泽东称之为“雨浴”;烈日的时候就迎接曝晒,这叫“日光浴”;顶着大风去爬山,则可体会“风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主动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的。

小草是需要各种各样呵护的,而大树是经历风雨雷电、艰难困苦的洗礼而屹立不倒,反而有可能去呵护小草。我想,面对自然的自信、智慧和霸气,是大树型人格的基础。

二、对所处社会环境的深切感知,良知与正义感,空心的基础。

1、青年毛泽东在和劳动群众共同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培养了扶弱抑强的根本价值立场。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5

嘉陵江上游居民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研究-以甘肃省南部迭部县为例

居民的资源环境感知是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是政府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之一.以嘉陵江上游的.迭部县为例,当地居民虽然对环境的脆弱性有所了解,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上呈现正面感知,反映了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初见成效;居民对水土流失呈现负面感知,并对政府有较大的心理依赖,为此,政府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重任,加强环保教育和当地居民的技能培训,使公众参与得以实现.

作 者:陈金华 CHEN Jin-hua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刊 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3(12)分类号:X508.42关键词: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 迭部县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6

1 材料与方法

用CT将带有测量用PTW指型电离室的自制模体扫描, 将扫描图像传输至Pinnacle v9. 2计划系统。在计划系统中, 创建三个计划, 计划名称分别为Non, Skin, All。Non计划不做任何处理 ( 如图2A) , Skin计划在空腔与外界空气相邻的地方画一层很薄的轮廓, 把空腔封闭起来, 强制定义所画轮廓密度为0. 6g/cm3 ( 如图2B) , All计划把整个空腔都勾画出来, 强制定义密度为0. 6g/cm3 ( 如图2C) 。

三个计划都采用五野均分静态调强技术, 调强优化与计算参数均为一致, 所用加速器为Elekta Synergy。用PTW剂量仪连接电离室, 在Elekta Synergy加速器下进行实际测量, 每个计划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与计划系统的计算值做对比分析。将测量得到的点剂量与计划系统计算值相比较得: 百分相对误差 = ( 实际测量值 - 计划系统计算值) /计划系统计算值。所得百分相对误差在 ± 3% 之内, 则认为患者的治疗计划可以通过[2]。

2 结果

三个计划的计划系统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见表1。

3 结论

从表1可以比较得出: 在空腔与外界空气相邻的地方画一层很薄的轮廓, 把空腔封闭起来, 强制定义所画轮廓密度为0. 6g/cm3的这种处理方法对剂量的影响是最大的, 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达到了1. 492% ; 不对空腔进行任何处理, 计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也较大, 达到了0. 935% ; 把整个空腔都勾画出来, 强制定义密度为0. 6g/cm3的这种处理方法对剂量影 响是最小 的, 计算值与 实际值误 差仅为0. 12% 。由此可见, 三个计划的相对误差都在 ± 3% 以内, 治疗计划都是可以通过的。但在放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 剂量的总误差要控制在 ± 5% 以内[3], 剂量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放疗的质量, 因此, 在处理Pinnacle计划系统中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空腔时, 我们应该慎重考虑, 力求把剂量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摘要:目的:研究Pinnacle计划系统中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空腔处理方法对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在Pinnacle计划系统中对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空腔做不同处理设计三个计划, 在Elekta Synergy加速器下测量实际值与计划系统计算值做对比。结果:三种空腔处理方法对剂量的影响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Pinnacle,空腔,剂量,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洁.卫生技术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玉海, 高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 27 (6) :11-13.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 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 ⑴同上。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启发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那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这些管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又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呢?

(展示课本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讨论:课本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每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那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八、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九、课堂作业

十、板书设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

十一、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8

复习重点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肾的结构和特点

3、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除途径

4、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和意义

5、人体排除废物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

肾(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4、肾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它分子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5、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6、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7、尿液形成的过程:

(1)肾的滤过作用:(注意)大分子蛋白质和血

细胞不能滤过出来(病变则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2)肾的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

部葡萄糖被吸收回到血液(因此尿液中不含有葡

萄糖,原尿有150L,尿液只有1.5L),形成尿液。

血浆原尿尿液

蛋白质有无无

葡萄糖有有无

尿素有有较多

8、尿量多少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肾能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1500mL)。

9、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两种:排遗和排泄。

排泄方式:皮肤(汗液)、肺(二氧化碳)、肾(尿液)

排遗方式:大肠和肛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

10、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腐熟,沼气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

二、重点习题讲解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的排泄废物的是

A、尿液B、粪便C、汗液D、呼出的二氧化碳

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包括排泄和排遗。排泄方式:皮肤(汗液)、肺(二氧化碳)、肾(尿液);排遗方式:大肠和肛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选项B正确。

2、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肾单位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

分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而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因此选项A正确。

3、人体排尿的功能,叙述准确的是()

A.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B.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无机盐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C.排除尿素

D.排除多于的无机盐

分析: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肾的滤过作用和肾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它分子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正确。

4、判断:排泄和排遗是人体排除废物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分析:错误。排泄的废物是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遗的废物主要是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5、判断:尿液的形成过程就是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分析:错误。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肾的滤过作用和肾的重吸收作用。

三、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产物的是()

A.尿素B.粪便C.二氧化碳D.水分

(2)下列担负着人体排泄废物功能的是()

A.呼吸系统B.泌尿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3)血浆成分和原尿成分相比是血浆中有()

A.大分子的蛋白质B.水C.无机盐D.葡萄糖

(4)由输尿管输出的尿液是()

A.和原尿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B.和原尿相比不含蛋白质

C.和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D.和原尿相比不含尿素

(5)在泌尿系统的器官中,形成尿的场所是()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答案

寒潮对人体的影响 篇9

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以下我们就针对寒潮对容易对人体引发的疾病做介绍。

寒潮对感冒的影响: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寒潮到来时,感冒病人大增,慢性气管炎、哮喘病患者都也往往病情复发或加重。

寒潮天气猛降温易诱发关节痛:关节痛是典型的气象病。每当季节发生变化或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之时,患者往往会感到异常疼痛。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干与湿、冷与热、气压高与低和关节痛发作的关系最明显。当日变温在3度以上、逐日气压变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当遇到寒潮天气时,温度往往会下降8摄氏度以上,温度这样大的降幅容易诱发关节痛,所以广大朋友们要根据天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免受潮湿和寒冷的侵袭。运动后汗湿的衣服要立即换下,擦干汗水,千万不要图一时凉快,到风头吹风或洗冷水浴。另外,关节痛患者应懂得,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短暂发作,并不表明病情的恶化,不要乱用药,尤其不要随意增加激素药的用量。

对人民陪审员工作的感知 篇10

----参加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尤溪县人民法院陪审员李新光

在尤溪县人民法院的推荐下,2012年8月20--24日我有幸参加了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全市法院第二期人民陪审员培训班”。这次参加培训的人民陪审员来自全市的12个县市区,共57人,聆听市中级法院资深法官的授课。他们从法官的职业道德、法官行为规范、廉政规定,从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实践,从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民事案件审理的有关问题、行政审判实务,授课法官们用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列举了许多案例,为我们学员传授了诸多的法律知识。同时中院还组织我们学员进行庭审观摩、开展陪审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观看警示教片等。使我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提高了我对人民陪审工作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根据培训后的感知感悟,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认识人民陪审员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

2011年9月我经尤溪县人民法院院长提名,并通过笔试考核,荣幸地被尤溪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县法院也对我们新任的陪审员进行了一次培训,使我对陪审员的权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今年来,县法院共通知我五次参加陪审,但我在乡下工作,1

同时又负责单位主要业务工作,事务繁多,有时不刚好。因此,只参加了三次陪审。在这三次陪审过程中我只陪而不审,最多是在庭审后,法庭进行合议时发表了个人能的观点,心想我只是陪审,主要还是法官。但此次参加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培训班学习后,感觉到自己以前对人民陪审员的认识还很肤浅,没有真正理解人民陪审员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特别是何善坚法官为我们上一课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实践,从我国人民陪审的制度沿革、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人民陪审员制的价值、人民陪审员工作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和阐明,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司法审判中的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在司法审判有了人民陪审员的参与是有利于加强司法民主,是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有利于加强审判的监督,是有利于法制的宣传。因此,我做为人民陪审员在今后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陪审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积极参加陪审工作。在审理、评议、表决案件的过程中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扮好审判员、调解员、信息员、监督员,也做好法律的宣传员。

二、增加了对法律知识学习的紧迫感

参加学习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在乡里的信访办与综治办工作,也拿到了电大的法律专科文凭,也陪审过几次,虽然在陪审过程中没发言,但在合议过程中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对自己法律更新学习不是那么迫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高要求,认为学多学少都一样,反正只是陪审员而以,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但此次参加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培训班学习后,真正感觉到自己法律的知识实在太少,仅凭自己现有的法律知识,离一个合格的陪审员还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徐仲伟法官为我们上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课,《刑事诉讼法》由原来的225条加到290条,他从八大亮点中为我们阐述修正案内容,都是今后陪审工作中很适用的知识。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更新。我做为人民陪审员在今后一定要加强学习,要从书本上、媒体上、互联网上、实践上学习。要珍惜每一次陪审机会,认真向法官学习,认真总结审判案件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审判案件的能力。

三、通过庭审观摩进一步加深庭审程序

中院的领导与培训班的主持人,组织我们学员参加了一场上诉案件的庭审观摩活动。在法庭中从书记员宣布上诉人、被上诉人及委托代理人按席位就坐,宣读了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了上诉人、被上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身份,审判长宣布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后,进入了法庭调查阶段,到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入法庭辩论阶段。这些程序虽然以前参加陪审时都感受过,但这次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加。感受有所不同,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庭审的有关程序和过程及庭审纪律和礼仪的了解。对庭审活动有一个新的认识,她是诉讼的核心,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环节,是向社会公开展示法院工作的重要窗口,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是确保案件审判的公正廉洁。

四、经验交流使陪审工作思路更清晰

培训中,中院组织了一次陪审员上台发言做经验交流。他们是来自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年龄有二十多到七十几的,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民陪审员的代表。他们把各自从事陪审员工作的经历,毫无保留的与我们在座的学员进行交流,如宁化县人民陪审员雷动寰对案件陪审后自已还进行了总结,以不断提高自己对案件的审判能力,他的有些陪审经验还在三明日报上发表。还有建宁县的人民陪审员陈丽萍利用自已的专长手语与特殊的当事人交流,并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还建议我们陪审员学习心理学。等等这些经验和做法让我深有感触,因此,我觉得要做好一个案件的陪审工作,在庭审前就要应认真分析案件材料,对要审理的案件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作好准备,抓好庭审的重点。在庭审中没有重点,就没有头绪,就不能引导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在庭审过程中,要仔细的聆听双方当事人的辩论,理解他们的观点,把握他们的心理,认真分析案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公正判案。

描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作文 篇11

现在男子吸烟已经成为潮流,世界有13亿多烟民,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中国人。如今中学生在厕所吸烟并不罕见,殊不知吸烟有害健康。有很多成年人将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理解为“吸烟有害还健康”,实际上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吸烟对健康有害。

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或分离,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300倍,而且一旦结合便不容易分离,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人就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人在一氧化碳总浓度在百分之0。02的空气中持续两个小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除了一氧化碳,香烟中还含有尼古丁和含有强烈致癌物苯并芘、二恶英的焦油。有人曾用小白鼠做过实验:把60支香烟的烟气浓缩后让小白鼠吸入,结果小白鼠因窒息和中毒而死亡。还有人把400支香烟的烟草浸泡在水里,水变成黑色后把它里面含有的水分蒸发掉后锅底沉积了很多黑色的焦油。这些黑色物质除了焦油之外还有剧毒物质尼古丁等几百种有害物质。

吸烟的害处可不仅仅是中毒这么简单。

一包名牌香烟的价格大约是20元,每包一般20支。按每天抽一包来计算,一共抽掉14.6万元。即使你不追求名烟,抽每包十元的普通香烟(同样每包二十支,每天抽一包),20年也要抽掉7。3万元!可见,香烟还危害人们的钱财。

更可怕的是,你抽掉的是你的生命!据研究,每抽一支香烟可缩短五分钟寿命,也许有人会问五分钟算不了什么,但每一秒累加起来就会变成一小时,每小时累加起来就会变成一天。按每天抽一包香烟(20支)计算,每天缩短生命100分钟,一年就要缩短大约26天,一个烟民从25岁抽到55岁,每天抽一包香烟,就要少活两年。所以,吸烟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吸烟者吸入的尼古丁和焦油会沉积在肺部,久而久之就会酿成肺癌。

综上所证,烟草属于一种强烈的致癌物,长期吸烟等于花钱买罪遭。

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对人的健康有一定危害,对青少年来说,危害性就更大了。

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说,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定为1.00%时,15~19岁开始吸烟者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平均来看,若吸烟者从青少年时开始吸烟,并持续下去,就会有50%的机会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或70岁之前,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命。由于长期吸烟,从青年时期开始的任何年龄段的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约3倍。

还说,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要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对未成年人来讲,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青少年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一次性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是短暂的,兴奋后的神经系统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国外一心理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比不吸烟者降低。

比尤利等人调查了英国两个地区14033个10~12岁半的儿童呼吸道症状流行情况与吸烟的关系,结果是:吸烟的男孩与不吸烟的相比,早晨咳嗽的是17.4%对6.4%,白天和夜间咳嗽的是41.4%对20.5%,连续咳嗽3个月的是14.5%对4.8%。

一份医学报告说,吸烟易使青少年感染致病细菌,吸烟者感染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多。专家们说,吸烟越多,感染这些病菌的可能性越大。美国每年有50万人因感染这种病菌而患病,每年有4万多人死亡,这种病菌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

吸烟导致的青少年弱视称为“烟草中毒性弱视”。其主要表现一是视力障碍:视物不清,戴眼镜也难以矫正,随着视力减退逐渐加重,到一定时期,连视力表上0.1也看不清楚;二是视野改变:早期视野中间出现一团哑铃形或圆形黑影,后期视野缩小,视物时四周模糊不清;三是色觉导常:尤其是辨不清红、绿颜色;四是畏光:在强光下视物反而不清楚。烟草中毒性弱视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晚期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

吸烟的危害

当前,吸烟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人把香烟当成了我们儿童平日里的零食,有7a64e58685e5aeb931333339653833的人由吸烟转向了吸毒,还有的人因为吸烟而被剥夺了生命。虽然烟盒上都标着“吸烟有害健康”,但都被吸烟的人们视而不见、浑然不顾。

吸烟的人们,你们可知道吸烟的危害有多大吗?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体,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大约含有一千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其中尼古丁危害最大。一支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足以毒死一只小白鼠。吸烟还容易患各种疾病,如肺癌、胃癌,食道癌及肺气肿等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被烟草夺去了生命,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使周围的人被二手烟感染,不得不“被动吸烟”,损害他人健康,这也是一种很不文明、很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说吸烟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慢性自杀”,那么对青年人来说危害就更大了。青少年儿童吸烟后,会突然出现头昏现象,脚站立不稳,咳嗽、多痰等症状出现更为普遍。由于烟草对人的毒害不是一下子全都表现出来的,所以潜伏的危险性更大。

上一篇:小学生暖暖的冬天的作文下一篇:学雷锋社会实践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