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节致辞

2024-09-15

乡村文化节致辞(精选8篇)

乡村文化节致辞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

古泽大地迎盛会,万众欢歌唱丰收。今天,湖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颁奖仪式暨第七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幕式在古泽云梦隆重举行,这是58万云梦人民的光荣。首先,我代表中共云梦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云梦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文化节的各位嘉宾,向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团的全体演职人员,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荣获第四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共青团倡导发起、以丰富和活跃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生活为主旨的“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村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充分发挥了青年在学用科技、繁荣文化、树立新风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已经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村青年。今天在大会上受表彰的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这次活动能在云梦举办,是上级对我县工作的充分肯定,对我们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各项工作搞得更好。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必将激励我县更多的农村青年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致富的发展道路,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快我县三个文明建设的步伐。

时代造就青年,青年见证时代。我县广大青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希望,全县广大农村青年要向这次受表彰的十杰青年农民学习,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矢志成才,勇做时代楷模。我坚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楚天强县的征程中,云梦青年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共同开创云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预祝湖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颁奖仪式暨第七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幕式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乡村文化节致辞 篇2

一、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现状:谁陷入了文化困境?

探讨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现状, 需回答几个密切相关且十分重要的问题:何谓“乡村文化”?如何理解“乡村教师”?究竟哪些教师在乡村学校中处于文化不适应的状态?

1. 何谓“乡村文化”?

理解“乡村”是理解“乡村文化”的前提。“乡村”, 抑或称作“农村”, 是一个复杂概念。从地理意义上讲, “乡村”可能是城市周边的地区;从经济意义上讲, “乡村”可能是以农业为其主要生产方式的地区, 也可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文化意义上讲, “乡村”还可能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在一些城镇化已经基本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也基本完成的地区, 依然还保留了“村”的名称。这表明“乡村”未必意味着落后或传统。事实上, “在农村——城市连续统中, 两端的农村和都市是两个纯粹的理想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农村或都市社区。”[1]

由于对“乡村”可有多种理解, 对“乡村文化”便有了“当地文化”、“传统文化”、“落后文化”、“乡土文化”等多种解读。在全球化势头迅猛的今天, 乡村的剧烈变迁势必带来乡村文化的急剧变迁。尤其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的深入影响下, 乡村文化更难以摆脱城市文化的影响, 两者的边界也会日益模糊。因此, 乡村教师所面对的乡村文化, 并非完全与城市文化相对立而存在。

2. 如何理解“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所指为谁?在《出路》一文中, 作者并没有清晰界定。由于“乡村教师”所指人群在年龄、性别、职称、地缘等结构上具有多重性, 因此, “乡村教师”也是个复杂概念。《出路》一文作者仅从年龄结构入手, 将乡村教师分为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 并分析了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的文化态度与选择, 以及他们各自的文化生存状态。然而, 年龄结构并非影响乡村教师文化态度的唯一因素, 地缘结构、性别结构等都会对教师的文化态度产生影响。例如, 同为乡村年轻教师, 是否生长于斯 (地缘结构) 将直接影响其如何看待当地文化, 其文化生存状况也会有所不同。正是由于乡村教师所指人群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很难笼统地判定乡村教师面临着同样的文化困境。

3. 谁陷入了文化困境?

论及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状况, 必须回答谁面对何样的文化, 陷入何种冲突之中。在《出路》一文中, 作者认为“年轻与中老年教师有着不同的文化生存状况”[2]。其中, 很多年轻教师奔走于乡村学校与城市之间, 在城市购房, 到城市购物……而与之相对, 中老年教师则朴实、勤劳, 从事农业生产, 言谈举止都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样两种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没有共同话语、彼此间缺少沟通, 因此日渐疏远甚至相互指责”[3]。作者进而认为, 由于学校本身的城市导向, 以及年轻教师的增加, 学校的话语权逐渐为年轻教师所掌握, 年老教师则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这实际表明年轻乡村教师与中老年乡村教师分别代表了两种文化, 而由于学校的城市导向与城市文化相符, 所以那些代表乡村文化的中老年教师逐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

然而, 究竟哪些乡村教师不适应乡村学校生活?这一问题是否可以与“谁在乡村学校中掌握话语权”的问题等同起来?学校之中话语权的归属又是否由学校文化导向决定?在笔者看来, 将乡村学校话语权的归属看成学校文化导向的结果未免牵强。

首先, 在一个学校之中, 话语权掌握在哪些教师手中, 除了学校的文化导向之外, 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 (直接影响资源的配置) 、不同群体 (主要是不同的教师群体) 之间的力量对比、学校的各项制度 (如奖惩制度) 以及学校原有的文化 (如强调尊重老教师) 等都是影响学校话语权归属的重要因素。因此, 仅仅因为乡村学校的文化导向是城市导向就认定学校的话语权归属于年轻教师值得商榷。

其次, 对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判定也不可等同于乡村学校话语权归属的问题。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是与其对城乡文化的态度有关, 但其态度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 学校话语权并非唯一因素。

简言之, 笔者并非否定《出路》一文提出的“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判断, 而是认为不同的乡村教师群体面临文化困境的情况是复杂的, 需要就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

二、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原因何在?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出路》一文作者认为原因在于乡村教师“被动的文化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观混乱”。所谓“被动的文化选择”, 是指乡村教师“从一出生就得接受祖辈为其创造的传统文化, 而随后进入学校, 他们又不得不去学习并接受新的文化元素”, 无论哪种文化乡村教师只能“被动接受”。因此, “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拒斥还是对城市文化的疏远, 乡村教师在文化选择过程中都表现出被动与消极的色彩。”[4]所谓“价值观混乱”是指, 无论乡村教师选择何种文化, 而学校教育都是城市倾向的, “因此, 乡村教师的文化选择从本质上说只是关系到他们教育之外的‘生活’, 而与学校自身或教育自身没有多大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乡村教师已经‘逐渐失去了文化的独立性’……”[5]这种观点将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乡村教师的个人选择, 而实际上忽略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

1. 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并非仅是个人文化选择之过

《出路》一文作者认为很多年轻的乡村教师“既是播撒城市文明的激情满怀的‘传教士’, 又是远离‘城市’的‘失落的天使’”, 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矛盾, 他们很少走出学校、走进农户, 而只是选择在学校与城市之间不知疲倦地奔走”[6]。可以说, 乡村教师的这种与乡村社区相脱离的行为和心态是其陷入文化困境的重要表现。然而, 将其归因于乡村教师在文化选择上内心的矛盾并未触及问题的深层。实际上, 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的隔阂绝非仅是他们个人的选择所致。探究这一问题需要从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入手。

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的脱离并非自古如此。在古代, 乡村教师 (例如私塾中的教师) 作为乡村中文化人的代表, 在教育、法律、政治等多个领域与乡村社区发生着关联。而近代以来, 乡村教师才逐渐与乡村社区脱离。有学者认为“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演化与近代以来国家政权下沉、乡土社会文化结构现代转型相互切合”[7]。在国家教育推进的过程中, 乡土社区原有的教育发生了重要转变, “社区以外的文化和知识技能开始取代社区传统, 地方性知识被迫退居私领域内……”[8]。同时, 工业化和城市发展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重心, 导致学校文化导向由乡土文化转向工业化所需要的普释文化 (尽管对这种文化的普释价值存在争议) 。随着国家权力下沉到传统社会难以触及的乡村社区, 一个人能否教书、如何评定职称、如何调动工作等都有严格的制度安排, 而所有制度安排都与乡村社区是否同意无关。乡村教师成为“游离于乡村之外”的群体, 他们只需关注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要求设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并且考虑如何将学生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不断“打造”即可。至于乡村文化本身该如何评价、如何发展等问题并不是他们关注的核心。由此可知, 乡村教师个人的文化选择并非乡村教师脱离社区的实质原因。国家权力的下沉、随之而来的制度安排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 才是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深层原因。

2. 乡村教师的文化选择未必“非此即彼”

姑且不论能否划清城乡文化的边界, 当面临着城乡文化时, 乡村教师未必选择一方而全然拒绝另一方。

首先, 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 乡村教师身上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文化的痕迹。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乡村教师在农忙之时头戴草帽, 脚穿布鞋, 腰系毛巾, 劳作于田间地头;也可以看到同一名教师穿着休闲牛仔裤和时尚的运动鞋与朋友在商业街购物。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按照城乡文化的二元划分理解乡村教师的文化选择, 城乡两种文化可以在乡村教师身上共存。

其次, 乡村教师的文化选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不断调整。通过与不同年龄的乡村教师的交流,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自己也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于乡村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入地认识, 不会仅仅将乡村文化当作一种落后的、愚昧的文化, 而会对其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 理解其中的积极因素。当然, 他们也会客观分析城市文化的不足。由此可见, 从时间维度上看, 乡村教师对于城乡文化的选择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状态。

3. 面对文化冲突时, 乡村教师绝非无能为力

《出路》一文作者认为乡村教师无论是拒斥乡村文化还是疏远城市文化都“反映出了乡村教师对单一文化的过度依赖, 也说明他们跨文化生存能力的不足”[9]。事实果真如此?笔者调研经验表明, 在面对文化冲突时, 乡村教师并非无能为力。试举一例。笔者在某县农村小学调研时发现, 几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最初并不适应当地打麻将的习俗。在他们的言谈之中依然透露出对城市文化生活 (如电影院、KTV、舞会等) 的怀念。然而, 尽管去电影院和KTV的打算一直未能如愿, 但年轻乡村教师并未整日抱怨。当他们意识到在当地打麻将可以化解矛盾, 增进感情, 改善人际关系时, 他们不但积极参与老教师们张罗的打麻将活动, 还积极联系老教师参与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在麻将桌上, 年轻教师不仅与老教师拉近了感情, 也聆听了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 还通过老教师了解了很多学生家庭的情况。可以说, 通过打麻将的活动, 年轻的乡村教师迅速弥合了与老教师之间的文化鸿沟, 从而有机地融入了教师团队。可见,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 乡村教师完全有可能在不放弃自己文化选择的同时, 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 将自己培养成一个跨文化的个体。

总之, 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国家的现代转型、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教师管理制度的设置等多重原因。乡村教师并不是作为乡村文化或城市文化的“卫道士”而陷入困境之中, 陷入文化困境的乡村教师也绝非完全被动, 而会主动寻求破解之法。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乡村教师都能自如地应对文化困境。诚如《出路》文中所虑:部分乡村教师身陷文化困境之中, 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的生活, 更影响了学生对城乡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因此, 寻求对乡村教师文化困境的破解, 不仅是为了乡村教师个人, 更是为了千百万乡村学生良好文化态度的形成, 还是为了使乡村文化的发展能够得到更多支持。而破解困境必须从原因着手, 既关注宏观层面制度的调整, 也包括微观层面个体跨文化生存能力的提升。

三、乡村教师文化困境的出路何在?

既然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原因既包括宏观层面国家权力的下沉、随之而来的制度保障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 也包括微观层面文化的冲突与文化选择的矛盾, 那么乡村教师文化困境的出路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求。

1. 改变教师教育单一的专业技能导向, 培育乡村教师文化生存能力

法国学者西蒙娜·薇依 (Simone Weil) 曾指出“乡村教师的行业应具有独特性, 其培养过程不仅是特殊的, 而且全然不同于城市里的教师。”[10]薇依的观点尽管有些极端, 但却坚定地指出我们应当对乡村教师培养的特殊性给予充分的关注, 而文化便是其特殊性得以体现的重要方面。“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文化培育的问题, 所以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必须上升到文化层面, 拓展乡村教育的乡村文化视野, 增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 扩大学校教育内容与乡村生活经验之间的融合”。[11]不仅通常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如此, 教师教育也应如此。然而, 尽管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是乡村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但在现有的乡村教师教育中, 关注文化态度与文化生存能力的“文化教育”还未占据重要地位。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无可非议, 但一些乡村教师对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的错误看法, 依然影响着乡村教育乃至整个乡村社区的发展。因此, 通过“文化教育”帮助乡村教师摆脱文化困境已刻不容缓。

对于乡村教师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教育、文化情感培育和文化生存能力教育。它对于个体如何看待文化的内涵、差异与冲突、如何在文化差异与冲突的现实中更好的生存和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 文化价值观教育。文化价值观是对文化的功能、价值、意义等方面的认识与看法。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其文化行为, 因此, 形成合理的文化价值观至关重要。对乡村教师进行文化价值观教育, 不仅要以文化基本概念的教育为基础, 更要以文化相对论 (cultural relativism) 作为重要理念。文化相对论的核心思想在于承认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时空下的产物, 不能用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的发展, 任何文化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 需要从其发展历程中理解这种文化的价值。[12]长久以来, 受文化进化论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乡村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这样的认识实际上忽略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生态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联系。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确有发展水平之差, 但更有发展类型之别。更何况,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乡村文化的滋养。因此, 对于乡村教师的教育而言, 应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不能妄自菲薄, 一味地贬低乡村, 也应当认识到乡村文化也需要借鉴城市文化的发展经验, 面向现代化进程而不断推动自身的改造与发展。

其二, 文化情感培育。如果说文化价值观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对乡村教师进行教育, 那么文化情感培育则更具有一些感性色彩。“生命是需要整体滋养的, 现代性并不意味着截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根本性联系。乡土社会不仅仅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同样是作为个体精神滋养的根基。”[13]乡村教师尽管未必是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之人, 但他们同样也需要以乡土作为个体精神滋养之根。面对城市文化的喧嚣、浮躁、功利, 乡村文化的宁静、深沉、淡泊则显得弥足珍贵。叶落归根, 乡村教师也应当扎下他们的“文化之根”。而要乡村教师主动接受乡村文化的滋养, 则需培养他们对于乡村文化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建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日积月累, 需要走进家庭, 需要用心体验。尽管文化情感不易培育, 但却是乡村教师教育责无旁贷之事。

其三, 文化生存能力教育。无论是情感的培育, 还是价值观的形成, 最终都指向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能力。毕竟只有观点与体验, 而没有能力在文化冲突与碰撞中生存, 乡村教师也难以摆脱文化困境。而要培养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能力, 既需要通过培训课程给他们创设文化冲突的情境, 让他们在复杂难决的情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生存能力, 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 不断给予他们应对文化冲突的指导与帮助。只有当乡村教师能够清醒地分辨城乡文化之别, 明确乡村文化的发展之路, 冷静地处理由于城乡文化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断裂所带来的种种不适, 他们才能彻底摆脱文化困境, 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文化价值观。

2. 纳入社区因素, 变革教师管理制度

作为乡村重要“文化人”的乡村教师与乡村的脱离, 不仅使自己陷入文化困境, 还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失去了必要的智力支持。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社区中重要的文化机构, 却一直在为“离农”而努力。村民不再关注教师是否参与乡村的社区生活, 而只关注他能否让自己的孩子升学。要解决这一问题, 绝不仅仅是提升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能力, 还在于变革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已经调整, 乡村教师与乡村隔离的根本障碍已经破除。在这个宏观背景下, 寻求在教师管理制度上打破学校与乡村的隔离, 才能真正破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而制度变革的核心在于将社区因素纳入教师管理制度中来, 即一方面使乡村的民众有权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要求与进行评价, 使教师的晋升与奖惩受到村民的监督;另一方面, 给教师足够的时空使乡村教师有可能走出学校, 走进乡村。应当允许教师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应当对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的教师给予奖励, 应当将教师周转房建在乡村社区之中而不是学校院墙之内, 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社区成员交流, 进而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总之, 乡村教师要对乡村负责, 乡村发展也需要乡村教师参与。

当然, 建立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相联系的教师管理制度的同时, 还要重新审视现行制度背后的乡村学校的文化导向。只有认清了盲目跟从工业化以及城市中心主义背景下的文化导向所带来的隐患, 只有建立了关照乡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关照乡土文化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 才能做到既帮助乡村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增进教育教学质量, 又使其为乡村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 乡村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乡村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乡村教师走出文化困境的关键所在。

摘要:尽管文化困境是乡村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但由于“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的复杂性, 对乡村教师文化生存现状的描述不能笼统地进行。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原因既包括宏观层面国家权力的下沉、相关制度的安排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 也包括微观层面个体的文化选择。破解乡村教师文化困境, 一方面在于对乡村教师进行“文化教育”, 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基础上的乡村教师管理制度的变革。

关键词:乡村教师,文化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何肇发等.社区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10.

[2][3][4][5][6][9]高小强.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0) .

[7][8]张济洲.乡村教师的文化冲突与乡村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9) .

[10] (法) 西蒙娜·薇依著.徐卫翔译.扎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70.

[11]刘铁芳.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J].青年教师, 2008, (9) .

[12]关于文化相对论的发展历程参看李安民.试论文化相对论[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7, (3) .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篇3

摘要:乡村教育以乡村文化为承载物不断发展,而历经城市化与工业化时期的乡村文化在外来主流文化的影响与现代文化的双重夹击中不断呈现出解体化的趋势。这给同时以城市化取向为中心的教育也带来了冲击。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乡村文化的良性发展对乡村教育的正面发展起着迎头导向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长。

关键词:乡村;乡村文化;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20-01

一、乡村文化的艰难境地与乡村教育的尴尬地位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约8亿多人。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体,他们以“乡土”为根基,以“乡情”为纽带寄予农村这片土地以尊重和依恋。他们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了乡村社会生活基本秩序,在以农村老一辈关系为纽带的作用下建立了农村传统伦理生活形态。其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乡约习俗、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是农村文化方式的体现,成就了农村独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优势。

可近年来,在与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接轨中,乡村文化的劣势被逐渐的暴露出来。由于工业文明触动的社会转型与变迁造成了乡村文化被动的接受外来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的封闭性被打破,改造了乡村传统文化中落后、愚昧、不合时宜的方面,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有缺陷的城市化也因其强势性与不完全性给人们带来财富、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不断的解构着乡村文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乡村文化根基沦陷。传统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家庭、家族及周边村落等初级群体是乡村社会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人们彼此亲近、沟通,亲仁善邻,乡邻和睦[1],构成了乡村社会独特的社会秩序。但随着城市文化与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加大,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也随之拉大。[2] 第二,人们道德精神的缺失。传统农村“一分钱,一分货”和“根正苗红”的道德伦理思想,以勤劳发家致富,以忠诚扬名于村。可如今在村中占据地位的是以经济资产划分的在市场经济中赚取甜头的新型精英群体。他们因为个人财富在乡村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村中“钱是万能的”、“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风气。乡村人们精神世界面临空虚与贫乏、面临传统道德观念的沦丧,致使乡村道德秩序与标准的混乱,致使乡村社会的无秩序化、道德碎片化。

教育源自与文化,文化构成了教育特有的内容。文化与教育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而文化的艰难境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尴尬地位。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的关系亦是如此。追溯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的历程,可分为:第一,20世纪初至40年代“洋学”的进入与乡村教育文化选择问题的初步探索;第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文化选择问题的再探讨阶段[4]。回顾与反思这两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乡村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变迁而发展的,而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带来了乡村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所以始终还是要归结到文化上来。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之间的矛盾。新的办学形式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不加选择的进入到农村教育中,冲击了农村原有的教育体制。其中,忽视乡村社会基础和需要,教育脱离当地生活坏境和生产实际是造成我国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处于隔离状态。第二,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乡村文化的城市化取向带来教育的城市化取向。有学者指出,现代乡村教育的发展思路造就了一批文化上的“不适应者”。农村的年轻一代想要远离农村融入城市由于背景和关系等问题无法进入,而同时在尝到了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甜头后的他们想要回到农村却也不具备作为一個乡村人应备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和心理,他们由此变成身处乡村与城市的“双面人”、“遗留者”。乡村教育的文化选择艰难境地造成了乡村人两难困境。第三,乡村经济文化劣势导致教育人员与生源的流失,乡村学校成为少数尖子生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我国农村面临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人员流失严重的状况。由于农村教育工作坏境差、教师待遇低和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工资也难以保障、与农村教师缺乏进修与发展的机会带来的中青年骨干老师纷纷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情况在农村比比皆是、常有发生。剩下的只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的老教师,农村教育老龄化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乡村文化的重整与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回顾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思想的分析与现实意义的探讨;对乡村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的乡村教育实验与思想的关注和分析;以及近年来教育学者对此问题发表的一系列论著及看法等都试图探索乡村文化的重整与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之路。其主要有:“中国乡村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明确乡村教育文化选择思路”、“加大农村教育经费、资源投入”等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乡村文化与教育的思路。

笔者认为不管是乡村文化还是乡村教育都是一项需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也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体制问题。虽近年来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乡村文化与教育不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正确摆正乡村文化的位置,明确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积极接受外来文明的冲击的同时还保有一份健康、自信的“乡土”情结,在理性看待城市主流文明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不决然抛弃那一方精神滋养的“热土”。这样,乡村文化的重整与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之路才会更加宽广,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赵霞《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中国农村观察,2011.3。

[2]刘铁芳《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纵横,2008.5。

作者简介:孙益礼(1966-),男,苗族 ,湖南怀化人,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基本理论。

乡村公路竣工庆典致辞讲话稿 篇4

乡村公路竣工庆典讲话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父老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

“晴空万里人欢笑,喜气洋洋话竣工。”在这吉庆的日子里,请让我代表参与竣工典礼的各位来宾向村组领导,向以____等同志为首的工程筹建委员会,向为修建水泥路出资出力的各界人士、父老乡亲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__水泥道路的硬化和路灯的架设改变了以往“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的状况,邻里乡亲的走动将更加频繁密切。人家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是“康庄大路通家里”。此项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为我们自己办了一件大好事。由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们上午袁大有人才,我们上午袁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奋进的集体,大有作为的集体。

作为在外工作的游子,我们一定会谨记:一、有了小家,不忘大家。是因为各位父老乡亲的深切关爱,才有我们今天的事业初成。二、有了小家,不忘老家。对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常回家看看,一定会为家乡的建设尽职尽责。三、有了小家,不忘国家。有国才有家,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一起呼吁:请热心__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放心,只要是你们本着办事无私心、财务公开、节约的三原则出干事,大家一定会鼎力相助!“成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人间自有公道。对于那些自己不谋事、不干事、不出资、不出力而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人,大家帮你去说服;对于子虚乌有的东西,大家帮你去澄清。

当然,我们为头的同志也要有广阔的胸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办大事总会有困难。“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雨果说:“比陆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俗话说:“哪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让我们自己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出说吧!”

最后祝我们___的公益事业越办越红火,祝各位父老乡亲身体越来越健康,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谢谢大家!

乡村公路竣工庆典讲话稿篇2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20__年11月24日是个好日子,今天__到__的这段公路正式竣工了,这一天对于____的父老乡亲来说,是一个千载一遇的喜庆的日子,千百年来被山峦沟壑制约着出行的人们,我们这里有着肥沃的田土,有着茂密的森林和绿色生态环境,空气新鲜、温度宜人,是发展养殖和种殖业的天然宝地。我们为什么贫穷落后,不是缺少土地,不是我们好懒,而是交通不便造成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从今天起我们可以放开脚步了,长期以来靠肩挑背扛的苦日子结束了。终于实现了拥有通向自己家门的公路的梦想。在发展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中[在村通畅公路竣工庆典仪式上的讲话(共2篇)],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这段路的修通、是在__镇镇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特别是__镇负责统战工作的__同志,和__村委干部三番五次徒步施工现场,多次调解土地纠纷,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复杂矛盾,输通各种障碍,为这段路的修建花了不少心血。这段路的修通,是本地创业青年___等同志慷慨解囊和村民自筹资金相结合下修通的;

这段路的修通,是在比邻村组和一切友好人士顾大局、识大体的友好支持下修通的。在这里我代表棕树堡、老院子、王院子的父老乡亲们向关心、支持修通这段路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感谢。

据了解,王宿寨也正在抓紧修通从花椒院到王宿寨的这段路,这是好事,我希望涉及修路中产生的种种纠纷,都不要记在心头,与人宽则己宽,你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同样方便了自己,为一步路,为一根树,为一块土,都不必斤斤计较。一旦这条路修通,我们则可以从__到高庄坪、途径庙王路、直下王宿寨、缓行花椒园、速达石柱城。环绕一大圈、畅通无阻拦。真可谓南北相通,东西相接。

朋友们、交通不便这一障碍扫除了,建设家乡的重任就靠我们自己了,我相信,我们有一双勤劳的手,有吃苦耐劳精神,有祖辈留下的好传统,有不甘落后的志气,在不远的将来,一座座新房在政府的规划下,就会拔地而起,安居才能乐业,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耕耘自己的乐土,为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公路竣工庆典讲话稿篇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我怀着与沙坑村人民一样的喜悦心情,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沙坑村水泥公路正式竣工通车,值此竣工通车之际,我谨代表相利煤矿股东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公路建设做出无私贡献的沙坑村民们表示敬意!也向大力支持公路建设、关心企业发展的黄泥乡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设好沙坑村水泥公路是沙坑人民的心愿,也是在沙坑村兴业创业的企业家、老板们的共同心愿,在公路修建之初到今天竣工通车,我们一直是积极支持的,并当作煤矿的重要议事日程,时刻关注公路的修建进度,也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因为企业办在沙坑,我们应该支持。同样,沙坑交通环境的改善,也支持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我们企业与沙坑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

沙坑水泥公路的竣工通车,彻底改善了这一路段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村民的出入,对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沙坑村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将推动沙坑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今天公路已经修好,今后更要用好、管好。这既是沙坑人民的职责,也是我们在沙坑办企业人的愿望。我们相信,公路全线贯通将成为一个发展的契机,引领沙坑人民及企业走向更加兴旺发达!

乡村文化节致辞 篇5

培训开班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学员老师:

今天,我们这里举行“国培计划”乡村教师访名校“浸入式”培训的开班典礼,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激动。高兴的是我们在这金秋收获时节,迎来了我们三秦大地的教师代表,陕北的、关中的、陕南的教师汇集到xx市第一小学,参加这别开生面而且很有意义的培训开幕式,请允许我代表xx市第一小学154名教师,4735学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市第一小学是xx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办学已经有83年的历史,我们秉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得以全面的提升。近年来,我们极力以“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幸福课堂”为办学理念,从方方面面围绕这个办学思想,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综合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xx市第一小学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学校,把学校真正办成我们xx省的名校。当然,今天这个名称中提到的是乡村教师访名校,这个“名校”还是需要努力,虽然名称是名校,但是我们与名校还有一定的距离,希望我们参培的老师经过十天的学校培训,看看能否感受到是不是一所名校,更重要的是你们来学校,能推动我们学校全面的发展。在这十天中,大家互帮互学,共同推进,真正能感到我们xx市一小人有一种宽阔的胸怀,我们会无私地、真诚地把所能够呈现的我们会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大家。当然,有你们的支撑,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你们也通过这样一个培训平台使自身能得以发展,这才能达到共赢。希望老师们在这十天的学习之中,也把你们的宝贵经验、好的做法,你们的敬业奉献的精神,也传给我们xx市第一小学的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办群众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学校没有住宿、也没有食堂,所以大家的住宿我们也尽力而为,可能还达不到大家的要求,吃饭的问题也希望大家在xx选择当地美食。我们陕北、关中的老师,可以品尝我们的xx蒸面,可以说物美价廉。出来学习,一来是学知识,二是感悟地域文化、美食文化,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才会使你感受到走出来,见识多。当然,走出来受苦也多,但是受苦也是一种阅历,在受苦中会让你的精神、意志得以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关心,所以学校光环比较多,国家级的荣誉有12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和谐校园”,是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是全国集邮先进单位。省级荣誉有60多项。在光环之下我们也没有故步自封,我们正努力的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xx省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省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有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有2名,而且是优秀省级学科带头人,我们也两位优秀教学能手,建立了工作站,有省级教学能手23人,在全省的小学中我们是最多的,更还有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我们极力打造一支素质强、能力好、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因为学校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就是教师,只要有一大批的好教师,学校发展才能更快。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正因如此,我们承办国培计划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XX年我们承担了语文、数学、劳技三科30名教师的培训;XX年我们承担了语文、数学两科50名教师培训,今年又是语文、数学32名教师到我们学校参加培训。我们的这次培训能够请到大家来,也是我们的荣幸,所以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感动的是,我们有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有一批这样的好教师,更重要的是承办国培工作,我们也不断的在提高,就像你们来了以后,又再一次能推进我们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感谢你们。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在十天的学习中,学习愉快、生活愉快、一切xx。谢谢!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 篇6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到过致辞吧,致辞是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讲话。究竟什么样的致辞才是好的致辞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春天里,我们迎来了月华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筹办本届艺术节而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我校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师生的共同节日,她既是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校园文化艺术的最佳载体,又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她还是我们月华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不仅要有琅琅的书声,还要有悠扬的歌声。我们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其目的在于构建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校园生活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为我校广大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提供平台,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吸取艺术灵气,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与热爱,培养师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和艺术特长,陶冶高尚情操,体验合作与创造,体验成功与欢乐,从而提高师生综合素养,促进每一个人禀赋的开发,让每一个人的潜能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之成为新世纪多元化发展的有用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我校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帷幕已经拉开,这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舞台。这是一个挥洒热情、激发活力、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希望全校师生能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本届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中去,在今天这个舞台上,老尽情挥洒你们的活力和激情吧!

我们相信,本届艺术节必将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涵,必将把我校的艺术教育推上新的台阶。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月华小学的艺术教育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本届艺术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__艺术职业学院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学院向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老师、团委和学生会的全体学生干部以及各个专业、班级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为第四届艺术节服务的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历经了高考的锤炼,你们如凤凰涅槃般创造了辉煌,开始了焕然一新的大学生活。

作为当代大学生,你们承担着历史的重任,你们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广博的社会文化水准和多才多艺的自身素质不仅是你们成长过程中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对你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还是你们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你们当中很多人都不乏成功的天资,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末充分显露出你横溢出众的青春才华,究其原因,主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缺少实践的舞台和让你崭露头角的机会。人的才华就如海绵里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在为创建和谐、魅力、发展的校园文化而努力,也一直着眼于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个性生长;致力于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成长环境。学校组建了各类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同学们的个性特长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反思昨天,激情与汗水曾经与你同行,经历与收获与你同在。把握今天,勤奋与惜时与你同行,追求与奋进与你同在。展望明天,机遇与挑战将与你同行,希望与压力也将会与你同在。

我要告诉同学们:一个优秀的人,他的优秀绝不仅仅表现在专业学习和行为举止上,更重要的是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有了文化,你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有了专业和技能,就有了灵动的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院每年一次校园文化盛会,让我们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这个文化盛会活动中去,从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祝愿充满活力的学院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艺术节节日快乐!

现在,我宣布:__艺术职业学院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

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3

大家早上好!一夜寒风,阻挡不住我们青春的热情;冬日暖阳,映照着我们灿烂的笑脸。今天,我校20xx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正式开幕了!这是一中全体师生共同的`节日,更是一中学子展示艺术才华、挥洒激扬青春的绚丽舞台。值此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和组委会对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精心筹备和积极参与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艺术是心灵的爱琴海,是陶冶情操、享受文化的伊甸园。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美育可以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为善、向美的境界。艺术教人生活的方式,艺术会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更加富有情趣。

值得骄傲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己任的浏阳一中,一直关注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仅认真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而且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一载体,强化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竞赛中屡创佳绩,成绩骄人,充分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了师生们心中向往的盛大节日。校园文化艺术节既是对学校一年来艺术教育的大检阅,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本届文化艺术节为期一个月,主要活动项目有:“青春风采”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大赛、才艺展示、班级合唱比赛、广播体操和跑操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大赛、语文能力竞赛、英语知识竞赛、班级学科团体竞赛、教职工健身运动会和文艺晚会等11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一道道风景,是一场场盛宴,必将带给师生精神的愉悦、艺术的享受,也必将把我校的艺术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相信,只要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无论是否得到掌声和鲜花,都会收获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只要参与过、激动过、欢呼过,就将会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中,热情参与,尽情展示,愿我们每一位一中人都能成为文化艺术节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合奏一曲美妙动人的青春乐章。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大幕已经开启,接下来的精彩将由我们共同展现,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的校园将飘荡着快乐的歌声,散发出艺术的芬芳,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我热切期待本届文化艺术节又有一大批的艺术新星从这里升起!

最后,预祝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4月的山西,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预祝我校建校110周年华诞,庆祝我院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节隆重开幕。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学院,向光临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苦筹备、精心组织本届文化节的老师、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在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文化氛围,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唤起学生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达到"育德、启智、健体、树人"的目的。

校园文化节是学校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是全体师生魅力展现的平台,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展示。我们秉承"迎校庆、树新风,建文明、齐奋进"这一理念,目的就是想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活跃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借此来提高我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和文明素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理不断向更深层次推进,全面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本次校园文化节将持续半个多月。其间,我们将组织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奋进的动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奔放激情、增强自信,提高自律能力、规范日常行为,增进团结、体验快乐,感受艺术??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新世纪、新时代、有新特点的新青年。

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校园有了朝气,就有了生命的璀璨阳光!它昭示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我记得,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一个"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懂得挖掘自己的智能宝库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现在,锻炼的舞台已经搭好,帷幕也已拉开,大家拿出各自的绝活,用青春、活力和激情,到舞台上尽情演绎,展现自己的特长,体现我院大学生独有的艺术风貌。 在这个校园的舞台上,我们将大开眼界、饱享欢笑!艺术才能的真功夫,酝酿壮美豪放的交响乐;暖暖的师生情,展现我校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最后,再次祝愿全体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预祝我院第十二届文化节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5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而俭朴地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还要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体教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向全体同学致以节日的祝贺!

我校承教育强镇复评之机,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安装了校园网,每班都安装电教平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学校开设有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塑胶跑道和塑胶球场即将完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活动基础??在我们学校,老师们用心,同学们开心,家长们放心。

今天,我们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素质教育办学成绩的一种有效展示,是我校师生精神面貌、信念追求、和谐发展的全面呈现,也是对我校“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有力诠释。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学生书法和绘画优秀作品展、手工制作优秀作品展、手抄报优秀作品展、艺术表演等活动。这既是我校文化艺术教育的一次检阅,也为各班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对提升我校艺术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学们,今天是属于你们的,让甜蜜的歌声飞出我们的心头,让优美的舞姿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欢乐的鼓乐奏响新年的华章,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艺术的天空放飞希望,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启航!

最后,各位领导、家长、老师们、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6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迎来了xxx小学第十二届“多彩的童年”校园文化节暨xxx小学第十二届趣味运动会的隆重召开。在金南,孩子就是我们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月30日文化节开幕是我们坚持10多年的传承。“文化节”是xxx小学进一步落实“赏识教育”的办学思想重要活动,是金南人自己的节日,是金南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是师生在充满浓浓的艺术氛围校园内共度的美好时光。在金南,我时常感动于孩子们优秀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感动于全校师生的良好素养与敬业精神;感动于家长对学校的热情支持与积极配合。我相信通过文化节这项活动,这一切美好都会为我们今后的校园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为了今天的运动会所有老师、家长、孩子们的精心准备。今天的运动会,就是展示我们金南家长热心与激情,金南教师和谐与进取的舞台。同学们要发扬顽强的精神争取好成绩,同时赛出风格,赛出友谊,用心感受这份难忘经历。亲爱的同学们,四月有期盼已久的运动,五月有承载欢乐充满希望的文化节,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美的摇篮,文化的殿堂,幸福的家园。愿文化节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在此,特别向家长对本次运动会的支持表示特别的感谢,向所有光临运动会并承担志愿者工作的家长表示感谢!预祝第十二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预祝十二届“多彩的童年”校园文化节圆满成功!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7

五月,生机勃发,热情似火,在这如火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学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所有的同学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对全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各位领导、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们欣慰地看到:学校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全体教师团结奋进,积极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推陈出新,师生们的精神状态与日俱新,校园风貌焕然一新,教风、学风涤故更新。

学校坚持高效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探索科学先进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教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离不开每位教师的辛苦耕耘,离不开全体同学的发愤学习。

今天,**中学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又一次奏响了**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凯歌,又一次为全校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次文化艺术节活动既是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盛会,又是集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大餐。因此,我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到本届文化艺术节中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希望同学们主动参与更多的艺术活动,去发现、鉴赏艺术的美,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让阳光、艺术、创造成为我们美好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必将使**中学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突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最后,我祝愿老师们、同学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阳光的艺术节!预祝**中学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开幕致辞8

各位老师、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冉各庄小学20__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的日子。

艺术可以陶冶心灵,艺术可以鼓舞人心,艺术可以丰富人生。校园里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因此,繁荣校园文化、倡导精神文明、塑造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崇尚科学、崇尚文化、热爱艺术、热爱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是我们举办艺术节所追求的目标。

艺术节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是全体师生魅力展现的一个平台。它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掘你们的潜力,发挥大家的个性特长,提高审美情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给同学们搭建锻炼的舞台,希望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到舞台上尽情演绎,展现自己的特长,放大自己的亮点,开发自己的潜能。

我们期待着你们在艺术节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愿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艺术节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合奏一曲美妙动听的校园乐章;愿我们的校园,时时飘荡着快乐的歌声,处处散发着艺术的芬芳,始终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最后,预祝冉各庄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获得圆满成功!

乡村文化节致辞 篇7

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全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 要全面发展繁荣电视文化事业。电视对农节目《乡村发现》将文化视野放逐广大农村, 在对我国电视文化事业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角色担当。是我国电视对农节目中的成功典型。然而要发展繁荣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和扩大电视文化事业主体, 仅靠个别对农电视节目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新形势下, 面对我国对农电视节目目前的发展情况, 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对涉农电视媒体或电视节目的文化传播内容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我国电视对农节目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视对农节目的发展, 就目前总体形势上来说, 总量不多且发展态势缓慢。相对于发展较快的综艺类、经济类、都市新闻类电视节目而言, 电视对农节目的发展显得严重滞后与不足, 这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节目类型开办较晚, 发展历史不长

《金土地》是央视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自办的农业节目, 1993年作为《经济半小时》的一个子栏目亮相, 1996年才成为独立栏目;1995年湖南电视台才创办第一档电视对农节目《乡村发现》。尽管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拥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但这些影响也是时断时续的, 经常的改版、停播导致了文化传播影响力的下降。

(二) 节目数量有限, 满足不了广大受众收视需求

我国农村至少存在9亿电视受众, 为数不多的几个电视对农节目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况且大部分节目并不是每天播出, 节目总量实在有限。国务院发展中心2000年《农民对于电视网络建设的需求——关于1047位农民问卷调查的简要分析之二》就曾指出, 电视媒体向农村供给的专业节目, 虽然基本内容上适应农民要求, 但是, 节目总量短缺严重, 时间配置需要调整。从广大农民对于电视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来看, 有必要大幅度增加农村专题节目容量, 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村或农民电视台。[2]

(三) 节目内容局限, 文化定位不准

由于电视对农节目在播出时间配置上往往被安排在非黄金时段, 每周或每月一期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内容总是有限的, 甚至是局限的。播出的多是些乡村奇人怪事的报道, 这是对农村文化认识的严重曲解, 所表现的农村文化形态是非常态的并不能反映常态的、真实的农村状态。真正做到对农村乡土文化进行真实解读, 引导现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少之又少。

(四) 从事电视对农节目的专业人才不足、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电视行业本身是个辛苦的行业, 电视对农节目经常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调查采访, 期间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电视对农节目从业人员具有长久吃苦耐劳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对很多电视从业人员来说都是难以胜任的,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 对这方面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十分有限。

从以上情况来看, 我国电视对农节目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发展, 远远未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电视文化发展的需求。

二、《乡村发现》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担当

(一) 文化价值与文化担当

1. 文化价值的定义: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就是指文化价值。

2. 文化担当的定义:

文化担当应指客观事物在从事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承过程中所表现的承当某类角色, 担负社会责任的特质。

文化价值与文化担当, 强调的是文化实体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扮演的角色。《乡村发现》这样一档对农电视节目的独特文化价值与文化担当就体现在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上。

要弄清其价值所在, 我们先得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其14年来对文化传播所做的事情。

(二) 《乡村发现》14年的发展历程

1995年, 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作为15分钟周期节目创办播出。短短15分钟的节目, 却是广大农民朋友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栏目当年获湖南广播电视一等奖。

1996年, 《乡村发现》被确定为湖南卫视上星栏目, 节目时长由15分钟改为20分钟。期间栏目制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节目取得巨大成功, 获得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

1998年, 《乡村发现》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电视台农村专栏一等奖。

1999年, 栏目改版, 节目时长延长为30分钟。这一期间, 栏目特别加强了对沟通城乡文化交流的内容报道。

2000年, 栏目再度改版, 之后成为享誉全国的电视对农专题栏目。

2004年, 随着湖南卫视娱乐咨询综合频道的逐渐定位, 《乡村发现》进入波折期, 面临停播和再度改版的命运, 改版后的《乡村发现》成为日播节目, 节目内容向娱乐化靠拢, 品牌形象大损。两个月后, 栏目再度停播。

2005年5月, 《乡村发现》重新播出, 以“边走边发现”的形式再次与观众见面。

2006年《乡村发现》所做的事:

建设新农村——心随“乡”动、奔赴边远:招募大学生, 走遍湘边区各村, 实地调查了解乡风民情, 直接与县委书记对话, 透彻分析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举办“慈善交流会”, 为需要帮助的乡村找到资源, 为乐于善举的企业、企业家或其它机构和个人找到出口。建设新农村——看谁做得好:寻找国内国外典型, 分析它、解读它、借鉴它。实地拍摄新农村建设运动源头——韩国;在国内, 对有一定基础的村进行经验分析、问题剖析, 三个月后, 设置“新农村先锋榜”, 大家来评选。

2006年年底, 栏目再度改版, 并于2007年1月申请停播。

2008年, 栏目再度开播, 不久栏目申请第四次停播。

2009年3月2日, 《乡村发现》复播, 新版的《乡村发现》将分为欣欣——新湘村、“喂喂”为老乡、“Go go”够乡村、耶耶——野运会4大板块。播出时间也调整到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2时30分播, 重获观众瞩目。

(三) 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担当

以体验式的文化感受视角, 对优秀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创新进行广泛传播,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乡村发现》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特色地域乡土文化和对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多样, 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各有特色, 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 对各地域、各民族独特文化形态的发掘、研究、传播, 既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有效方式, 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乡村发现》栏目通过到广大农村各地摄制一期一期的特色节目, 发掘并传播了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让广大受众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了一个认识, 为广大受众了解各种文化信息、开阔眼界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了服务与保障。

对湖南隆回花瑶独特的树崇拜文化和打泥巴架等婚俗文化的发掘展示;对湘西奇特巫楚文化的追根溯源;对桃源县桃花节旅游文化的宣传报道;对云南现代马帮文化的解读、分析等等节目内容大大扩大了观众的文化视野, 满足了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也实现了对特色地域乡土文化和对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2.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大受众对涉农电视文化诉求的空缺

在涉农电视节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收视需求的情况下, 《乡村发现》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赢得了不少业界与学界还有广大电视受众的赞誉与推崇。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05年《乡村发现》栏目的全年平均收视份额排在台内所有栏目第三;2005年10月底在全国几十个同类节目评比中《乡村发现》囊括了两个金奖——栏目金奖和节目金奖, 参评专家和同行对《乡村发现》栏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9年5月25日, 湖南卫视午间档《乡村发现》收视率位居同时段排名第一, 这是该栏目自3月2日复播以来再次取得第一。

3. 为我国农村文化同其他文化的对话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3]《乡村发现》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为农业文明同其他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在沟通城乡文化对话方面, “探索打工节”系列节目向观众描述了当代中国服务在各大城市的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在借鉴外国先进农业发展模式方面, 对以色列、日本、韩国、德国等先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解读分析报道为我国农业探寻先进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14年来, 《乡村发现》在积极努力探索、寻求着自己的文化传播方向与文化定位。从美丽村姑到农民运动会, 从农民科学家到乡村致富能手。一场场乡村典型文化活动, 一个个乡村致富典型。除了给观众带来感官享受的同时, 也向受众传播了乡土的民间的和现代农业文化, 这对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传承与创新, 都是有所贡献的。14年来, 走过的道路是艰辛坎坷的, 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14年里, 《乡村发现》栏目在全国全省获奖上百次, 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个;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龙奖”7个;全国对农电视节目栏目奖9个;连续5年获全国名栏目奖;栏目组连续10年被评为湖南广电先进集体;节目主持人李兵也多次获“金话筒”奖和“范长江”奖;栏目制作的《美丽村姑》节目被评为“中国电视十大经典创意”之一。[4]

纵观《乡村发现》发展历程, 分析《乡村发现》成功的背后原因,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就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担当让《乡村发现》深受数亿观众瞩目, 敢为人先, 求实创新的栏目精神令其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并走向成功。

结束语

正因为有所担当, 所以才受众人瞩目。《乡村发现》对文化传播事业的担当既是其独特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栏目成功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电视对农节目成功典型来说, 《乡村发现》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全面发展繁荣我国电视对农节目文化事业, 给农村受众提供更多优秀的大众文化, 并以此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

[2]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民对于电视网络建设的需求——关于1047位农民问卷调查的简要分析之二.2000.

[3]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 2007-10-29.

乡村文化建设初探 篇8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计而形成的,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制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符号以及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劳动创造等在内的文化累积的总和与文化特质。乡村文化建设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包括设施、内容、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的、有内容、有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的建设。

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并能够提高农村发展能力的文化,二是能够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三是能够塑造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文化,四是能够保存、延续、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合现代化精神的文化。

二、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文化资源相对丰富

长沙县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名人荟萃,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黄兴、徐特立、许光达、田汉、杨开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长沙县绿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被满目苍翠,有国家3A级名胜景区石燕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有高峻耸拔的影珠山,景致迷人的丰梅岭,有如梦幻般仙境的白石洞,有风景秀丽的浏阳河风光……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的神奇传说。

(二)群众活动精彩纷呈

在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农民不仅被动地观赏,还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近年来,长沙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骨干队伍和社团,其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剧场、曲艺社、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皮影协会、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2010年8月份,长沙县20个乡镇相继在五彩星沙文化广场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艺晚会,将长沙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2010年7月,第九届“汉语桥”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开幕,此次活动以“家”为载体,以“家文化”为主线,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长沙县的文化魅力。

(三)农村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

农村文化内容包括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时政宣传、旅游观光等,呈现出一种大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文化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形成农村的民俗民间体育的特色。长沙县黄兴镇已成为知名的“龙舟艺术之乡”;长沙县江背镇成为了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门球之乡”;榔梨镇、果园镇已成为“群众体育之乡”。此外,星沙镇的龙狮,双江镇的滚灯车,榔梨镇的腰鼓队,跳马乡的高跷,安沙乡的采莲船,春华乡的篮球等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体育魅力,提高了农村体育人口,扩大了农村文化内涵。

三、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底蕴发掘不够

长沙县具备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经济功能的深度认识,致使该县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忽略了文化渗透政治、催生经济的作用,忽略了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根溯源文化脉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品牌不力。

一个时期以来,看电视、打麻将、串门等成为了村民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形式,而看报、上网、看电影等活动比例不大。集体文化生活逐渐萎缩,除少量的电影下乡、文化下乡以外,无其他集体文化活动,近七成的村民从未参加过集体文化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像舞龙、舞狮、划龙舟、唱花鼓戏等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渐渐淡离大众視野。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地方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

(二)农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被边缘化,乡镇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更为匮乏。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几乎无人问津,农村文化力量逐渐削弱,乡镇文化站大多有名无实,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农村文化欠缺自我造血功能

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种送演出、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的“送”文化模式,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农民艺术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将“送”文化模式与“种”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

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的界限,明确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事业要更加积极地进入市场,全面接受市场运作,令其不断壮大。两者分开经营,政府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

结合我县实际,现阶段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要畅通文化部门的垂直领导体系,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地位,特别要突出乡镇、街道等基层文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当前经济发展占主导的形势下,基层文化部门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民族传承、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平。

(二)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制约难题

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限制,政府投资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部分。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尽可能吸收社会资金,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中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援助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支援活动,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不断提高援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增加农民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三)因地制宜组织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

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着它的持久魅力。新农村文化要想赢得持久乃至永恒的生命力,必须具备内在的特色。

结合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我县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我县可着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舞龙、舞狮、弹词、杂技、皮影戏、唱花鼓戏、划龙舟等民俗艺术和民俗表演,弘扬挑花、剪纸、石雕、泥塑、浮雕、堆花等民间工艺。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人文传统,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树立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统筹既要统筹经济,也要统筹文化。我县在着力强化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全力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县,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托起经济硬实力的进一步腾飞。

要积极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发展城市文化的力度和强度来发展农村文化,以农村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来繁荣城市文化,既要促进城市优秀文化向农村加快流动,也要促进优秀的农村文化迈进广阔的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优秀文化与文化市场的共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到现代市场因子,为城市文化寻找到散发着陈年美味的历史因子。借助“文化共享”、“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下乡。鼓励并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壮大,促进农村文化更高频率、更加自信地“进城”;大力发展現代农业观光业和旅游业,增强农村文化内部的“造血”功能。特别要发挥乡镇、街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营文化产品、乡村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快速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燮.农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知识经济,2010,(12).

[2]周维功,仕超.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张秀隆.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宾市实施“三求”惠农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广西,2010,(11).

[4]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

[5]马永信.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2010,(10).

[6]谢双明.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建设”[J].学习月刊,2010,(2).

上一篇:微笑生活作文450字下一篇: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