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惯性事故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

2024-10-17

防范惯性事故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精选3篇)

防范惯性事故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 篇1

防范惯性事故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

一、物体打击

事故1:“2011.11.15”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立柱模板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1月15日11时53分,XXX单位承建的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因立柱正在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在模板链接螺栓全部打开后,未及时吊离,失稳倾覆,导致1名在相邻立柱上的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未按技术交底中规定的模板拆除作业流程作业,同一区域内交叉作业,作业人员不慎碰触到已拆除约束的模板,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疏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和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致使安全、技术交底未得到有效落实。二是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缺失,用铁丝代替模板专用锁具固定模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三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总包方联合库地下室梁板支撑专项方案、模板施工方案、技术和安全交底组织施工。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模板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作业。2.直立柱模拆除和组立时应采取相应的临时固定措施。3.模板应该随拆、随吊离。不能及时吊离现场的模板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复原连接螺栓。4.模板拆除时严禁在无加固或约束措施的情况下,全部松开紧固螺栓。5.已经拆除但未吊离现场的直立模板,必须采取防倾覆加固和周边硬防护隔离措施。事故2:“2016.03.17” 青荣城际铁路承台模板倾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3月17日8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青荣城际引入青岛枢纽连联络线29#墩承台模板拆卸施工过程中,承台模板倾倒,导致1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模板拆除作业人员违反拆模安全技术规定,在吊车未就位、模板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将模板的对拉螺栓全部割掉,致使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失稳倾倒,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桥梁墩台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内容缺乏承台模板安装加固及拆除工作流程和内容。二是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现场监管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桥墩、承台等大块钢模拆除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流程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2.技术交底书中应明确模板拆除时保障钢模不发生倾覆或垮塌的临时固定措施。3.必须对大型模板拆除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专项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4.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的管控。事故3:“2014.08.10”郑州地铁二号线2标钢支撑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8月10日10时25分,由XXX承建施工的郑州地铁二号线2标农业路站,在基坑门吊进行结构底板钢筋吊运过程中,剐蹭第三道钢支撑,致其失稳坠落,导致1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在牵引吊运钢筋的缆风绳过程中方向控制不当,吊运钢筋时多次碰撞钢支撑,导致钢支撑失稳坠落,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隐患并制止。二是分包单位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吊运钢筋作业不当,违规站在钢支撑下方。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吊运作业时,牵引吊运的缆风绳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吊运物与其它结构碰撞。2.吊运作业时必须有持证的司索人员(信号工)现场指挥。3.起重司机必须在司索人员(信号工)指挥下进行吊装作业,严格按信号作业,严禁擅自操作。4.钢支撑端头增设防坠落措施。5.吊运的钢筋、材料等应避免集中堆放在临时支架上。接料人员必须定人,吊物落点区域下方严禁站人。事故4:“2010.07.14”北京地铁顺义站基坑钢支撑与钢围檩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7月14日15时30分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北京地铁15号线顺义站,在进行北端底部砼垫层施工时,西北角钢管支撑与钢围檩突然坠落,导致2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钢支撑及钢围檩未按设计施工,支护体系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一是未按设计要求在钢围檩上设剪力蹬;二是钢围檩下的三角形支撑架和拉接钢筋数量不足且连接质量不良;三是钢围檩分段之间未等强连接。在基坑西北侧压力增大时,钢围檩发生纵向移动、钢管支撑轴力消失,三角形支撑架和拉接钢筋不能承受钢围檩和钢管支撑自身的重量而脱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深基坑复杂围护结构认识不足。二是项目技术管理混乱、工作责任不到位;三是现场工序检查验收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支护体系施工质量问题。四是未按规定进行监控量测,监测体系不完善、对数据分析不及时、风险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围护结构上将钢围檩和钢支撑用托架和钢丝绳等连接牢固,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围檩下方的三角支撑;采用砼围檩时应保证围檩钢筋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质量。2.必须保证钢支撑端头与围檩密贴,出现缝隙必须用钢板或钢楔子填塞密实。钢围檩接头必须焊接牢固。特别注意阴阳角连接处,防止钢围檩未有效封闭,造成支撑受力时产生滑移。3.必须按监测方案要求,在发现基坑变形或出现变形监测预警后必须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4.支撑体系施工完后应及时组织工序验收。5.严格进行钢支撑轴力监测,及时补充损失的轴力,确保支撑体系稳定。6.严格按支护设计要求对基坑周边堆载进行限制,严禁超载。事故5:“2014.03.27”宁西增建二线工程1标公跨铁桥梁边梁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3月27日07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宁西增建二线工程1标K644+810公跨铁桥梁,在O#台至1#墩右侧边梁防撞墙模板拆除过程中,边梁偏心倾覆坠落,导致作业人员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梁间铰缝混凝土未施工.边梁与相邻梁体未做连接加固的情况下,首先施工防撞墙,使边梁重心偏移,当拆除防撞墙模板拉结筋后,梁体即失去平衡,倾覆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现场“三违”作业管控不到位,现场管控不力。二是分包施工班组未按方案和交底组织施工.违反桥面系施工工序和规范要求。三是对分包施工班组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制定专项(防撞墙)模板施工安装.拆除方案。对于结构重心位于梁体以外的悬臂式防撞护栏,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主梁横向联结完成方可施工作业的内容和措施。2.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须对重点部位实行现场跟班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存在的隐患。3.加强工序作业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对不稳定体,在解除约束前必须采取防倾覆加固措施。

二、车辆伤害 事故6:“2010.08.13”包满铁路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车辆溜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8月13日10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新建包头至满都拉铁路,停放在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因没有设置好防溜装置,发生溜逸,冲入区间,撞击正在线上整道和临近作业人员,造成1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机车摘钩后离开时,老K车停放没有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42条规定做好老K车的防溜防护,在6、7级风力作用下,导致10辆重载道砟老K车溜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生产组织混乱,有关管理人员不知道8月13日有人在此段施工,管理失控。二是监督检查不到位,老K车在朝鲁图站停留时没有进行复查,停留期间没有严格检查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三是现场监管不力,没有安排带班人员监管,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员,致使老K车组到来时未及时发现。四是没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老K车停放线路的位置未明确,没有明确规定老K车防溜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车辆停放线路的位置进行明确,并设防溜措施。2.定期检查车辆的制动装置,确保制动可靠。3.机车摘钩后,车辆必须按规定落实防溜措施。4.对车辆停放期间必须进行复查,确认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5.临近营业线施工,必须实行要点作业并做好安全防护。事故7:“2008.12.10”石太客专平板车脱线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2月10日18时20分,由XXX单位承担施工的石太客运专线铺架,运送道碴的工程列车在返回基地时,因车速过快,机车及七辆平板车脱线,造成5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项目部违规违章使用属于报废淘汰的机车,因车速过快,制动失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设备管理制度不落实,机车维修保养不到位,机车存在多处故障和缺陷,空气压缩机风压控制继电器存在故障.无速度表,仅凭司机经验判断。二是机车乘务员违章作业,随车人员人货混装。三是培训教育不够,自我防护意识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铺架作业使用机车等大型轨行驶设备其安全设施.设备等必须合规、状态良好、齐全有效。2.必须建立工程线运输管理办法,严禁超速、超载行驶。禁止运输车辆人货混装。3.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强化对设备的维修保养。4.铺架作业前必须对所有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事故8:“2014.07.11”关角隧道10#斜井运输车辆制动失控溜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11日2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关角隧道10#斜井(坡度为-11%)工区,运输车辆距斜井井底约120米处时,车辆制动失控,撞上井底正洞边墙,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车辆在运输盖板过程中因制动失控,造成车辆溜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相关监管系统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无针对性。二是项目部设备管理薄弱,车辆驾驶人员无证驾驶,违规超速、超载,采用高档下坡;三是斜井防溜车措施设置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规定;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违反操作规程作业。2.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每班对车辆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状况进行检查。3.斜井无轨运输必须每200-250米设置防溜墩,斜井底加设防撞设施,洞内限制车速(作业地段10km/h,会车地段5km/h,非作业地段20km/h)。4.进洞作业人员不得违规搭乘运输车辆。5.加强洞内运输车辆的调度组织,确保安全作业。

三、机械伤害 事故9:“2014.01.18”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液压车斗箱下坠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月18日10时,由XXX承建施工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土建03标延安三路站,维修工在农用车液压车斗箱升起状态下维修时,被突然下坠的车斗箱压伤,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维修作业人员在车斗箱无防突降可靠支撑的情况下,进入已升起且为故障状态的斗箱下方作业,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机械管理制度不落实,车辆日常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二是对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不够。三是维修人员缺乏基本安全常识.技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检修车辆时,应该将检修的车辆停在平坡位置,应设置故障警示标志.防溜车垫木和相应的支撑,并落实人员进行监护。2.运输料斗、驾驶室.装载机料斗等涉及液压.气压顶升后,必须将保险杆支撑到位,必须设置可靠支撑防止意外落斗。3.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修保养。4.检修人员必须事先进行相应橙检查。事故10:“2014.11.15”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B标段混凝土拌合机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1月15日18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B标段2#混凝土拌合站内,作业人员在拌合机内进行清理作业时,操作司机开机拌合砂浆,将维修人员搅进砂浆内,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维修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未按规定挂设维修标志且无专人值守;操作司机违章作业,开机前未进行检查,搅拌机检修窗未安装联锁开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项目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制度不落实。二是对维修、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三是维修人员缺乏基本安全常识.技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进行监护,悬挂检修标志,卸下熔断器并锁好电闸箱,方可进行检修。2.搅拌机检修窗必须安装联锁开关装置。3.设备开机操作前必须进行相应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动设备。事故11:“2016.08.28”深圳地铁六号线U型梁内模倾斜挤压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8月28日11时4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深圳地铁6号线6102标荔林梁场,在首片U型梁模板体系调试过程中,液压系统失灵,梁体内模位移倾斜,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U型梁模板体系调试过程中,因液压油管突发漏油,液压系统失灵,引起梁体内模位移倾斜,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在首片U型梁新模板调试过程中,作业人员在检查梁体预埋件时违规从模板端头进入内模与腹板钢筋之间;二是项目部对新进入梁场的大型模板进场验收不严,设备管理中对液压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未排查;三是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对作业风险认知不清。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新进场设备或周转材料必须按管理规定履行全面的检验.验收,对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提供方及项目部技术.安全管理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作业场所应进行必要的封闭,严禁人员私自进入作业场所。3.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明确作业流程和作业规范。

四、起重伤害 事故12:“2015.04.02”津保铁路3标架桥机失稳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4月2日23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津保铁路工程3标,在跨子牙河特大桥271#墩-270#墩32米双线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中,架桥机喂梁到位准备落梁时发生倾覆,箱梁随架桥机从16米高度坠落,撞倒270#墩。造成4人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架桥机前支腿抄垫工艺执行违规,使用11块橡胶垫块抄垫,造成前支腿刚度和稳定性不足,导致前支腿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安全专项管理制度未落实,未就超过架桥机允许最大纵坡12‰的能力架设箱梁的有关措施和施工方案。二是项目部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跟斑作业不落实。三是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工作不力,未及时消除施工人员在一年多的施工中不按照《专项方案》用钢支墩进行桥机前支腿抄垫的隐患。四是各级安全、技术交底落实不到位。五是主梁连接螺栓的检查和实验检验不够,对旧有螺栓是否存在氢脆隐患检查不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设备性能和技术参数与现场实际的匹配性进行核实,如超出了设备的允许适用条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2.大型设备的使用应核实在各种工况下,主要受力构件(部位)应达到的标准和满足的条件并进行相应检查,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禁止性规定,不具备条件时,严禁作业。3.搬、提、运架设备使用时必须按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检查。在班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当班作业内容和安全技术要求。4.对每一个工序作业后,应履行检查签证手续,在检查签证结果满足生产安全条件和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后,方可开始后续作业。事故13:“2011.04.04”深圳地铁5号线5305标手动链条葫芦起重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4月4日4时30分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深圳地铁5号线5305标,杨上区间隧道右线,在利用手动链条葫芦撤除砼输送泵时,钢丝绳突然破断,砼输送泵向左后侧斜倾,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安设起吊绳时,没有在工字钢棱角处采取保护钢丝绳崩断(如加木垫块.缠绕橡胶)措施,造成在起吊过程中存在单根钢丝绳受力,指挥人员违章强拉作业,造成钢丝绳应力集中而断裂,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管理方面,没有编制施工方案,没有进行受力计算,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二是安全管理有盲区,起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此重大安全隐患具体措施,起吊点周围防护不到位,对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制止不力。三是施工组织有缺陷,对起重作安全隐患业认识不足。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起重吊装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将《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卡控红线》各项规定交底到作业人员。2.起吊用的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在尖锐、有棱角的地方使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应力集中而断裂。3.吊装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吊物、抛物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事故14:“2014.12.03”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夫子庙站吊车起重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2月3日15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夫子庙站2号出入口2期工程工地,分包单位20T汽车吊在现场吊装钢筋原材时,因受力后吊车支腿下陷造成汽车吊侧翻,造成3名行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吊车司机起吊作业违规操作,1个支腿未按要求垫放方木,4个支腿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地基承载力不足,吊装时吊车支腿下陷造成汽车吊侧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日常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吊装作业“十不吊”红线管理制度落实不力,对吊车司机无证操作未及时发现.纠正。二是对劳务分包管理粗放,未履行合同签订的安全职责,安全管理缺。三是吊装作业现场未设立安全警戒线,对吊装作业影响区域未做临时交通疏解和警戒,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缺乏。四是公司、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和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对主体工程完工后,出现麻痹、松懈思想、放松了安全监管。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吊装作业必须编制起重吊装专项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2.吊车支腿必须全部伸出,支垫地基必须坚实平坦,使用完好的支垫,严禁在支腿横梁下方支垫。3.进场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按照设备的管理要求纳入项目部统一管理,设备进场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4.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中要约定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起重操作司机进场必须核对其特种作业证件,人员更换必须重新备案。5.作业时须有专人指挥,禁止其他人员操作起重设备。操作司机要对起重机械设备做好日常维修保养,项目部管理人员做好日常.定期检查监督。事故15:“2015.05.26 ”哈佳铁路3标枷板河特大桥架桥机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5月26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佳铁路3标枷板河特大桥,在96号墩-98号台进行过孔作业时,因架桥机1号支柱失稳向前倾覆,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架桥机过孔作业过程中,对2号柱进行过孔对位时,提前解除了1号柱防倾倒辅助保护装置,3号柱未按要求加装辅助保护装置,对0号柱和1号柱垂直度的盯控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架梁指挥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在作业中未按《设备使用手册》要求作业,提前撤掉了防止倾覆的保护装置。二是技术管理程序不规范,《架梁开工报告》未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情况下,仍然组织设备和人员进行磨合试架。三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对新设备熟悉程度不够。四是项目部对架桥机防倾覆针对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现场指挥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管控不力,未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架桥机在架梁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架桥机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2.架桥机作业时必须严格按《设备使用手册》要求作业,禁止提前解除防倾倒保护装置。3.强化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禁止违章指挥、操作。4.架桥机作业时,要安排专人检查支柱的受力情况和垂直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采取有效措施。5.架桥机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日常维修保养。

五、触电 事故16:“2008.07.10”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铺架工程,龙里站L5道用吊车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7月10日18时32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铺架工程,在龙里站L5道用吊车卸道岔轨料时,吊车大臂触及龙里变电所214馈线,造成正在吊装的道岔及吊车带电,造成2人触电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吊车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操作失误, 在回转过程中触及到距离地面11~12米高的接触网馈线,致使吊钩及吊装的岔料带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疏于现场管理,未对高风险作业进行必要的防护。二是未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在车站消点后,违规安排吊装作业。三是现场安全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吊车司机无证操作未加制止,在吊车起吊运动过程中中断监护。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汽车吊临近既有线吊装作业时,必须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调查,综合考虑确定吊车站位、大臂提升角度和高度等。2.临近电气化接触网.供电线路施工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米,否则,进行申请停电。3.必要时,须设置醒目的限位警示标识,吊装作业时须由司索工指挥,必须按章操作,不得盲目或臆测使用起重设备。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监督检查,设备进场前要进行检查验证,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培训不合格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对违章作业要及时制止。事故17:“2011.03.19”沪杭客专七标汽车吊装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19日,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沪杭客运专线七标,在汽车吊吊装电缆槽作业时,因刮风摆动以及下雨空气潮湿的原因,吊钩钢丝绳靠近既有高压线,超过安全距离,造成1人触电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汽车吊吊装电缆槽作业,因刮风使吊钩钢丝绳摆动,靠近既有高压线,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分包方的现场管理脱节,作业队临近既有线施工未按要求上报施工计划,擅自施工。二是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不到位,施工时现场无管理人员盯控,对作业队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制止无计划施工、违章作业。三是安全技术交底有缺失,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作业人员已知作业面上方有高压线,在刮风下雨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针对性防范措施,违章作业。四是吊车作业时,未按落实“一机一人”的防护,未对吊装作业环境的风险进行防范。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建工程不得在安全距离不合规、防护措施缺失的情况下,冒险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对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六级及发上大风严禁吊装作业。事故18:“2016.07.7”南通市华强城三期工程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7日16时30分,由XXX单位总承包施工的南通市华强城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在38号楼前整改一段掉在水中的电缆时,一名作业人员脚穿雨鞋在水中扶钢管支架,造成1人触电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临时电缆有两处绝缘层破损,电缆在水中漏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总承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用电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意识不强,未落实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岗位责任。二是项目部、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漏电保护器检测不到位。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电缆用2根钢管支撑架空易倒伏,电缆架空前未进行断电。四是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用电设施的日常维护.巡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现场临时供用电工程施工.修改调整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特别是漏电保护器等到关键装置。2.电工巡视.维修工作期间,必须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隐患整改排除时必须2人及以上人员进行操作,做好监护工作。3.必须建立安全用电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电工必须持特殊工种有效证件,严禁无证违章操作。4.在易燃.易爆区域和潮湿环境中进行设备检修时必须断开电源,并挂设警示牌,严禁带电作业。5.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其他电源相互闭锁,严禁并列运行。

六、火灾 事故19:“2011.12.09”成渝铁路客运专线CYSG-5标大安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2月9日0点36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成渝客运专线CYSG-5标大安隧道出口,防水板和钢筋施工作业时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二衬钢筋绑扎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电焊作业散落的钢渣引燃二衬台架上的木板、防水板、安全网等可燃物品,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跟班作业流于形式,未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项目部对电焊作业工人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资质审查把关不严。三是技术、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四是项目部对风险源分析、管控措施不足,动火作业管控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内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报批,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动火作业培训。2.动火作业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岗盯控并配置合格有效的灭火器材。3.隧道内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对于易燃.易爆品必须进行转移或隔离。4.隧道内动火作业后必须经申请人员和监护人员检查确认火灾隐患消除后方可离开。事故20:“2006.10.01”火灾事故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

事故经过简况:2006年10月1日17时40分,由 XXX单位承建施工的石太客专太行山隧道,在台架进行钢筋绑扎、防水板铺设作业中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钢筋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管上,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交底未严格落实,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现场违章作业的现象。二是应急、自救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事故发生后的逃生、抢险、救助知识运用不够熟练,同时现场避险、逃生设施不完备,扩大了事故的危害程度。三是(电)气焊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下方有软式透水盲管等可燃物未引起重视,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状态。三是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无人监护,未做出适当处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电气焊作业区域必须对防水板进行有效隔离,焊渣落点下方易燃物及时清理,防水板与外部热源必须进行隔离保护,对电加热焊接设备妥善放置。2.钢筋电气焊.防水板、衬砌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区的消防器材,确保消防器材良好,制止作业人员吸烟.使用明火。3.技术交底中明确动火作业的措施,必须开具动火作业证,确保动火点周边无易燃物。4.动火作业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岗盯控并配置合格有效的灭火器材。

七、高处坠落 事故21:“2016.02.19”重庆地铁五号线5109标片贝雷梁失稳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2月19日9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地铁五号线5109标半山站,作业人员在拆除已浇筑横撑砼支撑体系的贝雷梁(跨度23.8米)时,贝雷梁突然失稳倾覆并坠入基坑底,造成作业人员跟随坠落贝雷梁同时坠落,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拆除支撑结构贝雷梁时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带,在吊车未就位.无牵引吊索保护等措施的情况下,提前拆除了贝雷梁防坠钢丝绳,盲目无序切割,造成贝雷梁失稳坠入基坑底部,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未起到相应作用。二是现场工序管理混乱,未及时按设计施作首层砼支撑,形成高处作业的危险作业环境。三是对重要危险源动态管理不到位,作业范围无人员防护,跟班施工员.安全员监管不到位。四是日常检查监管漏洞、危险作业环节领导带班制度不落实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高处作业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作业活动范围或高差较大时,应配备防坠器(速差器)。2.受力杆件拆除前,必须对作业风险进行预判,明确拆除方式及顺序,设置固定措施,防止拆除过程中发生倾覆。3.在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吊点、固定点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盯控。事故22:“2014.02.15” 辙叉车间内人员从天车大梁上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2月15日上午11时30分,在XXX公司辙叉车间内,劳务派遣天车司机意外从天车大梁上坠落至地面,头部受伤,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双梁桥式起重机司机冒险从斜梯走上起重机主梁,发生高处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辙叉车间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缺失。二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起重机工)安全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天车司机作业时,必须按章操作,严禁违章作业。2.天车大梁等高处危险部位作业时,要做好防高坠措施正确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无防护人员和设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3.起重机械设备要坚持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修,由专业人员维修,禁止盲目自行排除故障。事故23:“2015.05.04”宁波市轨道交通天童庄车辆段工程2标文体中心工地 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5月4日16时,由XXX单位总承包.XXX公司专业分包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天童庄车辆段2标文体中心工地,作业人员在工序转移过程中,将层面板踩翻坠落,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踩踏在没有稳固的层面板上,将层面板踩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存在漏洞。二是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三是现场管控存在缺失,对隐患的检查排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2.高处作业层面板必须满铺并固定牢固。3.总包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有效管理。4.专业分包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质量专职人员,正确履行安全质量监管职责,包括对专业分包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检查及管理痕迹留存等。事故24:“2014.09.27”渝黔铁路九标 作业人员掉入挖孔桩内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9月27日13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渝黔铁路九标石溪河双线大桥,一名作业人员在12号墩5号孔边取工具时,意外掉入孔内,另一名作业人员立即下孔施救,因救人心切脚未踩稳,掉入孔内,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12#墩5号桩孔口未设安全防护栏杆,一名作业人员因脚下踩滑而不慎坠入5号孔内,另一名作业人员盲目下孔施救也掉入孔内,造成溺水窒息,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松懈,技术、安全交底落实执行不到位,在对桥墩孔桩开挖施工完毕至封孔期间,未及时对孔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二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的应知应会缺失.安全意识薄弱.盲目施救。三是项目部对存有害气体、高风险人工挖孔桩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不到位,未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没相应的救援器材,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挖孔桩锁口钢筋砼护壁至少要高出地面,并应在孔口设置1.2米高的防护栏。不施工时必须采取遮盖措施对孔口进行防护。2.孔桩开挖施工,应随时检查卷扬机.支腿.钢丝绳.挂钩.提桶超高限位装置和及混凝土护壁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孔桩作业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严禁使用吊绳.吊桶。出碴应采用双绳提升。4.孔桩上.下方的作业人员应保持有效的联络。孔内应有良好的照明及通风,人员下孔前应对孔内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5.孔桩应采取间隔开挖,及时施工护壁。应对孔桩出碴作业设置防落物的遮挡设施。6.孔桩井孔内一律采用安全电压和防水带罩灯照明,现场用电均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八、坍塌-----隧道坍塌、冒顶片帮 事故25:“2011.04.20”兰新铁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新铁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出口掌子面,喷浆作业时拱顶突然发生坍塌,造成1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由于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冰雪融水对围岩的影响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力,受开挖爆破震动引发隧道掌子面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不落实,未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二是技术资料管理混乱,未按设计变更进行施工,针对坍方未及时制定处理方案。三是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隐患台账不规范,整改验收无记录。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施工必须按要求制定监控量测方案或实施细则,对围岩和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并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后,反馈信息指导施工。2.隧道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3.掌子面开挖后,应及时对围岩进行地质素描和分析.对围岩等级进行判别和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及时提请设计变更。4.隧道开挖.初喷等作业工序施工时,应严格限制作业人员数量(9人以下或2人以下)。事故26:“2012.07.29”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7月29日2时07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右洞掌子面处,作业人员在架立钢拱架施工过程中,因掌子面上方拱顶水平层理突发塌方,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雷公山隧道右洞坍塌地段为F3断裂,存在低倾角节理,围岩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无自稳能力,因施工时受降雨影响,导致地下水骤增,经由隧道拱顶断层破碎带形成的导水通道排泄,引发拱部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雨后该地段引发坍塌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项目部在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疏于管理。三是遇地质频繁变化、施工方法转换地段的现场作业,没有紧密结合围岩节理发育、含水等综合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四是项目部技术.安全管控不到位,施工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未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监控量测。2.坚持“短进尺.弱爆破.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严注浆”的18字方针。3.地质情况变化时应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变更和制定围岩加强支护措施,不得擅自施工。事故27:“2011.03.18”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东川1号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18日19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东川1号隧道进口,在掌子面进行初支作业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塌方段围岩主要为老黄土,节理特性为垂直节理,塌方部位位于隧道左侧,处在山体边坡边缘,埋深较浅(48m),受降雪大量积雪融化,地表雪水通过垂直节理下渗,使隧道拱顶上部的老黄土含水量增加.容重加大、强度下降,在边坡重力作用下土体垂直节理张开,引发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事故段设计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变电所洞室对削弱支护结构强度的认识不够。二是在下台阶冬休停工,封闭时间较长(70天),停工期间封闭措施不到位。三是施工中格栅拱架未严格按图纸加工,强度较设计有所降低,初期支护不满足设计要求。四是坍塌段监控量测点在复工时埋设,在停工到恢复施工期间,监控量测数据失真。五是项目部对协作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监管力量薄弱,未有效对其进行管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开挖监控量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并按监测方案中的频次要求及时采集。监控量测点设置应满足要求。2.在收到量测预警信息或观察到结构出现异常时,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预警响应,暂停掘进,撤出人员。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严禁冒险施工。3.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应按照规定设置逃生通道,并保证通道畅通。必须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及时进行演练,严禁冒险施救。事故28:“2014.07.28”黄延高速公路LJ-13标墩梁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28日13时14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黄延高速公路LJ-13标段,在墩梁隧道左线出口掌子面(湿陷性黄土地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右侧导坑开挖支护过程中,距掌子面约15米处拱顶塌塌,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墩梁隧道左线出口ZK91+690~+720区域处在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与隧道拱顶形成约10°相交,在距隧道拱顶2m左右高度局部生成了约5cm厚度的水平状钙质结核砂砾薄层,将粘土岩水平切割,形成局部水平“断层”,层间结合力差,隧道局部形成的超浅埋不稳定结构开挖后突然脱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隧道地质风险认知不足,受目前地质预报手段的限制,难以发现拱顶上部的水平状钙质结核砂砾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二是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三是技术管理不到位,监控量测不及时。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于软弱围岩隧道,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步距红线卡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审批后实施。2.技术交底书中应包括针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并及时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交底。3.当出现地质异常变化、设计变更、工法改变等情况,要重新进行交底。4.依据监控量测方案内容开展监控量测;管理人员须及时对隧道各洞口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5.要及时对裸露围岩(黄土)进行初支封闭,避免外露黄土失水过多,减弱黄土粘性,削弱自稳性。6.初期支护施做要规范,临时支撑中隔墙型钢立柱与钢拱架之间须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事故29:“2014.05.12”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铁路专用线 西山里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5月12日22时4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铁路专用线西山里隧道进口(DK3+916-DK3+919),掌子面左上方拱顶围岩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西山里隧道DK3+919里程范围围岩为砂岩夹薄层页岩,节理发育,完整性差,因持续降大雨,山体内水量加大,隧道内掌子面岩层涌水量突然增加,导致岩层的层间结合力降低,引发拱顶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初期支护施工不及时。二是技术管理不到位,对围岩出现破碎.节理发育、完整性差的情况和隧道内掌子面涌水量突然增加等隐患重视不够,未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软弱围岩施工中要按照规范、设计、施工方案等规定的顺序进行支护,应及时进行初支封闭成环。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在不良地质在地段要缩短爆破进尺,调整爆破装药量。3.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对不良地质条件、恶劣天气下的施工防范措施。4.须结合现场实际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事故30:“2014.07.14”云桂铁路富宁隧道(一号横洞工点)正洞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14日16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云桂铁路富宁隧道(一号横洞工点)正洞进口方向掌子面,在上.下台阶正准备进行作业时,掌子面后方右侧拱腰及边墙突然坍塌,塌方体将洞身断面全部堵死,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富宁隧道坍塌段岩性主要为薄层状硬脆的硅质岩夹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等,岩体破碎至极破碎,完整性极差,事故发生前降雨频繁,受地表水的下渗,加上施工爆破震动耦合作用,导致坍塌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控不到位,施工步距超标,施工期间现场安全巡查未能及时发现支护变形迹象。二是对隧道地质认识不清,对围岩变化风险认识不足.仰拱开挖工序管控不到位,对可能出现的坍塌危险防控不力。三是现场未按规定设置有效的逃生管道。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控隧道软弱围岩安全步距。技术交底中应明确监控量测点的布设及频次。如Ⅳ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间距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2.在收到量测预警信息或观察到结构出现异常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汇报,按规定进行预警响应,采取处理措施,暂停作业,撤出人员,严禁冒险施工。3.现场管理、作业人员随时注意观察初支情况,发现初支开裂、变形、掉块、涌水等塌方预兆,立即撤离人员并报告。事故31:“2014.06.10”乌东德水电站会河公路下腰岩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6月10日22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乌东德水电站会河公路二标下腰岩隧道,在K35+370下台阶掌子面进行钻眼施工过程中,拱顶右侧突然发生大面积塌方(长度约70米,坍塌量约1300立方),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拱顶上方围岩裂隙较发育,为分层节理发育,岩性差异大,顶板岩层为砂岩和页岩交界面。下台阶开挖爆破作业对岩体产生扰动,受当地连续降雨影响,造成岩层交界面处的白色粉状夹层和夹泥岩层受水浸泡,失去粘接力,承载力急剧下降,造成岩体失稳,发生大面积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控不到位,对隧道作业队在进行隧道支护施工过程中,局部锚喷网支护间距、长度、灌浆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督促整改不力。二是项目部对隧道地质认识不清,对围岩节理变化及风险认识不足,预判能力差。三是该隧道所处位置为大滑坡地区,连续降雨后,出现隧道拱顶多处潮湿.局部有少量渗水的情况下,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未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对可能的坍塌危险防控不力。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作业时应严格按规范和技术交底中明确的隧道不同围岩的开挖步距、初支封闭成环、锁脚锚杆(管)、仰拱一次施作长度和质量等规定和卡控红线施工。2.对因持续降雨、渗水量、地质等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做出及时辨识和预判,及时加强围岩变形量测和监控,采取相应加固、撤离等措施,严禁冒险作业。事故32:“2016.08.25”哈牡客专1标虎峰岭隧道岩石掉块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8月25日11点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牡客专1标虎峰岭隧道正洞(DK228+284),在做锚喷施工准备工作时,线路右侧拱腰位置突发掉块,掉块呈三棱锥体,最大块约1.5m3,导致作业台架右侧三层伸缩活动平台全部压垮,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虎峰岭隧道1#斜井转入正洞施工(DK228+284)掌子面为II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开挖爆破扰动引起岩石局部掉块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有关管理人员缺乏对隧道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部地层隐藏的安全风险警惕性。二是项目部隧道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地质突变预判不足,作业人员对地质突变风险及周边环境潜在的风险,警觉性不高。三是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培训交底针对性不强,管理、作业人员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加强爆破后的“找顶”,对拱、墙部位的“找顶”不得有遗漏,排除松动危石,检查和确认工作面安全状况。2.爆破后,对掌子面围岩进行查看,核实是否与设计地质相符,并进行记录,如发现有裂隙及时采取防护措施。3.严格进行控制爆破。

八、坍塌-----基坑.边坡坍塌 事故33:“2008.11.15”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西侧,风情大道路面下沉致使基坑基底失稳,导致西侧连续墙断裂,基坑坍塌约75m左右。东侧河水及西侧风情大道下的污水.自来水管破裂后的大量流水立即涌进基坑,积水深达9m,造成2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杭州地铁湘湖车站项目部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系统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由于参与项目建设及管理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等有关方面工作中存在一些严重缺陷和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积极防范整改,导致事故发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支撑紧跟,支撑安装须按照工序作业的有关要求进行过程控制及质量验收。2.深基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监控量测方案实施监控量测,及时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或超过报警值时,必须立即处置。3.深基坑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和作业人员必须有相应的施工业绩和实践经验,作业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须制订应急预案和防坍塌等专项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机械设备.机具并定期演练。事故34:“2007.11.20”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进口洞外边坡山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7年11月20日8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进口洞外边坡发生坍塌事故,导致途经此处的一辆长途客车被砸压,造成车上乘员32人及现场作业人员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洞口边坡防护措施不足,岩石发生滑塌砸中车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施工超前地质探测不到位,未能发现掌子面前方的异常地质情况和隐患。二是施工地质工作存在缺陷,施工中发现层间夹黄泥但未引起重视,对掌子面地质分析与观察记录深度不够。三是未严格按照批准的《施组》组织施工,开挖断面.最大起爆药量均有超限。四是高边坡防护技术措施不到位,火工品管理混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反向出洞施工时,首先核查和辨识坡体地质风化、滑坡、偏压、裂缝、渗水等影响稳定性的隐患因素。2.必须编制反向出洞专项方案,针对性制定加固专项措施,并按规定审批。3.洞口坡面施工前应先清理排除孤石等危险因素。4.制定坡体监控方案,埋设监测点,专人定时进行监测.巡查与预警。5.当洞口下方有道路、通行河道、住房等存在人员活动的,应采取隔离与管制措施。事故35:“2007.04.10”四川两河口水电站1#承包商营地场平工程挡土墙边坡滑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7年4月10日18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四川省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1#承包商营地场平工程,在挡土墙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突然发生滑塌,造成7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1#承包商营地场平挡土墙基坑开挖段落较长,基坑较深,受降雨后山体失稳,引起边坡滑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管理不规范,在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未经审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二是现场管理监管理缺失,未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放坡。三是施工中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违规操作。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生产生活设施、大临工程选址时,应勘察和辨识周围环境风险因素,规避源头上系统风险。2.高边坡、基坑开挖前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3.高边坡、深基坑施工必须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方案。明确开挖边坡的坡率、基坑一次施工的长度、相应的防护措施等。4.挡护施工时应及时分段、分层支护(临时或永久)到位。5.基坑开挖、坡体施工时必须制定监控方案,埋设监测点,专人定时进行监测、巡查与预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作业、撤离人员。事故36:“2016.07.24”张呼铁路站前工程ZHZQ-7标,四电迁改工程电(光)缆沟滑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24日10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张呼铁路站前工程ZHZQ-7标段,在四电排干挖沟和改移电(光)缆作业时,在挖好的沟中拖拽电(光)缆,发生土体滑塌,造成1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排干挖沟两则堆土过高,因多日降雨沟顶土体含水量过高,土体自稳性较差,拖拽电(光)缆时导致土体滑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安全教育培训和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管理不到位。二是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缺失,没有督促分包单位及时排查生产安全隐患。三是分包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未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四是未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制止和纠正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基坑.沟槽开挖时,两侧1.2米范围内严禁堆载,开挖前周边做好防.排.截水设施。2.随时检查已开挖的基坑、沟槽是否稳定,尤其是下雨前后必须先检查确认再下坑作业。事故37:“2013.04.24”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交通疏散道路工程一标,罗锅沟桥1#墩基坑垮塌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3年4月24日13 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交通疏散道路工程一标,在罗锅沟桥1#墩基坑立模作业施工中,因基坑突然垮塌,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基坑开挖未按规定进行放坡.支护,因基坑长时间暴露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未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二是项目部技术、安全交底制度未等到有效落实。三是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流于形式,基坑开挖、立模作业中的安全隐患长期未消除。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开挖超过5m的基坑,应编制专项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2.基坑施工应严格按专项方案施工。3.基坑顶面周边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

八、坍塌-----孔桩垮塌 事故38:“2011.03.31”宜巴高速公路,王家湾大桥挖孔桩垮塌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31日15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宜巴高速公路王家湾大桥96#挖孔桩,在桩内进行钢筋笼绑扎作业时,由于周边土体内大量渗水,周边滑坡体滑动挤压孔桩,致使护壁变形.钢筋笼整体失稳而垮塌,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坍塌孔桩桩身位于典型的崩坡堆积体上,孔桩周边围岩为风化粉砂泥质岩,渗水性极强,遇水极易溜坍,受该地区连降中雨.阵雨影响,引发围岩浸泡失稳.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对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针对性不强,作业人员缺乏起码的安全操作技能。三是项目部对施工环境及安全状况不甚了解,没有掌握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没有加大对孔桩周边地质情况监测力度,对发生事故期间接连下雨的情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四是技术、安全交底不到位,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制性要求没有有效落实。五是工序作业与技术交底脱节,工序质量安全过程不受控,没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抗滑桩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交底培训。2.开挖过程中应对照设计图纸核实滑动面地质与设计是否一致,在滑动面要采取护壁加强措施。3.对滑坡体要设置观察桩定期观察,遇有雨天要及时观察。抗滑桩桩内作业(开挖.钢筋绑扎等)遇有特殊天气时(雨天.雪天)要停止作业。4.作业人员在上下孔桩时应使用安全爬梯,并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孔口作业人员应挂安全带。事故39:“2016.06.24”涪秀铁路二线工程2标土坎车站路基抗滑桩护壁砼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6月24日9时17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涪秀铁路二线工程2标,在土坎车站路基左侧进行人工抗滑桩开挖作业,进行12—13米节段开挖时 9—10米节段护壁砼(2.5×1.2×0.3米约0.9方)突然发生垮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受频繁大量降雨影响,形成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土体容重增加.塑性降低,加大了孔桩四周土压力,护壁砼受到加大的土压力挤压,引起护壁砼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雨季和地下水对孔桩护壁可能造成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范措施不足。二是现场管控不到位,护壁砼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局部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护壁钢筋制作安装不规范,没有认真执行工序质量验收制度,抗滑桩施工地面排水系统不完善。三是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交底不规范,没有针对不同地质、不同状况的挖孔桩施工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四是对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不到位,未对挖孔桩操作工法进行专项培训。五是对施工现场不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违章违规行为制止不力、卡控不严,护壁混凝土质量较差,局部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接缝不顺等瑕疵。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作业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核批准后实施;技术交底必须交至作业层。2.抗滑桩开挖时应开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护壁厚度.砼强度.接茬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待上一节护壁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开挖。

八、坍塌-----支撑、模板垮塌 事故40:“2012.05.21”京福客专闽赣段六标,北平大桥爆模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5月21日0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六标北平大桥6#墩,在浇筑砼至16米高度时,模板发生爆模,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模板局部存在缺陷(个别焊缝裂纹或脱焊)导致模板强度下降,在浇筑过程中模板所受侧压力超过其受力极限,致使底部爆模和整个模板垮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进场周转料具管理缺失,对模板进场未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在质量不明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施工作业。二是编制的《墩身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未报进行相应审核。三是《墩身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中没有明确泵车浇筑时应采取的具体浇筑速度要求。四是现场监管缺失,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派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大体积砼施工前,应对模板和支撑体系进行了专项检算和技术交底。2.对模板和支撑体系的所有构件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砼浇筑应控制速率,专人巡视检查,严禁违章作业。事故41:“2011.12.19”重庆轻轨3号线南延伸段,九公里至岔路口段支撑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2月19日,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轻轨三号线南延伸段九公里至岔路口段,高架空间NQ04D08号门型盖梁,在浇注砼过程中发生瞬时失稳垮塌,导致作业人员及过往的一辆中型客车被掩埋,造成9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采用I45a工字钢和支撑体系承载能力及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各项管理不到位,项目管理形同虚设,以包代管。二是支撑体系专项方案未严格落实专家论证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欠缺,没有支架搭设要求。三是项目部技术管理卡控监督不到位,缺乏施工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支持。四是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日常管理监控不力,技术交底不到位,关键部位现场落实、监督检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坚持专业化施工,严禁以包代管。2.对于脚手架、承重支撑体系按受力结构规定编制专项方案,进行受力计算,并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后实施。3脚手架必须按设计搭设,并进行超载预压,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事故42:“2015.07.05”西藏林芝鲁朗小镇中区工程3号楼支架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7月5日23时01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西藏林芝鲁朗小镇中区工程,在3号楼封顶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支架发生坍塌,造成8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分包单位未严格落实支架搭设方案,支架搭设不规范,搭设的支架不能承受混凝土荷载,混凝土施工中致使杆件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理缺失,对分包单位的作业过程未进行有效管控,对支架搭设过程未进行有效检查。二是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全。三是总包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模板支架必须按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编制专项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经审批后方可实施。2.支架搭设时,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搭设,对作业过程实施有效管控,做好过程检查记录。3.搭设完毕后,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事故43:“2011.05.18”京石客专定州东站,站房工程脚手架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5月18日19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京石客专定州东站站房工程,在框架梁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因违规拆除脚手架水平拉杆和个别剪刀撑,导致现场脚手架垮塌,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擅自拆除梁侧模顶部锁口钢管,混凝土输送时违反分层均匀浇筑的工艺要求,导致浇筑KL5梁中部混凝土时荷载集中,且混凝土输送泵管连续冲击脚手架,致使已被拆除横向对梁侧模顶部锁口钢管处的A/7-8轴线二层框架梁(KL5)的东侧模板胀模开裂,引起支架失稳、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总包单位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过程管理存在缺失,对现场作业过程“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检查.管控不到位。二是分包单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脚手架施工方案“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要派专人管理,不得任意解掉架子与柱连接的拉杆和扣件”的要求,擅自拆除脚手架体系杆件。三是现场监管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输送泵输送混凝土过快、集中浇筑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纠正。四是分包单位未认真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管理不到位。五是技术安全交底不清、针对性不强,未将混凝土作业有关要求告知作业人员。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支撑体系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加大立杆间距,不得擅自抽取水平杆件和剪刀支撑,因施工需要确实拆除时,必须征得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采取相应补强措施后方可实施。2浇筑砼时应避免集中堆载。施工脚手架和混凝土输送泵管临时支撑架与主体结构支撑体系连接时要进行检算加强。3.脚手架搭设、使用中必须进行专人巡视检查,对异常部位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八、坍塌-----钢筋倒塌 事故44:“2012.08.2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刘奎斋中桥钢筋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8月23日21时54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刘奎斋框架中桥在绑扎底板和边墙钢筋过程中,边墙钢筋倾覆倒塌,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框架桥底板钢筋未绑扎完且未固定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墙身钢筋的绑扎,未按技术交底要求搭设稳定的双排脚手架,为作业方便,擅自拆除已设置好的防风缆绳,引起脚手架失稳,致使边墙钢筋整体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项目管理不规范,安全监管、技术指导、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制止施工人员的违章行为。二是对分包单位管理不严,施工现场管理缺失,安全教育培训方面走过场,未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三是对现场“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排查管控不力;分包单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未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和安全操作要求作业。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中应严格按先底板、再边墙、后顶板的顺序施工。2.支架搭设必须按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实施,重点做好斜撑、剪刀撑、扫地杆等杆件的施工,确保支架、钢筋骨架的稳定。3.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拆除支架杆件。事故45:“2014.12.17”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土建TA06标蔣王暗挖区间二衬钢筋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2月17日17时2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土建TA06标,在蔣王暗挖区间现场,值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停工的二衬钢筋出现倾斜,在现场进行加固时,钢筋发生倾覆倒塌,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已绑扎的大断面二衬钢筋断面跨度较大,自稳性差且拱墙钢筋未及时连接成环,在钢筋倾斜险情出现后,现场管理、作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在未经风险评估,无法判识险情和支撑体系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二衬钢筋作业过程管控不到位,已绑扎的钢筋出现倾斜。二是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三是险情出现后,相关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经风险评估,盲目进行施工。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单项工序在未完成或者未能形成稳定体系前不得擅自停工。2.大跨度悬空结构钢筋连接骨架要严格按方案和技术交底对主筋和箍筋的绑扎连接,不得减少和弱化连接措施,保障形成独立稳定支撑体系。3.停工复工前项目部应组织对复工的安全条件评估,对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要采取技术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4.停工期间的施工现场和作业面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事故46:“2016.07.29”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5108标巴山站,站后配线段钢筋失稳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29日上午8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5108标,在巴山站站后配线段二衬钢筋绑扎作业过程中,拱顶二衬钢筋全长范围失稳倾覆倒塌,造成3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随意拆除钢管支撑,现场未按施工方案要求采取纵向约束措施,未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及时安装勾筋并进行绑扎或焊接,造成两层钢筋网整体性差,钢筋网发生失稳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现场管控不到位,监管人员日常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发现现场“三违”现象。二是对工程安全风险、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不到位,对未按技术交底要求作业的现象未及时发现并纠正。三是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低。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二衬首开段钢筋安装必须设置防倾覆.防垮塌措施,隧道钢筋安装前必须进行保证环向垂直度的测量放样(每模不少于3环)。2.钢筋交叉点要及时绑扎,不得少绑.漏绑。

九、透水突泥 事故47:“2010.01.16”南广铁路NGZQ-8标白云隧道透水突泥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1月16日8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广铁路NGZQ-8标白云隧道掌子面突发透水突泥,造成6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白云隧道透水突泥点位于近距离平行组合逆断层上,两条逆断层相互挤压推动,对岩层形成强烈挤压剪切;断层间存在强度极低的角砾和粘性土混合物,施工中扰动后,引起掌子面坍塌形成一个2m×3m的溃口,引发透水突泥,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岩层内缓倾角组合断裂构造特征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缺乏风险预测,技术安全应对措施不足。二是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不到位,未及时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设计有断层或突泥风险的高风险地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超前探孔和加深炮孔探明地质情况,对断层破碎带及时进行注浆加固。2.严格按方案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分析并反馈量测数据。出现预警信号时,应先撒人再处置。3.隧道高风险开挖地段,初期支护未封闭成环段,除开挖工序外,其他工序作业人员总数不得超过9人,并应有带班人员跟班作业。4.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培训并进行演练。事故48:“2011.06.26”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掌子面透水突泥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 6月26日0:00时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在进口撑子面进行出碴作业时,掌子面出现异常响声,随即大量泥石瞬间涌出,约3分钟之内突出泥石达78米,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透水突泥地段地貌为黄土梁峁,地形平缓,略为低洼,由于地表水汇集下渗,对隧道拱部围岩长时间浸泡,使岩体软化并处于饱和状态,恶化围岩条件,受当地降雨增多,连降大雨,引起掌子面失稳及涌水突泥,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有缺陷,风险评估不到位,未对处理方案进行有效论证和风险安全评估。二是技术管理存在缺失,隧道监控量测不规范,项目未根据实际地质特点编制专项监控量测方案,增加量测断面和频次。三是未组织人员对量测数据及时分析,未对下一步施工安全状况作出正确判断。三是未严格执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相关规定,安全技术交底中要求的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于高风险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风险安全评估,针对评估出来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2.将监控量测纳入日常施工管理,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监控量测数据超标立即停工撤人。3.强化超前地质预报,增设超前探孔和加深炮孔。做好地质素描与设计地质资料核对,出现围岩变化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动态调整施工支护参数。4.针对软弱、富水围岩要加强对因持续降雨等天气原因造成围岩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预判,严禁冒险作业。5.必须按照规定设置逃生通道,严禁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作业。

十、火工品爆炸 事故49:“2012.05.19”炎汝高速公路八面山隧道火工品爆炸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5月19日上午8时30分,由XXX承建施工的湖南省炎汝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八面山隧道,在左洞进口1862米,距离掌子面约50米处,一辆施工用车发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爆破作业火工品运输过程中,施工人员违规使用农用车运输爆破器材;违规将雷管、导爆索等起爆器材与炸药同车运输;违规将爆破器材和钻杆、钻头、锤子等工具混装;违规在运送爆破器材车厢内载人。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将工程违规分包。二是项目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分包单位未实行全过程管控,属于典型的“以包代管.包而不管”。三是分包单位各项管理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爆破作业的民用爆炸物品储存、运输及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股份公司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安全卡控红线。2.禁止使用非专业运输车辆、非专用防爆箱搬运.运输民用爆炸物品。3.严禁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车辆人货混装。

事故50:“2012.12.2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火工品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12月25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正洞右线进口方向工作面附近发生火工品爆炸,造成8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法在隧道内销毁导爆索.导爆管,在距爆源点400米的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及大量的一氧化碳有害气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爆炸物品采购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人员违规指挥,现场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二是对爆炸物品所产生的能源量认识不足,对重大风险的把控存在盲点。三是现场管理关系统监管不到位,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事故51:“2008.11.01”忠垫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火工品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1月1日12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垫忠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在已竣工尚未通车的隧道内,处理施工剩余的15350米导爆索时发生火工品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民爆物品销毁人员在既未向项目部领导请示,也未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在密闭的隧道内销毁剩余的导爆索,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爆炸物品管理存在漏洞,未经请示,擅自隧道内销毁剩余的导爆索。二是对导爆索的爆炸能源量认识不足。三是教育培训不够,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常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禁项目部擅自在任何场所销毁任何民用爆炸物品。2.爆民用炸物品不再使用时,应当将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登记造册,报公安部门处置。3.作业后剩余的爆破器材必须当班清退回库,由爆破员.押运人员.管库员签字确认。

十一、瓦斯爆炸 事故52:“2005.12.22”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5年12月22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四川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右洞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发生坍塌后,高浓度瓦斯集聚在坍穴内,遇明火引起爆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严格按瓦斯隧道施工有关规定组织施工,现场监管缺失,技术交底中瓦斯检测有要求,但实际施工中未严格执行,瓦斯隧道日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二是对技术措施要求落实不到位,《施组》要求的防爆地段使用了非防爆配电箱和普通插座。三是甲烷传感器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瓦检员检查高处瓦斯时,采用将便携式瓦检仪绑在2-3米的竹竿上举起的方法,均不能有效的监控瓦斯。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瓦斯隧道必须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内容包括预防瓦斯突出的措施及揭煤方案。2.开挖后应立即实施喷锚支护,做到及时封闭围岩、堵塞岩隙,防止瓦斯异常逸出。加强对坍塌后坍穴内的瓦斯检测、监控。3.建立健全隧道瓦斯检测、监控管理和信息上报制度。瓦斯隧道施工前,要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瓦斯知识和瓦斯危害的安全培训教育。4.必须设置专职瓦斯监测人员并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瓦斯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验。

十二、中毒和窒息 事故53:“2015.02.09”合肥市肥东县恒大路,一期道路排水工程管道窨井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2月9日15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合肥市肥东县恒大路一期道路排水工程,在新建成的北污管道窨井疏通过程中,因管道井存有高浓度有害气体,导致现场1名作业人员身体不适,另2名作业人员下井施救,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凿通污水管道封堵挡墙过程中,因污水管道及检查井中硫化氢气体严重超标,致使作业人员昏厥,在场人员施救不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在施工前风险识别不到位,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程序。二是作业未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遇险情盲目施救,造成了事故损失扩大。三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防护教育培训不够,作业 人员缺乏基本防护知识。事故54:“2016.07.19”哈尔滨马家沟综合管线(排污)整治工程4 #竖井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19日21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尔滨马家沟综合管线(排污)整治工程,作业人员在4 #竖井进行夜间施工时,一名作业人员下到二层平台处突然栽倒,现场3名作业人员立即自发组织营救,并报告作业负责人,在营救过程中2人落水;21时40分左右,作业负责人到达现场后,作业负责人等3人随即下竖井营救落水人员,其中2人相继落入水中。造成5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4 #竖井中存在有害气体,作业人员进入竖井下部时吸入有害气体而中毒,诱发事故;后续下竖井作业人员未采取有效措施盲目进行施救,导致相继吸入有害气体中毒而坠入水中,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发现污水倒流回竖井后,未对竖井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因素予以识别和处置。二是没有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通风设备.气体检测设备.安全绳.防毒面具等应急物资缺失,对4#竖井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隐患失察。三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竖井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认知不足,发生事故后盲目实施救援。四是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所在的二层平台处无防护,导致人员晕倒后掉入井下。五是项目部下发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善,缺少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安全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六是项目部对劳务分包队伍作业监管不到位,造成分包队伍违章作业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事故55:“2015.11.14”S323潍高路改线二期三标防护桩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11月14日12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S323潍高路改线二期(广饶段)三标,作业人员在A6防护桩16m处进行人工挖孔作业,突感不适呼救,井上两名作业人员在情况不明且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援,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A6防护桩内出现不明有毒气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缺失,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二是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和安全常识,盲目下井救援。三是分包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针对性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隐患排查,编制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交底到具体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作业。3.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现场必须有带班负责人、监护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4.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加强通风检测,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因故暂停,必须在复工前再次进行通风、检测确认安全。5.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6.开展应急演练,避免险情发生后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十三、其他灾害 事故56:“2014.10.10”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14标中马岔隧道出口驻地上方山体滑坡灾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0月10日21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14标,中马岔隧道出口作业队驻地上方山体滑坡,造成劳务人员生活区2栋8间宿舍被冲垮.掩埋,造成19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长期降雨导致雨水下渗至马兰黄土下部相对隔水层,形成局部富水体,致隔水层上方土体饱和.软化甚至泥化,静水压作用加剧,抗剪强度骤减, 事故发生前,连续降雨且雨量异常增多,致使山体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崩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特性认识不足.警觉性不高,风险源辨识评估时,对驻地存在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够,二是未将山体崩塌纳入地质灾害重大风险源而采取预防性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现场、驻地、仓库等重点位置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时应进行全面排查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居住和生产作业,不得在潜在滑坡体上、狭窄山口处设置施工营地。3.加强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严防因特殊气候和地质灾害引发的各类事故。4.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防范,雨季来临前,项目部必须对项目驻地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房屋、排洪沟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必要时应对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进行转移。5.根据项目实际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做到灾害到来时人员疏散有序,防灾自救抢险工作组织及时。事故57:“2014.10.21” 待功高速公路土建第三合同段弃土场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0月21日22点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待功高速公路土建第三合同段,在1号弃土场底部拆除第一道拦砂坝混凝土模板时,因连降暴雨导致弃土场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现场区域持续降雨,致使1号弃土场在土体未固结前渗水饱和,降低了土体强度,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导致土体稳定失衡,发生土质边坡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隐患排查不力,巡查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撤出夜间违章作业人员。二是安全管理中未能及时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和作业点.段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开展安全教育,对各个岗位的安全教育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三是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气象灾害的认知不足,对雨季施工安全防护及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消除作业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四是未严格落实设计要求,拦砂坝应在弃土前施工,实际施工与弃土同时进行。五是安全监管存在盲区,项目部对弃土场拦砂坝施工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施工过程跟班盯控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违章作业。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设计施工,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坚决杜绝不按设计施工、不按规范标准施工的行为。完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案措施。2.保证管理人员的足额配备,坚持所有工作面、所有重要工序都有监管人员旁站监督,做好工序验收。3.对存在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工地,应采取超前防范、彻底治理措施;对人员驻地的选址要避开不良地质和可能被洪水冲毁的区域。4.对易发生灾情的工程和可能出现险情的作业区域、施工驻地等,做好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和对策。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对营区、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山体边坡稳定性等区域,加强巡视检查,按规定停止相关作业。5.加强与当地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预警信息,跟踪汛情、雨情。事故58:“2015.06.25”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6#墩爬梯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6月25日17时42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水上正桥6#墩在进行模板安装作业时,现场突遇气象变化,瞬时极大风速达25.1m/s(风力十级),作业人员沿6#墩爬梯紧急往下撤离,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爬梯瞬间向东整体倾覆,3人随同倾覆的爬梯沉入江中,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事故由于瞬时强风超出爬梯设计抗风能力,致使爬梯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自然灾害防范的意识不够,对极端恶劣天气引发灾害的认识不足、防范措施缺失,未综合考虑施工区域(开阔江面)可能面临的极端恶劣天气。二是项目部防范自然灾害的手段不够,施工现场桥墩高空作业部位未设置气象观测站,未运用实测气象资料指导施工作业。三是在应对突发恶劣天气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不够,对作业人员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避险意识、避险知识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江河、平原等可能遭遇恶劣天气的施工工地,应建立与海事、气象部门的联系机制,特殊工点制定气象监测预警方案,设立现场气象观测点,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2.桥梁墩身上下爬梯结构应满足抗风、抗倾覆要求,相应部位与墩身联结牢固,3.当超过6级大风时,应停止高墩作业,人员撤离。确需施工,应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采取专项防范措施。4.应编制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人员培训,提高对恶劣和突发天气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电气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措施 篇2

针对近期大、小甲醇厂发生的电气事故,机动部组织相关单位电气人员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为确保各单位供电安全可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电气事故再次发生,机动部提出以下六项预防整治措施和对策,以加强全公司电气安全管理:

1.完善电气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公司机动部已对《电气及电气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了统一的电气专业管理要求,将由公司体系办审核发布。各生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项电气管理制度、工作记录。如,建立测温管理制度及记录,补充巡检的具体项目标准及要求;对全厂高、低压柜定期切换检修制,定期强制性检修制等。要求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2.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1)对甲醇厂主变进行改造更换,与大甲醇及聚甲醛的主变同型号,同容量,使301、301A、301B主变互为运行及备用。7月底甲醇厂拿出方案。

(2)督促大甲醇项目尽快完成301与301A的10kV段联络柜及线路安装、试验工作,可提高大、小甲醇厂供电可靠性及电力主设备检修的灵活性。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3)对二甲醚临电线路进行改造,公司机动部将协调,重新选择电源点,彻底消除临电线路故障对大甲醇厂安全生产造成的威胁。此项工作计划在8月底以前完成。

3. 加强继电保护管理,防止误动、拒动

按公司机动部的工作安排,除甲醇厂保护定值计算正由烯烃公司协助、计划7月10日前完成外,其它各单位均完成了本年度保护定值核算和保护校验计划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成立相应的继电保护班固定专人对装置保护整定,效验、改造、检修及更换设备强化管理。确保装置的各类保护安全、可靠。

针对甲醇厂303变电所失电造成全厂停车事故暴露出的隐患,各单位要充分重视低压保护装置的校验工作,要求尽早利用设备切换和检修时机,逐批对所有重要的低压保护装置进行校验,此项工作应在10月底以前完成。

4. 提高对化工装置区低压、辅助设备的风险认识,采取防晃电技术措施

各单位应组织工艺、电气、仪表技术人员,着手对全厂用电设备进行分级,列出一级负荷设备明细,采取措施确保出现晃电事故时设备短时间内不跳车。对大机组和重要机泵的润滑油联锁系统进行优化,增加跳车延时,适当提高辅助油泵联锁启动设定值。根据技术资料对比及甲醇厂的试验结果,对重要的低压设备使用防晃电接触器,简便且效果较好,各单位应尽快采用。同时,各单位应编制、完善晃电、失电应急处理管理规定与调度管理办法,组织培训学习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此项工作在8月底以前完成。

5. 更新淘汰落后的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

按集团公司电气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单位应对照标准,消除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完善电气设备的防护及各类保护装置;通过检查,对在用的淘汰落后设备、国家明令禁用设备、不具备五防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气设备进行统计,7月底之前报公司机动部审核汇总,上报公司及集团公司,进行更新。

6. 增强电气技术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电气队伍素质

针对部分单位电气人员新员工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大、小甲醇厂等单位电气人员岗位编制进行重新审核,招聘一批熟练电气人员,尤其是熟练掌握电气试验、二次安装调试、保护校验的人员。公司机动部在7月上旬将组织ABB公司电气专家举办低压配电设备维护、调试专题讲座、培训。以后根据各单位电气管理、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联系、组织培训。各单位要对电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实战性的培训。各单位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上报机动部协调安排。各类电气操作人员必须适合于现场操作需要并持证上岗,消灭无证上岗。

公司机械动力部

防范惯性事故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 篇3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技术措施

(讨论稿)

前言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简称《要求》)仅仅是突出了重点要求,并不覆盖全部的反事故技术措施。根据《要求》,结合黄河水电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国家、区域、省电网公司颁发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技术措施要点、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黄河水电公司编写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技术措施》(以下简称《继保反措》)。

为了便于贯彻执行,在本《继保反措》中,我们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与继电保护有关的重点要求逐条从原文中引出并用黑体字注明,然后表述反措要求。

一、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2.5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

2.6 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

1、用于断路器失灵保护、发电机同期装置等保护应直接使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而不能用重动继电器触点。

2、其它回路采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辅助触点启动双位置继电器,以防止重动继电器损坏或直流电源消失造成闭锁或切换回路失效。

二、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11.6 防止发电机非全相运行。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主断路器出现非全相运行时,其相关保护应及时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在主断路器无法断开时,断开与其连接在同一条母线上的所有电源。

3、在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断路器出现非全相运行时,首先应采取发电机降出力措施,然后由经快速返回的“负序或零序电流元件”闭锁的“断路器非全相判别元件”,以独立的时间元件以第一时限,启动独立的跳闸回路跳本断路器一次,并发出“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的动作信号。若此时断路器故障依然存在,可采用以下措施:以“相电流”或“零序(或负序)电流”动作、“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和“保护动作”三个条件组成的“与逻辑”,经由独立的时间元件以第二时限去解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并发出告警信号;经由独立的时间元件以第三时限去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并发出“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信号。

4、新建的发电机变压器组的高压侧断路器和母联、母线分段断 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的断路器。

5、在进行保护整定和校验时,应认真考虑发电机变压器组的负序电流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与时间的整定配合关系。

6、对于断路器失灵保护的使用原则仍应满足断路器失灵保护中电流元件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均应小于20毫秒,且返回系数应在0.9~0.95之间。

11.7 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7、为避免发电机非同期并列,对于新投产的机组、大修机组或同期回路(包括交流电压回路、直流控制回路、整步表、自动准同期装置及同期把手等)进行过更换或变动后第一次并网前均应进行以下工作:

(1)应认真检查发电机同期回路的绝缘电阻,防止因直流接地导致继电器误动而造成非同期并网。(2)在检查发电机同期回路时应使用输入阻抗不低于每伏2KΩ/V的仪器、仪表,防止仪器、仪表内阻过低引起非同期并列。(3)应对同期回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校核(尤其是同期继电器、整步表和自动准同期装置应定期校验)。通过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加电(注意必须断开电压互感器)的方法进行模拟断路器的手动准同期及自动准同期合闸试验。同时检查整步表与自动准同期装置的一致性。

(4)结合倒送电试验,或发电机变压器组带空母线升压试验(检修机组),要对整步表及同期检定继电器进行实际校核。11.10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故障接地电流允许值表略)。8、125MW机组参照《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中2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执行,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应投入跳闸,但必须注意的是:应有独立的零序基波段保护和零序三次谐波段保护,零序基波段保护投跳闸,零序三次谐波段保护宜投信号。

9、进行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整定计算时,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中对定子接地保护的整定要求:基波零序过电压定子接地保护“应从保护定值及延时两方面与系统接地保护配合”。参照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允许值的条件下宜适当放宽要求,同时还应根据发电机在带不同负荷工况下实测的零序基波电压和零序三次谐波电压的有效值数据做为整定依据,保护不宜整定的过快、过于灵敏。

11.11 当发电机的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时,应立即查明故障点与性质。如系稳定性的金属接地,应立即处理。

10、应将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动作于信号,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保护动作于停机。当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动作时,应迅速采取降发电机出力措施,并查明故障性质,如能判明为一点接地且是稳定的金属性接地应尽快安排停机。

11.13.1 有进相运行工况的发电机,其低励限制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容许值和保持发电机静稳定的范围内,并定期校验。

11、有进相运行工况,或准备进相运行的发电机应仔细检查和校核发电机失磁、失步保护的测量原理、整定范围和动作特性,确保发 电机失步保护在发电机进相运行上限工况时,在其升压变压器以外发生故障时不会误动。励磁系统低励限制的定值在经整定计算后还必须通过实际进相试验考验并加装发电机功角仪后,机组才能进相运行。同时还要防止发电机失步、失磁等保护装置由于整定或特性方面的问题在进相运行时误动。

11.13.2 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过励限制和过励磁保护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容许值内,并定期校验。

11.13.3 励磁调节器的自动通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复并投入运行。严禁发电机在手动励磁调节(含按发电机或交流励磁机的磁场电流的闭环调节)下长期运行。在手动励磁调节运行期间,在调节发电机有功负荷时必须先适当调节发电机无功负荷,以防止发电机失去静态稳定性。

11.13.4 在电源电压偏差为+10%~-15%、频率偏差为+4%~-6%时,励磁控制系统及其继电器、开关等操作系统均能正常工作。

11.13.5 在机组起动、停机和其他试验过程中,应有机组低转速时切断发电机励磁的措施。

12、励磁调节器的伏/赫兹(V/HZ)限制定值应小于发电机变压器组过励保护的定值,确保在发电机电压升高或转速下降时,首先由励磁调节器的V/HZ降发电机励磁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由于大部分的励磁系统在机组启动、停机、励磁手动方式、备励运行及其它试验过程中没有过励限制功能,所以应注意改善发电机变压器组的过励 保护,并且在计算定值时要考虑主变压器及高压厂用变压器的过激磁能力。

13、在计算和整定励磁系统过励限制定值时,必须保证调节器过励限制、过励保护和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的阶梯关系,即发电机变压器组发生过励工况时,首先是调节器过励限制动作,其次发电机变压器组过励保护动作,然后再是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动作。

14、发电机带负载后,如要检查各限制器和保护的动作情况时,应先把定值调整到发电机正常运行允许的范围内,确认其动作无误后,再调回原定值。

15、运行中的发电机发生失磁故障又未到失磁保护跳机条件时,机组将进入异步运行状态。这时,运行人员必须首先快速减负荷,然后实施其它处理措施。有条件的机组应考虑增加失磁保护至调速系统快速减负荷的连锁回路。

16、当发电机误强励或正常强励后不能正常返回,且转子过负荷保护又不能正常投入(如备励运行等工况)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强行灭磁(过励限制定值是1.8~2.0倍额定励磁电流时,强励10秒,发电机转子强励时间不允许超过制造厂规定时间)。

三、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3.1 高度重视继电保护工作,充实配备技术力量,加强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保持继电保护队伍的稳定。

17、继电保护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每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职业素质方面的培训,建立一 支敬业爱岗的专业队伍。同时,应将培训工作形成制度,每年制定培训计划,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保持继电保护队伍的稳定。

13.2 要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防止继电保护“三误”事故的发生。

18、必须认真贯彻上级部门颁发的各项继电保护规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

19、要进一步加强装置管理,要对各项反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总结,尚未执行的要制定出计划时间表,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20、在电压切换及电压闭锁回路、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差动保护、远跳、远切、联切回路以及“和电流”接线方式等涉及运行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应认真做好安全隔离措施。

21、配备专用的继电保护调试设备,合理使用继电保护仪器、仪表和正确的试验接线。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一旦试验数据发生疑问,要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更正。

22、经继电保护公用出口跳闸的非电量保护,如瓦斯保护、热工系统、汽轮机(水轮机)保护、调速系统及同期合闸装置、厂用电切换装置,重要电动机等有关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时,更应做好安全隔离措施。

13.3 各级调度应根据电网结构的变化,贯彻执行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制定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和调度运行说明。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需要,积极稳妥采用继电保护新技术、新设备,组织编写新装置的检验规程。进一步加强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电网 运行方式,充分发挥继电保护效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防止由于保护拒动、误动引起系统稳定破坏和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23、各有关单位应及时编写相关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继电保护专业与调度、方式、运行专业要相互配合,跟踪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及时校核、调整保护定值。

24、各单位应强化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力度,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工作,防止由于保护的不正确动作引起系统稳定破坏和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25、为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效能,应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尽量避免和消除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运行。否则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电网故障引起电网稳定破坏;防止中、低压电网的线路、母线、变压器和断路器等设备发生各类故障而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尤其要合理安排发电厂启动、高压备用变压器的运行方式,提高发电厂供电可靠性。

26、当遇到电网结构变化复杂,整定计算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时,保护装置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特性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保证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防止保护拒动,必要时牺牲部分选择性,并报本单位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批准。

27、根据电网及设备运行的变化及时修订继电保护调度运行(检修)规程,积极研究保护整定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优化整定配置,对存在的问题确无或暂无解决方案的问题必须经 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确认。

28、不允许未经鉴定、未取得成功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装置入网运行。未经鉴定的继电保护新技术、新装置要试运行,应积极稳妥,经所在单位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同意后,报上级调度部门批准,安监部门备案,并做好事故预想。

29、各单位技术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和相关产品的监督工作,应及时公布运行中产生的不正确动作或有问题装置的信息,供有关单位参考。

13.4 网、省公司调度部门继电保护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的职能作用,强化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力度,指导、协助发、供电单位加强继电保护工作,提高全网继电保护工作水平。

30、调度部门继电保护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职能,加强技术监督力度,把技术监督工作渗透到电力建设、生产的全过程中去。组织、指导和帮助电力企业做好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各电力建设企业、发电企业的继电保护工作必须接受各级继电保护监督部门的专业检查和监督,各单位切实按照中电投集团公司关于发电企业业绩评估的要求,做好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评估工作,确保电网和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31、要进一步完善开关量录波、高频录波,加强设备运行的跟踪与监督,充分利用故障录波等手段,认真做好系统运行分析,从中找出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事故隐患和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单机容量100MW以上发电厂应增设专用的发电机变压器组故障录波器。330KV等级变压器装设专用故障录波器。

32、加强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以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装置、微机故障录波器等设备专用计算机的管理与防病毒工作,防止因各类计算机病毒危急上述设备而造成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和误整定、误试验。

33、各电力生产企业,从事继电保护装置的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均应遵守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相关规定、要求。

13.5 确保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重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的配置和整定计算,包括与相关线路保护的整定配合。

34、要十分重视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和整定计算,并保证与相关线路保护的整定配合,防止电网事故或发生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潮流引起过负荷跳闸。

35、发电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整定计算时,在保护能正确、可靠动作的前提下,整定值不宜过于灵敏,以避免不正确动作。

36、各单位应切实做好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的整定、计算、调试工作,按有关规定做好整定值的管理工作。

37、各发电公司应根据颁发的电力行业标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684-1999,定期对所辖设备的整定值进行全面的复算和校核,同时也要重视与各级调度在整定交界处的配合,定期交换资料进行检查校核,防止出现交界处保护定值失去配合。

38、发电机、变压器的低阻抗保护要有完善的电压互感器失压、断线闭锁措施,包括电压切换过程直流失压和交流失压而不致误动的 有效措施,在满足灵敏度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突变量电流闭锁方案。

39、发电机变压器组的过励磁保护和负序电流保护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过励磁和负序电流A值特性曲线,并兼顾到发电机变压器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整定,在校验变压器或发电机变压器组过励磁保护时应认真检测其返回系数在合理范围内,过励磁保护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96。

40、发电机失步保护装置应能正确区分短路故障与失步。当系统或机组发生短路故障时,发电机失步保护应不误动。一般情况下,发电机失步保护作用于信号,只有振荡中心位于发电机变压器组内部时,失步保护才作用于跳闸。

13.6 对于220KV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必须双重化。

41、为确保330KV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安全,避免其主保护因故停用时,使变压器无快速保护运行,330KV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配置:

(1)主变压器应采用两套完整、独立的主保护和两套相同配置的后备保护,同时还必须保证两套主、后备保护在交、直流回路上的独立性。正常运行方式下,两套独立的主保护宜同时投入。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除去非电量(气体)必须投跳闸外,应选择合理、可靠的主变保护运行方式,以防止由于微机保护本身缺陷导致主变压器停用或损失负荷。

(2)专题研究330KV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原则和跳闸方式。13.7 保证继电保护操作电源的可靠性,防止出现二次寄生回路,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能力。

42、每套主保护、失灵保护与操作回路的直流熔断器应独立配置,并要注意与上一级熔断器的配合。在设计中应注意各不同的直流回路之间应采用空接点联系,防止出现寄生回路。两个被保护单元的保护装置尽可能配在各自独立的屏柜上,当因客观条件限制只能装在同一面屏柜上时,其安装必须明确分区,标示界线,以利于分别停用、检修。对一个保护单元的各套独立保护装置配在一面柜上,其布置也应明确分区。

43、对经长电缆跳闸的回路,要采取防止长电缆分布电容影响和防止出口继电器误动的措施,如不同用途的电缆分开布置、增加出口继电器的动作功率、通过光纤跳闸通道传送跳闸信号等措施。

44、各单位应进一步做好“图实相符”的工作。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继电保护安装、调试与定期检验的工艺流程和二次回路验收条例(大纲),确保二次回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3.8 加强110KV及以下电网和厂用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降低发生继电保护事故的几率。

45、努力杜绝110kV及以下电网保护拒动而引起上一级电压等级电网保护动作,扩大事故的发生。努力杜绝因厂用电系统保护不正确动作而引起机组跳闸或损坏事故。发电厂厂用电系统保护的控制电缆不能与一次电缆一起敷设。认真做好保护用电流互感器10%误差特性的校核工作,对不满足要求的必须采取调整电流互感器变比、减 少二次回路负载等措施。

13.9 针对电网运行工况,加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管理。

46、新建或改建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必须进行传动试验。对已投入运行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也应定期进行传动试验。

四、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14.1.4 要加强高频、母差、开关失灵等快速保护的建设。对500KV设备的主保护应实现双重化;220KV及以上环网运行线路应配置双套快速保护;新建500KV和重要220KV厂、所的220KV母线应做到双套母差、开关失灵保护;已建500KV和重要220KV母线可逐步做到双套母差、开关失灵保护。47、330KV主设备、母线保护应实现双重化配置。

48、加强110KV及以上高频、母差、断路器失灵等重要保护的运行维护工作,各单位必须十分重视快速主保护的备品备件管理和消缺工作,应将备品备件的配备以及高频保护、母差保护因缺陷超时限停役纳入技术监督的考核当中。线路无快速保护的时间应不低于规定的考核时间。

49、通道条件具备时应优先采用光纤或光纤复用通道的保护通讯方式。

50、要建立与完善阻波器、结合滤波器等高频通道加工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51、采用相位比较原理的母差保护在用于双母线时,必须增设两母线先后连接发生故障时能可靠切除后一组母线故障的保护回路。

52、对于3/2接线的母差保护电流回路断线闭锁只动作于发信,不应闭锁母差保护。

14.1.5 设计安装的低频减负荷和保护系统稳定运行的安全自动装置与一次系统同步投运。大电网规划阶段应加强保电网安全稳定后防线设置的研究,从电网结构上设计配置振荡、低频、低压等解列装置。对于存在大功率、远距离输送,采用自并励的机组,应加装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14.2.4 电网内大机组配置的高频率、低频率、过压、欠压保护及振荡解列装置的定值必须经过电网调度部门审定。

14.2.6 要加强电网安全稳定最后一道防线的管理。低频减负荷装置和保护系统稳定运行的安全自动装置应可靠、足额投入。要从电网结构上完善振荡、低频、低压解列等装置的配置。

14.2.7 应避免枢纽厂、所的线路、母线、变压器等设备无快速保护运行。要加强开关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电网故障的可靠切除。在受端系统的关键枢纽厂、所,当发生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困难时,要侧重防止保护拒动。

53、在受端系统当灵敏度与选择性难兼顾时,应首先考虑以灵敏度为主,侧重防止保护拒动。

54、在运行线路、母线、变压器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上进行保护定值修改之前,应认真考虑防止保护误动的有效措施,并做好事故预想。

55、检修设备在投运前,应认真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特别是电压 二次回路不得短路,电流二次回路不得开路和不符合运行要求的接地点。

56、在一次设备进行检修或操作时,应采取防止距离保护失压误动的有效措施。

57、所有330KV线路,不允许无快速保护运行,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向调度部门汇报,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58、所有母线、变压器、发电机的差动保护在投入运行前,除测定相回路和差回路的电流外,还必须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或电压,以确保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五、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15.5、变压器的本体、有载开关的重瓦斯保护应投跳闸,若需退出重瓦斯保护时,应预先制定安全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限期恢复。

59、严禁不合格的瓦斯保护投入运行。瓦斯保护应防水、防油渗漏、密封性好,并在瓦斯继电器顶部安装放水罩,瓦斯继电器由中间端子盒引出电缆宜直接接到保护柜。结合变压器检修工作,应认真校验瓦斯保护的整定、动作情况,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60、新投入或改动了二次回路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在变压器冲击试验投入系统时,必须投入跳闸,变压器充电良好后停用,变压器带上部分负荷,测六角图,同时测量差回路的不平衡电压或电流,证实二次结线及极性正确无误后,才可将保护投入跳闸,在上述情况下,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均投入跳闸。61、瓦斯保护的直流电源和出口跳闸回路应与电气量保护分开,按独立保护的原则配置。

六、防止接地网事故

17.3 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实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62、使用微机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的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1989技术要求和GB9361-1988安全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0.5欧姆。结合日常的检修工作,检查本单位保护接地系统和抗干扰措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63、检查静态型、微机型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收发信机的外壳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可靠接地。

64、应重视接地网可靠性对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关系研究,继续做好开关站至保护室敷设100平方毫米接地铜排的反措;继续做好继电保护室接地铜排网的反措,该接地铜排网一点经铜排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保护装置不能采用通过槽钢接地的接地方式。发电厂元件保护室宜应尽快完成铜排接地网反措。

20.1.3.3 直流熔断器应按有关规定分级配置,加强直流熔断器的管理。对直流熔断器应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防止因直流熔断器不正常熔断而扩大事故。65、防止因直流熔断器不正常熔断而扩大事故。总输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装设熔断器时,直流熔断器应分级配置,逐级配合。总输出回路装设熔断器,直流分路装设小空气开关时,必须确保熔断器与小空气开关有选择性地配合。总输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装设小空气开关时,必须确保上、下级小空气开关有选择性地配合。对运行中地熔断器应定期检查,严禁质量不合格地熔断器投入运行。

66、宜使用具有切断直流负载能力的、不带热保护的小空气开关取代原有的直流熔断器,小空气开关的额定工作电流应按最大动态负荷电流(即保护三相同时动作、跳闸和收发信机在满功率发信的条件下)的1.5~2.0倍选用。

20.1.4 为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对重要的线路和设备必须坚持设立两套互相独立的主保护的原则,并且两套保护宜为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产品。对重要元件应充分考虑后备保护的设置。

67、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基于正确的设计、选型和良好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要使用性能质量优良的保护产品。因此各有关单位应认真建立继电保护技术管理档案,做好技术监督的管理工作。68、330KV线路保护采用不同原理的产品,以增强互补性。应配置两套完整的互相独立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20.1.5 应认真考虑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尽可能避免由于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不当而产生保护的死区。

69、在设计安装中应充分考虑保护用所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合理分配,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的不同设备保护,其保护范围应交叉 重迭,避免死区,对确无办法解决的保护动作死区,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采取起动失灵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

20.1.6 对新建、扩建的生产改进工程新订购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具有一定运行经验的产品,否则不能在枢纽变电所中安装运行。

70、对新建、扩建的生产改进工程新订购的继电保护及相关产品,必须是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具有成功运行经验的产品,否则不得安装、运行。继电保护及相关产品必须满足电网运行要求,同一发电厂不宜选用过多厂家的产品,以利于运行管理。全厂保护型号不宜过多。

20.2.2 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变电所,在一条母线检修时,要做好另一条母线的安全措施,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运行母线停电。当给停电母线送电时,有条件的要利于外部电源;若用母联断路器给停电母线送电,母联断路器必须带有充电保护。

71、母联、母线分段断路器操作柜上应安装独立的、具备瞬时跳闸和延时跳闸回路的母联、母线分段断路器充电保护,瞬时段用于对空母线充电,延时段可用于母联(母线分段)解列并作为出线开关保护带负荷试验时的临时保护。

20.2.6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要选用抗干扰能力符合规程规定的产品,并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不正确动作。

72、入网运行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及 电力行业标准。

73、在发电机厂房内保护、控制的二次回路均应使用屏蔽电缆,电缆屏蔽层的两侧应可靠接地。用于定子接地保护的发电机中性点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接地点应在保护柜内可靠一点接地。

74、在实施抗干扰措施时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的规定。既要保证抗干扰措施的效果,同时也要防止损坏设备。

20.2.7 保护装置的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案应充分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尽量避免在复杂、多重故障情况下的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不正确动作。

75、保护装置的配置及整定计算应充分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尽量避免在复杂、多重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装置的配置及整定计算应尽量校核在复杂、多重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否则,要根据由此可能引起的后果,制定补救措施。

(2)提高纵联保护信息传输设备的可靠性,线路纵联快速保护的投入率不低于规定要求。

(3)没有振荡问题的线路,要求距离保护一、二段不经振荡闭锁控制。

(4)提高后备保护的可靠性。必要时宜设置不经任何闭锁的、长延时的线路后备保护。

八、防止全厂停电事故

23.2 带直配线负荷的电厂应设置低频率、低电压等解列装置,确保在系统事故时,解列一台或部分机组能单独带厂用电或直配线负荷运行。

23.3 加强继电保护工作,主保护装置应完好并正常投运,后备保护可靠并有选择性的动作,投入断路器失灵保护,严防开关拒动、误动扩大事故。

76、提高设备主保护的投入率,使主保护投入率不低于规定要求,同时也要有提高后备保护可靠性的措施,力争做到有选择性的动作。

23.4 在满足接线方式和短路容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母差保护。对有稳定问题要求的大型发电厂和重要的变电所可配置两套母差保护,对某些有稳定问题的大型发电厂要缩短母差保护的定检时间,母差保护停用时尽量减少母线倒闸操作。

77、母差保护定期检修时,继电保护检修人员应充分考虑异常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检修作业程序和时间,缩短母差保护的定检时间。

78、当母差保护停用时应避免母线倒闸操作。双母线中阻抗比率制动式母差在带负荷试验时,不宜采用一次系统倒闸操作来验证辅助变流器二次切换回路的正确性,辅助变流器二次切换回路的正确性的检验,宜在母差保护整组试验阶段完成。

23.5 开关设备的失灵保护均必须投入运行,并要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保护正确地动作。

79、新建发电厂(变电所)的变压器的高压侧断路器和母联、母 线分段断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的断路器。为解决变压器断路器失灵保护因复合电压闭锁元件灵敏度不够的问题,对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的变压器和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断路器失灵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经“相电流”或“零序(负序)电流”动作、“断路器位置不对应”、“保护动作”三个条件组成‘与逻辑’经第一时限去解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回路,经第二个时限去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并发出“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的中央信号。

(2)采用主变保护中由主变各侧“复合电压闭锁元件”(或逻辑)动作解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元件,当采用微机变压器保护时,应具备主变“各侧复合电压闭锁动作”信号输出的空接点。

(3)变压器瓦斯等其它非电量保护与电气量保护出口必须分开。非电量保护和不能快速返回的电气量保护不允许接入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回路。

(4)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相电流元件(零序或负序)判别元件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均应小于20毫秒,且返回系数在0.9~0.95之间。

(5)对已投入运行的变压器断路器失灵保护应有计划地予以更新或改造。

23.6 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的规定,完善变压器零序电流电压保护,以用于跳开各侧断路器,在事故时能保证部分机组运行。

80、应根据《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的2.3.8和2.3.9之规定完善主变零序电流、电压保护配置,以利于变 压器的安全运行。

81、应按国家电力工业标准DL/T559-94《220-500千伏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第4.2.10之规定加强与电网保护配合。

如有意见,请于7月10日前反馈到集控中心黄青刚处 联系电话:98760-2309(系统)

上一篇: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电力设备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