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024-10-11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通用11篇)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1

校校企合作总结

近年来,学校为了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就业途径,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资源共享等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组织机构:学校于2010年3月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办),在“学校招生就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了学校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拟定学校校企合作规划和校企合作计划,对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实行定期考核,及时总结,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拓宽学生就业视野。

二、运行方式:

1.企业提供实训设施设备,参与招生宣传和教学计划制定。2.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板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3.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提供适合学生实习的场所,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4.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到企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三、具体模式:

(一)“订单培养”培养模式。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以“冠名班”的形式进行招生。企业的知名度和学生具有畅通的就业去向并能得到学校+企业的培养教育,增强了招生的引导力。

订单培养操作过程是:1.签订“订单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企业对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进行生活补助;2.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新生进校后.企业派人来校共同面试考核后,组建“订单培养班”。3.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课程开发中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融合到课程设置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 企业按照协议录用毕业生。

学校先后与4家企业共同开设定向班,签订了三方自愿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已毕业安置“物业管理”××人,××××××有限公司已毕业安置“客户服务”×××人。

(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安排一次到企业进行6一12个月专业见习,使学生加深专业认识,了解企业文化,掌握相应岗位的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学校先后与“深圳××××××集团”、“广州××××××集团”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到以上三家集团安排学生进行6-12个月的实习见习,然后,学生回到学校再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加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悟力。

从2010年开始,学校已先后有1000名左右××××××专业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到以上三家公司安排的企业进行实习见习。

(三)“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按教育部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感受就业的压力和动力,探索就业方向,明确职业追求目标。并将企业文化编入课程体系,企业专家来校开设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讲座,深化学生对岗位技能和企业管理的理性认识。

学校通过多年实践,与一大批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并为本地经济建设和沿海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中职毕业生。其中,与本市企业达成协议并输送了学生的企业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心、××××××房地产开发公司、××××××车辆有限公司、××××××商品有限公司、××××××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学校各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3500余人。

(四)“校校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与发达地区学校举办了“校校联合”办学,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拓展学生视野。

“同心温暖工程”项目的校校合作。毕节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合作省(市)职教社特别是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学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参与的部门与单位突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困难,扎实肯干,形成了统一计划、统一招生、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的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新模式,打造了“同心温暖工程”毕节品牌。我校自2010年起,便参与了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近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和管理方式,在坚持不懈地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推动了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先后与“山东××××××学校”、“广州××××××学校”、“上海××××××学校”进行联合办学。五年来,已送达北京、山东、上海就读的学生××××××人,全部是农村及贫困家庭学生。

四、学校校企合作的未来设想

学校未来校企合作发展的主题“产教融合,示范引领”。学校将 依托行业优势,打造品牌专业,坚持示范引领,高端带动,品牌共建,内涵发展。并致力于专业重构,着力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产业系,学校会计、计算机应用等类专业已经建设成为省、市级示范专业。学校将实施高端引领的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学校在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根植于企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合作形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并力争成立由学校、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人员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校协企职教集团”、“政校企培训联盟”、“产学研创新联盟”,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共建人才资源库、共建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形式,探索校企双制、品牌共建的办学模式。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高职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的, 高职校开展与企业的校企合作, 可以解决高职校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可以使学校清楚地了解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 摸清市场相关专业的岗位群, 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 对高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大有裨益, 校企合作越深入、越广泛, 学校从企业和市场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就越准确, 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选编合适教材, 引入或培训师资, 设置相应课程, 安排教学计划等等, 就可以培养出市场和企业所需要的合适人才。

但这仅仅是高职校的一厢情愿, 对于高职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 企业方面往往缺乏进行合作的内在动力, 长久形成了“一头热”的怪现象。事实上, 企业有企业的难处, 企业更有其必须首先关心的生存价值和核心利益, 当下几乎所有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探索, 都来自于学校的老师, 他们都从自身的角度在看待问题, 一些言论看起来证据确凿, 但因不了解企业的本质, 抓不住问题的核心, 以至于有隔靴搔痒之嫌, 难于根本解决问题。

笔者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校企合作问题, 分析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的原因, 并最终探讨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出路。

2 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原因分析

2.1 从校企双方的根本任务看

学校培养人才, 企业需要人才, 这是学校与企业能够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但企业与学校不同, 赚钱盈利是企业的天职,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做项目、做产品, 实现利润。只有项目符合了要求、产品适销对路企业才能获取利润。如若项目不符合要求产品不适应市场, 或者质量存在问题, 销不出去, 那一定是企业内部存在问题, 怪不得别人, 需要自身整改, 从而解决问题。

同样,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天职,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实现教育主管部门给定的教育目标。只有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如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市场, 找不到工作, 那怪不得别人, 一定也是学校自身存在问题, 需要寻找出路取解决。

2.2 从校企合作的性质看

校企合作的性质, 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的合作, 而不是项目合作、技术合作, 或资金合作等其它合作, 企业虽然也需要人才有的甚至求贤若渴, 但企业更需要的是项目、技术和资金的合作。相反, 学校较少关心项目、产品和资金的合作, 学校更关心人才培养的合作, 因为校企合作能够解决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 既然是学校更关心, 自然, 热衷于搞校企合作的就是学校了。

2.3 从校企合作的紧迫性看

企业最需要项目合作、技术合作和资金合作, 其次才是人才培养合作, 以解决企业人才后备问题。对于前者, 学校通常不具备这个能力, 而后者, 正是学校最希望做的事, 通过校企合作, 促进人才职业化, 并优先向合作企业输出人才实现就业, 由于企业也需要后备人才, 这使得校企双方能够走到一起来, 并成为双方合作的前提。然而, 企业需要人才通常是作为战略考虑, 进行人才的战略储备, 不是当务之急, 不会影响当前生产, 校企合作搞得好, 可以多挑选几个好的人才留下来, 如若搞得不好, 还可以到市场上去招聘, 毕竟, 市场上不乏企业所需的人才, 只要提高薪资成本, 总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因此, 对于人才培养的合作, 企业的态度通常不那么迫切, 甚至可有可无。

而学校一方的情况则不是这样, 一方面,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明确培养方向, 选择合适教材、配备适当师资, 培养出适合就业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工作, 或实习或顶岗, 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完成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避免了闭门造车, 顺利地解决学生就业, 为学校赢得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从校企合作双方的得失看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需要提供实习的场地、设备, 并进行实习指导及职业培训, 而收获一定程度的项目任务 (企业并不看重这点, 有时反觉添了麻烦) , 最主要的是可以优先吸收一批毕业生 (这要看学生的意愿以及薪酬福利情况, 具有不确定性) ;而校企合作中的学校, 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劳动力, 而获得学生实习的机会, 以及场地、设备, 并可以借鉴企业的制度、管理甚至师资, 完成学生职业化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 最终较顺利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总体来看, 学校方面总是可以取得收获, 至少, 教学更贴近市场, 学生得到实习, 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并且职业素养得到训练, 而企业方面的收获则具未必确定, 因而, 这种合作常常是失衡的, 不符合合作双方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 合作所解决的主要是学校所关心的问题, 而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如项目、技术以及资金等, 学校基本上都不能提供, 也就难怪企业方面缺乏合作的动力了, 很多校企合作勉强地在用“人情”、“交情”维系, 少有能合作长久的。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校企合作中, 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这种“一头热”的现象了。

3 如何正确对待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

校企合作出现了问题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冷静分析、积极探索出路”, 更应当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不能片面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在明确自身诉求的同时, 更要设身处地考虑合作方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找到能使双方都满意的合作途径。以下几点是正确、客观面对校企合作应有的态度。

就像企业理所当然应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那样, 学校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也应该责无旁贷, 这是自己份内的事。

企业是市场化、利益化的,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哪个产品好卖, 企业就生产什么。高职校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 还应该更市场化一些。象发达国家的高职校那样,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岗位, 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真正与市场接轨。

培养适合市场的人才是高职校的头等大事, 但永远不会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企业有企业自身的头等大事。不能片面寄希望于政策法规的干预, 强制企业参与到培养人才的合作中来。这就如同企业不可能希望政府出台政策, 强制民间或个人要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上一样。

校企合作中“企业冷”, 是因为学校不适应市场, 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 同时, 也拿不出其它资源如:资金、项目、技术等等企业需要的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 以平衡合作双方的得失, 如若学校适应市场了, 不再“闭门造车”了, 那培养的学生就会供不应求, 企业就会主动来找你要人, 企业有所求, 校企合作就容易了, 再也不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了。

高职校逐渐走向市场化, 是被确定了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 绝大多数高职校还在对校企合作感到困惑, 正说明当前高职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 有困难更是机遇, 为此, 高职校应该迅速行动起来, 借鉴企业市场化的经验, 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尽快完成市场化的进程, 尽早占得市场先机, 可以说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4 高职校校企合作的出路

当前, 高职校校企合作尽管困难重重, 但机遇也是巨大的, 校企合作的成败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 思路决定出路, 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积极思考、大胆实践, 完全能够摸索出符合高职校校企合作的途径来。以下是一些思路和建议。

4.1 立足现状, 不等不靠, 自立自强

很多职业学校的人士希望我国借鉴能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 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法律上规定企业必须参与高职校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这不太现实, 不符合我国国情, 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近年来逐步恶化, 很多企业纷纷转入房地产和虚拟投资市场, 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尚不能维持, 更无余力参与到高职校人才的培养上来, 从法律上强制企业的法规, 将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这与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减少失业、鼓励消费等政策相违背, 国家有关部门不会无视这种情况, 因而, 高职校要立足现状, 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4.2 纠正观念, 避免单向思维

针对当前高职校校企合作现状, 很多专家归因于企业在合作中“观念落后、意识不够”, 笔者认为这些专家们犯了“自我中心, 单向思维”的毛病, 我们知道企业比谁都精明, 否则怎么在市场上生存!企业是市场化、利益化的, 通过校企合作确实可以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 但企业生存靠的不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 你培养不出适合企业的人才, 它可以到市场上去找, 如果人才培养能让企业活得更好, 它会比学校更积极地投身到校企合作中, 也就不会出现“企业冷”了, 这与“观念落后、意识不够”无关, 恰恰是“自我为中心”、“想当然”这种单向思维在作祟。

4.3 紧紧把握住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这是校企合作的关键, 任何成功的合作一定是双赢的, 企业没有义务或强加的社会责任去参与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 因而, 高职校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时候, 一定要多站在企业的一方考虑问题, 看看企业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什么?是否有保障?给企业带来哪些不便?企业有哪些诉求?等等, 只有这样认真思考、设身处地, 才能切实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4.4 寻求校企合作时要了解市场并细分市场

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而大型企业往往就代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需求和产业方向, 大型企业对人才有稳定的需求, 通常专门设有人力资源部, 并将人才的储备和继续教育纳入其人才战略的规划之中, 企业建立人才梯队有利于企业规避人才流动的风险, 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保持技术活力, 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以及应对各种市场机遇, 等等。高职校与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符合教育的长效机制, 每年可以稳定地向这种企业批量输送合适人才, 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市场选择。

4.5 跟踪市场的技术热点和服务热点

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业、家庭服务业、流通服务业等等第三产业的小型企业是重点关注对象, 同具备这些热点的中小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不仅可以向参与合作的企业输送人才, 而且可以面向整个热点市场输送人才, 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创业, 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4.6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提高高职校市场化程度

高职校的教学改革, 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切忌走形式、走过场, 有很多高职校已经在前一轮的校企合作中受益匪浅, 并迅速提升了学校的市场化程度, 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知名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学校领导锐意改革的决心和灵活有效的措施, 归根到底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4.7 走出去, 请进来, 尽力与市场接轨

我国高职校的教学历史不长, 普遍承袭了高等教学的办学模式, 学校的专业建设往往与市场脱钩、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 培养人才类似于“闭门造车”。高职校应建立有效机制, 鼓励教师走出去, 到社会走访调查, 到企业咨询实习, 在取得人才培养第一手资料后,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确定相关专业技能, 进行设计课程, 编制教材, 准备师资, 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相应的职业教学。同时, 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员工或领导到学校讲课, 强化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教育, 等等。只有切实这样去做了, 才能使学校与市场保持基本同步, 才能使人才的培养真正为市场而服务。

4.8 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职校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 可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人财物等资源条件等情况制定不同的校企合作协议, 比如:有的企业生产周期有淡旺季之分, 有的企业有闲置设备或闲置场地, 有的企业自身就有培训老师, 等等, 没有千篇一律的情况,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套用, 需要与企业坐下来充分了解、充分沟通, 互通有无, 并按照双方资源的多少签订不同深度层次的校企合作协议, 总之, 双方权利、义务对等, 互惠互利, 才能使校企合作不流于形式, 结出真正的合作成果。

在高职校普遍为毕业生就业发愁的今天, 社会正酝酿着某种觉醒和突破, 很多学校的个别专业都已经闯出了一条就业之路, 享受着先觉者的果实, 并鲜有竞争对手, 形成了单一职校独享企业解决就业的局面。随着各高职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星星之火不久将成燎原之势, 待到遍地开花时, 将会出现多所高职校为解决就业同时校企合作争夺同一企业的局面, 谁把握住先机, 谁将会在下一阶段的校企合作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 2004 (4) .

[2]廖传林, 何琼.高职教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双赢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2) .

[3]朱小华, 冉云芳.从区域经济特点看职教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6) .

[4]兰小云, 杨秀英, 等.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8) .

[5]蒋有红.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河南教育, 2008 (6) .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三方共赢 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一、走校企合作之路,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对学校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技工学校充分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作为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形成了学校围着市场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工作围着效益转、教学围着企业转的办学理念。

二、走校企合作之路,有利于校、企、生三方共赢

1.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学生在校实习,受场地、设备、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每天实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场地、设备、材料,练习的时间N+1倍的增长,技能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2.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

在校实习期间,学生在实习教师的带领下每天进行指定课题训练,训练中若出现刀具、工件等损坏现象,均由当班实习教师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再发给学生刀具或待加工零件,直到学生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为止;而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首先由安全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工作中若出现刀具、工件等损坏现象,均由学生自己负责,承担一部分费用,而且企业每天均有工作量的考核,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结合生产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使教师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校企合作,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一个企业在工作量饱满时需要大量的技工,为了避免企业在工作量不饱满时的用工风险,校企合作给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这一合作奠定了基石。

5.校企合作,降低了学校的实习成本

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场地、设备、材料均是由企业提供的,因此降低了学校的实习成本。

6.校企合作,降低了家庭的供养成本

在校企合作时,企业要按工作量支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费,因此为学生家庭降低了供养成本。

三、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技工学校持续发展

1.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见多识广,教师能够在不同的企业里学习与交流,或者在企业里有更全面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对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必将有很大的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中,对于学校、企业及学生来说,必将受到深刻的影响。为了在这场变革中占得先机,学校和企业都将尽可能地寻求有利于发展的各种机会,而人力资源开发正是校企合作的纽带,也是事关校企双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与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拓展合作的范围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过于系统繁琐的教材,“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缺乏实践知识的教师,关门自锁的办学体系,构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模式,其僵化与不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正在土崩瓦解。为了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显然,开展校企合作,在合作面不断拓宽、合作内容不断深化的情况下,适宜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性更强的实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校企互动型的办学体系将水到渠成。

总之,校企合作,为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提供了平台;为企业的用工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以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注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关注和支持地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的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的状况、用人标准,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的原则。校企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录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部分淘汰。学校也有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企业,并择优推荐学生上岗。

3、统一管理的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的原则。学校为企业提供生产的场地及设施设备,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水电、设施设备及原材料耗损的开支,学校老师、学生参与企业现场生产、产品研发活动,企业技师对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校为合作企业在岗员工进行理论培训,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校企资源整合、共享。

三、学校重点专业与企业、高校的对接及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1、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作为骨干专业,积极引入企业进入。分别成立了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相关企业领导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坚持对市场、行业进行定期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和发展规划,创新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讨师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实践的机制,推进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

2、与多家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冠名式”的合作模式,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目前,校企双方已履行协议,投入了正常的运作、运转当中。

3、与西平县第二幼儿园、青云电器城、西平县建设银行等单位签订校外实训合作协议,做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并达成“订单式”合作模式的培养意向。

4、积极寻求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探讨相关专业的中高级技工培养模式,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深层次培训,夯实基础的同时,充分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5、电子电器专业与某电器维修中心、某电器4S店等企业进行了充分接触,校企双方已在“冠名式”合作模式的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达成相应共识。

四、保障措施

1、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予税费减免”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入驻学校。

2、认真履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义务,西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平县城建局、西平县发展和改革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校企合作充分的政策支持,提供行业、企业用工情况,寻找“媒人”牵线搭桥,与更多更好的企业做“亲家”;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师生提供“产、学、研”的环境和条件。

3、以上级领导部门验收校外实训基地为契机,充分做好学生的校外实训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4、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已列为市重点督办工作,学校也将下更大力气,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5

李春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

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

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篇6

>方案一: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内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方案二: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方案三: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7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建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械类、电气类、电子类、光电类、建筑类、计算机类、管理类实验室、实训室172个。同时, 与军工和地方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335个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南阳港湾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南阳市高端的家居装饰品牌, 自成立以来, 为南阳人提供真正的“整体家装解决方案”, 始终贯彻“让客户全面满意”的服务宗旨, 十余年来虔诚的服务了南阳5000多家客户, 致力于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家装设计, 赢得了南阳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良好满意度。

二、必要性分析

河南工院建工系与港湾装饰的校企合作模式, 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成功的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实操机会, 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 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会提高院校和企业的社会美誉度。

结合建筑装饰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训中心的实际情况, 树立学生科学、务实的思想,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及早与实际生产接轨, 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创新的设计思维。指导学生对装饰材料的全面认知和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标准的系统学习掌握。

在完成理论教学同时, 进行大量的实际工程认知实习, 在对实际装饰材料、施工工具及工程工艺标准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现场实际展览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某专题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通过展览展示, 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装饰材料构造”的学习是建筑装饰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装饰材料的全面认知和对装饰施工工艺的掌握及实际操作实提高学生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胜任在设计公司和企业中的装饰工程设计等岗位工作。

三、效益分析

河南工院与港湾装饰建立的这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关系, 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 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 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另外, 推进工学有机结合, 便于深入了解企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 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也便于企业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提升企业知名度!

四、组织形式

在学校内建立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管理实训基地, 河南工院提供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管理实训基地场地, 港湾装饰提供所需展示材料及成品制定家具样品。建装装饰常见常用材料进行分类展示 (水电类、板材类、石膏板轻钢类、油漆涂料类、五金类、卫浴类、整体厨房类、成品门木作类、定制衣柜类、壁纸软饰类等) , 方面于院校教师进行实训授课, 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参与社会实践。

另外, 根据校企合作发展需要, 及企业和教学的不同需要, 建立三种合作模式, 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学生实训基地 (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 ;二是不同工种的学生实训基地 (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 ;三是特殊工种的学生实训基地 (培训地点在学校) , 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五、实施内容

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管理实训基地场地所有权归工院, 基地管理维护归港湾装饰负责管理, 在校大学生协助参与管理维护。层层筛选出部分学生, 以他们为依托在校园内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他们可以进行协助港湾公司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性方案建设, 协助企业提出建议性的新的模式建设方案, 新的营销方案;港湾公司经理为学校小组名誉讲师, 定期可为学生生进行培训, 帮学生们提高各种综合能力。

六、合作共建双方基本责权

企业方:校方为企方的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和平时社会实践机会训练。

院校方:校方学生可以为企业方的发展提出建议性的模式建设和建议性的营销模式建设, 学生可以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院学生:可以得到公司进行的与社会联系的各方面培训, 毕业时可以优先进入公司, 即使没有进公司, 可以得到公司校园储备干部的证明。暑期有机会到公司进行带薪实习的机会, 有机会得到公司的免费培训和集训。

校企合作,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 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 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场所, 为了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相吻合, 如今的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采取了校企合作共建开发的模式。文章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南阳港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装饰材料展示与管理实训基地”为例, 分析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实施方法与意义, 为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对实施深层次校企合作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技校?实施?深层?校企合作

随着又一个就业季的到来,技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又将突显: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择业没有明确的方向,缺少职位感知;另一方面,企业又很难选到“上岗即能用”“上手即能做”的毕业生。要培养出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的人才,深层次加强校企合作就显得更为迫切。

一、加深校企文化交融,使学生早识“婆家”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人才观,构成了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如果想让学生就业就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就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特别是产业方向、用人制度、员工成长等企业文化。

1.让学生了解未来成长路径

“不知道将来要做啥,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同样是汽车营销,有的侧重于营销策划,也有的侧重于展厅布展,提前让学生知晓“用人订单”,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学习动力,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对学生未来的职位认知,应该放在首位。在课程设置上,可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开设相关讲座,介绍企业的经营理念、职位设置和晋升路径,进行就业和创业的辅导。

2.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引入校本课程

汽车4S店对接待的礼仪要求非常高。对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尊重每一个客人并对其热情服务是最基本的素质。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顾问,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销售顾问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又来源于一个人的知识面,可以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学生平时加强财经、文化、品牌、鉴赏等领域的学习。

3.引优秀企業文化进校园

让学生了解优秀企业的文化,借鉴和吸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强化诚信、责任、感恩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努力实现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的有机衔接,尽早地在学生身上打上“企业人”的烙印。

二、开展“创产教”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针对学生在校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透、学不精的实际,笔者学校在汽车美容、营销等专业中尝试开展“创产教”一体化的育人模式的改革。即瞄准某一个岗位,选择相关的技能,让学生学扎实,使他们在校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业能手。为此,学校建设了创业型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开设校内连锁经营旗舰店,请企业参与创业项目的开创与设计,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经营项目落地的技术支持,连锁经营后台的管理。

在课程体系上,学校把财务管理、公共礼仪、创业素质作为基本技能。除了汽车健康体检、深度保养物流流程等专项技能外,更注重连锁店经营服务水平标准化、透明化的训练,把口碑意识、品牌意识扎根在学生的思想中。为了学生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得更专业,还让学生自己轮流担任各个部门的经理,让他们自己体验用人之道和做得更专业的道理。

三、用新技术引领学生,让学生站高行远

企业的发展是市场走我也走,而我们教给学生的许多技术是过时的旧知,企业开发新品、拓展新市场,就要有相应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学校要创造机会让老师参与企业新品博览会、行业信息发布会、产业年会、行业投资论坛等。

四、激发创新潜能

与普高学生相比,技工学校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他们有更多自由思维的机会。学校请太平洋保险、奔驰、路虎等公司的培训师和专业老师对学生开设讲座,组织拓展训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题,努力找问题,想法解决问题。鼓励尝试新的方法,哪怕是失败,对学生心智、潜能进行挖掘调整。这样,学生就会找回信心,迸发热情,也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师生互动,企校共培,学生的成长成功,带来了他对未来职业的美好向往,形成了做一个优秀员工的原动力,树立了从基础做起,从普通岗位做起的入职目标。当他们步入企业,有扎实的能力,更有前进的动力,就会脚踏实地,不断超越。

校企合作方案~ 篇9

一、合作优势

1、学校通过此次培训班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2、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4、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5、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二、合作模式及内容

(一)校方内容

1、校方为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授课场所、设施、学生及部分相关教师等一系列手续。

2、未经陕西知行信息有限公司同意,校方不得复制、传播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自编教材、讲义等学习资料。

3、校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岗位需求、校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二)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容

1、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培训项目、教学课时、开课日期、结业日期、开设课程、学习形式、教学成果形式。

2、作为校方的实训、就业基地,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校方毕业生。

3、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培训班提供专业授课老师。

4、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校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如督导、网络优化、勘察设计、工程优化等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要求,并为校方制订相应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及专业课程设置。

5、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培训班的前期宣传、招生及学生的后期就业问题以及认证考试。

6、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校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校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校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7、在不损害校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经与校方商议后,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时间、地点及改进教学服务,但陕西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应在变更事项决定后提前通知校方。谢谢领导鉴赏并给出合作意见,我方真诚期待与您合作。

目的

培养通信企业专业技术型人才,解决公司及本行业技术人员就业率低和人才储备等问题,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原则

1、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社会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其次,学校可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可在合作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缓解招工压力并能够适当储备人力资源。

2、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人力资源需求方,学校为人力资源供给方,校企合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本形式,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职责

1、校方负责按要求向企业输送相关专业需求人才,提供教育培训场地并不断扩大办校规模和影响力。

2、企业负责就业、学生技能培训,提供技能认证和学生实习基地,根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耗材等。

四、合作方向

1、专业方向可分为生产工程督导、工程优化、日常优化、专题优化。

2、专业细分(工程督导)勘察、设计。

(工程优化)单站优化、单站优化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日常优化)数据测试、数据分析调整、报告输出、网络参数调整。

(专题优化)校园专网、高速公路、高铁专网优化、政府专网优化。

五、合作方式

2、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操作模式

1、理论培训:企业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阶段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程师进行岗位职业操守培训。

七、实施步骤与细则

1、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2、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建立社会劳动力和学生信息库,掌握市场人力资源实时动态。

3、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多余生源向同行其他企业进行劳务输出和派遣,适当收取劳务派遣费,用以补贴办学相关支出。

4、协调沟通,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和配置学生进行工作指导。

校企合作方案 篇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用心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取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状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用心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状况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取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 中职教学 校企合作 德育实施

近年来,在中职院校中,以课堂为主的德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已变得迫在眉睫。随着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中的潜在价值被不断地挖掘出来,校企合作已逐渐成了中职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契机。传统的中职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等知识的模糊和不理解。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点,学生得到了实际的实习位置的同时,还在实际工作活动中获得了更好的培养德育素养的环境。

一、实现中职德育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

企业文化与德育教学的相互渗透,有效地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是其精华所在,其体现的是效益、品质等价值观,倡导的是团结互助、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对企业文化的引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地认识到企业的价值观和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进而达到较好的育人成才的效果。首先,联合相关企业实习,扩大德育工作教学空间。中职院校和企业实习还是存在极大区别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和融入企业之中,学校就可以联系与之合作的企业,让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思想素养等。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将德育教学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多反思、多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引入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学生管理制度。采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要求。中职院校与企业的联手,能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可以让学校从创业精神、人际关系的交往、专业观点等方面指导学生、教育学生,进而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在实际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学习企业职业道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关键性,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以劳动者、参与者的身份学习职业道德要求,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及时的体现,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所增强,进而增强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完善校企合作实习期的德育管理机制

完善校企合作实习期的德育管理机制,是教师与学校顺利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实施德育教学的重要措施。首先,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就职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全面记录,有助于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等,是学校对学生实现持续了解的重要依据。其次,组织优秀的德育导师队伍,建立德育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在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德育教学,中职院校可以从各大企业中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做学生的德育导师,通过这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奉献、遵纪守法的导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而实现道德素养的提高。再次,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学校与学生保持定期的沟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需求,还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协调企业创建最优化的工作环境。具体的沟通方式可以是教师借助网络等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或是定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机制,其实是一种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现状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导师可以不定期地将学生的表现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增加校企合作的默契度的同时,让学校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机制。

三、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性与针对性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和学生自身的素养,都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所差别,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德育素养及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职院校就要打破传统。德育工作的方式,努力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性与针对性。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传统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长期采用一些口号式、知识式、文件式的说辞进行教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与实际企业的工作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中职学生对德育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使得德育工 作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明确德育教学中的阶段目标,做出相应的学习评价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结合不同思想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求教学的一步到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师不能以成年人的德育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应当关注学生在成长阶段中发生的变化,总结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差异性,实现以生为本,做到奖惩结合,进行耐心而又细致的指引和辅导工作。

总而言之,中职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中职院校课程的发展与进步,中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做到真正与时俱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而对德育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使得中职德育教育能落到实处,真正使其发挥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素梅.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林孝明.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实施方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

上一篇:高校信访工作办法下一篇:人要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