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管理

2024-07-26

城市物流管理(精选8篇)

城市物流管理 篇1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时下,不论是“城管上街撕福字”还是“城管遭老太刺喉”,不论是“城管冲起飞踹老人”还是“城管围殴女商户”,不论是“大学生拍城管被打”还是“城管围殴退伍老兵”,无一不折射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如果不对城市管理方式予以创新,不仅会给城市的和谐稳定带来威胁,还会对政府执政能力带来考验,意义重大而深远。可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规范化管理是依据。规范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政策规定的规范化,也体现在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人性化与科学化。一方面,责任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在城市管理中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完善操作细节,使执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执法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相关执行部门应创新管理方式,提倡管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注意合理变通,提高执法的灵活性,实现管理方式多样化。

转变管理理念是关键。“管理理念”指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而管理理念的转变意指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换而言之,是对管理的重新定义,实质是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的彰显。因此,负责任的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学会变“管理”为“服务”,应多做服务,进而达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终极管理目标。

宣传教育是保障。一方面,对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与文明素质,使其真正做到科学执法、人性执法。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横幅等方式对民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在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中提升自身的文明意识与文明素质。

强化监督是补充。首先,执法人员应增强自律性,自觉进行自我监督,并主动接受其他监督。其次,监管部门应充分履行自身监管职责,加强对执法者的执法监督,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热线电话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引入媒体与百姓监督。最后,媒体与群众应充分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监督力度,促使执行人员向执法合法化、科学化与人性化迈进!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对城市管理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城市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质的提升,城市的和谐稳定与政府的公信力也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城市物流管理 篇2

总书记年初在北京调研时, 对城市管理提出如下建议: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 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布署,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建议,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情况, 对城市管理做出如下思考:

一、强化四个目标:规划适度超前、运行科学民主、管理人才专业、管理主体多元

第一, 规划适度超前。未来城市, 现在建设, 未来城市要求基础设施现代化、空间布局人性化、城市形态人文化、充分考虑老龄化。

第二, 运行科学民主。无论是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应急设施还是城市环境, 运行管理的高效和这些设施本身的高品质同样重要, 甚至运行管理较之后者更加重要。如何保证这一点, 需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即按城市管理的规律办事, 借鉴域外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要大力发扬民主, 听取各阶层声音, 包括外来人口的声音, 按市民的要求办事, 根据市民自身习惯和向往选择城市管理路径。

第三, 管理人才专业。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要培养大量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总书记在今年三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 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即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 现代城市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第四, 管理主体多元。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 齐抓共管。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这六者共同作为管理主体来管理这个城市。同时, 这六者要分工合作、平衡互动。

二、关注三个问题:治堵、治霾、防内涝

(一) 治堵。

拥堵是麻烦的城市病, 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遭遇交通拥堵, 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加宽道路、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机动车限行, 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通过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近几年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办法:

第一,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在地铁口、公交站点提供方便的租车服务配合以上传统方法, 治堵的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 最繁华的商业区禁停, 商铺之间用过街天桥连接。香港目前采取这样的做法, 使地面上的行人减少, 机动车即停即走, 保证交通顺畅。

第三, 中心城区限行, 同时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地铁、公交站设立规模适度的接驳停车场。鼓励距中心城区较远的私家车出行的人们进入中心城区时使用公共交通。

(二) 治霾。

雾霾是最受关注的城市病, 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大多经受雾霾的困扰。引起雾霾的原因有很多,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 燃煤、土壤尘, 生物质燃烧、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都是致霾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 雾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而这些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同时, 机动车排放是离人们最近的污染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已远离第二产业, 然而也同样受雾霾困扰, 可见机动车排放是致霾的主要原因。因此, 治霾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机动车排放。年初, 巴黎遭遇雾霾, 她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鼓励人们减少机动车使用,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及环保交通工具, 如电动汽车、自行车。

(三) 防内涝。

内涝是世界各国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2011年东京内涝, 2012年纽约内涝, 我国大多城市也都经历内涝, 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控防内涝是每个大面积降水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 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内涝产生的原因很明显, 主要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是不足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纽约、东京在遭遇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时, 相当发达的排水系统也会能力不足,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见, 内涝短时间难以避免, 但伤亡必须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东京、纽约内涝, 面对的天气情况比我们中国城市要严重得多, 但内涝导至的伤亡却很小, 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拥有并积极实施应急机制。市长亲自发出预警、开设应急避难所、公共交通封闭、低洼地区居民强制撤离, 危险地段警力巡逻, 公共资源全力应对。

第二, 增加排水渠道。遭遇极端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应急管理手段, 但应急管理手段虽可有效避免伤亡, 同时也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并非是常态的解决内涝的办法。应当注意到, 相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常态情况无内涝而言, 我们在常态情况下, 也会遭遇或轻或重的内涝, 可见我们的排水系统还亟待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城市绿化带上做文章, 将绿化带贴近道路的一侧做低, 低于道路, 形成沿道路的狭长渗渠, 造就只要有道路, 两侧就有渗渠的局面, 即不影响景观效果, 又可有效减少地下排水管道压力。

第三,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目前大多城市屋顶雨水直接排到地表, 再排入地下雨水排水管道, 或是地下雨污混合排水管道, 这同样给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压力。在地表或地下建家庭蓄水池、公寓住宅蓄水池、商务政务建筑物蓄水池收集、储存、利用建筑物屋顶雨水是欧州城市的普遍做法, 即可缓解地下排水系统压力, 又可节约利用水资源。

城市物流管理 篇3

5月17日—23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带队,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北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到外省市学习考察,先后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志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叶果、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南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司徒幸福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探讨“新常态”下城市管理发展特点规律,相互学习,受益匪浅。

这三个城市虽然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管理基础各不相同,既有直辖市、又有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还有省会城市,但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却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在“大部制”、“大城管”、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突出城市管理的“首位意识”,党建统领,真重视、真重拳、真奖惩;政府领导归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管理顺畅到位,减少了扯皮内耗,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的“统筹意识”,上海市成立了市委派出机构“建交工委”,与市政府“建管委”合署办公,强调建管并重、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内思想政治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协调重大行政业务管理;南京市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研究决定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城市管理重大事项。三是注重城市管理的“法规意识”,结合各自城市实际,编制了较为完善的各类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以网格化为支撑建立“大数据”系统,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南京市编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四是强调城市管理的“效率意识”,对条块推进和落实城市管理的质量效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结果“四纳入”: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占一定比分权重;纳入“以奖代补”,重奖先进;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纳入政纪处分,实行末位问责、诫勉谈话、党政“一把手”撤换,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通讯员 堵锡忠)

nlc202309051611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味1 篇4

共建秀美、发展、和谐的新木垒

城市是地方形象的“名片”、经济发展的载体、人民生活的乐园。城市品味,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简而言之,城市品味就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次和魅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结合木垒县的县情和建设实际,我们要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为着力点,提升城市品味,加快宜居生态城市建设。

一、要明确主攻方向和指导原则

木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有许多的文物古迹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站在新的起点,必须把大力提升木垒城市品味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和主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山水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1、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至上、生态至上、精细至上,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地域优势等城市特色,精心打造以“山川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为标志的城市名片。以此为主攻方向,把精品意识和精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展现精细化的城市形象;促进历史、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丰富城市的美学元素和文化内涵;形成一系列带有木垒特色的标志、符号,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大力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为提升

城市品味提供实力保障。

2、要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立足城之灵气在水,实施引水入城工程,赋予城市灵气;立足城之灵魂在文化,深入挖掘木垒丰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味;立足城之内涵在精神,大力发扬木垒精神,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丰富城市内涵。

3、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速度与品质、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举措;坚持严格标准、适度超前,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用品味意识统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4、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树立先进的城乡规划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扩城聚人”的总体要求,高起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明确城市定位、城市风格、城市色调和城市骨架,以规划的先导性和创新性彰显城镇发展魅力。坚持“小片臵换,大片建设”,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发展格局。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鼓励和运用民间、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快城镇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城市环卫设施和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5、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城市是承载百姓衣食住行用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人民群众太多的期盼。要把群众的期望作为我们工作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我们城市,像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一样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我们的城市。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城市规划建设法制化水平。要以培育木垒精神

为载体,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投身于打造绿色生态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的行列中来,自觉肩负起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美化城市、宣传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职责,让我们的木垒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二、要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提升木垒城市品味,是事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统上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传承文化之魂。立足城之灵魂在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倡导人本精神,深入挖掘木垒丰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味。把传承木垒特色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品味的核心,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幸福指数,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物质生活上新水平、人之精神上新境界,构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和谐发展形态。

1、放大历史和民族文化品牌优势。对各类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保护规划,对文物保护单味和地点要加大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在建设中破坏。加强历史研究,不断推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体育建身场馆、电影院,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群众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基础建设。

3、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弘扬木垒人文精神。组织拍摄反映木垒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舞台剧目。坚持研究与普及

并重,组织编纂全面反映木垒文化的系列丛书。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提升本土作家的影响力。大力支持戏曲、书画等艺术创作。开展当代名人、名作、名师评选活动,提升木垒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4、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要素、规划建设文体产业园区。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优势,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5、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高品味的文化活动,宣传展示木垒文化和木垒形象。努力把胡杨旅游文化节、赛马大会、民族刺绣文化节、阿肯阿依特斯盛会等活动办成具有全区及至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规划建设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弘扬木垒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主流媒体开办展示木垒民族民俗文化的品牌栏目。举办木垒特色文化巡展,加强对外交流。

6、繁荣发展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新疆曲子等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加强保护与传承,培育领军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加大对民间艺术的宣传普及、研究创作力度。组织举办木垒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节。

(二)营造山水之秀。立足于木垒东天山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绿色财富”,顺应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需求;立足城之灵气在水,实施新户干渠三畦干渠景观改造引水入城工程、赋予城市灵气。将“山川秀美”作为木垒的长远竞争力,做大做活“绿”文章,全力打造绿色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实现“山川秀美、生态木垒”的目标。

1、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绿化建设能大大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味。绿化也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柔化剂,可以使人们在“自然和谐”中回归。

城市核心区的绿化应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区域绿化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度,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市民休闲、生活的需求。加快建设环城绿化生态圈,着力打造城乡园林绿化系统,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改造人民广场,建设人民公园,使木垒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怡人。加大对县城入口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绿化标准,建设木垒北片区绿色生态屏障。以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森林公园,拓展城市发展和市民休闲空间。此外,住宅小区、单位建设也必须预留充足的绿化空间,且向城市主要干道开放。积极发展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不断增强绿化的艺术性,做到平面布局合理美化、人工与自然交融、绿化与美化并举,增添城市景观和人们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2、实施水系改造主体工程。制定山水城市建设规划,以水系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加快水库工程建设,实现清水入县目标,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营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效果。

3、实施生态水韵景观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水景项目建设。整治城市防洪抗灾能力。在水系沿途建设一批水景小区、水景广场、水景建筑等城市水韵景观。

4、加强大水系综合管理。建立大水系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水系保护,坚决杜绝向河道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等破坏水体现象,确保水质清洁、水系安全。

(三)建设低碳之城。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大力倡导低碳性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低碳城市。

1、培育壮大低碳经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低碳主导型现代产业体系。

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严查重管,倡导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大力促进生产、生活各领域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风能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建设“风能之城”。深人开展“蓝天行动”,加大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埋场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的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开展低碳(绿色)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

3、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新建小区、新开发片区要加大生态空间比重。对人民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功能、丰富内涵。社区、街头绿地注重功能性,体现装饰性。

(四)彰显现代气息。立足城之活力在形象,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文化标识和城市标识的建筑群,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型现代化城市。

1、完善“一心两轴三区”(一心是指以广场政府形成的活动、行政中心;二轴是指以依托人民路纵向商业及城市发展轴及与人民路相交的长乐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三区是指规划形成的工业片区、生态绿化片区、居住片区)的城市格局。结合城市发展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商业区、特色农工业园区和重点开发片区的带动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主城区建设。

2.建设标志性城市建筑。对县城出入口、中心区、商业区等重要节点精心设计,建设一批形象标志。着力抓好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没。科学确定城市色彩基调,确保道路地面、建筑立面、街道小品的色彩协调,增强城市个性特色。

3、注重建筑立面与街景的协调。注意建筑的艺术性、协调性和建筑立

面凹凸有序、错落有致的街景效果,着眼城市品味的提高。一是建筑单体的立面与体量要充分考虑街景的整体效果;二是要充分考虑屋面造型与色彩的协调,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感。在和谐中改善城市的风貌,提升城市的档次。

4.加强城识城标和城市节点景观建设。对城市入口、城市中心广场要有城识城标和城市雕塑,加强人们对整个城市的认识。中心节点街头绿地一定要做好做美,使整个城市静中有动更显朝气和灵气。

5、完善城市承载功能。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超前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水网、电网、气网、热网、通讯信息网等基础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拓宽、加密城市路网。对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养老救助机构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公共资源的配臵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6、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管理的优劣对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与城市的档次和品味也息息相关。应该借鉴一些成功的城市管理模式,实施精细管理,健全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制,培养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素质修养,形成健康有序的城市运作体制。全面加强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县城内主次干道做到无店外堆物、无店外加工、无乱贴乱画、无违法建设、无乱停乱放,户外广告整齐规范。统筹推进管线入地,提高视觉美感。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维护城市秩序和形象。高标准规划并大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打造城市亮丽夜景。加强夜景的规划,并按照规划在区间内打亮几个建筑群,使城市个性得以张扬,使整个城市的夜景在光和影、明和暗中相互依存,彼此衬托,通过光的艺术展现城市的魅力。

(五)培树文明之风。立足城之内涵在精神,大力发扬“热情、包容、勤劳、奋进”的木垒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丰富城市内涵,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1、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木垒人文明公约、行为守则为主要内容,开展“城市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高”、全县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活动,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诚信档案。大力支持志愿者队伍从事各类公益性活动。

2、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形式、内容和载体,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创造性地开展双拥模范城,文明生态社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规范行业、文明高效机关等文明创建活动。

3、下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审批环节、时间和收费项目,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台治理,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应急体系,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肥城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篇5

肥城市人民政府令

第48号

《肥城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市 长:单传海 二OO八年五月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其他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泰安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供水的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规划、水利、环保、卫生、物价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供水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城市供水应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确保供水安全,优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鼓励中水回用。

第五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城市供水能力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六条 城市地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七条 市政府组织建设、发展改革、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条 市环保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水利、建设、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九条 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区内地下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保障城市居民饮用城市供水企业生产的安全卫生水。

第十条 城市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城市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并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上报、公示工作。

第十一条 在城市市区内严禁擅自凿井开采地下水。确需取用城市地下水的,在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前,须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范围内,严格限制新建自备井。对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自备井,许可到期后原则上关停,原有自备井逐步收归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统一使用或填封,城市市区原则上不再新批开凿自备井。

第三章 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城市供水建设计划进行,其建设资金可采取国家投资、地方投资、城市供水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及受益单位投资等办法解决。所需铺设的主副管线和其他设施,谁受益谁投资,由城市供水企业按规划施工建设。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应符合城市供水规划,经水资源论证后,按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监理规范。

禁止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

第十六条 用户投资新建或改建区内供水设施的,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应资料,经审查同意后,由城市供水企业承担设计和施工任务。

第十七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用户室内供水工程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用户室内供水管网、阀门、水表等供水设施进行检测验收,测试水质、水压等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用户室内供水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第四章 供水经营

第十九条 从事城市公共供水的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的企业,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并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供水经营活动。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保持不间断供水。

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或降压供水的,城市供水企业应提前24小时告知用户和公安消防机构。凡不能间断用水的用户,应自建贮水设施。

因发生自然灾害或紧急事故造成停止供水时,城市供水企业应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水,同时通知用户和公安消防机构,并报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抢修供水设施遇到妨碍时,城市供水企业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排除妨碍;造成损坏的,应给予修复或赔偿。遇到紧急情况时,为降低损失、保障居民用水,城市供水企业可先组织抢修、后补办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检测工作,确保城市供水管网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用水水压需要超过国家规定管网末端压力的,应自建贮水加压设备。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二十三条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新增加的供水用户,应当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用水指标后,持书面申请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其中,建设工程施工临时用水,由建设单位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

第二十四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实际用水量和水价标准按时缴纳水费。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或合同约定缴纳水费的,城市供水企业可按约定暂停供水;用户在结清水费、缴纳违约金后,城市供水企业应立即恢复供水。

采取停止供水措施时,城市供水企业应提前2天通知用户。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按月抄表计量。对不能正常抄表计量的情形,应采取措施及时恢复正常抄表计量。因用户原因造成不能查抄水表的,在恢复正常抄表前,按前三个月中最高用水月的用水量计收水费;非用户原因的,按前三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

第二十六条 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对盗用和擅自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由城市供水企业按取水管径最大流量计收水费。用户采取不正当手段使水表停滞、失灵、逆行,按盗用水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申请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开户手续,填报用水申请,经城市供水企业审查同意后,安排施工和供水,并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用户过户、停止用水、恢复用水、变更用水性质等,应向城市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结清原用水水费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用户不得擅自变更用水性质。

第二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变更过户时,原、新用户需持有关证件共同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变更手续,不得私自转让。办理过户时,原用户须一次结清原用水水费。否则,由新用户负担。

租用单位或个人场地从事经营或办公的,原则上由产权单位统一收缴水费。若承租单位(个人)有特殊要求需单独结算水费的,须经城市供水企业批准,由承租单位、出租单位、城市供水企业共同办理立户手续并装表计量。承租期满或中途停(转)租时,承租单位(个人)必须会同产权单位及时到城市供水企业结清欠缴水费,否则由产权单位负担。

第二十九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停止用水时,应到城市供水企业及时办理停用手续、结清欠缴水费,供水企业予以撤表销户。申请恢复用水时,需重新办理开户手续。

第三十条 城市供水价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定价。城市供水价格应当按照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产和经营用水合理计价的原则制定。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公告制度。

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施计价改革,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第三十一条 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严格区分用水性质,对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累进加价收费。

第五章 供水设施管理与维护

第三十二条 对城市居民生活供水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制度。

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应按照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对已建成的居民住宅,应进行水表户外设置改造。

第三十三条 城市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供水管网和供水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四条 在规定的城市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因改造、维修公共供水设施,在安全保护范围内排除法非法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的,城市供水企业不承担补偿费用。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拆除、迁移城市供水设施,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的,应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改装、拆除或者迁移方案,同时采取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六条 涉及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向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施工中影响到城市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对城市供水设施进行施工、维修、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积极配合,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阻挠、设障。

第三十八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禁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第三十九条 计量水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经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测定。未经测定或者测定不合格的,不得安装。

第四十条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规划建设前须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城市供水企业依照供水水质、水压情况,指导用户规划建设,相关费用由用户负担。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归用户所有,由用户负责运行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不能进行水质常规检测的,应按规定委托城市供水企业或其他法定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

第四十一条 禁止下列破坏城市供水设施或者危害城市供水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启闭供水阀门;

(二)擅自移动、拆卸、损坏计量水表;

(三)损毁供水井盖、阀门、管道等;

(四)在城市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五)向城市供水设施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或向输水暗渠检查井内排放杂物;

(六)擅自从公共消防栓取水用水;

(七)其他损害城市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加强对城市供水的监督管理,建立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闻发布等制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公众对城市供水的知情权。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城市供水设施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有关名词解释:

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城市公共供水,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自建设施供水,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产、生活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二次供水:指因建筑物高度对水压要求超过本市区管网的供水水压标准,将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中的水通过另行储存、加压再送往用户,以满足用户需要的过程。

城市物流管理 篇6

http:// 2007-11-25 文章点击数为:382 字号:

经过三年努力,我市将初步建立起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控制或解决城市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昨日,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我市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城市管理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并确定了今后的城市管理将突出区级政府主体作用、构建“以块为主、条块互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经过3年努力,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要求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城市管理事权和职责清晰明确,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或解决,城市管理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夯实基础。

●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政府要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尽快形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有机衔接、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面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效能最大化。

●条块结合、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市、区事权划分,突出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块为主、条块互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城市管理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设计、管理中切实保障群众各项权益。

●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关键细节为重点,以便于操作为基础,以稳定规范为约束,从细节开始,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牌子,在不改变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前提下,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以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

昨日,我市加强城市管理会议历经一年半的准备终于召开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工作依据呈现在全市

人民面前。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这份文件有怎样的重要性?市长陈宝根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解说。

城市管理理念决定着城市管理的水平。陈宝根说,随着公共领域、市场领域界限的逐渐清晰,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转向在公众中合理分配城市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的居住场所、方便的生活条件、畅通的出行秩序、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陈宝根还强调,城市管理还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运行,降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它既能改善投资环境,又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五”期间是我市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它不仅对城市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要实现“四城同创”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陈宝根指出,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尚未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区和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依靠突击整治管理城市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市管理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无论是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市容卫生管理、社区管理、应急管理,还是市民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管理起来无法可依;有些是国家法律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有些是管理体制、机制引发的薄弱环节。如何解决这些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06年8月,市委书记孙清云在调研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时,就决定要召开一次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同年8月26日,市长陈宝根批示,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较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会议文件,引发实施。从2006年9月开始,在一年多时间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起草到成稿,深入实地调研,不断地征求各部门和城六区政府意见,经过了两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到外地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稿件做了7次大的调整和修改。2007年11月2日经市委常委会审定通过。

陈宝根介绍说,《意见》涉及一些重要的事权、财权变动,与多年来的管理体制有很大不同,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的出台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夯实城市管理责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讯 今后,我市的城市管理重心真正下移,开始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架构。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将在具体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居民也头一次被纳入到城市管理网络中。

今后,市政府主要进行宏观决策,微观管理职能下放到区街。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全面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预防和控制、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综合整治等城市管理工作;依法治理和查处违反城市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本辖区范围内环境卫生、市容综合整治等城市管理工作,依法治理出摊占道、乱停乱放、违章搭建和非法广告等违反城市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社区主要负责动员社区居民和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和监督实施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发现和报告本社区范围内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在社区实行“122”管理体制,即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兼)职的城市管理人员、相对固定两名城市管理执法员、聘请两名城市管理监督员。

为了杜绝街办在履行城市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出现乱收费现象,市委、市政府明确街道办事处只能收取绿化费、社会抚养费、法律服务费、生活垃圾处理费这四项费用,只能清理占道经营,不能收取占道经营者摊位费。

同时,要求各区县在每年安排资金时必须把城市建设和管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经费。

●国有划拨土地出租的监管、出租收益的征收委托城六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收益留各区政府。

●各区县辖区内闲置土地清理、跟踪督查、收取土地闲置费由各分局负责。对依法应予以收回闲置土地的,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

●支持鼓励城六区土地储备机构自筹资金,对旧城区存量国有土地以及零星集体土地实施收购储备或征收储备。

●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评估备案工作交县国土资源局办理。

●除涉及城市市政配套设施(管线)和城市主要交通疏导线的道路仍由市政管理外,其他背街小巷道路的改造建设交由区管理。

●涉及各区背街小巷人行道的临时占用事项由辖区街办参与监管,实行市区联动、共同管理。

●委托区县建设局在其管理区域内行使相应的燃气管理行政处罚权。

●市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区县环保部门。

●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或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由区县环保部门审批。●授权重点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行使区县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和部分执法权,进一步强化基层环保工作。

●由各区政府提供城市分区规划编制意向,以便区域发展思路得以实施。

●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建房交由区建设局负责审批和管理;国有土地上的居民建房由街道办事处出具初步审查意见后报规划分局,并由街办实施管理。

●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由区政府组织实施,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评范围。

●以城管执法网格区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格工作职能,建立健全网格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责任体系。

●机动车辆非法占用人行道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职能移交城六区城管执法局履行。●各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是城市清扫保洁工作的管理主体。街办负责具体落实和做好城市清扫保洁工作。各区市容管理部门负责垃圾清运和道路冲洗工作。

●市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厕,原则上下放到所在区管理。今后公厕及市容环卫设施的建设、购置、维护由各区负责投资和管理。

●全市城市绿化小广场及其他属区范围的绿化、建设维护均由各区政府管理。

城中村管理、违法建设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市委、市政府归纳了城市管理中的12个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三年后,这些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市长陈宝根在会上透露,明年我市的城中村将全面实施拆迁。各区和4个开发区要按照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城中村私搭乱建行为要坚决制止,确保城中村村民房屋建设规范有序。

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域内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在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的产生、发现、处罚和拆除等各个环节上,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查处。违法建设由市规划局认定并告知市城管执法局,拆除任务分解到相关区执法局。

建筑垃圾清运公司要进行资质认定。现有垃圾清运车辆要 全面进行改装,务必达到完全密封清运、车容整洁、证照齐全、标志明显、号牌清晰,严禁沿途抛撒。对出现抛撒和乱倒建筑垃圾的,要组织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驾驶员将依法予以从重处罚。在主城区建设生活垃圾压缩站,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在城六区城乡接合部建立方便、快捷的垃圾收运系统,提高我市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水平。

机动车尾气路检和年检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行超标车辆限期治理,建立和完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监督管理体系。对城6区、长安区和4个开发区扬尘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坚持定期通报制度。建筑施工工地、市政建设工地、城市房屋拆迁工地、城市园林绿化工地的扬尘污染都纳入治理范围。

处理违章车辆和交通事故时,要保证交通畅通,推广交通事故简易处理程序。严禁违规收费、超范围停车,不能以罚代管。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

修订编制报审户外广告设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定广告设置点位、规格要求和设置方式。所有大型户外广告载体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对于现有街具广告,到期一处,拆除一处,今后不再设立。明城墙以内严格限制商业经营性质的户外宣传促销 活动。明城墙以外临街各单位进行各类室外庆典活动时,时间、地点、方式必须符合审批要求,禁止粘贴地面广告。对乱写、乱涂、乱贴的“野广告”,采取管疏并举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

制定全市主要街道门头牌匾设置详细规划,包括造型、尺寸、色调、用材、用字等。门头牌匾不得用来推介产品和发布经营信息或广告。

产权单位要拆除临街建筑物阳台、平台、外走廊搭建的挂台、雨棚等。临街建筑物外立面乱贴、乱挂、晾晒物品、穿墙破洞、破墙破窗开店等影响市容的违法行为,将被依法进行查处。建筑物外立面墙面砖每年清洗一次,玻璃幕墙每半年清洗一次,建筑外墙涂料每两年粉刷一次。

打击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为掩护,实施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等违法犯罪活动。禁止在党政机关周边、城市主要街道、旅游景点、城市广场等区域流浪乞讨。广大市民应积极告知、引导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通过合法途径寻求社会救助。

全市废旧物资收购站(点)、流动收购人员统一纳入到城市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中。明城墙以内不得设置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城市主干道禁止流动收购废旧物资。

清理取缔非法占道沙石销售市场,在绕城高速附近科学合理设置沙石销售市场,公布沙石市场联系电话,引导沙石运输车辆到沙石市场销售,方便市民购买。

本报讯城市管理职能市场化运作将在我市逐步推行,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等日常维护作业将面向社会招标。

城市物流管理 篇7

这座享有众多荣誉光环的城市, 在城市管理这个大课题中, 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总结出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呢?

一路的走访, 让我们得知, 是“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在襄樊城管人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成就了今天襄樊的华丽转身, 而这也正是襄樊城管人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奉献给其他城市管理工作者最重要的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秉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

刚到襄樊不久, 就听说了襄樊城管人为全面推进城市管理, 从城市管理的价值观入手, 对城市管理理念进行的改革创新。

城市管理是发展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科学发展;城市管理是社会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城市管理是民生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据襄樊市城管局局长叶传辉介绍, 正是认识到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民生工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襄樊市委、市政府才适时地提出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创新型管理理念。

在坚持以人为本, 改变“为城市管理人民”和“为市容管理城市”的旧观念, 确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襄樊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严格工作标准, 2007年, 襄樊市政府出台《襄樊市区城市容貌标准》, 这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 全国亦不多见。随后的2008年, 《城市公厕管理办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等也适时出台。正是如此, 管理执法才有章可循。

严明队伍纪律, 是保证严格的工作标准可以化为现实的基础, 为此,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城管精神作为城管队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对城管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在采访中, 我们还得知, “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制度”的“六定”管理制度以及多层次, 多角度的“精细管理”、“公众城管”的理念等, 也是襄樊市当前得以形成“大城管”局面的基本原因。

坚持科学高效, 实行“规、建、管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

科学高效的体制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那么, 襄樊是通过怎样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城市的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 从而实现襄樊市容市貌的日新月异?

据介绍, 襄樊如今虽然已经足以骄傲地张开双臂迎接南来北往的宾客, 但是, 襄樊也曾经有过脏、乱、差的昨天。为改变以往城市管理基本无序的状态, 襄樊城管人从管理体制的源头抓起,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01年底, 襄樊市委、市政府遵循“规、建、管分离”的原则, 决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实行规划、建设、管理分离, 撤销原市建委和市容委, 合并组建市城市管理局, 为政府组成部门。

2003年底, 襄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与市城市管理局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开始履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2004年8月, 襄樊市政府根据“以块为主, 重心下移, 事权下放, 强化督察”的原则, 出台《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试行) 》, 明确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城市管理的责任主体, 并通过在各区设立城管行政执法局, 实现了城管执法全覆盖。

从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至今,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的现象销声匿迹, 并逐渐实现了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更上一个台阶。

坚持探索创新, 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城市的自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 必须创新才能增强活力和动力。为此,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 善于探索, 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襄樊城管人正在脚踏实地地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说到“四个转变”, 叶传辉介绍, 首先是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据了解, 城市管理大致需要经历整治、规范和无为而治阶段。过去, 襄樊市大多采取集中整治方式, 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 但这种粗放管理方式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健康长足发展。在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逐步将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价、危机处理等内容量化、细化、具体化, 并逐步建立起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指标体系。其中, 城管110信息指挥工作流程, 执法车辆GPS监控定位管理系统, 静态交通违法处理市局、区局、中队信息联网, 公厕114查询台和违法停车电台即时查询业务等就是这一转变的直接体现。

在襄樊, 从运动式、突击式、游击式管理向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转变, 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制度性潜移默化过程, 是其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同时, 襄樊城管人还通过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从依赖行政权力管理向依靠法制权威管理转变, 建立起“文明执法、和谐共生”的城市管理大环境。

当然, 在城市管理中, 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创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 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 将该市环卫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 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同时, 在“城管就是服务”的理念指导下, 襄樊城管人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小摊小贩流动经营给城市面貌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化解了城市管理与小摊小贩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

城市管理不仅限于环境卫生和小摊小贩的管理, 而是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据介绍, 襄樊城管人通过对城市管理的所有工程实行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 才使得襄樊逐渐显露出流光溢彩的城市面貌。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成绩, 是有目共睹的。正如记者在行车途中多次听见的, 诸如“襄樊变了”、“襄樊变美了”等溢美之辞一样, 襄樊已经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改变积累成华丽的蜕变, 给了世人莫大的惊喜。

城市管理应与国际先进城市对接 篇8

关于这场踩踏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尽管众说纷纭,但通过调查,可得出初步的结论:上海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执行体系,但却缺乏科学决策程序,同时长官意志较强,导致了对非官方活动的失控。

众所周知,上海曾成功举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既然连世博那么大客流量的情况下都能确保万无一失,对付外滩这点客流似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应急体系有了,执行体系也有了,但问题却出在“心防”懈怠了,一旦官方认为这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应急体系、执行体系都会处于“降级”“休息”状态,并不会处于高度紧张的待命状态。

官方认为由于取消了跨年灯光秀,人流量会下降,因此不太可能出问题,从而放松了警惕。警方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直至惨剧发生。

通过我们初步调查研究,暴露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谁在外滩不举办跨年灯光秀后下令降低了安保级别,依据是什么?

二、是谁决定取消往年都进行的交通管制?

三、为何取消了跨年灯光秀却没有大规模告知公众,外界不甚清楚已取消该活动?

四、即使降低了人流预期,但以防万一,为何核心区没有布置大量警力?

五、媒体报道的外滩踩踏事件当天,在附近豪华餐馆吃饭的官员有无分管安全的人员?

从这五个问题中可以看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体系:一旦管理人员认为这个事情不是大事了(这很大程度上很可能缺乏科学决策依据),相应的应急管理等机制就会放慢或者放松运转。所以此次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在于最终决策依赖于领导,领导的防范心理一旦懈怠,则容易出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曾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判断:如果以一国之力或一个地区之力来举办一个特大型的活动,出事的可能性反而小。政府作为主办方会高度重视,长时间准备,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从近些年发生的类似事故看,往往是非政府主办的、民间性的一些活动,如灯会、展览会和一些体育赛事,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例如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杭州西湖烟花大会烟花窜入看台烧伤百人,太原迎泽公园踩踏事件等。

因此,城市管理能力不是问题,政府一些部门的麻痹大意成了问题,背后则是责任意识和决策科学化、及时化。若官员知道这个责任承担不起后,没有谁会懈怠,许多悲剧都会避免。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活动每次都有几千名警察到岗,除防范措施到位外,责任意识显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科学决策是另一个重大问题。假设决策分析人员得出一个结论:即使取消灯光秀,外滩游客仍然会和往年差不多,并将这个报告呈给领导参考,领导会敢不重视?

目前尚不清楚是相关领导认为取消灯光秀后人流不会那么大,还是分析人员得出的这个结论,这有待于权威的官方调查。但有一点可以基本肯定:我们现在的决策“主观色彩”较强,定性分析很多,定量分析很少。加之领导对科学决策的成果是否采纳也缺乏操作程序,导致城市应急领域事故频生,悲剧一旦发生,其后果也极为严重。

外滩踩踏事故暴露出诸多问题,提高城市管理软实力势在必行,不能只重视城市的“面子”,建设摩天大楼固然重要,但诸如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合理的应急体系等软件建设更为重要,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城市核心价值和竞争力。

一个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城市,一个中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标杆城市,为何没能防范一踩踏事故?城市的现代化,除了高楼大厦、便捷交通等硬件外,我们不能不关注管理软件和管理意识的短板。

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太快,导致很多领域跟不上,这方面该补的课必须要补上。城市管理者不能沾沾自喜于已取得的建设成绩,而应和国际先进城市的管理体系对接,学习其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科学分析、预测、决策体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机房改造验收汇报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语文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