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2024-08-16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通用8篇)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1

青岛理工大学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学生姓名: 季相丽 学生学号: 201478042 院系名称: 工程管理系 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142 指导教师: 陈 贞

2016 年 10 月24 日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标 题(自拟)

摘要:(示例)我国连锁超市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等特点。。。。(要求:小四宋体正文,单倍行距,150——200字)

关键词: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 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化程度偏低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 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一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 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

4、第四方物流(4PL)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目前,第四方物流大部分是从3PL的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咨询公司等衍生而来,另一些则是各种不同种类公司的“合体”,比如同一供应链上的操作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者,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时,同一家大公司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所采取的联合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涵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性服务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一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

提升我国国际物流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有利于国际物流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首先,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政府主要职能是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其次,建立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府法规,决定和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再次,抓紧国际物流协会的建设与完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协调行业内部关系,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最后,建立健全国际物流业政策法规体系。对现有物流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和完善,并按照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法规。

(二)加速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国际物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解决国际物流人才短缺乏的较好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一是引进国际化的物流理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人才支撑体系。重点是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不仅要组织短期培训、在职培训,还要搞好系统的整体培训和基础教育。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懂电子商务理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论与实务、懂IT技术与电子商务以及通晓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和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而物流信息化要依靠物流标准化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加快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推动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采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和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四)加快国际物流业

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是我国国际物流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国际物流货运通道的建设与保障。目前海运是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和通道,80%以上,所以应该重点投资港口、船队的建设上,既要重视集装箱化,还必须考虑诸如石油、煤、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些建设投资巨大,如船只、货机、堆场、货站、铁路、公路、管道的购置与建设等,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政府兴办、企业经营”。国家积极加大扶持与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拉动国内生产的内需,又为扩大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市场提供了硬件保证。

(五)实行集约化经营,创新物流服务

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特别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一种以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条以沿海重要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种方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一)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格,1.5倍行距)

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段首空2格,1.5倍行距)正文部分段落1(宋体小四,段首空2格,单倍行距)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结束语(注意本标题中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改成标号,如五,六等)

正文部分段落1(宋体小四,段首空2格,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 示例:

[1] 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教材类)

[2] 古力,包晓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6):25~38.(论文类)[3] Fornell C,Johnson M.D,Anderson E.W.,Cha J.,Bryant B.E.The American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dex: Nature,Purpose and finding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6,(60):7~18.[4] http://baike.baidu.com/(网站类)

请学习委员在10月24号下午16:00前收齐本专业的报告,电子版发送至QQ邮箱,并且将打印版交到办公室。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2

物流配送主要指的是按照客户在网上的订单要求和具体的物流配送计算, 在固定的物流配送节点如仓库、商店、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货物站等进行货物的存储、分拣、加工以及配货等, 最后将配好的货物转交送给收货人。而所谓的城市物流配送的配送范围与一般物流的配送相比有了明显的缩小, 仅仅局限于城市, 即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相关物流的配送业务活动, 其配送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商业、工业、大众客户等。

同时城市物流配送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 逐渐朝着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少、周期长的方向发展, 再加上城市范围内的货物配送, 运用汽车运输相对来说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因此城市物流配送往往选择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此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 不管是从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交通运输的角度出发, 还是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几乎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即实现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改造和建设。

2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

一方面, 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出发,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部分包括城市供应商、物流配货商、以政府机构和社会大众为代表的物流配送客户以及高校的相关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另一方面, 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物流配送的网络子系统、运营子系统、政策管理与信息的子系统。

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子系统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将货物转交给物流配送中心, 然后配货中心再将货物配送给具体客户的网络, 其主要的节点就是供应点、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客户的需求点, 链接的路线则主要包括供应商—物流配送中心—客户, 或者是供应商—客户。

城市物流配送的运营子系统一般由相应的企业进行操作和控制。主要包括货物的供应、准备、保存、分拣、配送送达等一系列的环节。

城市物流配送政策管理子系统通常由政府直接对其进行操作和控制, 主要是由政府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实现对物流配送业的指导、规划、监督和鼓励等, 从而促进其能够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城市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则主要是在这整个物流配送系统中, 实现对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保存处理以及输出等, 能够协调组织好整个物流系统的配送, 在各个要素之间实现信息的交互, 并将客户的各方面需求、车辆路线的规划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完整地保存起来, 并且对于实现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科学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设施种类繁多, 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的城市对外干线、城市对内的道路以及车站码头都是其主要的网络设施。而城市物流配送的运营设施, 除车辆、装卸搬运和分拣设备以外, 还包括流通加工、仓库储存和包装设备等。

3 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具体研究

3.1 配送功能的研究

第一, 沟通与衔接。物流配送服务就好比是货物在生产和流通之间架构起的桥梁, 实现了货物供需之间的完美有机结合, 并且彼此之间信息互通有无, 对保证货源和物流配送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 集中与抽吸。物流配送中心本身所具备的信息网非常灵敏和庞大, 作为功能强大的调节器和抽水泵, 能够不间断地将外界的货源广泛地集中和组织起来, 从而能够保证物流配送实力的显著增强。第三, 协调与平衡。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功能与一般系统无异, 但是它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前期货物的吞吐情况, 并通过采取积极的协调和组织措施来保证货源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同时, 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必要的优化和配置, 可以确定好具体的物流配送方案, 从而能够为货物的分发、配送等做好十足的准备。第四, 分货与配货。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重中之重, 分货和配货时要严格按照客户订单的品种、时间和发货快递及时间的具体要求, 进行货物的分拣、排序和配货, 同时根据城市交通运输所制定的各项要求, 对物流配送的计划进行编制并实施, 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交通运输工具, 最后将货物准时、安全地送达客户手中。

3.2 基本手段与目标的研究

第一,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基本手段以物流中心进行集中配货和送货为主。采取集中配送货的手段,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物流的次数, 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在送货方面以及流通处理环节的成本。

第二,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所要实现的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水平高, 即保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完整无损地送达客户手上, 同时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 为客户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咨询, 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2) 物流配送的成本低, 即对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各个单元进行科学的优化, 将各种优化技术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避免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节约物流交易配送的成本, 使整体费用最省。

(3) 物流配送的效率逐渐提高, 即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这也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物流配送产出主要指的是物流的配送服务, 其产出的多少可以用整体物流的配送量来进行评价和衡量, 而物流配送主要体现在物流的配送成本上, 即指的是物流配送能力提高所消耗的活劳动以及物化劳动。概括而言, 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便是以最低的物资配送成本来为客户提供最高的配送服务水平。

(4) 保证物流配送的高质量。物流配送的高质量离不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基本配送设施的完善, 并且配送质量的高低与企业整体的信誉和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5) 环保性能高, 即在城市物流配送运营系统中, 车辆出行次数的减少可以直接降低车辆尾气的排放和噪音程度, 从而能够有效地减轻对城市交通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通过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 简单地论述了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现状和重要构成部分, 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思考, 从对配送功能的研究以及配送基本手段和目标的研究两方面出发, 对具体城市配送系统的科学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雪丽.基于GIS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1.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3

关键词:联合配送;城市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5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40-21 城市物流配送路径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以中小型个体经营为主,对物流信息化的投入较少,物流配送系统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物流公共平台进行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多企业沿用已经过时的国家标准,企业运作缺乏规范,与互联网+的时代严重脱节。国家层面也多次规划构建我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但真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少,已经投入使用并能合理利用的就更少,没有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真正的作用。

1.2 尚未形成高效、合理的城市配送体系

我国许多城市的物流配送组织以分散经营为主,各配送企业在信息不流通的情况下,不能将物流资源有效利用。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社会资源被不断浪费。物流配送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混乱,配送车辆杂乱无章,城市交通压力不断提升。同时,包括辽宁、大连、深圳在内的许多城市缺乏健全的物流配送货运量统计制度,各企业在统计政策上未达成统一,致使全国的物流配运量数据难以计算,不利于后续的信息反馈和企业管理,难以形成高效的城市配送体系。

1.3 物流配送交通需求与制度供给不匹配

政府在进行道路规划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物流配送的需求,城市总体规划不能适应物流配送的新发展。如物流配送车辆的通行、停靠、装卸困难是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辽宁为例,城市客运车流集中时段为8:00~18:00,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运行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7:00~21:00之间,物流配送车流繁忙时段基本与客流车流繁忙时段相同。据统计,由于许多商场超市只接受白天送货,在城市交通繁忙时间段的8:00~18:00,商场收货区的配送车辆占全天比重76%。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辽宁及大部分大城市均实行了货车限行政策,限制通行的区域不断扩大,限行的时间日益增长,这使物流配送车辆的通行越发艰难。

1.4 政府对物流企业的扶持政策少

我国各省市对物流企业的扶持政策少,例如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且扶持力度低。各级政府在城市物流配送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强,政策引导不够。如政府对物流行业的补贴较低,对物流企业缺乏明确的融资扶持政策,对敢于创新且取得成效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同时各金融机构也没有围绕物流行业的特点设计与之配套的金融產品,使得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进行资金的筹措和运作。

1.5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物流产业虽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相比,一方面,我国不仅缺少大型的综合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各网络节点分布较少且分布不均,直接面向客户的社区配送体系也才刚刚起步,而且在商业中心、商业街及居民密集区等尚未规划设置配送点。另一方面,专业配送中心节点的框架设置也不完整。通常而言,城市物流配送设施由末端接货平台、临时中心、集散中心三部分组成。在人口密集区域,物资收发数量大,配送服务需求紧急,但这些人口密集的地区物流配套设施却严重不足,加之配送中心的装配、运输、卸货困难,临时中心分类配送繁杂,小件物品集货分配混乱,直接造成顾客的配送服务满意度较低。

1.6 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物流行业缺少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物流配送的一线人员如快递员,大多以初、高中学历为主,缺乏系统培训,对现代物流知识知之甚少,专业素质较低。而物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对应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岗位培训及从业资质认定尚无国家标准。物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物流配送人才的缺失必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物流配送生存与发展的障碍。

2 我国开展城市物流规划的具体措施

我国在开展生态城市绿色物流规划中,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案例,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物流规划之中。

2.1 在前期规划中体现城市绿色物流发展

部分国家的政府在制定有关城市物流活动的规划中,逐步融入城市绿色物流理念,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具体规划中,相关部门要积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借鉴绿色物流规划的成功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明确绿色物流发展思路,完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物流运输中心,对整个城市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此外,还要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负荷,建立健全城市运输管理体系,将运输资源科学合理的统一调配,使得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环境。

2.2 完善城市绿色物流规划的法律体系

根据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建设情况而言,关于城市物流规划不能实行单一化的措施和手段,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进行联合应用。在部分绿色物流规划成果的案例中,基本无一例外,都是由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整个绿色物流规划的顺利开展。在绿色物流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物流的污染源头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制定好相关配套的法律措施。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针对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较多,而物流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广泛涉及。因此,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政府部门要结合城市具体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以此作为整个绿色物流行业运行的标准和规范。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物流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比较低,绿色物流理念的引入,为行业运行成本费用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地方政府,要对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并制定专门的政策对新兴行业予以制约。

2.3 城市物流绿色运输工具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就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而言,绿色物流技术被世界各国所推崇是绿色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绿色运输车辆技术的研发。因此,在我国绿色物流规划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运输技术,并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的运输研发技术,更好地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要通过政策对绿色物流运输技术予以支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补贴等方式,对研发出来的绿色物流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予以改进和优化,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3 结语

城市物流配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人民正常生活水平,还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城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从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入手,提高城市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物流等多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物流配送专业化人才,通过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良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坤.城市物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2] 赵菊红,张潜.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优化方案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55-60.

[3] 乔文山.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的仿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4] 张凯.西北部城市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 许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4

学院:

专业:级别:姓名:学号:

现代城市绿色食品与食品安全

摘要 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条件。绿色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绿色食品,就会有一些商家投机奇巧,贩卖不合格的伪劣产品。因此,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和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消费者也应该主动了解绿色产品,并学会识别绿色食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志;标准体系;认证管理;

一、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一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劳动效率、促进发展国民经济;二是关系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绿色技术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关系到增加农产品出口量、多创外汇、提高中国食品著名度信誉;四是关系到农民增收、消费者健体、企业盈利、市场繁荣的群众利益;五是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建设和谐安定社会。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规定了三大类,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较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该区域内的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凡冠以绿色食品的最终产品必须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部门依据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检测合格。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参照有关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的,通常高于或等同现行标准,有些还增加了检测项目。

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产品的外包装除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外,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三、绿色食品的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

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自我保护行为。要购买真正的绿色食品,一定要认准绿色食品标志。

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绿色食品标准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对绿色食品产销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标准的总和和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有如下鲜明特点:

1、内容的系统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贯穿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藏运输等诸多环节。

2、制订的科学性。从1990年起,农业部正式提出开发绿色食品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先后组织国内各方面的专家,经过上千次试验、检测和参照或采纳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而制定的,对严于现在执行标准的项目及其指标值都有文献性的科学依据或理论指导。

3、指标的严格性。绿色食品的标准无论从产品的感观性状、理化性状、生物性状都严于或等同于现行的国家标准。

4、控制项目的多样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标准比国家标准增加了土壤肥力指标;产品标准增加了营养质量指标等项目。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中,对水质、土壤、空气等要素分别区分了污染严控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若干项。增加控制项目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物质对产品的污染,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十几年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农业部的支持下,采取边制定,边试行,边修订的方法,使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迄今,共发布通用性准则、产品标准等72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同时,地方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还制定了数十项地方标准,有效地补充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项目进行优选。它规范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饲养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其附录中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作业历。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全国适用,既是绿色食品生产、认证、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也是绿色食品质量信誉的保证。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它反映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是树立绿色食品形象的主要标

志。其内容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三部分,具体体现在原料、感官、理化、微生物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2002),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遵循卫生、安全、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可循环利用等原则。绿色食品标签除应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外,若是特殊营养食品,还应符合《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T13432)。标志使用应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要求,凡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单位,应严格做到“四位一体”,即绿色食品的标准图形、标准字形、编号、防伪标签。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法规精神,要求绿色食品标志产品加贴绿色食品标志防伪标签。实施绿色食品标志防伪措施,对每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及整个绿色食品形象具有保护和监控作用。

六、绿色食品标准与认证管理

绿色食品标准是认证的基础和标志许可的依据,所谓产品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绿色食品认证是一种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活动,其核心是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采取质量认证制度与商标使用许可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是一种以质量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的管理行为。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文审以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为核心,对申报企业的现场调查是以检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落实与否为核心,而产品检测则是对全部标准实施结果的一个查验活动,因此,每认证一种产品都是在实践中审查绿色食品标准贯彻实施的过程。

绿色食品认证促进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健全,绿色食品认证是检验绿色食品标准的实践活动,标准在认证活动中被应用,也因认证活动而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绿色食品认证实践。近日,为了增加绿色食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认证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指标进行了修订。

目前,虽然绿色食品标准在整体水平上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并不意味着绿色食品标准全部达到某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为了在海外市场培育我国绿色食品以及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自有品牌,绿色食品的标准也在根据进口国的普遍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大宗产品如粮油、禽肉,尤其是蔬菜方面其农药残留标准参照日本和欧盟的标准进行修订,以保持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只是由于标准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决定标准的修订、发布和实施需要一个周期,绿色食品标准修订迟缓,在事实上造成了某些产品的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现有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还缺乏许多大类产品标准,如杂粮、水产品;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的数量少,不能充分指导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生产作业历尚未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普及。

浅析城市共同配送模式 篇5

摘要:共同配送是解决多品种、少批量经营与低物流成本运作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市商贸领域物流配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南京市商贸企业共同配送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商贸企业,共同配送,配送方式,配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改变其传统物流体制,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的发展。这种管理观念和模式上的重大变革是由于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竞争的日益激化,企业的经营已逐渐从原来少品种、大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大众营销阶段转向了以多品种、少量生产经营为特征的差异化营销阶段[1],这种差异化营销要求放弃原来推进式的产品生产经营策略,形成以消费者群体的细分化和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及时指导、反馈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战略,产品的开发和流动相应地要求建立在及时对应消费者的需求之上,使得物流体系的再构筑成为历史的必然。

随着消费者消费个性化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必须充分对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这种趋势,从而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将恰当的商品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这无疑大大推动了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配送。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1年的调查表明,1988年以来,生产企业对各类下游企业的商品配送频率都大大提高,商品的前置时间也极大地缩短。因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商品配送已日益成为企业经营服务的重要一环。在这种即时化物流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的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和竞争的巨大压力,一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不具备商品即时配送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物流系统;二是由于经验少、发展时间短以及不具备物流服务所必需的技术等各种原因,因此难以适应多频度少量配送的要求。而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虽具有这些能力,但限于经济上的考虑,也要等到商品配送总量能达到企业配送规模经济要求时才能够开展,这又有悖于即时化物流的宗旨,如果将这种成本转嫁给终端的消费者,又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方式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物流配送开始追求运输时间的缩短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导致企业对运输方式和运输业者的选择产生了较大变化,即汽车运输产业急剧成长,从而导致加重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

面对上述情况,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发展的新方向,旨在弥合流通渠道中企业规模与差异化需求矛盾的共同化物流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以及对商品物流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行动,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1国外共同配送发展情况随着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流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物流配送的运作类型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组合。其整体发展趋势是系统内的“自有自方便”的配送中心逐步缩小,而商品配送社会化、物流设施共享化物流配送共同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零售业为了使供应物流效率化,探索向店铺共同配货,特别是便利店总部向连锁店共同配送等新形态的共同配送方式开始普及。据2001年连锁经营协会的物流调查,大多数零售业利用共同配送方式,共同配送采用率达55.4%,其中41.4%由配送中心进行配送【2】。

日本的7—11企业是当今世界零售业中最大的便利店,其销售商品品种大约为2700—3000多个,年平均库存570多万元,其中有70%的商品每年都要更换。在共同配送方法上,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某一特定批发商(即所谓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域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这样不仅配送距离和配送时间缩短,费用大为降低,同时也减轻了7—11管理批发商物流的工作量,这也被7—11称之为物流通路集约化。后来,随着

物流量、物流品种的扩大和7—11店铺规模的发展,物流通路的集约化还不能完全符合便利店彻底降低物流费用的要求,特别对于便当、牛奶等每日配送的商品来说,各产品窗口批发企业分别向店铺进行配送,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为此,7—11又逐渐将物流通路集约化转化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由于逐步推广共同配送,7—11在14年之内将送货车辆从72辆减至12辆,交通流量削减了83%,其通过共同配送系统配送的商品占所有商品的85%。

在日本还有许多成功的共同配送案例,如日本大和运输公司实施了大件家具的共同配送、日本菱食公司以及日本关西物流中心的电线产品共同配送、日本南王运送株式会社有明综合物流中心开展的百货共同配送等。百货店、量贩点、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连锁店,为了提高各店铺的进货效率及验收业务效率,将发货者发来的商品先集中到配送中心再共同配送到各店铺,这种进货物流共同化的方法,在日本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大荣集团为代表将自己的转运中心作为物流中心。这是为了追求多店铺功能性的优势,同时也追求自己公司资产增大这一财务上优势的方法。

二是以伊藤洋华堂为代表的共同配送中心。这种方法构筑在本公司专用物流结点和物流系统上。是将自己掌握主动权的物流网络进行信息化,因此是一种完全统合地开展市场营销的方法。

除了日本,美国、欧洲等国也在共同配送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本公司内部的集中配送就是最成功的例子。沃尔玛投资7000万美元,建立零售型配送中心,该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洲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实行集中配送。此外,美国的福来明公司建立仓储式的配送中心,为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其中有1200个品种必须共同配送。另外,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国主要利用第三方专业性配送公司为大中型零售企业提供共同配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南京市商贸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南京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商贸业比较发达。从结构上看,以连锁超市、零售大卖场和各类批发市场为主的商业形态占很大比重,特别是以苏果连锁超市、新百商场、中央商场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企业发展迅速。同时,南京市的市场化程度也很高,如金桥、金盛、白云亭、应天路等都是年销售额很大的各类批发市场。从配送形式上看,南京市目前的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其配送中心自身的配送能力有限,大多局限于为本系统提供配送服务,物流企业还没有参与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各个连锁企业虽然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资源,却无多余的配送力量参与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以南京市最大的连锁超市——苏果超市为例【3】,目前苏果超市的配送中心共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客户服务区、6个食品区域和5个百货区域;拥有低温库、冷冻库、普通常温库、常温高架库等仓储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国外先进的升降车、搬运车等库用车辆设备25台;自备冷藏车、保温车、箱式货车、大货车等各式配送车辆30多台。现有的配送车辆和仓库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本系统内各连锁店的配送需要,但极少承担社会配送服务。其配送网络见图1。

相对于连锁企业而言,大型零售商业集团的物流配送还处于薄弱环节,基本上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如南京新百集团有自己的储运部门,但集团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虽有6千平方米的仓库一座,只是作为一些日常销售货物的存储作业。其物流运作方式是储运部门根据商场各销售部门的进货需求向各生产企业在南京的供货商发出订单,供货商利用在南京的库存产品送货上门,或者利用社会运输力量从生产地运送货物,集团本身的运货车辆很少。而南京中央集团虽急切需要物流配送中心,但还在规划建设之中。除了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商业业态外,南京市已经形成了众多的各类专业化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市场10多个。专业化的市场大多已形成规模,如经营日用品的金桥、玉桥、银桥市场等,经营蔬菜

批发的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建筑装饰材料的金盛装饰城,经营水产类的南京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等。这些批发市场的市域配送大多是经营业户自行配送,配送效率低,有时仅仅为了一件货物而进行距离较长的送货服务。由于缺乏管理,市场周围停放各种送货车辆,既阻碍交通,又影响市容。如金桥市场零售约占到总销售量30%,批发约占到70%。市场没有专门的配送中心,销售后,一般是通过经营业主的自备车辆送货或者买主自行运输的方式,整个市场经营业户大约由80辆自备车,多数车型是载重约1吨的小面包车,车辆的交错运输和空载率程度高。

3共同配送的基本模式共同配送总的指导思想是尽管单个车辆的运载效率较低,但是,可以将共同的货物和商品集中在一起,一方面提高单车装载率,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削减在途运行车辆,缓解车辆运输对社会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从美、日等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共同配送发展历程看,适合于商贸企业商品配送共同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配送模式[4]:

(1)横向共同配送商贸企业的横向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1)商贸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配送中心集中运输货物。其具体做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商贸企业各自分散拥有运输工具和配送中心的情况下,视运输货物量的多少,采取委托或受托的形式开展共同配送,亦即将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少的商品委托给其它企业来运输,而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多的商品,则在接受其它企业委托运输的基础上实行统一配送。

(2)以大型运输企业为主导,通过合作开展共同配送,即由大型运输企业统一集中货物,批发商将商品让渡给指定运输业者,再由运输企业分别配送。这是一种运输企业主导型物流,即运输企业发挥着组织、管理和调度的领导作用,而非隶属于配送中心。其最大优点是由于物流空间的共有,以及实行统一运费,削减了物流成本,并且支付业务较为合理。

(2)纵向共同配送商贸企业的纵向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

(1)厂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共同化。一是在厂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了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厂商自身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与支援,这是保障企业向最终顾客销售更多产品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而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将商品保管、运输等物流活动全部委托给批发商进行。

(2)零售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共同化。一是目前大型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批发商经销的商品都必须经由该中心,再向零售企业的各店铺进行配送。二是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他们不是自己建立配送中心,而是依托一家大型批发商,由该批发商对各中小零售店进行共同配送。

4南京市商贸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的几种模式从南京市商贸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看,南京市有基础发展以商业企业共同配送为主要形式的物流配送市场,且商贸企业共同配送应成为南京市未来物流业发展重点之一。由于连锁超市、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大市场三类商业业态在南京市商贸流通业中占主要地位,所以,对这三类商业业态开展共同配送是南京市商贸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的切入点。

4.1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基本框架

(1)以南京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配送中心为基础,对与苏果超市经营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中小型经营体,如中小型商场、食品店、小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开展共同配送。见图2。该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苏南京宁、南京五星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图2 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一中小型经营体的购买频率高、业务量相对稳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配送渠道。而目前南京市大部分中小型零售企业的进货渠道和经营品种相对分散、进货时间不确定、进货运输方式复杂,对开展共同配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了中小型零售企业商品配送的交错运输频繁,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京本土化的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其商品线宽度和深度要优于市内的集贸市场、批发企业和大卖场,苏果超市通过充分利用综合化的商品优势,将整个超市数万种出售的商品当作样品展出,供中小零售商挑选。同时,将连锁超市强大的配送系统作为共同配送的支持系统。这对降低中小型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是吸引中小企业加入共同配送网络的良好选择。中小型零售企业通过与苏果的合作,由最初的业务稳定关系发展到自由连锁和特许加盟,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到合资合作,真正成为伙伴。随着入世和流通领域的不断变革,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困难,而发展自由连锁是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不能加入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的中小单体店、小企业,通过自由连锁以小聚多,以多聚众,形成群体优势,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以苏果超市等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可以集聚一大批中小零售企业开展共同进货和共同配送,从而在不改变各自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商品流通效率最大化,提升各加盟企业的竞争力,准确及时地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对于苏果、苏宁、五星等各种业态的大型连锁企业,先自己承担本企业一部分的配送业务,剩余的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再逐步过渡到将全部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见图3。图3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二按照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发展要求,南京市正在加快商贸中心的建设步伐,如组建大的商贸集团。苏果、苏宁、华诚、五星等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加上新百集团、中央集团等大型商业零售集团,为现代物流配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对于大型商贸企业的物流服务体系,政府应该鼓励他们从企业剥离出来,组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构成战略联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带动中小型商贸企业物流市场的形成。连锁企业将物流外包或整合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这样,连锁企业本身既无建库养车之虑,又可潜心进行连锁的卖场管理与营销;而对于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则可充分发挥其精于物流配送的管理经验和齐全的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根据连锁企业提出的配送要求进行配送。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可能是某一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也可能是企业间相互组建的共同配送中心,也可能是独立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尤其是后者,它不属于任何连锁企业,其优点是配送网络设施及管理体系相当健全,在配送服务方面非常专业,配送能力很大。要实现上述共同配送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要加快大型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向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转化,直至最后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另一方面要按照服务项目分类,在南京市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发展潜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牵头各自成立大型社会化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使之了解连锁企业的业务特点,在经营管理及配送资源上逐步适应连锁企业商品配送的要求。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南京建立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共同成为连锁企业商品配送的主体,互为竞争、互为服务,共同致力于挖掘物流利润,为南京市的连锁超市提供高质量商品配送服务。

4.2零售大卖场的共同配送模式零售大卖场的共同配送发展模式可考虑将大型商贸企业原有的自有仓储改造成为配送中心,或由大型商贸集团选择一家合适的批发商共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管理,其它批发商或生产商向大型商贸集团的供货都先集中到该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完成各种物流作业后,再利用专业物流公司集中配送到大型商贸集团各店铺,见图4。图4大型商贸集团共同配送模式随着新百、中央等零售大卖场的商品经营向多品种、少量化的方向发展,商品配送的次数日益增加,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相应的物流费用,加大了各批发商或生产商的负担,同时,对新百、中央等大型商贸集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批发商或厂商为了尽量减轻物流费用高涨对其产生的压力,会相应地提高批发价格,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大型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展集中化的物流能够避免上述情况,能有效地发挥物流管理的规模效益。例如,新百经营卫岗、光明、伊利等多个品牌的牛奶,需要向多个批发商进货,同样是牛奶产品,由于生产商不同,进货也是分

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订货数量是多是少,都需要货车进行配送,而如果将商品先集中到指定的配送中心,然后统一配送,则除了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外,也对店铺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配送的迅速化、及时化之外,也包括配送方式的变革对零售经营的影响。例如,现阶段新百、中央等服装的发货是以货箱为单位进行的,各零售店铺接到商品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拣、陈列。而实施上述模式后,这些工作全部由配送中心处理,实施服装货架展示配送,能大大减轻店铺工作的强度,提高货物在店铺内的周转速度。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加强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商品产销的联动,加强对单品的管理,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4.3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南京市的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由单一的数量型向规模型、效益型、管理型转变。但南京市的大部分市场还主要采取各经营业主自主租赁仓库的方法,由于许多市场仓库现状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内经营业主的仓库需求量,许多业主在外租赁仓库,导致租赁仓库分散,不利于开展共同配送。如金桥市场目前仓库面积仅有1.5万m2,而仓库需求量估计需要3万m2,且现有仓库周围没有扩张的余地,其它各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可考虑在附近物流园区内集中市场内各经营业主的仓库,也可在适当的地方重新规划用地,作为市场的统一仓储用地。因此,南京市大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可采用统一市场仓库群,由专业物流公司集中管理客户的仓库,以达到开展末端共同配送的目的,见图5。图5大市场共同配送模式批发市场在开展共同配送过程中,应把批发市场的仓库建设与原有商业批发企业的仓储设施的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储设施的空间资源,改变一方面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储业萎缩,另一方面批发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状况。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库用地性质的改变,首先要考虑用于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的建设,而不宜过多地用于房地产的开发,使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仍可以仓储设施作为其依托的条件。批发市场的现有仓储用地要积极向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邻近的批发市场之间可考虑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如金桥市场与玉桥市场之间等,建成的配送中心应由专业物流公司来组织、管理和调度,批发市场将商品让渡给专业物流公司,再由专业物流公司开展共同配送。通过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能加速商品库存的周转次数,从而减少经营业主的库存,达到缓解市场仓储面积不足的压力。同时,利用物流园区内的仓储用地,集中市场内的各经营业主的仓库,实行由专业物流公司统一管理;对于距离物流园区较远的市场,可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规划市场仓储用地,已达到统一管理各经营业主仓库的目的。

5结论本文针对南京市的商业特点,提出了南京市商贸领域共同配送的几种模式。应该说集约化的共同配送是多品种、少批量经营时代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多品种、少批量经营本来与低物流成本是一个矛盾对立物,集约化的共同配送却使这种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但集约化的共同配送要得到成功的实现,还需要共同配送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及参加共同配送的各企业之间在整个产业链物流管理上的协调性。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应当实现的功能,除了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具备的集货、贮存、分拣、发货、投递等功能外,还应当包括电子商务所需要知足的1些功能特色。[3]

首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需要拥有实现电子商务运行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配送进程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是1个由计算机、利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装备通过全世界通讯网络连接起来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系统。要知足电子商务对于物流配送的需求,必需实现从信息的搜集、存储、传输、处理、检索以及输出等环节的优良运行,到达配送功课系统以及节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研究 篇7

物流作为我国近年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发展十分迅速, 各种物流企业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步的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这种大环境下,物流产业对国内市场经济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 我国的物流业也同其他产业一样有了较大的发展。 作为物流活动的关键步骤之一,配送具有特殊的位置,浓缩了许多重要的物流元素,再现了大部分的物流环节,是一项综合的物流运作形式。当前,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交流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需求种类也日益丰富,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物流配送走上了物流市场舞台的中心。但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也变得越来越拥堵,在城市中进行物流配送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复杂,本文将从物流配送路径入手,对最短路径和路径优化进行研究。

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述

城市物流配送是指在城市中,通过车辆把物品送到不同的点,由于城市路况较为复杂,所以就出现了物流配送车优化调度问题。物流配送车调度优化要首先罗列出要送的用户,然后根据用户的目的地找到最优的行车方案。随着路况、用户需求、企业成本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单一条件的优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物流配送是整个物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配送把商品从配送中心发送到用户手中,在城市中配送,一次要配送多个用户,这些客户的地址不同,而且要求的送货时间、数量等内容也不同。物流配送逐步的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如果物流公司在城市物流配送中不能找到有效的配送办法,那么企业的运营成本将逐步的提高,服务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给物流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物流配送是一个典型的物流优化问题,近年来,网络分析、图论、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专家都对物流优化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也对物流优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物流配送系统优化

3.1VRP问题研究现状

车辆路径优化问题(VRP)最早是在发达国家被提出的,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车辆路径优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和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体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在车辆调度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启发式算法和智能算法,这些在算法对理论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对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实际优化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对VRP进行分类,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按任务目标划分:在任务目标的研究中,主要是纯装、 纯卸问题和装卸混合问题。

按车辆载货情况划分:车辆载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即满载问题和非满载问题。

按车辆类型划分:主要有单车类型和多车类型,单车类型是指,一批车次的容量、类型、吨位是相同的。多车型问题是指一批车次里面有多种容量、类型、吨位的车型。

按照时间类型划分:在实际的配送中,有要求时间的和没有要求时间的,而要求时间的又分为硬时间窗和软时间窗,硬时间窗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送到,而软时间窗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即可。

3.2VPR问题优化算法实现

3.2.1算法分析

在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主要要的算法有3种,即VRP最优算法、VRP问题的传统启发式算法、VRP问题现代启发式算法。

在VRP最优算法中,实现的算法主要有分支分界法、 平面法和规划法等。分支分界发是通过枚举法实现的,枚举并不是一种高效的算法,特别是对不规则的条件,通过枚举没产生大量的组合,从而降低了其效率,分支分界法适合于条件较少的问题。

在VPR问题现代启发式算法中,实现的方法主要有禁忌搜索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捕食搜索。其中, 捕食搜索法是一种仿生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计算, 目前这种算法逐步的被广泛实用,其具体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如图1所示,在捕食搜索算法中,首先进行全局搜素, 在实际的物流配送应用中,就是对配送点进行搜素,如果找到最优的配送路径,就结束。如果没有最优的路径,就在较优解的附近集中搜素,在一个时间段内没有找到最优解,那么就放弃搜素。

3.2.2优化算法

从上述的算法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捕食搜索算法将逐步的成为主流算法,本文利用动态规范法的基础上结合捕食搜索原理,对最优路径算法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车辆路径优化主要有以下描述:在调配中心发车, 有Q载重的车M量,对N个商品进行配送,其中不同商品的需求为q ,并且要满足以下条件:商品总重量不能超过Q载重;商品类型为多种,但是车辆为一种;商品的不同配送需求要满足,而且不能出现重复配送情况。

根据上述的要求,建立的优化配送数据模式如下所示:

具体的约束条件如下所示:

公式条件说明:V表示所有集合,E表示所有配送点, Q为车辆的载重,q为不同的需求。

3.2.3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的公式,要模拟一个场景,对实际的运算情况验证。现在假设某个配送中心,有9个商品要配送,有单一载重的汽车5辆,其载重不超过8吨。每种商品的需求如下所示:

通过上述的公式,得出了三条送货线路,即0-2-4-0, 0-1-5-7-0,0-3-6-8-0。用动态规范化,需要4条线路,所以用本优化算法,减少了一条配送线路。

4总结

物流配送,主要的问题在路径优化方面,在城市配送中,却是最为复杂的,也是价格突飞的一环。为了更好的解决路径优化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物流的投入,制定适合物流发展的新政策。物流企业也应加大之间的关联,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物流已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但与此同时,物流业面临着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市配送。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变得越来越拥堵,城市配送的效率逐渐的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优化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路径算法入手,提出一种优化的算法。

城市物流配送结课论文 篇8

关键词:物流园区;配送城市;经济发展

一、济南市物流园区及配送发展基本情况

(一)济南市物流园区及配送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济南市已形成大桥路片区、保税物流园区、临港开发区和崔寨物流集聚区,润华汽车物流园、郭店钢铁物流企业群、广友物流茶叶批发市场等专业化物流园区。

城市配送主要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末端服务,其性质决定以陆路运输为主。济南市配送发展现状如下:

(1)城市物流规模扩大。2014年济南市物流总额1.7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9%。具体占比见图1.1。2014年货运周转量、货运总量分别是400亿吨、1.9亿吨。(2)城市快递配送发展迅速。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济南市网购快递量激增,带动城市配送规模增长,70%以上的快递业务源自消费者网购。(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二)济南市物流园区发展及物流配送存在问题。(1)园区缺乏合理规划,竞争优势不强。“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济南市三大物流片区,目前郭店片区因地价高等因素影响并未形成规模,担山屯片区因“十艺节”项目影响未发展,因此只有大桥路园区得到快速发展。(2)园区管理体制上,呈现“多头管理”现象。物流园区在自发形成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出现多头管理,如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由经信委物流处负责、物流土地规划证由规划部门负责、商品相关物流活动由商务局负责等。

二、加速物流园区与配送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物流业成长为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支撑点。济南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济南市提出建设“四个中心”,其中包括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济南市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济南市规划建设多个物流园区,园区入驻企业众多,可以实现资源的集聚,利于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

三、物流园区与配送相结合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加速产业集聚,提高城市各产业运作效率。物流业属于符合型产业,是联系各产业的重要纽带。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物流业带动系列相关产业发展能力日益突出。我国各城市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主要考虑发挥园区货物相对集中并集成各项物流功能的优势,实现资源集约化。物流园区与配送相结合,发展相对集中的配送模式,可提高各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激活城市流通活力,带动城市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商贸流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城市各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二)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各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城市本身作为商品集散地,可通过“四流”(即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向外辐射。物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水平。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入驻企业众多,车、货资源丰富,物流园区与配送相结合,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及劳动力资源集聚,缓解城市配送过于分散带来的交通、环境压力。

(三)带动就业市场,促进城市商业业态多元化。物流园区对于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带动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物流园区建成后,园区及周边地区各种资源集中过来,从业人员创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形成大量税收,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物流园区与配送相结合,推动流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利于商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保障各类商业经营形式实现有效的物流运作,如日本针对集中配送采用的便利店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很平凡 ,但独一无二美文下一篇: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