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共9篇)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1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教育体制、教师自身素质等的影响,现今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并不乐观,下面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惧怕作文,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习作能力,我决定进行一些调查,从调查入手,希望通过对小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以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参考。
在实际的教学与学习中,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加之宁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尽管教师们主观上非常努力,真正做到了敬业爱岗,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可由于受到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设备的.落后,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学生习作与城市小学的学生习作有明显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作文心理状态很不乐观,其自身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作文能力存在着一定影响。
学生自身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硬件主要包括校园建筑(绿化、文化)、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参考资料)等。
软件则包括比较多,如校长办学观念、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教学观念,以及校风班风等。而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收入等)、家长意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对培养孩子的习作和阅读等学习能力的认识)、家庭学习氛围等。本次对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调查,首先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依据,其次还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了解影响学生习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改进作文教学。
二、方法与步骤
1、随机抽取本校学生三至六年级八个班共计298名学生(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6名)做为样本。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命题方式的选择、审题情况、选材方法、指导需求、教师讲评时的心态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和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意见,做出数据统计。
3、在各班任课教师日常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按作文成绩好、中、差分类,在各班任取一名作为代表,每班3人,共计24人,对他们进行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的要点有:
A 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
B你对哪些事、哪些活动有兴趣?是否应该把它们选为作文内容?
C你认为老师让你写的作文题目哪些比较好写?哪些比较难写?为什么?
D你希望得到老师哪些帮助?
专项调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并注意做好谈话记录。
此次调查,除了对学生的在校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外,也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家庭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家长收入对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的期望与孩子的习作能力相关不大,但也有一定影响,家庭收入好的,给孩子买的课外书较多,孩子的阅读量相对大些,作文能力也相应好些;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虽然有,但限于家庭情况,这些期望只存在于家长的主观愿望之中,没有精力或能力辅导,因此没有付诸于行动,只凭孩子自己去努力学习了。这与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此外,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他们的习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喜欢用心关爱他们的老师,喜欢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喜欢能让他们自由表达的老师。同时在调查中学生们也提出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设备等问题,诸如教学仪器等。学生建议,学校图书室应该时常更换新书,而且要允许学生随时借阅,不要存放“老掉牙”的书籍,而且还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他们觉得老师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讨论
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变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
上述调查表明,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第一, 不喜欢作文是当前小学生对待作文的基本态度,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是他们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
第二, 对作文指导方式的需求反映了他们获取材料的迫切心情,那种希望教师允许自由命题作文,又从自身作文成绩状况出发对待教师讲评的心态,也恰恰体现了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心理需求;
第三, 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见闻经历以及平时的阅读量对学生的习作有一定关系。
(二)、可能的改变方法
为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困难,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改进,如命题要切合实际。
第一, 在写作内容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经历,诱导他们从生活出发,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 在命题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闭格局,开拓思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三, 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多写多练;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增加阅读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校也应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定期开放阅览室和增加新图书,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习作能力。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2
由于作文在中考英语试卷上有着较大的分值, 英语作文训练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中文作文, 英语作文更注重的是语法、词汇的考查, 那么只要圈出语法错误不就可以了, 何必一定要写评语呢?对于英语作文的评语是否必要、有没有效果,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根据其效果主要分为两派。一些研究者 (如Truscott, 1996) 认为评语是无效的, 学生通常是消极对待甚至忽视教师的评语;另一些研究者 (如Ferris&Roberts (2001) 、Chandler (2003) 等) 认为评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其实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即侧重研究评语对写作的短期影响, 一般只调查分析评语对作文修改质量的影响, 而忽视了评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长远影响。本文对获得教师良好的书面评语的学生与没有得到教师书面评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其写作动机与质量的情况, 以及不同类型的评语对学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前测: (1) 收集了教师常用的24条评语并根据其不同构建方式, 进行了分类处理, 针对这些评语设计了问卷, 共有200名本校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收到有效答卷195份。调查结果见下表:
(2) 安排研究的对象为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2012届初一年级7、8、9这三个自然班的123名学生 (每班41人) 。我们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篇话题作文, 并以五级作文评分标准对这些英语作文进行评分, 获得学生在实验前写作水平数据。 (3) 根据Gardner与Lambert的态度/动机测量量表AMTB测量三个班学生的写作动机状况。通过对进行卷面测试与问卷调查的分析, 确认学生在写作水平、写作动机、英语学习状况等方面差异不大, 所以将7、8班确定为实验班, 9班为控制班。实验经过:实验进行了一学期共22周, 实验过程中教师只在作文教学的评语上有差别, 其他教学环节和内容进行同样的操作,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一篇课外作文, 共完成8篇作文。对9班学生, 教师只对打分, 不加评语;对7、8班的学生, 教师既对作文打分, 又写出评语。其中7班评语全部是鼓励表扬性的, 8班则各种类型评语均有。后测: (1) 分别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写作动机和水平的测试。 (2) 了解学生是否还在课后进行作业以外的写作练习。 (3) 统计对比一学期结束后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水平、写作态度的变化情况。数据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 再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我们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1) 前测中, 三个班写作动机的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 为M7=2.820, M8=2.817, M9=2.819。其中, 学习知识这一项目动机水平最高, 为M7=3.472, M8=3.764, M9=3.635。紧跟其后的是分数, 为M7=3.182, M8=2.892, M9=2.981。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练习英语写作主要是出于求知与得到好成绩的目的, 而兴趣并不是其练习的主要原因。后测中, 三个班的写作动机有明显的差异。8班写作兴趣值从2.58上升到2.95, 7班写作兴趣值从2.55上升到2.76, 9班则没有显著变化。可见, 8班经过一学期的训练, 更多是出于从写作中获得乐趣来练习写作。此外, 他们期待从老师、同学这里获得赞扬与肯定的愿望也有所增强。 (2) 前测中, 三个班初始写作水平 (7班平均分10.19, 8班10.17, 8班10.20) 没有显著差异;后测中, 8班作文平均分 (11.98) 略高于7班 (11.42) 和9班 (10.75) , 由此可见, 虽然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后都会有所提升, 但有教师书面评语的7、8班成绩提升度还是略高于9班。而采用多种评语形式的8班情况又略好于只用表扬式评语的7班。另外, 随着实验的进行, 8班的鼓励性评语从最初的15%上升到最后的51%, 并且建议性和探讨性的评语在逐步递减, 分别从最初到52%、45%降低到最后的28%、21%。三种评语的前后数量变化显示:最初8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但是修改性建议的逐渐减少表明学生写作水平正在得到一步步提升。同时学生反馈:他们希望教师给评语越及时越好, 他们不怕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他们作文中所犯错误, 他们喜欢老师给予鼓励性、建议性及探讨性评语。
四、教学思考
第一, 评语的必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大部分学生的习惯是不要求就不写作, 多数学生不会或很少会主动在作文练习上花时间;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只要坚持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再背一些范文就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作文教学出现了“教师随便教, 学生不愿写”的情况。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就必须在批改作文时, 不仅要给分数, 还要给学生鼓励、肯定的正面评语及相应的写作建议,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 评语的导向性。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用正确的方式去写评语, 既不要把自己当作独裁者去批判学生, 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也不能空洞含糊地对学生胡乱进行表扬, 让其盲目自信。评语的重点首先应放在作文的主题思想、概念论点和情节上, 然后再处理与语法有关的问题。每次写评语只需讨论一两个关键问题, 让学生循序渐进。
第三, 评语的激励性。评语作为老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评价, 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和学习方式。在撰写评语时, 要注意到评语对学生的影响, 务必以表扬为主;如果需要写批评式评语, 则一定要注意先扬后抑。具体来说, 教师可先肯定表扬学生写得好的语句, 告诉学生你感兴趣的内容和观点。在表扬后似乎是顺便提醒学生, 如果哪些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 文章会更精彩。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
五、结语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3
1.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背景。(2)农村小学教学现状。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真实平凡的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写出充满灵性,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该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写,语言枯燥无味,文章素材堆积,缺乏灵活的写作技巧,呆板、无创新能力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同时,启迪、熏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學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范文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愿写、乐写,不断改进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内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研究怎样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的水平,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农村生活经历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办好本校作文期刊,选登优秀作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鼓励学生参赛和向报刊杂志投稿。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并把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向上级刊物投稿参评,渗透到其他农村兄弟学校。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课题研究队伍建设。成立课题研究中心组,组织主研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探讨研究中碰到的困难,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策略,逐步调整研究计划,修改研究方案,保证研究的实效性。2.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主战场,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几年来,我们每星期都有中、高段语文教师在课题主研人员一起商讨的基础上,在学校公开执教习作研讨课:《熟悉的一个人》、《编童话故事》、《难忘的一件事》、《家乡巨变》、《我喜欢的家乡菜》等,并认真组织评课活动,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方案,全面提高全校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能力。3.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课题组成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探讨直至内化,促进研究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行为的跟进,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组织研究成员学习了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及《四川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导报》上关于作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查阅《中小学教研与科研》等书刊,并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理论,认真做好笔记,把先进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4.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课题组成员借助远程教育的东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研究工作,网上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听名师讲课,把作文课上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相长。5.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把习作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采用自评、同桌评、师生评,将所有文章划分等级并评奖,每月集结优秀习作,教师参与点评,每学期末把优秀习作进行展评,并向上级刊物投稿。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实践,构建了适合农村小学生习作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融进农村生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其中包括收集农村生活中优美、有趣的语言,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冬至至长,夏至至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身边常见的、丰富的农村语言,及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其次,学会观察农村优美的景色和巨大的变化,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没有浓妆淡抹,没有人为雕饰,但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显,天真烂漫的童趣淋漓尽致,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同时,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孩子们由于生活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农活,经常要求学生通过日记及片段习作。由于有了真正的亲身体验,耳濡目染劳动场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充实、丰富,感受真切,无不体现出质朴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2.指导观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形成灵活适用的写作技巧。首先要多写多练,天天练笔。大自然是优美的,农村生活是丰富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作文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在观察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调动不同器官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学生们发现身边熟悉的事物中还没有触及到的陌生的一面,更能唤起他们对其不为所知的事物了解的欲望,一篇篇快乐的习作思路就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地诞生了。3.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老师们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形成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参与研究的教师作文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作文常态课、公开课、研讨课上得轻松主任,学生习作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组多位老师撰写的作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小议下水作文》获全国“小语报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荣获“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文献。《作文批改讲原则》发表于德阳广播电视报。《浅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一书。《快乐作文》等二十余篇论文获县、市获奖。4.开启学生写作智慧之门,让学生收获成功。课题实施以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真实平凡的农村生活中积累素材,用自己独到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事物,感悟农村生活的真善美,写出充满灵性,具有时代气息言之有物的文章,不少学生养成了写日记,写片段作文的好习惯,学生的习作水平大面积提高,孩子们不再怕作文了。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有32名学生参加四川片区复赛成绩优异,获得小学组一、二、三等奖。有四篇文章在德阳日报登载。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如习作教学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该如何把握?信息不畅的偏远农村学生感受社会知识的质与量与城市学生无法相比,我们用什么途径来弥补这些缺陷,发掘这些农村孩子的潜力?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4
作者:王夕珍 更新时间:2010-11-23
一、选题的意义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小学生恐惧作文,有的作文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有的有话不知道怎么写,有的甚至写假话,写套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了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我们提出了“开发作文资源,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口语交际能力。
2、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找米下锅,在动态多维的生活天地里,把心灵深处的风再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使作文教学产生整体大天部分的系统效应。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实现作文内容上的创新。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凭借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或“顺从”外部世界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停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优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得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知方面的自我构建,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情意方面的自我建构。
⑵现代知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大脑中处于惰性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活,被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而使认识得到巩固,并帮助学生更主动、更灵活地去学习新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意识,就必须使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是一种内心的需求。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兴趣,才会有创造作文教学,它是贯彻了这一宗旨。
⑶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⑷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愉快教育的理论,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满怀热情、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克服困难,不断创造
四、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8年3月)
1、成立研究课题小组,学习理论,形成研究共识
2、制定实施方案
3、调查分析学生作文现状,为课题开题作准备
4、课题开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
1、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
2、分别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搜集优秀习作
3、召开阶段性小结合
4、举行研究课例展示活动,收集作文教学故事,案例分析,搜集优秀论文,形成成果集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1月)
1、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2、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总结合,接受上级专家评估
五、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系统地解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本课题在申报立项之前请教育教学专家做宏观的理论论证,在实施过程中就微观问题请专家做过程性指导,中期请专家做初步鉴定,再次做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调整研究活动。
(2)行动研究法: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动态掌握实验者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情况做动态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与实验预设进行比照,不断重新审视、调整研究方向。
(3)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生活作文理论方面的文章、成果,了解研究的动向,做必要的分析、对比、借鉴和动态调整,保证课题研究的独特性、超前性。
(4)问卷调查法:对参与课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调查,以验证实际效果。
六、研究的内容
1、调查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学生作文兴趣低下、作文整体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对学生而言,主要问题有:
(1)惧怕心理。一方面,因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另一方面,因教师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以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提起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
(2)依赖心理。学生作文往往是无话可写,学生写不出作文并非是智力障碍所致,主要是学生与各种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丰富写作材料不能见诸笔端。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同学,他们确实能说会道,然而在命题作文前,很多人束手无策,思路狭窄,没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为完成作文往往依赖于家长,家长说一句,自己写一句,作文成了家长代笔;或是依赖于各类作文选,抄袭他人之作。
(3)虚假心理,说假话、空话、套话。例如,在一篇《夸夸我的同学》的习作完成后,从问卷得知,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出真实的事迹,有的模仿范文,有的凭空杜撰,言不由衷。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
(4)应付心理。应付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勉为其难,完成习作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教师而言,主要问题有:
(1)忽视作文教学,常把课程中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挪作他用。
(2)孤立、片面地看待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割裂开来。
(3)“死”搬教材。现在的作文教材不同程度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束缚教师手脚,如此教学很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使教学枯燥乏味。
(4)重写作技巧的指点,轻生活积累的指导。
2、探索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及作文教学整体效益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开掘小学生的生活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改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均能在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中,经历过程,有所体验,经教师诱导,达到乐于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并逐步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能在作文中进行个性表达,做到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出真情实感,进而达到所写的作文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2)探索挖掘教材中作文生成的预设点,切实抓好读写结合教师应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美国韦斯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下列结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会写作,其效果与通过写作练习大体相同。”“读写结合”有许多方法,但抓住阅读和作文的共同点进行训练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
语言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都体现在阅读和作文之中,只是走向不同而已。这里必然有许多的共同点。从语言文字来看,读时要把每个词理解清楚;写时要把每个词表达清楚。从内容来看,读时要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写时要把内容写具体。从思想感情来看,读时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时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细分还可以找出许多的共同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读、写的共同点安排对应的训练项目。
(3)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学习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
七、研究的策略
1、加强学习与研讨,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习作指导能力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心育能力。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很重视通过兴趣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明清时王夫之也指出:“故学者在乎先定其情而教育导之以顺”,即强调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顺乎学生乐之本心而进行教育。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我们通过校本研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当中。
(2)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了读与写并重。我校实验组教师同时还参与了区“课文导写”的实验研究。如教学古诗《游子吟》,首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接着,结合注释,议议诗意;然后,展开联想,感悟诗情。教师出示图片,并出示三个联想提示:
a、灯下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的画面
b、老人心中对儿子的牵挂、不舍
c、即将离家的儿子看者年迈体弱的老母复杂的心情
教师给画面配上抒情的音乐,选择提示a,联想引路,感染学生,为学生联想并写一段话做了铺垫,学生选择提示,展开联想,自由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3)强调教师习作实践,和学生一道写文章,即写下水文。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作文的兴趣。“教师下水”的本身是身先士卒,就是无声的鼓励和有形的引导。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为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之后,引导学生改写这首古诗,同时,教师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改写。彭俊老师“抛砖引玉”,写了一篇下水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发现如何描绘王安石泊船于瓜洲时所见的江南美景和如何反映王安石此时的心境,将是学生这次习作的“拦路虎”,彭俊老师便在自己的文章中特别突出了这两点。
课堂上,在学生们明确了习作要求后,教师便让他们说一说,孩子们说的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诗句意思连起来,干巴巴的,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在学生们说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改写的吗?”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起了,纷纷要求老师讲一讲。这时,老师拿出自己写好的下水文,一边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一边用课件播放精美的照片。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听的投入,看的认真,仿佛同老师一起来到了秀美如画的长江岸边,时而站在船头远眺,时而聆听诗人心灵的慨叹。果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朗读完毕后,孩子们热情高涨,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要求重新说说。教师顺势让学生们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些孩子站起来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次孩子们说得不但具体生动,而且还把自己内化成了诗人,同诗人一起欢喜,一起忧愁,甚至还有个别孩子进行了细节的描述。同时孩子们选择的题材也由单一变得丰富起来。有了说的基础,孩子们不再为如何下笔而苦恼了。在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有许多孩子的脸上还带着微笑,似乎真正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从“下水文”开始,在指导学生时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引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习作必须要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许多事物,懂得很多道理。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本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鲁迅在给董永舒的信中说,学习作文,“第一是观察”;茅盾也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初学作文就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恐怕是所有文学家的共同经验。
新课标也提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们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的精彩镜头及时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三月八日的前一天,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这样的作业:为妈妈(奶奶、外婆等)送上一句祝福,并为她做一件事情。能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老师非常愿意与他分享快乐。
第二天,我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不少的学生都记录下了昨天的事情。
一个叫唐芳的女孩子在习作中这样写道:“„„妈妈一边麻利地为顾客称秤、收钱,一边不停地为唠叨的顾客解说着。尽管有些顾客的态度近乎挑剔,妈妈还是那样和善而又耐心地解说着做生意的不易。望着妈妈那粗糙的手,再望望妈妈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我忽然觉得心底里被什么东西抓了一下。站了片刻,我便飞一般地跑到妈妈旁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招呼客人„„”她在观察中真正了解了父母,体验到了父母维持生计的艰辛,感悟了人生,为自己的习作表达积累了素材,铺就了基石。
(2)、结合校园生活、实践活动,丰富个性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厌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避免了人云亦云,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组成员通过实验得知,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写作,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并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更不会有无病呻吟,总之在谋篇构段,详略安排,开头结尾都富有个性,并达到了学习语言,练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最终目标。例如,校园艺术节、班级器乐合奏竞赛、大课间活动比拼、“我当推普小天使”推广普通话等,丰富的活动,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现多彩的校园生活,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常常结合教材开展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更大空间时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养花》一文中,老舍先生介绍了一些养花的经验。教师们及时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关于养花的文字资料,还让他们去植物园听花农讲养花的知识,观察农养花的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积累养花的经验。举办赏花和习作比赛,交流养花经验,描绘花的特点。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作文活动课,进行先活动后作文的训练,并且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择优录取方案。在这种充满竞争的氛围中,学生收集资料、开动脑筋,设计出了许多充满情趣和创意的活动方案,写出了许多优秀作文。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还有,我们将学生喜爱的各种游戏活动与习作指导结合起来。首先,以“边玩边记录和整理”的形式进行现场游戏,强调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住精彩瞬间;接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谈论游戏:汇报自己观察所得,表达各自感受,不解之处质疑等;然后,让学生现场自由习作,争取一气呵成;最后,引导学生们交流,让他们在小群体中朗读自己的作品,大家相互议一议,评一评。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的书,利用学生自家的书,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引领学生大量读书,从而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体会生活,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理解与表达获得同步发展。
八、研究的成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综合素养。
1.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基本消除,习作兴趣日趋浓厚。
2.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提高,持续发展后劲十足。多名学生获金坛市作文竞赛一等奖,陈予婧、史昀欣、均获得常州市作文竞赛特等奖,丁健、陈真慧分获一、二等奖,于潇垚的《梦圆飞天》获江苏省红读活动一等奖,陈予婧获2008年常州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征文一等奖,傅敏萱获2009年网络读书征文金坛市一等奖。
3.相关习惯得到培养,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学生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观察习惯及观察能力、积累运用习惯及能力、写作习惯及写作能力、修改习惯及修改能力均得到了培养,贡正、孙卓凡等在各级各类组织的比赛中成绩斐然。
(二)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更为广泛的教学研究的实践领域中进行探索和思考,教育理念、观念在不断地转变、充实,工作视野进一步开阔,业务理论素养和理论提炼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研(尤其是习作教学方面)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习作教学经验进一步丰富。苏爱琴老师在作文教学设计评比中,她的《露一手》获金坛市三等奖,她撰写的《被忽视的价值观》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谈璀老师执教了金坛市的作文指导课,她撰写的论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作文快乐又有趣》获江苏省优秀论文三等奖;王夕珍老师撰写的论文《去伪存真,让作文成为生活的剪影》、《开发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发展》分别发表在《新课程》和《成才之路》上,《开源活氺,回归童真》获江苏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三)总结了实用性较强的习作教学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课案设计、论文及案例反思等。这些从教学第一线中形成的课案、论文、反思等,经过组织、整理、修改、归类、充实了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为作文教学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九、反思和困惑
1、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研究,就是在各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研究,强调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然而,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要写好生活作文,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较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值得探讨。
2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虽然我们重视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在家里进行,主要依靠学生自觉完成,所以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导致语言贫乏,感悟不多,写起作文来简单,如何确保学生有质有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才刚刚上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特别多,有的视力甚至低于了4.5。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我们小组想借这个机会去研究一下。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视力下降的.原因。通过书籍,报刊,网站等方式。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视力下降后导致的结果。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涉及的方面
信息的来源
具体的内容
近视的原因
同学之间调查
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做作业姿势不端正,走路时看书,玩手机,坐车时候看书,玩手机
近视的危害
书籍,报刊,网上查询
近视可以导致视物模糊,高度近视可以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斜视等疾病……
如何防治近视
医院宣传栏
1、定时做眼保健操
2、远近结合,多看绿色
3、合理饮食
4、做作业时候姿势正确
5、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
四、结论
1.大家不要做出对眼睛有伤害的事情。
2.大家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但是不可以没有节制,长时间用眼要注意多休息。
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篇6
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畏难情绪大,兴趣不浓,甚至写作时拒写或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平时,一听到“作文”学生就喊头疼;在考场上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拼凑敷衍。作文真就这么难吗?学生作文现状到底如何?制约学生作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破解学生作文的思维紧箍咒?……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势趋日下,中高考的作文得分极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学生作文胡编乱凑、语不及义。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05年秋季开始进行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迄今已近三年。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已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二、改革措施
1、问卷调查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主要是为了确定病症,好对症下药。针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们在2005年10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高中、初中和职高包括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内的1500余人。问卷表是学校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与中学生写作密切相关的10个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验意义。
2、问卷情况分析
问卷结束后,我们分班对收回的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陈强老师在统计高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学生作文现状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和分析》。在文中他认识到:(1)、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是非常重要的。(2)、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写作中的最大困难是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和“说得无味”。(3)、学生在写作遇到困难时,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4)、绝大部分同学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接受老师教育指导的愿望。
赵晓莉、程瑶两位老师在统计初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两位老师发现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是:(1)、学生
畏惧作文。(2)、题材雷同,内容空洞,只会笼统地叙述或空发议论,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人物形象成了没有血肉的空壳。(3)、语言贫乏、平淡,缺乏真情。
(4)、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5)、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6)、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学校子课题组研究成员认真结合材料阅读了三位老师的文章,认为文章所述情况符合我校学生作文现状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识到现在中学生作文时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必修方面:
(1)、惧怕心理。通常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使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2)、对抗心理。极少学生的作文心理主要取决于教师或家长的态度。他们很少甚至从未获得过学习成功,长期处于受人冷落的气氛中,萌发了压抑心理,渴望受到尊重和保护,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敏感。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轻视或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作文以示抗议。
(3)、应付心理。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
(4)、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极大,把写好作文看得很神秘,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这种不劳而获,尝到“甜头”后,更增强了依赖心理。
根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其心理障碍主要有:
(1)、审题时:
①“对文题不胜了了”,产生迷惘心理;
②“不知从何下笔”,产生困惑心理;
③“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心理。
(2)、行文时:
①消极定势的影响,结构模式化,有依赖思维惯性的经验心理;
②懒于思索的影响,材料通用化,有想走“终南捷径”的从便心理; ③机械运用的影响,语言成品化,有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
④“旧瓶装古酒”,(3)、成文修改时:
①“不愿改”的怠惰心理;
②“不知何处修改”的茫然心理;
③“不是我一人写得不好”的从众心理。
通过这次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的现状,也认识到当前学生作文时心理特征,找到了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也找到了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这为有效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证据。
3、实施研究
(1)、制定对策
①资料积累(读、听、看、摘抄、剪贴)
②、课堂教学(课型模式:练习课、讲评课、欣赏课——核心:“三精一清”课堂教学)
③、课外活动(课本剧、文学社、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诗歌朗诵、情感日记征文)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7
(单位:%)
一数据统计分析
1. 学生对现在的作业形式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 有40.4%的学生表示满意, 9.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46.2%的学生表示还可以, 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很显然, 至少有86.6%的学生对现在的作业形式是赞同的。这说明现在的作业形式是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
2.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 55.8%的学生能够完成作业, 11.5%的学生只能完成部分作业, 26.9%的学生是有时完成, 5.8%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显然, 至少有67.3%的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至少有5.8%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这说明学生对作业还不够重视、不够积极。
3. 学生抄作业题目的概况分析
根据调查, 有50%的学生抄写作业题目, 15.4%的学生抄一点, 26.9%的学生有时抄一点, 7.7%的学生从来没有抄过。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对做作业不够重视, 也比较懒惰, 没有学习兴趣。
4. 学生作业整体性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第4~11题分析, 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把作业写规范、写整齐。据调查可知, 只有51.9%的学生在作业本上保持不会涂写;36.5%的学生能保持作业本上干净、整洁;至少有17.3%的学生涂改过老师批阅的字迹;至少46.2%的学生做作业时是一笔一画地写;作业做错时, 有46.2%的学生更正过;甚至在作业需画图时, 42.3%的学生都是用圆珠笔或水笔画图, 只有26.9%的学生是用铅笔画图……总之, 学生作业问题较多, 部分学生根本无视自己的作业, 这说明学生作业整体较差。
二现状分析与对策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 学生作业情况不太理想, 对作业不太重视, 是一个教学的失败。其主要原因有: (1) 教师对教学不够严谨; (2) 教师对学生不够负责; (3) 学生不爱学习。由于这些原因, 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 作业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检验教学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考验手段。对学生作业, 我们应加以重视。我们认为, 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做起:
1. 对教学要严谨
教学是教师实施教育手段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教育必须经过的教育方式。要使学生认真学习, 那么教师在教学环节就必须严谨,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使学生作业做得更好。
2. 对学生要负责
众所周知, 差生是每一个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这些学生不但成绩差, 而且顽劣, 对自己的学习不闻不问, 当然作业问题就更不用谈了。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照, 要激起这些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道理。只有学生学习好了, 才能认真对待作业。
3.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重视
我们都知道, 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学习的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思想基础, 学习态度好, 其成绩就会提升, 而学生学习的态度是学生平时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因此, 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 使得学生改变学习的态度, 从而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附:关于小学生作业格式规范化问题的研究调查问卷〗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探究作业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获得第一手资料,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关于书面作业的调查问卷, 请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如实填写, 不填姓名。谢谢你的合作!
1.你对现在的作业形式满意吗? ()
A.满意B.不满意C.还可以D.无所谓
2.每次, 你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
A.完成B.完成部分
C.有时完成D.不完成
3.每次做作业时, 你抄作业题目吗? ()
A.抄B.抄一点
C.有时抄D.从来没有抄过
4. 每次做作业时, 你在作业本上乱画、乱涂吗? ()
A.不涂B.涂一点
C.经常画涂D.有时画涂
5. 每次做作业时, 你能保持作业本上干净、整洁吗? ()
A.能B.有时能C.不能D.无所谓
6. 每次做作业时, 你每做一题空一行吗? ()
A.空行B.不空行C.有时空行D.无所谓
7. 每次做作业时, 作业本正反面你都写吗? ()
A.都写B.写一部分
C.不写D.有时写有时不写
8. 每次做作业时, 你涂过老师批改的字迹吗? ()
A.涂过B.涂过一点
C.有时涂过D.从来没有涂过
9. 每次做作业时, 你都是一笔一画地写吗? ()
A.是的B.有一点
C.有时写过D.从来没有写过
10. 每次作业做错时, 你更正过吗? ()
A.更正过B.更正过部分
C.有时更正过D.从来没有更正过
11. 每次作业需画图时, 你是用什么笔画的? ()
A.钢笔B.水彩笔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8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1.提高认识促阅读。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以分数定高低,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家长和教师必须提高认识,重视阅读的重要性,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全面落实阅读计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习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习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
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习,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
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03.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研究小学生作文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06-02
小学生研究调查报告作文600字09-08
Ejlaoox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议案10-06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10-22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工作报告10-27
《关于我校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研究》05-16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10-14
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