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论文(通用9篇)
性教育论文 篇1
现在,有很多比较开放的地区,或者比较开明的教师已关注对学生的性教育。也常看到报纸、论坛上开展应不应该对学生性教育问题的争论,不管怎么说,提出对学生性教育是教育内容的扩展,满足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既是认识的发展,也是教育的进步。
但我觉得。有人说,性教育就是包括恋爱教育,其实,去听听性教育的报告与讲座,你就会发现,目前的性教育并非恋爱教育。所谓恋爱教育不是指恋爱技巧的传授,其核心是恋爱观的教育,当然也涉及一些恋爱技巧,这个恋爱技巧不是如何恋爱,而是着重说明男女交往中交往技巧,特别是对方向你求爱,而你不想恋爱的回绝技巧。
恋爱与性行为是生理、心理需要的反映,但如何发生却反映了一个人的恋爱观,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学生正是生理、心理发展迅速时期,有恋爱的精神需要、甚至有性的冲动并不是可耻的事,他们需要懂得这方面的知识,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但如今的性需要着重点是讲解一些生理知识,而忽视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对学生的恋爱观,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学生而言,心理的发展滞后于生理的发展,许多学生偷吃禁果,并不是生理教育缺少的结果,而是教育心理教育,学生本身缺乏自控能力的结果。如果只进行性知识的教育,而缺乏恋爱观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只能激发更多的中学生去恋爱、更多的中学生发生性行为。在中国往往会犯走极端的错误,一旦发现自己原来走的是左倾,要改变原来的路线,似乎只有全面的否定,就选择了右倾。对中学生的教育也如此,过去对性有一个恐惧惩,一旦发现不对,就想全面系统进行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不应该照搬外国的做法,中西文化有差异,开放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不面对国情进行教育同样会付出代价。中国是比较传统的国度,也是比较含蓄的国度,在目前,大规模以性知识为主的性教育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国情,而加强恋爱教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需求,符合长期封闭的国情,对学生来说教育的效果也更好。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恋爱教育。
性教育论文 篇2
(一) 生源素质现状及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绝大部分都是中考低分数段者, 文化基础差, 原因并非智力差, 而是长期智力惰性所致, 义务教育“大一统”的模式既造成学生对学习文化课兴趣的缺失, 同时又忽视了对个体特长爱好的广泛培养, 从而极大地伤害了个体的自信。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 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先天不足
第一过去一段时间内, 国家的资金投入缺乏。第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大环境下, 教育执行者骨子里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 直接导致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教育研究和实践不足。所以很难针对性地对具有多样化个性的教育主体进行适合其个体的差异性培养, 量体裁衣从而达到个体的最优发展。
(三) 多方博弈, 加剧差异
在教育执行者、家庭、社会的三方博弈中, 原本目标都是一致的——培养和得到最佳的可用之才, 合作博弈就是最好的博弈方式, 但由于各种客观而具体的原因反而形成了现实中的非合作博弈方式。
家庭方: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 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 希望子女读大学, 读好书, 成绩成了评判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标准, 扼杀了孩子的特长和个性。
社会方:婴儿一出生便成为社会的一员, 父母便会根据所处社会文化标准要求来衡量儿童的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标准表示赞同或不赞同, 儿童又根据父母的态度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其次是社会价值取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而造成其个性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学校教育方:一方面努力地用同一标准和模式培养学生, 另一方面又拼命地营造“象牙塔”,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三方非合作博弈的后果就只能是培养了一大批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不健全的人。
二、尊重个体差异, 更新培养模式
(一) 明确需求, 心中有数
提高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发展的、系统的、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需求差异性管理系统, 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合理对接。
(二) 科学评价, 差异管理
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面分析遗传素质、成熟、环境、教育、个体五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 对个体进行人格调查分析和研究;综合分析评价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与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差异性管理系统, 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 强化差异性教育, 促进个性发展
在实践的教育教学中, 重视个体差异, 树立差异性教育的思想意识, 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 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1、围绕主体的共性和个性, 加大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力度。
2、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学方法差异化。
3、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顺其意而扬其长。
4、关注过程, 分层评价, 将评价
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在评价中学习, 在评价中进步。
5、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给学生
以尊严, 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因为独特的见解, 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因此, 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地扶持和帮助, 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大胆质疑, 敢于挑战课本, 挑战老师, 培养其创新意识。
6、关注学生情商教育和开发, 从
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理解和帮助他人、影响和感召他人五个层次进行提升。以此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7、通过培训、学习等各种继续教
育方式, 努力提高教师的一专多能能力及双师型教师质量,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8、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也幸福、学也幸福”, 让“幸福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自然性教育,性教育自然 篇3
心理学研究认为,3岁左右的孩子已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即“性蕾期”。这时幼儿开始在朦胧中对性产生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尤其是对生殖器官充满好奇。但这种性好奇和性探索不带有任何满足性需求的目的,孩子们把性当作知识来学,对他们来说,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动物、植物没什么两样。所以说,幼儿性教育不是要让父母给孩子讲多少有关性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性问题,使孩子对性形成一种自然、坦率、科学的态度。
孩子需要了解哪些性知识
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时期需要了解不同的性知识,幼儿需要的性知识自然有其独特性。1991年,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编写了《全国性教育综合大纲》,其中幼儿园和一年级的性教育内容如下:
(1)一切生物都要繁殖,生命来自生命。
(2)要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并学会正确称谓这些部分。
(3)男孩女孩的不同,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些不同。
(4)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隐私,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隐私。
(5)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应该关心其他成员的幸福。
这些规范对于我们的幼儿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幼儿性教育。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父母共同参与扮演性别角色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共同参与。因为在父母教育差异的对比之下,幼儿才能更好地对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以及作用产生理解,从而对男性和女性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如男孩子可以从父亲身上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树立男性的人格特点,比如冒险、探索、独立等,而女孩则可以在母亲那里学会女性的人格特点。
家庭生活起居实施男女有别
父母应及早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性别并告诉孩子上厕所、穿衣服、发型打扮等都要男女有别,让男孩经常理发,给女孩扎辫子;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探索男(女)孩各自喜欢从事的活动;从行为规范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孩子逐渐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等一系列的规范和品行,并教育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学会保护自己。
出现性游戏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在朦胧中对异性感兴趣,从而出现典型的性游戏,这些性游戏是幼儿性意识发展过程中最幼稚、单纯的表现。
孩子的性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自乐式性游戏
出生六七周的婴儿开始能用手触摸东西,如经常会触摸衣服、被褥、自己的脸和脚等,当他们偶然触碰到生殖器并因此得到快感时,就会发展为自乐式的性游戏。据统计有1/3的自乐式性游戏会延续至儿童期。
友爱式性游戏
随着儿童性意识的发展,他们意识到了同伴之间不同的性别,开始对同伴的身体感兴趣,想查看或窥视同伴的身体。“我们结婚吧”“我们生孩子吧”“我当爸爸,你当妈妈”这类带有性意识的语言开始出现在扮演游戏之中。
探索式性游戏
随着性意識的发展,产生了某种思索与探究。女孩感到好奇的是,同样具有小便功能的生殖器,为什么在构造上会不一样?在她们看来,男孩子的生殖器在小便时似乎更为方便,既可站着小便,又可任意控制小便方向,于是就会带着好奇心理予以探究。这种探究有时候表现为毫无顾忌地看男孩小便,有时则表现为不好意思地偷看。
对爸爸妈妈说
这些性游戏只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幼稚表现,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一般情况下不要去干涉。因为这些性游戏并不是有意识的性活动,仅仅是模仿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游戏会自然消失。家长大惊小怪的态度会增强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导致性游戏愈演愈烈。
如果发现孩子有强制性的性游戏,家长还是须适时引导,明确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当孩子出现经常抚摸性器官的现象时,家长可以用故事、图书、玩具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紧的裤子。
“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在爱的教育里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还要培养孩子对待爱情的责任感以及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爱的教育”里,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生活作风正派,有责任心,夫妻恩爱有加,互敬互重,等等,努力营造美满幸福的家庭氛围。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性道德观和价值观。
性教育教案 篇4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班级:11150201 学号:1115020104 姓名:杨一鸣
一、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的探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将有不同的行为及结果。
2、了解没有保护的性行为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学会做出对己、对他人负责的决定。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3、帮助学生澄清青春期的激情多半出自性动机,虽自然但并不专一和长久。明白真爱需要更多的知识、智慧、意志力以及成熟稳定的人格品性。引发学生对爱需要责任的意识认同。
4、了解异性交往应该注意的准则,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
三、教学准备
1、调研收集典型案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拟定讨论素材(彩纸8张)
4、彩色笔若干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热身】用头在空中写数字,用双臂在空中写数字,与好友击掌或拥抱(配乐)。【教师插话】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人生是否充实的话题,希望大家能热情参与。(坐下)
【联想】当你看到“被爱打扰的日子”这一标题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词组是什么?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回答适当追问)并进行小结:确实,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昨日小小少年长成为今日风度翩翩的男儿,当昨日的黄毛丫头们长成为今日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我们的外观体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青春所特有的浪漫激情让我们把爱、把喜欢常常挂在嘴边,于是种种的故事、种种的喜悦与哀愁、焦虑与烦恼也由此而产生。【引例】在这段被爱打扰的日子里,一些少男少女们提前步入了伊甸园,偷尝了感情的禁果。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份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一本对十三位中学生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接受调查的十三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多数人进入了大学或高职。其中有一位女孩名叫历历,高一时与另一个男同学一起到澳大利亚参加自费交流项目,在她举目无亲的时候,与这个男孩日渐亲密,建立了恋爱关系。
【提问】作为一个同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你们身边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言】学生发言,讲明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教师】总结发言,讲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指出原因。清楚了这个答案以前,先给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 【学生】哑语或改变主意或反问老师等可能情况。
【教师】用漫画演示,通俗易懂。接下来我们有请班里的一个男生和女生模拟下面这个故事《静心听花开》。【学生】鼓掌有小声议论。
【教师】既然大家这么有兴趣,那么下来看看他们三年以后怎么样?看完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聪明的你该如何去面对呢?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选取你们组的素材,并在彩色笔盒中挑选自己中意的色笔,然后小组讨论,将结果写在纸上,3分钟后,我们将进行全班交流。
【讨论】小组(8人为一组)代表上台选取素材和彩笔后,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写出意见和建议或排演。
【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组拿到的情景以及组员讨论后得出的应对方法或演示。【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总结,并给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
【归纳】拒绝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基本要领,就可以在实际运用中游刃有余了。从刚才的回答中归纳一下,在拒绝对方的要求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坚持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态度坚决,不要犹豫,尊重对方,注意表达方式等。)【提问】刚才我们讲到的主要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尴尬场景。不过,能避免这种情景的出现,是最好不过的了。请大家再想一想,如何防范于未然呢?我们平时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小组讨论,然后发言。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要把握交往的尺度。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份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假如两人互有好感,相处愉快,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能使一方或双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无暇与家人、同学、亲友相聚。见面时多谈谈学习上的事情,使双方的感情降温。对于抱着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了。)
六、教学反思:
青春期的浪漫激情多半出自性动机,这种激情美丽而脆弱,浅薄而短暂,就像白云般飘逸,又像迷雾般柔美,是过眼烟云,不可期待永久。但爱情需要更多的知识、智慧和意志力,要双方具有成熟稳定的人格品性。因此,在这被爱打扰的春季里,让我们耐心浇灌,待到秋日再去收获爱的甘甜。
【赠言】若是有人问起:“哪一时期的男女交往最有美感?”答案无疑是“青春期”。美在何处?美在距离。曾经有一位被爱打扰的女孩,面对心怡的男孩,她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里,我也将它送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这句话就是——(轻声齐读)“我是真的喜欢你。大学毕业了,我们再相爱,好吗?”
中国性教育2 篇5
今天,很多家庭和学校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转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很少关注。那么,青春期教育为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性健康教育存在“禁区”
在家中,90%的父母假装不知道“这回事”,没跟孩子说过什么;在学校,它只是课本里一段“自己看”的知识
2000年,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曾发生一起少女杀婴案。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学习很优秀,掌握艰深的知识,却不懂身体的奥秘。她与一名男生走得很近,糊里糊涂地怀孕了,却不知情。因为冬衣的遮掩,家长和老师也没发现,只以为这个孩子发育太快了。她怀孕7个月时,一次上体育课,肚子剧痛,被同学送回家。那时父母还没下班。她独自一人生出孩子后,拧断脐带,把已经成活的早产儿扔出窗外,邻居发现死婴报了警。在人生的花季,她被判两年劳教。
10年过去了,该事件至今仍令人深思:这个孩子因无知付出沉重代价,可是谁为她的无知承担责任?
“我从哪里来?”童年时,孩子们大都打过一个好奇的问号。“你是捡来的。”父母的答案大多秉持“回避”。
进入青春期,性发育已是绕不开的话题。
“然而,谁告诉过孩子,你来月经了,证明你有了生殖能力;谁告诉过孩子,卵子排进输卵管,在什么情况下会跟精子结合;谁告诉过孩子,精子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身体的?”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陈一筠说,对于这些生理常识,家长往往讳莫如深,采取“鸵鸟态度”。调查发现,90%的家长假装不知道“这回事”,没跟孩子说过什么。
“结果,一些孩子对真相确实不知。”陈一筠痛心地说,“知道的话,她还有个预防,至少跟男生过从甚密时,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万一怀孕了,知道应该去妇产医院检查处理;知道即便一个婴儿,也不可以去杀害。”
“当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多数就是初中的一门生理卫生课。” 山东省济南市民张先生回忆:“我儿子上初二时,学校给他们放生理健康的光盘。到了高中,也许担心它会诱发早恋,性教育成为禁区。”
“我们青春期时,生理卫生课讲到那儿,老师说不讲了,自己回去看吧。”陈一筠说,当年环境单纯,人也简单,所以就傻傻地过来了。但是,今天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的普及,意味着年轻人整天暴露在与性有关的图像和文字面前。家长不讲,学校不讲,孩子在准备好之前,就已经有了性行为的冲动,越轨行为难免发生。
陈一筠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在珠海召开亚太地区首届艾滋病大会。闭幕晚宴上,一位世卫组织官员语重心长地说,中国要警惕艾滋病蔓延——因为中国尚未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极易侵袭青少年,因为越早发生性关系,一生当中就越不可能保持一个性伴侣。而多一个性伴侣,就多一个感染的渠道。今天,在西方,艾滋病已经敲开青少年的大门,1/3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年龄在24岁以下。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必须警钟长鸣。性感情教育存在“盲区”
马加爵事件不是孤例,这个悲剧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缺失
几年前,云南大学三年级学生马加爵杀死同寝室的4名男生,被判处死刑,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当舆论普遍认为马加爵事件是社会不公、贫困所致的悲剧时,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小江专程去云南调查详情,从另一个视角探问深层原因。
马加爵家里很穷,但学习很刻苦,两耳不闻窗外事,友情、爱情都没尝试过。到了大三,他暗恋上班里的一名女生,却不知怎么表达,于是就写情书。一次班里举行聚会,看见这名女生走进教室,他就慌乱地把情书塞了过去。女生拿到情书后,看都没看,当众就撕了。这让马加爵深受刺激,但并未激怒他,他最终也没杀这名女生。那么他杀人的动因是什么?是同寝室的4名男生不断用这件事对他嘲讽、挖苦。“贫穷并没把我击倒,我不能忍受的是人格上的侮辱,我只是向这位女生写了一封情书,我没做错什么。”而在他眼里,这4人最没资格羞辱自己——他们男女关系不检点,“他们堕落”。他不堪忍受了,做出愚蠢的选择,用一种犯罪去惩罚一种错误,最后同归于尽。
5个年轻的生命飘逝了,给家人带来永难愈合的伤痛,给社会留下至深且巨的拷问。“马加爵事件不是孤例,这个悲剧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我们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缺失。”陈一筠认为,马加爵事件事件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青春期没过好,他没在春天时去做春天该做的“脱敏”——与异性交流交往,放松神经,减轻压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不了解异性,不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性压力,没人给他指导——这种教育至今在大学生里也少有探讨。
马加爵暗恋的那名女生,同样缺乏情感教育,简单粗暴地伤害了一颗敏感的心。
陈一筠说,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荷尔蒙的作用,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神秘感、爱慕乃至暗恋之情。对于这种性感情发育及其引发的困惑,有几位家长、几所学校为孩子做过解释、疏导和教育?
有谁告诉过男生,你该怎样去表达这种感情,让自己不至于太尴尬、不至于有失自尊,让对方不至于太难为情?
有谁告诉过亭亭玉立的少女,因为你的才智,或者因为你的外表、性格,一名男生或者不止一名男生可能喜欢你、爱慕你。他们可以表达对你的感觉,这是他们的权利。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对他们的欣赏要心存感激。如果接受,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友情?如果拒绝,该用什么方式不伤对方自尊、不失自己风度?
青春是一段激流,需要航标的指引。引领少男少女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是家庭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遗憾的是,当今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导,在多数家庭和学校教育里,还是一个盲区。青春期教育存在“难区”
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说,学校课表太满排不进去,而且难以做到隐私化和针对性,更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老师
陈一筠讲了一桩她在青苹果咨询室里亲历的事情。
一位妈妈焦虑地来咨询:“我11岁的儿子出了什么问题,日记写得这么恐怖?”陈一筠接过日记本,上面写道:“我卑鄙、我下流,我对不起老师,我见不得人。”陈一筠让妈妈把孩子带来,单独请到咨询室去聊天。问他平常都跟哪些同学比较好,喜欢哪个老师?问到老师时,他沉不住气了:“我最近老做梦,梦见与英语老师一起放风筝。这个女老师特别性感,我想去追她、拥抱她,可是还没碰到她呢,就吓醒了。”接着他又说:“我还梦见过和同桌女生拥抱接吻,其实我都没碰过那个女生!”做了这些梦后,他非常自责和焦虑,于是写在日记上。
陈一筠明白了,这个孩子与所有青春期少年一样,出现性幻想,做性梦了。“祝贺你呀小朋友,你长成男子汉了。”陈一筠拿出挂图给他讲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这些现象每位同学早晚都会发生,只不过你比别人可能身体好一点、发育得早一些。性梦、性幻想是自己的隐私,不需要跟别人说,也不需要写在日记里。”他听完后,慢慢释怀了。了解了孩子内心深处性感情发育中的困惑,家长才明白为什么儿子一上英语课就肚子痛,不上课了;为什么总要调位子,不想跟同桌女生坐在一起。
“如今,家庭和学校大多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转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少有探究,甚至对已有的事故、悲剧仍然麻木。” 陈一筠忧虑地指出,今天的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如果独苗出问题了,没有第二个孩子来补救。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对于青春期教育,家长为什么不讲呢?“首先是观念守旧。” 陈一筠说,中国上千年处于一个性禁锢的文化环境,性发育是个敏感话题。家长年轻时,没有人给他们讲,“祖祖辈辈都无师自通过来了,干嘛要跟孩子说?”
其次,是知识匮缺。许多家长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一位妈妈见11岁的儿子遗精了,觉得很尴尬,说:“儿子,你怎么这么不要脸,这么小就想讨老婆了?”弄得儿子深感羞耻,以后一到睡觉就紧张、做梦,频繁遗精,半年下来身体垮了。
大学生性教育 篇6
摘要: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作为解决由性解放运动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对策而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性观念、性解放运动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下,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性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性科学知识学习运用和实践的宣传和指导.其主要任务是努力普及科学的性知识,并强化伦理道德观念,促进人们心理、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建设文明的、健康的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关键字:大学生性教育性知识性行为教育实践
一、国内外性教育概况
国外性教育在六十年代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在很多国家,性教育已成为一项十分时兴的社会活动.美国是提倡性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1960年美国就有3所医学院校开设有关性教育课程,到68年已有30所,73年在全美114所医学院校中就有110所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后来不仅是医学院,其他院系如明尼苏达大学有关“性”的课程也在家庭社会科学系,社会学系,学校卫生教育系,家庭经济教育系和成人教育系开设,在美国还成立了“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日本从70年代初开始开展性教育活动,以后逐渐扩大,大致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道德情操教育和思想意识教育.1972年在东京成立了“日本性教育协会”到1975年日本就有100多种有关性教育的书籍可供儿童、少年、青年、父母、教师和医务人员等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人阅读.此外瑞典、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都开展了大量的性教育工作.瑞典性教育开展得很普及,他们在开展性教育过程中,非常强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如对学生开展性教育时,要求他们必须树立对“性”的责任感,因此性教育使瑞典的少女妊娠和人流率明显下降.我国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对性教育问题仍存有争议,在大部分地区性教育被禁锢起来,这种性教育的禁锢使得中国人陷于“性无知”和“性愚昧”状态,尤其在农村山区.一位妇产科医生遇到这样一个病人,该女病人自诉婚后十年未孕,来医院作不孕检查,检查结果发现病人无阴道———“先天性无阴道”,但尿道口变大.由于性无知,他们就这样整整过了十年的夫妻生活.周总理在1963年就曾明确指出,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青少年,就在周总理病危之际,他还一再强调把青少年的性卫生教育搞好.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性教育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许多地区已经或正在逐步开展形式多样的性教育活动,至1988年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六千多所中学不同程度地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上海市首先成立了性教育协会.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和健康教育研究机构也在逐步开展和研究此项工作.89年进行的“性文明”调查,几个地区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普及率为:上海78.8%,成都73.0%,北京66.2%,青岛61.9%,南京、无锡57.3%.广州、厦门55.8%,锦州33.6%,银川33.6%,上海开展的最好.现在“中国性学会”已经成立,还有一些专刊杂志,如中国性学会主办的“中国性学”等等.二、性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和意义 1.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
生殖系统是人体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功能也是人体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了解自身的生殖器官的构造、性心理和生育功能等现象,就象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功能一样、不要把它当作丑事.2.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的增多,要求我们开展性教育
在我国,近几年来(尤其是城市),人们在性观念上有所变化,尤其是青年人对待性问题有了更开放的态度和行为.其中有进步的因素,如破除了性神秘、性禁锢,批判了封建的“贞操观”对妇女的危害等等.但某些越轨甚至犯法的不健康性行为也带来了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种种不良后果,据许多地方少管所统计青少年性罪错占据很大比例,而大部分源于性无知.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增多的趋势.如1974年有个别国家在一份对18~24岁年龄组人群作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5%的男性和81%的女性已经承认自己婚前有过性行为.1988年上海5个区、县婚前检查结果表明,婚前有性行为的占73.1%,初次性行为在20~21岁的为82.6%.婚前性行为的直接后果导致未婚怀孕率增高,上海五区县调查资料表明15~19岁人工流产率从1982年的4.82%,1988年上升到54.9%,增加了11.3倍.此外未婚性行为还会造成新婚性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如一女同学,因婚前性行为造成阴道大出血而使婚姻破裂,使该同学心理负担过重而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想自杀.又如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曾调查分析195例新婚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现14例因婚前性交失败造成.我国道德观念认为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但有人想偷吃禁果,又缺乏理想的幽会环境和适宜的时机,担心被人发现,在心理上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试图性交,如失败了,误认为自己性无94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稿日期:1998-01-05的关系.也就是说性决定了夫妻感情是第一位,当子女成年开始恋爱或结婚后,即对自己的朋友或配偶的感情上升到第一位,而对父母的感情下降为第二位,而在小两口有了孩子时,小两口对父母的感情就下降到了第三位了.但有些中老年人对这一重要的感情变化,不理解不接受,当子女结婚以后,他们还认为那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或女儿,其实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法律上说,父母子女存在着法定权利和义务,但从感情上讲这时的子女已首先属于他人.当夫妻感情十分融洽时,相互的性生活也是美好的.夫妻间性生活的美好和谐又促进了夫妻感情的更加融洽.夫妻感情的微妙变化,也首先反映在双方性生活上,那些吵吵闹闹的夫妻他们的感情时好时坏,他们的性生活也时有时无.一旦感情彻底破裂,作为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的性生活也没有了.当然不能说夫妻间感情纽带的性生活减少即夫妻感情的破裂,夫妻双方特别是男性进入性的衰老阶段后,老年夫妻间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感情的依托,同时在生活起居上互相照顾,相依为伴.而青中年夫妻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象老年夫妻这样相处,青中年夫妻间无性生活,两人相处比一般同志关系更冷淡,有时即使和睦相处一段时间,最后迟早也要离异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性教育,可以提高婚姻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稳定.3.学校性教育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学校性教育是他们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学校性教育对男生年龄小且积极参与的学生最有效用。学校性教育受到学生广泛批评的一个方面是因为它主要侧重于性的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学生缺少对性教育课程的参与度,而他们对实际应用的知识更感兴趣。研究还发现,教师对儿童早期的言语攻击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及犯罪有重要联系。同伴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及性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文献证明: 同伴(同伴的性教育方式是有效的,同伴的接纳程度与青少年的自尊有密切联系,进而对青少年初次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同伴对性行为的接纳可以导致发生更多的性行为。综上所述,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来源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性态度;家庭结构,特别是单亲家庭的母子关系及沟通方式对青少年的性行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学校性教育的满意度比较高,但青少年更倾向于接受实用的性知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性教育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目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性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育者态度隐讳。在高校,还没有开设有关性教育的专业,也就无法培养出性教育的专业教师。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简单,老师讲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学生对性教育课程满意度只有,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学校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期望什么样的性教育课程及教学形式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有关学校性教育的指导手册,很多学校的性教育课都是融入到生物%思想品德课中,有的甚至是由校医进行讲授。在讲课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侧重生理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性心理的变化。在性教育的态度上始终是相当隐讳。李银燕的研究发现,有少部分的教师认为青少年性教育可有可无,甚至还有的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4.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
青少年作为性教育的主体,生理的成熟决定着他们急切地想了解与性有关的知识,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其内心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应着内心同一性的需求,他们更是对成长充满了好奇心,急于了解自身的变化及异性。李文虎和徐莉等人的研究认为,青少年性知识最多是从媒体得到,其次是从朋友和学校那儿获取,而极少从家庭教育中获取。获取性知识途径的重要性排序则是学校教育,报纸杂志,书籍,同学朋友父母,电视和录像带。这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同,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分析不同性知识来源对青少年性态度的影响机制。
据此,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性教育的重心是性品德的培育而不是性技巧的传授。通过开展性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性价值观,引导他们修正失范的性行为,并有效地遏制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性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旨。
中国刚性教育PK芬兰自主性教育 篇7
1. 芬兰的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兴趣。
在芬兰的课堂上, 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认知能力, 老师在每节课上讲课的时间绝不超过1 0分钟, 老师要准备大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有创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知识。有位教师说, 自己在一天之内可以问学生500个问题以上, 而每个问题在学生思考3 0秒后即可回答。
2. 芬兰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讨论不断交替进行, 老师藉由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聆听学生想法, 学习气氛很轻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材料、设计演讲、讨论、写各种方案在有些学校里, 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不能满足其求知欲, 在征得老师同意后, 便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寻找辅导材料自学。不仅如此, 学校还鼓励老师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3.芬兰的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 也可自行制定课程, 自选教科书, 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 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教师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到充分施展, 享受着独立开展教学工作的乐趣。芬兰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 从总体上看课程设置相当灵活, 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 内容广但不深,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芬兰不存在统考和排名压力。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 而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 因此芬兰是发达国家中统考最少的国家, 学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前, 都不会有统考之忧。另外芬兰教育遵循“平等普及”和不过分强调竞争的原则, 认为竞争性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没有排名次的压力, 因此学生没有排名压力。芬兰这种“绝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全面照顾式教育”正是教改成功的重要原因。学生不会因成绩不佳而遭到冷落, 学校和教师反而将大半资源用来照顾佔2 6%的落后学生, 并提供补救教育, 因此芬兰的辍学生比例小于0.3%, 是其他许多先进国家望尘莫及的。
美国亚洲学会 (Asia Society) 报告指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 该体系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材料、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都制定了刚性很强的国家标准。该勾勒出中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刚性的核心课程、严格的教师培训、激励学生和学校的考试制度。这份报告很好的概括了我国“刚性教育”体制的特点:
1.中国刚性的核心课程。当前教师必须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 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 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 导致教师授课没有个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特色的发挥。理想的状态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但又不受教学大纲的局限,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 把自己最优秀的学识和思维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2.中国严格的教师培训。我国教育教师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专科学历, 中学教师需要本科学历, 大学教师需要硕士及以下学历。部分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教师正在通过成人教育等方式向标准靠拢。
3. 中国严密的考试制度。
当前我国考试普遍采用期末一次考试并且采用统一的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 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 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
4. 中国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繁重的教学任务, 我国的教师普遍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方法, 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语言与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没有一个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课程体系及主干学科的课程标准, 就无法进行宏观的教育质量管理, 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系统的“刚性”教育制度来规范统一我国的教学。正如美国亚洲学会报告所指出的:这个整齐划一的体系, 为我国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不可否认, 我国的刚性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 教师不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优秀思想精髓传达给学生, 另一方面, 也正如亚洲学会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教师在转变教学策略, 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与死记硬背方式, 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 还需要获得更多帮助, 而美国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许多学生迫于考试压力, 过分看重分数, 习惯于死记硬背循规蹈矩。必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进思维方法。
通过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特点的比较表明:中芬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 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这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摘要:同样的教育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 我国和芬兰的教育体制存在之极大的差异。笔者结合留学芬兰期间切身感受, 深入研究了所在国“自主性”教育体制的特点, 并一一对照我国的教育特点, 希望能对我国刚性教育体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教育体制,自主性教育,刚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叶忠:教育如何促进就业.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1994~2007
[2]丁兴富: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宏观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2)
性教育迷途 篇8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将这一问题列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小学一二年级应掌握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基本内容,包括“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今年8月,被媒体报道为“北京市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以下简称《脚步》)是这样回答的:“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与“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类“经典答案”相比,这个答案直白得惊世骇俗。有家长斥之为“黄色漫画”,亦有网友称赞这是“进步”“开放”。一时间,舆论纷争渐起。
北京市教委迅速辟谣,《脚步》只是北京市一所小学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大纲》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还没有向家长与学生发放,且北京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没有“性教育教材”的相关立项、编写计划。
舆论的中心,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教授沉默了。尽管“有满肚子的话要向记者说”,但她依然只是简单地表示,“性教育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科学的研究,稳步推进……现在时机不到,须把握节奏,不然适得其反!”
“可能还有更多的校本教材,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这本书严格来说不能是教材,只能说是读本。”张玫玫教授强调。它由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组织编写,没有出版、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订,是供校本课程使用的参考读物。
《脚步》之前,已有2009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出版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2005年成都人北实验小学的《成长路上陪你走》等等。它们同样使用了“精子”“卵子”等名词,但没有引起外界关注。“可能还有更多的校本教材,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张玫玫说。
而在《脚步》背后,其实是一个已经进行两年多、北京30所中小学参与试点、近500名一线老师参与的课题项目。
2009年起,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性教育研究会承担了课题《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在实施中,课题组设计了30个子课题,分别由城六区及房山、昌平等郊区县的10所小学和20所中学承担。
《脚步》一书,正是《定福庄二小性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研究》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是这样描述的:“精子小思住在爸爸的身体里,还有3亿多个兄弟和小思住在一起……卵子小欧,她家就她一个娇宝宝,特别希望能和小思它们做朋友……但是他们相见的路途既遥远,又艰难……”
接着,老师安排角色扮演,请男孩们做精子,一个女孩做卵子,开始夹道障碍跑。当然,大多数男孩都被淘汰了,“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惟一,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除了性生理部分,还有不少案例关注性心理与性道德。如《换座位带来的思考》《收到“情书”之后》《识别危险行为》等等。
张玫玫曾向媒体表示,《脚步》中80%的内容已在北京市定福庄二小试讲过,而这所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性教育之路。
一位性教育界人士向记者称,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试点已在教育界内部积极进行,而《脚步》一书的轰动只能说明,这一切其实并不为外界所知。
“能不能给一个固定的标准?”
《脚步》一书,同样在性教育界内部引起争议。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博客上公开表示对编者“道义上的支持、观点上的分歧”。她称,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就像我们不可以在孩子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学习高等数学一样,这就是违背孩子年龄认知和性心理发展规律的做法。”
在《成长与性》一书中,作者胡萍将精卵结合的过程解释为“爸爸妈妈的身体接触”。有意思的是,哪怕是这样含蓄的语言,在7年前出版时也曾被批评为“最黄的”的性教育读本。
“如果只说身体接触,孩子可能就会想,今天我牵了谁的手,是不是就有宝宝了?”成都大学教授、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主任胡珍对此表示异议,“在这个阶段,生殖器官和手指、脚趾、鼻子都是一样的,很简单的一个逻辑问题,为什么不可以说?孩子就这么简单,是成年人自己想复杂了。”
胡珍一直在成都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从2007年至今,她完成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课题,之后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将研究成果转入实践,为34所中小学培训师资、扶持开课。
目前,在四川省,起步较早的成都人北实验小学,在6年前便出版了自己的性健康教育读本。去年,成都大学还开设了“性教育辅修师范专业”,成为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全国第二个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学。
对《脚步》一书的修改,胡珍的建议只是,给小学一二年级的文字内容加上拼音,便于理解。
社会学者李银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点也不超前,这是一种相当不容易的进步。以前我们过于禁欲,现在要解放了。”
也有审慎的支持者。“北京市教委的这个试点,基本上合适,当然有些像‘射入’这些词可以推敲”,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说。
徐震雷称,全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发展较早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和深圳等。从2008年起,其中4个城市每年聚集一次研讨,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告诉事实,但‘性交’两字不提为好。”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哪怕不出现“性交”两个字,对它的讲解也是千差万别。应该说“生殖器”还是“阴道”、说“放入”还是“射入”,差别虽细微,争论却不止。
在一次國内研讨会上,一组专家去听一位老师的现场课《我从哪里来》。说到男性性器官“睾丸”时,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将这个词像集体背单词一样反复朗读了几遍。不料,课堂结束后,有专家反对,有专家力挺,争执不下。
最后,女老师委屈地哭了起来,“连你们专家都不知道怎样才对,你让我们老师怎么办?我们一线老师执行力很强,能不能给一个固定的标准?”观点之争,可见一斑。
“这其实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别,是以知识体系的逻辑来决定该讲什么,还是以受教群体的逻辑来决定”,杭州市教育局教科所韩似萍老师说。
韩似萍坚持,从小学高年级起才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因为“文化观念不可能通过强硬手段立刻改变,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这个含蓄民族的情感背景。”具体到性器官名词和内容讲解的深度上,不能只注重科学完整而忽视社会人文。
“怎么给孩子说子宫?我们的老师可以说,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器官,是孕育孩子的宫殿,简称子宫。还有阴道,可以说它是生命的通道。这样说,不是很美吗?”胡珍对此有不同看法,“其实所有生理科学,都可以带着从心底里对人本身的尊重”。
性教育是“三无教育”
在我国,性教育还没有进入学科序列,没有“专业人才”。在中小学里,性健康教育老师大多由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代课老师、德育主任等兼任。
克服心理障碍是老师们走上讲台的第一道关。四川成都龙泉七中的教科室主任柴小林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直担任思想品德老师。4年前,他参加了胡珍及其团队的师资培训。
培训老师指导得非常详细,“不能说手淫,因为‘淫’给人罪恶感,要说自慰;不能说‘小鸡鸡’,要说生殖器官……”
他想起培训前的一个夏天,一位男生在课堂上问起生理现象:“老师,那意淫咋个办咧?”他沉下脸,“其他人都不说,只有你提这个问题,你太下流了!” 其他同学附和着:“就是嘛,你的思想有问题!”
柴小林反省自己,“其实是我没有那个胆量去驾驭这个问题,于是逃避了。”
培训结束后,再讲性健康教育课,他还是害怕学生提问题,不过担心的不再是勇气,而是能力。每每有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他只能实话实说:“抱歉,我回答不了。我必须下课找到资料和答案后,再和你探讨。”
“性健康教育老师,不仅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道德等知识,还要有文学积累、表达技巧、组织方式,我认为比其他老师更难。”胡珍说。
大部分半路出家的性健康教育老师会经历“模仿、反思、原创”的授课阶段。如果不是真正感兴趣,一些老师可能会长期停留在第一阶段。还有的老师,因为学校指定而不得不接受培训,结束后却在小声地骂“无耻”。有的老师,一旦岗位变动,就不再主动教学。性健康教育,被戏称为“无师资、无课时、无教材”的“三无教育”。
“学科渗透”教学法于是被大力推行。除了专门课时之外,语文、数学、生物、体育等科目都可以渗透性健康教育。
比如,语文课上讲《一粒种子》,说到生命的不易;数学课学到黄金分割,老师可以提醒,女孩子打扮自己,要有得体的美感;体育课上,老师也应该在运动前,适时宣传保护身体脆弱部位……
在这些知识中,除了性生理、性安全等有明确的答案,性心理、性伦理、性道德等标准事实上因人而异。教育者本人的价值观因而显得格外重要。
一位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可以在讲台上义正辞严地宣传‘一定不能发生婚前性行为’,但我不会,因为我是80后,自己就有,这样的要求实在说不出口”。
党的纯洁性教育 篇9
要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总揽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专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对照检查,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促进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础。要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党的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纯洁性来体现和保证。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优先,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和日常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定期开展党性分析,搞好党员民主评议,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执行好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化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结合我市实际,今年要大力开展“五个集中整治”,即整治“吃拿卡要”不正之风,整治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和公款吃喝的奢靡之风,整治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歪风邪气,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不良会风和不扎实工作的漂浮作风。
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惩防并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加强干部廉政考察、廉政鉴定、廉政培训、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廉政宣誓工作,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问题。通过查办案件,开展“以案说法、以案明纪”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表率。纪律检查机关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坚决惩治腐败作为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手段,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清除腐败分子,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保证。纪检监察机关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带头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始终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不断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提高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基础在教育,关键看作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从教育抓起,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要深化认识,提高教育的自觉性。把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作风教育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学习,修身立德,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衡量自己、检验自己,时刻保持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纯洁,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德为范,以品服人,以为教人。
二要明确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当前,特别要抓好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纯洁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宗旨教育、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要坚持施教于先、未雨绸缪,立足超前防范,及时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对照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差距,及时纠正和改进,真正把受教育的过程变成自我改造、转变作风的过程,以实际行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三要活化形式,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作风教育的严肃性、规定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坚持形之有效的老传统、好做法,又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要强化理论武装,有计划地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会、专题报告会、集中轮训、岗前培训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使每名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守住道德底线。要注意灵活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模式,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系统教育与重点教育、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面上教育与个别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求活、求新、求实,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要注重形式多样化,通过电影电视教育、典型案例通报、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要抓好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教育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要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其功效,必须与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相结合,用制度和监督保证教育效果,使反腐倡廉建设真正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依靠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多层次、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特别是民主决策、社会评价、德能勤绩廉考核等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保障。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对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组织、纪律、法律的手段予以纠正,巩固和增强教育效果。
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重在实效,推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保持思想上纯洁,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保持队伍上纯洁,注重党员质量,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保持作风上纯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保持清正廉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准则,管好自己、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大力加强监督,加大巡视工作力度,推进党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严肃处理违反纪律行为,为维护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保证。
保持党的纯洁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各级党组织要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监管问题,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取得新成效。要认真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教育主题,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总结典型经验,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性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教育职业论文06-08
教育哲理论文06-14
教育结合论文08-20
教育融资论文09-09
教育先行论文10-31
教育信息论文08-21
教育质量论文09-01
全纳教育特殊教育论文06-08
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论文10-24
劳动教育下学校教育论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