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行论文(精选12篇)
教育先行论文 篇1
“十二五”初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教育发展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整个“十二五”,是我区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兄弟城区相比,我区学校在硬件配备上相对完善,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软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这一现状的存在,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区域教育软件建设方面多下功夫,直面问题,想方法破解难题。
我认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学校优质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科研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能够推动普通教师更快地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教育科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开展教育科研,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教师发展的内趋力和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科研兴教”作为整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战略,期望通过教育科研,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研兴教战略,在“十二五”开局之时,我担任课题负责人,全程参与市级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2012A082)》的研究过程。
通过研究,课题组建构我区教育科研“IAGEF”服务模式,即“调查—分析—指导—评价—反馈”服务模式。
这一模式的最大突破口是反馈环节。学校在接受教育科研服务后的变化与反馈能引发学校的办学反思,形成新一轮的需求反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在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较为忽视。大多数学校对未来发展的定位也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于是,我们在机构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上进行了强化。
首先,完善学校教科研机构,提高课题研究的参与度。
所有学校建立了“校长———教科室———课题组”三级教科研管理,有专职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教科室有独立的办公室。机构的设立大大提高学校课题研究的参与度。我区学校申报立项的省、市、区各级规划课题共计20项。结合121项市、区级教师个人课题,做到了校校有课题,处处皆研究。
其次,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与培训支出。在课题研究经费实行1:1:1拨付的基础上,我区另设每年600万内涵发展经费,用于学校申报的内涵发展项目建设。
其三,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常规管理、过程落实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其四,在全区推行例行研讨制度,并通过全区教育科研联合下校视导对学校课题过程化管理实行监控。
在这里,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我区的学校内涵发展项目。
内涵发展项目的产生源于教育科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通过什么方式激活他们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使它们突破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呢?
2013年6月,我们开始了3个多月的深入学校调研、座谈,征求基层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武汉开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和《武汉开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经费使用规范》等相关管理文本,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
同年10月,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审定,确立了19个项目。结合全区教育科研联合视导,对各校内涵发展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及时反馈,为学校答疑解惑。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实施情况把脉问诊,予以具体指导。内涵发展项目实施三年共投入1850万元。
项目实施之初,也有一些阻力。某些校长要么不明白怎样实施,站在原来的思想框框里不肯走出来;要么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欠缺深入的思考。
通过三年的扎实推进,各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课堂建设或课程建设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成果喜人。
神龙小学、三角湖小学、开发区一初中、开发区一中等学校通过项目研究,正在完成学校的后品牌建设,而普通学校也在向自己的品牌建设之路前行。
就拿我区最为薄弱的军山小学来说吧。2013年,军山小学45名教职员工的平均年龄46.5岁,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校结合校情,确立了以课程开发为内涵发展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了军山小学第一部校本教材《情系军山》,并在全校开设此课程。近两年,学校又开发出《怡阅》等系列校本教材。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多元化,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内涵发展项目的研究,让军山小学的教师在科研中提升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心态上的积极变化给学校注力了新的活力,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2015年,军山小学被评为区级素质教育特色校。《情系军山》校本教材已经成为传承军山地域文化的载体,当地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
一个学校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变化。军山小学的变化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激活教师的研究热情,愿意迈出科研的一小步,就会成就学生成长的一大步。
回顾“十二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生产力的作用,使教育科研能在教育教学上落地生根,从而使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得到了发展,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小,大大提升了区域教育发展软实力。
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正在进行两区融合,城乡二元结构再次凸显。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2016年,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经费由每年600万提高到800万,汉南片区全部纳入内涵发展项目研究的行列。“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定“科研兴教”的发展战略,在教兴科研的基础上实现科研兴教,逐步提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发展的软实力。
教育先行论文 篇2
根据教委关于深入开展“首都教育师德先行”主题教育的意见和开展“弘扬新时期怀柔精神,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继续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教育载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干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具体做法如下:一、领导重视、制定方案、措施到位。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本源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为此,学校首先成立以校长、书记为核心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保障师德建设活动着实有效。
学校完善了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师德监督机制。一是采取问卷形式让家长参与师德教师的评选。二是让学生、家长参与网上论坛。三是设立“网上家长会”和“网上家访”,以及“校长信箱”。四是设立“家长联系卡”和“校长接待日”。确保了三小师德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监督机制的建立也正是三小师德水平正不断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攀升。
由于领导重视,周密组织,选好内容,保证时间,落实措施,使师德教育顺利开展,并引向深入。
二、教育深化、创新活动,观念更新。
师德是师之魂。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学校中心组学习为核心,以年级处室为单位,党小组长、年级组长、工会组长为单位,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法律法规。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影响学生。
结合“十五”继续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我们坚持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把面授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面授过程中,一方面要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辅导,一方面还要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每人写一篇学习体会:“我的新感悟、新打算”和写一篇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6月初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一次调查问卷。
其次,开展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学校党支部、工会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优秀教师,先进人物为榜样,大力发扬本校教师的闪光点树立身边的典型,增强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上承“既有育人之心,又有育人之事。”结合“立师规、修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方案,开展了系列的教育活动
(1)、建立教师风采展,以年级、处室为单位,出个人简介,每人写一句有关师德方面的格言,来鞭策自己的行为。每学年更换一次;
(2)、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中教师马宏民到校为全体教师作《现代教育理念师德修养》的.报告;马老师的经验介绍引起教师的强烈反响,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3)、开展《举案话师德》活动。
今年6月22日学校党支部与工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举案话师德”主题辩论会。大会前作了充分准备,搜集教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精心设计了五个辩题。会上,先让正反双方辩论。其间允许台下教师即兴发言,阐述观点。最后由评判组点评。评判员以案说法,具体透彻,正反双方答辩精彩,台下教师参与主动,不时赢得阵阵掌声。这次活动,内容真实,形式新颖,人人参与,教育性很强。它既澄清了教师存在的模糊认识,又增强了教师依法从教的观念,更引发了教师“情与法、德与法”关系的更深层次思考。因此得到与会教委纪检书记、工会主席董生荣同志的肯定。
(4)、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师德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
学校教师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首先是组建师德先进个人评选领导小组,书记王凤阳为组长,校长彭兴江任副组长,成员有副校长刘玉茹,工会主席杨晓东,教导处主任张秀平,大队辅导员邢小丽。书记全面负责该项工作,工会主席负责《评选方案》的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征求家长意见,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师德调查问卷以及评选师德之星。
在开展“师德一招鲜”经验介绍的基础上,以工会小组为单位,教师投票推荐学校师德优秀教师候选人,根据群众投票情况,师德评选领导小组确定8名教师为师德候选人。
接下来,由少先队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对所推荐的师德先进候选人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师德调查问卷;教导处对所推荐的候选人,以调查问卷形式,征求所教学生家长意见。有违犯师德行为一票否决。然后,提交学校师德评选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公示,群众没有异议,以下8名教师:王桂兰、付万玲、敖爱国、王海龙、方建平、王启成、乔小红、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
优质教育 素质先行 篇3
1.情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
情感被激发,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勇敢、自信地去学习,不断获得成功。教育学家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2.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素材的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论平台,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思想性、知识的系统性。所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编排思想和内容束缚住手脚。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组合教材、运用教材,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组织者,教学教程的设计者和教学效果的检测者。
4.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口语交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素材和学生身边的事例来激活思维,提高其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贴切、真实地感受、回味、体验买文具的过程,增强口语交际的实用性、生活性,用再现生活情景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东西搬进课堂,搬到学生的身边。用实际的东西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把枯燥的语言训练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教学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但是要真正地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就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做到让语文走向生活,实施好第一步——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全国人民素质的总体提高。
素质教育艺术先行 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功能
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至今不受重视, 原因固然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 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视为“副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在新历史时期对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一次整体超越,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艺术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
所谓艺术教育, 就是通过艺术作品, 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 去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 可以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 蔡元培倡导“美育主义”, 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他一面主张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 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学校;一面又向社会普及艺术教育知识, 敦请当局规划城市、美化环境、建美术馆、戏剧院, 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李泽厚谈论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看齐白石的画, 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 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 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 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 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 而低回流连不能去了。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 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 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 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 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
二、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的柏拉图说道:“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 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 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 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 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柏拉图这里说的, 正是艺术教育。他认为, 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 而且这种浸润的力量能够达到心灵的最深处, 能够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培养起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 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厌恶。这里讲的艺术教育在作用方面的特点。这种教育在方式上, 他认为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 并且伴随着受教育者的“快乐”。这显然是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神奇之处。还应当注意到, 他认为这种艺术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 正是艺术教育的这种本质和目的, 决定了它的独特方式、独特形态、独特作用和独特魅力, 决定了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
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 艺术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的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 对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许多人尚未真正地认识到, 更不用说重视它了, 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 艺术教育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
艺术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 而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因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 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 感情最能教育人, 最能打动人, 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理服人, 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音乐教育中,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情感丰富、音律优美、寓教于乐的功能, 引导学生演唱优秀的历史及现代歌曲, 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他们鉴赏声音美的能力, 养成“音乐的耳朵”, 而且能够激发他们高昂、欢快的、振奋的情绪, 使优美崇高的“音乐形象”伴随着节奏旋律有力地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 给他们美的意象和感受,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不断的净化和升华。
当前, 中小学生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 在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给他们施以恰当的积极的艺术教育, 让他们接受健康的文艺作品, 对他们的道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并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 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脑科学的研究充分证明, 人的两种思维能力, 即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 只有得到了协调均衡的发展, 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中不少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有的能诗能文, 有的擅画擅乐,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手握着科学一手携着小提琴在科学的高峰上达到极顶的。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人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有关, 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 具有音乐的、绘画的能力。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 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它会自然地疲劳而受到抑制, 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减弱。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兴奋中心, 即在左脑间歇之际, 使右脑兴奋起来, 使左脑得到休息, 就能够重新提高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保加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通过实验发现, 以优美的音乐使左脑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 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2.5倍, 如果人脑两半球长期得不到平衡发展, 就会阻碍人的智力的开发, 影响智育的效果。
(三) 艺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句话点明了身体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基础作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 愉快感会使人心情舒畅, 肌肉放松, 心律舒缓, 机能协调, 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 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泌, 从而增强体质、体能, 提高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 艺术教育可以为健康的身体带来饱满的精神, 从而进一步造就坚强的体魄。艺术对心理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当遇到情感波折时, 通过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 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去, 回归正常的心境。因此, 我们认为艺术教育不但可以培养人的健壮的体魄,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开阔他的心胸, 净化人的心灵。
(四) 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 使情商和智商同步发展
智商不是一切, 智商之外有情商。所谓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因素,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钻研能力等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情商是指人的一种心灵力量, 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 也被视为人的性格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的情绪、情感、兴趣、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 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 但它能对智商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 是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 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 而艺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教育, 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在欣赏中陶冶情感;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因此, 艺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素质教育的先头兵。艺术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 而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养心”教育;它是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在美感中动之以情, 在愉悦中晓之以理,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素质方面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的有关方面都应重视并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魏传仪.《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教育先行论文 篇5
动总结
关于“首都教育师德先行”主题教育总结2007-12-07 12:43: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首都教育师德先行”主题教育总结关于“首都教育师德先行”主题教育总结(2)根据教委关于深入开展“首都教育师德先行”主题教育的意见和开展“弘扬新时期怀柔精神,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继续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教育载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全面提高干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定方案、措施到位。学校要发展,关键在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本源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为此,学校首先成立以校长、书记为核心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保障师德建设活动着实有效。学校完善了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师德监督机制。一是采取问卷形式让家长参与师德教师的评选。二是让学生、家长参与网上论坛。三是设立“网上家长会”和“网上家访”,以及“校长信箱”。四是设立“家长联系卡”和“校长接待日”。确保了三小师德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监督机制的建立也正是三小师德水平正不断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攀升。
由于领导重视,周密组织,选好内容,保证时间,落实措施,使师德教育顺利开展,并引向深入。
二、教育深化、创新活动,观念更新。师德是师之魂。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学校中心组学习为核心,以年级处室为单位,党小组长、年级组长、工会组长为单位,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法律法规。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影响学生。
结合“十五”继续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我们坚持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把面授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面授过程中,一方面要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辅导,一方面还要针对自学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每人写一篇学习体会:“我的新感悟、新打算”和写一篇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6月初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其次,开展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学校党支部、工会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优秀教师,先进人物为榜样,大力发扬本校教师的闪光点树立身边的典型,增强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上承“既有育人之心,又有育人之事。”结合“立师规、修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方案,开展了系列的教育活动(1)、建立教师风采展,以年级、处室为单位,出个人简介,每人写一句有关师德方面的格言,来鞭策自己的行为。每学年更换一次;(2)、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中教师马宏民到校为全体教师作《现代教育理念师德修养》的报告;马老师的经验介绍引起教师的强烈反响,心灵受
到极大震撼。(3)、开展《举案话师德》活动。今年6月22日学校党支部与工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举案话师德”主题辩论会。大会前作了充分准备,搜集教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精心设计了五个辩题。会上,先让正反双方辩论。其间允许台下教师即兴发言,阐述观点。最后由评判组点评。评判员以案说法,具体透彻,正反双方答辩精彩,台下教师参与主动,不时赢得阵阵掌声。这次活动,内容真实,形式新颖,人人参与,教育性很强。它既澄清了教师存在的模糊认识,又增强了教师依法从教的观念,更引发了教师“情与法、德与法”关系的更深层次思考。因此得到与会教委纪检书记、工会主席董生荣同志的肯定。(4)、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师德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学校教师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首先是组建师德先进个人评选领导小组,书记王凤阳为组长,校长彭兴江任副组长,成员有副校长刘玉茹,工会主席杨晓东,教导处主任张秀平,大队辅导员邢小丽。书记全面负责该项工作,工会主席负责《评选方案》的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征求家长意见,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师德调查问卷以及评选师德之星。
在开展“师德一招鲜”经验介绍的基础上,以工会小组为单位,教师投票推荐学校师德优秀教师候选人,根据群众投票情况,师德评选领导小组确定8名教师为师德候选人。
廉政建设 教育先行 篇6
【关键词】廉政文化 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 表率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必须认真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创新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思路的具体措施,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具备清廉品质。只有乐于清贫,尽心教育,能够抵御商品经济和功利主义的冲蚀和诱惑,才能为廉政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文化建设开拓了广阔天地。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激浊扬清、扶正驱邪的功能,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加强廉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研究治本之策,切实加大预防力度,着力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把腐败发生的几率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第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合力推进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科学发展和国土资源系统廉政建设的保障力度,“一把手”要负起直接责任,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既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又要负起对班子成员的教育监督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也要履行“一岗双责”,既要抓好科学发展重要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又要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和自身的廉政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对于工作不力、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和保障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廉政文化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大预防力度,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犯或少犯错误。只有搞好廉政文化建设,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 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文化实践,以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新要求。廉政文化具有大众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它包括廉政文化理论建设、廉政文化活动机制建设和廉政文化活动三部分。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这就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了廉政文化的特色。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实践和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廉政文化实践的同时,也要做好廉政文化的建设。抓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道德教育为先导,构筑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道德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髓,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从道德教育抓起。由于西方思想多元化思潮和道德价值观的冲击,加上国内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高校育人宗旨根本相悖的,直接妨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高校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这类消极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信念的负面影响。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其次,必须抓好教师的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学术道德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学术功利主义严重,学术行为不端,有的为了评职称、晋级不惜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有的虚构实验数据,凭空捏造科研项目,骗取奖励等。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教师学术自律,坚决纠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榜样。再次,要不断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一些曾经为党和人民做过贡献的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淡薄法律意识,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立场,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当迫切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党性原则,增强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
(2)努力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平台。
廉政文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通过廉政建设理论的灌输,形成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打牢思想基础,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高校校风是师生员工行为方式的集中表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而教风是校风的核心,是师德的载体,教风不仅影响和制约学风,而且主导校风。良好的教风通常积淀于教师的精神世界中,表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因此,抓好教风建设,首先必须从师德抓起,教师不仅须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既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树立师德形象,在政治思想、品德修养、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范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其次,必须抓好学风建设。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现实情况看,高校部分学生学风不正已严重影响到办好质量和办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对自己要求不严。我们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应以教风为主导,以课堂为阵地,严格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在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第三,必须抓好管理作风建设。管理作风是校风的关键,管理作风的好坏,对教风和学风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一所高校而言,清明廉洁的管理作风可带出高尚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相反,腐朽庸俗的管理作风则会使师生丧失理想、涣散斗志,从而动摇对学校的信心。所以,加强管理作风建设必须从党风建设入手,努力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抓好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努力推进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努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使管理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保持清廉作风。总之,学校党委和共青团组织,要深刻理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使校园廉政文化内容符合高校师生的认识规律,富有先进性、针对性,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同时要将校园文化的丰富形式与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创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和廉政文化语境,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在娱乐中接受廉政文化的陶冶。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办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廉政教育网站;还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开展公益性廉政文化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吸收廉政文化营养、增长廉政文化知识,树立廉政从业观念。
(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廉政课纳入思想政治课体系,对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另一方面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培训,对教职工、领导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政教育。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内容上要编写有关诚信为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内容的廉政文化教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廉洁教育,打好廉洁基础。
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学为人师,德为世范”,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任何不完善,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偶像的代名词,他们不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瑕疵。廉洁之风正进入我们的校园,进入我们每个师生的心田。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青年学生,我们自身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要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要用无私的爱关怀每一个学生。要坚持清廉自守,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我们献身教育,就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做一名拥有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的好老师,做廉政建设的表率,用廉洁高尚情操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预防糖尿病,教育要先行 篇7
由于糖尿病不像禽流感、甲流、霍乱等流行传染病那样来势汹汹,肆虐程度极易引起人类的恐慌。糖尿病更像一把“温柔的刀子”,在人们享受丰衣足食、酒足饭饱的生活方式下静悄悄地发生。它比传染病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一旦引发失明、肾衰、中风、心梗、截肢等并发症,更是后患无穷。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糖尿病国际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如不加以干涉,未来30年将会是糖尿病等慢性病“井喷”的年代,它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特别是中青年的健康。中国必须行动起来!陈部长进一步指出,实际上,80%的糖尿病及60%的慢性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从世界各国在糖尿病防治经验中得出的最有效、花费最少的结论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应放在“教育”上!
糖尿病教育要突出“两个转移”。一是,将过去糖尿病“因‘病’治病”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教育;二是,改变过去以教育病人为中心转向以广大人群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要围绕“两个目的”。一是,对有糖尿病倾向的人群经过教育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二是,即使对已患糖尿病的病人,通过教育、生活方式的干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病人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教育要实现“两个目标”。通过教育,一是,避免或推迟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使大多数的人避免患上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比教育,管理也相当重要。若将糖尿病教育与糖尿病管理有效地结合,效果将会更加突出。以现代平均人的寿命来计算,如果不实施健康教育,一个人在65岁时发生疾病,那么他在80岁时就可能走到生命的尽头,实施疾病教育与管理后,他的生命将延长至少10年。
韩国禁止“先行教育”的立法研究 篇8
韩国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此次立法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总体看来, 人们对立法的必要性不存异议, 但认为由于没有直接禁止私立补习班进行“先行教育”, 法律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实际上立法机关本身也认为, “先行教育”禁止的立法显然不是根治教育弊病的最终药方, 其作用的有限性显而易见, 但为了给因“先行教育”问题而受伤的学生止血, 制定一部这样的法律非常必要。
一、韩国“先行教育”及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 立法前“先行教育”状况
1. 公共教育机构先行教育状况
韩国政府自1995年起在部分公共教育机构引入课外补习制度, 允许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放学后及周末给学生补习课程。课外补习是利用公共教育资源, 通过多样化的课外辅导教育,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增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 其特点是特长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教育。2007年, 公共教育机构课外补习制度逐渐在全国展开, 引发了社会关注。韩国教育部2012年的调查显示, 全国99%的学校实行课外补习, 参加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71.9%。补习内容与校内课程有关的, 在小学占38.6%, 中学为66.2%, 高中为84.6%。补习科目最多的前三位是英语、数学、国语, 接下来为科学、体育、艺术等。[2]根据“无私教育困扰的世界”民间团体的调查, 韩国79.4%的教师认为公共教育机构具有非常严重的“私人补习班化”倾向, 平均5名教师中就有1人实施过“先行教育”。47.4%的教师认为课外补习进行“先行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准备升学考试或大学考试;28.8%的教师认为实行“先行教育”之理由在于国家规定的教育课程内容太多且难度大。在师资方面, 很多学校聘请私立补习班教师授课, 其中小学聘请私立补习班教师现象尤为严重, 占全部学校的50.4%。[3]而且, 公共教育机构的课外补习并没有减轻学生参加私立补习班的热情, 主要理由是认为私立补习班的教育质量更胜一筹, 学校的课外补习时间也不足, 因此, 很多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之同时还参加私立补习班的学习。
2. 私立补习班“先行教育”状况
早在2000年, 韩国参加私立补习班的学生就已达58.2%, 到2003年则达到了72.6%, 其中小学生比例为83.1%, 初中学生比例为75.3%, 普通高中学生比例为56.4%。[4]2012年8月, 韩国“无私教育困扰的世界”民间团体对1, 000名19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一项调查, 33.9%的人表示接受“先行教育”的理由是升学或大学考试内容超出教学内容或进度;27.6%的人认为是受私立补习班广告和宣传的影响;14%的人认为学校期中和期末考试内容超出教学范围。在是否赞成禁止“先行教育”方面, 59.5%的人认为应当禁止。[5]该民间团体于2013年6月以15所私立补习班为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这15所补习班均推行“先行教育”, “先行期间”最低为1年, 3年者居多, 最高竟达10年, 平均为3.7年。先行期间是指提前学习未来学年课程的时间。[6]调查还显示, 几乎所有私立补习班向社会大力宣传先行学习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这些宣传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不安心理。韩国一教师组织于2014年3月对284名教师进行调查, 39%的教师认为“先行教育”状况非常严重, 48%的教师认为在个别科目上较为严重。[7]“无私教育困扰的世界”民间团体于2013年4月又一次对1, 000名19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受访者表示参加“先行教育”主要原因是大学入学考试内容超过学校课程进度且试题较难 (38.1%) 。其他原因有:受私立补习班广告和宣传的影响 (27.1%) ;学校教学进度比正常进度快 (12%) ;学校期中和期末考试内容超出教学范围且包含了今后学期才能学习的知识点 (11.2%) 。[8]该调查结果还显示, 有63.8%的人赞成规制“先行教育”。与2012年8月进行的调查相比, 此次调查中赞同规制“先行教育”的人群比例有所提高, 而在先行学习的诱发因素方面几乎一致。
(二) “先行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
韩国政府认为, 教育政策应确保学校教育正常化、安定化及教育机会平等;减轻教育负担;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社会, 其中培育梦想和才能的幸福教育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但韩国现实情况是, 公共教育系统与私立教育机构“先行教育”现象非常严重, 引发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第一, 造成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根据韩国教育部2012年统计, 全国家庭支付的私立补习班费用达19兆韩元, 60.2%的小学生, 55.9%的初中生, 47.4%的高中生至少经历过1个月以上的先行学习。[9]从参加补习班所支付的教育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来看, 很多家庭支付的教育费占家庭收入的16.9%, [10]甚至一些家庭已经超过全部收入的50%。“先行教育”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第二, 给学生造成严重心理压力。韩国很多学生参加多种课程的课外学习, 中小学生每周的课外学习时间一般超过了6个小时, 加之韩国“立世扬名”和追求一流大学的社会风气和家长意识, 使得学生面临极大的精神压力。第三, 自主思考能力下降。课外学习和参加私立补习班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意能力, 习惯于在老师辅导下被动接受知识, 特别是私立补习班只注重考试内容的灌输, 学生几乎成为学习机器。韩国教育课程评估院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韩国中学生的数学及科学学业成就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但自主学习管理能力排名最后。第四,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参加补习班, 片面记忆应试知识, 使得学生很难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能锻炼或自我体验生活, 丧失了人格健全发展的机会。第五, 造成过度竞争, 不利于人际关系良好发展。学生参加补习班是为了获得优于他人的成绩, 对此, 学生之间竞争心态过于强烈, 不利于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是助长了学生和家长利己之心。[11]第六, 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参加补习班特别是优质的私立补习班的家庭大多经济富有, 那些家庭不富裕的学生难以获得先行学习的机会, 这不利于学生在平等竞争下进入大学。第七, 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先行教育”使得学校不能在授课时间上进行公平竞争, 妨碍了教师的正常授课, 违背了学校教育本来的价值追求。
二、禁止“先行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
《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第1条明确制定本法目的是为了确保承担公共教育职责的小学、初中、高中基于《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正常运行教育课程, 通过规制教育机构的“先行教育”和学习行为, 达成《教育基本法》规定的教育目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该法第8条, 小学、初中、高中必须根据国家或自治体的教育大纲编排学校教育课程, 不得实施“先行教育”, 学校在课堂上或放学后对今后学年的课程提前进行教学或者入学时 (主要是高中) 将是否接受“先行教育”作为分班条件的做法均属违法。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考试必须在学校课程范围和水准内出题及评分, 不得考察学生今后学期或学年才学习的知识。在本法出台后制定的《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实施令》中, 还明确规定了普通高中不得对新生进行分班考试, 这实际上完全终结了此前一些高中依考试成绩实施分班教育的惯行。大学招生考试时, 论述题和面试内容不得超出规定的课程内容。该实施令还进一步规定, 大学录取新生时, 学生于校外通过任何形式取得的竞赛表彰或成绩证明均不得作为录取依据。教育部亦已明确规定, 学生在招生报考材料中也不得记载这些信息, 否则将影响录取。私立补习班虽然可以实行“先行教育”, 但不得对此进行广告和宣传, 以鼓动学生选择“先行教育”。
为了提高法律实施效果, 在《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草案审议期间, 韩国就出台了“大学考试选拔简单化和大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方案”, 新的招录制度分为随时招生和定期招生, 随时招生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录薄、问题论述、实际操作;定期招生以修学能力考试 (全国联考) 和实际操作为主。随时招生降低了修学能力考试成绩比重, 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大学。为了减轻补习班教育过热带来的问题, 大学招生时论述试题必须按照高中教育课程出题, 考试后必须公布答案与评分标准。新的政策还规定今后应避免使用口述型面试和适合性考察, 尽量以学生记录薄考察学生。另外, 政府还准备自2015年至2017年, 逐步在全国修学能力考试中取消国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考试, 这有望减缓私立补习班教育过热现象, 确保公共教育正常化。
从《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内容上看, 韩国此次立法仅对公共教育机构的“先行教育”行为给予直接规制, 并未直接规制私立补习班的“先行教育”, 立法者意欲通过禁止学校宣传和鼓动学生参加补习班, 以及禁止在教学内容之外出题来间接规制私立补习班的“先行教育”。此次立法未直接禁止私立补习班“先行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政府担心直接规制可能引发社会对公民教育选择权、宪法上的受教育权、教师自治权等问题展开大讨论而影响立法进程, 故而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的方法。
《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明确了国家及地方自治体的责任, 要求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必须强化监督和指导, 促使教育机构根据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编写及运行学校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应能公平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应对“先行教育”引发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制定有助于改善相关问题的制度和对策。该法还明确了学校校长的责任, 要求校长必须忠实地保障学生能够学到根据国家教育课程编写的教科书的内容, 监督和纠正“先行教育”行为, 并制订和实施防止“先行教育”的计划。该法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在学生向其诉说因参加“先行教育”而感到身体和精神之痛苦时, 或者发现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时, 必须对学生的家长提出相关建议或提供咨询意见。
为确保能够防止和纠正“先行教育”问题, 立法规定教育部和各市、道应成立“教育课程正常化审议委员会”, 委员会委员主要来自教育部及市、道教育厅的职员、学生父母社团的成员, 以及其他具有教育专业知识的人员等。教育部下属的教育课程正常化审议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决议涉及国立学校和大学的如下事项: (1) 国家教育课程运行事项; (2) 防止“先行教育”对策有关事项; (3) 国立学校和大学先行学习影响评价事项; (4) 认定是否属于“先行教育”和学习行为; (5) 教育部负责人要求的其他事项。市、道的教育课程正常化审议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决议当地除公立学校之外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先行教育”预防和规制事项。此外, 根据《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实施令》的规定, 为了深入研究“先行教育”的负面影响, 为制定“先行教育”规制对策提供支援, 韩国将成立“‘先行教育’预防研究中心”。
教育部部长或教育监发现公共教育机构违反法律规定实施“先行教育”行为, 或者不停止违法行为的, 可对教育机构发出改正命令。为了确认学校是否实施了“先行教育”行为, 可组织有关专家、学校教师等进行认定。如果学校不遵守行政机关的改正命令, 教育部部长或教育监可依据《教育公务员法》和《私立学校法》请求惩戒委员会对学校和教师作出惩戒决定, 根据立法规定, 对学校的惩戒措施为终止或削减财政上的运营费或减少招生人数, 运营费削减比例为5%~20%, 可最多削减3年, 减少招生名额的比例为5%~10%。
三、韩国社会对立法所存问题的讨论
有学者指出法律的实施难以取得应有效果, 或许成为纸上谈兵, 因为“先行教育”的判断标准很难确定, 这可能造成教学上的混乱。数学课程似乎较容易认定是否超出课程范围出题, 但对于人文学科课程来说没那么容易, 即使考试后由专门组织进行评定, 也为时已晚。教育行政机构的日常检查面临困境, 即使检查也将更多针对期中和期末考试, 如果学校平时进行“先行教育”但考试按照课程进度出题, 实际上仍然不会取得理想的规制效果。[12]
有教育评论家认为, 禁止“先行教育”的立法前提条件是假设现行韩国教育课程自身具有合理性, 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比如, 根据现行国家教育课程的要求, 韩语字母教学在小学1年级用四周时间完成, 但实际上如果不进行“先行教育”, 学生难以在四周内掌握韩语字母。再者, 小学到初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飞跃, 先行学习似乎成为必要。[13]还有人表示, 禁止“先行教育”可能会剥夺具有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机会, 抑制其深化学习的欲望。特别是朴槿惠政府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才能, 实现学生的梦想, 但禁止“先行教育”只允许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考察学习成绩, 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当然, 持相反观点的人则认为, 深化学习是通过自主性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创造力, 其学习过程应当是快乐的, 这些均可在正常的教学课程内实现, 而补习班的“先行教育”往往是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缺乏思考能力的培养。当然, 国家和学校今后应认真研讨如何开发多样性教材和授课方式, 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
现行立法没有将私立补习班“先行教育”行为作为直接规制的对象, 对此持不满意见者较多, 认为仅规制私立补习班的宣传和广告行为是无法达到预定效果的, 况且立法本身也未规定补习班违法时的处罚措施, 今后有必要在立法上给予完善。[14]甚至有观点认为, 仅禁止公共教育机构实行“先行教育”, 反而会进一步刺激私立补习班的需求, 此谓“气球效应”。比如, 韩国很多家长认为, 一旦禁止“先行教育”, 公共教育机构的小学1、2年级学生将不得使用教科书进行英语课外补习, 但韩国小学3年级才开始英语授课, 因此, 若1、2年级中断英语学习 (幼儿园教授英语) , 可能影响学习进度, 对此, 只能选择私立补习班补习英语, 这样将大大刺激对私立补习班的需求。
韩国的社会现实是学生仍然以进入名牌大学为追求目标, 在“超越他人”意识影响下, 一部分学生仍然会选择私立补习班接受“先行教育”, 而其他学生和家长便会采取追风行动, 即使考试题目不超出国家课程范围也不会改变这一现象。韩国教师团体总联合会于2014年4月8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有48.2%的教师认为法律实施后不会带来减轻学生家庭课外补习经济负担的效果, 原因是私立补习班“先行教育”行为无法得到直接规制。有87.5%的教师表示, 有关法案是于2014年3月公布的, 2014年9月便开始实施, 这显得有些仓促, 学校尚未为此做好准备。有教师表示, 韩国高中在高二时便学完高三课程, 高三主要为大学考试做准备, 因为韩国修学能力考试是在高中三年级下学年 (每年11月) 进行。因此, 必须提前学完高三课程, 这已成为韩国所有高中的惯行。如果按照法律要求不得进行“先行教育”, 很难确保高三学生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准备大学考试, 政府应考虑到韩国的现实情况, 对此有必要允许高三实行“先行教育”。
摘要:韩国于2014年3月出台了《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 目的是促进公共教育正常化, 消除“先行教育”对韩国社会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 并实现学校应有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之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此次立法直接禁止公共教育机构进行“先行教育”, 并改革了中小学考试及大学招生考试制度, 但对于私立补习班仅规定不得对“先行教育”进行广告和宣传, 未直接禁止其实施“先行教育”。韩国各界对此次立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议, 担心立法的不完善可能影响法律实施效果。
维系环境可持续素养教育要先行 篇9
2009年12月18日, 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 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 拯救地球家园, 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每个国家和民族, 每个企业和个人, 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提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 增加透明度,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国政府对世界做出了庄重的承诺, 任务极其艰巨。环境问题要取得根本性的转变, 需要全民动员。
针对环境问题,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订了种种法规条例, 采取了种种措施, 但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在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只顾局部利益, 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恶化、环境事故频发。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迫在眉睫。造成如此不协调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人们对科学的无知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素养教育是关键
2001年, 在纽约举办的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142个国家的环境可持续能力排行榜, 芬兰名列榜首, 美国位居第45位, 我国排位第129名。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但现在的环境
危机不仅是法律、行政、组织、经济、科技、媒体的问题, 更是人们思维的问题。环境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危机,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育[2]。
在公众科学素养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2000年, 美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已达到了17%。我国2003年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98%[3]。2006年, 有关部门公布了中国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状况的基本数据,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100% (其中,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4.91%,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78%, 具有大专学历的占4.31%)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8.2%[4]。
要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 领导和公众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试想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决策者、执行者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尤其是环境科学素养) , 怎能指望他们维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呢?
因此, 有必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教育水平, 提高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质量, 有关领导干部也必须接受科学素养教育。
2宣传绿色化学思想, 普及环境科学教育
20世纪以来, 传统化学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但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当今重大的环境问题几乎都与化学品的生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进入21世纪, 人类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人们希望, 化学科学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能够不污染环境, 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致危害环境。
20世纪90年代, 新兴的交叉学科--绿色化学应运而生。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 , 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 、环境友好化学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 、清洁化学 (Clean Chemistry)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式、运行、迁移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 而绿色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污染的根源、本质, 强调的是在始端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 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污染[5]。
3公众提高科学素养, 教师具有历史责任
美国环境教育专家David Wors指出:“人们普遍认为, 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某种技术解决。先进的技术固然有用, 但现在的危机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 它更是人们思维的问题, 环境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危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形成和发展人们的思维能力的手段”。
因此, 当前环境污染的危害问题以及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原则要从学生抓起, 尽快进入课堂, 同时也应积极向公众宣传, 以提高学生和公众的科学素养。加强环境与绿色化学教育, 可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 如:举办有关环境与绿色化学的科普讲座、举办有关环境与绿色化学成果的科普展览、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思想、改革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课程等。
笔者于2002年起开设“环境与绿色化学”公共选修课程, 目前已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并用于教学实践, 该课程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6];笔者主编的《环境与绿色化学》[7]、《环境化学》 (译著) [8]已经出版, 其中《环境与绿色化学》一书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现在正在进行修订版的编著。
《环境与绿色化学》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阐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对20世纪末兴起的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绿色化学技术作了论述;对资源、能源、石油化学工业、材料工业、轻化工业、农药、绿色有机合成、化工过程的强化以及当前环境治理等问题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对读者提高环境意识、建立绿色化学理念、提高科学素养均十分有益。
希望这些基础工作能为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让我们行动起来, 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全民族的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努力奋斗!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与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2]张钟宪.高校开设"环境与绿色化学"课程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 (4A) :108-110.
[3]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EB/OL].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5/n435862/n435872/6684.htm l, 2004-09-19.
[4]程萍.我国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2) [EB/OL].http://www.ch 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3572, 2009, 08-27.
[5]张钟宪, 周荫庄, 牛焕双, 等.《环境与绿色化学》的要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1:26-28.
[6]张钟宪, 周荫庄, 牛焕双, 等.公共选修课程"环境与绿色化学"的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8 (化学专集) :96-98.
[7]张钟宪, 周荫庄, 牛焕双, 等.环境与绿色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先行 篇10
半年前, 在学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 我们曾对今年国际论坛的主题进行过专门的商议, 各位委员献计献策。在集中委员们建议的基础上, 经会长办公会讨论, 决定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选择这样一个议题作为本届论坛的主题, 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现在距离实现这个目标只有7年的时间了,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研究, 今天的教育现代化意味着什么?教育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整个国家现代化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 发挥什么作用?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教育基础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怎样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现代化?
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 曾先后出现三次后发国家 (地区) 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 每一次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第一次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20世纪中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对欧洲的追赶。分析这些后发国家 (地区) 成功追赶的案例, 可以发现一些基本的规律:第一, 人力资本快速积累是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第二, 在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追赶的互动过程中, 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第三, 人力资本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教育。由此也可以说,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就是人力资本的积聚和发展的历程。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形成和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作为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它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强大的驱动力量。
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 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变成了具体工作任务, 而且要比我国整体基本现代化提前30年, 这不仅赋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目标, 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要求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 使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达到现代高等教育世界先进水平, 培育出满足现代经济和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也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要求在思想观念、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公平、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繁重、工程浩大、使命光荣!
第二,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先行。高等教育现代化, 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作支撑。
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总是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强国相伴而生, 这些国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无不具备独特的、先进的、符合本国实际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 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不仅指导着本国的教育实践, 而且也对世界高等教育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 人的现代化处于核心地位。人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表现在培养人的现代性的发展程度上。教育现代化, 物质条件是基础,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核心, 体制机制是保证, 教育思想是灵魂并起着先导的作用。我们只有转变思想观念, 才能推动体制机制的实质性转变、开展教育实践的变革。当然, 思想观念的变革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来源于实践, 同时又在指导实践的进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完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的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其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彰显。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们需要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 因此, 我们的教育研究大有所为。
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群众性的教育研究是基础。当前, 我们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 要注重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 要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 我们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 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灵魂。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要担当起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责任, 注重教育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 对一些涉及教育基本问题的争论, 如高等教育功能与属性问题、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途径问题、教育目的性和价值性问题、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问题等, 都要努力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 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正确回答, 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献计献策;还要承担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 回应社会关切。对社会反映最集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重大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界要有声音、有观点, 要力争形成舆论引导, 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强调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因为我们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凸显、国际化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如果不融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不提高国际化水平, 将很难在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大格局中博得应有的地位。因此, 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创新教育理念上要有国际视野, 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博采各国所长。同时, 也要根据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环境,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把普遍原理与特殊实际结合起来, 研究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问题、中国特点, 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反映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这是当前我们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三,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今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时指出, “要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觉得习总书记的这四句话是我们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推进素质教育”。从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 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把劳动者素质与国力强弱直接联系起来, 到2010年颁发《教育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升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期间, 党和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决定都记载着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目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 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教育领域, 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沿着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深化教育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回眸我国百余年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我们是不是要追问教育究竟何为?追赶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不只是为了经济增长和物质富裕, 更是为了回归教育的核心理念: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了“战略主题”的高度。什么是“战略主题”?“战略”指“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全局的方略”, 具有统领性、全面性和长期性;“主题”是指中心思想。《教育规划纲要》在确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即“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后, 随即明确“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战略主题”, 即把素质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方略。对于这一点, 我们的认识是否到位, 是否充分?我们的行动是否落实, 是否自觉?答案恐怕不那么肯定。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 增强自觉, 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到“战略主题”的位置上,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作指导, 推进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方位调整。当前,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要更多地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避免培养工业化时代的“单向度的人”, 要培养出全球化背景下既富现代科学精神又具民族人文内涵的时代新人, 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 引导科技理性发展。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了“创新教育方法”, 这在以前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是不多见的。长期以来, 教育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顽疾。一方面, 我们天天在呼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 教师依旧是老样子, 也许“一块黑板一支笔, 一人从头讲到底”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多见了, 但是把“黑板”换成“白板”, 把多媒体作为“机灌工具”的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却很值得我们警觉。不改革教学内容, 不创新教学方法,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广大高校教师的主动、自觉的参与。缺少广大一线教师主动自觉参与的教学改革, 注定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当前, MOOCs席卷全球。虽然MOOCs的来临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教育, 也不会完全替代现行教育制度, 但是, 它必然改变现在的教和学的方式。在MOOCs的课堂里, 学习者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在学习内容选择上, MOOCs汇聚了世界范围内许多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供学习者选择, 在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它灵活多样, 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 它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把传统的课堂切分成“微课堂”, 方便学习者既可以按自己关心的主题选择性学习, 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这一模式势必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异军突起的MOOCs, 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
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将2013年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对今后若干年学术年会的主题, 也欢迎各位代表献计献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梦想而奋斗。5月20日, 贵仁部长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要形成各方面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要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 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推进方案, 明确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把握我国在世界教育格局变化中的战略抉择。江苏、浙江、广东等许多省市正积极部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方案,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验区。各级各类学校也在积极行动起来, 规划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任务。
董彩玲:软陶教育先行者 篇11
一
锦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情朴实,红山文化的佐证依稀可见。董彩玲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19世纪德国雕塑家创造了软陶这种材料,1997年由中国台湾传入大陆。软陶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满足人们的创造欲望,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深受人们喜爱。了解和接触软陶之后,董彩玲对软陶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20世纪末期,软陶艺术在中国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软陶作品以制作精细、造型随意、形象生动而著称,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事软陶制作艺术教学的董彩玲,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软陶艺术上。
董彩玲潜心攻读了台湾软陶艺术创始人郑丽香撰写的《软陶创作之美》和中国大陆软陶教学创始人赵春香所著的《软陶与生态教学法》等著作,深刻理解了软陶艺术的内涵和真谛。对软陶艺术的由来、发展和前景有了深刻理解,为自己在软陶艺术上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董彩玲刻苦研习了郑丽香和赵春香的软陶创作技法,在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上得到了丰富和提高。通过精心临摹两位软陶艺术大家的作品,领悟了其作品的通俗与妙处,从而达到了创作软陶作品心手合一的境界。
二
这种求知、求法、求技、求妙的刻苦精神,为董彩玲日后传承、创新软陶艺术夯实了坚实根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勤学苦练,董彩玲创作的软陶作品日渐成熟和老道,其作品得到了行家和软陶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董彩玲创作的《彩蝶戏牡丹》,塑造了彩蝶嬉戏于七色牡丹花中,花儿簇拥绽放,彩蝶起舞的画面,一饱活灵活现之妙。她创作的《另一个世界》,则展现了鱼儿在水中静动自如,悠闲可爱的景致,作品栩栩如生。还有《葵花比翼》,展现孩子们同葵花仰望着蓝天,寓于孩子和葵花一起成长,凸显出神工鬼斧之奇。值得一提的是,董彩玲用自己调济出来的黄色软陶,创作出的《团龙戏珠》,在继承古典图腾的基础上,注重造型的新颖别致,龙首凸翘,龙身盘卧,形态潇洒,给人留下了古朴典雅、雄风伟岸、高贵雍容、神圣无尚的印象,成了人们竞相收藏的佳作和赠送友人的礼物。
作为软陶教育的先行者,董彩玲经常帮助残疾人做事,多次支教到锦州市盲聋哑学校,认真教给学生们软陶的制作技法和技巧,拓宽他们将来的就业之路。她的做法,得到了市残联、省残联领导的赞誉。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前夕,董彩玲应上海市残联之邀,指导爱好软陶的残疾人制作软陶作品参加世博会展出。董彩玲在上海精心指导残疾人创作的“软陶浮雕画”、“民间挂饰”、“软陶首饰”等作品在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展出后,受到普遍关注和赞许。尤其在董彩玲的指导下,残疾人在世博会上为参观者现场制作软陶作品,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生命阳光馆》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董彩玲说:“看到学生们借助软陶发挥创作潜能,将课堂知识在课外拓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是我最高兴、最欣慰的事情。”董彩玲启蒙过的中外小学生,如今有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已在大学里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
学生们的眼睛是求知的窗口。董彩玲能从学生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在软陶艺术上有所追求,董彩玲上课时把自己精心创作的最新作品展示给学生们,以唤起学生对软陶创作的兴趣。然后,董彩玲拿起一块软陶,面对学生轻轻揉搓。她仿佛是魔术师,把一块块软陶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看着学生们将陶土挤压、生成、破减,展露出万种风情的各种形象,董彩玲深深陶醉了。因为孩子们是在她的教导下成为小“艺术家”的。
2009年6月,董彩玲率领学生参加锦州市首届软陶艺术大赛。学生们现场创作的软陶作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经过激烈角逐,董彩玲获得了锦州市首届软陶艺术大赛指导奖:她的学生们获得了一、二等奖和优秀奖。
教育先行论文 篇12
一、加强学生道德修养, 提高意志品格
毋庸置疑, 加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必须先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 提高意志品格着手。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 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在教育中, 因为施教者忽略了对被教者的心理了解, 往往会出现反向努力的现象, 急于以某种方式向被教育者灌输某种东西, 而忽略每个学生的意志、情感、独立人格。学生就会感到这是侮辱甚至是伤害, 就可能引起相反的心理效应, 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或逆反心理。为了保护自己, 被教育者会紧紧地关上自己的心扉, 拒绝接受教育。再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 更强调民主、自由, 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 都要积极探索与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学校德育, 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道德与情感的关系。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满足合理需求
我们常常忽视了道德需要, 而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来源于道德需要, 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起的。因此,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我表现欲望增强, 有的想当班干部, 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 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会跳舞, 想展示自己的舞蹈才能;有的会唱歌, 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等。这时, 教师就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借助情感体验平台, 提升道德教育
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在这些构成因素中, 道德情感对其他因素的生成、发展和相互间的联通、合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性只有偏爱、信仰某些道德规范, 只有将自己的热情、身心融入进去, 才能认同道德规则, 才能把它化为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 才能在不被监督和无外在压力的条件下自觉地遵循。所以, 从道德与情感的关系看, 德育必须注重情感体验。例如, 有一次, 我发现两个学生正在打架, 立刻上前制止了他们的打架行为, 然后请他们到办公室谈话。进了办公室, 我拿出纸巾帮他们擦汗、整理衣服, 接着轻声说:“老师最喜欢那些又聪明又勇敢的孩子了!聪明的孩子在做错事之后能检讨自己做得不妥当的地方, 勇敢的孩子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份真挚之情, 也就把打架之事和盘托出, 还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对这次打架之事该怎样处理呢?我让他俩到办公室外面商量处理的办法。不一会儿, 他们就笑眯眯地走进来把处理的办法告诉我。事后他们很快又一起开开心心地玩了。这就是情感教育的魅力。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 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 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 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 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 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德育应把培养学生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越来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不断积极进取作为其既定的目标因子。因此,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把人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先行论文】推荐阅读:
教育现代化德育要先行05-17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方案07-30
五一节放假 安全教育先行(“五一”简报)10-07
乡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12-17
先行行为论文07-21
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12-11
生态文明贵州先行论文07-03
争先进位、班组先行论文05-16
托里县第二中学“关爱明天_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专题10-07
基础先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