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2024-10-21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共9篇)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篇1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潘琴

关键词:目标形式兴趣反思

摘要: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在开展新课改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作者的看法是,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等诸多方面考虑它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才能真真正正地取得收效。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做一个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已经不能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单一的定位在教授完学期计划上的内容完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通过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他们学到了多少?对活动的兴趣多少?也或者活动结束后是处于一知半解,还是囫囵吞枣的状态?在看清楚一些存在的问题之后,作为教师,孩子们的启蒙者,我们应该在提倡有效教学之时,让教师先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一个活动,短短几十分钟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来。

一、有效教学,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协调一致

在开展一个活动之前,我们都会从智、情、意、行几个方面出发,给活动进行目标定位,然后依据这些目标来开展活动。但是往往活动开展下来,我们在对这个活动进行反思的时候,发现活动进行之后的收效和教师预期制定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在小班美术活动《红红的大苹果》中,教师给幼儿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初步引导幼儿学习按一个方向来给苹果涂色。在活动中,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许多孩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将一个苹果的涂色任务完成了,而且对于“初

步学习按一个方向来给苹果涂色”这一技能,在幼儿的作品中已经分明的表现出来,很明显,孩子们的涂色技巧显然已经不在 “初步”这个阶段了,教师没有在平日的教学中了解透析孩子的技能发展情况,而是盲目的给教学活动预设目标范围,自我的认为认为小班幼儿就应该处在“初步”这一个环节。目标定位的不切实际让活动失去了发展幼儿能力的有效机会。而重复雷同的活动势必会让孩子们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形中,孩子们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参加的活动,不得不完成涂色任务,教学活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二、有效教学,教学形式和学习内容的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一直是老师教,孩子学,老师是主动教授者,孩子是被动学习者,于是学习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负担。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许多教师尝试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育理念,让活动活了起来。

例如,在原本简单化,模式化的数学教学中,添加了许多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等。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相邻数》中,在以往,我们曾经这样做,把1—10十个阿拉伯数字逐一的往黑板上一摆,然后从数字排队的顺序中理解每个阿拉伯数字都有左右两个数字是朋友,一个比它小1,另一个比它大1。机械性反复的带着孩子们读念几遍“5的相邻数是4和5”等,孩子们是靠这样的反复诵读来记住相邻数这个概念。而在我们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七个小矮人》中,教师巧妙的将数字7以内的相邻数转化到了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来扮演一个小矮人,胸前都会贴上一张胸卡,上面是1—7的数字符号。首先,引导孩子们按顺序排队,理解数字的顺序排队,知道我的前面是谁,是几号小矮人,后面又是谁,是几号小矮人,知道数字的前后关系。然后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先引导小矮人们去找一个比自己的胸牌号码小1的小矮人做好朋友,第二个回合,引导幼儿找一个比自己的胸牌号码大1的小矮人做朋友。在两个回合的找朋友游戏结束之后,引导孩子们一起小结找朋友的情况,然后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中心点:原来,除了数字

1以外,每个小矮人都可以找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比他小1,一个比他大1,这就是相邻数。在以游戏形式开展的快乐活动中,不要单一的认为孩子们仅仅是理解了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更重要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是主动去理解知识,主动去汲取知识。活动中,孩子们是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灵活的“旁观者”,教学形式不再单一老套,而且对于教学的要求目标也能顺利完成,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定位有效吧。

但是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时,我们的教师也忙碌了起来,学这学那,觉得有效教学就是要把一个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像个水果大拼盘一样,杂七杂八的全往里面加,一会儿唱歌,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又是故事,而最后给这个活动定位的领域就是《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不是简单的将语言、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像烧菜加调料一样,随性的往里面洒点葱花,再洒点胡椒,然后端出的是一盘大杂烩。在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家》中,我们就曾经出现这样情况,由于是公开展示活动,因而老师将二十几分钟活动设计的满满当当,学习诗歌,朗诵诗歌,创编诗歌,绘画诗歌,最后在结尾的部分还添上了一个歌唱环节《家》,咋一看,整个活动有动有静,有文有武,内容饱满,节节紧扣主题“家”,但是最后从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上看,首先诗歌没有真正的把握,而作为学习诗歌,应该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用有感情的声音来表现诗歌,这一点也是一带而过。在孩子们还没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就要求他们去创编诗歌,而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它有一定的音调押韵和句式构成,作为创编,虽然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和创编,但是也应该引导孩子们以文学作品为先导,来学习创编,用一定的句式和词汇来完成这一环节。而最后,可能教师认为是公开活动,所以应该要锦上添花,加入了一个歌唱环节,这样的活动就像是文艺节目中的串烧,什么都有,但是孩子们精华都没有汲取到,雾里看花,走马场似的全篇走过,学到的都是皮毛而已。显而易见,教师浅显的认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就是各种内容的简单相加。

三、有效教学,教学选材和幼儿兴趣的根本统一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5足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孩子,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才会主动地“想学”和积极地“要学”,而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则会注意力分散,或者是没有耐心完成整个活动,教师一头也只能是很辛苦的牵着孩子勉强完成活动。孩子的年龄小促成了这个现象,他们不像大孩子那样,有很好的自律能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是没有兴趣的,枯燥的学习活动,也会束缚自己即将分散的注意力,耐心的听老师讲授。因而,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唯有这样,活动才能有效的开展。

在我们制定计划,预设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直接经验背景以及幼儿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教学设计和资源提供,使幼儿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幼儿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幼儿从做中学、玩中学,实现知行合一。所以,我们所选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有一定了解并适宜于幼儿的,教师借助幼儿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能获得新知识的,就像是摘苹果一样,对于长得太高的那个苹果,孩子们由于种种原因摘不到,但是那个略高过他们身高稍许的苹果,只要他们用力纵身跳一下,就能够采摘到。这一个比喻,也正是迎合了我们教学选材必须和幼儿兴趣的根本统一,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小班教学活动《图形食品品尝会》中,要引导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吃过食品中所隐藏的那些平面图形。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又相对少些,但是对于一些零食,他们的敏感度确非常高。现在的孩子经常逛超市,买东西,活动之前,要求孩子和家长逛超市,在超市里寻找购买一种图形食品,并带到幼儿园中来开展活动。活动中,有了先前的经验作为铺垫,所以在谈话环节中,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认识来介绍给大家,说出了许多种形状多样的食品,例如:圆圆的糖果,长方形的饼干等。而且在接下来的分享品尝环节中,孩子们不仅是尝到了自己所带来的图形食品,更是从其他孩子那里分享得到了其它经验,一举两得,让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开展活动,收效颇多。

再如,在神七成功升空的那段时间,作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关心时事,于是切合实际情况,及时生成开展关于神七的活动,孩子们将自己收集到的剪报,图片等纷纷带至幼儿园,制成展板一起探讨,谈论,分享着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如果在孩子们情趣盎然的时间段内,教师断然的切断他们的兴趣着力点,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活动,如果也同样放在小班,那么就显然不会有先前那样的收效了,小班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一些时事,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兴趣着力点不同,因而会表现的一脸茫然。

四、教学反思和教师素养的促进发展

做一个教师,要知道反思。做一个想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师,更要学会反思。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学会更深层次的挖掘出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优势所在,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实际更有效。另外,反思不是单一的从寻找自身的问题出发,认为自己做组织的活动中漏洞百出,毫无长处可取,教师也要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扬长避短,这样的评价才会更有激励性。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以更清醒的头脑,更宽阔的思维,来正确对待我们的教学工作,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一定能收获更多。

2008年12月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篇2

第一,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有助于唤起学生学语文的欲望。

首先导入语必须鲜活生动。我认为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课前师生见面时情感沟通的语言。如刚走进教室时的问候, 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上课”“起立”的简单形式, 而应该提前走进教室, 与学生们交流一下语文甚或是其他一些学科的学习心得, 或者是借用其他恰当的话题与学生沟通, 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纳教师, 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一方面是导入新课的语言。优秀的导入语, 有的自然、新颖, 有的曲折、意外,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 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做到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 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 还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具备了这些, 何愁学生不跟着老师走呢?

其次, 课堂评价语言要真实自然, 充满激励。小而言之, 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气氛; 大而言之, 它有时能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下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现状实在堪忧, 例如死板生硬式的, 信口胡扯式的, 还有不着边际的, 板着脸训人的, 充满廉价的表扬的, 以上种种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所以课堂上要不断寻求学生的亮点, 评价语言要真实, 发自内心; 要多样化, 富有变化; 要有针对性, 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 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 要充满激励性; 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做到了这些, 学生学语文的欲望何愁不能被激发呢?

第二, 教师要善于思考, 且要经常激发学生思考, 有助于点燃学生学语文的热情。

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学生, 他们有的一边听讲一边做着小动作, 有的自顾自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甚至有的看上去坐得端端正正的, 但看看他的眼神, 就知道他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一无所知。很显然, 他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些行为呢? 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要经常激发学生思考, 多让学生动脑, 让他们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为聪明, 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因此, 不能让学生的主要智慧用在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和死背教科书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爱因斯坦说过, 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 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譬如, 学生学了一个单元的开篇以后, 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后面的课文, 甚至去阅读课外相关知识的书籍。他们读这些书并不是为了去应付考试, 而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思考、认识、发现和好奇的需要, 只有做到了这样, 这个学生才会真正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劳动者。在学生年轻的心灵里, 都埋藏着求知好学的火种, 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王国里, 教师才算是真正点燃了他们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事实上, 要培养出会思考的学生, 教师先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会思考的人, 才能真正认识和体会到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 是一种幸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首先要让他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勤奋的学生, 就是他要善于思考。在课堂上, 常常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声音, 这就是学生在思考的表现, 在积极鼓励这种声音的同时, 又该如何引导这些声音有机地和课堂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呢? 靠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应变能力……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带来思考, 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自我表现, 且能用思考来指挥学生, 让学生折服和钦佩, 他就能成为学生年轻心灵的征服者和教育者。教师只有热爱自己崇高的事业, 同时又能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才有能力让学生保持兴趣, 用心去聆听他的每一句话, 才有力量去感染学生。我们教师需要思考, 也只有依靠思考, 才能驾驭学生年轻的心灵, 才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才能点燃学生学语文的热情。

第三, 教师要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文的学习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语文实践活动课在这方面似乎更具优势。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数还是活泼好动的, 他们喜欢参与, 喜欢表现。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活动的机会和表演的舞台, 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的内容和不断创新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调动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获得一种亲身参与创造的体验,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历成功和失败, 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和感受的加强, 自然就增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因此, 我们应该努力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 不要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 不要像搬运工一样把事实和规则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室里的文本教学和课堂外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可以这样来比喻: 在教室的旁边, 还应当有一块田地, 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我们要多带学生走出教室, 去实践课本中的理论, 去学习课本外的大语文, 从而增添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四, 教师课下要走近学生,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有助于增添学生学语文的动力。

人们常说, “身教重于言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这么说, 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学, 对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 使学生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 在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你了解了学生, 还要让学生了解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走近学生, 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让他们了解你, 以至成为他们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对象, 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个人的关爱。当然, 这还需要我们教师自己付出很多努力, 我们课外要去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 阅读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只有这样, 我们跟学生之间才能产生共鸣。做到了这些, 我想学生学语文的动力也自然就能得到增强。

有效教学,快乐先行 篇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课堂成为求知的乐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激励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和成功?笔者认为,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营造乐学环境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一种对老师的亲切感、情绪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能不受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到学习不是别人在“逼迫”自己,而是自己想“明白”许多的“为什么”,乐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乐于求知。

首先,要提倡教师微笑进课堂。微笑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另外,要善于激励。比如微笑、点头或说一句称赞的话,都会创设和谐氛围。点头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专心听学生说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表现。对于思维灵活的学生,教师随口一句“好样的”,就是对学生的成功激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乐学愿望。

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行真诚交流

新生第一次上作文课,学生们写了自我介绍。从他们或秀气或豪放的字体中,我发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他们有的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伤心,有的为自己曾经的过错而悔恨,有的说自己想为班集体做点事情,有的自荐担任班长。学生的真诚让我感动,我走上讲台对他们说:“同学们!新的班集体已经组成,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不论以前你是多么优秀或多么调皮,也不论你有多少成绩或错误,我都会一视同仁。过去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现在你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我的讲话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师生间的信任和默契从此开始。

我用名人名言激励他们,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舞他们。小黑板上有我真诚的寄语:“同学们,愿你们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天时光,不求一鸣惊人,但求脚踏实地,做平凡而有作为的人,做诚实而有爱心的人,做奋进而又热爱集体的人,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作文里有我诚恳的赠言:“语文妙趣无穷,语文诗意无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感受语文,是徜徉在浩瀚的文字海洋;感受语文,是遨游在广阔的思想天空。感受、珍惜并感谢语文带给我们的一切吧!”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三、善抓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次看到学生们写作文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的心中就不免懊恼,写作真的这么痛苦吗?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作文中找到快乐,并真正爱上写作呢?

一日,看到我班某一学生的周记描写一位老师形神毕肖,于是我拿到班上范读。当我读至人物的语言描写时,一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你没有读出原汁原味,还是让我来读吧。”说罢,便充分展示了他的模仿才能,一段话读下来,同学们拍手称好。抓住机会,我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想把一个人写活,就必须抓住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切忌脸谱化,这位同学成功地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我们要向他学习——写文章一定要写出‘人样来。”

第二周,周记中写人的文章更多了,描写对象多以同学为主。因为朝夕相处,彼此熟悉,所以文笔就生动了。我这次讲评的时候,故意对文中的描写对象秘而不宣,看看谁先猜得出,并且让猜出者说说理由是什么,文中描写的哪些特征比较鲜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外貌、语言、动作,还是其他细节。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觉得说还不够尽兴,有的学生甚至当时就站起来模仿描写对象的动作和神态,课堂上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灵机一动,我对大家说:“这些周记写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透过这些文章,有的同学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学校生活宝贵的记忆。我们不仅可以写一个人,还可以写群像,写某个场面,记某次活动。我有一个想法,建议把这些写我们同学、写我们老师、写我们自己生活的文章打成电子稿,把属于我们的点点滴滴珍藏起来。两年后,当我们临近毕业的时候,再把这些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每人一本,成为我们自己原创、记录我们初中生活的书,该多有意义呀!我们可以给这本书起一个名字——《这些年,我们一起走过》。”学生们听后,频频点头,大声叫好。

接下来的周记中,佳作频出。《小崔那些事》《肥猫正传》《疯狂在周五》《班主任不在的日子》《我们的百花园》《铁人五项》,等等,不胜枚举。

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周一刚交上来周记,周二就有学生找到我:“老师,您看我的周记没?这周讲评我的吧。”还有一学生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讲周记,赶快讲吧,我还等着写呢。”一催再催。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没等讲评,就先把本子拿走,一天写一篇,每天找我批改。还有一些学生对旁边的同学说:“这周你写什么?写我吧,看我多有特点!”学生们在快乐中写文章,在写文章中享受快乐。

我想,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热爱生活、愿意表达的心,这可能是写作之初学生们最需要的吧。

四、巧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专家指出,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旋律能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能调整大脑功能,解除身体疲劳。于是,我尝试着把音乐带进课堂,在学习之余,播放一段配乐朗诵或一段音乐。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情感教育。学习《诗经》时,我让学生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我就让学生唱《烛光里的妈妈》;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给他们播放《枉凝眉》;学习《致橡树》,就让他们欣赏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

后来,我又把视频引入课堂。在学习《边城》《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时,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电视剧、电影视频,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有助于他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

把音乐、视频等引入语文课堂,既让语文课变得精彩,又使学生能够发现美、欣赏美,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语文教材审美、启智、育人的功能,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除了细致地讲解课本中的基本篇目,我还让学生们读一些文思兼美的书刊,而对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我便带着虔诚和敬意与学生们同读共赏,也许这是学生爱上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期末考试时,在阅卷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他们热情洋溢的话语表露出对写作的喜爱。很多学生写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写到了我们的作文课,写到了我们的课外阅读。从那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的作文里,我真实地感受到学生们对作文课的钟爱,对教师的喜爱。由于坚持课外阅读和观察生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充分给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师 篇4

郑洁

今天上午马飙(对不起,我的电脑里没有三匹马的那个Biao)院长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他认为,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有的的,有序的,有趣的,有益的。我想他的讲课很好地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原则。他对有效课堂的五种形态和特点的阐述,相信各位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的校长和老师们希望得到某些方法可以让教学快点有效,可是专家们总是讲些原则,没有专家讲具体方法的。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因为专家们保守,而是因为有效教学实在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

我认为,关于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讨论,在云南地区应转为对有效教师的探讨。因为,制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教师,这一点在云南似乎是当务之急。

有人认为,有效教师就是可以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并为个人发展提供育人和关爱的环境的那种人,还有人把有效教师定义为热爱学习,对特定专业学科掌握很好,并有能力将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有效教师是能够积极鼓舞学生致力于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的`社会秩序的人。

据研究,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1.有效教师具备这样的个人品质: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并为儿童和青少年们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2.有效教师对于知识有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必须掌握至少三类知识,即有关学科的广泛知识,有关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他们利用这些知识指导其教学研究与实践。

3.有效教师掌握整套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4.有效教师善于反思、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学会教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同时恰当地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的发展。

有效教学唤醒教师决战课堂 篇5

打印本文 添加时间:2008-11-4 13:41:07 点击:30

《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6日第12版

■北京钢铁学院附中 吴有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该怎样实施,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有效教学的本质与内涵

有效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从教学文化的角度看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改变无效、低效教学,实现有效、优质教学?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厘清,就奢谈有效教学,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缺少理论的指导,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也就谈不上真正有效的研究、行动和落实。

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提出:课堂要转型;教学的转型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召唤一线教师“决战课堂”。文喆的《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教学文化的高度,具体指出了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要实现有效学习,必须形成五个条件:学习内容要恰当、学习环境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明确了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北京市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把教学活动分为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两部分。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就不能不“算计”在备课时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讲授的内容是否适合每一个学生?每次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布置的作业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汇集了当前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几篇权威论著,把其中的核心认识和权威观点呈现出来,为老师们看待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提供了基本方向与思考角度。

怎样实现有效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效益意识不强,没有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能从深层次上关心学生的发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策略实施,把有效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和结果中。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一书所有章节均以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为依据来选文组材,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都有涉及。“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设计好教案”、“板书有哪些讲究”、“如何导入与引导”、“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怎样让学生会发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技巧有哪些”、“遇到冷场怎么办”、“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语言的艺术该如何运用”、“怎样的批评更有效”,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热点和核心内容,篇篇文章均来自实践者和研究者真实、具体的感受,有鲜明的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作业本上的新生活

作业本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枯燥的,甚至是厌烦的,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预习、复习这些传统的教学环节,也通过“创新教学”和“行动研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一位教师《用活“作业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一)作业本里,孩子们把悄悄话告诉了老师

生:“老师,谢谢你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照顾。自从我爸爸得病后,你一直对我很关心。前几天,我经常做错题,您很生气,我以为您不管我了,但是您还那么细心地给我讲题。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师:“你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老师很欣赏你的才华,无论是动手操作、绘画,还是在知识的理解方面,你都有很高的悟性,老师真的害怕一颗闪亮的小星星由于不负责任、由于贪玩而黯淡无光!振作起来,让所有关心你的人知道:你一定是最好的,好吗?”这是一本数学作业本上的师生对话,那个学生很聪明,通过师生在作业本上的交流,他慢慢振作起来,成为班里的积极分子。

(二)作业本里,教师热情激励孩子们

“你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朗读和日记的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学期,老师希望看到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相信你能做到!”“做事认真是你的一大优点,课堂上再活跃些,多和大家交朋友,你收获会更大!”这些是一位语文教师学期初在作业封面上给学生的寄语,老师给自己的寄语起了一个名字叫“希翼”。每当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业本时都不免会怦然心动,他们看到的是老师的希望,也会为达到老师的希望而努力。

(三)作业本中的“补白”,让孩子们在自我反思中学习

“‘花梗上托出三个黄豆粒大的花骨朵儿,紧紧合拢着,像没睡醒似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托”字用得传神,我是修改后才用上这个字的。因为我想起了老师讲的‘贾岛推敲’的故事,以后写作文还得好好推敲推敲。”这是一位五年级学生在自己作文本上的一段“补白”。“这是我第三次忘了加单位了,太粗心了,一定要改过来。”这是一本数学演草本上的“补白”。“补白”就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自己作业的空白处写下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或者画一点装饰,当然也可以不去补。补白后的作业本“活”了,让孩子们在反思中进步;作业本“美”了,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孩子们变了,再也不随便涂鸦了。

(摘自贾同文《用“活”作业本》)

教育家鲍林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效,是教学的生命,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有效教学,就需从根本上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篇6

教师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启迪着。作为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改革的促进派,使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骨干教师要使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教师不仅应该是自己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这是不对的.而今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却往往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教师不宜过多地参与,这是有道理的,却也存在着问题。我们往往主观地认为,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然而,在学生中间,他们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往往学习中成绩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实验中包揽了大部分的内容。致使另外一部分学生只好缄默,产生了习得无助的心里。因此,教师在充分放权的前提下,还要平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观点的权利,教师的参与在于引导和平衡学生参与学习,真正让课堂学习和讨论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讨论”。

三、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要吃透教材,不仅把教材看懂,而且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教师在教学中驾御自如,厚的讲薄,难的易破,一语中的,简洁而充满智慧。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就是智慧、艺术、水平。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了。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教师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师教学要富含创造性

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五、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篇7

关键词:教师,新课改,观念

1 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

教师观念即教师的教育理论观念、教育价值观, 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核心。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观念, 应包涵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课改的态度观念;二是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观念, 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

实践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内在观念会影响以及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思想决定行动, 拥有什么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直接影响着教师有着什么样的教育。教师的每一节课,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的思想、教育的观念的实践。所以说教师的观念对于新课改意义重大。教师的观念将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新课改的程度和效果。

2 教师的传统观念

2.1 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但是部分教师还是秉承着教学必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会使得教师在课堂的掌控力降低, 这是一种切实的威胁。丧失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中的权威。教师对旧课程、传统教学文化的承诺与忠诚, 对课程改革的抗拒也就成了自然反应。

2.2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

在师生关系中, 许多老师还是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 强调在学生中的权威。甚至还有些教师还有着“学生不打不骂不成才”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得师生关系极度紧张。学生在面对极度威严的老师下, 无法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育。

2.3 传统的学生观

教师心中好学生的标准依旧是考试成绩好、守纪律、考试分数高。 (1) 对学生写作时的一些新颖构思, 解题时独特的思路, 讨论时违反常规的提问, 绘画时奇特的联想等等不但不给予保护和鼓励, 反而会觉得是钻牛角尖。久而久之, 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其他能力也难以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4 灌输式的课程实施观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 浸泡了我们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教师为中心、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 (2) 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 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3 教师需树立新的观念以适应课程改革

3.1 树立动态的课程观

多数教师把课程作为名词使用。认为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 都是封闭的、固定的, 仅仅把课程看作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或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这些都是传统课程观的误区。这样的课程观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

与教师传统的课程观不同, 后现代主义多尔理解的课程是一种活动, 认为课程并不是预成的, 而是在过程中由师生逐渐生成、建构起来的。显然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 树立起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课程观。这是符合我们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我们教师应该从静态到动态, 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认清课程不再是只为完成预先的计划, 更加关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和任务。课程的实施不是固定的, 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而逐渐调整与生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 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 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

3.2 树立师生相互交往的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的教学观念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树立起师生相互交往的教学观, 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对教师而言, 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专业成长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3) 教师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框架, 由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 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3.3 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教师传统的评价观, 仅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或者语言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好坏、智力的高低。评价的方式也只是通过用试卷测试或者背诵、默写的方式, 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 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考核。这种评价观是片面的、对于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新改革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树立全面的评价观。

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整体的评价学生。只有树立了多元的评价观, 才能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学生, 而不仅仅是单独根据笔试成绩判断学生的能力。

3.4 提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识

新课改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许多教师认为,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编制就是权威部门的事情, 这完全超越了以往的工作范畴。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观念。首先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而不仅是教材的传递者。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权力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其次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高度参与, 因为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个体, 深知怎样的教材能够更有实用性, 更加适合学生。所以不仅把自己定位成教育者, 还应该定位成一名教育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观察与总结, 时刻具有研究者的精神。充分的参与到校本教材编制当中来。根据各自的地方以及学校特色来开发教材, 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4 小结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有机结合与融合。不断促使改革的倡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之间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融合, 尤其是要充分关注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通过教师不断的反思和调整自我的观念, 逐步适应并达到自己所处环境和能力范围所能达到的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要求的最好状态, 最终成为课程改革的责任人、主动者和志愿者。

注释

1宋中英.主体性教学呼唤教师观念的变革[J].教育探索, 2002 (6) .

2韩立福.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J].基础教育论坛, 2012 (10) .

有效教学教师先行 篇8

姓名:安玉梅 城市:枣强

学校:河北枣强中学 学科:化学

爱车:广汽本田飞度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江淮IEV5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安老师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化学老师,她的专业性告诉自己,新能源汽车是值得被相信的。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损耗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数,但是使用新能源汽车一定会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益处。对环境负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尽管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助力度很大,但安老师还是认为价格偏高,如果可以免利息贷款进行购买,那么安老师还是很乐意购置一台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姓名:王宇 城市:齐齐哈尔

学校:实验中学 学科:数学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BMW i3

难见新能源的身影

王老师的住所离学校只隔了一条马路,所以平时一直是步行上班。班主任日常的繁忙工作加上家里的琐事让王老师没有时间休息,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转眼间,时间过的很快,把儿子送入大学,离开了班主任这个重要岗位,让王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最近,夫妻二人正在考虑买车的事宜,这样周末放假的时候可以开车去周边逛逛。在大城市念书的儿子极力推荐王老师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说这样不仅开起来省力,还能保护环境。只可惜新能源汽车现在仅在大城市得到推广,像王老师所在的二、三线城市还没能见到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姓名:贾国华 城市:赤峰

学校:乌丹二中 学科:语文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腾势

守护草原的那一抹绿

在得知国家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贾老师非常的激动。作为一名草原的“女儿”,看着家乡的环境一点点的恶化,那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令她感到痛苦。作为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她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还逐渐向学生传授新能源汽车的优点。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在几个大城市被普及,如果能尽快向二、三线城市推广,贾老师相信自己包括身边的很多老师一定会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

姓名:杨怡 城市:武汉

学校:第三十九中学 学科:语文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长安逸动EV

省钱才是王道

都说语文老师的心思最细腻,来自武汉的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细致的人。刚上班没几年,杨老师的生活暂时不需要一台代步车,平时的生活主要是跟朋友一起逛逛街、吃个饭,剩下的时间大多宅在家里。一是觉得武汉的交通状况不太好,自己开车还不如乘坐公共交通;另一方面,杨老师觉得,自己开一台车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不过,近几年新能源车的出现让杨老师有了买车的希望。行驶相同的公里数,新能源汽车要比普通汽油汽车省的多,这样一个人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开车出去散心。

姓名:王剑 城市:天门

学校:天门中学 学科:体育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BMW i3

走不远,难接近

王老师刚上班不久,身为一名体育老师,平时的工作并不繁忙,大多时间跟学生在一起跑跑跳跳。闲不住的王老师,业余时间特别喜欢跟朋友一起开车出游。经常借用好友的汽车让王老师很不好意思,他一直希望能尽快拥有一台自己的爱车。身边有人向他推荐了新能源汽车,一直热衷于尝试新事物的王老师对新能源汽车也很感兴趣。不过,他多加了解之后,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不高,而且自己所在的城市还没有安装充电桩,这对于好游的王老师来说,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未来如果续航里程能够大幅提升,王老师还是很愿意尝试新能源汽车的。

姓名:宋惠恩 城市:北京

学校:虚石学堂 学科:手工陶艺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北汽EV200

学校是充电的绝佳地点

宋老师每天的工作非常轻闲,一天最多只有四节课。没课的时候,他喜欢呆在办公室上网浏览各大汽车网站。从小就喜欢汽车的他,这些年收集了很多车模,并且对汽车颇有研究。宋老师非常看好近两年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保护环境,而且节省一大笔汽油费。尤其是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说,绝对是购车的首选。宽敞的校园可以给教师提供充分的空间来安装充电桩,这样即使自家小区没办法解决充电桩的问题,也可以开到学校来充电。另外,新能源汽车漫长的充电时间与教师每天固定的坐班时间相比也不值得一提。上班充电,下班开回家,完全不会把时间浪费掉。

姓名:刘仁赞 城市:北京

学校: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学科:美国、加拿大留学方向

爱车:JEEP指南者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腾势

新能源专用道待实施

在回国任教前,刘老师在美国学习了几年。与国内多车、狭窄的马路相比,国外的道路更加空旷,这对于追求速度感的刘老师来说,经常把城区内的道路当成高速路来开。回国之后,尤其是来到北京,道路上拥堵的车辆让刘老师难以习惯。尽管他为自己添置了一辆JEEP,但平时依然跟其他车一样堵在路上。开起来没有速度感,停起车来也很麻烦,刘老师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再加上身边朋友都在劝他购买一台新能源汽车,刘老师开始动心。如果未来道路上可以有新能源汽车的专用道路,那么刘老师会非常痛快的买一辆。

姓名:赵云 城市:北京

学校:新城职业学校 学科:历史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卡罗拉双擎

新能源与公共交通的“碰撞”

自从上大学来到北京后,赵老师就决定留在这里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赵老师都是乘坐公交车往返。北京的交通状况实在恶劣,赵老师每天坐在公交车里,看着旁边成群的私家车也堵在路上,让她打消了买车的念头。公交车有自己的专用道,除了需要停靠站点外,行驶速度还是很快的。公交车数量少,等车的时间过长,如果能够把新能源汽车大幅度应用到公共交通领域中,既不会因为车辆增多而污染环境,又能保证乘客的出行。

姓名:刘凤佳 城市:唐山

学校:新东方学校 学科:英语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特斯拉

起步较晚,难得信任

少一些公立学校的拘束感,多一些自由感。对于唐山新东方学校的英语教师刘老师来说,买车首要的是追求美感。每天光鲜亮丽的出门,当然就需要配备一辆同样光彩夺目的爱车。唐山人在经历过地震之后,似乎都把钱看得很淡,反而安全是首选,在选车的时候也是一样。新能源汽车目前种类太少,在外观上并不能达到刘老师的要求。另外,新能源汽车中大多是自主品牌生产的汽车,安全性得不到信任。起步时间太短,相信再过几年,新能源汽车定能受到热捧。

姓名:杨堃 城市:天门

学校:渔薪中学 学科:历史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启辰晨风

租车是出游的第一步

大学时期的杨老师喜欢带着一帮同学一起出去玩,那时候没有经济条件买车,一般都是去租车公司租车。上班之后,杨老师这个爱好还是没变。虽然没有另一半,但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点让杨老师感到欣慰。随着出游次数的增多,杨老师开始酝酿自己的购车计划。每次去租车公司租车的时候都会被介绍新能源汽车,时间一久,他对新能源汽车也有了一些了解。但可惜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太少,杨老师只会考虑MPV这个车型。他希望新能源汽车首先应用在租车公司中,这样自己可以最先体验到。

有效教学十讲教师心得 篇9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教师心得3

暑假伊始,带领全校教职工一起研读《有效教学十讲》。余森教授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这是余教授二十几年对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的智慧结晶,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内景。

虽然只学习了前五讲,但是发现,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书中余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着前五讲,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程标准20__版》提出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曾出现了“拓展探究热”,只要能与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老师在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过分拓展的结果是造成了宝贵的堂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忽视了本内容的教学。

二、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巧妙的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创设一个感觉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这时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复习不及时,学习不主动。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相匹配。

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近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时充分地“备学生”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历史阅读。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生成有效的学习成果,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没有预设即前的精心准备——备,堂上就毫无法;没有生成,再好的预设也无用武之地,这就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意义。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程背景下的历史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节成功的重要条。

预设应是一种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堂更得心应手。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思路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与预期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新目标——产生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教师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地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这种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适时关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上一篇: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_职教论文下一篇:关于做好2013年度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