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结合论文

2024-08-20

教育结合论文(精选12篇)

教育结合论文 篇1

摘要:由于流行音乐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和熟知, 再加上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通过唱歌的晋级形式来选拔自己的未来之星, 使得很大的青年都在做着一个梦, 那就是靠唱歌走上一条明星路。但是由于这种状况太过于突出, 很多人在走向成功之路的时候, 忘记了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从而使得音乐行业里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建设。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什么?有人是这样理解的, 音乐是一种感觉;又有人说音乐是一种声波与耳膜震动的反应;还有人这么理解音乐是人本身的一种感觉, 是情绪和情感的一种体验。

冼海星曾经说:音乐,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带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享受, 在柔软的音乐旋律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细腻的情感。在激情的音乐旋律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激昂的情绪。在纷杂的社会中, 音乐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欢乐, 在我们的情感受到创伤时, 它是一剂良药, 是一种宣泄, 是一种释放。

掌握音乐的几项基本特征也是学习音乐和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项。首先,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是用一种语言可以表达出的情感。音乐的教育首先在于对学生音乐理解上的教育, 让学生在真正地音乐理解中去认识和抒发音乐的感情。其次, 音乐的创造性是任何一种艺术行为无法比拟的, 也正是音乐有着这种很广泛的创新性才会让我们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音乐类型。它的非同一性, 非重复性, 都是我们喜欢喝热爱音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再次, 音乐是我们传递感情的最佳办法之一, 我们可以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越来越多的原创型歌手的出现, 更让我们理解和体会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和残酷的一面, 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奋斗, 为理想, 为自己, 为家人不停地奋斗, 释放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绪, 也正是这样的歌曲更能长处很多人的心声。最后, 音乐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它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延伸, 我们随时可以品味过去, 畅想未来的产物,

音乐对于大家所带来的影响和喜爱不是一时的, 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它是以艺术为媒介, 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的范围在于外人看来是唱歌或者是跳舞等才艺型表现。从从事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说, 音乐教育的培训目标是培养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音乐教育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 这是一项基本的文化知识, 其中的核心课程有乐理、声乐、乐器和声基础等课程, 对于文学类的知识像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教育导论等都是作为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时候加强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是作为一名学生成为一名真正音乐人的必修之课。

要想学好音乐教育或者是做好音乐教育的工作, 首先要了解音乐教育的特点, 针对其特点去找方法、去教育、去学习, 就像我们抓药一样, 是对症下药。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首先要通过情感的方式进行沟通, 所谓的情感方式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对音乐进行阐述和理解,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把所体会的东西很客融合各类知识信息和教学手法, 去展开先进、科学的教学, 使得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入门伊始, 就能够在基本乐理的课堂上接受到完整而宽泛的良好教育, 从而打下坚实、全面的音乐文化基础。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 推动中职院校的乐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观的讲给学生, 过于的感情理解, 会让学生有比较错误的理解, 或过于喜, 或过于悲, 客观的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每个教育者所必备的素质。其次是把握住其作品的中心思想。再次就是要用很积极的心态去对应学生的不积极的态度, 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其实是个很辛苦的职业, 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课, 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都很了解如果没有生动的课程, 学生是很难喜欢上这个专业的, 除非是自己的好强不然这个专业是学不好的。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育者对于音乐教育这门专业都应该有着慎重且严肃的态度。

现在我们说很多的音乐人不管是新人还是乐坛的老将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绯闻事件, 我们不得不说有的就是完全的子虚乌有, 有的却是炒作行为, 是为了让自己更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有的比较低级的一些事件, 让我开始怀疑作为一名公众人物, 他们基本的素质教育在哪里, 我们很担心今后的学生会复制错误的道路前进, 因此素质的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更注重的是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要想全面的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言, 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基本, 也是教育的宗旨所在。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我们不能说要所有的学生都有一样的素质或者是一样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观念。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 自始至终都没有统一的答案, 但是从教多年的经历来说, 素质教育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个阶段都是教育的重点所在, 对于将来要面临更多挑战的音乐类学生来说, 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发展是其始终在自己的行业里要坚持的东西。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讲,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 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将每个学生都作为一名受教育的对象, 学校就是教育的基地, 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学生的学习轨迹,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生拥有高素质, 教师的队伍一定有很强的素质教育功底。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我们不用阐述的特点, 从走进学校的第一步开始素质教育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每一个学生由于性格的爱好的区分, 使得他们有了对于课程的喜爱和厌恶之情, 如何才能将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心理纠正是每个教师所要关心的。我们说不仅是学习上需要投入我们的热情, 心理上的关心对于发育期的学生更是需要关心。音乐是美好的事物, 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曲解音乐可以说是对音乐的一种侮辱, 对这个行业的一种侮辱, 对每个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侮辱, 那如何去修改这样的一个局面呢, 对于行业本身的性质我们不说, 但对于我们将来要走向音乐行业的学生来说, 必备的就是良好素质教育。

好的素质教育是做好一切的前提, 也是我们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音乐教育, 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那么培养人培养的就是人的素质, 一个好的心灵会让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同时怀有高尚的信念和细腻的情感。我们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就像音乐, 就像心灵。

参考文献:

[1]杨通八.实践中选择实践中创新——中国新乐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启示[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2]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刘绵绵.关于高师基本乐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J].音乐探索.2007年1期

教育结合论文 篇2

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村委会、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志愿者服务、学生会值日等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窗、例会、讲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组织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

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平安班级”活动,并让“平安班级”评选深入人心,了解平安校园创建的内容。让平安陪伴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6、重视团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磨练了顽强的意志,还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家长委员会在全校家长中征集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家长十分满意。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

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家长委员会不但起着监督与建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他们还利用一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这都是我们乐见的。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举办讲座的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片段,学生的各科作业、作品等。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也让家长们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4、利用请进来走出去和家长进行多途径沟通。家长、学校可以坦诚相待,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和学生、家长签订关于稳定安全的责任书及致家长的一封信。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村,积极参加各项村里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总结,做好“开学第一课”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各类活动,如巴扎宣传表演、学雷锋献爱心等。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也为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育学生要赏罚结合 篇3

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

我曾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自己也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宽容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内疚和自省,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不好就对不起老师”的动力。

然而,宽容的教育方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可以成功,在另外的时间、地点未必成功。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学生。

我班男生曹某,天资聪颖、成绩优良,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极富个性、桀骜不驯,跟同学们格格不入。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的“张扬”惹恼了老师,也惹恼了同学们,一时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一向自我感觉很好的他耷拉起了脑袋,也没有了那股自以为是的“良好状态”。十五六岁的孩子自尊心强,虚荣心也强,如果不能及時挽回“面子”,将很难改变现有的状态并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课下和曹某谈心时,针对这件事情,我跟他分析了他的错误所在,让他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对他说:“数学一直都是你的强项,看你平时也不是死学,但成绩很好,能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吗?”得到了我的认可,他很感动,也很骄傲。于是他跟我讲了他的心得,讲得很好。我就说:“把你跟我讲的这些,也跟同学们说说吧,让其他同学也能把数学学好。”之后,我安排了时间,让他作了关于如何学好数学的经验介绍。

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谦逊了,也变得平和了,数学成绩也更好了。看来,自尊让他找到了最佳的生存状态。

事后我想,如果这件事我一直“冷处理”,同学们对曹某一直不理不睬,曹某自己又做不到“自我调节”。那么,他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会不会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会不会因此而挫伤了锐气,从此一撅不振?也许都有可能。看来,我在处理这件事时用的赏识和鼓励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同样是曹某,我对他的惩罚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初三的课程很紧,晚上还有一节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习,而每到这节课,曹某总是迟到两三分钟。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到操场放松放松。第一次,我没说什么,让他进去上自习。第二次,我说:“放松一下对学习可能很有好处,这无可厚非,但是以违反纪律为前提就不太好了。你不妨向校领导建议,把第二节课后的休息时间延长一下,那就既能放松,又不耽误上课了。”曹某痛快地答应了。而我这样做也是想让他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规则意识。

好景不长,一周后,曹某又迟到了,我单独找他谈。他诚恳地承认了错误,答应一定改。第二天,我很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教育成果,故意在上课的前两分钟来到教室,急切地寻找曹某的身影,结果没有找到。预备铃响了,曹某仍然没进教室,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是没有他的身影。3分钟后,曹某气喘吁吁地进来了。看来,教育真不是万能的。他想改,可没有改的压力呀!我想,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他站在门口,怯怯地望着我。“在门口站好!”我很冷静也很严厉地下了命令。他低下了头。之后的一节课,我没有再看他一眼,其他同学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好像被人遗忘了。

有人说,给人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批评和责骂,而是漠视。我想曹某已经感受到了这种“伤害”,而这也是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课后,曹某去了我的办公室。我说:“老师对你的惩罚,你能理解吗?”他点点头,没有惩罚后的敌对。“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做给同学们看,让他们知道,错了就要付出代价;二是让你永远记住,不遵守纪律就要受到惩罚。”那晚,我们谈了很多。再以后的晚自习,他都早早地坐在那里,我们的目光相对时,都会心照不宣地露出笑容。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犯错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育是一门艺术,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也不管是鼓励还是赏识,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中的赏与罚确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只要适时恰当地运用赏与罚,赏与罚就都是好的教育手段。

从心理学理论角度看,赏与罚来源于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的理论将行为的习得分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前者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教一个行为,学生进行该行为;后者是学生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教师给予不同的反馈。操作性条件作用适应了学生的差异性,而且有利于个性人才的培养。

本文中的赏与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如果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教师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即强化,从而使该行为持续下去,即塑造了该行为;如果学生做出了错误的行为,教师则给予学生语言上的批评或行为上的惩戒。但行为主义对错误的行为不主张惩罚,而主张运用消退。文中“之后的一节课,我没有再看他一眼,其他同学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好像被人遗忘了”,这一做法便是消退,即对错误行为不予以任何反应。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情境,灵活运用赏识、惩罚或消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在运用时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学生明辨是非,一定让学生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还是对的,这是教育之本。二是赏罚都要建立在对学生的爱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目前解决师生矛盾的最好办法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通过爱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教师,才称得上是赏罚分明的好教师。

专家点评:李梅,女,心理学专业博士,副教授。2002-2004年为北京大学认知和脑科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幽默心理学和特殊儿童心理及其矫正。从事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8年。

E-mail:limei1992@163.com;博客:www.yangkuixinli.blog.sohu.com.

E-mail:51213148@qq.com

读写结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4

一、细读文本, 树立光辉榜样

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描写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的少年英雄事迹的课文, 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1. 热爱祖国, 英勇献身。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涌现出了无数少年英雄, 有王二小、张嘎、海娃、雨来等。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文, 讲述了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通过教学, 要让学生理解王二小的一生虽然短暂, 但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传颂, 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来渲染氛围,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树立学习的榜样。

2. 发挥特长, 机智脱险。

有不少少年儿童从小苦练本领, 遇到危急时不仅能挺身而出, 而且能安全脱险。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文, 讲述了少年英雄雨来聪明勇敢, 游泳本领高强, 为了掩护革命干部, 机智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 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请你想象雨来是怎样机智地逃生的?”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从练笔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懂得遇到危险、遇到坏人要发挥聪明才智, 想办法安全脱险, 保护自己的生命。

3. 巧用口哨, 传递信息。

有的少年儿童有不少才艺, 如吹拉弹唱、学小鸟鸣叫等, 不仅能给别人带来欢乐, 而且遇到紧急关头还能发挥一技之长来传递信息。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 讲述的是小夜莺在危急中充满智慧机警, 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他以歌声为线索, 用歌声引诱敌人, 用歌声来向游击队传递敌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小组讨论, 想象小夜莺是怎样“发挥夜莺的歌声”来传递信息, 抓住有利时机, 有效地消灭了敌人的。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小练笔来拓宽习作渠道, 提高写作水平。

二、感悟文本, 彰显少儿智慧

华罗庚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 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 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在语文教材中, 就有描写古今中外的少年, 从小爱科学, 具有雄心壮志, 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难题, 彰显自己的才智的故事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想方设法, 解救生命。

遇到疑难问题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文, 司马光用砸缸的方法救小孩, 体现了机智、聪明的品质。学习课文后, 让学生同桌、小组议一议:司马光是怎么救小孩的?除了用砸缸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是最有效的?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明白遇到难事、遇到危险时不要慌, 要多动脑筋, 想出最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做一个善于思考、机智勇敢的好学生。

2. 拓展思维, 彰显才华。

遇到问题, 要学会拓展思维, 想出最佳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称象》一文, 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比官员强, 比官员妙, 这实在是难能可贵。教学中通过读课文, 观看画面, 听录音, 交流讨论, 在学生了解曹冲爱动脑筋, 富于联想的品质的基础上, 用“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为例用“___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造句, 在提高学生运用词语能力的同时, 拓展学生的思维。

3. 善于观察, 探索奥秘。

有许多科学的难题需要人们去追求、去探索, 在解开科学的奥秘的同时, 也为人类造福。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文讲述了儿时的张衡偎依着奶奶在数星星, 因为他善于观察, 发现了星星有规律地在动……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 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读、轮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 让学生感悟张衡从小“认真观察”“耐心地数星星”和“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是他成才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 (1) 张衡这种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是他成才的基础; (2) 要善于把握儿时的好奇心, 对观察到的奇怪现象要追根究底; (3) 只有从小爱科学, 刻苦钻研, 长大才能卓有成效, 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教育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学生。

4. 奇思妙想, 化险为夷。

在生活中遇到危急的难题, 要当机立断, 想出最佳解决方法, 化险为夷。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爱迪生救妈妈》一文, 讲述了爱迪生的妈妈得了阑尾炎, 病情十分严重, 必须马上动手术, 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 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 救了妈妈的命。通过分析课文的彩图, 观看录像和精读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把“妈妈患了急性阑尾炎, 必须马上动手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拿着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爸爸恍然大悟, 医生非常高兴———医生夸奖他真聪明”的过程写出来, 既让学生感悟爱迪生的聪明, 爱动脑筋, 善于想办法的可贵品质, 又让学生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全过程, 启发学生学习爱迪生爱动脑筋, 善于想办法的可贵品质。

三、拓展文本, 凸显少儿奇才

1. 心怀好奇, 质疑问难。

少年儿童在玩耍中, 观察到奇怪的现象, 就不要轻易放过, 要质疑问难, 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寻找奥秘, 探索事物的由来, 做一个勇于探索奥秘的人。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文, 讲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 在家乡草地上的巨石旁边捉迷藏, 他对孤零零的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 直到他出国留学后, 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课文体现了李四光从小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数十年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教学时, 要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观看插图, 品读、欣赏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讨论交流: (1) 李四光看到孤零零的巨石为什么会产生疑问?小时候找到答案了吗?他是什么时候才找到答案? (2) 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启示?并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______。它应该______。可它______?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小练笔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探索的科学品质。

2. 学会玩耍, 有效观察。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玩出了名堂》一文, 讲述了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玩出了名堂, 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的有趣故事。教学时要重点突出: (1) 列文虎克从“喜欢玩镜片”到“发明创造”的过程。列文虎克利用工作机会, 一边看守大门, 一边磨镜片, 先做成放大镜, 可以看到细微的东西;在玩放大镜时, 有了惊人的发现, 做成显微镜, 发现了微生物。 (2)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 受到重视和赞赏。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 玩出放大镜, 发现了微生物, 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重视, 就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通过学习课文, 要让学生以“你在玩耍、观察中发现了什么现象?请写一篇观察日记”进行小练笔, 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四、发挥想象, 憧憬美好未来

1. 奇思妙想, 憧憬未来。

科技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未来将会出现崭新的世界。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8的要求是:写自己的奇思妙想, 还可以写科幻故事。因此, 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本, 学习作者精心选材, 巧妙拟题, 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写好想象作文。 (1) 要想象美好的未来。习作要突出憧憬想象, 要写奇思妙想, 就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想象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我”, 还可以想象未来美好的东西, 把想象写出来; (2) 要按照想象的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 在把来龙去脉写出来的同时, 重点把过程写详细、写具体。

2. 发挥想象, 突出理想。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3的要求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那么, 如何写出自己的理想呢? (1) 放飞理想, 寻找素材。要引导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是想当宇航员、解放军、医生, 还是想当教师……确定了自己的理想, 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如一位学生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在习作中他写道:“我看了白求恩大夫冒着枪林弹雨, 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的电视, 深受感动。现在白血病、癌症的患者很多, 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我将来要当一位著名的医生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2) 按照顺序, 条理清楚。写想象作文, 要按照一定顺序, 先写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再写为什么要树立这种理想, 然后写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写, 想象作文才能完整地体现自己的理想。

3. 融入情感, 展现理想。

教育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 篇5

曹建明检察长近日就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求是》上撰文指出,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发扬传统是前提和基础,坚定信念是灵魂和核心,执法为民是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把握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之间的正确关系,特别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根本宗旨,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当前,按照高检院的部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展开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活动的主体阶段。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基础,实践是目的。按照中央和高检院的要求,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检察人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依法依纪惩处来解决,要通过触及灵魂的教育来从根本上解决,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要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性,紧扣活动的主题,努力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在提高执法为民的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为民的机制上用真功。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与实践不能割裂。实践证明,脱离实践的教育,常常会流于形式,甚至会在思想和行动中滋生新的偏差,对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各级检察机关要借鉴“大接访”、“大走

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认真倾听群众的反映和呼声,找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要紧紧围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实际,突出特色,并要根据实践的需要及时调整;要时刻想到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的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根本标准,把检察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中央和高检院的重要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坚持执法为民,对检察机关来说,就是要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要严厉打击民生领域职务犯罪,重点查办侵占惠农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在巩固和强化“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把实现理想信念与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边学习教育、边整改提高、边积极实践,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教育结合论文 篇6

一、德育教育是首要任务

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些教育主要是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主要也是为了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政治和道德的机制,来使人与人之间能有序、有范、有礼。

很多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在步入成年的转折期时,树立坚定的,与社会和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政治与道德信念和理想,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他叛逆的行为,家长担心学生在学校的状态,而学校也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也是开展了工作,在处理这些具体问题时,也将德育渗透其中。例如现在最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也是我亲身体验过的问题。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缺少很多的社会经验,学校针对这些问题,也组织了很多的专题讲座,让一些教授给同学讲了职业道德要求,也讲道德品质对就业的重要性,也让专家给学生们讲了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在择业时也有了很好的目标,有了自己的方向。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高度重视,一直在强调“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必须让花朵在国家的保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高校钢琴教育为辅

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很多高校也是十分重视的,他们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所以在不影响教授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广泛的培养了很多艺术方面的天才。

钢琴教育,很多家长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养成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很多学校也开展了音乐课程,而钢琴的课程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家长和学生在报音乐课程时,都会首选钢琴。而钢琴的教学课程较其它音乐课程来说比较复杂,老师在交课程时不单单要交学生们一些钢琴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们进入音乐当中去,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美好,感受音乐独特的境界。在钢琴教授的过程中,作为钢琴老师首先要把专业的与非专业的区分开,准备两套教学课程,基本功最主要,正确的练琴方法,读谱方法,钢琴的质量都会影响钢琴教育的效果。这都需要在专业的钢琴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三、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用“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来强调音乐对人们心灵的净化,对人们灵魂的塑造作用。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钢琴教育中发展德育,这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音乐工作者。

一名好的钢琴演奏家,不仅仅需要你扎实的钢琴基础,熟练的钢琴技巧,更多的是你对钢琴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听到一首曲子手指会情不自禁地弹出音乐的旋律。老师在教授钢琴课程时,会给你讲钢琴的历史和发展,讲著名钢琴作家优秀作品的背景和来历,这会使学生在练曲子时,能更好地发挥出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变现欲望。钢琴不仅仅是弹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需要老师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剖析作品的内涵,通过对内容的讲解和示范,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语言美和形式美,并且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能力,将德育自然而然的贯穿与整个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去。

练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是不可能练好钢琴的,钢琴是需要长期练习才会有效果的,需要你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的耐心,才能做到的。这也就需要老师在教课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个性特征,更能完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身体上的所有器官都是相通的,手指的灵活能力也能促进大脑的智力开发。大脑有两部分,一部分控制语言能力,一部分控制你的音乐才能,想要很好的弹出美妙的音乐,就需要两脑并用,语言和音乐完美的结合,才能合奏出和谐的乐章,这也可以贯穿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也对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自信心。也正是因为高校在钢琴教育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才能更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学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没有德育教育的融合,就不会很好诠释钢琴的重要性,对人们的影响,其目的就是要对学生产生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个自然渗透融合的过程,不需要提什么具体的要求,也不需要有意识的强调,音乐不受外界的影响,直接沁人心脾。

四、结论

总之,无论是重视德育教育还是培养钢琴教育,单一的发展是得不到效果的,而钢琴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得到完善和创新,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坚持专业的知识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让钢琴教育对我们的德育的发展所影响,也让我们在循规蹈矩中有那么些新奇和乐趣。无外乎就是要求“德才兼备”,这也是很多高校一直想做到的,想把学生们培養的多才多艺,也是为了让他们培养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霍尔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李万军.浅谈音乐的德育功能[J].时代教育,2008

[3]李万军.论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功能[J].职业时空,2007

教育结合论文 篇7

智商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 称为智慧商数, 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智慧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简单的讲就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也就是逻辑思考、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的主要目的, 就是提高自己的IQ。在国内教育中, 一所学校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以及是否有升学的资格, 也常常依据对其IQ所做的判断。这种教育模式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 也就是智商教育。

情商 (EQ, Emotional Quotient) , 称为情绪商数, 是指一个人对环境、个人情绪的掌控能力和对团队的关系的运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激情、信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是一种激情。情商虽然与人的先天性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联, 但主要是后天客观的熏陶和主观培养、习得所养成。

智商主要作用于人更好的认识事物, 并影响着认识事物的深度;情商主要作用于加强或弱化人认识事物的驱动力, 并影响着认识事物的视觉高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2 情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情绪情感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 其正负属性贯穿生命意识活动的始终, 对人的学业、事业和生活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成熟度。由于情绪常常走在理性前面, 如果不用理性驯化、约束它, 放纵的情绪就会使情感主体行为失控, 给自己的学业、事业、生活造成危害, 并对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常常强调“五育”, 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对于劳育这种说法, 海外的部分华人则用群育来代替。今天, 教育愈来愈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实最重视的就是“五育”俱全。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看,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最缺少的就是EQ教育, 对EQ的忽视已经成为我们“五育”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蓬勃的朝气, 但是缺乏对社会现实直接认知, 却又自主自立意识强烈, 自我期待过高的青年群体。影响他们健康的不单是政治、道德、法纪教育因素, 而更多的是来自他们自身缺乏对社会、对未来人生职业理性认识的心理困惑和情感迷茫。所以, 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绝对是十分必要的。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 情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品质和个体情绪理性社会化的能力, 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 不仅仅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 如何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否则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和技能, 对社会无法适应, 将会是当代许多大学生的一大难题。

加强情商教育, 提高大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 不仅能较好的解决大学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更能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而且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社会与生活知识, 懂得做人做事和与人相处的真谛, 并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 思想成熟, 行为稳健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造性的时代,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 都需要融入社会, 很好的接触社会, 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用IQ和EQ作比较, 影响大学生人生成功的20%是他的IQ, 80%则是他的EQ。如果说IQ被用来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 则EQ就是预测大学生能否取得事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标准, 它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社会成就的概率。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质, 才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的自我发展和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去开拓人生的成就。

3 高校智商教育与情商教育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径

3.1 在教育教学计划及部署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智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内容, 情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教育教学计划与部署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统一检查落实, 统一考核评价。一定要将情商教育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每一处, 不仅在课堂上, 更要在课堂之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也能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同时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将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两者统一起来, 这种统一包括内容的统一、目标的统一和效果的统一。

3.2 构建多项教育有机结合的复合型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 而且还包括情绪方面。社会发展的迅速已经冲击着学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各方面, 如果高校教育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 是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更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因此, 构建“正面教育+情感互动+社会认知+综合评定”的复合型教育模式, 把政治、道德、法纪、形势、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并全方位的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在学生正常的教学基础上,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对话, 这样不仅拓宽了思想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平台, 并且可以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 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实际矛盾和问题, 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心理障碍和情绪困扰, 更重要的是可以真正的把智商教育和情感教育推向民主化、生活化、人性化、全员全程化的发展轨迹。

3.3 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智商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大学生如何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目标。情商教育则是以培养大学生如何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升华自身情绪的意识与能力, 以及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为侧重点。两者内容不同, 因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两者在教育方法上的有机结合, 就是要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的优点。这两者的大前提则是培养出的人才是具备道德的人才, 离开道德的约束, 人才可能具备很高的科学技术技能, 同时具备很高的情商, 但是他的人格特质的负面会显现出来, 成为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危害的人。所以, 在德育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同一载体中, 既得到智商教育, 又得到情商教育。

3.4 加强智商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的指导力度

当前, 高校从事学生智商教育的队伍已经很稳定, 但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却不同,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因个人素养显得参差不齐, 尤其是辅导员队伍中思想健康教育队伍尚不成熟, 情商教育队伍尚未成型, 这就给学生情商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 高校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提高教育实践者的综合素质, 使得他们在具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思想、情商、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以强化对大学生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尽快配置情商教育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既可以对情商教育者本身的指导, 也可以强化高校情商教育的实施力度。

总之, 情商教育作为人的社会智力, 在智商教育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只要能够有意识的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相关的训练, 就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浪.大学生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2]潘云明.情感智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4.

[3]李献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当代教育出版社, 2005.

[4]王娟芳.重视情商培养培养健全人格[J].科学大众, 2008 (9) .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8

现今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学习成绩”, 把“考上好大学”作为孩子成功成才的标准, 而忽视了学生人生奋斗目标确立的重要性.学习活动繁重, 枯燥, 竞争激烈, 如没有前进动力与灯塔的指引, 便会感到困难重重, 倍感迷茫、痛苦与无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理想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使学生在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 树立理想意识, 并在生活中成为理想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一、在数学中渗透理想教育

1. 挖掘榜样力量, 引导学生构建理想.

讲到圆周率时, 就会提到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他个人刻苦钻研, 不迷信古人, 不畏惧守旧势力, 不怕斗争, 不避艰难, 才能取得杰出成就.他对数学十分感兴趣, 有着强烈的愿望去作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熟悉的还有数学家华罗庚, 他的理想是:立志自学数学, 在数学天地里遨游, 为数学事业作贡献.当然, 国外的也不少, 我们高中学的二项式定理, 就是数学家高斯发现的.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 同享盛名.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 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通过对科学家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2. 诱发求知需要, 启迪学生萌发理想.

讲到二次函数问题时, 就与导弹的飞行轨迹相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 使用现代武器, 知识很重要, 因此, 问学生:“学习重不重要啊?”学生都说重要, “那怎么办,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 有的说要这样, 有的说要那样, 总之都是立志要好好学习.抓住时机进行理想教育.布置作业, 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理想.

二、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渗透理想教育

21世纪要求人们相互合作, 合作可以增加竞争中的优势.科学技术的重大课题, 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也需要多学科多行业的合作, 需要依靠集体智慧才能完成.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 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摒弃个人主义、利已主义思想, 实现全面发展.21世纪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四个现代化, 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一定要大力提高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学生是民族的未来, 国家的希望.

在讲到九年级教材时, 有仰角、俯角内容, 就要学生到国旗台去实践操作, 我记得当时全部学生分成小组, 小组成员缺一不可, 合作好, 就测量快.趁此机会, 问学生, “相互合作重不重要.”学生都说重要.在实践中让他们自己去感悟.

三、在数学实践课中渗透理想教育

广大学生渴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不仅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而且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 从而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状, 从而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少学生往往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了解我国的国情, 看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特别是他们亲身参加了一些生产劳动以后, 不再是旁观者, 而是以参与者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现状, 把树立理想与实践统一起来, 从而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今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美好的理想作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 在中学生中加强理想教育, 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责无旁贷地切实把握时代特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 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理想教育, 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义务.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 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2.4.

[2]王光明, 数学教学效率论 (理论篇) [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6.

改革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 篇9

1 适应培养目标需要,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传统高校学科教育的框架, 或在原有框架下只进行了某些改革, 教师的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都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还是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虽然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但离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尚有很大的差距。正如一些用人单位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校学的许多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 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学生却没有学。”其根本问题是课程与工作的实际需要脱节, 学生即使学好了这些课程, 照样还是不会做。因此, 高职教育要能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必须要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课程体系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工作过程导向型。

目前, 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任务是研究、制订并落实好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立弹性学习制度, 要按照“文化知识够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调整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比例。要按照有关要求设置好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保证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总学时数。同时, 处理好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课程学习的关系, 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3者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 仅靠学校一方是不够的, 需要吸收行业、企业的人员共同参与, 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在第一线工作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制订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内容, 编写校本教材。

2 建设设施较为完备的、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 需要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创新性。

首先, 要着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在工学结合中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实训的生产性和实训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功能多样性和建设多元性3个特点和要求, 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或企业联系开设“订单班”, 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 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 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也可以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 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学生设计好作品后, 由企业进行评选和认定。或者采取产品加工形式, 学校利用现有设备, 主动承担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 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和技术优势, 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 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 还需开辟和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适销对路”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习实训, 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社会文化、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场所。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而实习实训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经途径, 也将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环节。可见,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解决好相关的具体问题, 可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 迈出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其次, 要协调处理好高职院校与校外实训单位的关系。应当看到,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在给企业带来便于招聘和选拔人才等好处的同时, 更多的是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和负担。比如, 由于实习学生不是企业的固定职工, 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学生在实训期间可能遭遇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等, 因而耗费企业资源, 给企业增加管理和运营成本等。不言而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不仅要与企业建立利益互惠关系, 还要建立情感互通关系, 不能给企业带来过多的麻烦和负担, 更不能造成利益损失。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 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建立起一种良性的长效机制, 才可形成院校、学生、企业3方共赢的局面。

再次, 要明确校企双方的任务和职责。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必须选择好有关合作企业, 寻求并得到若干个需求稳定、实力雄厚的企业支持。一般选择与学校专业设置有关、科技含量较高、安全度高、劳动强度不大、效益较好、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企业。在实施过程中, 校企双方必须签订相关的合同, 明确职责。在校内校外实训中, 学校主要承担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及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 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择业创业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企业则根据自身的需要, 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训场所和条件, 承担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的任务。通过这种模式, 校企共同承担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当然, 合同中还应包含保障学生权益的内容, 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 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顺利进行。

3 多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对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了解、教学中缺少案例、实践教学缺少互动等问题, 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一是要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和规划。工学结合模式不是权宜之计, 也不是短期的阶段性计划, 而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目标的模式, 因此,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有战略性的目标和规划, 包括数量、知识和专业结构等。二是构建校企互通的教师培养机制, 选派专任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担任管理和指导人员, 全程参与教育管理、教学指导和生产实训, 与学生一起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 扎扎实实地实践新技术。这种实战训练可以开阔教师的专业视野, 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即使专业教师不带学生实习, 也应选派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实习、考察, 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三是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 特别是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 要争取企业的支持, 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校内外实训现场进行指导。四是需要从体制上实现某些突破, 院校要有选择地引入企业具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员到校内任教,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4 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 需要制订一套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特别是制订一套在企业实习时的考核评价制度。当然, 工学结合的实行必然会给校企双方带来不少困难和麻烦。以顶岗实习为例,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岗位。许多学校采用分散的办法来解决, 将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结合起来, 或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起来, 从而将教学与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其次面临的问题是管理上的困难, 如日常的教学管理和顶岗实习中的安全等问题, 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

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新问题, 必须制订一整套便于操作的制度, 包括学生个人参加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申请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和综合测评制度、评价反馈制度、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度等。在这些制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企业实习阶段要引进企业对职工能力的考核标准,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实训评价体系, 内容包括学生遵章守纪、文明待人、动手能力、岗位适应、工作业绩、学习状况等方面, 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学习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在专业认知、设备维护、运转操作、工艺设计等环节做到应知应会。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考核小组, 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和学生自己根据企业的考核标准共同参与考核。

为了确保工学结合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需要校企双方对实践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校企双方要共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小组, 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运行、教学实训、生活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训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调查和研究, 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及时把质量监控信息向学校、企业、学生3方反馈, 不断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提高工学结合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蒉

教育结合论文 篇10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但又有别于学校教育, 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

一、具有亲缘性

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 他们之间有一层血缘关系, 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的特点。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作为动力, 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 并带有随意性

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 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现有: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产生影响;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业余性和不规范性。

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

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 表现为:

1. 知识传授多, 智力开发少。

很多父母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 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 硬性灌输各种知识。

2. 娇惯宠爱多, 严格要求少。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甚至姑息、迁就孩子的错误, 缺乏必要的约束。

3. 物质满足多, 精神给予少。

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 而不注意满足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需求。

4. 期望要求多, 因材施教少。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多过高, 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 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

5. 身体关心多, 心理指导少。

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 让孩子拼命增加营养, 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导致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6. 关心智力因素多, 培养非智力因素少。

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 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7. 硬性灌输多, 启发诱导少。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 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孩子稍有反抗, 轻则怒斥, 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 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 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

8. 脑力劳动多, 体力劳动少。

有些父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 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 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 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 眼高手低。

9. 父母分歧多, 统一要求少。

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 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

1 0. 为个人着想多, 为社会着想少。

很多父母把孩子束缚在家庭、自我这个小圈子里, 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 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锻炼自己成长。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 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进一步拓宽学校办学的路子, 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就此问题, 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高度重视, 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地、经常地了解本班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高度重视家访工作, 注重家访技巧, 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家访目的明确, 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和反映学生情况, 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 从而搞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内容要具体且真实。

三、精心选择, 把握有利时机

经验证明,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

四、谈话讲究艺术, 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要讲究技巧方式, 要有目的、有准备。其一, 宜多鼓励, 忌多批评。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通过鼓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克服困难, 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而批评要注意分寸,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适得其反。其二, 宜全面, 忌片面, 教育是双向的, 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这要求谈话时, 双方都要正视问题。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 抓住问题的关键, 做到晓之以理。其三, 宜多启发, 忌武断妄下结论。教育者应该正确引导, 使家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 对症下药,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学生在场原则

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 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 使学生接受教育, 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 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 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 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六、保证教育的延续性, 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 然而,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 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 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 我们可以通过电访、信访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利用空闲时间到学生家中普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七、注重实际, 加强自我约束, 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 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 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 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 教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家访作为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所以家访同时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其内容及形式均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将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将不断根据实际的需要, 想方设法,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4 (.12) .

语文与生命教育的结合 篇11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在现实中,中职语文一直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处于劣势,中职语文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原因有三:

1.家长“导”的现状

就我校而言,学生大部分来自县镇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入城打工,大部分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的沟通诉求,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与确立。同时,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工人、个体户和办事员,有些父母有喝酒、赌博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导致孩子从小就不想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把学生送来就不管了,家长没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目标,学生当然也没有动力。

2.学生“学”的现状

近年来,中职校的学生来源基本是考不上高中的分流学生,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放弃”。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更不善于提炼思想,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多数学生表现为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3.教师“教”的现状

语文教学不被重视,加之多数文化课教师对职校专业缺乏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锁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也许在应试中能加上一定的砝码,然而未必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职业学校的特殊性也让传统语文教育索然无味,学生不再需要过多学习语法、文章解释等一系列考纲内容,而是更多贴近社会,贴近专业的语文知识。

二、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颇深:“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辨别力。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中职学生生命现状不容乐观,有损自身身心健康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成材、成器的教育过程中让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表明,语文教学在传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渗透生命教育。

1.感受生命可贵,唤醒生命意识

中职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例如,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和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时,引入了“感恩”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在《生命的化妆》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最高境界是无妆,是自然,而不是靠浓妆来打扮。只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只有给自己的灵魂穿上盛装,才是真正的生命。让学生一起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2.探求生命意义,构建发展目的

赫舍尔曾经强调:“探索有意义的存在是生存的核心”。中职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比如,在讲《过万重山漫想》时,我们要深入挖掘“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不惧艰险,探索未知。让学生懂得告别习得性无助,突破自我设限。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中,引入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启发他们敢于与不好的现象作斗争,而不是受恐吓、威胁后妥协。

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实例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的生命。

3.改变传统思路,构造新社会人才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讨论中学习,在动手中感悟。“撕撕生命线”就是在上老舍《我的母亲》中添加的互动小游戏,学生拿着纸质刻度生命线,通过跟随老师的讲解,撕掉过去的时光、休息娱乐以及退休的时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短暂,学会珍惜生命,努力增强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职业教育在以学生学好技能,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之道。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结合论文 篇12

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作无定时。“3岁方案”强调幼儿要在玩中学, 学中玩,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学本领。因此, 对幼儿来说没有绝对的作业时间, 教师应视具体情况, 灵活控制。记得有一次组织幼儿进行:“兔宝贝真能干”的游戏, 时间是十五分钟。当时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并强烈地表现出来, 对继续进行游戏的欲望非常强。但由于我考虑到不能过分超时, 还要布置作业, 便温柔地将幼儿的欲望给扼杀了, 使一些幼儿表现出失落和不满的情绪, 作业都做得不好。后来受到专家提醒, 我才恍然大悟。

幼儿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 多元的, 幼儿的兴趣是丰富广泛的, 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随时随地进行, 而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幼儿感兴趣, 就应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 让其感知、理解和记忆, 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 我经常引导幼儿注意周围所见事物, 进行认知教育, 如树木、竹子、花草、路牌、商店等,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遇到年长者, 让幼儿说:“爷爷好!”、“奶奶好!”, 进行礼貌教育;有时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感知活动, 有些东西可以让幼儿摸一摸, 闻一闻, 加深感性认识。随机应变地进行补充、扩大教学内容, 多渠道, 多方位地进行教育。

其次, 为什么有些孩子胆子很小, 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呢, 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生活是否快乐。孩子缺乏自信心, 应该怎么样帮助他建立自信, 老师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情绪化行为应如何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找到了一些理论知识的支持和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法。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 便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 探索新问题, 获得新的提高。儿童有否表现欲从另一角度来讲是与他们的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不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幼儿的自我评价特点, 年龄小的孩子在自我评价方面基本处于“镜像自我”阶段, 就是说他们总是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还是处于“客观化”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5-6岁, 评价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如果忽视对部分偏内向型性格的幼儿表现欲的培养, 随着年龄增长势必造成该部分孩子对自我的一个消极评价。

家长们在孩子小班期间常认为由于孩子年龄小, 所以总认为:“孩子太小了, 胆子太小了。”进入中班后, 家长们开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了自己孩子在表现力方面的差距时, 又显得相当焦急:“老师你对他严格一点, 上课多请他回答问题。”“老师, 孩子不举手, 你可以叫他名字。”…….从教来, 我曾经多次碰到这类情况, 我也是常凭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效果不显著, 反而增加了该部分幼儿的心理压力。从心理学上讲, 儿童的表现欲确与性格特点有关, 性格外向的儿童胆子大, 表现外显;性格内向的儿童胆子小, 表现内隐。因此, 幼儿的表现力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 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 这时, 你要认真地欣赏, 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 你也要耐心地听完, 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 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 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 你不要不耐烦, 要让他说完, 让他宣泄, 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

倾听, 能使孩子觉得得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 养成倾听的习惯, 提高倾听的技能, 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 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己很重要;倾听, 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 能帮助孩子说。

摘要:为什么有些孩子胆子很小, 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呢, 对孩子的心灵健康、生活是否快乐的问题进行关注, 孩子缺乏自信心, 应该怎么样帮助他建立自信, 老师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情绪化行为应如何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做, 怎样对待,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与此同时, 经验和理论基础构成了我们重要的武器。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 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同时还应符合幼儿教育特点, 做到“教无定时”。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无定时,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保险税下一篇:创业者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