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通用9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一)
一、引言: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一、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二、33%的大学生 “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三、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
所以,一方面是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员工的高流动率带给企业聘用大学生的犹疑;另外,依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但上述调查结果所揭示的与此明显悖逆,这些都敦促我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问卷,希望藉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分析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希望能引发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意义的深刻地思考与有效探讨;同时希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建立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调查设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设计了《200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由25道题目组成,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有8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二部分为“就业中心职业发展服务满意度”,有7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学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共10个问题。用于评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投资意向。
本次调查以“网络在线问卷”形式进行,参与者匿名作答。对于每个问题,程序要求答题者必须选择一个答案(或以上)才能提交。
本次调查2004年06月28日开始,2004年07月份07日结束,共收集答卷29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27份。虽然调查没有指定样本群体,但从参与人数与人员背景结构分析,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三、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图一:参与调查人群的性别比例
参加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男性约占65%,女性35%,考虑目前男女大学生比例接近1:1,这个比例与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男性网民61%,女性网民39%基本吻合。
图二,参与调查人群的分类
从参测人群的学历结构看,包括了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等典型人群。通过人群间的分值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
A、满意度整体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参与调查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项满意度最高没有超过3.6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单项分最低,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满意度最低,对“清楚了解自己个性”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学生对外界的不满大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满,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学生更容易将工作不合适、职业发展不顺利归的原因归为外部。
从图表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因素是:“对自己的个性状况的了解”、“对自己优劣势的把握”及“对自己期望职业的理解”,这三点均属于个人对内的了解,它们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大家对“自我的把握”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排在第六位,这是属于信息了解的因素,说明大学生对工作信息比较缺乏了解。排在第四、第五、第七位的清楚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自己的职业抉择的满意度和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属于具体方法与技巧的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具体的生涯规划方法掌握的不多。
可以比较出,相对于排在前三位的因素,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和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是指向外部世界的两个因素。因此大学生在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信息和具体应对技巧方面更为欠缺。了解自己的满意度高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说明参与调查者在结合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是欠缺。这也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不高的基础上,对自己内部的了解相对更好,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探索需要利用较少的外部资源,比较容易一些,同时也可能大学生对了解自我更重视;大学生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具体应对技巧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相对内部信息欠缺的较多,可能是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具体方法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比较难,比如相关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是否有足够多的专业机构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能力(沟通的、经济的)能够获得专业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大学生对了解外部信息和具体方法比较不重视。如果引导大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就业中心、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上面的探索,就业中心和专业机构可以从增加沟通和信息渠道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开始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B、性别差异性分析:
由上表可见,男性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层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女性。这些可能性产生的原因如下:
现实中女性的职业规划确实不如男性。如果是这个原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从小到大接收同等的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为什么女性的职业规划会从各个方面低于男性?
女性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期望过高,从而导致满意度相对较低。根据个人判断,比如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小男性女性不同的期望等,这种可能性比第一种小,但并不排除。
无论哪种情况成立,均表明职业生涯中的女性更需要引导,这需要引起社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2、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分析:
A、就业中心满意度整体分析:
就平均水平来看,受调查者对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呈现普遍较低的水平。
在上表所列出的项目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不超过20%,对就业中心整体服务表示满意仅占8.8%。相当多的调查者(大约30%)表明就业中心没有提供所涉及的服务。从数据表明,就业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尚待进一步提升。
从列表可以看出,参与调查者普遍对就业中心的服务及就业中心老师的水平普通表示了不满意的倾向。就业中心更需要关注老师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在上表列出的所有项目中,表示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调查者不到总数的15%,而选择“一般”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而另有3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情况,也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服务,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传统的招生、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工作,对于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因此许多学生对就业中心及提供的服务不了解或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B、性别差异性分析:
从男女生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女生对就业中心服务的满意度较男生低,相反,对于就业中心提供的培训及咨询服务,女生的满意度均比男生高。这表明,职业咨询、培训或其它的辅导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女性的满意度。
3、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意向性调查结果分析:
A.职业规划市场的成熟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占到5.20%,这说明学校就业中心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其次,社会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
B、学生对专业机构/就业中心的认同程度
从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对专业机构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仅有一半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专业机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充分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专业机构有待用户的进一步检验。
相反,调查者中有82%的表示愿意接受就业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说明学生对就业中心的忠诚度较高,比较信任就业中心的服务。同时也说明在未来的职业指导中,就业中心肩负的责任非常之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2
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 高校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设了相关课程, 如运行网络平台教育课程模式, 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中的职业测评、职业解读、生涯规划、名师课程等板块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与规划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教育模式普及面广, 能让学生随时登录平台学习, 只要学生完成规定的内容, 即可有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但其过程中学生缺乏老师的实践与指导, 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学生参与的学习质量也参差不齐;如开设能力训练营课程, 请企业成功人士、培训师讲座, 这种课程通过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 但此类课程针对的大学生群体不广, 受讲座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如开展职业规划赛事课程,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规划比赛, 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帮助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阶段奋斗目标, 但因为是比赛, 有些学生会为了拿到好名次而虚构未来职业规划, 丧失职业规划的初衷。
2 高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知分析
通过在高校发放517份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 认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重要的学生占31.12%, 比较重要的占53.82%, 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学生占15.06%;何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53.3%的学生认为在大二开设比较合适, 46.7%的学生认为大一开设比较合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形式, 39.44%的学生期待课程教学应灵活生动, 26.12%的学生认为应该突出学生个性, 25.81%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类别需求, 32.16%的学倾向于职场适应与发展, 24.57%的学生倾向于自我管理, 19.64%的学生倾向于多元智能与学习策略。
调研结果显示, 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的期待, 学生希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开设在大二, 因为大一学生处于对未来职业概念的模糊阶段, 经历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和体验, 学生会逐渐对职业规划有个短期或者长期的理解, 在大二开设该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与方向, 也可以更好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规划的目标, 向梦想前进;学生期待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 应摈弃应试传统的授课模式,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开展具有特色的职业规划课程, 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激发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兴趣与憧憬;学生希望在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中, 以培训交流、职业体验、论文形式为检验的手段, 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好的思考、规划与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的目标;学生期待应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时候选择灵活性的、扩散思维的课程, 开设与自我管理、多元智能、职场适应与发展相关的课程, 开设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 让学生更好地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期待, 学生希望开设有效沟通技巧或公共表达课程, 开设有关于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内容, 开设有关于积极心态的养成的课程, 开设职场高效沟通与人际关系、职场人士的情商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要点
3.1 结合学生特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 要清楚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渴求什么。据调查发现, 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 目标明确, ”但也存在着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自我意识强烈等现象, 如何让学生在年轻气盛、青春浮躁的时期沉淀下来, 思考自己的未来, 并为实现理想而逐步前行, 需要高校结合学生特点思考课程内容的设置、形式与开发。
3.2 迎合学生期待
调查显示, 学生希望在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 加强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 希望老师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知晓是非, 明晰思路, 发现自我;学生希望能通过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拓宽视野, 积累信息, 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上课形式丰富化、多彩化, 让学生乐于参与, 并真正获得思考和提高;学生期待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社会现状, 直击就业形势, 能有效指导学生及早规划、有效规划。
3.3 课程形式多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博采众长, 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 吸引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热情, 可以请专业人士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类讲座, 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讲座内容应结合实例介绍和分析, 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可以请已经毕业的优秀的学长学姐返校和学生交流, 可以小众交流的形式进行, 有助于解答学生对职业的困惑, 帮助学生走出职业规划的迷茫;可进行职场情境体验, 参与实战演练, 加强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 从抽象到具体, 积累经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除常规的职业规划步骤体验之外, 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学生优秀的职业规划书, 并作阶段跟进, 阶段分享, 让学生看到优秀案例遵循职业生涯规划, 一步步迈向成功的过程, 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
3.4 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这是一项从学生进入高校即开始的人才引导教育工程, 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系统工程, 而非现在高校非点即面的做法。高校应围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职业期待开发课程, 从顶层设计到课程模块, 从课堂讲解到企业实践, 从理论接受到职业体验, 从引领入门到过程管理去思考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应注重先点后面的结合, 要引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与作用产生深刻认同和认知, 只有吸引学生产生认同感, 学生才会有兴趣、有想法去务实地思考自己到底该执行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 思考自己该如何在大学里仰望星空、埋头奋进;应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团, 围绕学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特色, 统筹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课程应突破传统的模式, 涵盖课堂、校外、企业, 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路指引, 清楚地确定未来目标, 清晰地设定职业目标, 勤奋地实现阶段收获。
参考文献
[1]姚远, 薛文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 .
[2]朱新华, 宋继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6)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地州院校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门、高校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随之而起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逐渐在各高校传播和应用。曲靖师范学院地处云南曲靖,生源来自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外省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近九成的学生为云南省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州市院校。为深入了解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索地方高校更具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切实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05份,其中有效问卷65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有效问卷中男生268人,占40.79%;女生389人,占59.21%。对获得的有效样本,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比较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当前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呈现九方面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渠道不够广泛
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源调查中发现,42.16%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来源于“报纸、杂志及相关书籍”,1.13%学生反映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学生社团”,相当一部分学生(26.76%)职业生涯只是来源于父母,只有29.94%的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老师”。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加大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与组织力度,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一定程度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但是,学校配套的引导和教育没有跟上,只有三成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及老师的教育、引导得到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生更多的是自主通过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以及父母的引导零散地积累。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力甚小,有关的职业生涯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形成氛围,第二课堂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个人目标不明确,自我认知模糊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出最适合的方案。在问及“你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目标?”这一问题时,只有13.49%的学生回答“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99%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有较为清晰的短期目标”;48.61%的学生认为目标模糊,0.91%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近一半的学生目标不明确。
职业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能根据职业目标的岗位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筹码。在 “你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吗?”问题中,0.91%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于“跟着感觉走”“混大学”一类学生;7.46%的学生“不了解”自我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不知道,但又不会主动寻求答案一类学生;53.73%的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不太了解”,对个人的发展去向只是浅层次的认为师范类学生今后就是当教师,非师范类专业去向就是非公企业,不论个人喜欢与否、适不适合,至于毕业工作之后该如何发展则更是一片茫然;而37.9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了解”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抽样座谈中,绝大部分学生所谓的“了解”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或有一定特长,而没有全面理性地对个人进行自我评估,把了解自我停留在自我层面,实际上自我了解不透彻,自我认知模糊。
(三)缺乏对专业测评的了解,自我评估盲目
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就如何全面、理性地评估自我,很多学生仍存有误区:调查显示,35.76%的学生单纯的认为“自己体会”,34.86%的学生希望“别人评价”,而4.87%的学生把希望寄托于“免费简单测试”,仅仅24.51%的学生希望通过“专业机构测评”。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就如何了解自我、评估自我,仍然停留在自我认知、他人评价的初级层面,更有甚者想当然的认为网络上“免费简单的测试”就能了解自我,没有认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这一作出的规划谈何科学性?学生对专业测评缺乏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的自我评估大多是想当然的盲目进行的。
(四)就业观念仍未根本转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在职业的选择上, 71. 87%的学生希望到“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19.30%的学生希望到“国营及外资企业”就业,仅仅只有8.83%的学生希望到私企就业或自主创业。目前,非公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受传统观念和“师范”二字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就是稳定的机关和教师工作,故而放弃占有很多就业市场份额的非公企业,尤其是在对待自主创业问题上部分学生反映,既无资金又无技术,谈何创业?许多学生对自主创业想都没有想过。“选择一种职业,要以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一定要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求目前稳定或经济效益好,不求长期的发展机会,这是择业上的误区。” 这同时表明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科学的职业规划。
(五)女生较男生普遍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通过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的反映,我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规划与否、如何规划等问题上,男女生之间存有差异:
(图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近八成的女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其中,相当一部分女生对职业生涯有着系统的规划;而一成多的男生没有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且“从来没有想过”,只有四成不到的男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且大都是短期规划。比较而言,作为师范院校,女生比例偏高,尤其是优秀学生中女生比例大大高于男生,以该校某学院为例,在2009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全部是女生,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也全是女生,某一间女生宿舍(6名成员),3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受氛围的影响,女生普遍更易感受到竞争的激烈,提升自我、规划未来的意识更浓。
(六)普遍期望在职业指导中学到表达方式和职场适应能力
针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期望,调查显示:39.88%的学生期望学到“求职、面试技巧,表达艺术的指导”,位列第一位,27.09%的学生期望能学到“职场中为人处事原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学生3岁咿呀学语,7岁读书作文,近四成的大学生表达技巧和艺术却存有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就更应把此列入提升自我的关键。 另外,他们比较关注职场中的为人处事原则,表明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准备,对此,在校期间应加大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
(图2)
(七)普遍期望多种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关于以何种形式和措施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显示,42.6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9.38%的学生反映要外出实践、参观,23.74%的学生认为应进行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只有4.26%的学生反映要举办职业规划讲座。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仅局限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学校大多是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把职业生涯的内涵和精髓有效的植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以上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的强烈愿望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关注,希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图3)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地方高校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无论是从学校到学生,目前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合理对自我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学生职前准备和自我定位。结合地州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项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教学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短期行为上,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进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向学生灌输职业发展理念;应充分发挥专兼职职业生涯教师的作用,进行职业教育、咨询、引导和跟踪,以确保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立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缺乏专业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地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软件”上,要注重加强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的培养与提高,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辅导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地方高校可进一步依托学生社团、班级、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诸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展览、就业指导沙龙、出版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刊物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文化活动,继续丰富并提高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质量,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内的传播和普及,形成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积极性强、参与面广、参与质量高的良好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
(四)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2】 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包含个人的专业理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表达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首先应强化专业教育,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娴熟的专业理论,合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同时,大一到大四专业教育、职业指导不断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内化的职业素养;其次应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拓展渠道,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引导学生着眼于实际应用技能,根据自身条件参加适当的技能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以外的交叉学科、跨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多形式的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预就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田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267.
[2]杨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121.
作者简介:
[1]谢景文(1984—),男,学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学生现状职业生涯规划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规划意识差,自我认知不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虚设,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指导活动参率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许多学生现有目标不甚明确,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考研、考事业编与进企业之间犹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学生气浓重的思维方式,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阶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常因错失良机而造成遗憾。
在自我认知方面,许多同学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过MBTI性格类型分析等专业测验,对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情况缺少准确把握,这直接导致自我定位与职业环境衔接的错位,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自身条件与专业能力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导致了专业优势的低效发挥或错发挥,这也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2.规划与行动缺乏转化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测定、分析的过程,还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执行,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检验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的是成功就业,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是落实规划的根本方法,“沿着一个既定的职业序列进行升迁,才能走出一条顺畅、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1]一些同学热衷于用考证来完善“装备”,将时间大量放在考证上,但以考证代替实践能力的做法需要矫正,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着手相关工作之后适应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在前期也会影响到规划中目标的制定。实际行动对规划的现实性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及时补齐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再发现过程,通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即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避免错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等问题。
3.大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措施相对传统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为一种现时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双创”、“互联网+”、工业4.0、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都展现了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李总理更是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業,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个创新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双创’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的战略性政策,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未实施创业者的一种可被培育的创业潜质。”[2]创业精神既包含“创业”送种行为层面,更包含“精神”这种思维层面。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扎堆现象,考研千军过独木桥,创业者显得寥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思维的欠缺。
从学校层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整体已近完备,但若能更具创新性则可以更上一层楼,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学生的规划能力显著提高,但不免产生“千划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讲授是应对择业问题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终身受益。
4.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家庭发挥作用有限
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还有限,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途径,校企对接本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当前的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冲突,甚至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的员工难以在学校里便得到锻炼,加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一则当前大学生常年在校,与父母交流有限,二则大学生往往自立意识较强,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几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并没有与父母进行探讨,三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观念上也显得落伍,父母的择业观与孩子的就业观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种种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提高专业测评系统的使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学生自身要广泛涉猎相关讯息,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主动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确立适宜的职业目标;家庭应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适当提前,避免毕业前临时突击,创新相关讲座与活动,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专业职业测评系统的利用率,虽然专业测评系统已在学校普及,但其利用实效有待提高。改善并推进网络平台测评服务,提升时效性和便捷度;为学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测试,使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创业动向,依据自身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职业测评系统为基础开展深入式疏导。职业测评系统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人职匹配”的基本认识,但完全以数据为行动指南则就违背初衷了,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测评报告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进行深入疏导。
2.提高规划与行动的契合度
在大体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要注重规划向行动的转化,脚踏实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计划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地拆解、划分,很多同学面对遥远的职业目标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学会将规划细化,从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信息,比如校内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各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要密切关注、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实践岗位锻炼自己。另外,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规划,在行动中不断检验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及时作出修正。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培育既有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训练,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个人要打破对“双创”理解的误区,“双创”的灵魂是一种创新精神,不是创业者的专利。因此必须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在认识事物方面,培养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千军万马的竞技中另辟蹊径;在信息获取方面,把准时代脉搏,培养自己适应时代的素质;在规划方面,树立自主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在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敢于对目标、要素、实现方式等方面作出创新。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推陈出新,推進知识传导与精神培育双线并行,知识授予不是最终目的,精神熏染才是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指导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导思维方面,突破传统桎梏,注意时代性与个性化;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创新性内容的引入;讲座与活动方面,要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尽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强或者挑战性高的实践岗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4.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家庭作用
社会要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岗位,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验证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而不是大学生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企业主动走进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必要讲座,并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学校则应欢迎企业的到来,允许企业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在大学里招聘到合适的实习生,大学生也能有优质的实习机会进行实践,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和企业要紧密联系,相互对接,不断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新机制。”[3]
进一步发挥家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强与父母沟通,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父母交流,认真聆听父母的建议,获取其支持与鼓励,合力完善细节,改正不足之处。从父母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对于自身职业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代规划,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帮助孩子完善职业规划,耐心沟通,避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三、结语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篇5
当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引起我国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从当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第一,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根据笔者调查的数据表明,71%的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工作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25%的不明确,只有4%的对自己未来的有较为明确的规划。究其原因,其一是大一新生刚入学校,对学校的生活还未适应,在刚走过辛苦学习的高三阶段后,普遍会感觉择业、就业对自己来说还非常遥远;其二是高职学院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上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更没有体会过就业方面的压力;三是当前高职学院在入学教育的时候普遍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但这些指导是粗放型的、大班式的或是以做报告形式进行,这些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6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
(一)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很少是学校选聘的专业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辅导员以及部分教务处人员担任,甚至还有部分的指导教师是由一些因为专业课程的调整而处于“闲置”状态的老师担任,这些指导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不熟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教学要求,这些非专业的指导教师不但很难符合这些要求,更满足不了专业指导的需要。除此之外,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结合社会实践,而很少有老师去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就是一些网络事例,给中职学生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
(二)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单一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有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方面,这些内容一一讲透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据相關资料显示,如今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课时很少,一周或者两周才有一节课,课时少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将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很多指导课程老师只带领学生关注当下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教学范围变得极其狭窄。
(三)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不健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德育教研组或者招生就业办负责,这些不同的机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有着指导的功能,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招生就业办,两者均有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权利,但是这两者之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安排却并未做到统一,在管理和领导上各司其职,造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开展难以达到高效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策略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先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选聘上,要选择专业的指导教师,不应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德育教研组等工作人员兼任。其次,针对新选聘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已经在任的指导教师,要通过校本培训、教研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指标上也要不断加强考核要求。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参加校外的实践培训活动,鼓励他们进入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练,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握最新的就业信息,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二)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育教研组或者辅导员担任,这些机构在管理和安排上不能做到统一,更有一些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直接由德育老师负责,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办等均不参加。指导制度不健全、指导机构不完善、指导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必须健全指导机制和指导机构。只有各个部门职责清晰明确,相互合作协调,才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职业指导管委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管委会的人员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理论和实践。管委会人员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指导制度和指导内容。
2、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管委会人员可以做一份调查问卷,例如,在问卷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喜欢的职业?毕业后想从事的职业?想在哪个城市就业?对就业后的薪资要求等。通过网上调查问卷或者由管委会委派各个班级辅导员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的职业期望做一定的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管委会人员就可大致了解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而展开有效的指导工作。
3、创建试验区,供就业和创业的人员使用。管委会的指导人员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试验区内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耗时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学校应当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让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和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中职学校,二是学生本人。
在中职学校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适当增加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另一方面,职业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就业指导教学要求。
在中职学生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对就业规划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因此,职业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身边朋友、同学以及亲朋好友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薪资情况以及工作后的心得体会。学生通过这些调查之后就会认识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思想观念就会发生转变,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念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轻就业的压力。
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很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校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相关领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当重视,通过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以及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中洋.试论如何做好高职退役士兵的职业指导[J].人才资源开发,(18)
[2]李志辉.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6(11)
[3]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31)
[4]张弦,吴娜.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6(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7
一、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为了解目前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本课题小组对六所院校大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 (问卷的回收率达到75%, 访谈对象主要包括部分学生、高校教师、企业相关负责人) 。结果显示, 82%的大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 有54%以上的大二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在此基础上, 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二学生人数与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二学生人数的比例接近3﹕7。从调查结果看, 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如下。
(一) 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浅薄
大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理论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调查结果显示, 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二学生中, 只有12.74%的学生是通过专业学习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 20.09%的学生是通过选修课了解到的, 剩下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交等渠道了解的。大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所涉及的理论、方法等内容并不清楚, 只能表面理解不能深入, 没有理论依据, 缺乏科学性, 并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缺乏合理定位, 经常出现茫然、彷徨、焦虑、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知道哪些事情对自己是重要的, 哪些事情应该认真对待, 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
(二) 大二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
对大二学生而言, 这一时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 又要对自身体力、能力、智力有一个充分的考虑。在这一阶段, 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二学生当中有将近86%的学生是在大二之前试着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 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过现实的评价、分析, 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作相应的规划。55%以上的大二学生对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组织人才需求状况不了解, 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他们对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 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 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些大二学生在职业规划中为了舒适的待遇放弃个人特长, 不顾个人性格和职业的适配度。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对自己认识不够, 制定的目标偏低。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主张, 不考虑自身情况, 盲目跟随潮流去竞争所谓的热门行业、热门职业等。还有不少大二学生选择了兼职, 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但也仅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习经历, 并没有把这些实践和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三) 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执行效果不好
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中, 只有15%的学生完全根据职业生涯规划, 对自己的长、短期目标付出了行动, 还有85%的学生只是执行了部分目标或者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付出。只有2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效果不错, 还有78%的同学对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不是很满意。他们缺乏坚持执行, 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 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 社会认知能力不强, 不能正确分析社会现象、问题。
二、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意识不强、自我分析不足、执行动力不足
1.学生对纯粹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大, 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以及对学业规划认识模糊, 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职业兴趣等问题[2], 反映了大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大二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 只知道概念而缺少实践, 未能真正认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 使其具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便无从谈起。
2.大二学生自我分析不足。从职业生涯规划本身的过程来看, 自我分析是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策略实施、进行职业生涯评估的重要环节。大二学生的主要需求是:职业心理测评和职业兴趣测评, 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定位与选择, 这是决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科学性、成功性的关键。但据调查, 大二学生除了因规划意识不强导致自我分析不够外, 更重要的是其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自我分析方法不科学, 不能通过规范科学的测量表对自己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分析。此外, 许多大二学生还沉浸在大一的无忧无虑中, 未从思想上意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 国家针对大学生教育、就业等重大政策方针知之甚少, 对整个职业环境了解不足, 导致大二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外部环境的挑战与机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行动战略、设定的长短期目标等均缺乏科学性。
3.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执行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做得不够清晰, 各个阶段的目标不明确, 没有把长期目标进行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后不能及时得到指导, 出现退缩现象, 不能够坚持到底。
(二) 高校对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不到位
1.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滞后。
我国高校长期关注的两个中心是教育和科研[3], 根本就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甚至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相提并论,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在大四开展, 几乎没有涉及到大二学生, 未意识到针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所投入的政策、资金、人员不足, 是导致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大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 就调查的六所高等院校来看, 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校很少, 即使有, 也主要集中在公共选修课程当中。
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求职的个性化咨询与指导, 对于大二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少涉及。一方面, 没有形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 没有建立起一支从事职业生涯指导的师资队伍, 这也是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3.
应试教育已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 使学生不论是专业课学习还是公共课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都只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学, 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4. 高校未能为大二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加社会实践及观察招聘, 亲身感受竞争的机会少, 参加职业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少, 缺乏求职技巧、方法和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 使他们缺乏对真实职业世界的了解, 也不了解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常识。许多高校为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缺乏责任心, 联系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
(三) 企业提供给大二学生的实践机会少, 社会责任感不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环境主要是指就业环境, 包括职业发展状况、职业要求变化等。而对这些职业信息与环境的了解与把握, 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大二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社会实践的数量不足, 学生个人或组织自发的社会实践以及学校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显得不够;二是社实践质量不高是导致大二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大二学生, 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还处于较弱阶段, 开发难度大, 企业担心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 学生到企业实习, 会导致企业部分员工的生产效率下降, 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 (2) 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导致企业日常管理费用增加; (3) 出于信息安全、学生实习安全性的考虑, 对学生实习采取排斥态度, 导致大二学生的实践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真正的职业实践并不多。这些情况使大二学生对外部的职业环境不熟悉, 从而导致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具有盲目性。
(四) 政府在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到位
政府对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整个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到位, 督促学校、企业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缺乏力度。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及学校的主动作用难以体现, 政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也未充分发挥。政府应该通过组织、协调, 让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形成合作关系, 让更多的企业走进大学, 了解大学, 了解大学生;也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企业, 更多地了解企业, 了解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 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
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步过渡的时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受到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涉及到许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 然而大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其职业生涯规划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性, 需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的全力支持配合。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其人生规划中处于重要地位, 而大二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大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其职业生涯规划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性。因此, 对其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原因
参考文献
[1]左娜, 杜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5) .
[2]胡杰.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量表的编制及标准化[J].哲学与人文科学, 2007, (5)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8
【摘 要】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者和大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家庭和大学生个人两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考验。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优质就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多,但是这些毕业生当中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却很少,很多大学生盲目求职,就业成功率比较低,就业质量也比较差,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比较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想达到比较完善和理想的程度还需要不断地建设和改进,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任重而道远。目前,通过借鉴西方教育中比较完善的职业规划方法,将其引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能够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为自身制定的职业计划。它首先要求大学生必须进行透彻的自我剖析,在全面并且客观地认识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选择和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实现既定的职业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培训,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一)家庭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家庭中母亲的教养态度与孩子性格之间有密切关系,对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和道德品质的建立,尤其是孩子性格的培养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过去由于政策的影响,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比较高,孩子成为家庭唯一的精神支柱,家长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很多家长将孩子一生的计划都安排好了,希望孩子按照家长设计的计划去生活。这种想法和做法剥夺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权利,影响了孩子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规划。由于家庭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深入。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很多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只停留在了解和认识层面,虽然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能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来规划自己职业的。这表明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在求职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求职过程盲目,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课程比较相似,使学生知识背景趋同,学生在专业认识上不鲜明,也没有专门的性格测试,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上了大学之后虽然通过一些专业的测评工具进行了测试,但是也缺少专业的评估和解释,这些结果还是不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全认识自我。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人职不匹配的情况,这对于大学生个人和用人单位都是一种损失,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孩子最终是要长大的,要独立走向社会,要进入工作岗位,家长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发展和规划,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全部强加给孩子,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各行各业发展,更多地了解行业和职业的情况,更多地学习和掌握职业规划相关理论和知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分重视自身的兴趣而忽视了社会环境与就业形势的情况,家长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重要作用,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职业道路。
(二)大学生要对自己有客观定位,积极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
积极的心态是进行职业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和未来人生的重要性,提早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知识,调整自身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自卑,要建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就业的环境和未来的职场。大学生要准确分析和认识自身的优缺点,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的职场相契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职业规划。
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这不是只靠某一方的努力就能做好的工作,还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咏,张宇.基于价值引导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1-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篇9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职业目标,并围绕着职业目标建立职业发展计划的过程。良性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而全面地认识自我,也有利于大学生提前认识社会职业,这可以有效防止盲目就业,所以,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找出当前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一)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从紧张的高中学习一下子进入梦想中的大学,许多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做好职业规划的准备,职业规划的意识还很淡薄。一方面,大学生没有将中学生角色彻底转变过来,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延续着中学生的做法,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等都不了解;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已经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仅仅停留在学习上,没有将它拓展到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发展中。所以,总的说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相当薄弱。
(二)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大学生还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专项技能都还没有理性认识,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未能知己之长,知己之短。
(三)实践环节缺失。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五个环节: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实现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需要大量实践的参与与检验。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回报,在规划自身职业的时候,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非科学性,不重视自身实践。
二、高校学生职业规划对策
(一)树立和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应该明确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大学生就应该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而不是等到毕业的时候才想起职业规划。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年级时充分认识自我,二年级时培养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类型,三年级时发展职业素养,四年级时实现角色转换,完成职业规划的初步发展。
(二)全面了解自我和社会。第一,全面了解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认识对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大学生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等,通过心理测试、自我评估等方式锁定职业发展倾向,让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得到发展。
第二,全面了解社会。社会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之前,就应该考虑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注重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三)健全知识体系。知识是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将直接决定其水平的高低。所以,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面,为职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热情,将自身的素质与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
(四)注重实践训练。第一,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而专业技能恰恰是大学生区别于他人的关键能力。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学习上,而对职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较少。
第二,加强综合素质训练。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鉴别和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该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并及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等诸多能力融合起来,切实加强实践操练,在实际中提高综合水平。
(五)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第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一直以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是四年级学生毕业前夕的必修课,历来没有受到我们的重视。而这种功利主义的课程设置观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所以,大学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落实好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师生注重职业规划的教与学。第二,适时诊断和评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既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高校就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适时监控和诊断。作为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群体,大学生在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时,总是不能完全兼顾职业发展、社会需求与个人特质,所以,高校就必须担负起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职业规划的责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文献综述08-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心理学专业)_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库11-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感想06-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07-14
模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9-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09-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丛书序言09-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09-2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