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通用8篇)
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篇1
“创先争优”交流会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材料
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文化作为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化中最具内涵、最具活力的经典文化,已成为我们促进内部和谐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和平台。一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河西林场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场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宣传,使发展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尤其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2010年,我场从实际出发,以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动植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繁荣生态文化,使发展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陆续推出生态文化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协助拍摄一部弘扬林业发展主旋律的电影,制作一部自然保护区电视风光片,编撰一本发展生态文化宣传册。11月1日,电影《爱在绿洲》摄制组50余人经过历时11天的紧张拍摄,完成了在我场的全部取景拍摄工作,拍摄结束后,摄制组所有成员对我场参与服务的全体人员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给 1
予了高度评价,也进一步诠释了电影《爱在绿洲》所歌颂的林业工人“无悔坚持”的伟大形象。目前,电视风光片和宣传册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之中。另外,我们在保护区主要入区道口和步道两侧设立了规范醒目的植物标识标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让来宾进入保护区能充分感受到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的熏陶。这些新举措只是我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营造生态文化发展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和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如:“五一”来临之际,全场各单位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庆祝劳动节。场机关开展了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小型运动会;自然保护区运动会以“科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素质,凝聚力量”为主题,设集体三人制篮球、乒乓球、螃蟹赛跑、托球跑等8个比赛项目;文峪分场成功举行“参观保护区建设成就,游览小秦岭秀丽景色”为主题的“迎五
一、庆五四”登山活动,此次登山比赛活动,通过攀登我场的垭豁、老鸦岔步道,参观水文站、科考中心,进一步让职工了解我场近几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激励全场干职工更加热爱林业、热爱我场,激励大家为我场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八一”前夕,我们又和62195部队、文峪金矿等友邻单位欢聚一堂,隆重地举行军民联欢晚会,共庆“八一”建军节。
二是结合我场实际,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
赛等活动。“三八节”,我们开展了女职工赴洛阳、山西等地参观活动;4月份开展了宣传林业法规“依法行政月”活动;5月份,组织60余名劳动模范和工会积极分子参观上海世博会; 7月份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8月份开展了以“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调查”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9月份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答题活动;10月份组织20余名退离休职工走访全场各基层单位,让离退休职工亲身感受林业发展的新变化;同时,又举办了河南省作协工作会议暨“河南之巅”18地(市)作协主席高峰论坛活动;11月份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通过人人参与活动,在积极营造生态文化发展氛围,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培养、发掘、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让广大职工比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使生态文化成为我场和谐健康发展的支撑平台
一是以对外交流鸟类环志工作为抓手,扩大生态文化辐射面。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是豫西地区唯一一个鸟类环志站,近5年来,我保护区先后环志各种鸟类5目15科59种1168只。4月15日,在三门峡市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十九届“爱鸟周”活动暨“中国大天鹅之乡”授牌仪式上,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为我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颁发了2009年鸟类环志工作“表彰单位”奖牌。
二是以河南最高峰老鸦岔垴为切入点,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河南最高峰老鸦岔垴以其2413.8米的海拔高度,被誉为“河
南之巅”,成片的灵宝杜鹃、秦岭冷杉和高山地柏,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5月前后,慕名来此参观考察的领导和专家络绎不绝。6月1日,市委书记李文慧同志莅临我场察看植被分布、生态保护等情况,并明确指出:“今后,我们要利用自驾游、万人登山比赛等载体把“河南最高峰”涵盖到三门峡整体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打响到三门峡攀登“河南之巅”这一旅游品牌……”。10月29日,河南省作协工作会议暨“河南之巅”18地(市)作协主席高峰论坛在我场成功举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李立江参加了会议,并向参会的全省各地市作协领导全方位地介绍了三门峡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地理概貌、风物特产等。会上,各位作家围绕“当代文学创作的生态文化主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著名散文家、散文学会会长、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老作家、漯河市作协主席南豫见,70高龄的平顶山作协主席于天命,周口市作协主席梁庭华,诗人、洛阳市作协主席梅艺辛等人均进行了深刻、犀利、新颖、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发言。这一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为加强我们与河南各地市之间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契机,促使生态文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3月份,我场与南京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小秦岭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变化规律》课题研究。课题开展以来总计取样5次,采集标本7000余份,并已提交相关科研
机构。11月份,我场又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苏实验林场缔结为友好林场,我场与阿克苏实验林场虽然地处天南地北,但两场有很强的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两个林场建立友好林场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在技术、文化等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必将促使我场生态文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年来,我场以发展生态文化为契机,积极创建“文化型”单位,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市直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为打造靓丽的河南“西大门”---三门峡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篇2
一、非生态课堂教学的特征
1. 缺失师生的生命和生活快乐
课堂教学文化由以求知为目的功能作用逐渐演变成以过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功利主义, 带来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生命价值和生活快乐的缺失:为了应付考试牺牲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全面素质基础的宝贵机会, 牺牲了人生最珍贵的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少年的纯真无邪与浪漫以及青年时代的朝气蓬勃。[1]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比, 生态课堂文化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 更不是让学生上交一份满意的考试成绩单, 而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快乐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正是思维共享、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 互相打开彼此的心扉。课堂教学文化使师生过上一种幸福而不失意义与价值的教育生活, 即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向课堂输入能量, 更关注的是师生情感的建立。
2. 灵性与天赋呈现的缺失
以应对考试、片面追求高分为目的课堂教学为了少数人的考试成功, 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权利和所有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终, 不管是考上的, 还是没有考上的, 都成了只会死记硬背书本, 没有健康、没有智慧、没有实践能力、没有创造性的“残废人”。在这种课堂的氛围中, 教师很容易约束和禁锢学生的灵性与天赋, 会过多的干涉学习和思考过程, 使学生的知识与能量难以得到实践, 智慧与思想无法彰显。受应考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体验自身思想的提升与升华、自身潜能发展与发挥。
3. 师生民主平等意识和行动的缺失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所说的“教育学理解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具备洞察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点, 承认必须能够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方式来聆听孩子们的倾诉”, 由于学生思维情感活动各异,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 在应试教育思想主导下, 师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和实际行动是缺失的。教师是课堂主体, 学生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没有选择和加工知识的权利, 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得不到尊重, 没有施展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因此, 无论是应用了多么先进的教育方式, 或者开设了多么生动的课堂教学, 如果缺少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撑与建立, 都将无法实现教育的初衷。
二、生态课堂所追求的和谐师生关系
1. 追寻生命本真, 师生交往与互动
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是为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而不失意义与价值的教育生活, 即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向课堂输入能量, 更关注的是师生情感的建立。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比, 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 更不是让学生上交一份满意的考试成绩单, 而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快乐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正是思维共享、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抒己见, 一般采取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方式方法, 互相打开彼此的心扉, 不仅能互相理解, 在教学上也会给彼此提出好的创意和想法。可以说, 适当的师生交往与互动是能够承载信息、知识与情感的, 它对于教学的意义在于, 正如水之于鱼儿, 离开了水的环境, 鱼儿将无法正常存活。同样,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生态课堂又怎能够实现。
2. 回归教学生活, 师生相互尊重共处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课堂上, 学生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而是有选择和加工知识的权利, 这里不是教师演讲的舞台, 而是学生尽情施展才华与能力的平台。生态课堂从解放学生思想入手, 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 展现他们独到的见解。实际教学生活中, 由于学生思维情感活动各异,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所以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学习后的收获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要善待学生的疑问, 肯定学生的见解与观点, 尊重不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使学生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 鼓励他们追求多元化的答案, 在这种答案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引导, 用正确价值观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
3. 合作共生, 注重教与学的体验与感受
生态课堂中是要建立一种民主的、个性化的、愉快的、探究合作的学习课堂, 重要的是倡导体验与感受快乐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合作者, 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大环境, 在这种环境的前提下, 教师设计出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自己去挖掘、探索、收集并整理学习资源, 教师则在他们探寻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引导与鼓励, 使学生保持着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增加了学生参与和探索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有新的体验与感悟, 可以说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的经历, 实现了生态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 师生各自潜能得以发挥与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态文化
1. 构建个性化课堂, 促进差异性发展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单向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是不可取的, 形成两者互促互利, 和谐共进的关系是必要的。教师有创造性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 提供学生自由的学与悟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会积极并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亲身体验活动内容,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 平衡发展教与学,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将这种评价运用得当, 对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很在乎教师鼓励性的评价, 这种鼓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表现突出的反馈行为的鼓励, 如某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等, 教师会给予一定的认可;二是对“后进生”的激励,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那就是缺乏自信心。教师从这些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快速地捕捉到其中的精彩之处, 并给予肯定和赞扬, 让学生在这种鼓励下看到自己学习能力提升的一面。
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观点也是增强学生信心的一方面, 如果遇到学生提出教师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请不要责备、训斥和回避, 这是个创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好机会, 培养学生提出大胆猜想和假说的能力, 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任凭学生积极探索、收集证据和解决问题, 允许学生在猜想与实践的过程中犯错误, 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将错误、挫折与失败变成接下来继续学习的动力, 尝试过后才有不断的进步,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的高度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
2.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往往体现在他们交往过程是互动、共同发展的。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 二者之间以对话的形式在情感、个人观点、认识事物、思想见解、知识的学习等方面互相传递、交流。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极其注重自己的师道尊严, 主宰了全部的课堂活动, 即便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也要有先后顺序, 教师先问学生后作答, 传统的课堂秩序与规范是如此的严格。学生在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中真的能够愉快并自愿地接受教育吗?生态课堂主张的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教师和学生本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 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师生之间相互平衡, 生态互动, 和谐共处, 才会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师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学生心目中避免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 以欣赏的姿态去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的言论, 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赞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 建立好双向互动的关系。其次, 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局限于书本是不够的, 情感教育也很重要, 时刻关注学生个人感情, 多加关心与爱护, 给予正确的情感引导, 形成健康的心路历程。学生时代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理, 要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这是学生所要经历的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激励与鼓舞, 避免消极的情绪去打击他们, 更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 实施开放式教学, 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生态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可取之处在于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上,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放性, 相对于在一个类似于“鸟笼”、“栅栏”式的封闭的教学时空, 这种开放式的生态课堂更能给教师和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创新的空间, 利用好我们周围的家庭、社会、社区等多种资源进行交流学习, 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之中, 增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一个体验, 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
我们要想摆脱限定的学习时间四十分钟以及只允许在课堂中学习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 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必要的补充, 在教学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 教师放在课外进行, 这些适合在课外进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任何有关知识学习的外部环境进行, 例如:大自然、社区、乡下、博物馆等, 摆脱固定教学地点, 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 学到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开阔视野和思路, 课外知识可以看做是给予学生补充所欠缺的营养, 让更多的学生增强知识的力量。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就不能仅仅围绕所要讲授的知识一味的进行灌输, 可以开发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 积极建构学生已经有过的学习经验和课本之间的桥梁。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在收集资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注重团队的协作与交流, 与人交往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这是课本上所没有提及到的社会常识, 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与体会, 才能让他们懂得除了学习课堂上的文化知识, 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要学习,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组织, 有效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不经意间得以扩展和延伸。
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在这种生态课堂的氛围中, 教师很容易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没有约束和禁锢, 让他们积蓄已久的知识与能量得以实践, 智慧与思想得以彰显。教师没有过多的干涉, 有的只是支持、鼓励、帮助与指引, 给予他们的是民主与平等的感受, 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4. 师生合作, 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优质的课堂是充满好奇与探索的,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常我们在课堂中实施的是活动探究教学模式, 主要有实验、调查、操作等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 这些探究性活动常常运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当中, 例如:信息技术、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 或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能会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会茫然, 思维会受到阻碍, 有时会将值得去探索而并未解决的问题半途而废,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 这时教师则是他们最可靠的指引者, 给予学生们支持、鼓励与帮助,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与交流, 提供各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下达命令的“指挥者”。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发现, 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并非都是有价值的, 不乏也有一些平淡无味的。首先, 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 允许学生学会自己去关注与思考, 挑选学习的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们的选择, 教师进行筛选加以补充, 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 师生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师围绕教学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时, 不要忘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话题可以是多方面的, 既然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当然离不开生活, 师生共同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与人生, 双方达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另外, 要打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 给出开放性的话题是必要的, 让学生们有兴趣、自愿的去探索与检验学习的真知,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交流、沟通, 给予实际探究上的帮助。
这种师生合作、多元互动、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个性得到发展, 情感得到培育, 收获更多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自由的理想生态课堂, 真正的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件幸福的事, 找到自我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危乃华.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 (3) :21-23.
[4]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学校文化.2006 (2) :4-6.
[5]葛高元.生态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10) :1-6.
[6]黄大龙.关于生态课堂再思考 (上) [J].教学研究.2010 (18) :52-55.
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篇3
近年来,曲靖一中继承优良传统,遵循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在云南省基础教育中始终居于前列。2016年高考,來自曲靖一中的母昌程、沈铂涵两位同学以713分的相同高分分别摘取云南省文科、理科状元。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原因在于,自2002年至2016年的15年高考中,有8名省状元桂冠都是由曲靖一中学子摘得。其中,曲靖学子已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高考省文理状元双桂冠。
在2016年学校组织的高三毕业典
礼(师生及嘉宾千余人)上,高考状元母昌程与学校领导同台主持活动,其台风稳健,综合素质过硬,亦成为曲靖一中学生高分高能的一个明亮注解。
而在曲靖一中,母昌程同学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并不是个例。优秀人才的群出与曲靖一中高度重视校园生态和育人环境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笔者身处曲靖一中教学一线多年,现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将曲靖一中在优化校园文化生态中的基本经验总结为“一训三风”,初浅介绍,呈与教育界同仁交流讨论。
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曲靖一中每间教室正墙面黑板上方,都端正地镶嵌着“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八个大字,这是曲靖一中积淀、坚守多年的校训。“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先生思想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王阳明提倡“致良知”,主张“求理于吾心”,突出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演变到今天,“知行合一”更突出地概括了言行一致、学习与操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基本思想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的基本要求。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直译为“达到完美和终极才停下来”,寓意着“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人将“知行合一”与“止于至善”完美结合,要求人品向善、人格健全、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追求真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佳言良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曲靖一中学子志存高远,不懈前行。同时,这也是曲靖一中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做人、做事始终要追行和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1.?校风:慎独求真,团结勤奋
“曲靖一中风气好得很,孩子在里面读书太放心了。”曲靖一中的好口碑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曲靖一中有什么样的风气?风气又好在哪里呢?
曲靖一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的“慎独求真,团结勤奋”的纯正校风,它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独特的心理环境和精神风貌。它是学校的灵魂,对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稳定良好的导向作用。“崇德善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勤奋活泼,善思致远”的学风都是曲靖一中学校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慎独:学习、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不管是否有他人注意和监督,自觉自律不苟且。教师工作一丝不苟;学生学习安心静心、持之以恒。慎独是曲靖一中的核心特色,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人格品质。
求真:求真务实,学习工作脚踏实地,不浮躁,反对虚假,教师要真实成绩,学生要真实分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1943年语)追求真知灼见,成为曲靖一中浓厚的氛围。
团结:州(市)学校毕竟没有省城学校的区位优势,从整体看,教师的专业能力可能比省城的要弱一些。然而,多年来,曲靖一中的教育质量并不比云南其他名校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和谐的学校氛围促进了曲靖一中的良性发展。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曲靖一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教职员工具有共同的教育愿景,虚心诚恳,互相尊重,工作上顾全大局、互相支持配合,老师们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学校重视对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刚进校新生,独生子女多,学生原来所在的初中学校各不相同,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观念,我行我素。学校从高一开学军训开始就重视团结教育,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各种文体竞赛活动,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学校对学生增强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克服淡漠,增进友谊,团结友爱,善于合作。
勤奋:勤奋是师生个体良好的意志品格,?勤奋是学校最珍贵而不可或缺的氛围。“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学校,教师或学生不勤奋,就不可能产生好的成绩。曲靖一中多数老师都具备勤奋刻苦的工作习惯和精神品格,“不用扬鞭自奋蹄”;也存在思想懈怠的老师,但在学校传统、制度因素和社会压力的约束下,不跟进也不行,勤奋变成了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老师们都能勤奋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本来就是奔着“优秀”进入曲靖一中的,通过立志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勤奋”风气的影响,能够较快融入“勤奋”的氛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部分懒惰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教授学习方法,督促并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许多校友就读一流名牌大学,不少校友取得杰出辉煌成就,这些都给予学生很大鼓励。学生能以在曲靖一中读书为荣,珍惜青春,奋斗不懈。
2.?教风:崇德善学,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身怀高尚的师德品格,是中学教师的两项重要品质,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曲靖一中以“崇德善学,教书育人”为教风,它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旗帜,对学生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崇德,要求全校教师追求高尚师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依法执教,关爱学生,甘为人梯。善学,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志成为成功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成绩都要追求精益求精,专业学习提升永远在路上,将自主学习和教学研究养成基本习惯。教师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风:乐学善思,活泼守纪
乐学,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曲靖一中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从被动学习到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毅力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善思,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积极思考,学习才会有效率,思维才能得到训练。科学知识只有在思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阅读学习、积极思考辨析的好品质。曲靖一中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多,非毕业班从不安排补课,学校重视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进入曲靖一中,经过培养熏陶,耳濡目染,一般能走向“乐学善思”的境界,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学生成绩优异,发展潜力大。
活泼,是曲靖一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典型特色,经过启发引导和氛围影响,学生不读死书、不死读书,学习生活讲究规律,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学起来就好好地学,玩起来就放心地玩,劳逸结合。活泼,不等于学习中欠缺规矩,必须自觉自律,必要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守纪,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不仅自己不会走好,还要影响他人。曲靖一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对极少部分违规学生教育转化,让所有学生逐步养成遵守班规校纪、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的良好品质。活泼守纪,可以致远。相对而言,曲靖一中的学生能文明礼让,遵规守纪,充满自信,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张扬,机灵不死板,举止大方,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强。
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方案 篇4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提升综合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文化执法系统开展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订如下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及中央、省委两办下发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意见》的相关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开展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牢固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装备保障,促进执法人员作风转变,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促文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大提升。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xx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第一副组长,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联系县(市)区的局领导分别兼任县(市)区创建指导组组长,局机关所有科队长以及县(市)区各大队长为成员的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局法制大队,承担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法制大队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
三、出台《执法规范化创建标准二十条》
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从以下三个方面标准着力,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结合单位实际,抓好这三个方面的规范化创建工作:
(一)执法业务标准规范
1、日常检查行为规范。严格落实《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应当有两名以上具备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参加,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
2、日常检查内容和频度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内进行,坚持日常巡查和技术监管相结合,在网吧市场全面推行使用“文网卫士”系统开展远程巡查。每月10日前报送执法数据,每次巡查完毕后及时使用技术监管平台录入检查结果。每月各县(市)区使用技术监管平台向市局报送执法工作信息不少于2条。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每月对辖区内网吧、娱乐、书报刊、音像、印刷等重点监管市场经营单位的现场检查次数不得低于4次,对其他类市场日常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次;每年对辖区内重点监管市场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48次,对其他类市场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2次。
3、办案方式数量规范。全面推行使用文化部技术监管平台进行网上案件办理。全年办案类别在五类以上。全年办案数量不少于编制到位人数的三倍。执法办案所用文书必须是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的文书格式。文化市场一般程序案件须做到一案一卷,行政处罚实行查缴分离。办结案件及时立卷归档。
4、自由裁量权基准规范。认真执行《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处罚数额必须符合《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规定的情形。
(二)执法管理制度规范
有效推进全市各级执法职责规范,明确全市各级执法机构编制三定方案,明确执法机构法定职能职责及执法范围。切实推动各项执法制度规范。
5、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规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两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出台各级执法机构编制人员“三定方案”,明确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6、责任制度规范。各执法单位必须明确每位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对所辖实体文化市场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责任和内容。
7、举报受理程序规范。严格执行《举报受理制度》,举报受理实行层级审批,统一指派,所有受理的文化市场举报都应在规定时限内处理、办结,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
8、执法过程记录规范。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开展日常检查执法活动,要坚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录音录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文字记录。特别是对现场检查、随机抽查、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和对直接涉及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
9、随机抽查和案件督办规范。完善并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案件督办制度》。按规定,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及时上报查处结果。对于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做到有行动、有结果、有回复、有汇报。
10、突发事件处置规范。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及时上报重大案件及查处情况。
11、部门联动机制规范。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加强联系,主动协调,形成信息互通、良好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及时建立《执法协作联动制度》。
12、审批程序规范。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出台《文化市场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审批制度》,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机制,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经过层级审核审批,确保程序合法。
13、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严格遵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公平、公开、公正执法办案规定》,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对法律依据、办事流程、听证信息、处罚结果要利用门户网、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进行定期公示。
14、执法监督规范。及时出台《文化市场执法监督制度》和《文化市场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
15、教育培训制度规范。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及时出台《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带头授课,做学法表率。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推进学法形式创新。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内容。
16、考核考评制度规范。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考评细则,将机构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严格考评,促使机构和个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
(三)执法装备配置规范
推动各级政府财政提供执法配置保障,认真落实《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指导意见》。
17、配备执法专用房间。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配备举报受理室、询问调查室、证据保存室、技术监控室和罚没物品库房等执法专用房间。日常办公用房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执行。
18、配备执法专用车辆。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配备巡查用车及暗访用车,县级执法机构按每5人配备1辆,每机构不少于2辆的标准配备,保证文化市场日常巡查、举报受理、调查取证、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需要。巡查用车应喷涂“文化执法”、“举报电话12318”等执法标识。
19、配备执法专用设备。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和文化市场监管需求,配备数码照相机、平板电脑、移动存储介质、便携式打印机、移动执法手持式终端、执法仪等执法专用设备,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全面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系统。
20、建设技术监管平台。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管理、网上执法、远程监管等功能,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率与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1日之前)
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要求。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日—11月30日)
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根据方案要求,逐项落实,责任到人。6月份,创建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2018年度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评分细则》。并建立定期调度、督查、讲评、通报的工作机制,促使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31日)
市局将对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就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按照《2018年度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评分细则》进行考评打分。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办案程序、提升综合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精心组织
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范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
(三)注重落实,稳步推进
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要有计划的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将好的经验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及时向市局上报。
(四)周密部署,争创一流
此次创建活动计分结果将作为全市文化执法综合考评、全市“扫黄打非”工作考评和“平安xx”创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成绩优秀的单位给予授牌奖励,创建经验呈报省文化厅,争取全国推介。
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方案范文
为使执法规范化建设形成新常态, 坚持做到抓常、抓细、抓长,推进我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入、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公安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现就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强化执法主体建设
(一)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制度
把法律法规列入市局及各县(市)局、分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制定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中专题法律学习,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动全体民警积极学法用法守法。
责任部门:各级政工部门
(二)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严格落实“三个必训”制度,执法民警参加专项培训不少于24课时。结合各警种工作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开展分警种、分层次的针对性法律培训,使广大民警熟练掌握规范取证、非法证据排除、正确适用强制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和律师执业权利等法律具体要求。
责任部门:各级政工、法制部门
(三)落实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民警旁听庭审制度
各级公安机关对发生的行政诉讼案件,公安机关负责人应积极出庭应诉。对各县(市)、分局负责人出庭应诉及行政应诉报备情况,市局将适时通报。
各县(市)局、分局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民警旁听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庭审;对涉及本单位的行政诉讼案件必须组织民警旁听庭审;办案民警对自己承办的案件应积极参加旁听庭审,组织旁听庭审情况向市局报备。
责任部门:各执法办案单位、法制部门。
(四)落实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结果运用,鼓励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公安部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
组织民警按照要求参加年度内的公安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做好培训辅导工作。
新录用民警次年应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对未通过的不得从事执法办案活动;执法勤务类机构、派出所负责人应通过中级以上执法资格考试,对未通过中级考试的,调离执法勤务类岗位或免职;县(市)局、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应通过中级以上执法资格考试。未依照规定取得相应执法资格的,当年公务员考核不得评为称职以上,不得评先评优。
鼓励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公安部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责任部门:各级政工、法制部门
二、完善执法制度建设
(五)完善执法制度建设
以公安机关执法实际工作需要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执法制度, 着力加强民警执法标准、执法流程的制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
(六)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利用已建立的各级公安机关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法律顾问成员以多种形式、更广范围地介入到执法监督工作中,参与重大、疑难案件会诊,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代理应诉,参加执法检查、调研工作,研究、探讨法律适用等,为公安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责任部门:各级公安机关
三、规范执法管理建设
(八)完善刑事案件“两统一”
不断总结开展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格案件审查证据标准,进一步提高提请批准逮捕、移送起诉案件质量,促进整体刑事执法水平稳步提升。
责任单位:各级法制、办案部门
8、充分发挥执法管理委员会职能作用
各级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至少要召开1次会议研究执法工作,针对本单位执法实际,在推动执法制度落实、分析研判和研究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研究制定重大执法决策、审议重大敏感案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
(九)落实执法过程全记录
加强对执法过程的记录,扩大执法音视频覆盖面,对接处警、现场调解、询问、讯问、指认现场、违法犯罪嫌疑人传唤、送押执行场所等全部执法环节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使执法活动有迹可寻。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
(十)规范涉案财物管理
按照办案与管理分离的原则,建立涉案财物保管中心(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利用涉案财物管理平台,规范涉案财物进出、调用,确保不发生借用、挪用、调换、侵占或者损坏保管物品等问题。
责任单位:各级警务保障、执法办案部门
(十一)做好执法示范单位的创建、评估
严格工作标准,选取执法质量较好、执法制度较完善、执法规范化水平较高的基层公安机关和所队积极申报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对已命名的执法示范单位,实行年度评估制度,评估达不到标准的,按规定程序呈报撤销命名。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
四、加强执法监督建设
(十二)强化与检法机关的沟通协调
各级公安机关每半年或适时与辖区检法机关召开联席会议,互通工作信息,加强沟通协调,开展个案指导,听取执法工作建议,解决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形成积极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
责任单位:各级法制、执法办案部门
(十三)深化执法质量考评
创新执法考评模式,扩展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将执法突出问题作为执法考评的重点,以考评促进执法规范。严格落实执法案件“一步一考、一环一考、一案一评”的监督考评机制,强化所队领导考评职责,注重提升考评监督质量;加强对案件的日常审核把关,提高案件质量,对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监督纠正。引导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努力形成鼓励民警多办案、办好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执法质量和效率。
责任单位:各级法制、执法办案部门
(十四)整改执法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本单位、本部门在接处警、受立案、案件办理、案件公正、案件质量、办案效率、涉案财物管理等各个执法环节存在的执法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成效。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及执法办案部门
(十五)开展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
重大决策事项应在会前交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法制部门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下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意见,向上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报备。
责任单位:各级公安机关
(十六)加强执法工作督查
采取网上巡查与实地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活动现场督查、重点执法问题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责任部门:各级督察部门
五、深化执法公开建设
(十七)拓展网上服务
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不断拓展网上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查询、咨询、预约、受理等服务;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信息媒介,开展网上舆情引导。
责任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
(xx)深化信息公开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要求,及时定期更新政务公开、执法公开平台信息内容,确保政务公开、执法公开平台内容鲜活,依法保障当事人知情权。
责任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
(十九)提升窗口服务
规范执法窗口单位民警语言、行为,不断优化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提升执法窗口服务质量。开展执法服务窗口年度评星定级活动,对排名末位服务窗口督促整改。
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策划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提升综合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文化执法系统开展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订如下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及中央、省委两办下发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意见》的相关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开展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牢固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装备保障,促进执法人员作风转变,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促文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大提升。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xx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第一副组长,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联系县(市)区的局领导分别兼任县(市)区创建指导组组长,局机关所有科队长以及县(市)区各大队长为成员的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局法制大队,承担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法制大队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
三、出台《执法规范化创建标准二十条》
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从以下三个方面标准着力,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结合单位实际,抓好这三个方面的规范化创建工作:
(一)执法业务标准规范
1、日常检查行为规范。严格落实《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应当有两名以上具备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参加,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
2、日常检查内容和频度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内进行,坚持日常巡查和技术监管相结合,在网吧市场全面推行使用“文网卫士”系统开展远程巡查。每月10日前报送执法数据,每次巡查完毕后及时使用技术监管平台录入检查结果。每月各县(市)区使用技术监管平台向市局报送执法工作信息不少于2条。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每月对辖区内网吧、娱乐、书报刊、音像、印刷等重点监管市场经营单位的现场检查次数不得低于4次,对其他类市场日常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次;每年对辖区内重点监管市场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48次,对其他类市场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2次。
3、办案方式数量规范。全面推行使用文化部技术监管平台进行网上案件办理。全年办案类别在五类以上。全年办案数量不少于编制到位人数的三倍。执法办案所用文书必须是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的文书格式。文化市场一般程序案件须做到一案一卷,行政处罚实行查缴分离。办结案件及时立卷归档。
4、自由裁量权基准规范。认真执行《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处罚数额必须符合《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规定的情形。
(二)执法管理制度规范
有效推进全市各级执法职责规范,明确全市各级执法机构编制三定方案,明确执法机构法定职能职责及执法范围。切实推动各项执法制度规范。
5、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规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两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出台各级执法机构编制人员“三定方案”,明确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6、责任制度规范。各执法单位必须明确每位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对所辖实体文化市场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责任和内容。
7、举报受理程序规范。严格执行《举报受理制度》,举报受理实行层级审批,统一指派,所有受理的文化市场举报都应在规定时限内处理、办结,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
8、执法过程记录规范。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开展日常检查执法活动,要坚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录音录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文字记录。特别是对现场检查、随机抽查、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和对直接涉及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
9、随机抽查和案件督办规范。完善并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案件督办制度》。按规定,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及时上报查处结果。对于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做到有行动、有结果、有回复、有汇报。
10、突发事件处置规范。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及时上报重大案件及查处情况。
11、部门联动机制规范。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加强联系,主动协调,形成信息互通、良好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及时建立《执法协作联动制度》。
12、审批程序规范。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出台《文化市场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审批制度》,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机制,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经过层级审核审批,确保程序合法。
13、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严格遵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公平、公开、公正执法办案规定》,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对法律依据、办事流程、听证信息、处罚结果要利用门户网、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进行定期公示。
14、执法监督规范。及时出台《文化市场执法监督制度》和《文化市场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
15、教育培训制度规范。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及时出台《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带头授课,做学法表率。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推进学法形式创新。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内容。
16、考核考评制度规范。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考评细则,将机构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严格考评,促使机构和个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
(三)执法装备配置规范
推动各级政府财政提供执法配置保障,认真落实《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指导意见》。
17、配备执法专用房间。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配备举报受理室、询问调查室、证据保存室、技术监控室和罚没物品库房等执法专用房间。日常办公用房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执行。
18、配备执法专用车辆。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配备巡查用车及暗访用车,县级执法机构按每5人配备1辆,每机构不少于2辆的标准配备,保证文化市场日常巡查、举报受理、调查取证、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需要。巡查用车应喷涂“文化执法”、“举报电话12318”等执法标识。
19、配备执法专用设备。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和文化市场监管需求,配备数码照相机、平板电脑、移动存储介质、便携式打印机、移动执法手持式终端、执法仪等执法专用设备,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全面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系统。
20、建设技术监管平台。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管理、网上执法、远程监管等功能,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率与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1日之前)
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要求。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日—11月30日)
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根据方案要求,逐项落实,责任到人。6月份,创建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2018年度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评分细则》。并建立定期调度、督查、讲评、通报的工作机制,促使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31日)
市局将对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就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按照《2018年度文化执法规范化单位创建工作评分细则》进行考评打分。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办案程序、提升综合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精心组织
局机关各业务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范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
(三)注重落实,稳步推进
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要有计划的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将好的经验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及时向市局上报。
(四)周密部署,争创一流
创建文化品牌 领军名校发展 篇5
领军名校发展
——哈尔滨市东风小学校 邱淑萍
郑赫
哈尔滨市东风小学校是一所始建于1959年的省级一类小学。隶属香坊区教育局,坐落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轴承街41号。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20余人。多年来始终围绕“夯实教育基础 体现人文关怀”的办学理念,全体东风人精诚团结,锐意改革,正在用信心与创造实践着爱与责任,强化课题实验研究,精心打造了“四色东风”教文化品牌,学校的知名度逐年提高。
党支部书记、校长邱淑萍同志,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研究生)。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香坊区教育局校外办暨少年之家书记、副主任。第七批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区十佳公仆。哈尔滨市首批赴国家教育部培训的骨干校长;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全国奥林匹克教练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青少年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爱国教育最佳园丁奖;省教育教学能手;省科研先进工作者、省心理健康先进个人、省十五重大课题先进个人、市模范教师、市三八红旗手、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标兵、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课题提出】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全部精神因素和精神生活的整体。
第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全部精神因素和精神生活的整体存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师生的一言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体现或创造着校园文化,同时也接受着校园文化的影响。
第二,校园文化以学校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并与之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校园的规划、绿化、建筑物的设计等等无不反映并影响着师生的追求,校园、教室、办公室和校园环境无不反映并影响着师生的品格及行为习惯,学校宣传舆论工具的有效运用更是对校园文化的综合反映。
第三,校园文化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环境中的设施、设备、景观和人等,就人来说又包括全体师生.在众多物质因素中的某一个方面要表现出某种稳定的精神品质和风貌需要进行长期的雕琢,而使物质因素每一个方面的精神表现都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
第四,校园文化必然要对师生个体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校园文化的的实质性内涵。校园文化对师生个体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良好的校园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应占绝对优势,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师生应有的影响力。
2003年,我校邱校长来到北师大,和北师大的教授一起探讨我校的办学模式.2004年1月程凤春导师为我校的发展,专程来我校考察,对我校的前景充满了期望。随即对学校教师队伍、生源素质、家庭状况、社区环境等情况开展调查。通过问卷、座谈、研讨等形式,形成调研报告。经与部分教师的磋商,确立了今后几年以创建校园文化为学校及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平均年龄较低,爱读书,文学素养普遍较高,学校文科教学工作长期居全区之首,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多次召开省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学生文明守纪、尊师友爱之风已初步形成;社区辖区人民政府、香坊公园等政治、文化单位,对学生以环境影响;教育局对学校进行行业规划,学校的校容校貌,整体育人环境逐步改观,将以文明校园的构想展现在社区面前。整个构想,经大家共同参与,使目标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教师明确了责任,创建校园文化的办学目标更加具体明了。
2006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在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门课程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努力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尤其是校园文化中的学生文化,直接作用对象是学生,是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基于以上分析与调查,我们确立了“十一五”研究的主题,即《创建校园文化的研究》
【研究目标与方法】
1、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
3、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依托课题,拉动整体提升
东风小学校是省级“十五”重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从“八五”以来,一直承担国家、省级重点、重大课题研究。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国家级结题验收一等奖。
“十一五”我校承担省教育学会课题“创建校园文化的研究”的实验研究任务。随着学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发出了更多的思考,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提炼形成了学校崭新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升华办学风格,最终形成东风文化思想的主流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的课题研究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教师和孩子的心灵,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以校园文化体系的定位和生成为核心,强势推进课题研究
我们首先整理、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理念、方向。最重要的是总结出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即: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 和谐共进” 校风:飞扬个性,传承美德 教风:爱国敬业,严谨笃学 领导作风:正派正直,诚信务实 课改思路: 对话、评价、创新 师德警语: 拒绝冷漠、相互温暖 课堂警语: 不让孩子流失每一个40分钟
我们的口号:为创建平安、和谐、人文、进取的东风而努力奋斗!办学特色:“荣 容 融 ”
学校以“细雨泽桃李 文化润东风”为办学风格,精心打造了“金色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绿色文化”校园文化的教育体系,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彰显无疑。
1、以“红色文化”为根本,大力用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人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校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节日,开展彰显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的红色文化活动。
每年在尚志公园举行了“缅怀先烈、共创和谐”清明祭扫暨新队员入队仪式。抗联老战士、赵尚志烈士的战友、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抗联老战士张玉军;抗联精神宣传队杨队长等25人、赵尚志烈士的亲属;香坊区政协主席赵崇福;香坊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孟宜男;香坊区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徐凯;香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广厚;香坊区教育局局长汪永久;香坊区教育局副局长邱晗等领导参加了此次祭扫活动。尤其是抗联老战士和抗联精神宣传队队员演唱革命歌曲,当其中一位80多岁的抗联老战士激动的握着我们的手说:“孩子,谢谢你们没有忘记我们,让我们来领你们宣誓吧!”前来围观的香坊父老乡亲们没想到清明节东风校的活动这样感动人,教育人。
2、以“金色文化”为依托,倾力用多彩的活动教育人 每年我们通过开展校级、班级、个人不同层面的文化活动,学生受到了熏陶和锻炼,极大地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和谐成长,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对和谐主体的教育实效。
(1)校级活动。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班子和班主任教师都会针对学困生、贫困生和特殊家庭子女去慰问、家访。每年的“六一”节,学校领导班子同样为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全校老师为学生送上一张生活照和亲切的话语;新年的家长会上为家长送上一张贺卡。每年的9月1日,当老年节和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将离退休的老教师请回到学校,举行隆重的庆祝老年节、欢庆教师节的尊老敬老活动。每年的九月末,学校的“金色童年”体育艺术活动周及文艺汇演,也同样吸引着孩子和家长,师生同台演出,更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2)班级活动。
每周举办一次班会,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料齐全;积极开展好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等创作与比赛活动。
(3)个性活动。
多年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将生命教育、自救自护、环保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列入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班队会等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创设校园“金色文化”。
无论是每年9月末的体育和艺术周的活动,还是每年一次的大队干换届选举活动,都激励着孩子们自制,自强。无论是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活动,还是传承美德的《三字经》诵读活动,都激励着孩子们自尊,自醒。在人生成长之路上会做一名自尊的、英雄的中国人,因为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2008年4月29日,全体师生举行了“奥运之年 爱国之心”的主题升旗仪式。五年四班的卓木尔、于泽同学代表全体师生进行了国旗下的演讲——“我用行动迎奥运”!4月30日,在五一假期前,学校大队部组织各班召开了“奥运之年 爱国之心”主题班会,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五个一”活动,让自己的五一假期更有意义,用实际行动迎接奥运!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5月16日,学校组织的“心系祖国,情暖灾区”的学生捐款活动中,全校学生共捐款3万余元,各学年的学生代表向灾区人民送上祝福!5月19日14点,在东风小学的后操场举行了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心系祖国 情暖灾区”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集体默哀、学生代表《致惨遭地震侵害的小伙伴的一封信》和爱心捐赠、祝福明天三个环节组成!虽然时间不足30分钟,但师生的感动、感人令我们久久肃立。教导处抓住契机,利用语文学科进行了《灾区小朋友,我要对你说》的活动。2008年5月25日9点,东风小学60名合唱队员带着对灾区小伙伴的祝福与牵挂,来到龙塔广场前参加由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组织的 “情系灾区 爱心传递”大型活动。
3、以蓝色文化为重点,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狠抓师德建设,为蓝色文化构建奠基。
学校以“岗位大练兵”为途径。涌现出一批爱业、敬业、乐业的优秀教师。付丽蓉、朱红、王文静老师坚持一个月无偿的为骨折的孩子义务补课;赵志强、董先惠多次协助家长寻找因家庭解体深夜未归的学生;于维静患甲亢颤抖着双手写字,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毕业班的老师们利用双休日义务为学生补课等感人事例不断。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铺路搭桥。
发挥骨干效能。真正从骨干教师培训上下大力气为教师搭设宽松的才艺展示舞台,大练教学基本功,做到领导班子重心下移给教师——以师为本;教师重心下移给学生——以生为本。
启动名师工程。例如:关雁洪、郭聪被吸入到哈尔滨市小学语文百家讲坛名师研究会,她们引领我校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带动教师做科研型教师。
第三,岗位练兵争先锋
2008年3月,我校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领导班子每天最少听课2节,并明确分工。2008年4月,彭佳语文“翱翔杯”大赛第五名;郭聪省级语文“精英杯”第一名;唐莹烁市级引领课;姜蕾、李颖省级心理健康特等奖;2008年5月,英语教师高婉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在威海举行的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第三名和最佳综合素质奖两项殊荣,为我省英语教学赢得了荣誉!2008年10月我校王甜老师执教的《我动手,我创造》一课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同年11月董景华老师代表我省参加了在河南开封举行了第五届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下学期累计班子听课近800节。比上学期增加近300节。我校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学校近五年来分别派教师前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威海等地学习交流。带领孟红、郭聪2名名师参加《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并拜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黄宝国为师。仅上学期外出培训学习就达91人次,校内培训6次,网上培训8次。随着对教师的指导不断增加,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4、以绿色文化为突破口,努力完善课题研究管理 我们把网络文化定位为绿色文化。我们在08年重新完善启动了东风小学的校园网和校园论坛。让教师和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动态,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在校园网络完善的基础上,建立的“东风TV”!通过各版块的主题内容向学生发布最新的消息,帮助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电视台试播的活动中,我校成功地举办了“东风小学校首届机器人大赛”。全校同学能足不出户收看到精彩的比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学校建成了二个网络教室供学生上课和绿网使用。我校的web服务器不仅向社会提供对外发布的网站,同时也向学生提供bbs服务,为教师提供远程的ftp服务,使教师的办公更加自动化、合理化。学校还安装了“联想网御2000”防火墙,购买了正版的网络杀毒软件,安装了网络信息智能过滤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最为收益的是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完全实施了网络化的管理,所有教师的研究档案都上传校园网。所有的课题研究课的过程材料(教案、案例、反思、论文)都在网络中体现。所有教师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总结,都进行了网络化的系统管理。所有实验教师的管理都在校园网中有自己的板块。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便捷、清晰、有序。
二、强化培训,夯实发展基础
几年来,随着我校信息技术建设的不断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日益更新,我校不断构建校园网络文化。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引入培训新模式,着眼于交流碰撞。08年初重新更新的东风校园网,为全体教师,特别是为科研骨干教师搭设了展示和提高自己的舞台,更为教师们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我们独特的理念是:让信息化应用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36个教室全部更新为液晶电脑,52寸液晶电视。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利用好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各个学年教师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共同查找、制作课件,(东风课件库)学年组共同使用,不但提高了课件的使用率,还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强化练兵中,班主任教师们的制作课件的水平飞速提高,80%的班主任教师都能自己制作简单课件,改变了原来的所有教师做公开课都由信息组教师做课件的局面。(展示教师课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增辉润色,为班主任教师插上了一副搏击长空的有力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08年初,学校又重新更新了校园网络资源,各版块内容齐全,日日更新,成为全区唯一一所与教育局链接的学校。校园网的进一步完善,深受课题实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欢迎。我校专门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在五楼进行建立博客的专题培训,并多次组织教师利用博客进行培训反思与交流。很多年轻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性博客,写个人日志,教学反思、学习心得、问题思考、经验论文等,其他教师可以随时浏览、评论,真正实现跨时空的师与师的交流。
除了Blog东风教师博客之外,我们还选择大家非常熟悉的腾讯QQ作为培训途径,教师们以东风科研室为互动群组,在平日教学中做即时性的交流,也就是谁有问题、谁有反思、谁有困惑、谁有经验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到群组里,与群友共同商讨、共同交流、共同分享。校园网上论坛的开通也成为研培基地,将群组与博客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热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焦点等进行整理,在论坛的相关栏目中发布,组织集中研讨或集中培训,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理念、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在校园网中分时段、分学科、定主题、分阶段进行坚持性研究,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留下问题解决的策略,留下学科教学的经验,让网络研修实效化,也让教师在数字化校园中漫步,在网络教研中成长!
近五年来,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提高,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培养出各级科研骨干教师11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1人,成绩显赫。
三、产出成果,提升学校声誉学校在2008年光荣地被评为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颁发的“省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东风小学自2002年开始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示范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地、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省一类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百姓口碑最佳信誉单位、省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省“十五”重大、重点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省学习指导先进实验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市信息技术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集体、市职业道德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干劲足,学生爱校似家,家长对学校充满了希望,周边学校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
1、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省数学骨干教师到我校考察学习。邱淑萍校长做了《新课程改革经验汇报赢得省教研院领导、专家和骨干教师们的好评。一位来自鹤岗是的骨干教师在沙龙时,不无感触的说:“我如果是在东风校这个团队中,会成长的更快。”
2、市教育局基教二处庞忠处长、王东升处长一行几人和我区初教科对我校新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等活动,对我校实施新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课改工作理念新、过程实、效果好。
3、市教研院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新课程引领课活动。我校教师的《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说话课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4、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教师免费培训工作。郭聪、高婉、赵志强随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培训团,先后到方正、宾县、阿城、松北和幸福乡等地做数学、语文和英语三个学科的讲座、展示课等,在当地产生很强烈的反响,为农村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对自身提高,争取到较高平台,也为学校争得荣誉。
5、课改学年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一学年编写了反思集《我学、我想、我反思》,二学年编写了《教师同新课程共同成长》。学校的《蓓蕾集》呈现了其它学年学科也根据本组研究课题和特点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汇编。
6、召开常规教学质量管理现场会。通过加强学校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质量,本学期教育局邱局长,初教科王科长两次来我校视导,通过听课、看材料、交流,对我校常规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在我校召开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会议当天全校36个教学班全部开放,教育局及各校领导随意看任意一节课,对我校课堂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非常认可。邱校长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常规教学管理的经验。邱晗局长对我校教学工作及教师队伍状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7、高海燕老师在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社会上引起轰动。哈尔滨电台主动上门采访,高老师将自己多年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提升,在全市起到引领作用。校领导就我校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做了经验介绍。此节目在哈尔滨电台新闻栏目中播出。
8、学校连年被区教育学会评为先进学会。
9、信息技术组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网通杯”flash大赛,创作的“雨融情”动画片获得成人组一等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市信息技术示范校。彰显“绿色文化”的魅力所在。10、2008年5月省“十一五”重大课题“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大会暨教学大赛在我校隆重举行。
„„
随着学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提炼形成了学校崭新的办学理念,即:“育人为本
和谐共进”;新的办学特色,即:“荣、容、融”,将我校“平安、人文、和谐、进取”的办学风格进一步得以升华!
发展生态文化创建文化型单位 篇6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开创中国特色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血站全面发展。我们运用主题活动,如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弘扬先进“以单位文化建设为主题,塑造精神”以创建文明单位为主题,树立形象。
为了促进血站全面发展,我们坚持科学观,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以尊重、理解、关爱人的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科学的理念,以宣传、引导、感染的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运用正确的、热烈的、鲜明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党组织在人们中的威信。大力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创建单位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塑造血站文化精神;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推进血站各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血站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血站形象。开展主题活动,要做到导向正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理念新颖,形式多样,不断创新,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
弘扬先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我们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决执行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我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站全面发展,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设计主题活动,使主题活动紧密联系,使血站的实际情况和全体员工的思想状况,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引导全体员工改造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鲜明的主场观点,引导全体员工适应新形式,接受新理念,制定新目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活动,要高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以弘扬先进、宣传先进、树立先进为主题内容,激励全体员工树立远大理想,提倡奉献精神,增强创业信息,形成血站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活动,从过去单纯的灌输向现在的多元渗透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单位管理,业务工作和文体活动中,使员工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浓烈氛围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影响力、吸引力、导向力,能为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可,坚定他们共产主义的信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活动,要增强其时效性,针对性。用宣传、教育和贯彻的方法联系血站实际,吸引和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避免简单“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克服只讲“大道理”的传统教育方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主题活动必须体现以人为本,重在提高员工的政治修养,增加单位的凝聚力。在党员和先进员工中积极开展学习党章和先进典型事迹,使他们充分认识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并且用先进事迹感染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用模范人物启迪和引领员工的奋斗精神和奋斗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积极活跃支部活动,吸收先进员工入党,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对共产党的认识,要求入党的人数明显增多。血站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主题活动中,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事业精神,结合无偿献血工作。如开展血站党员我为‘七一’献热血。“快乐献血挽救生命,爱心共筑和谐家园”等献血活动,和组织新老党员,去战役纪念馆宣誓,重温党的章领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工作,有利推动了我站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我们把无偿献血服务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使全体员工做到工作更用心,接待更热心,服务更贴心,问候更真心。
二、以单位文化建设为主题
塑造精神单位文化,是社会文体系在一个单位的表现形式,其作为一个理性概念是借鉴时代发展的先进观念,结合单位自身实际产生的新型理念,是一个单位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单位自身独有的特性。单位文化包涵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管理文化是保障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文化。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单位文化的建设就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打造,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丰富和提高,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精神享受,为了表达血站的工作作风,文化品味,发展趋势,品牌形象和精神实质。我们把握单位文化的建设核心,努力塑造血站文化精神。通过血站文化精神,展示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为了使血站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更好的体验血站文化内容和理念。我们站领导蒋书记,对全体员工进行文化建设的意识和作用的讲解指导,并对血站文化建设确定了目标。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的把与时俱进和开创新的精神塑造起来,我们组织全体员工对血站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并经过单位领导及有关领导多次讨论和修改,根据血站工作特点,提出服务内容和理念为“优质血液、优质服务、安全血液,从我做起”。服务质量方针为“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血站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工会和共青团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新春联谊会,参加每年省血液中心举办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组织训练参加每年市卫生系统举办的天使情护士节文艺演出和去献血单位互联欢等,充实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以单位文化建设为主题,不断地感化员工的纯洁心灵,培育员工的道德情操,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塑造员工的职业精神。
三、以创建文明单位为主题
树立形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单位和全体员工紧密结合单位业务和本职工作,促进单位和谐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快速提高全体员工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有效方法。是不断加强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极大地提高了血站的文明程度和形象,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文明单位是基层单位,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我们按照“文明单位的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充分运用创建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到创建活动在宏观上覆盖,在微观上深化。在宏观覆盖方面,使创建活动扩展到工作各个方面。在微观深化方面,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加,力求使文明建设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形成争创文明单位的良好好氛围,明确创建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血站的社会形象。我们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坚持以无偿献血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带动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更规范,更标准,更人性化的为无偿献血者服务,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如组织员工参加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竞赛,获得总分第三名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友谊增进了体质,满足了全体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为单位增光的集体荣誉感,为血站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氛围和活力。通过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加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员工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党性和党纪的建设,使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决心。促进单位的文化建设,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质,塑造了血站文化精神,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无偿献血服务和精神享受。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员工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血站的文明风貌有了明显的提升,树立起良好的血站声誉和形象,有效地促进了我站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主题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血站对四个文明建设不懈努力,促进血站全面发展。
发展学校文化创建学府特色 篇7
学校地处东北大学院内, 拥有得天独厚的文脉, 卓尔不群的底蕴,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得益彰;毗邻南湖公园, 具有自然天成的生态, 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 形成了益学益智的校园。
学校坚持“创建学府望湖路, 打造少年清华园”的办学思想, 以“励志扬长”教育, 发展“承学府底蕴, 育儒雅少年”的办学特色;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质量高位发展;以“小学生—大学习—大实践”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学府文化特色。
一一、校园文化, 彰显特色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地方, 也是传播文化的地方, 学校文化的氛围、水平、素质等都将决定学校的品位。办有文化的学校, 做有文化的教育, 当有文化的教师, 育有文化的学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以“文”化人, 养三气:学生的学者气;教师的学术气;学校的学府气。
教学楼的走廊是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的有效空间, 学校有效地利用了一到四楼的环形走廊空间, 进行了文化、品味、氛围、水平、境界、素质、系列化的楼廊环境主题教育大布局。
步入大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现代竹简似的屏风, 在屏风的正面印刻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背面镌刻着孔子《论语》中的名句。以《少年中国说》引导学生自强爱国, 用《论语》的儒家思想勉励教师做学生的楷模。
学校在每个走廊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 德育长廊、智育长廊、体育长廊、美育长廊, 让师生每天都浸润在全面发展的理念中, 在校长的办学理念影响下, 师生们主动、创新地实践新课程, 实现新发展。
在整体布局中, 学校还特别在校园的多处开辟了实践基地。操场上、走廊中、大厅里处处设有生态实践园。“养绿即是养德”, 让学生在绿色之中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 明晰保护环境即是保护地球、保护未来的生存理念, 意义深远。
学校努力融办学理念与文化艺术装饰为一体, 营造出学府诗意、文化飘溢的望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既彰显学府特色, 又使学生的心灵时时刻刻浸润在儒雅之中, 为学生的童年留下最美好、最永久的记忆, 让望湖路的孩子们在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二、励志扬长, 打造经典
励志教育。励志, “励”即激励、鼓励、勉励;“志”即志向、志气、意志。励志就是振作精神, 奋发志气,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去实现远大目标。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先贤圣人更有“有志者事竟成”, “大凡为学, 须先立志”。有了理想、志气、信念, 就会所向披靡。
望湖路小学长期开展“励志扬长”教育。以“励志”为抓手, 以“扬长”为目的。围绕“小学生—大学习—大实践”工作主线, 开展“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成名”教育活动, 在校内外营造浓厚的“励志扬长”氛围;让学生从小树立“自主学习, 广泛探索,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帮助孩子立志, 培养孩子的特长, 给所有的学生发挥能力和展示特长的舞台,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
做人有榜样, 成才有目标。学校以每个班级为单位, 选定一位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励志榜样, 选定一位科学家作为成才的目标, 开展成人、成才教育。全校掀起讲励志故事、述励志感言、评励志人物、立励志格言、唱励志歌曲、看励志影片的热潮。
学校定期开展“走进东大, 励志修学”大学校园励志游活动, 旨在让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体验大学生活, 感受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他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次励志之行, 一次畅游大学校园, 是一次梦的启航。
学校还编写了特色校本教材《励志读本》, 内容包括人物篇、名言篇、故事篇、诵读篇, 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经典篇目纳入其中, 全面学习, 全面推进。
同时, 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选修课程《兴趣特长课程》, 包括摄影、乒乓球、科技制作、生物种植等五十门课程, 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我是小博士”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今天的小作者, 明天的大作家”活动, 在指导和引领孩子们读书、品书、悟书、爱书的同时, 鼓励孩子们自己写书, 学校先后编辑完成了《花季心雨》和《花开的声音》。
“校园吉尼斯”活动, 张扬个性, 挖掘潜能, 体验成功。评比的项目没有固定的内容, 评选的方式没有约定的程序, 评选的时间没有预定的设计, 把发挥的空间完全交给孩子, 让他们放开束缚去想象, 开拓思路去创新。
学校开展“多彩”社团活动。设立华彩艺术节、缤纷书画节、头脑奥运节、绿色环保节、师生奉献节、激情体育节、创新科技节、励志诵读节、疯狂英语节……让孩子们在节日和激情的岁月中充分展示自我、创造自我, 形成“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励志教育, 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开创时代精神的呼唤。励志, 不仅仅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 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 更要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 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 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 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全面扬长, 多维发展。扬学生之长, 让学生快乐成长;扬教师之长, 让才华火种燎原;扬学校之长, 让教育优势发展。励志扬长教育让教育和成长充满激情, 充满快乐, 充满成功。
三三、学儒习雅铸就品牌
望湖路小学在大力践行“励志扬长”教育的同时, 努力探索“承学府底蕴, 育儒雅少年”的办学特色。
学校发掘东北大学的资源优势, 依托家长、学生的底蕴素养, 瞄准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 鼓励师生学儒习雅, 全面成才。全校开展“我是小专家”活动, 发展机器人项目、七巧板项目、数独项目、航模项目、无土栽培项目、生物种植项目、气象观察项目、飞叠杯手部极限运动项目、小发明小制作项目……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发掘潜在科技能力, 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连续获得和平区科技示范校、沈阳市科技示范校、辽宁省科技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殊荣。
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校引进橄榄球项目, 深化足球项目, 普及形体训练, 积极开展排球、篮球、三棋赛活动。加强舞蹈队、合唱队、古筝队、军乐队、健美操队建设,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承学府底蕴、育儒雅少年”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培养有底蕴的儒雅少年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基本理念。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空口白话的说教, 它要靠严格缜密的教学管理与监控, 要靠科学高效的检查与指导, 要靠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靠全体学生的不懈努力。
学校坚持质量高标准, 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把握质量生成的有效环节, 加强质量监控, 积极调整、梳理、强化教学质量。围绕教学质量, 构建科学课堂、愉快课堂, 开展“自主学习”, 开展递进式国学大诵读, 积累和拓展学生的文化底蕴。开展有效课堂校本教学研讨, 总结探索实效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风格个性化。理清学、教关系, 解决教、学矛盾, 突出教学效益。
学校在聚焦实效课堂的同时, 积极开展“四步自主”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课堂实效。“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 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 学生围绕课标确定的学习目标, 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 自我监控学习过程, 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的习惯,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 把“自主预习”这一学习环节逐步深化为:明确目标—全面感知—归纳梳理—自主评价。把“自主交流”环节确定为:导入定向—合作交流—纠错拓展—总结升华。便于教师始终围绕着“自主学习”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教学, 同时又规范了自主学习的具体环节, 给学生更加明确清晰的指导, 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 被动地接受的陈旧模式, 而是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能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成功的乐趣, 从而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多年以来, 望湖路小学的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和平区前茅, 连续获得区教育局“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的表彰, 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望湖路小学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四四、挖掘内涵, 提升高度。
教师是立校之本, 基本功是教师之魂。本着“内修素质, 外树形象”的宗旨, 学校努力加强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高, 开展系列活动, 积极引导教师争做“爱心型、质量型、研究型、特长型、权威型”的“五型”教师。
“教师讲坛”、“教研论坛”、“基本功团队展示竞赛”一系列活动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 展示了教师较全面的教学技能、技巧。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之间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互助意识, 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开台设坛聚鸿儒, 谈笑风生话乾坤。扬教师之长, 博天地之广, 采他山之石, 雕一己之玉, 通过交流的平台, 搭建展示的舞台, 拓宽教师的视野, 丰富教师的生活, 跃动教师的生命。“教师讲坛”把教师之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之下, 或让心灵诗意地栖息, 寻觅体悟生存的诗意;或用顽强的意志, 乐观的情怀, 昂扬的斗志走向大自然, 陶冶情操;或运动、养生调理健康的身心;或用榜样的力量诠释教师的精神追求;教师打开“教研论坛”之门, 如沐春风, 如淋甘露, 益身、益心、益精神。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学习热情, 台上台下的教师都受益匪浅。“扬教师之长、立教师之本、品教育生活”是我们的目的。教师们用饱满的工作热情, 敬业、奉献、乐观、豁达的胸襟, 感受教书育人给他们带来的幸福人生。
用生态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篇8
文化摸不着、看不见,常常投入很多,短期内却难以见效,但一旦发生作用,就必将是长久的、巨大的、深刻的。这是由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文化往往是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激励人、塑造人。文化的这一规律,要求企业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要有长远的眼光,科学地规划和统筹。
对于中国石化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使以“三个一”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成为引领企业走向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中,我们把企业生态文化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把生态文化和生产结合起来、和产品结合起来、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态文化的益处,并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态文化转化为生产力,使全体员工都能在生产生活中牢牢树立并积极主动地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自觉自愿地把个人聪明才智用到推动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上来。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制订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的制度层面,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措施,确保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在实处。一方面,使以“三个一”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成为每个人的实践养成和自觉追求;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发展生态文化的内涵,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把生态文化建设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一个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中国石化要想在这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绿色低碳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大力推进以“三个一”为核心内涵的生态文化建设,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真正管用的体制机制。要围绕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地搞好顶层设计,优化整合资源,明确管理部门,完善组织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要培养造就一支骨干人才队伍,加强政策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部署、组织实施、监督考核,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衔接。
把生态文化建设和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加强对“三废”排放、隐患治理的监督监管,是贯彻“三个一”生态文化理念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力争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最多的最清洁产品。同时将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我们在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实现逐年大幅下降,2012年外排污水COD、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34.2%和44.2%。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从根本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布局结构更加集约、产品和服务更加高端。我们立足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着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特别是在成品油质量升级上取得了成效。同时加快发展低碳能源,推进天然气发展,探索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质能源。今年4月,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首次验证试飞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技术的国家。
把生态文化建设和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结合起来。推进以“三个一”为核心内涵的生态文化,必须坚决放弃粗放的发展方式,走科技创新的路子。当前,美、德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新能源为标志的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发展计划,以刺激增长、领导新一轮的绿色技术革命。我们必须一刻不停地推动技术标准、技术开发、专家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步伐,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既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又能支撑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油气业务方面,形成了相对配套完善、清洁高效、国际先进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其中,特大型超深含硫气田——普光气田的成功开发,攻克了四大世界级难题,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炼油化工方面,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和石油化工主体技术,石油和化工产品更加清洁、环保。清洁能源方面,页岩气、生物质能源、地热等低碳能源,以及煤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把生态文化建设和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结合起来。2012年3月,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开发了全球地热供暖方法学,与冰岛合资的陕西绿源公司“陕西咸阳地热供暖项目”,成功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注册。这标志着中国石化踏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绿色低碳的国际化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此为起点,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使地热能开发成为中国石化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产业。同时,加快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努力提高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把生态文化建设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我们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加强精细管理、应用新技术、强化过程节能等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和推广分子炼油等先进技术,实施煤代油、气代油等改造,努力把宝贵的石油资源“吃干榨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让每一个分子实现价值最大化。大力挖掘余热、余压、余汽利用的潜力,推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2012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石化国内原油产量从3 927万吨增加到4 318万吨,原油加工量从1.48亿吨增加到2.23亿吨,乙烯产量从550万吨增加到954万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炼油综合能耗、乙烯燃动能耗和工业用新鲜水耗分别下降37.4%、16.5%、14.6%和18.2%。
实践证明,以“三个一”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是引领中国石化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动力。企业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把生态文化建设与日常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并蔚然成风,成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