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

2024-09-19

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通用12篇)

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 篇1

“班班通”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借“班班通”东风,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各门学科教学改革服务,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一、健全组织

加强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班班通”管理制度》、《教学资源共享使用制度》、《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制度》等制度,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活动有组织、有记录、有责任人;做到下载有记录,使用有记载,并认真加以贯彻实施。

二、加大投入 力争创优

为了使我校“班班通”教育设备能正常运转,使教师们能正常开展课堂教学。在使用前期,专门指派教师,每天巡视在每个教学楼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学校制订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结合新课改,对教师分批、分期、分基础、分年级、分年龄、分需求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分散练习,定期验收的方式进行。发放教师信息技术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学校教导处和信息中心定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测评,重点是通过上机操作的形式考察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都做到能上网查询资料,能电子备课,能利用资源整合课件。

四、优化利用

发挥效益

1、依托资源促教学

(1)“班班通”勾通了心灵

有了“班班通”,老师和学生不需要进电教室,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上课,老师、学生个个是笑脸常驻。制定设备的管理,资料的收集,资源的使用、安全等管理措施。每周进行档案收集。

(2)学科资源整合,提升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前一天或几天针对课堂教学需要,选取那些符合新课标和学情的资源,进行合理调用和开发,增加创意,进行重组。并把这些整合的课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在运用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在下次整合时进行改进,这样逐步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动信息人技术教育的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2 “班班通”教育资源让学生受益

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方针,学校积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用法,学会打字、画图以及收集、浏览各科学习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领域中的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习提供帮助,成为主动、自主的学习者。学校还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的优良品质。并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培养他们遇险不怕,遇乱不惊,用清醒头脑以智取胜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鉴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他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班班通”、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整合是一项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加强管理、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和不足,不断探索创新,使这项工作得以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2013年9月1日

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 篇2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大力推进“班班通”建设, 全国各中小学乘着信息化东风, 不断加大学校信息化设备投入, 提高“班班通”建设质量, 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市铜梁一中是一所重庆市重点中学, 为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 从2003年开始,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更是多方筹措资金, 保证投入。累计投入近700万元添置设备。添置的原则就是要具有超前意识, 一些重要的信息设施设备应在未来几年不能遭到淘汰。经过努力, 学校基本完成设备设施建设, 各种功能完备齐全。目前, 已建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干线1000M光纤传输100M交换到桌面校园网络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学校信息技术微机室6间, 多功能的电教室、校园电视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 实现了“班班通”以及各种常规电教设备, 目前班班通设备共建成85套, 每位教师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在实际应用过程, 还注意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设备的更新, 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牢固树立教育现代化意识, 不断加大“班班通”建设应用力度, 转变观念, 强化管理, 充分挖掘现代媒体功, 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取得了明显成效。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优势, 学校借“班班通”东风高考连创十载辉煌,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和基本功大赛近百人次获奖, 制作的教学课件近三百人次获奖。在看到建设及成效同时, 随着“班班通”设备走进每一个教室, 如何应用好管理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提高使用效益和教学效率, 成为学校和教师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2 班班通应用管理分析

2.1 落实制度与措施, 加强管理, “班班通”正常有序运行有了根本保障

“班班通”建成后, 学校为保证“班班通”设备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为教育教学服务, 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提出“校级领导要先懂, 中层领导要先用, 学科教师经常用”的工作思路, 要求校级领导要成为“班班通”应用的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带头学带头试带头用, 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学习应用, 营造浓厚的学用“班班通”氛围。同时学校专门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和“班班通”推广领导小组, 由专人负责指导学校的电化教学工作, 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亲自指导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推广。“班班通”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班班通”建设的具体工作, 制定班班通工作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加强对班班通工作的领导, 明确规定中层领导在班班通工作中的职责及带头示范作用。校长亲自组织并参加校级以上电教技术培训和电教教研活动, 成为班班通建设应用的领军人。校级领导的信息化思想和积极的参与,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鼓起了干劲。为了推广班班通设备使用技术和技巧, 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和全校教师一起利用晚间等业余时间参加班班通设备使用的学习与研讨, 每次开展班班通使用教研活动, 学校领导都和教师一起讨论设备在教学中运用是否得当, 可以使用哪些功能来进一步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学校领导成为学校使用“班班通”教学的带头人, 全校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 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真正将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做到了有效整合。

2.2 狠抓技术技能培训, 为教师使用“班班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由于教师们接触现代化教育技术时间短, “班班通”使用技能差, 课件制作水平更差, 因此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此, 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 采取“六定” (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目标、定考核) 和“三结合” (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的方式, 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全员培训。培训中要求教师做到“八会”:会用“班班通”、会打字, 会排版, 会下载, 会编辑, 会播放, 会处理电子邮件, 会排除一般故障。同时培训方式多样, 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集中培训, 聘请公司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培训, 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班班通基本使用流程、电脑常识、操作系统、图文处理系统、课件制作系统、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二是配合教科所、技装中心等单位开展的课件制作活动, 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 以点带面, 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校本培训, 主要通过校园网络方式进行自主培训。教师通过校园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观看视频、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过全方位培训, 使教师基本上能灵活操作班班通设备等硬件器材、制作配套课件和电子教案, 并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学校还根据各自制定的学科电化教学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校本电教技能专题培训, 使广大教师熟练掌握“班班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为教学应用铺平了道路。

3 强化过程管理, 落实奖惩机制, 调动教师应用“班班通”的主动性

建设“班班通”难, 管理“班班通”更难。学校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班班通”管理和使用评价等制度, 配备了专职管理员, 层层落实责任, 并与每位老师与班主任、班班通课代表签订“责任书”, 做好“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工作。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 重视教师应用过程的管理, 对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都有统一明确的要求, 对教师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数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并纳入教师的学期考核, 通过考核促进应用。学校将电子备课与课件制作纳入教师常规管理考核, 细化了教师平常的运用情况管理,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 根据不同学科资源的拥有情况和学科本身的特点, 对不同学科教师每周使用“班班通”设备和远程资源的节次进行明确规定:各科班班通使用率应在90%以上, 信息技术使用率在100%。具体考核办法是:定期检查, 即每日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抽查, 每周对班级的使用记录表进行汇总检查, 每月将使用记录情况记录在教学常规检查表上以备考核;适时评比, 将“人手一机”“班班通”检查评比纳入班级检查、教学常规检查与评比。学校每月对每个班级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在学期和年度考核中加大其所占分值, 激励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源, 认真备课, 设计课件和配套练习。对于教学成绩突出、能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资源的教师, 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和评先树优。

4 树立“班班通”带头人, 普及“班班通”应用

学校明确提出以“典型”为榜样。学校重视树立教师典型, 让典型教师先开展好课件制作、班班通的合理使用, 以点带面推动“班班通”教学应用。各年级各学科推选“班班通”学科使用带头人, 重点指导各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让“班班通”学科使用带头人成为该学科的典型, 同时学校通过大量开展电教教研活动和授课技能比赛树立教师典型, 让典型教师定期对学科组内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培训, 让每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班班通”设备使用技术和应用技巧。安排骨干教师讲授公开示范课、参加课件评比, 使得学校的电教水平高起点定位, 让全体教师高质量应用“班班通”设备服务课堂教学,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最优化。

总之, 班班通的核心是将教学过程合理、科学化, 从而提高教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合理使用“班班通”, 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使“班班通”这一现代的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 而是要实现应用“班班通”, 达到教学实践完美结合。班班通“三分在建, 七分在管”。建好后, 就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 当然“班班通”有了科学化管理和合理的应用, 也必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台阶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浅谈“班班通”的管理与应用 篇3

一、健全管理机构,保障“班班通”正常运行

为保证“班班通”设备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仙女山镇中心小学在县电教馆的指导下,实施了“一把手要先懂,中层领导要先用,学科教师经常用”的工作思路,要求学校领导既是管理者又是使用者,要率先垂范,要先学、先试、先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农远”工作领导组,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学习应用,营造浓厚的学、用“班班通”氛围。

二、重视教师培训,是“班班通”应用的基础

“班班通”需要每个教师去参与,全面实施。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此,我校首先想到要先对每位教师进行培训,采取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全员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我们请技术好的外校老师、本校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电脑常识、操作系统、图文处理系统、课件制作系统、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

三、建立机制,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校首先配备了专业的人员来管理、操作,然后组织中层干部建立完善“班班通”管理和使用评价制度。开学初,学校便将“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表册发放在每位教师手中。学校还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数量也做了明确的细化,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初中部还将电子备课纳入了教师常规管理考核,细化了教师平常的运用情况管理,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根据不同学科资源的拥有情况和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不同学科教师每学期使用“班班通”设备和远程资源的节次进行明确规定。学校定期检查,每周对班级的使用记录表进行汇总检查,每月将使用记录情况记录在教学常规检查表上以备考核。

为了更好地保护“班班通”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学校提出以下管理规定:

1.学校“班班通”设备由信息中心登记造册,班主任领取后使用

学校将信息中心主任设立为“班班通”校级管理员,负责全校设备使用的培训、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班班通”技术档案,还要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学校指定班主任为本班“班班通”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出现设备损坏、丢失等情况及时汇报,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维修整改,保障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2.班级选派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班通”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监督在校期间“班班通”设备不被学生随意动用、不被人为破坏,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协助任课教师正确使用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启闭。班级管理者要保管好钥匙,课前就做好准备,并提醒使用者注意爱护设备,避免非正常使用损坏。使用前首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使用中不可频繁启闭设备;使用结束后,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将设备归纳整齐放回原位,关闭设备电源和教室门窗并锁好机柜,以保证设备完好。

3.“班班通”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辅助教育和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设施和场所,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不得利用“班班通”设备从事赌博、购物、炒股、游戏、聊天、交友、音乐、视频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各项活动,不得利用“班班通”设备及校园网络发表违法、违规言论。做好病毒防治工作,未经允许不得在“班班通”计算机上随意安装软件;严禁不健康软件、游戏软件进入教室。

4.确保“班班通”教室整洁卫生,安全有序

学生打扫环境卫生时应关闭设备电源,扫地时尽量不要带起灰尘;擦拭设备宜用拧干的软布,严禁使用湿布;机柜上不得放置粉笔盒、黑板擦、水瓶、作业本、食物、磁铁等杂物;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教育,培养自觉维护“班班通”设备的良好习惯。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准随意动用班班通设备,严禁碰触设备电源;不得对设备进行开箱拆装、移动,不许破坏设备线槽;不能用硬物在设备上乱划。

四、强力推动课堂应用,提高教学效益

“班班通”建设后,广泛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最终的着力点。为此,学校采取强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多媒体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强力推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明确规定凡是上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必须使用“班班通”,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班班通”的使用率不低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现代化电教设备的有机运用,使抽象问题变得直观生动,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和谐高效课堂的实现,提高了教学效益。

班班通使用工作计划1 篇4

“班班通”使用工作计划

2013年9月

赵岗乡初级中学“班班通”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借“班班通”东风,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各门学科教学改革服务,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二、工作目标

1.发动广大教师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实验教学仪器的使用率。

2.组织校级现代教育技术和“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如何使 “班班通”设备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

4.做好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工作。

5.做好“班班通”常规记载和资料积累工作。对于器材的借还、记载及新器材的增添,旧器材的淘汰等都要做好相关记载工作,积累档案资料;并要规范各班管理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电教管理工作

1、制定电教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

3.加强学校电化、网络等专用教室的过程管理,责任到人。

4.及时做到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

5.维护保持“班班通”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电教设施设备处于正常运用状态。

(二)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远程电教的各项制度

完善电教设备、“班班通”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电教记 录,如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记录、使用记录等,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

(三)注重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公开课、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教学的能力和习惯,促进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升。

1、积极做好对教师的多级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电教运用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手。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如教师自制教具学具评选、实验优质课评选、电教优质课评选等。

3、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对多媒体应用的疑问,并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

4、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新课程在新环境下的新进程。

新学年,新希望;新起点,新跨越!赵岗乡初级中学将在教学工作中加强电教实验教学的研究、指导与管理,充分发挥电教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不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高电教教学质量。

进 度 安 排

九月份

1、培训“班班通”使用的工作;

2、制定“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十月份

1、做好“班班通”设备使用的教师的指导工作;

2、“班班通”设备使用情况调研。十一月份

1、设备使用安全检查;

2、教研组组织开展组内骨干教师示范课。十二月份

1、开展全校教师“班班通”设备使用培训;

2、电教设备日常维护检查工作。元月份

1、各项电教设备使用检查;

学校班班通的管理与应用的计划 篇5

三年工作规划(2011-2013)

为顺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体现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确保我校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先进地位和示范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推进我校“班班通”及功能室管理与应用工作,更好地发挥实效,特制定2011-2013学年学校“班班通”工程管理与应用(培训)工作规划。

一、目标任务

2011年秋季,我校建成9个“班班通”教学班。为探索建立我校现有条件下“班班通”建设和应用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普及与深入,探索能最大程度发挥“班班通”效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教师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的能力。

1、重新认识“课件制作”的现实意义,纠正“课件播放论”和“设计形式论”的两个错误认识,形成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地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注重实用、讲究高效,避免“假大空”、反对“走过场”。杜绝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其是“班班通”网络及校本资源、安徽教育网台资源。在往年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本期重点进行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工作,突出实用。克服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的畏难情绪,使大家感受到工作中每一个灵感的火花和教法创意,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3、抓住重点,首先培训最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积件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其他相关的美化辅助教学技术采用需要就讲、实时渗透的办法,让大家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就明确了使用的原则,避免空洞的说教。

4、提高兴趣,充分利用广大教师已有的技术、从大家提出的实际问题入手,做到有的放矢、追求实效。

5、科学安排,采用教研组集体备课,一课一例一专题。集中培训与学科专题培训相结合、骨干带头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6、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根据学科教学进度提前公布每一节的培训内容,便于教师选择和准备。

7、分散难点,结合具体课件实例,突破“交互和导航”这一技术难点和关键点,以便顺利实现班班通工程。

5、总结推广“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资源共享、课堂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经验和效果,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金人庆 校长

副组长:秦仁杰

副校长(分管工作)成 员:吴中有 杨大小 李洪字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一名电教主管,组织管理“班班通”应用与维护。各班级指派一名电教委员对“班班通”设备进行监管。把“班班通”管理应用与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有机整合,并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过程中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在公用经费中,按比例足额预算信息技术教育费专项支出,确保“班班通”设备运行正常。

3、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班班通”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应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并落实责任人。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有序化和常态化。

三、突出重点,规范常规管理

1、规范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任何个人不得占有或变相占有。学校将“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材料、维护维修记录、培训记载、教研工作日志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

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班班通”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备必须放置在班级教室供教学使用,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班级干部要对本班的设备负直接责任。

3、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学校必须遵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全管理和处理规定》,对“班班通”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既要切实加强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入侵等常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安全用电及防雷击工作。发生“班班通”设备被盗等重大损失事件,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要按比例承担经济责任。

4、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学校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技术支持体系。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排除和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5、加强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课题研究: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培养和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技术人员,并要支持、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技术操练,要把技术人员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保证技术人员与一线教师同等的待遇。

四、强化培训,提高应用水平(每学年工作要求)

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培训学科骨干教师,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应用水平,尤其要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要增强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时解决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学校在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时,注重把“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培训重点,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能力。

2、开展教学研讨

学校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先导,推进“班班通”应用,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3、加强资源库建设

学校积极开发、收集、储备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对所需资源进行遴选,并以年级、学科、章节或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学校资源库,为“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服务。

4、强化普及应用

学校要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根据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班班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班、团队会或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班班通”应用覆盖率要达到100%,让学生感受、体验、享用现代教育资源。

5、树立先进典型

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定期召开“班班通”管理和应用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班班通”管理和应用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彰。

五、实施步骤与活动安排 ㈠组织培训:

1、培训目的

掌握“班班通”配置设备性能、用途、使用和维护方法,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并科学地整合运用于各学科教学,推动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更新。

2、培训的主要内容

“班班通”项目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班班通”多媒体操作技能;资源的获取、保存、整理及其应用。

3、培训方法

先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再分散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培训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其安全使用,讲解多媒体操作技能,示范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㈡课例展示:

各学科收集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至少安排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㈢集体备课与应用:

组织教师共同收集整合教学资源、素材与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每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好一堂公开课,并做到坚持使用。

㈣工作小结:

学校对实施阶段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逐个进行排查、清理和解决,并结合实践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每位教师撰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论文,并收集整理个人心得体会。

每学年班班通工作具体安排:

1、“班班通”设备调试、安装验收,分发培训教材;

2、下发“班班通”设备清单、操作规程、实施方案;

3、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校本培训;

4、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以学科为专题的提高培训;

5、组织随堂听课,校长与分管领导每周不得少于三节;

6、积极推进电子备课、集体备课制度;

7、组织“班班通”示范课展示活动,每个学科安排1-2人;

8、结合国家级课题研究,征求教师的培训要求;

9、组织第三轮教师补偿性培训;

10、组织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整合课例及“班班通”应用管理征文评比;

11、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同科间整合共享;

12、组织与结对学校“班班通”使用课堂教学学习交流活动;

13、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14、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评选优质课,向上级推荐参评

15、通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整合课例、征文结果;

16、“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

17、学年“班班通”应用总结交流汇报;

18、“班班通”应用评选

班班通使用教学计划 篇6

一、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

班班通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有了“班班通”的生物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学习千篇 一律生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新的学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深入的学习有关“班班通”方面的理论知识,更熟练地掌握较复杂的操作过程,使“班班通”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利用“班班通”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要充分考虑利用电化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或以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调学生的兴趣,或以直观演示展现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

三、利用“班班通”,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深入课堂。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有助于低年级的直观教学,也有助于中高年级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班班通”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以往教师的工作是在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之下,以教科书为准绳,教师用一只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生的学习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学得被动,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涵,深究能有效激活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要素。合理使用班班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适时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五、利用“班班通”的教学,变学会为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只停留在知识的教学上,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科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本领。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不象传统的应用题那样几个条件,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新课标下的应用题图文并茂、生活性较强,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过程才能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学会从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班班通出示相关的生活问题情景图,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用已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达到以学会促会学的目的。

联通“班班通”:领航教育信息化 篇7

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如此赞不绝口的一堂课, 背后的功臣正是中国联通推出的“班班通”系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然后再依靠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死板、无趣, 课堂内容只涉及板书、做卷子, 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 更多地是机械性的听课、完成作业。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推出的解决方案, 它的出现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班班通”系统的推广,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有效而长远的积极影响。通过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设备, 老师们不再通过黑板、粉笔来阐释教学内容, 而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机和投影仪进行生动的演示。同时, 还可以方便快速地上传、下载教案和课件, 供教研组内或学校内部乃至全市、全省共享, 亲身直观地感受到“班班通”的便利和优势。从学生层面来讲, “班班通”系统的引入, 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途径, 学生们摆脱了以往手托腮帮听课、伏案记笔记的形象, 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 全身心融入到精彩的课堂中, 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 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转变了学习的方式。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普及, 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模式, 充分诠释了寓教于乐的精神, 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据介绍, 中国联通的“班班通”系统是全国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经教育部中央电教馆认证的集成系统, 主要有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和学校安全管理、家校互动系统两大功能, 还能帮助学校提高校园的管理效率,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集成的班班通产品, 涵盖校校通服务, 并进入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核心领域, 带动移动业务、平安校园等信息化服务。通过与班班通产品的有机结合, 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 实现人人通的学习效果。未来, 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将持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 将丰富但分散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归并整合, 持续充实“班班通”的教学资源, 达到“校校互通、班班互联”,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运用“班班通”培养听说能力 篇8

一、运用“班班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找春天》一课,上课伊始,教师便出示一系列春天的美景画面:桃红柳绿,泉水丁冬,燕子南归……孩子们在一片啧啧的赞叹声中,便对春天产生了喜爱之情。一曲欢快的调子后,教师开始描述:春天来啦!春天来啦!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孩子的眼睛、耳朵被充分调动,进入优美的情境中,接下来教学便得心应手了。

二、运用“班班通”,让学生学会倾听、乐听、善听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地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其余学生却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伴交流,有的人一再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人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你“听”了吗?你“爱听、会听”吗?但又试想,如果教师能把握好教学训练中的失误,又何来上述课堂教学中令人尴尬的现象。

“班班通”中,有许多丰富的声音,如大自然中的流水声、雷雨声等,为我们培养“听”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完成朗读,学生可以听出不同的情感。且由听而再现想象,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开发人的创造思维。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习的可能,在信息资源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提高“听”的品位,让孩子学会倾听,从而达到乐听、善听的境界。

三、运用“班班通”,双向互动,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

如在口语交际课《我们该怎么办》中,先让学生看故事发生的背景,并让学生自编自演,形成了对话空间。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议一议。如此一来,大家在游戏中培养了说话技能,双向互动,积累了交际语言。说完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评议,如对他人说话的错误进行更正,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对简略的地方予以扩展等。教师以频频点头,或微笑、或疑虑等专注的神情去影响每个学生,这样听说的效果就提高了。

“班班通”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培养“听、说”的能力最终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所以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积累“听、说”的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盘谷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 篇9

研究计划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刚起步,能实现网上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更少,相当部分资源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不能支持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工作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多是依据旧课本,按照旧的统一的物理教材开发的教学资源,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意识到教学资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物理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能更好地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特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现代共享育技术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学,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育教学资源,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

2.通过有效性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内、外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水平、方式、效果差异,寻找适合于我校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3.开展比较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整合成功模式的实验研究,对初中物理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整合,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教育资源库。

4、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形成新型学习模式,把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改变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的方式,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的评价体系比较研究,通过实验,确定评价的标准、原则和可操作方法,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6、提升办学品位。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成为宣化县一流名校。

二、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当前初中物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

2、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3、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

6、关于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7、关于教学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学习、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写作课题研究综述,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 课题设计阶段

2011年3月――到2011年7月,课题论证申请,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策略、方法和研究步骤,计划好研究的分课题和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

第三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8月――到2012年1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收集研究案例,分学科进行阶段成果的总结。在本学科教学中对选择、发现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检验,调查、测量其有效性和对主体发展的价值。完善相关的教学模式,对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撰写“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专著。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

2012年3月――到2012年9月,对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本学科研究成果,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对成果进行鉴定。

四、本课题的主要保障措施

1、现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支持

本课题依据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理论,从德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等角度出发,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合作教育学”认为,过分强调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是与学生实际不符合的。实验证明,只要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方法适当,可以保证每一正常学生达到普及教育的标准,中等生可提高到优等水平,而优等生可超纲地学到更多东西。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要有一定超前性和有一定难度,拓宽教学和学习领域,有选择地增加教学信息量。

其次,素质教育是开发每个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合作教育学”也提出教育教学必须从中学生的个性出发。一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传统教学活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当然,并非放任自流和降低教学要求,而是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使必需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二是争取创造机会让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当堂完成作业,少留家庭作业;大量阅读,改善学生“智力背景”;从事创造性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活动中发展个性。多媒体教学能完全可以创造这样的条件。

2、完善的研究基础将有力地保障课题的顺利推进

(1)学校基础:我校是宣化县国办初中的学校之一,是张家口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已建成10兆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连通,两个多媒体教室和将部分班级建立“班班通”并和校园网连通,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前提。

(2)学术保证: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都很高,王春生、李世全都有课题研究的经验,丰英芬参加过市县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张强、秦基酉在多媒体课件上有一定的经验。他们都是我校各自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有六人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另外一人正在进修本科课程,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3)组织保证:成立以主管教学裴汉廷副校长为推荐人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举全校之力而为之,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4)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科都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时间保证

我们在研究时间上将会得到充分保证。学校的主要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定期举行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4、经费保证

学校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五、本课题研究人员主要分工

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任务分工为: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设计阶段

2010年9月――到2011年7月,在这个阶段成果以学习、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主,成果形式为资料收集。茹兴刚负责课题准备,论文收集整理;王春生、要峰、秦基酉负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丰英芬、郭明忠、李世全负责案例分析与评价张强负责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安全、软件使用培训等工作、网络教学研究。

第二阶段 后期实施总结阶段

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在这个阶段成果以设计多媒体网络课件、评比优秀教学教案设计、公开教学等形式为主,成果形式为课件、案例、资料收集。王春生、要峰、秦基酉负责实验、电教设备提供、课堂教学的实施;丰英芬、郭明忠、李世全负责教学案例的实施;张强负责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安全、网络素材搜集,案例准备。

课题负责人:茹兴刚 宣化县第三中学

班班通工作总结 篇10

一个学期的电教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中,我与校诸位老师认真密切合作,发挥集体力量,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服务。与学校总的工作计划保持一致,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就将我校本学期的电教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细化管理工作,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学校十分重视电教工作,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管理的力度,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工作明确列入校的工作计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与管理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学校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确保该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发展。

1.组织活动,做好协助工作。电教组内成员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拟订学校电教工作计划,正常执行各项工作,及时更新观念,并提出存在问题,不断要求他们在认识和技术上都要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他们能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另外电教组还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2.抓好电教的常规管理。为了加强学校电教设备与器材的有效使用,由电教组成员定期对全部设备进行维修与清理,为了使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学校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加强对教师电教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统计,学校每天进行课间巡视,及时了解、抽查每班的电教常规工作。现在我校已做到在职教师人人都上电教课,人人都能参与电教活动。3.严格各项制度管理。电教资料一本帐,由电教组负责。各专用教室和班级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平时认真管理好各室的电教设备,勤保养、常维护,做好记录,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效率,也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合理运转。同时学校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班级、学校管理制度、在这方面电教组努力做到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注重实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对现有电教设备与教材资料的使用,提高了对它们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入课堂,带入校园,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重视理论培训。结合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2、立足本校,继续做好电教培训工作。学校结合广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操作应用及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重视各种活动,搞好信息应用

1、在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观摩名师教坛、学习探讨教育理论,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加强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积极渗透学科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观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4、利用有关电教资料,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道德、安全视频,重视对学生做好德育、安全、法制的教育。

“班班通”建设有效促进初中教学 篇11

初中教学中的“班班通”建设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整合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拓展工程。

“班班通”建设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因特网、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的普及,教学方式也亟待更新。如果没有“班班通”,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教育信息网、校园网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学校建好各类资源库,为“班班通”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初中“班班通”教学功能的关键是软件是否能充分实现。“班班通”建设不仅重视硬件的投入,还重视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的配置和资源库的建设。在资源建设上宜采用购置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挖掘潜力,开发和不断完善网络功能。

“班班通”建设的优势

1)把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到每个班级,把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等系统需求充分整合,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体系中,是“班班通”工程的重要功能。使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得以解决。

2)突破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对新的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班班通”建设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3)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提高。对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4)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班班通”工程就是从手段和理念上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网络通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运用于大部分课程中,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班班通”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区域性的“班班通”试点工程应进一步做好通用性、共享性研究和规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避免“滥用”班班通,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还应继承和保留,与“班班通”互为补充。

对“班班通”建设在初中教学中的建议

结合班级生源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班班通终端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避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抓好环境管理,积累资源,建立校内共享平台,完善教学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探索经验,掌握最新消息,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为学生创造更为开放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9).

[3]方萍.浅谈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与教学优势[J].社科纵横,2008,(3).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云硐初级中学)

班班通管理工作计划 篇12

一、巧借“班班通”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班通”资源的利用让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 我结合课文播放录像, 屏幕上瀑布的声响气势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 通过“班班通”资源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巧借“班班通”资源, 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优势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找到巧妙的突破口。如《詹天佑》一课, 学生对火车过青龙桥附近走“人”字形线路的内容难以理解。书上是这样描述的:“詹天佑顺着山势, 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 一个在前边拉, 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 列车向东北前进,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 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 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段内容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瓶颈”, 而采用“班班通”资源将“人”字形线路和火车爬坡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看, 重难点不攻自破, 学生也更能深刻领悟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个中心, 启发了智能。

三、巧借“班班通”资源, 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具有移情、激趣, 引起共鸣的作用。“班班通”资源的利用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 我利用“班班通”资源, 让学生一边感受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神奇美丽的风光, 一边听着老师的范读, 不知不觉就被带进了可爱的草塘景色中, 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学生在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中也就提高了朗读能力。

四、巧借“班班通”资源, 提升思维空间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班班通”资源的利用, 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 激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登鹳雀楼》时, 我利用“班班通”动画演示, 指导学生观察画面, 启发想象。课始, 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 夕阳依傍连绵的群山, 黄河远去, 滔滔入海——在浩瀚的天地间, 景物有远有近, 色彩有浓有淡, 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诗情画意了然于胸。

上一篇:微电子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税务干部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