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

2024-06-26

班班通(精选12篇)

班班通 篇1

新学期伊始,教室里都装上了“班班通”,这比以前上多媒体课时只能去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方便多了。那么“班班通”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概括地说,“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我校是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学生们已养成了每天诵读经典美文的好习惯。如何有效地将“班班通”和经典诵读紧密结合呢?

一、运用“班班通”营造经典情境

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元素已变得越来越少,这就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机械的诵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和这些年幼的学生一起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经典作品中的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确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让他们明白诵读、品读经典可以增长智慧。渐渐地,学生们在诵读、品读中就会逐渐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不仅如此,运用“班班通”营造诵读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班班通”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诵读热情,让学生在使用“班班通”教学营造的氛围中乐于诵读。譬如,诵读立意欢快的经典作品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诵读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创设情境诵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营造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运用“班班通”了解作品背景

学生们每天诵读经典作品,但是对经典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知之甚少,而了解这些对理解经典作品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班班通”资源对照读,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我们可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尽显“班班通”教学模式的优势。如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开展古曲吟唱、意境绘画、对比诵读等,将学生带入画中,尽情想象,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班班通”传承中华美德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优美、凝练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怀,提高经典阅读的效率,汲取经典诵读中的精华部分,传承中华美德。低年级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自身修养,在经典诵读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可以结合主题队会,运用“班班通”资源播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以进行思想教育。

四、运用“班班通”理解作品内容

经典作品中的内容大多生涩难懂,十分抽象,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班班通”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认知。如,《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学生就难以理解“机杼”是什么。由于和孩子们的现代生活距离太远,即使告诉孩子们“机杼”就是织布机,他们也对织布机没有形象直观的感受。这时就可以运用“班班通”这一丰富资源,将“机杼”以动态的效果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教师再适度讲解,就可使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

总之,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有效运用“班班通”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交融的学习天地,帮助教师设置经典诵读情境、呈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班通 篇2

班班通”是辅助教师教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有效地使用“班班通”,就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班班通”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下面是我们计算机教研室对“班班通”使用的几点思考。

1从教学实际出发,有效的利用教学设备,教师通过加强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来制做质量好的课件,同时注意搜集各学科相关前沿资料,并根据课堂实际授课情况不断扩充跟修正部分内容。

2要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要避免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等,避免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有效地使用“班班通”,不要成为课件的放映员,要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

4注意使用过程中学生接受能力,注意切换速度等,让学生思维跟得上教师的节奏。

总之,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恰当的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要最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我们整合的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如下:

一、课程的目标设置要合理

我们学生专业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制定适合自己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参加高考学生除外)比如形象设计等专业可以对数学等科目适当减少课时,增加专业课的分量。

二、通过对学生未来的思考的教育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未来有个美好的期待,并利用学生的这种期待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思想跟智力都有一些相应的提高。比如通过一些本专业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如果我努力,我也能。

三、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处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阶段,自控能力有限,如果调动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会减少这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可以学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精力充沛的学生有些可做之事。到于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处理,需要学校学生处,班主任、跟科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齐抓共管才会有些效果,可以通过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开始抓起。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我们这样的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想应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计算机教研室

亦喜亦忧 班班通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班通;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安装了“班班通”设施,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不可否认,班班通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⑵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

⑶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又走身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再如,在进行函数y=ax2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当然,数学课件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并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多媒体课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课件,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课件达到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对函数y=ax(a>0且a≠1)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描点作出不同的图象。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出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象,就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⑵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⑶运动和变化的原则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⑷开放化和交互式原则

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课件缺乏交互性,教师往往用一个课件贯穿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了,这是应当注意的地方。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班班通“只发挥辅助功能,课堂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篇4

语文学科在此拥有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对“班班通”使用的价值是有目共睹,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班班通”的功效呢?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依然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行教学的状态,所以偶有机会跟着老师进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便高兴得不知所以。随着学校“班班通”的开通,这种教学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教师以往把教学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当作应对教学的法宝的状况,他们充分运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及时获取大量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图片、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最合适、最新颖、最具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过程;二是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单调、枯燥的学习状态,他们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访问那些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班班通”协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泉城的图片或音像等资料。2.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九寨沟,走近那里的雪峰、湖泊、瀑布、珍禽异兽。3.引导学生梳理从生活中和互联网上搜集来的有关九寨沟的图文资料。4.小组内互相交流。5.代表展示,全班交流。6.继续开展同题材课外同步电子阅读,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九寨沟的距离,变抽象的感悟为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班班通”的开通,我们的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先进。不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我们应适时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筛选、加工相关信息,并引导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感悟、内化和迁移。

二、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

虽然信息技术在若干年以前就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但不得不承认,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班班通”的开通,信息技术必将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互动平台,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走向教与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之间的互动,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作文评讲、作业评改等方面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目的。

下面,本人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协作学习。

1.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

以往的学生作业讲评一直停留在一对一,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这样的互动虽然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效益并不明显。因为,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作业上,很少能感受到别人作业中的优点,不能扬长避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容易受到局限。自从开通“班班通”以后,我积极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作业与他人作业的差距;其次,通过作业展示,学生明确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能及时进行整改;更重要的是,评讲学生作文时,通过实物展示,改变了以往读一段、评一段,前读后忘的状况,能够让学生的思想、目光集中于一处,在读悟中细细品赏好词佳句,感受习作的精妙之处,从而真正实现以作文评讲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2.利用 QQ、飞信在线探讨语文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交互性更强一些的信息交流工具,应该是QQ或飞信。QQ在语文教学、家校联系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在线文字传输、语音交流或视频聊天等,而且还可以实现群内互动。教师或学生不管是谁,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在何时,只要能上网,都可以在相关群内发布语文信息,同时可以在群内查找或咨询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而“班班通”就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全班同学。

比如,每过一个星期,我就会在本班QQ群内发布教与学方面的信息。同学们通过QQ可以及时了解到班级最新的语文学习动态,很多同学还能根据班级学习动态查找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悟,甚至开展互动交流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有时家长也会加入其中,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群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并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并富有情趣,再加上课堂中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因而会收获比常规教学活动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利用 Blog 进行自主写作交流学习

Blog即网络日志或博客,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更是为广大师生搭建的一个沟通反思、知识共享、展现自我的平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学生学习交流、评价资料,把更多的学生吸引过来进行群体协作学习。

自学校实现“班班通”后,我们就开通了一个班级习作博客,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交流学习。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不断有好作文在上面发表。我还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还学会了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其中点击率比较高的优秀习作,我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全班同学都去读一读、评一评。这样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喜欢写、愿意写,俨然把班级博客当成了自己的温馨家园,日日耕耘,夜夜灌溉。

三、拓展语文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布鲁纳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创设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而不是死学现成的知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探究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推崇的发现学习模式之一,而在网络探究模式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互碰撞交汇,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调查错别字,做好小卫士”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上采集、撰写报告的流程开展活动,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又如: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再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也可以围绕这种动物自己制作网站。

通过借助网络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了解,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班班通使用心得 篇5

崇相西小学刘 萍

随着班班通的开通和近三个月的使用,我收获颇多。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应用,我深深地感受到,使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改变,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切实地感受到了“班班通”为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

一、彻底地更新教学理念,冲浪改革浪潮。

通过对“班班通”的使用,我真正感受到旧的教法已经完全不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环境。从前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学校建成了“班班通”以后,孩子的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解决,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从网上了解各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一方面,我也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实物展示仪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操作演示,通过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作业用它投映出来进行讲评,简单方便。

三、增加了德育教育途径。

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安全教育。在班会课、安全课上,我们能利用学校网站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视频节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比喻,在宣传地震的有关知识时,给学生放了(防震减灾——《蟾童》中国国内第一部地震科普动画片),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安全,而且愉悦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但是,再好的资源如果准备的不充分或者没有及时备课的话,上课时会显得很被动,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每位教师备课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不是所有的班班通课件或者拓展都适合自己,要学会有选择的利用,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教师一定要事先备课,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合理利用,删除那些无用或多余的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班班通的功能。

使用“班班通”教学的原则 篇6

因此,为了更好地挖掘“班班通”教学的潜能,我们还要了解“课堂中发生了什么”。在中国,教育界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都是实施填鸭式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人认为没有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学习,结果教学效益低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做了些什么。该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何教学活动或者行为都必须是有利于学习者新旧知识的整合,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故而,“班班通”教学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利用“班班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对其进行探索、实践,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兴趣产生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对学习形成功用性、愉悦感、消遣性、相投性大于无味性的认知与情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如果他们体验到愉悦感大于厌倦感,优越感多于无助感,则会真正产生并维持学习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对学习形成各种新的认知,以及各种新的正面与负面的情绪体验。这些新的认知和情绪体验会影响新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以及原有学习兴趣的发展方向。学习兴趣就是在对学习的不断认知及情绪体验中发展变化的。”刘正萍和阴国恩(2006)认为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做到:(1)精心设置问题、情景;(2)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想象;(3)及时给予学生恰当评价;(4)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结合,让学生既对内容产生兴趣也让学生对结果产生兴趣。

二、关注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任何忽视学习者认知特点的教学,效率必然是低下的。这是因为认知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初中生知道命题之间关系,会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加强,思维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思维不再刻板、具有灵活性。初中生观察的持久性、自觉性和精确性均得到了增强,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得到增强、意义记忆得到发展、抽象记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也不断增长,有意想象开始占主要地位、想象日趋现实化、且创造想象日益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突显出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但是这并不是否认初中生仍然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存在机械记忆和无意注意;只是说相对于小学阶段,他们的这些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以前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和生活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目前的知识有着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他们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没有可以借用的现成经验,他们也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以前的知识,对目前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学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入“最近发展区”。

四、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者既是有认知需求也有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体现对人的情感因素的关注。把学习者当作一个学习机器,这样的教育必定存在很多弊端,必然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中国的素质教育也强调,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中学生思维缺乏辩证性、容易冲动,教师如果在处理问题时,误解了学生或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犯错而被处罚时,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对老师所说的任何东西均不接受,不管正确与否,一概否定。

【参考文献】

[1] 何克航.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 冯忠良 等著.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正萍、阴国恩. 简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

[4]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戴俊霞. 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 国外外语教学,2001(2).

联通“班班通”:领航教育信息化 篇7

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如此赞不绝口的一堂课, 背后的功臣正是中国联通推出的“班班通”系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然后再依靠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死板、无趣, 课堂内容只涉及板书、做卷子, 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 更多地是机械性的听课、完成作业。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推出的解决方案, 它的出现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班班通”系统的推广,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有效而长远的积极影响。通过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设备, 老师们不再通过黑板、粉笔来阐释教学内容, 而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机和投影仪进行生动的演示。同时, 还可以方便快速地上传、下载教案和课件, 供教研组内或学校内部乃至全市、全省共享, 亲身直观地感受到“班班通”的便利和优势。从学生层面来讲, “班班通”系统的引入, 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途径, 学生们摆脱了以往手托腮帮听课、伏案记笔记的形象, 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 全身心融入到精彩的课堂中, 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 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转变了学习的方式。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普及, 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模式, 充分诠释了寓教于乐的精神, 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据介绍, 中国联通的“班班通”系统是全国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经教育部中央电教馆认证的集成系统, 主要有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和学校安全管理、家校互动系统两大功能, 还能帮助学校提高校园的管理效率,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集成的班班通产品, 涵盖校校通服务, 并进入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核心领域, 带动移动业务、平安校园等信息化服务。通过与班班通产品的有机结合, 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 实现人人通的学习效果。未来, 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将持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 将丰富但分散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归并整合, 持续充实“班班通”的教学资源, 达到“校校互通、班班互联”,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联通“班班通”:实现家校共育 篇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 大部分时间人们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真实有效的沟通逐渐变少。在教育领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方式枯燥、单一。对于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三方互联, 以“老师—学生”、“家长—孩子”的单向沟通为主, 在定期举办的家长会上, 老师和家长才有机会面对面沟通, 但涉及的内容并不具体、全面。

“‘班班通’能够完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大教学环节, 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联通“班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 中国联通“班班通”是以国家“三通两平台”政策为指导搭建的, 主要由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班班通教室终端、应用终端, 即PC、平板、手机端三部分组成, 通过PC、手机APP客户端、课堂多媒体授课端以及手机短信, 来实现老师、学生、家长与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同步交互以及三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应用互动。中国联通“班班通”解决方案是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 以班班通产品为核心, 依托云服务平台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课堂, 带动“宽带网络校校通”,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通过向学生和家长的服务延伸, 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形成基于“班班通”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据了解, 中国联通“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连接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 基于优质的资源内容, 围绕老师、学生、家长的课前和课后学习辅导行为, 提供预习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同步测评、复习巩固、疑问解答、自我提升等互动性应用, 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家长可以通过“同步辅学”栏目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学习动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同时, 家长还可以通过“家校互动”栏目获得全面的信息共享——学校通知、教师作业、学习推荐、考试成绩、在线学习动态、在线学习反馈等。通过对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基本了解, 家长还可以通过“专项培优”栏目为孩子推荐合适的在线课程。在培养孩子成长的同时, 家长也可以参加家长学堂, 了解热点教育新闻、饮食健康、安全指南、亲子教育知识, 充实自己, 逐步成为优秀家长, 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 联手老师, 实现家校共育。

班班通 篇9

一、激发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班班通”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 正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 它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 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 结合教学内容, 在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 利用备课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 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 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增强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如教学“旋转”时, 通过多媒体, 把图形旋转的过程逼真地在屏幕上展现出来,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数学的兴趣与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变抽象为直观,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性.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活知识面窄, 感性知识少, 因此, 我们农村中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 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

如我在教授“数形结合”之后, 出了这样一题:“一只蚂蚁从圆柱体下底面一点M爬到上底面的与之相对的一点N, 怎样走路线最短?”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 都认为蚂蚁先从M点垂直上爬到上底面O点, 再从O点爬到N点, 这时我在屏幕上呈现将圆柱体从M点竖着剪开, 展开成平面图, 连接MN, 再将平面图围成圆柱, 将曲线MN反复闪烁再展开, 这样学生立刻明白最短的路线怎样走.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 而难点更是重点突破的内容.在教学重、难点处能恰当利用多媒体, 使其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则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获得知识, 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如我在教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这个内容时学生在理解上就是个难点, 重点是用函数的知识解不等式.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x-2>3x+6, 学生习惯于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这时需引导学生用函数的观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它们重新分析, 先构建一次函数y1=7x-2, y2=3x+6, 然后用电子白板画出两个函数的图像, 即两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图像, 明确x取何值时7x-2>3x+6, 即y1>y2, 从函数图像的角度看就是要求y1的图像在y2的图像的上方的那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 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将这一部分图像突出显示, 并将自变量x相同的情况下y1在y2上方的那部分动态闪动, 这样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这部分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是x>2, 认识到x>2就是原不等式的解, 这样重、难点很快得到突破.

四、运用“班班通”,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班通”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 问题让学生去发现, 共性让学生去探讨, 规律让学生去揭示, 成果让学生去分享,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五、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 还节约了时间, 增加了容量,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 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 (如听觉、视觉) 进行学习, 加快教学速度, 不断巩固、深化新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班班通”优化物理教学之浅见 篇10

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得以优化

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 对学生来说确实太抽象难懂了, 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 或物理过程进行得太快。 此时借助班班通, 能取得应有效果。 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中, 日、月食的形成, 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 不够形象, 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 学生学习的效果一般, 还会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么形成的环食, 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 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 我制作了课件, 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 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 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 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以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导入如果设计得好, 则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 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班班通”导入新课, 能通过情景画面, 以情激趣,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 为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班通”,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 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完善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身边就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一纸顶千斤、声音会将酒杯震碎、带电的鸟笼里的鸟会安然无恙等有趣的小实验, 下雨打雷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介绍电视台如何把图像、声音转化为原来的电视上的图像和声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还从时间角度看自然界, 从宇宙的形成1018s到Z0超子的寿命10-25s的时间跨度之大;从空间角度看自然界, 从非常微小的粒子———原子核 (直径约为10-15m) 跨越到宇宙的哈勃半径 (1027m) , 共跨越了42-43个数量级。 教师利用“班班通”, 配合这样的画面讲解, 效果更好。 这样, 知识容易被接受, 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其求知欲。

三、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以优化

“班班通”教学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 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课本上一些插图制成动画片, 如: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中的“眼睛受骗”这一知识点, 我是通过“看水中鱼”和“看岸上树”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的。 如果只用口头来解释, 在黑板上画几个图, 学生很难理解, 而用电脑图像模拟整个光的折射过程, 就会有直观的效果。 此外, 利用“班班通”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科学发展历程, 科学家生平事迹, 介绍祖国科技发展成果,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物理实验得以优化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许多实验要求教师做演示实验, 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但随着“班班通”技术的发展, 许多动画、视频都把物理教学所需的实验过程表现得精微细致, 让人叹为观止, 用视频或动画演示的实验无后顾之忧且方便简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有些仪器可见度小, 演示实验效果差。 如停表、天平、安培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时, 虽然学校能保证每位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 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 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 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都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 因此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等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 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够详细、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 从而弥补实验的不足, 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优化

在教学中的教学难点, 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问题。 尽管它可能并不是教学重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解决, 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公式规律的教学中, 一般的教法是问题设计引入, 实验或理论推导, 再对现象或结论分析归纳, 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时, 用习题教学加以巩固最有效。 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中可用探究法和控制变量法, 提出电阻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如何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等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实验需要解决: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 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探究问题的答案。 如果利用“班班通”教学课件, 就可以很好地模拟演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 在教学中, 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物理学所研究的、所教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 老师若能恰当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 生动而充分地展现物理之美, 使学生为之倾心, 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利用“班班通”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篇11

关键词:“班班通”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2-7661(2015)07-210-01

我校自实施“班班通”工程以来,它以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现代化的装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班班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效益,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基础教育改革得以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迫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一、“班班通”很多程度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烦躁,从而懈怠下来。如果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他们感到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还是占据重要位置,在学习前,只有先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

二、“班班通”教学,更容易突破课文难点重点

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有些重点难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还是不知所云。如果巧妙适时的利用班班通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重难点创设巧妙的突破口。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班班通”的开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普及,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投影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所学内容;作业直接被展现,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图像被投放来欣赏,一目了然;视频被展播,直观形象。使用“班班通”上课,不知不觉就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班班通”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圆明园被焚烧的片段以及被被焚烧后的样子。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愤怒”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泪光。

四、“班班通”教学,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潜能。班班通的使用,就把课堂时空还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了创新的火花,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如我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如何把精美的语言转换成美丽画面,这是很多同学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学生留下的往往是一个需要想象的广阔空间。假如教师能恰当的运用班班通,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就能够让学生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第一、二句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就利用班班通展示画面,并配上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诵读,而后,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理解了诗意。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音影的诱发,合理的想象,学生的诗情画意就会了然于胸。可见,学生并不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班班通 篇12

只有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电于一体,它能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每当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进行教学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常常被画面上的情境所吸引。教师再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数学课的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情景引入新课,可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

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四、卓越课堂的感悟

(一)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多采用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比如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同座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二)制定明确的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只有认真备好课,明确这节课需要学些什么东西及怎么样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才能抓住教学重点,完善教师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小学的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如果这篇文章很枯燥,那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小动作,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来调动呢,可以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来一个有趣的导入,也可以再课堂中穿插,这就需要每个老师根泼、充满艺术性。因此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迎合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想看吗?”这时老师打开电脑播放《西游记》片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适宜的图片,可以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结合情景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据本班的情况来实施。

(四)活跃的课堂气氛

如今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积极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有时候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来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认读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抢答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形式。也可以设计存在不同见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以适当鼓励和表扬。或者对课文中的个别语段,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讲给其他同学听。在他们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效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要有效性。

总之,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高效性、卓越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积累,潜心钻研教材与探索教法,根据学情,遵循规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卓越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谢卫星,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卓越课堂构建刍议,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年第9期.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8(5).

(作者单位:重庆市暨华中学校)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为卓越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班班通”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学会为会学

合理使用”班班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创设疑问,巧设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只停留在知识的教学上,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科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本领。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不象传统的应用题那样几个条件,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新课标下的应用题图文并茂、生活性较强,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过程才能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班班通”出示相关的生活问题情景图,尤其是数学综合实践课,用已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达到以学会促会学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两片树叶图,两只蚂蚁分别从两片树叶边沿的一点出发在相同的时间里爬行,问它们谁赢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交互讨论开了,有的说甲赢了,有的说乙赢了,我接着问:你怎么知道?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从而自然的导出了“什么是周长”的教学。新颖有趣的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了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知识本身。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当学生对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练”贯穿于全过程,并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发挥”班班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加大练习密度,加深练习坡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的展现促进了知识的发展。

三、借助“班班通”资源,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让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了难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教学“多些”,“少些”的概念时,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这里我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2只鸡与1只鸭,2个苹果与3个桃,先让学生数出图形的个数,再用计算机展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个一个连上虚线,再利用对应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多些”,“少些”的部分。通过图形的展示与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了“多些”,“少些”的含义,又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同时,建立了把大数分两部分,一部分与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也还可看出,小数与大数的一部分同样多,大数的另一部分就是小数少的,还渗透了对应比较的数学思想。

四、借助“班班通”资源,整合电教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自身潜能的发挥。借助“班班通”,整合电教资源,就可以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核心”的弊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本,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知识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参与学习成绩评定。从而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与主动探索精神。对小学生来说,每一种方法,都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都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随着教育的发展,“班班通”多媒体进入了每一个教室,配套光盘活跃了课堂上的师生,小小U盘升华了教学的品位……,这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低效、枯燥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停留在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班班通”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

总之,在打造小学数学卓越课堂中,科学、合理、恰当的运用”班班通”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将问题的关键部分以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高效卓越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中央电化教育馆.

[2]《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韩雪.

[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何克抗.

[4]《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研究》张迪梅.

[5]《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2期.

上一篇:应收账款的风险及防范下一篇:学校特色发展实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