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班班通建设

2024-07-11

校园班班通建设(精选12篇)

校园班班通建设 篇1

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联通专业的技术以后, 校园的整体发展相对过去来说, 有了很大的转变, 不仅总体的教学成果有了很大的突破, 同时在共享、教学研究等方面, 也拥有非常好的成绩。通过实现“班班通”, 缩短了空间距离, 节省了时间, 在客观上促进了技术和教育的双重发展。在此, 本文主要对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班班通研究现状

班班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班班通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飞跃, 不仅在联通模式上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当中, 也获得了一定的成长。现有的研究充分论证了班班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者认为,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之间, 并不是不可跨越的, 所谓的严格界限主要是看从哪个角度出发。

班班通建设模式:到目前为止, 班班通的建设模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一部分支持将班班通划分为9种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电视机、末端无盘站 (NC) +电视机、互动电视机、客厅计算机、网络电脑终端机 (拖卡机) 、远程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光盘播放。而另一部人则将班班通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主控室设备、网络设备和教室端设备。两种模式都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措施

要素的分类:综合多位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 同时对实际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查以后, 工作人员认为, 要想彻底实现班班通, 达到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 首先要对要素进行一定的分类。常规教师的班班通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是简易多媒体教室;第二种是多媒体教室;第三种是网络教室;第四种是移动网络教室。在此, 本文以移动网络教室为例。这种教室主要是以无线移动设备组成的可移动式的网络教室。此种教室的最大优势在于, 能够对班班通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和服务, 在客观上和主观上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让教学变得高效。另一方面, 移动网络教室的配备非常完善, 录播教室、区域综合性平台等等一应俱全, 充分与联通专业相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的非常好。

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班班通的具体措施, 必须让大家对于环境、资源以及活动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初步和系统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 结合联通专业的优势, 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 充分实现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

综合解决方案的意义与价值:上述的实施措施属于综合解决方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综合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可取的方案, 它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一般方式所不及的。首先, 班班通如果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来运作, 不仅符合教育的内涵, 同时能够均衡发展;其次, 应用这种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 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第三, 综合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变革的本质特征。班班通的实现未必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特定的模式和套路来操作, 人们可以采取更多的支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创新模式, 真正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总结:本文对班班通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很多地区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结合联通专业技术和设备, 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应用, 也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日后的班班通建设工作, 依然占有教育和信息化的重要地位, 必须结合地方优势和前沿技术、设备来完成, 促进教育和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应用联通专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 必须以合理为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用最先进的东西就一定能达到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宏非.开创教育城域网环境下班班通·堂堂用新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05)

[2]李忠春, 张加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5)

[3]彭红光, 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0)

校园班班通建设 篇2

【文摘】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校校通”,随着应用的发展,“班班通”已经成为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在“班班通”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地区、学校实现的模式各不相同,多数学校都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投入的方针来建设“班班通”系统,因各个学校的教学应用方式不同,造成建成后的“班班通”系统存在高投入、低效率、难维护等问题。本文将阐述,“班班通”系统建设应该以“按需而定,量身定制”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的方案,组建经济、稳定、适用、实用的“班班通”系统。

【关键词】班班通 科学 高效 方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进入每一个乡村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校校通”,突破了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获取教育资源的瓶颈。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远”工程的技术装备和技术路线推进的是初级层次的信息化, 它不能全面支持从“教教材”向“用资源教”的转变,无论“模式二”还是“模式三”,设备使用效率即使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周二十几课时,能“用资源教”的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仅5%,95%的课仍然是“粉笔加黑板”。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新阶段,还不能全面适应“上好学”的需求。从教育资源“校校通”到“班班通”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班班通”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班班通”顾名思义,是在每一个教室配备一套多媒体信息终端系统,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直接进教室、入课堂。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节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直接使用远教IP资源的课件或小班教学视频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使用自己事先从互联网下载或自制的教学课件,方便快捷。而学生则可以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直接利用“班班通”设备,使用远教资源里的“学习指导”、专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样,真正提高了远教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调查研究制订标准,而许多学校已率先试点建成“班班通”系统,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中。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对试点学校的调研,笔者认为“班班通”建设应该“按需而定,量身定做”,本文将谈谈对“班班通”系统建设的一点浅识:

一、“班班通”系统建设的配置模式

所谓“班班通”,就是学校的每个教学班装备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以投影机、电视机、电子白板等为终端显示的设备,利用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每个班级都能同时进行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通常包括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远程教育资源进教室系统。(本文所讨论的“班班通”系统,仅指远程教育资源进教室系统。)

“班班通”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①主控中心设备(资源服务设备):负责下载、存储远程教育IP下载的资源和教师自制的课件、互联网下载的课件等资源,主要设备是卫星下载系统和若干台大存储量的服务器;

②网络部分:负责数据的传输,是连接校园网、“班班通”各个功能模块的神经中枢,主要由网络交换设备和光纤网络等组成;

③教室端设备:负责教学资源的演示和浏览,并提供互联网上网功能。

“班班通”教室端设备,是整个“班班通”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投入最大的部分。教室端设备配置最常见的三种方案是:

A.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B.计算机+数字化电视机; C.网络终端+数字化电视机;

二、“班班通”系统建设的一般配置模式及其优缺点 我国农村发展极其不平衡,即使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班班通”全部采用城市条件较好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在现已建成的“班班通”系统中,一般都以对等网的方式组网,采用如下配置模式:

①主控中心设备:由一台计算机和卫星接收卡组成卫星接收系统,专门负责下载、存储远教IP卫星资源;由一台大存储量的计算机负责存储教师自制课件、互联网下载资源,并将远教教学光盘资源拷贝到计算机内存储,以供各班级共享。有的学校则将二者合一,用一台计算机下载、存储所有资源。

②网络部分:由交换机、网线等与学校办公室、电子备课室等现有网络组成对等网,并通过路由器经ADSL拨号到互联网,建成简单的校园网系统;

③教室端设备:采用“计算机+数字化电视机”模式,用计算机、VGA分配器、大屏幕数字化电视机来组成教室端系统。教师用计算机来下载、演示课件,大屏幕数字化电视机作为显示设备,向学生播放音、视频信息。

常见“班班通”系统方案示意图

经这样配置起来的“班班通”系统,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1、经济:相对于多媒体系统,数字化电视机的价格要廉价的多,以“计算机+数字化电视机”的模式来配置教室端系统,是多数学校都能够承受的。资源服务器与IP下载计算机合二为

一、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也大大缩减了经费投入。这也是这一模式能在多数学校推广开来的重要因素。

2、易用:以对等网方式建立的“班班通”系统,资源存储在服务器上,通过文件夹共享或Web发布的方式,直接可以在教室计算机上访问,如果在计算机上建立相应的快捷方式,使用更加便捷。以对等网的方式组建,只需要正确设置IP地址,保证连接网络就可以了,不需要专业人士,组建非常方便。

当然,以这种经济、易用的方式组建的“班班通”系统,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设备故障率高:教室端由计算机、VGA分配器、数字化电视机组成,计算机本身的内存、硬盘、电源以及计算机与各种设备的连接线、接头等,因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移动频繁等原因,往往造成故障频频。资源服务器、网络系统等因性能低、负荷高,也是故障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2、管理维护困难:安装系统、更新软件时,需要一台机器一台机器地调试,费时费力,系统使用时受病毒感染等诸多因素,造成维护困难,工作量大。

3、安全性低:采用对等网的方式组网,虽然有网络成本低、网络配置和维护简单等优点,它的缺点也相当明显的,主要有:网络性能较低、数据保密性差、计算机资源占用大等。尤其是在对等网络中,网络上各台计算机具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以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很难对访问资源的计算机、用户作权限控制,容易因病毒感染、用户误操作、恶意攻击等造成资源丢失,甚至服务器瘫痪,安全性非常低。

三、对“班班通”系统建设的思考

建设“班班通”系统,使农远资源进入教室,实现“堂堂用”农远资源,是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班班通”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目前各级教育经费紧张、学校财力薄弱的现状下,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钱,建最“优”的“班班通”系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班班通”建设不宜贪大图全、盲目追求先进,也不能“多快好省”、克意节省资金,更不应该所有的学校“一刀切”,搞统一的模式,而应该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按需而定,“量身定做”。既要能满足学校当前的教学应用,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为系统升级留有余地,避免盲目施工,重复建设。

学校在建设“班班通”系统前,首先应该做一个“需求分析”,把应用中的问题考虑全面,统筹规划。如:教室“班班通”设备主要用来干什么?同时使用的班级有多少?带宽峰值有多大?服务器最高峰访问量有多少?如何与学校其它的计算机系统、网络互联?什么样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最科学的?……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教室端和服务器端的设备类型、网络设备的选择和网络的拓扑结构等等。

就笔者使用体会和调研的资料来看,现阶段普通中小学“班班通”设备主要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生浏览学习资源。鉴于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普通中小学“班班通”系统可作如下设计和配置:、主控中心设备:主控中心主要是服务器,如果学校班级数少,可以考虑将IP资源下载和资源服务器两台计算机合二为一。当学校规模大,班级数量多,使用率高时,很显然,应该提高服务器的档次,以满足巨大的数量吞吐量和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需要。服务器最主要的任务是资源的存储和共享,数量的收发是主要的工作,而磁盘读写速度是最大的瓶颈,鉴于目前磁盘速度难以大幅提高,建议采用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方式来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和可靠性。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采用服务器镜像、负载均衡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写。

2、网络部分:在“班班通”系统建设过程中,通常大家考虑得最多的是教室端设备的优劣高低,而忽视了网络部分。然而,网络恰恰是“班班通”和校园网的神经中枢,所有的资源和信息都必须通过网络来进行传送。如果网络部分设计不当,将会造成带宽不足或网络不稳定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班班通”使用过程中播放视频时“卡壳”、停滞现象,严重影响了“班班通”的正常使用。当然,笔者认为,网络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网络的带宽,更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一个良好拓扑结构的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数量的广播和转发,充分发挥带宽的作用。“班班通”使用过程中,教室端主要的工作就是从服务器下载教学资源并进行演示,所以有必要把资源服务器和所有教室的“班班通”设备放在一个网段内,并与校园网内的其它计算机相对独立,可以通过网关或网桥与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互访,以减少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中的数据广播,释放带宽,提高速度。

“班班通”建议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简图

3、教室端设备:对于普通中小而言,我们分析一下“班班通”的日常使用便知,主要是用来演示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和网页浏览,没有复杂的数据计算和3D建模,不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基于以上应用需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用无盘工作站、网络终端(NC)来代替传统的计算机系统。

使用网络终端与使用普通计算机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管理方便、安全性高:网络终端没有存储设备,所有用户端的操作权限都由服务器分配,不可能感染病毒。如果采用域方式来组网,在服务器上可以为每台终端分配资源,为不同的用户设定相应的权限,用户根据权限访问网络中的资源,安全可靠。

②故障率低、容易维护:终端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不会出现普通PC机的系统崩溃等现象,终端硬件系统集成度高、性能稳定,基本无故障,管理维护方便。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升级、杀毒等,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无需每台机器上都安装操作。③费用减少,成本降低:从硬件成本来看,一台终端要比一台普通计算机便宜,高度集成的终端还可以省去诸如VGA分配器等外围设备;从软件成本来看,网络终端组成的系统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程序,省去了客户机大量购买软件的费用。以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 2003办公软件来说,两套正版软件的价格是3000多元,如果40个班级的学校以普通计算机来组建“班班通”系统,仅软件购置就需要近15万元,而用网络终端组建的系统,只需要购买一套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就可以了。

四、对“班班通”系统建设的建议

如上所述,“班班通”建设不是要建最好的,而是要建最实用的。在“班班通”建设正在各地各校推广开来之际,笔者想对“班班通”建设提两点建议:

1、建设之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地各校的应用需求做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统计,并将其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班班通”建设方案,而不能“一刀切”,所有的学校都用一个模式。

2、针对不同需求,集成不同的硬件、网络甚至管理软件系统,以硬件的集成降低故障率,以软件的集成提高易用性,使“班班通”好用、易用,真正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

校园班班通建设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79-02

随着“班班通”这一国家顶层设计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与标志性工程的确立,“班班通”工程建设迅猛推进。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自2014年“教育‘9+3’计划‘班班通’工程”实施,全县已先后筹资装配1000余套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已实现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100%的班级覆盖。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属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教育也相对落后,因而,要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经费筹措的“三渠道”

持续、足额的经费投入是“班班通”建设应用的基础。就笔者所处的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首批国家级贫困县、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教育内部,针对“班班通”建设应用的高额经费投入,均是力不从心。因此,“班班通”建设应用经费筹措应通过“向上争取、自主投入和社会援建”三渠道。向上争取,就是向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发改、扶贫等相关职能部门争取;自主投入,就是要充分用好“教育附加费”、“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并按照县(区、市)区域性统筹并分阶段、定比例加大投入;社会援建,就是采取政企结合、教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并竭力寻求爱心企业、友好单位的鼎力援助。当然,这里的经费筹措尤其是“社会援建”渠道还应包括争取设备设施、教学资源的直接援建。

● 环境建设的“三原则”

“班班通”首先是指每个教学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有鉴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经济、信息化认识和意识等客观因素,“班班通”环境建设应遵循“顶层设计、区域统筹、够用即可”三原则。顶层设计,就是依据国家顶层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性设计,这里的设计还应包括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多重要素;区域统筹,即是建立在县(区、市)以上的区域性统筹,重点体现在经费的统筹、项目实施和管理应用的统筹,确保有序而稳步推进;够用即可,就是切勿盲目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就是要充分体现物美价廉和货真价实。

● 教师培训的“三段式”

理念新、技艺优的新型教师队伍于“班班通”教学应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培训至少经历“厂商培训师的全员培训、县(区、市)区域性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三个阶段。首先,抓好厂商专业培训师的培训机遇,对教师进行全员性、通识性的技能培训;其次,遴选组建县(区、市)域内“‘班班通’教学应用实例培训研究团队”,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之后,组织县(区、市)域内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金种子”;再次,发挥骨干教师优势,扎实做好校本培训和个性化辅导。同时,建立“新带老,兵教兵”教师与教师、“城区帮乡镇,乡镇带村点”的学校与学校间培训学习共同体,搭建交流平台和营造学习氛围,引领教师的自我研修和互助学习,并切实注重训用结合,确保学有所获和学有所用,最快解决好不会用、不愿用、不敢用与用不好问题。

● 管理机制的“三结合”

建立与完善“教育行政、学校内部、社会企业”三结合管理机制,于“班班通”建设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求将“班班通”建设应用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硬性将“班班通”建设应用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和教育督导检查,硬性要求设置专(兼)职管理岗位、安排专(兼)职管理人员、预算专项建设管理经费和开展应用研究活动;其次,学校建立与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将“班班通”管理应用列入年级、班级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绩效奖励,并通过绩效工资、评先选优等形式兑现“班班通”管理应用奖励;再次,建立以县(区、市)域、学校为主的“班班通”技术维护社会化服务体系,缓解“班班通”维护量大和学校技术力量薄弱问题。

● 责任主体的“三分明”

主体清、职责明是“班班通”建设应用的必要保障。一是行政领导职责,主要是提供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加强督导检查;二是专业队伍,这里的专业队伍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人员,重点是做好技术指导、故障排除和教学应用引领指导;三是学科教师,主要是研究与实践“班班通”功能、工具和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当然,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遴选、培养1~2名“班班通”学生协管员,协助班主任、学科教师管好用好“班班通”设备,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 教学应用的“三融合”

“独特功能、优势工具和优质资源”的三融合,是“班班通”教学应用的核心所在。就近年来装配的“班班通”设备而言,其主流产品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均可以实现书写、绘图、标注、记录等人机交互特殊功能;均具有画图、擦涂、探照、遮罩等专用工具;也涵盖多教材版本、多学段、多学科的内存资源和在线资源,以及师生课堂生成性资源。我们应力求实现让这些特殊功能、优势工具和优质资源有效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更好地达成课堂互动的生本、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效果的优质。

● 课堂教学“三部曲”

完整的课堂大致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班班通”课堂教学应用也可针对三个阶段各有侧重。课前,重点发挥“班班通”的媒体播放功能,呈现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或完整的课件,尤其是人机交互功能的应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课中,合理选用遮罩、聚光、标注以及色彩丰富的书写、绘图等功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强化关键知识点,并充分利用配套软件自带仪器仪表、图形绘制等专用工具,完成如物理电路、化学装置的绘制,形象直观,让课堂更加生动;课后,借助“录制”、“回放”软件功能,整理教学思路,回顾教学要点,温故教学内容。

● 结束语

无论是东部发达城市还是西部农村地区,教学信息化都已经深入班级、融入课堂,“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不可阻挡。面对迅速推进的“班班通”工程,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机遇和迎接挑战,着力意识转变和能力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和应用导向,充满智慧地去提升要素支撑能力,努力让技术更好地助推教育和惠及青少年学生,努力开创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校园班班通建设 篇4

三代“班班通”

第一代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这个阶段强调的是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包括计算机、投影机、幕布 (硬软) 、视频展台、中控, 为放置设备而必须有的铁制讲台及校园的网络部署。实现的功能是利用班级内的计算机调用服务器课件, 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此阶段的特征是:以设备为主导,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率及设备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第二代人机互动“班班通”。这个阶段聚焦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触控大屏上, 在多点触控技术以及一系列教学工具类软件研发上有所突破, 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和很好的感受。此阶段的特征是人机交互, 较好地避免了第一代设备用户体验生冷的缺陷。

第三代智慧课堂“班班通”。此时的“班班通”已经完全脱离了对硬件设备的要求, 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对“班班通”进行重新定义。“多维度”, 其服务范围既有宏观的均衡教育, 也有微观的个性化学习, 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深应用”, 即资源的深度挖掘, 可实时生成微课程, 既可供教师教研、反思, 又可向学生个性化推送。“转主体”, 以学生为设计主体, 增加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甚至由学生完成教学主导。“巧分析”, 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跟踪, 为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未来教室的4大关键性趋势

第三代“班班通”时代的到来, 为未来教室建设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未来教室的4大关键性趋势。

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由于人力和教学设备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每位学生定制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未来教育将在大数据的支持下, 使得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协作化。受空间的限制,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以单向传输为主要形式, 师生和生生之间鲜有协作。网络的出现, 完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习也由个人的、机械的记忆转变为社会的、互动的过程。未来教育的协作, 不仅发生在教室内部, 也发生在教室与外部、教室与教室之间。

开放教育。开放教育是教育与外部的互动, 一方面, 新型课程资源不断涌现, 慕课风起云涌;另一方面, 教育也需要更多的人——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互动。未来教育必然会引入更多外部因素, 使得教育更加多元化。

泛在教育。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触手可及的移动终端, 改变了人们学习和交流的方式, 为未来教育增加了泛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

未来教室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课堂”

班班通总结 篇5

工作总结

“班班通”工程已走进学校很长时间了,为了更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现将我校本学年“班班通”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继续转变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

让教师知道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一个面向校园内,面向社会,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全面推进班班通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用制度保障使用频率

为对班班通校园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使教师能更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考核激励办法,并作出相关记录。同时还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把制度和措施及时作相应地更新或调整,使各项制度能随着信息化的应用而发展。

(二)用培训提高应用效益:

我校虽然具备了硬件意义上的“班班通”设施,但是怎样用、是否想用等方法和意识形态上的“班班通”非常关键。所以教师培训在推进我校班班通支持教育教学课题上起着关键性作用。我校教师虽说对电脑并不陌生,可用好“班班通”设施为教学服务却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们的需要,我们长期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以便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信息技术较强的教师队伍。

三、使用班班通设备的成效

我们立足于随堂课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基于多媒体素材和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实践研究。课前通过收集网络资源,与课程特点相结合,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使用网络资源,享受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课堂情趣,提高教学效率;课后积极撰写教学叙事、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等,通过网络向教育专家探讨,利用校园网与广大教师交流互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我们的目标是逐步能摸索出在平时的教学与学习中,如何收集、整理、运用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亦喜亦忧 班班通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班通;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安装了“班班通”设施,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不可否认,班班通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⑵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

⑶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又走身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再如,在进行函数y=ax2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当然,数学课件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并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多媒体课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课件,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课件达到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对函数y=ax(a>0且a≠1)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描点作出不同的图象。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出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象,就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⑵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⑶运动和变化的原则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⑷开放化和交互式原则

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课件缺乏交互性,教师往往用一个课件贯穿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了,这是应当注意的地方。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班班通“只发挥辅助功能,课堂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班通”让经典不再遥远 篇7

一、运用“班班通”营造经典情境

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元素已变得越来越少,这就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机械的诵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和这些年幼的学生一起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经典作品中的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确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让他们明白诵读、品读经典可以增长智慧。渐渐地,学生们在诵读、品读中就会逐渐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不仅如此,运用“班班通”营造诵读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班班通”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诵读热情,让学生在使用“班班通”教学营造的氛围中乐于诵读。譬如,诵读立意欢快的经典作品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诵读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创设情境诵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营造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运用“班班通”了解作品背景

学生们每天诵读经典作品,但是对经典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知之甚少,而了解这些对理解经典作品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班班通”资源对照读,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我们可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尽显“班班通”教学模式的优势。如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开展古曲吟唱、意境绘画、对比诵读等,将学生带入画中,尽情想象,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班班通”传承中华美德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优美、凝练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怀,提高经典阅读的效率,汲取经典诵读中的精华部分,传承中华美德。低年级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自身修养,在经典诵读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可以结合主题队会,运用“班班通”资源播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以进行思想教育。

四、运用“班班通”理解作品内容

经典作品中的内容大多生涩难懂,十分抽象,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班班通”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认知。如,《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学生就难以理解“机杼”是什么。由于和孩子们的现代生活距离太远,即使告诉孩子们“机杼”就是织布机,他们也对织布机没有形象直观的感受。这时就可以运用“班班通”这一丰富资源,将“机杼”以动态的效果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教师再适度讲解,就可使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篇8

语文学科在此拥有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对“班班通”使用的价值是有目共睹,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班班通”的功效呢?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依然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行教学的状态,所以偶有机会跟着老师进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便高兴得不知所以。随着学校“班班通”的开通,这种教学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教师以往把教学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当作应对教学的法宝的状况,他们充分运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及时获取大量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图片、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最合适、最新颖、最具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过程;二是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单调、枯燥的学习状态,他们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访问那些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班班通”协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泉城的图片或音像等资料。2.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九寨沟,走近那里的雪峰、湖泊、瀑布、珍禽异兽。3.引导学生梳理从生活中和互联网上搜集来的有关九寨沟的图文资料。4.小组内互相交流。5.代表展示,全班交流。6.继续开展同题材课外同步电子阅读,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九寨沟的距离,变抽象的感悟为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班班通”的开通,我们的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先进。不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我们应适时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筛选、加工相关信息,并引导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感悟、内化和迁移。

二、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

虽然信息技术在若干年以前就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但不得不承认,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班班通”的开通,信息技术必将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互动平台,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走向教与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之间的互动,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作文评讲、作业评改等方面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目的。

下面,本人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协作学习。

1.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

以往的学生作业讲评一直停留在一对一,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这样的互动虽然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效益并不明显。因为,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作业上,很少能感受到别人作业中的优点,不能扬长避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容易受到局限。自从开通“班班通”以后,我积极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作业与他人作业的差距;其次,通过作业展示,学生明确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能及时进行整改;更重要的是,评讲学生作文时,通过实物展示,改变了以往读一段、评一段,前读后忘的状况,能够让学生的思想、目光集中于一处,在读悟中细细品赏好词佳句,感受习作的精妙之处,从而真正实现以作文评讲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2.利用 QQ、飞信在线探讨语文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交互性更强一些的信息交流工具,应该是QQ或飞信。QQ在语文教学、家校联系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在线文字传输、语音交流或视频聊天等,而且还可以实现群内互动。教师或学生不管是谁,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在何时,只要能上网,都可以在相关群内发布语文信息,同时可以在群内查找或咨询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而“班班通”就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全班同学。

比如,每过一个星期,我就会在本班QQ群内发布教与学方面的信息。同学们通过QQ可以及时了解到班级最新的语文学习动态,很多同学还能根据班级学习动态查找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悟,甚至开展互动交流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有时家长也会加入其中,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群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并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并富有情趣,再加上课堂中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因而会收获比常规教学活动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利用 Blog 进行自主写作交流学习

Blog即网络日志或博客,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更是为广大师生搭建的一个沟通反思、知识共享、展现自我的平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学生学习交流、评价资料,把更多的学生吸引过来进行群体协作学习。

自学校实现“班班通”后,我们就开通了一个班级习作博客,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交流学习。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不断有好作文在上面发表。我还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还学会了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其中点击率比较高的优秀习作,我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全班同学都去读一读、评一评。这样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喜欢写、愿意写,俨然把班级博客当成了自己的温馨家园,日日耕耘,夜夜灌溉。

三、拓展语文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布鲁纳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创设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而不是死学现成的知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探究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推崇的发现学习模式之一,而在网络探究模式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互碰撞交汇,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调查错别字,做好小卫士”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上采集、撰写报告的流程开展活动,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又如: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再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也可以围绕这种动物自己制作网站。

通过借助网络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了解,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联通“班班通”:领航教育信息化 篇9

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如此赞不绝口的一堂课, 背后的功臣正是中国联通推出的“班班通”系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然后再依靠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死板、无趣, 课堂内容只涉及板书、做卷子, 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 更多地是机械性的听课、完成作业。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推出的解决方案, 它的出现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班班通”系统的推广,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有效而长远的积极影响。通过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设备, 老师们不再通过黑板、粉笔来阐释教学内容, 而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机和投影仪进行生动的演示。同时, 还可以方便快速地上传、下载教案和课件, 供教研组内或学校内部乃至全市、全省共享, 亲身直观地感受到“班班通”的便利和优势。从学生层面来讲, “班班通”系统的引入, 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途径, 学生们摆脱了以往手托腮帮听课、伏案记笔记的形象, 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 全身心融入到精彩的课堂中, 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 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转变了学习的方式。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普及, 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模式, 充分诠释了寓教于乐的精神, 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据介绍, 中国联通的“班班通”系统是全国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经教育部中央电教馆认证的集成系统, 主要有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和学校安全管理、家校互动系统两大功能, 还能帮助学校提高校园的管理效率,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集成的班班通产品, 涵盖校校通服务, 并进入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核心领域, 带动移动业务、平安校园等信息化服务。通过与班班通产品的有机结合, 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 实现人人通的学习效果。未来, 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将持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 将丰富但分散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归并整合, 持续充实“班班通”的教学资源, 达到“校校互通、班班互联”,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联通“班班通”:实现家校共育 篇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 大部分时间人们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真实有效的沟通逐渐变少。在教育领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方式枯燥、单一。对于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三方互联, 以“老师—学生”、“家长—孩子”的单向沟通为主, 在定期举办的家长会上, 老师和家长才有机会面对面沟通, 但涉及的内容并不具体、全面。

“‘班班通’能够完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大教学环节, 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联通“班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 中国联通“班班通”是以国家“三通两平台”政策为指导搭建的, 主要由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班班通教室终端、应用终端, 即PC、平板、手机端三部分组成, 通过PC、手机APP客户端、课堂多媒体授课端以及手机短信, 来实现老师、学生、家长与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同步交互以及三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应用互动。中国联通“班班通”解决方案是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 以班班通产品为核心, 依托云服务平台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课堂, 带动“宽带网络校校通”,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通过向学生和家长的服务延伸, 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形成基于“班班通”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据了解, 中国联通“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连接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 基于优质的资源内容, 围绕老师、学生、家长的课前和课后学习辅导行为, 提供预习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同步测评、复习巩固、疑问解答、自我提升等互动性应用, 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家长可以通过“同步辅学”栏目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学习动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同时, 家长还可以通过“家校互动”栏目获得全面的信息共享——学校通知、教师作业、学习推荐、考试成绩、在线学习动态、在线学习反馈等。通过对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基本了解, 家长还可以通过“专项培优”栏目为孩子推荐合适的在线课程。在培养孩子成长的同时, 家长也可以参加家长学堂, 了解热点教育新闻、饮食健康、安全指南、亲子教育知识, 充实自己, 逐步成为优秀家长, 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 联手老师, 实现家校共育。

使用“班班通”教学的原则 篇11

因此,为了更好地挖掘“班班通”教学的潜能,我们还要了解“课堂中发生了什么”。在中国,教育界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都是实施填鸭式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人认为没有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学习,结果教学效益低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做了些什么。该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何教学活动或者行为都必须是有利于学习者新旧知识的整合,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故而,“班班通”教学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利用“班班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对其进行探索、实践,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兴趣产生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对学习形成功用性、愉悦感、消遣性、相投性大于无味性的认知与情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如果他们体验到愉悦感大于厌倦感,优越感多于无助感,则会真正产生并维持学习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对学习形成各种新的认知,以及各种新的正面与负面的情绪体验。这些新的认知和情绪体验会影响新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以及原有学习兴趣的发展方向。学习兴趣就是在对学习的不断认知及情绪体验中发展变化的。”刘正萍和阴国恩(2006)认为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做到:(1)精心设置问题、情景;(2)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想象;(3)及时给予学生恰当评价;(4)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结合,让学生既对内容产生兴趣也让学生对结果产生兴趣。

二、关注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任何忽视学习者认知特点的教学,效率必然是低下的。这是因为认知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初中生知道命题之间关系,会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加强,思维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思维不再刻板、具有灵活性。初中生观察的持久性、自觉性和精确性均得到了增强,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得到增强、意义记忆得到发展、抽象记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也不断增长,有意想象开始占主要地位、想象日趋现实化、且创造想象日益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突显出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但是这并不是否认初中生仍然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存在机械记忆和无意注意;只是说相对于小学阶段,他们的这些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以前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和生活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目前的知识有着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他们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没有可以借用的现成经验,他们也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以前的知识,对目前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学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入“最近发展区”。

四、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者既是有认知需求也有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体现对人的情感因素的关注。把学习者当作一个学习机器,这样的教育必定存在很多弊端,必然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中国的素质教育也强调,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中学生思维缺乏辩证性、容易冲动,教师如果在处理问题时,误解了学生或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犯错而被处罚时,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对老师所说的任何东西均不接受,不管正确与否,一概否定。

【参考文献】

[1] 何克航.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 冯忠良 等著.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正萍、阴国恩. 简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

[4]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戴俊霞. 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 国外外语教学,2001(2).

“班班通”优化物理教学之浅见 篇12

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得以优化

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 对学生来说确实太抽象难懂了, 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 或物理过程进行得太快。 此时借助班班通, 能取得应有效果。 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中, 日、月食的形成, 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 不够形象, 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 学生学习的效果一般, 还会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么形成的环食, 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 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 我制作了课件, 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 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 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 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以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导入如果设计得好, 则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 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班班通”导入新课, 能通过情景画面, 以情激趣,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 为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班通”,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 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完善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身边就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一纸顶千斤、声音会将酒杯震碎、带电的鸟笼里的鸟会安然无恙等有趣的小实验, 下雨打雷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介绍电视台如何把图像、声音转化为原来的电视上的图像和声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还从时间角度看自然界, 从宇宙的形成1018s到Z0超子的寿命10-25s的时间跨度之大;从空间角度看自然界, 从非常微小的粒子———原子核 (直径约为10-15m) 跨越到宇宙的哈勃半径 (1027m) , 共跨越了42-43个数量级。 教师利用“班班通”, 配合这样的画面讲解, 效果更好。 这样, 知识容易被接受, 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其求知欲。

三、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以优化

“班班通”教学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 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课本上一些插图制成动画片, 如: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中的“眼睛受骗”这一知识点, 我是通过“看水中鱼”和“看岸上树”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的。 如果只用口头来解释, 在黑板上画几个图, 学生很难理解, 而用电脑图像模拟整个光的折射过程, 就会有直观的效果。 此外, 利用“班班通”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科学发展历程, 科学家生平事迹, 介绍祖国科技发展成果,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物理实验得以优化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许多实验要求教师做演示实验, 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但随着“班班通”技术的发展, 许多动画、视频都把物理教学所需的实验过程表现得精微细致, 让人叹为观止, 用视频或动画演示的实验无后顾之忧且方便简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有些仪器可见度小, 演示实验效果差。 如停表、天平、安培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时, 虽然学校能保证每位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 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 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 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都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 因此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等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 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够详细、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 从而弥补实验的不足, 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优化

在教学中的教学难点, 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问题。 尽管它可能并不是教学重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解决, 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公式规律的教学中, 一般的教法是问题设计引入, 实验或理论推导, 再对现象或结论分析归纳, 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时, 用习题教学加以巩固最有效。 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中可用探究法和控制变量法, 提出电阻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如何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等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实验需要解决: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 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探究问题的答案。 如果利用“班班通”教学课件, 就可以很好地模拟演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 在教学中, 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物理学所研究的、所教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 老师若能恰当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 生动而充分地展现物理之美, 使学生为之倾心, 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下一篇:油松嫁接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