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

2024-09-20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精选5篇)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 篇1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资本重组是核心

核心提示: 黄奇帆表示,以后将以存量国有资本吸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促进国资、民资、外资相互持股、融合发展,从五个方面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原标题:重庆国资改革再启程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重庆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的线路图已渐清晰。

2014年1月18日,重庆市召开国资工作会议披露信息称,该市新一轮国资改革将以存量撬动、增量引入、放开项目为主要方式,以整体上市为基本路径,以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为重点,推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培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立国资有序进退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其中2014年的任务是:面向社会资本,推出首期总额约2000亿元的近100个开放项目;试点推动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力争2—3户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川仪、重庆建工、重庆燃气等企业力争实现年内上市,同时编制市属国企三年上市规划;引入一批股权投资基金等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国企改制上市、重组整合、对外并购。

此前刚成立的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将国资国企改革列入第一批重点研究事项。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目前尚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中,预计近期出炉。”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2月10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资本重组是改革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11月26-28日,国务委员王勇赴重庆调研国资国企改革,这是全国首站。在王勇看来,多年来重庆国企在探索中发展,“有理论有实践,为全国地方国企改革竖立了旗帜、样板”。

过去十年,重庆努力推动金融类、工商产业类、基础设施投资类、国有资产管理类等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创新,通过债务处置、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来自重庆市国资委的数据:目前重庆国资产家底1.8万亿元,2013年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营收3709亿元,利润总额250亿元,上缴税金1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5.3%和10.8%,实现了平稳增长。

重庆近年来推行大国资监管体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统一,建立功能性国企服务城市建设;同时坚持整体上市路径,不断引入央企、外企和私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重庆国资此前无疑充当了先试先行的角色。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坦承,目前重庆国资多元化改革深度不够,混合所有制比重不高,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经营机制仍待转换;国资监管存在管得过多、过细和不到位的现象。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1月18日的国资工作会上说,重庆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国资改革,用战略性重组方式推进国企转型升级,“大胆探路,稳步前行”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思路。

1月19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2014年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黄奇帆看来,新形势下,重庆国企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资本的重组,就是要建立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形成生生不息的资本循环。

黄奇帆提出了国资三大改革方向,即坚定不移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国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混合所有制、国企管理的核心是资本管理。改革重点是控制债务、补充资本,具体通过企业留存利润、股票上市、私募基金、股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补充。

为此,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主要将在推动绝大多数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积极上市、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发力混合所有制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再出发,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将是重点。

混合所有制概念不算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就提到股份制、上市公司、中外合资等。但在黄奇帆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布局提出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更具有针对性,“这决定了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走向,也是整个市场化改革里面的重中之重。”

黄奇帆认为,国有企业集团的二级、三级公司目前差不多都已混合了,有的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有的上市了。但集团层面的母公司绝大多数还是国有独资,政府容易干预,会扭曲市场信号,出现一批“准官僚”衙门,是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半生不熟”的状态,是上一轮改革留下的“尾巴”。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不是止步于二级、三级公司层面的混合,而是国资委直属的集团公司也要混合,要在集团公司层面搞混合所有制。要害在这里,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实证研究表明,发展混合所有制,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股权适度分散,带来的是企业绩效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重庆市国资系统1505户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有713户,占比47.4%。黄奇帆表示,以后将以存量国有资本吸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促进国资、民资、外资相互持股、融合发展,从五个方面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是国企整体上市。在黄奇帆的谋划里,重庆40个国企集团中,目前有8个已经上市,今后至少有24个可以整体上市,“争取每年做成几个,大体用五六年时间完成”;

二是把重庆部分现在合适的国企集团转化为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或是中投式的投资公司。据重庆市国资工作会的安排,2014年将选择条件成熟的两家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或组建前述这类投资公司的试点。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地产集团已被黄奇帆圈定。但两家公司首先得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公司债务要清零;二是投资方向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旦转型为投资类公司,两家企业以后就只做股权投资、做战略投资者,“什么有前景就投哪儿,什么产业运作规范就投哪儿”。

黄奇帆认为,这样的投资公司表面看是独资,但投出来的结果全是混合的,像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近10年来的平均资本收益率为15%,6—7年的时间所有者权益就可以翻一倍,对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从而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其三,推动未上市国企股权多元化,把部分股权转给民营、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私募,甚至是外资;

四是把国企转让掉的一部分股权所获得的国有资本,搞一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团队由国资委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组织,投资方向由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指导。母基金不直接投到产业中去,而按一定比例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私募基金混合成立子基金;

五是在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起来的领域,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为非公经济的进入创造条件,实现混合发展。按照黄奇帆的设计,5-10年后,重庆40来个国企集团将调整到约30个,有20多个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两个国有独资的投资公司,还有几个国有独资的产业母基金。重庆市国资委作为20多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持有者,以股东身份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而不是直接管资产、管经营。

“八大投”转型

在重庆的万亿国资阵营中,“八大投融资平台”(下称“八大投”)早已名声在外,包括城投集团、地产集团、高速公路投资集团、高等级公路投资集团、建投集团、交通开投集团、水务集团和水投集团。

“八大投”一直是重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推手,十年来以6000亿元的投资额承担了重庆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历经十年的发展,这些企业也都成为了资产规模数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但“八大投”也遭遇了诸如国资垄断、债务压力、政企不分的质疑。近日,黄奇帆对此给予了回应:在市场信号不足的领域,重庆通过国有企业先投先试,组建“八大投”是必要的,它绝不是要搞垄断,不肯将蛋糕分配给非公经济。而是市场信号没到位,非公经济暂时又不愿干,但事情又需要干,就只能用时间换空间,政府通过平台公司举债,把事情做起来。

黄奇帆透露,目前“八大投”实际债务3000亿元左右,“但我们干了6000亿元的事”。在他看来,这是适度举债,完全可靠“八大投”现在拥有的20万亩土地储备来偿债,“今后20年是重庆城市化重要发展期,储备地将继续发挥融资作用。凡懂得资本运作的,很容易算得清楚这个账。”

尽管如此,这次重庆国资改革仍将它们纳入深化改革的范畴,今后“八大投”将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转型、调整。

一是在完成了某个领域的投资建设任务后,历史性地退出舞台,或关闭或转业,成为实体产业。这种转身早有先例。2010年底,由于费改税,重庆7000多公里的二级公路不再收费,路也基本修完,重庆高等级公路投资集团就不再从事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重庆市政府将其变更为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专门从事旅游产业的投资开发。水投集团与水务股份也已实现整合,主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大型水库建设,资产达千亿元;

二是一旦市场信号发展到了可以市场化运作阶段,就转化为混合所有制。比如重庆高速集团。重庆高速公路已建成投运2300公里,而重庆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7万辆的速度上升,目前每年收费可达100多亿元,高速集团的整体效益已显现。若是将该集团的部分股权转让给社会资本,这个投融资平台就可以转身为市场化企业;

三是转型升级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据重庆市国资工作会议的安排,重庆地产集团今后将转型为重庆基础设施领域的此类投资公司。“(转型以后)它土地照样储备,照样卖,一年卖两三万亩,除了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积累的资本也可以投资。届时,不管国内企业还是境外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只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都可以进行投资。”黄奇帆说。

虽然重庆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尚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但知情者称,在重庆即将出炉的国资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国企资本补充机制,包括企业留

存利润、股票上市、私募资金、股权转让等方式。在黄奇帆看来,这样既降低了企业负债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通过多元化的股份制合作完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重庆对国企员工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市场化手段会成为改革突破口。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 篇2

作为前十年地方国资阵营中发展活跃、独具特色的一支力量,拥有1 .8万亿元总资产的重庆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变阵”,再次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多种“混法”、“淡马锡”式投资运营公司、公共基础领域开放、分类监管……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探索的一系列“关键词”,能否解开长期困扰国资国企转型发展的难题,人们拭目以待。

2/3国企将实现“混合”发展

近十年来,通过以重组促改革、以时间换空间的负重前行,重庆国资总量从2003年的1700多亿元,迅猛增长至1 .8万亿元。2013年,重庆市属40户国有重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709亿元,经营利润250亿元。

“尽管取得了不小成绩,但重庆国企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活力还不足,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仍不完善,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亟待加强。”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坦承,新一轮改革有两个基本导向,一是政策导向,落实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二是问题导向,破解重庆国资的发展瓶颈。

发展“混合”经济,着力推动各类资本融合发展,成为重庆此次国资改革的首要目标。对此,廖庆轩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引入其他投资主体,避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实现股权多元化,解决国企活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

根据《意见》,未来3到5年,重庆2/3左右的国有企业将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具体操作上,将通过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促进股权多元化,推进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设立混合所有股权投资基金,引导资本进入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混合”多元化发展。

实际上,早在今年初,重庆国资委就确定了2014年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混合”项目;试点推动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川仪、重庆建工、重庆燃气等企业力争实现年内上市;引入一批股权投资基金等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国企改革上市、重组整合、对外并购。

近期,重庆国企更是“动作”频频,“混合”发展正快步从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年4月,重庆旅发集团将70%股权以2.185亿元挂牌增资扩股,如果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原独资股东重庆旅游资产管理公司将放弃控股权。

优化布局有序“进退”

重庆此次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围绕重庆民生公益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龙头企业集中”,“鼓励国有资本重点介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重庆国资此番布局调整,颇具针对性。经过十年以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为“杠杆”撬动的迅猛发展,重庆1 .8万亿元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渝富和“八大投”这类投融资平台公司,尽管在金融、基础设施、工商产业三大领域形成了“四三三”格局,但不少国企还分布在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领域。

廖庆轩表示,重庆将立足国有资本功能和整体效率最优化,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存量方面,向基础、战略领域集中,同时加快处置闲置、低效、无效及不良资产;增量方面,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竞争领域和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领域。

近年来,以“战略转移”为主要特征的布局调整,在重庆国资领域正多次上演。去年底,重庆轻纺集团将下属重啤集团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挂牌出售,由此轻纺集团彻底退出啤酒业务。

今年1月,重庆水务将所持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全部23.86%的股权挂牌转让,4个月后,其控股股东重庆水务资产经营公司即与苏伊士环境集团等签署协议,拟共同组建中外合资企业经营大环境产业,涉及城市矿产、土壤修复、危废医废处置等。

“这种调整方向,符合地方国有企业的功能和战略定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说,地方国有企业的基本任务,就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民生保障、经济基础和引领发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布局调整过程中国有资本有序进退,重庆此次还提出建立国有资本按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审批手续,优化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底价确定、交易管理等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产权挂牌交易统一进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八大投”加速转型

打造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鲜明特征。重庆提出,未来3到5年,将改组和组建3至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它们的职能分别是“强化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推动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在若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优强企业”,“持有整体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权,接受企业整体上市过程中剥离的辅业资产,孵化形成新企业,退出不具竞争优势的行业”。

对此,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重庆不会另起炉灶,主要依托现有投融资平台公司,比如渝富集团和重庆地产集团,通过债务清零、投资方向结构性调整,就可以变成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投资公司,“只做股权投资、战略投资者,什么有前景就投哪儿,什么产业运作规范就投哪儿”。

曾在前十年重庆国资改革发展中扮演“杠杆”和“引擎”角色的渝富集团及“八大投”,由此迎来新的转型重任。今年3月18日,渝富集团分别与四川航空集团、两江开发集团、江北嘴投资公司等企业及区县敲定12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现代文化和旅游、航空运输、光电产业、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新兴领域,此举被业界视为以“处置国企不良资产、收储运营国企土地”为主业的渝富,向“以金融控股为主要特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此次改革意见中,重庆表示,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开放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市场信号、有边界条件的重点项目;加大公共服务类企业非主业资产的剥离重组力度,开放竞争性业务,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

“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能否开放,取决于价格、资源配置方式是不是达到市场化水平。”重庆市长黄奇帆此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而政府就是要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努力改善边界条件,激活这个“市场信号”。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国资管理体制如何实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焦点和难点。

实现政企、政资分开,除国资监管机构外,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原则上不再出资组建国有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按国企功能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以公司章程为依凭,资本为纽带,按治理结构履行股东权利的监管新机制;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的企业不再简单套用国有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监管制度,实行更加市场化的监管机制……重庆提出的一系列国资监管新举措,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在分类监管方面,重庆将国企划分为公共服务类、功能要素类、竞争类三大类,公共服务类企业以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完成各类重大专项任务为主,重在追求社会效益,以营运效率、服务质量、运营安全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功能要素类企业以金融服务、要素交易、投融资为主要业务,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风险防控,兼顾当前效益与长期效益,以市场化考核为主;竞争类企业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则,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考核。

廖庆轩表示,为实现“管资本”,一方面将深化国资委内设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把应该由企业管理的事项交给企业;另一方面优化监管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公司章程约束、任期契约等,着力加强战略管理、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监管。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 篇3

革有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提升经济效率、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对资本市场来说将有助于提升相关行业与公司业绩与估值,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 从“国有资产管理”到“国有资本管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紧紧围绕“市场化”

这一核心展开,更加注重“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特别提出要建立国资运营公司与国资投资公司,更加适应“市场化”的经济环境,未来国资流动和整合有望加速。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采取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式与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的跨国配置和多行业配置实现了国资有效保值增值,成立以来股东年回报率高达16%,为优化国资运营提供了有效参考。

 国资分类有效管理,国资运营有抓有放。新一轮改革强调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的优

化。国资运营是一盘大棋,分类管理是前提,其中竞争型行业国资“市场化改革”有望先行。在竞争型行业更加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有序流动,甚至逐步退出;对于部分国有垄断领域,放开竞争型业务,鼓励引入民营资本;把更多的国有资本投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领域。

 股权多元化与股权激励助力国企效率提升。新一轮改革注重以“市场化”的方式提

升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效率:通过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善股权结构,进一步改善国企治理结构;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改善企业治理机制。经验表明,股权多元化和实行股权激励等措施将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经验效率,从而带来业绩释放与估值提升。

国企改革转入国资改革下 篇4

2012年07月24日 10:07 来源:财经网 2012-07-24 作者:陈清泰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八、关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是有政府背景的特殊资源,如果把“保值增值”提到不恰当的高度,就会产生谬误。结果是国有资本可能有很高增值率,但这是以不公平竞争和降低社会经济效率为代价

国有资本运营的目标与一个个国有企业的目标是有差别的。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把国有资本运营的目标局限为“保值增值”,似是而非,很容易产生误导。

在决定国有资本进与退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发问:“在赚钱的行业为什么要退?” 国有资本是有政府背景的特殊资源,如果把“保值增值”提到不恰当的高度,就会产生谬误。例如,政府向国企大量输送稀缺资源,构筑垄断地位;维持电信高收费;银行在高利差和存款负利率的情况下继续出台收费项目等都是资产增值的办法。结果是国有资本可能有很高增值率,但这是以不公平竞争和降低社会经济效率为代价。

国有资本的公共性,在投向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投资是追求财务回报,以投资收益弥补社会性赤字,保住社会底线;另一类是实现公共目标。例如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引领社会投资、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保障经济和国家安全、支持民生建设项目等。

再如,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为救股市,以上千亿港元敞开收购恒生指数股,在市场回升之后迅速有序退出,解散基金。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出资几百亿美元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果发展出了一个完整的航天产业,至今保持领先地位。

这些都是国有资本实现公共目标和矫正市场失灵很好的案例。尽管在良好运作情况下,大多数可以获得高倍率的回报,但政府投资的出发点则不是短期的保值增值,而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共目标。

九、政府与企业的亲与疏

企业按所有制和隶属关系被分成“三六九等”。在地方保护主义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所有制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在强化,两种很强的反市场竞争力量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了发展的潜能

按企业所有制成分和行政隶属关系区别政策,是改革过程遗留的问题,近年在某些方面似乎在强化。

例如,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亲有疏,因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其中国有企业处于绝对强势地位。

一是它属“体制内”、有“行政级别”和从政府那里获得稀缺资源的优势。如获得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获得电网、电信等特许经营权,获得政府投资项目的能力也最强。二是可以方便地获得银行贷款。国企产出大约占三分之一,但获得的银行贷款约占70%.三是国企在一些上游产业、基础服务业形成寡头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四是即便在竞争行业,也有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两道门槛。一些重要产业的准入条件往往是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制”;而行政审批则和与政府的亲疏程度相关。很多民营企业因此被挡在门外,称此为“玻璃门”。五是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建设职能,在既有国企之外,通过“融资平台”又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民营企业大都被挤了出去。

实际上企业按所有制和隶属关系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央企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地方国企处于次之地位;外资企业有较强实力和话语权,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青睐;民营企业则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

近年来,为“躲避风险”,国企更倾向于在内部进行交易、形成配套。如为发展电动车,央企在自己圈子内组成联盟,大手笔投资,建立产业链,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市场壁垒。银行显性或隐性地把民企看做不可信任的企业群,为规避“政治风险”,都有远离民企的倾向。再如,有的地方政府不惜直接出面干预,来“做大”国有企业,甚至强制盈利的民营企业被亏损国有企业兼并。在钢铁、煤炭、民航等领域屡屡出现民企被挤出的案例。

在地方保护主义还没解决的情况下,所有制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在强化,两种很强的反市场竞争力量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了发展的潜能。

十、关于“国进民退”与“民进国退”

摘掉企业“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执政党和政府追求的绝不是谁进或谁退,而是鼓励所有企业公平竞争,都做强做大、所有资本资源都迸发出发展的潜能。

争论的实质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身,而是竞争的公平性。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曾不得不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区别对待、轮番政策调整的做法没有及时改变,有些一直延续至今。

舆论、政府管理和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都打上了“所有制烙印”,包括已经上市的股权多元化的公众公司,每家企业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分作“体制内”和“体制外”,并对其有亲有疏。这就在市场中形成了一条很深的“所有制鸿沟”。近来,这种对立在社会上进一步情绪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非常值得重视的体制障碍。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把“所有制”提到如此的高度,以致割裂市场。

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政府对国企的干预,使民企和国企都有诸多抱怨,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市场效率来源于市场主体的公平地位和机会均等。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应当受到公平的保护;各类资本投资的企业都会创造就业和税收,应当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积累,国有经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有人开始担心民营经济发展是否已经碰到了“天花板”?面对种种现象和舆论,民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缺乏安全感,移民和财产向境外转移的数量和规模日益上升。针对这些现象,有人提出,在我们的体制和政策下能不能培育、容纳和留住本土成长出来的李嘉诚、王永庆、郭鹤年和李秉哲?

我们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重要的途径是鼓励创新创业、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此时,非公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理论观点中央早已确认并阐明;国务院“老36条”、“新36条”也已发布多时,但进展十分有限。近来,有关所有制的争论反而再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关“姓资姓社”问题的突破,大大解放了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障碍,极大地调动了经济增长潜力;今天,如果能摘掉企业“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将是新时期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十一、探索亲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实现形式

在一般领域,国有资产实现方式的资本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重要的突破口

在确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同时,中央一直特别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如何能与市场经济融合。早在199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提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2002年十六大再次指出,“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将国有经济等同于国有企业,在产业领域把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唯一实现形式。尽管在部分市场失灵的领域仍有实际意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一般领域继续以拥有、管理和控制“国有企业”群,作为国有资产实现形式,使企业和政府不断遇到各种困惑。

将经营性资产资本化,选择可以用财务语言清晰界定、计量,并具有良好流动性、可进入市场运作的具有公共性的资本化的实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国有资产资本化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般领域,国有资产实现方式的资本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重要的突破口:

一是国有资产资本化意味着国家从拥有、管理和控制国有企业,转向拥有和运作国有资本;意味着顶层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持股机构与投资的企业建立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政府不再控制和管理;企业依法成为独立市场主体,聚焦于财务业绩,在董事会指导下,在竞争中做强做大。这对政府和企业都是又一次解放。

二是资本化的国有资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将通过国有资本在行业和企业间的“有进有退”来实现。这种进退,原则上不影响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结构。

三是政府摆脱了与“国有企业”关联关系的掣肘,有助于站在超脱地位,进行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有助于改变按所有制区分企业的政策,公平地对待各类企业,消除“所有制鸿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国有资本可分作两种投向,两种运作机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国家委托专业投资控股机构投资运作,实现政府特定的公共目标。在一般领域的投资,委托专业的社会性投资机构运作,追求更高的财务回报。两类投资各有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提高效率。

五是国有资本投资收益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用于弥补体制转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那些需要公共财政支付的历史欠账,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并使“全民所有”回归全民分享的本性。

六是国有资本预期功能主要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而不是以破坏市场机制为前提。这就使国有资本具有“亲市场性”。规模较大的国有经济的这种存在,原则上没有扭曲市场的动因,而是维护市场的力量。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为体制转轨、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线路图 篇5

齐鲁网3月19日讯(山东台记者 张燕妮)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山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几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5个配套政策文件。

这一个实施意见和五个配套政策文件,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主要包括:(版子)划转省属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由省国资委和社保基金理事会分别作为出资人,对省属国有资本进行管理,促进股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新文说,“省属的国有企业包括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管理的企业,将划转的范围内的国有资本一次性划转到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本次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按照改革时间表,今年5月底前,部分重点企业要配齐董事会成员,9月底起,全部省管企业董事会人数要达到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要求。

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要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进行规范和披露。每三年对省属国企及其权属企业全部审计一次。健全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明确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亲属任职实行回避和公示报备制度。建立省管企业关联方交易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公开招投标制度。

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按照一次划转、分布到位、逐户完善的原则,启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上半年确定2--3户省属国有企业改建为投资运营公司。

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说,“初步确定了鲁信集团和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目前这两家企业正在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再批复实施。”

上一篇:金钱的哲理名言下一篇:谜语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