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体制论文

2024-08-25

国资监管体制论文(精选7篇)

国资监管体制论文 篇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以坚持国家所有为前提,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则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切实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一、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方向

1.国资部门方案

根据国资部门的方案, 职能强大、权力广泛的国资委将被拆分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管理体系, 从管理资产向管理资本过渡, 逐步淘汰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管理模式。在国资部门的方案中, 国资委拥有双层管理权限, 一个是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监管, 一个是通过管人、管事、管资本来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

对于国资监管的具体框架, 国资委认为应当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基础, 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由这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能, 而国资委则对这些公司的核心成员进行直接接管。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 因此, 应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切实担起出资人的职责, 新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质上担任的是一种“配角”角色。鉴于很多主营业务突出的国有企业, 其集团总部本身既是一个管理总部, 又是一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行总部, 这两个方面很难区分, 因此, 国资委的方案实际上对利益格局的变动并不大。

2.财政部门方案

财政部门认为, 应当削弱国资委的出资人代表职责, 强化所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职责, 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委只履行监管者职责。而财政部门则与相关职责部门共同制定资本管理、动态调整、支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政策。

财政部门还提出, 把“管资本”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股东的身份来参加国有资本投资运作等活动, 把现有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进行分类, 具体分为一般竞争类和公共保障类的公司, 并且再进行细致化分类。在以往, 我国采用国家统一管理、分级进行管理的模式,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而依据财政部门的方案, 财政部门、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管理职能, 有利于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产权归属, 从而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全面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比较及建议

1.国资部门方案的实施难度及效果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有企业中的部分深层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如政企不分等现象屡见不鲜。

国资部门的方案主要是以现有大企业集团为基础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建立两个机构的国资监管方案。总体来说, 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主要是基于国企集团公司而组建, 所涉及的利益调整相对会少一些, 因而其实施难度也较小, 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国资改革推进难度, 但相应的, 其改革效果也可能不够明显。

同时, 因为国资委方案对国资委自身和央企的改动有限, 不敢触及更多的利益团体, 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经营的深层问题。当前, 很多大型国企没有进行真正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始终抱着传统观念在运营, 如果不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就很难真正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2.财政部门方案的实施难度及效果

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国企既要执行经济职能, 又要执行政治职能, 如果国企追求政治职能而忽视经济职能, 就会失去经济基础, 成为无根之萍。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 财政部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采用这种监管方式, 该方式能有效解决国资委职能定位不清、国有企业出资缺位等问题。

但是, 该方案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其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比较复杂, 实施难度很大等。将国资委定位为专业监管者, 而不是出资人代表, 政府的相关职能和组织结构划分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面对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大型的中央企业, 这种大规模的政府调整是不太现实的。其次, 由于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国有资产与世界众多国家的国有资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在现有央企集团公司之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则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风险会变得很大, 大规模的行业重组也会危及我国特定行业的产业安全, 风险不容忽视。

3.关于对国资管理体制的监督

所有人缺位是以往国有资产监管的突出问题, 也是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国有资产出现的任何损失都要由国家来承担。其次, 在对国资管理体制进行监督时, 一般会对总资产指标进行衡量, 但定量标准依旧不够精确, 因此, 有必要在核定企业总资产规模的基础上明确国有资产“多”和“少”的精确指标;最后, 政府可以用市场化手段加强对国企经营者的监督, 拓宽国有资本监管的层次, 丰富国有资产监管的结构, 实现监管方式的转变, 尤其是要将全面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监管范围。

三、结语

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及新经济形势的到来,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而国有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财富, 其管理效率、水平都是影响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一背景下,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资产改革的不同方案, 择优去劣, 统筹全局, 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出谋划策, 确保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 社会各界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定, 当前的国资委、国有企业间将会有一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入到其中, 从而形成三层次的纵向关系。针对此改革, 相关部门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方案, 以强化本部门对国资的管理。鉴于此, 本文研究了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比较了相关提议的优缺点, 希望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良好的建议, 促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1]郑小玲.构建福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12) :68-72.

[2]陈少晖, 廖添土.近年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问题的讨论与反思[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9) :26-30.

[3]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 (总报告) [J].经济研究参考, 2009, (26) :2-27.

[4]李松森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理论与政策选择[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5.

国资监管体制论文 篇2

一、围绕中心抓好党建,班子力量得到增强

(一)组织领导机制化。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资监管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切实做好单位的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实行“一把手工程”,各科室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列入领导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干上。我们的文明创建口号是:“思想在创建中升华,工作在创建中提高”。我们的文明创建目标是:“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创建档次和水平,按照区级文明单位的条件和标准,力争2009年申报区级文明单位成功”。

(二)政治学习制度化。制定了2009党建工作计划和2009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每个月一次的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和间周一次的支部学习会议,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以两个条例的党纪条规学习活动;为确保学习质量,还制定了学习活动纪律制度,并对各个阶段进行总结检查。局党支部成立了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在学习内容上紧密结合国资监管工作实际,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在学习要求上,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讲课,严肃学习纪律、注重强调领导责任和每个成员的自觉性;通过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支部学习、党政网上自学、专家授课、外出听课调研、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学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一是认真抓好党组中心组、局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主要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并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的《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经济法》、《预算法》以及《党章》等理论知识,坚持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全体干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每年至少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专题调查报告,如:《区国资局围绕中心抓好党建工作》、《区国资局抓好2009年国资管理工作对策思考》等文章;加强对学习情况的考核,把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和理论学习出勤率等作为对干部职工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采取与岗位责任制考核相挂钩。二是根据干部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深入开展集中专题教育,促进干部思想作风转变。三是注重抓好党的组织建设,能根据支部建设情况,适时调整支委班子,加大组织建设的力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区国资局2009年党支部学习活动计划》、《关于开展机关党支部建设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开展了“五个一”和“党员先锋岗”以及“我与党龄同行”等活动,组织学习了《党章》及《两个条例》等党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党章的自觉性。树立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公仆意识、改革意识”,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组织建设有保障。我局成立之初便及时成立党组、支部,建立了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党建责任机制。积极开展了“四好党支部”、“四强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和“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建立和完善党员访谈制度,开展支部成员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谈心活动,以促进团结,推动工作为目的,大家畅所欲言,推心置腹,自我批评有深度,互相批评有力度,气氛严肃而和谐,谈心交心率达100%,沟通了思想,加深了感情,增强党组织了的向心力、凝聚力。工作人员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加班加点干事,顶风冒雨下基层,群众有事必办,不计个人得失的风气正在形成。通过“

三、八”、“

八、一”等节日慰问干部职工、七一组织党员参观教育、参加区直机关组织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进一步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主动关心职工,激发爱机关如爱家的主人翁意识,如局领导为过生日职工及时发放生日慰问金,逢年过节为员工送鲜花发礼品慰问,员工生病住院前往病房问候等,使员工真正感受大家庭的温暧,让职工主动把工作、学习、生活、机关、家庭结合一起,共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廉政建设过得硬。今年以来,局党支部落实了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勤政廉政工作任务,并狠抓了党风廉政教育和有关党纪党规的深入学习,多次组织观看反腐倡廉影视片和廉政教育学习。一把手工作中处处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凡事主动与副职交心通气。班子成员互相学习,事事讲原则,讲正气,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人人工作主动,个个敢于负责。重大项目决策,突出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增加工作透明度,工作成效显著,干部健康成长,全年未出现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也未收到任何检举信和投诉。局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根据区委、区府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开展国资处置、资产转让、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党组成员之间能够团结协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了勤政廉洁,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社会作用发挥明显,管理教育扎实有效

(一)参与社区创建活动。5月以来,我们积极参与川建社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采用社区报栏、黑板、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创建宣传,印发创建宣传资料近万余份;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宣传;加强对党员的道德建设,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提高文明素质,接受科学思想,培养卫生习惯,树立良好风尚;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活动;多次组织单位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创文明城市志愿者队伍等共计170 多人次参加了对社区卫生死角、城市“牛皮癣”等的清理工作。

(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做好“三结合”帮扶贫困户工作的落实,为贫困户捐款1200元,组织做好贫困户的慰问救助和扶贫工作;广泛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积极为灾区捐款7500元、捐棉被衣物80余套和交纳特殊党费5500元;开展支援灾区重建“爱心劳动日”活动,组织支部1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到彭州市红岩镇窝店村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环境清扫、平整土地等工作,增强干部职工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目前我局已有6名党员分别在五个街道的土桥社区、营门口路社区、育苗路社区、协和社区、康禧路社区等6个社区注册登记,支部和社区结合在职党员的工作实际、特长爱好,通过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平台,在社区积极开展入户调查、清洁卫生、帮扶困难户等活动,接受居民法律政策咨询,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三)道德法制教育扎实。我局及时制定了 “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干部职工道德、法制教育经常性制度,采取法制讲座、以会代训和集中轮训等方式,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警示教育、纪律作风和廉政自律教育活动。派出干部职工参加了市国资委举办的会计法、劳动法、物权法等各类法制讲座。以法律进社区、进企业等“六进”活动为重要载体,在川建社区共悬挂法制宣传横幅5条,粘贴标语、宣传挂图近40张,发放普法简明读本700余册,各类宣传资料万余份,出动各类人员80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XX余人次。

(四)加强环境整洁治理。今年我局成立之初,投入9万元配备了办公卓椅、打印机、电脑、空调等,完善了办公设施的配备。坚持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并进行经常检查评比,美化环境。围绕今年党建工作目标,结合各科室具体工作,开展“文明办公、文明礼貌、文明用语、争创文明科室,争做文明职工”等活动,把机关创建工作推向高潮。

(五)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我局对环境治理、办公设施改造、创建档案的建立等实施规范创建工作管理。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内部规章制度30项,完善了创建机制,做到了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的创建档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督促力度。

三、充分发挥经济职能,为全区经济发展作贡献

(一)加强国资收益管理,确保完成非税目标。围绕我局今年非税收入目标任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对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基本摸清了全区国有资产收益情况。二是做好国有资产收益的解缴工作,特别是针对区国土局、金教公司、房地产综合开发总公司、金科创投公司等国资收益金额较大的单位,我局主动与区财政研究收益缴库和支出保障的办法。三是拟制了《××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形成了加强我区国资收益管理工作的基本政策框架,对国资收益统一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国资收益管理,确保了半年非税目标任务的完成。目前为止,完成非税收入5.1618亿元,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5%。

(二)加强融资工作,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对政府负债项目资金保障。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克服多种困难,圆满完成国投公司、财信公司、国投公司还贷续贷工作,保证了负债资金的需求和全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二是积极开展灾后重建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类政府搭桥贷款。成都商业银行新增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亿元。首批工行灾后重建贷款确定以金教公司、鑫地公司作为区贷款平台公司。

四、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确保国资保值增值

(一)加强财务管理。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投、财信、会展、担保、中小企业、建设投资、资产管理等公司的财务监管,确保融资平台公司银行贷款的正常周转和贷款利息的按时支付。二是积极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筹集和有效使用,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三是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动态监测等工作。

(二)严格资产处置。一是摸清家底。通过调查核实,摸清了全区国有资产的家底。二是盘活资产。通过对我区在北海历史性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其土地、房产的处置建议;通过对我区闲置土地的筛选查证,提出了建设区办公二区地址的拟选方案;会同区文广局对区电影公司资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整合方案。三是规范管理。针对调查情况,结合实际,经过研究讨论,反复修改,拟定了《××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四是严格处置程序。及时对各单位申请报废、报损、转让和无偿调出资产的处置实行严格审查和审批。9月底,审批报废、报损的各类资产原始价值共1500万元。五是减少灾后损失。为迅速掌握“5.12”大地震后国资安全情况,及时对67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受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核实,为尽快降低受灾国资损失,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

(三)规范产权管理。从规范工作程序入手,我区所有国有产权转让严格按照《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肃国有产权转让工作纪律的规定》和《成都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进场交易和公开拍卖,实现了国有资产在最后处置环节的保值增值。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在云南姐告的股权转让,就严格执行了相关规定,保证了国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责任审计。为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中介机构,积极建立了“中介机构备选库”,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国资监管体制论文 篇3

一、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系架构

国资监管模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究竟什么样的监管模式是合理高效而又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对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究竟应采取“三层次”管理模式还是“两层次”管理模式,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三层次模式

所谓三层架构就是在国资委和直属企业之间建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国资委对国资进行管理。杨中贤、张军安等都认为要采取“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即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深圳、上海都是采取“三层次”的监管体制。贾康认为,三层次框架总体上不能否定,从一般的体制设计考虑,国资委不宜一杆子插到底直接管企业,应该考虑合理地搭建中间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认为,中间层公司可以作为新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过渡机构,以缓解机构改革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瑞龙认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本质上还是政府组织,本身没有风险承担机制。这样就出现“婆婆加老板”和“行为缺少约束”的问题。黄颖认为,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专门成立了相对独立的股份制资产经营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启示。荣兆梓更具创新地指出,国有资本的财产形式必须从目前的股份资本与公司法人财产两层框架,向社会信托基金、股份资本和公司法人财产三层框架转变。

(二)两层次模式

两层次架构就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直属企业的模式。赵晓在《关于国资监管的几个问题》提到,未来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只是管理有限数量的而又不宜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直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于那些有关地方经济全局的大型国有企业,应直属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以便于地方政府有效利用这些国有企业调节经济运行。当然,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因属下拥有相当数量的子公司和分公司,因此本身也具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性质。

二、关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改革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要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清晰界定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和资本运营职能。

陈清泰认为,国有资产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对国有资本运营的监督职能属于公共权利,应由政府机构承担。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建议,将国资委定位为纯粹的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当前可以考虑建立四个国资委。除了现存的以工业企业国有资产为主的国务院国资委外,还需要建立针对金融国有资产、土地和矿产等资源性国有资产,以及行政事业及文化遗产的三个国资委。周天勇认为,国有企业管理应该逐步划向人大,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要进入财政预算的框架,变成真正的复式预算,接受人大的审批和监督,国有企业的董事长经组织部门推荐后由人大来任免,向人大提交财务报告,接受审计监督。李曙光建议,应当在全国人大以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行使国资委现有的非经营职能。

三、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学术界对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方向因目标定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主张有进有退,有的主张从竞争性领域全盘退出;有的建议实行产权多元化,有的建议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资本化改革。

(一)观点一: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议中国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国企改革应该回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在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原则,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部委员周淑莲建议,国有企业不能全部贸然退出,否则会引起混乱,可行的办法是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不该进入的行业。

(二)观点二:对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让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唯一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民营化改革。只要有国有企业介入的行业,那个行业的竞争就不可能是公平、公正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认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只是一个政治决策问题,办法其实很简单,需要做的只是怎么把国有企业的股票转让出去,包括分给老百姓。

(三)观点三:重点推进产权多元化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认为,国有经济和民间资本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探索,下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率先在产权多元化上下功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提出,绝大部分国企都应该走民营化的道路,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整体出售,而大型和特大型国企应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少数自然垄断、国家安全和普遍服务类的企业暂时不太适宜推行全局性的产权改革。

四、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

陈清泰认为,国有资产实现方式资本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有资本投向应体现公共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主张,要依托资本市场将传统的国企改制为公众公司,实现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厉以宁建议,政府要管少一点,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的企业。国家只管国有资本的配置、考核、运营状况。周邵朋认为,通过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区别对待出资人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盈利性使命与公共政策性使命的诉求冲突。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要编制规范的国有经营性资本预算,对国有资产进行考核,贡献不能光体现在你的资产增值上,要体现在股东享受到提供的公共服务上。

五、关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

贾康认为,中间层应该由一种没有行政区划背景的、相互之间展开竞争的投资控股公司组成,不能按照行政体系基本原则设立中间层次,它是一种法人实体,比较接近于专门做资本运营的投资银行,当然实际上它对应的是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陈清泰认为,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公司,按《公司法》注册,受政府委托,对持股的企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进入市场,运营国有资本。张文魁认为,可以效仿中投或者汇金,设立相应的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来持有并管理国有股,不断追求国有资本的回报,提高国有资本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六、关于国外的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研究

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学者们对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从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两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比较分析各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特色和经验,得出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公共管理领域中对国有资产政府监管的研究

克鲁格(A. O. Krueger)认为,政府掌控企业国有资产、参与公共领域内的市场竞争,容易产生寻租现象,导致贪污、受贿等问题的滋生,造成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国家的利益。托利森(R.D.Tollison)认为,要想减少寻租、保障国有资产的利益,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制度,使国有企业具备独立自主性,防止政府过度、无效、负面地管理国有企业。米勒(D.C.Mueller)指出,在公共领域内,应设立专业的政府机构,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完善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最大利益。艾奇安(A.Alchian)指出,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国有产权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为国家所控制,应按照产权所有者即国家的意志来行使相关的权利,可以通过提升国有产权的运营效率来提升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关于政府国有资产机构设置研究

目前,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置的研究大多是比较分析研究,且都以不同类型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在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置方面,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方法。贺清龙对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置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他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实行这种机构设置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二是以控股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即在中央政府部门和基层企业之间,根据所管理资产的数额和分布设立若干国有控股公司。在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方面,意大利、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采取的就是这一组织形式。三是以综合协调机构为中心的多部门管理模式。印度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通过设立一个综合协调中心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国有资产。王彤对12个国家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置进行了直观地比较分析研究,总结出设立了专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国家(7个)和未设立专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国家(5个),并对这两种类型的不同国家进一步再进行具体分类,总结经验。

(三)关于政府国有资产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普遍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且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影响着该国的经济发展进程,甚至是该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考察和分析不同国家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特点,对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汪鑫在比较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国家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利弊,总结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启示。王哲、汪龙在分析研究认为,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与集中的角度,可以将国外主要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分为三种代表型模式:瑞典的分权制管理模式、意大利的适当分权型管理模式、日本的高度集权型管理模式。

集团内部加强国资监管创新的探讨 篇4

一、背景

2010年11月对巨化集团公司关联单位81家进行了调查, 涉及三个管理层级:集团直属管理二级单位27家, 二级单位下属管理单位35家, 非报表合并参股单位19家。其中:设立监事会并配备监事人员53家, 占65.4%;未设监事会但配备监事的单位有15家, 占19.5%;没有成立监事会, 也没有派驻监事的单位有13家, 占16.1%。特别是2009——2010年巨化集团公司华东物流经营风险、巨控公司委托理财风险爆发、从原集团公司董事长至下属个别单位高管腐败案件频发。剖析原因: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监督制衡未有效执行, 集团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这引起集团新任董事长杜世源的高度重视, 引起了集团不同层面的思考和探索。

二、对监管创新的探索

企业可以大胆地去突破国家对监事会工作的规定, 强化内部监事的职责和职权。下派监事会的最大问题是体制与职能、职权问题。监事会是外部对企业的监督;而下派监事组是集团内部进行的监督, 可以理解成监事会的延伸。为此, 巨化集团公司在监管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于2012年9月, 在集团层面正式成立下派监事组, 成为浙江省省属企业中第一家全面实施专职下派监事的企业。从成立集团监事组以来, 巨化内审创新成效显著。其创新点是体制与责能、职权的突破。

下派监事组的主要职能是:公司决策执行情况的督查者与反馈者;经营廉政风险的发现者与甄别者;群众反映问题的沟通者与化解者;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者与传播者。集团对内部监事工作提出了重点、明确了抓手、指明了方向, 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巨化集团公司下派监事组实施管理办法》, 明确了监事的“五项权利”, 即赋予下派监事参会权、知情权、检查权、监督权和建议权等五项权利。

参会权:派驻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事先通知下派监事组列席参加有关会议。会议包括但不限于:派驻企业董事会会议、厂长 (经理) 办公会、党委月度年度工作会议, 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

知情权:派驻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向下派监事组提供必要和真实的信息。信息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文件、会议材料、会议纪要、企业财务报表、规章制度、专题报告、计划总结、OA、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等。

检查权:派驻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无条件配合下派监事组的财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派驻企业的财务资料和财务审计。

监督权:派驻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无条件接受下派监事组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全面监督。监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派驻企业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履职情况;当派驻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 要求予以纠正。

建议权:派驻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听取下派监事组的建议措施。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风险或问题提出警告和改进措施的建议。

通过派驻下派监事组, 巨化集团公司完善了“五位一体”监督体系, 即构建和完善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

两年多来, 公司下派监事组围绕“明确目标找准定位、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突出监督服务并重、健全体系夯实基础”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切实履行了国有资产的“守护人”职责。

从运行来看, 集团本级已成为决策、投资、融资平台, 管控能力强, 集团化运行、专业化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子公司是经营的实体, 实质是执行单位, 下派监事组工作重心“下沉”, 同时与子公司、孙公司监督形成合力。下派监事组定位:向集团公司负责。工作着力点主要四个:一是执行力监督, 代表集团公司监督集团公司的决策、投资、融资等执行情况, 上呈信息,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重大问题要专题分析, 及时报告;二是监督管理, 促进管理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善, 使制度更有约束力;三是监督绩效, 关注投资等经营活动的效果;四是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在内部监督中发现重大问题, 及时向集团报告。

三、巨化集团监管创新的特点

从探索建立下派监事组以来, 最大的特色就是“合二为一”, 就是将国有资产过程监督与党风政风过程监督相结合, 实行下派监事组与党风督查组“合二为一”的工作方式。

作为业务指导部门, 巨化公司监察审计法务部强化监事组基础管理, 制定《巨化集团公司下派监事组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增进与派驻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同时明确下派监事的本质职责和使命是“及时发现、揭示企业经营廉政风险”, 在监管中抓重点, 特别是对集团关注的重点持续进行跟踪、监督、反馈。

“监督出效益, 监督也是生产力。”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组“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 使巨化最大限度整合了企业监督检查资源, 对下属企业的监督向综合化、体系化转变。并通过大监督联席会议制度, 实现了“交流监督信息、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的目的。

四、巨化集团监管创新的成效

下派监事组的成效主要是提高了效益、化解了风险。

据统计, 两年多来, 在下派监事组督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收回风险应收款1155.7万元, 化解资金风险上亿元。

在工作方式创新上, 各下派监事组以《工作联系函》和《工作提醒函》的方式, 提示风险隐患, 加强风险防范, 协调解决问题。

监督是监事的天职, 服务是监事的内在。下派监事组跟进集团战略决策, 开展现场管理督查;在监事快报上推介派驻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具体业务上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下派监事组在工作上努力践行着“四个定位”, 不仅督促帮助派驻企业开展预警和防范风险、健全完善制度、增强提高管控能力和推进公司重点工作, 而且及时了解掌握下属企业领导班子的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这些工作成效也越来越得到派驻单位的认同。

五、探索监管创新的体会

笔者有幸参与内部监事工作, 从巨化集团公司下派监事组的运行来看, 我的体会如下:

(一) 明确了职责定位, 有效履行了监督职能

1.成立集团公司下派监事组, 健全完善相互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并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其中, 促进了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2.以《工作联系函》和《工作提醒函》的方式, 提示风险隐患, 加强风险防范, 协调解决问题。既敢于监督, 善于监督, 又服务企业健全内控制度, 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二) 围绕目标定位, 深化过程监督

1.公司决策执行情况的督查者与反馈者。以集团决策执行为突破口, 关注企业实施重大决策的执行等情况, 关注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分工协作、民主作风、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职工的评价和反映。督促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 优化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职能, 完善董事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出资人与下派监事组联动机制下的重大事项提示、提醒制度。

2.专项检查。通过下派监事组, 关注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 关注企业经营风险, 关注“廉政建设”情况。纠正不按权限和程序决策的行为, 督促企业落实重大项目决策和执行的责任机制, 关注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和责任的落实, 避免企业风险失控。

3.成立下派监事组, 多了一个加强管控的参谋和帮手。监事组关注债务风险、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等潜在风险事项, 开展企业薄弱环节排查。

4.群众反映问题的沟通者与化解者。结合企业实际, 精心选题, 鼓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 不断提升企业对下派监事组专项检查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不断完善专项检查方式方法, 提升集团管控水平。

(三) 创新工作方式, 有效形成监督合力

1.完善监事会工作机制。通过制定《巨化集团公司下派监事组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对下派监事会工作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梳理, 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流程, 规范监事会的议事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工作保障制度。健全了以巨化集团公司审计监察法务部的沟通协调机制。

2.推进监督力量整合。推动监事会与纪检、监察、内审等部门互动机制的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的作用, 形成监督合力。3.推进子企业监事会建设。督促企业按照《关于加强省属企业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 完善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子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通过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加强对子企业监事会的业务指导, 促进集团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四) 提高大监督效能, 推进成果的运用和共享

1.提升监审报告的质量和时效。重点加强对企业问题、风险的分析和提示, 对董事、高管履职行为进行评价。完善下派监事会月度报告和专项报告格式, 着重反映重大事项、提升专项报告的及时性, 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并具可操作性。

2.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者与传播者。围绕促进企业发展、立足风险防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大与下派企业的交换意见、分享成功经验和制度。

3.进一步跟踪落实整改工作。关注企业对监事会专项检查及各类审计、调查中反映问题的整改进度, 加强跟踪检查并督促企业完善相应制度。对企业长期得不到整改的问题, 要开展专题分析与研究, 有效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 篇5

——对宜都市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宜昌市国资委宜都市国资局联合调查组

按:面对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积极推进的“大国资、大监管、大资源、大配置”的国资监管体系,国资监管部门如何履职尽责,为地方经济发展撑起一方蓝天,湖北宜都市国资局大胆探索,以其“监管全方位,资源大配置”走出了一条县级国资监管部门建功立业的成功之路。

国资监管,新时期诞生的经济管理名词;国资监管在湖北宜都市奏出时代的强音:

——规范实施国企改革改制,使75家企业摆脱困境,2.5万人转变身份,盘活存量资产10亿元;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统一调配,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防范资产流失近亿元;——科学营运国有资本,三大平台实现引资、融资近6亿元;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4家,生产总值达到184.2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

“宜都国企改革改制的成功和快速的县域经济发展,靠的是健全的国资监管体系,得力于科学营运国有资本。”

该市常务副市长张白华、国资局局长裴学中、副局长罗同艺异口同声,一语道出真谛。

一、“四个强化”是宜都国资局的大胆探索

宜都市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辖7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调研考察,被确定为 “宜都模式”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尝到甜头的宜都市委、市政府领导,视野更宽,信心更足,在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赋予相应职责权限的基础上,以“四个强化”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

第一,强化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当国企改革进入高潮,一度使人们顾虑重重,在医治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企业发展内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同时,又担心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趋利避害,该市国资局勇挑国企改革重任,抽调工作专班参与配合国企改革,在认真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资产处置、产权转让、债务处理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了“三定、四按、五把关”防范国有产资产流失的措施。即对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公开选聘确定中介机构、对产权交易、资产拍卖确定规定场所、对资产价质确定最低底限;按规定、按程序、按合同、按要求履行双方职责。具体实施中,严把清产核资关。成立资产清理小组,实施资产清理,防止资产漏统,造成资产流失;严把审计和评估关,公开选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和资产评估,防止拉关系,走后门等致评估失真;严把进场交易关。所有国有产权交易必须进市政务公开中心进行公开交易,严控场外交易。严把产权交易信息披露关。利用网络、报刊、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充分的发布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竞争;严把现场交易监督关。对资产较大、反映敏感交易项目,以公开拍卖为主导,并由市国资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等多部门进行现场监督,联合把关,严防交易不公和出现偏差。一系列举措实施,既有效推进了国企改革,又防范了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2006至2010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共计进中心公开交易199起,挂牌价格共计5206万元,拍卖成交金额为6755万元,增长29%。

第二,强化市属国有资产统一调配使用。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政事业单位直接管理所属国有资产,自身占有或实施对外经营,产权不明,效率低下,甚至官商一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变成了部门资产,成为单位和部门的“小家当”、“自留地”。有的随意处置、变卖,经营收入划入单位“小金库”,管理主体不明晰,基本上是谁拥有,谁使用,谁处置,监督

管理失控,国资局一设立,即从最敏感问题开刀,经市政府授权,针对产权不明晰问题,由财政国资部门牵头,会同国土、房产、规划等部门对土地、房屋的产权登记注册;对闲置资产予以收回,由职能部门统一调配使用,以“五个统一”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即统一进行公开招租、统一使用合同文本、统一进行合同鉴证、统一使用财政票据、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近两年来,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对闲置资产调剂、置换,不仅堵住漏洞,防范腐败,而且无偿调剂办公用房6200多平方米,公务用车20台,解决了20多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和公务用车,盘活存量资产2000多万元。

第三,强化科学、高效营运国有资本。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新格局,并未削弱国有资本,如何搭建国有资本营运平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宜都国资局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三步妙棋”。一是筑巢引凤,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工业主导发展,项目带动发展”是该市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壮大地方财力,必须做好工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为更好地服务招商引资工作,该市充分利用原有的厂房场地进行招商,以土地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换增量;截止2010年底,全市利用改制企业存量资产进行招商引资20多起,盘活存量资产近3亿元。招商引资企业已成为宜都骨干支柱税源,2010年市直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共计完成各项税收5.6亿元。

二是牵线搭桥,打造融资担保平台。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宜都以国有资本为支撑,注资3500万元,成立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及发展提供担保,当中小企业缺少生产资金,周转困难时,由企业提出申请,担保公司考察后,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公司的介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敲开了银行的信贷大门,为政府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由政府的直接投资转为担保基金,可为企业提供5至8倍的信贷支持,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加强了风险控制,对贷款企业发展前景的考察更为严密,保证了企业有支持就有发展,避免了资金闲置。近几年累计为150家企业提供了38432万元的担保。三是组建国通公司,让国有资本聚优裂变。为搭建资本营运平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该市财政拨入10.78亿元、金融机构融资21.13亿元,组建了国通公司。近年来先后完成道建设项目40个,建设道路近60公里;供电项目92个,架设供电线路240多公里,供水管网建设项目18个,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该市国资局一方面融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交通行业性资产监管为一体。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监管,重点抓好产权登记和管理,并与财政部门做好协调和配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撞车,力求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不留监管空白,不漏监管死角。对授权监管的熊渡电业、供水公司等经营性国有资产,严格履行出资人职责,夯实管理基础,突出管理重点,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实施必要奖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监管触角向乡镇延伸。为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该市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规范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集体资产处置等有关规定,明确一名乡镇财政所干部为国有资产管理员,并履行产权登记、资产监管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并纳入考核目标,有效防范了基层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四个结合”是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的主要经验

总结“监管全方位,资源大配置”的宜都国资监管模式,关键在于履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责中注重了“四个结合”

一是制度建设与科学规范管理相结合。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是宜都国资局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该市立足科学规范实施国有资产监管,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宜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宜都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系列国资监管制度,让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行为置于制度监督管理之下,既促进了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又杜绝和减少了违规违纪现象的产生。

二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管与部门联动结合。国有资产监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宽,靠职能部门唱“独角戏”不行,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宜都市国资局在履职尽责中,加强与各部门之间联系与配合联合发文,制定规章,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行办公用房控制标准,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与国资监管部门一起严格把关,实施监督检查,杜绝和减少了超标占有国有资产的行为。为防止单位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国土、房产、车管等部门配合财政、国资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有效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

三是国有资本投入与保值增值和招商引资结合。该市在实施国资监管中,以科学营运国有资本为手段,努力做到每笔资金投入认真研究,科学决策,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具体操作中,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谋划,在招商引资中配合国有资本投入,找大公司、搞大联合,攻驰名品牌,并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做到舍得投入、舍得让利、力促知名企业和品牌扎根落户。

四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统筹安排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该市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后,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按相关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相关部门审核、审批,既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资产购置,又有利于及时实施产权登记等资产管理。同时对单位资产购置严把进出两关。即资产购置限定标准。在国家没有对办公用房及其维修和装饰装修、办公家具等设备制定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创新出台了《宜都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建设控制标准》。对单位办公用房建设及装修、公务用车、办公家具、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对资产处置“政府限额授权,财政统一收回,市场公开处置”,在防止谁占有、谁处置的行为的同时,防范了腐败行为的产生。

三、“两双效应”彰显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突出亮点

随着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的稳步推进,带来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和转型“双加快”,发展实力和后劲的“双增强”。

一是增长和转型的“双加快”。经济增长加快,表现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规模内企业达到214家,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增长40.8%;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其中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集团2家,过10亿元企业9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1家;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增长29.2%。转型发展加快,表现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确保国有资产总量、质量双增长的同时,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形成了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和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 “一主三化”的新格局,在工业强市的强力推动下,工业增加值比重快速提升。

二是实力和后劲的“双增强”。首先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中部百强县市的排名由5年前的第65位上升到去年的22位,上升43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5年前的348位上升到去年的166位,上升182位,现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其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的扎根落户以及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更进一步增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位居宜昌市榜首,“十二五”该市GDP可望突破370亿大关。

三是国资监管形成齐抓共管好氛围。全方位国资监管模式,既赋予国资监管部门充分权力,又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良好氛围。不管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还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不管是资源性国有资产,还是交通运输等行业性国有资产,各部门都能紧密配合,统一归口,齐抓共管。特别是该市市委、市政府赋予市国资局8项主要职责,融管资产与管人、管事为一体,为强化国资监管营造了良好环境。6年多来,国资监管职能部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有为有位。

四、宜都国资监管模式可资借鉴的启示

宜都市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与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我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带头执行,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资产配置上,还是在资产处置上,宜都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按程序办事,堵住说情的,处理“顶风”上的,教育违规的,支持严格执行的,彻底根治了“谁占有、谁处置、谁收益”的“顽症”,使单位的“自留地”、“小金库”失去来源。

(二)部门配合是基础。部门通力合作,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资产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各部门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宜都市在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党委、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融洽,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推行办公用房控制标准,发改、建设部门与财政部门一起严格把关,为防止单位擅自处置资产,国土、房产、车管等部门配合财政、国资部门严格监管,这些举措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制度健全是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系统工程,不在制度上进行安排是很难推进的。宜都市这几年根据现有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先后配套出台了与资产管理体制、管理职责、产权管理、资产配置、收益管理等工作息息相关的23项管理制度,以地方法规、部门规章的形式在全市发布实施,使资产管理有法可依, 在制度层面上明确了各级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公正公开是原则。宜都市的各项国有资产的处置、配置及日常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如单位要进行资产处置的,规定必须发布公示、公告并达到时间要求,在本单位或市招投标中心公开进行公开处置;如每年印发5000余份国有资产管理公开信、资产处置审批流程图等宣传资料向广大市民宣传宜都市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信息;如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若有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可进行投诉和举报。

“国资云” 促监管升级 篇6

从国资监管的外部环境看,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两化融合”,实现“生产管理、运行监控和集团管控”,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从单体应用、单一功能向集约化、柔性化、系统化发展,以促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强化决策支持作用。从国资监管的内在环境看,新系统要促进监管适应国资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灵活配置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对国资管理工作优化、固化、规范化,推动国资管理升级。

“国资云”实现集中监管

国有企业的经营动向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在国资监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求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全面覆盖,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实现监管的智能化。

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对大量监管点所产生的超大规模信息数据进行安全、可靠和高效的传输、存储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分析处理,辅助国资委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分析、风险预警以及关键问题的决策支持,实现“事前引导、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管”的全控制,达成“实时化、智能化”的监管要求。

另外,在国资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可借鉴经验较少,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各地国资监管机构使用的业务管理软件建设有先有后,缺乏横向联系,导致专项信息纵向分割且无法及时共享和传递,形成了一个个部门信息孤岛,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果与效率。加上各地国资监管水平不一,国资监管体系在各地的执行难以完整贯彻,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都难以推广,进而影响国资监管业务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部署“国资云”, 将各地国资监管执行中形成的一系列相对个性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独立封装,快速形成可提供的服务,为监管工作提供规范的业务流程,降低了信息化建设对用户的要求,促进监管体系的贯彻执行。同时,监管机构还能在海量信息中进行及时搜索、发现相应的信息,并快速做出相应的预测、警告、应急等决策,从而为国资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云计算对于IT资源进行大规模集中运营,可极大优化基础资源的分布与调度。实现国资监管应用系统的SaaS服务后,有利于支撑信息化建设“上下贯通”的管理工作体系,便捷上级部门运用专业手段对下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考核、分析和处理等直接监控,减少上下级信息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此外,部署“国资云”的优势还体现在提高IT设备利用率和运维的集中程度。通过“云”统筹各系统软硬件资源需求,实现软硬件资源集中管理、按需分配,提高IT设备利用水平。同时,实现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协调多个业务系统的计算需求,能够为单一业务系统提供较高峰值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时地掌控云环境下整体架构的状况和IT服务及功能要素的相关性能,从而提高运维效率。

四步落实建设规划

未来的国资监管云可以为国资系统、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其建设应从四方面着手: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国资监管云要做好整体规划,从战略层面全面考量国资监管云建设需要,描绘国资监管云业务功能和国资监管云技术功能的具体内容;从顶层规划适应未来发展的系统架构,进一步明确国资监管云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最后为保障国资监管云方案落地,充分探究、论证和出具支撑并可实现国资监管云建设与应用的保障措施;根据规划统一由国资委牵头推进系统建设,并梳理监管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和数据交换接口标准。

2.整合提升、集约共享。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10多年的路程,积累了部分经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软硬件基础。国资监管云要强调利用现有资源,不能简单推倒重来,国资监管云战略必须走整合、提升、集成、集约之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新的技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避免新的重复建设。

3.共性统一、个性发展。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格式的前提下,从国资监管的业务需求出发,考虑到各企业之间的行业差异,既注重功能性对应,实现信息共享,又满足监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避免一刀切、简单生硬对接,注重国资监管云的应用效果,适度超前推进技术与管理研究。

4.分类推进、分步实施。要根据监管机构和被监管对象的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国资监管云推进路线,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采集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根据国资监管云应用需求的紧迫程度和业务成熟度,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对监管信息的全覆盖。

作者简介

孙艳芝 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自1993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曾主持并参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重工邯郸石化机械公司、新兴际华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国资监管暂行条例》问答 篇7

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并明确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制定暂行条例,将十六大精神具体化,对于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为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制保障。本届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先制定法规,保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省、市(地)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运行能够自上而下依法有序进行。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新的改革措施,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在起草暂行条例时把握了什么原则?

我们在起草暂行条例时主要把握三项原则:一是,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二是,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出资人职责,既要保证出资人职责到位,又要切实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三是,考虑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还不成熟,条例是暂行的,具有原则性、起步性、过渡性的特点,对当前急需解决、看得准的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有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有些没作规定。待实施一段时间后,再总结经验,对暂行条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暂行条例的适用范围是全部国有资产吗?

不是的。暂行条例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由于条例的名称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因此,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不适用本条例。但由企业开发、经营的资源性国有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同时,企业国有资产中的土地等资源性国有资产在转让、处置等方面的活动,还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暂行条例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主要做了哪些规定?

按照十六大报告,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同时,暂行条例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做出明确规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考虑到目前有些市(地)企业国有资产数量较少的实际情况,暂行条例还规定,企业国有资产较少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此外,暂行条例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作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主要通过行使企业出资人权利对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其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对所出资企业负责人实施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的任免建议;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建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的任免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是,对所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实施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作为出资人,决定国有股权转让;对所出资企业的重要子企业需要进行监管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三是,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等基础管理工作;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为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要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什么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直接决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事项;对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参加股东会、董事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同时,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既要履行出资人职责,又不影响企业经营自主权,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所出资企业及其投资设立的企业,享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

上一篇:信息表格设计下一篇:职业生涯辅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