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信息化

2024-08-17

国资监管信息化(共8篇)

国资监管信息化 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四年多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十一五”信息化规划,部署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三块内容:一是国资委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二是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监管、国务院国资委与各地国资委的信息化建设;三是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们现在实施的、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资监管系统一期工程包括了全国国资监管的内容。国家宏观经济信息共享系统工程即金宏工程中,国资委承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这些都涉及到各地方国资委的工作范围。从这三块工作来说,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这几年在委党委和李荣融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进展非常快。特别是8月28日,我们开通了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这是一个专用商密级视讯系统,可实现国资委内部、国资委与中央企业间、中央企业与中央企业间的视频会议及可视通讯。开通以来短短的半个月里,已经召开了数次会议,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看,效果非常明显。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专门预留了与各地国资委的接口,作为后期建设内容。关于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又共同召开了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对整个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目标和工作要求。最近,我们又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做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和分析排队。从检查情况看,目前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是喜人的。有不少中央企业不但走到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而且和世界先进企业对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部分企业约占5%。另外还有30%的企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关于国资委系统的信息化,各省区市国资委这些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地方做得比国务院国资委还要好。一些地方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相当高。但是,作为整个国资委系统来讲,从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来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共同遵循的目标要求和时间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统一上做文章,所以,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我们决定在十七大之前召开这次会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达到一个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工作目标的目的。通过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大力推动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0年使全国国资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纵向相比能够有一个大幅度的跨越和提升,从横向相比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资监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国资监管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解决国资监管中面临的各种重大、紧迫和关键性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信息化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更加迅猛,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上升。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美国一个经济学家指出,信息化过去理解为一种方式,后来理解为经济的某一个领域,现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现在很多世界级的公司都进入中国,这些企业虽然主业不一样,国别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都走在前列。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竞争,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资本市场上一个小时之差的信息,可能让你大赚,也可能让你大亏。像伊拉克战争这样的信息,你早知道一小时,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上就可能避免了大的损失。我曾经跟一些企业老总强调,一个企业老总每周至少用几天时间看同行在国际国内的各种动态,尤其是搞大的投资,必须看得远一些,历史要看3-5年,发展也要看3-5年。这些都是信息资源,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竞争力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截至2006年底,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资产总额已达29万亿元,在石油石化、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进入世界500强的19家内地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占71%,资产总额占93%,从业人员占91%。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资产总额占48.2%,主营业务收入占32.7%,实现利润占43%,上缴税金占到54.2%。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推进国有企业和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意义重大,任务迫切。

(二)国资监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是2006年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15年我国信息化的基本方向,成为我国未来十五年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国资监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发展战略提出:“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要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国资监管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任务。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国资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各级国资委围绕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积极推进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等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了监管制度创新,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但是,国有资产监管要真正做到“三结合、三统一”,仍需付出很大努力,必须大力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和监管方式创新,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监管方式的创新,现阶段最主要的是要实现监管手段的信息化。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挖掘利用信息资源,改变目前国资监管数据采集、处理方式落后,数据有效性和共享性弱,数据覆盖范围小、深度不够,数据及时性和针对性差等现状,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比如,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亟需收集和开发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有资产分布状况和经营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大力开发利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特别是重大财务信息和产权转让的实时监测和规范管理。总之,大力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既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

二、充分肯定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各省区市国资委围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相继开发建设了一批信息网络、信息网站、网上办公和业务管理系统,为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资监管、推进国企改革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一是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逐步建立。部分省区市国资委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挂帅、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信息化工作机构、编制、人员基本落实。大多数省区市国资委明确由办公室负责信息化工作;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湖北、深圳、青岛等地方国资委设立了信息中心。贵州、河南等省国资委建立了委机关各处室及监管企业的信息联络员制度。三是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初步理顺。深圳市国资委把信息化建设经费作为监管费用的一部分,统一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范围。四是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上海、山西、四川、贵州、广西、宁波国资委编制完成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五是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辽宁、宁波国资委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网站、信息报送、信息安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规范化轨道。

(二)网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国大多数省市国资委已经开通机关局域网和电子邮件系统,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明显提高。不少地方建成了业务内网和业务外网,为开展国资监管提供了四个网络平台:(1)外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形成访问互联网平台;(2)内网与本级政府政务专网相联,形成政府机关公文流转平台;(3)通过内部局域网,形成委内公文处理平台;(4)通过非涉密公文传输系统,形成与国务院国资委公文报送平台。同时,实行内网和外网物理隔离,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山西、安徽、广西等地方国资委以专网方式实现了与市级国资委和监管企业的互联互通。河南省国资委建立与省委、省政府信息传输网络,实现报送公文、信息的无纸化传送,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办公系统应用效果逐步显现。北京、山东、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上海、江苏、福建、甘肃、广西、青岛、厦门国资委相继开发应用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经费。山东、福建等地方国资委不涉密的公文办理全部实现网上流转。江苏省国资委来电、来文和发文的处理基本实现无纸化。青岛市国资委的办公系统已经由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拓展到督查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和会议管理等内容,推动了机关办公效率的提高。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国资委开通了和监管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湖北省国资委建立多媒体会议室。

(四)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地国资委积极开发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广西国资委正在建设

国资监管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的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可研报告已经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山东省制定了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总体建设方案。青岛市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已纳入2007年青岛市财政项目投资计划。云南省国资委的财务及重大事项监管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市国资委推广应用了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系统和产权管理系统。上海市国资委开发了国资经营预算管理、高技能人才管理等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为国资监管业务顺利开展、提高效率提供了支撑。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业务厅局初步建成企业财务数据统计评价系统、中央企业人才数据库系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系统、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系统、惩防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监事会工作业务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为例。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启动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了与北京、天津、上海国资委和产权交易机构的联网。监测系统的建成和推广,使各级国资委对产权交易的监管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实现了从事后的静态监管向全过程的动态监管的转变;产权交易机构的操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和程序进行,大大减少了违规操作行为;为今后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国资监管网站和政务信息公开成效明显。各省区市国资委高度重视开发建设互联网站,大力宣传国资监管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绩,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崭新风貌和重大成果,大力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已有30个国资委开通互联网站,成为宣传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阵地。按照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等要求,各地国资委互联网站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得到加强,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互动交流明显改进。

(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开始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河北省国资委建立河北国资企业经济信息平台和领导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安徽省国资委建成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省属企业财务快报、省属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等多个数据库,为全省国资委系统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甘肃省国资委组织录入监管企业1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形成了完整的省属企业历史财务决算数据库,为分析监管企业国有资产分布状况、运营质量、发展趋势等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二是内部信息网内容不断丰富。辽宁、天津、湖北等省市国资委都开通了内部信息网,成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天津市国资委在内部信息网设立专栏,发布170余个国资监管法律法规文件,为全委人员规范高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信息咨询。三是国资监管信息加工成果明显。内蒙古、吉林等地方国资委重视对监管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分析研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推进企业信息化和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部分省区市国资委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动监管企业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北、山东、广西等省(区)国资委出台了推动监管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监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河北省国资委要求企业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并组织部分企业到全国信息化工作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山东省国资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省管企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商讨工作措施。各地国资委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积极配合版权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稳步有序展开,在做好委机关软件正版化的同时,积极推进监管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网络不够健全,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水平较低,应用和服务范围较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共享和对外公开程度不高;标准不统一,制度建设薄弱,安全存在隐患;缺少统筹规划,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与加强国资监管的要求相比,与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三、进一步明确国资监管信息化“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

根据国家“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国资监管信息化的现状与实际需求,我们初步考虑国资监管信息化发展的“十一五”目标是:基本建成覆盖中央、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国资委及所监管企业的国资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各级国资委普遍建立起业务内网和外网;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基础性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目标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各级国资委门户网站全部开通,并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可在线处理的业务项目基本实现网上办理。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从分散建设向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二是要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三是要从重建设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四是要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建设和整合统一的国资监管网络平台,推进互联互通。荣融同志今年1月25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的要求,抓紧建立各级国资委之间交流联系的信息网络,及时组织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经验,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系统的整体素质。为此,要充分利用各级国资委的现有网络资源,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加快建设各级国资委上下之间、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之间相互联接的国资监管外网,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基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立国务院国资委与各省级、计划单列市国资委及中央企业之间相互联接的国资监管内网,满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内网和外网实现物理隔离,在信息内容上内网的信息不能上外网,能上外网的信息尽可能不上内网。

(二)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业务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关于“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要求和相关标准,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明确本地区本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范围,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推动相关业务应用”的要求,紧紧围绕履行出资人职责关于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要求,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统筹规划建立所监管企业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国有资产监督信息系统、企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企业党建纪检监察信息系统。同时,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业务协同。

(三)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数据库,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统一标准和规范,编制国资监管工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分工负责建立各类国资监管信息资源库和信息采集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全国国资监管信息资源体系。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国资

监管信息资源,建立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绩效评价、企业人员管理、企业财务、国有产权、资产统计、企业经济运行、企业投资、党建纪检监察、政策法规文献等数据库。在保证数据信息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内部信息门户、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共享查询系统,完善信息授权共享机制,促进国资监管信息资源在各级国资委内部、跨层次、跨地区交流共享和开发利用,为各项监管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四)改进和完善国资监管对外门户网站,推进信息公开和在线服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充分认识办好政府网站的重要意义,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体系,增强网站功能。未开通对外网站的省市国资委要尽快开通,已开通的要努力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国资监管对外门户网站体系。各级国资委要按照“及时、准确、丰富、活跃”的要求,建立网站内容保障机制,落实信息上网责任。完善网站管理制度,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增强网站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提升信息质量,提高国资监管工作透明度和效能,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大力开发应用网上办事系统,公布办事流程,实行审批业务网上受理、审批进程在线查询和反馈,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积极推进网上互动交流,开展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提供网上咨询、便民问答、监督投诉、领导信箱等服务。落实网民意见、问题、投诉的受理反馈责任,提高网上服务效率。

(五)加强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国资监管工作实际,建立统一的国资监管信息化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和信息编码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要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重要数据安全保密。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密钥管理体系,规范和加强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要充分考虑信息网络系统的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六)加强对所出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推动企业加快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加快建设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集成、共享、协同,提高管理水平和集团控制力,加强对所属各级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促进企业加快开发专业应用信息系统,强化生产营运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推动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环节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进一步搞好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体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的优势,承揽外包服务,帮助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推进信息化。积极探索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推动企业加快实现软件正版化,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

四、切实加强对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推行国资监管信息化是监管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到方方面面,涉及体制改革和利益调整,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各地国资委要深刻认识实现国资监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按照总体部署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设,狠抓任务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机构、人员、职能和责任“四到位”。信息化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的集成创新,各级国资委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负责抓落实。要落实信息化工作机构、职责和人员编制,保证机构和人员稳定,优化人员专业结构。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积极探索试行统筹信息化工作的信息主管制度。

(二)加强规划预算,确保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国资委要紧密结合加强国资监管工作的需要,抓紧编制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建设项目和经费预算。按照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优先次序,落实建设计划和项目资金。办大事不要怕花小钱,关键是要把钱用好。要保证建设和运行经费持续投入,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费,要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担的原则,积极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运行和管理经费,要列入行政经费预算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把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三)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信息化工作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信息化工程预算、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规范有序。制定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加强对信息化投入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问责制。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软件。对于软件开发、个人终端及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要积极面向专业机构探索实行技术外包,以节省投资和缩短周期,获取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适应国资监管技术创新的需要,制订信息化培训计划,组织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信息化培训,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强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技能。在公务员考录和职位竞争上岗考试中,适当增加信息化知识的内容。选聘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引进和培养国资监管工作亟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五)加强工作交流,推广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及时通报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部署共建项目工作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国资监管信息化经验。建立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交流机制和载体,宣传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成功做法。适时组织对信息化建设的检查评估,评选表彰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为做好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志们,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是提高国资监管能力和效率的必由之路,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地国资委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规划、细化、部署、落实好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让我们协同配合,开拓创新,共同将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资监管信息化 篇2

一、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 (财政部35号令)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36号令) , 科学地建立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使用、资产调剂、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信息化制度,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 为解决资产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应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及外部监督上着手加强管理。

1. 加强事前控制, 科学编制资产预算

科学编制预算内容, 关键是要正确把握资产预算的编制依据。增量资产配置应当建立在存量资产的使用和利用上, 因此, 合理的预算编制依据应当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 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一方面, 编制预算时要改变增量资产配置和存量资产使用无关的状况,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 掌握包括各类资产的数量、分布、使用和利用状况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 编制预算时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确定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最后, 将存量资产使用状况与资产配置标准进行合理匹配后, 提出增量资产的配置方案。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

资产配置标准, 是指对资产配置的数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等的设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迅速制定《松滋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松滋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维修和装饰装修标准》、《松滋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家具和设备配置标准》和《松滋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对单位的办公用房建设及装修、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公务用车配置进行详细规定.必须强调的是, 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一旦制定颁布后, 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主管部门应对其资产配置情况加强监督和管理。但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应有所调整, 以适应其单位履行职能所需物质条件或手段的变化。

3. 细化预算内容

编制资产预算时, 要尽可能的细化预算内容, 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单位预算编制部门应对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各单位资产预算的具体内容和计划。资产预算应包括资产项目的具体技术参数, 如各项资产规模、类型、构建或处置方式、资金来源等。

4. 严格进行事中控制,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和落实。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资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 预算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 这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必须严格遵照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 预算单位要接受财政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及时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预算执行过程中, 如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改变资产用途, 或者挪用资产购置资金的, 应立即减少或停止财政拨款, 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同时, 必须强调的是, 预算执行内容一般不得随意调整, 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由于国家政策、单位职能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有时也需要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预算的科学性。预算调整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一般而言, 预算单位需要调整或追加国有资产预算的, 应提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 方可按程序调整或追加预算。

5. 加强预算考核和事后绩效评估

资产预算执行结束后, 主管部门应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考核。预算结果考核既是对此次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总结, 也为此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申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管部门应参照预算对资产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考察是否存在预算超支或结余, 并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 资产运行情况和配置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 为了督促单位各部门认真对待预算编制和执行, 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应指明责任单位或个人与其业绩进行挂钩。

6. 订制度, 把“三关”, 力求资产收益“颗粒归仓”

对经营性资产管理, 应改单位过去“大头截留, 小头上交”的弊端, 制定办法, 约法三章。一是把严合同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屋、商业门面等经营性资产和单位对外投资持有的股权和经济实体由财政部门和单位共同管理, 所签合同, 必须签订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二是把好处置关。所有资产处置一律进入荆州市产权交易中心松滋代办处公开交易, 做到资产处置公开透明。规定1万元以下的资产处置由主管部门审批;1万元至10万元以下的资产由财政部门审批;10万元以上的由市政府审批。三是把紧资金关。对于资产变价收入、资产报废和报损的残值收入、资产租赁收入、资产出租和出借收入以及用资产兴办经济实体所取得的收入都必须缴入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率, 不断在管理上下功夫, 内抓机关管理, 抓工作作风, 健全和完善了相关制度。

一是通过总结多年来机关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对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补充, 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关管理控制体系, 使全局形成了“工作有标准、做事有规则、管事有规章、办事讲程序、干事讲效率、考核讲绩效”的良好局面。该制度分别是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廉政制度、文件资料收发归档管理、财产财务管理、接待用餐管理、车辆管理、微机及电器管理、信息报道管理、保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文明和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

二是全体人员都签定《内部管理责任状》, 加强各科室业务的管理和监督, 规范工作程序、不断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保证各项工作过程严谨细致, 保证全体人员廉洁自律。与每位科室负责人签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 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 确保国资监管的落实。

大国资监管构想 篇3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同时,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这是“十二五”规划要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临管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最新表述。

为学习和贯彻“十二五”规划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精神,进一步厘清社会各界围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种种争议,指导和推动当下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本刊记者特邀请长期跟踪研究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的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解读和探讨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大课题。

国资系统新涵义

《国企》: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及国资委的种种争议非常之多,尤其是某些学者提出要卖掉国有资产,推行私有化。您如何客观看待这些争议?

刘纪鹏: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证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才能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国有资产比重与西方国家相比要大得多,像某些学者主张的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把庞大优质的国有资本存量快速卖掉,推行全面私有化的政策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无论从国际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竞争力还是从f11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稳定性出发,都应在一个较长时期继续保持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控制力,,

国资委是中国在探索市场经济和创新公有制模式之间搭建的一座有中国特色的桥梁,它是长远的战略之举而非一时之权宜之计。通过建立国资管理体系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对接,既是圈人在尊重国情基础上坚定不移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向所在,又是世人总结“中国模式”成功的核心内容。

中国国情决定了现实中一个履行统一监管和基础管理的国资管理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即便现在的国资委更名为中投二号一类的企业集团公司,在其之上也仍然需要有一个机构履行对国有资本的统一监管职能。

《国企》:结合实际,您能否具体谈一下国资监管模式和国资监管机构的功能界定问题?

刘纪鹏:中国庞大的国有资本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决定了不能没有国资委这样一个对国有资本实施统一监管的部门。然而,在近几年的改革历程中,无论是相关法律,还是国资委内部的文件与讲话精神,更多地是强调其对所属企业的出资人地位,一味向“淡马锡”公司式的资产管理公司学习,淡化了全国一盘棋背景下统一规划布局的监管者身份。

我认为,将国资委当上市公司出资人作为工作目标,热衷像中投公司那样作部分央企的股东,是无法履行对国有资本实施统一监管职能的。中国庞大的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决定了中国的阁资委绝不能走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国资经营模式,即便是中国的中投公司,也只能是理想状态下国务院罔资委实施统一监管的对象,那种要把国资委简单定位为“中投二号”的提法更是本末倒置。

2009年5月实施的《国资法》赋予了多个部门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职能,这些部门与国资委出资人地位相同。如果国资委只作干净的出资人,很可能使其演变成一个事实上的企业集团。

如果国资委热衷于与国有独资集用公司和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争夺国有出资企业出资人地位,却使全国国有资本统一监管者的主体缺位,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建立在分散产权主体基础上的多部门出资人监管,不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本级政府国有资本总龄、结构、变动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无法在国家范围内国有资本进行统一战略规划布局、实施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

《国企》:您似乎在强调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所有者和监管机构的不同,那您的具体建议呢?

刘纪鹏:出资人概念与所有者概念内涵不同,因此,需要在政府与企业间构造出一个出资主体,作为民事行为的终极代表,通过建立出资人制度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分开。在此结构下,由政府作为所有者,由这一机构作为政府的出资人代表,二者之间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在此,我们提出了国资委系统这一概念,具体说国资委系统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职能的国资委;第二层次是指履行直接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在这一国资监管架构下,国资委未来在国资体系中定位为以终极出资人身份成为经营且营利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主要负责监管国家出资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定位为直接出资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多元微观载体。这一制度安排在国资法框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国资委的监管连贯性。这就由现在的国资委一身二任,变成两身二任,适度分开,合理分工,同时出资人与监管者职能在周资委系统内实现统一。

因此,建议区分国资委与国资委系统,构造“代表团长一教练员一运动员”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就相当于国家队体制的运动队中国坚持国家代表队体制,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的特设机构,充当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团长”,定位于国有资产的监管者,制订规则并监管国家出资企业,通过规划布局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战略性地配置国有资本,是名副其实的;在团长之下,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充当赛场上的“教练员”。同家出资的实体企业定位于国有资产的具体运营,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当赛场上的“运动员”。大国资统一监管

《国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包括經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金融资产等全部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机制,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建议?

刘纪鹏:我认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必要分金融和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应该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监管。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的监管范围又是100余家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而中央层面的其他行业如金融业以及其他80个部委下属的5000多家营利性国家Ⅲ资企业均未在其监管范围内,将金融类困有资本和产业类国有资本截然分开,甚至在产业类国有资本内部也条块分割,各司其责,导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全面地履行监管职能,给国资监管一盘棋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过于强调国资委出资人地位,导致现实中人们普遍认为如果统一由国资委作为我国产业领域和金融领域里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体量过大,可能导致垄断、发生金融和产业间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提出从出资人角度,不应由一个机

构来对全国国有资本履行所有者职责,但由于国资委监管者和所有者一身兼二任的定位,直接导致现实中在划分不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同时,把统一监管割裂了。

目前,国资监管机构主要负责非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财政部门主要负责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尽管从所有者角度有一定道理,但从统一监管角度这样划分并不科学。西方国家没有统一的国资委体制,对于少量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资本通常由财政部代行管理。但我国国有资本存量巨大,财政部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却去履行金融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职责,在体制上不顺。此外,无论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趋势看,还是从金融企业混业经营、投资实体企业的特点看,金融资率与产业资本都无法严格分开,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宝钢公司投资参股建设银行,中投公司投资保利协鑫和海外石油项目,首钢集团控股华夏银行等等。因此,国有资本的分部门监管难以适应产融结合的大趋势。

上述问题的发生根源在于国资委既当出资人又当监管者,一身两任。在下一步中应从国资委一身两任变成国资委和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两身两任,即国资委作为统一监管者只有一个,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作为履行对实体企业的直接出资人,可以有很多个。我认为,国资委应成为产业、金融等经营胜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履行对各大行业,包括金融性、产业性和垄断行行业,以及文化體育等方面国有资本的统筹监管。国务院只能有一个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它下面,再设立中石油、中石化、中投、汇金、烟草、铁道、电网等若干个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本的国有行业性的大的控股公司。国资委定位为经营且营利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跳出小国资委的局限,进入大国资委的范畴,履行对全国经营且营利性国有资本的统一战略规划布局、统一国资预算编制、统一监督管理与考核、统一国资基础管理等重要职能。

预算分立的趋势

《国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问题?

刘纪鹏: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国资委将国资经营预算管理权拿到手中,全国统一监管者的格局才能形成。现在,国资预算由财政部纳入政府公共预算统一向人大汇报,这引发了理论和实践中的众多问题,包括地方层级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企》:那您主张将国资预算和财政预算分开编制吗?为什么?国资预算扣公共预算有何法理意义上的差异吗?

刘纪鹏:我认为,首先,中国的预算体制不能照搬西方,西方的预算体制不包括国资预算。其次,国资预算与公共预算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二者应由不同部门单独编制,但目前我国国资预算仅为和烟草公司、中投公司同等成为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国资预算不能独立出来,而是完全并人财政系统,成为公共预算之下的一个子预算,这是值得商榷的。

国资预算是指国家凭借出资人地位取得投资收益和资产转入收益,包括国家出资企业上缴的利润、国有股份红利收益、国有资本产权转让收益等,并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和根据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控制力考虑,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关键行业的资本经营性预算,侧重营利性,通过筹资—投资一收益分配一再筹资的循环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国资预算的法理基础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收益索取和支配权(私权利),同资预算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体现国家的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

公共预算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向社会各经济主体征收的税收取得收益,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支出,侧重公益性,不以营利性为基础,通过收缴一运用一再收缴的循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福利目标。因此,公共预算的法理基础是国家公共权力及其派生出来的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配权(公权力),公共预算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体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资预算管理的对象是国有资本收益,而收益是出资人的三项基本权利之一,属于私权利;政府公共预算管理的对象是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征收的,属于公权力。私权利和公权力的法律属性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对应国资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的管理方式也应不同。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时,其对国家出资企业享有的权利与普通所有者对企业享有的权利性质上并无不同,都属于股东对企业享有的“权利”而非“权力”。同资预算作为私权利下的制度安排,应与公权力下的公共预算相区别。

《国企》:预算的分立会否产生新的问题?国资委和财政部分别扮演何种角色呢?

刘纪鹏:国资预算编制能否独立,实际关系到中国改革是沿着搭建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桥梁的长久之计。独立于公共预算的圈资预算有助于将国有资本的运营从政府社会经济运行的公共事务中剥离出来,实现政府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综L:所述,考虑到国资预算与公共预算形成的机理与目标不同,应将其分开由不同部门编制,保持二者相对独立,国资预算的编制范围应涵盖全部经营且营利性的国有资本。

建议在国资预算试运行期满后对部门分工进行调整,过渡模式下由国资委作为图资预算编制主体,负责预算收支的具体编制;财政部门作为国资预算监督主体,负责预算汇总与监督。目标模式下国资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圳向人大上报各自编制的预算,围资部门报送营利性的图资预钎:,财政部门报送公益性的公共预算。在此基础上,公共预算财政主体与国有资本经营主体之间存在着税收缴纳关系,应通过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和国资预算的资本性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家出资企业做强做大,反过来通过增量税收为财政做贡献。

国资监管会议县长讲话 篇4

在发展圆满收官、“十二五”规划拉开实施序幕的关键时刻,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财税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财税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县委全会和全县“两会”精神,总结过去、谋划未来、部署当前,努力开创我县财税和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围绕这个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研判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经济,财税部门盯紧收支不放松,本级财税收入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取得了总量大幅增长、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的重大成效,开始从“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建设财政”过度。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客观地讲,在宏观环境变化较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减收因素明显增多、刚性支出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我县财税工作能够取得喜人成绩,既是上级关心厚爱、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克难攻坚、团结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奋斗在一线的广大财税工作者,向关心支持财税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不论纵向还是横向比较,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财税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保持全县投资较快增长面临着较大压力,特别是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需要,加大了财税工作压力;从税收政策看:国家继续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措施,执行新的支持和促进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将直接减少地方税收,一些成长性好的税源短期内也难以发挥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影响了财税增长目标的实现;加之今年新上、续建的项目多,且上级投资项目和诸多民生政策需要配套大量资金等客观因素,本级财政盘子较为吃紧。

财税工作是体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改善发展条件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全县上下务必紧扣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这个主题,自觉把改善民生与财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牢“民生财政”、“建设财政”的基础,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通过财税职能的发挥,全面落实惠民之策,全力办好利民之事,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明确目标,主攻难点,确保“十二五”时期财税工作再立新功

(一)积极拓展财源,提高财政总体实力。

财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努力开辟财源、集聚财力,做强做大财税收入这块“蛋糕”,提升财政总体水平。一要强化产业建设。财税收入的源泉在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工作摆在财源建设的首位,挖掘资源,发挥优势,扎实抓好水电、矿冶、建筑建材、农产品深加工、风能资源开发等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形成优势明显、支撑强劲的产业体系。二要优化财税征收环境。加强税收征管是拓展财源的重要渠道,而企业效益则是组织税收入库的关键。因此,必须把优化对企业的服务作为财源建设的根本要求,高度重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确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征管,从政策导向、信息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扶持和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我县财力较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必须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坚持“保证重点、量入为出、强化监督”的原则,努力在有限的财税收入中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既不贻误发展、又不加剧财政风险。要倡导厉行节约,清理、规范财政支出范围,严控车辆购置、会务接待等一般性支出。要加强部门预算的执行刚性,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坚决杜绝随意变更经费用途的现象。要切实把财政资金安排到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培育上来,集中财力办大事、解难事。要加强财政支出跟踪问效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坚持民生为本,提高民生财税效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逐步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继续深化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措施的保障能力。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扎实抓好新农村、扶贫、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完善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财税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财税入库水平。

财税工作抓得好不好,是对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与否的检验标尺之一。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认真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切实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针对当前我县财政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无法改变的实际问题,要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我县财政科学发展进程。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年财税和国资监管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围绕中心,盯紧目标抓收入。

财政、国税、地税、土地、审计等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好已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巩固财政增收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重点税源的监管力度,做好土地、矿产、煤炭、水电资源等非税收入的政策研究和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二)合力攻坚,多方争取抓落实。

随着全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县财政的联动争取将越来越削弱,市级财政调节县区间财力差距的平衡杠杆作用将逐步减弱,争取上级支持的力量明显分散。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国家和省里的资金投向,在巩固和落实好原有支持项目和资金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确保国家和省对我县农业、教育、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三)强化投入,统筹兼顾保增收。

以中央、省、市扩大内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为重点,统筹安排好项目资金,突出抓好交通、水利、城镇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大力支持烟草、蚕丝、蔗糖等企业或行业加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致力于水电、建材和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财政收入结构的进一步改善。逐步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多渠道培植财源。

(四)整合资源,强化措施惠民生。

(五)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上水平。

一是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项目支出,推进预算和资金安排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强化绩效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政府采购效益。四是加大“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力度,强化乡镇财政服务职能、资金监管职能,规范基层财政管理。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财税库横向联网工作,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效益化和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征管,速效双增促发展。

要加强税收收入分析,提高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扩大税源监控面,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确保财税收入速效双增。加强薄弱环节税收管理,狠抓零星分散小税种的征收管理,有效堵塞税收漏洞。完善非税收入政策和收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强对财政预算和执行的监管。严格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加大审计和财政监督力度,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加强对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以及涉及民生等重点事项的监督。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维护财经纪律。

(七)强化监管,保值增值提能力。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县国有资产的总量不断增大,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一是要加强国资监管机构建设,尽快出台监管制度和办法,加快完善监管制度,形成有力、有序、有效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二是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形成权益主体明确、产权关系清晰、资产分类管理、资源合理配置、资产处置规范、资产收益纳入财政管理的管理体系。同时,以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资源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三是要拓宽财政资金渠道,积极创新融资体制,不断增强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切实发挥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八)勤廉并举,锤炼队伍提效能。

做好财税工作,加强国资监管,根本在人,关键在于队伍建设。全县财税和国资监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为民、清廉、务实”的要求,强化思想建设,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征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诱,清清白白理财、踏踏实实做事,切实为政府、为人民聚好财、管好财、用好财,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纳税人的根本利益,树立新时期财税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年的财税和国资监管工作,困难多、压力大、任务重,但机遇多、潜力大、前景好,大家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把心思和力量集中到财税工作中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十二五”时期财税和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推进富民强县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简报 篇5

会议指出,2016年全市国资委系统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规范理顺”两大主题,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去年底,纳入统计分析的21家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424.73亿元,同比增长19.96%;实现各项收入82.34亿元,同比增长117.65%。

2017年全市国资监管工作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实施创新发展,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做优;遵循法治规范,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服务水平;着力强化企业党建,增强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坚持绩效争先,提升国资国企整体形象。

任晨强调,要着力推进改革,在增强发展活力上破难题。分类推进面上改革,稳步推进点上改革,加快推进线上改革。要着力推进转型,在做强做优做大上开新局。激发企业内部活力,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加大对接合作力度。

国资监管信息化 篇6

这次讨论交流的内容是:“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xx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走出一条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只有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来抓,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从我们国资系统的角度来看,在推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区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之所在,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证,关系到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发挥。

国资系统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xx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思想认识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围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中心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区委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上来,统一到大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上来;要在目标举措上,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作风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证,在抓改革发展推进的同时抓加强党的建设,抓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的同时抓强化党的意识,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

国资办党委加强党建工作,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意识。

思想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深入推进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首先,中心要把牢。要紧紧抓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穿落实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这个中心环节,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强化理论学习,着力掌握科学的发展观,掌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国有企业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促进领导班子树立党的执政意识,树立自身的党员意识,树立企业的党建意识。要求企业党员领导人员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履行岗位之职作为尽好党员之责的平台。特别是“双肩挑”的一把手,要牢记只有党的教育培养,才有接受锻炼、提高能力的机会;只有党的信任和委派,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与党同心同德,有效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有搞好国有企业的美好前景。

其次,目标要明确。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就是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第二,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三,要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第四,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统筹考虑、把握全局,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向前进。第五,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造就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第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第七,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改进企业领导班子作风,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

二是要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组织载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做好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在组织关系理顺的基础上,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主要是包括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层面,要把创建“四好”企业领导班子活动与目前在开展的“高兴、放心”活动结合起来,认真总结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争当“四好”领导班子良好氛围;要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要求,选好人用好人。要把那些忠于党的事业、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讲政治懂经济的干部充实到企业领导班子。

在选拔企业领导班子时,强调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的同时,具有决策判断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一方面,大胆选拔和使用青年干部,放手把经营能力强、掌握现代知识、有事业心、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年轻干部提拔进入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让他们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长期在企业领导岗位上的年纪比较大的同志的作用,发挥他们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对国企运转比较熟悉的长处,在给年轻同志“传、帮、带”的过程中,继续为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

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在企业领导班子具体配备时,以《党章》和《公司法》为依据,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全面负责企业的党建工作,并依法行使董事长的岗位职责。强化党委书记党要管党的意识,为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便利,使企业党的工作与企业发展实际更好结合,努力使党组织在企业中较好的把方向、抓大事、管人才,从机制上确保董事和经营管理人员更好地贯彻企业党组织的意图。

党员队伍建设层面,要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党员的归属感。把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深化凝聚力工程的关键环节;把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作为深化凝聚力工程的基础,把党员、人才和职工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切实凝聚党员、凝聚职工、凝聚人才,做到一呼百应;把完善企业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深化凝聚力工程的重要保证,形成层层抓党建、一级抓一级的全覆盖督察激励机制。

三是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企廉工作,反对腐败行为,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重点。

国资系统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按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区委的部署,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强化对企业决策、重组改制、产权变更与交易等重要事项和环节的监督,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两个五条规定”。

四是要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着力创新机制体制条件。

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的机制相结合,努力创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体制新机制,完善和改进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于国资办党委来说,抓党的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企业党委中心组学习为载体,要求学习中贴近班子的思想实际、贴近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贴近企业的各个重大项目,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效;二是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企业领导班子思想上团结、认识上统一、工作上协调的目标;三是要坚持职工群众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制度,不断加强了班子建设,促进领导干部的改革意识和工作热情;四是要着手探索建立企业党建督察制度,把企业国资监管和党建督察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和力量,切实加强对企业“一把手”监督,探索企业国资监管与党建督察相结合的运作机制。特别是最近,市委已经下发了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党建督察员制度,推动企业党建督察与国资监管同步落实。

国资监管信息化 篇7

记者从国资委获悉, 2015年, 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思路中包括: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稳妥、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表明国企分类监管有望在201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5年的国企发展, 依旧是全力以赴“保增长”。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会上表示, 明年需注重提高经营绩效, 进一步做好降本节支工作, 切实加大减亏扭亏力度, 切实加强风险管控。

国资委表示, 2014年的国企改革推进核心, 放在了“多措并举保增长, 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上, 并大力转方式调结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加强监管, 国资监管日趋细化, 更加有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 国资委主任张毅对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总目标提出要求。

明年目标包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更加注重强管理降成本保增长,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更加注重依法治企、依法监管, 更加注重加强党建、反腐倡廉, 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存在争议的国企分类, 有望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明晰。

根据上述会议要求, 2015年国资改革重点工作包括七大项, 其中一项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稳妥、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积极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看来, 不管分类监管未来如何布局操作, 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类。截至目前, 官方、学界等还未对国企的分类达成共识。

除了国企功能界定, 张毅要求, 2015年要全力以赴保增长。要注重提高经营绩效, 进一步做好降本节支工作, 切实加大减亏扭亏力度, 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着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多渠道打造创新平台, 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服务国家战略, 加快优势产业“走出去”步伐, 探索创新“走出去”模式, 注重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 探索国际化经营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 当天会议特别对“国资委简政放权自我改革”提出了要求, 明确表示应“放到位、给到位、管到位”。

此次会议着重强调, 各项改革措施都要立足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更好融合。在推进改革中, 要注重把该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 把不该企业负担的包袱都卸下来, 切实增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国资监管部门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会议指出, 国资委监管工作的改革不应是动其皮毛的修修补补, 而必须是动其筋骨的大刀阔斧, 有些方面甚至要脱胎换骨。对此, 国务院国资委要带头自我改革、自我革命。

国资监管信息化 篇8

王勇在批示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国资委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所有,分级代表”原则,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委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七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强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既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王勇要求,国资委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指导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拓创新,努力将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地方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黄淑和指出,国资委系统组建七年多来,积极开展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指导推动地方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拓展指导监督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通过国资委的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国资委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形成了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格局,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二是指导推动地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做好指导监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国务院国资委在依法规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同时,推动各地国资委高度重视配套规章和实施办法的制定工作,使指导监督工作的机制和制度初步得到规范。三是坚持日常指导监督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不断创新日常指导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指导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序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保障了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贯彻实施;探索完善上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联系渠道。

黄淑和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委系统开展指导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按照“国家所有,分级代表”原则,紧紧围绕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推进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完善,着力提高国资委系统依法行权履责的能力和水平,着力促进地方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指导监督工作重点,完善指导监督工作机制和制度,努力推动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黄淑和强调,下一步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一是以保持国资委作为特设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为组织基础,以落实国资委享有的出资人三项职责为关键环节,以完善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二是把握好出资人权利的界限,遵循出资人行权履责的法定程序,积极探索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地方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将面上监管职责与出资人职责结合起来,把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落实地方国资委的面上监管职责。四是重视明确本地区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优化地方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指导地方重视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黄淑和要求,必须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一是要牢牢把握指导监督的工作方向,坚持“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原则,坚持“分级代表”原则,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二是要抓紧建立指导监督的工作机制,抓紧建立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负责指导监督工作的综合归口机构,尽快建立指导监督工作的上下协调联动机制。三是要加快完善指导监督工作的制度体系,抓紧修订发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要善于运用政策法规手段推进指导监督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指导监督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五是努力夯实指导监督的工作基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局)负责同志、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负责同志、部分地(市)级、县级国资监管机构代表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上一篇:企业年夜饭主持词下一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