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税收审计

2024-09-28

财务税收审计(通用9篇)

财务税收审计 篇1

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十查十看

为了搞好对地方税务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及其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我们在审计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了对地方税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供审计同行们参考。主要归纳为十查十看法:

一、检查有无擅自减、免、缓征税款和先征后返问题。看各级政府、财税部门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有无以正式文件、政府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电话通知等方式,超越权限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或违反规定擅自减免税收以及以缓代免和先征后返税收问题。

二、检查有无混淆税种造成挪用专项资金、混淆预算级次造成占用省级资金、混淆税款入库级次影响上级收入问题。一是通过审查更正通知书、完税证和汇总缴款书,看是否存在将教育附加、城建税串为其它税种,造成挪用专项资金问题。二是通过审查更正通知书,看是否存在先混库后更正造成占用省级资金问题。三是通过对税收缴款书、完税证汇总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稽查和检查部门查补的收入、税款过渡户、税费合一户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的审查核对,看地税部门是否存在将省级固定收入税种按共享收入或市县固定收入税种入库,将省与市县共享税种按市县固定收入税种入库,以及改变税种降低省级分享比例等影响省级收入及市级收入的问题。

三、检查有无卖税获取分成问题。看地税计会、征收稽查、检查部门是否存在将税款、查补税款及税收罚款不直接以税收形式入库,而以罚没款等非税收形式缴入财政部门的相关账户,并从财政部门获取分成的问题。

四、检查有无设立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问题。通过对国库和地税部门的审计,看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的设立、管理和使用情况。一是看地税部门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税款过渡户和通过经费户过渡税款问题;二是看是否存在通过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混库、卖税、串税问题;三是看是否存在通过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延解、积压税款,以及过渡性账户中存在的挪用存款利息、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四是看有无未按规定撤销税务稽查收入账户和税款预储账户问题。

五、检查有无税收不实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地税部门会计统计报表、征管档案、稽查和检查档案等税收资料的审核,看审计税收完成情况。一是看是否存在为压缩税收基数而以误征名义退税、到期税款应征不征、虚报瞒报欠税等隐瞒税收、调节税收问题;二是看是否存在为完成税收任务而跨年、跨月多征或预征“过头税”,直接贷款代企业缴税问题;三是看税收缴款书和更正通知书,是否存在擅自变更、混淆税种,造成各税种收入不实的问题。

六、检查有无税收征管不力造成收入流失问题。一是通过对照工商登记审查纳税申报和税务登记情况,看是否存在由于地税部门税收征管、稽查、检查不严,力度不够,使纳税人不按规定申报税款,造成地税部门漏征漏管税收问题;二是看税收稽查、检查部门对税收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看有无不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收违法案件问题,有无不按“税务决定书”扣缴偷、漏税款及滞纳金问题,对漏税行为是否采取了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对偷税行为是否履行了司法程序;三是看地税部门对企业欠税的管理情况,各市县欠税数额以及地税部门对企业欠税是否按《税收征管法》规定,采取了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七、检查税收票证管理和使用上有无不规范、不合规问题以及有无违反国库管理制度问题。一是看是否存在税收完税证超范围使用和填写不规范问题,是否分税种、分行次填写,填写内容是否存在漏填、简写和省略问题;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时间报解,造成占压现金,延解税款问题。二是看发货票、印花税票等其它税收票证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存在不合法、不规范问题。三是通过对税收缴款书、收入退还书、税款更正通知书的审查,看地税部门有无违反逐笔更正制度擅自集中更正税收问题,有无办理税收退库不履行会签制度等违反国库管理制度的问题。

八、检查地方税收法规和地税部门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看地方税收法规的合法性,有无不符合国家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法规或条款,有无对中央和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二是看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征、管、查各方面及各具体环节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审核、会签等管理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是否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对税收征管有哪些不利影响。

九、检查手续费和业务费管理和使用问题。一是看手续费和业务费是否存在自行提取的问题;二是看手续费和业务费是否存在以改变税种、扩大基数、提高比例、假冒委托等方式多向财政结算的问题;三是看手续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将手续费用于补充机关经费、乱发奖金、购买汽车、购建装修高档办公楼等问题。

十、检查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主要看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预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会计核算是否真实,账表是否相符,有无乱开账户,搞账外账,私设小金库问题;有无固定资产不入账;有无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税收专项经费问题;有无有禁不止,铺张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

财务税收审计 篇2

关键词:税收激进度,费用,行业专长

一、引言

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公司避税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税收规避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将税收规避节省下来的现金流更多地留存于企业内部。当上市公司偏好税收激进战略时,公司财务报告风险增加,审计师为了规避审计失败风险,会加大审计工作量来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从而致使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对此,我们认为,企业避税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避税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行业专长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更多关注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然而没有考虑公司税收激进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其次,拓展审计行业专长研究,本文将企业避税战略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结合,探讨审计费用如何变化。最后,补充了上市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往关于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集中在公司价值等方面,本文将避税经济后果拓展到了审计收费领域。

二、文献回顾

(一)税收激进度

税收激进行为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众多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已有相关研究(Cloyd et al.,1996;Hite et al.,1992;Frank et al.,2009)将各种避税与节税的黑箱操作当作为税收激进活动,即公司通过税收筹划等行为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向下调整,既包括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也包括非法的或灰色的税收筹划活动。已有文献研究将公司税收规避行为视为公司一种代理问题,将其置于在代理问题框架下研究(Shackelford et al.,2001;Phillips,2003)。Slemrod(2004)研究发现公司通过税收规避策略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能够将节省下来税收资源留存在公司内部,以支持公司战略扩张或谋求个人私利。在公司税收激进度影响因素方面,Graham和Tucker(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率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实行税收激进策略。Rego(2003)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公司避税程度就越严重。

(二)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Michael和Robert(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活动增加了虚假陈述的风险和诉讼风险(Heninger,2001;Manry et al.,2007),审计师通常会通过调整工作量和费用来补偿(Bedard和Johnstone,2004;Schelleman et al.,2010)。Tang(2005)研究发现异常会计与税收差异和公司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呈现正向变动关系。而会计与税收差异通常和公司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关,总体来说,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越广,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差异就越大,为管理者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其财务风险,使审计业务更加复杂。在处理复杂的公司业务时,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因此审计师会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Suminic,1980;刘斌等,2003)。

(三)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关于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Ward et al.(1994)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产生差异化的审计服务质量和良好声誉传递的角度,得出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收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第二类是则以Ettredge et al.(1990) 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通过规模经济引起审计成本降低的角度,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定价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的结论;第三是以Palmrose(1986)为代表的学者们,从行业专长的两种效应相互影响的角度得出无相关关系结论。可见,国外学者对此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审计市场并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晚,关于审计行业专长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深入。因此,研究公司税收激进度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互作用下,审计费用的如何变化问题能够弥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不足。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关于公司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分别从公司方面和审计师方面来分析。从公司方面来说,税收激进公司为了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很可能会通过支付较高审计费用来购买会计政策,从而导致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从审计师方面来说,审计收费主要受到审计成本,潜在风险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等三个因素影响(白华、廖洪,2001)。从审计成本角度来看,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的税务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从潜在风险的损失角度来看,由于税收激进公司税务状况常常包含了风险性技巧(Hanlon和Heitzman,2010),例如,税收联合委员会对安然事件进行调查发现,安然公司制造虚假利润,同时向特殊目的实体支付高额费用,加大成本以避免税收支出。其中,联合委员会披露的“斯蒂尔计划”显示,为避免1.33亿美元的虚假税前收益承担税收支出,安然公司向SPE支付1100 万美元的费用。而其中的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师遭遇潜在的诉讼,监管和声誉损失(Stice,1991;O’Keefe;Simunic et al.,1994;Menon et al.,2001;Lisowsky,2010)。因此,审计师有强大动机在审计费用定价中加入额外风险费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税收激进的客户很有可能支付额外审计费用。

H1:限定其他条件,公司避税程度越高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就越高

(二)公司税收激进度、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行业专长使审计师在价格上区别于竞争对手(Dunn和Mayhew,2004)。审计行业专长的好处包括:(1) 规模经济(Danos和Eichenseher,1982;Mayhew et al.,2003);(2) 工作效能(Hay和Jeter,2011);(3)更高质量的审计质量(Krishnan et al.,2003;Kwon,Lim et al.,2007;Reichelt et al.,2010);(4)信息披露的建议(Dunn et al.,2004)。然而,获得专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审计行业专家花费大量资源在专门技术、调查和提升审计团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应地,一些研究表明审计相关行业专家要求更高审计费用(De Fond et al.,2000;Ferguson et al.,2003)。这是由于他们通过定价权利去补偿相关专业的投资(Klein和Leffler,1981)。

行业专长可以被应用到很多特定行业的复杂状况,当特定行业审计师遇到非常复杂审计或报告问题时倾向收取额外费用(Hay和Jeter,2011)。考虑到税收激进公司的内在复杂性需要审计师加大审计工作量使其避免额外的审计风险,因此,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可能要求从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获取更高审计费用。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没有或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额外费用(Palmrose,1986;Ferguson et al.,2002;Hay et al,2011)。在后者情况下,前人研究表明,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引起事务所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个审计客户的审计成本,很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审计费用让渡给审计客户,审计费用将会降低。因此,对这两种冲突的观点使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增加

H2b: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不会增加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税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1,假设2:

主要变量解释如下所示:

税收激进度(BTD和TS):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避税行为的衡量存在多种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我们在本文中将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第一种方法:我们借鉴Desai及Dharmapala(2006)的做法,采用企业账面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BTD=(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总资产,其中公司年度末适用所得税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第二种方法:虽然会计与税收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衡量的企业避税程度,但是这一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Hanlon和Heitzman,2010),因此Desai et al.,(2009)对该衡量指标做了改进,具体计算方法为:BTDi,t=β1TAi,t+Ui+ξi,t,那么公司税收规避程度为TSi,t=Ui+ξi,t,这种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其中,TA表示总应计/资产。

审计行业专长(Hy):本文采用某一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年度某一行业客户资产与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年度该行业客户资产的比值来计算这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将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大于5%定义为具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金融类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删除创业板上市公司;删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删除ST、PT公司,最终得到了8727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并对主要连续变量做1%-99%缩尾处理,以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主要采用Stata12.1数据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处理。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避税程度(BTD)平均值为-0.007,中位数为-0.003,另一避税程度(TS)平均值为0,中位数为0.005。税收激进度(BTD)最小值为-0.017,最大值为0.171,避税程度(BTD)最小值为和最大值分别为-0.0171和0.113,这些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避税程度差异较大。BTD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这是因为我国对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认定较为严格,从而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扣除应计利润后,TS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正数。审计费用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为9.21、18.59,这说明会计事务所对不同上市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存在着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3可以看出税收激进度(BTD/TS)与审计费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4中,模型a、b报告了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BTD与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S与Fee之间也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的基础上,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本文假设1得到了验证。审计行业专长(Hy)与审计费用(Fee)在1%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c、d报告了假设2的实证检验结果,在模型中我们运用了交乘项的方法来验证假设2,从表中可以看出,交乘项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相应增加。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做了以下稳健性测试:(1) 以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来计算其行业市场份额,重新计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2)用公司实际税率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前文实证结果保持一致。

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我们还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ETR)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ETR1=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递延所得费用/公司年末适用所得税税率),ETR2=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从表6可以看出,避税程度(ETR1)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避税程度(ETR2)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公司实际税率越低,公司避税程度就越高,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

六、结论与建议

税收激进度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是比较少。而关于公司避税程度对于外部独立的审计师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是否有影响,外部独立审计师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是否会利用避税程度所蕴含的信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视角,考察公司避税程度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结果证实,公司避税程度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呈现显著正相关,公司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会显著增加。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避税所带来审计风险,会相应增加收费。

133亿掀起税收审计风暴 篇3

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间,对17个省(区、市)税源比较集中的35个市(地)税务机关2002年至2003年9月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788户企业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以及税收流失等情况。

审计调查显示,788户企业2002年实现税收1173.47亿元,缴纳税款1105.03亿元,少缴税款133.85亿元;2003年1至9月实现税收1037.78亿元,缴纳税款978.82亿元,少缴税款118.94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倪红日认为,这份“反映旧有问题”的报告之所以有冲击力,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一份类似的系统和权威的税务审计报告出台。

人为调节税收进度

一些税务部门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税收计划的情况下,或者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人为控制税收入库进度,将税源留在企业。788户企业中有364户(占46.19%)存在此类问题。2002年底和2003年9月末,分别有106.32亿元、102.95亿元应入库税款因此未征收入库。其主要表现:一是在企业货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有税不征。如云南省安宁市国税局在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行存款余额超过8亿元的情况下,将其2002年应纳税款1.53亿元,延迟到2003年征收入库;湘潭市国税局岳塘分局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底货币资金达3亿多元的情况下,未将其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欠税4500万元征收入库。二是违规批准缓税,将税款延期入库。如2002年黑龙江省国税局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哈药集团等12户有能力缴纳当期税款的企业,采取逐月或逐季批准缓征的方式,到年底仍有37.72亿元未征收入库。三是用违规退库等方法调节收入。如哈尔滨市地方税务局香坊分局对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2002年底已申报入库的个人所得税559.7万元,以“误收退税”的名义退库,2003年1月又重新征收入库。

另外,在经济欠发达的内蒙、江西、四川等地区,税务机关为完成税收计划,征收“过头税”10.02亿元。如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地税局2002年根据上级税务机关和当地市政府必须完成所得税任务的要求,多征德阳蓝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1549万元,是该企业应缴税款的7.63倍。

审计调查还发现,国税、地税部门由于受各自税收计划的影响,对同一纳税人分别存在少征和多征两方面的问题。如河北省新乐地税局在石家庄新乐国人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9月末欠缴“两税”(应由国税局征收)1.33亿元的情况下,多征城建税和所得税1859万元。湖北省红安县地税局在红安卷烟厂2002年12月底欠缴“两税”2.23亿元的情况下,多征城建税4522万元。

企业纳税申报不实

2002年至2003年9月,788户企业中有100户(占12.69%)存在核算、申报不实以及骗取税收优惠等问题,由此少缴税款14.25亿元。主要表现:一是企业违规核算,少申报和缴纳税款。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采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手法,少计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款1471.52万元。南京市玄武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截至2003年9月未及时结转已完工项目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97万元。审计调查发现,部分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企业,少申报和缴纳税款情况更为严重。如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代表江苏省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企业,其所属国际信托公司、投资管理公司2002年少申报各项税收9520.44万元。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政府用预算外交通资金投资成立的企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未办理所得税纳税申报,少申报所得税19850万元。二是有的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少缴税款。如海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申请减免税时,上报的岛内岛外销售比例与实际不符,多享受“地产地销”增值税减免14081.55万元。

地方政府干预税收

在调查的35个市(地)中有19个市(地)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越权减免税问题。调查的788户企业中有46户(占5.83%)享受地方政府越权批准的各类减免税政策。如2002年至2003年9月,陕西省财政厅、地税局、国税局等五家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对陕西金秀交通有限公司取得的公路运营收入,由税法规定的5%税率改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致使该公司少缴税款277万元。2002年,杭州市萧山地税局依据地方政府政策,将国家对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21户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所得税1714.35万元。

审计调查还发现,部分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违反国务院规定,自行制定税收返还政策,不仅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而且加剧了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导致一些企业为追逐税收优惠,在地区间无序流动。如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经济开发区自定税收返还政策,将税务局征收的地方收入全部返还给企业,仅2002年返还蒙牛乳业股份公司税款就达4900多万元。

税务部门征管不力

调查的788户企业中有169户(占21.45%)由于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流失27.6亿元。主要表现:一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审计抽查发现,有83户存在此问题,共少征税款20.52亿元。如2002年至2003年9月,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第六分局在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的情况下,批准该公司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少征税款13333万元。二是对企业纳税申报审核不严,导致税收流失。三是稽查查补税款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如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2002年对稽查案件查补税款全部未征收滞纳金,据对该局2002年至2003年9月稽查案件中涉税金额前21名企业统计,应征未征滞纳金达1549.86万元。四是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多环节审批、多头管理,导致部分纳税人钻“空子”,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如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将从事商品流通的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手机销售、娱乐、印刷等业务的南京鸿兴达通信实业有限公司,从事长江货运的南京水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至2003年9月,税务部门据此批准减免税5667.8万元。

财务税收审计 篇4

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

(一)税收种类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

1.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

2.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在西方国家的税收中,所得税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4.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5.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这三个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三)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体现出来。

1.宏观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当一国把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宏观税率就成为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

2.税负的分配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税负转嫁的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

财务税收审计 篇5

填表说明

1、本表根据2010年度企业决算数据填报。于2011年1月14日下午下班前上报寿光市财政局企财科快报信箱(sdlitous@163.com)。

2、参数安装方法:系统设置—数据装入,从数据位置找到参数文件,点下一步,左边需选择的项目全部选中,右边点装入到新建任务,一直点下一步,不要做任何改动,直到安装完成,问是否将该任务设为当前任务时,点是即可。参数安装完成后,通过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以企业简称为名建立空数据库,然后数据录入修改,打开数据库,点增加开始输入数据,代码与快报保持一致。输入完毕审核无误后将卸出的数据库上报即可。

3上报格式:与报送快报一样,将卸出的数据库上报即可。

4、第31行上缴税金净额,属我市大中型企业的单位不用填报,大中型企业外的单位需自行计算填报,计算公式:本年上缴税金总额减上缴个人所得税,减各项退税及税收返还,减关税,加出口免抵额。

5、“封面代码”格式与“2010年潍坊市财税信息企业快报”一致。

财务税收审计 篇6

由 税屋 于 周一, 08/09/2010-04:39 提交。

不少单位在给员工准备防暑降温物品的同时,适当发放了一些防暑降温费。那么,防暑降温费如何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

对防暑降温费的会计处理,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有人认为应计入“应付福利费”,有人认为应计入“管理费用”,还有人认为应区分管理人员还是车间生产人员,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包括: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二)职工福利费;

(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四)住房公积金;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应付职工薪酬应用指南》作出进一步解释,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防暑降温费是企业保证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其任职和受雇的员工发放的,应该在“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下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对《企业所得税法》中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国税函〔2009〕3号文件将防暑降温费纳入福利费的范围,只要是企业合理的支出,即使超过本地劳动部门发布的发放标准,也可以在福利费范围内列支。这与原来的税务处理规定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原先,职工防暑降温费属于劳保费的列支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职工冬季取暖补贴等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673号)规定,对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劳动保护费等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由于各地、各行业、各企业的情况不同,目前在税法中规定全国统一适用的扣除标准尚有困难,因此,原则上允许企业据实扣除。为防止企业以这些费用为名,随意加大扣除费用,省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上述费用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例如,北京市防暑降温费标准规定,企业在岗职工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为:从事室外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为120元,从事室内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90元。因此,企业发生的上述费用可在限额内据实扣除,超过规定标准都需要作纳税调增。这与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不同,企业应按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即使超过标准,也可以据实扣除。

关于防暑降温费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企业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中发放的补贴,应该计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由于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务机关的管辖范围,目前各地出现了不同的做法。比如,河北省地税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冀地税发〔2009〕46号)第三条规定,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县以上)规定标准向职工个人发放的防暑降温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部分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专家表示,防暑降温发钱和发物的税务处理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问题上。因为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防暑降温费属于职工福利费的范畴,是允许在一定限额内进行税前扣除的。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单纯发钱或发物都比较好处理的,但如果二者同时发放,就需要区别对待。

为了进一步说明发钱和发物的区别,专家为我们举例说明。专家表示,假如某钢铁生产企业对生产一线职工按每人100元/月的标准发放了防暑降温费,同时还在高温期间为职工提供工作服、清凉饮料等劳动保护用品。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提醒企业注意,一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防暑降温费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而为职工提供清凉饮料等防暑降温用品,则属于劳动保护方面的支出,虽然在会计核算上都从管理费用方面列支,但在税前扣除上却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首先,发钱的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款“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和第十条“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赣国税发[2004]312号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提高防暑降温费等费用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苏劳社劳薪[2010]18号 江苏省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

浙人社发[2010]202号 浙江省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标准的通知

防暑降温费税前扣除有变化

财务税收审计 篇7

关键词: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财政税收

事业单位是中国具有独特性质的组织单位, 非营利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资金拨付, 而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不断增长和国有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 单纯的以查错纠弊和提供鉴证意见为目的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绩效审计, 将成为一种必然。由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所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非营利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就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尽可能最大的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效用。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概述

营利性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 需要面对包括政府审计在内的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而其单位自身的管理与运作特点, 也决定了其自身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和有价值。而政府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拨款之外, 还应当包括提高财政税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比例。

按审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 一般可将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名称上也有着多种表述, 包括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2004年7月发布的《绩效审计实施指南》定义:全范围的政府审计包括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是在考虑应有的经济性的情况下, 对政府活动、项目或组织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独立检查, 其目标是实现改进。绩效审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良好的管理原则和实务以及管理政策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对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审计, 包括检查信息系统、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以及被审计单位为纠正已发现缺陷而采取的程序;联系被审计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对被审计单位绩效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并通过与预期影响进行比较, 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

非营利事业单位能够填补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空白, 所以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与帮助。加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 最终的受益者将是广大民众, 因为加强非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能够使其降低为民众服务的成本。相反的, 如果忽略非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 有可能使非营利事业单位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将会降低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意愿, 最终不利于受益者。因此, 在目前国家逐渐减少对非事业单位财政拨付的现状下, 如何完善非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财政税收,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维度、目标及内容

1. 维度审计

基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 对非营利事业单位各部门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绩效审计, 以评价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 审计目标

通过这个维度的审计工作, 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及时发现、报告问题, 依规处理问题,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增强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效益意识, 进而保证非营利事业单位各法人单位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合规、有效。

3. 维度审计内容

一是审查财政税收情况。审查是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内部业务管理活动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是审查预算管理及执行情况。审查是否根据部门的业务情况和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合理编报预算;预算口径是否完整, 编制程序是否严谨;预算调整是否得到批复;批准的预算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执行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是审查收入情况。收入是指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 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这部分的审查也将涉及对财务部门核算工作等的检查、监督。

四是审查支出情况。支出是指非营利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营业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这部分的审查也将涉及对财务部门核算工作等的检查、监督。

另外还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审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与经营业务相关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审查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等。

三、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及财政税收的条件分析

1. 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条件分析

首先, 加强宣传引导, 树立绩效观念, 培育绩效文化。要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重科研、轻管理, 重技术、轻市场”的传统观念, 有意识地进行宣传引导, 说服高层管理者倡导绩效, 加强各部门负责人对绩效观念的认同, 通过建立适合的沟通网络, 使追求绩效的观念深入人心, 着力培育绩效文化, 从而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打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 通过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一方面要从人员配置上注意引进相关专业人员, 充实审计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 尤其是绩效审计方法、科研、业务以及行业宏观形势的培训, 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胜任能力。

再次, 不断完善绩效审计方法。非营利事业单位需要在借鉴绩效审计理论和最佳实务的基础上, 在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审计方法。例如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绩效审计实施指南》提出的绩效审计方法方面的最佳实务基础上, 在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来不断完善审计方法。

2. 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财政税收的条件分析

首先, 提高单位领导层对财政税收的重视程度。单位领导层的行为决定着整个单位的财政税收行为是否真实可靠。领导层对财政税收的态度, 是指单位领导层对单位财政税收构建工作和具体财政税收实施过程的支持程度。领导层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视, 将有助于财政税收活动的有效执行, 并减少特定财政税收活动被规避的可能性。

其次, 实施绩效预算制度, 将责任和绩效切实统一起来。在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条件下, 实施绩效预算制度, 真正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分配办法。绩效预算制度的核心是定目标、定任务, 将公共支出与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它是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也应当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真正把资金和责任统一起来全面考量。

再次, 完善工作绩效及激励约束机制。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重要汇聚地, 单位要想留住这些优秀人才, 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绩效考核应当从品德、能力、勤勉、业绩、廉政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各类绩效考核内容的计分标准应采用百分制, 进行部门成员打分, 分别按照各个岗位分类考核办法, 具体规定组织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以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为基础, 规定出每个岗位职责, 明确岗位责任义务, 对于超额完成财政税收工作目标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于未完成财政税收工作目标的员工进行帮助改进。

参考文献

[1]张争祥.对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9 (8)

[2]卫文才.浅谈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现代商业, 2014 (5)

财务税收审计 篇8

关键词:税务审计;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30-2

0 引言

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使用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税收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考核,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国际税收的实践过程看,税务审计其实是从发达国家传播过来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让一些大型企业遵纪守法,督其正常纳税,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以及组织发展的核心管理手段之一,因此很多大型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审计职责。

1 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都做了突破性的改革工作,也不断地对一些国际大型企业进行借鉴,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对税收审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本文主要以国内某知名大企业为案例,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1.1 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

此集团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因此缴纳的税款比较多,纳税规模比较大,针对于此集团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比例、税收的比例以及业务上的比例等。每个业务板块纳税占比较大的有两百多加子公司,在税务风险的判断方面使用了人机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性的评估,然后选择80家比较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人工方式的评估。对于企业所填报的税收风险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此分户、分版块地做出整体性的评估报告[1]。

1.2 风险自查阶段

风险的自查主要是向69户企业以及当地的税收机关进行自查数据包的派发,然后按照数据包中的具体要求和问题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召开自我检查和监督会议,让企业对于自己重点的区域进行多项性实地调研,然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案头审计阶段,风险的评估和自我检查需要选择的业务板块是对2010年到2014年之间的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其中包含集团内部具有代表性的30家企業骨干集合而成的审计工作团队。针对所收集到的企业税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数据导出以及筛选和构建表格的方式进行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以此发现企业风险自查过程中的多种疑点[2]。

1.3 现场审计阶段

在现场审计阶段主要是针对案头审计过程中的多种疑点进行全面的组织检查工作,逐步逐户的进行企业的调查和核实,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有询问的方式,程序分析的方式以及业务循环的方式,从每一个疑点出发进行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方式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此印证以及核实企业的税收风险。给规范化的企业审计提供思路,对于审计以后的资料要和其他企业进行意见的交流,以此形成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审计以后还要进行反馈工作,反馈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梳理以及总结,然后询问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提出进一步的税收发展建议。引导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利用风险管理建立建议书的方式向集团总部进行报告,从个体经验上给集团一定的建议,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还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税收的监督,并且对税收业务的流程进行细化性的控制,增强内外部的沟通,这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创新的要求所在[3]。

2 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

2.1 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

我国在税收方面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于税务审计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并且相关的执法行为也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从税收的长远发展过程来看,需要加快税收的审计立法工作,确定税收审计在法律上的位置,增强税务审计的相关性表述,让税务机关的审计能力也不断地强化,以此规范税务审计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办法[4]。

2.2 审计流程的完善

制定出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是规范税收工作的一项突出性成果,在这方面可以指定比较标准的底稿税收制度,并且编纂出税务审计工作方面的流程手册,对税务工作进行审计流程方面的规范,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断地提升抵御风险以及审计选案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一些测试,可能是实际性也可能是税收统一抽样方面的测试。审计的程序也需要严格地加以规范,不断地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以此实现选案、审计以及处理相关细节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细节性的处理要有分离性思维,不能因为税务审计太过于随意因此出现应付形式,腐败以及偷税漏税的行为,这样也是对于资源的浪费。税收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起绩效体系和制度,使用较为合理化的办法,从科学的税收指标出发,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约束能力。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不断地强化,技术强化是深化税务审计信息建设的一个途径,在软件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自动排序,从工作底稿出发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对工作加以创新,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情况研究出ERP税收系统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可以使用这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税务电算化的研究,让审计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减少税收过程中的风险点,也可以使用穿行测试以及分析性测试的方式不断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让企业对税收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于一些常见的税收风险在生产和经营领域中研究,创建出满足财务核算的相应模块,让税收风险能够自动化能够被系统自动化地识别出,进而提出解决对策[5]。

2.3 专业化团队的构建

审计税收的方式需要专业化的团队,也需要合理地对一些信息技术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这样就要不断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税收统计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工作,创新人才机制,引进优秀的人才在软件的开发以及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运用,以此突出审计行业的骨干性作用,用科学严谨的思维创建新的工作方式。对于人才技能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种是内部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另一种就是到先进的企业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经验的借鉴以及对先进税收方式的学习,不断地提升最新审计的应用能力[6]。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税务审计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一共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的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其中包含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风险自查阶段、现场审计阶段。第二部分是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其中阐述了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审计流程的完善、专业化团队的构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税务审计风险方面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税收的顺利性,让企业在完善的税收制度下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因素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 贾勇,赵勇敏.跨国税源的税收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J].税收经济研究,2014,11(5):36-42.

[2] 李敏.在烟草行业视角下浅谈影响税务审计质量的因素[J].现代商业,2014,12(14):201-201,202.

[3] 卓越.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J].审计与理财,2014,17(11):42-43.

[4] 谭青,鲍树琛.会计—税收差异能够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5,25(2):81-88.

[5] 黄盈盈,洪本芸,彭萍祥等.企业雇用兼职会计潜在的税收风险探析[J].审计与理财,2015,17(9):34-36.

审计理论与实务之财务报告审计 篇9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要环节

(1)岗位责任控制

为保证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应当制定严密的工作程序,明确每一工作环节(步骤)的工作内容、质量要求、时间限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和职权范围,以及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关系,

(2)编制程序的控制

对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编制的内部控制还要进行必要的审查,它包括:

①结账控制

期末结账控制主要抓住两个关键,即控制结账程序和结账质量。

②对账控制

在编制财务报表前必须在账簿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之间、各种有美账簿之间、账簿记录与财产实存数之间进行认真的核对。

③试算平衡控制

在手工账务系统中,为保证账簿记录正确无误,在正确结账、认真对账的基础上,还须进行试算平衡工作。现金流量表编制的主要内部控制环节还要设置与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关的专门账户控制、调整分录控制、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控制等。

(3)会计稽核控制

①报表内容控制

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面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企业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对报表的种类、格式、项目排列、项目内容所作的规定,严格控制执行。

②编制方法控制

编制方法控制是指企业应按规定的各类报表有关项目的编制方法编制财务报表。

③审核控制

财务报表编制完毕,必须经财会部门负责人根据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正确性等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章。

(4)报送时间控制

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对此,企业应按报表编制的程序制定具体的进度要求,并严格加以控制。

(5)公司治理层面控制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顶层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设计合理、治理机制有效运行,这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的关键。

二.内部控制测试

1.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部控制

2.通过审阅有关表、账或进行实地观察,验证资产负债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弱点作进一步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通过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检查各项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

4.运用抽查法(必要时对重要账户和重要事项采用详查法)检查编表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

5.调查了解有关人员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则、程序、方法的程度.初步审查编制报表的质量

6.索取以往年度报送报表工作的资料。

7.评价内部控制

【试题】

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时,下列属于审计人员应执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是:

A.检查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制的健全性和严密性

B.审查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C.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D.审查资产负债表所列主要指标的可信性

【答案】A

【解析】BCD属于内部控制测评。

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1证实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证实企业所拥有资产、所承担债务、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查核利润表各项目数字来源的真实性和表中有关数字计算的正确性。

2.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验证报表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证实企业报表的合规性。

3.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所有涉及一贯性原则的问题,都需要由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证实。

4揭示现金收支变化趋势,为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

分析现金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现金收支规模和业务经营规模的比例关系,从而发现收支金额异常或与业务活动规模不相适应的现金收支项目,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

5证实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控制权”的涵义,以证实已纳入和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划分是否正确,并对此作适当披露。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审单位运用合并理论的台规性和一贯性予以证实。

【20试题】

审计人员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应确立的审计目标有:

A.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适当性

B.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C.证实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D.证实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E.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答案】ABCDE

【解析】考点为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目标,

备考资料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关键信号包括:年末或季末收人大量增长;销售增长超过行业水平.并不能被合理证明;毛利率异常增长;年末之后销售退回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显著增加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周转天散增加;财务杠杆显著变化;现金流量或流动性问题;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显著变化等。

【试题】

审计人员发现的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高舞弊风险的有:

A.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B. 毛利率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C. 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较低

D. 年末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

E. 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大幅度增加

【答案】CDE

二.内部控制测试

1.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部控制

2.通过审阅有关表、账或进行实地观察,验证资产负债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弱点作进一步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通过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检查各项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

4.运用抽查法(必要时对重要账户和重要事项采用详查法)检查编表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

5.调查了解有关人员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则、程序、方法的程度.初步审查编制报表的质量

6.索取以往年度报送报表工作的资料。

7.评价内部控制

【年试题】

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时,下列属于审计人员应执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是:

A.检查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制的健全性和严密性

B.审查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C.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D.审查资产负债表所列主要指标的可信性

【答案】A

【解析】BCD属于内部控制测评。

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1证实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证实企业所拥有资产、所承担债务、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查核利润表各项目数字来源的真实性和表中有关数字计算的正确性。

2.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验证报表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证实企业报表的合规性。

3.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所有涉及一贯性原则的问题,都需要由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证实。

4揭示现金收支变化趋势,为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

分析现金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现金收支规模和业务经营规模的比例关系,从而发现收支金额异常或与业务活动规模不相适应的现金收支项目,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

5证实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控制权”的涵义,以证实已纳入和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划分是否正确,并对此作适当披露。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审单位运用合并理论的台规性和一贯性予以证实。

【2004年试题】

审计人员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应确立的审计目标有:

A.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适当性

B.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C.证实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D.证实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E.证实合并会计报表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答案】ABCDE

【解析】考点为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目标。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关键信号包括:年末或季末收人大量增长;销售增长超过行业水平.并不能被合理证明;毛利率异常增长;年末之后销售退回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显著增加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周转天散增加;财务杠杆显著变化;现金流量或流动性问题;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显著变化等。

【20试题】

审计人员发现的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高舞弊风险的有:

A.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B. 毛利率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C. 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较低

D. 年末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

E. 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大幅度增加

上一篇:铸造工岗位责任制下一篇:电气柜制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