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审计

2024-09-30

税收审计(共8篇)

税收审计 篇1

摘要:从审计过程来看,客户风险和客户复杂性与审计费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影响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工作量。而管理者的税收激进战略潜在地增加了其审计风险与复杂性。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税收激进度为切入点,分析了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收费就越高;税收激进公司聘用拥有审计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将需要付出额外的审计费用。

关键词:税收激进度,费用,行业专长

一、引言

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公司避税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税收规避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将税收规避节省下来的现金流更多地留存于企业内部。当上市公司偏好税收激进战略时,公司财务报告风险增加,审计师为了规避审计失败风险,会加大审计工作量来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从而致使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对此,我们认为,企业避税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避税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行业专长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更多关注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然而没有考虑公司税收激进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其次,拓展审计行业专长研究,本文将企业避税战略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结合,探讨审计费用如何变化。最后,补充了上市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往关于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集中在公司价值等方面,本文将避税经济后果拓展到了审计收费领域。

二、文献回顾

(一)税收激进度

税收激进行为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众多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已有相关研究(Cloyd et al.,1996;Hite et al.,1992;Frank et al.,2009)将各种避税与节税的黑箱操作当作为税收激进活动,即公司通过税收筹划等行为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向下调整,既包括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也包括非法的或灰色的税收筹划活动。已有文献研究将公司税收规避行为视为公司一种代理问题,将其置于在代理问题框架下研究(Shackelford et al.,2001;Phillips,2003)。Slemrod(2004)研究发现公司通过税收规避策略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能够将节省下来税收资源留存在公司内部,以支持公司战略扩张或谋求个人私利。在公司税收激进度影响因素方面,Graham和Tucker(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率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实行税收激进策略。Rego(2003)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公司避税程度就越严重。

(二)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Michael和Robert(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活动增加了虚假陈述的风险和诉讼风险(Heninger,2001;Manry et al.,2007),审计师通常会通过调整工作量和费用来补偿(Bedard和Johnstone,2004;Schelleman et al.,2010)。Tang(2005)研究发现异常会计与税收差异和公司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呈现正向变动关系。而会计与税收差异通常和公司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关,总体来说,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越广,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差异就越大,为管理者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其财务风险,使审计业务更加复杂。在处理复杂的公司业务时,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因此审计师会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Suminic,1980;刘斌等,2003)。

(三)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关于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Ward et al.(1994)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产生差异化的审计服务质量和良好声誉传递的角度,得出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收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第二类是则以Ettredge et al.(1990) 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通过规模经济引起审计成本降低的角度,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定价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的结论;第三是以Palmrose(1986)为代表的学者们,从行业专长的两种效应相互影响的角度得出无相关关系结论。可见,国外学者对此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审计市场并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晚,关于审计行业专长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深入。因此,研究公司税收激进度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互作用下,审计费用的如何变化问题能够弥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不足。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关于公司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分别从公司方面和审计师方面来分析。从公司方面来说,税收激进公司为了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很可能会通过支付较高审计费用来购买会计政策,从而导致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从审计师方面来说,审计收费主要受到审计成本,潜在风险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等三个因素影响(白华、廖洪,2001)。从审计成本角度来看,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的税务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从潜在风险的损失角度来看,由于税收激进公司税务状况常常包含了风险性技巧(Hanlon和Heitzman,2010),例如,税收联合委员会对安然事件进行调查发现,安然公司制造虚假利润,同时向特殊目的实体支付高额费用,加大成本以避免税收支出。其中,联合委员会披露的“斯蒂尔计划”显示,为避免1.33亿美元的虚假税前收益承担税收支出,安然公司向SPE支付1100 万美元的费用。而其中的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师遭遇潜在的诉讼,监管和声誉损失(Stice,1991;O’Keefe;Simunic et al.,1994;Menon et al.,2001;Lisowsky,2010)。因此,审计师有强大动机在审计费用定价中加入额外风险费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税收激进的客户很有可能支付额外审计费用。

H1:限定其他条件,公司避税程度越高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就越高

(二)公司税收激进度、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行业专长使审计师在价格上区别于竞争对手(Dunn和Mayhew,2004)。审计行业专长的好处包括:(1) 规模经济(Danos和Eichenseher,1982;Mayhew et al.,2003);(2) 工作效能(Hay和Jeter,2011);(3)更高质量的审计质量(Krishnan et al.,2003;Kwon,Lim et al.,2007;Reichelt et al.,2010);(4)信息披露的建议(Dunn et al.,2004)。然而,获得专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审计行业专家花费大量资源在专门技术、调查和提升审计团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应地,一些研究表明审计相关行业专家要求更高审计费用(De Fond et al.,2000;Ferguson et al.,2003)。这是由于他们通过定价权利去补偿相关专业的投资(Klein和Leffler,1981)。

行业专长可以被应用到很多特定行业的复杂状况,当特定行业审计师遇到非常复杂审计或报告问题时倾向收取额外费用(Hay和Jeter,2011)。考虑到税收激进公司的内在复杂性需要审计师加大审计工作量使其避免额外的审计风险,因此,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可能要求从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获取更高审计费用。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没有或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额外费用(Palmrose,1986;Ferguson et al.,2002;Hay et al,2011)。在后者情况下,前人研究表明,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引起事务所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个审计客户的审计成本,很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审计费用让渡给审计客户,审计费用将会降低。因此,对这两种冲突的观点使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增加

H2b: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不会增加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税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1,假设2:

主要变量解释如下所示:

税收激进度(BTD和TS):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避税行为的衡量存在多种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我们在本文中将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第一种方法:我们借鉴Desai及Dharmapala(2006)的做法,采用企业账面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BTD=(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总资产,其中公司年度末适用所得税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第二种方法:虽然会计与税收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衡量的企业避税程度,但是这一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Hanlon和Heitzman,2010),因此Desai et al.,(2009)对该衡量指标做了改进,具体计算方法为:BTDi,t=β1TAi,t+Ui+ξi,t,那么公司税收规避程度为TSi,t=Ui+ξi,t,这种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其中,TA表示总应计/资产。

审计行业专长(Hy):本文采用某一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年度某一行业客户资产与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年度该行业客户资产的比值来计算这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将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大于5%定义为具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金融类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删除创业板上市公司;删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删除ST、PT公司,最终得到了8727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并对主要连续变量做1%-99%缩尾处理,以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主要采用Stata12.1数据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处理。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避税程度(BTD)平均值为-0.007,中位数为-0.003,另一避税程度(TS)平均值为0,中位数为0.005。税收激进度(BTD)最小值为-0.017,最大值为0.171,避税程度(BTD)最小值为和最大值分别为-0.0171和0.113,这些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避税程度差异较大。BTD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这是因为我国对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认定较为严格,从而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扣除应计利润后,TS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正数。审计费用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为9.21、18.59,这说明会计事务所对不同上市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存在着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3可以看出税收激进度(BTD/TS)与审计费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4中,模型a、b报告了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BTD与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S与Fee之间也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的基础上,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本文假设1得到了验证。审计行业专长(Hy)与审计费用(Fee)在1%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c、d报告了假设2的实证检验结果,在模型中我们运用了交乘项的方法来验证假设2,从表中可以看出,交乘项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相应增加。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做了以下稳健性测试:(1) 以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来计算其行业市场份额,重新计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2)用公司实际税率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前文实证结果保持一致。

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我们还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ETR)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ETR1=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递延所得费用/公司年末适用所得税税率),ETR2=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从表6可以看出,避税程度(ETR1)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避税程度(ETR2)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公司实际税率越低,公司避税程度就越高,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

六、结论与建议

税收激进度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是比较少。而关于公司避税程度对于外部独立的审计师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是否有影响,外部独立审计师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是否会利用避税程度所蕴含的信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视角,考察公司避税程度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结果证实,公司避税程度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呈现显著正相关,公司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会显著增加。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避税所带来审计风险,会相应增加收费。

本文将税收激进度与审计收费结合起来研究,丰富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的文献。根据本文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对上市公司执行更加严厉和更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对公司的避税行为起到更好的监督和约束作用。(2)就税收监管部门而言,加强对公司税收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公司非法偷漏税,避税等行为。

税收审计 篇2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1):169-171.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田克波.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7):36-38.

税收审计 篇3

一是一些建设单位由于税收意识淡薄,在向承建单位支付或预付工程款时,没有向承建单位依法索取发票,承建单位借此机会使用白条或收款收据代替发票,等工程结束再一并开票,造成税款延期;待工程实际完工结算时,有的施工单位认为开正式发票所交的税款比工程尾欠款多时,就干脆不提供正式发票,造成偷逃应纳的税款。

二是建设单位与建安企业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采取以包工不包料方式发包,材料部分建设单位凭购料发票入账,而未按规定打入工程总造价,从而造成建设单位对“甲供材料”偷逃税。

三是建设单位为了局部利益与建安企业合伙偷逃税款,工程主体及配套工程的零星工程,如绿化、水泥路、木门、铝合金门窗、路灯、铁门、防盗门等工程,基建方凭建安企业购买各种建筑材料的发票或虚假发票入账造成建安企业偷逃税款。

四是实行挂靠经营的建安企业,其主要业务收入是社会上的工程承包者挂靠其名而根据汇款额提取管理费和代扣税款,而挂靠单位向承建单位直接领取现金时不入账,致使部分应做工程收入的款项长期收入不入账,减少了营业税。

二、应对建安工程偷逃税费的措施

一是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及稽查力度。通过宣传,增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纳税自觉性。提高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建筑业税收的认识。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对查有问题的纳税人依法予以严惩,做到查在实处,罚在痛处,使那些心存偷税的纳税人为其涉税违法行为付出必要代价,从而提高纳税意识和规范内部管理行为。

二是加强发票管理。能够开具虚假发票、“以料抵工”,开“白条”、以收费收据代发票等,归根结底还是在钻发票把关不严的空子。因此仍须从源头上加强发票管理。除了加强税务机关对发票领、购、存、用的管理,还要加强税务机关的征管现代化建设,实现跨地区电脑联网。另外,对于伪造假发票、贩卖假发票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打击。

三是要求被挂靠单位严格划分本单位收入及挂靠单位收入,一旦发现“以料抵工”及虚列工资等抵消工程款的现象,一律严格处理,并就这部分收入予以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

四是对“甲供材料”款项执行“全额缴税、差额开票”。施工单位要按照包含“甲供材料”的金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甲供材料”税金由施工企业代扣代缴;施工單位只需要按实际收到建设单位的工程款项开具发票。审计部门在出具审定结算书时需将甲供材料款计取税金后进入该工程结算造价,并注明施工单位实际应收到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和甲供材料款,便于建设单位财务部门结算。

五是实行“凭票付款”制度。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时,不论是借款、预付还是报销结算等形式,都应当取得建筑安装业统一发票,否则应当拒付,更不得收取白条和收款收据。

六是有关部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纳税人的财务收支行为。建设单位应将工程款统一汇到合同签订的单位和开户银行,不得随意变更帐户,确保工程款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防止建筑业税收流失。

七是投资审计要到“边”到“角”,强化建安工程税收征管审计,维护国家的税收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应收尽收,充分发挥审计“经济卫士”的职能。

税收审计 篇4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税收征管,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2]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3]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4]田克波.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7):36-38.

税收审计 篇5

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

(一)税收种类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

1.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

2.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在西方国家的税收中,所得税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4.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5.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这三个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三)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体现出来。

1.宏观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当一国把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宏观税率就成为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

2.税负的分配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税负转嫁的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

税收审计 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问题;审计对策

由于房地产行业纳税的特殊性,许多房地产企业在申报纳税过程中出现逃税、漏税现象。如何正确分析房地产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如何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偷税、逃税严重

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等。部分房地产企业故意隐瞒应税收入,会造成偷税、逃税等。偷税、逃税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账务处理时使用假发票和假合同,部分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少入账或者不入账。

(2)账务处理时将定金和预收款列入预收账款账户,不结转为营业收入,造成收入下降,导致税收减少,达到逃税、偷税目的。

(3)多列成本费用。部分房地产企业通过缴纳建安营业税及附加,在发票管理部门或者税务征收部门多开发票,增加成本费用,降低营业收入,减少税收。

(4)虚增成本费用。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少付或不付某些费用,计列费用时仍然按照应付的费用提取,导致费用增加。

(5)某些房地产企业将几个相似的开发项目成本合到一起,共同列入共同费用账户,通过共同费用账户任意调整成本,不按照权责发生制结转营业成本。

(6)申报纳税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不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申报公式严格纳税,将本年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一并列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造成税收减少。

2.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不合法

房地产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不按照我国房地产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账务登记混乱、不及时,按收付实现制随意登记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支出。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使用的记账凭证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合法。

二、审计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税收征管制度

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税收征管制度。税收征管制度应当包括房地产销售房明细申报制度和房地产评估制度。房地产销售明细申报制度可以加强财政部门、房管部门和国土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房地产评估制度可以帮助财务部门确定房地产企业在占有、使用、转让过程中的计税依据。当地政府税收机关应当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申报纳税的检查、辅导和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纳税辅导应从开发到项目投资,保证核算的连续性,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税收核算管理。

2.加强对房地产税收日常监管

政府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日常监管。在房地产企业开发初期,税务部门可以查看房地产企业的相关开发文件,比如立项书、项目规划图、建筑公司承包合同等,应对项目的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项目总投资金额等有一定的了解,方便后期监督、管理。税务部门应当要求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完工后,及时上报项目成本、费用等,防止企业偷做手脚,逃避应缴税。对存在税收问题的房地产企业设立税务人员调查分析,及时征收应缴未缴的税款。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支出等核算不正确,应向企业财务部门主管索要真实、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对于不能提供纳税资料的企业,税务机关应当采取核定征收或定额征收方法,征收应缴未缴的税款。

3.加大偷税、逃税惩治力度

政府税务机关除了要加强对房地产税收的日常监管,还应当加大对偷税、逃税行为的惩治力度。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纳税人的申报纳税管理。加大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审核,禁止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使用非法票据。设立专门的稽查部门,一旦发现疑似偷税行为的,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坚决杜绝人情税和关系税,加强税务机关人员的道德修养,杜绝违法现象发生。经检查确有偷税、逃税行为的房地产企业,要通过强制措施督促依法纳税。对偷税、逃税行为严重的房地产企业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置,追究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部门人员的法律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税收五倍以下的罚款或五倍以上罚金,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加强依法纳税的宣传力度

政府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依法纳税的重要性,使房地产企业领导人都能做到依法纳税。可以制作依法纳税小册子,在城市各大显示屏播放依法纳税宣传广告,或者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或其他网络形式,督促房地产企业纳税人依法纳税。

三、结束语

近几年房地产企业数目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依法纳税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严格依照税率征收税款,杜绝税务机关内部利用职权谋取税收利益现象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收入[4]。

参考文献:

[1]陈晓菲:探析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J].中国外资. 2012(20).

税收审计 篇7

一、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突出问题

(一) 地税征管改革的深化加大了审计难度

随着地税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 地税部门从过去面对税收任务的压力转变为现在既要面对税收任务, 又要面对执法责任的双重压力。虽然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规范了税收征管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使过去地税存在的税收收入流失、纳税人对税收机构行贿等违法乱纪的问题有所减少, 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地税征管的问题越来越隐蔽, 地税机构对付审计人员的招数越来越高深复杂, 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式上对审计机构提出了挑战。过去传统的审计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形势, 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状况制订出新的审计计划, 抓重点、抓典型。

(二) 审计主体对地税部门缺乏了解, 影响审计结果

我国的审计人员多数是通过了国家组织的审计考试, 其专业知识自然不在话下, 但对于业务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这表现在审计人员对地税部门业务的不了解, 使得地税审计效率较低, 影响审计结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地税部门相关机构的设置、机构的职能范围、地税部门征税流程的不了解, 这影响其在税收计划完成、税收报表及税源管理方面的审计工作。二是对税收征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 使得在税收审计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制度执行情况不了解, 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总的来说, 因为审计主体对地税部门的不了解, 造成审计过程中对地方税收审计内容的不熟悉, 降低了审计效率, 使得审计结果易出现偏差, 达不到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 审计客体的审计意见没有落实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 我国地方税收部门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是十分配合的, 能主动将税务报表、会计记录等相关资料交由审计人员, 对审计人员的询问也积极回应, 表现出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但对于审计得出的结果却没有认真分析、落实, 存在着“重审计轻落实”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被审计单位的法制意识不够, 轻视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公信力, 对审计结果不重视或敷衍了事。二是审计部门担心反映和提出的问题阻碍当地发展而从轻处罚或是不予处罚, 这使得被审计机构意识不到自身问题或更加任意妄为。三是审计机构对问题本身分析不透彻, 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意见时, 往往没有考虑到审计客体的具体情况, 使得审计客体无法落实审计结果。审计机构耗费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对地税部门进行了审计, 却因为自身或审计客体的原因使审计结果无法落到实处, 无法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地税征管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 找准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

地税征管改革的深入和审计难度的加大对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地方税收征管审计来说, 找准审计重点和审计切入点是尤为重要的。首先, 应明确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贯彻“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的审计方针。将地税机构有没有执行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作为重点, 根据以往经验对该区域过去存在的税收问题、税收薄弱环节进行关注, 对纳税单位审核不严、税种的随意调节、税收进度的调控、纳税单位未按时纳税等现象予以重视。然后, 采用审计加专项调查的方式, 加大专项调查的力度。通过专项调查, 对涉及的审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了解该区域税收的发展变化趋势、过去税收存在的具体问题, 与以往的审计结果进行交叉比对, 分析出该区域税收方面问题的由来, 针对这些问题制订审计方案、审计建议。其次, 紧紧把握住税收征管质量这条主线。对重点税收来源企业进行调查, 监控主体税种和税源发展态势, 加大对该区纳税大户的监督。

(二) 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

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审计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外, 业务素质能力也是尤为重要的。业务素质能力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的工作能力, 表现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部门是否了解, 是否知道其操作流程, 只有熟悉被审计机构的基本状况才能更快捷的找出问题所在。因此, 审计人员在对地方税务机关进行审计时, 应充分了解地税机构的设置及每个机构的工作职能, 熟悉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执行等各环节及其内部控制情况, 对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有一定认识, 才能得知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流程是否依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此外, 除了对审计部门有一定了解外, 还应时刻牢记《税收会计制度》等会计、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使得审计人员在对地税进行审计时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三) 重视审计结果, 落实审计建议

审计结果得不到落实, 主要有两点原因, 要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 加强审计机关在审计客体心中的公信力, 提高被审计机构的法律意识, 使其主动接受审计结果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整修改。二是审计人员应抛弃落后观念, 严格执法。审计人员应当将眼光放远, 不可因为一时对审计客体的不忍而减轻处罚。应当按照要求, 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依法处理, 树立起在被审计机构心目中的威信。三是相关部门应积极辅助审计机构落实审计结果, 对于审计结果应当持续追踪, 形成长效机制。由于审计机构自身权责范围的限制, 审计结果可能涉及的企业和部门又比较多, 因此单靠审计机构落实审计结果是不现实的, 需要其他机构进行辅助, 共同落实审计结果。此外, 国家最好建立审计结果落实问责制, 这样以法律的手段强行规定对审计结果的落实, 使得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上有据可循, 能依法对被审计机构未落实审计结果的行为实行问责, 强化了审计的监督作用。

(四)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审计手段

目前, 我国各地税收部门拥有的税收资料较多, 信息量较大, 如果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审计, 耗费时间较多, 工作量过大。因此, 将手工和电脑结合起来对税收资料进行综合管理, 减小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便于对过去的资料进行保管和查询, 有利于提高地税部门的征税效率以及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 目前我国多数地方税收机构也都实行了网络管理, 拥有了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的操作环境。通过计算机的帮助使得数据的收集、查看、整理变得简单易获取, 相关的操作软件的运用也简化了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 对结果的分析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减少了过去搜寻资料、分析资料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最好采用联网审计的方式, 使得审计机关能对被审计机关进行适时审计、远程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三、结语

我国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 它已经直接参与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当中, 融入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是地方财政审计的重点。对地方税收征管进行审计有利于地方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 促进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经济管理, 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随着地税征管改革的深入, 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正确开展税收审计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来源尤为重要。虽然目前我国地方税收审计还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 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相关机构、社会相关从业人员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纷纷献言献策完善我国的税收体系、审计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地方税收征管的审计工作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摘要:地税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反映出地方税务部门是否遵循更高权力机构所制定的程序、守则、规条, 评估出其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目前, 我国地税审计还存在着诸如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业务缺乏了解、审计结果没有落实等问题, 这不利于国家对于地方税收部门的监督管理。如何搞好税收征管审计, 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已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这几年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 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汪建国.深化地方税收征管改革的若干建议[J].税务研究, 2013 (09) .

[2]刘吉朋.浅议新形势下地税审计改革建议[J].经营管理者, 2012 (13) .

税收审计 篇8

关键词: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财政税收

事业单位是中国具有独特性质的组织单位, 非营利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资金拨付, 而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不断增长和国有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 单纯的以查错纠弊和提供鉴证意见为目的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绩效审计, 将成为一种必然。由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所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非营利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就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尽可能最大的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效用。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概述

营利性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 需要面对包括政府审计在内的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而其单位自身的管理与运作特点, 也决定了其自身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和有价值。而政府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拨款之外, 还应当包括提高财政税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比例。

按审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 一般可将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名称上也有着多种表述, 包括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2004年7月发布的《绩效审计实施指南》定义:全范围的政府审计包括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是在考虑应有的经济性的情况下, 对政府活动、项目或组织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独立检查, 其目标是实现改进。绩效审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良好的管理原则和实务以及管理政策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对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审计, 包括检查信息系统、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以及被审计单位为纠正已发现缺陷而采取的程序;联系被审计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对被审计单位绩效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并通过与预期影响进行比较, 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

非营利事业单位能够填补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空白, 所以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与帮助。加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 最终的受益者将是广大民众, 因为加强非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能够使其降低为民众服务的成本。相反的, 如果忽略非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 有可能使非营利事业单位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将会降低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意愿, 最终不利于受益者。因此, 在目前国家逐渐减少对非事业单位财政拨付的现状下, 如何完善非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财政税收,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维度、目标及内容

1. 维度审计

基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 对非营利事业单位各部门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绩效审计, 以评价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 审计目标

通过这个维度的审计工作, 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及时发现、报告问题, 依规处理问题,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增强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效益意识, 进而保证非营利事业单位各法人单位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合规、有效。

3. 维度审计内容

一是审查财政税收情况。审查是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内部业务管理活动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是审查预算管理及执行情况。审查是否根据部门的业务情况和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合理编报预算;预算口径是否完整, 编制程序是否严谨;预算调整是否得到批复;批准的预算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执行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是审查收入情况。收入是指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 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这部分的审查也将涉及对财务部门核算工作等的检查、监督。

四是审查支出情况。支出是指非营利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营业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这部分的审查也将涉及对财务部门核算工作等的检查、监督。

另外还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审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与经营业务相关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审查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等。

三、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及财政税收的条件分析

1. 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条件分析

首先, 加强宣传引导, 树立绩效观念, 培育绩效文化。要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重科研、轻管理, 重技术、轻市场”的传统观念, 有意识地进行宣传引导, 说服高层管理者倡导绩效, 加强各部门负责人对绩效观念的认同, 通过建立适合的沟通网络, 使追求绩效的观念深入人心, 着力培育绩效文化, 从而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打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 通过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一方面要从人员配置上注意引进相关专业人员, 充实审计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 尤其是绩效审计方法、科研、业务以及行业宏观形势的培训, 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胜任能力。

再次, 不断完善绩效审计方法。非营利事业单位需要在借鉴绩效审计理论和最佳实务的基础上, 在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审计方法。例如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绩效审计实施指南》提出的绩效审计方法方面的最佳实务基础上, 在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来不断完善审计方法。

2. 非营利事业单位开展财政税收的条件分析

首先, 提高单位领导层对财政税收的重视程度。单位领导层的行为决定着整个单位的财政税收行为是否真实可靠。领导层对财政税收的态度, 是指单位领导层对单位财政税收构建工作和具体财政税收实施过程的支持程度。领导层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视, 将有助于财政税收活动的有效执行, 并减少特定财政税收活动被规避的可能性。

其次, 实施绩效预算制度, 将责任和绩效切实统一起来。在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条件下, 实施绩效预算制度, 真正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分配办法。绩效预算制度的核心是定目标、定任务, 将公共支出与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它是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也应当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真正把资金和责任统一起来全面考量。

再次, 完善工作绩效及激励约束机制。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重要汇聚地, 单位要想留住这些优秀人才, 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绩效考核应当从品德、能力、勤勉、业绩、廉政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各类绩效考核内容的计分标准应采用百分制, 进行部门成员打分, 分别按照各个岗位分类考核办法, 具体规定组织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以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为基础, 规定出每个岗位职责, 明确岗位责任义务, 对于超额完成财政税收工作目标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于未完成财政税收工作目标的员工进行帮助改进。

参考文献

[1]张争祥.对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9 (8)

[2]卫文才.浅谈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现代商业, 2014 (5)

上一篇:篮球运动员的赛后恢复下一篇: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