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2024-11-06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通用9篇)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生产者,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技能性决定着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获取新兴的实用性知识,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讲课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能不断通过科研、产品研发来反哺教学,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创新能力,既成为理论的专家,又成为实践的能手。

1.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应用型本科确实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内容,许多地方院校纷纷提出了应用型定位,注重培养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好多应用型本科是几所学校合并或者是职业性专科院校升级而成,专业缺少科学的合理布局,甚至许多地方明显还有高职的影子,师资队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1 专业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

由于多校合并,专业分布、生师比非常不均衡,甚至趋高低两极之势。有的专业生师比偏低,一些教师长期课少或无课,造成师资浪费;有的专业生师比偏高的,造成一些班级外聘教师多,许多教师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配备的不均衡,使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不能进行很好帮带,教师的教学、科研成长缺少肥厚的土壤,教学发展也受到制约和影响。

1.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学校发展后劲。

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增加,而且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劲的超越,必须有优良的师资,才有坚强的发展后劲。但许多应用本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2.1 年龄结构不合理,有青黄不接现象。教师年龄正常的比例结构应该是宝塔形,许多新的应用本科缺少30-40岁中间的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青黄不接,一些老教师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掌握不够,个别新教师高学历、低能力,而起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中年教师队伍人数较少,整个队伍年龄出现失调。

1.2.2 高层次领军人才欠缺。这些学校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高学历师资比例偏低,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师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水平、上层次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非常薄弱、缺少向心力,关键在于高层次领军人才欠缺。

1.2.3 教师存在严重的“近亲”现象。在师资的学缘结构上:教师大都来自本地,存在“近亲繁殖”、来源单一,缺乏学术思想的交叉和碰撞。获得博士学位、尤其是在国内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者不多,缺乏与国际学科前沿对话的能力,教师的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大都限于一般层次,高层次联合攻关和协作较少。教师除极少数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外,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背景,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单一,知识结构偏窄,难以胜任知识经济时代对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

1.2.4 科研成果不丰,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学校缺少结构合理、能进行科技攻关的研究团队和开拓新兴研究领域的跨学科项目小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氛围;重大成果产生难,科研成果转化难;学院产教结合易,向社会提供服务换取资源难。

2.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师资队伍结构等一系列问题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应用型本科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大决心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建立与应用本科相适应的师资管理体制,使师资队伍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1 应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建立合理的师资结构,使教师的数量、学历、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与学院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相适应,解决生师比问题,全面调整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

2.2 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教师在职读研或选送到高等院校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本行业省内知名专家、教授、教学名师、高级技师。从企业行业聘请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

2.3 广开渠道招纳英才,面向社会招聘博士研究生和优秀硕士毕业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包括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社会英才,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调整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行公开招聘,一人一议灵活待遇。对于重点发展的单位,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横向合作的政策力度,采取特殊政策,整体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兼职教授、名誉教授,采取超常规举措汇聚高端领军人才。

2.4 开阔视野,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外引内培”,有针对性地引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博士,对未获得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加大督促与培养力度,引导教师前往国内外一流学府、师从知名导师攻读博士学位,开阔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提高师资队伍中具有海外留学、进修教师的比例。贯彻国家“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出国留学方针,按照“选拔优秀骨干、派往一流高校、师从知名导师”的原则,提升教师跨国文化交流和跨国科研合作攻关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2.5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在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业设立培训点,选派教师参加相关实践能力培训,在培训中获取新讯息、了解新需求、把握新方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扩大从行业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解决因专业转换所导致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的不足,使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6 实施国际学术交流 提升学院层次。开展校外科研合作,发展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大型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开拓教师的视野,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定期聘请大师级专家来校讲学,推进高水平的合作研究。支持教师出国研修、合作科研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到外资或合资企业实习锻炼,紧密跟踪学术前沿。优先或重点发展重点学科的骨干教师,推进校企、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加大副高级及以上职务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力度。

2.7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力资源效益。大胆改革教师用人管理模式,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施行事业编制、劳动合同制、人事派遣制等多种用人模式,采用多种合约形式,建立专兼结合的开放式教师选用模式。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联合,实现兼职教师资源整合共享,积极开展高校间优质师资的互聘和联聘,积极拓宽外聘教师渠道,汇聚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优秀人才,融合多校教学方式和风格,共享社会各类优秀人才资源,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满足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之,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树立“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关心人才,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既注重德才兼备又不唯学历、职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做到让“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上下功夫,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感情投资,努力创造一种“良臣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的良好氛围,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对师资的要求。

高校中,则是各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协调,为谋求各学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渐转变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适时、适职、适业的提高性培科、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做到分工恰当,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渐转变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适时、适职、适业的提高性培职责明确,既各尽所能又密切合作,形成各学科、专业联合攻关的团队精神。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2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 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 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特殊的学校定位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素质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必备的素质外, 还要具备技术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特有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 具备“双师素质”是应用型本科教师适应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需要所决定的, “双师型”师资的特点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2 应用型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1 更新观念, 确定“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由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发展上必须贯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既要重视应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也要重视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在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指导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促进师资队伍由“教学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2.2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办学层次的提高也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层次人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方面来实现。

外部引进上, 学院应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制定优惠政策, 积极引进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这样可以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业务水平。对于具有较高学术造诣, 并在技术领域具有专长的专家、能工巧匠及高级人才, 只要他能对专业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带来突破性变革, 就可以根据需要实行灵活性聘用。在一般教师引进上, 学院应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和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教师准入制度, 除了高学历这个必备条件外, 可以将“有相关工作经验”作为人才招聘的必要条件, 为“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奠定基础。

内部培养上, 学院应该为应用型师资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 为他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促使他们尽快实现转型和提升。一是通过建立并完善制度, 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进修, 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也可以将学校的实训室建在企业, 建立以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做”一体化。二是选送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修学习, 参加项目研发的过程, 了解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或企业运作方式等。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 实现以赛促学的氛围。

2.3 开展校企合作, 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实践证明,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而旨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式、订单式、顶岗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和解决。具体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来培养“双师型”教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通过聘请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既熟悉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能工巧匠到学院任教, 以优化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通过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 让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 可以弥补自身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陷, 还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 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 通过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来培养“双师型”教师。科学研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 专业教师有了深入一线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的机会, 在教学的同时, 能够跟上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与动态, 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校企合作, 以合作为契机,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4 加大经济投入, 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要想建设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并留住优秀的人才, 学院应不断增加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济投入。学院应方法设法改善教学条件, 比如更新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及办公设备, 为教师创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使教师有归宿感, 这样教师才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的同时, 要完善奖惩机制和职称评聘制度, 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激励功能, 向在学科建设和专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 使教师压力与动力并存,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2.5 加强师德教育, 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一方面, 要重视师德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加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另一方面, 建立师德反馈评价机制。通过同行及学生的反馈及评价, 把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参加职称评聘、申请外派进修学习和期末评优评奖等的重要内容和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关系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应该提早准备,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以应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海远.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

[2]钟小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 (12) .

[3]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05) .

[4]刘国艳.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扩招,加大对师资队伍假设的投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但当前应用本科高校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快速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师資建设理念。“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近些年出现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对附近高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等场所内具有教师素质、专业水平的师资力量培养成兼职性质的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是未来高校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故需要加强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探究,以更好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服务。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

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中提到了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并在文件中指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助于未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是以行业和企业等为基础,以就业为基础导向,通过学习来培养更多企业或者单位需要的具有高素质[1]、高技能和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故在应用型高校中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具有实践操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为单位或者企业培养更过应用型的人才,迫切需要具有专业水平和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学习到的基础更好的应用到具体的实践生产中,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更好的查缺补漏,努力学习。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相关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传授理论,讲解原理和结构等,实践操作中可以为学生指导具体的工作。但当前“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故“双师型”教师的审核和评定主要是通过各大高校等对教师进行审核和评定。但值得肯定的是,学校聘请的“双师型”教师都是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且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双师型”教师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双师型”教师首先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素质,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且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实践操作,具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和基础。

3、“双师型”具备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在岗位工作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师头衔的结合,“双师型”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教授课程的能力,并且在生产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表现优秀,能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项目操作过程中给学生讲解生产的原理、结构[3]等,形成明显的对照,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更具体、更明确,避免单纯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策略

1、树立正确的“双师型”教师观念。当前美国对教育职业资格审查较为严格,且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更严,不仅高校等设定“双师型”师资团队,还在中小学教师团队中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且该团队必须具备相关行业内的学士学位,并且要具备相关年限的工作经验[4],对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要求。而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考核达标后方具有任选资格,而大学应用型教师必须要在相关的单位或者企业任职一年,明确生产单位的经营方式、管理機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且理论等知识考核达标。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建立。发达国家中大多数都对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规范化的师资认证制度和考评制度,故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师资认证制度,并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的强化,使其适应于我国教师团队的发展。

3、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设立目的是为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利益,“双师型”教师认证资格严格[5],且具有较好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实践经验,在教授课程时必定会付出更多的劳动,理应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等。但奖励和处罚同样要看绩效,通过绩效结果来评定教师的水平和工作质量,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4、教师结构和比例的调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高校中兼职的师资队伍比例占教师总数的50%或者70%以上[6],而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比例较小,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师资团队水平,打造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就需要大力引入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资源。

5、校企合作的加强。学校定期与校外企业合作,定期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定岗实习或者实践训练,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7]。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发奋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知识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四、讨论与建议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快速发展,且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目的是为适应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变革。应用本科高校旨在为应用型企业或者单位输出更多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问题。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更优秀的师资,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具有具体生产中的实践经验,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思琦,张立红,尹显明等.高校工程训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C].华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金工教学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34-436.

[2] 晁勤,加玛力汗·库马什,樊艳芳等.对口支援在西部高校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效益分析[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973-975.

[3] 刘戈,黄运平,张德科等.论省属高校的科学定位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以武汉纺织大学特色发展为例[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年会论文集.2010:225-233.

[4] 谢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C].第三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论文集.2009:154-159.

[5] 李成钢.专业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为例[C].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教研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4:110-112.

[6] 陈进军.从课程建设角度分析军事理论课师资建设问题--以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师资现状为例[C].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四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62-366.

[7] 王保华,耿益群.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发展与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个案[C].2009年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250-258.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4

1.适应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实验区,利用地缘,人缘支持的优势,率先进行改革,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越来越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也日益增加,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基本上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院校起点较晚,师资队伍的基础有限,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处于适应教学型的建设期,在建设的理念上和战略布局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型院校特点。除深圳大学外,珠江三角洲的几所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应用型外延上有所区别,即在应用型人才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品质规格有所差异。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提出“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惠州学院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肇庆学院则提出“培养知识基础扎实、社会适应性强和具备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的体系,各校的人才战略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即围绕学校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揽师资建设工作,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路子,使得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短,因此各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均呈现为中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教师占师资队伍的比例在70%-80%之间。如惠州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2.7%、肇庆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78%,佛山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0.2%。这说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这些高校注重引进和使用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非常重。在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2.1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都是应用型的,并在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从措施上看有: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和职业资格、强化青年教师在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训练、支持青年教师参与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科研和咨询、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活动等。

尽管如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总量上却是不足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仍未完全形成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术型院校模式仍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补充和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仍是从高校引进教师和吸收毕业生;教师要服从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岗位和实验实训岗位的分工,导致了教师主要精力和活动倾向于书本知识传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难以获得持续和稳定的应用能力锻炼机会。各校对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普遍认识不足,政策和措施也未完全到位。

2.2超过控制线的`生师比所带来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生师比16:1以内是优秀等次,18:1为控制线。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这些年的生师比还是较控制线高的,如惠州学院为21.18:1,肇庆学院为21.09:1,佛山科技学院为18.87:1。目前广东省对省属高校的拨款方式上为按生均标准拨款,因此,扩大招生数意味着增加学校办学经费,必然导致学生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在增加教师上这些高校更多考虑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即便这些高校需要在评估前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但师资队伍数量的增长仍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这给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有:

(1)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较多,其中少数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达到12节以上,多数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在8节左右。青年教师上岗时本身的教学素质就有所不足,然而一到学校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2)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教学型高校,但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却有一定的要求,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使得青年教师科研投入的精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2.3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一些负面效应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养成,而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素质养成教育,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错误观点,缺乏必要的师德素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授业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欠缺。

3.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为引进优秀青年教师,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支付安家费、支付科研启动费、提供办公室、专门设置实验室等。为适应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应着力制定和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对应用型专门人才施行双聘制、兼职制和客座制的优惠政策,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在岗位聘用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实施代理制管理过程中,应实施更加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3.2优化激励机制,兼顾教学和科研

应优化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机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的发展环境。应充分发挥岗位聘用制度的杠杆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的原则和需要,通过实行绩效工资及奖励在教学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等手段,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工作、参加学术交流,特别是支持教师开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科研课题。只有兼顾教学和科研,同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公正且畅通的上升通道,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才能促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成长。

3.3加强约束,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在对青年教师的约束机制上,特别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教学规范和考核细则,使青年教师能够自觉用这些职责、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必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并将其纳入制度建设层面来抓。严格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从业道德水平,并结合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如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正确引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健康成长。综上,青年教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力量,学校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有效且稳定的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研究》,2010(23):1-6.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5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鼓励教师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尝试。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面临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在规模与质量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了大批能深入企业一线担当技术重任的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但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

从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是师资队伍的扩充相对滞后,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二是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相对缺乏。师资队伍的年轻化,使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对缺乏,从而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造成学科梯队、科研团队数量少,部分学科专业整体教学、科研实力较弱,影响了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引进和补充教师,使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方面,进而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多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学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教学方法不合理。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够,多数教师缺乏创业意识。

3、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相对稳定的教学工作使得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更没有去创业的打算。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高校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积极作用正在稳步显现;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将之应用于有效教学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是先导,教育是关键,师资是根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从教育的超前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思想,从而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目前,由于受到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建立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师资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目前,师资队伍的比例结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国家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因而,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创新,积极去探索创业的新途径,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有自身的特色,就在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一支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正是弘扬这一特色的重要力量。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

在制度上要保证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进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肯定,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吸引学有专长的技术骨干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新引进的专业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研发和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于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其所研发的创新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

2、在教学部门中确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

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结构,对于提高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特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除了通过从专业部门引进技术骨干之外,还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来实现。学校还要建立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使创业型教师有“用武之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

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进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鼓励一批有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途径,它推动着应用型大学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应用型大学要保持其应有的引领地位,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所在在于培养建立起一支致力于创新创业、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能够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师资队伍。应用型大学应通过课程的创新化、知识的资本化、大学的创业化来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教育平台,取得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市场认可,实现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刘新波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4)。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6

文捷

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维稳形势、执法环境和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职责任务不断拓展,而且风险性、挑战性明显增强,这对公安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制度管警,紧抓队伍管理不放松,坚持向教育训练要战斗力,培养更多适应本职岗位、业务要求的行家里手,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铸造忠诚警魂

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理想高于天。要紧紧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在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入思考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大力弘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为党和人民利益而战、为法律尊严而战、为警察荣誉而战的战斗精神,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纪律要求相衔接,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公安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民警工作生活的各方面,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级警示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切实做到敬畏法纪、遵守规矩。要大力加强文化育警建设,用先进文化熏陶民警,用先进典型感染民警,用丰富的文化软实力锻造队伍战斗力,培养广大民警顽强的战斗意志,激发公安队伍活力,力争通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来直面和破解目前各种困局。

坚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走过场。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敞开心扉、直面问题,揭短亮丑、互相帮助,真正在思想上受到洗礼、灵魂上受到触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科学管理队伍

多措并举狠抓从严治警。要不折不扣地把从严要求落实到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重在平时,以严的标准要求民警,以严的措施管理民警,以严的纪律约束民警,使民警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民警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特别是要把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原则不动摇,坚持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坚持任人唯贤,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

立足制度精细管理队伍。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公安执法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不断健全覆盖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确保执法活动有章可循。紧紧抓住人权、财权、物权等重点岗位,建立健全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切实管用的制度规定,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紧密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实际,围绕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内容,全面查找有损队伍形象和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坚持务实、管用原则,进一步创新完善民警违法违纪预警分析研判机制、提升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杜绝“牛栏关猫”现象的发生。

强化监督推进实效管理。制度一经制定、机制一经形成,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狠抓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要针对执法执勤过程中易出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自觉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责任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偏差,牢牢抓住不执行制度的事,紧紧盯住不执行制度的人,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设“死角”,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制度执行不变形、不走样,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查处、严惩不贷。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坚持群众路线,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广泛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注重核实、用好群众信访举报信息,让违法违纪行为无处遁形。

推进公安教育训练发展,增强民警素质能力

健全完善教育训练长效机制。一是推行量化学时机制。建立民警教育训练个人档案,将教育培训工作量化为学时制,加强对民警教育训练的监督管理。二是建立民警培训考核考评机制,将培训结果与民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三是推行岗位练兵机制。根据警种特点,组织民警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和比武竞赛活动,用实战成果检验教育训练成效,有效提升民警工作能力。

强化实战训练保障。一是教学保障。以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活动为载体,鼓励专兼职教官研发符合形势需要、贴近实战的核心培训课程,以菜单形式罗列相关课程供民警选择,让参训民警各取所需,确保培训工作顺应形势需要和民警需求。二是器材保障。各级教育训练部门要按照训练容量合理配备训练器材,确保训练活动正常开展。三是场地保障。推动完善警械武器施训场地建设,在基层训练基地建设训练靶场,满足日常射击训练需求。四是经费保障。按照“谁调训,谁负责”的原则,以“经费跟着人头”的形式规划训练经费,民警在哪里训练,经费就拨到哪里,确保训练经费足额保障到位。

加强教官队伍建设。通过分批抽调教官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课题研发等方式,在警务实战教官中发掘和培养人才,打造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官队伍。从各警种选派、挖掘业务骨干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组成“小专家”、“小教员”队伍,专门承担民警培训期间的教学任务,确保民警培训的质量。此外,要推送一批教学骨干参加上级公安机关组织的培训,有效提升教官的能力和水平。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

一、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 传统的研究学术型院校人才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现阶段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教育部要求, 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新建本科院校应更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商务日语是一门注重应用性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知识, 掌握较宽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适应在政府机构, 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商务日语教育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同时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异表现, 使得日本在我国的投资速度不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华企业有2万多家。另一方面, 1999年开始, 国家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目前中国各高等院校中设立的日语专业为671所, 其中设有商务日语专业 (或方向) 的高校数量已达到235所, 约占日语专业总数的35%, 在校日语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5万人。由于商务日语专业符合教育部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 预计未来设立商务日语专业或将原有日语专业改造为商务日语专业的高校会继续增加。

二、商务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缺乏商务专业知识。

作为应用日语的一个分支, 商务日语以日语理论为基础, 涉及了经济、贸易、营销和法律等多门专业知识。因此需要任教老师既具备较高水准的日语专业基础, 又有相应的商务贸易的理论知识或实际工作经验。我国的高校中目前尚没有商务日语专业的研究生院, 无法培养出与商务日语专业相对应的教学人才。现在从事商务日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主, 他们具有扎实的日本语言文学功底, 但是商务贸易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很多教师仅仅通过自学商务知识或者经过短期的培训进修就担任此课程, 因此授课时基本照搬教材, 学生们也是一知半解, 课堂效果不佳。

(二)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根据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销售代表、商务翻译、外贸跟单、报关员等工作。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了解国家对涉外贸易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 能够读懂外贸函电并制作相关单证, 了解商务礼仪, 熟练运用日语与客户谈判沟通。对商务日语人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 不愿在培训方面花费过多精力, 他们希望获得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具有“即战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这门实战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 商务日语的教师自身也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师大部分并非科班出身, 在大学学习时关于商务活动的实习或实践经验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数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 缺乏在企业从事商务贸易工作的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只能照本宣科, 无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

三、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综上所述, 从个体层次来看, 商务日语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日语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商务知识, 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商务活动的实践积累;从教师团队层次来看, 师资队伍中的专职任课教师具备上述条件就不必多说, 同时也应该引进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具有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实现两类老师的互补与互助, 从而保持整体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利用各种途径, 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水平。

由于现有的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大多是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其日语基础功底已经比较扎实, 只需要提高商务知识水平并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鼓励和挑选教师到国内外较早开设商务日语课程且获得同行好评的院校接受培训, 特别是到那些商务日语课程获得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的院校, 进行课堂学习和观摩, 接受优秀同行老师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学习和强化商务理论知识, 而且在与同行的沟通中能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二是到需要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企业或机构进行一定期限的挂职或顶岗。通过这种方式, 商务日语的教师可以增加实践经验, 拓宽视野, 同时还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条件, 从而对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作出改进, 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商务日语人才。三是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日语研究会等机构举办的各种活动和研修班, 听取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的讲座, 同时借此机会与全国同行交流沟通, 开阔眼界, 提高对商务日语专业的认识, 把握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四是积极聘请商务日语专业的专家教授或企业人员到本校开展讲座, 在提高教师队伍商务日语能力的同时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对日贸易的形势与相关政策。

(二) 注意引进外部师资。

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内部师资水平的同时, 应适当从企业等机构聘请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熟悉实际贸易操作及行业动态的企业人员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为师生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他们也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或是案例教学进行授课, 使学生能够直接获得企业工作经验, 为将来从事商务活动, 早日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 也可以利用企业外聘教师的社会资源, 安排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现场观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商务理论知识的同时, 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商务日语的专职老师们也能够通过与企业外聘教师的交流与课堂观摩, 提高教学水平, 加深对商务日语专业以及对日经济贸易领域的理解。

(三) 积极创造产学合作平台。

产学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式。通过产学合作, 学校方面不但可以打造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队伍, 而且为学生就业拓宽路径;企业方面也能够优先获得学校方面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同时商务日语专业教师也可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日语能力, 为企业拓展业务, 创造业绩。学校应该利用各种途径, 积极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 开发产学合作项目, 实现产学结合的双赢模式。

四、结语

商务日语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 要求专业教师不但具备良好的日语基础和全面的商务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优秀的商务日语师资队伍可以促进商务日语学科的专业建设, 同时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各类应用型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培训, 引进外部的优秀人才担任外聘教师, 同时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通过多个途径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商务日语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 4:7~8

[2]张乐洲.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科技, 2005

[3]林坡.地方院校商务日语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论文 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 建设

有一支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规律,又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应用型本科教师的发展必须贯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既重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要重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实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本文以安康学院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

加快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办学定位的要求。《安康学院“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2008)确立的安康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指出: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立足秦巴,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内涵优先、注重应用、开放办学的道路。《安康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1)更是明确指出学校要走地方化发展道路和坚持开放式办学。

简单地说,安康学院的办学就是要立足服务地方,凝练特色,办出水平,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如果我们没有一支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深入实践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第二,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应用研究的需要。安康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科研方向定位也是“以应用研究见长”。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应用研究,“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都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第三,加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需要。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11[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中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行业背景教师、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本文统称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队伍”一级指标下“数量与结构”这个二级指标达标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是“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如何系统培养、认定急需一个具体的规划,需要加快研究解决。

第四,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工作,可以引导教师走出校门,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去,对于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起步

第一,学校已经认识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2009年以来学校领导在春季开学等重要工作讲话中都谈到了建设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安康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1)指出“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教师缺乏,教师队伍应用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二,《安康学院“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8)第三部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中第6条明确指出: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和基层生产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教师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安康学院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2010)提出了“工程实践、实验和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或管理培训,指导本科生的教育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011年6月10日学校又出台了《安康学院鼓励教师开展科技服务实施办法》。

第三,各院系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思路和办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2007年开始,教师岗位职责考核中,加入了教师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作事项的要求。同时,大力鼓励教师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横向研究课题,鼓励教师为地方单位讲学、培训、咨询,鼓励教师社会兼职、挂职。

2.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无论从实际能力结构看,还是从教育部本科评估指标体系认定看,学校“双师型”教师在总量中占比还很小。根据学校人事处2011年初步统计的数据,教师中持有行业资格证书的还不足2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偏低,而且各院系分布也不均衡。加快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比,进行结构性调整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思想认识上,还存有分歧。思想认识的一度困惑,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第三,根据教育部本科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释,我们还需要出台更加明确的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管理办法。

第四,各院系、有关部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记录文件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完全达到本科评估认定的要求。

加快安康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1.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规划

建设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地方和行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从学术水平看,这支队伍扎根地方和面向行业,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强。从教学水平看,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强,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不断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中,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规格质量要求,设计相对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科研工作制度,引导和要求教师的工作理念和行为规范不断地向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模式上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培养过程,养成双师素质。

3.优化学校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和职称评审制度,引导教师“出校门、到地方、进企业”,增强教师加快双师型素质锻炼的内在动力

在每年度岗位职责考核中,增加基于“双师素质”内涵的指标作为评优优先条件。例如:在企业挂职锻炼或服务地方取得良好成绩,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在职称评审制度中,增加利于提高双师素质的前置条件或优先条件,可以参考使用本科评估中对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条件。

4.全力推进社会服务和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转变思想,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安康学院升本以来,在服务地方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研究中心,并于2012年成立了专门的合作与发展处,专司地方事务。学校应进一步加快与地方合作的平台建设,加强教师服务地方的组织性。同时,要加快制度创新,出台专门的鼓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进修机制,在解决企业生产实践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5.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院系应该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聘任企业及校外实习基地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快出台有关政策,促进外聘教师更加有效、更加顺畅地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孙恒.教学型高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5).

[2]许长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0 (6).

[3]崔玉祥,袁云沛.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黑龙江教育[J].黑龙江教育,2011(3).

[4]翟志豪.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5]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6]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0).

作者单位:余 谦 安康学院 陕西安康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总结 篇9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学校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师资队伍现状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职称比例30%;具有博士学位3人占30%,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45岁以上教师1人,45岁以下教师9人。所以专业的整体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具备了较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年来教师队伍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院级和市级教改项目十多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三项。

(二)主要建设思路

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经常性的举办学术报告,积极安排对外学术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教授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建立学术梯队,加强学术研究与内部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队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尽量让高职称、高水平教师上教学第一线,开展导师制和教学法研究,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青年教师实施实验室锻炼制度,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

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目前本专业派出一名博士出国进修,另一名教师在北京化工大学进修。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采用多种形式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重新制订了2014级和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自主学习模块并实行分学段教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专业总学分均在20%左右,实践环节的加强,能够大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制定出了专业学习大纲,从人才成长目标与规格、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指南、课程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等方面,为学生的求学之路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为配合大类招生的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开设了专业导航课,更加细化了岗位技术标准体系,使学生对应用化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刻与明确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方面,组织专业内部教师对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讨论,并对规划与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 以专业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核心成立系列课程建设小组,对系列课程的构成、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调整以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具体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进行工作; 以专业负责人和实验主讲教师为核心成立系列实验建设小组,对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将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和教学法研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交流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或地区性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在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实验环节的建设

实验环节包括基础性实验环节和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建成了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的台套数、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实验室的环境和本科教学实验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同步立项建设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实施开放式管理,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和实验项目的整合优化,大幅度增加了研究创新性实验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培养体系。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化工企业的实习是锻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联系、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是建立稳固实习基地的重要方式,本专业已与邯钢焦化厂、新阳光化工、河北硅谷化工、河北昊阳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稳固关系并建立了较稳定的实习基地。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健全合理,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管理的范畴涉及教学法活动的制度化、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进与管理、教学任务的下达和安排、教材规划和选用管理、新教师的选聘和试讲、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听课制度、课程考试命题、阅卷和成绩管理,校外实践环节的遴选和实习检查制度、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答辩管理制度等。在上述各项工作中,专业教研室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各项工作由专业负责人把关,并形成了在教研室业务学习会议上对工作进行通报、研究和讨论的制度。在专业建设和日常管理中,明确专业建设负责人的听课制度、把关制度,使日常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五、人才培养成效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从2011年至今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这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说明了我们人才培养的方案、过程和结果是优秀的。

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本专业成立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得到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使我们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将继续按照“引进来,送出去”的思路,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和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系列课程建设;专业基础精品课程、专业优秀课程的建设和特色课程的建设,符合教学规律要求具有创新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层次和水平。

(三)实践教学环节与基地建设还需要有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重点是在实验装备的规模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设计型、综合性实验要进一步充实内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室

上一篇:小学督导检查工作汇报下一篇:与善良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