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2024-10-17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共8篇)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1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

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商务部令2014年第5号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4年10月21日商务部第3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高虎城

2014年11月15日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外援助管理,提高对外援助效果,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对外援助是指使用政府对外援助资金(以下称援外资金)向受援方提供经济、技术、物资、人才和管理等支持的活动。

第三条 对外援助的受援方主要包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且有接受援助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

在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发达国家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外交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作为受援方。

第四条 对外援助应尊重受援国主权、不干涉受援国内政,致力于减轻与消除受援方贫困,改善受援方民生和生态环境,促进受援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受援方自主发展能力,巩固和发展与受援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五条 商务部负责对外援助工作,拟订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和方案,编制对外援助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以下称援外项目)并组织实施,管理援外资金的使用,开展对外援助国际交流与合作。

驻外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协助商务部办理与对外援助有关的政府间事务,负责援外项目实施的境外监督管理。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协助商务部处理对外援助管理事务。

第六条 商务部建立全口径对外援助统计制度,收集、汇总和编制对外援助统计资料。

第七条 商务部制订统一的对外援助标识,负责标识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对外援助政策规划

第八条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对外援助中长期政策规划和国别援助指导意见,经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商务部建立援外项目储备制度。

第十条 对外援助储备项目是编制援外资金计划和预算,以及援外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条 商务部负责搜集、审核和确定具体国别的对外援助储备项目,并对确定的储备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章对外援助方式

第十二条 对外援助资金主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类型。

无偿援助主要用于受援方在减贫、民生、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以及人道主义等方面的援助需求;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受援方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援助需求;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受援方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型项目、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宗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

第十三条 除特殊情况外,对外援助由商务部通过政府间援助的形式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对外援助以项目援助实施为主。

在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可向受援方提供现汇援助。

第十五条 援外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成套项目,即中方在援外资金项下,通过组织或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全过程或其中部分阶段,向受援方提供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成套设备和工程设施,并提供建成长效质量保证和配套技术服务的项目;

(二)物资项目,即中方在援外资金项下,向受援方提供一般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配套技术服务的项目;

(三)技术援助项目,即中方在援外资金项下,综合采用选派专家、技术工人或提供设备等手段帮助受援方实现某一特定技术目标的项目;

(四)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即中方在援外资金项下,为受援方官员和技术人员等提供各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中短期研修、人员交流以及高级专家服务的项目;

(五)志愿服务项目,即中方在援外资金项下,选派志愿人员到受援方从事公益性服务的项目。

第四章援外项目立项

第十六条 除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或特殊情况外,拟立项的援外项目应从对外援助储备项目中确定。

第十七条 援外项目在立项前应经过可行性研究。

中方可要求受援方提供拟立项项目的相关资料,作为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第十八条 除依照有关规定需报请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项目外,商务部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决定是否立项。

第十九条 援外项目立项后,商务部一般应与受援方商签立项协议。

立项协议应明确项目的技术内容、资金安排、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

(一)项目实施所需当地配套条件和后续运营、保障或管理责任的承担;

(二)中方在援外项目项下进入受援方的设备材料、一般物资和援外人员合理数量生活物资的关税及其他捐税的承担或免除;

(三)为中方设备材料、一般物资和援外人员入境、居留和开展工作提供的便利;

(四)在受援方当地执行援外项目任务的援外人员应有的礼遇,以及人员安全的保证措施。

第二十条 援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立项协议内容重大调整的,中外双方应签订补充立项协议。

第二十一条 优惠贷款项下的援外项目由商务部根据承办金融机构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立项,并与受援方签署优惠贷款框架协议。

第五章援外项目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商务部对援外项目的安全、质量、功能、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三条 援外项目一般由中方负责实施。

经与受援方商定,援外项目可由中方与受援方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实施,或在落实中方外部监督的前提下由受援方自主实施。

第二十四条 援外项目管理机构依据商务部有关规定组织和监督管理相关援外项目的实施,并接受商务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商务部依法对援外项目中方实施主体资格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援外项目由中方负责实施的,项目具体实施主体应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定。相关办法由商务部另行制订。

第二十七条 援外项目中方实施主体不得将所承担的任务转包或违法分包。

第二十八条 援外项目由中方负责实施的,商务部或援外项目管理机构一般应与受援方商签援外项目实施协议,明确规定援外项目实施的具体事宜和双方权利义务。

第二十九条 援外项目由中方负责实施的,商务部或援外项目管理机构应与实施主体订立援外项目实施合同,明确规定援外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事宜和双方权利义务。

援外项目实施合同应明确实施主体对援外项目在合理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保证责任。

第三十条 按照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方式实施的援外项目,中方应与受援方商签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三十一条 除涉及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的管理外,对外援助物资出口不纳入配额和许可证管理。

第三十二条对于援外项目项下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购、发运的物资,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对外援助出口物资的检验监管和口岸验放办法。

第三十三条 因外交、国家安全或承担的国际义务等原因,或因不可抗力导致援外项目无法完成时,商务部可中断或终止援外项目。

第三十四条 商务部按照财政预算相关规定管理援外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编报、执行、调整的配套制度。

援外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商务部建立援外项目评估制度,对援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十六条 对于中方实施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依法向商务部投诉或举报。

第三十七条 商务部建立对外援助实施主体诚信评价体系,对实施主体参与援外项目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评价。

第六章对外援助人员管理

第三十八条 对外援助人员是指政府或援外项目的中方实施主体指派执行对外援助任务的人员。

第三十九条 对外援助人员在外执行援外项目任务期间享有国家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条 对外援助人员在受援方当地执行援外项目任务期间应遵守中国和受援方的法律法规,尊重受援方的风俗习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从事其他商务活动。

第四十一条 中方实施主体应当依法与对外援助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工资制度,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

第四十二条 中方实施主体应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其派遣的对外援助人员在外执行对外援助任务期间享有相应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障。

第四十三条 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对外援助人员在外执行援外项目任务期间的基本待遇标准,并建立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救助制度。

第四十四条 对外援助人员在执行援外项目任务期间做出突出成绩的,商务部可依法给予表彰;在执行援外项目任务期间牺牲的,商务部应依法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评定为烈士。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对外援助实施主体资格的,实施主体资格应当予以撤销,商务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并可以依法公布处罚决定;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援外项目中方实施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商务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并可以依法公布处罚决定;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将所承担的援外项目任务转包或违法分包的;

(二)未按援外项目实施合同履行义务或迟延履行义务,影响项目正常实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挪用援外资金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

援外项目中方实施主体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的,自处罚生效之日起二至六年内,不选定其参与援外项目。

第四十七条 国家机关和援外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对外援助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的。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 对外人道主义援助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 军事援助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5日起施行。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2

聘请专家授课

历届培训班,公司均聘请来自湖北省高校、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的教授、专家组成授课团队。课程内容丰富,既囊括育种、栽培、植保、灌溉、管理等技术,还增加分子生物学技术知识培训。

实地参观考察

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学员到公司的育种基地、生物检测试验中心实地考察,直观地了解中国育种方式,学习常规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也了解SSR、PCR等分子检测技术。同时,组织学员参观湖北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使学员对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及湖北农业的发展状况有了直观的认知。

注重互相交流

一是信息交流。

通过专家授课、外出参观为学员提供了解中国的机会。同时要求学员作国别报告,也为我们了解其他国家打开了一扇窗,更提供了学员间互相了解、寻求合作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世界农业的协同发展。

二是种质资源交流。

种质资源是生物育种最宝贵、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也是生物育种成败的关键所在。公司借助培训班,广泛征集各地特色种质资源,同时根据学员要求,赠送给学员大田作物及蔬菜种子,供学员带回国内试种。这种国际间的种质交换有利于我国与合作国间种质资源的共享,可以加快生物育种步伐,实现技术进步和市场开发的共赢。

确保优质服务

为了提高授课效率与质量,公司邀请的均是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专家和学者,全英文授课。参观考察时配备专职翻译人员。

教学设施方面,为方便学员上课,公司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安排了专门的教室,配备了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使得课程更加生动形象,也方便了交流与授课。

听取学员反馈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对外援助 管理体系 协调机制

【作者简介】胡建梅,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法】D8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3-0072-81

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中国对外援助的相关内容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公之于众,显示中国政府对援外事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援助的决策权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50年以来,随着对外关系和对外援助工作的开展,中国已建立起各级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管理力度不断增强。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建设仍不能满足援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管理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发展。2005年《巴黎援助有效性宣言》和2008年《阿克拉行动议程》都强调了面向结果的管理和建设功能良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要求援助方应根本改变现有的对外援助管理模式,以符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法国向来重视面向结果的管理,积极履行发展援助领域的国际规则,因此,研究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可使我们更好地借鉴援助管理的国际经验。另一方面,非洲法语国家一直是法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对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对非援助提供借鉴。

一、法国对外援助动机与理念

援助国的对外援助理念是塑造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内核。法国对外援助强调从人道主义出发援助贫困地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追求国家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法国比其他许多发达国家都重视发展援助,这不仅有现实利益的考虑,也有人道主义及历史传统的影响。

1. 对外援助是法国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明确表示对外援助是其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稳定环境下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法国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对外援助是法国维持与众多原殖民地特殊联系的重要手段。为巩固法国在非洲法语地区的地位,法国政府实施了以援助促稳定的政策。法国将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所处的地位视为重要的国际形象和政治资本,为此,法国不断扩大援助对象的范围,但遗憾的是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却没有相应增加。

2. 法国对外援助重视推广法国文化

推广法国文化尤其是扩大法语的使用范围是法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文化民族主义及支持法语区发展的政策决定了法国将较大部分的援助给予了前殖民地国家、法国的保护国以及其他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如非洲中部国家接受了大部分法国援助,而大部分中非国家都是前法国殖民地。对20世纪80年代法国对非洲双边援助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即法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的是推广法国文化,获得较多法国援助的非洲国家都是原法国殖民地或附属国,20世纪80年代82%的法国对外援助流向了非洲法语国家。 法国总统与非洲法语国家总统每年举行的峰会进一步加强了法—非文化联系,使得双方原本就十分亲密的私人关系更加紧密。 此外,受援国对于法国的战略意义,也促进了法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传播。

3. 法国对外援助不重视经济利益

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利益也是法国对外援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至少在法国早期的援外实践中,维护法国作为宗主国在海外领地和殖民地的利益是法国对外援助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对外援助也是促进法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因为可以通过经济联系尤其是贸易联系维持和加强法国与全球法语区的文化联系。 但是经济利益是否是法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目标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利益在法国对非援助政策中未起到任何作用,且法国对非援助规模与贸易规模和受援国人均GNP负相关。对法国对非援助重视经济利益的分析常常来源于1947年法国重建了包括13个前法国殖民地国家和赤道几内亚在内的超国家金融体系——法郎区(Franc Zone), 但实际上,这一超国家金融体系的建立更多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然法郎区成员与非洲法语区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不断恶化,但法国政府仍源源不断为这一区域提供援助的原因。

二、法国对外援助的优先区域政策

法国对外援助的一大特色就是重视对特定地区的援助。1998年以前,法国将其受援国分为两类,即“阵营国家(ambit countries)”和“阵营外国家(non-ambit countries)”。其中,“阵营国家”包括37个原法国殖民地国家和后来逐渐加入的非洲国家;“阵营外国家”是指除“阵营国家”外其他接受法国援助的国家。1998年法国调整了对外援助地区政策,改变了原来对受援国的二元划分法,转而实行“优先团结地区(La Zone de Solidarité Prioritaire,ZSP)”政策。“优先团结地区”不仅包括低收入且不能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最不发达法语国家,同时也向非法语国家开放,以确保更好地协调法国对外援助的地区行动。“优先团结地区”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法制和民主,支持这些国家实现更平衡、更多元化和更稳定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满足受援国主要的社会需求,更加合理地管理法国对外援助的地区与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法国与这些国家更好地开展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稳定与协调发展。根据规定,列为“优先团结地区”的国家可获得比其他受援国更为广泛的合作手段和更优惠的援助资金。

1998年2月,法国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ministériel de la Coopération Internationale et du Développement,CICID)首次确定的“优先团结地区”包括61个国家, 除37个原“阵营国家”外,又增加了很多撒哈拉以南的其他非洲国家,主要是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英语国家。 2001年,53%的法国双边援助用于对“优先团结地区”国家的援助。这一名单每年由法国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根据“优先团结地区”相关政策的基本标准和经济政治标准确定。2002年法国“优先团结地区”包括全球七个地区的54个国家(见表1)。

法国不仅对“优先团结地区”给予较多的援助资金,而且在发展合作模式上也给予更高重视,表现在自2000年开始,法国政府对属于“优先团结地区”的国家定期制定多年度发展合作战略,用于指导双边发展合作进展。而对非“优先团结地区”国家,则采取一个项目一签的办法,只签署针对项目的发展援助协议,而不制定多年度发展合作战略。2004年法国开始制定伙伴关系框架文件,以五年为基础滚动制定法国对主要援助国的援助战略,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法国对外援助中的地区战略。

三、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

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设置与一国政治体系的机构设置存在较密切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援助国对外援助理念的差异。一般而言,重视对外援助的国家通常设置了较高级别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并设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当然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设置也与一国对外援助管理实践不无关系。

nlc202309031358

1. 决策机制

法国对外援助属于中央集权式管理,对外援助决策由一个高于部委的机构负责。目前法国对外援助的决策机构是法国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和法国海外属地部际委员会,它们负责每年制定法国发展援助总体规划,决定法国的援助方向,监督法国发展援助各机构的活动与优先政策的一致性,其中前者负责法国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对外援助事务,后者负责法国海外属地的发展援助事务。

为促进对外援助各部门间的协调,1998年法国成立了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由法国总理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长、经济财政和就业部长、移民融合民族认同和合作发展部长以及其他与发展合作有关的共12名部长,其中外交部和经济财政就业部组成联合秘书处,在法国对外援助决策中的作用较大。

为支持海外属地的经济发展,法国政府成立了海外属地部际委员会,由总统主持,负责确定法国开发署在法国海外属地的战略方向。2009年11月6日,该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法国开发署对海外属地的两个关键支持领域,即加强法国海外属地建设、增加对私人企业及工业的援助。

2. 管理结构

除决策机制外,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还包括以下三个层次(见图1):第一个层次是外交和欧洲事务部(简称外交部)、经济财政就业部(简称财政部)和移民融合民族认同与合作发展部(简称移民部),负责制定对外援助的具体内容,管理、监督援外活动的开展。其中外交部是法国对外援助的主管部门,其下属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司全权负责法国的对外援助事务。第二个层次是法国开发署,负责执行双边援助。第三个层次是法国国际合作高级理事会,负责协调对外援助领域的公私关系。此外,法国还设立了对外援助辅助机构,为援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图1:法国发展援助管理机制

资料来源:OECD , “Peer Review: France ”, www.oecd.org/dac/peerreviews, 2008.

注:2009年,法国成立由总统主持的法国海外属地部际委员会,负责制定AFD在法国海外属地的战略方向。法国海外属地部际委员会与法国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在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一样的。

EGIDE即艾基德中心,也即法国国际交流接待中心;FCI即法国国际合作公司;

ADETEF为法国经济财政合作署。

不同机构在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与财政部财政和经济政策司一起,负责指导法国政府的整体对外援助政策,这两部门与法国开发署共同负责执行法国的双边援助。2008年,移民部加入到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法国开发署是法国双边援助的主要执行机构,也是法国双边援助执行领域的专家库与经验中心,法国开发署强调知识产出,尤其重视战略规划和部门建设研究。在多边援助上,外交部负责联合国系统和健康领域的援助,财政部财政和经济政策司负责多边开发银行和特定领域的援助。

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中多方参与、多样化的援助工具和援助程序体现了法国对外援助的多重目标,使得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十分复杂。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特征之一是,虽有多个参与方,但是没有任何机构是纯粹的援外机构,这些机构在管理对外援助尤其是双边援助的过程中,仍承担其他领域的职责。如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负责管理全球所有国家的事务,其中很多国家都不具备接受法国对外援助的资格,也即并非法国的受援国,且其很多职责都与官方发展援助无关。财政部财政和经济政策司负责法国的多边和双边经济、金融事务和国际事务,这其中的很多职责也超出了官方发展援助的范围。法国开发署是法国双边援助的主要执行机构,其职能范围覆盖三个政策领域,即通过对法国海外属地的援助增强内部团结,通过对“优先团结地区”的援助增强国际合作,以及通过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实施全球治理,但法国开发署在法国海外属地的活动和提供非优惠贷款的行为并不属于对外援助的组成部分。移民部主要负责执行移民和庇护政策、执行移民在法国国内的政策以及管理移民取得法国国籍,但这些活动都与对外援助无关,只有与移民来源国的合作才属于法国对外援助的管理职能。除上述主要援外机构外,其他法国部委也提供对外援助,如国民教育部通过培训项目提供发展援助,但只占其职责的很小部分。如此复杂的管理机构设置,不仅不利于法国对外援助的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受援国及其他援助机构与法国开展对外援助领域的合作。为此,2008年经合组织对法国的同行评议(Peer Review)就提出法国应制定统一的发展援助管理战略,并建立能够确保各参与方更加紧密的联系机制,使其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化、合理化。

四、对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对外援助理念与法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自新中国开始实施对外援助以来,对外援助就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传播文化方面,早期中国的对外援助很少关注这一点,不过,随着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班的开办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援助事业的发展,对外援助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与法国不同的是,当前中国的对外援助重视经济利益,尤其是1995年援外方式改革推出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援外方式以来,中国援外道路的选择是在考虑了中国和受援国国情的情况下做出的,并且优惠贷款等援助方式有效促进了受援国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远好于发达国家的援助效果。但是,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管理體系也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但仍存在较多问题。现阶段,应将对外援助纳入国家的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对外应为外交政策服务,坚持和平与发展,促进和谐世界建设;对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改革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尚在形成过程中,就目前状况看,中国对外援助管理决策机制较为分散,在所有与对外援助有关的正部级部委中,没有专门从事对外援助工作的部委,且缺少对外援助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对外援助的网络化管理。与改革开放初期由专门的对外经济联络部主管援外工作相比,当前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层级不高,不利于对外援助作用的发挥。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援外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在考察法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其二是完善对外援助协调机制。

1. 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

在中国,对外援助的统一管理并不是新鲜事,自1961年到1982年,对外援助主管机构虽几经变迁,但这一阶段的对外援助都是由部级单位管理的。 虽然援外管理体系改革自1995年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国际事务参与度的不断增强,对外援助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援外管理任务急剧膨胀,因此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采取较为激进的做法,即在国务院下直接设立主管对外援助的正部级机构,全面负责对外援助事务的管理,而将对外援助管理职能从商务部释放出来。设立专门的正部级援外主管机构的做法与1961年设立对外经济联络总局的做法类似,独立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战略服务,同时还可以提高对外援助的管理效率,有效促进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蓬勃发展。已有学者提出过类似建议,即建立对外援助高层委员会和专门机构可以改善对外援助效果,使有限援助资金发挥更大效用,还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或重复援助,形成中国对外援助领域决策、管理、评估一体化的系统机制。

nlc202309031358

2. 完善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

对外援助既要考虑政治、外交上的战略利益,又包含商业和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如何将这些目标统一起来是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此外,对外援助是一个统一系统,涉及援外人员、技术、资金、制度和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外援助管理机制改革应注意体制与目标之间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使体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援助目标。

在中国当前对外援助管理体系中,为减少对外援助领域的条块分割,商务部专门成立了任务小组,定期召集与对外援助有关的机构磋商援外领域相关问题,但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仍全部由商务部负责,并提交国家发改委审批,外交部、财政部等在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并未体现出来。在中国当前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的对外援助的情况下,部门间的协调更加重要。从国际经验看,主要援助国均设立了对外援助协调机制。法国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法国海外属地部际委员会在法国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不同援助方式在中国对外援助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中国对外援助协调机制应包括所有与援助有关的政府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最早的对外援助协调机制是商务部、财政部和外交部三部委的对外援助联动机制,随着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际协调机制正有序推进。2008年,商务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等24个中央部委和单位,正式成立对外援助部际联系机制。2011年2月,部际联系机制升级为部际协调机制。 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

五 小 结

西方国家包括法国在内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并非十分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西方援助国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并未随之为受援国教育等领域提供援助,且倾向于在受援国政府之外设立援助项目的实施单位并在项目完成后撤销这些机构,从而导致西方援助项目未能实现增强受援国能力建设的目的,反而成为削弱受援国发展能力的推手。为使对外援助获得更好绩效,中國在提供援助尤其是优惠贷款的同时,还帮助受援国实施职业教育、为受援国公民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等,这些举措加强了受援国的能力建设。同时,在援外项目执行过程中,中国十分重视向受援国人员传授技术,在对外援助早期就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转移步骤。 因此,在改革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现有体系的优势,在考虑中国和受援国国情的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认为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第一定义就是多种发展模式。 中国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并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效率的提高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发展。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4

一、【背景材料】

2015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内容包括:前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合作机制下的对外援助;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根据白皮书提供的数据,2010年至2012年,中国共在80个国家建设成套项目580个,对外援建了156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为促进贸易发展,到2012年底,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近5000个税目商品已享受零关税待遇。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最不发达国家约23%的产品出口。此外,中国免除坦桑尼亚、赞比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马里、多哥、贝宁、科特迪瓦、苏丹等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共计16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14.2亿元人民币。我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目前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类型。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发展合作的基础。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2)我国的外交政策。对外援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后者突出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我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由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从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由传统双边渠道走向支持多边机构。都说明了国际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5)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坚持授人以渔的援助理念,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增强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中国外援助升级 “造血”倾向显著,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和意识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当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与实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中国应适度动用发展资源开展外援合作;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中国对外援助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自身国情国力出发,尽可能使援助发挥最大效益。这表明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身并不富裕。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更好的外援效果,始终坚持原则、不带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这体现了中国外援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重视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切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这是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推动作用的表现。

三、【跟踪试题】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是: A.综合国力

B.国家利益

C.睦邻关系 D.共同利益

2.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3.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A.基本立场

B.基本准则

C.基本立足点

D.基本目标 4.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对外援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16届备考 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 教师 回顾中国援外之路,大体经历了四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二次转变:由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第三次转变: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第四次转变:由传统双边渠道走向支持多边机构。据此回答5—6题。5.材料表明:

A.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B.国际关系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 C.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D.国际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中国的援外之路表明:[来源:学科网ZXXK] ①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②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中国努力主导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提到中国的对外援助,公众通常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赞美之词,一种是批评之声。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仍有数量巨大的贫困人口,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别人是本末倒置。据此回答7—8题。7.下面能说明前一种声音正确性的是:①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②我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新的国际秩序已经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理性地看待后一种声音正确的是:

A.对外援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B.发展中国家之间必然要守望相助[ C.对外援助不可能消除世界贫富差距 D.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没有一致性

9.中国对外援助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自身国情国力出发,尽可能使援助发挥最大效益。这表明:

①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根据白皮书,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这表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联合国规定,发达国家每年至少应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于对外援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援助虽不及这个比例,但力图达到更好效果。这表明: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2.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基本与新中国建立同步。64年风雨历程中,中国援外坚持原则、不带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从辩证法角度,告诫我们在对外援助中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与实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国际社会应动员更多的发展资源,加强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切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如何开展援外国际合作?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A 6.C 7.A 8.A 9.D 10.C 11.C 12.C 13.(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与实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中国应和国际社会一道动员更多的发展资源,加强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援外国际合作中,中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3)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在开展援外国际合作中,要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切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就是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推动作用。

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管理办法 篇5

(意见稿)

×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是我县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密切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的血肉联系,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工会自身优势,与困难职工联心,与社会各界联手,直接解决职工存在的突出总的社会性救助服务机构,在县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服务宗旨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再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送温暖工程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主要职责

开展就业咨询和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服务,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帮助;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劳动模范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为特困职工提供生活救助。

三、援助范围

⒈产经营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职工

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是指连续两年以上亏损的企业。破产企业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由法院宣布破产的企业。这些企业中,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不能按规定发放,致使多数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⒉下岗、失业职工中再就业难的职工

下岗职工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它工作人员。失业职工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且有劳动能力,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处于无职业状态,有就业要求的职工。在下岗职工失业职工中,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好、技能较低、再就业十分艰难、缺乏稳定的劳动收入,致使家庭生产普遍困难的职工。

⒊劳动安全卫生无保障的职工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是指企业不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工业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和噪音等工业卫生指标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的职工。

⒋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的职工

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是指一些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直接影响到职工的身心健康;肆意辱骂、体罚职工,甚至集体搜身、严重侵犯了职工的人格尊严;限制职工组织和加入工会,扣押身份证,收取抵押金,不许职工自由出入,严重侵犯了职工的人身自由权。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是指一些企业和单位,不按规定定期召开职代会,不开展签定集体合同、平等协商,职工的民主审议权、民主建议权、民主决定权和民主评议权不落实,导致民主渠道不畅通,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五、援助办法

(一)职业介绍、技能培训

⒈开展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为各机关罢休及企事业单位的用工和岗前培训提供服务,为求职者提供服务。

⒉用工单位委托招聘人员和岗前培训的,要填写《用工单位登记表》,并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的复印件,以及委托书和其他相关情况。

⒊求职者要求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的,要填写《求职登记表》和《培训登记表》,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书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及一张近期免冠一寸照片。

⒋中介费严格按照市物价部门《收费许可证》核定的标准收取。

⒌对持《劳动模范》证件的求职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和培训;对持有《下岗证》、《失业证》的求职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培训费予以优惠。

⒍开展劳务市场调查,了解和收信用工信息,拓宽再就业渠道。

(二)信访接待

⒈认真处理来信,热情接待来访,耐心倾听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对职工来信来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登记,做到记录清楚、处理情况归档。

⒉办理信访事项要认真负责,要依据有关政策,做到依法解答,注意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化解矛盾。

⒊遵循“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对应由上级机关办理的信访事项应及时报送,对应由其他部门和单位办理的信访事项,要及时转办。重大上访情况要及时向分管主席报告,以便得到及时稳妥处理。

⒋对职工的申诉、控告、检举严格保密。

⒌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联系、通报、反馈制度,确保信访有答复。

(三)法律援助

⒈援助事项

常州市法律援助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获得的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

第三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法律援助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依托司法所设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

第四条 市、辖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对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和支持。第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并对法律援助事项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

第六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支持和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支持和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依法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第七条 鼓励有法律业务知识和专业特长的人员经法律援助机构注册加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参加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法律援助活动。

第八条 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九条 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辖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条件

第十条 经济困难的公民,对于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可以向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因劳动关系请求经济补偿、赔偿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因身体遭受严重损害请求赔偿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收养、监护关系的;

(九)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对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离婚的;

(十)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经济困难的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援助机构无需进行经济状况审查,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

(二)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

(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

(四)主张因见义勇为或者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第十三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合理的请求和事实依据;

(二)申请事项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三)因经济困难无能为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无需经济状况审查的除外)。

第十四条 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经济困难:

(一)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

(三)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

(四)特困职工;

(五)农村“五保”对象;

(六)依靠抚恤金生活的人员;

(七)家庭人均经济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线150%以下的军人或军属;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十五条 公民经济困难应当持有下列相应证明材料:

(一)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人员、农村“五保” 对象、依靠抚恤金生活的人员应当持有户籍所在地、暂住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证件;

(二)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应当持有县级以上残联出具的有效证件;

(三)特困职工应当持有县级以上总工会出具的有效证件;

(四)军人和军属经济困难的应当持有所在部门团级以上政治部或者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武部出具的有效证件。第十六条 公民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而要求法律援助的,应当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证件。

第十七条 申请人住所地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第三章 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

第十八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因本办法第十条第(一)至

(九)项的事项申请诉讼、仲裁代理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向有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所在地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的;

(二)因本办法第十条第(十)项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提出;

(三)因本办法第十一条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向有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四)因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以及其他非诉讼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申请人可以向住所度或者事由发生地以及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该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受理。

第二十条 因法律事项需要法律咨询的,可到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要求咨询,也可以通过法律服务热线咨询。第二十一条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以接收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辖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审查。

第二十二条 相关部门和单位设立的具备办理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以受理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二十三条 对于法律援助申请,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就不得推诿。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由最初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法律援助案件经仲裁后诉讼或者一审后上诉以及再审的案件,受援人申请原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原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受理。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就受理申请发生争议,应当相互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决定。

第二十四条 对辖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案情复杂、影响较大、群体性的法律援助案件,市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决定由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或指定辖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申请人为诉讼案件和其他法律事项中的当事人。

申请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申请人的法定近亲属可以代为申请。

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代为申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存在利益冲突时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监护人代为申请。

第二十六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代理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三)经济困难证明;

(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法律援助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人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提交材料,请求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并且属于本法律援助机构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接收申请材料;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属于本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或者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请人在15日内未按照法律援助机构的要求补正或者说明的,视为撤回申请;

(四)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查证。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接收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进行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九条 经济困难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决定是否提供法律援助:

(一)诉讼时效即将届满的;

(二)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的;

(三)不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形的。

第三十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书面审查意见。

申请人对司法行政部门作出的书面审查意见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司法行政部门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60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中负责审查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理法律援助事务的。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法律咨询的,法律援助机构无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条件进行审查,可以当场决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第四章 法律援助的实施和保障 第三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一)法律咨询;

(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四)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法律事项代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第三十四条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以提供咨询、调解、民事、行政事项代理等法律援助。

民事法律援助事项,没有经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有可能协商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以代理受援人一方,按民事调解的程序参与调解;10日内达不成调解协议的,应当转入诉讼或者仲裁程序。但是,诉讼或者仲裁时效即将届满的应当及时告知,由申请人决定是否直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第三十五条 对于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法律援助机构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工作衔接按《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法律服务机构或者安排法律援助机构中的法律服务人员、社会法律援助志愿者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七条 法律服务机构接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提供法律援助的通知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安排法律服务人员承办,并具体指导和监督办案人员及时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第三十八条 执业律师可以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取得法律服务执业资格的人员可以办理民事、行政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服务机构的见习、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三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根据案件的专业要求直接选派有专业特长的律师或者法律服务人员、注册的社会法律援助志愿者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完成法律援助事项,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二)向受援人收取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三)不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事项进展情况;

(四)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五)发现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不报请法律援助机构批准,擅自终止法律援助。

第四十一条 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向有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仲裁机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交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文书。

第四十二条 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民事、行政代理或者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定组织集体讨论通案。

第四十三条 法律服务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应当撤销提供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另行委托律师、法律服务人员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五)受援人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

(六)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活动的。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撤销法律援助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告知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接受指派的法律服务机构。

第四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30日内,将办理案件的所有材料按照归档要求提交给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验收存档。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归档的,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可以延期30日归档。

第四十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或者安排到法律援助机构值班的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案或者值班补贴。补贴标准由当地司法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协调。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七条 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要求,为法律援助机构以及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设施,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第四十八条 提倡和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援助提供捐助。单位和个人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捐助的,应当享受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政策规定的各项优惠。

第四十九条 对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在人民法院立案前,法律援助人员持法律援助机构的证明可以到国土资源、建设、卫生、工商、房管、档案]管理等部门利用档案进行调查取证工作,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五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凭法律援助机构的证明,利用档案资料,除涉及国家机密等依法不得公开的资料外,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并免收下列费用:

(一)档案资料查询费;

(二)咨询服务费;

(三)调阅档案(资料)保护费;

(四)证明费(学历、工龄证明、机构设置证明、房产地产证明、财产证明等);

(五)相关材料复制费;

(六)其他费用。

第五十一条 对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民事、行政或自诉案件,受援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对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的办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仲裁机构、公证机构、鉴定机构对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请仲裁、公证、鉴定的,应当减收、免收或者缓收仲裁、公证、鉴定费。

第五章 罚 则

第五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国家和本办法规定受理条件的法律援助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三)决定不提供法律援助而未依法说明理由的。第五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安排本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十六条 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辖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擅自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

(二)在法律援助过程中违法执业的;

(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七条 以法律援助的名义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由市、辖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受援人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由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全部费用,并可以给予警告。第五十九条 为法律援助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的,有关部门应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无合法理由拒绝法律援助机构就经济状况证明进行查证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向其上级主管机关提出责令配合或者给予主管人员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六十一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服务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档案资料不予配合、不予提供或者阻扰办案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向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提出责令其配合或者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六十二条 司法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

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以下简称援外成套项目)采取“量、价”分离的工程报价体系,其中,单位工程量的人工、设备材料以及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按各投标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合理确定消耗量,单价据实组价。

1 工程量清单的组成

1)援外成套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和“措施项目工程量清单”两部分组成。2)“分部分项工程”是指拟建援外成套项目的实体性工程内容,其工程量清单所涉及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按GB 50500-2003执行(目前还没有执行GB 50500-2008)。3)“措施项目”指为完成拟建援外成套项目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用于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实体性工程内容。参照GB 50500-2003表3.3.1措施项目一览表。4)工程量清单报价汇总后构成援外成套项目的工程直接费报价。

2 工程量清单的提交和确认

1)分部分项工程量。

援外成套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阶段,由商务部委托设计单位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GB 50500-2003规范的计量规则编制,并连同招标文件一并向投标企业提供。各投标企业对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核对,发现差异量可提交商务部澄清。经商务部最终确认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即作为投标企业的最终报价依据,如投标企业对最终确认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个别数据仍持异议,可将其报价风险自行纳入“不可预见费”项下“工程量调整”项统筹考虑。

商务部最终确认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即为援外成套项目的结算工程量,除发生《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设计变更并导致工程费用发生较大增减的情况外,即使实际施工超过上述最终确认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商务部亦将不予任何补偿。

2)措施项目工程量。

措施项目清单由投标企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具体列项编制,并在投标文件中一并向商务部提交。商务部对措施项目清单不予确认。中标企业应对自行编报的措施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负责,即使实施施工超过上述措施项目工程量,商务部亦不予任何补偿。根据措施项目的实际列项内容,凡可以细分至单位工程的,应按单位工程填报;不能细分至单位工程的,按单项工程填报。

3 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编制程序

3.1 熟悉图纸、复核工程量,提交答疑

工程量清单报价和国内的投标报价一样,首先要熟悉图纸、复核工程量,提交答疑。

答疑的内容通常有:1)考察报告中提供的当地材料价格是否齐全(砖、砂子、石子、汽油、煤油、柴油、水、电等的价格),计量单位是否完善,当地的陆运费是否给出,土方的运距及运费是否明确,如有缺失,就要及时提出,否则会影响到下一步的组价。2)商务部提供的清单有无缺漏项,如有要及时提出,招标人会在汇总答疑的时候考虑补充。3)清单描述和工程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提出,问招标人以哪个为准,以便及时调整工程做法,正确组价。4)和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的问题(援外项目按规定都进行中期验收,若项目进行中期验收有困难,可以提出能否不进行中期验收)。5)其他问题(投标报价表格内容的缺失、计量单位的不合理等可以提出要求更换,如龙骨的计量单位为平方米,而定额中的单位是米,可以要求换成米)。

3.2 对清单进行组价

根据商务部给定的清单,利用PKPM国际清单报价软件,使用(200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进行组价;使用(2005年)《山西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对措施项目清单进行组价。组价时应注意:1)严格按清单描述的材料名称、规格对定额的材料进行换算。2)商务部规定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要严格执行厂家的报价。

3.3 提出资源表,对资源进行寻价

定额采项完成后,资源表就出来了,除其中的地材、燃料等不适宜从国内采购外(在当地采购),其他的资源均从国内采购,再海运到受援国,在寻价的同时要给出货物的重量或体积,以便计算海运费。

3.4 录入资源价格

1)人工单价录入的是综合人工单价,中国工人工日单价按(2007)财外字第526号文规定的援外专家待遇标准和有关的询价资料计算。当地工人工日单价以受援国现期用工费用标准为基础,并相应考虑受援国有关劳工法规定的人身保险、失业保险等用工附加费。再考虑中外工效比和中外用工比确定的综合用工比作为计算综合人工单价和控制施工技术组规模的理论依据,实际人员配置可在贯彻“一专多能”原则的基础上合理浮动。综合人工单价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综合人工单价=(中国工人工日单价+当地工人工日单价×中、外用工比×中外工效比)÷(1+中、外用工比)。2)国内采购的材料按国内采购价格加海运费计入,在当地采购的材料按当地价格计入,不计海运费。3)施工机械费按台班费单价和企业台班消耗定额用量汇总计取,包括施工机械使用费和租赁费两类。企业自有机械的台班单价按本企业施工机械台班工料消耗量定额确定;企业在当地租赁的机械按当地租赁费和实际发生各类费用计算台班单价。最后汇总得出项目的施工机械使用费。

3.5取费

援外成套项目的取费项目包括管理费、计划利润、不可预见费、物价上涨费、甲方施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现场费、工程保险费、检测试验费。

4存在的问题

自2004年11月1日援外成套项目全面启动试行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以来,各项工作运行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报价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报价成本,提高了工程报价效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定额普及率低。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进企业逐步探索建立企业消耗定额标准,通过企业消耗定额标准的个体差异体现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差异。但是,由于国内长期强制执行概预算定额制度,很少有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消耗定额,从抽样调查来看,目前,企业消耗定额的普及率仅1%左右。因此,各企业在编制援外成套项目工程报价过程中,普遍套用北京或是各地方原有定额,造成报价比较盲目,价格导向不明确。2)措施费用差异大。从工程报价实践来看,工程直接费中建筑实体费用和措施费用的比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规律性。但是,由于工程量清单规范推行时间还短,大部分企业将工程报价的重点放在实体工程报价方面,对措施费用及其技术内容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报价编制方式,报价的措施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严重偏离,造成援外成套项目工程报价中措施费用的差异性大,在技术内容和价格内容上都缺乏稳定性和可比性。3)不均衡报价问题。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规范不再强调统一的工程量消耗标准,使不均衡报价倾向在援外成套项目工程报价中有进一步发展,从原来简单的价差扩展到价差和量差并存。

引入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是推进援外成套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改进和提高援外成套项目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环境和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将会在援外成套项目工程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 历史教训 良性发展 量力而行

【作者简介】 杨鸿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东学会理事;陈开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成就与意义

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中国针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并对一些国家反抗外来入侵起到支柱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同受援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真诚愿望。对外援助使中国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享有很好的声誉;中国提供的援助项目短期内就可见明显成效,而且援助慷慨,条件优惠,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中国的对外援助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50年中国开始对外援助至今,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三种方式向非洲、亚洲、东欧、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的16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了近2000个与当地人民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援外培训工作,已有近10万名官员及管理和技术人才来华参加了培训和研修。 中国还减免受援国对华债务,减轻受援国债务负担。2000年以来,中国先后4次宣布对外免债。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对非洲、亚洲、加勒比和南太地区的49个国家,免除到期债务374笔。中国还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如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大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印尼地震等。应受援国要求,中国一直向部分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自1963年以来,先后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万人次,遍及亚、非、拉和东欧的65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根据受援国发展需要,主要用于支持中外双方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的项目。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向74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各类项目252个。自2005年起,中国又开展了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工作,并稳妥开展援外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6年,中国紧紧围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援助方式,加强援外管理和制度建设,增进与受援国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协作,使援外工作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以满足广大非洲国家的关切和需要为根本宗旨,领域广,力度大,有助于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夯实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在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援外工作受到受援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东帝汶总统奥尔塔高度赞赏中国企业精神和作风,号召本国人民用“中国速度”推进国家建设。赞比亚前总统姆瓦纳瓦萨说,中国为改善赞比亚人民生活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一直努力与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这令人鼓舞。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推动全球发展问题上,中国是世界银行重要的合作伙伴。

量力而行的对外援助对中国具有必要意义。第一,对外援助是打破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创造一个和平的经济建设国际环境的需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援助,对于创造有利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通过帮助受援国建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增进了与受援国间的友好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对维护和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我国合理双赢地利用境外资源,为缓解中国资源的紧缺问题提供出路。第四,对外援助有利于带动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我国的成熟技术和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增加了我国技术产品的附加价值,也带动和扩大了我国成套设备、机电产品出口。 第五,有助于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通过优化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对外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锻炼了队伍。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回顾

中国对外援助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是初始阶段(1950-1963年),中国先后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21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支援朝鲜的抗美战争及其战后重建系该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军事援助通过物资和现汇援助来进行,而经济援助则通过成套设备援助来实施。第二是发展阶段(1964-1970年),援助支出比初始阶段增加1倍多,项目数量增加2倍多,援助范围从1963年的21国扩展到1970年的32国,尤其是增加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同时支援越南抗美战争。第三是急剧增长阶段(1971-1978年),援助范围从32国增加到66国,援助地区从亚洲国家扩大到拉美和南太平洋国家。支援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的抗美战争是该时期援助重点。第四是调整改革时期(1979-1994年), 对援外方式进行了探索性调整。第五是全面改革阶段(1995年至今),改革对外援助方式,重点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

从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援助指导思想基本一致,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概括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援助精神。1964年1月15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在加纳提出这八项原则,即:(1)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提供援助,不把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认为援助是相互的;(2)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3)以无息或低息贷款提供经济援助,需要时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4)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6)中国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符合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保证退换;(7)对外提供任何技术援助时,保证使受援国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8)派到受援国帮助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不允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改革开放以后,这八项原则仍对对外援助改革起到基础性参考作用。

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是逐步扩大的,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大幅度增长。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自己工业化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对周边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大量经济技术援助。从1949年10月到1957年底,中国对外援助金额达到近21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占95%。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更广。东南亚、南亚的受援国有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锡兰、老挝、柬埔寨等。非洲受援国达66个。1970年中国签订的对外经济、军事等各种形式援助协定总额猛增到53.68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24.34亿元,1970年度实际交付对外援助为22 .59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的3.5%。1973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57.98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的7.2%,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外比重最大的一年。 超过美国的当年度对外援助额。

197l至1975年间,中国处于“文革”动乱中,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但对外援助增长迅猛,严重超出国力承受。这期间外援数额达230.33亿元人民币,合111.33亿美元,对外援助支出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5.88%。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不少发展中国家同我国商谈建交时,迫切要求提供经济技术援助。1971年至1978年,中国援助的国家从30个增加到66个。整个70年代,中国在46个国家建成项目560个,援助范围从亚洲、非洲扩大到拉美和南太地区。 这些建成项目中,包括一些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的大中型项目,对于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非洲国家中,最大的项目是坦赞铁路,该项目成为中国与坦赞两国和人民长期友好和合作的友谊象征,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在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这些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是无偿的。到1978年止,按当时国际价格计算,中国援越总值达200亿美元。

在提供大量外援的同时,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总额为1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每人3850元,而当时中国人年均收入才200多元。令人遗憾的是,大量无偿援助养成了个别受援国的依赖思想,它们无视中国遭遇巨大发展困难,对中国索要无度,甚至将援助变成为要挟中国的筹码。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对外援助有许多教训,如对外援助实际运行当中随意性很大,数额庞大,往往超出设计很多,在不少年份远远超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影响了中国自身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甚至因优先购粮外援而影响了对国内灾民的救急。在执行对外援助项目过程中,许多人为祖国和受援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大规模地援助他国时,中国却拒绝接受外国的援助,唐山大地震时中国一味坚守自力更生,引起广泛的疑惑不解,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事实表明,过度的对外援助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对外援助改革势在必行。

三、新时期对外援助的原则与方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对外援助工作进行了合理调整,规模得到适当控制和压缩,方式更为灵活,意识形态在对外援助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开始注重援外的经济功能和效益,并逐步改革实施经援项目的管理体制。体现在国际援助领域里,中国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中国需要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知识和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伙伴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争取援助双方实现双赢,争取实现“义”“利”的平衡发展和辩证统一。

邓小平复出后,在外交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结束中阿畸形关系。1978年7月,中国决定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撤回专家。1979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当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所谓热心过度…使他们躺在我们身上过日子。……在援助问题上,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方针要坚持,基本上援助的原则还是那个八条,具体办法要修改,真正使受援国得到益处”。 1983年初,中国领导人在访问非洲国家时宣布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 这四项原则是我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中国援外工作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改革创新,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有效做法,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援助工作在1978年以后出现了新特点和局面:第一,依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地安排外援支出,扩大了受援面。1980至1981年,外援支出仅占我财政支出的0.6%。近几年,外援金额有所增加。从1983年起,中国增加了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也开辟了对拉美、加勒比海国家、南太平洋国家的经济援助。 第二,提高了成套设备中智力、技术支援的比重,建成了一些影响较好的大型项目,增加了受援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据统计,1981至1985年,我国对外成套设备的援助从前5年的58.2%提高到了74.1%,1987至1988年,为70%左右。智力、技术支援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第三,在巩固已有项目成果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外援形式。如坦赞铁路,中国从1983年起参加管理,使其扭亏为盈,提高了经济效益。中国还利用外援与一些非洲国家开办了合资企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一起,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技术援助。第四,改革对外援的管理体制。

1996年5月,江泽民在非洲统一组织(现非洲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郑重宣布了与非洲国家合作的五点原则:真诚友好,彼此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加强磋商,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面向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援外工作。近一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对外交往能力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援外未来发展方向、援外战略性任务等大政方针亲自部署、亲自决策,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在2006年11月份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对非八项经贸举措: 第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第二,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第三,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第四,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助建设非洲联盟会议中心。第五,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第六,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扩大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面。第七,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到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第八,为非洲培养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如3年内为非洲培训培养15000名各类人才等。

中国对外援助的中长期战略方针是坚持援外事业发展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援外基本原则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硬援助”与“软援助”相结合;坚持将中国技术水平与受援国实际需求相结合。一是要面向新世纪,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配合外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是要配合国民经济发展、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在与受援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政策上鼓励利用援外的特殊作用,大力带动我国对外承包劳务、设备材料出口、境外加工贸易、合资合作和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为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作用,更加强调并注重提高援款使用效益并加强技术援助。为受援国培养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注重发展一些实用性强的中小项目,突出示范作用,投入少,收效大。

四、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与援助方式

上一篇:爸爸的爱小学作文500字下一篇:记事散文相见不如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