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精选3篇)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篇1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与我们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我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饮食。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已获得社会的公认。对于此类疾病只靠单纯治疗是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的,也无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已受到了高度重视。这其中饮食习惯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饮食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过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突然中风偏瘫,也可以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为什么饮食也能引起心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饮食成份的不同可影响人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钠、钙等离子的含量,这些都是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最大的原因还是饮食,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要从饮食上去控制。而如果已经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可以通过,臧堃堂教授的纯中药保健茶—年青宝消除这些症状。年青宝茶能够溶解氧化酸败的脂肪,减少脂肪堆积,调节血脂,消除大肚腩,营养五脏六腑,恢复系统功能,平衡新陈代谢。
食物中的主要成份是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与心脑血管病都有关系。如食物中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过多的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又在体内转化为三甘油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对此应有所限制。而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可适当多吃一些。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对蛋白质饮食不必限制。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膳食中含盐量较高,则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病。据报道,日本北海道地区,人们盐的摄入量相当大,每天15~20克以上,84%的成人患高血压,而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在我国,对北方有些地区进行人群调查,也有类似情况。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降低到10克以下,当然最理想的是保持5克左右。而那些口重的人,更应注意加以限制。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篇2
1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血脂中的胆固醇每上升1%, 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就随之增高2%~3%, 而在调节血脂水平之后, 冠心病发病率在5年内会下降34%。由此可见,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是血脂异常, 也就是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过高, 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过低[1]。由于人们的膳食结构向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转变, 饮食中摄取了过多的脂类和醇类, 同时又没有配合科学、合理的运动来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 导致人体内存在的脂类醇类物质越积越多。久而久之, 脂类醇类物质掺杂在血液中会使毛细血管堵塞, 此类物质还易与人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 形成血栓。随着血栓的积攒, 使得血管直径缩小, 心脏为了保证正常的供血量, 就会加大血压, 致使高血压疾病的形成。在血压持续过高的情况下, 有可能出现血管崩裂, 发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2]。如果血管堵塞严重导致供血不足, 就会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2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2.1 荤素搭配不当
许多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 在日常饮食中逐步加大了肉类、蛋类、动物内脏等荤类食物的比重, 以为这样会让身体吸收更多的营养、更健康, 而忽略了粗粮和蔬菜的合理搭配。殊不知, 长期大量食用此类食物, 会导致体内形成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形成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
2.2 饮酒过量
乙醇有直接提升高血压、提供高热量导致脂肪堆积、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和升高三酰甘油的作用。长期饮酒过量, 会导致因冠心病而致死的威胁性增大。
2.3 食盐过多, 饮水过少
食盐的日摄入量超过8g, 极易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如果每日的饮水量不足, 会不利于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内毒素排泄, 导致血黏度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极易发生心脏病。
2.4 饮食过于精细
对饮食过于讲究, 主食选用精米精面, 以肉类为主, 配备饮料酒类, 这样的膳食结构不利于人体吸收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 还容易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威危险。
3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3.1 多吃豆类制品
在日常饮食中, 增加豆腐、豆芽、豆油、豆腐干等豆类制品的食用量, 可以增加人体所需要的磷脂、优质蛋白及钙, 有助于人体健康。有报道称, 经常食用豆制品可以降低血脂、将血压、增强血管活性、抑制血栓的形成, 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2 多吃鱼虾类食物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 经常食用鱼虾类食物的人,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会降低50%左右。因为鱼类食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人体摄入足够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起到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从而降低了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
3.3 合理搭配荤类食物
动物的内脏、脊髓、蛋黄、软体类 (如鱿鱼、墨鱼、鱼子) 等荤类食物, 其中含有高胆固醇[3]。科学的膳食搭配, 应该把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控制在300mg以下, 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30g以下, 并且占热量的15%以下。
3.4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食用量
主食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在300~500g, 注意粗细搭配, 增加粗粮、杂粮类食物。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及钾等营养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能起到降低内皮技能障碍几率, 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 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的作用。所以要保证每天食用新鲜蔬菜400~500g, 水果100~200g, 保证人体内所需营养素的摄入量。常见的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主要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同时, 注意控制食盐摄取量每天应<6g, 少食或不食含盐高的食品如腌制品和防腐蚀品等。
4 结论
总而言之, 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态势应当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 并且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如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工作心态等等。在日常生活中,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从而到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缨, 汤哲.老年人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纵向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5 (10) :24-26.
[2]李慧芳.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0 (08) :6-7.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心血管疾病患者157例,其中男80例,女77例,年龄19~79岁,平均51.7±17.2岁;高血压49例,心力衰竭32例,心绞痛37例,心律失常39例;服用硝苯地平42例,尼莫地平病29例,异搏定19例,氟桂利嗪27例,非洛地平20例,地尔硫卓20例。
1.2纳入标准
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应用钙拮抗剂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80岁。
1.3排除标准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相关药物过敏;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方法
15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钙拮抗剂近半年,包括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异搏定、氟桂利嗪、非洛地平、地尔硫卓,定期随访,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2结果
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心悸、头痛、眩晕、组织水肿、脸红、恶心呕吐等,其中头痛发生率最高,脸红和组织水肿次之。另外,尼莫地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2%,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0%~40%。见表1。
3讨论
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离子。钙拮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减弱心肌收缩力,松弛血管平滑肌,具有改善血管壁顺应性、舒张外周血管、改善供血的作用[4],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钙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硝苯地平等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最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具有快速降压、降压幅度大、个体差异小的优点[5]。但短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单独应用增加死亡率风险,现少有单用。长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可阻滞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缓解心肌缺血,可治疗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力衰竭[6,7]。钙拮抗剂可治疗心绞痛,具有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的作用,但有文献报道,钙拮抗剂仅对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有效[8]。另外,维拉帕米具有抑制房室传导的作用,且不会产生电复律,对心律失常患者有明显作用。
便秘是钙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因药物影响肠道平滑肌钙离子转运所致,患者可以同时应用其他缓泻药物,必要时更换药物治疗。钙拮抗剂与利尿剂联合治疗高血压可缓解组织水肿[9]。头晕、眩晕、脸红等症状是钙拮抗剂扩血管所致,但症状一般随用药时间延长缓解或消失。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症状较轻,停药后消失,无需处理。本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钙拮抗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心悸、头痛、眩晕、组织水肿、脸红、恶心呕吐等,其中头痛发生率最高,脸红和组织水肿次之。另外,尼莫地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2%,其他药物均在30%~40%。总体而言,钙拮抗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症状一般严重,不耐受者应及时调整用药。
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①一般联合用药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如双氢钙拮抗剂与β-受体拮抗剂联用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增强疗效,但非双氢类钙拮抗剂与之联用可诱发心脏抑制。②第一代短效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降压速度太快,易产生脸红、头痛的不良反应,且作用时间短,不易24小时控制血压,应避免长期应用。③肝肾功能不全者宜从低剂量开始加量,直至有效控制病情,且用药后定期行血压和心电图检查。④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低有效剂量,需替换药物时尽量选择同类药物。
综上所述,钙拮抗剂类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过程中注意通过药物合用、降低剂量等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钙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5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钙拮抗剂,用药后随访,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钙拮抗剂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心悸、头痛、眩晕、组织水肿、脸红、恶心呕吐等,其中头痛发生率最高,脸红和组织水肿次之;尼莫地平不良反应率最高。结论:钙拮抗刺类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但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用药应注意通过药物合用、降低剂量等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钙拮抗剂,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熠.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29,1332.
[2]吴宗玉.多种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78-79.
[3]王银兰.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53-54.
[4]初晓艺,侯仁好,刘艳萍,等.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51-152.
[5]严芳.浅谈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9):20.
[6]刘丽华.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7-28.
[7]何西钢.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临床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35.
[8]姚道阔,周力,赵慧强.患者教育项目对冠心病介人治疗患者药物应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069-1070.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推荐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10-20
心脑血管疾病07-26
心脑血管类疾病05-24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防治10-14
缺氧与心脑血管疾病09-24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09-02
心脑缺血性疾病10-17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论文08-26
夏季要防心脑血管疾病高发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