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的问题

2024-07-21

产生的问题(共12篇)

产生的问题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全党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2013年, 在狠抓作风方面, 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 处理党员干部30420人, 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有7692人。在惩治腐败方面, 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的1950374件, 其中检举控告类1220191件, 共立案172532件相比2012年增长11.2%;结案173186件相比2012年增长12.7%;处分182038人其中给与党纪政纪处分人数相比2012年增长13。3%;在涉及违纪违法中管干部中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有31人。在强化问责方面, 全国共问责21464人, 其中地厅级干部54人、县处级干部147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人, 其中省部级干部3人、厅局级干部14人、县处级干部2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6人[1]。这些数据一方面表现了政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这些被揭露出来的腐败行为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腐败是政治肌体的恶性肿瘤, 反腐倡廉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 我们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的反腐倡廉工作的进程中, 研究中国式的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反腐的制度化建设的影响, 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腐败的经济因素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公共选择理论首先把具有公职的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来看待, 从这个假设的角度, 可以知道作为“经济人”是具有自利性的, 他们会最大利益的为自己打算, 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同时他们也具有理性的知识和计算能力, 对收集的备选方案信息, 会做出满足自身偏好的选择。所以在考察的腐败成本较低、制度的缺失、信息的不对称的情况下, 为他们的公权谋私提供了切实的诱导因素。从成本上来看, 在目前我国的体制机制下, 腐败的显性成本非常低;公职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相对固定和低廉, 如果将全部经历投入工作也不会带来收入的迅速增长, 这就造成了腐败的机会成本很低;在所有的腐败交易中, 官员实际被抓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三分之一[2]。即使腐败败露之后, 受惩成本也不是很高。从制度上来看, 目前, 我国的干部选拔制度、监督制度处在探索阶段, 还很不完善。干部选拔上很大程度上还是“伯乐式”选拔原则, 监督上一直也遵循着“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 对高层领导人监督制度几乎就是形同虚设, 所以近年来, “一把手”腐败案件不断发生。信息的不对称就产生了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失灵, 民众是委托人, 官员是代理人, 信息的不对称, 使民众对官员的公共权利执行情况模糊, 也使得政府机构对所属官员的监督难以有效的实施, 官员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获取个人私利, 导致腐败。经济因素的理性“经济人”是腐败产生的直接动机, 腐败成本的低廉、信息的不对称是诱发腐败产生的重要机会。

二、腐败的文化因素分析

顽疾恶瘤, 匡扶求治, 不仅要通过制度的完善, 执法监督力度的加强, 更重要的是要从腐败文化土壤根源去破除人们内心深层次的腐败文化心理结构。中国的腐败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影响因素。首先“官本位”的传统文化氛围造成广大民众对权利的崇拜和追逐, “学而优则仕”成为了中国读书人最大的人生追求。其次“家文化”中把家、家族的内部结构、身份关系、道德伦理、认知模式、互动行为规则扩展到家和家族以外的各个社会层面, 成为支配、调节中国人、组织和社会的思想体系[3]。“家文化”延伸到政治领域就是关系网、人情化、亲属连带, 这种公共权利的私人感情化或亲属化就会导致各种制度缺失刚性, 制度的约束力减弱, 权利体制之间的监督缺乏力度。再次是“重内省, 轻制度”的儒家官识, 他们认为权利的运用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靠的是掌权者的自律, 制度的刚性约束只能起到辅助的功效, 在这样的权利运行的文化氛围下, 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规范完善的权利运行机制。传统文化的“官本位”、“家文化”从思想源头上为腐败的产生创造了文化滋养的“温床”, “重内省, 轻制度”从体制上为腐败创造了制度的“漏洞”。

三、腐败的政治因素分析

从政治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的整个政治体系中, 民主机制、监督机制、法制运行机制、制约机制都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在政府的控制力上, 一方面政府的高度集中控制力, 使得公权成为一种高度稀缺性资源, 利用公共权利干预市场竞争谋取级差收入, 产生寻租行为, 这种寻租活动影响社会正常的资源配置、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腐败行为的猖獗;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度授权, 相应的监督和调控机制的不完善, 使得权利的运行失去了制约性, 权利的扩张性和制度制约的缺失最终导致了腐败的滋生。其次, 就法制建设而言, 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情大于法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腐败的法律惩治力度不大, 打击不严, 降低了腐败的成本, 助长了腐败的气焰。政治因素上出现的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腐败机会的主要原因。

摘要:对于腐败的原因概括主要有两类:腐败的动机和腐败的机会, 从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和传统文化“官本位”、“家文化”阐释了腐败的动机;从政治上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对称阐释了腐败的机会。只有在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同时具备的情况下, 即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达到必要且充分的状态时, 腐败才会系统地或大量地发生。

关键词:腐败,腐败动机,腐败机会

参考文献

[1]姜洁反腐倡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N].人民日报, 2014-01-11.

[2]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M].新华出版社, 2000 (6) .

[3]胡伟.腐败的文化透视理论假说及对中国问题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06 (3) .

产生的问题 篇2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学习,深刻认识到“四风”现象表现不一,但究其根源理想信念问题、思想作风问题是存在上述所有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主动,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有待提高。

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位臵,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没有深刻地重视到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缺乏系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在队伍管理中,还不能完全运用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是主观世界改造不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对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态度上是自觉的,认识上是一贯的,立场也是坚定的。但实事求是地说,思想上的高度警惕性、警觉性还是有所下降,特别是面对“四大考验”,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持续改造,有时结合得不够紧、坚持得不够好。作为一名党员,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把牢思想“总开关”,永远没有完成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三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四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化、群众路线执行不力的问题。自己出身普通家庭,基层成长起来,对人民群众、对农民兄弟、对基层工作,始终深怀特殊感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在联系群众上还是有所减弱,四是党性修养有待升华。党给了我们政治生命,人民的信任给了我们干事的平台。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党性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慢慢放松了,警惕“四大危险”的政治之弦绷得不那么紧了。有时甚至认为,走到哪里都干了些事,出了些成绩,也得到了组织肯定,干部群众都还认可,就难免滋长了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对照“两个务必”、对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兴党忧党、人人有责”,自觉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长期修、经常修,以坚强的党性作为克服“四风”的利剑。

五是政治纪律性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原则性下降,正义感、斗争性有所退化。比如,在如何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上,过去一些优良传统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唱赞歌的多了,唱黑脸的少了,讲成绩锦上添花、文过饰非,讲问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到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尤其与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坦荡胸襟相比,自己在坚持党的原则性方面,在与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缺乏应有的大无畏精神。尽管在大事大非、重大问题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鲜明的,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对一些不正之风、不良倾向,有时出于大局考虑,采取了容忍默认、听之任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好人主义、不良习气的蔓延。

六是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得不牢。“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与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得不牢联系在一起的。形式主义问题,本质上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上是没有很好地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有时也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有些事情走了形式。官僚主义问题,本质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表现,说到底还是正确的权力观树得不够牢。有时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系统研究现实问题不够,甚至凭经验决策、凭印象表态,导致一些决策与客观实际结合得不够紧,与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贴得不近,与党的思想路线要求不相符合。享乐主义问题,本质上是革命意志消退、奋斗精神消减的表现,根源上还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艰苦奋斗方面还做得不够。奢糜之风问题,根源上还是党性修养不够、思想改造不彻底、个人要求不严格的原因。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有时也想把日子过得更舒适一些,甚至错误地认为吃喝是小事、无碍大局,导致在生活待遇方面有时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走,而且一旦习惯了,一下子改变起来还不太适应。对社会上那些讲排场、讲规格、挥霍无度、挥金如土的做法,虽然反感和深为痛惜,但时间一久,也就慢慢地不以为然、见怪不怪了。

七是创新意识有所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欠缺;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对照检查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锤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和党的高级干部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廓清思想迷雾,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困难时刻能够勇挑重担,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真理。

二、进一步坚守公道正派。这是解决“四风”问题必备的政治操守,无论办什么事、对什么人,都要坚持出以公心、恪守公道,做到夙夜在公、一心为民,一切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重。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切实端正干部作风,不断激发班子和队伍的生机活力。带头做到不搞一个人说了算,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不凭印象和个人好恶用干部。

三、进一步增进团结和谐。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基本前提,我将坚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带头发扬民主,加强沟通协调,自觉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克服主观武断,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抓好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全处全支部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生动局面。敢于直面和善于解决矛盾问题,不绕弯、不回避、不退缩,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抓敢管,迎难而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示范带动,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不急不躁,建立与班子成员定期交心谈心长效机制,加强与州市同仁的沟通,发挥和调动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给予基层和下属更多的理解、体谅、关心和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勤学善思。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内在要求,我将坚持不懈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史国史,自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端正学风,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联系实际思考,扎实深入实践,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要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前一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坚持自己带头学,进一步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研读总书记的历次讲话,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改;二是督促好全支部同志认真学习,并加强对学习贯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五、进一步严格廉洁自律。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将坚持从严律己,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把握大节,注重小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整改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对形式主义,着重是解决有些工作抓得不实的问题,切实提高调研质量,狠抓工作督促落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反对官僚主义,着重是解决对待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上情况不明了、解决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安危冷暖,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反对享乐主义,着重是克服追求生活安逸的思想倾向,坚持慎重交友,净化交往圈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反对奢糜之风,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带头执行局党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边整边改措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履职,干干净净干事。

六、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共产党员应该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七、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白省、自励;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八、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多层砖混住宅施工中易产生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多层砖混房屋

构造柱质量对策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被普遍采用,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

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儿、多层砖混房屋存在的问题

1、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1纵向钢筋上下错位

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造成柱筋上下错位,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违反了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1.2钢筋搭接不规范

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即层高+35d,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搭接长度也未满足35d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I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1.3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

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要求间距为25cm)。在砌体施工期间,由于成品保护不好,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1.4不按规定加密箍筋

按规范要求,柱与圈梁相交时,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cm,间距不宜大于10cm,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m。但实际施工中,上述二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1.5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

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但提出“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执行”。基于这一点,经查该规范第3.3.4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弯钩的角度为135/135。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经查基本上采用90/90弯钩,长度有的也不足10d。

1.6拉结筋的摆放问题

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m设置2Ф6水平拉结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lOOcm。但实际施工中,拉结筋经常漏放或错放,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也不少见。

2、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骨料级配问题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x240mm,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2.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2.2坍落度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mm,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槎洞内,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流动性不好,加之振捣不良,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2.3根部清理不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J眭。

2.4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

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卜2cm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3 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3.1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增强抗震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先退后进),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3.2砌体砂浆不清理

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三,解决措施

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1.1控制垂直度

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1.2钢筋下料应准确

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1.3拉结筋

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2、混凝土质量控制

(1)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cm,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2)多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2.6-3.0m)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3)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2-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筑1-2cm厚水泥砂漿。

3、砌筑质量控制

(1)

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

(2)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怎样面对学生产生的问题 篇4

错误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错误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准确。经常有同学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似懂非懂, 很明显, 在实际演题过程中, 怎么可能不发生错误。如果是不懂, 那么对这道题目结果的直接影响只是不会做罢了。就因为说懂不懂, 说明白而实际不明白, 做题心中无数, 错误自然也就来了。

二是由于思路不对。由于对题型不很熟练, 或者审题不当, 造成思路不畅、南辕北辙。通常在考场上糊涂, 一下考场就反应过来了。要不就是只要别人小小的点拨和提醒, 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这种错误最具欺骗性, 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 可实际上并不扎实的知识结构使错误很容易再次出现。

三是由于粗心。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是低级错误, 同样的, 对粗心的忽视是造成同类错误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许多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的卷面进行分析, 发现产生错误的一大特点就是:低级错误总是重复出现!

那么, 既然错误产生了, 就必须摆正姿态, 找到方法及时解决, 那么遇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便油然而生, 怎么分析针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呢?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 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错误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甚至可以说, 错误是宝贝, 因为错误, 我们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对大多数人来说, 做一堆题, 做错的题目虽然是少数, 但不要因为少, 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由于对待错误的态度不理想, 或者是缺乏理想的方式解决错误, 错误将不仅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发生, 而且会是经常重复地发生。所以对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只有这样, 学生的空白会越来越少, 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说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体现积极主动的一面, 起到了监督鼓励作用。

在教学中, 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 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 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长此以往, 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 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 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 在讲概率时, 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 而对实验过程讲解不够, 对做题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有一道题, 抛币试验, 投币十次, 正面朝上7次, 反面朝上3次, 求正面朝上的概率。很多同学都会答:十分之七!从而导致了错误!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么, 错误是正确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 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对待错误的担心心理和严厉态度转变为接受心理和宽容态度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产生问题, 改正问题的, 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 并逐渐接近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 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 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 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了解错误是为了最后消灭错误, 我们所说的承受与宽容也是相对于这一过程而言的。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 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因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 而且领略了探索、调试的过程, 这对学生的解题过程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使学生学会分析, 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具备这样的承受心理与宽容态度, 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不知到知, 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 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 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能力逐渐提高。

摘要:教学过程中, 正视学生产生的错误,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合理引导学生, 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基石。

相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篇5

在它的驱动之下,我们会错误的指责他人,将合理的批评视为粗暴的攻击,将他人真诚的话语曲解为挖苦讽刺的内涵。

最出色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者是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老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御机制,他的女儿安娜继承并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1895年安娜出生在维也纳,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19世纪即将结束时,她父亲正因其关于性欲与心理关系的激进理论在欧洲大陆声名远播。

安娜起初被视为“平凡”的孩子,她在学校的生活十分的艰难,同学们给她起了个不吉利的绰号“黑色恶魔”。

成年后,她成为了一名学校的教师,而后又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而且是儿童治疗领域的先驱者。

在1934年,她出版了《自我与心理防御机制》一书,其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我们会本能的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我们对自身所期望的样子)。

对这些试图分担我们痛苦的行为进行分析的理论,就是防御机制理论。

问题在于,在短期视角上我们对自己的防御行为,往往在长期看来是有害于我们自身的。

简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6

[关键词]民办大学;德育教育;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设施差等现状,国家无力将更多地财力物力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补充的民办大学就应运而生,其起到弥补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推动国家的高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可见民办大学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无论是国家支持的公办院校还是作为公办院校补充的民办院校,在学校教育这方面,应秉承的根本任务都应当是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人才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宗旨。特别是要建设合格的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之一就在于开展德育工作的力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在培养技术之前培养如何做人,这就充分体现出学校教育当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民办高校此起彼伏的出现,不少民办高校尤其是办校历史比较短的学校当中,德育教育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所以,对德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的揭示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

一、民办大学存在的德育问题

想要了解民办大学存在哪些德育问题并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德育。关于德育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是源于中国近现代教育。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代学术界把对道德教育的简称看做是狭义的德育。而我国当前的德育属于广义上的德育,主要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总称。

胡守芬教授认为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概念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具体到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民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所进行的对大学生政治立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以及文化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总之,德育教育是指培育理想人格、造就人们内在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但是民办大学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德育问题,比如德育教育重要性不受重视,领导将德育教育放在无关紧要的地位;教师不能以身作则起到德育教育的典范作用,并且在传播德育过程中,教法简单、死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德育教育,出现学生思想教育堪忧的现状等等很多方面,这严重影响着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的原因就有待深究,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的高等教育之中技术传播,而忽视思想和道德的传播?

二、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

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民办大学建校历史较短,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但是,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大学任教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我认为除以上的文化积淀不足以外还存在多方面,其中观念方面和制度方面也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一)观念方面——重收益而轻德育

民办大学大多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一般采用资金滚动发展的模式,学费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学校各项事业建设的主要支持,所以,追求必要的经济效益往往是诸民办大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民办大学中最直接影响其经济来源的就是生源,因而民办大学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和新生的招收,因为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收入,因此,民办大学最重视的是对学生就业等显性技能方面的培养。财政的支持和工作的关注都放在对学生就业和招生工作方面,对于党委领导的德育工作就予以忽视,甚至把德育工作放在空地,更有甚者在学校建设中根本没有德育活动的机构,可见,部分民办大学在办学初的宗旨就是盈利而非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不仅学校领导在办学初所持的办学宗旨不正确,在民办大学中担任传播德育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也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在民办大学的师资队伍中,作为德育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实施者就是思政课的教师,其对于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驾驭,理论水平和课堂吸引力的提升都直接关系着德育教育的传播。但是,部分教师基本上持有的态度就是能够顺利的将课上完,学生不调皮捣蛋就行。在这种态度的支持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法死板,照本宣科,课堂内容空洞乏味,不能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也没有更新教学手段,制造课堂气氛,总是秉持应付了事的态度。所以,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在德育传播的工作中观念上存在严重问题。其实,责任也不全在教师。由于民办大学存在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这些学生所持的思想态度就是这门课程根本没用,我以后找工作也用不到,所以我也不用好好学,因而在上课期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淡漠已经司空见惯,学生根本没有看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德育是其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体现一个人全面性素质的重要方面。并且学生对于学校所进行的部分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很赞同,对学校有抵触的情绪,再加上自身的懒惰和自卑心理,因而更形成了忽视德育教育的态度。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能够看到民办大学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贯彻当中,三个主要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观念问题,因而导致民办大学出现严重的德育问题。

(二)制度问题——重形式而轻内在

民办大学在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有好的团队才会制定好的制度,民办大学的教学师资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已经形成一支自己的团队,但是民办大学所形成的队伍的稳定性还不够。民办大学的师资队伍组成通常是从公立大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和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两部分占据主要比例,专任教师数量会逐年增加,同时还会存在大量的兼职教师。退下来的老教师会沿用他多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以新的教学形式相结合;青年教师本身经验少,还会在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或不符合学校发展时选择离开;兼职教师则只以上课为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则疏于关心。因此,除了一些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大学能够逐渐与公立院校接轨,留住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的队伍之外,其他民办大学很难形成一支思想和业务兼具的且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所以,教书育人难以落实,德育教育就无法实施。

并且,不仅仅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亟待增强。由于民办大学没有政府的财政投入,因而在待遇和社会福利方面都和公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民办大学中存在人员数量偏少和素质不高等现象。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辅导员为例,民办大学的辅导员多数是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或研究生学生,在管理经验和能力方面都很欠缺,在自身素质方面有待加强,自己都没有成人又何谈育人,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最贴近学生生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都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示范,因而,他们自身的师德失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培养。并且在这支队伍当中也同样存在不稳定性的因素。学生管理队伍成员的流动性极大,使得刚刚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刚刚培养的学生的行为习惯,随着管理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这也是造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的根源。

至此,民办大学产生德育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清晰,没有一个正确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没有一支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稳定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团队,这是造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到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乃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以江西民办高校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1.

德育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管理 篇7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学生、教师、环境

1. 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 比如:学习内容不适当, 教学方法不恰当, 缺乏学习主动性, 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无兴趣,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学习基础较差, 行为习惯差, 人际关系差, 学习上有困难, 在情绪上表现出紧张、焦虑、怨恨、不安、愤怒, 甚至有报复心理。这种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课堂问题行为。

由于学习成绩差, 在学习中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地位, 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常常通过问题行为寻求注意。

2. 教师管理的因素。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 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甚至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在心理已经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是矛盾心理。也有个别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低, 只要学生不惹事, 教师一概不管。这种教师的粗放管理必将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

由于个别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要么大声训斥, 要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使学生对问题行为根本没有认识, 反而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 有的可能产生报复行为。

由于个别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教师只强调自己的师道尊严, 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忽视了师生关系的平等, 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导致学生问题行为愈演愈烈。

3. 来自环境的因素。

研究表明, 父母关系不好, 有家庭暴力的学生, 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孤僻, 烦躁, 甚至有暴力倾向。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非打即骂。家庭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很深的影响, 使孩子消极对抗, 对他人漠不关心, 情绪容易波动。

在现代社会学生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很多, 凶杀、复仇、暴力、黑社会等, 不良信息, 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1. 综合管理, 教育为先。

学生的问题行为, 有的出于无知, 有的出于故意, 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为先,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 了解引起学生挫折和焦虑的原因, 然后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 把情绪发泄出来。另一方面, 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安排他们在各自优势中表现给大家, 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 尽量减少问题行为。

2. 选用适当的方法, 尽快终止问题行为。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做小动作等问题行为时, 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告诫学生, 从而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 终止问题行为。

当学生不专心听课, 看闲书、玩手机时, 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来提醒他, 从而终止问题行为。

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 讲笑话来调节气氛, 制止问题行为。

当课堂秩序混乱、声音嘈杂, 问题行为较多时, 可以突然停止教学, 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 这时教师以适当的语言提醒学生, 从而制止问题行为。

3.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怎样处理砖混结构产生的裂缝问题 篇8

1 地基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地基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有如下特征:一般斜裂缝都发生在窗上下口, 门上口, 窗间墙。裂缝在窗上下口, 门上口, 窗间墙。裂缝在窗口对角上越靠近窗口越宽, 向外延伸变小。在建筑物外墙和横墙上, 有时在平屋顶下出现八字形裂缝, 且下部缝宽, 向上逐渐变小。水平裂缝也出现在内外墙面, 一般沿灰缝错开, 但不一定单独存在, 经常在斜裂缝混合出现。竖向裂缝一般出现在窗台下的墙上, 特别是窗口下角处, 有时也出现在大面墙的顶部和下部。

造成建筑物不均匀下沉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建筑物所处的地基软硬不一, 设计时地基未作处理。这种情况, 一般是没有勘察资料或勘察资料提供不准确所致。

(2) 地基局部处理不当。基槽开挖后, 遇到枯井、古墓、沟坑、防空洞等, 用毛石砼或素砼填实, 造成局部地基过硬。

(3) 建筑物上部荷载差异较大。基础设计时, 虽作了宽度调整, 但未经沉降计算, 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

(4) 在旧建筑附近的新建建筑物, 由于基坑降水造成老建筑物的不均匀下沉或新基础压在老基础上, 使老基础超载下沉。

(5) 建筑物使用多年后, 卫生间、厨房下水管不注意维修, 常年渗水;室外散水不按要求设缝, 也不灌沥青砂浆, 造成渗水, 使地基土受水浸泡。

(6) 持力层下部存在软弱下卧层。由于施工时基坑超挖, 造成持力层厚度不足, 引起建筑物下沉。

此外, 在新建建筑物附近有较深的沟坑、大面积堆载、井点降水、打桩等都能引起建筑物附加沉降, 同样能使墙体开裂。

由于以上原因产生的裂缝其裂缝形式主要有四种:

(1) 正八字形裂缝。一般情况下, 建筑物中部沉降大, 端部沉降小, 形成正弯矩, 墙体上的主拉应力使墙体形成正八字形裂缝。

(2) 倒八字形裂缝及斜裂缝。地基中部过硬, 两端过软, 或由于两端荷载过大于中部荷载, 使建筑两端沉降大于中部, 形成负弯矩和剪力, 使变形墙体形成倒八字形裂缝;由于局部沉降差异形成斜裂缝。

(3) 竖向裂缝。地基沉降差异过于集中, 形成纯剪垂直裂缝。

(4) 水平裂缝。垂直沉降使砌体中存在着垂直方向下沉力, 引起水平裂缝的方法。

防治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方法:

(1) 换土法。当持力层软硬不匀时, 可采用换土法, 即挖除一部分地基土, 用素土或灰土夯填, 也可采用砂石填层。

(2) 跨越法。当持力层局部较小范围内存在较深的沟坑时, 可采用基础梁跨越沟坑。

(3) 当房屋荷载差异较大或地基土软硬不匀时, 可采用设置沉降缝, 使建筑物不同部位可自由沉降。

(4) 强夯法。对于松散的砂类土、湿陷性黄土、地下水位较低的杂填土等, 用强夯法处理效果较好。

(5) 砂、石桩、干振法振动碎石桩。对于软硬不一的土层, 通过上述桩体的加固, 可以使土层的均匀性和承载力都得到提高。

(6) 加强上部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顶层及底层窗口设置配筋砖带, 在门窗洞上口设置支承长度较长的钢筋混凝土过梁等, 都可以减轻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温差应力引起的温度裂缝, 一般出现在顶层端部纵横上。多为圈梁下口的水平裂缝, 构造柱侧面墙上的斜裂缝, 窗上下口及门上口的斜裂缝等。

造成上述裂缝的原因, 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建筑物过长, 使温差应力绝对值过大。注意到三个单元住宅顶部温度裂缝较多, 而两个单元住宅温度裂缝就很少, 甚至没有。

(2) 保温隔热措施不当或不设。屋顶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顶部纵横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由于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和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相差近两倍, 造成二者热胀冷缩变形不同步。如果屋面不设保温层或隔热层, 就会使屋面结构承受较大的温差变化, 使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圈梁与砌体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 造成砌体开裂。

(3) 顶部砌体强度不足。一些设计人员仅从竖向受力考虑, 对顶层砌体强度重视不足砂浆取值较低;施工单位出于同样原因对顶层砌体的施工质量把握不严, 施工质量较差。这就造成了顶部墙体抗裂能力较差。

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办法:

(1) 控制好建筑物长度。砖混住宅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单元最好为两单元。

(2) 屋面采取可靠的保温隔热措施。如屋面设置保温层、隔热层、绿化、蓄水等。

(3) 屋面设置滑动层。在屋顶结构楼板之上设置一层可自由伸缩的滑动层, 使温差应力在滑动层上释放出去。滑动层可兼做防水层。

提高顶层体自身的抗裂能力。具体办法:

(1) 提高顶层砖砌体等级。顶层砌体砂浆持级不宜小于M5。

(2) 顶层两端 (包含伸缩缝两侧) 的开间纵横墙上设置通长钢筋。

(3) 顶层窗口下沿设2根直径为6的通长钢筋, 伸入每边墙中不少于3TO;门窗洞口上沿设钢筋混凝土过梁, 每边支承长度不少于370。

(4) 顶层端部第一、第二开间圈梁下口, 设置凸凹形现浇混凝土块。这样可限制圈梁下口水平裂缝的发展。

(5) 加强屋面及墙体的维护。否则, 由于屋面及墙体保养差, 造成渗水, 在冻融作用下, 墙体裂缝会不断发展。

产生的问题 篇9

最初的人肉搜索起源于网友的自主行为, 意为在网络上对自身疑惑的提出与解答, 从而获得更多网友的帮助从而获取所需的答案, 或者更多相关信息的渠道。著名的“华南虎事件”把人肉搜索推到了风口浪尖,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肉搜索的威力, 正因如此, 人肉搜索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窥探他人隐私, 甚至恶意炒作等不法行为的帮凶, 成为网络行为的一颗毒瘤, 只有深化对于“人肉搜索”的伦理的研究, 规范网络行为, 净化网络环境, 才能保障每一个网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二、“人肉搜索”的定义

有学者将“人肉搜索”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定义, 广义上的“人肉搜索”是指由信息需求者在网上提出一切有针对性的问题, 由信息提供者利用科技手段和各种资源对有效信息的识别、判断和推论的过程, 也是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萃取和信息分享的过程;狭义上的“人肉搜索”是指对人的搜索, 是对特定的人提出搜索要求后而全面展开的信息输入、信息分析和信息推导过程和行为方式。

简单来说, 人肉搜索就是信息发布于汇总的过程, “人肉搜索”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找人”式的传统信息搜索方式和当前的网络搜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既具备人找人方式的信息准确性强的优点, 又吸收了网络搜索范围大、信息更新迅速的特点。

三、“人肉搜索”产生的伦理问题

(一) “人肉搜索”对他人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 无法控制每一个参与搜索的网民所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被搜索者及其家人的隐私, 所以“人肉搜索”的过程往往变成对于被搜索者及其家人的隐私权被侵犯的过程。目前, 针对网络的监管还处在起步阶段, 很多网络中的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都很难在制度与技术层面上得到有效的监管。而人们的猎奇心理无可避免地会在搜索的过程中触及到他人的隐私, 并将其隐私信息在网络中散播。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的生活。

(二) “人肉搜索”给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人肉搜索”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而且会扩展到现实生活中。网民通过“人肉搜索”而获得的被搜索者的个人信息足以在现实社会中锁定被搜索者。加之由于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数量庞大, 很难保证参与者都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这样就存在一部分网民不满足于仅仅在网络中参与搜索寻找相关信息, 他们还利用这些获得的信息在现实社会中去寻找搜索的目标。对其进行他们自认为正义的道德谴责和批判, 甚至发展成侮辱和谩骂, 导致被搜索者的社会评价受到巨大的影响, 受到周围邻居和同事的误解,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破坏。

四、“人肉搜索”的伦理对策

(一) 网民方面,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规范, 强化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需要并向民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 网民个人道德素质却参差不齐。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受过不同教育程度的网民群体在快速增加。同时, 却难以维持群体道德素质的水平。网民道德素质整体水平的降低, 加之我国目前对于网络的监管制度不健全, 便给极个别的低素质网民侵犯他人权益、破坏网络和谐环境的可乘之机。要改善目前“人肉搜索”行为中存在的混乱状态, 进一步净化网络社会的环境, 增强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 使其认识到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人肉搜索”的优势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窥探他人隐私, 以及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是不道德的。

(二) 网络行业方面, 完善网络技术, 加强网络行为监管

网络运营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 在利用网络技术为网民或其他组织提供服务的同时, 同样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虽然作为企业的网络运营商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其追求的目标, 但作为社会中的经济体更承担着维护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提供“人肉搜索”等网络技术平台服务的网络运营商, 在发展自身业务和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 应当也必须履行其作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时常出现个别网络运营商为了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背弃其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进行不正当竞争, 在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 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混乱的局面, 才能使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安全, 合理, 透明。

参考文献

[1]邓晓东.“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研究——兼议Web2.0时代的道德审判[J].武夷学院学报, 2009

[2]牛江彬.人肉搜索的弊端分析及策略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 2010

[3]莫楠, 李向南.“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J].集体经济, 2010

产生的问题 篇10

1 产生种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种子生产技术操作不规范

种子生产是种子质量的源头, 确保优质的良种, 必须从源头抓起。

1.1.1 亲本纯度低。

在种子生产中使用的亲本纯度低, 出现杂株超标。如使用了以制代繁的亲本种子, 超世代、遗传性状发生变异的种子, 以及隔离区不安全等问题, 都会导致后代纯度降低。

1.1.2 田间除杂去雄不及时。

在水稻杂株抽穗、玉米抽雄散粉前, 除杂、去雄不及时, 隔离区达不到标准要求, 拔出的杂株、雄穗随手乱扔等, 导致后代纯度下降。

1.1.3 收获不及时, 把关不严。

种子成熟期没有及时收获, 引起穗上发芽、霉变, 降低发芽率。未单收、单脱、独立场地晾晒等而出现机械混杂, 造成品种纯度降低。

1.1.4 忽视贮藏、分装环节。

贮藏种子含水量超标, 种子堆发热霉变, 降低种子发芽率。在种子入库后的精选加工、分装等环节, 场地、机械清理不净造成混杂, 都会导致品种纯度降低。

1.1.5 生产商自检不严。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 必须保证种子纯度。入库包装前要分批取样进行室内检验, 如含水量、发芽率、净度的检验, 达不到标准的要尽早采取翻晒、精选等措施, 使其达到规定标准;经过处理仍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转商, 绝不能做种用。而部分生产商只注重了田间种子质量, 而忽视了室内质量的检验;有的只注重了室内质量的检验, 而忽视了田间种子保纯措施的落实, 导致种子质量下降。

1.2 种子经营者存在出售劣质种子的投机行为

1.2.1 未审先推。

种子生产商和经营商为了尽早获取暴利, 利用农民“求新”心理对品种夸大宣传, 只讲优点, 隐瞒缺点与不足, 误导农民购买未经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 严重影响农民增产增收。

1.2.2 证照不齐, 无证经营。

有的经营户有营业执照但无种子经营许可证;有的有种子经营许可证但无营业执照。甚至有的不但既无种子经营许可证又无营业执照, 而且无固定的营业场所, 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 其销售的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1.2.3 种子包装、标签不规范。

主要是包装袋上的图形与本品种特征特性不相符;品种审定编号标志不清、品种特征及简易栽培技术介绍不清;按规定必须标注的内容不齐;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填写不全等。

1.2.4 购销种子无档案, 开出的票据含糊不清。

部分种子经营户购销种子无档案, 进货渠道、销售对象不明, 开据发票故意将品种名称混淆或将多个品种开在一张发票上, 不填写购种者的单位姓名, 有意造成含糊不清, 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借机推托责任。

1.2.5 良种良法不配套。

部分种子经销商不具备种子基础知识, 更缺乏对新品种特征特性的了解, 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向购种农户讲解本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以及主要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等要点, 良种良法不配套, 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甚至减产。

1.3 非种子质量因素引起的质量隐患

1.3.1 异常气候对作物的影响。

光照不足、高温、低温、暴雨、冰雹、干旱等自然因素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如长时间阴雨导致光照不足, 大豆易徒长, 籽粒变小, 高温、低温、湿度大影响作物授粉, 结实率降低;大风、暴雨造成作物倒伏, 引发病害;长期干旱作物枯死, 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3.2 栽培措施不当。

如茬口、施肥、整地、浸种、催芽、种植密度、施肥、浇水、化学除草等人为因素实施管理不当, 导致不发芽、缺苗、烧苗、死苗、徒长等现象, 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

1.3.3 植物病虫、草害预防不及时。

如玉米螟危害导致玉米空秆, 蚜虫危害引起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草害防治不及时引起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等。

1.3.4 部分农民法律意识不强, 盲目购种。

部分农民购买种子时不分经营者是否有合法经营资质, 不看种子标签说明, 以及包装袋上所标注的种子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更不保留购种发票, 从而为不法商贩销售假劣种子提供了机会, 使假劣种子应用于生产而造成损失。

2 强化种子质量监管的主要措施

2.1 完善机构, 健全体系

种子质量监管部门应配足有较高素质的人员, 应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检测仪器, 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管网络。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种子质量监管职责, 按照县级自检、市级联检、省级抽检的互动方式层层监督及监管, 发现不合格种子一律就地果断处理。

2.2 加强品种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 严格规范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任何一个品种都有它的区域性和适应性, 不能盲目地将未经国家或本省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因此, 要建立起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体系, 建立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 充分了解新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评选确实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用最佳的栽培方法在最适宜的地区种植, 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效果。对销售未经审定和未在本地区试验、示范的品种要严厉查处, 杜绝乱引、乱繁、乱推现象发生。

2.3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市场管理是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把握种子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要通过考试考核, 对不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户一律不办证和吊销证件。在种子销售季节, 重点加强监督检查, 重点查处未审先推、超范围经营、超资格拆零销售、不建档案或档案不规范、冒用商标、标签标注不规范、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采取拉网式普查和重点突击检查相结合, 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 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绝不手软, 达到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的目的, 确保农民购上放心良种。

2.4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

加强对生产、经营人员法律知识与种子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生产、经营种子, 从源头抓好亲本种子质量。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搞好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和种植鉴定, 杜绝不合格种子用于生产。要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销售的种子必须经过加工、包装并附有内、外标签, 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立健全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自觉接受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依法生产、经营种子。

2.5 加强宣传, 提高农民种子质量意识

种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 采取各种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种子监管的法律法规知识, 识别假劣种子的技术知识,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假劣种子无藏身之地。在种子销售的关键季节, 种子质量监管部门与种子企业通过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或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体, 提醒广大农民在购种时如何鉴别种子优劣, 如种子袋上是否标注品种审定编号、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编号;种子质量的四大指标是否达标;生产日期;主要栽培技术说明等, 引导农民选购优良品种, 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同时, 种子管理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到正规渠道、有经营资质、讲信誉的经营店购种, 对非法销售种子的行为积极举报, 堵住非法销售渠道, 确保农民利益。

2.6 加强检验队伍建设

产生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 航班流量;延误;三跑道运行;电子进程单系统

中图分类号 V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64-01

回顾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很长,但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在我身处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目前的日航班起降已经突破一千五百架次,而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增长。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的2007年,日均不足九百架次,五年时间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五十。如此高的增长量,与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这五年间,为了提高运行效率,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改进与升级。但是要么是改进对运行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要么是改进后又遇到了新问题,导致现在航班的延误居高。下面就来说说几个主要的改进与遇到的困难。

1 T3航站楼、三跑道与东塔台的启用。

在首都机场1、2号两个航站楼加两条跑道及一个塔台运行多年后,慢慢地已经满足不了如此的航班量与高增长,直接导致延误增多。于是硬件设施扩容迫在眉睫。曾经有外国专家论证过,像北京这样的两条平行跑道运行,其理论容纳最大值是日一千两百架次左右。按照经验,增加跑道是提高机场运行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像是公路由两条车道变为三条车道,单位时间内可以起降的飞机增加。同时,增加一个航站楼,直接意味着停机位数量的增多,可以容纳的飞机也就多了。同时可承接旅客能力也得到提升。而且,新建的3号航站楼规模庞大,远非早期的1、2号航站楼可比。于是在建成初期,确实让管制员和飞行员在运行时感觉顺畅很多,相应地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减少了延误,提高了效率。并且圆满完成了2008北京奥运保障任务,让国外体育代表团和游客们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但是,按照理论推算,北京的三条跑道理论可以容纳日一千八百架次,而事实上在远没有那么乐观。现在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抱怨在跑道外等待的时间过长。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三条跑道的客观位置和职责导致。北京的三条跑道基本是平行排列,而且相距较近,因为飞机在飞行中要保证一定的安全间隔,所以跑道的利用不能实现理论的效率翻倍,要考虑互相的影响,起飞时要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以让前机与后机拉出安全距离。而且,新建的3号航站楼规模大,停机位多,所以航班量也大,但是由于北京的离场程序所致,基本向西飞的航班使用西跑道和中间跑道,而向东飞的航班使用中间跑道和东跑道,况且让3号航站楼的飞机滑行很远来使用西跑道也不现实,很明显3号航站楼那么大的航班量对于向西飞的飞机只有中间跑道可以使用,再加上1、2号航站楼的那部分向东飞的航班,中间跑道承受的压力明显过大,相信很多人都看见了在中间跑道外排队的飞机很多,大部分时间都超过十架。就算按照平均三分钟能走一架计算,等候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所以三条跑道不能平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行效率。

2 缩小垂直间隔(RVSM)

这也是近年民航的大事件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缩小了飞机飞行过程中垂直方向的安全间隔,由原来的600米一个高度层变为300米一个。这显然也是提高航班运行效率的好办法。相当于在同一航路上可以使用的高度层增加了,那么相同时间从甲地到乙地可以运行两倍数量的飞机。从推行到实施,民航局和民航各个部门都花了大力气。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些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那样明显提高运行效率。那么问题在哪呢?打个比方,从甲地到乙地在原有一条路的基础上又修了一条路,但是两条路的入口和出口在一起。那么如果车辆大幅增加,在入口和出口必然造成拥堵。起飞机场和目的机场的运行能力有限,不是所有机场都做好准备承担两倍于原来的航班量,所以导致其他有能力的机场也会受到牵连。所以增加出来的许多高度层在实际中并没有充分使用。但是随着近年我国对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以及对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的升级,新的高度层会慢慢被更多的使用。但是就目前来看,缩小垂直间隔后并没有对整个运行效率的提升有太大贡献,没能在航路上消化掉高增长的航班量。

3 进离场程序的升级与优化

飞机在使用某条跑道起飞降落的过程,是有严格程序规定的,比如规定了起飞后的航向,爬升到某点要达到的高度,何时转弯等,称之为离(进)港程序。北京现有三条跑道,向南运行与向北运行的进离场程序根据目的地不同,加起来有很多。随着航班量的不断上升,管制部门也在尽力的对其进行优化。比如使用不同跑道,但方向相同的飞机所使用的不同离场程序间尽量减少干扰,这样使得其在前后起飞时尽量减少为拉开安全间隔所等待的时间;或者根据进港航班的停机位,就进分配落地跑道,减少落地后在地面的长时间滑行等。总之更好更充分地使三条跑道尽量互不影响的使用。但是首都机场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优化的余地非常小。机场北部是山区,距离较近,西南侧是北京城区,是禁飞区,且周边还有不只一个军用机场,以及南苑机场航班的影响等,这些都要考虑。所以经过不断的优化,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4 软实力的提升

在面对航班延误时乘客听到的解释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天气原因,另一种是管制原因。天气原因我们抛开不谈,毕竟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那么管制原因,更多的会让人想到人为因素。空中交通管制员,好像我们平日在路上的交警,除了根据信号灯指挥交通,还要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引导、疏导。可以说飞机的一举一动都在管制员的监控和指挥下。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繁忙的国际机场,其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管制员通过雷达界面来监控、指挥飞机,通过甚高频来和机组通话。不仅是飞行过程中,

连滑行过程中也要全程指挥引导,因为驾驶员是不能观察到其他地方的活动的,况且机场滑行道资源十分有限,让多架飞机从不同停机位顺利而有序的滑行至跑道而不产生冲突也是个技巧,这可能是我们坐飞机的人没有想过的。所以在提升管制员的指挥便利性方面,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为顺应双塔台指挥而搭建的电子进程单系统。原来塔台管制员指挥飞机,在进行席位移交时都是使用纸质进程单(进程单对于管制员来说就代表一架飞机,上面有其各种信息),一个席位移交至下一个席位。但是两个塔台之间不可能再传递进程单,于是建立了双塔台电子进程单系统。纸质进程单变成同样格式的电子进程单,通过服务器、交换机在东西塔台之间信息共享,电子移交。非常好的取代了原来的纸质进程单。而且还显现出许多其他的优势,诸如生成快,修改起来方便快捷,信息更清楚明了、不易产生误会等,并且还低碳环保。另外还有北京的场监融汇系统。由于雷达界面只显示空中的飞机,在地面滑行的飞机过去都是靠管制员记在脑子里,但是随着航班量的上升,同时记住的飞机有时超过20架,要记住他们的位置,安排路线和起飞顺序,这样显然不太容易,也不安全。场监系统就好比地面的雷达,将机场内地面飞机的位置、速度等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让管制员一目了然,在指挥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通过场监系统让进近管制员可以随时观察推出的飞机,以及在跑道外等待起飞的飞机情况,适时调整进场航班的落地跑道,以便更好的减少跑道外飞机等待的时间,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另外,加强技术保障部门的业务水平,让众多自动化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问题对管制造成影响。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运行效率,民航人不断地进行着努力和尝试。发展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止发展。日后,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还将被应用,如北京的高级地面灯光引导系统。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航班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民航空管局安全管理部.2009年空管安全形势分析报告[R].

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篇12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且非常敏感的问题, 处理不好, 就会损害师生关系, 破坏课堂气氛, 影响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懂得如何预防、监督, 则当班级趋于浮躁, 学生不当行为刚出现端倪时, 便能够及时巧妙地处理, 将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

课堂上, 教师只会讲课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表明,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占一半, 另一半时间用在课堂管理上, 而后者的大部分时间则是用于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可想而知,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 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性问题行为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型行为。这些行为是较容易被觉察的, 主要包括行为粗暴、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对抗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出怪声、做怪相等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俗、顶撞其他学生及教师的逆反行为;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随意走动等抗拒行为, 等等。内向性问题行为是不容易被觉察的, 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型行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烦躁不安、频繁活动、乱涂乱画等不负责行为, 等等。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具有消极性;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消耗了师生的精力, 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师生关系恶劣。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教师要积极反思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如何预防课堂问题行为, 进而更好地创设学习环境。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把教学工作公事化、机械化。部分教师自己预设一套教学方案, 与学生缺少真实的沟通, 产生不了共鸣, 很少考虑学生怎样在课堂上才能坐得住的问题, 也很少分析学生能力差异、性别因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行为差异, 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及目标, 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怎样做, 教学成了教师自导自演,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的事情。学生只是作为从属而做出回应, 在课堂上没有归属感, 容易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寻求逃避、寻求关注、寻求权利甚至寻求报复等。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是后进生, 文化课水平不高, 学习自控能力较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有时候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有时喜欢测试教师的限度, 看看教师、同学会有什么反应, 有时厌倦无聊的课堂环境, 寻求刺激。绝大部分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 对文化课不重视;小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混日子”, 他们的观念是家里已经替他们铺好路, 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奋斗。

当今社会, 大众媒体非常发达, 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庸俗的、商业性的、低级趣味的内容, 受这些内容的影响,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甚至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 这些行为会延伸到课堂上。

三、教师职业道德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纪律, 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最关心的是怎样预防和干预。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

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的任务,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担负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凭着职业良心, 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有更高的水准, 教师要把培养五爱、四有新人等精神贯穿于教师道德的各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教师在道德上要为人师表, 做人之楷模。否则就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 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完不成应完成的职责。因此, 为人师表是古今中外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威信越高, 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 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要想上好课, 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 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 会误人子弟。无德无能的人不配做教师。

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时期, 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设计者。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甚至老师的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 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我们发现, 学生信任哪位老师, 就会刻意模仿哪位老师, 包括老师的举手投足、爱好、文化品位和写字风格等。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不正的老师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 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 使施教过程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会中能否得到承认、实现和满足, 重要的是看自己对社会尽职责的程度和贡献的大小,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丰厚的薪金, 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确实难以从教师职业中得到,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种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职业。它平凡艰苦, 不涉名利,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启迪智慧、甘当人梯、两袖清风、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谨求实, 急社会之所急, 想学生之所想, 确实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明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一切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 对于课堂问题行为,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 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其次,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教育劳动中经受锻炼。再次, 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学习, 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楷模。最后, 不断增强自觉性, 提高自制力。崇高的品德靠自我教育和锻炼才能形成, 只有具备了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教育效果才好, 教育才能顺利实施。

四、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对于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在提高职业道德的同时, 应以预防为主。

1. 吸引注意力。

在讲解过程中, 如果教师仅照本宣科, 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 进而对上课不感兴趣, 容易引起问题行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 多理论联系实际, 将书本中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应用到学生感兴趣的区域。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课堂氛围良好, 问题行为发生的机会将大大降低。

2.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高昂的教学热情, 对学生抱有极大的热心、耐心和爱心, 建立师生互相欣赏、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要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及行为方式将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信赖教师, 师生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 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即因材施教, 打动学生, 让学生接纳老师, 再进行教育, 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更多地照顾“差生”的情感需求, 课前有意识地布置预习问题, 课中安排机会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解答, 使他们产生学习成功感,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那么, 学生就会在教师真诚的关爱下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获得向上的力量。同时, 学生尊敬老师, 反过来会更加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两者相得益彰。

3. 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按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学习能力、习惯、意愿的不同, 把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 教学立足中层大部分同学, 扶持低层吸收慢的同学, 发展高成有学习能力的同学。通过采取同层集中式和混层协作式教学, 让大多数同学吃得进、吃得饱、吃得好。同层集中式教学是把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集中排坐, 分成学习小组。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与能力, 分别提出程度不同的讨论题目、练习内容、学习任务。混层协作式教学是把学生按不同层次混合编成学习小组, 课堂上按小组排坐, 每个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 并负责帮助、辅导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每名学生完成提问或练习的成绩, 就是本组的成绩。这种组织方式, 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 而且促成了学生个人与集体的紧密结合,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

4.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好的课堂管理者也是好的决策者。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 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其次, 应该根据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作出干预。

第一, 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许多小小的捣乱可以忽略不计, 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的小捣乱。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当学生做出违规且无法忽略的行为时, 教师可运用眼神注视、摇头, 运用面部表情、走进、接触或打手势等方法, 终止其行为。第二, 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 表扬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从表扬学生的正确反应入手, 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第三, 表扬其他学生。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可能使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表现出类似的良好行为。第四, 言语提醒。如果以上策略不能奏效, 那么当学生表现出问题行为时, 教师要马上给以提醒。有时学生故意不按教师的要求做, 或者与教师辩解、找各种借口, 想以此试探教师的决心和忍耐力时, 教师应先明确自己要求学生做什么, 然后平静、坚定地重复要求, 让学生做该做的事情。

五、结语

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课堂管理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对教师来说, 课堂管理的主要指向为如何处理和预防课堂问题行为。要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须将更多的注意力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2) .

上一篇:上海浦东新区下一篇:疗养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