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2024-05-20

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通用8篇)

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篇1

金融危机对企业产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招远市高级职业学校 吴志敏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受影响情况以及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运行状况,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日,招生就业科就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涉及建筑、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纺织、黄金、商品服务等8个行业12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

该集团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用子午胎系列橡胶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地区。据该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橡胶工业发展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橡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先是飙升,尔后骤降,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等各种不利因素形成负面合力,给我国橡胶工业带来极大的困难,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轮胎行业,前阶段天价原材料没有消化,而降价后的原材料又无力购买,产品销售价格压力、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盈利能力步步走弱。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内需不可能大幅上扬,产成品库存上升。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畅,致使重点会员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亏损面达到33%。利税下降,库存增加,资金不足,对明年生产准备乏力。全行业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及时、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持,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有效提升,国内市场无序竞争再度加剧,直接影响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甚至影响到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玲珑集团公司的情况来看,按照2008年总体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公司总体的经济形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2008年1月至10月,该集团完成销售收入86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同时,金融危机对公司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因各经销商、配套厂、集团客户均大幅度压缩库存,产能受到了限制,整个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二、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电子电器所用PCB、覆铜板等产品的电子行业上游企业。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危机的影响,公司下游PCB及覆铜板行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下降,最终导致公司产品销量下降。08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经营效果远远未达到预期,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1、国际市场萧条

前三个季度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使产品成本大幅增加,但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一直难以提高。进入10月份,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需求萎缩,造成库存积压。现在企业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

2、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去年以来,煤、有色金属、石油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对公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而且还将影响企业发展后劲,进而在后一阶段继续影响企业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及工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又有较大回落,比较典型的是电解铜价格,从年初的每吨7万元左右下降到3.1万元左右,降幅达56%。主要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太大,市场风险随之加大,企业不敢大量组织生产,开工率仅有50%以下,因开工率不足造成产品成本大幅上升。

3、资金持续短缺

今年以来,公司资金缺口加大。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公司因贷款难、担保难而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虽然明年将实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但公司过快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仍将继续束缚公司的发展。

三、招远黄金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黄金机械总厂有限公司(原黄金机械总厂)是专业从事研制、开发、生产各类有色、黑色金属、黄金、煤矿及非金属矿山5000吨/日以下选冶设备的企业,产品适用于从破碎、磨浮、脱水到氰化置换全部生产流程。该厂受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钢铁降价。由于钢铁材料大幅降价,企业产品价格降幅很大,订单客户由于价格原因,定金不要了,产品设备也不要了。订单的设备卖不出去,形成库存积压,资金不能周转,使企业遭受很大损失,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以下是企业对钢铁价格下降原因的分析:

1、从国际市场看,美国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并席卷全球,世界实体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受世界经济减速影响,国际经济需求下滑,制约了钢铁需求增长。

2、从国内市场看,国内经济呈现减速迹象,国内消费需求下降。今年1-3季度GDP增长9.9%,比1-2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从钢材市场的走势看,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下降,结束了上半年的持续上涨的局面,第三季度国内钢材消费约1.2亿吨,比第二季度下降22.5%,比第一季度下降11.1%。国内经济的放缓及国内需求消费的减弱,使钢材需求受到较大的影响,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3、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9月份,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0,比8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比7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国内铁精矿、生铁、方坯、废钢和焦炭等产品价格也陆续走低,月跌幅在6%-22%之间,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和海运费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钢铁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回落。受钢材需求减少,钢铁原燃材料价格回落、企业库存上升、生产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频繁下调钢材出厂价格,致使钢材价格不断走低,带动钢材市场价格轮番下跌,加速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四、招远针织厂有限公司

招远针织厂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00余人,主要生产棉纱、针织服装等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公司当前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是很大,因为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但随着欧美国家纺织品市场的萎缩,各商家已开始挺进亚洲市场,企业产品将面临降价,企业利润将会受到冲击,有些客户已经停止进货,观望等待。自明年开始,纺织品市场将面临来自欧美的压力,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随之带来对针织厂的冲击。目前,该公司正在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

五、山东金都百货有限公司

山东金都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规模、档次、功能、设施均俱一流,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服务、酒店为一体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主要经营超市、食品、百货、化妆、首饰、鞋帽、针纺、男女服装、家电、羽绒服等20多万个商品品种。另外,还设有娱乐、健身、餐饮、美容、旅游、酒店等服务项目。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1—3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受危机影响的程度还没有显现出来,市民的购买力没有明显下降,各种商品的销售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危机没有显现并不等于不存在,业内有关人士指出,随着企业待岗人员的不断增加,购买力将会下降,市民的消费支出会不断减少,到时必然引起商品销售量的下降。因此,商家应及早制定相关措施,使将来受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

六、招远三嘉粉丝蛋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生产“冠珠”牌龙口粉丝及豆类蛋白粉等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产品70%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调查时,该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乐观,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利润空间。近期,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又同美国商家合作,引进了高技术的蛋白生产流水线,有望年前投产。总体来看,企业受影响不大。

七、山东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招远黄金冶炼厂、招远市硫酸厂等五大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发起式股份公司,经营黄金冶炼、化工、酿酒三大行业,金精矿日加工能力达800吨,居全国黄金冶炼行业首位。公司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加工99.99%成品金15吨,生产白银50吨、硫酸20万吨、电解铜3000吨、液体二氧化硫1万吨、高中低档葡萄酒1万吨。

尽管该企业以内销为主导,但由于其从事的黄金、化工产业对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十分敏感,使公司今年的生产经营呈现出“高台跳水”的状况。在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前9个月,公司抓住化工产品涨价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改投入,积极拓展产业链条、膨胀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红红火火。在项目和科技的支撑下,1~9月份,国大公司共处理矿量23万多吨,生产黄金7.5吨、白银45吨、硫酸22.65万吨、阴极铜1790吨、余热发电总量2330万kWh。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72.3%;利税1.91亿元,同比增长50.5%。进入10月份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外有色金属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行业、建材行业的不景气,又导致公司金价和为建材产品提供原材料的化工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对公司造成了严重冲击。10月、11月两个月,公司销售收入、利税明显下降,直接拖累1—11月份销售收入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利税下降29个百分点。其所受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黄金主导产业受国际金价下跌影响,预计全年减少净利润7000万元。二是化工产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价格大幅度下跌,产品滞销。硫酸的平均价格由上半年的12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200元/吨,且产品严重滞销。仅硫酸一项今年公司就将减少净利润1.3亿元。

虽然公司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但由于主要影响在化工,而化工的销售收入占整个企业的30%,利润只占不到20%,对公司总体影响不是太大。

八、山东招金卢金匠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以生产、加工、销售黄金饰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总体看,金融危机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自11月以来,国际金价仍在750美元/盎司以下震荡徘徊,加上近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挫,美元又有回暖迹象,目前行业内对金价的后市预期都不乐观。

九、招远市建筑安装总公司 公司主营房屋建筑。

1、大环境: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和积极政策,使得市场人士普遍对建筑行业景气度作出乐观预期,预期建筑板块将在未来两年迎来增长高峰。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抵御不利的国际及国内经济环境。近期,政府适时推出了刺激内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共计推出了10大措施。初步计算,到2010年,国家将计划投资四万亿元来拉动经济增长。各地方政府投资总量也很大,总额达十几万亿元。日前,发改委又下达了100亿元中央补助投资计划用于加快廉租住房等项目建设,同时央行、银监会下调了廉租房建设贷款利率。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和积极政策,使得市场人士普遍对建筑行业景气度作出乐观预期,预期建筑板块将在未来两年迎来增长高峰。

2、建筑板块赢利可期:2009-2010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将实现9.25%和9.62%的增长。其中,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最大亮点,以公路建设为例,未来5年公路年均投资额将达近1万亿元。此外,考虑到建筑行业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利率连续下调并可能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将直接提升企业毛利率,从而使建筑板块公司在多重利好下盈利可期。

该企业专业人士认为,资本市场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充分推动建筑行业板块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就此,建筑行业的发展对解决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基建企业受益于中央投资的需求拉动,未来两年基本面进一步向好。

十、招远市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囊括了原招远四大重点企业——北截金矿、罗山金矿、玲南金矿、阜山金矿,是一个以黄金采、选、冶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日采选生产能力8000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黄金企业。

本次危机企业受影响不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公司历经改革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公司以“小私为私,大私为公”的价值观统一职工思想,秉承“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三大科学”经营理念,坚持“增值才是发展”、“管理就是管自己”的观念,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同步提高,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公司建立了一套量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评估岗位业绩、员工能力并进行考核、排序,充分挖掘了员工潜能,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公司通过绩效考评系统的有效运行,满足了战略实施过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了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稳定提升和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三是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公司建立健全了科技攻关组织,完善了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七年间技术改造投入累计超过五亿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几乎天天进行。科技研发成效显著,研发成功了“选矿尾矿有价金属回收”、“氰化尾渣多元素回收”、“湿法冶炼”集成技术,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多项独立知识产权,建立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模式,采选氰冶整套工艺实现了“吃干榨净”和清洁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是公司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质量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公司秉承“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三大科学经营理念,通过大规模的生产、组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全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公司在迅速成长为全国地下脉金开采规模第一矿的同时,杜绝了重大事故发生,千人负伤率、粉尘浓度合格率、职业病发病率等安全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一、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按摩保健器材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三大系列三百多种产品:一是以按摩椅为主导的按摩保健健身系列产品;二是以汽车按摩装置为主导的汽车座椅系列产品;三是自动化仪表和智能五金制品系列产品。公司在铁制品、缝制品、塑料制品和机电装配方面的加工能力也非常突出和完善。公司长期与日本松下公司合作,是松下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按摩椅合作伙伴。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并远销美洲、欧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该企业面对危机的总结是: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滑进了历史上又一个低谷,许多没有抗风浪能力的企业被迫停产、倒闭。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山东康泰始终平稳地站在风口浪尖上,使企业保持了健康、稳步的发展。据专家分析,中国对金融危机造成影响的体现还不很严重,真正严重的体现出来,可能会在明年的一、二季度。为了确保康泰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革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弊端,增创新的发展优势,增强抗风浪能力,以确保真正把康泰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企业。

该公司党委目前正在开展以“坚定信心、找准目标、提升自我、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强调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抓住机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信念,使全公司上下更好地谋发展之势、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策、解发展之难、务发展之实,巩固、保持、推进目前已经形成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十二、山东外贸新永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新永康食品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肉用鸡及肉类系列产品、龙口粉丝、速食粉丝、淀粉及粉丝制品、食品、干鲜果、蔬菜系列产品等,是集食品制造、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

调研时,该企业提供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4.1%,食品出口总额每年以20%的增长率递增,2006年达到270亿美元。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称,今年1到7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累计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2.3333万亿元,同比增长34.08%,预计今年我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将达4万亿元。不难看出,食品行业出口量占整个行业规模的比重较小。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主要影响来自世界性的食品价格膨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食品价格膨胀可能至少持续到2010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加上出口运输成本因为金融危机的提高,以及美元贬值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使得我国的食品出口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从我国内地食品企业来看,这一部分的损失可以通过在内地市场的加大市场拓展来自我消化。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出口影响不大,由于出口量不大,如果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完全可以从国内市场来弥补销量减少。

公司相关人士说:上周猪肉价格、鸡肉价格继续以下滑为主要趋势;蔬菜、冬储菜、玉米价格同比去年也便宜很多。在种种不利的现状下,未来时间里,随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目前,虽然物价尚未出现下滑,但下滑现象的出现是必然趋势。尽管当前价格依然坚挺,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未来各种食品价格也难以继续保持高价。同时,猪肉及鸡肉价格的大幅回落,势必对其他肉类的需求造成一定的抑制,企业效益也将受到冲击。调查显示:

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程度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产品市场需求量萎缩,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合同数量减少约20~30%。

二是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虽然会调低贷款利率,但是会更加注重贷款的质量,这对企业的资金来源无疑会造成很大影响,融资将会难上加难,资金链随时都可能出现断裂。

三是工业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增加了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资金成本大幅提升,但销售价格却因消费需求降低而下降。

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增加了约30%左右,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篇2

2013年6月是“大衰退” (Gr eat R ecession)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所遭受的历时最长、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结束的第四年。这场危机在吞没了华尔街后, 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蔓延, 最终导致全球经济重创。它也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爆发五周年的标志。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我们还能明显感觉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可怕效应。不幸的是, 金融危机几乎每年都会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发生。他们已经徘徊了数个世纪, 而且毫无疑问地还会在未来继续下去。

什么是金融危机?当金融系统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 使得借款人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资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失去信任的时候, 金融危机就会产生。在这种环境里, 资信可靠的借款人借不到钱 (我们称之为信贷危机或资金危机) , 投资人不能迅速的出售金融资产 (流动性危机) 。有时候, 只是金融系统的某个部分受到影响, 但是在极端的情况下, 危机会变成系统性的, 进而整个金融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 。

毋庸置疑, 一个有效的金融系统会为经济保持活力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全球化, 金融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适应性越来越强、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个庞大金融网络的正常运作取决于良好的信息传播、透明度、信任和信心。不计其数的各种原因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引起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 债务太多

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系统承担了太多来自家庭、金融机构、公司、甚至政府 (希腊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的债务。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7年美国家庭债务和金融机构债务达到历史新高。宽松的信贷和贷款标准经常导致信贷泡沫,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济稳定增长和低利率的温和期之后。借款人和贷款人过于相信:过去这个经济稳定增长, 低通胀、低利率的时期在未来会继续下去。结果, 贷款标准下降, 杠杆率上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所假定的那样, 稳定、温和会滋生金融系统的不安定和无节制, 这是因为被错误引导的信心会增加对风险的偏好。由于杠杆率提高、风险增加, 金融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 以至于即便一个小事件都会给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极端情况下, 这种风险会变成系统性的, 从而将整个金融体系置于危险境地。

(二) 外汇借款

金融危机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经常以外汇形式借款。如果国内货币走弱, 外债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负担, 公司、国家最终可能不得不拖欠债务。这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 而且通常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这种情况会因高通货膨胀而恶化, 而高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贬值, 还会影响汇率。

(三) 主权债务

近年来, 主权债务在金融危机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 而主权债务违约已经存在数十年之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似乎会周期性地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世纪80年代,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以及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出现了主权债务违约。同样, 北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主权债务问题, 近来一些欧元区国家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跟随其后。

主权债务出现问题会有两个基本信号, 一个是信用利差, 另一个是信用保险。投资者会将主权债券的收益与德国或美国的进行比较, 来评估主权债务违约或某种债务重组的概率。随着信用利差扩大, 市场会认为潜在违约的概率变大。投资者也会关注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上主权债务违约保险的成本是多少。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这种机制, 市场会发出信号并且对主权债务加以限制。

(四) 资产泡沫

一些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归因于资产泡沫。所谓资产泡沫可以被定义为投资者对某种资产类别 (股票, 房地产, 大宗商品等) 的集体兴奋, 或被定义为艾伦·格林斯潘所创造的“非理性繁荣”。在资产泡沫的情形下, 投资者购买一项资产不是因为其潜在的基本价值因素, 而仅仅是因为其价格涨了, 并且预计价格将继续上涨。换句话说, 投资者将过去价格的上涨可以持续到未来的推断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一旦开始, 这种兴奋就会开始传染, 将资产价格推到极致。事后一想, 泡沫是显而易见的;在兴奋期, 泡沫却不是那么明显, 而且难以察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总是想知道他们是看到了资产泡沫还是强劲的经济。

(五) 过度自信

大多数金融危机, 尤其是资产泡沫, 有其行为基础, 例如过度自信。人们一向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作过高的评价, 从而产生控制幻觉。我们高估信息的精确度, 低估风险。如果成功的话, 我们会有更过于自信和承担更多风险的倾向。人们还有将不远的过去推广到未来的倾向。人类的心智不擅长计算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假定过去的趋势将会继续。如果每个人都臆断将来与不远的过去是一样的, 就会产生“旅鼠偏差”。旅鼠在集体迁移时通常采取直线行进方式, 遇到障碍不避开, 最后一大群随着领头者跳下悬崖摔死或溺死, 常用来形容盲从群众的不理性行为。同样地, 人们认为随波逐流是非常安逸的, 与其他人一起赚钱或亏钱时会获得安慰。

(六) 庞大复杂的银行系统

许多金融危机发生是因为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在大多数国家, 银行系统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有些银行是如此庞大和复杂, 以至于太大而不能倒闭, 如果倒闭的话可能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银行也有所谓的“代理成本”, 因为经理人有做出与股东和监管人不一致决定的动机。政府担保和安全网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即存款人不必评估银行的风险。无论银行发生了什么事情, 都会偿还存款人的钱。

银行存在重要问题, 因为他们的资金是短期的而贷款或投资是长期的。只要收益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 , 银行就能正常运转。然而, 如果短期借款成本超过长期贷款利率或投资率的话, 银行就会遭受损失。如果短期债务不能转滚 (资金危机) 或者更长期投资的价值下降的话, 也会产生问题。

(七) 影子银行系统

金融危机也可能是由影子银行系统———那些承担了许多和商业银行一样职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起的。例如,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中, 一些最严重的问题就源自一家保险公司 (美国国际集团) 和投资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 。由于缺乏监管、缺乏透明度, 风险遍及整个影子银行系统, 引起资金危机或流动性危机。由于整个金融系统是相互连接的, 问题会影响到整个金融框架, 产生系统性风险。

(八) 金融创新

人们普遍认为创新 (包括金融创新) 是件好事情。然而, 自从近来发生金融危机之后, 人们开始怀疑是否所有的金融创新对于金融系统而言都是有益的。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对“金融衍生品将使交易更安全”的说法嗤之以鼻。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也对一些金融创新进行了批判。例如, 要不是有担保债务凭证 (CDO) 的话,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可能就不会发展到那个程度。CDO是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品, 是近年来成长极为迅速的资产证券化品种之一。CDO把所有的抵押打包在一起, 并且进行重新的包装, 再以产品的形式推放到市场。CDO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保证人将风险转移给CDO的投资者。次贷危机爆发后该产品的惨重损失使之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策源地。随着次贷违约率增加, 就引发了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开始, 然后传染到金融系统的其余部分。次贷危机爆发后CDO的惨重损失使之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策源地。

(九) 模型失效

最后, 经济模型、金融模型并未发挥评估有价债券价值、衡量风险、预测经济活动的作用。尤其是银行风险模型, 没有测量出一些资产公司的内在风险以及资金债务的风险。例如, 有债券评级机构给予CDO优先段AAA级别, 而其肯定是达不到AAA级别的。模型需要假设和实证数据, 而其中有一些是错误的或无法获得的。自从金融危机以来, 金融模型已经丧失了一些可信度。

三、结语

金融危机的产生有许多潜在的原因:政府的政策和监管者、中央银行、银行和影子银行、企业部门和投资者。正如此前所描述的那样, 很难将某种经济状况归为某个原因。由于市场中充满了如此多的信息, 对于我们来说, 要真正理解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能够而且应该探寻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进行分类, 这会有助于将来缓解或最小化金融危机。

摘要: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债务、外汇借款、主权债务、资产泡沫、过度自信、银行系统、影子银行系统、金融创新和模型失效等方面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Robert C.Klemkosky.Financial system fragility[J].Business Horizons, 2013 (56) , 675—683.

[2]罗伯特·席勒.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 (12) .

[3]顾凌云, 余津津.担保债务凭证 (CDO) 的高风险性分析及防治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 (5) .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篇3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影响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具体成因如下:

(一)内因

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着生产结构性过剩问题。由于整个市场是开放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得以呈现,资本也可以自由流动,于是生产者开始扩大生产追逐利润。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不可预见性等自身的缺陷,使整个生产处于无序状态。比如,当某一种产品有利可图时,许多生产商都集中生产同类商品,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生产供过于求使产品挤压,商家无利可图。

当资本无创新、无利润或市场饱和时,金融资本会不断侵蚀产业资本的利润,导致一小部分富裕的亚洲人开始将资本由实业型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流向如房地产、证券、股票等“泡沫型”产业,造成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而房地产和证券等投机利润高的行业,不断吸引着外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投入。比如,房地产价格远超出居民实际承受能力,产生巨大的房地产积压,形成银行不良债权。由于东南亚国家货币资金的流动具有盲目性和集中性,不能引导资源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资金的流动只是对社会财富的超经济和虚假再分配。

亚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亚洲经济的发展受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它本身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市场经济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整个市场局势也难以控制,因而投资者不能正确预测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无法解决“负面外在效应”问题,我们很难把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既保持固定汇率又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由于泰国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拿着泰铢自由兑换美元,且没有一定额度,导致泰国的外汇储备不够且没有美元可去换之。7月泰国政府已没有固定汇率了,在这样浮动的情况下泰铢贬值。这些对冲基金当时炒东南亚时,以美国为首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三大基金调动了1000亿美元攻击亚洲,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没这么多,东南亚金融风暴想把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辛苦赚来的钱变成一场金融风暴或金融战争。

在中短期债务较多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便会不可避免地使本国货币贬值。1997年索罗斯把目标盯在东南亚,利用汇率来赚钱。当时泰铢与美元的比率是1:25,一个美元可换25个泰铢。美国在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在当时泰国房地产、股市都有泡沫境况下,其利用有量子基金及大量抵押资本带着钱首先冲向泰国。索罗斯找商业银行来借钱并给其利率,泰国很多银行都把钱借给他。而美国利率低亚洲利率高,于是,索罗斯就在国际上借泰铢抛泰铢,许多人心理惊慌便拿美元去换泰铢,最终获得许多美元。

银行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有经济问题均源于银行体系。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未能及时建立较完善的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使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系统性风险高于发达国家,外资银行进驻也带来了各种先进的金融工具。此外,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系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资金,但缺乏竞争效益低下;银行体系中对贷款存在严重的权力干扰,内部的腐败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分配不公, 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和呆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各种要素的配置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二)外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该区货币,以获取短期暴利。美国金融大鳄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其胃口大开,认为工业方面赚的利润已不能满足其欲望,于是对其它国家发动以暴富的金融战争。起初美国乔治.索罗斯从事美国套利交易,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美国经济崛起,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很多钱让欧洲复兴,欧洲股票大涨美国人去买赚了很多钱,这样其逐渐名声大振。索罗斯70年代成立了自己的量子基金公司,其希望其公司的爆炸速度像原子爆炸速度那么快。而有钱的大客户,为在一定期限从对冲基金中获取回报,便将自己的钱交给金融炒家,这给炒家进行金融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1997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巨头,携巨额资本冲击亚洲金融业,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最终演变成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

美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成为超级大国后,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经常保留危机感。新中国成立后其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统一战线,东南亚、韩国等都是美国经济附庸国。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各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199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其解体后只剩下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美国为遏制亚洲经济发展,且为本国创造经济财富,便开始采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美国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后,美国认为他们有金融大鳄,有能力去金融市场掠夺更多钱,于是开始纵容索罗斯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利益与经济政策的纵容下,1997年西方金融大鳄们的思维从创造财富向掠夺财富方向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外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商品多往美国出口,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高。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经济发展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一旦國际市场局势发生动荡,商品的出口会受到巨大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为金融大鳄们的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出口受阻,使中国经济发展幅度放缓。东亚国家在我国资金投入比重最多,我国的外资企业大多是加工型企业且主要靠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东南亚等国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使我国商品出口下滑。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东南亚等国货币贬值,消费市场萎缩,人民购买力下降。东亚政府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方面的财政预算,东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亚各国在商品贸易上有紧密联系。但中国对东亚的出口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生产的商品不能顺利销售阻碍了出口产业的发展,企业亏损现象大量存在,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程及中国经济发展。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货币贬值的现象十分严重,给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了压力。虽然中国政府表明人民币不贬值,但不意味着能保障其将来不贬值。中国人民币币值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趋势,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汇储备的连续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促使我国国际收支项目顺差,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得外汇储备量不断地增加。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使商品的出口受到限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速减缓的趋势。

(二)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使曾创造奇迹的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秩序遭受重创,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也阻碍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此次危机使韩国以美元计算的全国资产减少了一半多,日本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的银行、证券公司接连倒闭,亚洲许多大企业也相继陷入金融危机困境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财政和金融方面实施了紧缩政策。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出口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缓慢。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没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状态。

东南亚、韩国的货币贬值,加剧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本身就与该国有较强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出口商品有价格优势。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为了增加外汇储备,于是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出口,而中国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此外,由于韩国的货币贬值,该国的技术型产品对中国的技术型产品形成的冲击。因此,出口商品价格的降低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给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和美国经济没有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出现疲软趋势,影响了世界贸易。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亚洲经济,也影响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东亚大量的廉价商品售往国际市场,很有可能会引发产品输入国的贸易保护,反倾销等行为的产生。这些将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此外,在各国家间的交易过程中,美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经济发展出现贸易赤字,势必影响世界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及国际关系的紧张。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影响。危机发生后各国自身发展存在着经济呆滞、财政状况恶化等问题,横扫东南亚的此次危机影响到港台、韩日等国家和地区,造成股市,出口等受阻局面,整个国民经济倒退了约十年。此次危机,对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市场经济局势造成的影响不断恶化,此次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此外,这次危机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冲击了1/4的世界贸易市场和1/5的世界服务业市场,加剧了全球性的产品过剩,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全世界范围内,此次危机使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上升,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大增加,这种状况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小结

亚洲金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形态及外在环境所致。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约两年里,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现象严重;金融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银行纷纷倒闭信贷紧张,国际融资难度加大;国内外投资减少,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使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政治经济也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给世界贫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人心惶惶以及社会动荡的局面,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季风.当前日本金融危机风潮透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2]金姬云.韩国金融危机对其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3]郑宇.东亚金融危机对亚太及中国的影响和启示[J].现代国际关系, 1998(03).

浅析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篇4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在关注这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在追溯它的原因。在此仅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不断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归纳起来,目前人们认为危机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问责不严厉;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等等。必须承认,上述问题都是存在的,但却又可能只是直观的、表面的问题。这次危机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 金融危机,全球股价、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波动,在短时间内发生超乎想像的巨幅涨落,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世界范围原有的估算,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须更深刻更审慎地加以分析。

这次危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以下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一、环境的因素

1、美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货币和利率政策。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泡沫型的高房价,使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美国民众的消费观。

美国的民众从来都是今天花明天的钱。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在低利率的诱惑下,及时没有还贷的能力,他们也理所当然地和银行签约,住上了高楼大厦。正是这种理所当然埋下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祸根。当高房价的泡沫破碎和短期利率的提高一起夹攻的时候,零储蓄的美国民众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引发了后面的房贷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

二、货币体系问题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美国发起和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后,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受黄金约束的金本位货币体系转变成为纯粹信用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按理说美元的国际地位应该受到大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应该发生很大震荡。但美国幸运的是,当时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

衡,也没有另外一种货币可以与美元抗衡,所以,尽管当时美元汇率也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主要货币之间由固定汇率转化为有控制的浮动汇率,但却并没有震撼美元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很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相继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其大量吸引投资和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就使美元在放弃与黄金挂钩之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深刻问题,仍然像之前一样相信美国、相信和接受美元,而并没有研究和建立放弃金本位制之后约束货币投放总量的新机制新秩序,客观上把货币控制权过多地让渡给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并且自从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就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种储备货币鼎足的格局。凭借着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中占尽了优势,为了确保足够的外汇储备,各国致力于将本国的商品销往美国,以换取“硬通货”美元,为了让受众的美元能够保值增值,各国有纷纷购买了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而美国也乐得到处赊账消费,反正到时如果没有钱还债的话,就直接开动印钞机来印美元就可以了,这样反而更加省事和节约成本。正是凭借着美元的这种强势地位,美国巧妙地让全世界的人为自己的消费和福利来买单,还在享受之后把善后工作推给了其他人来负责。这为其后美元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制基础。

三.政治体制问题

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的核销、利润的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更愿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而在出现通货膨胀乃至金融危机时,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以稳定人心和社会,维持政局和统治。结果会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情况不断积累,越积越大,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通货膨胀乃至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四、社会局势问题

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相应的,失去两极或多极制衡的必要基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控制世界货币投放,平抑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方面无法发挥作用,原来已经建立和运行的“特别提款权”随之消亡,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则越来越不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在世界上行动自由,以“国际警察”自居。这期间,里根政府竭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削弱联合国以及 国际贸易 和金融组织等的影响力,增强美国的影响力。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全球化造成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新的一轮全球化是建立在当时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少数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经济金融在全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基础上的。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基础加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与环境消耗型产业,从而利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廉价原材料、劳动力和环境保护成本,赚取大大超出在本国生产的高额利润,并利用所在国的出口额度,减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此同时,则不断加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并利用产业转移和廉价进口抑制本国的物价上涨,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并控制劳动力成本,削弱工会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受益巨大。

然而,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但是,由于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和贸易最终的清算主要通过美国金融机构,表面看美国对外投资或扩大进口使大量美元外流,但实际上全球的美元头寸仍基本保留在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只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由本国企业存款转化为外国银行存款而已。这客观上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持续增长。

在美国对外债务规模巨大,其中国际社会大量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客观上只能被动存放美国或购买美国债务的情况下,一方面推动美国为追求本国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大量廉价资金又容易推动美国政府与社会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

不仅如此,对通过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净流入的国家而言,要么实行中央银行强制收兑政策,从而相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本币投放;要么允许社会保留外汇,允许银行开展外币存贷款,而外币贷款又会增加相应货币的流通量。

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篇5

2007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美国4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的破产达到高潮,到2008年第4季度开始显著地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由于金融部门遭受严重打击,银行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引起严重的经济衰退,德国当然不能幸免。与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德国经济更加依赖于出口,2008年德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7.2%。所以德国遭受的打击尤其惨重。2009年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7%,这是自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以来德国经历到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出口下降了14.3%,统计失业人数增加了164000人,失业率从7.8%上升至8.2%。一般认为,经济衰退对就业的影响有时滞,因此,危机爆发时,德国6大经济研究所和德国联邦银行预测2010年德国的失业率将增至10%左右,失业人数比2009年增加100万,达到440万。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日子已经过去,可是连最乐观的经济预测机构都未能料到德国经济不但很快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而且各项重要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这是自1991年德国20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出口(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美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增长了14.2%;失业率不但没有上升,而且还出现了一个就业的高潮,登记失业率由7.8%下降到7.2%。根据德国联邦经济部和德国“经济五贤人”的预测,这种经济增长的势头今年还会继续。他们预测,2011年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2%,出口将继续增长6.5%;而失业率将降至7%,登记失业人数为294万,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降到300万以下的水平。考虑到1991-1992年正逢德国统一造成的所谓“统一高涨”,增长率与就业率都达到了德国在“经济奇迹”的1950-1960年代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次的德国“危机后高涨”不亟于是一次小“经济奇迹”。而且,这样的增长率和就业率还是在极低的通胀率水平上取得的。虽然德国联邦政府也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振兴计划,用政府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但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从2009年的0.2%上升至2010年的1.5%,仍低于欧盟规定的2%的水平。从世界上与德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比较来看,德国取得的成绩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美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6%,而失业率则达到9.2%的历史高位。而欧洲的其他大国的情况就更差,英国在同其高企的财政预算赤字做斗争,而法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6%,失业率则高达10.1%。更不要说目前正在遭受主权债务危机蹂躏的所谓PIIGS国家了(数据比较见附录表)。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先前不起眼的德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作为同样也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又能够从德国的经验中汲取哪些启示呢?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图一: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1999-2010年)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图二:德国进出口总额(1999-2010年)

注:2010年为前11月的数据。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制度稳定器的作用

德国对克服经济危机总体战略方针的选择有深刻的体制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深受德国弗莱堡学派秩序自由主义的影响。按照秩序自由主义的理念,政府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的框架条件,而不是对经济做“点”上或相机抉择(ad hoc)的干预。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币值稳定、开放的市场、私有产权、契约自由、经营责任完全自负、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是市场经济的建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德国政府强调私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私人投资,通过私人企业的市场竞争达到供需平衡。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失灵,即对行业垄断、收入严重不公、外部效应(如环境污染)和非正常供给(如农业生产)的政府规制(市场经济的调节原则)。因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简单的自由市场秩序+社会福利政策,而是在市场秩序的型塑中考虑到社会公平的目标(在理论上可阐释为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致性)。在具体经济政策的设计中,如果一些领域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则将这些领域进行例外处理,例如农业政策、住房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在市场竞争领域。

以竞争秩序为例,德国拥有世界上最严厉的《反对限制竞争法》。德国的联邦卡塔尔局具有对限制竞争行为,比如协议定价、捆绑销售等行为直接处罚的权力,而不需要经过法院的裁决。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兼并却网开一面。所以,在大企业、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主导的时代,中小企业仍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因为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的存在是社会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欧洲统一市场形成后,德国一方面积极推动银行间的兼并重组,使银行的规模更加合理,能够适应欧盟范围内的竞争。另一方面,德国政府保留了由信贷银行、(公立)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支柱构成的银行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除地产融资抵押银行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德国工业信贷银行(IKB)外,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几家具有大量跨国业务的大私有信贷银行,即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德累斯顿银行(Dresdener Bank)以及商业银行(Commerzbank)。而业务范围主要在国内的公有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情况相对较好,坏账不多。根据德国工商总会的一项问卷调查,德国中小企业中只有19%认为,自身的信贷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其中只有3%认为由于金融危机完全得不到贷款。

再以住房政策为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房产泡沫的破灭成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经济滑坡的元凶。但是德国住房市场的交易总量并没有出现大幅萎缩,住房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其原因在于政府管制下德国特殊的住房模式。在具体上,德国鼓励私人投资住房市场,主要通过私人投资而不是公共和社会租房体系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在私人产权的基础上,德国私人投资建设住房占总建筑的61%。由于政府的政策鼓励(个人建房补贴、社会住房政策,住房补贴),私人投资可以盈利,保证了德国住房市场较长期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对住房土地、住房租金、住房抵押信贷和住房买卖投机进行严格的管制,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泡沫的形成。例如德国对房租水平进行了严格限定,制定了各地区不同房屋类型“房租合理价格表”。如房东的房租超过“合理房租”20%,就构成违法行为;超过50% 就构成犯罪行为。另外,对租户的住房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两项举措的作用下,作为高收入的发达工业国德国的自有住房率仅为41%,为欧洲最低水平(英国69%,法国57%,美国70%,中国北京70%)。德国绝大多数的低收入家庭,包括2/3的家庭福利的领取人,生活在私人投资的出租房屋,而不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政府的住房政策为住房市场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从住房市场价格角度看,金融危机前的1996-2006年,欧洲住房价格上涨不仅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上涨幅度非常惊人,除德国以外的欧洲主要国家的房价平均上涨了100%左右。而在这十年德国的房价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14%。从住房金融发展速度来看,德国全部金融对于住房的贷款即使在2006年5月的最高峰期,其增长率也未超过2%。从1970-2005年,德国的房价仅出现过一次较大的波动,且波动率未超过15%。

我们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团结原则体现了这一点。即社会各阶层通过协商来调节和平衡各方的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为整体的利益做出妥协。德国经济的中介机构商会、工业协会等十分发达。它们不仅为所属企业提供市场和专业信息,同时参与社会对话,分担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德国雇员的工资是在《劳动法》最低标准下由行业工会和雇主联盟通过谈判自主决定的。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工会采取了工资增长低于生产率增长的工资政策。根据德国伯克勒基金会一项调查,单位工资成本(它反映劳动成本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在德国从1998年至2008年中期几乎没有增长,而在荷兰、法国、波兰、西班牙和丹麦则增长了20-35%。这大大加强了德国相对其他欧盟国家的竞争力,使德国的出口不断增加,形成了德国出口导向性的增长模式。

二、制度化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总体经济的稳定与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采取国家+市场的混合经济模式,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1967年5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将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努力实现价格稳定,高就业水平、持续的、适度的经济增长及对外经济平衡(所谓“魔力四边形”)纳入到政府的责任范围。同时德国政府还为实施和协调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成立了

政府景气委员会。它由联邦、州和地方机构经济和财政部门的官员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任务是统一各级政府的景气政策;

财政计划委员会。它同以上机构的组成相似,主要任务是协调各级政府的财政计划,使其在收入和支出方面更多地兼顾总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

由5位大学经济学教授组成、政治上独立的“总体经济发展评估专家委员会”(“经济五贤人”),它负责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做出科学上的评价,对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建议。

这些机构保证了德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在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上,德国政府的做法是,价格稳定和高就业优先于经济增长;长期、可持续增长优先于短期增长,质的增长优先于量的增长。在政府承担的任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重视保持政府的财政平衡。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相对于德国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德国政府应对措施的财政资金投入数额相对较少。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银行间的融资困难,鉴于银行信贷对德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德国政府为德国银行之间的信贷往来提供了4000亿欧元的担保金,但与美国等国不同,银行是否需要担保则由各银行自行决定和申请。由于大多德国银行从自身声誉的考虑没有申请政府担保,所以实际上政府担保金使用率不高。德国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制订的两套经济振兴计划投入的财政资金约为1200亿欧元。但由于在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中的一些措施包括一些政府已经实施的项目,所以两套经济振兴计划在2009年和2010年实际投入的资金为800亿欧元,而同时期美国经济振兴计划投入的资金为5770亿欧元(7850亿美元),中国则为4300亿欧元(40000亿人民币元)。另外,德国是G20中最积极推进退出战略的国家。德国政府从一开始起就对将大量财政资金注入经济表示忧虑。一般说来,政府是不创造社会产值的,那么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的资金从何而来呢?政府如果增税,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减少投资,这从长期来看不符合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目标。在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约束下,政府也不可能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收入与支出的缺口。所以,政府只有举债这个唯一选择。但政府大量举债则会对经济的可持续性产生威胁。政府的年度财政赤字和总债务水平过高会造成利率上升,会提高私营部门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当期的政府债务会成为下一代人的负担,有悖于代际公平。这对于德国这样的人口老龄化和存在着移民限制的国家尤其严重。另外,为了维持银行的流动性,金融危机中欧洲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德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所以对于通货膨胀尤其敏感。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强调经济的稳定发展,德国政府严格执行低通胀政策,通货膨胀率总体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虽然在经济衰退时,物价水平较低,但是随着经济振兴计划的效果的显现,物价水平就会上升,一旦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这正是德国政府所担心的。所以,德国政府决定尽快执行退出战略,将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措施而推高的国家年度预算赤字和公共总债务降下来。为此,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于2009年6月11日制定和通过了《新债务限额》法案,为了强调其长期约束力,将其写入了联邦基本法(宪法)。它规定:联邦政府要将其预算赤字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35%,达到目标的时间为2016年,为此,联邦政府从2010年起每年需在联邦预算中节约100亿欧元。而各州政府从2020年起则不再允许举债。凭此,德国政府在金融海啸还未消退时,尽早放出了德国政府决心整肃财政纪律的明确信号,让全世界知道在尽快实行退出战略上没有选择的余地。

图三:至2016年联邦政府预算中计划或允许的新债务(单位:亿欧元)

□ 《联邦债务限额》后的净借款 ■ 《联邦债务限额》后合法的新债务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财政部

为了落实政府每年减少债务100亿欧元的决定,德国联邦议院2010年6月7日通过了政府到2011年底的一揽子节约措施。虽然在德国舆论界和民众中,对节约措施的具体项目有较大的争议,特别是政府在诸如失业补助金这样的社会福利开支方面的节省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德国举国上下对于通过厉行节约,整顿财政来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却是惊人的一致。为了防止在经济复苏尚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的收支出现大的不平衡,德国政府把原本计划从2011年开始的减税措施推迟到2014年。

鉴于欧盟内部长期存在的财政纪律松懈的状况,德国的这一举措无疑具有示范效应。在2010年6月17日召开的欧盟峰会上,欧盟27国一致同意厉行节约。目前,法国与英国相继效仿德国,通过了自己的政府开支节约计划。德国、法国政府和欧洲中央银行还建议对《稳定与增长公约》进行改革,引入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惩罚机制。虽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开始复苏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但德国政府的立场在欧盟内部得到了认同。欧盟各国开始认识到,经久的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危害要大于经济可能走入第二次衰退。而厉行节约必然导致执行退出战略。欧盟和国际货币与基金组织通过的7500亿的救助欧元计划虽然缓解了欧元危机,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危机的根源,即陷入危机的政府超高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负担,债务危机还会在更多的国家爆发。

最近,作为欧洲中央银行委员的德国中央银行行长韦伯坚持认为欧洲中央银行购买欧元区陷入危机国家的政府债券是为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打开大门。他的这种立场促使他同德国政府总理产生了矛盾,从而丧失了今年11月接替法国人特里彻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的机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者们坚持中央银行的唯一职责是维护币值稳定。因此,历届德国中央银行行长不乏有同政府首脑关系紧张的经历,因为他们坚决法律规定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抵制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放松银根的企图。德国这个传统被欧洲中央银行继承下来,并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目前,欧洲央行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是低于2%。为了保证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一些欧洲银行的流动性,同时直到2010年底欧元区的通胀率没有明显的上升,欧洲中央银行的指导利率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德国经济学家不断提醒欧洲中央银行在条件成熟时坚决地实行退出战略,紧缩银根,而不要迫于各国政府的政治压力继续使流动性泛滥。

德国是目前在世界主要发达工业国中除日本外保留制造业比例最高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作为高收入经济体,德国能够在汽车、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以及环保节能和新能源等新兴制造业领域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实属不易。德国没有放弃制造业,而是用高科技来改造制造业,这是有远见卓识的。

为了加强在未来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提高德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到2015年,将德国的研发投入由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6%提高到3%。德国上届政府还制定了2006-2009年德国高技术战略,在4年的时间里拿出150亿欧元对包括信息与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汽车与交通技术、微系统技术, 直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等17个领域的创新与技术政策进行了支持。制定这样政府促进科技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在德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受命于金融危机之中,这届联邦政府在预算中没有削减教育与科研经费,而且还增加了120亿欧元(到2013年)。因为德国政府认为,教育是关键的未来投资。另外,德国政府还决定2015年将政府的教育经费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三、德国2005年进行了较成功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状况整体较好

德国经济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受“德国病”的困扰,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常年低于平均水平,失业率过高,公共债务过高,社会福利开支过高和劳动成本过高。2005年社会民主党和绿党政府对税收、劳动就业市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改革,目标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劳动就业市场灵活化。2006年德国进入了新一轮景气高涨后,体制改革的成效开始发挥作用。劳动市场灵活化取得了效果,政府的就业服务和培训系统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经济增长率上升明显,失业率自1980年代以来第一次降至8%以下,国家收入大幅增加,政府预算在2008年达到平衡。

由于红绿联盟和大联合政府在结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上届政府联邦总理莫克尔为首的联盟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的德国新政府总体上延续了德国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但被德国统一中断的供给导向的经济政策,把政策重点放在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而不是通过再分配扩大需求方面。出重视教育和创新在提高德国经济的竞争力、填补德国在高科技方面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外,德国新政府还认为,增长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因而,必须继续对德国的经济社会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通过减税、减少工资附加成本以及政府审批为企业减负。减税会使政府的收入减少,而目前政府还面临着削减债务的宪法约束,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必须结束。当然,新政府上台时(2009年10月)经济仅稍有好转,还不能马上从经济刺激计划中退出。为了减少失业和由此带来的有效需求的下降,新政府决定将雇佣短工的政府补贴发放到2012年3月,延长了15个月。为了不破坏经济稳定,政府还把原本2010年就要实行的退出计划推迟到2011年。

四、在金融危机造成经济急速下降时,德国的短期应对措施卓有成效

德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对经济增长有长期影响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企业的税收减免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扶助,属于短期的景气刺激举措主要有两项:

1.对企业雇佣短工的补贴。当雇主选择短时工作、而非解雇人员时,雇员工资的60%(没有孩子)或67%(有一个孩子)由政府来支付。企业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在前6个月的50%,以后的100%由国家来支付。雇佣关系从2009年开始的,上述补贴适用24个月,从2010年开始的,则适用18个月。根据德国联邦劳动服务局(BA)的调查,这项政策从稳定就业来看是非常成功的。2009年,德国劳动服务局共为短工补贴支付了50亿欧元,挽救30万个工作岗位,共有22%的企业使用了这项补贴。2010年为此的计划支出为47亿欧元,预计保住的工作岗位为53万。实际上会更多,2010年第一季度就有60000家企业的85万雇员使用了这项补贴。可以说这项政策用较小的成本,获取了很大的收益。当然,如果没有2005年以来的劳动市场灵活化改革,这项举措则会由于缺乏法律基础而无法实施。

2.轿车以旧换新补贴。如果车主将一辆保有9年以上的轿车报废,购买新车或一年以内的旧车,车主则可以得到2500欧元的政府补贴。以旧换新补贴在德国制造了一个汽车产销高潮,为此政府的开支为50亿欧元。截止到2009年9月补贴停止,德国共有200万人利用了这项补贴。2009年德国国内新车登记达到1992年以来380万辆的新高,比2008年增加了23%。汽车购买使2009年德国的私人消费比2008年增加了0.4%。如果没有这项补贴,2009年德国的私人消费将由于经济衰退下降0.5%。虽然这项政策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比如,补贴取消以后汽车产业可能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但鉴于汽车产业对德国的重要性(每7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与汽车有关),这项政策对缓解汽车产业的减员压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由于2009年第3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恢复,德国汽车的出口弥补了内需的下降。2010年头5个月德国国内汽车新注册量同比下降了28%(德国国内生产的汽车占市场份额的71%),但出口却增加了49%,尤其是向中国和美国的出口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对德国高档车的需求出现了猛烈的增长。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企业增加雇工人数。

总的来看,德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在短期还是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产生极光的原因 篇6

安全工程学院地质B121 曹宇朋 201210064115

摘要:极光是南北极一种特有的发光现象,他的神秘瑰丽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憧憬和遐想,极光现象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大气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运动喷射出的高速带点粒子流与大气层的相互碰撞,作为频繁发生的自然现象,如何对其中的能量进行开发利用以及从中获利仍然是一个等待人们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极光;地磁场;太阳风;太阳风暴

1.什么是极光现象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2.从古至今人们对极光现象的探索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呢?许多世纪以来,人们探索其成因的脚步一直都未停止,在中国有付宝看到天空中瑰丽壮观的极光儿怀孕生下黄帝轩辕氏的传说,在希腊神话中被神话成古希腊神泰坦的女儿。爱斯基摩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原住民则视极光为神灵现身,深信快速移动的极光会发出神灵在空中踏步的声音,将取走人的灵魂,留下厄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试图用各种理论解释极光的成因,但都不尽人意。

2.1本杰明·佛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理论:

神奇的北极光是浓稠的带电粒子和极区强烈的雪和其他的湿气作用造成的。但显然冰晶和湿气的折射带有偶然性,无法完成这样伟大而频繁的工程。

2.2极光的电子来自太阳发射的光束

图1美丽的极光

这是克利斯蒂安柏克兰在1900年提出的说法,她在实验室用真空室和磁化的地球模型,显示电子是如何被引导至极区。这个模型的问题包括本身缺乏在极区的极光、负电荷本身自行散射这些光束、而且仍然缺乏任何太空中的观测证据。2.3破水桶理论:

极光是溢流出的辐射带,这是詹姆斯·范艾伦和工作伙伴大约在1962年首先提出的。他们指出在辐射带内获得的巨大能量很快就会在极光的漫射中耗尽。不久之后,很明显地,陷在辐射带内的都是高能的带正电离子,而在极光内几乎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

2.4光是太阳风中的粒子被地球的场线引导至大气层顶端造成的

这适用于极光的尖点,但在尖点之外,太阳风没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风的能量主要都留驻在带正电的离子,电子只有0.5eV,而在尖点上会上升至50~100eV,这仍然远低于极光的能量。

3.极光现象的成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1890年,挪威物理学家柏克兰认为,离地球1.5亿千米的太阳几乎连续不断地向地球放射物质点。而离地球5万千米至6.5万千米以外有一层磁场将地球罩住,当太阳的质点直射这层磁场而被挡住时,它便向地球四周扩散,寻找钻入的空隙,结果约有1%的质点钻入北磁极附近的质点。每颗太阳质点含有等于1000伏特的电力。它们在100千米外的高空大气层中与原子和多半由氧和氮构成的分子相遇,原子吸收了太阳质点所含的一部分能量时,立即又将这能量释放出来而产生极强的光,氧发出绿色和红色的光,氮则发出紫、蓝和一些深红色的光。这些缤纷的色彩组成了绮丽壮观的极光景象。

4.极光现象的危害及研究前景

极光不仅仅代表着美丽,由于太阳运动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使得极光现象往往伴随着太阳风在大气层中投射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不仅会对地磁场产生改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干扰,但其中也蕴藏着的大量能源。如何利用这些能源至今仍然是科学家们不断探求的课题。

图2美丽的极光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对极光作深入的研究。人们看到的极光,主要是带电粒子流中的电子造成的。而且,极光的颜色和强度也取决于沉降粒子的能量和数量。用一个形象比喻,可以说极光活动就像磁层活动的实况电视画面。沉降粒子为电视机的电子束,地球大气为电视屏幕,地球磁场为电子束导向磁场。科学家从这个天然大电视中得到磁层以及日地空间电磁活动的大量信息。例如,通过极光谱分析可以了解沉降粒子束来源,粒子种类,能量大小,地球磁尾的结构,地球磁场与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扰乱对地球的影响方式与程等。极光不但美丽,而且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的能量,可以与全世界各国发电厂所产生电容量的总和相比。这种能量常常搅乱无线电和雷达的信号。极光所产生的强力电流,也可以集结在长途电话线或影响微波的传播,使电路中的电流局部或完全“损失”,甚至使电力传输线受

到严重干扰,从而使某些地区暂时失去电力供应。怎样利用极光所产生的能量为人类造福,是当今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管志宁.地磁场与磁力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

66-68 2.沈长寿 资民筠 王劲松 徐寄遥 刘顺林.关于暴时电离层电流分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J] 《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第六期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篇7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知道,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在美国经济陷入长期滞胀期,凯恩斯主义的失败之后大行其道的,随后一直掌握着西方经济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实行国营资产私有化、银行和金融体系自由化以及越来越少的政府干预和监管。

美国的经济指导思想从建国时的古典自由主义,到罗斯福新政时的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期间人们关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一直在变。历史上“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下三次国内经济‘改革’时期:发展时代(1901-1916年),罗斯福新政(1933-1938年)以及约翰逊总统在20世纪60年代企图创建的‘伟大社会’时期。”(1)然而自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后,政府地干预和监管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现在,由于华盛顿共识的影响,理论界片面强调市场调节的功能和作用,鼓吹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放松对外资的监管等,使得政府对经济的监管职能进一步弱化,从而放大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性,滋生了经济泡沫,经年累月,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不可挽回的爆发,就像有些学者说的那样:“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的结果,使大多数政府控制其国内的经济、金融活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全球经济的金融泡沫更迅速、更大规模扩展开来。”(2)

全球经济向新自由主义转换的不良结果不应令人感到吃惊,其具有毁灭性能力的警示信号早在1989年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中就显现出来了。随后,借助互联网和全球通信革命的威力,新自由主义对不受监管货币交易的影响像一颗子弹射进全球银行系统,首先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政府不得不花费高达数十亿美元,发起疯狂地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午夜营救计划,后来又制造了股票市场泡沫和“网络新经济”泡沫。不受监管的投机活动的危险性,从这些泡沫地破灭中即可见一斑。

格卡伊、福斯卡斯认为,“理解当前危机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它的新自由主义源头(新自由主义已经制造出一些独特的工具进行危机管理,比如金融治理的新模式)和美国领导下的全球体系中政府过度介入动力的迅速增强(这种介入大大地削弱了对他们释放的政策带来的后果的控制能力)。”(3)这就是说,由于生产日益信息化、经济日益金融化、金融日益虚拟化和政策日益新自由主义化,致使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而且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此外,出于政绩或选票等方面的考虑,政府不仅没有去限制资本投机的过分行为,反而鼓励更大规模的投机。每当信贷扩张(比如住房贷款)遇到麻烦时,政府部门都倾向于采取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他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而政府部门却对由此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监控管理薄弱,从而埋下了危机和崩溃的种子。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解释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的那样,由于生产的社会化甚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或者说经济大萧条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与资本、工资与利润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使社会生产能力在无限扩大的同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消费被限制在相当狭隘的界限内,需求的增长经常落后于生产的增长,从而造成生产的过剩、资本的过剩和劳动力的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4)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这其实就是作为商品的房屋大量过剩,大量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穷人”买不起房,却又在按揭银行、投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抛出的低利率、零首付政策的诱惑下去买房,于是出现了商品房生产的极度扩张和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而这一切都是借助信用来实现的。在繁荣阶段,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起,不断为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出了要求。金融繁荣导致实体经济繁荣,实体经济繁荣又反过来加强金融繁荣。但是,由于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一旦民众无力偿还贷款,“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于是崩溃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5)

马克思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6)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就“起源于向美国最贫困和最边缘的人抵押借贷,由于证券化和相应的金融资本创新而获得了全球性的影响。”金融资本之所以能获得全球性的影响,是因为华盛顿共识确立以后,新自由主义逐渐将经济权利集中到了金融资本手中,从而使得世界经济正在日益金融化。朱炳元在其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一书中,就归纳和概括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有经济加速金融化、金融资本虚拟化、实体经济空心化、日常消费借贷化和国家运行债务化等五大发展趋势。为了追求利润,在竞争高度激烈的情况下,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变着花样向美国最贫困和最边缘的人抵押借贷;而他们所推出的复杂的金融产品中却存在着不透明的潜在风险,比如穷人很有可能偿还不起贷款。因此可以说金融手段的滥用和监管的缺失,即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是导致危机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美国这些最贫困和最边缘的人缘何无力偿还贷款?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因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形成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和财富与收入的两极分化。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8)皮凯蒂也认为,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国家的金融不稳定,“原因很简单:收入不平等扩大的一个后果是,美国中下阶层的购买力出现了实质停滞,这必然增大了一般家庭借债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不择手段的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慷慨地提供了日益增长的授信额度,因为它们免于监管并渴望从流通到体系中的巨额储蓄中赚取优厚的利息收入。”(9)此外,“现代金融危机与传统产品过剩的危机,虽然作用领域和表现形式不一样:原来的经济危机是大量私人资本都投向生产领域,都想生产更多产品获得更多利润,导致产品过剩。现在是大量资本投向金融领域,导致泡沫越来越大,爆发危机。但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源于私有制,根源于私人资本活动的无计划性、盲目性,资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10)

所以美国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体制框架内是找不到出路的。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困境,再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中国道路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由此出现的政府监管的缺失,是导致危机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生产的社会化甚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政府监管,私有制

注释

1托马斯·麦克劳.赵文书,肖锁章,译.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75.

2程恩富,曹雷.外国学者对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批判:兼论中国经济改革三大流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

3[英]格卡伊,福斯卡斯.贾海,译.美国的衰落:全球断层线和改变的帝国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85.

4曹雷.公有制高绩效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0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4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41.

7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4-2015).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7.

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48.

9[法]皮凯蒂.巴曙松,等,译.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03.

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篇8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危机;原因

军校学员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一个生理上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而心理上却处于还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的心理冲突在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相对剥夺、应对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社会的影响、环境的约束、家庭的变故、个人的发展都可能随时引发心理危机。

一、军校学员心理健康调查

对于学员来说什么是心理健康?他们是如何对待和处理心理问题的?为了了解学员的想法和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我们对大三的113名学员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抽样调查。

在对“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的回答中,有57.52%的学员认为是“处世乐观,热情诚恳”,其次是“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20.35%)。这样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员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倾向于性格开朗、诚实宽容。在选择“你觉得下列哪项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时,有55.75%的学员认为是“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23.90%的学员认为是“后天家庭教育的影响”,还有15.93%的学员认为和自身的先天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家庭教育、先天心理素质和周围学习生活环境是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学员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呢?通过调查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业的压力(25.66%)、人际关系的影响(19.47%)、自我认知失调和自我存在感的缺失(18.58)。可见,对于大三的学员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价值和未来奋斗的目标,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协调环境能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军校学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家庭问题

主要包括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和谐程度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方式、与亲人的关系程度等方面。由于家庭教育是学员的第一课堂,學员最初的是非意识都是通过对家长和亲人的模仿学习而来的,这些意识是耳濡目染的,从小就刻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长期以来,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强烈期望下,在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在教育学员的过程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学员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上采用一些自认为很正确的错误观点来误导孩子,在教育方式上也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2.学业问题

大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和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时,每天上课内容很少,而且老师总是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充分利用自习等时间给学生讲习题,每天任务安排得很满,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大学课程很多,教员上课进度很快,和学员交流的时间有限,平时作业和考试都非常少,自习课的时间大都留给学员自由支配,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计划、如何进行进度控制,都由学员自己安排。部分学员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劲头不足,利用这些自由的时间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等,最后导致上课倦怠、没有激情、厌学、考试作弊、考试不及格等问题的出现,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还有一些学员有较强的进取心,但对考试成绩排名、奖学金评定等表现在学业上的激烈竞争准备不足,稍遇困难和挫折,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一撅不振,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与耐挫力,表现出一种在学业上的严重危机感。另外还有一些学员求知欲较强,危机意识浓厚,为自己制定了较高的学习目标,除了拼命学好专业课程外,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语、计算机、第二专业课程,或者长时间的准备考研等,从而使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一旦目标没有实现,便产生严重的心理挫折和失败感。

3.人际关系紧张所带来的交往危机

随着心理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员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相互交换情感体验、倾诉内心秘密的要求,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但有的学员由于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或由于自身修养比较差,自以为是,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在群体中不受欢迎;有的学员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较差,得不到教员的认可、关怀和鼓励,师生关系紧张;有的因为家庭矛盾或亲子关系紧张而导致性格孤僻,冷漠,不愿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与沟通。凡此种种人际关系的不协调都会造成学员的挫折心理、甚至有可能直接引发心理危机。就如心理医生曾经提出,当某些学员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时,不仅不能与周围的同学进行情感交流,还会使原本就有的自卑、抑郁、封闭、怪异的性格更加根深蒂固,进而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

4.环境适应不良的影响

军校与地方大学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军校在管理制度上较为严格,学员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和执行学员条令条例的相关规定,课余时间大都由学院、系部和学员队统一安排、规划,学员不得擅自外出,这就使得学员能够自由活动、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一部分学员对比地方大学的同学,感觉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自由,从而产生一种厌烦、倦怠的思想。二是在军校,学员的公差、勤务相对比较多,这对于习惯了用大量完整的时间去进行学习的学员来说,适应相对比较困难。有部分学员因学习计划经常被打乱,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了厌烦、抑郁的情绪,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都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是军校对学员的体能较为重视,体能训练是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部分学员由于体能较差,担心考核不合格,害怕拖班级后腿,从而产生了自怨、自卑的不良情绪,导致性格趋向敏感、孤僻,严重时会引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除了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工作分配的压力、情感问题等,都会对学员的心理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区团支部介绍下一篇:专辑新闻发布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