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2024-09-02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精选8篇)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篇1

[Summary]:每个政府都在竭尽全力地促使自己治理的社会迅速发展,美国也不例外。然而,我们不能只注意美国光鲜亮丽的一面,还应该知道,在其经济发展政治和平的同时,也有许多社会问题存在着。其中最为不能忽视的就是,美国部分居民的贫困问题,它毕竟还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之一。

[Key words]: America;poverty;poor;social problem;black

In our mind, America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the symbol of wealth.Nevertheless, we should not just pay attention to one side of the society.And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other side of it.Every country has its social problems, so does America.Although America is the rich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has the best conditions to provide free medical service to the entire people, the government of USA doesn’t offer it to all citizens.And many managers of companies use their power to snatch the greed of the top executives.Further more, drug is a major offense in poor communities and some ethnic minority people have been involve in street drug dealing instead of border smuggling.But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problem as I am concerned is the poverty.Gregg Easterbrook has published his book, The Progress Parabox(2003), whose secondary title is ,”How life gets better while people fell wors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many Americans confound what they need and what they want.They will never care about whether they need the new products or not and buy them as soon as they are put into the market.For the credit card is very convenient, it is easy to make Americans owe a lot of debts: everyone owes about 3500 dollars in average.A part of their spiritual and financial stress derives form this.This blindness causes the waste of citizens’ wealth, and makes the poor poorer.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Americans lead a poor life.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are ordinary people who are always working hard to earn more money to support a family.In the United States, a family of four with an annual income of about 13,000 dollars or less is identified as living in poverty and in need of help,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lowest salary made by the government is too low: 5.15 dollars.If the average lowest salary of the whole America increases to 10 dollars, this problem will be solved.But in case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so, the entire society will p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or people’s life.The phenomena of poverty exist all the time.Viewed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ocal governments made efforts to provide the poorest with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for them to deal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Feeling that the aid would undermine the principle of self-reliance, some people, even in a desperate condition, might refuse to accept such a kind of aids.However, this small amount of aids did help a lot of people, including many immigrants,get out of the difficulties they were facing.In the USA, about 90% of the population is well-off enough to expect a brighter future.The USA still has one of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living in the world, although, at the present time , 10% are below what the Government considers to be the “poverty line.” While these underprivileged people receive help from the Government, they have no high hopes for their future.It is from this “underclass,” and those who take advantage of it, that most of the violence springs—— the violence which is one of the least pleasant aspects of American society.There is no social hierarchy to prevent people from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in theory, but in reality, many black people and ethnic minorities could not hold equal opportunities as European immigrants did.As a result, many blacks and ethnic minorities became the poor and unemployed.What’s worse, the government can not offer some available policies to give all the citizens the equal treatment to receive education.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enough education, the employ rates of the black is low.The racial discriminate also does some bad effects on the black’s life.The white refuse to live together with them.So they have to move to a place after another.As a consequence, the slum and the area of racial separation are born.The black are always struggling for their poor life , but receiving little.As for me, the government of USA should take mo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First,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 all the while.Since the New Deal period when President Roosevelt took offi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intained an effective public welfare system by giving various financial aids to the needed so as to help stabilize the society and the nation.Secondly, the equal rights should be provided to everyone, no matter what color their skin is.As Barack Obama becomes the US President-elect, I believe that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black will change to a higher standard.So they will also get more chances to be educated and to be employed.At last, Americans should keep working hard and be hopeful of their future.They are citizens of the richest country in the world.They should be confident of their government.Obama will give them a new time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to say goodbye to poverty.【参考文献】:《美国社会与文化》,江宁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篇2

关键词:美国俚语,禁忌,反定制,态度,隐喻

当前中国媒体中流行的“很给力”“太雷人”“很纠结”“山寨版”等说明紧跟学生语言与网络语言已成为全民时尚。某日笔者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的一位特约评论员在讲到哈萨克斯坦、美国及拉脱维亚举行军事演习时说:“拉脱维亚是来‘打酱油’的 (可有可无, 以免美国显得太突出) 。”笔者将这类网络语言归于俚语范畴, 因为Longman词典给slang (俚语) 下的定义是:只为一特别社会群体使用的非常不正式的词语。除了词典上标明[俚]的类别外, [非正式]、[口语]类别的词也属于俚语词典的收录范围。

美国俚语同样也有强大的生命力。美国社会的文化异类混合, 是造成美国英语中的俚语特别丰富的一部分原因。不久前沸沸扬扬的默克多电话窃听案的英文phone hacking就是俚语。1987年ABC News (5月30日) 说过这样的话“房屋净值贷款——它们是摇钱树 (cash cow, 现为金牛) 还是定时炸弹?”不难注意到美国人在日常讲话中经常使用俚语表达。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中我们听到讲话者称他们的车叫“柠檬 (lemons) ”, 他们住的地方叫“垫子 (pads) ”, 称他们吸毒的经历为“在旅行 (taking a trip) ”。以美国人崇尚的自由、平等、实用精神, 很少有美国人会认为俚语是“下里巴人”式的语言。但“阳春白雪”式的人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存在, 美国俚语从“灰姑娘”成长为万众的“宠儿”也必定经历坎坷。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美国俚语的历史及本质。

一 出身卑微, 备受歧视

1934年, 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杰出教授Allen Walker Read发表了一篇关于“所有英语词中名声最差的词”的学术文章。“那时的学术界每根柱子后都潜伏着蓝鼻子 (清教徒式的人物) 。但是Read会用一把精美的教育学软糖来难住他们。”他敦促受尊重的人应“不自大地”利用这类猥亵的语言 (obscenity) , 以免对它的回避会造成一种愚蠢的语言禁忌。但在他15页的论文中Read竟然一次也没使用他所说的“我们的词语”。

普通的美国人所通晓的词汇中有10%是俚语提供的。然而它被学者忽视到什么地步——“全国这方面的专家可在去出席美国方言学会的大会时乘坐一辆出租车, 而且身边还有地方挤下一套20本的《牛津英语词典》”。

美国俚语受歧视的原因大致如下:

1. 卑微的英国出身

Samuel Johnson在其著名的1775年词典中甚至没有屈尊列入slang这个词, 他认为英语是“完美的”语言。1828年Noah Webster收入该词条, 但毫不同情地将其定义为“卑劣的、粗俗的、无意义的语言”。Slang的概念在它出现之前的200年就存在了。在16世纪, 伦敦知识界就发现乞丐、割钱包者及黑社会的其他成员已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成语。这条文字的小溪 (大约200个) 后来发展成在世界范围内可能有100000个词的滔滔江海。大量地制造这类词的人来自亚文化群——军队、高中和大学的孩子、体育作家和运动员、音乐家、非裔美国人、工厂工人以及吸毒者。

2. 美国黑社会的饶舌产物

20世纪20年代, 禁酒令使匪徒的营生成为迷人的产业, 还教给守法的人黑社会俚语。如fence (买卖赃物的人, 源自1698年) 、gun moll (持枪歹徒的情妇, 1908年) 、flatfoot (穿制服的巡警, 1912年) , 等等。在20世纪30年代, 当非裔美国人迁出南方而摇摆乐团在夜总会大热时, 黑人英语汇入了主流语言。在其后的几十年中, 嬉皮士、同性恋者、收音机民用波段的使用者和其他次要群众以其独有的尖刻的隐喻时不时地抓住媒体的兴趣。

3. 淑女所不齿的语言

Flexner在1975年编纂《美国俚语词典》时意识到:“大部分美国俚语是由男性创造并使用的。俚语词的许多种类……主要是讲男性的奋斗和兴趣。”De Klerk同意这一看法并将男性更多地使用俚语归因于俚语使用的固有的“大胆的”成分, 还有男性经历的更多的自信。同样地, 在男性伙伴群中对猥亵语言的高度重视可能导致男性的俚语使用更为盛行。

那么美国妇女的态度呢?1816年, 一家妇女杂志《女士亲信》发表了一种普遍的观点:“要不是有我们妇女在, 我们的英语就会有被俚语闷死的危险。她们很少用它——一位有教养的妇女从不使用它。”难怪有那些表示酗酒 (tippling) 和性交 (coupling) 的词、表示女性身体私密部位的词、所有那些隐喻如小甜饼 (cookie, 又指漂亮的年轻女子[过时]) 和果馅饼 (tart, [非正式]荡妇;[俚]妓女) , 使妇女等同于食物, 通常是甜味太重的烘烤类食品。

二 沧海桑田, 俚语得解放

1. 俚语使用于社会局部

在18世纪和19世纪, 编辑与文学要人们谴责俚语对文明有伤风化的影响;成群的女教师批准对俚语实施诅咒。交流的缓慢也阻碍了俚语的传播。这些约束在20世纪初就消失了, 美国很快变成今天这样的俚语大工厂。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让位于现实主义, 全国到处都充斥着真实生活对话的小说和短篇小说 (虽然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对“下流”词语的印刷解禁) 。好莱坞甚至在电影与嘉宝学会说话 (默片) 之前就提供带俚语的闲聊以使数百万的人着迷。报纸与杂志脱下他们刻板的高排扣鞋子而接受欢快的风格, 乐意接受每个时代的俚语。两次世界大战和各地冲突给很多男性打了免疫针, 使他们不至于被士兵、水手及飞行员 (flyboy, 1937) 的强硬俚语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bump off (谋杀) 、leatherneck (海军陆战队员) 、foxhole (散兵坑) 以及许多其他词流行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传播了更为丰富的俚语词汇, 其中许多词在今天还被广泛应用, 包括boondocks (丛林) 、snafu (混乱状态) 、goof up (因粗心弄糟) 、foul up (搞糟) 、buy it (放弃) 以及pissed off (愤怒的) 。越南战争生产出创新词兼重新发现这种特别讨厌的庄稼, 正配得上这些步兵 (grunt:原意为猪等的呼噜声, 1961) 的情绪。最受青睐的词有zap (攻击) 、waste (杀死) 以及gook (美军对东方人的蔑称, 1920年起) 。

如今, 越来越多的女性毫无愧色地大甩俚语。听听一个“峡谷女孩” (a Valley girl:指一种说口语式英语、实利主义的、快乐主义者的美国妇女阶层) 怎么说英语, 或问问Connie Eble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英语教授) 。Eble多年来一直在她教的主要为女生的课堂上收集俚语, 这些学生将来都是要做英语教师的。俚语词句稀松平常地从她的这些年轻学生的嘴里冒出来。美国大学女生联谊会所用的俚语包括:to suicide (本义自杀, 现指一位准备被拉入大学女生联谊会的对象在声明她的选择时写下唯一的联谊会) 、ax-queen (斧头女王, 指一位不喜欢所有誓约的联谊会成员) 、VNB (“very nice but”, we don’t want her的缩写, 指一个很好但我们不想要她的联谊会入会对象) 、diamond in the rough (未经琢磨的钻石;[口]外粗内秀的人。此处指一位不为人知的入会对象) 。Eble说, 女运动员在大学体育代表队中的出现, 使她们暴露在更衣室的俚语环境中, 而她们现在就在说俚语。在对《兰登书屋美国俚语历史词典》 (the Random Hous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简称HDAS) 的介绍中, 编者Lighter声称:在过去30年中, “女大学生——不再像前辈那样中产阶级——几乎肯定已开始喜爱一种更‘阳刚的’、粗俗的讲话风格”。

据Brandeis University的Aryn L.Grossman与Joan S.Tucker的调查, 女大学生们最常使用来称呼自己性别的俚语词为chick小鸡, [俚]少女;少妇 (将女人婴儿化并贬低到动物的地位) 、bitch母狗;泼妇 (指作为荡妇或不招人喜欢的个性) 、babe[美俚]年轻妇女 (也指像孩子的性格, 如为赞美义, 只指外表吸引力) 、slut荡妇;妓女 (极具贬义) ;她们称呼男性最多的词为guy[非正式]男人;家伙、dude[美俚]花花公子 (与guy皆为中立无害的词) 、boy[非正式]男子的男性朋友。而男大学生们最常使用的称呼自己性别的词是:guy、dude、stud种马;[非正式]乱搞性关系的男人、homey伙伴 (指不世故的人) 。他们称呼女性最多的词是bitch、chick、babe。为什么与性别有关的俚语知识和使用在两性间的不同差别不大?Chapman在1986年就认为, 妇女越来越多地使用俚语反映出她们决心在社会上得到权力, 需要把自己从古板的“淑女似的”行为限制中解放出来并采用一种更阳刚的风格。以把俚语词语特别是称呼她们自己性别的词语并入其词汇的方式, 妇女也可以试图“拿回”并剥夺那些男人用来贬低她们的词。

2. 俚语在整个社会被使用

部分限制影片和淫秽歌词热衷于展示人们实际上如何讲话, 并已影响到人们真正讲话的方式。在19世纪, 大家习惯借助亵渎神明的言词来令人震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这类言词消退了, 猥亵词语成为冒犯他人的选择方法。现在, 猥亵语言正在失去威力, 而种族的表述形容词——在20世纪50年代可相当公开地使用——现在却是新的引起高热反应的禁忌。Lighter认为如果HDAS的内容会引起任何争议的爆发的话, 它将不会是关于词典的4字母词汇 (F word[美]庸俗的下流词语) 而是关于种族的形容词。Eble教授说, 如果她使用了“4字母词”来告诉学生他们的一次考试考砸了, “我的班级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bat an eye, [非正式]不露声色) 。”然而如果她在任何语境下使用了一种种族形容词, “我将永不被原谅”。在密歇根大学, 有人窃取一个电脑口令并以学校的标识语发送种族恶骂到因特网上, 引起网民狂怒。密歇根的英语教授Richard Bailey, Images of English (《英语形象》) 一书的作者 (讲述对待该语言的态度) , 引用这次事件作为这一永恒冲动的证据——很多俚语体现了这一冲动:“想把马粪投入大酒碗的冲动 (the impulse to hurl a horse apple in the punch bowl) ……看来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动摇文明的支柱”。

三 存在决定价值

J.E.Lighter花了1/4世纪的时间从书籍、文章、报纸、诗歌、剧本等之中收集使用俚语的引语, 编成鸿篇巨制《兰登书屋美国俚语历史词典》, 并被拿来与250年前的英国大词典家Samuel Johnson相比。Lighter希望这本词典能使未来几年少些小小的不稳定。HDAS已经热卖, 成了一只cash cow (现为金牛;原为俚语:巨大财源;现Longman已脱去[俚]标识:摇钱树) 。

1. 俚语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看, 知识分子对slang的态度分裂成两大阵营。一个阵营将其归类为offal (废物) ——“人类当中的猪叫声”, Ambrose Bierce在他的词典里写道。另一阵营看到的却是无产阶级的诗歌——一种人类祖祖辈辈“工作、需求、关系、欢乐、情爱、口味的产品”, Walt Whitman如此写道。Gerald Parshall说slang是“美国词汇的下腹部 (underbelly) 上的黑宝石, 全方位地展示出它流氓的活力与多样化”, 又有说它是“未切割的钻石, 在与性有关的暗喻之林与粗俗词语的沼泽区之中闪闪发光”。

HDAS的主编J.E.Lighter认为, 关于什么是slang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一般公众故意使用英语教师可能反对的任何俚语——只要是新奇的就行。”Lighter以俚语创造的背后动机来给它下定义:“一个标准的英语词周围有一种强大的反定制 (anti-Establishment) 气氛是件非常不寻常的事。但这就是俚语的本质所在。”俚语有一种与人对抗 (in-your-face, 1976年) 的特质, 从讽刺的到挖苦的, 范围很广。“它把世界脱到只剩男内衣 (skivvies, [美]1918) , 平躺着露出人类光光的膝关节和脚底弓。”它充满了细微差别, 是有态度的语言。往最糟糕的一面看, 它“愚蠢地表示着粗鲁和挑衅”, 如Lighter不情愿地承认;往最好的一面看, 它使标准英语在其保持中立的慎重行事中看起来苍白无力。

2. 俚语是一种社会信号

对大量的亚文化群来说, 创造并使用俚语是一种团结一致的例行习惯。新兵、校园新生、新的生产线工人——都学习他们的新领地的行话来表示他们能与别人和睦相处。而老居民以讲俚语来打发时光, 因为这支撑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并区别出他们的地位。Lighter说:“当你讲了很多俚语时, 你在传递的一个意思是:你的世界观与别人相当不一样——与你父母的或你圈子外的人的, 或不管是谁的, 而你喜欢这样。你想享受这种不一样。”

甚至在亚文化群之外, 许多人使用俚语来广而告之:他们有一种反定制的立场, 这适合他们的气质。他们可能认为它是一种比标准英语更真实的交流方式。它的侮辱人的军火库可供你毫不吝啬地发泄怒气。另外, 它很好玩。John Algeo, 一位佐治亚大学的长期英语教授, 而且可能是新词汇的美国领军专家, 说语言“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玩具。俚语是一种受欢迎的玩耍形式。人人都能玩, 而我认为很多人都在玩”。

即使母语不是英语, 笔者认为美国俚语也不是晦涩难懂的 (否则就不好玩了) 。加州大学的Raymond W.Gibbs, Jr.与Annette Nagaoka通过在学生中做的实验证明: (1) 人们在处理俚语隐喻的信息时, 如He’s on a trip (义为“他在用毒品”) , 要比他们理解相同的字面意思 (他在旅行) 或非俚语的对等语, 如He’s using drugs要快。这说明人们可在确定其非字面解释之前不用分析其字面意思就理解了该俚语隐语。 (2) 俚语隐喻要比相同语句的字面意思或非俚语的对等话语更好记忆。这与以下看法一致:俚语使讲话者可以传达其建议性的信息以及他或她对该信息的态度, 这使俚语更加与众不同并容易记忆。 (3) 俚语提示 (如“He’s using drugs”) 使习惯上被看作俚语 (如He’s on a trip, 字面义为“他在度假”) 的字面表达更容易记忆, 即使该俚语提示与其字面说法没有关系。

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看法:俚语隐喻的特别务实的性质使这些词语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态度鲜明、丰富多彩的美俚例句 (它们都是隐喻) :

Stud (种马, [俚]成功取悦女人的男性) :Ma, look at that stud over there.Think he’s going steady with anyone. (嗨, 瞧那边的“种马”。觉得他跟谁都能确定关系?)

nothing upstairs (上层没有东西) :Tom is sort of stupid acting.You know—nothing upstairs. (汤姆有点做蠢事。你知道——没脑子。)

rug (小地毯) :Is that guy wearing a rug, or does his scalp really slide from side to side? (那家伙是戴顶假发呢, 还是他的头皮真的从一边滑到另一边?)

pad (垫;便笺簿) :This is a nice pad you’ve got here. (你这房子真不错。)

dig (挖掘) :I just don’t dig what you are saying. (我就是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He really digs classical music. (他真的喜欢古典音乐。)

bomb (炸弹) :The latest bomb on Broadway, like all bombs, will only go off once.This one finished to a chorus of boos before the final curtain. (百老汇的最新烂剧, 跟所有烂剧一样, 只会炸响一次。这次落幕前是在全体观众的嘘声中结束的。)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美国俚语的价值主要有三点: (1) 彰显个性态度, 挑战社会文明定制, 是人类天性使然。 (2) 拉近圈子内的亲密度, 使人类的归属感及赶时髦的天性得到满足。 (3) 丰富多彩的俚语使用可驱逐常规英语的苍白无趣。至此, 读者已能够对美国俚语史上的两种偏见做出明确判断:美俚不都是粗俗不堪、上不得台面的;美俚不都是短命的、小区域使用的语言。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精华沉淀下来, 成为美国英语词汇的生力军。

四 结束语

当代研究美国俚语的学者大有人在, 美国俚语词典的本数也早已超过20本标准英语词典了。笔者的观点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及研究者也应采用优秀的美国俚语, 以使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充满活力、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Parshall, Gerald (.1944) .Words with Attitude[J].U.S.News&World Report, 6/27/94, Vol.116, Issue25

[2]Gibbs, Raymond W.Jr.&Nagaoka, Annette.Getting the Hang of American Slang:Studies on Understanding and Remembering Slang Metaphors.Language and Speech, Vol.28, Part2, 177~194

[3]Grossman, Aryn L.&Tucker, Joan S..Gender Differences and Sexism in the Knowledge and Use of Slang[J].Sex Roles, Vol.37, 101~110

[4]Spears, Richard A..Slang American Style[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7

[5]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篇3

【关键词】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英语文化节;校园英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校园文化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英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起非常重要作用。校园英语文化对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同和重视。[1]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英语文化节这一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及创造性,突出商务学院应用型、国际化特色,推动了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校园英语文化节概况

商务学院英语文化节是一个旨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校园文化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在七年的发展过程中,英语文化节的影响范围从国际商务系走向商务学院,成为商务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中外学子各得其乐的文化盛事,成为广受商务学院同学关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同学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商务学院“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发向的确定,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文化节应运而生。英语文化节在举办之初,是国际商务系团总支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兴趣而举办的。随着多年的积淀和发展,英语文化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张。第六届英语文化节得到了《北京晨报》、《现代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第七届英语文化节正式改由院团委主办、国际商务系承办,成为一项全院范围的品牌文化活动。在配合“应用性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商务学院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变化作用于校园的中介。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进而增强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教学实践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生存环境所组成。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四个层面,它是学校人文精神的历史积淀,是学校精神风貌、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形式,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完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2]

校园英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学语言的同时,还向学生展示了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英语文化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人生品位以及审美观念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挖掘英语文化这方面的积极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并有助于创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3]

三、校园英语文化节的具体做法

每届英语文化节在确定的主题下设计分项活动,通过闭幕式集中展示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成果。全程由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在英语文化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活动中实现了“四个结合”:

1.“教与学”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而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的理念。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们默默的巨大付出。老师们在课堂外的指导和帮助,英语文化节的每项校园英语文化活动都有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帮助、指导和监督,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学与练”结合

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要动笔用,张嘴说,告别哑巴英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是单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英语文化节通过开展融实践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英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应用能力。文化节期间,校园里到处能看到学生讲英语、用英语的场景。

3.“课上课下”结合

课上是学习,课下也是学习。语言环境对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英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课后缺乏运用实践所学语言知识的环境和机会,要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和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英语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英文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美文化展示、英文电影鉴赏等系列活动,在校园形成学英语、用英语的良好环境。

4.“校内校外”结合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与国外大学学生和留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不失为一种真切而高效的学习英语的渠道。英语文化节在国际交流合作处的支持下,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开展讲座、组织学生与来校交流的外国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英语文化节还针对留学生专门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文化的机会和与国际友人交流的平台,丰富了校园英语文化生活的内容,并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英语文化节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作用

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是单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英语文化节通过开展融实践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英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综合能力。

1.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文化节每年举办一届,持续近一个学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对象为全院学生和留学生。英文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美文化展示、英文电影鉴赏等系列活动,在校园形成学英语、用英语的良好环境。

语言环境对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英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课后缺乏运用实践所学语言知识的环境和机会,要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和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英语文化节通过营造与创设一种宽松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随时随地都能融入英语学习中去,不仅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强化课堂知识,让学生获得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还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全新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使英语教学从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向多样化、媒体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突出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英语文化节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场所和机会,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他们各取所需,各尽所长,都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2.打造师生和谐关系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线实践者。英语文化节的每项校园英语文化活动都有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帮助、指导和监督,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辅导、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实现了专项活动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

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们默默的巨大付出。老师们在课堂外的指导和帮助,在为学生参加活动提供鼓励与支持的同时,也为师生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进而加深了对教师的了解和尊重。英语文化节中学生的表现也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回报了教师的付出,给教师以极大的鼓舞。在理解、包容、尊重和相互欣赏的基础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步得到成长和加深。

3.塑造学生学习信心

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的是指导和协调作用。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他的英语活动来参加,结果必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实现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作为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生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自由地创造、编排一些新颖独特、诙谐幽默、体现校园生活的英语节目。这也是英语文化节生命力的源泉。英语文化节英语歌曲大赛、电影对白模仿、自创小品表演、经典短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平台。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把实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变原来被动学为主动学,从不敢说到我要说,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克服了刚入校时的害羞胆怯心理,见到英语老师或外教,他们也不再躲着走了,而是大胆地用英语打招呼或走上前去热情地交谈。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新的学英语热。

4.创造国际交流机会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好英语,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而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与国外大学学生和留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不失为一种真切而高效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渠道。这既可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人生修养。英语文化节在国际交流合作处的支持下,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开展讲座、组织学生与来校交流的外国学生进行交流活动、针对留学生专门设计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文化的机会和与国际友人交流的平台,丰富了校园英语文化生活的内容,并促进了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是当今高校的根本任务。英语文化节为其提供了实施、发展、创新的平台,成为课堂英语教学的延伸。英语文化节已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中,贯串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英语文化节的实践,丰富了学生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目标,将英语文化节的实践和研究作为我院“争优质、创特色、打品牌”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何新敏.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何新敏,罗虹.论高校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3]王艳玲.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

作者简介:李倩茹(1979—),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英语文化小常识 篇4

节庆英汉对译

1月1日 元旦 New Year’s Day(January 1st)2月9日春节

Spring Festival(Lunar New Year’s Day)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February 14th)正月十五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15th of first lunar month)3月8日妇女节Women’s Day(March 8th)3月12日植树节Arbor Day(March 12th)4月1日愚人节Fool’s Day(April 1st)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April 5th)5月1日劳动节Labor Day(May 1st)5月4日青年节Youth Day(May 4th)5月8日母亲节Mother’s Day(the second Sunday of May)6月1日儿童节Children’s Day(June 1st)5月5日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5th of fifth lunar month)6月19日父亲节

Father’s Day(the third Sunday of June.)9月10日教师节

Teacher’s Day(September 10th)8月15日中秋节

Mid-Autumn Day(15th of lunar August)10月1日国庆节

National Day(October 1st)10月31日万圣节

Halloween(October 31st)12月25日

圣诞节

孝道文化英语作文 篇5

Thanksgiving day is a western festival ,but it also tells us that we should own our thanks to our parents .

Since from the first day one one born ,the parents gave the love to their babies ,cared about the babies houth health development and living quality ,and saved up for our further study .they worked very hard .

Therefore ,we must own our thanks to the them ,we can do like these ,a warm hug ,giving a cup of tea when they were thirsty ,washing the dishes ,etc .

美国英语作文 篇6

today, even-increasing people think studying abroad is a good approach to students. i think its main advantage is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better because of the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it helps them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s. outstanding language level can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on when finding jobs in the future. secondly, studying abroad provides people golden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their horizon and learn advance foregin technology. moreover, it is useful to spread and exchange different culture. however, there exist numbers of disadvantages. first, those who go to abroad for studying usually are much young. generally specking, they lack of experience of life and cannot take good care of themselves. second, students will feel lonely and miss their hometowns, especially on Spring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furthermore, living and tuition generally are too high that people cannt afford it. so, if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bove points carefully.

【【推荐】美国英语作文集合七篇】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篇7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合理渗透文化意识

为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 需要老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文化体验。 例如:在学习Unit 5“Let’s celebrate” 的内容时,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各种节日的庆祝场面存在较多的不同点。 老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为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这两个节日的欢庆场面, 如:西方圣诞节上展示圣诞老人、圣诞晚会、圣诞树等;而关于春节的图片则显示包饺子、放鞭炮、拜亲戚等, 从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西方人是庆祝圣诞节呢? 中国人又为什么庆祝春节呢? ”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渗透文化教学,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二、以比较鉴赏为主要方法, 在体会中理解文化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尽量创设良好、真实的跨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跨文化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比较鉴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便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比较性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对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同点, 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逐渐让学生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共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多环节的教学法, 培养文化意识

(一) 以词汇教学入手, 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词汇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因此, 老师应该以词汇为切入点, 渗透文化教育,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在当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 很多词汇都包含有特定的文化知识, 所以老师应该尽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 老师可以以dog为例进行讲解。 通常情况下, 中国人看到dog时, 常常会联想到贬义的内容, 如:猪狗不如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 看到dog, 常常是朝着褒义的方向联想, 主要是因为他们将狗视为人类的朋友:You are a lucky dog.Love me, love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便可以尽量列出更多的词汇, 如:dragon, cat等, 让学生从不同的词汇学习中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 语法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部分语法表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充分说明语法里包含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 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法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 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My day”时, 老师便可以坚持以“my day”为主线, 让学生采用英文形式将自己的一天叙说出来。 由于中西方人在表达时间和地点时所使用的表述方法存在差异性, 西方人常常喜欢从地点表述转到时间, 而中国人与其的表达方式恰好相反, 如英文:I go to school at 6:30 in the morning.中文:我早上6点30分去上学。 从这句英文的表达和中文的翻译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出中西方人思维的差异性。 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更多相似的句子, 如:我晚上9点上床睡觉, 而英文则表述为:I go to sleep at 10:00 in the evening.通过多次练习, 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 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 同时, 也应该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苏敏.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5 (1) :125-127.

谈谈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知识 篇8

一、英语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制约和影响。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功底。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化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 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知识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英语文化导入应包括的几个方面内容:

1、考虑干扰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我们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2、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去哪儿?”而你如果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如果你向英美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会认为是触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而“Hello.”“How are you?”等话题是比较适宜的。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涉及以上内容的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3、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導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更要借题发挥,尽量补充中英语文化反差很大的知识。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如“Micky mouse”。

4、语法、句法的渗透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 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我们在理解英语长句时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

5、借助信息差,结合模块任务与内容顺势导入英语文化知识

在上Module8 Public holidays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快乐丰富的西方节日: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这一天大家在以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尽情玩闹,可以捉弄人。圣诞节(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相传晚上圣诞老人(Santa Claus)会在孩子们熟睡时从烟囱下来给孩子们送礼物(Christmas Present),实际上是爸爸妈妈送的,把这些和中国完全不同的节日介绍给学生,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向往,更重要是提高了了学生对与此相关文章的理解力。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办法201下一篇:廉洁修身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