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经认知看隐喻的理解和生成(精选4篇)
从神经认知看隐喻的理解和生成 篇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指出由于人自身的生理构造和感官的人类学局限,他们倾向于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做同一种事物来谈论,其结果必然就是隐喻的产生;说明了隐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揭示了隐喻的两大功能,即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引导人类经验和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作 者:王勃然 WANG Bo-ran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刊 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7(2)分类号:H315 B023关键词:认知 隐喻 起源 本质 功能
从神经认知看隐喻的理解和生成 篇2
国内对网络新词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从其构词法、修辞等角度分析的,如鄢春艳从网络新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出发,重点考察了网络新词另类特性背后蕴涵的修辞动因及效果,发现从修辞的视角解释网络新词的构造,体现了网络修辞构词的形象性和系统性[1];严斌慧从谐音的运用角度对网络新词进行了分析[2];陈一民对网络新词分析后发现,“借用”是网络词语的重要生成方式之一[3];李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网络新词的社会文化意蕴,提出网络新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文化生活[4]。而本文试着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网络新词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网络新词隐喻认知方面的产生原因。
1 网络新词的隐喻认知
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根据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列举的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以及实体隐喻。我们将分别根据以上三点对网络语言的隐喻认知现象进行分析。
1.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而网络语言中也大量地使用了结构隐喻这一方式,如“1314”是成语“一生一世”的谐音,被用来表达“一辈子”这样一个概念,在网络中为了方便而使用“1314”,它的用法与“一生一世”相同,如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1314921 (一生一世就爱你)。
1.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前—后、深一浅、中心—边缘等。方位概念是人们比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而这种隐喻方式的使用不仅可以在现实的语言体系中体现,而且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也能够体现出来。
因富二代开车撞人事件而出现的“我爸是李刚”已经迅速成为网络上最火的流行句,有网友分析称,这句话喊出了“史上官二代最强音”。而该句子也被网友广泛使用,用来炫耀自己的权势,当然这里有讽刺的意味。这里,社会地位与权力(social power)与空间上下结构相匹配,社会地位高,权力大为上。在这里源域为上下域,目标域为社会权利,即隐喻概念,拥有高的社会地位,强的权势就可以为所欲为,相反,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权力的人群只能任人欺负。
1.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另一类隐喻——本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而在网络语言中,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奥特曼”是英文“outman”的谐音,“out”是“out of time”的简写。意思是落伍,跟不上潮流。“outman”即赶不上潮流的人,如网络语言,“你out了”“他就是一个‘奥特曼’”。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赶得上潮流的,能够敏感地感知潮流动态的人在网络上被称为潮人,而那些落伍的,赶不上潮流的人就是这个领域以外的人,就是“奥特曼”。
2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对网络新词的出现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隐喻认知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网络新词是如何经过隐喻产生新的意义的,这对于网络新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事物和现实;反过来,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对我们语言的发展贡献很大。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被应用于网络新词的创造和使用中。本文根据隐喻的认知理论,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以及实体隐喻三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关键词:网络新词,隐喻,认知
参考文献
[1]鄢春艳.从修辞的视角看网络新词构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严斌慧.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陈一民.网络词语生成方式之“借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6).
日语数量隐喻的表现和认知理解 篇3
【关键词】日语数量隐喻 表现 认知理解
1.隐喻及数量隐喻
语言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是无限的,人们要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要创造新的词汇,给新的事物命名,更多情况下是人们根据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潜在的相似性等联系,利用原有的词汇表达新的意义。这种改变会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其中隐喻就是一种主要途径,隐喻是指以两种事物在形态或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础,从一种意义衍生出另一种意义的语义变化途径。莱科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从根本上说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他们认为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影射的结果,即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影射的结果。不单单是语言使用的问题,更是构成人们思考过程的重要因素。日语中隐喻的定义是「メタファーとは、二つの事物·概念の何らかの類似性·共通点に基づいて、一方の事物·概念を表す形式を用いて、他方の事物·概念を表すという比喩である」。隐喻的功能是「具体的なもの、既知のものから抽象的なもの、未知のものを理解ために用いられる」。
把数量作为一种抽象概念,人们很难感觉其质性。因此,各各个民族都会转向引用语言来表达数量概念,传达计数表量的需要。数量隐喻是语言隐喻中的一个种类,是对事物和行为进行数量评价的一种手段,是在词汇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数量的含义,并以此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通过数量隐喻不仅语言表达得以丰富,语言交流更为流畅;也让人类的认知能力得以增强,认知范围得以扩大。莱科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不同,提出了存在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这三种隐喻在日语数量隐喻中均有体现。
2.日语数量隐喻分析
2.1日语数量存在隐喻
存在隐喻是将抽象的事件、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视为存在的、有形的物体或物质,从而对其进行指称、计量,并对其采取相关的活动。如「一升買いの生活」(贫困的生活);「一宿一飯の恩義」(一宿一饭之恩情);「一寸の光陰」(一寸光阴)例子中的「生活」·「恩義」·「光陰』等词都是一个抽象概念,通过「一升買い」·「一宿一飯」·「一寸」等词汇建立了数量多少的认知。还有日语中时间和角度的计量单位「分」(ふん)可以用来形容数量很少的状态。例如「分秒を惜しむ」翻译为“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大海「海」(うみ)可以用来形容数量之多。例如「言葉の海」翻译为“辞海”。「彼女は出産のとき、血の海で死んでしまった」翻译为“她生孩子时,因大出血去世了”。同样的洪水「洪水」(こうずい)也可以用来形容数量之多。例如「車の洪水」翻译为“汽车的洪流”。「会場は人の洪水だ」翻译为会场人满为患“。
2.2日语数量结构隐喻
所谓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糊或者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两事物之间存在某一方面的相同,认知主体就可将他们比照来构建另一个概念。日本民族多是将表示事物性质和状态的形容词影射到数量域,采用宽度形容词「広い·狭い」、重量形容词「重い·軽い」、长度形容词「長い·短い」表示事物数量。其中事物越宽、越重、越大,数量就越多,反之数量越少。例如「先生は広い分野においてすごい研究を進んだ」翻译为“老师在很多方面都有出色的研究”。「知識が狭い」翻译为“知识量小,知识面窄”。「重い腰の力士」翻译为“腰劲很大的大力士”。「おなかが少しすいたが、何か軽くしましょうか」翻译为“肚子有点饿了,稍微去吃点东西吧”。「長く続いた独裁政権が終わった」翻译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独裁专权结束了”。「中国には冬は日が短い」 翻译为“在中国,冬天白昼时间少”。
2.3日語数量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主要是指以空间为源域的隐喻,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把心理状态、情感、支配能力、善恶价值观等本来是非空间结构的概念用上下位置关系,先后关系来概念化处理。日本民族在表示事物数量时,常采用方位隐喻。例如「上がる·下がる」与「上·下」。「上がる」本意表示从低位置移动到高位置处;「下がる」本意表示从高位置移动到低位置处;「上」本意表示比基准点相对高的方向和位置;「下」本意表示比基准点相对低的方向和位置。在数量隐喻层面,「上がる」与「上」形容数量增多,数值变大;「下がる」与「下」形容数量减少,数值变小。「今日は気温が上がている」翻译为“今天气温升高了”。「今学期、李さんの成績がずっと下がっている」翻译为“这学期,小李的成绩一直下滑”。「家では兄は私より二つ上だ」翻译为“我哥哥比我大两岁”。「妹は姉より一つ下だ」翻译为“妹妹比姐姐小一岁”。
3.结语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认知功能。它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又是人类解释事物、说明现象的工具。日语数量的隐喻表现主要是和事物的存在状态、结构状态、方位状态相通。分析和理解日语中的数量隐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词法探讨,句法分析等语言层面的研究,也能让我们从认知角度去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通过以上的分析,能更好地辅助日语教学,帮助学生从认知角度来理解和准确掌握日语的数量表达,以求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画龙点睛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翟东娜 潘钧.日语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张继文.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J].扬州大学学报2008.7
[3]陈朝阳.汉语和日语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
认知与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篇4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没有独立于认知之外的语义,词义的产生与人的身体经验和人的隐喻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义学中的经验观、隐喻观和百科观出发,探讨对多义词的`静态词汇意义和在语境中动态的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方面的一些学术问题.
作 者:李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5(10) 分类号:H136 关键词:认知 经验观 隐喻观 百科观 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从神经认知看隐喻的理解和生成】推荐阅读:
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10-07
认知神经11-19
认知神经科学哲学05-24
从认知角度看指示语阐释05-26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10-04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09-08
认知隐喻的翻译06-14
隐喻的语用认知10-23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07-22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研究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