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标与教学

2024-10-01

阅读目标与教学(共9篇)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1

阅读目标与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方智范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

坚持课改理念和方向,走向务实和完善

增加课程性质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前言”

• • • 具有掌握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基本理念”

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教学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释”与“理解”

• • “解释”只有一个主体,它的对象完全是一个客体;更适合于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理解”有两个主体,各自独立而相互对话;更适合于人文学科对“人”的研究。

—— [苏]巴赫金

• 设计对话情境 • 善于倾听对方 • 创造和谐氛围

2.阅读目标应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内而外”

“渗透”

“涵养化育”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 达成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 • 过程性目标

文本研读

• 是这样 • 怎么会这样

• 这样的感觉从何而来 • 不这样又会怎样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语法、修辞教得详细甚至于烦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

——叶圣陶《关于师范教育》

(1983年)

一到指点语法,就多数跟章法脱节,而把那些孤立的、烦琐的、行不通的、不合语言事实的句法或字法生搬硬套,对于本来可通的词句,拿着那些死框框来吹求错误而以为近于“纯洁”;对于理论知识,又把人家的“骈拇枝指”的畸形发展强加于自己的汉语而以为可致“健康”。这大约就是多年来语法教学不起作用甚至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吧。

——黎锦熙《所谓“黎派”语法诸

书的评价》(1984年)

《桂林山水》教学

• 教师示范朗读 • 学生自由朗读 • 展示关键词语

• 在语境中感受(词-句-段)• 默读,圈点勾画 • 交流感受,多元理解 • 屏示:改成诗行

《桂林山水》改写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怎样理解阅读能力的 综合性特点?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1.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 中的重要地位

《春笋》

一声 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着芳香、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

2.理性分析也离不开感性

• 感性 • 知性 • 理性 知性——

把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内容拆散开来,作为孤立的东西加以分析,只知有分,不知有合。(王元化《论知性的分析方法》)3.感性与理性统一,体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性

梁启超:三步精读法

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鸟瞰——解剖——会通 整体——局部——整体 综合——分析——综合

解剖了一个青蛙,却丧失了整个生命。

 [英]伍尔芙

一个理性的人,乃是毫无人性的怪物。

——[英]罗素

《跨越百年的美丽》

•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4.理解性阅读与 创造性阅读应该统一

“教学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文本的规定性

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本文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伊萨尔)

怎样理解文章的 一般阅读目标?

1.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

•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

2.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概括:

体会:

理性判断

感性把握

注重结果

注重过程

强调统一

强调自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绿色消退了 • 毁灭了大自然 • 这是一场灾难

• 这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3.关于质疑、合作、探究 每个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 ↓

教学共同体 ↓

共性教学目标

《修鞋姑娘》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对实用性文章的 阅读有哪些要求?

1.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实用性文章

• • • • • 说明性文章 议论文 新闻报道 科技文 日常应用文

……

2.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性文章目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三学段)

• 把握顺序 • 抓住要点 • 了解方法 • 品味语言

《蝙蝠与雷达》

• 填写预发的蝙蝠飞行试验报告单(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屏示蝙蝠飞行模拟图 • 完整叙述蝙蝠飞行的原理 • 学习潜水艇原理(拓展环节)

3.关于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

• 统计图表 • 数据表格 • 曲线图 • 图解文字 • 凭证单 • 使用说明书 • 广告 • 地图

五 为什么文学阅读要

重视体验、感悟和品味?

1.文学阅读要鼓励 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文学阅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评价建议”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文学作品像一座大冰山。

——海明威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歌德

2.叙事性作品的学习重在感受和体验

叙事性作品阅读目标

•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

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三学段)

• 感受形象 • 体验情感 • 品味语言

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

《军需处长》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

3.学习诗歌重点在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 诵读 • 朗读 • 朗诵 • 吟诵 • 吟唱

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闻其音 心通其情

文学的“无用之用”

冰桃雪藕,食之鲜可以饱。然却病延年,粱肉不逮。论诗者所以当知无用之用。

——[清]刘熙载《游艺约言》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教学委员会 转)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 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很显然, 它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广义的阅读, 是普通阅读, 属于阅读的常态形式, 而非语文课堂阅读。虽然这两种阅读从本质上说都是对话, 其过程都是动态生成的, 但是二者在阅读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环境、时间、结果期待等诸多方面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 普通阅读是个体的、自由的、独立的和目的千差万别、过程没有统一要求、随意性很强的阅读, 无所谓预设的目标, 这是显而易见的。而阅读教学要不要预设目标呢?阅读教学是群体的、内容确定、目的明确、有计划、有组织、讲方法、有时间限制、有结果预期的师生活动, 因此, 必须有明确、科学的预设目标。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首先面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更是如此。从课本总体看, 课文丰富多彩, ……纷繁复杂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有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 所以, 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课前的首要任务, 就是预先设计好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地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 必须综合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预设目标应该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 要把静态预设和动态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教学头绪繁杂, 虽经教师精心设计, 但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 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有出入, 和实际课堂情形有距离。因此, 教学目标绝对不是固定的, 它只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提供了一个大体的轮廓, 理应具有弹性和张力, 有一定的开放性。在阅读教学中, 主体是学生, 而教师则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因此, 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阅读起点有一定差异, 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不能包办代替。归根结底, 要适应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 自行建构起来的。他们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有做出个性反应的权力。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因此, 在遇到生成性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预设目标加以调整;但是, 教师又不能忘记价值的正确导向而一味地顺从学生。由于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生成的, 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 所以出现课堂“意外事件”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我们要因势利导。阅读教学不能不预设目标, 但目标不能是静止的, 必须把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教学目标的审视与改进 篇3

目标既大又空。随便翻阅教师备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包括在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随处可见这样的表述:“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这些目标空洞无物,放之四海而皆准。

目标既周又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是阅读教学,目标无不包含字、词、句、篇、点、修等知识与技能,无不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有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解决阅读教学所有问题之嫌。

目标毫无个性。有的目标(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篇篇课文都有,既缺乏重点,缺乏个性,又缺乏层次。

这些问题导致了当前阅读教学尴尬的局面。

不着边际,所有的课文泛泛而教。有的教师唯恐课文的某个方面没有教到,或者哪个知识点被遗漏,教学既全又细,导致超课时、拖堂现象突出。

千篇一律,不一样的课文一样教。应该分析的课文在分析,不适合分析的课文也在分析;散文、诗歌一样教,文言文、现代文教学差不多。教学高度趋同,高度模式化。

事倍功半,教无所得,学无所获。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辛辛苦苦地学。到头来,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呢,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看来,深化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审视与改进。

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审视与改进,教师要努力做减法。要坚持一篇课文、一个单元教学只确定一个重点目标。这样说,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其一,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综合性强不等于教学就可以不研究目标,教学目标就可以泛化;其二,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是逐步训练积累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春天》。本文仅219个字。文章虽然很短,但可供训练的点非常丰富。教学时,是不是所有的点都要训练?这不现实,也不可能。编者的意图侧重于观察方面的训练。观察训练这个点还很大,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学习训练到位。细细揣摩这一篇乃至本单元其他课文,发现本文及本单元教学只是观察训练中的一个小点: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感悟到观察时需仔细,要静心、耐心地看,即侧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和品质。阅读教学正是通过这一小点、一小点的训练,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螺旋上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或许有人要问,把《找春天》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指导学生感悟观察须仔细,那么语文其他方面的一些基本训练(如识字、朗读、积累等)还做不做?当然要做。学生不认识字,不把课文读熟,不理解一些词句,怎么感受作者的观察很仔细呢?不过这些基本训练不是教师指导的重点,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他们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识字、解词、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这样,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主阅读,又有师生重点的探究阅读、达标阅读,这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课堂教学情景吗?需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这些基本训练掩盖本课的重点训练。识字是在帮助学生感悟观察须仔细的过程中顺便达成的目标,不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更不要成为教学的聚焦点。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这些点的训练通常选择以学生自学为主。

或许有人还要问,语文课标中不是有三维目标吗?这样处理,会不会违背课标精神呢?我认为不矛盾。三维目标是就阅读教学整体而言的,不是说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一定要从“三维”上确定目标。实际上,按照阅读教学的常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以某一重点目标的达成为主线,其他维度的训练也会顺带进行(如情感熏陶,学生熟读精思了,文章的情感自然会影响学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阅读教学的综合性。

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审视与改进,教师要坚持深研目标。这里所说的深研目标,是指要把目标的内涵想清楚,把目标所关联的知识及操作程序等弄明白。教师只有深研目标,教学时才能有效指导,达成目标。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除《古诗两首》外,教材编排了3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细读这几篇文章,发觉这几篇文章在构段、构篇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总分式。根据课标“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以及“三、四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年段特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目标可以确定为“学习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仅确定了这一重点目标还不够,教师还要对这一目标的内涵进行拷问:什么是总分式构段方式?总分式构段有哪些表现形式,这样构段有哪些优点?阅读时,怎样把握这种构段方式?表达时,怎么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又如“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是一种态度,主要表现为静心观察、耐心观察。同时,也表现为一定的操作办法,比如抓住一点仔细看,边看边想:过去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当下看到的是什么情况,有何发现?或者选定一个点连续观察,观察时要作好记载,从中发现变化,得出结论。

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审视与改进,教师要科学地设计目标达成方案。首先,要有“结构意识”。设计时,教师要针对目标分层推进,步步为营。其次,要有“阅读意识”。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充分地开展阅读活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教师就组织开展师生对话,这样的对话是“伪对话”。再次,要有“实践意识”。阅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大量的阅读实践,没有实践不可能形成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拓展阅读与训练目标相关的大量文章,或者围绕目标安排适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多读多练的机会。最后,要有“个性意识”。文章是有个性的,教学当然也应该有个性。这里所说的教学个性,突出表现在因文设法,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地教。

根据“四种意识”要求,笔者对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目标达成方案进行了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

选文以教材为主,不再增加文章。以此为基础,安排3次语文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全班学生到野外找春天;二是布置学生集中观察一处景物,连续观察几个点,从景物的变化中找春天;三是汇报交流。

教法设计

1.教学时间。教师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时间。

2.课文教学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读中学习生字、生词,读中积累描写春天优美的句段。每篇课文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围绕观察开展小讨论,如教学《找春天》后,引导学生讨论:春天来了,我们在哪儿找到了春天?

3.第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在阅读《古诗两首》之后,大体程序为:教师事先踩点,确定组织学生户外活动的地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到达户外活动的地方;户外朗读或背诵《找春天》《古诗两首》;分头找春天;分小组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说给同伴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之后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春天?”

4.第二次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在阅读《笋芽儿》之后,要求学生固定观察一种植物,要天天坚持观察,并填写下表:

5.第三次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在“语文园地一”之后,主要是交流收获,包括观察的启示,收录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等。

教学评价

基于教学目标,将教材中与达成目标关联不大的训练题删掉,如第二课最后一题:“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你呢?”增加围绕“仔细观察”反思的题目,如,教学《古诗两首》后,增加这样一道题目:我知道《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诗人看到了______。

这样设计,既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感悟观察须仔细,并在观察中习得一些方法),又把“四种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这样的方案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达成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

剧本阅读教学基本目标 篇4

戏剧作为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是一种由语言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同时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戏剧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很多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现行语文教科书中,节选了一些优秀的中外戏剧篇目,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在此阶段有意识地接触戏剧,了解戏剧的一般特点,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以此感受戏剧的魅力,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通向世界、通向心灵的窗口。初中阶段戏剧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条:

(1)能自读课文,在20分钟以内通读10000字左右的戏剧剧本节选。

(2)能解词释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

在文中的含义。

(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戏剧的剧种:外国戏剧/中国戏剧;古代

戏剧/现代戏剧;话剧/歌舞剧;独幕剧/多幕剧。

(4)能列出剧本涉及的角色及旁白,了解并复述剧情梗概和创作时代背

景。

(5)能注意剧中人物的表情、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诵剧本,把握人物

情感,初步体味戏剧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差异,知道戏剧语言的特点。

(6)能透过台词,揣摩潜台词,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

(7)能运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结构,并用几个关键词语概括戏剧情节

发展脉络。

(8)能依据剧本情节发展,简单总结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9)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对戏剧人物喜爱或憎恶的理由。

(10)能结合故事情节,探究文本,学写简易剧评,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

(11)尝试表演剧本,在合作体验中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悟,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5

【中文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所存在的不合理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导致其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试图找出进行合理目标预设的相关因素,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合理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预设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确定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目标?围绕这一问题,要回答另外四个问题: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目标?现在的小学课堂普遍具有什么样的预设目标?怎样才能使这种现状得以改善?要如何才能构建起来?因此,本文首先对教学目标及与临界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全面分析了预设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然后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普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指出了预设教学目标在理论上的行为目标与过程目标两大主要价值取向与在操作上的认知、设置与表述三个方面的主要误区;之后对些缺陷与不足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出与目标预设相关的因素,提出构建预设目标的维度、原则、依据,指出实施预设目标:要以...【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ection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goal, through the

unreasonabl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exists to the current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object design conducts the synthetic study, and to causes its insufficient reason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diagnosis,attemmpts to discover carries on the reasonable goal preinstall the correlation factor,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rget system, as course content’s reasonable est...【关键词】预设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英文关键词】Goal-setting Reading education Teaching-goal

【目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构建研究4-5Abstract5

引言8-9

摘要绪论案例与反思——问题的提出9-169-13

1.1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1.1.2 1.1.1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实例9-11课例教学目标设计反思11-1313-1614-16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2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16-22

2.1 教学目标1.2.1 研究的内容142 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定位及与临界概念的关系16-17与特点17-22

2.2 预设教学目标的内涵

2.2.2 预设教

2.2.1 什么是预设17-18学目标的特点18-192.2.3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9-2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实施现状分析22-30标的两大主要价值取向22-2522-24

3.1 学目

3.1.1 行为目标取向

3.2 课堂预设教学3.1.2 过程目标取向24-25

25-30目标存在的主要误区25-26

3.2.1 认知方面的误区

3.2.3 表述方面3.2.2 设置方面的误区26-28的误区28-3030-4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4.1.1 4.1 课堂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设计30-37教学预设目标设计的维度30-33依据33-3535-36

4.1.2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4.1.3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原则4.1.4 课堂预设教学目标的陈述36-37

4.2 课堂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实施37-45用三维目标或整合目标37-38教学目标38-42的达成4245-46

4.2.1 根据内容的解读使4.2.2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实施

4.2.3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评价目标

结论4.2.4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42-45参考文献46-47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6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

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

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

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 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

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

裁。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说是最为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

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形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

高中语文辅导网

式,又不必像小说、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

情、叙事、议论、描写、说理各种手法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运用。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比,散

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

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

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

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两者

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语言一般总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

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之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

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语言中所

透视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相谐和,交为一体时,作

者的情韵就会暗暗地透入到文字中去,精心推敲出一种带有情调气氛、呈现主体个性的字

句来。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品味,抓住其主要气氛和情调,散文 的基调就掌握了。

(三)散文的分类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

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如果以更广的范围来认识叙事性散文,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都可归入这一类。

高中语文辅导网

2、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3、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

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四、阅读方法

(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不论上什么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构成特点和规律,在欣赏的原则和方法上会有一些

共性。但是,不同时代、国家、流派、体裁的作品,由于其构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尽相同,表现风貌也不一样。因而,在赏析原则和方法上又有一定的个性,读者只有适应其特殊性,掌握和运用一些更有应对性的赏析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时代差异主要体现于对“散文”这一概念的界定上,由于古代对于“散文”的定义很

宽泛,因而古代的散文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自由,以至作家的视野也显得更为开阔一

些。例如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像《水经注》(郦道元),既写景又做人文考证,又如《入

蜀记》(陆游),《徐霞客游记》等,无不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乃至科学(包括得志以及

历史)考察,等等。又如我国古代的笔记体散文,像《梦溪笔谈》之类的笔记散文,品类极

为繁富,卷帙浩如烟海。记异闻秩事、记物产、记民情风俗、作考证„„不因而足,而这

些笔记散文,往往篇幅短小,文字浅近易懂,内容和笔墨都极为接近民间的需求。对待这

类散文,我们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现代,用分析现代散文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古代散文,而

应当依据不同特点,去把握作品。

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开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把“文学的散文”和“文

字的散文”区分开来,特别强调了散文的文学性。但到了30年代以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这种文体不断发生裂变和分化,偏于说理的“杂文”逐步壮大,而偏于叙事的报告文学

高中语文辅导网

、史传文学也日益蔚为大观。本来文体的分化应该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像“

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已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但我们却一直把它

们囊括在“大散文”的范畴之内,这样一来,给散文的阅读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弊病。散文 的范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也有异于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等,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与其它文体在本质以

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特点上,是有所差异的。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

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

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

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

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 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有

了很大不同,表现车夫的伟大品质,却是完全扣住情节的。

3、根据散文的风格差异,确立阅读赏析的入手点

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外国散文与中国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各

个国家,民族美学气质的不同,其散文在情趣上会有所差异。

日本散文多恬静、舒缓、倾吐随意,不太讲究章法,却浑然天成,赤诚之心可见,岛

崎藤村的《太阳的话》,芥川龙之介的《大川的水》,东山魁夷的《听泉》都可以称作日

本散文中的精品。

阿拉伯散文比较注重哲理启示意义,像纪伯伦的作品即是很好的体现。欧美散文对人

心灵世界的表现则较为深刻,想罗曼•罗兰的《鼠笼》,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都是

高中语文辅导网

表现内心激情的佳作。另外,在拉丁美洲,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地出现了小说散文化和散文

小说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小说散文”的概念,有时很难把散文和短篇小说区别开来。

就中国散文本身来说,也有不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

是明清时以作家所居地名命名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这些流派除了带有强烈的个

人风格,也带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了解了这些差异,那么

对于散文的大致特点也会有一些掌握。大方向有了,再来分析作品,就容易得多了。这些

差异可能仅仅上反映在细部表现上,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了解它,并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可以算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吧。

(二)找准寓意物,抓住文中的理性特征

人类的精神活动,大体分之,也许就是感情和理智两大类或两个方面,而二者在人们 的精神活动中,感情偏重某一面,或者是理智和感情合在一起。因此,在散文作品中,大

体言之,有抒情为主或说理为主者,或一篇作品中,抒情、议论及记事并出者,这是很自

然的事。

有人说,理性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几乎是散文的灵魂,这是由散文一种与现实

生活极为贴近的文学形成所决定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想要极力展

现出来的思想性,如果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寓意物,就不难抓住作者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找出寓意物呢?其实不难。有些散文,尤其是哲理性散文,题目本身就

是寓意物,即使不直接作题目,在文章中也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上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那么又怎样将找出来的寓意物同文章的思想性联系起来呢?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复读、琢磨、体会,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如《丑石》: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我

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哲理性都蕴含其中,理解了这两段话,文章的理性特点

就把握了。另外,还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上,体味出思想性,如《筏子》中,文

高中语文辅导网

章的前半部分,实际上由四组对比构成,作者把所要阐发的哲理巧妙地编织在四组对比之

中,以筏子之轻小,筏子负载之沉重,行驶于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居然如履平地,轻快

安详,艄公就成了这奇妙景观中的主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成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一种象

征。于是作者也就从艄公驾筏前进的神情动作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

漫漫长途中,在人生不断奋斗的征程上,要让命运之舟驶抵理想的彼岸,实现成功的目标,就得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需要大胆和小心、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的

高度统一。

(三)抓住“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

散文离不开抒情。有真情实感,才有实实在在的散文,正是“取于心而注于手。”散

文的情感表现不是单一的,这是因为感情本身的多姿多彩。正因为此,散文中的感情才可

以由个性来体现共性。

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

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因此,不但要阅读作品,更要阅读作家,了解作家的生

平、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历程。同写秦淮河,俞平伯与朱自清夜游的情致和心境不同,感

受和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并且文随情迁,在朦胧中显出

真切,在自然景色的描述中埋藏着起伏跌宕的情怀;俞平伯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始终呈

现着一种空灵与朦胧的基调,显示着一些人生哲理。他们问作品中的秦淮河已经“自我化

”了。所以,“动情点”不同,其中所含的寓意也不一样。

所谓的“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文眼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以“不宁静”的心情就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集中体现,再同作者当时所

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认真体味,就不难把握其情感主线。可见,散文中的“情”集结于

作家本身,找出“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

(四)把握艺术感觉,分析组合灵动的意象

高中语文辅导网

诗歌讲究“意境”,散文也应有“意境”,诗歌的意境,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散

文亦如此,只不过散文的意象组合形式更自由,显得更灵动。

散文的“意象”,事实上就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了新的意蕴,所以,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象来分析散文,应当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稳妥的办法。下面我们以几个例

子来做具体说明:

余光中《沙田山居》,取灵性就是一系列灵动的意象与作者心灵声息的艺术融合体。

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

“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

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

——这幅图景是随着人的视野的伸展而延扩的。

在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抒思乡之情,只不过是随笔抒写了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陶

菊的两开,中秋的月圆,但其中却分明地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

与情怀。情随景移,情景相生,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事情与意绪也逐渐拓展和深化。

矛盾的《风景谈》,全文由六幅画面组成: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

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而这六幅画,又都由各自的意象组成:用驼队、驼铃、猩红大

旗来反映对“死亡世界”的冲击,这些单独的个体,组合到一起,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遍赋予了它新的意蕴,于是“风景”亦有了全新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人的自

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

可见,意象的组合靠的是作者有意识的,合理的剪贴,如果我们明白了作者剪贴的意

图,也就不难掌握意象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而作者剪贴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从作品的思想

性去寻找了。

(五)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特有的神韵

事实上,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对于阅读散文来说,都来不开品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散

高中语文辅导网

文的语言,这是基础,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

散文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以“用笔如舌”为理想境界,那么,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要还其听觉功能,以“读”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该怎样读,而且要“读”出

语言的“味儿”?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好几层意

思,首先就是“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 的韵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练自己对于词语的“锐敏的感觉力”。如“鸟儿„„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用“卖弄”而不用“夸耀”,似乎含有贬意,有点微讽的意思,但如果与前面“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你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语调。”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如

“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如果把“欣欣然”按课本的注释换成“欢

欢喜喜地”,意思一点没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欢欢喜喜”用两个叠字

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本来用以表现喜悦的心情是很合适的,但在我们这个句子里,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却不只是喜悦,还有“刚睡醒”的几分舒畅劲儿,又几分懒散的劲儿,就必得用“欣欣然”这样拖长的调子来表达才恰恰对劲儿。

以上所提到散文的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几点方法,可以作为阅读散文时的一点参考,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忘情地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

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至解;每有意会,便欣然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7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定了课程的五大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 定位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学生行为主体性原则。现代教学的理念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为目标,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 目标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学生在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 行为动作指向明确原则。教学目标行为动作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 所以老师在表述时要使用可观测的词汇:

(3) 三维目标的完整统一原则。所谓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应只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 而是要兼顾考虑学生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

(4) 教学目标小而实可测性强的原则。如果教学目标大而空, 显得模糊宽泛,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就很难把握重点和难点, 而且在很难完成。

二、以阅读课为例, 教学目标的定位思考

阅读是读者通过语篇略读和精读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重新构建新的知识技能结构的过程, 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

三、目标定位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施

为了能够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仍然以模块四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活动设计为例:

步骤一:Lead-in, 为了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共同分享关于本课主题的已有知识和激起学生对的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于奥运的片子, 新闻报道等, 然后设计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还未接触课文, 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 必须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或者是最重要的信息, 并且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回答。

步骤二:Skimming and scanning,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了解课文的大意, 在此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语篇结构等等, 无论是设计的问题, 还是图表, 都必须是直观的,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语意图象, 为下一步的细读做好铺垫。学生通过浏览整个语篇, 知道了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奥运会的历史及其重要性, 通过2、3两个问题还知道本课还必须了解到了古代和现代奥运的相关知识。

步骤三:Detailed reading, 主要是让学生精读文章, 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 在这一部分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 可以通过设计以下这两个问题:What characteristics do the ancient Olympics and the modern Olympics share?What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通过这一步骤, 主要是发展学生根据问题寻找专门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训练学生的综合阅读技能, 从而完成阅读课的高级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发散性的设问、图表法、书面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或者是正误判断题) 。

步骤四:Post-reading, 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在这一部分, 主要是通过口笔头活动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迁移, 从而达到语言技能综合化。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几种形式来完成: (1) 理解词汇意义 (如模块四第24页的D部分的练习) (2) 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复述文章内容,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已经习得的知识背景, 提供一些讨论和辩论的主题, 而在这一课, 由于奥运会是学生比较熟知的话题, 所以课题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 Who is your favourite Olympic athlete and why? (2) Do you think the Olympic Gam es help the peace of the world?and why?这样就完成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4) 在读后巩固练习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成完型填空或者是相关的书面表达。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深化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又能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结束语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问题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阅读课堂上,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不能糊里糊涂,而应围绕既定的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既重视课前的预设,又关注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生动活泼地开展。阅读教学目标如何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应站在《语文课程标准》、整个学段及整册教材的基础上,来定位课文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

一、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设计文本教学目标

教学一篇课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不分重点与主次的教学势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学习效率的低下;相反,教师要使教学设计目标具体、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果教学目标不具可操作性,实施起来则会失去方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成为镜月水花。为此,教师要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设计文本教学目标。教师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且在实施过程中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以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于课文中哪些信息需要学生粗略了解,哪些知识要求学生透彻理解,哪些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哪些语段要求学生感情朗读,细细咀嚼、品味、感悟、欣赏,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要了然于胸。目标明确了,教学才有一个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逐步落实。

譬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文化艺术。结合本单元在第四学段的地位,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如下两个方面:一、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外几种文化艺术样式,增强文化艺术素养(人文目标);二、学习本单元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认知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社戏》一文的教学就不能把掌握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作为重点——这是因为小说这种体裁到了初三才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的着眼点是应放在“童真童趣”上,学习作者表现童趣的方法和选材上的特点;《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则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从通过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的写法,进而领略安塞腰鼓激越豪放的特点,感悟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设计课文教学目标,教师应放宽自己的视野,要在明确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来审视教材、分析教材。这样才能实现对所教课文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时才不至于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抑或顾此失彼,“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二、在主目标的统领下细化教学目标,通过对小目标的逐步实施来达成主要教学目标

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不能较为笼统,而要使之细化,这样才能使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围绕细化了的目标层层落实,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实实在在地向前推进。为确保教学活动成效显著,有助于促进主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围绕主目标来设计子目标。设计子目标就是将主目标进行分解,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细化为若干个较易操作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这些教学环节的逐步实施来达成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此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重难点如何突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那样设计?等等。教学目标设计得科学、合理,且细化到位,才能使教学环节扎实推进,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譬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来构建教材,紧扣这一主题将单元目标确定为:通过阅读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爱,陶冶学生情操;熟读课文,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领略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该单元中的《信客》一文,笔者对主要目标进行了细化,设计了如下的子目标:通过阅读体察信客的言行及心理活动,领悟其精神、品格,培养学生真诚、无私、宽厚、不辞劳苦等品质;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咀嚼、欣赏文本语言;探究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借鉴,尝试运用。

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等具体目标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子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使自己的课堂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实现一个小目标,都有自己的价值,并最终向总目标逼近。

三、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找出所教课文的个性,分析该篇课文与另外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以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能力生长点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影响着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思想的变化;其工具性又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选课文的,尽管是同一主题,但教师仍要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不同,要在把握该组教材共性的基础上找出该篇课文的个性,分析该篇课文与另外几篇课文的不同,以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能力生长点。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感悟文本内容与形式,促进每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如阅读文学作品,要能够以欣赏或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文中的人和事,并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作品内涵,获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相关思考与启迪;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文本的思想情感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出富有个性的评价;能够融入文本所营造的情境,分析文本中的形象,并乐于跟同学交流;能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赏析文本中的精彩语段。

综上所述,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一名研究者,深入学习、细读教材,瞄准重、难点,充分、合理地挖掘教材资源,准确定位各级目标;要善于分析,透过各种语言现象来抓住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瑞静.浅谈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6).

[2]仲从山.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民主化趋势[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02).

阅读目标与教学 篇9

高主任不止一次地强调“由教课文转向用课文教,并以《月光曲》为例谈中高年级怎样概括主要内容。记得去年看过高主任讲的《穷人》一课中,是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片段,我才明白高主任说的“慨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及主要特征”这句话。以前总是不清楚“事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所以在《老人与海鸥》这课中只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前半部分概括成“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这样只概括出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做这件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喂海鸥是小心地喂”、“唤海鸥是亲昵地唤”、“谈海鸥是生动地谈”,这样就比前边概括地准确了,而且也将老人对海鸥的爱表达出来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借助一篇一篇这样的文章来教给学生朗读是技巧、阅读的方法、赏析语言文字的`方法……

高主任针对文本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层面的专门训练和十几种形态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一下子感觉语文教学好难,感觉肩上的担子好重,每年有好几十个孩子的语文素养要在自己手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一个目标的变化。想想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时候停留在文章的内容上,目标也不是很具体。上学期,自己认真研读了一些精读课文,也认真学习了高主任的《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发现自己有好多读不透彻的地方,然后就现学现卖。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联想和想象,在每篇课文中都渗透到了这一点,学完一单元又把这几篇文章联系在一起总结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分析文章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经过一番指导,按照高主任在《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中的习作安排,大部分学生写得还不错;在学完第三单元后,我按照高主任的分析,将“一次”写成“经常”,学生的习作完成得也还好;在边学边实践中,学生和老师的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

上一篇:小学数学备课磨课体会下一篇:姑嫂寺小学行政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