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4-08-25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通用8篇)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1

班主任工作总结家庭教育的现状及

其教育对策

班主任工作总结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2007-02-06 09:49:1

4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

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

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

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

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

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

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

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

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⒈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⒉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

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

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2

1 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座谈和调查结果分析来看, 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政治, 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坚持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渴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1.1 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 信仰取向积极、进步

调查显示, 77.08%的学生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现代化, 对党的领导高度认同, 充满信心;有92.69%的学生有入党的打算;87.35%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组织, 96.44%的学生入党是出于促进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需要。

1.2 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普遍关心国内外大事, 对是非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调查显示, 97.62%的学生赞同构建和谐社会, 我校学生高度关注台湾局势, 通过各种途径表明自己的态度, 86.96%的学生明确反对台湾独立, 希望台湾问题能够以和平、外交手段早日解决, 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 体现了学生理智的爱国热情。

1.3 思想开放、活跃, 注重主体意识, 强调竞争和个人奋斗

调查显示, 91.90%的学生认为应当加强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中, 52.17%的学生认为通过自我奋斗、自我完善来实现人生价值, 37.94%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学生最看重的人生因素依次为:理想信念 (36.17%) 、能力 (24.90%) 、人格 (15.01%) 、健康 (13.64%) 、家庭 (5.30%) 等。调查说明, 理想信仰对人生有重要作用, 学生最为重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 注重自我, 关注未来。

1.4 表现出较高的政治关注度, 公众意识不断增强, 关注未来和前途

和前途学生对国内外一些热点问题普遍关注, 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在问到是否愿意参与志愿活动时, 积极要求参与的学生比例超过了77.67%;在问到学习的主要目的时, 47.83%的学生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1.03%的学生希望找到理想的职业, 19.56%的学生希望顺利毕业、提升自我。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对当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重物质、轻品行, 重自我、讲权利, 缺乏奉献精神

由于受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影响, 一些学生过于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 忽视思想品德修养, 缺乏进取心;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凡事以个人利益为重, 不热爱集体, 不关心他人, 讲权利却不尽义务, 团队合作能力差, 缺乏奉献精神, 诚信意识较差。

1.4.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下降

调查显示, 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比例基本达到了100%, 83.99%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了解外部信息;42.49%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 34.78%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2小时, 36.56%的学生查找学习资料, 33.99%的在聊天、玩游戏和娱乐。由于学生年纪小, 自我控制力较差, 缺乏辨别能力, 致使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 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冷漠。

1.4.3 激烈的竞争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社会的快速发展, 竞争的加剧, 使部分学生不能应对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 有的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调查显示, 54.94%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习, 19.17%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致使学生功利诉求增强, 这也导致学生更加关心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

2 我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2.1 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切实抓好思想建设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职业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切实加强领导, 务实创新, 全方位地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努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2 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学校要建立与中职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由校党委领导, 党委办公室主管负责, 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总务处分工管理, 定期研究部署, 落实措施, 协调力量,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各部门密切配合,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3 发挥德育课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德育课任课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就必须充分发挥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还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任, 其特殊作用是任何其他专业课教师无法替代的。要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 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奖惩以及评优的重要依据。

2.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2003年我校经过竞争上岗择优任用, 选拔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管理者和专职班主任。他们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 是我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另外,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学校选拔出教学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校团委还从年轻的教师中选拔团委副书记, 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设立团支部,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学校建立了长效考核激励机制, 考核结果与奖惩、职务晋升等挂钩。

2.5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学校利用校内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台等舆论宣传阵地, 播放优秀影视片和传唱革命歌曲, 并加强校内人文景观建设, 挖掘环境中的资源, 美化育人环境, 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积极推进学校校内电视网络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 制订规章制度, 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 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6 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 人人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全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互相配合, 树立“全员育人”的整体意识, 形成“人人是表率, 处处是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职工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主动地将育人和为人师表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上。

总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学生的现状, 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 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群策群力, 就一定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才。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积极的、健康的, 但也存在不足。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加强领导, 完善各项制度, 发挥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 使每个人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现代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人才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基本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本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規划纲要(2010—2020)》专题培训,本人发现贫困山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状如下:

第一,教育者认识不清。特别是校长、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或者走极端。有的说素质教育不得考试,考试了就是应试教育;有的说,我们口口声声地说搞素质教育,但学校要阶段考试 ,高中招生要考试,大学生就业前要考试,甚至工作调动都要考试,素质教育没法搞。加之社会评价学校只看你被重点高中录取多少学生,家长评价学生看你考分占班(或级)名次多少,学校阶段考试后总要奖励一批考分高的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仍然给人留下的是“应试”的烙印。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吗?显然不是。所以好多同志只看字眼、不深入学习、不把握内涵,认识很不到位。

第二,综合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或者不完备。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和学校评价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完备,或者就连已形成的粗浅的评价办法还没有对社会宣传,或者在操作层面上应付,大打折扣,社会评价标准只有一个——考试分数。

第三,家长观念没能与时俱进。他们身居农村,不懂新的教育理念、不接受新的事物、不支持新的行动,一看你把他的孩子没教成尖子生,就是教师差劲、教育失败。更可笑的是有位家长来校访谈,硬是要看看孩子的考试名次,看后发现他的孩子是初一全级第200名(全级208人),家长恼怒地问:“我儿子在小学时一直是全级第一,你初中怎么给我教成200名了呢?你初中老师都是混饭吃的!(原来那个村小只有3个学生,这孩子的分数仍然高于那两个)”有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这样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之子会打洞”,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那些好苗子根本就不用剪。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一看孩子在200人中不是前50名的学生就认为这些孩子读书没前途,不如回家务农、外出打工或趁早学个手艺,好混一生,因此中断了义务教育。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求心智发展、技能提高,只求身体长大,一切化为一个字,孩子还“小”,根本容不得老师批评,更不要说必要的惩戒,学生失去了对先生的敬畏感。

第四,部分教育干部不务学习,执行方针政策走样。素质教育执行不力,加之社会大环境素质教育气氛不浓,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差甚远。

第五,班主任工作被动、简单化。目前多数班主任只能按学校要求做个常规工作,很少有班主任把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当作科学和艺术去思考和追求,或者方法简单,只拼时间和体力,不花心思和脑力。

面对如此现状,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初中班主任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呢?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班学生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的老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初级中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学生最信赖最崇拜的直接领导。学生一般不怕校长却怕班主任,因此,班主任推行素质教育不可忽视如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要确立“德育为先、智育为重、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不折不扣地推行素质教育。班主任要维护“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律施教。不拿一把尺子(考试分数)量学生。

第二,班主任要不断学习,以身示范,带动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在教育教学上,不能让学生做“陪练”,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做试验。教育学生时可以摄取古今中外的相关事例,如“范进为什么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明确目标,分析自我,优化自我,步入社会将永立不败之地。

第三,改革创新,切实做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坚持多方面育人、育多方面人才。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关键在于能不能去发现它、去发展它。为优秀的学子锦上添花,为平凡的学生开启智慧,更为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雪中送炭,把爱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上,充分研究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存在客观差异,对家境、阅历、心理、性格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使其健康成长,促其全面发展。

第四,坚持活动促学,激励上进。班主任老师要收集育人素材,如报告乡土成功人士事迹,激励学生上进,成就人生。组织班级演讲赛,并给予奖励、寄予希望,引导成功。通过活动引导班级健康向上发展。

第五,开好家长培训会。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班主任要加强家校联系,甚至从学生身上发现家长的影子,多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认识。有时可以通过学生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素质,一个区域的教育是长期的,其实这也是培训下一代家长的办法。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4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XX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XXX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城镇学校“科研兴校”的意识越来越浓,各自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声誉不断提升。但是,就我县多数农村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对此,笔者在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如下分析:

一、当前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楚。弄不清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区别,研究的东西价值不大。

2、目的不正确(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在督导评估时有分值,属应付性)。

3、考虑不周,仓猝上马。勉强立了项,却无实质性的进展,形同虚设。

4、做了一些工作,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成果是零星的,不系统。

二、教育科研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没有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是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教育专家和城市学校的事,农村学校开不开展无关大局,照样可以办学教书。

2、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普遍不高,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去进行教育科研。

3、农村中小学资料短缺,信息闭塞,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4、由于教研机构人手少(一人兼职几科教研员),事务多(教研人员常抽调做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更无专职理论教研员,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往往是无暇顾及,力不从心。

三、加强科研工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强学习,转观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操作常识,努力提高其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每位教师转变观念,明确农村中小学科研的性质特点,明确其主要是“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及问题的解决”,自觉地运用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开拓创新等科研能力。

2、建网络,完机制。形成健全的教科研网络,建立健全全县教育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专业进修、举办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培养一大批专业知识巩固、熟悉教研、科研业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作为全县教研科研骨干,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以教研室、教科室为龙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中介,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科研网络。形成以行政为“主体”,以教研室、教科室(员)为“两翼”的分工负责的科研管理阵容。行政部门发挥领导、调控、保障作用;教科室(员)侧重于宏观领域的理论探索,体现出综合性、前瞻性,打破教育的封闭性,把中小学教育放在社会大系统的宏观背景下考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人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研室致力于微观领域的操作实践,更多体现学科性、评估性的管理功能,对情况了解要细,指导要具体,要在教学领域中探微索隐,使宏观设想落到实处,把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学校要构建由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及课题负责人组成的三角形管理机构的框架。课题负责人起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作用,专家起课题论证和指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起课题鉴定和推广的作用。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是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基础单位,要实行教务处、教科室双轨管理,重点抓好本校承担的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实施有效监控;教研组和课题组要形成核心,组织教师落实好上级教研科研机构布置的任务。

3、重管理,建队伍。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育科研队伍。一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科研决策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对于学校成为科研型的学校、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浪潮呼唤着科研型校长队伍的崛起。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所领导的巴甫雷什学校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功,与他的教育观念以及他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无数事实说明,校长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培养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带头投身教育科研,自觉依靠教育科研,抓示范、抓试点、作报告、开讲座,成为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一身兼的“两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扶薄弱,促均衡。工作重心向薄弱学校倾斜。教育科研工作不但要为水平较高的学校锦上添花,更应为相对薄弱的学校雪中送炭,实施“教育科研扶弱工程”。“教育科研扶弱”就是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帮助一些薄弱学校在提高师资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育科研要帮助薄弱学校解决一些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薄弱学科的问题。要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巡回讲学、辅导,以推动薄弱学校学科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材培训、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时,尽可能把活动安排在这些学校,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得到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这些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重点学校的教研组与相对薄弱学校的教研组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

5、立规矩,贵激励。强化教育科研成果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的管理、考核、奖励机制。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教研室、教科室应逐步建立和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条例》、《学校教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学校教科研室工作职责及室主任工作职责》、《学校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校教科研管理条例》等,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估,对教师的教科研课题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不断激发和强化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县政府、教育局应设立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专门奖励有较高层次、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者以及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者。应设立教研、科研优秀组织奖,专门奖励教研和科研工作开展较好且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中心教研组、教科室(组)。

文章

来源莲

当前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5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经实施了快6年时间,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老师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一是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手段也开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

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现结合听课调研和各类学校的调研测试、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略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此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就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教。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往往课上固步自封,顾虑重重,不敢提问、不敢任意讲解,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一节课教师说不了几个字,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按理说这叫顺学而导,但由于教师缺乏灵活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学生一无所获。实际上,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都不能削弱。削弱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新课程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自身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底蕴,课堂上具有更高的教学机智。

(三)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四)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 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对于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往往是以点带面,“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种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因而,大部分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

3、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

力。只是在分段和概括大意时要注意两点:(1)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分段、概括大意,有的课文成人拿来分段概括段意都有困难,教师就可以不安排这方面的训练,有的课文很好分段(特别是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小学中、高年级必须掌握,还是应安排分段训练的。(2)概括段意,学生只要大体概括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要苛求,更不要求答案统一。

4、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认为:“淡化段的训练”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5、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本、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五)学校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学校特别严重:教师没有教辅资料、没有电教教义,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2、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3、大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4、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5、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

6、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部分教师师德师能差。

(二)学校方面

1、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

2、学校经费紧张,造成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受经费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也成为一句空话。

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三)社会及家庭方面

1、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2、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

3、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四)教育主管部门

1、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

2、新课程实施以后,没有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许多实验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3、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方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四个教研协作片的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二)改革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根据我们小学教研室工作要点,对教师的备课进行一次改革,针对教师备课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编写轻课后反思等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 第一、备课本中不仅要增加 “教后反思”、“学生、老师课前准备”等栏目,更重要的是这本备课本可以反复使用。教师第一次备课时,做到认真详尽,在第二次教到同一内容的时候,该教师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做修改,使教案更丰满即可。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比较新旧教法,得出最好的备课方案。

第二,改“教案”为“学案”,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师教学策略设计”,学案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更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课堂设计讲求实效性和创造性,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写作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四,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区别对待不同级别的教师,不搞一刀切,具有针对性。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对中级职称或任教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备课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可写简案;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略的教案。

同时,要求各类学校注重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主题、定形式、定时间、定主讲人,“三有”——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我想,与过去相比,改革后的备课方式,将更注重备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课堂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自研式汇报课: 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出外学习课堂实录: 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多人同上一堂课: 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了各自的实践体验,就需要进行经验总结。总结之后也需要我们给一个平台给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内都有一次经验分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进行展示。

另外,依据我们教研室的工作要求,教研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各类校的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切实做好专业引领作用。

(四)引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因为,在他们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教课文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拼命地挖掘这“宝库”中的训练“资源”,他们仿佛就是“魔术师”,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衍生出许许多的练习题,有些问题连作者也感匪夷所思,在语文教研组,经常看到这样争论的场面:几个语文老师捧着习题在争论着答案是“a”还是“b”。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确实,如果你走进孩子之中,问他们是否喜欢语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摇头,甚至会异口同声说,语文书的课文,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读完了,课堂上,老师讲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买的“课课通”“堂堂练”上都有!难怪孩子们不喜欢,原来语文老师连起码的游戏规则都不了解:孩子厌烦重复,喜欢新鲜。了解这些,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教语文”吗?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可是不少的语文教师都让孩子读什么?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定不漏,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此言之凿凿:课文是经典的规范语言,如果不各累,怎么会应用呢?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背课堂笔记,背会的孩子抽背不会的,背不会的孩子课间不准休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自有其道:现在语文试题非常“活”,许多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必须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孩子强化记一记,这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

可是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积累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

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和积累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数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六年累计,应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有这么多的阅读和积累任务,对语文课本里好的篇章、段落,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加强背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五)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六)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 1.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现象一,可以让父母不在身

边的学生讲讲思念父母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既而提高阅读能力。针对现象二、三,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放映把小课堂拓展成大世界,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在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内进行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3.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⑵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⑶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⑷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⑸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6

吴征(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 1001410024)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其教育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诸如心理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任其发展下去还会演绎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圆满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形成了庞大的民工潮队伍。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应该看到,和城市中“流动儿童”遭遇的教育困境一样,“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那些被留在户籍所在地而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副产品,也是客观社会结构制约下的农村劳动者无奈的理性选择。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正在或将要步入城市,这也意味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将长时期存在。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不佳:在农村,由于监护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当儿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除了向老师寻求帮助以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解决途径,再加上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对互联网等新兴教学媒体的使用很是欠缺。学生的知识面也十分的狭窄。再加上家庭本身对教育的不重视,对学习方面管理的不够好,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容易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经常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旷课已是家常便饭,有的留守生甚至辍学。甚至于有些留守儿童要帮助年迈的祖父祖母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直接影响到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城市相比普遍较低。

(2)心理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个人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好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冷淡,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上的思想指导,也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家庭人格教育,孩子因此变得内向、敏感和脆弱,不愿与别人交流,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长期无法排遣的郁闷感势必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的行为常常会有失控倾向,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3)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农村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许多留守儿童接收不到正规的道德教育,他们大多数是跟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由于监护人知识水平有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许多儿童容易惹上社会上不好的习惯,容易被社会不好风气影响。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面对不良文化和行为,他们进行正确判别的能力不强。在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方面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上网等现象,有的甚至被社会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参与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4)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

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5)代沟现象较为明显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0%的儿童承认跟监护人发生过冲突,冲突的理由主要是代理监护人唠叨和不被代理监护人理解,这两项合计占86%。在回答“如果你有机会给现在的监护人提一个要求的话,你最想说什么”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都表达了要求被理解和要求得到帮助

(6)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该注意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村子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育资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施。发展信息教育,素质教育不断拓展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的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优惠。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2)学校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臵,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3)家庭方面:留守儿童家庭应该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尽可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感和孤独感,使他们依旧体味亲情的温暖。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农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4)社会方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其法定监护人的事,也并非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因此,应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来宣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社会关爱行动。比如在社会上广募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呼吁当地村民积极配合各村组织做好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多方争取社会资助,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7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校教学科研创新活动和大学生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高校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用户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业务,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已由传统的“书目指导”发展为“信息素质教育”。是“通过对用户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其信息意识,提高其检索技能,提升其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从而提高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教育活动。”[1]目的在于大力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培养和提高读者的文献检索技能,促进馆藏及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教学互动,及时反馈读者需求信息,推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使读者学会如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文献载体、信息检索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因此,如何创新教育模式,拓展用户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与交互性,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和工作重点。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直以来,内地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都是以文献检索课作为核心开展的。除文献检索课以外,内地高校还陆续开展了形式各异的用户教育教学活动,如进行新生入学培训,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各种数据库使用讲座,与教师合作进行与课程相关的教学等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现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1 文献检索课授课内容学科化特色不鲜明:

国内高校图书馆通行的用户教育授课内容由馆员独立设计和讲授,大多侧重于教授通用信息素养技能,而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不能按照不同专业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组织,致使用户教育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受到制约。授课之后,多数学生仍无法快速、准确地获取学科化信息。

参与用户教育馆员,如果只侧重于教授通用信息素养技能知识,不注重积累学科特色资源的获取技能,就无法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支检索技能全面、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1.2 文献检索课在线教学效果欠佳:

在线教学是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把网上教学系统的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对待并开始付诸实施,注重面向不同读者群开展用户在线教学,但是绝大多数图书馆是将讲义或教材制作成ppt、doc、html格式的文件上载到图书馆网站,且仅对校内用户开放。很少有图书馆将视频、音频、动画、互动等显示网络课件优势的技术加入到课件中,[2]这样的讲义或课件缺乏互动性、趣味性、吸引力,在没有教师指点的情况下,自学者很难完全明白其中的内容,这无疑降低了在线教学的效果。在线教学资源不对社会用户开放,就无法扩大网络教学的受益对象、宣传推广图书馆资源、提高用户的信息资源获取水平。

1.3 专题讲座参与学生人数较少,受益面小:

由于部分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对图书馆开设的专题讲座不予关注和重视,当没有教学院系的宣传、组织时,到场学生人数无法保证,专题讲座效果不明显。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发展对策

2.1 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均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操作性强的教育标准,分步骤实施教育计划。例如: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2000年1月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包括5项标准和22项操作说明),已成为教师或图书馆员评估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一个指南。此标准除在美国本土推广外,还在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3]。我们急需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可以由中国高校图工委制定《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推行。同时,用户教育必须征得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2.2 馆系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信息获取意识:

通过图书馆网站、馆报、校报等途径加大用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争得各教学院系领导、师生对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重视、支持与合作。通过各位学科馆员经常性的馆系联络、与师生的沟通交流、答疑解惑、资源推送、学科资源平台建设等,宣传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密切学科合作关系,赢得对口院系师生的信任、配合与互动,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中。

2.3 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组建一支既有图情学教育背景、又具有其它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资团队。重视为每个教师馆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能力提供更多符合用户实际教育需求的教学课程。馆内成立用户教育教研室,负责教学团队管理。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效果评估活动,实现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优势互补,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同教师团队成员有责任和义务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馆本教育,向全体馆员讲授信息获取的常用技能,以期提高全体馆员的信息服务水平。

2.4 拓展教育对象与目标: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从只教育校内用户向兼顾教育校外用户扩展,从主要教育校内用户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向行政管理人员、来校接受继续教育的短期学员用户扩展。树立“用户教育多级目标观”,合理确定分类、分级、动态的用户教育目标。[4]从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扩展到兼顾利用网络及社会信息资源,从信息素质通识教育扩展到兼顾信息素质与技能专业教育。从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扩展到兼顾培养用户分析、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2.5 形成鲜明的学科化资源获取特色:

探索基于学科化的用户教育模式,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各系部的学科课程教育,作为评判信息素养实践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则。将通用信息获取技能教育与学科化信息获取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与高校各学科发展紧密联系、特色鲜明的用户教育体系。

2.6 健全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用户教育活动中尽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并分单元、分章节录制授课实况。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课程学习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录像和课件,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助式选取学习单元,利用课后习题考核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提供给校外远程用户使用或试用,提高社会用户的信息获取水平。

2.7 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做法,尝试设立专门的教学顾问,对新教学馆员进行教学法培训和指导;每个教学馆员课后要及时搜集用户反馈意见,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打分,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和对策;图书馆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配合授课、经常进行教学法与课程内容的沟通与交流,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任重道远,要求广大图书馆员与时俱进,勇于应对挑战,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开创用户教育的新局面。

摘要: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创新国内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提供用户教育制度保障、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馆系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拓展教育对象与目标、形成鲜明的学科化培训特色、健全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韩月萍.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与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07.2期P93

[2]茹海涛李德宝陈鸿燕.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网上教学建设现状及发展--内地与香港相关对比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P58

[3]安娜.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探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P78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后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6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中所呈现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当前形式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各高校把工作的重心都转移到了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学生的就业问题等层面上,对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及有效投入。且各高校在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都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上,而对已经发展入党學生的后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已经发展入党的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在学生群体中不能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配比严重失衡

“目前,各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达到6%一8%,有的甚至更高,而从事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却非常薄弱”[1]。各高校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人员普遍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不但要负责本年级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还要负责本院系动辄上千名学生的组织考察、培养、发展、监督和后续教育工作。因此,用于指导学生党建活动的时间较少,显然无法将工作规范化和细致化。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在年龄上较年轻,阅历浅,思想积淀不足,有的党建工作人员所学专业非思政教育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效果。

3、高校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方法缺乏吸引力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枯燥单一,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老套,普遍还是通过各种讲座、宣读书面资料、党员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只侧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不能很好的贴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突出。并且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形式空洞乏力,对学生党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造成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现实意义

1、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党组织长期教育和培育的结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实现在思想上入党。大学生党员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党性修养,同时让他们拥有党员意识和群众基础, 使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客观需求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中央作出的仍然有效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都要一以贯之地贯彻”[2]。因此,以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为载体,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服务精神,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中的引领和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围点”,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对策

1、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拓展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平台和载体。在坚持“集中党课培训”、“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党建工作应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微信、微博、专业的党建网站、QQ等网络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网络化模式,全面铺开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做到全覆盖。推动教师、党员、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打造互动学习网络。

2、健全组织机构,构建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团队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组织队伍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专业队伍, 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党组织机构,并把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体系中来,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并且,高校应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工作能力较高的团队来专门进行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团队可由专业教师、辅导员、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共同构成。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团队的政治素质以及相关的理论水平,通过各类培训、时事热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其敏锐的政治意识,用正确的“三观”来引导大学生党员。

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完善学生党员学习、考评和监督机制, 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才能打开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壮大高校党员队伍的力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武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私募基金高管任职证明下一篇:人生失意时的励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