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4-10-01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共9篇)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1

摘要:近年来,高等 教育 中城乡差异 问题 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该文通过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客观反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并且从城乡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异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差异两方面来阐述此现象的原因。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了城乡 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乡教育上的差异。本世纪初,中国 高等教育基本步入大众化的进程,适龄青年的入学机会大为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仍然明显,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试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2001~2003年录取人数城乡差异状况,来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笔者选取这两所高校的原因是鉴于本人的一个 研究 假设,即在南京这样一个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尚且如此明显,那么全国的其他地区会更明显。本研究所采取的是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所选取的这个特定城市来揭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国经济地域 发展 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研究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尽管如此,这两所高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状况。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一)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人数的城乡对比 表

1、表2反映出两校城乡录取人数的差异是很大的。不管南京师范大学还是南京审计学院,农村 子弟录取比例均很小。两所学校3年的数据显示,只有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农村录取比重超过40%,其他都在40%以下。以2003年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城镇录取比重为62.1%,农村为37.9%;南京审计学院城镇为64.1%,农村为35.9%。显然,农村子弟录取比重是比较低的,均不到40%。如果把城乡人口因素再考虑进去,这一差距更会拉大。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3.78%,这样算来,城镇子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弟的近3倍。(二)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城乡录取人数的男女生对比 表

3、表4反映出在城乡录取人数差异大的背景下,同时存在着城乡入学机会间的性别差异,即在城乡录取人数较大差异的层面上,女性差距远远大于男性。2001~2003年,南京审计学院农村男性分别占总数的43%、44.2%、43.8%,农村女性3年的比重均不到总数的1/3;南京师范大学三年的比重男性分别是45.1%、46.4%、44.5%,女性分别是39.6%、36.4%、33.7%,南京师范大学的差异略小一些,但也同样明显。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现状的原因 分析 人们对 影响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有诸多见解,如遗传决定论、家庭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论等。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个人成就中能用天赋说明的只有20%。该研究认为,人的“能力”或“可教育性”主要是由环境决定的,只要给予同等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而笔者认为,其只看到了环境的作用,而影响一个人入学机会的因素,还与个人所处的制度、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戴维·波普诺曾指出:“受教育机会是一个受到 社会 阶级地位强烈影响的生活机会。”本文旨在从经济层面来分析影响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问题。戴维·波普诺的一项对大约9000名学生的经典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很高的人,中学毕业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几乎是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出身的人的2.5倍。约翰·罗尔斯也认为,人们不同的机遇及生活前景是受人们出生伊始的社会 政治 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是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直接因素,即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这对于我国大量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表现尤为明显;另一方面,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倾向于让子女接受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多的校外辅导。当然,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下面笔者主要从微观方面城乡家庭子女教育经济投入上的差距来分析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问题。(一)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 城乡居民在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绝对额上还体现在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上(表5)。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在生活消费支出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性消费支出,再加上观念上对教育的需求农村居民也远不及城市居民,使得城乡居民教育消费上的差距远远大于收入上的差距。以2000年为例,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2.79:1,而教育消费之比却是3.37:1。城市居民子女教育费用除了学校内的花费外,学校之外也有很多的花费,如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各种费用。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五大城市的调查,自己的孩子 目前 或曾经学过 艺术 技能的公众达80%以上。而这些“学艺”费用是很高的,1小时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农村居民的教育消费主要是用在学杂费与购买所需的文具上,至于一些学校外的消费一方面农村偏远闭塞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消费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对城市孩子家庭扶养费的调查表明(表6),女孩的扶养费普遍高于男孩。男孩的扶养费为93865元,女孩则为94830元。其中教育费,女孩为27000元,男孩为25072元,女孩比男孩高出近2000元。教育费在扶养费中的比重,男孩为26.71%,女孩为28.47%。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2

本研究根据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学校教育与文化部每年发布的《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中提供的基础教育在学生入学机会方面的数据, 可以计算出印度在初级小学 (1~5年级) 和高级小学 (6~8年级) 及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1~8年级) 的入学机会在各邦与中央联盟区之间及不同种族间的配置状况。

一、初级小学毛入学率较高, 且区域间差异较小, 大多数地区女童入学机会要少于男童

印度初小的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98.20%增加至2007年的114.60%, 5年增加了16.40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初级小学毛入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邦/中央联盟区〈States/Union Territories〉, 本文内下同, 印度目前共有28个邦和7个中央联盟区) 有19个, 高于150%的有6个, 低于100%的有7个。最大地区为麦格哈拉亚 (Meghalaya) 191.50%, 最小地区为拉克歇德维普 (Lakshadweep) 60.40%, 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130.1个百分点。印度各地区间初小毛入学率的差异程度较小, 变异系数从2003年的0.180增加到2007年的0.249。

印度大多数地区初小女童入学率要低于男童。从初级小学毛入学率的性别平等指数 (Gender Parity Index, GPI=女童入学率/男童入学率) 可知, 2007年印度共有14个地区是女童的入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入学率的, 而在另外21个地区是女童要低于男童的, 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8的地区有22个。其中最大地区为尤塔卡汉德 (Uttarakhand) 1.09, 最小地区为比哈尔 (Bihar) 0.82。

二、高级小学毛入学率较低, 且区域间差异较小, 绝大多数地区女童入学机会要少于男童

印度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62.40%增加至2007年的77.50%, 5年增加了15.10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高级小学毛入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23个, 高于100%的有9个, 高于90%的有14个, 高于80%的有22个, 低于70%的有7个。最大地区为西玛恰尔-普雷德仕 (Himachal Pradesh) 114.3%, 最小地区为比哈尔46.2%, 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68.1个百分点。印度各地区间高小毛入学率的差异程度较小, 变异系数从2003年的0.307下降到2007年的0.223。

印度绝大多数地区高小女童入学率要低于男童。2007年印度高小共有9个地区是女童的入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入学率, 而在另外26个地区是女童要低于男童的, GPI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2的地区有23个。其中GPI最大地区为锡金 (Sikkim) 1.21, 最小地区为比哈尔0.73。

三、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初小毛入学率由低于全国增加到高于全国水平, 而高小则由高于全国水平下降到低于全国水平

印度初级小学表列种姓 (Scheduled Castes, SC, 印度的一种世袭种姓少数民族群体, 社会地位低下, 经济文化等落后) 及表列部落 (Scheduled Tribes, ST, 印度的一种世袭部落少数民族群体, 社会地位低下, 经济文化等落后) 的毛入学率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9个百分点与6.83个百分点增加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高出10.3个百分点与14.69个百分点, 其入学率的GPI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低0.06与0.02进一步降低至比2007年全国低0.10与0.06。2007年初小表列种姓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堪提斯嘎 (Chhattisgarh) 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77.0%, 最小地区为勘迪嘎 (Chandigarh) 比当地总体水平低50.0%;同年初小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锡金, 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102.81%, 最小地区为阿萨姆 (Assam) , 比当地总体水平低31.86%。

高级小学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则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46个百分点与13.36个百分点下降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低1.20个百分点与3.06个百分点, 其入学率的GPI从2003年的比全国低0.06与0.07进一步降低至比2007年全国低0.12与0.07。2007年高小表列种姓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曼尼普尔 (Manipur) , 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50.0%, 最小地区为德里 (Delhi) , 比当地总体水平值低46.8%;同年高小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最大地区为锡金, 比当地总体水平高且高出48.71%, 最小地区为塔米尔-纳杜 (Tamil Nadu) , 比当地总体水平低41.65%。

四、基础教育阶段毛辍学率很高, 最近几年有下降趋势, 但仍处于高位水平, 男童更容易辍学

印度基础教育 (1~8年级) 的毛辍学率是很高的。毛辍学率从2003年的52.32%下降至2007年的43.0%, 5年下降了9.32个百分点。2007年印度基础教育毛辍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14个, 高于40%的有16个, 高于50%的有9个, 低于20%的有9个, 其中7个地区没有辍学情况。辍学率最大5地区为:阿萨姆73.5%、比哈尔70.7%、锡金64.9%、西孟加拉 (West Bengal) 63.9%、拉贾斯坦 (Rajasthan) 62.3%;最小5地区 (去掉零值地区后) 为:安达曼与尼扣巴岛 (A&N Islands) 15.9%、达曼和迪由 (Daman&Diu) 14.3%、塔米尔-纳杜9.1%、哈亚纳 (Haryana) 6.5%、果阿 (Goa) 1.2%;最大与最小地区相差72.3个百分点。

毛辍学率近5年下降幅度较大达近20个百分点。2007年的毛辍学率比2003年的下降了17.81%, 下降幅度高于这一水平的地区有15个, 辍学率没下降反而上升的地区有5个 (去掉3个缺失值地区后的结果, 本段内下同) , 分别为:曼尼普尔36.88%、纳嘎兰德 (Nagaland) 3.95%、阿萨姆3.80%、古贾拉特 (Gujarat) 2.68%、西孟加拉0.20%;下降幅度超过30%的有11个, 超过60%的有9个。西玛恰尔-普雷德仕、喀拉拉 (Kerala) 、勘迪嘎、德里、拉克歇德维普、普达切瑞 (Puducherry) 这6个地区下降了100%, 其他下降幅度最大5地区为:卡纳塔卡32.99%、尤塔-普雷德仕33.24%、塔米尔-纳杜63.82%、哈亚纳69.43%、果阿87.27%。

男童更容易辍学。2007年基础教育毛辍学率的性别平等指数 (GPI=女童辍学率/男童辍学率) 为0.93, 即女童的辍学率为男童的0.93倍。2007年印度共有11个 (去掉缺失值后的结果, 本段内下同) 地区是女童的辍学率大于或等于男童的辍学率, 而在另外15个地区是女童低于男童。辍学率GPI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3的地区有20个, 其中最大5地区为:哈亚纳1.96、达德拉和纳嘎-哈维里 (D&N Haveli) 1.91、达曼和迪由1.54、古贾拉特1.19、马哈拉施特拉 (Maharashtr) 1.16;最小5地区为:锡金0.91、比哈尔0.90、安达曼与尼扣巴岛0.84、尤塔-普雷德仕 (Uttar Pradesh) 0.44、果阿-2.8 (其中“-”表示原始数据中男生的辍学率为负值, 即入学率在上升) 。

五、基础教育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学生的毛辍学率与当地总体水平相比有上升的趋势, 且表列部落与表列种姓学生相比更容易辍学

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学生的辍学率要比当地总体水平高, 且表列部落学生的辍学率要比表列种姓学生的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印度基础教育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学生的毛辍学率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与17.73个百分点上升到2007年的比全国水平高9.6个百分点与20.4个百分点, 其辍学率的GPI分别从2003年的比全国高0.06与0.01下降至比2007年全国高0.02与上升至比2007年全国高0.06。2007年基础教育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的毛辍学率与当地总体水平值的差比全国的差值水平高的地区分别有7个与3个 (去除掉缺失值地区以后的结果, 本段内下同) , 分别有19个与20个地区的辍学率是大于或等于当地总的不分族别的辍学率水平, 均有6个地区是小于当地总的辍学率水平的。其中表列种姓学生辍学率高出当地总体水平, 且高出值最大5地区分别高出:勘迪嘎46.9%、德里35.2%、果阿29.4%、尤塔-普雷德仕24.1%、哈亚纳21.4%;低于当地总体水平且低出值最大的5个地区分别低出:塔米尔-纳杜-9.1% (“-”表示比当地总的不分族别的值低, 本段内下同) 、垂普拉 (Tripura) -11.4%、达曼和迪由-14.3%、查谟和克什米尔 (Jammu&Kashmir) -22.8%、达德拉和纳嘎-哈维里-34.9%。其中表列部落学生辍学率高出当地总体水平, 且高出值最大5地区分别高出:安德拉-普雷德 (Andhra Prades) 仕23.7%、曼尼普尔22.0%、奥里萨 (Orissa) 21.7%、达曼和迪由19.4%、古贾拉特18.3%;低于当地总体水平且低出值最大的5个地区分别低出:查谟和克什米尔-3.0%、纳嘎兰德-9.1%、西玛恰尔-普雷德仕-19.4%、锡金-19.9%、尤塔-普雷德仕-28.6%。

六、研究结论

1.初级小学毛入学率很高, 且少数民族的入学率更高。截至2007年印度初级小学的毛入学率超过100%达114.60%, 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子女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分别高出10.3个百分点与14.69个百分点。

2.高级小学毛入学率不是很高, 少数民族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要低些。截至2007年印度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仅为77.50%, 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毛入学率要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2个百分点与3.06个百分点。

3.截至2007年全国基础教育入学率是女童低于男童的, 表列种姓及表列部落子女入学率的性别平等指数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初级小学女童入学率仅为男童的98%, 高级小学女童入学率仅为男童的92%;两者小分别有21个与26个地区是女童低于男童。毛入学率的GPI大于等于全国均值水平的地区在22个以上, 初级小学为22个, 高级小学为23个;表列种姓两者的毛入学率的GPI 2007年分别比全国低0.10与0.12, 表列部落初级小学与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的GPI 2007年分别比全国低0.06与0.07。

4.截至2007年印度基础教育的毛辍学率仍很高, 超过40%, 男童更容易辍学, 表列部落及表列种姓的辍学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其GPI也高于全国。2007年印度基础教育的毛辍学率仍高达43.0%, 男童的辍学率大于女童的, 辍学率的GPI为0.93, 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20个。表列部落及表列种姓的辍学率高全国近10个百分点以上, 表列种姓高全国9.6个百分点, 表列部落高全国20.4个百分点。表列种姓辍学率的GPI高全国0.02, 表列部落的高全国0.06。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literacy and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of India. (2007) .Annual report2005-06.New Delhi:Dolphin Printo Graphics, p277~284.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3

关键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

据统计,1998年到2006年,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翻了一番,从1022所增加到2263所;入学人数是原来的五倍,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升到2010年的26.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更多的城乡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反而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近日,笔者查阅了近年来江西省高考招生的有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差异

(一)农村学生家庭贫困,难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江西教育考试院统计,江西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自2009年后,连续3年呈现递减的局面,2011年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288616人,比2010年减少了23035人,同比减少7.39%。除不断下降的适龄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增加等因素外,学生弃考就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弃考学生中,农村学生占较大比例。原因是,从1989年至今,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畸高的大学学费成为大多数农村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城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农村学生的3.95倍;2004-2005年,城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农村学生的1.89倍; 到2010年高达4.65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 )。

虽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这个准则对贫困的农村学生来说并不平等。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在收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影响到他们所占有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层次,城乡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的地域、学校、层次、专业等选择方面也就存在着差异。由于学费差异,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些学费较低的军校、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及一些冷门专业;而出于对高校所在地消费水平的考虑,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中西部地区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放弃本科读专科的现象。据统计,2009年,在江西招生的高职(专)院校中,文史类有551所,理工类有605所,其中,有48所文史类和53所理工类高职(专)院校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2010年,在江西招生的高职(专)院校中,文史类有548所,理工类有606所,其中,有39所文史类和92所理工类高职(专)院校的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出现本、专分数倒挂现象,且延续多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感到经济的压力,不能承受三本院校高出高职(专)院校一倍以上的学费。据统计,2009年江西省文理科三本上线人数中共有32802人放弃报考三本志愿;在已录取的三本院校考生中,农村户口的9671人,城镇户口的17847人,两者比例为1:1.85,可见,经济因素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

(二)偏远农村地区学生,几乎与保送无缘。

为了避免优秀考生在高考中发挥欠佳而上不了大学,1988年我国重启保送生制度,(注:1958年,我国开始实行高考保送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被废止。)至2000年全国保送生达2.5万人。 据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示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拟录取的保送生占该校本科招生计划的10%以上,中科大超过20%。 这些保送生名额基本上被一些“超级中学”所垄断,显现出“中学名校效应”;而就读“超级中学”的大多是城市学生,偏远农村地区学生几乎与保送无缘。据统计,2011年江西省有253名学生拟被保送北大、清华等高校,其中南昌外国语学校133人,南昌二中14人,九江一中12人,江西师大附中11人,鹰潭一中10人,分别占全省拟被保送人数的52.17%,5.53%,4.74%,4.35%和3.95%;2012年江西省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高校的270名学生中,有136人来自南昌外国语学校,南昌二中26人,九江一中17人,江西师大附中13人,鹰潭一中13人,分别占全省拟被保送人数的50.37%,9.63%,6.30%,4.81%%和4.81%。数据显示,2011年南昌外国语学校等五所中学拟被保送人数达到全省拟被保送人数的71.15%,2012年该五校拟被保送人数所占比例上升到75.93%。 据调查,目前,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城市学生获得保送的机会是农村学生的17.2倍。 那些穷乡偏壤的学生,他们在小学、中学阶段享受的教育资源本来就较差、较少,如今在高招中再次遭受歧视,这是何等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使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在农村地区抬头,很多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上升通道被阻塞,贫穷代际传递势所必然。

(三)农村学生“先天不足”,难以迈过自主招生这道坎

自主招生是高校为适应选才需要而采取的多元招生录取制度之一,考试内容和范围广博,考试形式灵活多样,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沉着应事的心理质量等。由于农村学生“先天缺陷”,这些方面的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在自主招生中处于明显劣势。据统计,2011年江西省有601名学生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新余四中42人,吉安一中37人,新余一中33人,江西师大附中32人、临川一中31人、景德镇一中30人,分别占全省自主招生人数的6.99%,6.16%,5.49%,5.32%,5.16%,4.99%。2012年江西省有592名学生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南昌二中44人,新余四中38人,萍乡中学35人,景德镇一中34人,江西师大附中34人,临川一中32人,分别占全省自主招生人数的7.43%,6.42%,5.91%,5.74%,5.74%,5.74%。再如,2012年该省萍乡市有43名学生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萍乡中学35人,占全市取得自主招生资格人数的81.40%,县区莲花中学6人,上栗中学1人,湘东中学1人。而芦溪中学等县直中学竞无一人,福田中学等农村中学就不用说了。 究其原因,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缺乏,知识来源大多仅限于课堂教学、教科书和辅导资料等,在特长发展方面受到严重制约,加之家庭经济条件贫困,他们无力支付竞赛辅导费用,也鲜有竞赛获奖证书,甚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交通费都成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学校,但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村学生很难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延伸阅读,开拓知识面,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的几点思考

高考招生是公民享受教育权的一种体现,也是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城乡差异,笔者认为:

第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对吸引农村学校的扶持与帮助,完善学校设施,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经济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学并完成学业;激发和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资金和物资等方面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第二,改革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高校自主招生对中学教学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在当前高考加分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学科竞赛培训对学生的意义更多体现在自主招生之中,为此,笔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应再宽松一些,标准再多元一些,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倒逼中学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而对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中表现出的“先天不足”,高校应对自主招生面试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效度,消除不平等的因素,帮助农村考生越过这道坎,避免农村考生因“先天不足”而在面试竞争中被边缘化。

第三,改革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收费过高且不规范,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在级别上分批次等级,但是收费却相差无几;同一个学校不同的专业学费也大体相当。因此,在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的同时,要建立起规范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教育质量的高校实行不同的、合理的学费标准,让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上得起学。

第四,进一步健全保送生制度。保送生制度的实施,弥补了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缺陷,但由于城乡教育的差异,以及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带来了一系列不公平问题。为此,应严格保送资格,规范保送程序,完善保送审核制度,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完善公开透明的保送体系,以搭建城乡考生公平竞争的平台。

第五,为农村考生面试提供方便。目前,高校在自主招生时,都要求考生到所报考院校参加考试,这对于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高校应考虑在华北、东北、华中等地区或各省会城市设置考点,方便农村考生面试;相关部门应解决农村考生特别是贫困考生的沿途费用及住宿问题,以减轻农村考生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赫志东.把脉沉疴,重塑大学 大学的功能及其问题[N].南方周末,2011(3).

[2]贺永平.大众化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3]樊明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J].教育科学,2008(2).

[4]陈勋玮,胡涛.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5]数据来源:江西省高招办主办.江西高招录取日记《高考天地》2010(1);2011(1);2011(7);2012(7)

[6]晏扬.弊大于利的保送生制度何不取消[N].中国青年报,2012,5,29

关于城乡学前教育差异的思考 篇4

来源:教育论文网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资训的发达,城乡教育差距出现缩小的趋势,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城乡幼儿的教育无法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本文旨对前人在城乡学前教育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城乡学前教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分析,并据此差异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从而达到缩小因差异而导致教育质量差距的目的。

【关键词】城乡;学前教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养方式;

教学模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称之为“学习的印刻”现象。在这一阶段,如果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对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在成长的竞争中被淘汰。

1.城乡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在今年“两会”上,农村学前教育受关注,“城市幼儿园太昂贵,农村幼儿园太匮乏。”是“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有不少政协委员呼吁:教育公平应该考虑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的学前教育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1.1 城乡学前教育硬件设施方面的差异农村的幼儿园通常都是以村办或民办的为主,办园主体不明确,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所以校舍比较破旧,除了几张破旧的小桌子和几条小板凳外几乎一无所有;而城市的幼儿园以公办为主,办园主体比较明确,国家每年向这些幼儿园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硬件方面比较过硬,除了美丽的校舍外,还有供幼儿休息的儿童乐园等。

1.2 城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有研究分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时,只是从整体师资力量上分析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原因[1],笔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素质的城乡差异上具体分块地分析,可能会造成群体的不适应性。

1.3 城乡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差异在刘薇教学模式研究[2]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幼儿教学模式的现状,应该根据农村和城市幼儿教学模式区别地分析。城市里的幼儿教师注重幼儿未来发展的培养,主要通过“游戏”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挖掘幼儿的潜能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人格、情感、创造性和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因而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而农村的幼儿教师照本宣科,注重幼儿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性学习,只是强调既定目标的学习成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4 城乡学前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差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城市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强自身育儿水平的提高;而在农村,家庭结构多是三代同堂,由于孩子父母忙于务工、务农,孩子多由祖辈带养,这种隔代教育的状况显然要落后于现代父母的亲子教育。卢清等人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城乡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从教养方式的四个维度上看,父母的得分存在较为一致的趋势,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过分干涉、情感温暖,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

2.思考与对策学前教育是对幼儿的一种启蒙教育,是幼儿智力、创造力开发的起始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了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学前教育又是整个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数量的63.91%,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影响,所以要提高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但农村的学前教育还比较滞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建设对农村整体教育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跟上了,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缩小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呢?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和城市学前教育的差异,笔者在总结幼儿教育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

2.1 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幼儿园办园主体不明确,“以生养校,以生养师”是目前农村幼儿园的经济现状。欲想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把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纳入国家财政支出的范畴之内,这样学校各方面的收入才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舍条件,增添教学模具和游戏场地等。其次,要把硬件作为对农村幼儿园考核、评估、定级的指标之一。再次,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农村幼儿教育建设惠及千秋万代,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为建设农村幼儿教育奉献力量。最后,农村教室的布置和休整也可以因地制宜,破旧的教室可以用天然的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来装点,利用花草树木制作盆景来装饰。

2.2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首先,要严厉整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采取入编考试制度,能者上岗,坚决杜绝无证执教现象。其次,要落实教师的权益,解决教师的经济困难和后顾之忧,在工资报酬、教师福利、社会医疗保险上协调一致并签定劳动合同。最后,要对在编的幼儿教师定期培训,增强她们的业务素质,及时接受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有关部门并对幼儿教师采取不定期考核,考查教学效果,业务能力等,培养她们居安思危的意识。

2.3 逐渐改变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农村父母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即是权威,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父母即是真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采用负面教养行为越少,教育困惑也越少[7],首先,政府要给农村父母提供再教育的平台,宣传再教育的思想理念,提高农村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其次,要培养父母和幼儿互动的习惯,在互动中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研究表明教养方式是双向的。最后,农村父母教养方式的提高还要结合民族和地区特点,结合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共同干预,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商讨,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2.4 改变农村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目前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教育质量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办园经费不足而导致的班额大的现象。班级过大会导致教学模式的“一刀切”,首先,要坚持幼儿教育小班化,对实施有差异教学,关注每个幼儿,把爱洒向每个幼儿。其次,要改变农村幼儿园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劳动强度大,教学效率低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宽松地游戏活动教学法,实践探索教学法,变教师单向灌输为师生双向互动,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教育教学模式。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如带幼儿观牛画牛,观水画水,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知识,开发了智力,针对农村偏远山区,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带幼儿爬小山坡,既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又锻炼了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余赞,庄周赟。新课程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科教文汇,2006-08(下半月刊)。

[2]刘薇。重视幼儿素质教育切实搞好幼小衔接[J].教育论坛,2007(Z1)。

浅谈城乡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差异1 篇5

【内容摘要】 随着城乡幼儿园的大量涌现,许多乡村幼儿园不懂办园宗旨,疏于管理与教育,主要以赢利为目的,完全脱离了《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指导原则,以至于造成城乡幼儿园之间极大的差异,只有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政府加强对乡村幼儿园的建设,通过举办新园托管薄弱园,才能使城乡幼儿园教育同步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城乡

幼儿园

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关注,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上以及教养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也是当今“教育向生活回归”这一思潮在课程中的折射。近年,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乡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缓解了部分幼儿教育供需不足的矛盾,为国家发展幼儿教育减轻了负担,但是当今很多乡村幼儿园,从根本上达不到办园的资质,趁着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教育的东风,盲目办园,既没有遵循《幼儿教育大纲》的原则,也不懂办园的宗旨,他们主要以赢利为目的,疏于管理与教育,以至于造成城市与乡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一、办园条件之悬殊

城乡幼儿园发展之间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硬件条件的差异。由于

幼儿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很多幼儿园实行的是自负盈亏,这势必造成两极分化。好的幼儿园有过多的设备设施,但不能充分利用,有铺张浪费之过。而乡下的幼儿园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保证不了,就只有几张板凳,更不用说玩具教具,校园环境的美化。据调查,在乡村幼儿园中98%的办园是家庭作坊式,利用自家住院用房或租用居民用房为园舍。园舍卫生不达标,园舍建筑及面积都不符合办园标准,幼儿活动室与寝室不分,室内空间狭小,采光不好,空气较差,室外活动场地极为有限,这些硬件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参次不齐

城乡幼儿园在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来说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由于乡村幼儿园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没有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乡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并且有些乡村幼儿园为降低办园成本,95%的乡村幼儿园是聘用一些不具备幼教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或保育员,有的幼儿园直接找来一些农村妇女担当起“幼儿教师”的角色。这类幼教人员教学水平低,教学经验有限,教育理念落后,主要是以“看孩子不出问题”为工作准则,使幼儿得不到良好的系统教育。而在城市幼儿园,他们往往有很好的待遇,能够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去工作,乡村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幼儿教师都走入城市教师队伍之中。

三、幼儿教育质量差别较大

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根基,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城市大多数幼儿园一直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原则,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泼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实现以关注之本向关注幼儿生活,以关注课堂教学向关注生活中的渗透以及关注教师的预防向关注教师预防与幼儿生成活动的转变。”而大多数乡村幼儿园违背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原则,园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特别是教学随意性大,不是“保姆式”哄孩子,就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只注重幼儿认字和写字方面的教育,向家长宣传“幼儿认的字多,写的字好,就是聪明的孩子”忽视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严重损害了幼儿各种兴趣爱好的培养。

四、安全管理水平、保健工作质量差异显著

由于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差,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他们得不到领导的重视,经费难以保障,就势必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问题。例如幼儿园内卫生条件差,幼儿健康发展得不到保障。食堂与生活区混杂,厨房卫生条件差,缺乏消防消毒等设备。接送车安全隐患突出,缺乏培训经费和高质量的培训机构以及灵活的培训措施等。在幼儿游戏时或玩耍时,刚入园的新生宝宝被另一名宝宝咬伤手指;小班的一名幼儿走路时左脚绊右脚,摔下去刚好碰到桌上;两名大班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奔跑时碰到一起,两个幼儿的额头都碰了一个大青包。这些都是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虽然是小划伤、小碰伤等,但这些难道真的是不可避免的意外吗?要避免这些意外,就要要求幼儿园有一套严格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在这些方面,城市

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精细化较乡村幼儿园显著许多。

五、家园合作的差异

随着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发展中两个重要的微观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中间环境系统—家园关系。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不仅促进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一条有力的途径。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学前教育依法执教的需要,同时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进程。以宁夏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幼儿园为例,此幼儿园处于城乡之间,承载着城市与乡村的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的开展有其局限性和闭塞性。因此,我对舟塔乡幼儿园家园合作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幼儿园普遍开展了家园合作,但不同类型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合作工作程度不等;

2、形式多样但内容单一;

3、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存在差异;

4、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性;教师与家长在角色认知方面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教师与家长的思想与行动不一致性;幼儿园与家长交流沟通缺乏层次性;教师与家长对教育资源缺乏重视性以及教师与家长呈现出的角色单一性和不平等性等。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只有加强对乡村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的监督,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办园体系,才能促进幼儿平等起步。这就要求国家教育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幼儿园的建

设,要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及农居房土地时,要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的用地。公建配套幼儿园属公共教育资源,不的改变性质和用途。在乡村,相关政府应高度重视所辖乡镇幼儿园的建设,为其安排一定比例的公办幼儿教师事业编制,对举办幼儿园有困难的乡镇要给与必要的帮助。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公办幼儿园骨干示范的辐射作用,鼓励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院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薄弱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使城乡幼儿园教育发展同步进行。【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6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专职教师,都是学校中的其他科任老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操练。所以,在传授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教学技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对策。1.城市与农村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定期到城市优秀学校听课、学习。积累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包括学习城市优秀音乐教师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谈话举止、怎样组织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调节,以及游戏互动环节的方式方法。并且在听完课后自己总结自己听课的心得体会,有优秀的的方面要活以致用。回到农村再将这些教学经验运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课堂中,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农村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2.组织城市里优秀的音乐教师下乡亲自为我们农村学生讲授音乐课,用他们专业的知识技能给我们学生传授音乐乐理上的知识,用声乐、钢琴和舞蹈等多方面来感染和指导学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城市优秀教师和农村音乐教师也要多进行教学沟通,互相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较大地提高城乡的教育质量。

二、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差异及对策

(一)差异。1.农村学校很缺乏教师,所有科目的教师都不一定是专职。大多数一个老师都要胜任多门学科,特别是音乐课在农村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科目。音乐教师大多数是语文、数学等老师代替的并非专职教师。他们通常都是利用录音机来一遍一遍的放音乐来让学生跟唱。或者上课就让学生一味地学唱流行歌曲,完全把教材抛在一边,违背了国家音乐课程的标准要求。甚至有的教师本该上音乐课时却上了文化课,或者在上音乐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最后甚至厌烦上音乐课。这样的方式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2.然而在城市中,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是专职,身上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较强,能够胜任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城市学校备受重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不但能够进行专业的带有感情的教唱歌曲,还能传授专业的乐理知识,也能在课堂上有序的组织游戏互动环节。让学生自由编排活动,如:角色表演,分组演唱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音乐学习,从而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对策。首先,农村应该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广招优秀的音乐教师,确保至少每个中小学校都拥有两名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只单独教音乐这一门学科,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课多而厌倦上课,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这样的音乐课就是充满活跃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起来也有激情,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非常乐观的学习效果。教师上课的教学质量高,学生也能学到更好的音乐知识。

三、音乐教学条件的不足及其对策

(一)不足。因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对于投放在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上几乎很少。在音乐教育上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学校几乎没有特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音响和音像设备也不完善,最好的农村学校应该就是拥有一架钢琴,其他乐器也很缺乏。这样的音乐课就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质量就会很差。

(二)对策。1.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良好的音乐基本设施是确保上好一堂完整的音乐课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国家应对农村的音乐设备设施的完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改善农村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设施问题。学校也不能坐视不管,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将陈旧的音乐教学设备进行更换与维修,并且提议要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制办专用的音乐设备设施,如:钢琴、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对音乐教育辅助资料进行适当的更新,来丰富师生的音乐视野;2.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小样的教具,如:响板、沙锤等小乐器。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给学校增添教学用具。最后将这些小乐器运用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乐器中体会到音乐的另一种美。

四、总结

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普遍都很落后,学生对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这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中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会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音乐教育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与课外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08).

[2]郑颜文.郭卫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7

1、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留学人数的增长率在1978年、1985年、1992年、2001年达到四次峰值。此后,留学人数在近十年来持续增长,至2015年突破50万人;近5年留学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在出国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逐步提高,留学行业愈来愈市场化。2001年以来,自费留学的占比平均超过90%,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截至2015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48.18万人,在留学总人数中的占比达92%。

中国学生留学选择专业的倾向十分明确且稳定:最受欢迎的是商科(一般认为,商科包括4个具体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经济学),每年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先选择,在2014/15学年,这部分学生的总人数超过8万。

2、留学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留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我国留学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前,出国留学为派遣制,主要是基于国家需要,向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主要方式。

(2)198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3055人,到2000年人数达到了38989人。留学人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鼓励留学的相关政策。1984年自费留学政策的颁布,使我国留学人数增幅在1985年达到峰值,增幅超过50%,留学总人数近5000人;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留学工作方针,直接刺激了我国留学人数的增长。

(3)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7.6万人,同比增长135.31%,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突破90%。至2002年,自费留学人数突破10万人。国外政策中,除美国外的主要留学国家普遍降低了对华签证门槛,美国受“911”影响,签证政策先紧后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或签证,留学国家由美国向其他主流国家分散,呈现多元化趋势;受“911”恐袭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美国实施紧缩的签证政策,赴美留学人数在2003年开始大幅下降,2005年下半年,签证政策逐渐放宽,2006年留美人数开始回升,占有的市场份额也逐渐恢复,2007年美国再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

(4)2010年至今,我国自费留学人数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自费留学的增幅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值2.62%,之后开始回升,近两年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52万。但是2013年留学人数增速从2012年17.63%大幅下滑至3.58%,我们认为主要与政府大力反腐有关。同年,高净值人群的增长率也降到了历年最低(2.5%)。

3、出国留学原因

出国留学的原因主要是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及拓展视野,而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一直在众多留学理由是排第一。相比于印度留学生是为了“寻求移民和长期就业前景”,中国留学生更多以“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主要目的。从留学人员回流率来看,现在80%左右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而不是留在海外,这个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大国崛起带来的吸引力增强,另一方面体现了融入的困难。相对于回国就业人员的增加,留学人员的职业规划咨询等服务却供给不足,留学人员往往面临人在国外而面试在国内等各种尴尬境遇。

4、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

近几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是中国留学生比较常选择留学的国家。其中美国一枝独秀,37%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从2015年留学生分布来看,在2016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将仍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这里面最值得关注的是瑞士。尽管目前瑞士留学生群体的规模无法与美、英等国相比,但上升的趋势却十分明显。最近两三年内,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对瑞士教育,尤其是寄宿中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有了质的飞跃,留学人数也翻了一番。

5、游学人群结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境外游学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发展史,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被广泛认可。在我国虽然近十年才兴起,旨在通过教育旅行及跨国营地生活等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潜移默化的体验式教育。游学产品可以分为国内游学和国际游学(又称境外游学)。

初高中生是国际游学的主要人群,大学以上的游学意愿比例相对较低;国际游学人群和留学人群高度重合,67.8%的游学人群有留学申请意向,15.5%的人正在申请留学。根据《2016国际游学白皮书》的调查,60%以上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初高中阶段适合参加国际游学,整个游学决策主要由孩子的喜好和家长的认同度决定。根据北京出入境边防减产总站提供的签证等数据显示,2015年8-18岁游学人数约30万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成为主要游学国家,而这几个国家也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相应的,游学产品也以这几个国家的为主,而设计线路也更多适合初高中生。

6、留学中介机构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留学中介行业产业链分为前端出国类语言培训、中端留学中介咨询和后端留学后服务市场。出国类语言培训主要是提供语言培训包括雅思、TOFEL、SAT等,留学中介提供出国留学的咨询和申请服务,留学后服务市场主要为已出国的留学生提供海外生活、投资等各种所需的服务。留学中介行业前五家机构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前十家机构占据了行业80%的份额。未来的行业竞争一定是前几大机构之间的抢夺,我们看到前几大机构也一直在寻求全产业链布局的机会,向前或者向后延伸。

7、出国类语言培训

出国留学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关便是语言考试,语言考试的成绩直接影响后续的申请学校范围、奖学金等等,因此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95%会去报名参加语言培训。目前出国留学考试包括雅思、托福、GRE、SAT等,这几类培训的课程繁多、价格不一。我们这里暂时以全部留学人员为基数对出国类语培市场的规模进行测算。由于参加语培课程的学生在转化成为留学人员时都存在一个转化率,因此我们的测算规模会略低于实际规模。

8、留学市场规模

目前整个留学市场规模在1589.09亿元,其中出国类语言培训82.92亿;,留学中介53.02亿,留学后市场1462.15亿。

9、留学中介市场格局

随着行政进入门槛的降低以及留学人数的增多,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共有441家留学中介机构(不含证书已注销、已过期机构)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金吉列、启德、前途出国、澳际、新通这五家留学中介机构瓜分了留学中介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整个留学中介行业呈现出几家独大的局面。我们认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留学中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未来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在这几个寡头中进行,行业龙头也必将在其中产生。但是,传统留学中间正面临的各种挑战:市场增速放缓;进入门槛降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有价值的服务;DIY人数增加,对中介的依赖减弱。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留学中介也在积极应对:金吉列选择了渠道下沉以继续享受留学“平民化”带来的红利;启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以适应低龄化;前途出国继续整合新东方内部资源,同时投资异乡好居,打通整个产业链;新通则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喇叭口生态”。

10、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各类外国留学人员达到397635人,对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2015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4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2015年学历生人数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46.47%,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13.47%,两项比例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34934、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留学生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格局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

11、留学三大趋势

(1)“超低龄留学”趋势延续

随着国内家庭经济能力提升,各国对于中国低龄留学生秉持的开放政策,如认可中国高考的国家和学校逐渐增多等因素,都势必刺激低龄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需求扩大,在2016年也将会有更多的留学生来华求学。

(2)国外院校录取门槛提高

与快速增长的出国留学申请人数相对应的是,留学申请难度也在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常春藤联盟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其本科录取率从整体上看正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的顶尖名校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方成绩单认证,以后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保持良好的在校成绩,考好语言成绩以外,软实力的背景提升也势在必行。在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校都会优先考虑实践活动、实习经历、科研项目丰富的学生。

(3)、“留学后服务”受青睐

现在,留学的定义已不再是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更多的学生、家长关注留学后的发展,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并愿意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也有更多的留学机构开始提供学业指导、跨文化适应、就业、移民等留学后服务。未来,全产业链的国际教育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让学生实现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问题分析 篇8

目前,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愈发严重,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增强了教育的内部活力和外部适应性,但是某些教育政策的制定却导致教育机会存在较大的不均等。

所谓教育机会不均等其实包括了很多方面,最近比较引起人们的关注的是择校问题等等。就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在我们日常的教育上面也有很多的值得人注意现象,比如说在我么的校园里,其实学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偏心的问题,很多的教师在他们所教的班级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他们会对这些学生格外关注,给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对的照顾,这些照顾往往是对这些学生开小灶,给他们补课,喜欢为他们排忧解难,找他们单独谈话,在高等教育中这样被关注学生往往得到的机会更多等等,但这无形中就让其他学生感受到了不公平,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受到关注呢?首先,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优秀。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学生的家庭,往往他们的父母家庭地位越高学生得到的关注也越多,根据韦伯和华纳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最早提出经济地位权利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其实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分层所带来的问题在每一个领域中都会有所体现,不仅仅是这些分层中地位高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择校其实也是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是更偏重社会分层理论中对经济这方面的,一个孩子假如并没有符合一个学校要求的分数,他可以向学校交钱来得到入学的要求。那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多人去选择这样的方式。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篇9

近年来,zz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zz中心城区第三板块的重大机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力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0.4%,高于zz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大力实施“4+8”组团发展战略。“4”即首阳新区、南部宜居区、城市建成区、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四大城市组团”建设;“8”即8个镇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我市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编制各乡(镇、区)及市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开发时序,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科学编制南部宜居区、首阳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区。二是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也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我市充分结合各乡(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分工,逐一对其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形成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针纺业、机械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产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组团规划,集约发展。紧紧围绕zz作为zz中心城区“三板块”之一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组团规划,— 1 —

确定了“4+8”的城市发展框架,明确了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避免了“摊大饼”式的粗放蔓延,实现了城市集约节约发展。四是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建设行为。严格城镇公交、道路、学校、医院、通信、公园绿地等项目选址及审批,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早落地、早投用。强化城中村建设行为管理,严厉打击规划区外建设、改变用途、挤占道路等私搭乱建行为,引导城中村向城市建设转变。五是强化资源保护,坚守文化底线。结合城市规划,划定规划紫线,对二里头、南兆域、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文物片区实施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洛河公园、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依托城市四大组团建设推进城镇化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加快“四大城市组团”建设,相继引进了浙江广厦、河南建业、杭州励精三大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推进首阳新区建设。创新政企联合模式,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首阳新区,核心建设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2012年,启动了浙江大厦、公安指挥中心、中州路、府佑路、汉魏路、新阳路等12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启动了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邮政大厦、永宁路、府佐路、夏都路等公建、路桥、景观、配套、社区等24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4年,计划完善首阳新区其他路网,启动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截至

目前,首阳新区已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各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经过3—5年的努力,首阳新区将初具规模,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

(二)与河南建业集团合作,推进南部宜居区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步伐,2010年10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zz市城市建设改造指挥部和9个城中(郊)村改造指挥部,具体负责城中(郊)村改造工作。2012年,通过实施“招大引强”战略,积极与河南建业集团合作,对南部宜居区进行整体开发,完成征迁72.28万平方米、建设30万平方米、投资13.06亿元。今年将实施4条道路和偃登渠改造、洛河综合整治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带动该区域至少完成投资10亿元。目前,城中村安置房建成21栋、36.5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432户、9728人,在建23栋、35.0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663户、10652人;16个行政村已改为居民委员会。

(三)与杭州励精公司合作,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坚持“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同兴共荣”原则,积极与杭州励精公司合作,由其投资15亿元,对全市公路交通和产城一体区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统一开发。杜甫大道南延二期、洛偃快速通道扩宽项目已开工,产城一体区基础设施项目有望近期开工。目前,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已完成征迁3.11万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其中水岸柳苑社区规划占地17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高层住宅26栋、3200套,可安置村民1万余人、产业工人3000人。目前,一期4栋公租房主体建至15层,预计5月底主体封顶。中侨社区规划占地300

亩、总投资7.5亿元,一期占地129亩,建设住房24栋、2260套,可安置村民7800余人。目前,一期2栋6层住宅楼群众已入住。

(四)实施分块运作,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地块开发。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了食品公司和大张量贩、农贸市场等8个总面积130亩的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征迁25万平方米、新建34万平方米、总投资4.4亿元,在建项目6个,预计今年年底竣工5栋、主体封顶11栋,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同时,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城市道路提升改造20条、建成雨水泵站2个、安装LED节能灯500余盏、改造亮化街区小巷14条,总投资1.6亿元。今年,启动旧城改造项目7个,新建31.5万平方米,总投资9.2亿元;实施5项城建提升工程,总投资3851万元。

三、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

在积极依托城市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市还紧密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推进8个镇区的城镇化。目前,在建住宅楼152栋,已封顶103栋,群众入住工作正有序展开。

(一)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乡路网规划“四规合一”原则,在8个镇区规划建设29个新型农村社区,惠及11.6万户、44.1万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统一整编,29个社区共占地12546亩,社区建成后可节地7万余亩、节地率84.8%;6个zz市试点社区建设规划全部完成,顺利通过zz市专家评审。

(二)坚持分期推进实施。2012年开工建设9个重点社区,目前完成投资4.68亿元,开建安置房152栋、81.8万平方米,可安置6230户、容纳2.2万人。其中,6个zz市试点和1个我市试点社区开建安置房110栋,已竣工94栋,建成安置房4188套。计划至2015年,确保20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至2020年,29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

(三)坚持多元投资破瓶颈。采取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部门联动筹资、税费减免等10种途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2012年争取上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258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367万元,主要用于社区道路、污水处理、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支持社区建设,其中市农村信用社为翟镇镇发放低息贷款650万元。

(四)坚持建设标准保质量。按照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规划1—1.5万人的社区16个、1.5—2万人的社区9个、2万人以上的社区4个。坚持“农村社区、城市标准”,逐步完善社区功能,促使基础设施达到“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十健全”。注重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融入牡丹文化等元素,提升社区档次水平。严格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建立健全质保、安保体系,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农民住上“放心楼”。

(五)坚持阳光操作人为本。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社区建设之前与群众签订整村征迁协议,在征迁费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先签协议后实施征迁,确保先建后拆,实现和谐征迁、和谐安置。社

会保障方面,为群众提供城镇保障和农村保障两套标准,由群众自主选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低保,就高不就低,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户籍管理方面,本着自愿原则,社区群众可以由村民转化为城镇居民。

同时,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完善镇区功能,提升镇区发展品位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把镇区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社区项目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工程”推进,全力抓好“六个一”工程(每年建一条路、一个污水处理设施、一个垃圾处理设施、一个社区、一个广场游园、一个连锁超市),目前8个乡镇总投资2.2亿元的21个镇区建设项目均按计划快速推进。

四、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能力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我市从解决人口就业入手,依托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

(一)以延链、补链、建链为目标,加快主导产业集聚。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思路,zz市集聚区着力打造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三大超百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包括岳滩镇、首阳山镇、城关镇部分区域和工业区全部。2012年,完成投资45.3亿元,实现收入177.6亿元;建成通车道路13条,规划建设跨河大桥2座,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11亿元。其中,三轮摩托车产业园中,整车生产企业30余家,配套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主导产业集群企业43

家,安置从业人员3.2万人。2012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37.3亿元,竣工项目5个、总投资16.1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主导产业有万吉新能源、建龙分子筛、龙海玻璃、首龙铝业等企业11家,安置从业人员3700余人。

(二)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打造“中国布鞋之都”目标,加快推进制鞋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制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现有856户、注册资本17188万元,2012年新增71户、注册资本2700万元,吸纳就业人口5—6万人。电线电缆、石油管件、耐火材料、针纺、壁纸等传统产业,以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技术进步、品牌打造、集聚发展、管理创新等为载体,正在进行改造、集聚、提升。目前,全市电线电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2户、注册资本59040万元,吸纳就业人口5000人;针纺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522户、注册资本12567万元,吸纳就业人口1.5万人。

(三)以商贸流通为依托,大力推进城市区服务业发展。成立zz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zz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zz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夜消费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了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服务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特色商业区,面积达1.42平方公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2012年,市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3.76亿元,较2009年增长57.4%;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74.2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72.5%,较2009年增长11.8%;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较2009年增长150.7%;服务业从业人数达43310人,较2009年增长13.6%。

(四)以产业配套为支撑,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地就业。产业支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围绕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不断加大配套产业建设力度。目前,6个zz市试点社区均配套有产业项目,达到了三个“1”,即有1个居民创业园,有1个与之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每户至少有1人就近在非农企业就业,可吸纳就业人口54510人。全面推进“三篇文章”一起做,全市已流转土地13万亩,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7家、休闲农业观光园10个。

五、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城镇化建设

牢固树立“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改善民生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中,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积极为当地企业培训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择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今年以来,已完成劳动力转移107157人,其中就地转移74403人;完成农民工培训6796人,其中引导性培训4269人,技能性培训2527人;65名农民工新创办企业44个,带动就业532人。

(二)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我市

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降低来偃入户门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城市发展,吸引更多农民进入县城、小城镇定居。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可自愿登记为城市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和引进人才户口迁入条件,降低在我市投资兴办实业和购买房地产人员的登记入户和外来从业人员落户门槛,取消对投靠城镇亲属落户人员的条件限制和父母投靠城镇子女入户的限制。2008年以来,已办理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3万余人。

(三)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把学校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镇区中小学。按照“应入尽入”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城区学校教育的权利。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南部宜居区和首阳新区初中、小学,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四)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市中医院病房楼、120急救指挥中心、顾县镇卫生院和翟镇镇卫生院等建设项目,群众就医难问题有效缓解。2010年,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建立商都、华夏和迎宾等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区设置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1.5万份。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总体下降30%左右;3家公立医院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

(五)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45万元,对11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2011年投资30万元为全市敬老院统一配备洗衣机、电视、空调、蒸馍机、洗碗机等生活设施,2012年投资80万元完成乡镇敬老院“温暖工程”建设。2013年投资2000万元的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选址已完成,下半年将开工建设。积极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09年我市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国家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市)。2011年7月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按照“示范带动、稳步推进、规范管理、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一季度,我市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达11.4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2278.71万元。为城关镇后庄、西寺庄两村543名符合领取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放养老金38.23万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已建设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8100平方米、98套,公共租赁住房865套。同时,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用工单位和进城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使农民工合法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待遇。

六、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用地手续办理周期长。城镇化建设需将农用地转

为建设用地,各项手续需层层审批,历时较长。建议:进一步简化土地报批手续,缩短土地报批周期。二是土地征迁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失地农民对城镇化工作不理解,对征地、征迁有抵触情绪,借征地、征迁向政府提出过高的收益要求,影响城镇化进程甚至社会稳定。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市场成本的变化,逐步建立住房征迁补偿标准动态机制,并做好新旧标准之间的衔接,使征迁标准能够更贴近市场实际和群众期望。三是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城中(郊)村和各乡(镇)镇区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征地征迁、基础设施建设等需大量资金投入,县级财政负担沉重。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探索、扩宽补偿渠道,助推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2015云南事业单位考试面试备考:资料分析模拟题下一篇:社区安全生产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