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8-18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公众查阅档案信息的首选渠道。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信息资源匮乏、网站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低等许多问题;档案网站应该以纸质资源数字化为基础,丰富网站信息资源数量,优化提高信息资源质量,重视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深入开发检索途径,增强服务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档案信息利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档案信息;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利用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档案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4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档案馆是政府信息的公布和查阅场所,这对于促进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发掘和传播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信息资源总量逐年增长,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为档案信息增值、共享,加快档案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案部门形象,促进档案馆社会化建设提供了平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原因,我国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

一、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现存的问题

始于的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已经逐步由最初的数量扩充转变为数量扩充与质量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阶段,而信息资源匮乏、各网站之间各自为政、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信息资源匮乏

信息种类少。档案资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如行政领域产生的文书档案,科技生产领域产生的科技档案,人事领域产生的人事档案,财会档案等,再加上其各种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更是数不胜数。但目前我国很多档案网站一般只能提供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如文书档案和部分照片档案,而像科技档案、人事档案和其他载体形式的档案却很少见。能够实现网上全文查阅的更少。

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不足。目前我国档案网站上所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多是目录级数据,如全宗目录、专题目录、开放档案目录等,而档案全文却很少,全文档案在网站信息资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只有极少数档案网站能够提供部分内容全文检索,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公众从网站能够查阅到其所需档案的某些信息,其需求也极有可能无法得到全部实现,仍需要到档案馆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即使是提供全文检索的档案网站,大部分也只是提供现行文件查询,远远不能达到所有的开放档案的全文获取。即使这些目录级数据也只停留在案卷级别的检索层次,对于能够更深刻揭示、评价馆藏的编研材料,如档案汇编、大事记、组织沿革、统计数字汇编等,则很少见到。

(二)档案网站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各自为政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仍处于各自发展阶段,各个档案网站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全国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对建设方式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迄今为止,我国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就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发展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状态。

资源获取单一,局限于一馆之藏。由于档案网站之间各自为政,仅对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缺少与其他档案网站进行沟通和交流,必然会带来部分档案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用户在访问一个档案网站时,所能利用的仅局限于本馆所拥有和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若想获取更多,则需要对不同的档案网站逐个浏览。

(三)网站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低

检索功能不健全。我国档案网站的检索能力较弱,有的仅仅是一个网页,根本不具备检索功能,有的则是页面上虽有检索工具,但无法检索出结果,因为缺乏完备的数据库支撑。档案信息检索仅局限于案卷级或目录级,无法深入。

我国档案网站普遍采用的检索工具过于简单或专业化,检索方式单一,用户很难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任意词进行检索,甚至是跨字段检索。而过于专业化的档号等检索方式对普通用户来说难度太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专业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服务功能缺失。服务功能缺失是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导致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对档案网站服务功能的关注不够充分,大多局限于从管理、行政的角度加以规划,内容多为本部门机构职能、部门设置等信息,较少考虑服务的需要。而访问档案网站的大多是出于学习和研究目的的用户,这种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宣传性信息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起不到为用户查询档案、解决问题的作用,是对网络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一种浪费。而缺乏以服务为导向的信息资源建设,其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优化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若干对策

在当前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工作初具规模的同时,我们需要对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正视这些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一)以本馆馆藏资源为基础,丰富网站信息资源

首先,加快本馆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每个档案馆(局)都拥有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一些专门档案馆更是拥有着特色鲜明的馆藏资源,这些都是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档案网站必须首先立足本馆馆藏资源,加快实现本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各自档案网站的作用,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我国的档案开放工作从198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到198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问题的报告》至今, 逐渐形成了以《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 (1988年施行、1996年修改, 1990年施行、1999年修改) 为根本准绳,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 (1991年施行)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 (1992年施行)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 (1983年发布施行) 、《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 (1992年施行) 为具体依据的宏观框架。

《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多于三十年, 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 报国务院批准施行。”这是我国当代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据。这一条款明确提出了我国档案开放的期限及其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国家档案开放的主体、确定不同开放期限的原则以及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制订、批准档案开放的具体期限的法定职责。《档案法》要求, 在国家档案资源的开放工作中无论是国家档案馆, 还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都必须以依法开展档案解密、划控、鉴定和馆藏档案涉密情况调查研究,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提供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现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大都是政府信息资源。尽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有一段时期, 但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不仅政府和公民之间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 而且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地方之间, 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困难重重。加之, 由于我国的档案事业的历史局限性,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档案信息是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于收藏而非提供利用, 馆藏档案信息只“藏”不“用”。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意识比较淡薄, 作为发展中国家, 人们的基本需要还侧重于物质方面, 广泛的、普遍的、持久的、稳定的信息需求处于萌发之中。所以, 档案用户不仅数量较少、类型也较单一, 需求更显狭窄。因此, 即使是在80年代我国执行了“开放档案”的新政策, 档案部门也没有出现“车水马龙”的局面。

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馆藏档案与公共需求的不一致性, 降低了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需求度。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 当前各级各类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 档案信息资源单一, 时间跨度较短, 缺少反映地方特色经济、特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档案。就目前来看, 多数国家档案馆 (室) 仍是以文书档案作为收集整理归档的重点材料, 而科技、专业、声像档案所占比例偏小, 大多数档案材料都是建国前后建立的文书档案。这样的馆藏结构和信息来源, 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基础的狭窄与薄弱, 难以满足各个阶层、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并给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研究事物动态的发展规律、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服务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此相对应的是, 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单一的馆藏结构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多样性的现实。特别是, 大量的文书档案中涉及经济内容的较少, 无特色, 馆 (室) 藏档案没有与当地经济、文化、地方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档案信息资源缺乏强有力的针对性。使得这些档案信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社会公众、企业、各种经济组织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积极性的一个方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正确认识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问题。一方面, 社会需求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 是档案事业存在与发展的外部动因;另一方面, 档案事业又以其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 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见, 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必须把档案事业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从而使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具体来说, 档案事业与社会发展协调性包括:结构性协调, 即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要与社会结构相适应;功能性协调, 即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时段性协调, 即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要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只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把握档案事业发展的规模及其方向, 并着力于提高档案馆 (室) 的工作效率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档案事业的社会功能才能相应地发展, 最终使档案事业与社会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

2. 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方式和途径的相对落后, 降低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方式较多的沿袭着传统模式;档案信息资源介质仍以纸介质复制品为主;信息资源编辑停留在档案材料编研、大事记等形式。存在着编研材料内容单一, 重文书轻科技的档案编研现象;编研材料档次低, 一次性编研成果多, 重历史轻经济的编研成果较普遍, 适应形势发展的深层次编研成果少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致使科技类档案信息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利用, 从而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档案门类载体形式早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向, 科技档案信息开发与管理性、服务性的档案信息开发已成为档案需求者的主要需求方向。

在档案利用工作中, 应努力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推行档案信息网络化发展, 方便公众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但为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提供了一个全新领域, 并且已成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必然途径, 档案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档案工作人员而言必须做好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工作, 保证科技手段能够顺利应用于档案的服务利用工作。2003年8月, 青岛数字档案馆作为国内首家建成的数字档案馆正式向社会开通, 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目前,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档案部门都相继启动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编研是一项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开发工作, 这项工作做得好、挖掘得深, 就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目前的编研工作中存在着的“重历史事件, 轻经济和科技”的现象, 使相当多的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档案信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开发。

解决这一问题,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要提高档案编研人员对档案编研成果的认识。档案编研不是简单的史料汇总, 也不是历史的简写, 而是要让浩繁的历史材料以最简约、最经济、最实用的形象出现在需求者的面前。减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保证需求者对史料的有效需求, 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其次, 要提高编研人员的档案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档案编研要协调好完整与简要、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完整是指档案编研中选取的信息资料必须完整全面, 编研成果要能够准确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 不得有断章取义的现象;简要则是要求编研成果具有概括性, 避免信息需求者查考资料时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 费时费力, 影响信息利用效率。历史与现实是指档案编研的基础是历史事实, 在编研过程中, 史实的选取要符合现实的需求, 要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尊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切忌分割历史与现实。最后, 要重视编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编研成果只有被广泛推广和运用, 才能实现编研的目的, 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才能调动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档案信息提供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3. 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 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 档案信息作用发挥的程度, 最终取决于公众能否充分利用。档案在日常存放的静态中, 其价值处于潜在阶段, 只有在人们利用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档案信息的价值。长期以来, 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档案管理政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档案工作的重点一直停留在收集、整理机关文书档案和为国家行政机关提供服务的“较高”层面上, 而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公众的利用服务。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开发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30-2

0 引言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反映了企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在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推动企业建设发展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档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来使档案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目前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只有做好了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企业的档案资料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进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目前,企业在进行档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从而使企业档案资源的价值得到开发。

1 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1.1 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的管理决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领导在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依据,其中档案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领导可以通过档案资料了解企业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准确把握经济市场发展的趋向,进而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经营管理决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2 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服务

企业档案不仅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更是一种文化资源,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辅助作用。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以档案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成为了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参考文献,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宣传推广和支持作用。对于发展历史较长的企业来说,档案更是一种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合理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助力企业对内的文化建设和对外的宣传推广,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满足企业内在、本质的需求。企业档案利用的形式大多是围绕企业招投标、科技开发、设施改造等外向型经济活动,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提升资质信誉,化解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机,使得档案以知识载体的形式为企业后期的发展建设服务。由此可见,对企业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开发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企业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经济效益上,对于档案管理这种基础的管理工作没有提起重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档案开发服务意识。由于档案价值的滞后性,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都没有意识到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而且对档案开发利用的途径不甚了解,导致档案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或者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给人事部门来做,导致档案开发利用科学性不足。第二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使得档案工作人员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不上心,不自觉,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导致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不到保障,利用效率低下。第三是部分人员认为档案属于个人私有物品,将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部门在进行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障碍,不利于档案开发效率的提高。

2.2 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有效地对档案进行开发

在很多企业当中档案管理都是由办公室或者人事部门负责的,而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利用知识,不了解档案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也没有掌握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因而导致企业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被闲置,档案的价值得不到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也有所下降。

2.3 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档案管理相关的规范、条例,但是在企业当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很多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还面临着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档案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没有实现企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相关的设施设备建设不足,进一步阻碍了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3 加强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

3.1 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根据目前企业整体档案意识不足的现状,需要企业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档案开发利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收集、传播、开发、利用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逐渐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社会信息市场的形成也使得信息资源开发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从整体上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注重档案价值的开发,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企业本身还要依靠档案信息来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档案信息资源真正成为企业建设的财富,为企业所共享。

3.2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性不足,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现状,首先需要企業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档案开发利用当做一项日常任务来抓,并坚持科学的原则。企业要建立必要的档案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求其具备必要的档案管理、档案开发利用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化档案管理操作技能。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能够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并将相关的工作报告及数据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作为重要的决策参考。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掌握专业的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档案资源的价值。

3.3 提高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档案开发利用

为了切实提高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率,企业要在认识到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設和改进,提高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企业可以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方便相关人员查阅和使用档案资料。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企业还可以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建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方便大众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共享。做好档案资源的存储备份工作,为利用者复制档案创造方便的条件,使企业档案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也能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3.4 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档案资源利用效率都不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档案开发人员不能及时的了解档案利用的实际情况,也就不能很好的改进档案管理与工作。对此,企业首先要健全档案利用统计工作,不仅仅限于对企业档案利用的人次、卷次进行统计,还要做好人员、部门、使用意图等进行登记调查,并做好统计整理和分析工作,以方便档案管理与开发工作的改进。其次,为了提高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率,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质量,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也可以主动的走访调查、与有关部门一起搞问卷调查活动等,以了解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以及在档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使企业档案能够在企业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对于优化企业管理决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辅助作用,针对目前企业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档案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需要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企业要从整体上树立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档案开发利用,还要建立必要的企业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使企业档案的价值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达到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 祝晓琴.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23):180.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摘 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是控制林木资源消耗,有效保护森林的保证。本文主要介绍林木资源的有关概述和对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林木 林木资源 利用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林木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从农耕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工业时代的木材砍伐,人类对森林不断地进行利用与破坏。经过很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后,林木资源不断减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不断的在减少。例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一个较大的重要林区,也是国家重要的林基地,但是,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正日渐枯竭。林木等森林资源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甚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产的经营周期短“投入少,产出大”科学经营与管理可以弥补林木培育过程中资金流的断裂,提前回收林木培育成本,提高经营林业的收益水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一、林木资源的的相关概述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和物质资源,森林资源与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认为,森林具有固碳的功能,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物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

林木是沙尘的过滤器,当含沙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沙尘会逐渐下降。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得经过树林的气流含沙量大大降低。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防止土地衰退。此外,林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摘要:医院人事档案能够反映每位在职员工的成长经历、个人学历、职称评定、道德面貌以及工作任职期间内奖惩情况,属于重要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医院更高效的管理各类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在人才需求方面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向着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医院在人事档案方面的管理效率及准确性状态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优化策略。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新医改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质的改革,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均有显著变革,在发展运营期间对每位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时代适应性以及人才需求保障[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会受到内在环境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新医改背景下存在着明显不足之处。本文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现阶段管理中显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所在

1.1信息利用率偏低

受到硬件设施及重视程度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少医院在档案管理上延续着传统管理模式,即人工整理、记录每位员工相关信息,在纸质档案资料状态下实施人事管理工作[2]。该方式很容易由于纸质档文件破损或丢失而导致档案信息不全面,在档案的查询与归类整理上也无法提升效率。从整体上来看,人事档案管理汇集了医院的诸多信息,若无法提供真实、有效、全面的信息,则档案的最高价值无法发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事档案还停留于员工的基本信息层面,例如姓名、年龄、毕业院校、任职科室、工作经验等,缺乏对员工在入职后各阶段的个人表现以及突出才干,导致无法通过档案挖掘每位员工的最高价值。

1.2管理手段落后

21世纪以来,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呈现出质的飞跃。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容小觑的管理手段,对于医院档案而言,由于涉及的信息资源类别较多,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对每一条信息实现科学化管理,无法利用数据库实现快速搜索[3]。部分医院由于信息化程度不足,导致在档案管理软件方面无法充分应用,只能够通过计算机检索目录并存储信息,仍停留于初级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一现象在县级以下医院较为常见,部分医院利用人工完成档案的编辑与分类,不仅延长了工作时间,还可能由于归档不及时出现档案遗失和分类错误情况,无法提升管理效率。

1.3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医院业务项目的拓展以及办院规模的扩大,医院在市场竞争下更重视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档案管理制度仍延续着传统模式[4]。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不愿投入精力及时间用于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并提升硬件软件操作技术水平。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不少员工甚至不了解档案的重要性,也不清楚档案在工作调动中的意义。由于医院工作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双重不重视,导致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受限,在相对缺乏的积极性下只能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

1.4规范性不足

规范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仍沿用着传统管理模式的部分医院及正处于转换期医院,在档案内容上缺乏完整性与真实性。完整性体现在每位员工档案信息的全面性方面,不少医院只记录了员工的基础信息,缺少对在职期间的工作变动、个人表现、奖惩情况等信息,无法根据这类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评选先进的标准或是否符合该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标准[5]。真实性体现在档案信息内容是否失真,部分医院人事档案部门在员工入职时并未重视信息的真实性,不少人在填写档案履历表时内容较简单,甚至谎报工作年龄及工作经历,部分信息无法及时核对,导致档案信息失真。

1.5硬件条件落后

目前虽然不少医院已经设置了档案管理的专用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关管理人员,但工作室的硬件条件仍处于落后状态,例如室内潮湿的环境会讓纸质档案逐渐发霉,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导致档案管理效率偏低等。加上不少档案管理室并没有配备专业的防潮防火设施,若档案管理仍处于纸质阶段,则很大程度上无法保障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1.6管理专业性不达标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设了档案管理相关专业,但对于医院而言,在人才聘用上并未保障每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对口。在缺乏相关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素质状态下,档案管理无法得到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可能出现档案资料丢失、信息失真等情况,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阻碍[6]。由于缺乏专业性,对专业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不熟练,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人事档案的分类、整理、归档、收集等方面。缺乏信息化管理状态下,纯手工管理可能出现信息未及时更新情况,例如个人业务资质考试结果的录入、职称晋升等。档案资料信息归档不及时也会造成资料的漏放、错放、缺项或遗失危险。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创新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医院涉及的人事信息量较大,必须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完成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搜索、查询、变更。国家正加大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推行,原本人事档案的静态管理必将逐渐转变为动态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与真实性。当今医疗改革的新动向是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并利用医疗资源,同时推动全民健康,充分调动及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功效。人事档案管理者应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管理模式必须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对人事档案资料实现数据库以及专业档案管理软件的信息化管理,让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系统得以存储、检索、印制、扫描、查阅,提升管理效率以及档案资料利用率。

2.2细化档案分类

人事档案管理内容与常规档案内容不同,其不仅包含每位医院在职员工的基础信息,还涵盖了其在任职期间的职位变动、职称变动、奖惩情况等多方面信息。要想高效利用人事档案记录信息,必须将档案管理的分类细化。传统应用的人事档案标准类目为9类及4类,新时期下必须对现有类目加以微调,逐项整改现有分类,保障档案的权威性与准确性。

2.3加強信息鉴定力度

由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必须确保每位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因此必须强调档案资料的材料鉴定以及信息全面性收集力度。管理者在此方面必须加强重视,在移交档案材料以及新资料归档时应主动联系档案材料形成部门,查看信息是否真实。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职工的.职位调动、职称晋级等资料重要性较高,必须保障此类资料的真实性,在反复核对并鉴定材料来源之后才可进行归档,确保档案内容的可靠程度,杜绝一切虚假信息,例如编造工作经历、编造入职年份等。

2.4改善管理环境

人事档案管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无论是信息化管理还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必须提供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提升管理效率。在纸质档管理模式下,需注重对档案室的防潮、防火、防霉管理,避免纸质档案出现破损或遗失情况;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则应强调打印机、计算机的配备以及网络的接入,购置专业档案管理软件,保障信息化资料录入及搜索的便捷性。

2.5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在人员聘用上应尽可能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属于专业对口,建议选择年轻人员从事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促使其不断学习先进新型的档案管理技术,例如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档案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并注意其责任感的培养。年轻人的学习效率相对更高,有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若聘用人员属于非档案管理专业,则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通过阶段性培训保障其在上岗任职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职业道德要求。可通过竞争上岗方式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断优化,促使每位员工主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福利待遇方面,医院可通过薪酬水平的调整以及福利待遇的发放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提升工作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3、结束语

在医院深化改革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切实利益。无论是任职人员还是档案管理人员,均需考虑到档案管理真实性的必要性,重视管理模式的优化。虽然现阶段仍有部分医院采用传统效率偏低的管理模式,但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得到重视,保障信息利用率。可通过会议形式让在职员工了解档案信息真实性的必然要求,从上至下的强调档案对职业变动及职称评定的重要性。根据对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呈现出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可从提升人员素质、保证信息真实性、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勇.试论数字化信息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5):211.

[2] 范莹.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方法探究[J].兰台内外,2015(5):33.

[3] 刘树青,汤娟.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5(16):58- 59.

[4] 张嘉伟.论“互联网++”背景下的三甲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J].山西档案,(3):61- 63.

[5] 卢毅.如何发挥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3):112- 113.

[6] 王少娜,罗涛,曲颖,等.医院信息系统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病案,(10):52- 54.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 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校园资源的利用率及信息网络安全等角度来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本效益分析。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完成程度来看,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资金依旧不能有效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轻软件重硬件、轻应用重建设的现象,致使校园网软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3.校园资源利用效率低。教育信息化所反映的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环境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应用问题,很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设备要通过大量广泛的应用才能体现价值。种种原因会产生教育信息化的落后,比如说教育设备的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当技术水平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等,这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缓慢。校园网络利用率很低,除了讲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是少之又少。一些学校的机房不对学生开放,学生无法查阅电子信息。所以,根据这种教育资源闲置的情况,政府和学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手段,提高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4.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有关调查表明,90%的被调查学生对如何攻破防火墙,解开他人电脑密码等感兴趣,他们对破解密码或输入计算机病毒有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希望得到无法轻易得到的数据,渴望发现网络系统内部或外在的漏洞和错误,这种心理诱使他们想方设法在网络系统上到处搜寻读取不应读取的文件和系统。操作系统、防火墙等软件本身的漏洞;加密和解密、入侵监测等技术产品的不完善;病毒的层出不穷;黑客程序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等也是校园网路安全存在的问题所在。有的学校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法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简单、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等。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而且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二、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对策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从国家政策,学校发展等宏观及微观多个方面进行资源的重置与挖掘。

1.进行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随着专家学者对教育投资理论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各种研究方法也逐渐被我们所熟悉,其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为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最初应用在对工程项目的分析上,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对所选择的方案的净效益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判断方案的经济效果。

由于学校对不同的方案进行选择时各个方案的投资成本不同以及产生的教育信息化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对教育信息化目标选择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相对较优方案的选择方法就是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法。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对多种情况下的不同方案做出比较准确的比较。教育信息化成本收益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信息化的成本与收益都必须以货币价值的形式呈现,既所有信息化的特选方案的建立都依据其对社会收益可能产生的货币价值之上。但是,教育信息化成本收益法主要还适用于对教育信息化决策的外部效益分析上,因为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决策时,信息化收益并不能以货币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例如,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在其毕业工作时可能增加其工资待遇,工资待遇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这时就可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增加教育信息化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工作量大、周期长的特点,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完成。在资金充足的情况,我们要对资金的管理方面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分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只有资金在各个阶段都充足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融资渠道的完善和资金来源的保证各个地方政府和高校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地方政府和国家教育部门加大投资,国家财政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应该把对教育的投资放在重中之重,只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才会有一定的保障。第二,各个高校应该完善学校的融资体制,特别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部门,保证专项资金的充足,利用学校特殊的人才资源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特别需要的是学习西方的建设经验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充足、合理分配。第三,拓展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渠道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支持,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才能征集更多的资金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充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各个学校加强与社会以及各个企业的联系,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在对教育信息化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中央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企业捐款以及个人捐款的一定要坚持做到专款专用的原则。坚持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是核心,教师培训是支柱,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是根本,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是保证的原则,在保障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开展、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以更加理性、讲究实效、探求创新、注重均衡为指导思想,协调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培训机制、资源系统、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3.提高校园资源利用效率。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利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第一,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合理充分。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应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利用程序,各个年级组、各个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利用到现代信息化设备。第二,增加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开放时间,虽然每个人都能利用到现代化设备,但是由于学生众多,每个人利用的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信息设备的机房,学生自愿去学习增加每个人的利用时间。第三,教师在对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利用过程中应该增强利用的积极性,不但教师本身要利用好设备更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同时,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利用体系,保证现代化信息设备的科学利用。第四,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奖罚体制,奖励利用好的学校,惩罚利用差的学校,让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效率低的学校限期整改,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提高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效率。

4.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方面,一定要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技术问题,所以,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管理办法。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严格分配管理责任,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要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身上,同时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技术人员要相互合作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教学的研究者;习惯于将教科书作为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不是师生互动的“活性因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习惯于进行教材文本的解读,完成教材指示的实践任务,接受已有的教学资源,缺乏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的意识和主动性。这样一来,周围大量鲜活的教学资源进入不了他的视野,各类教学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得不到挖掘,更谈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实践教学的单调枯燥、形式单一,另一方面又导致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被闲置与浪费。

(二)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匮乏

实践教学资源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践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实践教学资源应该是一切可以利用于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一直以来,我们较多关注校内资源(如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及各种幼教机构和幼儿园资源),较少关注校外资源(如家庭和社会资源);较多关注现实资源,较少关注网络资源;较多关注知识能力资源,较少关注情感价值资源;较多关注教师资源,较少关注学生资源,较多关注静态资源(已有现成的资源),较少关注动态资源(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等。而后者广泛存在于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产生直接、深刻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对这些资源的忽视,造成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片面和贫乏。

(三)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

尽管各类资源广泛存在,但不少院校对它们挖掘力度不够。从范围上看,实践教学资源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的得到积极有效地扑捉,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没有充分地作为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从形式上看,实践教学资源零星分散、片块分割,在“宽度”和“深度”上有不足;从人力使用上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参与的人数、范围、频率、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从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各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相差悬殊。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造成实践教学资源总量的薄弱。

(四)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对于已经形成和存在的教学资源,不少院校和教师或是重视程度不高,或是由于沟通不足等原因,没有积极地加以利用。首先是对实践教学资源缺乏整合。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需要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家庭、学生的实际广泛密切联系,而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多途径的整合,使得学生无法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之间缺乏应有的合作沟通。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疑惑问题、感悟智慧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碰撞交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平台匮乏,没有沟通的畅通渠道。再次,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共享机制,实践教学资源的网络交流平台和现实共享渠道尚没有充分建立,大家进行的是分头行动、分散作业,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目的性还有待于凸显。而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实践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意识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综合的、系统的观点重新认识实践教学资源,了解实践教学中潜在的亟待开发的资源,善于选取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资源,把握开发这些资源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是多样化的,不仅是“物”,而且是“人”和“事”,乃至文化与制度、信息技术等,都可以是实践教学的资源。所以,在观念上要突破传统的固有实践教学的模式,合理利用和开发多种形态的教学资源,用来服务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二)强调人本: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的开发

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是依赖于教师来完成,所以应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熟悉幼儿园教育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根据实践需要,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校内专业教师,或聘请优秀的幼儿园一线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这些老师深入学前教育一线,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能从一线选取丰富生动的实践素材进行教育,带给学生实用而具体的经验,能给予学生更贴近实际的指导。

2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实践互助小组,积极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比如在幼儿园参观考察、参与活动(如儿童节活动、主题活动等),或者在课堂模拟学习(如互相扮演教师和幼儿)的过程中,互助小组的同学互相学习、探讨、分析,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互相帮助、配合,提升自身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变得更为准确和深刻,为以后开展适合学前教育的活动奠定基础。

(三)拓展功能及领域:多方教学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琴房、舞蹈房、画室、表演厅等地。比如在教室里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在琴房、舞蹈房和画室里学生进行艺术技能训练;在表演厅里学生们进行艺术表演等。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该积极建设各类实习实训室,比如模拟幼儿园活动室、儿童玩教具制作与展示室、婴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儿童心理观察室和微格教室等,这些实训室能配合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

2幼儿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往,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场所,学校往往会安排学生在幼儿园集中见习和实习。通过见习和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幼教情境中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幼教工作各环节,习得幼儿教育工作需要的各项教育技能。现在,我们还可以更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可以安排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单独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是学前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深入家庭了解更多学前儿童的情况,有助于将来有效地实施对幼儿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子”活动与学前儿童家庭建立合作关系。学前儿童家庭为学生提供观察学前儿童与个别化教育实践的场所,学生为学前儿童家庭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帮助,和父母一起带领孩子进行游戏、户外活动和参观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4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在社会教育机构普遍设立,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儿童图书馆、博物馆、特殊教育学校等,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可以成为我们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可要求学生到这些社会教育机构中进行“志愿者”活动,一方面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在与诸多儿童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更了解儿童,获得与儿童交往的经验,培养职业能力,为将来成为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打下基础。

5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资源以其快捷、方便、全面、开放的优势,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信息的来源主要渠道。学校要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选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帮助、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大校园网络建设的力度,建设实践教学网络共享平台;开辟师生互动平台,把实践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传网络,进行网络交流等;要加大对软件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管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自觉性

1鼓励教师参加培训

学校应该善于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联系,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为教师提供多种参加校内校外培训的机会,了解兄弟单位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调整学校评价制度

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念,结合本校情况,通过合理的评价制度,给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的老师认可和鼓励。同时合理运用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过程性的、多元主体的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3校际联合

实践教学资源的积累不应该靠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大面积的合作。因此,可建立“实践教学资源研究共同体”,不仅限于学校内部,更主张校际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学校内外、系统内外彼此沟通对话,充满活力的研究共同体,克服“井底之蛙”的局限,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院校要培养实践型人才,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其重要依托。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主动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质量、高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

摘要:实践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但是目前,各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M].2011.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3]丰新娜.幼儿园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互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高等教育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文书档案;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文书与档案之间的联系

文书与档案从历史渊源来看,就是文书学与档案学交叉在一起产生的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文书学一直被视为档案学的一分支,后来,随着文件、档案工作一体化的发展,档案与文书关系更为密切,才产生了文书档案这一名词。文书档案主要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领导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是文件的总称。文书档案作为信息开发的基础,信息是否充分利用,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利用及普及,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在文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分析这些实际工作中问题所在,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论述文书档案在信息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改进对策。

二、档案信息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编研工作滞后

编研工作需要有大量第一手的资料,但是现在的档案材料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文书档案大家比较看重、科技相比较看轻,历史档案看重,科研档案看轻,致使编研材料档次低,适应形势发展的编研成果少,编研成果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管理结构单调

在现有档案中,文书档案数量较多,而科技类、专业性强的档案在馆藏中所占比例较少。专业性强的档案大多数散在各专业单位中,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馆藏文件中结构相对单一,这样的文书结构,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角度分析,首先内容不够全面,形式不够灵活,适用范围狭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利。因为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面全、是多方面的,而现有的文书档案中涉及经济的内容不够全面,统计数据更是前后连接不上,因而使这些档案信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档案工作者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手段单一

档案管理人员向社会各界宣传档案知识很少,也没有国家确定的宣传日,所以处于封闭阶段,大众对文书档案的结构和内容更是知之甚少,而档案工作者却不主动服务,基本是被动服务方式,在思想观念上也认识不到档案信息对于市场经济意识的重要性,更没有发现档案信息处于隐蔽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作用,致使档案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

(四)档案信息开发两级管理分化严重

档案信息开发需要各部门合作、配合,相互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生产、建设、科研等活动提供凭证、依据和信息。但是现在的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没有把重要的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相互衔接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通常是业务档案和行政档案没有有效的融合,很多文件档案、行政档案由档案局统一管理,业务档案大多由业务部门管理,这样利用开发起来存在很多的弊端。

三、要改进这些不足现象,针对问题具体解决

(一)做好基础业务工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

要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最首要任务就是要存储档案信息,从各方面收集档案信息、以增加档案信息存储量,更要持续的从数量上和内容上丰富馆藏档案,多层次、多渠道征集档案资料,还要将散在各业务单位大量的有专业性强的业务文件、数据、分析、总结、报告、化验数据等材料和大量的文件、汇编统一起来,以利于查找开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障最大限度得以利用。

(二)注重编研工作、全面的提供档案信息,是搞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

档案编研就是利用现有档案信息,从中提取有意义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精炼化,它是一个加工,提取的过程,主要是把庞杂的、零散的档案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找出规律,找出对生产生活有价值信息加以考订、加工 使其准确、系统、专业,形成从内容到实体信息化的深化,還要系统的发掘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各项工作服务。

(三)建立档案系统部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计算机密不可分,当然档案管理也逐渐升级,趋于电子化,这样极大地简化了档案管理程度 ,加快了档案检索查询速度,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契机,单一的,地区性信息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必将大大促进档案的开发利用,促进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更新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观念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要进一步更新思想,不能沉溺于过去的条条框框,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信息就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思想,破除“等待观望、纸上谈兵”的消极观念,争取主动服务,主动参与,以新世纪新主人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来,我们要服务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全天候上网服务”等新的方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实际需要。

(五)加强对档案用户的宣传

要想档案信息更好的服务人民,首先主要的就是让用户知道文书档案的内容、构成和价值状况及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开发建设的档案种类、特点、形成过程,档案用户知晓了档案价值才能利用档案,利用档案才能发挥信息的服务作用。其次,档案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很多用户不掌握,不同检索工具的适用范围、作用、特点及其使用方法很多用户更是一头雾水,通过宣传使他们掌握和使用检索工具,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所需档案。再次,档案编研成果要及时通报,扩大宣传面,为政府决策、编辑各项开发建设的档案史料汇集等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各个单位都不可缺少的工作要素,除了切实的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外,还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管理手段及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科学化文书档案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个意识教师学习心得下一篇:灯饰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