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2024-05-08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通用8篇)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1

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

摘要:近20年来绿色食品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除去物产资源丰富等先天条件,文章分析了可以提高区域绿色食品发展速度的政策措施,并对已经走在发展前列的地区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绿色食品事业近20年来有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在2012年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质量督导调研活动中,笔者对推动各省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做了思考,除了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扎实、企业品牌意识强等先天条件外,笔者认为还有5个重要的政策措施。

1推动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1.1政府政策引导,特别是补贴政策对各省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各级政府对发展绿色食品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政策层面积极出台相关措施,推动绿色食品认证,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绿色食品规模,并将此作为重要考核指标。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出台相关发展政策。

例如,江苏省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全省“三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总量和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三品”有效数达到1.6万个,“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比例达到85%。2012,江苏省农委下发通知,将本“绿色食品”发展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并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体系,按季度进行通报。

在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许多省份还出台了配套的奖励政策,并落到实处。奖励政策对于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很大的吸引力。

例如,河北省于2010年省政府下发冀政[2010]87号和120号文件,加快河北省蔬菜产品发展,出台对“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的补贴政策。2010年8月至今,河北省各级绿色食品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冀政

[2010]87号文件精神,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由2009年底的93家企业、194个产品迅速增加到现在的339家企业、1 062个产品。

1.2完善各级机构建设和绿色食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是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保障

绿色食品认证具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在此体系下,需要国家、省、市、县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及经过考核认证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共同完成认证过程,包括大量的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工作。理想的工作体系,是省、市、县各级都有独立的办事机构,拥有数量匹配、可以独立完成文件审查和现场检查的检查员。目前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省份,机构也更健全,发展速度快。而有些省份甚至只能靠省绿办人员完成本省认证工作。

例如,山东省市、县绿办机构健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作网络体系,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绿色食品认证监管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进行。山东省辖的16个地市虽未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均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能,确定了工作挂靠单位,均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县级职能挂靠机构和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1.3规范制度、严格程序是绿色食品有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是绿色食品安全、优质的基础。在现行的标准及规范文件的指导下,如何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实际认证工作中并实现制度化非常重要。各地区管理方法不同,需要根据相关认证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具体文件审核、现场检查规范。同时各地区的环境、产品特点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和发展适合当地的相关技术指导文件。

例如,在认证程序方面,江苏省下发了《关于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手册》,对材料格式、现场检查等工作做了统一规定。其中现场检查工作手册明确了现场检查计划相关内容,设计了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评分表,以分项表格的形式,方便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设计了现场检查计划表,规范了江苏省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目录及编制要求。

在技术指导文件方面,湖南省为加强标准化生产,组织编写全省20多种大宗作物的生产技术规程,由省质监局以省级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形式发布,目前已有4项标准立项。同时湖南省组织制定的绿色食品现场检查规范也已立项。

1.4服务意识强是提高企业认证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绿色食品认证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事业。各级机构需要具有“官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身份,才能使更多的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使企业由“被动受监督”向“自觉提高质量安全”转变、实现绿办角色由“单纯监督”向“质量安全顾问”的转变。很多省份都在完成认证和监管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

例如,江西省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个,数量列全国第二位,当地工作机构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动企业与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对接工作。不仅为企业有效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提高了认证积极性,而且为原料基地的产品找到了更稳定且价格更好的销售渠道。江西省经济欠发达,绿色食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为降低企业认证成本,当地工作机构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补贴认证工作,将以前由企业承担的交通费和差旅费改由工作机构自身承担,虽然减轻的幅度有限,但让企业感受到了机构对其帮扶,提升了其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主动加强品牌宣传是提升品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是绿色食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拉动绿色食品消费,提高企业自觉认证积极性,从而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同样需要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通过各种方式,将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广泛传播到消费者。很多省都建立了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机制,积极加强正面宣传,防范恶意炒作,重点加强对政策、产业发展及产业典型的宣传。有些省定期或不定期的推出集中宣传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最大宣传效果。

例如,四川省在加强本省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省中心组织了全省绿色食品宣传月等活动,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圆桌会议、网上知识竞赛、记者基地采风、领导访谈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发展绿色食品的热潮,有力地提升了绿色食品品牌形象,营造了绿色食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2促进绿色食品健康发展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以上5个政策措施推动了部分省份绿色食品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各地区绿色食品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走“捷径”快速发展。绿色食品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升。

2.1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绿色食品认证在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有严格的检出限值,可以“准确”保证“两端”合格。而中间的生产过程,需要在准则类标准的规定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程及管理措施,其制度有效性及制度执行效果,则需要现场检查员与企业共同达成。检查员应加强现场检查过程中对于标准化的检查和宣贯力度,让企业切实理解制定标准化程序的重要性。例如,在现场检查中,应对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等过程管理严格查验。

2.2全面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

除了联系媒体、举办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外,还应将两个方面纳入品牌战略。一是加强绿色食品专业营销渠道建设,为绿色食品提供集中展示平台,提高企业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宣传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在获证企业中悬挂绿色食品相关标语、做到绿色食品相关制度上墙等有效措施,渲染绿色氛围,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积极使用和宣传绿色品牌。

作者简介:唐伟(197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Z].2012.[2]江苏省农委.关于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意见[Z].2012.[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示范县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Z].2010.作者: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唐伟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年第04期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2

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稳定性

一、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区域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 使区域内各功能单元之间高效、有序运转,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运行建立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 能够在内部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或遇到外界风险时仍能保持有效、良性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这种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产业循环链网不断完善, 社会不断进步,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 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筛选与确定的原则

(1) 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指标的整体性是指既要反映各子系统发展的指标, 又要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相协调的指标。指标的层次性原则是指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若干递阶层级结构, 使指标体系合理清晰。

(2) 独立性和协调性原则。一方面, 稳定性评价的各指标之间应保持相互独立, 避免重复另一方面, 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任何一方面的指标必须和其它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同时也利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 完备性与简洁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覆盖面要广, 应能综合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特征。同时要使指标尽可能少, 做到简明、概括, 并具有代表性, 以便理解和采用。

(4) 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指标的动态性原则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指标, 既要有静态指标, 又要有动态指标。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同时又要保持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 便于评价。

(5) 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地量化, 方便评价, 但由于区域循环经济的复杂性, 不可能将所有的指标都量化, 对一些难以量化而又意义重大的指标也需要采用定性指标描述。

(6) 科学性与实用性。各指标的含义要明确, 易于被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 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毫无意义。

(7)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循环经济的内涵, 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将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层次性结构, 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第一层目标层, 指的是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第二层为准则层, 分为经济发展指标, 产业链网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 环境保护指标, 资源利用指标;第三层为要素层, 对应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指标;对应企业, 链网建设和风险抵御指标;对应人口发展和社会保障指标;对应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指标;对应能源结构和资源重复利用指标;指标层选择了26个具体指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实际状况。

3、指标权置的确定

指标评价体系中, 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或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须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来加以区别。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指标权重确定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一般说来, 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功法、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通过上述方法, 确定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三、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

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的阐述, 提出以下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措施:

(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指挥者, 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对循环经济深化理解加强认识的基础上, 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贯彻以产品链为导向组织招商, 以产业关联度来布局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 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区域的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最优化, 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循环产业链网的效能。

(2) 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的, 大量实践证明, 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是关键。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 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需要通过补链、接通产业链和延伸、扩张产业链而使产业链网循环起来, 还要做到“经济”, 才能保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这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运行的生命之源, 这需要大量的循环经济技术来支撑。

(3) 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稳定运行是在信息流顺畅流动的情况下, 在资金流支撑下, 通过物流的正常运转而实现的。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 使产业链上的不同产业、企业环节之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保持灵活性和有效性, 还可以节省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各组织的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各节点组织交易的成功率和交易速度。

(4) 培养循环经济型人才。所谓循环经济型人才就是具有循环经济意识, 能够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才。循环经济型人才的缺乏将增加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不稳定性, 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型人才的培养, 形成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人才资源队伍。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能够有效整合区域的产业、资源、环境、社会等优势条件, 为地区正确选择和构建有效、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 保证区域内企业、行业、产业各个链条的效益最优化, 同时使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优势条件, 及时调整和纠正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企业、区域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海热提·涂尔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128-01

传统的工业发展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废物的大量产生的基础上,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因而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循环经济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来的,它能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减排,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

1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区域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使区域内各功能单元之间高效、有序运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得依靠循环经济的稳定运作,如果区域循环经济得不到稳定发展,那么建立起的区域循环经济模式也必然无法持续下去。

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运行建立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能够在内部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或遇到外界风险时仍能保持有效、良性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这种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循环链网不断完善,社会不断进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2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筛选与确定的原则

基于区域循环经济内涵的广泛性及系统的复杂性,在其稳定性评级指标的选取上,应坚持概念的内涵、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实际评价的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指标的整体性是指既要反映各子系统发展的指标,又要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相协调的指标。指标的层次性原则是指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若干递阶层级结构,使指标体系合理清晰。越往上,指标越综合;越往下,指标越具体。2)独立性和协调性原则。一方面,稳定性评价的各指标之间应保持相互独立,避免重复另一方面,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任何一方面的指标必须和其它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利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完备性与简洁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覆盖面要广,应能综合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特征:同时指标体系应避免相同或相近的指标重复出现,要使指标尽可能少,做到简明、概括,并具有代表性,以便理解和采用。4)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指标的动态性原则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同时又要保持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便于评价。因而指标的选择要求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要能较好地描述、刻画与量度未来的发展或发展趋势。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由于各地区间循环经发展程度和各自特点的差异,建立一套统一和规范的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因此,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循环经济的内涵,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将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层次性结构,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第一层目标层,指的是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第二层为准则层,分为经济发展指标,产业链网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资源利用指标;第三层为要素层,对应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指标;对应企业,链网建设和风险抵御指标;对应人口发展和社会保障指标;对应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指标;对应能源结构和资源重复利用指标;指标层选择了26个具体指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实际状况。

2.3指标权置的确定

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或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须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来加以区别。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指标权重确定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一般说来,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功法、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3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

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的阐述,提出以下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措施: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指挥者,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对循环经济深化理解加强认识的基础上,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贯彻以产品链为导向组织招商,以产业关联度来布局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区域的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最优化,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循环产业链网的效能。2)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的,大量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需要通过补链、接通产业链和延伸、扩张产业链而使产业链网循环起来,还要做到“经济”,才能保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这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运行的生命之源,这需要大量的循环经济技术来支撑。3)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稳定运行是在信息流顺畅流动的情况下,在资金流支撑下,通过物流的正常运转而实现的。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使产业链上的不同产业、企业环节之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保持灵活性和有效性,还可以节省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各组织的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各节点组织交易的成功率和交易速度。4)培养循环经济型人才。所谓循环经济型人才就是具有循环经济意识,能够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才。目前,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不管是循环型领导决策人才、循环经济型经营管理人才,还是循环经济型科技创新人才都还很缺乏。循环经济型人才的缺乏将增加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不稳定性,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人才资源队伍。

4结语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区域的产业、资源、环境、社会等优势条件,为地区正确选择和构建有效、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保证区域内企业、行业、产业各个链条的效益最优化,同时使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优势条件,及时调整和纠正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企业、区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海热提·涂尔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周宏春.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4

1、炼铁厂要高度重视X高炉风口区域煤气浓度超标期间安全管理,结合岗位作业实际,制订防煤气中毒临时性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岗位员工安全作业和正确防护。同时,需充分利用高炉休风有效时机,采取可靠措施,努力减少风口各套间煤气泄漏量,确保岗位作业安全。

2、加强危险区域作业的安全管理,现场需增设部分空气呼吸器及防护器材。

3、X#高炉应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作业人员对风口各套间煤气泄漏情况进行排查,摸清各风口煤气泄漏量,并形成记录,便于日常作业中安全防护和高炉休风时消除煤气泄漏方式的选择。

4、X#高炉风口平台需加强岗位通风,现场需增设部分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岗位作业和检修作业时,可设置定点强制排风,防止区域煤气聚集,控制煤气危害。

5、风口平台区域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强化煤气中毒防护教育,严格执行煤气区域两人以上作业安全规定。作业时,专职监护人员需佩戴煤气报警仪现场监护,并密切关注风口各设施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撤离。

6、临时性故障检修时,高炉必须指定专人落实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措施,落实现场监护人员,强化现场通风。检修人员在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同时,视现场煤气浓度变化情况,采取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检修作业。

安全处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5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区队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矿安全生产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区队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为了有效提高我队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持续我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保证各施工区域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特制定了如下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成员:

二、任务分解

1、回收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措施

1.1、回收施工严格按照部室安排,队组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期,明确施工标准及要求;对参与施工作业的职工进行贯彻学习;

1.2、根据干部分工,明确包班负责人,对所包班组施工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包班干部明细: 生产一班包班干部: 生产二班包班干部;检修班包班干部: 1.3、各班组施工前合理划定标准化承包区域,对承包区域的标准化达标工作负责;

1.4、巷道冲洗每班严格按要求进行;巷道定期冲洗由郭毅伟进行负责安排;

零工施工期间分管区域明细: 同一地点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对班组标准化分管区域进行划分;多头面施工时,施工班组对本班组施工地点标准化区域达标工作负责;施工区域变化时,另行制定区域划分。

区域达标责任人明细: 分管区域:施工区域进风巷 包班干部:

生产一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各类管线吊挂 *** 负责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施工区域回风巷 包班干部: *** 检修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各类管线吊挂,运输系统达标

*** 负责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施工区域所属横川 包班干部:*** 生产二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排水系统完善; *** 负责巷道及工作面支护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1.4、各施工班组根据工种明确回收任务,检修班负责对设备按标准进行拆卸、码放及运输;生产班组负责按标准进行装车、运输;

1.5、根据作业任务,各班组施工人员按照本岗位施工标准进行作业;

2、安装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措施 区域达标责任人明细: 分管区域:施工地点 包班干部:*** 生产一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各类管线吊挂 *** 负责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施工地点 包班干部;***

生产二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两巷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排水系统完善; *** 负责两巷及工作面支护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施工地点 包班干部:*** 检修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材料、备件码放,各类管线吊挂,运输系统达标

*** 负责杂物、白色垃圾、设备卫生处理

*** 负责施工区域起吊锚杆、绞车底座等施工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2.1、安装施工严格按照部室安排,队组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期,明确施工标准及要求;对参与施工作业的职工进行贯彻学习;

2.2、根据干部分工,明确包班负责人,对所包班组施工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2.3、各班组施工前合理划定标准化承包区域,对承包区域的标准化达标工作负责;

2.4、各施工班组根据工种明确安装任务,生产班组负责按标准进行安装;检修班负责对设备按标准进行接火、试运转及完好处理;

2.5、根据作业任务,各班组施工人员按照本岗位施工标准进行作业;

3、进、出架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措施 区域达标责任人明细:

分管区域:进、出架工作面进风巷 包班干部:*** 生产一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工作面进风巷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巷道运输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进、出架工作面回风巷 包班干部:*** 生产二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工作面回风巷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运输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 进、出架工作面及横川 包班干部: *** 检修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及工作面施工区域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运输系统及横川标准化达标 *** 负责支架系统标准化达标

*** 负责巷道施工区域支护达标及材料整理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3.1、进、出架施工严格按照部室安排,队组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期,明确施工标准及要求;对参与施工作业的职工进行贯彻学习;

3.2、根据干部分工,明确包班负责人,对所包班组施工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3.3、各班组施工前合理划定标准化承包区域,对承包区域的标准化达标工作负责;

3.4、各施工班组根据工种明确进、出架任务,生产班组负责按标准进行进、出架;检修班负责对设备按标准进行完好处理;

3.5、根据作业任务,各班组施工人员按照本岗位施工标准进行作业;

4、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措施 区域达标责任人明细: 分管区域:采煤工作面 包班干部:*** 生产一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及分管进风巷区域标

准化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工作面拉架及割煤标准化达标

*** 负责两巷超前支护及端头支护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采煤工作面 包班干部:*** 生产二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达标及分管回风巷区域标

准化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两巷超前支护及端头支护区域标准化达标

*** 负责工作面拉架及割煤标准化达标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分管区域: 采煤工作面 包班干部:*** 检修班责任人:*** 负责当班施工区域及机电材料码放区域、各个施工横川标准化达标

分管责任人:*** 负责“三机”设备完好达标 *** 负责支架、采煤机完好达标

*** 负责巷道施工区域支护达标及材料整理 *** 负责施工区域内电气设备完好

4.1、采煤施工严格按照部室安排,队组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明确施工标准及要求;对参与施工作业的职工进行贯彻学习;

4.2、根据干部分工,明确包班负责人,对所包班组施工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4.3、各班组施工前合理划定标准化承包区域,对承包区域的标准化达标工作负责;

4.4、各施工班组根据工种明确采煤任务,生产班组负责按标准进行采煤作业;检修班负责对设备按标准进行完好处理;

4.5、根据作业任务,各班组施工人员按照本岗位施工标准进行作业;

三、施工标准

1、回收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

1.1、回收设备、材料根据标准分类、分层码放,不得乱认乱放,码放材料保证不超高,安全出口畅通;

1.2、材料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整齐,板面完好、干净,内容清

晰;

1.3、装车严禁出现“四超”车辆;车辆装车后按规范标准捆绑牢固; 1.4、停放车辆严格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不得乱停乱放,不得影响进出车及行人;

1.5、回收期间,施工工具必须齐全、完好,不合格工具严禁下井使用,施工工具不得乱认乱放,集中管理;

1.6、施工区域内严禁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 1.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长负责落实整改,跟班干部负责监督完成情况;

2、安装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

2.1、安装设备时,备品、备件码放平稳,不得乱认乱放,码放保证不超高,安全出口畅通;

2.2、备品、备件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整齐,板面完好、干净,内容清晰;

2.3、卸车时,车辆必须停在平巷有阻车器处,如无阻车器必须使用临时阻车器或打飞机杠的方式进行租车作业,起吊卸车作业时,必须工具完好,严禁生拉硬拽,人员站位合理;退路畅通;

2.4、停放车辆严格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不得乱停乱放,不得影响进出车及行人;

2.5、安装期间,施工工具必须齐全、完好,不合格工具严禁下井使用,施工工具不得乱认乱放,集中管理;

2.6、施工区域内严禁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 2.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长负责落实整改,跟班干部负责监督完成情况;

3、进、出架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

3.1、进、出架施工前,首先检查各个系统完好,特别是运输系统,每班派专人对运输系统进行巡查处理;

3.2、进、出架期间回收材料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整齐,板面完好、干净,内容清晰;

3.3、卸架时,警戒到位,严禁生拉硬拽,人员站位合理,退路畅通;装架时,警戒到位,装架车辆与装车平台连接牢固,严禁生拉硬拽,人

员站位合理,退路畅通,支架装车平稳、固定牢固;

3.4、停放车辆严格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不得乱停乱放,不得影响进出车及行人;

3.5、进、出架期间,施工工具必须齐全、完好,不合格工具严禁下井使用,施工工具不得乱认乱放,集中管理;

3.6、施工区域内严禁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 3.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长负责落实整改,跟班干部负责监督完成情况;

4、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

4.1、采煤施工前,首先检查各个系统完好,确保系统达标后方可进行作业;

4.2、采煤期间回收材料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整齐,板面完好、干净,内容清晰;

4.3、各岗位司机范围及标准 4.3.1、皮带司机范围及标准:

1、范围:进风横川风门至皮带机头(包括皮带储存部),盘区皮带机尾50米内。

2、标准:

(1)、皮带机及附属设施齐全完好、运行正常;

(2)、架棚巷两帮无白色垃圾、杂物及浮煤矸块,顶帮背板齐全、完好,不缺少拉杆;

(3)、盘区皮带机尾50米内、顺槽皮带机头及储存部范围内要清洁干净,无浮煤、大块、煤泥及其它杂物,无卧铺;

(4)、范围内机电设备要保持清洁;(5)、管线吊挂整齐,严禁出现铁丝吊挂;

(6)、消防器材、排水系统、压风自救、喷雾降尘、通信监测保证齐全、完好、效果好;

(7)、保持已有的牌板齐全、清洁卫生、吊挂整齐;

(8)、当班回收或存放在本区域内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码放整齐并挂牌,保证文明生产达标。4.3.2、泵站司机范围及标准:

1、范围:泵站前后50米范围内。

2、标准:

(1)、架棚巷两帮无白色垃圾、杂物及浮煤矸块,顶帮背板齐全、完好,不缺少拉杆;

(2)、范围内机电设备保持清洁;(3)、管线吊挂整齐,严禁出现铁丝吊挂;

(4)、消防器材、排水系统、通信监测系统、检测监测仪器完好;(5)、保持已有的牌板齐全、清洁卫生、吊挂整齐;

(6)、当班回收或存放在本区域内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码放整齐并挂牌,保证文明生产达标。

4.3.3、控制台司机范围及标准:

1、范围:皮带机尾至开关架出口清扫器处。

2、标准:

(1)、范围内无浮煤、矸块、白色垃圾等杂物,文明生产达标;(2)、范围内的机电设备保持清洁;

(3)、管线吊挂整齐、严禁出现铁丝吊挂;

(4)、消防器材、压风自救、电缆滑道、排水系统(包括备用泵)保证正常使用、喷雾降尘、通信监测系统保证齐全、完好、效果好;

(5)、保持已有的牌板齐全、清洁卫生、吊挂整齐;

(6)、当班回收或存放在本区域内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码放整齐并挂牌,保证文明生产达标。

4.3.4、端头工范围及标准:

1、范围:端头架及机头、尾超前支护范围内。

2、标准:

(1)、范围内无杂物、浮煤矸块、积水,三角区浮煤大块及时处理;(2)、安全出口保证高、宽度达要求;

(3)、支柱严格执行规程措施要求,保证直线度及初撑压力;(4)、防倒、防射装置齐全有效;

(5)、端尾要保证上偶角瓦斯探头吊挂位置合理。(6)、多余的材料、柱要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7)、保证压风自救、细水喷雾、排水系统(包括备用泵)保证正

常使用、通信监测系统保证齐全完好;

(6)、保持已有的牌板齐全、吊挂整齐、清洁卫生。(7)、退锚器完好、正常;

(8)、工溜机尾冷却水系统完好、正常。4.3.5、支架工范围及标准:

1、范围:除端头架外的所有支架,工溜挡煤板情况。

2、标准:、(1)、支架无倒架、咬架现象,溜子及支架保证直线度;(2)、所有支架活柱行程不小于规定值,严禁出现死架;(3)、支架管路接头连接完好,严禁出现铁丝代销;(4)、喷雾齐全完好、效果好,不漏液;

(5)、支架微表、圆图仪完好、吊挂整齐,压力达规定值;(6)、照明、通信系统完好;

(7)、支架各类销子齐全,与溜子联接件齐全完好;

(8)、立柱、千斤不漏液、不自动下沉;各操作手把齐全完好、不漏、串液。

(9)、工溜挡煤板保持正常。4.3.6、采煤机司机范围及标准:

1、范围:采煤机及附属10米范围内电缆。

2、标准:

(1)、采煤机及附属设施齐全、完好、正常;(2)、各部位联接螺栓齐全紧固;无失爆。(3)、冷却喷雾系统完好;

(4)、各种操作手把、按钮要齐全、完好、灵活(敏)可靠;(5)、油位适当,温度不超高;(6)、消防器材齐全完好。(7)、机身清洁卫生,无浮煤。4.3.7、工溜司机范围及标准:

1、范围:工溜及机头附属设施、机头五个架浮煤清理。

2、标准:

(1)、工溜及附属设施齐全完好,运行正常;

(2)、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3)、刮板、马蹄齐全完好;

(4)、冷却喷雾系统完好、正常,效果好;

(5)、工溜机头设备上保持清洁、卫生,无浮煤堆积。(6)、机头5个支架范围内清理浮煤,文明生产达标。4.3.8、看电缆工范围及标准:

1、范围:工溜机头至机尾电缆及机组冷却水管、电缆槽内卫生。

2、标准:

(1)、电缆及水管完好;

(2)、电缆、水管顺畅,不扭结,严禁出现死弯;(3)、电缆槽内无大块、杂物、浮煤。4.3.9、巷道及材料管理

检修班一组:负责所有巷道顶帮管线吊挂及机电设备完好,所回收的机电材料和备品备件的管理码放,按规范达标码放。(负责人:***)

检修班二组:负责回风的回收件(铁道、道木、轨枕、阻车器、道夹板、所有管路)保证按规范码放。(负责人:***)

秦利辉负责所有牌板吊挂及卫生。

生产一班:负责回风巷巷道文明生产(负责人:***)。生产二班:负责进风巷巷道文明生产(负责人:***)。

4.4、采煤期间,施工工具必须齐全、完好,不合格工具严禁下井使用;

4.5、施工区域内严禁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 4.6、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长负责落实整改,跟班干部负责监督完成情况;

四、标准化考核

1、回收施工标准化考核

1.1、回收设备、材料未按标准分类、分层码放,乱认乱放,码放材料保证超高,一项不达标考核当班责任人2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100分,考核班组2000分;安全出口不畅通,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1.2、材料未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不整齐,板面不完好,内容不清晰,考核责任人200分;

1.3、装车出现“四超”车辆;车辆装车后未按规范标准捆绑牢固,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1.4、停放车辆为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乱停乱放,影响进出车及行人,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1.5、回收期间,人为损坏施工工具,根据情节严重情况考核责任人100分-500分;

1.6、施工区域内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责任人3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200分,月底考核班组3000分;

1.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负责落实绩效考核;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向相关部室反映;

2、安装施工标准化考核

2.1、安装设备时,备品、备件未按要求码放,一项不达标考核当班责任人2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100分,考核班组2000分;安全出口不畅通,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2.2、材料未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不整齐,板面不完好,内容不清晰,考核责任人200分;

2.3、卸车时,车辆必须停在平巷有阻车器处,如无阻车器必须使用临时阻车器或打飞机杠的方式进行租车作业,起吊卸车作业时,必须工具完好,严禁生拉硬拽,人员站位合理;退路畅通,违反以上每一项均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2.4、停放车辆为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乱停乱放,影响进出车及行人,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2.5、安装期间,人为损坏施工工具,根据情节严重情况考核责任人100分-500分;

2.6、施工区域内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责任人3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200分,月底考核班组3000分;

2.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负责落实绩效考核;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向相关部室反映;

3、进、出架施工标准化考核

3.1、进、出架施工期间,不安排专人对运输系统进行巡查处理,考核当班负责人300分;

3.2、进、出架期间回收材料未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乱,板面不完好,内容模糊,考核责任人200分;

3.3、卸架时,警戒不到位,生拉硬拽,退路不畅通;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装架时,警戒不到位,装架车辆与装车平台连接不牢固,退路不畅通,支架装车不稳定,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3.4、停放车辆为按照运输作业规范规定,乱停乱放,影响进出车及行人,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考核责任人5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300分,月底考核班组总分2%;

3.5、进、出架期间,人为损坏施工工具,根据情节严重情况考核责任人100分-500分;

2.6、施工区域内有白色垃圾、杂物、积水,班班专人负责清理,责任人300分,当班验收员、班长株连200分,月底考核班组3000分;

3.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负责落实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向相关部室反映,由队组内部分摊绩效;

4、采煤标准化考核

4.1、采煤施工前,首先检查各个系统完好,系统不达标强行进行作业,按一起停产整顿进行考核,考核班组总分10%;

4.2、采煤期间材料未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乱,板面不完好,内容模糊,考核责任人200分;

4.3、各定岗司机未按规定程序现场交接班,每次考核100分;造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情况考核300-1000分;

4.4、采煤机司机操作不当导致工作面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责任人按一起严重违章考核800分,株连当班跟班干部200分;

4.5、出现其他质量不合格,如支护质量、安全出口、岗位设备出现严重失爆的,考核责任人、班组长、验收员各800分,株连当班跟班干部200分;

4.6、由于当班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工作面停产整顿的,除承担所扣绩效外,月底队内对责任人考核1000分,班组长、验收员各800分,考核班组总分10%,株连当班跟班干部300分;

4.7、对部门及以上单位检查出现的三定问题,由当班班组负责落实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向相关部室反映,由队组内部分摊绩效;

4.8、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综采队管理制度汇编》进行考核。

安全质量标准化区域达标

保障措施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关怀 篇6

区域作为特定的模块与社会组成单位,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着举足轻重。

区域关怀最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泛。

主要包括对区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平等认识、区域优势的发挥、区域权益的有效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国家的整体富强离不开区域的支持,区域经济关怀必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扶持与研究是区域经济关怀探讨的焦点,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关怀;关怀研究;区域协调;分析探讨

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而有区域不平衡引发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严重,区域关怀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只有做好了区域间的协调,才能实现国家整体的富裕与发展。

在区域关怀中加强对弱势区域的关怀与引导,充分保障区域性权益,协调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

加强区域经济关怀,遵循尊重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及合理补偿性的原则,共同实现区域的整体前进,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关怀的内容分析。

一、分析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发展过程中的协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反映在社会发展速度与进程上尤为明显,不同的发展区域甚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

根据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来看,发展初期的区域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管理上比较落后,粗放型居多,而后发展区域在管理上更为科学、合理,但是发展速度明显落后,受到资源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在统一格局下,加快区域的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结构,针对原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其向资源节约型方向转变,逐渐降低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与浪费,严格控制污物排放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对于区域的发展区别对待,对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鼓励引动,对于经济发展慢的地区进行扶持与资助,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的一致,重点对待区别,杜绝“一刀切”。

二、了解区域特色,重点发挥区域优势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基于区域发展优势的不同。

就像人一样,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区域也一样,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区域发展的重点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优势,最大程度的规避区域劣势。

发现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区域的优势有着明确的认识,在认识把握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区域发展的优势战略,选择合理的发展途径与渠道,建立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与模式。

城市区域发展快,我们可以基于其交通便利、人才密集的优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挖掘,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特色,虽然不具备城区的交通与人才优势,但是却具有鲜明的环境生态优势,可以利用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激发农村地区发展的潜力。

关注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关键是发挥区域的优势性。

三、关注落后地区,进行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

我们在进行区域经济关怀时一直强调要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则,不应该对区域发展带有歧视性与偏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落后区域的发展现状,重点做好对落后区域的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

我们可以从落后区域的发展特点入手,找到区域落户的根本性原因,分析落户区域发展的特点,从发展模式与机理上进行思索、研究,激发落后区域发展主体发展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好落后区域的发展引导。

基于我国目前国情的分析,落后区域主要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在地域分布上主要是西部地区,对也这些地区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定的倾斜政策,鼓励他们优先发展,必要时候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经济援助,加快他们的发展速度。

四、加强对特殊地区的特殊关注,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除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外,还有特殊区域,之所以被称为特殊区域,是因为其具有区域的特殊性。

我们所说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资源能源的枯竭威胁、农民的聚集与流失、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迟缓等等。

针对这些特殊的区域,我们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区域所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与可行性措施,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学会进行实践练习。

更多的情况下,特殊问题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这些区域本身就承担了更多的发展任务与实际责任。

之所以出现这些特殊性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益者与实际的成本支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

因此,基于区域经济关怀的研究,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全面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解决特殊区域的发展难题,解除发展制约性障碍,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协调性发展。

五、结束语

基于目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区域差异还在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更加严重,区域发展矛盾更加突出与激化。

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区域经济关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关注,积极寻找更加合适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郭腾云.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2004(06).

[2]吴兆华.区域经济研究的部分观点[J].财经科学,1990(04).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7

1 利用区位优势, 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1) 人才培养基地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中, 近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社会培训部和职业技能鉴定所, 主动承担起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先后为华南煤机、冷江煤矿、三一集团等20余家企业培训员工达10000余人次, 学院还承担了娄底市50%的培训任务, 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多项, 累计培训122903人次。

2) 技术策源基地。一是合作研发科学技术课题与攻关项目, 萧湘职业学院与湖南金拓天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就《油茶优良无性系育苗、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丰产林营造技术》签约, 开发油茶种植;二是创新方式, 把技术专利通过多种途径转让给企业, 目前娄底市农民已种植藤茶近0.06万hm2, 种植农户超过1万户, 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

3) 文化传播基地。高校是文化传播的主体, 是传播知识, 挖掘知识, 创新知识的重要基地, 在创新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有利于提升区域的文化素质、文化品味。近几年, 融入娄底文化元素, 娄底职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一是弘扬娄底传统文化, 举办“地域文化大讲堂”, 解读娄底文化, 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二是定期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 把娄底本土的专家学者、劳动模范作为广大师生员工的现实教材, 在全院营造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三是编写特色专业教材与通识教材, 提炼典型教学案例、典型乡土资源,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旅游专业中, 把娄底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融入专业课程;在《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中, 融入娄底乡土文学作品 (主要选取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谭谈等人的作品) ,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四是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一年级以娄底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主, 二年级以梅山文化与国藩文化教育为主, 三年级以娄商文化教育为主, 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五是利用“中华女杰之乡”的历史资源, 在广大女学生中开展女杰文化教育, 继承和发扬女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2 突出专业优势, 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需要

突出区位优势和专业优势, 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需要, 培育和发展特色专业群, 打造专业品牌, 锁定发展优势。娄底职院在生态农业, 兽牧业产业化, 煤炭产业化新技术, 建筑行业产业化以及生态旅游的研发与规划及策划等方面拥有无可争议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 继续打造订单式培养模式, 创新合作方式, 深化合作内容,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共同设立“三一班”、“佳和班”等20多个订单班, 共同实施自主招生录取1000余名学生,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开发课程36门, 共同参与教学,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院与 (湖南) 三一集团开展“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3年新生入学报到当天, 吸引了 (湖南) 三一集团、湖南佳和农牧集团等20多个全国知名企业与新生达成协议, 逾400名大一新生当场签订就业合同, 成为这些企业的“准员工”。学院和海尔集团、TCL集团、华为集团、思科网络技术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 学院32个专业全部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3 依托科研技术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瞄准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合作。一是要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只有前沿性的创新科研成果, 才能在校企业合作成果转化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助推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高校要建立建全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创新合作机制, 使科研成果能快速有效地与企业生产互联互通, 形成生产力和产品, 从而走进社会。娄底是全国农机之乡, 为推进区域内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农机产品科技含量, 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农机品牌, 与湖南湘圆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湖南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主要负责提供农机新技术研发和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 企业主要负责农机新产品生产与推广。学校与企业形成了规划、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的紧密产业链。近年来, 通过娄底农机技术创新产学研用联盟的实践探索, 娄底职院紧紧围绕地方农机产业发展, 结合农机生产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开发、成果转换和技术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担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新型碾米粉碎打浆一体机产品开发》等国家级项目2项《弧面凸轮毛坯等温挤压成形实验可行性研究》等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 《南方水稻轻型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开发》等横向课题15项, 获得项目资助经费300多万元。获“1ZSQ-25型水田耕整机”等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5项, 注册“凸轮伸缩式水田驱动轮”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20余项。成果转换和授权专利产生经济收益达500多万元。

4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挖掘区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潜力, 开展区域文化研究

一是把旅游区 (景点) 和文化联系起来,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与文化张力, 提升旅游城市的时空穿透力与品牌影响力。娄底职院以围绕“名山”、“名人”等挖掘湖湘文化, 通过研究创新区域文化的形式与载体, 丰富湘中区域文化内容, 打造特色湘中特色旅游文化, 发展旅游产业。比如, 大熊山、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等;二是搭建校地文化融合平台, 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整理。娄底职院成立的湖湘民俗文化研究院, 是一家以研究娄底地域文化为主的学术研究机构, 先后发展成立了梅山蚩尤文化研究院、孙思邈药王文化研究院等20多个分院, 现有会员600余名。蚩尤文化分院配合新化县委、县政府挖掘、整理蚩尤文化, 对推动新化旅游强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影视分院拍摄了《稠花姑娘》、《红莲》、《孙水河的传说》等多部反映娄底风土人情的电视短片。出版院刊《湖湘民俗文化》, 主要栏目有:梅山文化研究, 国藩思想研究, 湘军文化研究, 药王文化研究, 民间故事, 民俗博览, 湖湘名宿, 娄商之窗等。已经出版16期共计250多万字, 发行2万余册。很多文章来自田野调查, 具有独特的价值, 为研究、传承娄底地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刊物的影响不断扩大, 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摘要: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利用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及科研优势。制定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扎根并服务于本地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这一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发展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志友, 郭洪辉.职业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职业教育, 2011 (4) :12-16.

[2]陈芳.区域经济特色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篇8

1 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安全事故类型

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于2006年编辑出版的《集装箱码头事故案例汇编》搜集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外集装箱码头的事故案例,据此可以总结出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倾于发生以下安全事故:(1)船舶靠离泊时刮碰桥吊、撞翻渔船或刮碰其他船舶;(2)桥吊大梁折断或整车坍塌;(3)系解缆绳时,缆绳断裂抽打伤人或带人落海;(4)桥吊移动大车时,碰撞、挤压轨道上的作业人员或车辆;(5)桥吊作业过程中碰撞船舶驾驶台或其他船舶设施;(6)桥吊钢丝绳或吊具锁头断裂,导致集装箱坠落;(7)集装箱摔落或被桥吊撞翻;(8)作业不平衡导致船舶在码头前沿港池内倾翻;(9)桥吊吊具在伸缩、起升或移动过程中挤压伤人;(10)设备零部件或维修工具高处坠落;(11)吊装舱盖时,舱盖板碰撞船舶上设备设施,导致舱盖下压车、伤人事故;(12)桥吊装卸集装箱时压翻或压塌集卡,或造成集卡被刮起后坠落;(13)集装箱内货物洒漏或有毒物质泄漏;(14)桥吊吊具在船舱内卡槽;(15)作业人员高处坠落或落海;(16)集装箱旋锁或其他加固件坠落、倾倒;(17)集卡刮碰桥吊、集装箱、工具箱或其他设施;(18)集卡碰撞、拖拽桥吊吊具;(19)集卡刮碰、碾压作业人员;(20)集卡倾翻或冲入码头前沿港池。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1起重大事故背后必定有29起轻度事故和300个潜在隐患。由此可见,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每起事故背后都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查找码头前沿作业区域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2 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安全隐患分析

2.1 人员配置管理方面

2.1.1 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

传统集装箱码头前沿单条作业线基本岗位设置如图1所示,除图中所示基本岗位人员外,单船另配1名调度员。每个岗位都有其职责范围,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配备人员数量。如果岗位缺失就会造成缺位,导致作业环节失控,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若人员配备不足,则很难完成需要多人配合的作业项目,如大型船舶带缆作业,单人作业不仅无法拖动缆绳,而且有可能被缆绳带入海里,造成人员伤亡。

图1 传统集装箱码头前沿单条作业线基本岗位设置

2.1.2 生产指挥体系混乱

集装箱码头生产指挥体系如图2所示。若集装箱码头的生产组织缺乏规范的指挥体系、指挥通信设备不完备或与码头实际生产形势不匹配,就会出现调度指令无法传达、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导致多头指挥或越位指挥等现象。例如,如果调度员在未通知A作业线指挥手的情况下直接指挥该线作业人员去B作业线拆锁,同时未告知B作业线指挥手,则可能因监管失控造成安全事故。

图2 集装箱码头生产指挥体系

2.1.3 安全管理责任界限模糊或漏项

岗位安全责任范围存在的问题如图3所示,关联岗位安全责任存在交集或盲区现象。一方面,由多方共同负责的安全责任范围容易产生交叉区域失控的问题;另一方面,岗位安全责任范围不明确容易形成遗漏的责任范围,这样就可能因监管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

图3 岗位安全责任范围存在的问题

2.1.4 操作规程执行不严

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不遵守管理规定是集装箱码头前沿生产管理活动中最大的安全隐患。例如:靠离泊作业前未清理泊位、桥吊未及时避让、指挥人员未现场指挥等可能造成船舶失控;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未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在意外发生时,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检查设备时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导致设备“带病”运行,容易引发机损事故及人员伤亡事故。此外,作业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包括:作业人员无证上岗、酒后上岗、疲劳作业、超速操作、紧急制动、无指挥口令作业、未执行“眼随钩走”等;人机配合不当;作业人员进行危险作业时未按规定鸣笛示警;作业人员未确认舱盖、吊具的开闭锁状态就盲目操作;指挥人员或操作人员站位不当;指挥人员违章指挥;作业时交叉作业或相邻作业面的安全间隔距离不够;作业人员登高作业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带;维修人员短接或拆除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作业人员违章动火作业;驾驶员未规范使用灯光;作业人员进入“钩行路线”或其他限制区域;驾驶员未按照规定路线和方向行驶。

2.1.5 应急处置不力

各类事故、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缺乏;应急预案不完善或未进行实地演练,相关人员不熟悉预案响应程序;应急物资配备不齐全或保管不善,造成物资功能失效,例如带压设备泄压,电源电压不足,泵体出现故障,绳索、螺栓锈蚀,管子、袋子破损等;应急响应组织不力,指挥混乱,场面失控,贻误抢险良机。上述隐患可能造成紧急事件发生后抢救和抢险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当、损失和影响扩大等后果。

2.2 机械及设施方面

机械及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装卸设备、运输车辆、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电器仪表、消防设施等方面,主要包括:桥吊钢结构疲劳导致强度减弱;夹轮器等防风设施失效,拉杆、防爬楔、插板等锚固设施缺失;钢丝绳磨损、断裂;锁头、插销等连接部件松脱、断裂;电气设备绝缘失效;各类设备运行安全限位失灵;防护栏、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设施缺失;零部件松脱或断裂坠落;桥吊、集卡的制动器失灵;消防栓阀门锈蚀,灭火器过期失效;工属具的部件损坏,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断裂、松脱等现象;油、压、水、电的仪表失灵;危险部位警示标识不全面或不清晰;隔离警示措施不完善。

nlc202309051742

此外,船舶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还包括:船舶登船舷梯连接部件断裂和踏板锈蚀,无防护栏杆或栏杆锈蚀严重;登船桥板尺寸不达标,无防护栏杆或无安全网;舱盖吊装锁孔或吊耳锈蚀变形;船体破旧,导槽、栏杆、爬梯、通道、站台等锈蚀;舱内照明亮度不够。

2.3 货物及材料方面

货物及材料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集装箱类型、货物性质、包装材料、危险化学货物等方面。冷藏箱、超限箱、框架箱、液体罐箱、危险货物箱等特殊集装箱作业因货物特性而潜伏较多不安全因素。例如:冷藏箱作业时未拔电源线就起吊;集装箱内的货物尺寸超标;液体罐箱因罐内液体晃动导致集装箱倾翻;危险货物箱泄漏有毒物质或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集装箱漏底或箱门崩开,造成货物洒漏、坠落等;箱内货物超重;集装箱锁孔锈蚀变形;箱内货物为精密仪器或易碎物品。

2.4 方法及工艺方面

方法及工艺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作业方法、工艺流程、交通流向等方面。大型集装箱码头普遍采用岸边桥式起重机进行船舶装卸作业,相关作业有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不过,部分小型集装箱码头仍采用门机、吊架作业,存在装卸工艺落后、装卸作业流程不合理、装卸作业与拆加固作业交叉进行、集卡交通流向不合理等问题。

2.5 生产环境方面

生产环境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自然条件、周边环境、作业条件等方面。例如:潮汐、涌浪会引起船舶起落和晃动,给装卸作业造成困难;风雨、雷闪、雾雪、冰霜会造成设备失控报警、地面湿滑、视线不清等。此外,生产环境方面的安全隐患还包括:灯光照明强度不够;舱内通风不畅;夏季高温和冬季极寒气候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行为和心理情绪;扬尘作业影响作业视线;地面凹凸不平,坡陡弯急;船舷两侧、舱口周边和集装箱箱顶无防护栏;机械运行路线上存在障碍物,桥吊大车电缆出槽;危险场所警示、隔离措施不完善;非作业人员和车辆闯入作业现场。

3 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为集装箱码头生产指挥中心即时掌握船舶动态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船舶调度人员实时准确掌握船舶到港时间、船舶位置、航道繁忙程度等信息,便于及时清理港池内的渔船和工作船以及安排桥吊避让、安排操作人员到位,以免因船舶动态信息不准确或传递不及时造成船舶靠离泊事故。

3.1.2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水平,其通过采用智能化的操作设备和管理系统,将操作人员从作业现场解脱出来。近年来,欧美国家港口纷纷建设新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我国厦门港、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等港口也正在积极筹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3.1.3 采用新型工属具

为防止箱顶登高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作业人员应乘坐集装箱吊笼进行框架箱、开顶箱等超高集装箱装卸作业(见图4),作业方式采用“过高排”作业方式(见图5)。“过高排”作业方式可分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在手动方式下,人工操作开闭锁;在自动方式下,“过高排”与桥吊吊具锁头连锁,依靠吊具的锁杆联动功能完成开闭锁,并可随吊具的伸缩而变换尺寸。

图4 作业人员乘坐集装箱吊笼作业

图5 “过高排”作业方式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布雷特勒和特克利发明了集装箱底部旋锁自动拆装装置,其利用机械手拆装多种型号的半自动旋锁,并且附有作业完毕提示装置。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发明集装箱底部旋锁拆装设备,并已申请发明设计专利。采用上述新型装置可避免人工拆装锁时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起到节省人力成本、保障人身安全的作用。

3.1.4 机械设备的防护性设计

在机械设备设计方面,装配轮轴防护罩、高空防护栏、起升限位器、行程限位器、过载保护器、大车防撞、防挂舱、安全连锁电路等保护装置,利用定位系统和超声波技术实现运行防撞功能,以保障机械设备运行安全,避免发生机损和人员伤亡事故。

3.1.5 配备LED闪光警示灯

为在夜间突出现场作业人员的位置,在指挥手及装卸工的肩部或头顶配装LED闪光警示灯设备,以防桥吊司机、集卡司机视线不清而造成安全事故。此外,可以在集卡顶部及桥吊侧腿安装闪光警示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

3.1.6 其他技术性措施

为防止因人员操作原因造成带缆人员坠海事故,可使用绞缆机配合作业,保障船舶带缆作业安全;船舶配置液压自动绞缆机,减少船舶吃水变化和减小潮汐涨落对船舶状态的影响,以保持船舶稳定,为装卸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3.2 管理措施

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加强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规范设备运行管理;监控物料状态;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改进作业方法和操作工艺,改善作业环境。

3.2.1 管理作业人员

(1)合理设置岗位。操作、指挥、监管人员配备齐全,避免岗位空缺,并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避免管理环节遗漏或失控。

(2)建立科学的生产指挥体系。明确指挥流程,由指挥手统一指挥集装箱拆加固及装卸作业,以确保桥吊作业安全。桥吊司机遵从船舶指挥手指挥,集卡司机服从船边理货员指挥,确保不盲目动车。

(3)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安全责任范围,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时时人管事”,消除安全管理死角。单船调度员全面负责单船作业,执行作业前检查制度,落实船梯、安全网、通道、防护栏等船舶安全设施检查及情况告知责任。以桥吊海侧坎梁竖切面为界限,船舶指挥手承担海侧区域作业检查、监管责任,船边理货员承担陆侧区域作业检查、监管责任,包括清理桥下闲杂人员和车辆、警戒舱盖存放区域和监督桥吊开关舱作业。

nlc202309051742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操作规程方面,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进入作业现场时必须规范穿戴合格的劳保用品;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上岗、带病出车、疲劳驾驶等;严格执行靠离泊作业“提前联系、提前清泊、提前避让、提前到位、现场监管”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作业前检查及作业后验收设备和工属具的要求;人机配合作业实行应答确认制度和岗位联保制度;按秩序上下船和上下舱,相邻人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合理站位,避开“钩行路线”和“悠钩方向”;集卡进入桥板头后严禁随意变更车道,严格执行桥下限速规定;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落实检查监管责任;电气焊作业时严格执行氧气、乙炔放置规定并配备消防设施;服从指挥口令和手势,做到“眼随钩走”,严禁无指挥指令盲目作业;严格执行吊车 “十不吊”规定和“二次停钩”作业法;按照程序停送电,执行双人维修制度。

(5)完善应急处置程序。首先,根据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作业现场专项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置程序,如防台、防火、防泄漏应急预案及事故汇报、处置程序等规章制度,在“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的应急管理过程中,做到目标统一、分工明确、物资充足、措施得当;其次,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使相关作业人员熟悉职责和熟练程序,并通过演练不断修订、完善预案,同时检查、检验备用物资状态,及时淘汰或更换不合格的储备物资;最后,统一指挥预案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组织,以确保其快速反应。

3.2.2 管理机械和设施

集装箱码头前沿作业区域涉及的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桥吊、集卡和岸边设施。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检验制度,制定并执行设备设施检查、检测、养护、维修等管理规定;根据实际需要改装或加装指引、警示、隔离指示牌及防护栏、隔离墩等设施,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限制区域。

3.2.3 监控货物和材料状态

作业人员在装卸作业前,认真检查船上集装箱的积载状态和集装箱本身的状态,检查是否存在集装箱塌垛、错位、箱体变形或开裂、箱门未关严的情况,检查把手是否关靠到位、货物有无洒漏或泄漏、框架箱货物是否超限及绑扎是否结实、冷藏箱通电电缆是否放置妥当等。此外,在进行危险货物箱、液体罐箱等特殊集装箱作业时,需要降低设备安全负荷,控制操作速度,谨慎作业。

3.2.4 改进方法和工艺

在工艺流程方面,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试行无人桥板头作业模式,桥下作业人员撤离桥吊作业区域,拆装集装箱旋锁作业安排在靠近码头前沿的后方集中操作,以免作业人员在桥吊下方发生安全事故。此外,桥吊司机可以借助声光对位提示装置和生产管理系统的指令,协助完成桥下集卡对位及作业指令接收等;综合考虑集装箱装卸位置、旋锁类型、配载、场地作业等情况,采用安全、便捷的作业顺序;根据泊位、场地、船舶等实际情况调整车流,避免交叉逆行。

3.2.5 改善生产环境

平整港区地面,清晰标线;改善照明设备,保证作业亮度;采用抑尘作业工艺,减轻码头扬尘作业项目的扬尘污染;吊桥下方作业区域实行人车分道,严禁车辆驶入人行道;桥下定置摆放工具箱,并排列整齐;作业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设置指引、警示装置,引导人员和车辆按照安全路线进出;限制区域使用隔离墩、防护栏等设施进行物理隔离。

积极应对自然条件(如大风、大雾、暴雨、暴雪、高温等恶劣天气)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例如:作业前清理地面积雪和积水;涌浪对小型船舶影响较大,可以采取边卸边装操作工艺,避免因船舶卸空后晃动幅度增大而增加安全隐患。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5-01-06)

上一篇:保税仓主管岗位职责下一篇:青水畲族乡“三项措施”扎实做好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