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

2024-08-07

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精选7篇)

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 篇1

一、视野的宽度

所谓“视野”指的就是人的认识领域,眼睛看到而脑海里没留下痕迹的过眼烟云是不入“视野”之列的。人人都应该有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宽度,视野越宽,文化素质就越高,间接经验就越多,处事就能减少许多麻烦,立身就能增添更多优势。在现阶段,中小学罕有专门用于拓宽视野的时间、任务、指导人员或辅助工具,教师也难以走到更多的地方,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应该看到:一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的知识并不多也不深,导致很多教师因此而“知足常乐”,不求进步; 二是中小学学生求知大多率性随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发问,对问题的关注只在乎结果,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多在两三次的问答中定型;三是教师除了关照学生成长之外还要有促进自身发展的需求,正如弗洛姆说:“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必须承认,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由此,教师要更好地教育学生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教师可以着眼于拓宽专业知识和立身学问的界面。

1.专业知识。“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类话语教师都耳熟能详,也会拿来教导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自身专业的全部知识,因此学习永远处于进行时。学习知识不是用于贮藏或用于炫耀,除了掌握知识本身以外,还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要认识事物,还要运用知识拓展认知能力,养成接受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除了任教学科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有管理知识,因为即便不做班主任或学校干部,也必须在校内组织和规范学生的活动;教师应该了解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为现代教育学是建立在的这些学科的基础之上。

2.立身学问“。人生识字忧患始”,就是因为眼界开阔以后,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了,增加了许多难以解决或者答案成谜的问题。卡西尔说:“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或我们的当下经验之中。”立身历来就是人生的大课题,从《老子》到《论语》,从《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到《理想国》,从佛陀到耶稣,安身立命从古到今都是被反复提出、反复研究的内容。教师也应该了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就是力量”也好,“信仰就是力量”也罢,古圣今贤的很多思想观念都可以启发我们, 使我们能够从中看到更丰富的思想和更多样的生活,坚定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深度

有问题,才需要研究,问题的深度,决定了研究的深度。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进步及其问题》一书提到,只有人们感到有必要予以解决的才是问题,不一定非得准确描述一项真事件才能称作问题,问题解答的标准本身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某个时候被认为是问题但后来由于完全合理的理由就不再是问题,拉瑞·劳丹的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 理论探索总被看得很神秘,但是如果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时就再具体不过了。和其他领域一样,教育的问题不仅多,而且不断出现,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被准确描述,并非所有人都把它们看成是问题,不同的时间解决教育问题的标准也不一样,曾经存在的问题现在不一定还是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层级不同问题就有大小,因为地域不同问题就又各有特点,因为数量不同问题就有轻有重,所以,相同的问题,不同学校里的评估结果就不一样;问题的深度,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师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研究最能促进教师发展,但教师研究要量力而行。教师研究的问题,可着重于教育教学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

1.教育教学。育人和教书,都离不开“教”,发言可以教,不言也可以教。从“育过了”到“育好了”,从“教过了”到“教会了”,这段历程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马斯洛所认定的“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或者塑造、教育成人的。爱的能力、好奇、哲学化、 象征化、创造性等,不是灌输到他内部去的”,这段话正道出了教师的纠结和艰辛。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种子,是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催芽的媒介,是成长的外因,教师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促成种子发芽成长,还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因素来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是成长中的生命,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发展同一批学生,所以,教师始终面临着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人际关系。人情、面子和关系据称是中国的三大女神, 人是群居动物,要立身处世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独善其身” 当然好,但人际圆融才更加完美。人际关系涉及机会、缘分等缥缈的东西,有时也涉及俗礼、利益等因素,以致有些人对它采取了“好皮鞋不踩臭狗屎”的态度,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一个教师面对着家庭、学校和社会,扮演着多重角色,要达成发展学生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就要获得更多人的有效支持,搞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认识自己是难事,认识他人就更加困难,认识很多人并与之和衷共进,没有深入研究,能够做到吗?

三、待人的温度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这是《左传》评价晋国赵盾父子的话。冬天的太阳温暖而让人乐意亲近,夏天的太阳灼热而使人心生敬畏,人们喜欢怎样的“温度”不言自明。 待人的温度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认识。西方有人认为“人对人是豺狼”,也有人认为“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 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我国也有“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 “教诲”,如果把这些话奉为圭臬,待人冷漠是不言而喻的,而待人冷漠是不适宜任教的。待人的温度,落实于适时的调整。 它反映着一种心理距离,而人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到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的,而这种不稳定又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必须适时地不断地进行调整。视野的宽度可以不断向更宽的方向拓展,研究的深度也会向更深层逐步推进,但待人的温度只能够在比较小的区间里增减调整,因为它受到众人认同之“度”的制约。教师在待人方面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和同事。

1.对待学生。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对于一个个本不相干的种子,教师要用合适的温度,调动一切合适的外部条件,去催发它。教师与传教士有些相像,他们没有强制的制度和工具,靠的是对信仰的虔诚来激发对方的领悟,所以教师要常常走近学生,成为其知心人。但教师的难处就在于,他不能与学生走得过近,怎么把握其间的“度”,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了。

2.对待同事。一堆篝火不会给所有人同样的温暖,它的温度总是由近到远依次递减的,一个教师也不会给所有同事同样的温度,温度高低是双方互动选择的结果。教师个体与同事之间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是同一任课班级、同一年段、 同一备课组、同一教研组或者结对互助,教师之间往往走得更近,相互之间的理解认识也更深,形成合力的意愿也就更高, 但由于学校调配或者自身发展等变化,教师个体有了新的合作对象,原来的合作方也会随着联系的稀疏而逐渐降温。变换搭档对教师个体是有利的,可以让教师在与更多合作者的磨合中不断调整自己,汲取对方的长处,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师发展应适“度” 篇2

一、视野的宽度

所谓“视野”指的就是人的认识领域,眼睛看到而脑海里没留下痕迹的过眼烟云是不入“视野”之列的。人人都应该有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宽度,视野越宽,文化素质就越高,间接经验就越多,处事就能减少许多麻烦,立身就能增添更多优势。在现阶段,中小学罕有专门用于拓宽视野的时间、任务、指导人员或辅助工具,教师也难以走到更多的地方,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应该看到:一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的知识并不多也不深,导致很多教师因此而“知足常乐”,不求进步;二是中小学学生求知大多率性随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发问,对问题的关注只在乎结果,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多在两三次的问答中定型;三是教师除了关照学生成长之外还要有促进自身发展的需求,正如弗洛姆说:“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必须承认,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由此,教师要更好地教育学生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教师可以着眼于拓宽专业知识和立身学问的界面。

1.专业知识。“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类话语教师都耳熟能详,也会拿来教导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自身专业的全部知识,因此学习永远处于进行时。学习知识不是用于贮藏或用于炫耀,除了掌握知识本身以外,还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要认识事物,还要运用知识拓展认知能力,养成接受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除了任教学科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有管理知识,因为即便不做班主任或学校干部,也必须在校内组织和规范学生的活动;教师应该了解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为现代教育学是建立在的这些学科的基础之上。

2.立身学问。“人生识字忧患始”,就是因为眼界开阔以后,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了,增加了许多难以解决或者答案成谜的问题。卡西尔说:“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或我们的当下经验之中。”立身历来就是人生的大课题,从《老子》到《论语》,从《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到《理想国》,从佛陀到耶稣,安身立命从古到今都是被反复提出、反复研究的内容。教师也应该了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就是力量”也好,“信仰就是力量”也罢,古圣今贤的很多思想观念都可以启发我们,使我们能够从中看到更丰富的思想和更多样的生活,坚定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深度

有问题,才需要研究,问题的深度,决定了研究的深度。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进步及其问题》一书提到,只有人们感到有必要予以解决的才是问题,不一定非得准确描述一项真事件才能称作问题,问题解答的标准本身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某个时候被认为是问题但后来由于完全合理的理由就不再是问题,拉瑞·劳丹的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理论探索总被看得很神秘,但是如果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时就再具体不过了。和其他领域一样,教育的问题不仅多,而且不断出现,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被准确描述,并非所有人都把它们看成是问题,不同的时间解决教育问题的标准也不一样,曾经存在的问题现在不一定还是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层级不同问题就有大小,因为地域不同问题就又各有特点,因为数量不同问题就有轻有重,所以,相同的问题,不同学校里的评估结果就不一样;问题的深度,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师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研究最能促进教师发展,但教师研究要量力而行。教师研究的问题,可着重于教育教学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

1.教育教学。育人和教书,都离不开“教”,发言可以教,不言也可以教。从“育过了”到“育好了”,从“教过了”到“教会了”,这段历程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马斯洛所认定的“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或者塑造、教育成人的。爱的能力、好奇、哲学化、象征化、创造性等,不是灌输到他内部去的”,这段话正道出了教师的纠结和艰辛。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种子,是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催芽的媒介,是成长的外因,教师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促成种子发芽成长,还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因素来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是成长中的生命,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发展同一批学生,所以,教师始终面临着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人际关系。人情、面子和关系据称是中国的三大女神,人是群居动物,要立身处世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独善其身”当然好,但人际圆融才更加完美。人际关系涉及机会、缘分等缥缈的东西,有时也涉及俗礼、利益等因素,以致有些人对它采取了“好皮鞋不踩臭狗屎”的态度,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一个教师面对着家庭、学校和社会,扮演着多重角色,要达成发展学生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就要获得更多人的有效支持,搞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认识自己是难事,认识他人就更加困难,认识很多人并与之和衷共进,没有深入研究,能够做到吗?

三、待人的温度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这是《左传》评价晋国赵盾父子的话。冬天的太阳温暖而让人乐意亲近,夏天的太阳灼热而使人心生敬畏,人们喜欢怎样的“温度”不言自明。待人的温度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认识。西方有人认为“人对人是豺狼”,也有人认为“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我国也有“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教诲”,如果把这些话奉为圭臬,待人冷漠是不言而喻的,而待人冷漠是不适宜任教的。待人的温度,落实于适时的调整。它反映着一种心理距离,而人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到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的,而这种不稳定又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必须适时地不断地进行调整。视野的宽度可以不断向更宽的方向拓展,研究的深度也会向更深层逐步推进,但待人的温度只能够在比较小的区间里增减调整,因为它受到众人认同之“度”的制约。教师在待人方面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和同事。

1.对待学生。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对于一个个本不相干的种子,教师要用合适的温度,调动一切合适的外部条件,去催发它。教师与传教士有些相像,他们没有强制的制度和工具,靠的是对信仰的虔诚来激发对方的领悟,所以教师要常常走近学生,成为其知心人。但教师的难处就在于,他不能与学生走得过近,怎么把握其间的“度”,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了。

2.对待同事。一堆篝火不会给所有人同样的温暖,它的温度总是由近到远依次递减的,一个教师也不会给所有同事同样的温度,温度高低是双方互动选择的结果。教师个体与同事之间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是同一任课班级、同一年段、同一备课组、同一教研组或者结对互助,教师之间往往走得更近,相互之间的理解认识也更深,形成合力的意愿也就更高,但由于学校调配或者自身发展等变化,教师个体有了新的合作对象,原来的合作方也会随着联系的稀疏而逐渐降温。变换搭档对教师个体是有利的,可以让教师在与更多合作者的磨合中不断调整自己,汲取对方的长处,促进自身的发展。

“度”体现了心理预期,也隐含着价值观念,它不是一个标准刻度或一个具体数据,而是对各种事物给出一定的上下限。人人都有自己的“度”,人人都在生命进程中不断改变着“度”,教师发展,也必须调整和适应优化的“度”。

希望小学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篇3

2009年,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各部室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gzzongjie.cn/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 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市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 篇4

为大家准备了总结:高级中学教师,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_新的理论,及时更新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观念,才能适应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_,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_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_惯,学_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_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_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_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_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_。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_,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 篇5

永嘉县小学数学学术骨干团队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落实团队的总体目标大好基石。

二、工作计划:

(1)召开团队成员会议,制定学术技术骨干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各成员个人专业发展计划。9月份上交。

(2)组织团队成员个人自学。规定每位学员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必读书刊和选读6本书刊,并做好读书笔记。

(3)聘请省特级教师或其他专家为成员辅导上课,每学期2次,每次2-3天。

(4)组织学员上观摩课、研究课,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上交一个优秀教案,研讨有效教学策略,并对后备成员进行有效指导,促进他们成长。

(5)每学期撰写1个优秀案例和1篇优秀论文。

(6)每人每年上一节经典课,并制成录像光盘专辑。

(7)尽量保证每人每年外出培训一次。

(8)邀请专家引领和跟进指导下,申报一个切合实际的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课题。

(9)回顾年度工作,撰写个人总结和团队工作总结。

三、年度的经费预算

项目具体费用合计

一年订阅书和刊物的费用。200元人×10人约元(各老师自费)

聘请专家上课及其他费用。2500元天次×4天次约10000元

课堂展示活动费用。2000元次×2次约4000元

录像光盘专辑相关费用。1000元人次×6人约6000元

课题指导费用2000元约2000元

外出培训费用1000元次×10人约10000元

其他费用2000元约2000元

总计约34000元

制定人:南欲晓

摭谈小学语文命题的“四度空间” 篇6

一、凸显人文, 感受温度

以往的考试, 内容“绝密”, 考纪“严明”, 学生是等待检验的“产品”, 其基本的人性被忽视。面对严肃的监考老师、怪异的考题, 容易产生压抑、不安、恐惧等情绪, 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 试卷命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 增强试卷的亲和力,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心理, 让学生考试时能处于愉悦、积极、认真、平和的心理状态中, 并汲取到人格力量, 促进成长。

首先可多些温馨提示。例如卷首可以有老师的赠言“:同学们, 又到了期末, 到了收获的时刻!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绩!”卷中来点“友情提示”“:可要看清题目要求噢!”卷末可写上提示语“:小朋友, 别忘了检查哦!”这些温馨提示使原本静止呆板的试题成为学生与知识对话、心灵体验、情感交流的平台, 营造了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 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让其轻装上阵, 快乐考试。

其次, 试题内容的设计也要体现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在命题中也应积极体现这一科学理念。设计闪耀人文光辉的试题内容,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如一个语言文字表达的试题, 可以这样设计:出示了两只小鸟的文字介绍“:下雨了, 两只小鸟在蘑菇下躲雨, 由于互不相让, 把蘑菇弄断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 你会怎么做?请把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好吗?”这样的试题把握住了儿童的心理, 使他们容易进入角色, 去辨别是非对错, 获得真善美的教育。

二、尊重学情, 把握尺度

某校一张二年级的试卷上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写出“阶级”一词, 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针对这个词该不该考, 引起了一番争议。“阶”和“级”都是《青蛙看海》一文中的生字, 分别出现在“石阶”和“一级一级”中, 二者又可以组成“阶级”一词。于是, 命题者认为:考查了“阶级”也就考查了“阶”和“级”两个生字, 而且还考查了学生利用生字组成新词的能力。但反对者认为“:阶级”过去是热词, 现在却成了很少有人提起的冷僻词。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理解这个抽象的词语难度可想而知, 命题者将该词列入考查范围, 不是从大部分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 而是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 因此此题不应作为试题出现。

笔者比较偏向反对者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既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也应是命题者命题时的重要参考。命题者有责任有义务记住:小学语文姓“小”, 名“语”, 不应随便拔高要求, 也不能故意降低难度, 而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语文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 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的现实水平, 从儿童的视角, 精心编制出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检测试题, 以便切实发挥考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的指导和引领意义, 引导广大师生朝着正确的教学方向前进。

三、放飞个性, 开放角度

传统的命题角度单一, 推崇唯一的标准答案, 很少有开放的题目, 容易扼杀发展的个性, 泯灭发展的活力, 摧残发展的热情。由于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 学生思考的出发点和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 在考试命题时, 可设计一些开放性大、角度多的题目, 让学生依循个性, 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精彩的个性化答案。这样既能起到考核评价的功能, 又能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健康发展。请看下列一组试题:

阅读《吹泡泡》, 回答下列问题:

我把五颜六色的泡泡吹上天。/ 妹妹说, / 她喜欢金色, 因为金色象征着丰收。/ 弟弟说, / 他喜欢蓝色, 因为蓝色象征着海洋。/ 我说, / 我喜欢彩色, 因为彩色象征着我们的世界。/ 啊, 让泡泡飞得越来越高。

1.请你填填空:金色象征着 () , 蓝色象征着 () , () 象征着 () 。

2.请你说说心里话:读完诗歌你想到了什么?

3.请你做做小诗人:仿照诗歌的格式, 试着仿写一段。

这样的题型较好地体现了命题角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学生答题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也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的。像上述的第2 小题学生可以从写作对象、表达方法、文章中心和阅读主体的感受及对生活的感悟等多个角度去作答, 谈想法, 只要所说内容言之有理又不违背价值导向都是可以的, 学生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答案也肯定是个性十足、绚丽多彩的。

四、立足语用, 提升效度

语文教学, 首先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掌握作为学习、工作基础工具而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因此, 小学语文命题的立脚点和归宿要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层面, 做到积累与运用并重, 知识与能力结合, 课内与课外衔接, 过程与方法展示。

例如:阅读“: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手拄着弯头竹杖, 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 也不说话, 当头就是一棒。” (节选自《三打白骨精》) 完成下列题目:

(1) 该片段抓住了人物的 () 和 () 描写。从中, 我体会到白骨精的 () , 孙悟空的 () 。

(2) “闪”可以换成 () () 等, 但作者选择了“闪”, 是因为 () 。

(3) 请运用本段学到的表达方法, 运用总分写法, 抓住人物的细节, 写一个片段, 表现人物特点。

小丽是个 () 的同学。 () 。

这道题目覆盖面广, 以文本为依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感悟, 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再如:你的好朋友王强想逃学玩电子游戏, 他想请你向班主任张老师请个假, 证明他在家生病不能来上学了。你该怎么办? (提示:既不能目无纪律, 又不能伤害朋友。)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用能力的一种, 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此题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灵活应对、自由表达,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

小学教师度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高效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课堂互动的效率高不高。有效的课堂互动应该是互动主体多样、互动形式多样、互动内容多样。《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交往和互动、注重教师和学生相互补充,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机会,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开展学习,促使课堂互动有效,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可以说,有效互动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基石。在小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设置认知冲突、设计开放问题、模拟生活场景的策略凸显课堂互动的效度、深度与广度。

一、设置认知冲突——凸显互动的“效度”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能引发学生想参与学习的欲望,引领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由浅入深地设疑,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不断深化认识,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凸显出互动的“效度”。

(一)在知识生成点设置冲突——引发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开展得最多的形式,通过互动交流,小学生才能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知识的生成点设置认知冲突,这样能有效地引发小学生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限制,可以是说一个图形的,也可以说一个群体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一个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的说,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有的说,一根绳子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段用表示……此时,笔者就追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结合三角形、绳子等图形和实物说了所表示的意思。如果不借助这一些图形和实物,你还能说一说所表示的意思吗?”这个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引发了他们间的互动。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归纳出单位“1”的概念,从而顺利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可见,课堂互动的有效与否,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为学生服务的位置,进行有效的互动。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因此,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他们对分数的意义有效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二)在知识易混点设置冲突——引发互动争辩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严密,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并不能够进行准确区分,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现象往往容易产生混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易混点设计认知冲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厘清这些易混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这个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他们很快算出了答案。学生算完以后,笔者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学生反馈说: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14×2×2=12.56(米)。面积是3.14×22=12.56(平方米)。此时,笔者故装糊涂地说:“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刚好相等,都是12.56。”刚开始,很多学生表示赞同,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不对。”“都是12.56,怎么不对了。你们觉得呢,觉得是对的举手。”学生的观点是有些认为对,有些认为错。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计算的结果都是12.56,说明了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是一样的。” 有的学生说:“虽然算得的结果都是12.56。但是它们后面的单位都不同,12.56米表示的是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12.56平方米表示的是这个圆的面积。算得的结果虽然相同,但是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是错的。”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的知识易混点设置认知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数学争论,他们数学争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互动学习中,学生对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数学概念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这样的数学互动学习是十分高效的。

二、设计开放问题——推进互动的“深度”

开放的问题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开放的问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思考,这样在交流互动时才有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推进互动的“深度”。

(一)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思考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生活应用性,《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通过生活化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在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处设计开放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笔者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长6米、宽4米的房间铺设地砖,现在有边长80厘米、1米、2米三种不同规格的地砖,请你帮助选择一种。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80厘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2米的铺起来,接缝少,显得大方”;还有的说:“选择1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浪费最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回答都非常精彩,都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可见,设计这样的开放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由于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对,故学生的发言显得特别积极,而且还能对别人的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千奇百怪,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学会创新。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创设如下情境:让学生把8支笔平均分给几位同学,每位同学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刚才是怎么分的说一说。正当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有8支笔,每位同学分2支,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这时,平时不爱发言的一位学生举起了手。此时,教师马上表扬了这位学生,然后微笑地叫他回答。这时这位学生很自信地说:“老师,不对,我觉得应该用6支铅笔分给3个小朋友,因为还有2支铅笔是不一样的!分给其他小朋友不公平。”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此是,教师马上让全班学生用掌声对他进行表扬,并说:“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你真会观察,而且能考虑全面,为小朋友着想,我想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善于观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在这个教学中,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亲切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了互动,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进行互动交流,没有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辩论、质疑,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低下的。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化的课堂氛围,因此,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

三、模拟生活场景——拓展互动的“广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生活经验和已知的知识背景上,而且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能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可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场景的模拟,在模拟化的生活场景中进行互动,从而拓展互动的广度。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由各种币值组成的总价是1元的模拟币,让学生去超市买东西,要求不能买完,东西要尽量多。买后进行了展示,并组织了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说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还找回来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于人民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付钱”与“找钱”,学生学会了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这样的互动,学生都非常乐意参加,学习的情绪空前高涨,不仅锻炼能力,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完成这一学习活动以后,教师又让学生在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去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要自己拿钱与超市里的收银员进行付钱、找钱的互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以上案例中,通过对付钱、找钱场景的模拟,能够让很多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中去,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去超市进行付钱、找钱的实践,能有效地拓展互动的广度。

上一篇:电影《燃情岁月》台词下一篇:法国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