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2024-07-09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精选6篇)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篇1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一、抛出这一主题的立意是什么?

1.德育和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为重要的两块内容。(解决外人质疑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二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做事的能力。从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来说,学校教育给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提供基础性、习惯性的支撑。德育和智育尤为重要。

2.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德育和智育,更不能把二者切割开来。(解决德育和智育谁更重要的问题)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内容。

3.如何科学地去推进这二项内容,并把握二者关系是这一主题的中心立意。

二、思考这一主题的角度有哪些? 1.外延和内涵。

德育不单单是道德教化,智育并不能纯粹是知识传授。德育:道德品性、行为、人格自我控制力 智育:知识思维、能力、素质自主学习力

即内涵不断丰富,增加了深度。外延不断拓宽,增加了宽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2.问题的解决

德育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育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化和系统化 德育存在的问题:

(1)载体、手段、方法、活动、抓手等等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2)不了解学生成长的节点、敏感期、冲突期,没有认真分析,没有专业化思考,只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3)说教的多,批评的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多。缺乏精心设计,缺少专题研究和推进。

(4)没有形成处处有德育的共识,没有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机制,没有构筑成“教书育人”的场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强抢学生时间,乱发练习资料。(2)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

(3)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缺乏专业化思考,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4)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不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潜能不能爆发出来,要取得学科高质量难乎其难!3.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激活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潜能。六句话:

(1)凡是学生能做的事,你老是就不要去替代。如果替代了,你这是剥夺了学生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才能,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思想。(2)有些事,试着让学生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3)我们的学科质量提高不上来,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动起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潜能没有挖掘出来。

(4)学生主动要求做十道题,和学生被动去做十道题,其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5)德育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6)基础要靠教,行为要靠训,接下去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了。教师要从灌输、说教中解脱出来,设计引领,创设情境,提供平台,推动自主。

北京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出炉,给自家孩子存一个吧!

今天,“教育那些事儿”来和大家说说养成教育的事儿。之前,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其中,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各个年级段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值得家长们看看,可以直接拿来当做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规范。

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

小学1-2年级

思想情感:升降国旗时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会唱好国歌,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明礼仪: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见到师长同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问好;不说谎。

遵纪守法:按时上学,积极学习遵守校规、班规和家规;公共场合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购物、乘车自觉排队。

学习求知: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努力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乐于探索求知,养成读书习惯。

生活卫生:初步养成早睡早起习惯,讲究卫生,衣着干净整洁,学会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齐。

健康安全:读、写、坐、立、行姿势正确;饮食卫生,认真学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乐观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护意识。

勤俭环保: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爱惜学习和生活用品;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

志愿服务:初步了解社会;学会承担必要的班级劳动;尝试体验公益劳动,了解志愿者和志愿精神的内容。小学3-4年级

思想情感:升降国旗时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宏亮洪亮,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明礼仪:关心父母健康,听从父母教导;礼貌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同学互相帮助,文明交往;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说话和气、耐心倾听,衣着得体,举止文明。

遵纪守法:学会用班规、校规解决小纠纷;遵守规则,活动有秩序;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

学习求知:课前做好准备,上课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勇于提问,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一定自主阅读能力。生活卫生: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爱惜、保护环境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健康安全:有生活安全常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初步的安全自护能力,懂得生命的宝贵。

勤俭环保:主动学习劳动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钱,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粮食;保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善待动物、爱护植物。志愿服务:关心学校、社会,积极承担班级劳动;了解志愿者服务内容,热情参加志愿服务,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小学5-6年级

思想情感: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了解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喜欢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崇敬英雄模范,学习榜样。文明礼仪: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理解和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诲,知错就改;尊重同学,与同学真诚合作、互助;对待客人友善得体,热情大方。

遵纪守法: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不拥挤;参观、出游守规则、讲秩序,文明观演观赛;根据师长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机及上网时间,健康使用互联网。

学习求知: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计划性强;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爱好广泛,乐于科学探索,积极发表见解。

生活卫生:饮食起居有良好习惯,注重个人和公共卫生;做事有计划、讲效率;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安全:合理饮食;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运动兴趣;珍爱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护、自救能力。

勤俭环保:积极承担家务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热爱和尊重大自然。

志愿服务:热心公益,初步具有担当自主劳动的意识和劳动能力;积极参与孝亲、尊师、敬老、爱幼、助残等志愿服务,乐于承担班级、校园、家庭、社区义务劳动任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初中 思想情感: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心时事政治。

文明礼仪: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人交往热情大方得体,平等宽容,尊重他人隐私。

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维护社会道德规范、公共秩序和法规;爱护公共设施;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守时守信;文明上网。

学习求知: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有兴趣特长;乐于实践,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

生活卫生:合理饮食,科学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穿戴整洁、得体;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能够管理好个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

健康安全:客观认识自己,懂得接纳、欣赏他人;形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勤俭环保:消费适度,生活不攀比;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卫生;具有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志愿服务:勇于担当,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学会诚实劳动;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高中

思想情感:熟知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文明礼仪:感恩父母,自觉为父母分忧;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注重仪容仪表,保持良好形象。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和权利;力所能及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遵守网络伦理道德,注重信息安全。学习求知:形成跨学科学习、可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能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面对问题能辩证分析、独立思考,做出理性判断。

生活卫生:生活方式健康阳光,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健康安全: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乐观的品质,能够根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勤俭环保:积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不断提高多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能初步提出创新性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强,掌握比较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比较娴熟的劳动技能;尝试进行创造性劳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服务社会。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篇2

1 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 那么, 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见,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但主体无疑是各级各类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学校必须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1.2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获得的, 课堂教学中渗透性德育是最丰富的道德教育, 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伴随着学生求学历程的始终,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3 德育和智育的渗透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分成两套人马、两个系统的现象一直存在, 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 德育与其无关。这导致了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开展, 并且效果不理想。必须明确, 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 教师是否在专业教学中把德育贯穿和渗透进去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而且配合了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员的德育工作,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2 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2.1 教师认识不统一

一些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 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与己无关。为此, 我们有责任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重新进行审视, 努力寻找教学中的盲点, 避免专业课教学中对渗透性德育不够重视的误区, 要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把全面开展课堂德育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

2.2 教师自身素质发展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 才能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发掘其德育因素, 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 教师育人意识淡薄, 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 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 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 甚至同一学科不同教师之间, 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 差别都很大。审视专业课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 从总体来看尚未达到我们的要求。

2.3 缺乏德育渗透的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只是单纯追求专业知识评价结果。特别是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聘中, 对专业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 并作为硬指标提出量化要求, 而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 显得软弱无力,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方面要求, 即使有这方面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虑。

3 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3.1 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既当传授知识的“学术之师”, 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 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既注重言教, 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 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

3.2 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 缺少道德, 何谈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灵活、适度地进行德育。比如“佛山死婴存活事件”发生后, 我们将其引入专业课教学中, 通过讨论和学习该事例, 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事件, 引导学生围绕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问题, 结合自己未来职业特点展开讨论。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道德低下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是非分明, 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 除了批评, 更要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 在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都要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讲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服务大众, 奉献社会, 自觉成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成为社会的合格建设者。

3.3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

专业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教育形式。在专业课上,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和合作精神, 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在正常人体学教学活动中, 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人体结构的印象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对人的尊严和人的社会性进行深入挖掘, 在挖掘过程中, 提示要点, 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有些学生看到人体标本, 常感到好奇、好玩、可怕。通过人体尊严教育和专业态度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人体标本提供者的伟大, 医务工作者职业的崇高, 将热爱专业的情感与职业道德、职业奉献精神相结合,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专业学习活动的同时得到道德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水平的提高。

4 德育中进行专业渗透

4.1 德育课与专业的联系

中职学校在德育课程的安排上, 尽量结合专业特点, 同时要求德育教师在讲授时联系学生的专业, 避免德育课空洞乏味, 使学生意识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 加强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素养, 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要让学生体会到德育课的意义, 体会到思想品德代表人的素质, 能够反映人的生活本领。一个完善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学生只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4.2 班会课与专业的联系

我校将班会课列为正式课程, 有计划、有教案, 计算课时工作量。班会课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 如开展职业道德、择业观、护理礼仪等教育。

学生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要求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 这是卫生事业对学生首要的要求。树立理想信念, 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3 第二课堂与专业的联系

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机会, 能够提供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 是一项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

我校的课外活动很丰富, 如组织国情小论文演讲、专题讲座、国情新闻发布和评论、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活动, 还可以把优秀小论文送广播站、学生报社, 进行国情宣传。学校的学生社团也很多, 包括英语、球类、演讲、舞蹈、歌咏、健身、护理技能等方面的学生社团, 通过开展各种与语文、英语、德育、护理、心理等学科相关的活动, 促使学生在能力素质与德育素质方面共同发展。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既要靠教师的指导, 也要靠学生自身的学习, 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是重要的德育阵地。

4.4 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的联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 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要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实践中的自觉磨炼。

我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现在心理咨询室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该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为学生管理部门提供学生的心理动态, 进行心理讲座和大型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员和监察员等, 根据专业结合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智育 培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09-02

从理论上来讲,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经营者,而且也是学生精神家园的总设计师,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班主任工作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塑造中的作用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自身的思想品德与个人魅力,对学生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在生活、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视如己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实践中还要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肯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于班主任而言,个人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当忠于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多以情动人、寓爱于教,才能使学生愿意去学,在乐中学。

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对于班主任而言,应当以个人之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以身作则、言必行,尤其是日常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起到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班主任应当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为学生做表率,并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乐观、进取以及奋发向上的思想观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与否是班主任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而当前的班主任、教师均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教育教学以及知识的传授方面,孩子担负着重大的学习压力却难以感受到班主任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爱,这既是难以培养学生道德思想情操的原因,同时也是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塑造中的价值体现。

2.班主任在学生智育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最忙碌的人,他不仅要对班级日常的思想、纪律以及规范活动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而且还要完成既定的知识传授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应当以具体学科为基础,将重点内容放在实际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才是学生的主场,这也是新课改内容的重要要求。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在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在下课以后能够有效的对课上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总结。

2.1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对于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而言,学习方法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其积极性,同时还对学生个人的创新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正确的引导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亦然。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正确引导学习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精心指导与个人水平。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应用该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其转变成自己的。一般而言,知识更新与职业流动,要求人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在校期间没有主动的学习或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就会被动接受知识,一旦离开学校需要自主学习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逐渐迷失自己。“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基于此,学法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知识传授更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正是这个道理。

2.2 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指学生通过发动其内部学习动力,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中来,通过树立榜样,输入正能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立志等方式来确立和实现学习目标。实践中,我们可通过沟通、交流以及分析研究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具体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有的放矢,促进学习,实现教育目标。

2.3 对学习方法以及技巧进行创新

班主任工作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是学生素养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效果、质量保证的核心要素。第一,通过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具有实用性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第二,通过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的实践,来检验学习理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第三,通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学习,尤其要掌握自主、探究、合作以及实践的学习方法。

2.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终极目标,同时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学生的注意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班级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对于班主任而言,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应当加强重视与反思,即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第二,积极发动班级学生,对理论、方法以及经验和技巧进行学习交流。实践中,可以通过与师生进行汇报和交流,积极学习有效的方法、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在学生德育与智育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创新思路和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质量和水平,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宝英.论班主任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02).

[2]吴剑,丁宁宁.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3]林苍劲.班主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快乐阅读,2012(10).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篇4

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西进运动不仅在一个世纪左右开拓了一个新大陆,堪称现代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壮举,而且也有力推动了美国民主化的进程。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但西进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如关于印第安人的问题,对自然环境的肆意开发和破坏,也给美国留下了一些至今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最近看了一部反映美国西进运动的电影《与狼共舞》,本文就根据这部电影和西进运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顾名思义,西进运动是美国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向西部边远地区以前被认为荒原的西部为开发地区进行迁徙的过程。美国建国之初的领土今本限于东部沿海地区,后来通过战争,购买等手段,领土开始向西部扩展,在美国领土的扩展过程中,处于领土西部边缘地区的广大未开发土地一般都被称为西部。内战之后,西部也就成为包括了大平原在内的广大地区,而在这广大地区内则生活着被当时的美国人视为野蛮、未开化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大平原地区最早的居民,在美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式的生活。美国向西部开发的措施,必然要和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发生冲突,所以西进运动中形成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印第安人的问题。而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不同阶段,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在第一阶段,在建国初到1830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采取笼络边疆,镇压内部印第安人的政策1。因为在这一阶段,刚刚诞生的美国还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局势,一方面处在英国、法西班牙等殖民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方面又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虽然无力对印第安人采取过于强硬的行动,但有觊觎印第安人生活的土地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就只能采取这种两手的措施。为了充实国库和开发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在建国之初,美国政府对边疆印第安人采取了怀柔的策略,注重发展和印第安人的“友谊”,树立友好和善的形象等,还在法律上给印第安人一定得地位。例如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有权„„管理对外国的,各州之间的以及土著的贸易。”1970年通过的《贸易交往法》进一步赋予国会处理印第安人事务的权利,强调“只有联邦立法机关而非各州政府能够同土著部落进行谈判和订立条约”等2。而对内部的印第安人,则采取镇压的措施。

在第二阶段,美国政府实行西迁印第安人,推行保留地制度的政策。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美国急于获得经济发展的空间,白人社会的土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印第安人居住的广大地区,就成了美国人的目标,国内局势的稳定,使美国腾出手来对付印第安人,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不愿他们与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印第安人被破迁移到更西部的贫瘠荒凉的保留地区,电影《与狼共舞》的背景就是美国内战后美国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过程。在电影《与狼共舞》之前,西部电影一直是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但印第安人在电影中的一般都是充当负面或者是陪衬的角色,电影《与狼共舞》是本着为印第安人翻案的态度拍摄的,这部电影虽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但却是做的最彻底全面的,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许多的印第安人,他们要么充满智慧,要么坚强勇敢重视友谊,可以说,用一篇文章来形容,就是“从‘野兽’到英雄” 1 《试论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轨迹》

吴洪英

转自《纽约时报》, 1 9 9 1 年11 月2 5 日

2《试论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轨迹》

吴洪英

转自《纽约时报》 3。在早期的西部电影中,印第安人甚至不是被当做“人”来刻画的,而只是一种陪衬或者说是背景,用来反应大草原上荒凉、广阔的场面,其作用和一匹狼或一棵树差不多。1956年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执导的《搜索者》中,约翰·韦恩饰演的伊森已不再是到的完美的白人化身,福特将真正的英雄桂冠颁给了杰弗里·亨达饰演的马丁——一个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儿。有这一点看,不妨把马丁看做印第安人由负面形象向正面形象的过度4。接着1950年福克斯公司推出的一部描写白人与印第安人结盟的电影《折箭为盟》。虽然该片并不是一部经典的西部片,但却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印第安人的影片。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片在美国电影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5。在这部影片中,印第安人一改以前野蛮,未开化的形象,表现了印第安人坚强、正直、诚恳、自尊的一面,可以说,为《与狼共舞》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折箭为盟》并未能表现出印第安人生活的整体风貌,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情况,《与狼共舞》结束了这一向现象。《与狼共舞》

6的成功标志着银幕歪曲印第安人的终结。

《与狼共舞》改编自迈克尔·布莱克的同名长篇小说。凯文·科斯纳自己担任导演、制片人,还亲自出演了影片的主角——邓巴尔少校。“与狼共舞”即邓巴尔少校的印第安人的名字。影片讲述了1890 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骑兵少校约翰·邓巴尔主动请缨去居住地附近的边地驻守,在与当地印第安人接触后,邓巴尔最终被古朴、勇敢、刚毅的印第安人彻底同化7。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角色,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象。首先是白人士兵,标榜“讲文明带入蛮荒的心脏”的白人士兵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代表,他们推崇征服、掌控自然,相人是自然的霸主,只有人才有灵魂,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不拥有灵魂的,自然界与其他一切生物应臣服于人并为人服务8。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以破坏自然为代价,为了开垦土地,开发矿产,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通过武力,阴谋等手段,从印第安人手里夺取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把他们赶离自己时代生存的家园,赶往荒凉、贫瘠的保留地带。为了获得食物,更可恨的是仅仅为了消磨时间,他们肆无忌惮的猎杀动物,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他们的入侵,还给苏族印第安人带来了灭顶之灾,当苏族人拒绝交出固有的领土时,他们采用武力、收买等手段不断侵吞他们的土地,并将他们赶出自己固有的家园。以白人士兵为代表的白种人,在影片里显露出一副副粗俗,野蛮的形象。反而是用了大量的画面描写了印第安人纯朴、自然的生活,这两种对立,表现了入侵者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印第安人的文化的丑恶现象。这也为邓巴尔少校后来身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在影片中开始不久,就已经表现出这种倾向,例如,当邓巴尔少校去驻地的时候,身旁跟着一个喋喋不休,粗俗野蛮的白人,邓巴尔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没有哪个人跟着,这个旅程对他来说将是一个莫大的享受,因为他已经深深地被大草原壮美的景色所打动,所以才被白人的喧闹所烦扰。那个吵闹的白人车夫,可以说就是整个白人入侵者的一个 3《<从“野兽”到英雄>——记银幕上的印第安人》

林常青

《环球文化大观》

2001年10月

《<从“野兽”到英雄>——记银幕上的印第安人》

林常青

《环球文化大观》

2001年10月

《<从“野兽”到英雄>——记银幕上的印第安人》

林常青

《环球文化大观》

2001年10月

《<从“野兽”到英雄>——记银幕上的印第安人》

林常青

《环球文化大观》

2001年10月

《<与狼共舞>的主题内涵和价值反思》

李敦之

电影文学2001年第八期

《<与狼共舞>的主题内涵和价值反思》

李敦之

电影文学2001年第八期 表现。

接下来,重要的一个象征,就是那匹狼,狼可以说是大草原上一种常见的动物,狼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狡猾、凶狠的动物。可是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的话,狼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的祖先。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成果: 在远古时期,人类能够驯化狼的原因是,狼具备和其他种族成员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的本能。温驯、友善是狼的本性。狼拥有极高的智商,是极具团结意识的族群。它们结群而居,行动一致,众志成城。狼其实十分胆小,对人类本能地惧怕。但是在人类将狼定为敌人以后,迫于人类的进攻,就连最胆怯的动物,也会成为最无畏的勇者9。所以狼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印第安人,因为印第安人的命运和生活方式和狼十分相像,狼和印第安人是当时大草原上最早的居民,而狼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以及他与邓巴尔的友谊,正象征着邓巴尔和印第安人之间将来所形成的友谊,而邓巴尔第一次遇见他就用了“白袜”这样一个具有印第安人风格的名字来称呼他,也表现了这一点。“狼的自然本色在电影中其实是苏族乃至整个印第安土著民族的象征”10。影片中最注重刻画的还是印第安人的形象,基本上真实的还原了一百多年前印第安人真实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影片中刻画的多个印第安人,他们智慧、友善、勇敢在白人到来前,自由纯朴的生活在壮美的大草原上。但是白人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不仅土地被掠夺,连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野牛,也被屠杀灭绝,野牛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尤其在冬天,野牛皮可以用来取暖,但是,白人的到来,使野牛的数量急剧减少,邓巴尔少校来到边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看一看野牛,但是却被告知,已经很少能见到野牛了,影片用了大量的镜头来描画野牛,数千头野牛在草原上奔腾的场面尤其令人震撼。当邓巴尔少校和印第安人一起围捕野牛时,看到数不清的野牛被剥去皮躺在草地上,所有人都沉默了,印第安人沉默是因为他们天赐之物被屠杀的越来越少,而邓巴尔沉默,是同情印第安人的处境,还是反思白人的行为,不得而知,而野牛越来越少了。

在内战结束时,西部大平原还有数百万甚至千余万野牛生存,白人开始对野牛进行屠杀,是为了开发的需要。修筑铁路的公司,为了获得新鲜的牛肉,开始屠杀野牛,后来为了确保铁路运行安全,铁路公司雇佣猎手屠杀铁路附近的野牛,渐渐的,屠杀野牛成为一种消遣娱乐,有些铁路公司的广告就是猎杀野牛的服务11。但是,对屠杀野牛起更大推动力的,还是当人们发现野牛骨可以作为肥料和野牛皮可以制作皮革后。有记载表明, 1872—1874 年每年被杀死的野牛为30万头。有些估计认为, 到1885 年, 整个大平原被杀死的野牛多达1 000万头,尽管一些统计数字不尽相同, 但在1872—1883 年间, 数百万乃至千余万头野牛白人开发者屠杀殆尽, 这是不争的事实。1883 年, 一个博物馆远征队到西部去寻找野牛标本,结果在整个西部寻找到的野牛还不足200 头。到1903 年,大平原的野牛减少到34 头。大平原上主要的野生动物—— 野牛被消灭了12。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影《与狼共舞》用几千头野牛重现当年也牛奔腾的景象,不仅是为了让 9 《<与狼共舞>的主题内涵和价值反思》

李敦之

电影文学2001年第八期

《<与狼共舞>的主题内涵和价值反思》

李敦之

电影文学2001年第八期

《野牛的灭绝和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

周钢

史学月刊

2002年第七期

《野牛的灭绝和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

周钢

史学月刊

2002年第七期 人们欣赏,我想,还有一种祭奠和警告的意味在里面吧。野牛和印第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野牛灭绝了,印第安人也失去了生存必须的环境,印第安文化也随之消失了,在电影的末尾,印第安人宁静的冬营被白人的马蹄声打破,孤独无助的狼仰天长啸,象征着印第安文化的最后回响。电影独白说:“十三年后,他们的家园被毁,野牛群也消失了,最后的苏族部落,在内布加斯拉州的罗宾逊堡,与白人签署了居留地协议。美洲平原的马背文明,和神秘的西部处女地,很快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13

后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虽然屡有改变,但印第安人最终失去了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和文化。印第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西进运动留下的许多问题,依然有待解决。西进运动的一些教训,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民族问题的解决,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也有一定得借鉴意义。这篇文章是由电影《与狼共舞》引起的一些思考,所以写到这里,随着电影的结束也就可以结束了。关于西进运动的其它问题和借鉴意义,要在其他地方继续讨论。

电影《与狼共舞》

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09级历史学二班

学号

40903060

姓名

德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篇5

机电部 李丛

政治经济学应是经济学类的核心课,经济学科的专业课和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同时我们还认为不仅经管类学生应该学习政治经济学,理工类的学生也应该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因此,政治经济学课程定位在是基础课、必修课和专业课课程定位基础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在教学、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这是主流。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在改革开放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以上,在世界上可称作“中国奇迹”。世界经济同期增长率约3%。

中国经济较好地发展,体现在政府不断总结经验,成功地宏观经济调控,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和稳定发展。例如,1993年~1996年,为制止经济过热,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又抑制了较高的通货膨胀,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成功实现了另世界刮目相看的“软着陆”。中国经济较好地发展,还体现在这30年我国陆续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等。

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实在政府主导下实施的。而政府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引导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缺少经验,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环境保护部里,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步骤地解决。

讨论题4: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认识

对于人民币升值这个提法,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准确地讲,只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实际,最近几年,人民币对英镑、欧元等均是贬值,对此,不妨提供一组数字:

币种2005年11月9日2006年11月9日2007年11月9日

英镑VS人民币100:1410.6100:1497.85100:1563.89

加拿大元VS人民币100:682.48100:696.56100:800.48

欧元VS人民币100:946.41100:1003.53100:1089.88

可见,人民币对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不但没有升值,反而在不断贬值。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仅仅是对于美元升值而已。

探讨人民币汇率走向问题,首先要弄清这个基本事实。

那么,人民币为何会在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不断贬值的同时对美元持续升值,甚至已经升到了如此高的幅度呢?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在于结构、市场、政策、制度等四方面因素,如果我们就在这个模型结构中探讨问题的话,那我们看,事实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优势、传统对外开放策略的政策导向、非弹性的汇率制度和外汇结汇制度早已有之,最近几年在这些方面也并没有出现足以引起人民币汇率急速升值的突发性事件,当然,如果说这些领域长期积存了一些矛盾也是要予以肯定的,但这些领域的矛盾已经构成支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基本面了吗?不妨回顾一下同样是我们课上讲的问题:中国虽有廉价劳动

力,但我们的总体外贸条件在恶化;中国内部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中国国内不断提升的CPI,通货膨胀在由结构性向全面化发展,等等等等,以上方面,在汇率上实际都是不利于人民币的汇率升值的,我想人民币对美元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不断贬值的事实就恰恰可以说明以上问题。

既然人民币从其实际含金量来说不具有大幅升值的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近期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呢,而且升值预期一再地被提高?私以为,与其说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不如说美元在巨幅贬值,美元的贬值反过来看就表现成了人民币升值。

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不过都是美国使人民币被迫升值的国际舆论上的幌子,事实在于,美国要通过牺牲它重要的贸易伙伴的利益、通过自身货币贬值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吸引国际实体资金进入美国国内发展实体经济化解潜在危机、缓解产业结构空心化问题,同时提高让各位总统头疼的就业率、再次就是通过贬值让各国分摊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险、缓解布什政府任内再次出现的对外债务问题。所以,归根结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过是美国转移经济风险的结果,这就像当年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事件一样,只不过倒霉蛋不是日本,而是成了中国。

国际金融市场原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由市场,如果以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观点来看国际金融问题,那只不过是一头被蒙上了眼的驴子,辛辛苦苦地走着,却不过是为别人拉磨!这里,我们需要的正是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利益分析法!

所以,探讨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利益分析是基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很有应用的必要。那么,人民币未来的走向是怎样的呢?我想,在利益的战场,起作用的就是对自身立场的清醒认识程度、对自身权益的捍卫意识和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当两个同样合理的权利在对峙时,二律背反,力量对比就起决定意义。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未来走向,不能仅仅用经济关系来分析,美国的意志已经相当清楚了,其财长保尔森的“循循善诱”就是对美国意志的最好注解,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我们也清楚,现在关键就在于,中国能够清楚地界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国家策略。

中国或者说中国政府的博弈意志、博弈能力将最终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向!中国政府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主要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长,储汇风险增大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扩大汇率制度的弹性或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钉住美元的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弹性有限,今后应逐步扩大汇率制度的弹性或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第二,放松或取消外汇结汇制度。我国多年实行外汇结汇制度,汇率的风险几乎全部由政府承当,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今后应逐步放松或取消外汇结汇制度,实行藏汇于民,降低政府的储汇风险。第三,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中国政府的外汇结构相对单一,今后应调整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结构,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

具体可以包括,鼓励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鼓励实施对海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的收购、鼓励对出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鼓励对替代进口进行投入、鼓励对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进行投入、适度加大对外援助规模等等。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篇6

1.1社会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包括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改革深人的进程中,一些新的国际思潮和价值观逐渐渗透进我们社会的各阶层,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多元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冲突逐渐突出,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风气盛行,这些都给中职学校敲响了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对社会针对性的警钟。

1.2企业经营需要

新时期企业的经营运转资金很重要,但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良好的德育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是人才需要具备的。

1.3教育改革需要

传统的中职教育日的只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工作技能,这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工作和生活。随着中职学校生源的不断萎缩和素质的逐步下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德育教育是当前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必须提高德育针对性,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达到预想目标

1.4学生自身修身需要

中职学生的生源年龄段相对偏低,正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度期,是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独立性和对事物的认知性都不明确,很多青少年犯罪行为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因此,此时迫切需要学校做好德育方面的针对性教育,以帮助学生在技能获得的同时做好自身素质修养,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立足社会并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行。

2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上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得多,主要间题在于:

2.1学生心理和生理形态差异过大

在普通高中学生为升卜最好的大学努力学习时,中职学生却过早地接触了社会,这个时期的他们心理年龄大都不成熟,但身上担负的确是20多岁的生理责任,在没有正确的引导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思想和能力的错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极易犯错

2.2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退而求其次,很少有真正主动进人中职学校学习的,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错误认识的影响,很多学生更是对学习失去信心

2.3学习理论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在中职学校接受新的知识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产生厌学情绪,不会就不问,不问则更不会,这样恶心循环造成很多学生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这需要中职学校教育从基础抓起。

2.4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上一篇:员工入职申请表下一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