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前教育审批

2024-07-26

民办学前教育审批(共8篇)

民办学前教育审批 篇1

喀什日报(汉)/2006年/3月/30日/

(2)有与办学层次、办学内容、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人数 不少于3人。

(3)校长与副校长间,正、副校长与担任人事、会计、总务职务的人员之间,实行亲属回 避制度。

4、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熟悉教学业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1/3。

5、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稳定、集中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舍,建筑面积地区级不 少于500平方米,县级不少于300平方米。租借校舍的,租期不少于3年。教学用房必须具有安

全性,必要时,教育行政部门可要求出具由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办公室出具的房屋使用

安全证明。

民办学校不得租赁转租或已被抵押的房子作为教学用房;民办学校也不得将租来的教学用房 转租给其它民办学校。

6、有与办学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和场地,有一定的图书、杂志、报刊等 资料。其中,开办计算机专业的民办学校应配有PⅢ型计算机20台(地区级必须在40台)以上,计算机房面积在40平方米(地区级不少于80平方米)以上。计算机型号随形势的发展由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临时作出规定。

7、设立文艺、体育、卫生等涉及专业性教育培训内容的民办学校,应当经有关行业主管部 门审核同意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办学形式;

5、专业设置;

6、学习期限;

7、师资来源及拟聘教师名单和基本情况;

8、教学计划及大纲;

9、使用教材;

10、招生区域和对象等。

(四)资格证明。包括:

1、办学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2、办学公民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和复印件;户口所在街道或派出所出具的办 学者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

3、拟任校长的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原工作单位人 事部门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本人简历、资格的证明文件。

4、拟聘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5、拟聘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五)资信证明。应提交由本地审计或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其资金数额须符合本文 件规定的注册资本金的标准。

(六)办学场所证明。自有校舍的应提供产权证明和产权所有者出具的同意无偿或有偿使用 的面积、条件、期限和证明文件。

租借校舍的应提供租赁协议书,其内容除注明租借面积、期限以及双方权利、责任外,还应 注明租金的计算和交付方式。

设同类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不得办分校,需异地设立教学点的,须经设点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原审

批机关同意。民办学校不得将教学任务承包给任何单位和个人。

第十四条:公民不得同时兼任两个以上民办学校的校长。

第十五条:民办学校聘任教师、职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民办学 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六条: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法人或合伙、个人登记,办理《法人(合伙、个人)登记证书》和

《代码证书》,凭《法人(合伙、个人)登记证书》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刻制印章和开设

银行账户的证明,到公安部门申请刻制校章、财务章,到银行开设银行账户;到物价部门办理《收

费许可证》。以上办理的有效证件复印件及印模须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审批的有关规定:

1、民办学校刊登、张贴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2、刊登招生广告前,须先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民办教育招生广告审批表》(一式两 份)。

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加盖广告印章,一份留备案,一份送工商行政部门备案后再送广 告经营单位。

3、刊登广告内容必须与《办学许可证》内容一致,且不得有虚假、含糊等不实之词,不得 有不切实际的承诺。语言叙述要准确,方案要精练。广告一经审定,非经重新审批不得更改。民办学校在制作招生简章前,须将底稿一式两份报教育行政部门。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后,加盖印章,留一份备案后,方可印制、散发。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

第十八条:民办学校收费、退费应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自治区《关于印 发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新发改价费[2005]729号)等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

范性文件。

第十九条:民办学校应参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学校财务制度,并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送会计报告,并根据教育

行政部门的要求,委托指定的社会审计机构对其财务会计状况进行审计。

第二十条:民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应当确定校长等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占经常办 学费用的比例,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民办学校的财产应与举办者的财产相分离,要分清民办学校中的国有资产、举办者投入、社 会捐赠、学校办学积累的资产,分别登记建账。学校办学积累和社会捐赠的资产,只能用于改善

办学条件和增加教育投入,不得用于分配,也不得用于教育外投资。

第二十一条:民办学校的分离、合并、解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八章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六、十七、十八条执行。第二十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民办学校 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年检时间:按惯例通常在每年11月进行,具体年检日期由教育行政部门另行通知。

(二)年检内容:民办教育年检是对民办学校一年来办学活动的综合检查。包括:

1、学校管理方面:一年来民办学校执行国家、自治区、地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 况;有哪些重要活动,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经验;还有哪些问题,今后的改进措施;主要规章制度

制定、执行情况;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在公安、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的情况。

2、教学管理方面:一年中招生人数、班数、结业生数,在校生数、班数,教职工数,所开 设课程名称;学籍管理情况。

3、财务管理方面:执行财务制度情况;一年来学校财务收支状况。

4、下学期有无人事变动,有变动说明原因及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中的内容有无变更,有变更说明原因及变更项目。

(三)年检时民办学校须提交的证件和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2、年检总结;

3、年检统计报表;

4、财务审计报告;

5、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出具的综合治理达标证明。

每年年检须提交的具体材料由教育行政部门另行通知。

(四)年检结束后,教育行政部门将年检合格的民办学校名单、缓检的民办学校名单、注销 的民办学校名单向社会发布公告。

年检未合格的学校,责令其停止招生,办理注销手续。未按时参加年检的学校,须在3个月 之内办理补检手续;逾期不办者,视为自行停办,责令其停止招生,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民办学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四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五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作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取消办学资格

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施行前已批准的民办学校须在两年内达到本规定的办学要求,否则予以 吊销办学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山地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民办学前教育审批 篇2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实现民办学校公共财政资助全覆盖

一是市、县两级政府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对实施中小学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每年按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1/4的标准 (大约小学1 550元、初中2 025元、职业学校1 750元) 给予补助;对学校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补助1/2经费 (每人每年约4 380元) 。从2011年起市本级财政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全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引导性专项经费分别为2 800万元和1 600万元 (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加一倍) 。

二是从2011年秋季起, 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时实行免学费政策, 并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三是2011年起, 新增民办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生均教育经费补助等专项补助资金2 895万元, 其中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新开设的工科类专业按每生每年1.8万元标准进行生均经费补助, 还落实了2亿元经费专项补助宁波诺丁汉大学二期建设。

四是今年制订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确立了“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 特别强调要扶持一批服务大众、民办运行、收费合理、管理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 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

我市将完善教师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关键工作来抓。

一是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对部分民办学校核定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事业教师编制指标, 由用人单位择优引进并稳定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通过地方立法, 明确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民办学校教师, 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目前本市民办学校享受此项政策参加事业养老保险的已占教师总数的55%以上。

三是新编制的《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已经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 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

四是《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规定, 民办幼儿园必须为教师办理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 并要求教师年均收入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5倍以上。

三、启动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浙江是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 我市在其中承担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试点任务。围绕试点工作, 我们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确定了改革试点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分类管理, 着重厘清、解决当前制约民办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学校产权归属、税收优惠、教师待遇、合理回报、财务监管和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 根据“新老分断、合理引导、自愿选择、着眼未来”的原则, 建立两类学校不同的政策扶持和规范体系, 一方面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另一方面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 从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研究起草了《宁波市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涉及的审批登记、学校产权、教师待遇、税费优惠、财政资助、财务管理、收费政策、退出机制、法人治理、捐赠激励等十个方面。其中对民办学校分类标准、教育捐赠激励、学校产权归属等难点问题提出了探索性的处理办法, 努力做到既保护举办者的积极性, 又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民办学前教育审批 篇3

根据教育部网站前不久公布的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013年共计有258个专业将不得安排招生。这些未能通过的专业涉及全国60多所高校。如江苏大学的检验医学(五年),南京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五年)、眼视光医学(五年)、精神医学(五年),南京师范大学的语言科学技术、信息安全、影视戏剧编创,盐城师范学院的金融学,南京审计学院的法务会计,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法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金融学,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会计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的信息安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公安情报学。

从公布的结果看,在全国高校未获审批的258个专业中,热门专业不少,比如法学、会计、金融学、空乘、管理等。这些专业由于办学成本较低,又是考生报考热点,所以高校争相开设,结果导致市场明显饱和,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较差。而有些被“驳回”专业中还包括了不少看似时髦的专业,如老年工程、老年医学、高尔夫产业管理、全球健康学,再如语言科学技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言语听觉康复、消防指挥等。这些专业名称听起来不错,但由于比较专,师资比较欠缺,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就业面较窄。因此,也未能或批准。考生在报考时,如果遇到有些高校违规招生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请勿报考,以免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

nlc202309040530

民办非学历教育学校审批服务指南 篇4

服 务 指 南

哈 尔 滨 市XX教 育 局

—————————————————————————————————————————————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

(行政许可项目)

成立登记

一、审批主体

哈尔滨市XX区教育局高成职科

二、审批依据

审批民办学校(非学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教育厅[2005]113号文件《黑龙江省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哈尔滨市教育局[2004]67号文件《哈尔滨市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

三、审批条件

1、举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除机关法人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都可以举办民办学校。

2、举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具有本市户口,居民身份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外地来我市申办学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有本市担保单位或担保人。

3、举办者必须具有通过捐赠出资等方式,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办学的基本条件(场地使用面积300平方米、设施设备价值10万元、注册资金3万元)的能力。

4、学校的校长必须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教育工作5年以上,懂教育,会管理,道

德高尚,身体健康,年龄在70岁以下,能专门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无其它任职。

四、申报材料

1、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举办者的资历证明文件:举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提供法人资格证明文件;举办学校的个人提供本人户口、身份证、学历证、就业情况证明;

3、校长资格的证明文件(户口、身份证、学历证、教师职称证、不在公职的证明);

4、聘任教师的教师职称证,财会人员的职称证;

5、学校章程、发展规划; 学校章程应当规定下列主要事项:(1)、学校的名称、地址;

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不得重名。

(2)、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等;(3)、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

(4)、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5)、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6)、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7)、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8)、章程修改程序;

6、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格证明;

7、举办者投入资金的验资证明。学校注册资金最低限额为3万元;

8、办学场地和设施的证明;

(1)、办学场地的产权证明。租借场地的必须签定3年以上的租借协议;

(2)、办学场地必须是非居民住宅,非高层,非校中校,非地下室,相对独立稳定,无任何安全隐患,不扰民,使用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3)、学校设备清单及来源情况证明(购货发票等);设备价值总额必须达到同类学校市级评估标准乙级学校以上水平,不少于10万元。

9、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教材、大纲、教学计划;

10、《哈尔滨市民办学校(非学历)审批备案登记表》;

11、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1、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2、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的设置标准的;

3、学校章程不符合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4、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学校校长、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之仍不改正的;

5、办学场地或周边环境有安全隐患的;

6、与其他教育机构重名的。

六 审批流程

受理申请——实地考察——审查材料——行政审批---发许可证

七、窗口电话(业务咨询电话)

总机:XX

八、办理地点及乘车路线

XXX XX 乘车路线:XX

九、中 心 投 诉 电 话

XX 行政效能投诉电话

民办学前教育审批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1号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以下统称“民非院校”)的审批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民非院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主要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及其他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

第三条(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规范和完善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的管理,促进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负责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实施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审批、管理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民非院校的举办,实施规划、审批、管理、督查和评估等工作。市和区县民政部门,是本级政府民非院校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本市民非院校的法人登记和管理。

第二章 机构设立

第五条(审批权限)

民非院校的设立,由办学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负责审批,报市教委备案。

第六条(申办条件)

举办者申请设立民非院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举办者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二)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以下统称“校董会”)及其章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三)具有必备的开办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

(五)配备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生活与安全保障设施;

(六)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负责人(院校长);

(七)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八)配备符合条件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九)具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

(十)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具体要求遵照《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臵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设臵标准》,见附件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学校筹设)

(一)(筹设申请)

申请筹设民非院校,由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二)(筹设申请材料)

申请筹设民非院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校董会)、办学经费和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学校管理体制等。

2.申请者填写签章的《上海市民非院校筹设审批登记表》(另行公布)一式三份和举办者资质资格证明材料。其中:

(1)国家事业单位投资办学,须提交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其办学的证明文件;

(2)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资参股企业投资办学,须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证明文件;

(3)公民个人申请办学,须提交申请人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明材料、户籍或居住证原件及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3.举办者的投资来源、投资数额和投入方式,以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资信证明或验资报告,由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或金融机构出具),并载明产权归属。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捐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5.两个及以上举办者联合筹设民非院校,须提交《联合办学协议》,其中应载明各方出资的方式和数额、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变更联合办学规则和程序等。

(三)(筹设审批)

审批机关收到筹设申请后,应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是否受理申请,不受理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受理申请的,自申请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筹设的决定,并送达申请者。

审批机关同意筹设的,发给同意筹设批准文件,并对同意筹设的民非院校所拟定的名称,提出意见后,函送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审批机关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筹设期限)

民非院校的筹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超过筹设期限的,举办者应当重新提出申请。筹设期内,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招生办学活动。

第八条(正式设立)

(一)(正式设立申请)

在筹设期内完成筹设后,举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书面申请。

无需筹备已具备办学条件,达到本《暂行办法》和《设臵标准》规定要求的,举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直接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书面申请。

(二)(正式设立申请材料)

1.完成筹设后申请正式设立民非院校,举办者除需提交第七条第二款所列最新材料外,还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审批机关的同意筹设批准文件;

(2)筹设情况评估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出具);

(3)登记管理机关的校名核准通知书;

(4)申请者填写签章的《上海市民非院校设立审批登记表》(另行公布),一式三份;

(5)校董会首届成员构成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6)学校章程。应当包括学校名称、注册地址、办学地址;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形式、办学内容、招生对象与规模等;学校资产数额、来源和性质;校董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职期限和议事规则;学校法定代表人;投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回报方式和数量(或比例);学校自行终止办学的事由条款和善后处理规则;学校章程修改规则和程序。

(7)学校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有效证明文件。其中:自有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须提供产权证明材料;举办者租赁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须提供与产权人(或授权使用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协议)》;办学形式中有全日制办学(或向学生提供食宿)的,须提供与其招生规模相适应的住宿和餐饮等生活设施设备相关有效证明文件;如住宿和餐饮等生活保障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的,须提供与受托服务方签订的《承包合同(协议)》。

申请者须提供办学所使用校舍资源的配臵情况,以及相应的安全、消防等合格证明。

(8)拟任学校负责人(院长、校长)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以及从事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经历的有关证明材料。

(9)拟聘请的学校专兼职教师名单和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拟聘请学校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从业资格等证明文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10)申请开设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2.直接申请正式设立民非院校,举办者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上述第七条第二款所列材料和本条第二款第一项所列(3)、(4)、(5)、(6)、(7)、(8)、(9)、(10)目所规定的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正式设立审批程序)1.(受理申请)

审批机关收到举办者报送的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办学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申请材料收到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2)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审批机关应当受理,并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正式设立的决定,并送达申请者。

2.(审核批准)

审批机关受理办学申请后,应当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对举办者提供的办学申请材料以及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进行审核评议或评估论证,由专家或

评估机构出具《审核评议意见》或《评估论证报告》。审核评议或评估论证费用由审批机关承担。

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以及《审核评议意见》或《评估论证报告》,作出“批准设立”或“不予批准设立”的审批决定,并将审批决定以书面形式在规定期限内送达申请人;作出不予批准设立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救济途径和有关权利。

3.(备案公告)

审批机关作出批准设立决定后,应及时将民非院校有关申请材料(复印件)和批准设立决定书,送市教委备案。

审批机关应将批准设立的民非院校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形式、办学内容、招生对象与规模等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

4.(核准发证)

批准设立的民非院校,由审批机关核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和副本。《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法人登记)

民非院校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法人登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到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税务等登记手续。法人与税务登记等完成后,方能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条(学校名称)

民非院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言义一致。民非院校的名称一般由“地域名(上海市××区县)、特殊名(两个以上汉字组成)、层次名(进修学院、专修学院、进修学校、业余学校和培训中心)等三个部分组成。

民非院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等字样;不得有损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与本市区域内已经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名称相同或相似;不得与终止或停用不满三年的教育机构名称相同或相似;不得带有中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政党、社团组织、军队编号的名

称;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和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不得带有可能造成误解误导的文字、内容或简称。

第十一条(不予批准)

申请设立民非院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一)举办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或举办者自身不具备出资条件,以他人名义提出办学申请;

(二)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非院校或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非院校;

(三)未达到《设臵标准》规定的办学条件;

(四)学校章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作修改;

(五)校董会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民非院校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

第三章 办学变更

第十二条(举办者变更、办学层次和类别变更)(一)举办者变更

民非院校举办者的变更,须按《学校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并在进行学校财务审计清算后,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原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审批要求和程序进行审批。经审批机关审核批准、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后,新举办者方可开展办学活动。

申请变更民非院校举办者,应当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原举办者提交的《变更举办者申请》;

2.校董会同意变更举办者的决议、方案和《学校章程》修改决议; 3.学校《财务审计报告》和《清算报告》; 4.资产变更验资报告; 5.举办者变更的有关协议书;

6.举办者变更后新举办者的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

7.举办者变更后新决策机构成员名单及其备案报告; 8.举办者变更后的新《学校章程》。

(二)民非院校办学层次和类别的变更

民非院校办学层次和类别的变更,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学校向审批机关提出办学层次和类别变更的书面申请,审批机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设臵标准》进行审批。经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并办理变更手续后,学校方可按照变更后的办学层次和类别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三条(学校名称变更)

民非院校的名称变更,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名称变更的书面申请,经审批机关审核同意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实施。学校名称变更不改变其办学层次和类别。

民非院校变更名称,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学校名称变更申请》;

(二)校董会《同意变更学校名称的决议》和新《学校章程》;

(三)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新校名核准通知书。第十四条(学校注册地址变更)

民非院校应在经批准的学校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民非院校在原注册地址所在区县范围内变更注册地址,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批机关核准,并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方可在变更后的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在本市范围内跨区县变更学校注册地址,应当向原审批机关和新注册地址所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原审批机关和新注册地址审批机关批准同意,并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法人登记变更和税务登记变更等手续后,方可在变更后的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跨区县变更注册地址后,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新注册地址审批机关负责管理。

第十五条(其他变更)

(一)民非院校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学校法定代表人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实施。

(二)民非院校负责人的变更

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学校负责人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三)民非院校校董会或董事长的变更

由原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校董会或董事长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四)民非院校办学内容的变更

由民非院校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第四章 办学终止与机构注销

第十六条(办学终止的情形)

民非院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应予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

(三)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第十七条(终止办学)

(一)民非院校终止时,须妥善安臵在校学生;

(二)民非院校终止时,须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清算。1.民非院校自行要求终止的,由学校组织审计和清算; 2.民非院校被依法撤消的,由审批机关组织审计和清算; 3.民非院校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审计和清算。

审计和清算期间,民非院校不得开展审计和清算以外的活动。

(三)民非院校清算后的财产按下列顺序偿付: 1.应退学习者的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

2.应发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 3.有关债务。

民非院校偿付上述费用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四)终止办学的民非院校,由审批机关收回《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审批机关应将准予民非院校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及时报送市教委备案和抄告登记管理机关,并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十八条(注销登记)

终止办学的民非院校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自收到审批机关准予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时,须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民非院校证章以及学校的财务审计和资产清算报告。

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发给注销登记证明,并收缴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并予以公告。

第五章 教学点备案

第十九条(备案受理)

(一)民非院校应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地点开展办学活动。

(二)办学条件等符合规定要求、财务状况良好、诚信守法、管理规范、声誉较好的民非院校,可根据需要申请设立教学点。

民非院校的教学点不是独立的办学机构,其办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管理须由设立教学点的学校统一实施,并承担责任。

民非院校不得以联合办学的名义,在不具备相应办学资质资格和条件的机构中设立教学点。

(三)民非院校教学点的办学场所和办学条件,须符合《设臵标准》的规定要求。

(四)民非院校跨区县设立教学点,事前须分别向本校所在地审批机关和拟设教学点所在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简称“备案机关”)

备案。审批机关和备案机关应及时受理民非院校设立教学点的备案申请,并予答复。

民非院校设立的教学点符合规定要求的,备案机关应予以备案并将备案情况告知审批机关。

第二十条(备案材料)

民非院校设立教学点,应提供下列备案材料:

(一)设立教学点《备案报告》(包括:教学点地址和教学条件、教学层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生规模、可行性分析等),并附《备案登记表》(另行公布);

(二)拟设立教学点的场所和设施的产权证明材料或《租赁合同(协议)》以及其他应符合《设臵标准》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

(三)学校须对所设教学点实施“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调配,收费和财务统一管理”的制度与措施;

(四)《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和学校财务审计报告。

第六章 办学规范

第二十一条(办学许可证)

民非院校应当按照《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载明的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类别和层次、办学项目和内容等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应当放臵在学校主要公开场所(如招生点、收费点、报名点等)的明显位臵,做到亮证办学。

民非院校遗失《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向审批机关提交补办申请(随附公告原件)。审批机关经核准后予以补发。

民非院校不得以联合办学(或授权办班)等名义,出租出借《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得委托(或授权)不具备办学资质资格的机构(或单位、个人)办学、办班。

第二十二条(教学管理)

民非院校应当按照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内容,以及确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增减改变课程、课时和内容。

第二十三条(教职工聘用)

民非院校应配齐配好合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用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

民非院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被聘任的教师签订聘任合同,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民非院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被聘用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招生简章和广告)

民非院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在发布前向审批机关申报备案,填报《备案表》(另行发布)。

民非院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内容,应当合法、真实、准确,须与申报备案的内容一致。

民非院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载明学校名称、办学许可证号和广告备案号,以及学校地址、教学地点、办学层次、办学内容、招生对象、教学条件、师资情况、学习期限、收费标准、证书发放、食宿条件、退学退费等事项。

第二十五条(收费和退费)

民非院校制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当依法向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民非院校应以学期为单位收取学费,不足一学期的教育培训,应以教育培训周期为单位收取学费。

民非院校在招生收费时,应当按照已向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备案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法,收取费用,并须开具本校的合法收费凭证(发票);不得收取未经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备案,以及未向社会公告的任何费用。

民非院校须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退费办法和标准,向社会公告后执行,并在招生收费时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十六条(资产与财务管理)

民非院校应当依法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建立健全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出资人应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金和资产须经法定机构验定,并计列在学校法人名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

民非院校应当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行相应的学校会计制度。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民非院校有虚假出资、抽逃办学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等情形的,审批机关可以委托专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专项检查、评估和年检)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非院校的日常监督管理,根据本市民非院校的办学状况和社会反映热点问题,依法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发现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民非院校办学水平的社会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非院校通过委托具有教育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社会评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做好民非院校年检工作。

第二十八条(法律责任)

(一)民非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处罚。

(二)民非院校存在以下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依情节轻重,责令限期改正、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擅自分立、合并民非院校;

2.擅自变更民非院校名称、办学层次和举办者; 3.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

4.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5.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

6.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7.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

8.管理混乱导致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

(1)校董会未依法履行职责;

(2)办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

(3)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

(4)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

(5)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6)违反国家规定聘任、解聘教师。

第二十九条(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已受理设立申请,逾期不予答复;

(二)批准不符合依法筹设和设立条件申请;

(三)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五)侵犯民非院校合法权益;

(六)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按照执行)

本市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学历教育机构,在校界之外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按照本办法执行。

由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教育咨询公司等企业,向办学所在区县审批机关申请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办学许可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外省市教育培训机构,在本市申请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办学许可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不适用范围)

依据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上海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暂行办法》(沪劳保技发„2006‟23号),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境外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办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 篇6

项目名称 办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项目类别 非许可项目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或社会组织)提交申办报告;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审申报材料;

(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现场踏勘、考察;

(四)专家组评议提出考察咨询意见;

(五)民办学校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同意筹设或正式设立;

(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正式批文;

(七)批准正式设立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审核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提供刻制印章、办理收费许可证及到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登记的相关证明文件;

(八)办理终结,材料归档。

申请条件: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详见《四川省民办教育机构分类设置标准》)和《四川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申报材料 :

(一)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1、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3、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应有关、有效证明文件。

(二)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批准书(文件)。

2、筹设情况报告。

3、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4、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5、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承诺时间:

承诺时间说明(一)筹设学校:条件具备、资料齐全,15个工作日办结。

(二)设立学校:条件具备、资料齐全,20个工作日办结。

收费依据及标准:不收费

政策(法律)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川府发„2003‟43号)、国务院412号令。

备注:办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6个审批项目均适用本“办事指南”,6个审批项目是:

规模庞大的民办教育 篇7

据教育部统计, 2011年初, 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教育机构) 11.90万所, 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392.96万人。另外, 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18341所。民办学校的出资人、投资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2003年9月, 中国第一部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文件《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2004年4月,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施行。从此, 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化阶段。

目前的民办高校可以分为四类:“捐资举办的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 “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经营性培训机构”。《中国经济周刊》从多位教育界业内人士处获悉, 一部由教育部牵头、被称为“30条”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 正在紧张地起草和修改中。《意见》规定, 国家将根据民办高校的不同分类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具体而言, 前两类学校将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 享受到税收、土地、教师身份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将被要求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法人) , 其会计制度参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而对于那些经营性培训机构, 则登记为企业法人, 同普通企业一样,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民办教育生死劫 篇8

“民办教育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开门见山。

这一天,是2009年5月15日,“如何振兴中国民办教育”研讨会正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三楼会议室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专题研讨会办到了第六场。

与会的民办教育界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政协委员凡数十人,没有人在发言中对民办教育的现状满意、对未来的前景乐观。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董事长马自雄的发言很富冲击性:“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7年以来,民办教育已经遭受到了5次大规模的冲击。最近的这一次,也许会有一大半民办学校阵亡。”

第一次冲击:《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时光倒流到2004年3月18日下午,新华社刚刚全文公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其中第六条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应当经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敏感的马自雄立即去找学校的财务主管:公办学校有没有非国有划拨资产?有没有非国有划拨经费?财务主管回答得很干脆:都没有。

马自雄的心一沉,他知道,一场来势汹汹的游戏已经开始上演。

各地的(公办)“名校办民校”行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顶着北京四中、人大附小等品牌资源,雄厚的师资依托,政府在用地、校舍、设备方面的强力扶持,使这场“假民办”与“真民办”争夺生源大战的结果,是前者的步步紧逼,后者的节节败退。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的学校,在那个时期关闭了7所;而北京汇才中学董事长侯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民办学校每天都在死亡。

业界愤愤不平,意见提了一箩筐,但没有人能撼动垄断了行政权力的教育主管部门。“假民办”一边享受着国家投资的土地、设备、师资等好处,一边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同时又得到了高收费的回报。“这让我们哭笑不得,名校办民校,原本就是用了纳税人的钱,那么,你就不该二次收费啊。可你看看,一个利益集团却要把两头的好处都攥在自己手里”。信力建说。

在出席著名教育家、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市原副市长朱永新举办的一次教育论坛时,看到民办学校在校生节节攀升的数据,马自雄忍不住发言,提醒与会代表注意“节节攀升的背后”,“那就是洗牌,假民办的数量上来了,真民办下去了,更多的真民办,只好转向了幼儿园教育。”5月18日一早,马自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第二次冲击:民办非企业法人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都成了民办非企业法人,不伦不类,不事不企,成为另类”。5月15日,马自雄在发言中说(“民办非企业法人”概念源自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第251号令《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编者注)。

于是,民办非企业法人的称谓,从11年前开始散见在民政、工商、教育的多个法律法规当中。按照柴纯青的解释——从纯粹的学理上来说,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发达国家的出资方通常都不求回报。而企业恰好是以利润为取向,與学理背道而驰,于是乎就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概念。

问题是,中国法律体系内的法人一共只有4种: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不属于上述4种中的任何一种。

“有些政府部门怎么对待我们呢?单独列一个标准,公务员们也不知道怎么管。仿照机关、事业、社团法人管理呢,好像都说不大通,最后还是当成企业对待,民办学校的负担自然就加重了。”马自雄在发言中说。

还不仅仅是负担加重那么简单。既然不是企业法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的“合理回报”又从何而来?在当天的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界权威学者杨东平表示,7年前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时,重点放在了“促进”上,模糊词汇却出现在了法律之中——它允许“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与会者的共识是,社会早已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办学校,“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定位,让“合理回报”变得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第三次冲击:民办教师的二等公民地位

2008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南省2008年一号文件,明确湖南全境民办教师一律以事业单位标准办社保,引起民办教育界的一片欢呼,信力建在博客里就对此大加激赏。

不仅是湖南一家,浙江宁波、嘉兴、安徽宣城也已依样画葫芦,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上海市即将召开的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将对此予以明确。只是,在5月15日的研讨会上,民办教育界代表所能讴歌的典型,翻来覆去还是这几个,主办方甚至将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和宣城市教育局局长杨邦孝请到了现场介绍经验。

更多的民办教师,还处在“二等公民”的地位。春节前,在北京市某民办中学工作了11年的教师王君梅(化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第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区区1300元。她曾经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公办小学工作过20余年,把自己的经历告知社保部门,追回公办学校龄,退休金在3个月后变成了1680元。但她再看看原来公办学校与她同龄的老同事,退休金都能拿到3200元左右,整整是她的两倍。

2007年9月,江苏省出台文件,该省民办教师一律以企业标准办社保。让马自雄叫苦不迭。军心开始浮动,马自雄别无选择,咬咬牙,加大投入,在企业标准社保基础上额外给教师购买补充保险,以拉齐与事业单位社保之间的鸿沟。

马自雄清楚地知道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的师资状况:“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不太在乎,一是他们离退休还远,二是他们喜欢自由,不愿意回到原来的体制中去。但中年教师就不一样了,人一到40岁,肯定就要考虑退休后的问题。”

“我在这里呼吁,要像湖南省那样,给民办教师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办理社保”。马自雄在5月15日的发言中说。次日,他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明言:相对于“民办非企业法人”这个瓶颈,民办教师的“平等公民”地位更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他翻开《民办教育促进法》,把第四章的部分规定念给记者: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法律写得非常好,可惜只是观赏法。”马自雄说。

“《民办学校管理条例》也必须修改了”,与会代表、宁波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严新乔说,“否则教师身份不伦不类”。

第四次冲击: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

2005年,农业税开始免征,教育费附加改为国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承担;2006年,《义务教育法》在20年后获得修订,彻底改变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局面。至2007年底,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免学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住宿费)惠及全国农村;至2008年9月,城市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也宣告完成。

“两免一补”的背后,自然是国家财政的投入。2007年,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上一年度的3.01%骤增至3.31%。按照2007年24万亿的GDP计算,当年教育经费大幅增加了740亿,“其中的大部分用在了‘两免一补上”,每年负责主编《中国教育蓝皮书》的杨东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民众欢呼的背后,一批民办教育出资人黯然出局。北京律师田坤出席了5月15日的研讨会,并介绍了他在2007年帮助一批河南省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较争取到“两免一补”的過程。在他依法介入之前,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曾经作出决定,“两免一补”只惠及公办学校。

“这实在是奇怪的逻辑。”田坤说,“因为河南上报给中央的在校生数量,是按照2004年的统计上报的,那个统计里面,包含了民办学校在校生。”

张海军作为河南省农村民办学校代表也参加了5月15日的研讨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主要就是靠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勉强维持运转,现在国家不让收费,如果不补给我,我就只好关门了。”

他并不是河南省农村民办学校出资人中最悲惨的一个。他在会议上表示,他的一位朋友,当初用自己的宅基地办起的小学,最终因为“办学条件差”而未获“两免一补”,学校关门之后,已沦落到靠养两口猪维持生计的地步。

会场的发言突然变得激烈起来,数位与会者指出,张海军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介入,并非主动为之,而是当地政府百般劝说的结果——为了完成“普九”指标。“现在政府有钱了,最近七八年间财政收入节节攀高,就开始过河拆桥了。”

第五次冲击:绩效工资

“两免一补”的阵痛尚未化解,绩效工资的冲击又接踵而至。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这无疑是落实《教师法》第六章第25条之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重大举措。但在马自雄看来,却有一半以上的民办学校挺不过这一关。

春节前,3名骨干教师从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离职,重回公办学校的怀抱,到今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7名。军心再度不稳,马自雄只好再度追加投入。

他已经有过计算,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需要平均在每名教师身上追加投资1700元/月(每月实发的追加工资为1300元,乘以1.34的社保系数之后为17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所学校的特色办学已经形成品牌效应,每年招生都能维持六选一的标准。“我能挺过去,在民办学校里,我的流动资金还算雄厚。实在不行,我也只好提高收费,那个时候,就不是每年有两三千人报名了,不是六选一了,可能只能是三选一了。”

“现在想想很好笑,一二十年之前我们做民办学校之初,都是用略高的工资从公办学校挖人,加上我们这边体制灵活,不少好教师愿意过来;现在却反过来了,那边的体制还是死的,但收入却高了许多。”马自雄无奈地苦笑。

上一篇:第九章 工作日志制度下一篇:英语培训班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