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鉴赏(共8篇)
外国文化鉴赏 篇1
外国文学鉴赏之欧也妮与葛朗台
他是经验丰富的葡萄庄园主,是个聪明的投机者,是个理财能手,在当今社会这都是生存天赋。
同时他也是吝啬鬼典型代表,在巴尔扎克的笔下,他的一生是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扭曲了他的灵魂,他为了财产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其中葛朗台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金子的痴狂,比如像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般抢夺女儿的金梳妆匣,利用女儿的亲人的情感剥夺女儿对亡母的财产继承权临,死前抢夺神甫的镀金十字架,他死的时候还满足地让欧也妮到了那边向他汇报,但是他的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他占有欲的结束。
金子,浸透了他卑鄙的灵魂,支配了他一生的行为,占有了他全部的生命。他做过的种种丑恶的表演,忽喜忽怒,忽恶忽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他的富有和极其不相称的吝啬,我们都知道货币的主要作用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以及贮藏手段等等。老格朗台对于货币最在乎的便是贮藏这个用途。他似乎以拥有金子为荣、为享受,而不去在意金钱对于他来说真正的作用,没有在意如何利用金钱让他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他的生活水平几乎低到了无法再低的程度,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葛朗台是个富人——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富人。他只要多花一点钱,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是他不肯。
我们在他身上看见了拜金主义者和守财奴普遍的心理和思想误区,看到了所有一般人的共通之处:欲望!以及社会欲望大部分是靠金钱来得到满足。同时也。看到了这类拜金主义信徒自有其独特的道德观。葛朗台从不欠人家什么,当然也不让人家欠他,他绝对不动别人的东西,意思是绝对尊重财产私有权。然而他毫无顾忌地无偿占有旁人的劳动等。他认为手生来是捞钱的,让钱从自己的手指缝漏出去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不能说葛朗台老头不疼爱她的女儿,可是金子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东西呀!和女儿的健康、太太的性命相比,葛朗台自然更疼爱他的金子。欧也妮把金子送人,绝对是天理不容的强盗行为,理当罚她吃清水面包;太太袒护女儿生病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的金钱的巨大威力,更重要的是拜金主义的荒谬以及对家庭和个人感情世界的悲剧性影响,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像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籍,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求。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他终其一生为金钱奔忙,积累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妄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可怜的女儿继承了他的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唯利是图之被围猎的对象。
由此我们大学生应该深究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情感和金钱利益,当然情感和利益都是我们必不可少所要追求的东西,它们能满足我们作为社会个体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但是在追求这些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前提,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目标,也就是不被金钱所奴役,同时不被感情所羁绊你前进的脚步,要有追求有价值的成就你短暂的人生。
当然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我们拒绝悲剧。
文商11王巧
外国文化鉴赏 篇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 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也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弘扬民族精神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是中华民族的需要, 是时代的需要。
二、外国文化的思想腐蚀
人的生存由原来局限于一定时空之内发展为时空的压缩, 由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之内发展为超出民族国家的局限, 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交往意义上的人。全球化不断加速, 活动地域的改变, 带来了各种文化的冲击和交融, 挑战国民的民族意识。
近年来, 流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以电视剧、电影、明星、服饰、饮食、化妆等各个方面展开渗透式腐蚀。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着各种日本漫画的虚无主义、欧美影视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功利主义、韩国文化中的享乐主义。从服装到发饰, 从音乐到饮食, 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力主义、奢靡之风等也透过各种多种文化形态冲击着我国。例如, 日本动画《奥特曼》成为所有小男孩最爱的同时, 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暴力解决问题的种子;当初一部韩国《大长今》掀起了韩国美食的热潮, 而今《来自星星的你》又再次升温对韩国饮食、服饰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狂热追捧。原本普通的炸鸡啤酒因为一部电视剧成为街头巷尾排成“长龙”抢购的美食。透过媒体进行的文化侵略更具有隐蔽性, 各种文化的冲击如潮水般涌进大学校园展开意识形态的渗透, 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进行腐蚀。
大学生们有着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天性, 但由于社会阅历浅, 知识结构不完善, 价值观未成熟, 明辨是非真伪能力不足, 极易对外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 导致民族虚无主义的产生。
三、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流失的表现
整体上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还是充满了自豪感, 对社会和祖国还是充满热爱的积极情感, 但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发展, 大学生群体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民族精神动摇和缺失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族文化认同感淡化。
例如:有的学生把“自由独立”极端化, 处处标新立异, 甚至脱离集体、孤芳自赏;有的严重地“崇洋媚外”, 狂热地追赶欧美时髦、日韩影星、漫画游戏等, 严重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鄙弃中国优良道德风尚, 丧失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风貌等等。
2. 理想信念动摇。
部分大学生喜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信仰缺失、世界观、价值观模糊、喜欢走捷径, 极端个人主义, 对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失去信心, 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感到渺茫。
3. 国家主人翁意识缺乏。
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庸碌懒散、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实事, 对国难国耻表现较冷漠, 自我意识强于集体意识, 行为习惯和规范标准被误导, 主人翁意识淡薄, 忘记自己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4. 公民道德修养弱化。
当代大学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90后独生子女, 吃苦精神不够、对社会缺乏实践和了解, 个人认识极易产生偏差, 整体不够成熟, 生活阅历不足, 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主观片面化、情绪化、极端化。他们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正确认识, 抵御能力不足, 出现了, 如:道德失范、满腹牢骚、享乐主义严重、没有奉献精神、缺少科学务实的精神、社会良知不足等现象。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着实堪忧。面对外国文化的强势进攻和错综复杂的局面, 如何应对, 令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状态回归是关键的问题。
首先, 要加强课堂教育。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已有的思政理论课程中与民族精神有关内容, 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同时, 还要善于抓重点突出的活动或事件, 如:“新疆恐怖分子暴力袭击事件”“五四青年节”“七七事变纪念日”等, 及时准确地宣传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典型事例等, 有效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的自觉意识。其次, 抢占校园文化宣传的各个阵地, 开设专栏板块、公众平台等。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演讲赛、辩论赛、摄影展、红歌会等巩固民族精神。开展各种丰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 如:参观朱德纪念馆、红军博物馆、烈士纪念碑、慰问孤儿院、养老院、看望老红军等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同学讨论问题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外国文化鉴赏 篇3
关键字:跨文化外国文学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和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是人们用来抒发情感、丰富内心、传播信息的工具,它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着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文学是全球化的产物,它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将文化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更利于世界人民在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交流。近年来,大量的外国文学不断涌入我国,为了让大众更好地赏析外国文学,外国著作的翻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本土的语言把外国文学更加准确地翻译出来是各国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位世界著名语言学家曾指出:想要真正学习到语言,就必须要理解以及掌握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内涵。在我国,跨文化的文学翻译虽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对外国文学翻译的质量还是普遍不高。文学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语言艺术的认知,它需要充分地还原对方文学艺术中的民族思想和美感。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使文字表述的得体,又要使文化正确的传播,还要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阅读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西方,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都包含很多人生哲理和西方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下面几部文学著作,让我们在跨文化阅读的角度下对它们进行赏析。
在美国经典小说《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打开的巧克力是什么滋味的。中国观众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觉到有点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在此处要把人生比作巧克力。要了解这个比喻就要从西方文化入手,因为在西方一盒巧克力一般都是20块或者24块装,每一块巧克力的味道都不相同,酸甜苦辣都包含在其中,但是过去巧克力的包装上没有标志提示你所拿的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所以只能自己打开亲自品尝以后才能知道。这个比喻在《阿甘正传》中使用得极其恰当、形象,关于“巧克力滋味”这句名言也流传至今,传授给我们生活真正的含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品,这个故事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故事的情节简洁明了,描述了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在抓捕一条大鱼的过程中耗尽了力气,却又被迫投入到另一场和鲨鱼的搏斗之中,故事的结果是那条鲨鱼抢走了老人的大鱼,只给老人留下了大鱼空空的鱼骨。虽然老人的大鱼最终被鲨鱼抢走了,但是老人依靠自己坚忍不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保护了自己的生命,战胜了鲨鱼,同时也战胜了自己。这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在恶劣环境中仍然从容不迫、不可战胜的桑提亚哥老人的形象,它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是西方文化一直推崇的民族精神。
文学史上有很多文学著作是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作品要属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束的普罗米修斯》了。埃斯库罗斯通过对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战斗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与强大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这与作者小时候经历过雅典贫民追求自由的斗争有很大的联系。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了宙斯的统治被推翻后的新世界的描述上。此部作品是雪莱在移居罗马以后创作的,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对人民无限制的压迫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不满,所以他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环境的无限向往。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哈姆雷特》是莎翁最有代表性的“四大悲剧”之一,这部文学作品取材于丹麦王子阿姆莱斯的真实故事,但莎士比亚却并非是第一个以阿姆莱斯为题材撰写故事的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也就大相径庭了,真是应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作品中的哈姆雷特一出现就是一副庄严肃穆的形象,这与哈姆雷特的原型阿姆莱斯王子阳光、快乐的形象截然相反。故事中由于哈姆雷特的父亲遭人陷害,所以他决定为亡父报仇,推翻新统治者克劳狄斯的政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他完成了心愿,自己也死在了毒剑之下。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实则是他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当时统治者的压迫所写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体现人文主义而闻名,在莎翁的笔下,中世纪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加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
《一位经济家的抗议》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杜兰的代表作,它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名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些酒吧为了招揽生意,会给所有客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小薄饼,但是想要获得免费的午餐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买啤酒。人们为了讽刺当时的餐馆,才写下了这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杜兰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书名,就是为了教育人们不劳而获的索取是不存在的。
三、跨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汉语的翻译策略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直译,而是从审美的角度对于西方语言的再创作。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只有同时做到尊重西方特有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中,Shylock是一个唯利是图、黑心的小人,为了牟取利益总是出尔反尔。但是在许多现代西方小说中“Shylock”不能直接当作人名去翻译,而是要异译为“视钱如命的阴险小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允许回国,但前提是要自己写一份申请,申请必须在飞行员清醒的状态下才算数。飞行员在疯了的状态下还怎么保持清醒,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军规。现代西方小说常用“第22条军规”比喻人们处在矛盾中,无法解决困难,因此“第22条军规”也是需要异译的。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出现过“Grindingwheel”这样一个词组,如果按照中文直译,则应该把它翻译做“砂轮”。但是综合考虑当时的语境,则应该把它翻译成“上当”,这个词是从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小时候发生的一段趣事产生的。一天,小富兰克林在自家的农场转动砂轮磨东西,这个时候,过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对小富兰克林的砂轮技术赞不绝口,并让富兰克林帮他磨斧头。小富兰克林高兴坏了,他加快飞轮的转动,不一会就把斧头磨好了。斧头磨好后,小富兰克林满手是伤痕,而那个男人既没有表示感谢,也没有给他报酬,就消失了,富兰克林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在西方现代文学著作中,这个词常用来代指被骗、上当。
在《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Lifeasiftreadingoneggs。如果按照中文直译,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像踩在鸡蛋上一样。在西方如果你把它这样翻译,那么你就真的要闹笑话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谨慎或者是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的时候,常常会用“如履薄冰”这个成语。但是在西方,说一个人小心谨慎,则要用这句话。《阿甘正传》中的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如履薄冰”,用来比喻生活艰难、不容易。
结语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全球共同发展。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扎实的语言功底,并且用最恰当的语言去反映外国文化的内涵,用最准确的文学内容去引导和传播外国文化。了解外来文化的特点,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在为本土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融合。
参考文献
[1]王研制.文化差异造就的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5).
外国名著鉴赏作业 篇4
学院:_物联网工程学院______ 外赏
又见《鲁滨逊漂流记》
也许是因为成长的路上没有太多向导的原因吧,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总会觉得生命少了些东西,比如信仰,比如希望,比如可贵的品质,比如坚强。
如同大多数学子一样,我开始与《鲁滨逊漂流记》的非正式接触,是在初中的某个记不清的上午,下午,抑或是夜晚。在那个武侠言情恐怖等小说盛行的岁月里,青春的好奇心不免会驱使你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名著——这些被世人著以崇高荣誉的精神食粮。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在男生宿舍盛行的,除了各种略显诡异和小气的恐怖或者言情杂志外,《鲁滨逊漂流记》也算是在那个不修边幅的寝室里占有一席之地,从此走进我的青春,住在我的心里。
故事很简单。我想我不用在这里用太多的话语,去叙述一个听起来就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甚至侃侃而谈的冒险故事,姑且这么说它是冒险故事吧。
但其实故事并不简单。它更像是一面旗帜,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曾经仰望天空,发现它屹立长空,高高飘扬。
也许在初中阶段,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是这本书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他的书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像《鲁滨逊漂流记》这样完全以日记形式写的书,在名句默写里更没有必要突然来一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后让你猜猜这是谁的话。它琐碎的语言根本让你琢磨不透哪一句才是经典,哪一句才会有可能让你在考卷上以考题的形式难住考生。但是每个认真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伟大在于平凡,可能某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并且无需用华丽或者总结性很强的语言。鲁滨逊几十年的荒岛余生做到了。可能作者用这么仓促的几百页纸来概括鲁滨逊这倒霉的小朋友的青年与中年,有点小觑了他的生命长度,但是读者会值得,我想作者也很值得的。
敢于冒险,机智勇敢,坚强果敢。我想如果我是那次海难的幸存者,我会在自己昏迷的情况下飘上岸,然后醒来想着怎么华丽地去死。哪怕暂时有了栖息之所,食物水分这些在大陆上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将是我这辈子最渴望的东西了。海洋中的荒岛,那不是如同浩瀚宇宙中的星辰一般,哪怕等得到过路的船只,我想我也早已是脱了水的人体标本,或者白骨一堆,连蚂蚁都懒得理了。但是我们为鲁滨逊揪心的同时,庆幸他在破船中找到了食物,水,枪。更重要的是:食物的种子。
是他命好,如果没有这把枪,我想打死作者他都没法在后边几十年里为鲁滨逊同学派送星期五,还有后来让他打死叛变的水手,重新回到大英帝国的怀抱。枪好,他也好。是他命好,如果没有这些种子,光靠晒咸鱼,我想到最后整片海域都会对他的身影产生免疫,别说是鱼,鱼鳞都没得吃。是他命好,没有那些破碎的帆布,没有那艘没有沉落,飘走,依旧对他恋恋不忘的破船,依然孜孜不倦地为他提供各种令他和读者惊奇的东西,他早就不存我们的记忆中。他是一个过客,不会留在“史书”上。
但是真的是他命好吗?我也弱弱地表示过,如果是我,我早就用这些帆布把自己狠狠地吊死在荒岛的树上,以此来告诫路人做什么也别做水手,跑什么也别跑船。或者饮弹自尽,葬身鱼腹,魂归大海。但是鲁同学并没有这么做。在荒岛上求生或许是作为一个人的第一反应,但是坚持几十年,那就不是一个人!没有诗歌,没有女人,没有酒,没有花前月下,没有醉生梦死。有的可能是咸鱼味,还有星期五那令人讨厌的鼾声,或许还有些提心吊胆。但是在岛上呆久了以后,希望依旧存在脑海中。这是种精神,是信念吧。
我会时不时想起鲁滨逊的奴隶——星期五。笛福是个典型的英国人,在他的小说里,依然不免会有这样一种作为“日不落帝国”的一份子骨子里永远是王者的意淫,他会手到擒来的为自己在荒岛上配备这样一个人性的奴隶,来为鲁同学寂寞荒凉的孤岛生活提供稍微高于原始社会的人工服务。但我更倾向于星期五是一个来拯救与充实主人公鲁滨逊内心的人,他是一个朋友,是鲁费尽心思拯救的朋友,更是作者对美好情感的一种实际寄托——一种孤寂中可以有人陪伴的寄托。
几十年如一日。这句话在形容爱情的时候我会觉得主角很高尚,但是在形容平凡人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个伟大的人,尤其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者坚持自己的希望。人生是条马拉松,这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谈到过,但是很多人就当是天上飞过的飞机,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会飞,而是面无表情麻木地说句:哦,飞机。是的,在这条马拉松上,没有多少人问为什么会是马拉松,也没有人问如何跑完马拉松。鲁滨逊几十年如一日的观望大海,他有何尝不想回到家中与亲人孩子相聚,何尝不想和爱的人一宿缠绵后然后温柔的说出他爱她,无论生老病死。他是有希
望的,并且坚信着自己的希望会在某一天出现在水平面上,载着几十年无法言说的兴奋和漫长等待。他是坚强的,在没有旁人可以聊天说话的前二十几年里,谁来为他拂去心头的孤寂?是海上的明月?还是裹着鱼腥的海风?或许某些可以作为朋友看待的东西可以做到,但是骗自己骗到麻木的人,真的有些反感和讨厌自己的矫情与做作吧。他是坚强的,也许他有时候会为某个回忆的瞬间而开心一笑,在一种没有回音的孤寂中,找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宁静呢?他喜欢冒险,这无容置疑的,也是因为此才会流落到这步田地。但是我想他是不会后悔的,不是逆来顺受的妥协,而是一种植于骨髓中的灵魂指使者他一步一步走下去。因此他更愿意背着钢枪带着宠物在岛上狩猎,在破旧的船只里一次又一次的搜刮着可以派上用场的“民脂民膏”。
自食其力,却没法享受生活。这如同关在牢房里给你面包牛奶,却把你当做动物一样关在里面供人欣赏,是一样一样的尴尬。当把这种哭笑不得的场景搬到了银幕,大多数人则在向往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吧。但是我想现实中可能没有这样的环境,起码你不是鲁滨逊同学,你没有他的精神,没有他的遭遇,更没有他的灵魂。我们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和群体存活在这个世界,甚至有着共同的代名词——中国人,九零后…….时代却很难让我找到那种久违的精神概念,那种年轻的冒险精神,或者仅仅是一种信仰,一种为自己梦想的执着,一种不悔此生的努力与前仆后继。当然,鲁迅笔下吃人的社会早已随硝烟散去,但是我们满眼看见的是无脑的盲从,没有朝气的应付和一些所谓展现个性的自私与冷漠。这是我对这个青年一代的看法,当然不排除一些没有被我看到的“非主流”。我们缺乏创造精神,缺乏冒险精神。很多时候我们误读了自己的青春与人生却不自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信仰,没有梦想,有的只是狭隘的功利心。我们不是时代的主人,没有资格在这个等级社会上喊着我是主宰,但是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一种撑起一片精神世界的力量。很少人在看书了,无论男生女生,都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这让这个时代变得浮躁起来。时代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人们不仅摒弃了以前的信念,更加肆无忌惮的怀疑和践踏着其曾经认为的真理。也许鲁宾逊不是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那样的精神或许早该束之高阁,成为一种只有高雅人士茶余饭后才可拿出赏玩的奢侈品。人们自甘在这样的一种主流环境中堕落,如同游历古宅一样,充当闲情游客,观赏着被栅栏装裱的美好回忆。
笛福在他的有生之年里是充满着冒险精神的人,他把这种精神以书本的形式流传,与世人共享。他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奋发向上才会活的更加有意义。我想按照他的标准,我算是一个积极分子了,或者说我是他的粉丝。我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像他一样丰富自己的人生,但绝不是像鲁滨逊小朋友那样在岛上没事扛枪打猎玩。人生是马拉松,我所希望的是,我能够认识到人生的苦难所在,正如鲁滨逊无法摆脱他在岛上要一个人生活很久的事实。但是我也得像他一样即使知道这是噩梦,也依然会从容不迫地准备过好每一天,多些信念支撑着,多些希望陪伴着,多些可贵的品质让自己坚持着,总有一天会像鲁滨逊一样守得救船来,我也想守着生命之花,盛开!
外国文化鉴赏 篇5
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C.《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D.《谈骨气》这篇议论文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是记录战国时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作者轻车简从到前线慰问作战将士,一个“单”字写出自己外放的孤寂。B.颔联即景设喻,以“征蓬”和“归雁”自比,写出自己孤独抑郁之情,贴切自然。
C.颈联运用对偶,平中见奇,以新鲜的直觉,写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景色。D.尾联写作者在萧关遇见候骑,到燕然慰问都护,流露出他完成任务的欣喜之情。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作者到萧关,却没见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作者说,都护在前线打战。这指出了当时战争的激烈。而D选项说“尾联写作者在萧关遇见候骑,到燕然慰问都护,流露出他完成任务的欣喜之情。”明显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刘禹锡 元 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小题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
【小题1】白居易 凄凉
【小题2】刘禹锡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元稹则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著名诗人的“字”必须记住,白居易,字乐天,李白,字太白等。根据乙诗的意境,可以用甲诗中的凄凉二字概括。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可以得知刘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而元稹则用了一系列的悲惨情景,感到前途凄凉。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名著阅读(4分)
名著中一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是我们需要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从下列推荐人物中选择两位,仿照示例,续写两句话。①贝多芬 ②保尔·柯察金 ③鲁滨逊 ④阿廖沙
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被推入八卦炉中遭三味真火淬炼,遭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足见其意志坚强。
【答案】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内容,有两个信息点,人物出自的作品,人物在作品中的主要经历。选择自己熟悉的两个从人物拟写。考点:文学知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皆是学生熟悉的作品人物,但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不清楚。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注意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分)
【小题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小题1】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 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语意相近即可;未明确回答“不好”酌情扣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6.根据下面各语段或内容提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小题1】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填性格)的人。“我”指的是(人名)(1分)【小题2】请根据材料对应的名著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2分)
【答案】
【小题1】叛逆 贝多芬 【小题1】这部作品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7.名著阅读(4分)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个成语或典故。
【小题1】诸葛亮、刘备是:《 》里的人物;史文恭、花荣是:《 》里的人物(2分)
【小题2】关于诸葛亮(刘备)成语或典故:、(2分)
【答案】
【小题1】《三国演义》《水浒传》 【小题1】三顾茅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略
8.根据有关课文知识填空。(8分)
【小题1】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门”喻指。于漪的《往事依依》也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深情地追述了 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小题2】《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 所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小题3】《伟人细胞》一文通过初一学生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可歌可泣的行为,想想他失败的原因是,说明了 道理。
【小题4】《本命年的回想》中,作者刘绍棠按 顺序回忆了家乡年节的种种风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寄托了。
【答案】
【小题1】文学之门、文学 【小题1】泰戈尔、对母亲至爱
【小题1】每次行动的目标定位不正确、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 【小题1】时间、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和憧憬。【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9.对下面的古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A.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
B.末句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
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
C.诗中写出了新柳颜色浅黄、柳枝柔软的特点。
D.本诗写得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辨析能力,根据对诗歌的理解,逐项分析,B项不是比喻,而是运用了拟人。
10.对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来源:]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阙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 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人,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的内容一一比如,判断正误。C错,作者用典表达的意思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报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作品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变色龙》契诃夫俄国作家
B.《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C.《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法国作家 D.《乡愁》余光中台湾诗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中杰克•伦敦是美国小说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诗歌欣赏 北 陂 杏 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题1】诗歌首句中“绕”字用得精巧,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本诗三、四两句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小题1】“绕”字写出池水曲折蜿蜒;表现了陂水与杏花相依相亲的状态;使画面富有动感、充满生机。(三点中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挫折/失意)却仍不失高远之志,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或意思相近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①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托物言志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本诗三、四句借助雪这一物象,首先要结合诗句理解雪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怎么的志向和愿望。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名著阅读填
【小题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信息,填写对应的内容。关键词:祥子善良 情节提示:
【小题2】“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的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被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选段出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
【答案】
【小题1】老马因没钱买食物充饥而饿昏,祥子买包子给老马祖孙吃。(或在寒冷的冬夜给老马祖孙买羊肉馅包子。)【小题2】夏洛蒂 勃朗特;《简 爱》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应了解《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下面关于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都是第一。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D.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主张爱的哲学。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B错,《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阅读诗歌《龟虽寿》,完成后面题目。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小题2】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小题1】B
【小题2】示例1: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示例2:这句诗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根据各个选项进行判断,B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是全诗的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已”字理解。这首词这句诗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借外国青年视角传播中国文化 篇6
漆谦
近年来,中国迅速提升的经济地位使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外国人希望了解、体验、研究中国,中国也希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是什么?如何开展跨文化交流更有效?
中外青年交流曾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起过很大作用,历史上中日友好青年交流活动,几乎是上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良好的象征。青少年交流其实是两国社会的深度交流。青少年身份特殊,不带功利色彩的交流,更容易播种友谊的种子。在交流中形成对彼此文化的态度和认同,也不会轻易因利益而发生变化。这种认同还会扩展开来,影响他的家人和他所能辐射的社会。
目前很多国家的青少年在网络上交流,网络的便利虽然加强了交流,但也会传播负能量。网络上的不真实信息造成的拟态环境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印象,而且很难改变。实际上,任何方式都比不上面对面交流更有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近年组织的“中外青年暑期DV交流计划”,是民间交往和跨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外国青年带着创意来到中国,在中国学生一对一帮助下,完成一部反映中国文化的DV短片。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面对面交流,还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青年不断磨合、冲突、适应、融合,最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达成共识。这实际就是中国文化输出的过程,外国青年在体验中接受中国文化。
纪录片能反映社会变迁、历史传承和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展现真实的中国。邀请外国青年与中国学生合作拍片,投资虽大但效果好。这样的交流对中外青年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学生学会了外国青年的创意视角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外国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化思潮和青年看待问题的方式,体验了中国文化传承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外国学生视角所展现的中国文化,远比中国自己的传播更能得到世界认同。今年的交流活动中,一位法国学生拍摄中国太极,他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太极哲学的故事。他希望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借鉴这一哲学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世界和谐共处。
今天,向世界说明中国要在交流方式上有所创新,不能只停留于植树、练书法、举行文艺活动,应引入现代新兴的传播手段。每年中外有大批留学生往来,还有很多国际化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如果能参照这一模式架起中外青年的交流平台,借外国青年的视角传播中国文化,对潜移默化地实现中国文化输出,塑造传播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很有益处。
▲(作者是国内资深媒体人)
外国文化鉴赏 篇7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 它首先承担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大纲》) 的任务。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目标单一, 方法刻板, 内容也相对陈旧, 考试也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致使有些在中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 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 说不好, 读不快, 写不出。由此看来,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这里, 我们首先应该十分重视英语教育中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
总体来说, 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 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即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语用能力 (pragmatic mpetence) 。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 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它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 它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 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 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即席表达能力指在真实的 (而不是模拟的) 情景中即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填补信息沟, 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 比较强调交际情景的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 交际才具有实际意义和有效性。话语能力指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 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 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 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通常, 教师在英语课堂里使用汉语太多, 再加上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 有些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语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造句时, 学生往往依照汉语表达习惯去造英语句子, 结果说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学生在实际表达中, 由于情不自禁地寻求汉语的帮助, 先把要表达的想法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 然后再说出来,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近年来甚至有媒体反映, 我们有些英语高考试题, 连地道的外国人也感觉别扭。可见这方面问题的复杂和深远。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 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 用英语教英语, 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 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 尽量使用英语, 但必要时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 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 但是不宜过多。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 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 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 听、读是输入, 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 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 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 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 在教学语法时, 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 使学生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去悟出语言规律, 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 一个挑战性的尝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 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 积极思维, 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 总结和归纳, 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 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 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各有不同, 学习方法、目的和动机也不一样。因此,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 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 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 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 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其次, 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 如角色扮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且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 那么, 英语这门课程就必然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巨大的效用。
当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外语学习的作用和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摘要:学习外国语不仅仅是学习外国语言, 同时还要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对于外来文化, 既不可盲目崇拜, 也不可以谈虎色变。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也要这些因素。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外国文化鉴赏 篇8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资本主义文化
一、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也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弘扬民族精神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二、外国文化的思想腐蚀
人的生存由原来局限于一定时空之内发展为时空的压缩,由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之内发展为超出民族国家的局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交往意义上的人。全球化不断加速,活动地域的改变,带来了各种文化的冲击和交融,挑战国民的民族意识。
近年来,流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以电视剧、电影、明星、服饰、饮食、化妆等各个方面展开渗透式腐蚀。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着各种日本漫画的虚无主义、欧美影视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功利主义、韩国文化中的享乐主义。从服装到发饰,从音乐到饮食,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力主义、奢靡之风等也透过各种多种文化形态冲击着我国。例如,日本动画《奥特曼》成为所有小男孩最爱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暴力解决问题的种子;当初一部韩国《大长今》掀起了韩国美食的热潮,而今《来自星星的你》又再次升温对韩国饮食、服饰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狂热追捧。原本普通的炸鸡啤酒因为一部电视剧成为街头巷尾排成“长龙”抢购的美食。透过媒体进行的文化侵略更具有隐蔽性,各种文化的冲击如潮水般涌进大学校园展开意识形态的渗透,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进行腐蚀。
大学生们有着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天性,但由于社会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完善,价值观未成熟,明辨是非真伪能力不足,极易对外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导致民族虚无主义的产生。
三、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流失的表现
整体上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还是充满了自豪感,对社会和祖国还是充满热爱的积极情感,但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发展,大学生群体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民族精神动摇和缺失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文化认同感淡化。例如:有的学生把“自由独立”极端化,处处标新立异,甚至脱离集体、孤芳自赏;有的严重地“崇洋媚外”,狂热地追赶欧美时髦、日韩影星、漫画游戏等,严重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鄙弃中国优良道德风尚,丧失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风貌等等。
2.理想信念动摇。部分大学生喜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信仰缺失、世界观、价值观模糊、喜欢走捷径,极端个人主义,对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感到渺茫。
3.国家主人翁意识缺乏。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庸碌懒散、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实事,对国难国耻表现较冷漠,自我意识强于集体意识,行为习惯和规范标准被误导,主人翁意识淡薄,忘记自己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4.公民道德修养弱化。当代大学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90后独生子女,吃苦精神不够、对社会缺乏实践和了解,个人认识极易产生偏差,整体不够成熟,生活阅历不足,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主观片面化、情绪化、极端化。他们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正确认识,抵御能力不足,出现了,如:道德失范、满腹牢骚、享乐主义严重、没有奉献精神、缺少科学务实的精神、社会良知不足等现象。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着实堪忧。面对外国文化的强势进攻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应对,令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状态回归是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课堂教育。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已有的思政理论课程中与民族精神有关内容,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同时,还要善于抓重点突出的活动或事件,如:“新疆恐怖分子暴力袭击事件”“五四青年节”“七七事变纪念日”等,及时准确地宣传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典型事例等,有效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的自觉意识。其次,抢占校园文化宣传的各个阵地,开设专栏板块、公众平台等。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摄影展、红歌会等巩固民族精神。开展各种丰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如:参观朱德纪念馆、红军博物馆、烈士纪念碑、慰问孤儿院、养老院、看望老红军等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同学讨论问题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外国文化鉴赏】推荐阅读:
外国文化常识06-19
外国文化常识题库06-29
外国城市文化排名09-12
中国文化在外国10-18
外国学者看中国文化06-04
外国文学鉴赏论文08-10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论文01-03
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茶文化的高中英语作文07-18
外国现当代诗歌阅读鉴赏案例12-10
外国外国文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