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外国

2024-10-18

中国文化在外国(精选8篇)

中国文化在外国 篇1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

跨文化

交际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文化进行定义,而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除了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的冰山比喻有助于对文化的全面理解。文化是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的,显性部分即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外在直观的事物,隐性部分即冰山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例如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等。本人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特定群体所表现的具有显隐双重性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显性文化反映和体现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驱动和支配着显性文化,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即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差异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应当从文化显隐性的特点出发,将文化差异分为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显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成果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不同亦属于显性差异。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隐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行为方式、创造的精神成果表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会导致文化冲突。

二、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交际实例

正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流就显得与众不同起来。跨文化的交流很容易遇到障碍出现令双方尴尬的情况,甚至是严重的观念上的矛盾冲突。

举个很尴尬的例子:一个法国女孩在中国读书。有一天她在一个中国餐馆用餐,吃过饭临走时背后传来老板的声音:“你要不要喝饺子汤?”原来老板在和另一个顾客打招呼。女孩想:饺子汤味道一定鲜美,要不老板怎么会强调一番呢?

过了一段时间是中国的春节,中华儿女普天同庆。这个异国的女孩也为自己能在中国欢渡春节而感到无比高兴。她到餐馆买了半斤饺子,回去自己做饺子汤!临走请教老板怎样做,老板说水开以后把饺子下到锅里煮五分钟即可。

回到家女孩按老板说的去做了,可时间到了水面上还浮动着饺子,女孩想老板骗了她。这女孩脑子也挺好使,饺子汤一定是要把饺子煮烂,要煮烂就得时间再长一点才可以,耐心等着吧!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女孩已是饥肠辘辘,这时锅内的饺子早已不见踪影,女孩端着尽是饺子馇的汤喝得有滋有味,女孩边喝边想;中国的饮食文化值得学习,等回到法国自己一定露一小手!OK!中国的饺子汤真棒!

“饺子汤”事件只是众多在华留学生跨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这种尴尬事件在他们初入中国时会充斥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例如上面的例子,这种事甚至影响他们以后回国的生活,从而造成了文化误解。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化差异带来的这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信仰、生活方式、习俗等的不同,使得不同民族的人对于自身情感、思想、行为等的表达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图式认知结构。比如说,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红色”在汉语中象征着喜庆、欢快,而英语中,“红色”则为血腥和暴力的象征。

这样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类似我们受到儒家思想、家庭观念的影响,体现在称谓语言上我们会把亲属称谓(叔叔、阿姨、奶奶等)用在非亲属的人的身上。留学生(特别是欧美留学生)需要去适应和接受这样的做法,而不是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奇怪。有学者认为应该摆脱留学生对于这些称谓的固有的认识,而把对于非亲属的这种称呼当成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加以学习。

对于“老”字的看法亦然。有的外国学者因为在中国称为“某老”而愤怒不已,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既然身在中国,如果想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应该对“老”字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某老”的用法也应该同“年龄长”的义项加以区别。此类例子甚多,也不再一一枚举。

其实,有很多来华留学生最终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继续留在中国发展他们的事业。此时的他们经历了四年甚至更长的学习时间,不得不承认,他们选择留在中国发展是因为外国人喜欢挑战和自信的个性。“饺子汤”那种事件或许已经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下面就是个很好的成功案例。

安妮来自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父母都是教师。来自众神之乡的她,从小就爱胡思乱想,喜欢到处玩耍。希腊人大都比较温和,保守,性子也比较慢,最常见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别着急,慢慢来”。安妮在家里算是一个小小的“异类”,她性子急,也喜欢了解各种新奇的东西。“我小时候的朋友一般都愿意留在当地,好多人目前都做了母亲,而我从小就想着要到外面去看看,好几次回国,她们看见我在中国的照片都很羡慕。”安妮有些骄傲地说。

她对中国的认识竟然起源于一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画片。安妮小时候很凑巧地看见了《大闹天宫》的动画片,一下子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只猴子居然让整个神的世界都害怕,而这个猴子又十分可爱,在她的眼中一切是如此的神奇,产生这只猴子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正是这个幼时埋下的种子使她在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定到中国留学,由于喜欢到处看看走走,她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她说:“希腊和中国都是很美丽的国家,都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在这两个国家,旅游业都会发展得很好。学旅游又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又能到处去玩,我很喜欢。”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安妮在国内经历了四年的学习生活。从新奇到不适应,再到熟悉、适应,安妮一步步克服了语言关、生活关和文化关,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学习生活中。

2006年,安妮在中国一家涉外酒店从事管理工作。在酒店的工作让安妮学会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但是她也觉得:“酒店的管理只是旅游业中的一部分,如果要对旅游业有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去旅行社等别的单位工作一下。”2008年,她辞掉了薪水优厚的工作,来到了重庆,在一个旅行社找到了工作。在很多中国朋友的眼中,安妮的选择不太明智。当初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放弃一份在北京的好工作呢?安妮说,自己喜欢到处走走,喜欢接触新的东西。在酒店的工作虽然很好也学到很多,但这不是我最终想要的东西。我一直想开一个旅行社,介绍中国的朋友去希腊,把希腊的朋友带到中国旅游,现在的工作对我会很有帮助的。

三、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表现分类

跨文化交际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或者说是一种为文化交流。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其差异性主要通过语言、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核心文化要素表现出来。语言、生活方面的显性差异,宗教信仰、价值观方面的隐性差异,对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1、语言障碍问题。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对于进入新文化环境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在中国的学习生活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初学汉语者在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方面有很多障碍,即使是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在使用汉语学习和交际时,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的干扰,造成误读与误解,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除了有声的言语交际,无声的非言语交际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同样困难。通过手势语、面部表情、眼色、服饰语等传递信息能加强和补充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相同的非言语交际符号象征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语言障碍限制了外国留学生接触、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各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

2、生活适应问题。有研究指出,留学生主要关心的是住宿、饮食、睡眠、排泄、健康、安全、金钱、卫生、气候、学业困难以及交流。由此可见,生活的适应性是外国留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为留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所需。在面临具体的生活问题时,留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一旦解决不好、处理不当,他们可能会对生活中的琐事缺乏宽容的态度,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住宿、饮食方面的差异,出行、医疗方面的不便,与室友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易引发外国留学生的生活不适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思想。

3、历史因素使然。提到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历史,我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跨文化交流代表人物——玄奘和马可波罗。以及国人不堪回首的在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特殊时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前者二人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地位自不必说,现有唐朝玄奘法师西行求取真经,一路西行历尽艰难万险。向沿途国家传播了中国文化;马可波罗则在元世祖时期远渡重洋来华,其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把当时的中国完整的介绍给欧洲各国。

然而,当中国真正的敞开国门与外国交流却是在500多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扣开国门。一时间,西方的饮食、文化、宗教等在中国不断的渗透开来。于是才有了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于是大批的中国学生走向东洋、走向欧洲。至此,历史最大规模的跨文化交流由此展开。

这种交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几乎都是在缓慢的推进直到30年前,某人在大街上看见个外国人回家都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别提在人家外国人身后的品头论足了。时至今日,在中国的任何城市会见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或者在此学习、工作也有可能作为志愿者支持贫困地区的医疗和教育事业。

4、宗教信仰不同。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而且积淀在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潜在并长久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习俗和教义,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外国留学生大多有宗教信仰,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论是外国留学生还是国人都应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避免冒犯他们的宗教禁忌,引起他们的敌视情绪。同时,应当关注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碰撞,并积极发现苗头,采取措施是刚性的碰撞变的柔性更理性一些。因为在不同的宗教思想影响下,留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宗教文化的和睦相处对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着积极的作用。

5、价值观不一致。价值观是人们在作出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种习得的规则体系。作为特定群体所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价值观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于1980年提出文化维度理论,他的验证研究表明有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个体主义维度上的得分很低。中国传统价值观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集体的作用。这与西方追求个人独立,推崇个人荣誉和成就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留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下习惯性地以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自然会产生疑惑、无法理解、甚至觉得生气、愤怒的现象。价值观差异正是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实施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跨文化交际策略是以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为目标,通过树立相似乃至共同的价值观,促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以实现观念层面的共通与融合,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就是在认识和分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多元文化融合式的协调,达成留学生群体间和外部环境、人员的和谐共处,促成文化融合,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贡献。具体来说,如以下几点:

1.以尊重他国文化,寻求超常目标为前提。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的差异并非说明文化有优劣之分,而是文化的个性造成了差别。我们没有权力抹杀不同文化的个性,也正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丰富多彩。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包容对方文化的基础上,外国留学生与本地间的跨文化交流才得以进行,外国留学生才会接纳中华文化。这就要求在跨文化交流之前应对对方的文化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至少是略知一些对方在生活中因价值观或者宗教信仰所避讳的话题,如果不能提前预判可以避免提及不确定因素,抓好跨文化交际的“预备”环节,主动将自身调节至跨文化交际的最佳状态,既理解文化的显性差异,又理解文化的隐性差异,能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全面地考虑问题,准确找出矛盾冲突的文化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尊重他国文化、倾听文化差异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寻求超常目标,作为从事与外国留学生管理交流者和留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超常目标,即双方关注高于自身文化群体的目标,这个超常目标就是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虽然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原因多种多样,个人的目标期望不尽相同,但留学生受教育都是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最终目的。主动了解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制定阶段性目标,营造积极乐观地解决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种种问题的氛围。

2.以积极的跨文化适应为方法。贝雷(Berry J W)从是否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是否愿意接触异族文化两个文化维度将跨文化适应分为四种方式:融合、同化、隔离、边缘化。研究表明,在这四种适应方式中,融合是最健康理想的方式。融合的发生须建立在对自己的文化和异族文化都有相当深度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文化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文化,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然后作出调整、妥协,最终形成新的为双方文化所接受的文化准则。在具体的日常交际中,可根据文化的显/隐性差异,根据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的原则,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促进文化融合。

(1)同化融合策略。文化的显性差异易察觉、可改变。该策略主要针对文化的显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采用弥合差异和化异为同的方式,促进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例如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帮助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跨文化适应的开端,通过举办汉语角,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提高汉语水平,减少语言障碍。同化融合策略可有效解决留学生的语言障碍和生活适应等问题。

(2)协同融合策略。文化的隐性差异是潜在、不易改变的,且容易在交际的过程中产生文化冲突。该策略主要针对文化的隐性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模糊这种差异,淡化最易导致冲突的主体部分,保留较缓和部分。这样,即使在某一方面存有不同看法和意见,也可借助有效的沟通、合理的处理而协调解决。例如我们尊重外国留学生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价值观,同时通过深入的沟通,协同融合策略的灵活运用能解决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不一致等引发的问题。

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会有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出现,跨文化交际是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近些年来,一些西方高校开设了汉语相关的课程甚至设立了孔子学院专门从事汉语言以及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教育。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有一部分曾是在西方高校的留学取得学位和授课资格后留下任教;也有一部分来自中国国内,他们大都在中国有过教授外国留学生的经历,有着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中国文化在逐渐的渗透进西方主流文化界,并得到认可在逐渐与当地文化形成融合;另一方面随着有丰富跨文化交流经验的中国教师被派往西方高校任教,使得外国留学生在来华之前能有机会提前学习和了解到一些中国的文化背景,这样在外国留学生在中国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即有所准备避免了一些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

五、结论

综上,基于普遍存在的文化差异,通过分析留学生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关注交际中的深层次文化问题,结合多元文化环境,促进文化融合,积极、主动地为超常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并针对交际中出现的不同状况,思考和改进交流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跨文化交际的措施并不存在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这一动态的研究框架内,跨文化交流应采用因“实”而变的观点指导实践,根据多变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有效交际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参考文献:

[1]华琴,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探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4)[3]王荣莲,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内容,职业教育

[4]孙亚玲,跨文化交际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9)

[5] 陈晓萍.跨文化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17,217-224.[6]Rokeach, M.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68:161.

中国文化在外国 篇2

所以,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全球化的到来, 外国大片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大片”一词, 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业近十年来最流行的一个名词, 同时, 它也是电影票房的保证。

那么, 何为大片呢?其实, 中国最早接触到大片, 要追溯到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 之

能精通每项技术, 也要能自如的进行综合编辑。简单举一例, 数字出版涉及到的文本信息量比纸质的大大增多, 但是人工校稿的能力却不能飞速的发展, 那么编辑校稿时就需要运用校对辅助软件。人工审校需要三四天的20万字稿, 通过黑马软件校对可能只需一天, 并且准确率远远高于人工校稿。再譬如, 某出版物需要自己的数字版面网页稍作改动, 也需要数字排版编辑来进行运作。当然, 像网页此类的制作可以请专业人员, 但是从数字出版的业务走向来说, 一个能掌握多种多媒体排版技术的编辑人员是数字媒体时代的紧缺人才。所以, 一个与时俱进的编辑出版人员, 必须要尽可能的多多掌握网络多媒体技术。

2.4数字媒体时代要求编辑人员应有组织、协调和社交能力

后像《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等影片陆续出现在中国的大荧幕上。这些影片大多都是大投入、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 因此被冠上了“大片”的头衔, 大片的时代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的首部国产大片《英雄》, 在2002便获得了2.5亿元的票房佳绩, 从而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但与进口大片相比, 国产大片的票房还不尽如人意, 如《泰坦尼克号3D》、《碟中谍4》、《复仇者联盟》等, 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远远高于国产影片。另外, 根据新华网报道:进口影片已占据中国约2/3的市场份额, 并且, 根据今年2月中美双方关于WTO电影的相关协议:中国每年将20部美国进口大片的限额提高到34部, 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将有2到3部的美国大片进入中国。而中国的商业大片无论在投资、技术上, 还是在发行、营销等

编辑人员是社会知识信息的组织者与重要传播者。在信息大爆炸、网络互通有无的当今时代,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一信息的第一发布者,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各种文本信息的时候要注意第一作者问题, 并及时与各网络平台沟通协商, 在进行数字排版的时候也不能侵犯别人的著作权。并且, 现在很多图书出版企业并不具有数字出版的资格, 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 也会非法进行数字出版物,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注意引用信息的合法与否。另外,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 数字出版编辑人员也不再只是埋头工作的“文职”, 时代也要求他们能对与之合作的各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沟通, 作为知识的分享者, 编辑人员也要越来越多的与知识信息源接触了解, 只有这样, 数字出版编辑才能真正的从反映方面都落后于美国, 这或许将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进口大片统治的时代, 这也意味着文化帝国主义又将重新崛起, 对中国的影视业将产生巨大冲击, 严重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构建和人们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

因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还是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 中西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在电影文化中也是一样。比如电影《刮痧》中, 爷爷给孙子用刮痧的方式治疗轻微发烧, 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可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很复杂。

具体来讲, 中西方电影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

如电影《克莱默夫妇》, 电影的女

出社会百态, 传播出可靠的信息知识。所以, 数字媒体时代的编辑人员要注重自身的组织、协调与社交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田胜立.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要求[J].中国编辑, 2007年5月

[2]王虹, 白永利.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技能的要求分析[J].价值工程, 2012年15期

[3]丛日娟.浅议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能力的要求[J].才智, 2012年第29期

[4]曾毅生.创新:时代对编辑主体的能力要求[J].重庆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年第1期

(1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100061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100038)

主人公放弃了家庭主妇的安稳生活, 最终选择离开。因为她注重的是个人的价值, 个性的解放。而中国则更注重集体主义价值观, 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我们要保护国家, 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这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中西方关于隐私权的态度不一

虽然我们国家一再强调保护个人隐私, 然而隐私的泄露在电影的表现中仍比比皆是。如电影《搜索》, 一位因坐公交不让座的女白领, 被网民置于人肉搜索之下, 成为道德败坏的典型, 最终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相比之下, 西方则更加注重对隐私权的保护。如电影《楚门的世界》, 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要逃脱那个剥夺自己自由, 隐私乃至尊严的虚拟空间, 去回到现实中, 追寻自己的自由、梦想。

影片的导向不同

国产影片具有浓重的本土文化色彩, 以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 而进口大片则以娱乐为主要叙事风格, 注重视觉刺激, 科幻色彩浓厚。

因此, 由于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 大量外国大片的涌入, 势必会极大的冲击我国人民的生活观、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 对我国主流文化的构建带来严重影响。

外国大片大都运用绚丽的视听语言, 超强的明星阵容, 催人泪下的煽情故事, 高科技逼真的豪华场面吸引观众对影像的喜爱与崇拜, 从而认同影片主人公的生活方式, 情感倾向及价值观, 最终使人们爱上了外国电影, 认同西方的文化和理念, 取得精神上的“绿卡”。自然而然, 中国人开始抄袭西方的生活方式, 模仿西方的节日文化, 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极大地干扰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

外国大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 更加注重迎合观众的心理, 突出表现人性中共有的东西。比如浪漫、亲情, 从而忽略了地方特色。好莱坞大片以其特有的梦幻机制, 情节剧结构, 奇观化风格, 煽情式修辞和通俗性的叙事为风格, 向观众展示人类生存的神话和幻觉, 并将其包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销给其他国家, 不利于我国主流文化的建设。

从现今全球电影市场来看, 外国大片对影视本性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 滥用技巧, 追求大场面, 火爆动作和离奇情节来刺激观众的感官, 忽略了对文化背后的思考, 并对人们正确认识影视文化产生误导, 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从而会对我国宣传主流文化产生不利影响。

其它诸如外国大片中使用大量粗俗的台词, 色情和暴力的场面等都会对我国主流文化的构筑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 加快构建和保护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主流文化还尚未完全形成, 其原因简单概括有以下2个方面:

从社会环境来看, 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大众传媒对本国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也缺乏一种认同感。

电影等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从而使我国主流文化的建设步履维艰。

那么, 如何通过电影媒介来构筑和宣传中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呢?

商业和美学互动原则

电影产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独特的一面——美学原则, 任何一部成功的大片, 都是商业和美学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因此, 国产大片要想首先在本国站稳脚步, 并逐渐走向国际, 一定要遵循商业和美学的互动, 不能仅靠简单地模仿好莱坞大片的模式和制作风格, 而是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美学的关系, 通过技术创造梦幻般的真实。在类型上, 尊重类型的基本叙事因素, 和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在明星制方面, 明星不仅仅要成为一种宣传手段, 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影片的叙事中心, 使剧本角色和明星之间巧妙的融合。

共性文化诉求规则

不同的国家不仅存在文化共性, 而且还存在一些共同的, 反映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因此, 国产大片要遵循共性文化诉求规则, 宣扬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 如同情心, 公正, 诚实, 责任心等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形态, 使观众与影片产生共鸣, 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构建主流文化价值观。

“东方故事, 西方手法”的策略

国产大片要想抵御好莱坞大片对国内市场的占领, 争取票房利益, 维护中国主流价值观, 就要采用“东方故事, 西方手法”的策略。在内容上, 挖掘中国故事题材, 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 让西方人走出对“东方主义”的文化误读, 正确了解东方形象。同时, 采用西方电影的制作, 发行、营销等手法, 从而实现中西电影合璧, 取得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收益。

走民族电影的道路

中国电影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全部来自好莱坞视听产品的侵入, 而也来自当前电影界弥漫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双重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化使命的缺席。电影如果脱离了人文情怀, 也就脱离了人们对电影的期待。因此, 除了政治、道德电影以及商业、娱乐电影之外, 应该给民族电影更多的生存可能和成长空间。这样的电影不再是对好莱坞电影模式的东施效颦, 也不再是对电影节大奖的期待, 而是对我们的现实和人生的一种挚爱, 它们将连通我们对现实的体验, 和我们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它们将不再是用利益而是用真诚与观众对话, 形成对我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其实,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众传媒必然是为本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服务。问题是采用何种手段来获得较好的效果, 其中, 就应该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建设的意识, 在具体事情上, 大众传播媒介应该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从而使其自发地并且潜移默化地为主流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风.《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M].西南师范大学, 2008 (2) .

[2]秦志希.《媒介文化新视点》[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2) .

[3]吴予敏.《传播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2) .

[4]百度文库.“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http://wenku.baidu.com/view/6b6a2a610b1c59eef8c7b44f.html

中国文化在外国 篇3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文化;兴趣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动力作用,“是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因此,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所在和程度差异,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学生的需求,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韩国、日本、俄罗斯三国留学生占高校留学生比例较大,本研究以这三国留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无疑具有典型性,可以据此洞悉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的总体情况,以便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策。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辽宁省三大城市五所高校的汉语言留学生,其中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152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91.45%。并对其中的10名留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问卷的编制以中国文化教育内容为维度。依据Hammerly的阐释,本研究确定了信息文化(关于社会、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文化)、行为文化(与生活方式、实际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艺术和文学的文化)三个维度。鉴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需要又增加了“比较文化”(如中外文化比较、留学生在中国的文化困惑等)这一维度。 最终问卷定为四个维度、三十二个文化项目。

关于问卷的统计,兴趣度分值的记分方法为:按其感兴趣的程度不同,由低到高,从非常不感兴趣到非常感兴趣,采取5级记分,即1-5分;年龄统计的方法:20岁以下代码为1,20岁-29岁代码为2,依次类推,60岁以上代码为6,年龄代码的平均值代表平均年龄情况。

二、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度调查结果

(一)留学生对不同文化内容的兴趣度

139份有效问卷,年龄代码平均值为2.388489,其中20岁以下11人,20-29岁94人,30-39岁18人,40岁以上6人。如图1所示,外国留学生对中外比较的文化内容兴趣度最高,行为文化次之,对信息文化和成就文化的兴趣度偏低。留学生对与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兴趣度较高,如图1。

在具体的文化项目中,兴趣度分值超过3.5的为饮食文化、电影、中外文化、禁忌文化、电视剧、历史、节日习俗、出行文化、名胜古迹、文学、居住文化等十一项,其中对饮食文化的兴趣度分值超过了4,表现为非常感兴趣。兴趣度分值小于3,表现为明显不感兴趣的项目为宗教文化和民族舞蹈两项。另外,对那些通常被认为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项目,如书法、武术、水墨画等,兴趣度分值分别为3.151079、3.057554、3.007194,留学生的兴趣度较低。

民以食为天,留学生对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不难理解。另外,留学生面临在中国生活的种种现实问题,所以对与生活、娱乐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比较感兴趣。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也有利于一定程度避免或减少文化冲突

(二)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的国别比较

韩、日、俄留学生问卷分别为78份、31份、30份。年龄代码的平均值为俄罗斯1.8,韩国2.346154,日本3.064516,平均年龄俄罗斯最低,日本最高。调查结果与被试的年龄层有一定关系。

如图2所示,从总体兴趣度来看,俄罗斯最高,日本次之,韩国第三。在各个文化分类的兴趣度中,除了对比较文化的兴趣度日本略高于俄罗斯之外,几乎还是按照俄、日、韩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

在具体的文化项目上,日本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表现出4.129032的高感兴趣度,对名胜古迹(3.870968)和文化困惑(3.709677)的兴趣度明显高于其他两国;韩国留学生对文化困惑(3.474359)的兴趣度高于俄罗斯,对电视剧(3.75641)的兴趣度明显高于其他两国;俄罗斯留学生在出行文化上表现出4.5的高兴趣度。

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最高,主要由于与韩、日相比,俄罗斯和中国文化差异较大。另外,一般认为,年龄越低对异文化的兴趣度越高,俄罗斯留学生年龄普遍偏低(20%被试年龄为20岁以下,80%被试年龄为20-29岁)也是重要因素。

韩国留学生反映本国年轻人普遍不关心文化问题,甚至本国文化也不关心。而且他们学习汉语多数为了找工作,认为学习文化不是主要目的,但普遍喜欢娱乐。另外,中国有人数众多的朝鲜族,与韩国人语言相通、习俗基本相同,其间有很多家庭具有跨国界的血缘关系,中韩地理距离近,交流频繁,所以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足够的新鲜感。这些都是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较低的原因。

日本留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度较高,与中日文化交流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有关。日本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日本又是近代化最早、近代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亚洲国家,当今日本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对于日本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的神秘感会带给他们更大的兴趣。当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日本人的总体文化水平较高,这有利于他们对任何文化持有更高的兴趣,中国文化当然更不例外。

(三)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的性别比较

如图3所示,139份有效问卷中男生问卷61份,女生问卷78份。如图3所示,韩国女生对中国文化总体兴趣度高于男生,对于成就文化、行为文化、比较文化等项目的兴趣度也是女生高于男生,只有对信息文化的兴趣度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对成就文化显示出不感兴趣的倾向。对于成就文化的兴趣度男女生差异最大。

具体项目中,男生对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经济制度等比女生更感兴趣,女生对民族服饰、歌曲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的兴趣度远高于男生。这个结果符合男生偏重理性,女生偏于感性的规律。

(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兴趣度的汉语水平别比较

139份有效问卷中,初级38份,中级60份,高级41份。如图4所示,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兴趣度最高,初级汉语水平的次之,高级汉语水平的最低。而对信息文化、比较文化的兴趣度则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最高。

具体文化项目方面,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居住文化、书法等比其他留学生更感兴趣,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生日文化的内容更感兴趣。

初级班的留学生一部分处在初到异国的文化心理的“蜜月期”,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一部分则处于文化冲突的“文化休克”中,到了中级阶段,突破了“文化休克”进入比较平稳的时期,汉语已有一定的积累,便于更加广泛、深入地学习中国,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升入高级班,一般的文化都有所了解,但是想借助高水平的汉语对比较文化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因此形成了三种汉语水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度差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增设留学生兴趣度高的文化类课程

根据兴趣度调查,加强文化课程建设,应该设置中外文化比较以及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化类课程,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聘请精通外语,并有多年国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教授中外文化比较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根据国别开课。高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设置课程,以满足本校留学生的学习愿望。除了增设选修课,还应该加设必修课。

多数高校汉语言文化方向的本科留学生开设民俗课,因为学习内容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加之教材针对留学生编写,浅显易懂,所以这门课一直深受留学生欢迎。但是非文化方向的本科生以及广大的语言进修生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建议这类课程可以扩展授课对象,让更多的留学生获益。

(二)采用留学生兴趣度较高的文化形式授课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探索新颖、生动的教育形式。由于留学生比较喜欢影视剧,可以让受欢迎的影视剧走进课堂。比如借助《功夫梦》教授中国武术文化,电影,以《刮痧》为例分析中外文化差异。不仅文化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也可以利用一些影视剧片段辅助教学。有些网络视频也可以应用在语言和文化课教学中,比如《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舌尖上的中国》等等。

(三)开展留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

可以开展由中外学生参与的“汉语角”活动:每期设置一个主题,穿插游戏环节,并邀请相关的专家对文化项目做具体生动的演示和讲解。还可以带留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地考察性质的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参观文化场馆、走访文化名家等。

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文化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之前让留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之中使留学生运用所储备的文化知识,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获得充分的陶冶,活动之后认真总结,深化文化教育效果。

(四)建立文化学习激励机制

建立文化学习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把选修文化类课程作为期末评优、评选奖学金生的条件。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给予奖品、证书等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也给那些有一定文化特长的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除此之外,可以树立中国文化学习的典型,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留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抓住在“汉语桥”等赛事中获奖的留学生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号召留学生向其学习。这种形象化的示范教育,具有价值导向和情感激励的功能,还有一种明星效应,留学生往往会在羡慕、敬佩之余主动学习和模仿,从而促进文化教育成为留学生的内在诉求。

(五)提高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

汉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与自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有意识地了解学生,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并灵活地处理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时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是指解决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适应的能力。“国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海外实习的亲身教学实践是提高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也是培养汉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中国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国家、年龄、性别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都抱有自身的兴趣倾向。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不能一味地把中国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充分发挥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宝,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许峰.“文化”的内涵及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中国文化在外国 篇4

Tea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was growing in popularity. On the basis of Tang Dynasty, tea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deepen and formed a unique cultural grade. With the chang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ea culture began to flouris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 history, Yuan Dynasty was a plain Dynasty. But this dynasty ha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Puer tea. Yunnan Puer tea is a kind of tea with big leaves and is also made of the tea Qingqing of the most primitive tea species.

Tea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s been amazing,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sh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circulation area is also more prosperous

外国人在中国的签证办理流程 篇5

如果人已在中国就比较麻烦,公安局会要求他回原国再进中国,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他的职位是公司副总经理以上职位就不用出境了。先办理外国人健康证;

再持劳动合同和其他证件(基本都在下面)先去劳动就业局延期工作许可,再拿着工作许可证去当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申请办理居留许可证。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

1.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申请表; 2.单位申请书; 3.临时住宿登记表原件; 4.护照原件及复印件;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正义外国人 篇6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抗战

埃德加.斯诺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9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他惊异地发现:尽管日本人取得了所有重大战役的胜利,但从来没有赢得一项政治决定,从来没有能够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他夸奖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所有这些结论,都显示了斯诺作为一个进步新闻记者敏锐的洞察力。都被收入他在1941年出版的《为亚洲而战》一书中。斯诺与一二·九运动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斯诺与《西行漫记》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九运动实况讲给毛泽东同志听。

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热情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10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为了取得更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斯诺夫人海伦·斯诺于1937年4月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的阻挠,经西安、云阳到延安访问,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写出了《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中共杂记》等书。

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又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我没有变,你也没有变”。随后,斯诺发表了《我同毛泽东谈了话》、《周恩来的谈话》等文章。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引 Strong,1885—1970)美国人。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报道并支持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时期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斗争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活动。1946年第五次来华时访问了延安,她和解放区的战士们一起吃小米饭、一样住窑洞,并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当年8月,毛主席和斯特朗谈话,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历史性科学诊断。1958年春天第六次来中国访问,并在中国北京定居。1959年被批准第一批访问西藏的外国记者代表团成员之一。她说:“我认为中国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人类应走的道路。”她在中国生活的最后十二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远到海南岛和西藏。她非常热爱中国,曾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1970年3月30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她85岁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

她一生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和30多部书,《中国大众:1927—1935年间的革命斗争》、《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出现黎明》、《百万农奴站起来》、《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时来到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艾格尼斯·史沫特莱

艾格尼斯·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女,美国密苏里州人,美国记者。1929年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到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1950年不幸因病逝世。著作有《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西行漫记》、《伟大的道路》等。

飞虎队与陈纳德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

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拥有出色的飞行技术。应国民政府邀请,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担任顾问。考察快结束之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

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他还在湖南芷江组建了航空学校,后来又到昆明航校任飞行教官室主任,负责给高级班授课。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1943年3月10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转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少将司令。同年7月25日陈纳德应聘中国空军参谋长。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陈纳德任指挥。

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7月18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和美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

约瑟夫·史迪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不久又晋升为四星上将。在华任职期间,他充分认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来看,都很难依靠国民党去战胜日本侵略者。同时,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的新兴力量,对共产党给予同情。在他的推动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军观察组终于抵达延安。由于史迪威将军在政治上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事业,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冷遇。同年10月18日,史迪威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1946年10月12日病逝。

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为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和在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军队对缅甸战役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中国人民将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心中。——周恩来

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仅使美国丧失一位伟大的将军,而且是中国人民丧失一个伟大的朋友。

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朱德

一、抗日战争时来华外国新闻记者在50人以上。其中著名的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杰克,贝尔登、西奥多·怀特(自修德),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他们历尽

辛劳访问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 情况,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开展医疗活动抗战时期在华开展医疗活动的国际友人,有姓名和事迹可考者达38人。其中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琼·尤恩(加)护士;印度援华医疗队有爱德华(队长)、巴苏华、柯盛华、木克华、卓克华(后木克华、卓克华较早回国);国际红十字医疗队,有德国的贝尔、白乐夫、顾泰尔、马库斯、王道,波兰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维德,奥地利的富华德、严斐德、肯特,罗马尼亚的扬固、何让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亚的甘扬道,匈牙利的沈恩,苏联的何乐经,英国的高田宜等;单独来华或已在中国就地参加医疗工作的有美国的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麦克卢尔、哈利生,新西兰的霍尔,奥地利的傅莱,朝鲜的方禹馆等人。他们或到前方诊治伤病员,或协助训练医务人员,或参与筹设医疗机构,都在多方面做出颇大成绩。

三、在抗日战争期间不少国际友人包括战斗员、指挥员及军事观察家等来到中国。在战斗人员中,有以库里申科为首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大队(连同技术人员700人,牺牲200人),以罗伯特·山德尔、杰克·纽寇克为队长的美军驻华空军人员(牺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数十人);在指挥人员中,有参加晋冀抗战后被我军授衔的原越南籍将领洪水,有美国政府派遣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缅、印美军司令的史迪威;在军事观察人员中有抗战时期来华的美军陆战队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有抗战后期驻延安考察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多姆凯、戴维斯等。他们置身实际战斗,或浴血奋战,或担任军事指挥,或进行军事观察,对增加抗战实力以及帮助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同作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论述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美、英两国政府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中国文化在外国 篇7

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写作训练也是拓展学生思维, 以及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大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 词汇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 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 多数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写作能力较差。本论文以学生的写作作业为载体, 和本教研室外教Malissa一起对学生作业进行仔细的批改和分析, 从而总结出学生在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 简单的语法错误较多。

从教学中以及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英语语法掌握的较好, 但是在写作中却不能正确地应用语法规则, 这也暴露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欠缺。

1. 对冠词和定冠词的误用。

学生经常漏用或者多用冠词及定冠词。例如:The history of the letter is longer than phone.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e letters.Letter is used to convey ideas and emotions.

2. 对时态的混用。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如何使用时态的规则很熟悉, 但是在写作中会无意识地混用时态, 例如:In the past, people express their ideas through letters.

3. There be句型中动词的应用。

There be句型是英语中一个很特殊又很重要的句型, 学生从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一句型, 但是许多学生容易在There be句型中直接使用动词, 例如:There are a lot of volunteers help others in their free time.

(二) 用词不准确, 句式表达单一。

选词造句也是考查学生基本功, 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遣词上, 学生容易忽略词的内涵意义, 并且习惯于重复利用他们熟悉的一些简单词, 因此很难做到用词的准确、丰富、有效。

句式也是决定写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思想要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只有做到句式的多样化, 才能体现文章的活力。然而学生很难在英语写作中做到各种句式的变换使用, 而是习惯于用简单句, 这样文章显得单薄无力, 没有文采。例如, “People think a healthy lifestyle is a popular trend.People choose different ways to keep healthy.Some people do more exercise.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eat green food….”在这一段中, 学生写的四句话都采用了相同的语法结构, 句子长短同一, 十分的单调, 如果稍微变换一下句式, 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People choose different ways to keep a healthy lifestyle which is considered a popular trend.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do more exercises while others would rather to eat green food.”

(三) 文章中缺少过渡词, 缺乏连贯性。

过渡词是英语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也是保证段落和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文章有一个基本特点, 即通常是按直线的形式向前展开。”[1]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 没有意识选用过渡词, 只是用逗号把每一句话分开, 造成了“一逗到底”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同学过多使用“and”, “but”等简单的关键词。研究发现连接词在好作文中的频度分布明显高于在差的作文中的频度分布,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连接词, 提高写作的质量。例如:“When I first came to this school, I found a lot of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First of all, ) We don’t have fixed classroom. (So, ) We have to go to different classroom to have different classes. (However) In high school we have all the classes in the same room. (Secondly, ) We don’t have so many classes.It gives us a lot of free time. (Therefore) We can do whatever we want.”在这一段中, 如果去掉括号中的连贯词, 学生虽然也能表达基本意思, 但是文章读起来比较生涩, 不流畅。

(四) 缺乏对文章的布局能力。

在大二这一阶段, 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议论说明型小文章的写作, 这一类型的写作形式和记叙文以及描写文有很大的差别。它有其标准形式:开头、主体和结尾, 在开头部分提出观点, 主题部分论证观点, 而在结尾部分要重申观点并且提出建议和希望。但是学生受汉语习惯的影响, 写作中不能紧抓主题,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论证, 而是喜欢旁证侧引、面面俱到, 并且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论述, 因此文章缺乏逻辑性和说服性。例如:以“Should we accept the kindness of the strangers?”为题,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70%的学生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文章的语言比较感性化, 论据缺少真实性和说服力。

三、原因分析

以上写作中的问题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受母语以及汉语思维的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 他们的母语对第二外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语言迁移是指在学习中, 学习者将以前他们掌握的有关母语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外语学习的过程”[2]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 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干扰, 这不仅表现在词汇方面, 还包括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首先, 在写作中, 学生习惯于先组织汉语语言, 然后再翻译成英语, 例如:学生在作业中会写到“the long history river”, “sing songs”等类似的中式英语。其次, 在句式上, 学生习惯于用“流水句”。在汉语写作中, 我们比较喜欢用语言来渲染气氛, 比较注重文章的感染力, 但是在英语写作中, 强调紧扣主题论述或者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 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一直接触的都是中国人, 包括老师、父母、朋友等, 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 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式英语”。这一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学生应该尽量为自己创造英语环境, 例如:通过电视、电影等媒介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英文, 除外主动和外国人交流也是很好的途径。

(三) 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较差也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最初接触和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 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做题能力很强, 但是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很差。

四、结语

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时间的检验和磨砺。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修养, 丰厚的知识储备, 以及敏锐的鉴赏力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 在平时学生要注重知识积累, 多阅读书籍报刊等, 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 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善于对一些话题进行评论, 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除外还要注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逐渐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尽量减少母语对写作的负迁移影响。

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也体现了一名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 从学生的写作作业中发现, 学生无论是在选词、造句还是在文章的篇章、布局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本文首先总结和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并研究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朱莲芬.试论英语写作中的过渡连接词语[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第23卷, 第2期, 2003.

外国歌手在中国演出有多难? 篇8

杨觉远喜欢这支来自美国新泽西的硬摇滚乐队已经快20年了。近几年总有消息说Bon Jovi要来中国开演唱会,今年早些时候这个消息终于得到确认。杨觉远第一时间买了一张980元的票,准备从西安专程到上海看Bon Jovi的演出。

Bon Jovi乐队在1980年代获得过巨大的成功。这支乐队在过去的25年内卖出了1.2亿张唱片。如果还有什么值得说的,Bon Jovi发行的12张录音室专辑里,有9张在美国成为了白金唱片—这可是一张唱片销量最具说服力的标签。

但在中国,Bon Jovi的演唱会并不顺利。原定于9月14日、17日举行的Bon Jovi上海与北京演唱会在临演前一周被宣布取消。这场演唱会的主办方、安舒茨娱乐集团(AEG)旗下的演出推广商AEG Live并未公布取消的原因,只在官方消息中注明“因故”。而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说法是演出取消的原因在政府报批环节。

包括杨觉远在内的中国歌迷,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全额退票。不久之前,他们还疯狂地在社交网络上转载这个53岁的摇滚歌手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的视频。

中国是未来—不止互联网公司和消费品公司,这句话也在全球音乐行业流行起来。2014年艾薇儿中国8个城市的巡演,成就了去年个唱票房最高纪录。今年林肯公园的5场中国巡演票房也被看好,最后一站北京场还收获了190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它们的主办方,全球最大的演唱会公司Live Nation,这两年正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丰厚利润。

直到“黑天鹅”出现。Live Nation找来美国当红摇滚乐队Maroon 5,本应在9月来到上海开办全球巡回演唱会,但早在7月这场演出就被取消了。而在Bon Jovi之前,AEG Live原本计划的英国歌手Robbie Williams亚洲6站巡演也被取消。

失望的不僅是歌迷,这些公司也为此付出代价。AEG此前曾声称Bon Jovi的出场费极高,因而票价也与当红大牌歌手齐平。同期演出的英国摇滚乐队Muse乐队,最贵的票价为1280元,是前者的一半。AEG Live与非凡京奇、华熙国际、大麦国际共同投资这个项目。其中华熙国际是北京万事达中心的运营方,非凡京奇负责政府报批事务。

“场地方档期流失,主办方承担亏损。”万事达中心如此回应Bon Jovi演出的取消。万事达中心这样的场馆往往提前一年就排好了演出计划。

“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大麦国际负责人贺云波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除了艺人费用,场租、宣传都收不回了,只能算做项目的硬成本,摊入财务。”大麦国际依托中国最大的票务机构大麦网,主要从事海外演出娱乐项目的投资和制作。在Bon Jovi这个项目中,大麦网除了票务销售,还参与了联合投资。它当然也同样遭受了损失。

AEG和Live Nation占据了全球70%的演出市场票房,也是外国艺人进入中国演出的主要推手。由于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运营演出场馆,它们往往会买下艺人多场演唱会的主办权,然后根据场馆的排期分配。上海奔驰文化中心和北京万事达中心,都是由AEG中国联合运营。

Bon Jovi上海和北京的演唱会取消后,AEG迅速把这两场演出的主办权卖给了其竞争对手Live Nation,转移到曼谷和台湾临时加开两场。不过在这么短时间内安排如此大型的演出,对于演出主办方和场地提供方都是不小的考验。退票的观众正在重新购买原计划在9月底于澳门演出的门票。贺云波也称退票开始当天澳门场的门票销售在同步增长。

中国音乐市场有太多的不可预测。由于2015年9月的大型活动,有关部门在七八月都没有审批任何在北京举办的大型演出项目。这使得很多海外艺人的演出都堆积到9月活动结束之后。

“在其他国家,你只要找到观众就能卖票。在这里你需要准备很多材料,才能拿到许可证明。在中国办演出,要比其他地方难上一倍。”Archie Hamiltion表示。他2005年来到中国,次年创办演出公司Split Works。10年来带来过不少各种音乐流派艺人的演出。

他所说的难处即中国的演出报批审查制度。通常在确认艺人演出档期后,首先要向当地政府的文化部提交材料,这其中包括乐队每位成员的个人资料、和当天演出内容一模一样的现场视频、准备演唱的所有曲目和歌词等材料。国外艺人通常没有这些资料,需要重新录制。文化部则需要2至3周的工作日来审核。

演出场地则需要提交公安部报批。大约报批之后的20个工作日,通过申请才能开始售票。如果算上理想状态的60天预售期,一场演出至少要提前4个月开始准备才能顺利进行。

至于审批的内容,官方有一份《海外艺人来华演出指导目录》,上面规定了演出内容的相关限制等。两年前美国歌手Lady Gaga的中国演出迟迟无法实现,正是其颇具争议的舞台表演形式和着装风格所致。

nlc202309031130

这一切都开始于2008年。冰岛歌手比约克的上海演唱会触及相关敏感底线,自那以后中国便加强了对国外艺人演出内容的审核。2008年这场演唱会的主办方爱玛娱乐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票务公司Ticket Master进入中国的开局,却因此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AEG和Live Nation也随之选择了另一种进入中国的方式。AEG与上海东方明珠成立合资公司东方明珠安舒茨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Live Nation则与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成立北京歌华莱恩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同样是中外合资企业。

海外大牌艺人信任这两家演出公司,而这些演出商也在不断地向他们传达积极的信号—中国是值得挖掘的市场。大麦在票务推广方面的经验显示过去外国艺人演出项目重视外籍人士市场,演出票至少有一半是需要外国人埋单。现在,国内观众占到8成以上。

像杨觉远这样支持老牌艺人的忠实粉丝,现在有了一定的收入水平,成为高票价的消费主力—不过,他们的消费也相对理性和克制—而成为另一大主力消费群的年轻人,他们的消费更加冲动,愿意购买艺人唱片和周边商品,在演出现场的其他消费也更多。

外国艺人在中国同样面临着知名度与商业回报之间的尴尬。像Bon Jovi这样的老牌摇滚歌手,售票只是“缓慢、理性地增长”。在演出取消前,上海场门票卖出9成。而北京场则受到阅兵演习的影响预售时间不到26天,售出约5000张门票。

2013年Aero Smith全球巡演上海场,正是因为主办方对市场的错误估计,导致上座率低,为了减少损失最终被迫取消演出。“大部分海外艺人的中国现场观众数量在3000到4000人之间,再上去就很难了。”贺云波这么判断。

这让Hamiltion这样的演出商很难办。一些国外乐队在海外知名度很高,出场费自然也不低,但在中国仍是个小众艺人,定不了高票价,再加上请海外艺人本就需要更高的成本。“这是我们的困境,没法在中国赚钱。”他说。Split Works 9月在上海组织回声公园音乐节,其中一半的艺人来自海外,有些乐队的出场费是国内乐队均价的20倍。

演出商需要更多大牌,这样才能卖出更高的票价。今年除了摇滚乐队Linkin Park、Imagine Dragons,还有Katy Perry、Taylor Swift這样的当红流行歌手出现在中国。这两位女歌手的演出都是一票难求之后又加演一场,Taylor Swift演唱会开演前两个月门票便售罄。

但还没有人会对这个市场的吸引力产生怀疑。“如果你是年轻乐队,一定要来中国。”Hamiltion这样说服30支国外乐队来他的音乐节上演出,“至少一次,不来就无法得知你会不会红,这里还是充满了可能性。”

进入9月之后,杨聿敏便在期待Muse的演出。“希望Muse能够顺利。”这是她知道Bon Jovi演唱会取消后的第一反应。杨聿敏在上海的演出场馆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担任艺术总监,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缺席了Maroon 5和Bon Jovi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终于要在9月底迎来英国摇滚乐队Muse的演唱会。但愿不再有意外发生。

上一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下一篇:护士节写给抗疫医护人员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