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2024-10-03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精选6篇)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1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4-

1、2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主备人:李兰伟

课型:阅读教学 【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 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突破措施】讲解疑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2、《山海经》是___________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___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____,如《刑天舞干戚刑》

一、自主学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ōng()急 ②粗拙()③烦suǒ()④惧惮()⑤震sǒng()

⑥诘()问 ⑦jí()贯 ⑧pī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4、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二、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2、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3、分析“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阿长的形象。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了新的敬意?

【课堂检测】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孤孀(shuānɡ)疮疤(chuānɡ)B.掳去(lǔ)惧惮(dàn)憎恨(zènɡ)C.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D.粗拙(zhuó)(suǒ)陆玑(jī)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3、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A.主语残缺B谓语残缺C宾语残缺D主谓搭配不当 E.动宾搭配不当F语序不当G不合常理

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②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海水。()③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就起床,准备出发了。()④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⑤听了姜素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⑥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⑦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⑧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写的?

二、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课文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三、拓展延伸。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

物新的时代特色。

四、语言品味

1、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五、交流心得,课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表达一下。

【教学后记】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4-3

课题:《一路走来一路歌》 主备人:李兰伟

课型:主题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主题是“一路走来一路歌”所涉及的文章大多是中外名家的优秀篇章。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作品,使学生真正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情操,珍爱人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曰读能力,掌握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感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品味人间“爱”的博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的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四、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1.通读语文主题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第一、二单元,选出代表性篇目,自主研讨学习。

2.其他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课内探究

(一)自主阅读

要求: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2、做好批注,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二)合作探究

分单元快速阅读,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篇章精美语段的查找、赏析并交流,确定组内要交流的语段。

(三)交流展示

1、班内交流各组推荐的美文、段落。

2、以“我从《

》一文中读出了“爱”就是------------”的句式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四)精讲点拨

1、评析同学推荐的美文、段落。

2、补充推荐美文。

3、引导同学朗读、背诵1-2个精彩段落。

(五)巩固练习

1.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2.展示背诵成果。课后提升

将你认为精彩的语段摘抄到笔记本上。

【 教学后记】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4-

4、5 课题:《走过那一个拐角》

主备人:李兰伟

课型:写作教学

【学习目标】能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恰当选材,写规范的记叙文或散文。【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前延伸

出示作文题目和要求:

题目: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曲折时,你须走过途中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命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二、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自己选材,搜集材料,准备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内交流选择,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三)交流展示

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选材,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四)教师点拨

“走过那一个拐角”这个题目,命题者没有设置过多的障碍与陷阱,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审懂文意,有话可说。题干引导语的诗意表达,给考生正确立意和深度思考提供了帮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可以尽情表达,抒写自己不同的“走过”,展示自己不同的人生理解和经历。

从审题的角度来说,“走过”是一段自己的人生经历,只要留心生活、关注生活,考生不仅能够有话可写,而且能够写出新颖独特的内容。审题的关键在于对“拐角”的理解。“拐角”可以是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经历的一个困难或一次挫折,可以是自我成长中的一个节点,可以是自我生命中的一个机会、一道坎儿,可以是自己迈向另一种生命境界的一个平台。该题目关照了不同考生的写作水平:让写作能力弱的考生有话可说,为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提供了深度思维的空间、尽情挥洒情感的舞台。

由于“拐角”的内涵较大、较宽,所以在写作时要遵循“新、小、实、深”的原则。

“新”就是选材要新,选取那些“我有你无,你有我特”的独特、新颖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润色,用以表现“拐角”;“小”,即切人角度小,把“拐角”落实到某一次经历、某一回挫折上面,然后通过化小为巧、小

中见大来表现主题;“实”,就是要把有限的笔墨集中在“拐角”上,把这个点写实在、写透彻;“深”,指立意要深刻,要从所写“拐点”中获得感受、感悟,最好把立意点落实到社会热点或深刻哲理上,让读者读完觉得收获颇多、感悟深刻。

(五)范文赏析

走过那一个拐角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走过每一个拐角,跨过一道道坎,才能获得成功。

我人生的第一个拐角应该是克服对自行车的阴影吧。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和爸妈一起到大夫山去,我以为我骑得好棒,但在下坡时没有按刹车的按钮。结果从坡上掉了下来,那种感觉,就像在三楼掉下来一样。

我记得从那天起,我便开始惧怕自行车,可以谈得上是“闻车色变”。巧合的是,在去大夫山之前我曾经报了一个自行车比赛,如果不去的话,那些人怎么看我啊?顿时,我脑袋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搞辩论会,吵得我心烦意乱。那天,我想了很久很久算了,事情到这里,就放手一搏吧!我不信这小小的阴影都克服不了,不然以后怎么活啊?这天,我来到了空地练习。很久没有碰过自行车了,我现在看来,普普通通的自行车就像一只怪物。这时,小鸟应景地唱起歌,好像在鼓励着我。我心中便充满了斗志,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的!”我飞快地骑上自行车,慢慢地开动起来。骑了几个圈后,我觉得没问题了,便向上下坡挑战。上坡的话还是不错的,但还是比较吃力。我找到了一个较高的斜坡,便开始尝试了。我吞了吞口水,心说:“死就死吧!”便向下开去,当我感到顺利下坡时,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最后,我还是在那一点点的路程摔倒了。我忍着痛爬了起来,顿时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我在下坡时的车头太晃了!而且还没有及时按刹车的按钮!我觉得我离成功接近一步了!我再次把自行车推上去,由于有了刚才的经验,我顿时自信满满的。我奋然地冲了下去,因为斜坡的高度,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我感觉心随着自行车的震动已经跳出来了,但我还是安稳地骑着。到了终点,我猛地一刹车,就顺利到达了!我呼出一口气,哎,终于成功了!

有人曾经问过我比赛的事怎么样了,我没有把这件事摆在心上。起码我已经走过人生的第一个拐角了,不是吗?比赛的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六)学生写作

三、课后延伸

学生自评互评作文,上交。

【教学后记】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5-

1、2 课题:《背影》

主备人:李兰伟

课型:阅读教学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受作者平实语言中所蕴含的父子亲情。【教学难点】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体会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突破措施】讲解疑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教师点拨

交卸()奔丧()橘子()晶莹()迂腐()琐屑()栅栏()差使()照看行李()踌躇()蹒跚()颓唐()举箸()簌簌()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因为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3).衰颓败落.()(4).乱七八糟的样子.()(5).(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二、合作探究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一词的意思应该是愚蠢,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43(2)、“我”与父亲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四、当堂训练:

1、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挂,深青色布棉袍。()(3)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2、文中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3、背诵课文第6段,找出对背影描写的句子,以及父亲买橘时的动词。

【能力提升】

制作资料卡片:

古诗中的送别情怀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全文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2、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刻画(衣着、动作),我们从中看出什么样的背影?给你怎样的感受?包含什么样的情感?(1)外貌特征:父亲的体形特征是(),衣着服饰显得(),行动显得()。(2)动作:(动词)

所表达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

1、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许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用平淡挚爱的话语传达浓浓的情意。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所表达的情感: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所表达的情感: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所表达的情感: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所表达的情感:

(5)“进去吧,里边没人。”所表达的情感:

(6)以上这些话蕴含哪些感情?

2、文中四次写道“我”流泪,分别应作何理解?

第一次流泪:

第二次流泪:

第三次流泪:

第四次流泪:

三、精读解析

1、怎样理解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的话的含

义?

2、文末一句感叹,表达怎样得深情?

3、学完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例: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这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

“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慈祥B.慈善C.慈爱D.慈悲 E.朦胧F.矇眬G.依稀H.模糊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___

_____ 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7.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同是写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

【教学后记】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2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 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编写,导学案,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3

单元导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文本的讲读,带动单元中其他文本的自读,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元素的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它重视整个学习情境中的各部分关系,以及对学生差异的适应,有利于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体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有利于从整体上来统筹安排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序列。

一、强调单元意识,确立单元目标。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强调整体意识,找出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统一到一起,进行宏观解读。我们在导学案里首先会有一个单元导读环节,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和阅读,初步构建知识框架,明确本单元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之后便是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目标不必过多,集中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即可。第一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我们以此为核心,将体会诗歌的气象恢宏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此统筹之下具体设置各文本的子目标,如《将进酒》以理解诗歌复杂感情,体会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诗风为目标;《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以理解诗歌的意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李白逸兴遄飞的浪漫主义诗风为目标;《春江花月夜》主要是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品味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这些子目标都是指向单元目标的,完成它们,也就实现了对初盛唐诗歌气象恢宏这一特点的理解。这样,各个相对独立的文本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可以对李白、杜甫等诗人及其创作在时代共性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同时代的其他相关诗歌时也可以触类旁通。

二、构建整体式训练体系,各学习步骤环环相扣。

我们在制作导学案时,共设有四个篇章:我读我思、巩固拓展、文苑撷英、写作园地。这四个篇章,在内容设置上遵循整体性原则,拓展练习、课外阅读与练笔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展开。比如在“巩固拓展”部分,我们找出教材所选诗歌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让学生来辨析,以夯实基础;挑选重点诗句,强调背诵默写;通过对对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特点;通过语句衔接练习,使学生理解盛唐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还设置及时的跟进训练,如“能力挑战”部分,针对意象意境理解、字词赏析等鉴赏角度和方法,设计两首诗歌的阅读赏析,可分别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春江花月夜》两课之后完成;现代文阅读《草堂诗魂》可在学完杜甫诗三首之后完成,从而加深对杜甫思想风格的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拥有了巩固基础知识、拓展课内所学的空间,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样在“文苑撷英”和“写作园地”两个版块,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如何阅读鉴赏诗歌,如何巧用诗词进行写作的相关材料,既有方法的指导,也有范文的借鉴,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指导,也收获了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最后在“致某位诗人”和“我爱你,唐诗”的写作空间里学生可以结合所学,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探究,所有的内容统一在一个话题之下,形成一个系统的单元整体,这与语文教学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性要求也是吻合的。

在这个过程中,赏、练、读、写四个学习环节,紧紧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而且这四部分是层层深入的,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等不同层面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对唐诗宋词选修课的要求是: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解读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方法引导。在问题设置上本着宜粗不宜细、宜活不宜死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作品做出独到的感悟和创造性理解。新课标还将学生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作为选修课评价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每一课的导学案里都留有“质疑交流”版块,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大胆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

四、重视方法指导,兼顾细节。

虽然选修课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方法的指导。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教师应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予以及时有效的引导。在诗歌的赏析环节,我们对学生进行鉴赏技巧和探究角度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有方法、有方向地进行解读。比如在《将进酒》一课里,我们引导学生比较李白的悲与李煜、李清照等人的愁是否相同,以此来体会李白巨人式的感伤,从而加深对李白性格的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让学生找出第二段中描写优美的句子改写成散文并作简要赏析,这样学生便会对李白奇特瑰丽的想象有更深刻的体会;《春江花月夜》中,月亮成为全诗的灵魂,通过对月这一意象内涵的概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把握情感;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也许有些艰涩,但是通过与其他诗歌的比较,就容易体会了。

除了方法的指导,我们还兼顾其他细节。比如在“巩固拓展”篇章里,我们设计的现代文阅读练习,使学生在进行唐诗宋词鉴赏的同时不忘其他文本的阅读方法;“文苑撷英”篇章里,我们针对所选范文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又复习了句子仿写和衔接的相关技巧。

这样的处理,粗中有细,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又在细节处予以悉心呵护,为其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促进课外延伸。

针对阅读材料不能及时地、大量地跟进教学这一问题,我们设置了“文苑撷英”这一篇章。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比如针对第一单元学生入门情况,我们以如何阅读鉴赏诗歌为主,提供了字词品味、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意境探求、情感体味等五方面的阅读指津,然后在“含英咀华”栏目里提供了两篇范文,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悟,最后还留有“我的推荐”版块,老师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喜欢的篇目与他人交流。这样,既丰富了阅读资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文学素养也在其中得到了提升。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唐诗与宋词是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能巧妙导学,以点带面,就可以化繁为简,轻松驾驭。通过个体的解读,达到共性的认知,最终找寻到属于个性的精华。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一首首没有生命的诗词,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养成好习惯,培养综合素养

2、搜集、筛选、体验、合作探究,形成大语文观。

3、重新对语文学习的定位,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乐趣。

学习重点

1、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过程】

一、导语: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今天,让我们一道漫游语文世界,在这人类文化大观园中饱览独特风景线,感受中华民

族的文化瑰宝

二、知识链接

1、网络语言是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网民用来表达他们网络情感和生活的语言,其语言兼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在网上,尤其是在聊天室、QQ和BBS(电子公告牌)上,它们被上网者广泛地使用。即使在现实生活里,特别是青少年的谈话中,也经常能听到时髦新奇的网络词汇。

2、广告应该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且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重点突出,个性鲜明,语言得体,有趣生动,有自信心,有号召力。优秀广告词的特点

①主题鲜明,具有概括性,准确生动新颖,能吸引公众注意。

②押韵顺口,琅琅上口,借用熟语,修辞等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3、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活动过程

第一站:“错别字门诊”

1、我给文字把把脉

你能找出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平时作业中的错别字吗?请同学们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和刚刚回忆起来的以前见过的类似情况讲出来并写在下面,至少写出30个常见的错别字。

例:“鸡蛋”写作“鸡旦”。“招工”写作“拐工”

“欢度元旦”写作 “ 欢渡元旦”

2、我给文字消消毒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

一明惊人默默无蚊天尝地酒饮以为荣

咳不容缓随心所浴乐在骑中我型我塑

3、我给文字治治病

你能就街头规范用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第二站:广告集锦

1、优秀广告词欣赏(请说出好在哪里)。

实不相瞒,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联想电脑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矿泉水广告)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护肤品广告)

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沱牌酒广告)

2、猜猜看

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作的广告词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家用电器)

空杯尚留余香。(饮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请给你的窗户装上玻璃吧!(日用品-)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日用品-)、“校园公益广告词”欣赏

① “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橱窗

② “求知而来,载知而归”──阅览室

第三站:优秀对联赏析。

1.赏析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2.、你也来试一试

治学对联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

春节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中秋对联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贺寿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3、再显身手 春节快到了,你能为你家写上一副对联吗?

第四站:“精彩店名举偶”

1、五花八门的店名

店名:衣心衣意营业特色:服装店名:花缘营业特色:鲜花

2、集思广益

现在做生意,讲究的东西多了,起一个个性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好方法。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幽默个性的杰作,如:①、红灯记:京剧《红灯记》早已家喻户晓,就有精明的商家将售卖光电器材的店起名“红灯记”,真让人过目难忘。②、金包银:“金包银”卖的原来是皮具,有点意思。③、小长今韩国有套电视剧叫“大长今”十分受欢迎,在佛山有间快餐店起名“小长今”,售卖的却是售卖的却是咱们广东的特色烧腊。

3、小试牛刀

自己动手开店

先看对联,再说店名,拟店名。

⑴ 试问诸君,活一生谁不需药莫轻本草,医百病它能建功药店名:_________

⑵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名:_________

第五站:校园语言欣赏

1、一些同学巧妙的把歌词和学校日常用语联系起来,读来妙趣横生。

下课铃响—我知道老师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

考试—老师,我好想悄悄蒙上您的眼睛。

沉重的书包—感觉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自习课上—老师,您的出现是美丽的错误。

上课迟到—不是我存心故意,只是玩兴难以抗拒。

2、旧词新解:

时下,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若有人说你是他的“偶像”,你不要激动,“偶像”意指呕吐的对象。还有,“天才”指天生的蠢材,“神童”是神经病儿童;“大喜之日”就是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

3、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些校园语言?(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六站:网络流行风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也成为人类语言发展长河中一道奇异的风景。

1、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

“菜鸟”:“大虾”:“东东” “伊妹儿”:

2、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网络用语吗?(用符号、图案组成;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谐音类。)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5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

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

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b、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照片、图画以及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体验,结合文中描写谈谈自己贴近自然的感受。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b、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e、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翠竹()沃野()浩瀚()胸襟()明媚()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温馨:

明媚:

饱览:

浩瀚:

胸襟:

沃野: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合作探究]

1、初读诗歌,讨论交流:这首现代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为什么诗歌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

3、诗歌中的“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和乐趣?

4、本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当堂检测]

1、字形辨析。

拔()

敞()

锦()

撒()

拨()

蔽()

绵()

散()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片片云锦对()

明媚的早晨对()

挺拔的翠竹对()

果园的丰收对()[预习作业]

1、记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练笔:摘抄诗歌中的拟人句,尝试写几句。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指导背诵课文。

2、从本文中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来阅读其他诗歌。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预习反馈]

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提示:注意读出感情)

2、试背课文。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其中“打开”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与“课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一)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2节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它们是翠竹的(),松柏的(),()的丰收,()的耕耘。

(2)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的语气来读。在重读的词语上做标记。

(3)细读第3节,它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鸣禽”、“野花”的()的特点和对少年朋友的()。(4)抓住事物特点仿写:A、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小草的()

梅花的()B、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森林的()

河流的()

(5)、“洋溢”的意思是(),请用“洋溢”写一句话:

(二)仔细阅读课文4、5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4、5节。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践体会“青山”、“绿水”、“天空”、“大地”的美好神奇。用学过的成语诗歌来赞美一下:

2(2)、从青山、绿水所说的话中你一定感受到了 自然发出的召唤,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3)、发挥想象,自然中还有哪些景物向我们发出召唤? [当堂检测]

1、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2、课文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其中的妙处是()。

4、祖国()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去吧,去打开大自然()。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让人们感受到()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知识积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我的收获] 佳句集锦:

[课后作业]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2、仿写诗句,例: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小鸟说):(飞翔吧),(飞向),()!(沃野说):(吧),(),()!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 A:

B:

C: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他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品质。、[课前预习]

1、科学家卡片: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栖(qī xī)囊(nāng

rāng)

察(chá cá)着迷(zháo zhe)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笼罩:

鸟栖虫居:

穿梭:

兴致勃勃:

敏捷:

满载而归: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童年的哪些事情,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A

B

3、课文中“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共出现了几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恶 â

()

背bâi()

载 zǎi()wù()

bēi()

zài()

2、字形辨析。

纺()

妨()

圾()

择()防()

访()

极()

泽()

3、填上合适的词,让表达更生动。

()地责备

()的螺壳

()鸭子()地捉住

()的游鱼

()蝴蝶

()地观察

()的蠕虫

()贝壳

[预习作业]

1、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热爱自然,痴迷于科学研究的品质。

2、积累:画出文中精彩的句段,品味其中的妙处。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

3、3、了解文题的作用,学会透过典型事物,感受人物的心灵,把握人物品质。

[预习反馈]

1、交流读文后画出的精彩句段,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其中“衣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从对“衣袋”这一事物的着重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读了这段文字,从“掠” 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地捉住它,说明()。

2、从()、()、()这几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如果在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给他加上一个成语,应该是()。

3、画线的句子,应该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之情。

B、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1、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段落,思考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用

画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词句。从“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我们读懂了他对昆虫的()

3、描写父母的语言态度极其严厉,反而更加体现出

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

[当堂检测]

1、本课记叙了()的故事。从而激励我们(),全文的中心句是()。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

3、“着迷、痴迷、迷恋”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

“责怪、责骂、责备”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

4、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态、动作、语气,填上合适的词。

①、“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说。②、父亲()说:“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玩!” ③、母亲()说:“捡石子干什么?” ④、法布尔()说:“我真不想把这些小玩意儿放进垃圾堆啊!”

5、按要求写句子。例: 纺织娘在叫。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仿写:()比()还要(),()比()还要()。

[知识积累] 搜集有关“观察发现、执着探究”方面的名言警句,记诵积累。1、2、[我的收获] 从法布尔身上,我们学到了:

[课后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鼓鼓囊囊:

、、鸟栖虫居:

、、2、读完课文,法布尔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你敬佩?,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3、课后阅读《昆虫记》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变色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课前预习]

1、搜集变色龙的图片、资料。

变色龙的资料简介:变色龙大约有85中,亚洲南部的体长25厘米。它体内有色素细跑,白天深,早晚浅。它的舌头带粘性,很员的昆虫都可以被舌头尖黏住缩回口中吃掉。它的左右眼睛也很特殊,能各自活动。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e、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豆藤(tãn

tãng)

震(zhân

zhâng)惊

伺(sì sī)机

刹(chà

shà)那间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弥漫:

凶相毕露 :

端详:

酷似:

迟钝:

绘声绘色 :

窥探:

名副其实: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合作探究]

1、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A

B

c

2、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3、《变色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与一般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觉得这样的介绍方式有什么好处?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 端详()

窥探()

刹那()写反义词: 迟钝()

紧张()

寂静()

2、字形辨析。

藤()震()铜()距()

腾()振()筒()巨()

绍()焦()宗()判()

召()蕉()棕()叛()

3、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

绘声绘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

2、拓展: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3、观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特点、习性。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写:鲍玲玲

审阅:胡恒香

《变色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学习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预习反馈]

1、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其中哪个特点写得最生动?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交流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合作探究] 读课文,讨论交流,完成练习

①“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这句话巧妙地写出了变色龙的()的特点。

②读第9自然段,“端详” 的意思就是(),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头)—()—()—()—()—()—()—(尾巴)。

③变色龙的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④“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用人物对话来进行过渡,好处是()。

⑤第11-12自然段主要写了变色龙()的特点,主要通过非洲工人的()和对变色龙()的描写相结合来介绍的。其中变色龙的()和()这两个器官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变色龙捕食的动作最大的特点是(),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⑥ 读课文第 13-14自然段,朋加沙实验了()次,变色龙身上的颜色分别从香蕉叶色变成了()色、()色、()色。真正体现了变色龙()的特点。“名副其实”在文中的意思是()。[当堂检测]

1、变色龙,学名(),因为它能够(),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那些(),自然中有很多具有适应环境的本领的小动物:如()、()等。

2、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变色龙()、()、()的特点,并且通过“放回变色龙”这一细节提醒人们应当()。3课文填空:我细细()着:这条变色龙()。()的头上长着()的嘴,(),()。身躯呈(),()的背部(),腹部两侧长着()。[知识积累] 俗语积累:例——比喻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比喻胆子很小的人()

比喻勤恳踏实的人();比喻不受欢迎的人()比喻外强中干的人();比喻仗势欺人的人()

[我的收获]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

[课后作业]

1、造句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的描写顺序,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金蝉脱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及过程以及成语金蝉脱壳的比喻义。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蝉的图片、资料。

了解金蝉脱壳的原因以及蝉的主要生活习性。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及过程,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e、初读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搜索(sōu

shōu)

协调(tiáo

diào)

抽搐(xù

chù)

金蝉脱壳(kã

qiào)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抽搐:

协调:

精巧:

生涯:

金蝉脱壳:

枝繁叶茂: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3、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段意。

A(1-2)

B(3-6)

C、(7)

3、“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作者为什么认为金蝉脱壳神奇有趣的事?读完课文,你觉得它神奇有趣吗?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搜索()

精巧()

依依不舍()写反义词:华丽()整齐()

敏捷()

2、字形辨析。

柿()搜()颜()协()

沛()瘦()谚()胁()

恢()杜()趴()钝()

诙()肚()扒()纯()

3、照样子写词语

AABC型成语:依依不舍

()()()

形容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形容色彩丰富:五彩缤纷()()()[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描写金蝉脱壳的一系列动作来体会脱壳过程的神奇与艰辛。

2、拓展:了解军事中金蝉脱壳的故事,搜集三十六计的有关内容。

三下第二单元导学案 篇6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五、抽测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角jiǎo 号角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 牢笼笼屉 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 剥削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

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六、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七、学生感悟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参考答案

一、2、fēi wǎn yì pōu jiàn jī xùn nì xuâ wù jiã xiã huì yǎo piē

二、1、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2、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3、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4、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1、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2、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3、“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优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5、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 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6、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 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

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7、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 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8、(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四、略

五、1、D

2、B

3、D

六、略

上一篇:汽车高尔夫活动方案下一篇:如何解决执行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