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2024-08-08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共8篇)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1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内容提要 人的成长、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教育的目的。游戏在教育中完全可以在这四个方面促进人的发展,使人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教育,办好教育,在教育中引进游戏的因素,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关键词 教育 游戏 改革 对中国教育进行考察,得出了两点结论:教育即游戏;从幼儿园到高中,升学任务越来越重,游戏的因素也越来越少,到了高三,根本就没有游戏的影子。下面主要从理性的角度探讨教育中能否容纳游戏,也就是游戏能否达成教育目标。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的成长,在于人的生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①学会认知,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认识、理解、发现,学会怎样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理解他人、认识自己。这样,学会的是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掌握知识,只是其中目的之一。学会做事,就是学会在实践中处理问题。人的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实践中的训练,即水中学游泳。离开了实践训练,能力的形成就是空话。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他总是先要做人。而做人的根本就在于与他人和睦相处。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好的,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同他人合作,一意孤行,孤军奋战,成功的概率极小。成功的合作,往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会生存,就“应动促使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②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严肃的传统,向来将游戏看作与严肃的事情不相容。“游,锦旗之流也。”(《说文解字》)其本义为“古代连缀旗帜正幅下面下沿的垂饰”。引申为“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鉴于是人或动物在水中的状态,又引申为“虚浮不实”和“放纵”。“戏”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游戏;逸乐”“歌舞杂技等的表演”“戏剧”等七种解释。因此,“游戏”就有“感性的取乐”的意思,这种“感性的取乐”是一种虚浮不实的,是与某种郑重的、严肃的存在相抵牾的。③ 这样看来,游戏与教育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它们根本就不相容,更何况要以游戏的精神看待教育?在上篇中,我们对游戏的本质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严肃的事情中常常包含着游戏的因素,特别是在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中,游戏的因素比比皆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就是游戏。如果以这样的理念审视教育,我们就可以发现,教育作为游戏,才是教育的深层本质。(这一问题另外撰文论述) 中国的教育,在隋唐以后,实质上已经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沦为工具。它所培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只会考试的工具,从根本上说,这种教育下的人只是一种片面化的考试机器,不是完整的人。这种情况,就是在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我们只要看看那些一早就吃了早饭,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学校的孩子,就可以体察到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形,这一点,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只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了:我们目前的教育能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会认知、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会生存的人?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两个字??不能!这不是我的独断,从这几年来,各种媒体对它的反思、批判就可以反映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已经很完美了,已经能够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反思与批判就是杞人忧天。既然我们目前的教育难以培养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改革,必须以新的理念来办我们的教育。这种理念就是游戏,就是以游戏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来办我们的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它具不具备教育的功能?或者换句话说,游戏能教会孩子认知、做事、与他人共同生活、会生存?首先,让我们看看游戏能否教会孩子认知。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大康小学教师王春牛就是用游戏教孩子认知的。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丢了一支钢笔。王老师并没有发动全班同学互相进行搜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课桌上放了一个带盖的盒子,然后让同学们到操场集合。他说“班里少了一支钢笔,不知是哪位同学借了忘了还,或者是拾到了忘了还。偷别人的东西不好,我相信大家不会偷别人的东西,现在咱们做一个游戏,让钢笔自己变出来。我给每个同学5分钟,单独进入教室,认真看一看自己的书包里是不是有别人的钢笔,如果有,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的盒子里,如果没有就不要去看盒子。”游戏完了,大家打开盒子一看,钢笔果然在盒子里。④王老师的教育,就是非常巧妙地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愉快的认识到: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处理方法,小偷小摸行为是错误的。对于这样的事,有几种处理方法:①搜查;②不管;③游戏。搜查,尽管也能决解决问题,但不管搜查的范围有多大,对于被搜查的学生来说,总是一种伤害,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别人信任;或者如果真是偶尔拿了别人的钢笔用而忘了还,却被搜查,伤害就更大了。放任不管,就只会使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学生很可能就会因此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游戏,则是最好的方法,既达到了目的,又教会了他们认知。有谁不想在轻松愉快中认识错误,改掉坏习惯?又有谁不希望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开始。在游戏中,他们与同伴们一起,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会认知。例如丢手绢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玩,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难以进行。如果有谁违犯规则,他就必须被劝阻,否则,就要出局。同时,他们还可能认识到,人世间存在着运气,而运气又有好有坏。虽然,他们并没有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它的存在还只是朦胧的,但这种意识却是客观存在,不容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游戏中,一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调动起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全身心的与同伴们嬉戏、玩耍。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在用各种感官接触世界、认识世界。还是以丢手绢为例,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谛听,精力高度集中,玩得多了,就懂得怎样观察人,怎样辩声音……学会了感知世界。其次,游戏也可以教会学生做事。做事,是一种实践能力,一种运用知识经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不从实践中训练,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具有训练孩子能力的功能。我们知道,凡是游戏,都离不开做。通常,游戏作为一个名词,在它的前面总有一个动词,这个动词一般为“做”或“玩”,但不管是“做”还是“玩”,都是一种实践,都能够训练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游戏不是现实,有的游戏只是对现实的模拟。所以,游戏当中的“做”或“玩”,可能与现实中人们的实践训练不完全相同。但模拟训练,仍然可以练就一身“做”或“玩”的本领。例如劳动技术课中的剪纸比赛,虽然不是那种为经济收入或为艺术的剪纸活动,但在比赛前,参赛者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比较过硬的剪纸技术。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学生可能练就了技术,这就是一种做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他参加比赛或为他以后真正从事剪纸工作都奠定了基础,更不用说,在参赛过程中的锻炼了。有许多游戏,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不具备基本的技能技巧,就无法参与。象辩论赛这样一种游戏,看起来,只是几个人在那里说说话而已。实际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辩论需要技巧。象怎样才能提出刁钻、难回答的问题,怎样抓住对方的弱点,如何开篇,如何总结,乃至说话的语调,怎样做手势等等,都需要赛前进行一番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这样一套辩论技能,虽然只是为进行游戏而准备的。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对那些参赛同学毕业后找工作,有着绝对重要的意义,这已经是事实,不需再多说。再次,游戏能否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其实,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游戏,大多都需要他人的配合,个人游戏不多。即便是单独的个人游戏,有时也有假象的游戏伙伴。游戏,为儿童融入社会、融入游戏群体,提供了训练机会。黄全愈在《玩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歇若的孩子,在游戏时同另一个孩子闹了起来。它对妈妈说:“安娜不让我玩跳绳。”妈妈要她去同安娜商量,第一次,它对安娜说:“安娜,妈妈说让我玩一下。”协商没有成功。妈妈又鼓励她。歇若走近安娜,一会儿,它同安娜商量:“我能玩一下吗?”安娜看了看,说:“你可以玩一分钟。”安娜愉快地接过绳子,说:“我先玩一分钟,然后轮到你。”就这样,歇若的协商成功了。在这个例子中,歇若要加入这个游戏群体,采用协商的方法,很平等、很民主。如果她妈妈用强制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歇若,也无何不可,但对那个游戏群体而言,这不公平,太霸道。歇若接受这样的教育,对它的成长不利,对它以后融入社会,将起着榜样的作用。因而,这不是好方法。现在,妈妈叫给她的协商的方法,使她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被别人接受、容纳,对她本人、对整个游戏团体,都是相当有益的。这样,歇若就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再说,孩子们在任何一个游戏过程中,都必须绝对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既不可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也不可能将游戏进行到底。如果有一个孩子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违犯游戏规则,他将遭到大家的谴责,成为“公敌”,游戏也将被迫中断。而且,他还可能被“罚”出局。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平等原则,它承认参加游戏的各方地位一律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竞争对手,没有大人、小孩,高低、贵贱之分,凭的是能力,靠的是智慧,公平竞争。学生如果从小在游戏当中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对于他长大后和谐的与人相处,是有很大助益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时代,呼唤“游戏精神”,呼唤诚信原则,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他们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游戏精神”、诚信原则离我们还会远吗?最后,游戏中能不能使孩子学到生存的本领?让我们先来看看在今天的社会,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今天,在我们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人要潇洒的活一回,最最需要的是:能力。以致有人呼唤能力社会的到来,呼唤人人凭能力,个个有能力。所以,在未来社会,能力将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那么,游戏到底能不能使孩子们掌握生存的本领?实际上,在游戏当中,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训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证明,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进入内心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一个人身上各有侧重。但这些智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能力)却是未来社会中人们都需要的。游戏,在开发人们各方面智力上都可以大有作为。限于篇幅,不多论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论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肌肉;他们发展视觉与运动协调的能力;他们还发展控制自己身体的意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发现世界是个什么样,他们自己又是怎样的。他们习得新的技能,了解运用这些技能的恰当场合。他们‘尝试’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成熟。他们在游戏中重现现实生活,籍以对付各种复杂、矛盾的感情。”⑤“游戏活动,就是教育与指导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游戏,能调动孩子的所有感官,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随着各种游戏的进行,孩子从感觉到认识,从智能到体能,从语言表达到情感交流,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从中可以逐步塑造孩子的性格与品德,意志与才能。”⑥“儿童世界游戏场上的法则与成人世界的法则惊人的相似。一般来说,如价值观、兴趣、性别的选择,以及行事的仪式等等,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儿童时期起就建立起来的观念、态度、信仰、技巧和手段,将适用于人的一生。”⑦ 游戏对于教育,其意义如此,学校教育中应该有它突出的位置。它对于解决当前困绕学校教育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 当前,怎样调动老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是办好我们的教育的头等大事,各地,从领导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教育的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老观念办新事,结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是老面孔,没有大的改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依然把教育视为无比神圣的事业,总是将它看得过于严肃、过于神圣,以致于老是板着面孔对待教育中的一切,对于教育领域里的每一件事,有时,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将它无限拔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道德的高度,以致于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教育无小事。学校处处是课堂,时时在教育。老师的法宝就是管住学生,然后进行无限拔高似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这样老师天天如临大敌,学生天天诚惶诚恐。这样的教育,老师乐教、学生乐学,那才是怪事。所以,我们要用新的理念看待教育,用新的方法来办教育。这种理念就是游戏的理念,这种方法就是游戏的方法。日本教育家多湖辉等人合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游戏总动员:启动孩子一生的学习计划》。这个题目,就已经很醒目地告诉我们: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无论怎样强调它的意义都不过分。尤其是在人生的最初期,孩子主要是在游戏中长大。游戏,也常常成为孩子最主要的活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通过这些活泼自由的游戏练习,不仅促进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孩子认知世界的兴趣与欲望,还能培养其竞争性,忍耐力和其它智能,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并将磨砺孩子的个人气质与内心世界,逐步唤醒一个沉睡的小小巨人;使我们的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会和找到许多关于生存的种种机遇与挑战。”⑧ 其实,不仅仅是在婴儿期人们对游戏情有独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人们对游戏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少年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趋乐避忧的天性,都喜欢玩乐,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对游戏有不同的需求而已。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儿童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他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有形的物体来游戏。随后,当他发展了象征功能时,他就能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装是存在的;比如,他可以在心里游戏,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动作来游戏。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成年后,人们需要的游戏,智力的因素越来越多。例如大学生所钟爱的游戏就迥然相异于婴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游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象在婴幼儿时期,游戏的类型从单独游戏到在其他儿童旁边游戏,但并不参加他们一起游戏,再发展到和其他儿童合作游戏。而且,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缺少玩伴的情况下,有些儿童常常还有假象的伙伴。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寂寞,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总之,游戏是人人所需要的,差别只在于游戏的种类不同。在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我们知道,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我们的教育在游戏的道路上一步到位,那是一种奢望,也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板着脸孔办教育,要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要在乐中教,学生就在玩中学,真正把教与游戏、学与玩联系起来。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是主要途径。游戏对于教学的意义,也可以从三方面理解。首先是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抱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教与学视为一件可以愉悦人心,让人愉快的事。教师如果一拿起教材,一想起学生,就好象如临大敌,时刻想着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影响人的一生的事业。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态度进行教学,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师。但教学效果却可能不尽人意。相反,如果以游戏的态度视之,情形就可能大不相同。教师就会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教学也就可能更具有创造性。其次是教材。要用游戏的理念指导教材的编写,改变现行教材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面貌。再次,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浓厚的游戏色彩。在教学目的的达成上,有效性更强。例如,有一位美国生物老师,他上课有一个特点??用故事讲授。在讲授人类进化论的时候,他就是用故事引人深思的。他巧妙地用故事的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人类进化的学说。结束时,他告诉学生,要想证明这种理论,还要等50万年。到那时,如果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来了,我们的地球却已用金子来补我们的大气层去了,我们怎么向他们交代呢?讲完后,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试图要证明这种学说要比上帝创造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更有道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证据。学生们还关注起温室效应、基因工程、外星球等问题。这样上课,就远远要比我们传统的一板一眼讲授效果要好得多。&nb

[1][2]下一页

sp;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将教育严肃化、神圣化的观念要逐步转变到教育即游戏的观念上来。我们必须牢记“三个面向”的思想,将眼光放远点,要看到世界教育的大发展、大潮流。在当今世界上,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各个大国都将教育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上,并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再从世界各教育大国的实践来看,如美国、英国等国,他们的学校教育生动活泼,学生一个个笑意写在脸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玩得多,游戏多。课堂上,比较自由,坐也可以,站也行,还可以随意走动。学生真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思考、探索,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学的轻松愉快。不象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规规矩矩的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我们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念就一定能够转变,中国的教育就有希望。其次,编好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脚本。好的教材,可以引导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而差的教材,则会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在上一篇中,我们考察了一部分中小学教材,结果是,从幼儿园到高中,教材中游戏的因素越来越少,高中课本中几乎见不到游戏的影子。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内容被我们以十分严肃的态度,编写得没有一点活气。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来是十分广泛而活泼的,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从理性上接受;形式上,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活泼的文字、有趣的插图,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法律常识这部分内容,不必追求教材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可以密切联系实际,引用一些案例,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对案例的思考中理解概念,掌握常识,从而,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其他,象生物、物理、化学等教材,在现行教材中,也基本上是板着脸孔编写的。每一章、每一节,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冰冷的文字叙述,插图很少。其实,生物课本,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与生活、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的。比如可以多选编一些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实验观察、集体讨论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尽量活泼一些,插图尽量多一些,有趣的作业尽量多设计一些。这样,教材就活了,学生学起来就有趣多了。 再次,改革方法。好的教材固然是好的教学的重要保证,但好的教材并不必然意味着就有好的教学,教材内容还要经过教师的理解、处理及传授,才能变成学生头脑里的东西,尤其是传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生动的、科学的传授,即便是一般的教材内容,也能受到极好的效果;相反,再好的教材,粗疏的传授,其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这就是我们目前全国通用一套教材,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好,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其实,即便仍然使用现行教材,也还是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中,使用的是与我们一样的全国统编教材,但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的语文课学生学得劲头十足。比如考试,魏老师从不自己出题,每一次考试,他都布置学生每个人出一套试卷,学生之间交换试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练习,既可以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复习,梳理知识,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教材中的许多看起来比较枯燥的内容,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前不久,在山东电视台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一个四岁小孩,能流利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及唐宋诗词,而且,背起来还浑身是劲。听他的幼儿园老师介绍,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不过是在小孩玩耍中边玩边唱。象很多小孩玩的那种游戏,边玩边唱:“一米一米三,三面红旗,解放台湾。”那位老师要求孩子边玩边背《三字经》《百家姓》及一些唐宋诗词。孩子边做游戏边唱,效果极好,记得特别牢,这就是游戏教学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上篇中所谈到的马芯兰老师在教“同时”“相对”“相遇”“相向而行”时,采用实地走步的方法,也都是游戏教学的经典例子。注释:①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版,75、85页。③ 沈兴漾《现代性与“游戏”》,网上文章。④ 付道春等《中国接触教师行为访谈录》,上海教育出版社95年版,97页。⑤ [美]黛安?E帕普利等《儿童世界》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82年版,425页。⑥⑧ [日]多湖辉等著,苏文瑜、杨广青译《游戏总动员:启动孩子一生的学习计划》编者《出版说明》,河南大学出版社版。⑦ 黄全愈《玩的教育在美国》,作家出版社20版,39页。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上一页[1][2]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2

教育管理中的理性因素指的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持久的规律性的因素。例如:教育管理的规律、制度,体制等。这些因素是教育管理者需要认识并严格遵循的。

(1)教育管理规律

教育管理过程具有一般管理过程的特点,即它是一个由计划,实施,检评,总结等四个环节所组成的过程。[1]这就是教育管理的过程规律,只有以教育管理的规律为前提,教育管理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衡量任何教育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效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教育管理的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都不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1]

(2)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制度是在教育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约束教育管理者的规章制度层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永恒性。制度是教育管理的基础,为教育管理的实施提供一定规范。在学校管理中,要严格治校,依法治校,以规章制度治校。[3]

(3)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系统框架,是教育管理工作运行的轨道和路径。因此体制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大部门体制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教育管理[4]

二、教育管理中的非理性因素

教育管理中有很多非理性因素,并且这些非理性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管理最终是针对人的一项工作,教育管理更是如此,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此管理在制度的基础上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初衷。伦理性、道德、人性等就成为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非理性因素范畴。

(1)教育管理伦理

教育管理伦理指的是教育管理制度,管理关系、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基本伦理规范与道德意义。[5]教育管理伦理是目前较新的一个领域,是整个教育管理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因素,在教育管理的嬗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伦理、教育管理理念与理想的伦理以及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伦理和管理行为伦理等方面。[5]教育管理制度的伦理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教育管理制度伦理化的宗旨在于,使教育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并且促进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我们所谓“好的制度”与“不好的制度”,就是对制度进行的伦理评价。[7]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决定它不可能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因此决定了他不应当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管理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不仅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实践追求,更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2)教育管理道德

教育管理道德指的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约束管理者的一种无形的社会规范和良知习俗。规章制度往往滞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就要更多地依赖于伦理道德的力量。[8]虽然在约束与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方面,制度并非毫无作为之处,但那只能体现在最为基本,最为底线的道德义务方面。然而理想的道德只能通过引导而不是强制去实现。品德高尚的人从来是出于自觉而不是被迫。人必须履行底线道德义务,却没有义务必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者。运用制度强力约束人人道德高尚,这种要求不近人情,对人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很有可能侵犯人的正当权益。[7]

三、教育管理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1)理性因素是非理性因素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管理是一种科学,即是以一种理性的秩序和规则为前提的,任何管理要顺利进行无不需要理性思维的引导。教育管理尤其如此。教育在满足老百姓的功利性需求时必须以满足老百姓的长远根本利益为前提。[10]功利性需求中具有较多的非理性因素,而教育必须以长远的根本利益为主,则需要以理性因素为前提。

(2)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从宏观方面来看,规则秩序等的建立也需要以人为本,由人来执行,因此,在情况多变的条件下,非理性因素弥补了理性因素缺乏变通性的一面,使得整个教育管理能在理性的基础上更具伦理性和人文性。有效的政策并不一定是道德的。由于人所具有多种社会本性和社会角色,因此,既不存在能够调节和规范人的全部行为的某种规范体系,也不可能指望人类设计和创造出某种完美无缺的制度体系。[11]因此,在这样一个具体微观的情况下,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非理性因素能够在教育管理中帮助有效地调节教育资源,尽量做到优化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四、如何利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教育管理者要在遵循理性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提倡非理性因素,做到相辅相成。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管理的客观规律,在考虑理性因素的前提下根据情况适当提倡非理性因素。同时,在发挥非理性因素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要偏离理性的轨道,做到科学的非理性。做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管理还要在微观上把握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量的分配,比例问题。尽量把握好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分配比例。做到教育管理中不走极端,科学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

摘要:教育管理是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教育管理中变化的因素较多的表现为它的非理性因素, 例如:伦理, 情感, 道德等。而永恒的因素则较多的表现为制度, 规章, 体制等。教育管理就是在这种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中寻求平衡, 和谐的一种活动。

关键词:教育管理,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

参考文献

[1]、[2]、王刚.论教育管理的普遍性本质与特殊性形式[J].教育探索, 2008 (8) .

[3]、王岭.管理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学校教育管理[J].聚焦长三角, 上海金山专辑

[4]、杨润勇.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3) .

[5]、[6]、[11]、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3) .

[7]、[9]、郅庭瑾.教育管理制度伦理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4) .

[8]、金保华, 陈萍.试论伦理的教育管理价值与功能[J].教育探索, 2010 (3) .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3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中的支架五要求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所以乡镇幼儿园则可以抓住乡镇集市的资源和幼儿园游戏融合到一起,组织幼儿进行集市游戏。为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类资源,教师们将集市游戏放置于走廊进行活动。如何让幼儿在每日一游的活动中保持兴趣,延长集市游戏的“保鲜期”,笔者针对幼儿园集市游戏的开展进行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 集市游戏 保鲜期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幼儿园集市游戏则是将以上两种名词意思结合在一起的活动。但是众所周知,乡镇集市是定期定点举行的,一月一次或一月多次,即便是多到如日集,即便是摊位小贩的位置固定,但是拿出来贩卖的商品也不是终始如一的。那么幼儿园内开展的集市游戏是每日进行的,久而久之教师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一、集市游戏的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游戏材料内容单一,幼儿等待时间长

为了丰富游戏内容,我们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制作操作材料,但由于所选的材料本身就不够牢固,孩子们玩了几遍后就“遍体鳞伤了”。并且由于场地有限,幼儿人数偏多,投放的部分材料较为单一。但是因为内容单一,玩了一遍后就没什么可再深入探索了。操作性强的材料,才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感到乏味。比如“田园烧烤”游戏时,刚游戏幼儿情绪高涨,顾客很兴奋的把烧烤串全部买走,摊位后面的制作部门来不及制作,摊位交易运转则会受到影响。烧烤摊只有烧烤串串,材料内容单一,幼儿等待时间长。

(二)活动形式单一,幼儿兴趣匮乏

置于走廊的集市游戏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参与人数15—20人,隔天与区域游戏的幼儿交换。游戏的幼儿大多固定,选择的角色不管怎么变化,都是那么十几人进行的买卖角色游戏,不出几次,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逐渐变淡。某一天游戏的时候,幼儿准备开始游戏,观察到小刘,豆豆等幼儿边走边说着:“哎呀,我又要收钱了。”“那我又要卖烧烤了呢。”可见幼儿对于集市游戏的兴趣已经不多了。

(三)教师的指导介入不够,放任现象严重

集市游戏虽说是幼儿自主的游戏,自由的游戏,但是若将这种自主性等同于绝对的自由和为所欲为就走入了要自由就没有约束的误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游戏缺乏行为规范。在刚开始提出游戏要求的时候可能某些规则含糊不清,带着幼儿去园外逛集市的时候,嘈杂的环境干扰了一些幼儿了解交易的过程,所以一些幼儿可能不清楚买卖游戏的规则,再加上幼儿园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导致游戏秩序混乱无法有序进行。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材料投放有趣整合,延长游戏“保鲜期”

怎么整合,将每个集市摊位的内容进行延伸,这也是延长了游戏的“保鲜期”。比如一楼的美食可以更为丰富一些,让其成为真正集市的样子。还可以加入一些真实的材料,两周一次或是一月一次,将真正的食材丰富到各个摊位。先前教师在材料调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大批量的更换。这样的做法既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又未使材料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益的发挥。因而在本学期的尝试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材料调整中的策略很重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的变化,就能达到物尽其用,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劳力,创造材料高效益顺应幼儿发展的目的。

(二)串班混龄游戏,提高幼儿兴致

活动形式上可以串班或者混龄,串班游戏的话不仅能使班级间的往来沟通更频繁,在活动中增进友谊,也会与老师们建立亲密关系。而这种不固定式的角色区,更能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想幼儿所想,展幼儿所能,供幼儿所需,助幼儿所学,让幼儿爱玩也会玩。

混龄游戏是指打破年龄、班级界限,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共同活动,旨在利用幼儿年龄的差异,通过生生互动,让年龄小的孩子通过和大年龄孩子的交流、模仿、学习生活经验,扩大交往空间。混龄游戏的好处就更大了,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他们会成为小老师, 在教小孩子的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小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孩子学会许多知识和本领,大孩子会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学会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能积极的提高他们对游戏的兴趣。

(三)加强教师的间接引导,弛张有度

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参与者、倾听者,并不是主导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邱学青.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8

【2】韩莉.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4

摘要: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现象,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现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对策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传播源,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主要承载者,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新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目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不容否认,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成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增加,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缺失和不足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1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高职院校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线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较大,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始终笼罩在心理失落的阴影中,对所处现状不满,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身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动力,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比较突出。

1.2人文修养不足,基础文明缺失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我行我素,缺乏文明礼仪和公共道德的基本常识。坐车抢座位,就餐挤位置,教室内接听手机、高声喧哗,人际交往中语言粗俗、行为不雅,公共场所言行粗鲁、乱扔垃圾、奇装异服,男女交往过分亲昵、举止不雅等行为随处可见。

1.3价值取向扭曲,功利色彩浓厚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高职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认识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失落,功利思想滋长,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上追求“高品位”、高消费,吃喝玩乐,穿名牌服装,吸高档香烟,把讲虚荣、摆阔气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1.4法纪观念淡薄,精神生活贫乏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校管理抵触情绪大,逆反心理强,无视学院管理规定,自由散漫。就寝不归宿、校外彻夜上网、猜拳酗酒、打架斗殴、校园乱涂乱画、不参加有益集体活动等现象时有发生。

1.5个性心理品质不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在父母创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集体生活中常因小事发生摩擦,斤斤计较,不懂得宽容别人,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爱心和感恩情怀。

2高职学生文明素质下滑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一是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物质的、金钱的、精神的、文化的诱惑较多,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象渗透到校园,使心理和认识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无所适从,部分学生丧失了原有的生活原则,盲目地接受和模仿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和生活观念,造成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二是不健康网页和大众传媒中不健康节目的误导,使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为学生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四是因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学生群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即所谓“近墨者黑”,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流行。

2.2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基础与文明素质较差,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百般宠爱是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关键因素;二是家庭成员不合,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自卑,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增强,是导致孩子认识扭曲言行失范的主要原因;三是家庭成员不良的嗜好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四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忽视和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空间中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注重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德育美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建设发展的时期,学校的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三育人”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不注重仪表端庄和言谈举止的文明,不能以身示范,对学生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学生辅导员多为聘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完全成熟,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中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注重约束管理,忽视教育引导,不能将教育和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服务部门部分职工认为育人工作与己无关,在对学生的服务接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些都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着消极的影响。

2.3学生生源素质偏低高职院校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院校,高校扩招必然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门槛”,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许多学生在升入高职前的教育过程中,或缺乏基础文明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或教育训练层次低、内容少,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

2.4主观意识上,部分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到位,放松了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锻炼提高部分学生逃离了高考的重压,认为大学应是自由的空间,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苦恼、自卑、迷惑,从而自暴自弃,放纵自己;部分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失准,盲目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行为认为是有“个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我追求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是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的。

3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对策

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思想面貌、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先天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文明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是十七大报告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既要遵循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充分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全面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应适当将重心下移,突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先教育成人才能培养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灵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基本的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3.2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园绿化、布局及文体设施、文化景点的建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增强自我约束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院报、学生工作简报、文学社刊等宣传媒体,加大文明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文明修身活动的氛围;要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积极开展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朗诵、辩论赛、文艺会演、体育竞赛、高雅音乐欣赏、主题讨论班会、精品团日评选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3.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凸显教育成效。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完善学生能力素质锻炼目标和考核体系。利用新生入学、军训、主题大会等教育时机,解读制度与文明规范,明确培养要求,增强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寓教于管,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自尊性和自觉意识,使学生文明素养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得到提高。

3.4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师德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落实“育人”的职责,自觉把育人的责任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真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的感召力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5完善运行体系,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建立以党委决策领导,职能部门督查落实,系部全方位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具体实施中,学校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协调,紧密配合,围绕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目标,将文明修身具体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贯穿于各项管理事务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狠抓落实。

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校园文明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长远规划,常抓不懈,绝不能走形式,完任务。要建立符合自身规律的长效管理制度,使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工作得到连续、持久、有效地开展,才能抓出结果,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5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西安710128)

摘要:我国的教师教育正由封闭、定向走向开放、非定向,由数量扩张型走向质量提升型。在此背景之下,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有其内在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应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谋求同基础教育的合作与双赢,实现教师教育“两翼齐飞”的跨跃式发展。

关键词: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两翼齐飞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21-02

非师范院校在师资、学科以及专业格局上的综合性特征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只要不断完善教师教育的配套机制,非师范院校完全有可能与师范院校一样确保毕业生同时满足师范性和学术性的要求,而且其广阔的背景能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后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非师范院校在开展教师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地位不高、缺乏专业特色、学科教学师资短缺、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改革不深入且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等”。这极其不利于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

一、当前我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侧重于专业学科的学术性,师范性被弱化

教师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双专业”教育,非师范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的实力较强,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更侧重于学术性。相对而言,其教学专业对应的“师范性”则呈现出弱化的特征,这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如何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如何在保持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师范性,这是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必须回应的关键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以及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学术取向,缺乏“师范”氛围。以上这些使得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学术性”优势反而变成了阻碍其“师范性”发展的绊脚石。

2.与中小学的合作有待加强

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师资一般是以专业与学科教师为主的,他们人职前并不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教育科研素养,对基础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他们将研究重心放在理论研究上,忽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证研究,往往很难通过有限的专业课程培养师范生的教学专业素养。在教育实践环节也很难做到由教育专家亲自带队,很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探索。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是分隔的,专业与学科教师对基础教育感到陌生,这更突显了对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紧迫性。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非师范院校应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拓展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范围。

3.尚需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从课程观念上看,被传统观念束缚了手脚,主要体现在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从课程结构上看,设置比例不够协调,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只占全部课程的10%左右,与美、英(分别占20qe、25%)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而公共学科课程则占到全部课程的40%左右,学科专业课程占全部课程的50%左右。。此外,教育类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与中小学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导致师范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实践能力不强。从教学方式来看,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依然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在非师范院校尚未形成引领教改之风。

4.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教师资格的认定政策以及针对师范生的一系列鼓励政策等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与传统的教师教育相关的配套政策往往是针对师范教育体系制定的,或者说是指向于较为封闭的“师范专科、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这一教育系列的。对于教师教育的生力军――非师范院校而言,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尤其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如何通过政策扶持来鼓励、规范和引导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长远建设的问题。

二、我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两翼齐飞”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6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学论角度论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分析了造成现实中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原因,并提出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  题】教学与课程

【英文摘要】The  reform  on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nbs

一、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问题一直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界就有人提出了“学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体”的命题。“主体”一词较早出现在刘佛年主编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中,“在教学这种活动中,学生却又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1979年,于光远提出了“主体”的见解,这种提法引起了人们对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是主体的讨论。1981年顾明远在《江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第10期上发表了《学生既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客体,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体》,1982年涂艳国和黄济在共同主编的中师教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中又对这一命题专节论述。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的固有内因和最终结果。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需要的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学习主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仅仅是知识教学,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也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应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关怀,是为学生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同时,学生又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要照顾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把发展学生的个性视为其永恒的主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孔子的“闻斯行诸?”就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及教学实例详细记载于《论语》中;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问一答经典教学法、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法、福禄拜尔的自我活动法等都包含了对学生主体方面的充分肯定的思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主体看成是学生自身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力,是人性中最能体现人本质的部分。主体性是人作用于社会环境中,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表现于人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中。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正是由于这种潜力的自然存在,从而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呼吁:“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针对当时不把儿童当人看待,不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做法,卢梭谴责说:“这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牺牲品”。因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承认主体性是学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并应尊重其权利,应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儿童而不是成人的眼光来审视、评价学生,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7

关键词: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理性思考

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场所, 图书馆很难与游戏服务联系在一起。然而, 美国图书馆界却反其道而行之, 已经悄然开展了游戏服务。事实上, 美国图书馆界开展游戏服务的时间并不算太短, 甚至在2008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还发起了第一个年度国家游戏日, 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参与了那次活动。迄今为止, 美国图书馆界在开展游戏服务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流行趋势, 而且通过它们的实践效果表明, 游戏服务在图书馆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美国图书馆的游戏服务, 并从中获得理性的思考, 从而给予我国图书馆游戏服务具体的开展建议, 促使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创新。

一、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美国图书馆协会于2005年开始尝试着提出图书馆中是否应该开展游戏服务这个开放性的论题, 还创建了图书馆游戏邮件组。自此开始, 美国图书馆界就正式针对游戏服务问题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此后, 美国图书馆协会还组织了一项专门针对图书馆中开展游戏服务的学术讨论会议, 建立了图书馆馆员的游戏指南网站等, 主要向人们较为详细地介绍游戏服务的历史发展过程, 游戏服务的开展工具与相关资源以及一些图书馆游戏服务方面的成功实践经验等。2008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又发起了一场旨在推动图书馆游戏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活动, 参与的图书馆将近600所, 为超过一万名的用户提供了游戏服务。其后一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又发布了游戏工具包, 其中包含了范围广泛的游戏资源, 从而试图为图书馆馆员营造、构建和评价图书馆中的游戏体验。应该说, 在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开展起始以及发展过程中, 美国图书馆协会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推动与促进作用。当然, 雪城大学、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等也是图书馆游戏服务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 美国图书馆界的游戏服务项目开展工作较为顺利, 其已经逐步得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一致认可, 还逐渐转变自己的服务目标, 即从招徕用户的营销手段向提供游戏内容服务转变[1]。

二、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几种典型模式

关于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开展模式, 我们首先要介绍其游戏服务的几种具体类型。我们综合了多种建议, 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游戏服务的不同内容把美国图书馆提供的游戏服务分为娱乐型游戏服务和教育型游戏服务两大种类。其中, 娱乐型游戏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基于传统游戏娱乐项目基础上的服务, 而美国图书馆提供的娱乐型游戏服务则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中来, 从而让读者在游戏之余还可以接触到其他方面的服务, 有利于扩大图书馆自身的宣传力度, 又为读者提供一个娱乐来源。在这种游戏服务类型下, 用户不仅可以使用与游戏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棋牌工具及纸本、多媒体资源等, 还可以把这些游戏资源带走使用。而教育型游戏服务则是美国转变教育方式的最佳途径之一, 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因此, 美国图书馆提供的教育型游戏服务,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通过游戏来增进技能和知识, 从而更好地了解并熟悉图书馆的资源。当然, 美国图书馆提供的游戏服务很多都是集娱乐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服务[2]。

那么, 美国图书馆在开展游戏服务方面的具体方式到底如何呢?具体来说, 我们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 美国图书馆在开展游戏服务的方式方面主要有这么三种, 即为读者提供游戏资源、提供游戏空间以及组织游戏主题活动。就第一种服务方式而言, 美国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游戏资源是可以外借使用的, 也可以在图书馆内部使用。这些游戏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供应的, 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或者根据用户意见购买。就第二种服务方式而言, 美国图书馆主要是在图书馆内部为用户提供了专门的游戏活动区, 其中以公共图书馆为主, 它允许用户自带游戏设备进入图书馆, 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游戏服务项目, 并与传统服务空间进行区分。就第三种服务方式而言, 美国图书馆会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与参与而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与游戏相关的主题活动, 虽然说它的难度较大, 但其影响力却更为广泛, 因此它被美国不少图书馆当做游戏服务的重要方式。

美国图书馆开展了游戏服务之后, 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管理。具体来说, 美国图书馆的游戏服务并不是针对所有人, 而是在选择游戏资源以及用户群体的时候, 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主要依据就是美国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制定的娱乐软件分级体制, 根据此体制, 各个不同的图书馆再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来选择相应的游戏类型和等级。比如说, 针对儿童的游戏服务, 就应该排除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 还要让游戏服务更具趣味性和吸引性。当然, 各个图书馆在开展游戏服务的时候, 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则, 从而切实保障游戏资源的持续性利用。

三、基于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开展的理性思考

1. 我国图书馆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建立游戏馆藏。

对于我国图书馆来说, 游戏服务仍然是一个不可触及的禁区。但是, 通过对美国图书馆游戏服务的研究与分析, 我们发现图书馆中开展游戏服务与传统的信息服务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与矛盾。我国图书馆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借鉴美国图书馆的游戏服务做法, 努力争取来自于社会的捐赠款项, 或者申请游戏服务的专项资金, 抑或是在图书馆内部设立专项的游戏预算资金等, 真正把游戏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规划当中去。在建立之初, 这种游戏馆藏可以是试验性质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还要加大对游戏馆藏的宣传力度, 通过图书馆网站、学生游戏社团等多种途径来向用户推广游戏馆藏, 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 还可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务。无论是何种方式, 我国图书馆应该依然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投入来选择合适的游戏资源, 从而为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3]。

2. 我国图书馆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充分利用游戏资源。

具体来说, 我国图书馆应该在图书馆内部划出专门的游戏空间, 可以提供棋牌借用, 也可以提供专用电脑, 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休闲需求, 还可以通过对游戏种类的严格控制来正确引导用户中的游戏者。这样就可以避免原先那种明令禁止却屡禁不绝的尴尬现象, 从而使得图书馆服务中的游戏馆藏也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让用户从游戏中获得益处。当然, 这种游戏空间的设置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原始娱乐需求, 还要遵循人性化的服务原则。图书馆应该让馆内的游戏资源得到更多游戏厂商的支持, 并严格控制读者的游戏内容与时间。此外, 我国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各种与游戏相关的主题活动, 让游戏资源充分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 无论是开展传统的棋牌类游戏还是根据各自的馆内情况来设计一些特殊的游戏项目, 比如排架竞赛、找书竞赛等, 都应该避免让游戏者沉迷于游戏, 而是加强游戏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并逐渐使得游戏主题活动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部分[4]44。

3. 我国图书馆应该加强游戏服务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美国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 其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来自于图书馆协会的支持与倡议。那么, 我国图书馆如果要想如同美国那样开展游戏服务的话, 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游戏服务工作的开展, 单纯依靠某一个或几个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学习和借鉴美国图书馆的做法, 从图书馆协会方面入手, 把游戏服务项目广泛且迅速地开展起来。事实上, 我国已经有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 各个地方也有相应的图书馆协会等, 这就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图书馆协会应该统筹规划, 共同开展游戏服务项目, 可以先在一些图书馆设立游戏服务试点, 然后再尝试着推广开来。这就要求我国图书馆加强对于游戏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 进一步规范图书馆游戏服务的管理机制, 尤其是要制定并实施全面且详细的游戏服务开展规则, 让图书馆的游戏服务变得有章可循, 让用户能够获得健康且有益的游戏资源, 减少游戏服务对用户的负面效应。我国图书馆只有在开展游戏服务的过程中, 做到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并重, 才有可能真正推动游戏服务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俄勒冈大学图书馆系统中的科学图书馆视频游戏.[2009-04-18].http://libweb.uoregon.edu/scilib/games-info.html.

[2]馆员的游戏指在你的图书馆建立游戏的在线工具包.[2009-04-18].http://library gaming tool kit.org/.

[3]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发布游戏工具包.[2009-04-18].http://www.nlc.gov.cn/yjfw/2009/0316/article_774.html.

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篇8

一介书生(亦或俗生),不知身前何所来,惧想身后何所去,蹉跎存活近三十载。打量半边人生,从未在有形神像前屈跪,从未恭敬抄诵任何教义,亦从未潜心探究宗教之学。何来宗教情结?

某日,昌平园内,李其老师竖大拇指,对我言:“我非常喜欢法律系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身上都有一股正气。”一种受到赞扬后的欣喜与自得油然而生、溢于形容,瞬间反省之下略带谦逊而又更多理智地答谢:“不尽然。”李其老师从何处、基于怎样的经验观察获得这一结论,未详谈,不得全然知晓。寥寥数语谬奖,却引发阵阵感触。

法律之学系正义之学,法律奉社会(结构和程序的)正义为其终极目标,无论在其中浸淫多年还是初步涉猎,或多或少沾染正义理念,并内化为自己思考与行为的规范,这似乎不足为奇。不过,“正义”既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诱人的字眼,又是在经验领域和理论层面都似乎神秘莫测的概念。当我们试图从笼统地泛言正义之论的懵懂中解脱出来,追求具体而微、切实可行的正义原则(法律原则)和制度时,一切都呈现出既理性又非理性的努力。言其为理性的努力,是因为它已经不沉迷于对正义的空想或纯粹情感上的依附;言其为非理性的努力,是因为它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和执着以及为之献身的追求排斥任何功利的、工具的核算。

何以见得?举例言之。英国人早期以来直至当今始终奉行两个正义原则-任何人不得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作出不利决定时要听取对方的意见,不列颠民族把这两个原则称为“自然正义”(natural justice),颇有“道法自然”之味。当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此信念时,英人自己声称,就连人类第一桩罪行发生以后,上帝也要在惩罚亚当之前询问其一番。同样,现今一系列保障被告人权的具体原则,例如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证其罪,在西方人看来,与传统宗教的首要原则“憎恶犯罪但爱罪人”有相当的关联。诸如此类将正义或法律原则与宗教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情形,不胜枚举。可以从中体味的是,像自己作自己的法官会导致不公正的决定、不听取对方意见会导致人的尊严丧失、诱供逼供是非人道的等认识,已经不仅仅是理智判断的表现,而且是超越自我的情感确认和价值追求的体现-它们似乎已经从宇宙的根本法则中获得了神圣性和超验性。即便蕴涵这些价值的回避、被告抗辩等制度可能付出较大的成本,许多国家的法律实践还是对此加以确认。应该坦言,这些原发于西方世界、内涵其深层文化底蕴(包括宗教)的价值,在西方以外的文明中并没有扎实的传统根基。之所以得到普遍认可和践行,也许就是人类普遍理性和宗教式信仰共同努力的现代文明成果:前者昭示真理;后者为真理而“战”。

于是,我们确信:每一个人都应被作为一种目的来对待,而决不应仅仅被作为一种手段;正义不但要被伸张,而且要眼见着被伸张;自由只能出于自由本身的`原因而受到限制;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之;宁愿生活在普通法程序适用的俄国法之下,也不愿生活在俄国法程序适用的普通法之下;……这些充满激情的使生活变得有意义的信仰在我们心中形成,并且超越我们自身而呼唤社会的终极关怀和终极价值以及愿意为此奉献自我的意识。我们力图去理解和阐发它们,孜孜以求去探索它们转化为现实的具体路径,我们并不怀疑它们的神圣性和普遍性。这可能就是泛化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就是我们生命中不能排遣的宗教情结。

以法律信仰作为开端,也许是对法律的熟谙使然,绝非意味着只有法律人超越纯粹理智的束缚,内在地生成这样或那样的宗教情结。恰恰相反,由于法律与理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法治就是排斥情感作用的理性统治,所以,从事法律的人往往在很多场合被要求压抑其梦想、感情和信仰,进行逻辑非常严密的计算或执着于得失的权衡,也因而有转变为纯粹理性机器的趋向。

其实,任何单个的生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时时面对未知的未来和不可知的虚无,如果没有宗教式信仰和激情的支撑

上一篇:教案惊弓之鸟下一篇:农村信用社考试_金融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