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2024-10-16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共12篇)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1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教育游戏”?从在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游戏”的概念就是“被游戏化的教育“和“被教育化的游戏”。在《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研究室提供的《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中, 教育游戏被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1]。通俗易懂的说法, “教育游戏”就是教育与网络游戏两者相结合, 即以教育为目的的网络游戏 (简称教育游戏) 。

二.教育游戏的误区

“教育游戏”这个概念在中国被提出以来, 一度处于长期尴尬的地位。由于前几年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 而教育又没有及时跟上, 造成了学校、老师在这个方面教育的严重缺位。广大中小学的教师, 对于电脑、网络的了解严重滞后于自己的学生, 因此, 对网络产生了抗拒心理, 认为学生上网、打游戏就不是什么好事情。而对于以教育为目的的游戏, 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而作为游戏的主要玩家“学生”来说, 由于早期市场上开发的教育游戏软件多偏向于低龄儿童, 既简单又没有新意, 所以他们对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游戏是否好玩也非常怀疑, 也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

针对这一误区, 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 教育专家Marc Prensky在他的《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一书中曾提出这样的看法, 他认为教师和家长应首先了解计算机视频游戏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使他们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的辅助工具。玩计算机视频游戏这个活动对于提高学习者的选择性视觉注意力是有正面效果的。计算机视频游戏所带来的学习革命风暴不仅仅是数字化的课程和网络化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更是在于游戏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使得学习不再是“痛苦”的事, 改变了”学习是苦差”的传统观念, 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在娱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化学习环境[2]。

三.教育游戏的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里, 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复合而生的新事物, 教育游戏同时具备了教育和游戏两种特性:一方面, 教育游戏的设计者可以运用游戏丰富的元素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教育游戏的设计者可以运用教育的基本特性在学习者玩游戏的过程中, 逐渐将他们引向知识本身, 从而使得教育和游戏相辅相成, 融为一体。

和传统的学习媒介相比较, 教育游戏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情景性、竞争性、激发性和反馈性。尤为重要的是, 几乎在所有的教育游戏中, 它的游戏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游戏当中设置的学习环境, 主动发现和探索知识;教师只充当整个游戏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媒体至始至终参与了教学的整个活动, 并能及时反馈结果, 表现出了更大的智能性。教育游戏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地位、教师角色、媒体作用等几大要素关系的转变。

四.教育游戏的分类

教育游戏主要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的, 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 它的游戏内容包含了与学生的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所以它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常规的游戏分类方法, 可以分为角色扮演游戏、即时战略游戏等;按教育目的分类, 可以分为学科教育游戏、益智教育游戏、综合教育游戏等;按游戏的版本的分类, 可以分为互联网版 (城域网版) 教育游戏、局域网版 (校园网版) 教育游戏和单机版教育游戏等。

教育游戏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开发才刚刚起步。考虑到教育游戏的开发现状及其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 它在学校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式:

1. 在学科教学中使用教育游戏。

根据教学大纲, 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设计成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要求学习者在课堂上, 通过玩游戏的形式, 学习相应的知识。如诊断英语单词拼写能力, 可选用《泡泡鱼》游戏;诊断句型结构掌握情况, 可选用《顽皮猴与猪小弟》游戏……玩游戏的方式可采用和时间比赛的单人游戏, 也可以和其他同学比赛的多人游戏。游戏情节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游戏, 它的内容要与课本知识相匹配, 并且针对性要强。

2. 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家庭娱乐方式, 可以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 同时避免学生玩其他电脑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 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家长对于学生玩游戏的时间要进行指导和监督。比较合适的方法是, 当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后, 作为一种奖励, 让他们玩一定时间的教育游戏。此外, 家长最好能陪孩子一起玩, 并同他们交流游戏的技巧和想法, 促进家长与孩子关系的融洽。比如“游戏学堂”, 登陆的时候需要用学生或家长帐号才能运行。涉及的学科包括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自然、综合学科。“游戏学堂”实际上是一个供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网络学习和记录浏览的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端具有学习记录、查看分数、查看排名、学习点评、能力分析等功能, 家长端具有查询孩子基本信息、使用频度、成绩分析等功能。

3. 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

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让学生在玩教育游戏的同时,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并提高其信息技能和素养。例如《蓝猫》系列的成语游戏、英语游戏、唐诗游戏等等。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就可以把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去运用,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 作为一种奖励让他们去玩,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三国志》系列, 斗智斗勇的游戏过程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三国知识, 整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关系等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

4. 以课程的形式应用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本身包含大量的知识内容, 同时提供一种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具有课程的潜质。对于一些大型的教育游戏, 可以对其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 将其设计成校本课程, 给学生们使用。比如某款以学生的外语对话能力开发为目的教育游戏, 通过创设一个虚拟的、有趣的场景, 让学生通过语音系统模拟参与各种活动 (买卖商品、登广告、求职、导游、看病等) , 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外语交流的能力。

五.教育游戏的启示

未来, 对于教育游戏的发展, 首先, 我们应摒弃旧的观念, 认识到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青少年之所以沉迷于游戏, 除了自身和环境的因素外, 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劝, 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 认为游戏就是祸害。我们要善于逆向思维, 既然游戏能让青少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乃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把这种热情放在日常学习上去呢?让教育游戏化, 使得学习者可以把对游戏的热情放在学习上, 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

其次, 我们要看到教育游戏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新鲜事物出现的最初, 总是会遇到各种阻碍。教育游戏也不例外。虽然目前教育游戏仍旧被排除在课堂之外, 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将游戏应用于教育的实践途径。只有进行积极的尝试并保持谨慎的态度, 我们才能推动它的进步。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 并非只是游戏和教育的简单组合, 而是要将二者特征和学习目的进行深层次的有效整合。学生需要的是更有趣、可玩性更强的教育游戏, 而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如果希望教育游戏在教育行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应用的方式、条件和要遵循的原则等问题, 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摘要:“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复合而生的新事物, “教育游戏”同时具备了教育和游戏两种特性。本文主要对教育游戏进行了分析, 让读者对教育游戏的概念、特点、主要的应用方式和误区有所了解。

关键词:寓教于乐,教育,游戏,教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寓教于乐——教育游戏研究综述》, 罗亮著, 美与时代 (下半月) , 2008年10月

[2]Marc Prensky.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New York:2003.V01.1, Iss.1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2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

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英语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教师可放录音给他们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地感受某个单词的读音。

2.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甚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象sun,moon,star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3.让学生拼读单词。教师把所学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哪些字母组合而成的。

4.让学生想其读音和构成。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要求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记牢。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来,并能在三线本上写出来。如教师拿出苹果,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a-p-p-l-e。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听、看、读、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地完成了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教单词与做游戏相结合,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

仅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教学还不够,因为它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教单词时,辅以游戏,主要是测学生的记忆力如何。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朵大红花。教师教每个单词都只用3分钟,那就是让学生听30秒,看30秒,读1分钟,写1分钟。然后就听写所学单词,看谁的记忆力强。教师备有一本记录本,一次通过的,记忆力为100,誉为“记忆力强者”,自己拿出大红花戴在胸前。有时教师还可备些小的奖品。3分钟不能通过,再重新背一遍。两次通过者,记忆力为80,三次以上通过者,记忆力为60。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个都争做“记忆力强者”。有的同学因记忆力较差,就在教师教新单词前提前预习,做到笨鸟先飞。于是全班记忆单词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我在一个班做的实验结果。五年级刚学英语时,全班58人,教一个新单词,一次就通过的,32人,占全班55;两次通过的,16人;占全班28;三次以上通过的,10人,占全班17;到了六年级,同样教一个新单词,一次通过的,48人,占全班的83;两次通过的,8人,占全班15;三次以上通过的,2人,占全班2。由此可见,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胜的欲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关心差生,对他们加以个别辅导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游戏化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重视它所产生的作用

由于社会、国家等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对游戏化教学方式认识不够,导致游戏化教学的思想得不到教育机构的重视和传达,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游戏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操作体系吗,进而阻碍了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游戏化教学方式体现的是现代化教学思想,继承了传统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游戏的效果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轻松、快乐和参与其中的娱乐精神。而游戏精神所表现的就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内容。学生则表现为其参与教学活动内容所产生的兴奋感。

二、丰富游戏化教学方法

一小部分教师由于受教学任务压力的影响,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尝试总是提不起兴趣,或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宁愿使用传统模式化教学,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游戏化教学方法,这样根本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有时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很累。教师应该不断地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不能一味地只是游戏,要加一些学生相互合作、思考的内容在里面。教师也要关注每个个体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这才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精神与教学内容遥相呼应

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方式的错误理解导致教师在课程中只是做游戏,没有其他的教学内容作为引导,以為这就是贯穿了游戏化教学理念。其实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将游戏贯穿于课程中,活跃课程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加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性,设定不同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要以教学内容为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把握游戏内容与教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特殊时段,游戏正是这个时期不可或缺的资源。要大力推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重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未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李明胜.浅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9):261.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4

三国这段历史包含了群雄割据的历史背景、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尔虞我诈的权术谋略, 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蓝本所改编的游戏更是数不胜数。《三国杀》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设计、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一款桌面游戏, 并在2009年由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成网络游戏。该游戏以西方传统桌面游戏玩法为形式, 结合三国时期背景, 集历史、美学和文学等元素于一身, 在注重玩家体验的同时, 还未忽视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

二、铁索连环:《三国杀》与传统文化弘扬

对于经典文本的开发, 众多游戏开发商往往过度追逐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效益, 甚至不惜以低俗内容改编传统经典来换取人们的关注, 他们对内容胡编乱造, 大肆虚构文本人物和历史事件, 最终破坏了经典文本的真实性、审美性以及教育性。

《三国杀》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三国历史与现代游戏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语出有典”、“引用有据”。《三国杀》中的锦囊牌共有49张, 其中包括出自《三国演义》原著的“南蛮入侵”、“桃园结义”、“过河拆桥”、“借刀杀人”等。以“铁索连环”为例,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庞) 统密谓 (鲁) 肃:‘欲破曹兵, 需用火攻。但大江而上, 一船着火, 余船四散, 除非献连环计, 教他钉作一处, 然后功可成也。’”“铁索连环计”是赤壁之战中脍炙人口的情节, 此计谋极大挫伤了曹操的北方骑兵, 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以及三国鼎立的局势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此计谋为庞统所献, 所以武将牌中庞统的技能之一就是“连环”。游戏中玩家可以任意选择两位玩家进行“铁索连环”, 被“连”的玩家将会受到同样的属性伤害, 这恰恰体现了游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真实性。除了引用原著, 《三国杀》中部分锦囊牌也引用其它传统经典文本, 比如“无中生有”, 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英雄形象也是古今中外“三国”系列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杀》的人物造型皆来源于文本, 比如关羽确如文本所述“身长九尺, 髯长二尺;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在人物技能方面, 《三国杀》更是继承了三国这段璀璨的文化,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侯诸葛亮来说, 他的技能“观星”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孔明身在荆州, 夜观天文, 见将星坠地, 乃笑曰‘周瑜死矣。’”其“空城”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吾自有计。”“空城计”是三国计谋中家喻户晓的一计, 也是诸葛亮的智慧体现, 游戏中只要诸葛亮没有手牌, 其他玩家的“杀”和“决斗”牌均无效, 非常符合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意图。除了众人皆知的技能典故, 《三国杀》对历史细节与英雄技能的衔接也一丝不苟。曹营第一谋士荀彧对于通晓三国历史的人来说确实熟悉, 但对于三国历史只知其一的社会大众来说未免有些陌生。《三国杀》将其技能定为“驱虎”, 语出《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曹) 操问荀彧曰:‘此计不成, 奈何?’ (荀) 彧曰:‘又有一计, 名曰驱虎吞狼之计。’”“驱虎吞狼”意为令此攻彼, 让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游戏中玩家选择其他两名角色释放该技能, 使之自相残杀, 以达到小范围离间的作用, 突出了荀彧的智慧。

三、桃园结义:《三国杀》与人际关系拓展

机械复制技术一方面提升了生产力, 另一方面扩大了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度。在后工业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加, 网络人际圈逐渐扩大, 而现实人际圈集聚缩减, 人们从由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熟人社会”走向由数字软件为平台的“陌生人社会”, “宅男”、“宅女”已经不是新词, “走街串巷”已经成为旧语。以《三国杀》为代表的桌游为喜爱娱乐游戏的青少年群体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通过线上或线下的互动, 突破单向度人际圈的界限, 从而形成了原有人际圈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网。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 个体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展现个性和自我。人际交往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性的交往活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人际交往的功利性以及对自身外貌缺陷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部分人的正常交往, 出现交往焦虑症状。交往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2010年, 易观国际 (Analysys International) 基于对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多年研究积累, 与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门户网站17173.com携手展开了此年度网络游戏用户调研3, 由调查报告可知, 34.2%的玩家是为了“和朋友一起”才玩的游戏, 在其他游戏动机中所占比例最高, 足可见社会交往对于游戏玩家的重要性。

《三国杀》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游戏, 而是社会交往的游戏。在游戏中, 玩家需要不断观察其他玩家的语言、表情和行为, 因为除了主公的角色是已知外, 其他角色均需要玩家自己判断得知, 倘若判断不当, 很可能错杀队友从而全盘皆输。以“内奸”为例, 在游戏初期的任务是把自己伪装成“忠臣”, 这样才能与其他两位“忠臣”以及主公共同歼灭“反贼”, 而当“反贼”数量缩减到一定程度时, “内奸”需要及时“倒戈”来维持正反两方势力的平衡。一般来说, “内奸”是整盘游戏中最难、最复杂的角色, 他不仅要帮助主公“平反”, 还要帮助反贼“除忠”, 最后才能主公单刀赴会。“内奸”身份的存在使得《三国杀》游戏增添了猜疑感和神秘感, 玩家需要相互察言观色, 三思而后行, 此时游戏便成为人际交流的极佳平台。

另一方面, 青年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学习角色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换句话说, 青少年在从学习生涯走向社会生涯的过程中需要循规蹈矩地接受现实社会所赋予的社会角色, 正如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将整个社会环境比作一个“大舞台”, 人们在“舞台”上表演着或真实或虚假的“角色”, 从而获得一定社会认可以及自我实现。对于我们而言, 高节奏的生活步调常常使我们压抑、恐慌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因为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角色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并没有舍弃和宣泄的自由。以互联网游戏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交际方式为忧郁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平台, 在虚拟世界中, 人们以匿名身份将心中对朋友、对上司或者对社会的不满通通转移到虚拟角色中, 杀戮的快感暴露出人们原始的本性, 这种游戏不会成为拯救人生的天使, 反而成为诱导你走向犯罪道路的撒旦, 社会大众对游戏的诟病大多出自与此。在这种背景下, 《三国杀》应运而生, 桌面游戏将人们的关系圈从几百里外拉近到一张方桌上来, 将人们眼前各色各样的屏幕换成真实可触的纸牌, 人际关系由此加深。

四、五谷丰登:《三国杀》对产业发展启示

文化产品与一般产品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其所富含的意识形态属性,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化企业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开发和利用不能违背史实和主流意识形态。一些游戏开发商打着“三国”的名义, 披着低俗内容的外衣以吸引玩家的眼球, 其游戏内容不但偏离原著, 还增添了许多荒诞的情节以迎合大众口味, 这种对经典的开发方式无疑是“竭泽而渔”。文化产业的根本要义还是社会效益, 而非经济效益, 以牺牲文化价值换取经济利益的文化企业是不能长久发展的, 正如北京大学向勇所说:“文化产业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价值, 还要关注如何通过文化产品去引导国家和社会去追求更高文明和精神的社会氛围, 引导全体国民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对此, 现代文化企业需要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形成“互联网+文化”的良好局面, 使古老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科技环境中得到重生。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吴浩.“三国杀”游戏在青年中风靡的文化解码J.青年探索, 2011 (2) .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2013:12.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5

有些钢琴教师不愿接收五、六岁的孩子学钢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易集中注意力,所以进步不大,然而,年龄稍大的孩子又有许多其它活动,因而也难有许多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而当笔者的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七岁时,我就把他们带到练琴室,想拜一位很有天赋、受人爱戴的钢琴老师为师。他酷爱音乐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教师,可他扫了一眼孩子,说出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请别给我带这么小的孩子来,不能小于十二岁。”

这就是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大师的建议,他解释道,年幼儿童较难控制自己,所以不易进步,而且不会识谱就更行不通。但我依然想试试,就决定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试教自己的两个孩子。

我体会到,让学生一边弹一边指出这个键的音名,这样的游戏是很见效的。如,弹“爬上山”的音阶练习,就是让学生从最低的A音弹到最高的C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辨认每个白键的音级名称。起初,学生们无需考虑指法是否正确,可用任意一个手指来弹,但最终仍然必用传统的指法技巧弹奏方妥。

练习弹奏“滑下山”难度较大,因为学生要倒序说出这些音名。孩子们喜爱的另一个游戏是“降落伞”练习。让学生闭上双眼,手自然向下降落,落至某一白键上,并说出其唱名,再从键盘上找出与其相同唱名的键。当学生们练熟了,老师再给学生加码。有了进步后,便以资鼓励。如奖个红五星或粘贴画等。教孩子识别黑键时,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告诉他们弹上行键使用升号,下行使用降号。待他们能熟练地说出这些键后,再让他们说出两种音名。

对于初学儿童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练习手型、指法并把每课所学的简短乐曲背熟为好。给学生介绍七个基本音级名称时,要让学生边弹边唱A、B、C、D和E,然后再反过来弹这些音符,弹到A音再顺弹。这样来回反复练习,边练边唱。用同样的方法练习C、D、E、F、G,学生们便开始听出大调和小调在键盘上的区别。边重复五声调式练习,边唱。歌词可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写,但学生们首先当唱音名来进行练习,如此施教,收益更大。

学生们熟悉音名后,就可介绍一些有上、下行三度的音程和重复音的歌曲。这首曲子是可从C音开始到D或F音进行弹唱,使孩子们了解不同的键,给他们解释墨键帮助他们唱得更准确。鼓励学生课上、家中练习弹唱音名的同时也要练习弹唱歌词。

从一开始学琴,就让孩子们背谱,使他们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他们学识谱以后也很有裨益。如果学生能在不同的音符上起奏旋律,预先又练习了平行音阶或进行了五指练习,背谱的学习方法就更有价值了。

要尽早把指法练习,音阶和分解和弦介绍给学生,并注意观察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使一指和其余四指穿越自如。待他们能流畅地弹奏,再对手指、手腕和手臂进一步地严格要求,但对于每一正确指法和技能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可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识谱。比方,让学生边弹边说出音名,要求他们每首弹三遍并说出音名,然后大声数拍子,大声唱歌词。要把每个二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全音符弄清,仔细数够拍子。

为了帮助孩子们判断高音和低音音符,可让他们在课上、家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音符写在五线谱纸上。儿童喜爱用音名来做拼单词的游戏,并在不同的八度音中找出同样的音符。然而,要找出五个G音或五个F音,学生们就必须能判断出五个C音,而且还要知道他们之间的所有音符。教师可使用这样的指法练习册。但是,许多五线谱的间隔太密,孩子们不便写记音符,这个问题可由老师解决。画张放大间隔的五线谱,然后将其复印在音乐纸上即可。

开始读谱时,伴随着的歌词帮助眼睛从左向右移动,同时还增添了感情色彩。配有歌词的曲子强调这样一个事实,音乐与词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学生自己填词配乐或改写新歌词。钢琴学生往往阅读低音谱号不如阅读高音谱号那么流畅。如果是右撇子,左手比右手弹得更差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左手在低音区练习弹奏,而且要加强从低音到高音读谱的能力。右手主旋律相对于左手易于弹奏些,左手主旋律也应同样如此。练习双手一起弹奏前,在低音区先进行右手弹奏练习,不但有助于读谱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进手指力度。

初学者还应掌握好节奏。弹奏时,学习数拍子的好方法是二重奏,为了使学生专心数拍子,让学生用一只手弹并要求学生大声数拍子的同时老师弹奏其余的音符。

视谱弹奏,也是入门教程的一项内容。可边弹边数拍子。把这些练习补充到钢琴入门教材里,使孩子们更易接受,更能提高他们的视谱能力。

显而易见,第一年钢琴入门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们达到扎实的基础技能和对音乐理解能力,同时明确这一学习目的,以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更易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篇6

各类幼儿园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幼儿教师们培养祖国的花朵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然而,各类幼儿园的发展除了量的增加,缺少质的飞跃,导致社会的满意度并不高。这样那样的不利于教育发展和提升问题,影响了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水平提高。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问题更大。究其原因是我们很多幼儿教师不懂儿童的天性及心理需要,不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老化、单一、呆板。扼杀了儿童求知热情,泯灭了儿童认识的情趣。

我多年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感触较深的一点:要教育好幼儿,就要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这是培养幼儿认知的一条好途径。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1)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好的游戏就是童话的呈现,对儿童最具有吸引力,生动有趣,是幼儿自主选择中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在教学中釆取这种形式赛过老师强制幼儿去读、去写、去背。

(2)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健全是幼儿成长的根基,好的品行是造就幼儿成才的关键。启蒙教育是对幼儿心灵的洗礼,能在幼小魂魄上刻下烙印,影响一生。如玩《拔萝卜》的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游戏,能培养孩子认识真善美,辨别真假丑恶的能力。这些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快乐,学到了新知。这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打动儿童,适宜儿童的接受。

(3)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拓展儿童的思维。好的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答案的探索。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上幼儿10以内的加法的认识课,可以让每位同学课前准备10颗小糖,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玩“3+2=?、7+3=?、5+2=?”的数小糖的游戏。可以同桌玩,小组玩,同学与教师玩。边玩边练,边练边玩。变换花样的多种形式的数数玩练,能变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实践,动手动脑,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合理设计

(1)各所幼儿园的情况不同,规模不同,硬件设施也不同,因此幼儿园游戏的设计要从幼儿园的园情出发,在用好园内已有资源的情况下,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挖掘能够实现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资源,如剪纸、绘画、手工艺、音响图片等等,服务游戏活动。

(2)游戏设计要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幼儿教师被戏称“孩子王”,顾名思义是带着孩子玩的头儿。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天性,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需求。要使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富于童趣。要提高游戏环节的吸引力,就必须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来设计游戏活动。游戏要简明易懂,生动有味,易理解接受。

(3)游戏活动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智能培养有更好的效果和促进作用。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游戏活动的科学性,在设计孩子玩游戏的同时,要考虑培养孩子的思品和拓展思维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遵循健康有序、安全无害、有利益身心的原则。

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科学性的特点。如果是语言类的游戏活动,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的语言也应该多说些让儿童一听就懂的话。遇到羞怯腼腆、不愿多说话或语言组织力差的孩子,教师应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如果是关于数字的游戏活动,教师一定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化难为易,让孩子在游戏中除掉枯燥的数字演变,让数字在游戏中“龙飞凤舞”起来。这样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和目的。此外,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综上所述,要当好“孩子王”,要让花园里的每朵鲜花都灿然怒放,并结出硕果,幼儿教师就应该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要热爱幼儿教育,潜身心研究幼儿心灵,研究教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尝试新的教法,特别是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做到这些,你就会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得心应手,锦上添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7

24点游戏在我国已流行了几十年, 据说是由华人孙士杰先生发明, 他在1986年开始构思, 而在1988年正式面世于美国。后来就在全美推广开了, 并且迅速风行全美。在美国中小学生中, 掀起了一股玩扑克牌“24点”的热潮。后来, 竟发展成为一种全美学生的联赛。据说, 通过玩这种游戏和比赛, 许多美国学生的演算能力都有所提高, 数学成绩进步神速。以至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长拉马尔·亚历山大也感叹地说:“这种游戏寓教于乐, 趣味盎然, 而且既可以在学校课间玩, 也可以在家里玩, 十分方便。确实是一种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法宝。”

二、玩法

24点游戏玩法很简单, 可以拿出一副牌, 从中抽去两张司令剩下52张, 其中, A=1, J=11, Q=12, K=13。任意抽取4张牌, 用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 因此同一组数字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副牌 (52张, 大小王抽掉) 中, 由文知: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 利用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可以两个人玩, 也可以三个人或四个人玩, 甚至可以扩大到全班同学同时玩。一次出四张牌, 谁先想到其运算结果是24就抢先拍牌, 然后说出运算过程。大家听后觉得他 (她) 说得有道理就把四张牌给他 (她) , 已示鼓励。如果是全班同学同时玩, 可把出牌的点数写在黑板上, 看谁先举手然后说出运算过程, 答案正确奖励扑克一张。也可分男生一组, 女生一组或以班级原有小组为一组进行对抗赛, 看那组给出的方法多。

三、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初级阶段:刚开始学, 为了鼓励学生使他 (她) 们有成就感, 可将一副扑克牌去掉J、Q、K和大小王, 在剩下的40张牌中任意取4张, 通过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 口述计算过程。这正是小学数学低年级阶培养学生口算、心算能力和分步计算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是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如果只有两个数要算出24点, 你希望是哪个数?3和8, 4和6, 12和2, 11和13。利用3×8=24、4×6=24、12×2=24、11+13=24。如果是三个数:3、2、6, 那么学生一下子就想出来:6+2=8, 8×3=24;4、8、2, 8-2=6, 4×6=24。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可以用我们乘法中学过的1×24=24、2×12=24、3×8=24和4×6=24来算24点。接着是四个数算24点, 先来一组:2、4、6、3:有4÷2=2, 2+6=8, 8×3=24或6÷2=3, 3+3=6, 4×6=24;……。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算24点可以有多种方法。接下来可来一组:1、1、1、5, 会发现有的一组数只通过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再怎样算也算不出24点。中级阶段:有了前面训练的过程, 这时学生也有了挑战高难度的兴趣、勇气和信心。此时, 将J、Q、K加上, 在52张牌中任意取4张, 通过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但要求:先口述计算过程, 然后用笔在纸上列出综合算式。这也正是小学数学中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从分步计算过度到列综合算式能力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错, 口述计算过程一般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列综合算式时忽略了运算律, 使该加括号的地方而漏掉了括号。如:11、9、3、8;口述计算过程为:11-8=3, 3×9=27, 27-3=24;综合算式为: (11-8) ×9-3;但学生往往错误的写成:11-8×9-3。高级阶段:有了初级与中级阶段的训练过程, 学生对计算24点已经非常熟练。同时学生也在想:有的一组数只用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再怎样算也算不出24点, 那么是否可增加新的运算方法使其得数为24呢?这时可引导学生使用乘方、开方、阶乘、指数、对数或自定义运算等方法。例: (1+4) 2-1、3姨8× (4+8) 、 (1+1+1+1) !、51+1-1、2×11+log39等。这样不但增加了玩的难度及趣味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寓教于乐

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 而在游戏中学习则是游戏的最高境界。24点游戏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爱玩的这一特点, 将数学扑克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融入了课堂教学。在玩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参加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机会。对于给出的一组数字即使几个人都想到了答案, 还要看谁的思维敏捷、心算速度快、反应能力强。它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对培养学生快捷的口算、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长期下去, 熟能生巧、拙易进敏, 数字运算滚瓜烂熟, 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寓教于乐, 开发了学生智能潜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从初见有趣现象的惊诧, 到发现问题的迷惘, 经历探索过程的剌激, 最后到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蕴意丰富的每一环节, 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摘要:24点游戏在我国已流行了几十年, 但后来却在美国推广开了, 并且迅速风行全美。24点游戏玩法很简单, 可以拿出一副牌, 从中抽去两张司令剩下52张, 任意抽取4张牌, 用加、减、乘、除 (可加括号) 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可分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数学, 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开发了学生智能潜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24点游戏,数学教学,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游戏

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 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学做人、 开发智力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小学体育也就成为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良好的体育习惯的重要责任。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缺少自控能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体育锻炼方式,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有效发展。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呢?

一、注重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自制力差,而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技巧需要反复的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乏味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果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这样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积极愉悦地学习,实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一年级《快快集合》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趣味性游戏:

第一次游戏:组织固定队列队型,解散后,模仿小兔跳、小鸟飞、马儿跑等,做各种小动物游戏,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学生按老师要求的不同方位的四路纵队做到“快快”集合。

第二次游戏:组织固定队列队型,解散后,以开飞机、学溜冰、赛车等形式做各种模仿游戏,集合时,按几人组队伍形式做到“快快”集合。

第三次游戏:学生自选场地,以四人为一小组,在组内以角色轮换的形式做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使学生乐于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排体育课队伍,使学生学得愉快,练得不累,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注重体育游戏的创新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改下,游戏教学毋庸置疑地被搬上体育课堂,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教学在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单一的不足,重复多次后依然会制约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游戏的创新,使游戏教学更具活力,真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常见的障碍接力游戏,学生玩多了自然觉得单调。为此,我以“寻宝”的形式进行了改进:利用条形场地,做前滚翻练习用过的器材小海绵垫筑起层层障碍,所寻的宝是一张方块纸(一个字),卷成圆筒后放在筐中,以颜色或字数排序, 学生越过障碍,按顺序寻宝,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亮宝时算失败。通过游戏引发悬念,学生需要团结一致,越过障碍,积极奔跑到最后才能解开谜团,悬念式的设计使体育游戏更具生命力。再如,体育教学中的《春播秋收》的游戏,为了深化游戏主题,博得学生眼球,我也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将原本仅仅是播和收的练习做了如下改动:选一圆形场地,制作八条半径(学生为八组),先是利用实心球来回播与收;再是二人一组,以圆心为仓,每次装两个实心球,用竹筐将丰收果实放进仓;最后是三人一组,各尽其能,再将仓库里的果实运到圆外的“市场”去出售,一环套一环,整个游戏紧张有序、新颖有趣。

对游戏的创新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游戏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创新,就能收获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之功效。

三、注重体育游戏的竞争性,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游戏是需要一定规则的。进行小规模的比赛,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的练习产生疲劳感,使学生非常乐于参加游戏, 而且竞争性的游戏需要学生具备较大的意志力,在艰苦、激烈、紧张中相对抗,能有效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的意志。这也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组织了“打靶归来”的体育游戏:将学生分成等分的四组;在场地上画一条线作为警戒线,再过10米划一条起跑线;学生以小组形式,由组内成员向警戒线外抛出毽子(必须在警戒线外),成功后跑出去捡起毽子,以“蛙跳”的形式立定多级跳回来,然后交给下一位,以此类推,先完成的小组为胜。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只有心系小组,专心致志,不畏困难,才能获得小组集体的成功。

通过设计富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有序的比赛环节中相互观摩,提高立定跳远的摆臂、 起跑和落地的基本动作,还能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同时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外部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9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游戏具有生活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学校教学中加入体育课程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适时得到放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利用体育游戏轻松愉悦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对体育锻炼充满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设定的游戏情境,可以通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比赛获得胜利后学生也会感到满足,会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将在体育课学习中的愉悦心情带到文化课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在比赛中,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学生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无措,不能正确对待,进而产生负面情绪,这种东西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而通过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锻炼自己,能够正确地直视失败,并且学会从中找原因,下次改进,逐渐获得成功,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游戏

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小学的体育教学就需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游戏,以贴近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为主,比如,在教授学生“三步上篮”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就可以教授给学生简单的口诀,如“一大、二小、三高跳”这些简单易记的词语,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记住每个动作的要领,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记住并且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对游戏进行一定的延伸,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比拼,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进行运用,可以比“三步上篮”投球数,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教师可以给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口头奖励或者实物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但是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安全性,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需要同时考虑好游戏的安全性和竞争性,排除一切不安的因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2. 体育游戏的改编和创新

小学生还处于好玩的阶段,在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长期都是同样的游戏,学生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对游戏进行合理的改编或者创新,在教学中能够时刻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比如,同样的游戏改变一下训练的方法,也会让学生感到新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游戏的魅力。比如“贴膏药”这个游戏,传统的玩法就是男生和男生一组,女生和女生一组,在游戏中一个追一个跑。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新鲜,就可以进行一下改编,在分组时,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混合在一起成为一组,可以将一个追一个跑改为一个追两个跑,在贴的时候必须贴在异性的后背上,这种形式是学生之前没玩过的,就会感觉到新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体育游戏的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保证游戏教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开心地学习,同时又锻炼了身体,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挑选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寻求生活中的场景,更加融入角色中。同时除了考虑游戏的趣味性,也可以考虑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游戏中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互帮互助、机智勇敢等一些好的品质。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技能,从中可以发现其形成的规律,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目标等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对游戏进行合理的改编和创新,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放松的身心,以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198.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10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健身,娱乐活动

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和伙伴

游戏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孩子们在自由玩乐中, 可以不必顾忌地域的限制尽情玩耍, 完全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意图。因此, 游戏本身又含有“玩耍”和“娱乐”双重的意思。同时, 也表明游戏本身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正如荷兰文史学家浩依金在《游戏与人》中提到的那样: “今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已除去了那种认为玩是一种恶习的意识, 从身心健康出发, 玩耍不仅对孩子, 而且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

游戏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负重、对抗等活动技能。同时,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 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而现代社会中, 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 则是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新发展的体现。

二、什么是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一种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 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 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 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 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 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 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 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 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 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它最适合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方式,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行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和放松的心情,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中都存在巨大的潜力,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 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习惯养成

看似平淡无奇的体育游戏中, 其实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互动意识, 从而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出积极的贡献。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模仿各种角色,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遵守社会规范, 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在“拔河比赛”“通过障碍”“传递小球”等游戏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然性。只有全组同学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步调一致的完成同一个动作, 才能取得游戏的最后胜利, 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 都有显著的作用。

同样, 由于体育游戏竞赛性和对抗性因素较多, 通过游戏中的各种规则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 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对待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代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基于此, 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但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体育游戏的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恰恰可以解决体育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问题, 集教育与娱乐于一体, 在寓教于乐中消除学生内心的枯燥感和抵触情绪, 并且, 新奇好玩的体育游戏更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比较兴奋。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身体素质练习, 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运动量较大, 运用游戏进行练习时, 学生情绪较高, 但兴奋度过高时往往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因此, 教师要在练习中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防止负荷过大产生意外伤害, 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 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运动方式, 在游戏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 记忆力和判断力, 而且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时间、空间等感觉的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 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在“传递小球”游戏中, 要求每位学生手持一根空心塑料管, 不得借助任何帮助的将小球由起点传递至终点,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要开动脑筋, 运用体力、技术、智慧通过种种考验, 取得胜利, 而失败的学生马上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 争取下一轮的胜利, 这些都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的。因此, 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充分运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根据场上形势瞬间的变化, 采取对策, 决定胜负,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有人说, 游戏是学生的“良师”, 也有人说, 游戏是体育老师的“益友”。因为有了它, 枯燥的体育练习可以变得鲜活生动, 沉闷的体育教学可以变得生机盎然; 有了它,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有了更加广阔的驰骋空间, 学生的身体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我们呼唤有更多的游戏可以“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 我们期待对游戏的研究能为体育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 并帮助体育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倪宏江.“分层次教学”尝试.体育教学, 1999, (4) .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邱雍炭.高中体育课堂“分流教学法”探讨.体育教学, 1999, (4) .

[5]李安成.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初探.体育教学, 1999, (4) .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教学 学习兴趣 运用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28

游戏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游戏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使所教的知识具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爱玩的天性,又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阐述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数学课堂的首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为后面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等特点,常常在上课前几分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认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玩一个口令的游戏,即教师说学生做,看谁做的既快速又准确。教师说:“向前一步走,左手摸头;向后一步退,右手摸耳;向左跨一步,前拍手;向右迈一步,后拍手。”在学生按口令做完游戏后,教师适时提问:“前、后、左、右表示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课要教学的课题。通过游戏,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游戏探究,使学生快乐掌握新知

数学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讲解,属于“灌输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探究,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沉闷。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可把知识的学习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主动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时,为提高学生对千克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做“猜一猜”的数学游戏:1千克的铁与1千克的棉花,谁重?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感知后,有的认为铁块重,因为铁块沉;有的认为棉花重,因为棉花有一大块,而铁块只有一小块;也有的学生认为铁块和棉花一样重。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称重后得出正确的结论:1千克的铁与1千克的棉花一样重。这种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之中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充满了乐趣、激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游戏运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确定的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以往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给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困难。为提高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采用“分糖块”的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不同数量的糖块进行分配。如第一组分得2块糖,第二组分得3块糖,第三组分得4块糖,第四组分得5块糖,第五组分得6块糖。学生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有的小组每人分得糖块的数量一样,有的小组平均分配后有剩余。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这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又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教学的难度,扫清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障碍。

四、游戏巩固,让练习充满乐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能够及时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的数学练习大多为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的计算,这种缺乏趣味性的练习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学生练习时常采用应付了事的态度,这就使得练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练习的设计,赋予练习新的活力。如在练习中,教师可引入学生喜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的欲望,使练习获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教学“元、角、分”一课后,为提高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教师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游戏,即先把教室设计成一个大超市,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五个不同的柜台,再选出5名学生扮演不同柜台的售货员,其余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20元的活动经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购物,使学生在买卖物品过程中充分练习如何使用人民币。通过游戏进行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把学生从单调、枯燥的练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贯穿于课堂引入、新知探究、练习巩固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顾娅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析[J].考试周刊, 2013(18)

[2] 王桂芹.浅析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4(7).

[3] 王建军.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4] 邱小琴.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

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 篇12

一、体育游戏教材的特性

1.体育游戏教材的多功能特性

(1) 体育游戏有一定的情节或竞争因素, 使得游戏带有很强的趣味性, 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 体育游戏动作复杂繁多,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运动技能水平, 巩固所学的运动技能, 促进神经肌肉得到协调发展。

(3) 体育游戏可使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等人体的各项活动能力得以提高。

(4) 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降低焦虑水平, 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2.体育游戏教材的多结构特性

按内容分奔跑游戏、跳跃游戏、投掷游戏、对抗与负重游戏、球类游戏等;按发展身体素质分力量性游戏、耐力性游戏、速度性游戏、灵巧性游戏;按运动项目分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类等游戏项目;按活动性质分唱歌游戏、故事游戏、模仿游戏等。

3.体育游戏教材的练习方法特性

体育游戏属综合性体育项目, 运用走、跑、跳、投、攀、爬、对抗、平衡等身体动作在各种变换条件下进行个人或集体的、单个的或组合的练习, 并常常要分出胜负。

4.体育游戏教材的特殊性

游戏教材的特殊性亦即教材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游戏教材的特殊性在于游戏的趣味性, 它主要是由游戏所具有的“情节”和“竞争”要素决定的。

5.体育游戏教材的可选择性

游戏内容繁多、形式灵活, 练习效果具有多样性。因此, 合理地选择游戏是解读教材的重要环节。

作为体育教师在选择游戏教学时, 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在体育课开始时要选择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游戏, 如选择“相反口令”游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来。在准备部分选择一些要求简单、容易使身体发热的游戏, 如运用迎面接力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使身体发热, 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2) 在基本部分选择与本次课对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一些游戏, 如果这堂课要求复习篮球传接球技术和发展下肢力量, 则可以选择传接球接力或跳深等游戏;如果这次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则可选择火车赛跑、钻山洞等游戏。

(3) 在体育课临结束时一般应安排一些运动负荷小, 有助于加快身心放松的游戏练习, 如选择喊数抱团游戏, 进行放松整理, 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4) 要根据主教材的需要选择游戏, 如果主教材是跳远, 则可以选用“贴膏药”、“跑步登号”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奔跑能力和兴奋性的游戏, 为主要教材做好准备;如果主要教材是广播体操或武术操等运动负荷较小的内容时, 则可选用“循环跑比赛”、“圆圈接力赛”、“跳长绳比赛”等这类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 由此调剂搭配。

(5) 要考虑游戏与其他教材在运动技能上的相互影响。在学生已经掌握某项运动技术时, 选用与该教材技术相同的游戏, 则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 有效地促进技术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如在已掌握足球运球技术后, 选用运球接力赛游戏, 就可以促进学生运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学生尚为掌握某项教材的运动技术, 则选择与该项较次技术结构相似的游戏时, 就要慎重, 要尽可能避免产生技能的负迁移。

二、体育游戏教学要素

1.体育游戏一般是作为体育课辅助教材使用的, 游戏的选用和组织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因此, 游戏教学一定不能偏离这个教学目标。在游戏教学中如游戏教材的选择、游戏时间的安排、练习方法和手段要求、运动负荷的控制和调整等, 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 以免出现盲目性, 影响教学效果。

2.游戏的组织要抓好“准备、布置、分组、指导、小结”等环节。

准备:根据实际条件选定游戏后, 要熟悉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准备好所需的场地器材等教具, 并注意检查, 以免发生危险。

布置:在游戏场所内向学生说明游戏的名称、规则和方法以及胜负判定标准等。

分组:应尽可能使各组实力均等, 并确定各组组长。可以采用报数分组、教师指定分组、学生自愿分组等等作为分组原则。

指导: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基本点: (1) 各组练习次数和时间相等 (2) 严格执行规则, 公平执法和记录成绩; (3) 控制和适时调整运动负荷; (4) 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并注意结合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结:游戏结束时及时进行讲评, 内容包括宣布比赛结果, 胜败原因, 各组发挥情况, 技战术运用, 典型事例点评等等。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兴趣是体育学习最好的催化剂, 它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往往和他们的爱好兴趣紧密相连, 抓住学生的兴趣, 从兴趣入手, 进一步启发、激励他们的热情。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 寓教于乐之中, 融趣味于一体, 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 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吸引学生乐而不厌地参与。因而, 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学习锻炼的兴趣, 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 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 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 选择“相反口令”游戏和迎面接力赛游戏等。通过体育游戏中的锻炼, 学生可以增强体质, 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正确掌握和巩固、提高技术动作,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育游戏可以开拓思维, 开发智力, 促进能动思维。

体育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活动性游戏, 它是以体育活动结合智力活动, 以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教育锻炼方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 单凭身体的实力并不足以取胜, 往往是依靠灵活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辅佐才能得到最后胜利。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己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 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力、判断力等, 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标。如智力游戏、默忆游戏、猜测游戏、快速判断游戏等。如果进行的是集体性的游戏, 则还应考虑技术、战术和战略的配合问题, 更是智慧的较量。这样一来, 对于培养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这些能力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要求。游戏是在一定规则规范下的学生体力、技能、智慧的较量, 取胜既需要实力、又依靠智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根据瞬息变化的情况, 创造性地达到取胜目标, 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体育游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体育游戏会以其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等因素, 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出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不畏艰苦、诚实自制和拼搏奋进等优良品质。如队列、队形方面的游戏, 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障碍跑游戏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奋力拼搏的意志;球类游戏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技巧体操类游戏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互帮互学的品质。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根据教育目的编排和设计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活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 就能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

4.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多是集体参与的游戏, 如接力游戏、追逐游戏、攻防争夺游戏、集体竞赛游戏等, 提倡同学间默契配合、协同一致, 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 通过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懂得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互相帮助、配合、尊重、忍耐、服从等人际交往间的心理准则与社会情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和合作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共同的归属感。

总之, 体育游戏教材因其多样性和特殊功能, 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体质,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开拓思维能力, 促进智力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 进行主动性学习, 以达到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 广大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或训练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体育游戏的特点, 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体育教材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信息共享性下一篇:公益环保项目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