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性

2024-10-16

信息共享性(精选12篇)

信息共享性 篇1

医学档案包括文件档案、病历档案、基建档案、声像照片档案、科研论文档案等,医学档案信息管理是医疗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具有辅导作用。 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产物, 其采用独特的存储方式为互联网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快速进入云时代奠定基础。 云时代下医学档案信息管理能实现集约资源、节约成本、资源共享等功能,为更好的应用医学档案信息做好准备工作。

1医学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观念滞后

目前,部分医院由医院→医生、护士→档案管理部分人员,并未数量档案就是资源的观念。 因此,多数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业务工作便捷性、提升效率等方面,各类系统开发商进行设计时,一般着眼在为医院的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少数人从档案的角度对信息化系统实施前端控制、实时归档、灾难备份、迁移报关等方面进行考虑。 尤其医院各种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更是安于现状,认为只需保存档案即可,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实施信息化处理,有些医院只单纯的将档案输入电脑系统中,认为只要进行简单的查询、利用即可达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

1.2 管理技术水平低

现阶段, 部分医疗服务部分并没有健全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部分或管理制度,有些医院因规模较小,导致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设备不足,无法安全、合理的管理医学档案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 有些医学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一直沿用过去手工记录、整理、管理档案的方法,并未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医学档案信息管理效率不高,制约着医院的良性发展。

1.3 缺少复合型管理人员

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干部年龄老化,加之知识结构陈旧、身兼数职等问题普遍出现。 医院即使安排信息部门或信息技术相关人员,但因其缺乏档案业务管理知识,单单从技术层面保障医院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 忽视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利用电子档案。 医院缺少复合型人才队伍,导致医院无法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付诸实践中,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2云时代医学档案信息管理的策略

2.1 转变管理观念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准则, 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内容,统一医学档案填写、保存方法,全面提升医疗工作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综合能力,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医学研究、临床测试、医疗培训等活动。 医院领导层要认识到建设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从医院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把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管理日程,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协调机构,领导医院各个科室人员主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医疗管理层、医务人员、社会大众及时、快速运用医学档案信息,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档案信息管理效果。

2.2 挑选正确的云服务提供商

选择正确的云服务提供商对于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性尤为重要。 选择云服务供应商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其发展情况、实力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先性;其次,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或服务器部署要求,并遵循档案管理方案标准的云服务提供商。最后,挑选社会信誉高、可靠性好,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云服务提供商,让其与医院制定严密、合理的合作协议,明确设定提供商与使用者的权责。

2.3 建立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化体系

在医院统一领导、 卫生与档案管理部门合力配合, 统一规划、研究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医院档案管理的软件、硬件平台,并针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创建完善的传统档案数字化、档案归档整理、档案数据保存等技术标准,并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居民档案信息系统、乡村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等档案管理技术和标准相互统一, 落实医疗改革方案提出的三个基础及三个平台建设。

2.4 选择先进的技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

合理的技术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 想要保障云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性,必须引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借助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促使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及时应对、 处理安全风险。 在存储医学档案数据方面,使用虚拟海量存储技术,哪怕磁盘遭到破坏,也可进行正常的读、写访问。 从应对虚拟化风险层面来说,可以使用虚拟镜像文件进行检查、隔离、访问控制、加密存储等操作。 从医学档案信息保密方面,可以借助数据加密算法对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储存,可以设置身份验证或授权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网络传输错误或信息泄露的情况。

2.5 加强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院档案部分、信息技术部分必须加强合作,承担起培养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的重任,针对性的开展合理的培训班、继续教育班,合理设置档案现代化管理有关课程,提升医学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3结语

总之,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面对医疗行业的深层次改革, 面对医院管理人员及群众对医学档案信息的需求及对“医疗云”的渴望,促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发展要求。

摘要:云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医院过去的信息孤岛现状,促进医院卫生行业科学、合理的发展,构建会计社会及大众的医疗云服务呼声日益高涨,改革医院也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文章介绍了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云时代医学档案信息管理策略。

关键词:云时代,医学档案信息,共享性

信息共享性 篇2

【摘要】

信息共享是决定供应链企业能否有效、快速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关于信息共享策略的研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先对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简单的概述,强调了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重要性,分析了供应链上的企业信息不共享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如何提高信息共享的机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信息共享 牛鞭效应 机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就是建立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信息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共享, 优化各供应链参与企业的生产、库存、营销等决策, 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对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不共享的原因的分析,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共享需要诸如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等的保障, 从而保证信息共享的实现, 已实现提高供应链整体和链内各企业效益的目标。

三、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好处

1、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供应链运行效率,提高各企业间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实现双赢的目标。

2、有利于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会造成客户的需求量远远低于制造商的产量,造成产品积压,占用企业流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有效途径。因为牛鞭效应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滞后和信息失真。

3、有利于协调各企业目标间的矛盾。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而这些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供应链系统有一个有效调节机制,而这个机制恰恰是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供应链信息共享有利于协调各企业之间的矛盾。

4、有利于企业成为受欢迎的业务伙伴。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商和销售商实现信息共享,供货商们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的系统,可以提高相互信任程度,从而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受欢迎的业务合作伙伴。

5、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企业效率。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防止决策失误,此外信息共享系统可以有效配置各企业间的资源做到资源合理利用从而有效降低各企业之间的成本,良好的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大效益、四、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的原因分析

1、信息共享需要成本

供应链上个企业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一个企业所投入的信息共享的成本大于其所能获得的利益,那么就会发

生抵触行为。虽然信息共享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在考虑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考虑信息共享的成本。

2、供应链企业之间缺乏信任

一方面,在目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实际上并不愿意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很多企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同样不愿意互相信任。

3、利益分配不均衡

出于各自企业战略目标的考虑,利益冲突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不共享信息的关键原因。因为并不是所有参与信息共享的企业都能获得同等的利益,而那些核心企业或者是信息共享的发起者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利益。尽管从长期来看,所有参与的企业都能得到好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在信息共享中处于非核心节点的企业在信息共享方面往往处于一种缺乏主动性的状态,因而有些企业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热情不高。

4、信息不对称

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的控制者,与其他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其他企业的具体状况,核心企业很难完全掌握。核心企业有可能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处在下端的供应链企业则有可能掌握比较少的信息,因此就容易出现信息多的一方不愿意与信息少的一方进行共享,从而降低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

五、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策略建议

1.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

由于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经营实体,且地理位置分散,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建立统一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成为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基础平台,构建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的流通。

2.建立企业间合作信任关系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来达到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因此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信任是合作关系的基础。

信息的共享需要合作伙伴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可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间的信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而言,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行为的有效实施,从而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增强信任,共享资源,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发挥他们之间的核心能力水平,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的程度,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价激励方式。定价激励是指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所提供信息的价值, 对下游企业的供货价格采取特殊区别对待。二是技术支持激励。供应链信息共享的阻力部分可归因于客观技术因素。三是订单激励。主要是指供应链企业中的一方给对方带来收益而获得对方更多订单的激励机制。

4、建立保障监督机制

在供应链中,不能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依托来实现信息共享,要真正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还需要明确制定信息共享的保障监督制度。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在享有自身信息资源的情况下还部分享有其他企业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将各方面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实行分级监督模式,是信息共享得到全面有效地监督。

六、总结

供应链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效的整合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资源,从而降低整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在建立信息共享中各企业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最好是和与自己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这样可以减少信任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最后国家应该鼓励各个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各个企业来做担保人。

七、参考文献

1.陈国庆,黄培清.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以激励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12).2.师洁,牛继瞬.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1)

PACS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篇3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09年开始使用PACS系统进行临床影像管理。在硬件环境方面,PACS系统服务器采用HP Proliant DL380 G5,客户端为HP DC7800 Core 2 Duo E6750、医用3M显示器,网络采用接入-汇聚-核心三层架构,到桌面的铜缆为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缆与汇聚交换机相连,汇聚交换机与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连接的光模块为万兆,数据存放在EMC的存储系统上。PACS系统软件环境采用上海岱嘉图形图像管理及应用系统,以及MS SQL2008数据库。

PACS系统采用以下工作流程:门诊医生开具电子申请后,患者凭就诊卡、电子申请单直接交费,影像学科登记工作站读取到患者就诊卡的基本信息及申请单信息后上传至RIS服务器,在预约、登记成功后,患者即可去做检查。

影像科技师在完成患者的影像检查后,将影像上传至PACS服务器。这时,报告工作站的医生可从RIS服务器获取患者的相关检查信息,并从PACS服务器下载患者的检查影像来进行诊断。医生在完成影像检查报告后将报告上传至RIS服务器。审核完成后的报告通过打印机进行输出,之后由医师签字后提交,同时,诊断报告上传至主服务器存储备份。

PACS系统建成后,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以对比考察PACS系统的应用效果。我们在门诊随机抽取了50名患者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在以往传统胶片模式下,患者完成一次检查约需30分钟(平均拍摄1.6部位/次),而采用PACS系统后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和等候时间,并可按照患者的需要决定是否打印胶片,患者的电子影像图像则保存在服务器上,减少了患者复诊时因丢失胶片而进行多次拍摄的麻烦,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也节省了时间。

由于申请信息实现电子化,避免了医生手工书写模糊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在医生完成报告提交的同时,任何一台医生工作站都可实时调阅患者的影像资料及查看报告结果,并准确处置,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在现有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传递高清医学数字图像和诊疗信息进行远程会诊,进而实现异地图像共享,方便分析病情,以提高有效预防或尽快治愈的可能。我院曾有一病例,就是通过PACS系统及远程会诊系统,将患者的MR数字影像、诊疗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至北京军区总医院,经专家的远程准确会诊,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信息共享性 篇4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CCMIS-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网络,能够有效地对未来造价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加强造价管理的目的。

1 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工程造价的数据库,它的建成和完善可实现省与省、省与设区市实现网络对接、资源共享、信息互传,管理部门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平台指导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满足建筑市场计价的需要,同时有效提高工程造价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1.1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传统信息处理方法无法将品名繁多的建筑材料和波动的市场价格有效掌控,使得原始的造价工作繁重不堪,只有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才能将众多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并深入分析处理,为企事业的造价管理提供准确、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预估更加科学合理。

1.2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推动行业高效办公

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为所有造价人员提供一个协同的虚拟工作内平台,不受时间地域等条件限制,实现知识技术的集成,以及造价行业相关信息的有效积累和迅速传递,并且具有方便统一管理的特点。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能够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材料、机械和人工等单价及时发布工程造价相关信息指数,形成了“指导价,控制量,竞争费”的管理模式。

1.3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1)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中,建设项目60%以上的成本是材料价格。我国当前的工程造价是在政府统一定额指导下定额价格和调差文件价格,目前主要是由其管理部门制定,由于种种原因,管理部门往往不能进行有力监督。随着建设领域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也要求定额更新加速。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定额编制管理工作者能够又好又快地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定额相关内容,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邻近省市、同地区的价格,并以此为依据来审核各级定额管理部门调差文件的合理性,形成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体系。

(2)各工程所用材料之间存在差异,定额价格和调差文件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一定问题,如同一种材料出现几张不同价格发票等情况。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便能有效避免面此类情况,直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4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提供依据

在建设工程领域全面推行招投标的市场环境下,施工单位能够通过信息化网络了解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根据投标地区的施工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材料价格等要素来选择工程项目,制定投标价格、制定施工方案等。建设单位也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了解竞标施工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评标工作亦能据此更加客观地进行,降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2 信息化网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相关数据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积累

工程造价指标是反映工程造价构成的技术经济数据,是工程造价企事业资源积累的珍贵成果,目前企事业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大多是人工统计,工作效率低,精准度不高,无法实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对比。这使得造价指标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也降低了投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缺乏精通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功能多是模仿人工预算,主要围绕套定额、取费、修改材料单价、计算工程价款等功能,模式较为单一,计算不够灵活。工程资料的累积多是独立、分散的信息状态,不能及时形成数据源共享系统。

2.2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内在质量功能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多是用于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发布、介绍本行业公司等,仅满足于已有信息,忽视对资源、数据深层次分析,使得网络平台的功能面狭窄,也使发布的信息质量不高,从而无法通过有效整理资源进行系统分析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3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应用软件功能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应用软件功能单一,多是用于价格计算,不能系统分析处理信息数据,也无法准确判断工程造价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3 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方略

3.1 深入做好造价信息化网络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

各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将分散的个体信息集中整理归纳成初步的协作决策信息网链,连接造价行业管理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形成统一骨架式的数据传输支撑系统。其主要功能应涵盖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应用数据和基础资料,形成方便维护与管理的内部应用架构,同时考虑到其使用的人性化与信息安全性。

3.2 提高造价信息化网络功能质量强化管理体系

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造价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具有准确及时便于检索的功能。要对统计数据进行精细化加工,对工程数据透彻分析,找出发展规律,提高数据信息的附加值。要完善造价管理部门的现有技术标准,完善工程造价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要规范信息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格式,统一数据接口汇总处理,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

应细化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中造价管理子菜单的设置,从建设项目的实际出发,配合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来设计具体使用模块,从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总概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直至竣工结(决)算等,进行具体细化。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模块:

(1)材料价格和定额的管理:应具备方便更新维护材料价格和定额的相关管理功能,方便平台维护人员实时更新材料价格,发布造价相关讯息,优化用户浏览模式,并能高效地将造价行业各类数据信息上传至对应模块中,便于用户下载。

(2)建设项目信息概况的管理:应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功能,可对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增减操作,并依据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设置模块综合管理。

(3)工程预算和结算的管理:该管理模块按专业细分子目录,并设有各级业务人员审核的功能,实时将审核情况发送给施工单位,能够对被审核数据进行逐级统计管理,也可对整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管理。

造价进行阶段及历史造价资料的管理及查询管理,具有对造价编审全过程各阶段的动态、流转记录查询和项目信息统计的功能,可对存储的工程项目造价信息数据库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动态管理,对于竣工项目的工程造价信息应归类存档,并设置查阅权限。

3.3 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升级研发

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改善工程造价应用软件。研发人员应根据工程造价工作特性需求,结合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性应用软件,为建立工程造价行业的信息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结语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运用,促使定额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可将定额编制专业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定额子目、增加补充定额。也可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工程造价信息比较,使造价管理专业工作更加准确、便捷和科学。

摘要:市场竞争推动着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已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化网络系统已成为信息交流和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料的下载、上传、储存、查阅等,实现及时的信息资源共享。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建设,高效办公

参考文献

[1]宫平.谈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的信息化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6):194-196.

[2]王芳.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4(4):73-74.

信息资源共享规定 篇5

第一条 为实现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中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中心所有员工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有及拟开发信息资源的管理。

第四条 信息资源指各科室、门诊及收费室,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所开发的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公用基础平台、文档及音像资料等。

第五条 软件资源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应用软件包括盘古医疗信息化应用软件、办公系统、体检系统和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

第六条 医技平台指盘古科技处理信息系统等。

第七条 文档指规划、规定、设计等成果的纸质和电子文档;音像资料指声音、图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料。

第八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域信息资源,其管理和使用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九条 未经信息中心主任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共享的信息资源转让给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 各科室需按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科室,要予以批评教育。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执行科室:信息中心

打破信息孤岛 共享涉农数据 篇6

根据《方案》,农业部定于今年起在北京等21个省(区、市)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力争3年左右时间,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建成若干单品种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并在引导市场预期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具体品种包括生猪、柑橘、花生、马铃薯、大蒜、绿叶菜、大闸蟹、普洱茶等8种。

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大数据作为关系居民衣食安全、生态环保、健康医疗、工业生产的本源数据,不仅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具有流程优化和提质增效作用,而且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耦合催化作用。

“但是,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世卫认为,信息共享不足直接制约了跨部门、跨区域和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协作协同和科学决策。

例如,在生产方面,主要是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开展监测。在大宗农产品上,共享的水平相对较好,但是涉及小宗农产品,信息的监测和共享的相对不足,特别是当社会上出现“蒜你狠”“豆你玩”等小宗农产品大幅波动时,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给出准确的信息。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升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软硬件资源整合和架构重建,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面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农业信息共享机制,以共享促共建,制定涉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相关标准,深化农业专项数据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共建”。

许世卫建议,要明确国家层面农业大数据平台、中心和系统的建设任务,厘清不同层面平台的衔接配合关系,制定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明晰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義务和权利。按照《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的要求,在2018年之前,完成农业数据共享和发布平台的构建。

同时,围绕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12316、金农工程等推进时机,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体系。围绕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水平提高,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设施、水资源、农业设施设备、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市场流通、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

高校档案信息共享之路 篇7

一、档案信息共享的内涵

档案信息共享, 是指强化信息资源的可获知性和获取性, 使社会公众与组织公平地拥有对各类信息资源的获取权与获取条件[1]。档案信息的可获取和获知性是由档案工作性质、目的决定的, 《档案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 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可以利用已公开的档案。”《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 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只要是向社会开放的档案, 公众都有利用档案的权利及档案信息的知情权, 档案信息的共享只能在开放档案范围内才可实现。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共享还必须受制于过程共享、技术共享、服务共享。第一, 过程共享。在网络服务中, 信息的安全、可信一直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 保证信息在形成、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档案信息形成、利用过程中必须伴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监督。第二, 技术共享。网络技术是保障信息共享的关键, 发展和完善档案信息检索、协作与交互、存取、信息发布、搜索引擎等技术。作为服务工具的档案信息共享, 在其网络技术上不牵涉经济利益问题时应统筹安排。第三, 服务共享。就是可以满足高校、各部门、社会、个人调用高校档案信息的需要, 摆脱时间、空间的约束, 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在网络上查阅不断更新的数据,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高校档案信息共享的现状

高校电子校务推行以来, 信息共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信息聚集中心的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共享上采取多种措施, 如利用网络系统尝试建立的网站、利用校园网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电子信息的采集、数字档案馆的筹建、网络人才的引进等, 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疑为档案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础。但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共享效果甚微, 原因:从机构性质上来说, 档案馆是一个业务管理部门, 共享系统的推出不仅需相关部门大力协作, 改变有关部门原有的工作习惯与流程, 还会增加其工作量, 甚至涉及部门利益, 这项工作必须由高校权威部门才能胜任, 作为业务管理部门的档案馆要想调停个中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从网络技术上来说, 网络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面对高校已连成一片的校园网络, 档案部门进行信息集成, 不但要考虑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开发工具与平台的可操作性, 还要考虑各流程间的协调性等, 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的;从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上来说, 目前高校档案材料收集难的问题虽已解决, 但收集过程中, 人们利用工作之便把某些信息占为己有的事时有发生, 也就是说馆藏数字化信息究竟有多少可开发利用价值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也就谈不上提供利用和信息共享;另外, 构筑档案信息共享离不开开发, 开发工作成本是很高的, 经济实力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负担, 使档案馆在这项工作上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在档案信息工作中, 工作要求与工作状况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档案信息共享规范滞后性的问题。

滞后性是当前信息工作普遍存在的现象, 国外信息工作的做法是, 在信息形成之前就已进入规范化, 如文件的生成过程是在法律框架中进行的, 从开始阶段就对其依法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按法定程序监控文件整个生命周期[2], 目前高校无论是在档案信息形成过程上还是信息表现形式上都没能进入规范操作。基于电子校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 只有建立和遵循关于数字化加工、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描述、资源共享、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才能保证共享活动的开展。

2. 档案信息共享格局离散性的问题。

无论电子校务信息如何形成、流传, 这些信息最终的归宿只有一个, 那就是档案馆。这是因为, 只有档案馆才能去汇集这些信息, 并成为这些信息的永久保管地。但传统的管理机制已使各部门条块分割, 部门间的信息界限划得很清楚, 再加上根据部门各自特点建立的管理系统, 建立时并没有考虑不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换, 由此形成了一个个自成一体的管理单位, 导致相互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

3. 档案信息共享服务保守性的问题。

档案信息可分为公开信息和不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为社会公民都有权获取, 不公开信息只为部门或特殊个人获取和利用。在档案工作中, 档案公开受时间、保密程度及人为因素等影响, 某些档案即便过了保密期限, 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公开, 也无法共享。

三、高校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

高校档案信息要实现共享, 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是前提, 按照今天信息“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特殊”的惯例, 要共享档案信息必须关注档案的开放, 有效途径是:把形成未满30年而不具有封闭需要的和已满30年可以解密的档案进行鉴定并及时向社会开放;档案部门要重新审定档案保密级别, 档案划定了保密级别也就限制了其利用范围, 很少有档案能提前得到鉴定并开放利用, 与其等待鉴定开放, 不如在档案归档时就确定一个合理的保管密级, 更利于档案开放利用。重视档案电子文件源头控制, “使电子文件生成、运行、保管和利用的全过程有合理的环节, 满足确保电子文件证据价值和永久保存的各种要求, 为不同来源电子文件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3]。

档案部门必须开展:第一, 管理流程的建设。也是规范信息工作、实现过程共享的举措, 由于档案信息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内容与特定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修改性等特点, 使得信息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档案信息要从文件生成之时就进入规范管理, 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 防止信息的泄密,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维护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并保证数字化信息的存取与可读。第二, 业务流程的建设。档案信息流转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共享, 这些离不开档案业务技术和网络技术, 要建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 依照档案管理规则收集文件和按照保管期限表来履行电子文件的保管责任, 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业务模式。要严把档案质量关, 为能将完整、真实的高校档案信息保留下来, 应从档案管理制度入手, 如联合人事部门从教职员工职称申报材料上收集重要资料归档, 出具归档证明来“扎口”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归档等等。要利用“优势互补”方法, 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打通信息交换的障碍, 从技术、业务上确保信息交换的实现。第三, 服务通道的建设。也是档案信息服务共享的举措, 开通网络通道是高校档案馆为利用者提供的一种高效、便捷、高质量、高水平的在线服务方式, 能让每一位利用者公平共享档案信息。自主查询通道是以二级网络为依托, 通过档案馆对馆藏数据库的整合, 提供给利用者查询, 让利用者对馆藏信息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了解, 使其能查阅到信息。信息反馈通道是通过信息反馈让档案信息服务的问题化整为零, 并细化成各个利用者自身的需求问题, 有利于档案信息利用的拓展, 它是否通畅, 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决策。

档案信息的共享环境是高校电子校务发展带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电子校务框架下档案管理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电子校务的支撑环境是不可少的, 但除了这种支撑环境, 还必须要有与该支撑环境相匹配的档案业务、信息管理水平。高校电子校务下的档案信息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子校务建设带来的契机, 为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让更多的人共享档案信息。

摘要:高校档案信息共享是电子校务下档案工作的新服务工具, 目前在实现信息共享上面临较多困难, 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大档案开放力度, 让档案信息共享更好地满足高校电子校务的需要。

关键词:电子校务,档案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蒋冠.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学通讯, 2004 (6) .

[2]傅荣校.前端控制与源头控制政务信息模式比较[J].档案学通讯, 2008 (4) .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正在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将使世界各国图书馆连结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共同体, 建设跨国界、跨地域的虚拟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及运用, 促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新阶段。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将来自分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具有海量信息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库, 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1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记录,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 存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磁介质、光介质及其他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种类繁多, 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取、传递、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社会网络化日益普及不断发展进步,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及利用信息的模式正发生极大的变化。网络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 能够给人们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和知识, 任何人只要拥有PC机和信息通道连接, 就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漫游信息世界。各种先进的网上搜索引擎, SCOM、YAHOO、搜狐等工具的面世, 使人们只需轻轻点击一下, 就可以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能够较好的满足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需求, 并且消除了传统图书馆中一些人为的负面影响。它以“快、专、精、准”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

网络资源和虚拟图书馆建设呈社会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但是, 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建设始终优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因此,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没有真正完善数字化技术, 馆藏文献的文本内容还无法实现完全数字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仍有很大的延续, 新技术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范围, 而不是立即消灭、取代原有的手段。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将长期生存, 互相依赖共同发展。

2 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资源共享进入新境地。网络环境下, 文献信息共享模式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现代“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并重”的转变。使图书馆藏的内涵超越了传统馆藏的印刷文本、缩微资料、视听资料范畴, 其范围已扩展到各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包含了各种信息格式:录像带、磁带、软盘、CD-ROM光盘等, 还有其他信息类型:应用软件、节目文档、多媒体、超文本等。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多元化趋势及“馆藏虚拟化”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 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 图书馆整体结构将趋向于向社会全面开放, 其服务功能将趋向于多元化。除传统利用馆藏文献的借阅、查询服务外, 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信息服务。如为读者提供联机目录查询、开展网上联机检索、馆际互借、网络信息导航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运用, 为高水平、高层次的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与因特网连结, 读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化技术是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关键。与促进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还包括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并具有交互功能, 密切结合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信息存贮等众多领域的科学技术。

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仅仅局限于馆际之间印刷型文献的互补互惠、包际互借、协调采购等有限的资源互补分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 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约束, 打破了地域和组织机构的局限, 使用户在任何地方, 都能随意访问全球图书馆及情报资料中心的电子信息资源。

3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社会化及网络环境的持续不断变化对图书馆情报部门资源共享产生了深刻影响。虚拟图书馆将成为全球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端或节点。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整体化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从重分工、重拥有转变为重存取、重利用, 并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取、传递和利用, 这种模式将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模式。

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共建与共享改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使图书馆日常工作内部的各道工序互相融合, 部门科室之间的职能更加相近、界限变得模糊、服务内容将走向集成化、整体化。许多图书馆业务活动借助于网络进行, 如网上编目、网上查询、网上互借、知识导航等。基本实现了采编一体化、借阅一体化、信息服务与文献服务一体化。

因此, 图书馆与情报服务中心必须建立社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彻底转变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第一”的观念。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 依据自身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数据库,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传输的枢纽, 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学者贝克 (S.K.Baker) 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 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中的一部分, 必须摆脱自己自足的状态, 必须发展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形式。必须准备将自己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为做好信息服务,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化及文献所载信息的高度集中化、高度和谐平衡是现代文献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这种模式不仅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可协调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而且,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使“馆藏”的局限性扩展到计算机网络, 使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可利用的资源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使文献信息的可获知能力 (accessibility) , 可获得能力 (availability) 作为重要概念将取代“文献资源保障率”, 同时, 文献资源保障不再拥有 (ownership) 的同义记号, 它结合了可获知能力于可获得能力并运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网络将来自馆藏及其他不同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存贮, 其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资源要重新进行识别、发现、删除、分组整合、加工处理, 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整合及研究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广、快、精、准”的报导系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有利于促使知识信息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 (D.B.Simpson) 指出:“有效的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 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有利于我们规划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

信息共享性 篇9

1 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医学信息学涉及多学科领域、教育背景不同的各类人员。尽管一些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信息学”课程,但其教学重点与范围各不相同,院校里的“医学信息学”一般讲授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对于如何利用临床信息系统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讲授甚少。另一些“医学信息学”课程主要教授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辅助医生检索相关信息,典型的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项目(www.nlm.nih.gov)及其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关于医学信息学的内容也引起了争议。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与文献检索方面研究已满足不了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医学信息学有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信息技术、概念与核心理论组成的跨学科体系,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信息学从分子细胞角度研究基因序列与图谱等;(2)医学影像信息学从组织器官角度,研究放射影像系统;(3)临床信息学服务临床医生和病人,研究包括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其他临床医疗信息支持系统;(4)公共卫生信息学从人口和疾病角度,研究疾病抢救与预防信息支持系统。医学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这些系统所涉及的标准、术语、稳定性以及跨系统的信息整合方法的研究。

2 临床信息学应用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有许多分类方法,其中主要的一种方法是依据所使用的信息类型。从这一角度看,临床信息系统分为两大类:以病人信息为核心信息系统和基于知识的临床决策系统。以病人信息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产生和使用信息,而基于知识的临床信息系统面向医疗决策分析,它由医疗临床基础数据信息及相关决策分析模型组成。

2.1 电子病历系统

以病人信息为核心的临床应用信息系统最典型的是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传统的基于纸张的病人医疗记录存在许多局限,主要有:访问地点的局限性,纸质病历局限于一处使用;对非授权用户不能进行限制以及完整性难以保证。电子病历克服了这些问题,但电子病历的使用给医疗机构和病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医生个体而言,电子病历的使用要求与已有的临床医疗工作流程有机集成。已有的研究表明,电子医嘱(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没有增加医生的处理时间,但防止了医疗差错的发生。临床医疗中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其数字接口以及病人信息采集是一个突出问题。手持式计算机(也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由于其携带方便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病人医嘱录入、床边医嘱下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一些简单的临床信息共享与提醒也比较常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固定桌面终端计算机。

对于医院科室组织而言,管理复杂的临床信息应用与支持其运行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挑战,尽管个人电脑越来越便宜,维护规模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不同临床应用程序操作人员的培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电子病历应用程序的开发远远超出技术本身,它涉及对临床医疗流程的理解,使医生在医疗流程中能够即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电子病历EMRs的开发不仅涉及医院内部的医疗流程,而且涉及病人的医疗成本,如何节省病人医疗费用,而又能确保医疗质量,也是电子病历EMRs开发的重要目标。

2.2 临床信息检索

临床信息检索涉及基于医学知识的临床文献检索服务。随着Internet应用普及临床知识检索需求增长巨大,国外通过Web进行个人健康信息查询越来越普遍,医生也越来越多地依赖Internet,医生和病人利用广域网获取大量的联机资源。通过Medline,可以获取1966年以来大约4000种期刊约1100万篇文献,Medline由美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由美国国家图书馆网站(http://pubmed.gov)通过PubMed系统免费提供。网站的编目数据库只提供文献题名以及摘要信息,使用者可通过这些信息索取全文。电子化书目期刊文献比纸质印刷文献成本更低,对临床医生而言,其挑战是如何使用这些系统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

除期刊文献检索,通过Web也可以进行基于知识信息检索,包括许多传统的医学教科书、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大量的面向病人和消费者的网站。其中许多网站被美国国家图书馆MedlinePlus数据库所收录,这些网站并不向公众提供打印的纸质文献,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他们产品的销量和影响力。相对于联机信息资源增长以及相关工具有效使用,最重要的或许是循证医学的出现。循证医学最初用于训练医生针对个体病例研究,目前几乎没有医生在病人的临床医疗过程中针对病人情况检索Medline,阅读其提供的相关文献,相反,结合临床医疗工作流的临床知识智能提醒是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也导致了结合临床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循证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2.3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具有面向病人基于知识的临床信息系统特点,是临床信息学的重要应用。各种医疗决策系统应用病人临床数据与知识。在1970年至1980年,人们就试图应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知识建立临床诊断模型,然而,由于当时临床电子化程度不够,进行电子化诊断的目标缺乏必要的环境支持,导致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实际应用成了当时难以实现的目标。随着EMR系统的应用,各种医疗提醒智能纠错以及临床决策知识库的推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在EMR系统中,支持临床决策功能效果良好。目前主要的实现方法包括:在临床医嘱中增加提醒功能,指出相应病种的预防措施,自动生成成套医嘱,并对比相应病种的标准成本,以进行费用控制;增加药品配伍、用药不良反应等信息,以防止不良用药事件;在临床医疗决策方面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临床路径的引入,通过临床路径实现了临床医疗的标准化,同时对临床护理以及病人健康教育计划也有十分有益的作用。事实上,临床路径的电子化对于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也有积极作用。在目前医疗成本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决策支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临床信息学的核心主题

医学信息学包括了许多核心主题,如:信息标准、临床医学术语、可用性等,不仅仅局限于临床信息学。由于绝大多数临床信息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数据集成标准特别是不同厂家临床信息数据集成标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医生明白肿瘤与癌是同一概念,但计算机并不清楚,因此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术语标准化是必须的。在许多厂家的电子病历系统中,都采用了SNOMED标准术语,同时临床文档结构的标准化也能使今后区域医疗临床文档共享更加便利。

医学信息学的另一核心是它的实用性。临床信息系统只有与临床医疗工作流紧密集成才能有效地节省医生的时间,成为医疗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临床医嘱电子化CPOE是说明临床信息系统实用性的典型例子,使用该系统,临床医生以鼠标点选方式输入病人的医嘱,比以前的医嘱本书写节省了医生时间,同时,通过合理用药软件以及剂量计算选择等功能,优化了病人的临床医嘱,使病人医疗更加安全。通过临床路径等应用,也能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成本,这些方面都大大增强了CPOE的实用性。病区临床医嘱的电子化为合理用药软件应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以及增加用药规则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是临床信息系统走向实用化的重要标志。

4 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存在巨大的挑战,医学信息学的影响仍在不断上升。它在改进医疗文书质量、减少医疗差错以及服务病人方面的影响将继续刺激信息技术应用。足够的证据表明: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提升医疗质量、降低病人费用方面有重要作用,没有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循证医疗很难得到推广应用。目前,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EMR,通过这些EMR文档提升临床医疗决策效率十分必要,结合以往临床医疗文档以及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内容对病人临床医疗进行提醒、提示的计算机信息软件仍非常少。另一个问题是对于临床差错的纠正能力,如不合理用药等,它对减少临床医生的负担有用,要求将信息系统与临床医生医疗工作流紧密结合,减少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使信息系统成为临床医生真正的辅助工具。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需要对诊疗系统流程进行再造。医学信息学相关方面的需求分析以及参与临床医疗的各方(病人、医生、医疗保险以及管理部门等)参与到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中十分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主动接受临床信息电子化对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病人电子信息不断增长的时代,同时在临床信息采集过程中应尽力避免错误数据的发生,在临床决策信息支持方面,应接受CPOE的应用,因为这是应用临床决策信息系统的基础。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确定EMR和CPOE的成本,因为从长期观点看,其应用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但短期看,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增加了。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挑战是医学信息科学的基本目标的实现:为临床医疗开发易于使用的系统,实现临床医疗信息的共享,帮助医生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ed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Vol1(ITI TF-1),Integration Profiles[DB/OL].Rev4.0.(2007-08-22)[2008-6-24].http://www.ihe.net/Technical-Framework/.

[3]Siegel EL,Channin DS.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a primer.I.Introduction[J].RadioGraphics,2001,21(5):1339-1341.

[4]Hacklander T,Martin J,Kleber K.An open source framework for mod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DICOM objects[J].Radio Graphics,2005,25(6):1709-1725.

[5]Fetzer DT,West OC.The HIPAA privacy rule and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implications in research involving DICOM image databases[J].Acad Radiol,2008,15(3):390-395.

[6]Ratib,0,Swiernik,M,McCoy,J.M.From PACS to Integrated EMR[J].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2003,27(2-3):207-215.

[7]Noumeir R.Achieving Real Interoperability with Integrating Healthcare Enterprise Process[R].Beijing:International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um and Chinese Hospit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ference,2005.

[8]郑西川,秦环龙,张建国,等.PACS电子病历远程临床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39-41.

[9]郑西川,秦环龙,张建国.跨医院患者临床信息数据访问方案的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41-43.

[10]Heitmann KU,Schweiger R,Dudeck J.Discharge and referra1data exchange using globa1standards the SCIPHOX project in Germany[J].Int J Med Inf,2003,70:195-203.

信息共享性 篇10

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 使得医疗信息化发展迅速。

1. 我国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建设。

自90年代起, 在全国500家 (三级甲等医院) 大型综合性医院及1000多家县市以上二级医院中, 有近900家大中小医院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 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 到2010年底, 财政部新增27亿元直接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 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简称“3521工程”, 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 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两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 医疗卫生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无论是政府、医院还是医疗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 二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以收费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发达乡镇医院也建设了同样的系统。但是, 我国人口众多, 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病人由于医疗条件比较落后, 往往需要奔波很远到异地就诊, 每到一个医院又要进行重复检查等, “看病难, 看病贵”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实施医疗档案信息共享, 开展远程医疗, 大大缓解了资源不平衡, 实现了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3. 医疗信息化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一般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第一阶段统称为医院信息系统 (HIS) , 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 对医院以收费为中心的经济管理系统, 为医院业务提供全面的支撑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第二阶段是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 (CIS) , 是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并加工生成各种信息, 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第三个阶段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GMIS) , 是用IT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 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卫生行政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目前我国还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 没有实施第三阶段的信息整合, 应该加快实现。

二、当前我国医疗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为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和效率、减少可能的医疗事故、减少重复检查、节省医疗成本,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目前, 我国医疗档案共享的程度较低, 各自的管理系统不能兼容。

1. 系统分割相互独立。

各个卫生机构相对独立开展医疗信息化业务, 使得居民的医疗档案保存在不同诊疗的医院中, 门诊病历保存在患者个人手中, 相互封闭, 信息分散, 连续性和协调性差, 医疗档案信息相互脱节, 不能交换与共享。

2. 医疗档案信息成为“烟囱”。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第二阶段, 医疗档案的临床信息系统 (HIS)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电子病历系统 (EMR) 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 使诊疗过程中的医疗档案时时产生。但是, 由于这些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垂直建设的, 医疗管理机构又各自为政, 不能共享, 使得医疗档案形成了大量的信息“烟囱”。

3. 区域医院信息化设备闲置。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承担着卫生管理、医疗、预防保健以及信息技术等多项任务, 因此, 近年来国家投入加大, 各级医院都配备了信息化等网络信息系统, 但由于区域医院专业学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观念陈旧, 没有有关技能培训, 信息化设备功能没有充分开发, 只是用于简单的打字和患者病程记录,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对患者诊疗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干预, 更没有和城市大医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 使电子化医疗设备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推进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实践

通过我国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与全省73家区域联盟医院实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实践, 有力地证明了实施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创新模式的可行且有效, 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档案利用率, 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 建立医院内部医疗档案信息系统。

一是建立临床信息系统 (HIS) 。该系统是支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业务的重要平台, 是构成医院信息系统最基本元素。主要包括门诊挂号收费、医护工作站、住院入出结算、药房管理等;二是建立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该系统应用于医院的各种数字医疗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诊断、输出、信息处理等;三是建立检验信息系统 (LIS) 。该系统能够提供样本处理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处理时间报告, 可以对此部分信息进一步挖掘分析, 寻找更加合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运行规律, 减少样本在处理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四是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EMR) 。该系统可以使医生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种描述信息记录工具, 同时数字化病历管理为信息查询和数据统计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工具。这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形式的变更, 更重要的是为医学信息的交流、医疗档案的再利用提供了一种信息化交流平台。

2. 搭建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经建立了HIS、PACS、LIS以及电子病例等医疗系统, 而73家区域医院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医疗信息化系统, 具备搭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的条件。经过计算机联网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向区域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实现联盟医院之间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共享检查结果, 双向转诊, 指导合理用药, 资源互补, 医疗档案信息数据共享。这一平台的建立, 实现了医学专家和病人、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 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 (联网的医院) 利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 指导基层医院医生的治疗、护理与咨询服务等, 达到资源共享。

3. 主要技术路线。

即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路线, 相互转诊信息平台路线, 远程会诊信息平台线路。

四、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成效

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系统, 将居民在医院的医疗档案通过网络系统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

1.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通过大小医院之间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搭建, 使小医院通过大医院专家的网上会诊、网上医疗、相互转诊等医疗形式,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而城市大医院通过患者合理分流, 即实现小病在区域医院, 大病到城市大医院的分布, 大医院医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诊治疑难重患, 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对于急诊急救患者, 实现了到大医院急救可提前了解患者医疗档案情况, 对急救患者提供病史及情况, 使大医院有针对性地准备急救物品, 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2. 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现医疗档案信息共享, 就实现了检查化验结果一方采集、多方共享, 避免重复检查;实现网上会诊, 免除患者到大医院的来回往返。大小医院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 大大减轻各级医务人员的负担和居民医疗消费成本, 缓解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 区域医院门可罗雀的问题, 最终实现“小病在区域医院, 大病进城市大医院, 康复区域医院”的就医格局, 降低百姓生活费用, 是缓解百姓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举措。

3. 整合医疗资源为政府决策服务。

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后,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 以辅助其决策, 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及时和准确, 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 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 加强卫生监督, 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卫生信息的发布与公示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约束, 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丰富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 为政府进行全面宏观管理, 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 也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 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卫生部办公厅网站公布) .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南 (试行) 》通知, 2009.

[3]陈文天.浅议医疗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共享[J].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10.

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分析 篇11

关键词:档案信息;建设;网络;功能;意义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在整体网络环境下,通过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及有效整体规划,但应在档案相关部门成员应平等、自愿和互惠的基础上;并采取大量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平台设计上,都拥会有对应总体设计阶段的各个系统,而每个系统也将会实现其相应的功能,例如:信息资源管理功能、数据采集与核对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任务管理功能和信息安全管理功能等等;没一个功能都能为档案信息建设提供帮助,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加快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如果,每个行业和部門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缺少某一项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能不能实现。若是我们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在一个较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上运行。

2.有利于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对于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类型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它们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同时,这种的差异性既会产生消极的一面,也会产生积极的一面。一方面,消极就是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紊乱,对此就要加强控制与预防;另一方面,积极就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在寻找各管的优点和特色时,应慎重并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强,从而实现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并相互发展和促进。

3.有利于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进程。在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时,应积极鼓励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成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观看,也让更多人利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量的不足。根据我对一些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非常的少,对一些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也比较少,还有在网络上所公布的档案数量远远不及我国档案馆的档案十分之一。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在网络上公开的档案资料表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比较大,而上网的档案信息量还不到万分之一(是以随机抽取的10个网站来计算的),甚至有一些档案信息网站根本就查不到档案内容。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在网络环境下,不仅档案信息资源网站上的档案信息内容不足,还会出现相同档案文件内容,甚至还会存在几乎一字不差档案文件的现象。其一,在档案信息网站之间会存在内容相互重复,无论是全国性档案法规内容,还是地方性档案法规内容,都存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其二,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和一些其它行业网站的信息内容完全一样,和法律网站的信息内容重复较为严重。

(三)档案信息检索功能不全面。据我详细调查表明:从检索档案信息网站来看,具有一般审阅功能的网站只占有68%,就是说还有32%的网站信息检索工具不全,甚至根本就没有提供检索工具功能。

问题的所在分为三点: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没有考虑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方面,知识考虑对档案部分自我宣传,栏目设置较多,就会把档案信息网站搞得一团糟;二是,我国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部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三是,档案现代化人才的不足,有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对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就会严重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的步伐。

三、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网络环境下,要制定统一的共享制度来营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

(一)建设好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站。国家应建设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站,方便人们使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享。首先,要想建立一个完好的档案信息网站,就必须要选择好建站系统,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贡献的要求来说,一定要有比较完善的检索功能(是全文检索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们;其次,在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页面上要简洁,但不失美观;再次,档案信息网站的互动功能也一定要有,沟通是最有利于人们直接接受的功能;最后,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人才培养。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来说,应该拥有一批专业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一些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管理和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队伍。可以积极开展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课堂,让他们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走向真正的档案信息工作者。

(三)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制定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划和标准,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今后,我国会对全国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也应有一定规范。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加强管理,从而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稳定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网络共享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整个网络平台上的永恒主题。在当前档案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我们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只有通过合理和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方法,有力的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才能使我国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走向标准化的道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王婷婷.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2):83-87.

[2] 邢华洁. 论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4):15-16.

休闲产业的信息共享研究 篇12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信息共享,信息化

休闲是指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的、有价值的方式,去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等活动的总称。休闲产业涉及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其产业范围涵盖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信息化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正如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服务组织必将以信息为第一驱动力。在多数情况下,它们将为客户,顾客或公众提供有关休闲活动机会的信息,而并非机会本身。进行娱乐规划的人会发现,潜在的参与者在做出决定前渴望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残疾人也想通过电脑了解去某个公园是否方便可行”。近几年来,休闲产业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的进步,但是总体来说仍处在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休闲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存在着信息采集手段落后、表达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没有反映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来源窄,信息不能共享等主要问题。因此,本文深入讨论了休闲产业要想实现信息共享所要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信息应该由谁来提供,哪些信息应该共享,实现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应该由谁来提供和管理,怎么来实现信息共享等。

一、休闲产业共享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休闲产业信息所涉及到的主体主要包括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相对于现实世界中参与休闲活动的各主体即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

1. 休闲服务的经营者,一方面,即是主要的休闲产业信息共享的主要生产者或提供者,另一方面又是这些信息的消费者,即受益人。一方面共享着无论是更新频率较低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基本信息,还是更新频率高,实时性强的日常经营性信息。另一方面,又从这些信息中来为管理,计划,决策提供依据。

2. 休闲服务的消费者,即客户,一方面,主要作为共享信息的消费者,从这些息中来为自己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服务,并更满意的完成休闲活动过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又做为共享信息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提供商或从业人员给出评价,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而这些信息则可以作为休闲产业的经营单位管理人员作为从业人员绩效考核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3. 政府监管部门,一方面,作为共享信息的消费者,从共享信息中获得进行休闲活动监管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又作为共享信息的提供者,发布监管的结果、通知、公告等。来不断地规范和指导休闲产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

二、休闲产业共享信息内容和范围

休闲产业由一系列的产业领域组合而成的,但这些产业领域都将最终以提供一定的服务或产品的形式来让客户最终达到休闲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休闲产业需要共享的信息基本分为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类,经营活动信息类,客户信息类等三大类。

1. 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类又包括企业信息、场所信息、位置信息(空间地理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服务产品信息,这些信息相对来说,较为固定。主要实现企业内容管理,或提供消费者进行信息查询。

2. 经营活动信息包括促销信息、经营交易信息、客户评价信息、监管执法信息等,此类信息实时性较强,数据量较大,是进行经营管理、计划、监管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3. 客户信息类则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关系信息,客户消费信息,客户信用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方面不容易获得,另一方面要求保密性强,同时,也是有关部门进行监管的重要信息。对于经营企业来说,客户信息也是进行经营促销的重要数据来源。

对于每一类信息,需要共享的信息具体内容也不同。这些信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因为这些信息在信息的组织上具有类似性,具体过程不在此一一赘述。

三、休闲产业信息共享平台模式

由于休闲产业各经营场所分散,服务类型差别较大,因此信息共享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式,一种是分布式。

1. 分布式信息共享模式。所谓分布式,即所有基本信息存放在休闲经营企业自己的服务器中。这些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只有当信息的消费者,包括客户,其他经营企业或监管部门需要查询或访问这些信息时,专用的系统会自动代理信息的消费者来向具体所在的信息服务器完成这些操作。物流服务行业现在正在发展的“物联网”即采用的分布式信息共享模式,值得参考。

分布式由于其信息由经营企业自己维护,一般是与其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相连,能很好的保证信息的实时性、有效性、及时性、真实性。同时,由于信息分布放置,其信息共享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不会因为某一台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而影响其他企业信息的访问。同时,由于不需要专门的高性能的计算机设置,以及大量的专业维护人员,因此,该方式的运营管理成本较低。

但是分布式信息共享模式的主要难点在于代理访问接口,即专门的代理程序,代理信息消费者的信息访问请求,在企业信息服务器上完成具本的操作,并将访问的结果通过代理程序,返回给用户。由于各企业服务器的功能,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内容和格式都不相同,因此,需要为每个具体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相应的代理程序。但是这实际上和集中式信息共享模式中的信息录入接口的复杂性和工作量相当。

2. 集中式信息共享模式。集中式则相反,所有共享信息全放在专门的中心服务器或服务器群中,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这些信息,则通过专门的接口,从休闲经营企业的服务器中导入或由专人手工录入。

休闲经营企业信息系统通过Internet连接到中心服务平台,对所需的休闲信息进行查询、获取和更新操作,并可以把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缓冲或者经过数据转换操作存储到自己的本地信息库中。该系统的优点:

(1) 采用统一的休闲信息资源标准,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

(2) 数据存储在一个中心库中,只要维护一份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3) 各个休闲经营企业(如休闲场所、宾馆饭店)通过接口动态上传信息,保持了数据的时效性。

(4) Web服务具有跨平台性,通过XML传输数据,有利于更大范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四、结论

休闲产业信息共享是休闲产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无论对客户,休闲产业相关企业或者政府监管部门来说,都将从信息共享中获益。休闲产业信息共享无论是采用分布式还是集中式模式,都需要一定的机构来组织和协调,并需要开展相关的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皮婉姝吴楚材杜江: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化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 2007 (5) :113

[2]毛惠媛杨秀丽: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J].辽宁经济, 2004 (1)

[3]许俊杰鲁东明葛锋:基于元数据的旅游信息共享系统研究及设计[J].农机化研究, 2006 (3) :165~168

上一篇:涉农企业安全生产下一篇: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