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信息共享

2024-09-30

社会化信息共享(共12篇)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1

建立代码标识制度, 是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并依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由各级代码主管机关为每个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政机关及民办非企业单位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即单位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身份证号”。在赋予代码的同时采集了该单位相关的公共信息, 并按信息分类标准规则标引了分类代码。这样, 每一个代码不仅代表一个唯一的单位, 而且这些以代码为特征的标准信息单元经技术处理后, 输入计算机, 形成了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 为政府运用该数据库实施宏观管理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手段。

组织机构代码采集的基础信息资源包括机构代码、机构名称、机构类型、注册地址、行政区划、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经济行业、经济类型、经营或业务范围、注册资金、批准登记机构、法人代表及身份证号码等33项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的赋码对象非常广泛, 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我国所有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包含了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 它的编制规则及各项数据采集均执行相关国家标准, 代码数据采集的结果是标准的组织机构信息单元的形成。代码数据库是全体标准组织机构信息单元的集合, 记录了组织机构的公共信息, 保证了对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良好通用性, 可以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现在组织代码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网络赋码, 网络监管, 网络传输数据, 能提供准确、动态的代码信息。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代码管理部门, 严格实施代码工作五统一方针, 即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方法步骤进行, 使代码数据库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不断积累和发展, 数据丰富程度, 涵盖范围之广, 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1 组织机构代码要为创建服务型政府服务

1.1 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应用

组织机构代码证是证明该单位具有组织机构代码的法定凭证, 包括纸质代码证书和电子副本IC卡。从l989年建立代码标识制度起, 其中在1993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在账户管理工作中查验全国统一代码证书的通知》, 要求全国各银行在组织机构开立基本账户时查验代码证书, 标志着组织机构代码开始应用于社会管理中。随后在统计、税务部们也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 IC卡技术的迅猛发展, 代码IC卡已应用到公安车管、银行、税务等部门, 通过读写器, 读取代码IC卡中的信息, 并将行业有用的信息直接采集到应用部门的业务数据库中。现在, 代码证已应用到国家的税务、银行、海关、公安、经贸、外汇、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十几个部委的业务管理中。

1.2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应用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是一个很丰富的信息资源, 其本身就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但最初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仅限于代码数据的简单查询服务。以政府管理应用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坚持代码信息服务创新应是代码事业的发展方向。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 政府部门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管理信息化建设, 各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了不同信息技术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为政府管理信息化, 提高决策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部门信息系统白成体系, 互不兼容, 部门信息系统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 致使大量信息化建设投资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只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才能建成“系统互联、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统一监管”的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科学的标识是进行一切管理控制行为的基础和前提, 组织机构代码的特性决定了可以为各职能部门提供沟通及交换信息服务, 以代码数据为中心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 目前工商、税务与质检部门在地方正在开展数据一致性的比较工作, 就是以代码数据为中心建立信息交换平台的尝试。

1.3 通过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开发

把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深加工, 为政府部门提供所需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经济行业、经济结构等信息, 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可以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 利用代码信息充分为当地农村经济服务。

2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信息应用于社会及个人

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对代码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重组和包装, 提高机构代码信息的附加值, 为用户提供快速而又科学的分类和检索方法。我们可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 引入市场运行机制, 有偿服务的范围是全方位的, 为公众提供资料查询是最基本的服务, 用户访问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专业化服务包括提供具有技术含量的代码信息服务。通过对代码数据库进行分析, 为用户提供产业布局、行业分布、产品结构、产品名牌分布、企业规划、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咨询、分析、统计、为营销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

3 代码CA为网上安全交易保驾护航

互联网时代, 网上交易、电子银行、在线咨询服务的日益普及和发展, 离不开对参与各方的信息获取、交换和身份认证。CA必须是各行业及公众共同信任的、认可的、权威的、不参与交易的第三方网上身份认证机构。代码CA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将数字证书的证书数据文档存入组织机构代码IC卡, 使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与电子身份数字证书存于同一张IC卡内, 可提高数字证书的权威性和身份认证的唯一性, 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安全、可靠地进行。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是国务院提出建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 它为我国每个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机构赋予一个唯一的, 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 即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的初型。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为创建服务型政府、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慢慢改变。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商店……都在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

但是就算社会提供给我们这么多的便捷,可人们有珍视过吗?随处可见被弄坏的单车,弄坏不说,更可气的是甚至有人把单车的锁给卸下来换上了私锁……这种自私自利、没有公德心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少数。

有一天,我和伙伴们走在马路上。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阵争执声,我和伙伴们都怀着看戏的心情走了过去。

等我们走近,发现“事发地”挤满了围观的人们。我一个人挤进人群去“打探情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给共享单车上私锁时被一个热心肠的小伙给发现了,小伙子上前跟大叔讲起了道理,可大叔不听,两人便争执起来了……过后眼看两人要动起手来了,有人便拨打了110,不一会警察来了,小伙和大叔才被分开了。警察耐心地劝导大叔,大叔却一脸不耐烦地念叨着:“知道了,知道了”,然后不理警察的劝导走掉了。

事后,人群散尽,只留下几名警察在那里叹气。我的.几个朋友凑上去问为什么不惩罚一下那个大叔,只见那些民警摇了摇头,其中一个苦笑着回答:“惩罚有什么用呢,这种老一辈的思想早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哪是说改就能马上改掉的呢?”说罢,便摆了摆手离开了。

是啊,社会进步很快,可是人们的思想真的跟着社会的脚步在一起进步吗?或许有但又或许没有。但是我相信,只要人们一起努力,那么社会的风气就一定能够逐渐改变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共建信用中国 共享诚信社会 篇3

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李克强总理强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要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社会对信用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总体上说,诚信建设的形势还很严峻,任务更加迫切。

一是诚信缺失问题屡禁不止,人民群众深受其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还比较普遍,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产品质量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高发、频发,严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财产安全。比如,最近发生的假奶粉、失效疫苗事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签订合同40多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左右;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损失达到2000亿元。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但许多司法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全国各级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达338万,“老赖”招摇过市,法律的权威受到挑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甚至“打白条”、弄虚作假等等,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二是失信行为成本太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失信问题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失信的成本太低。这里既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但更多是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很多时候失信不仅不需要付出代价,反而能捞到好处。在有的领域,“守信吃亏、失信得利”大行其道。很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就算被监管部门查处,多半是一罚了之,信息不公开、不共享,没有全社会的共同监督。这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是极大的破坏。

三是政府监管理念和监管能力滞后,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尚未形成。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减少事前审批,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但放权不是放任。国务院要求,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这种新型市场监管应该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有限监管,区别不同主体信用状况的分类监管,瞄准违法失信风险的精准监管,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衔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环节监管,贯穿市场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监管。只有建立这样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才能适应简政放权、“宽进严管”的要求,才能解决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与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才能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但目前来看,监管机制和监管能力建设与简政放权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市场和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诚信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但由于一些不正确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在市场交易中、在社会交往中,不能“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这种现象发生在企业家身上,就会让社会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失去信心;发生在会计师、律师、导游、经纪人这些职业中介身上,就会让社会对他们服务的客观公正性产生质疑;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则不免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深深忧虑。怎么才能让诚实守信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我们的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总的来看,诚信缺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们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实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必须要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根治这一顽疾。

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有明确部署。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在《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对加强信用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单列一章,要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并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每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信用建设提出建议、提案,大声疾呼,建言献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展信用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教育。中央和地方有关媒体开设诚信建设专栏专刊,举办信用网站,发布诚信公益广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会员企业信用评价。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社会征信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采集、加工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成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若干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统一了社会信用代码,使每个自然人、每个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去年6月,国务院批转实施了统一标准、源头赋码、信息共享的18位代码方案。工商部门于去年10月1日率先实施,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二是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解决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孤岛”问题。目前,已联通37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约3亿条。去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发改委视察,对平台建设运行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与此同时,有关地区和部门也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了相关信息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9个省区市建立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安部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人民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工商总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海关、税务、证监会、共青团等部门的信用信息系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提供了信息保障。

三是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为社会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國家信息中心与百度公司合作建立了“信用中国”网站,归集各地区、各部门可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查询服务。去年6月1日开通,对外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3200万条,累计访问量达1600万人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四是建立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机制,通过制度性安排,让守信者获得便利和实惠,让失信者受到约束和惩戒,在全社会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自觉守信的正确导向。在联合激励方面,税务总局与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全国金融机构运用纳税信用信息发放贷款1300多亿元,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青团中央等,制定对A级纳税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优秀志愿者的联合激励措施。在联合惩戒方面,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会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联合40多个部门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关于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飞机388.7万人次,限制乘坐列车78.2万人次,限制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1.1万人次。在联合惩戒的强大威慑下,10%以上的“老赖”自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

五是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征信机构合作。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样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企业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在人民银行备案,还有8家个人征信机构经批准开展了营业准备工作,这是信用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发改委与有关社会征信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政府与社会征信机构合作,委托征信机构参与煤炭、钢铁、电力、粮食、盐业等领域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并且结合“双11”、“3·15”、“春运”等社会非常关注的重要节点、重要活动,引导有关征信机构开展重点领域信用记录建设专项行动,利用大数据开展信用状况评价,推动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浙江、辽宁、江苏、上海等地积极探索,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六是组织一批城市开展示范创建,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经验。目前已有43个城市纳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这些城市积极承担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天内上网公示和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等重点、难点任务,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国家发改委推动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等地区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信用信息交流共享,推进区域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产品互认。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着力于共建共享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光靠某几个部门推动,不可能全面覆盖、深入推进。必须是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各地区、各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征信机构、评级机构、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各类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一是共建共享信用建设法规标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迫切需要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的保障。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信用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条例、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并且正在组织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公开、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在研究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非常愿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也欢迎有关地区和部门,征信机构、评级机构等单位制定本地区、本行业或者本单位的标准规范。

二是共建共享诚信文化。信用制度的刚性约束让人不敢失信,诚信文化的柔性约束则使人不愿失信。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源于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比外在的约束更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强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是共建共享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是评价一个人、一个单位信用状况的客观基础。要推动各个层面的信用信息共享,包括政府内部的共享,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把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打通。包括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的共享。也包括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实现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很多征信机构、评级机构、电商平台收集大量信用记录,却有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的趋势,我们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加强合作,依法共享信用信息,为信用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四是共建共享激励惩戒。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而且事实证明也是褒扬守信、惩戒失信最有力的举措。对失信纳税人、失信工商企业、失信上市公司、失信被执行人,我们已经分别出台了备忘录。下一步,还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继续签署相关备忘录。比如,对A级纳税人、优秀青年志愿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要出台联合激励措施;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旅游、农民工工资、政府性资金使用等领域的严重失信企业和个人,要出台联合惩戒措施。除了司法性、行政性措施外,还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性、社会性措施的激励和惩戒作用,以体现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五是共建共享信用成果。信用建设是全社会共建,更是全社会共享。比如,税务部门推动“税易贷”,既方便了银行,也给纳税人带来实惠,也为税收征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又比如,专车服务软件设计了信用评价功能,在为乘车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诚信服务的司机可以优先获得更好的订单。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在制度安排、产品设计上,要注重让信用建设的成果惠及相关的参与主体,惠及社会上更多的人。只有这样,信用建设才可持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灵魂工程,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的切身利益。这项工作只要真抓实干,就一定会有成效,抓的力度越大,收到的成效就越好!衷心希望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建共享诚信社会,共同打造“信用中国”!让我们一起努力!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4

一、技术路径

(一)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在网络时代, 各类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大势所趋, 各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价值和地位, 其生存与发展往往更多地依赖于各馆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各级政府主管的图书馆本身的功能就是为全社会服务, 在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过程中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将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 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图书资料信息, 实现有偿使用。图书馆要从传统的对图书资料信息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中解放出来, 对知识爆炸时代所产生的大量的知识信息进行科学利用、开发和创新, 从而完成身份与职能的转变。高校图书馆是各类信息资源集中的地方, 实现社会和高校联建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重要手段, 而且可以减少重复建设, 同时为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实现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社会化, 有偿登录, 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访。同时建立馆际互借系统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各高校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 建立文献传送的服务平台, 形成覆盖各高校的学术网络信息导航数据库系统。

其它类型图书馆可参照高校图书馆的模式, 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特色优势, 积极参加到有偿或无偿的社会服务体系中, 使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最大程度地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

(二) 分散型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

整合分散型档案信息是信息资源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当一部分档案都保存在各部门的档案室, 由于利用的随时性和隶属关系的不同形成了条块分割的情况, 很难统一管理, 如信用档案、医疗档案、高校档案、金融档案等。对于分散的档案资源, 其社会化开发应不只是本部门的简单利用, 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积极参与这类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开发。

(三) 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各企事业单位都有许多信息资料, 在不影响企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条件下使其信息的使用社会化, 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知名度得到提高, 也可以为企业在人员招聘、宣传自己和介绍产品等方面带来好处, 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 新闻出版类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各级各类出版社和新闻媒体更是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重要媒介和平台。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高度重视和定位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模式, 资源社会化建设重心应逐步转移到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获取多元化的社会文献信息资源, 将各自的最新资源 (出版物) 尽可能方便、迅速地在网络上提供给读者。

(五) 政府档案系统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

档案是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各级政府管理的档案资源的开发, 应不仅仅局限于各级档案馆藏资源, 还要对政府系统其他有关部门掌握的一些相当重要的信息, 包括各部门建立的档案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政府档案都属于公共资源, 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 均应当依照《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放, 实现社会化共享。

档案资源的社会化共享主要是指建立档案信息网站, 建设国家级、省市级开放性历史档案电子目录。档案系统部门公共信息资源应向网络化、个性化服务和社会化方面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主要工作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检索目录体系建设;建立全文信息数据库, 完成馆藏数据库在公众网上发布整合、挖掘馆藏档案资源, 建成一批专题档案与珍藏档案数据库;重要全宗与珍贵文件资料的纸质档案数字化;以目录、全文、照片、音像等多种形式, 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在线综合管理与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网络化和社会化。

(六) 技术标准和专利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 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技术标准信息社会化共享工作包括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检索目录体系建设;建立技术标准摘要和全文信息数据库;完成各种技术标准在公众网上发布。

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 专利是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网上专利数据库为人们检索利用专利文献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建立专利目录, 摘要和全文信息数据库, 可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提取专利原文。网络专利数据库的优点是检索灵活、内容丰富、更新迅速。

(七) 实现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当今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现代社会的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要对社会的组成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一个准确的、动态的、完整的社会组成单元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必要的。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体系就是顺应这种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机构代码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财富, 是整个社会的资源, 虽然登记管理部门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但享用的应当是全社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是有价信息, 不能无偿享用。但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无偿地提供使用。在保密安全的前提下, 使之与社会应用系统有效连接实现共享, 处理好机构代码信息社会化共享。

二、运行方式和技术管理模式

(一) 运行方式的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贸易、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极大地丰富了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网络的建立是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各种专题目录、综述、述评或预测类信息产品的开发速度。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的发展, 要求必须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建设, 信息资源借用网络通讯系统实现对用户的服务。

(二) 运行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化

信息资源分布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 归不同的单位部门所有, 在不改变信息资源所属关系的前提下, 要使这些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就要采取与此相适应的多样化、社会化模式。如为了鼓励信息资源拥有者积极参与共享, 应该确认有偿和无偿提供与享用信息资源的范围。对于有偿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支付费用给所有者, 所有者利用这些资金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增加信息存储量。信息使用者支付合理的费用获得信息, 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高对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工作的积极性。

(三) 技术管理模式

根据各种信息的性质不同, 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可采取开放性、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式, 运用自主管理模式、委托代理模式、共建共享模式等。

在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的条件下, 使信息资源通过网络等途径尽可能提高开放程度, 这样才能够达到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的目的。

摘要: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是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各广域网、局域网的逐步完善, 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社会化共享正在变成现实。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平台。平台建设要充分运用信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 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性优化整合, 构建适应社会化共享需要的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信息系统, 进而达到有效改善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 提高整个社会信息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共享,技术

参考文献

[1]邢大立, 许鹤平.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

[2]张芳.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9) .

摆放共享单车社会实践心得 篇5

今天,我就来说一下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这个充满汽车行驶的世界,很少有人去骑单车行驶。如今,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已经上市。它使人们爱上运动,爱上骑单车。

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美丽的厦门。有四天行程,其中有一天就是骑共享单车环岛游行。

首先,我们从酒店出发让出租车司机送我们到共享单车停放点。此时的我心潮澎湃,因为我从十岁以后就没再骑过单车,而且这次是共享单车。

我们一下车,就看到了形形式式的共享单车,五颜六色交织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我迫不及待让爸爸下载了一个OFO小黄车的软件,我让爸爸快点解锁,可爸爸摸摸我的头,说:“你呀,就像只等着喂食的小鸟,你应该自己去觅食。”爸爸的话点醒了我。我仔细观察小黄车,发现上面有一个二维码,我拿手机扫进去之后,它跳出来了四个空格,看样子应该是填牌照上的号码。我将号码填进去之后,只听见“哔”的一声,锁解开了。我欣喜若狂,立马骑了上去。

一边骑着小黄车,一边看着厦门那美丽的风景,可以说这是一种享受。此时此刻,我想套用一句陶弘景的诗词:“实是欲界之仙都!”

鸟儿们在丈量着天空,美丽的花儿和郁郁葱葱的大树早已把周围给攻陷。厦门有一条专门用来骑单车的道路。旁边的机动车道的车辆寥寥无几,可见很多人都在骑共享单车。这条道上的人们骑着五彩斑斓的单车组成了一只庞大的队伍,远看就像一条五彩的巨龙,穿梭在人间。

共享单车非常方便,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保护环境、绿色出行贡献了一份独属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同时共享单车也带来了不便之处。人们随意停放共享单车,甚至堵住了某些重要的路口,给交警们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有的人解锁了共享单车,骑完后下次还要骑,担心被人解锁拿走,就把牌照抠掉或涂上喷漆,有的人还把自己的锁锁在共享单车上。还有的人私自损毁共享单车的锁,占为己有。甚至有人破坏共享单车,随意丢弃。这些人虽然开心了,但在我看来,流泪的却是那些被无辜破坏的共享单车。

高校场馆与社会共享的前景分析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场馆 社会共享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与逐年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已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已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但是随着学校每年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总数不断增加,与学生对体育锻炼内容和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因此,合理开发利用,面向社会,为大众提供健身服务,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缓解人民健身场地不足。

一、高校场馆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运动健身的渴望。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人均占有场地仅1.03平方米,人均拥有量极低。我国现有场地很大部分在中小学,占总数的58.9%,而这部分场馆由于一般不对社会开放,仅仅依靠公共体育场馆和社区群众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人们扩大的锻练需求,这也正好为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契机。

二、大力发展国家体育事业

1.为专业运动提供竞赛场地。我国许多高校地处中心城市,体育设施完备,具备承办正式比赛的标准要求,既可以承接各种比赛任务,也可作为运动项目的训练场地。比如沈阳理工大学的足球场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及“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等多项重要赛事,得到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教育厅以及省内外高校的高度认可,被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授予“突出贡献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为社会提供多元服务。除了较高水准的场馆设施外,高校还拥有一支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素质高、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体育健身锻炼、训练的指导人员队伍。

三、提高高校自身的发展

从谋求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向社會开放体育场馆是非常必要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院校向社会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开展有偿服务,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高校体育自我良性发展的一项与社会双赢的积极举措。

1.盘活高校体育场馆,弥补体育经费不足。高校体育场馆无论是否对外开放,无论是否正常使用,都会耗损折旧。因此,如何将高校体育场馆盘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成为一项能够升值增值的校产开发项目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如能尝试通过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市场手段,创收体育经费,实现一定程度的“以体养体”,就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高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为学校其他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为宣传学校提供“新窗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场馆开放为高校宣传自我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在场馆内外摆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栏、播放宣传片各种手段,健身者就能对学校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乃至师资、教学、科研方面有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宣传方式,如大学开放日、现场宣传等,不仅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还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大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另外,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开展有偿经营活动,为体育、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岗位。

四、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

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体育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重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具备了向社会开放的条件,相比于公共体育场馆和机关单位、企业、工矿以及普通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设施,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功能、人才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优势。

1.场馆的功能优势。高校一般都拥有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操房等等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的高校还拥有游泳馆和健身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品种多样,功能齐全,可以提供各种健身、锻练、训练服务,满足锻练者的不同兴趣和多种需求,这是高校场馆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社会上一般的健身俱乐部大多以器械、健身操、小球类为主,其功能就相对单一。

2.指导科学健身与训练的人才优势。高校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于一身,其体育教师具有数量多、职称高、专业全、裁判等级高、科研力量和健身指导力量强等优势。他们不仅有高学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群众体育运动的经验。他们有能力能承担起各种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和个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服务。

3.学校的人文环境优势。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不少高校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

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之我见 篇7

1. 信息资源与档案资源共享。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描述,是完整展现国家历史面貌的无价资源。作为国家的精神财富,档案有助于增进民众对自身的了解和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档案的首要作用是它作为整个国家的历史记录,能使一个社会立足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去理智地规划未来。档案除自身固有的特性外,还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如流动性、整合性、目标导向性等。档案的上述属性决定了它自身蕴藏着极大的价值,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正在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战略资源,社会信息化在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愿望、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加深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探索力度、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独具的价值和地位是其他信息形式无以取代的。当前,档案资源的社会需求已开始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信息政策为指导,建立档案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和组织开发体系,满足社会对于档案资源的需求,从而使档案事业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实现档案工作的价值。

2.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基础。

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1)社会基础。近年来,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地方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也必然要以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积淀为依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由此构成了档案资源共享的社会基础。

(2)理论基础。档案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才能立足于社会,植根于民众之中,才会有活力,才能生存并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档案资源是整个社会所共有的宝贵资源,具有共享性而非独占性,只有被社会最广泛的公众所利用,档案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性、文化性、公益性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3)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部门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的高容量存储、档案数据的格式转换、档案信息的高速传输等成为可能,并为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

3.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实现。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逐步确立资源优势理念和公共文化理念。所谓资源优势理念是要求档案工作者明白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资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信息成为资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信息的管理”。着眼于现实,从战略的高度自觉加强档案资源的存贮、加工、传递和共享工作,并且在资源优势理念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管理、创新中的巨大潜能。档案工作者应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审视档案在公共文化中的重要性,树立公共文化理念,将档案资源建设纳入社会的文化事业框架中。

(2)整合档案资源。档案资源的整合是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体制下实现现有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适应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需要。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在于“整理与组合”。根据整合的目标,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使国家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资源共享、行业协作、提升原有资源价值的平台。

(3)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有效运用。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用自动化扫描加工和后端信息编辑加工对文字、图表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档案信息的原版数字化保存及信息的识别与编辑。就档案信息检索而言,海量的多媒体档案信息需要积极应用自动标引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等不断拓展我们对于档案内容信息的揭示能力。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8

1 当前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现状

1.1 社会帮教力量参与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足

在当前监狱信息化管理及与社会帮教部门信息共享建设过程中, 管理、建设重设备、轻信息, 缺乏对社会帮教力量的充分利用, 社会帮教力量参与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足, 帮教信息合作有待加强。例如, 社会帮教主体主要包括单位社团人员、亲友、志愿者等, 形式多为帮教大会、座谈交流、看望, 通过规劝感化教育、温暖关怀帮助、解决具体难题等途径帮助监狱服刑人员, 提高监狱工作效率[1]。但是, 在目前具体管理中, 由于监狱条件限制, 各级领导对社会帮教工作重视不够, 并没有在帮教部门建设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缺乏对社会帮教工作的深度挖掘。同时, 在思想意识方面, 某些监狱工作人员认为改造、教育服刑人员是监狱自身的职责所在, 对社会公众参与教育改造工作不甚认同, 从而降低了社会帮教工作的积极性。

1.2 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综合评估系统不健全

就社会帮教部门参与监狱工作而言, 其工作的依据点是监狱能够提供服刑人员的基本资料。社会帮教人员结合基本资料, 了解服刑人员存在的具体问题, 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有效的人员教导, 提高教导水平。同时, 在社会帮教部门开展服刑人员教导后, 人员改造质量、帮教部门工作效果均需经过监狱评估, 以此发现自身工作不足, 及时改进, 并结合服刑人员改进状况开展循环渐进的教导, 进一步提高教导质量[2]。但是, 目前一些监狱并没有建立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综合评估系统, 监狱信息化水平建设不足。例如, 在对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评估方面, 监狱提供的评估方式较为单一, 多数是简单的通过改造工作表现判断服刑人员的改造水平, 并没有深入与服刑人员交流, 缺乏对服刑人员思想、意识的量化评估, 且不能将这些评估信息及时的反馈给社会帮教部门, 存在教育间断现象。此外, 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 还严重影响监狱自身对服刑人员的认识, 容易给予不符合服刑人员心理需求的激励、教育等, 易使服刑人员产生消极情绪, 甚至抵制心理。

1.3 服刑人员技能培训缺失, 社会帮教部门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监狱工作人员在对服刑人员技能管理思想、意识方面的欠缺, 使得技能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在此背景下, 服刑人员技能培训缺失, 仅从事简单重复劳动, 思想意识得不到培训、提升。例如, 在技能培训方面, 部分监狱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缺乏与社会帮教部门的紧密联系、沟通, 得不到社会帮教部门的广泛支持, 且没有为社会帮教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平台、条件[3]。这样, 社会帮教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服刑人员素养难以提高。此外, 就目前而言, 社会帮教部门人员在思想素质、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 形成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包容与尊重的帮教氛围。

1.4 网络平台建设不足、制度缺乏

首先, 监狱部门缺乏专业的网络平台技术人员, 系统平台建设内部力量不足, 监狱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网络平台应用程度较低, 应用效益小。同时, 系统正常管理、建设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不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 造成系统使用寿命降低, 系统反应速度减慢。例如, 监狱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时, 很多需要单纯依赖检修公司进行检查、维修, 维修不及时则会影响正常使用。其次, 作为政府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程序、机构是基础保障。而如果监狱系统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将无法保障组织、机构的运行, 进而阻碍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4]。例如, 目前部分监狱部门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刚刚起步, 多以临时机构、原有内设机构管理相关工作, 管理人员不足, 职能不明确。最后, 在管理制度方面, 网络平台管理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如在指挥中心管理、网络管理、平台安防设备管理等区域。这些管理规范、职位分工中存在的不明确、不合理问题, 将影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的重要性

2.1 监狱发展需求

作为严格捍卫法律、惩戒犯罪分子的主体机关, 监狱执法工作的开展水平直接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然而, 在目前社会中, 监狱安全受到挑战, 监狱内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案件、服刑人员脱逃等问题存在, 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因此, 在监狱工作中, 要求将改造服刑人员作为第一工作要职, 最大限度地改造, 使其成为守法公民, 以此使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不断降低。在此背景下, 就需要监狱部门加强系统网络平台建设, 主动监视改造罪犯、了解服刑人员情况, 为社会帮教部门工作提供依据。例如, 首先, 在日常监管方面, 利用网络平台可有效进行监管改造工作, 主动地、实时地、全面地观察和教育服刑人员, 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教育改造资料, 动态观察服刑人员行为, 了解其思想倾向, 并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 确保改造环境安全。其次, 在信息共享方面, 在罪犯投监前, 需要经过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逮捕、起诉、宣判等法律流程。而在出狱后, 重新回归社会, 还要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帮教、安置。这样, 如果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将严重影响监狱、法院、公安、社会帮教等部门工作的有效衔接, 难以实现罪犯的有效改造。最后, 在教育开放方面, 由于存在监狱教育资源“信息孤岛”现象, 无法有效共享教育资源, 资源收集劳动量大, 改造质量得不到保障[5]。而网络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的教育资源, 可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并可借助网络平台丰富教育改造手段, 完善教育改造方式。

2.2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结果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已投入到社会建设各个领域,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此情况下, 为了有效提高监狱工作效率, 实现管理信息化, 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同时, 社会帮教部门主要是依靠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 通过适当有效的活动或者措施积极辅助监狱强化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特殊部门。作为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双重任务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 也要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崭新形象, 积极与社会帮教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揭开监狱工作封闭、神秘的面纱, 加深社会和群众对监狱工作的正面理解, 进一步发挥社会帮教部门在辅助监狱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中的作用。此外, 面对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监狱工作改革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监狱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促监管改造, 促进行政系统建设。

2.3 转变监狱职能实现方式、警务管理需要

在传统监狱管理中, 其采用看押、劳动改造等方式对服刑人员进行最基本管理。近年来, 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推进, 司法部提出“规范运行、全额保障、监企分开”的监狱体制改革方针, 要求加大对服刑人员技术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 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集约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从而不断提高监狱工作水平[6]。在此背景下, 要求监狱转变对服刑人员的管理职能, 从过去的防止脱逃、注重看押, 向现在的注重全方位教育发展, 而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同时, 在警务体制建设方面, 需要注意警务资源节约、理念现代、评估科学、行为规范、管理正规、装备标准、改革常态等特征。例如, 需要建立新型警务管理模式, 构建指挥中心、分控平台、相互联系平台, 整合分散警力, 实现整体作战, 从而做到可视化监督及扁平化的指挥调度。而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 信息之间的共享, 恰恰为警务管理改革提供良好条件保障。

3 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主要内容

3.1 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成分信息

首先, 服刑人员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自然信息、地址信息、体貌信息等。例如, 自然信息包括服刑人员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证件号码等。地址信息包括出生地、户籍所在地等。体貌信息即为对服刑人员外貌特点、身高等描述[7]。其次, 成长信息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圈、家庭信息、违法经历、学习经历等。其中, 社会交往圈包括服刑人员原所在单位、联系方式、职务, 而家庭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关系、联系方式、家庭富裕程度等。违法经历包括犯罪次数、类型、执行机关、处罚方式等。而学习经历包括文化程度、学习各阶段、时间、行为等。此外, 服刑人员信息还应包括其监区分布、原属区县分布、刑期变动及释放情况等。当然, 对于服刑人员的种种个人信息, 在与帮教部门进行内部共享的同时, 不仅要按照帮教人员职能分工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查看权限, 还要严格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3.2 监狱内外教育培训信息

在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过程中, 及时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日常表现是社会帮教部门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 即通过教育改造结果鉴定改善自身。因此, 在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内容, 在监狱内外教育培训方面, 主要包括服刑人员评估情况、狱内外教育改造信息、狱内外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例如, 在服刑人员评估情况方面, 内容主要包括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劳动技术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特征等, 还包括在改造中的违纪违法信息、特管信息、犯罪调动信息及刑释就业安置和遵纪守法等情况。在狱内外教育改造信息方面, 主要包括每次社会帮教部门开展的服刑人员教育、宣传活动;志愿者到监狱进行服刑人员针对性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 详细记录教育内容, 针对性服务对象等。同时, 通过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 与当地文化部门、法律服务部门衔接联动, 拓展教育改造空间。在技术层面可以实施视频帮教, 利用现代远程视频技术解决会见成本高等实际问题, 增加服刑人员接受社会帮教、与社会帮教力量有效互动的机会。此外, 在狱内外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方面, 通过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 及时发布培训需求, 争取社会培训力量对监狱事业特别是帮教工作的支持, 建立和巩固社会帮教基地, 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社会化程度, 增强刑释人员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3 服刑人员有关犯罪、案件信息

有关犯罪案件信息主要包括犯罪信息、逮捕信息、案件基本信息等。其中, 犯罪信息包括犯罪事实, 即犯罪地点、时间、人数、原因、工具、过程等;同案犯信息;有无减轻情节;犯罪涉枪、涉毒、涉恶、涉黑信息。犯罪逮捕包括逮捕时间、地点, 还包括羁押场所、有无袭警史、自杀史、脱逃史等。而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件基本信息、受害人信息、案件侦查信息、有关线索信息等。在上述信息收集过程中, 监狱部门应向社会帮教部门有选择地提供服刑人员有关犯罪、案件信息, 以便使社会帮教人员详细了解服刑人员情况, 开展针对性、有效性帮教, 提高教育、培训水平, 以服刑人员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劝导、教化、警示, 提高服刑人员的思想意识, 有意识地改善服刑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 提高服刑人员改造水平, 使其将来更好的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4 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的具体措施

4.1 全面建设信息资料库

信息共享的核心是信息库, 因此, 在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构建中, 应首先全面建设个人信息资料库、社会信息资料库、案件信息资料库等。在具体建设中, 还应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规范制度, 确保信息共享顺利实现。例如, 信息共享的战略原则是统筹规划, 且其是监狱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的, 适应于国家法律、经济、科技发展。而统筹规划是统一设备方法、技术规格, 如果各信息提供部门不按统一规范建设信息, 将造成规格各异、信息分散, 影响信息传递、收集。因此, 在此基础上, 各部门相互联系, 建立完善的资源信息库。同时, 还需要各部门加强信任, 加强网上帮教合作、信息沟通、制度保障。在具体信息库建设中, 建设措施包括:1) 全面收集服刑人员各项信息, 并建立服刑人员电子档案库, 可使相互合作的社会帮教部门按权限登陆、查看服刑人员资料, 从而结合基本资料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8]。2) 社会帮教部门人员及时记录工作开展状况, 劝导、教育、技能培训活动开展中, 实时记录服刑人员表现、存在问题、改进情况, 并尽快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监狱, 相互互通资料、情况, 动态记录服刑人员表现情况, 横向衡量服刑人员的进步。3) 建立网上数据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采集案件信息数据, 通过网上数据交换为部门监督提供条件。

4.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首先, 设计信息共享系统平台。共享的载体是平台, 而执法信息的隐蔽性、秘密性要求信息平台的安全性、独特性, 需要监狱专用的、独特的平台模块。例如, 先合理调研监狱和社会帮教部门信息共享需求情况, 整体分析数据, 确定共享数据的适用范围、保密程度、精确度等。在此基础上, 基于MVC设计信息共享平台模型, 分为注册模块、登陆模块和查询模块等。注册模块是用户通过有效证件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安全注册;登陆模块记录合法用户登陆和活动状态;查询模块用于在信息共享平台中结合自己的需求查阅相关档案和信息。之后, 构建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设计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等内容。根据监狱和社会帮教部门共享数据的实际特点, 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 列举各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其次, 优化信息共享体系的系统环境, 例如, 在web server环境下, 安装citrix的服务器和客户端, 利用citrix的metaframe技术将软件接于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平台中。用apache+PHP+mysql模式搭建该信息共享平台, 即服务器用web服务器, 编程语言是PHP, 数据库用mysql, 且通过zend密码加密, 提高网络安全性。通过vpn技术进一步实现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平台的图文信息发布。通过防火墙实现系统的有效隔离, 通过身份认证、安全审计、访问控制、加密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体系的安全。

4.3 加强信息共享人才、活动管理

在人才方面, 应加强对监狱工作人员、社会帮教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政治思想教育, 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例如, 定期对监狱、社会帮教部门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训计算机专业技能, 为信息共享平台配备工作严谨、政策性强的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9]。在活动方面, 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监狱、社会帮教部门灵活利用合适的服刑人员改造方式, 综合社会资源, 丰富教育途径, 提高改造水平。例如, 通过网络个别教育方式、远程教学和远程亲情教育等, 综合运用文本、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的多媒体技术, 使教育改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并达到预定的教育转化效果。

5 结语

就目前监狱管理而言, 其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需要有效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满足监狱改造、安全防范等工作的需要, 并通过信息系统、共享平台, 加强与社会帮教部门的联系, 实现信息共享, 使社会帮教部门积极辅助监狱强化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 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方式, 提高改造水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日益变迁, 信息网络在我国各个社会、经济领域中普遍应用。在此背景下, 信息化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国家事务等领域管理的重要手段、工具。文章主要结合目前监狱管理现状, 探究监狱与社会帮教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 为信息共享体系构建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监狱,社会帮教,信息共享,系统构建

参考文献

[1]许太阳.S监狱信息共享的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古翠英.论高校共青团开展监狱社会帮教工作的意义及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82.

[3]阿布都艾尼·阿西木.新时代如何完善监狱社会帮教[J].大江周刊, 2012, (12) :98-99.

[4]徐耀旺, 陈芳萍.和谐视角下创新罪犯社会帮教工作[J].法制与社会, 2014 (25) :86-87.

[5]张勇.监狱工作社会化研究与思考[J].中国司法, 2014 (9) :68-70.

[6]杨顺, 钟华.基于Zigbee技术的监狱囚犯位置信息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 (9) :180-182.

[7]王勇成.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监狱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5 (4) :159-160.

[8]刘平.伊金霍洛监狱组织民警参加计算机信息知识培训[J].法律与生活, 2013 (17) :60.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9

“宜宾共建共享工作跨越式发展, 一年一个样, 每年都有闪光点。”宜宾市三家通信企业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中得到上级主管单位、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宜宾通信运营企业摸索出自己的一些经验。

深刻理解共建共享对企业、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过三年的努力, 宜宾通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创造了本地企业发展的奇迹, 逐渐成为本地标杆行业。从覆盖到质量, 从产品到服务, 从企业贡献到产业发展, 三家运营商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电信基础设施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让老百姓不断得到实惠, 让政府信息产业不断得到发展。截止2010年底, 通信用户数335.18万户, 村通覆盖率93.2%, 电话普及率62.18部/百人, 3G用户数9.2万户。行业产值从2001年的9.88亿达到2010年的64.03亿, 年增长率为26.54%, 增速远大于全市GDP。通过共建共享, 实现829.21公里杆路, 97座铁塔, 12.25公里管道, 223个基站配套资源互补, 行业内节约建设资金3160.6万元。

党的十七大以及国务院提出的国家“十一五”规划, 都明确提出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坚决走节能减排的道路。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高效率, 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本地通信企业认识到只有全心全意地推动共建共享, 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 让宜宾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效、更加和谐。为此, 工信部联通2008文件出台的第二周, 宜宾就成立了共建共享协调小组, 下设专职人员负责处理各单位内外部的共建共享工作。同时, 各运营商还编写各自内部的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流程, 相互之间交流学习, 达到“一套流程, 共同实施”。建立公司领导热线, QQ群, 每季度联席会的协调沟通机制, 在制度, 组织上保障共建共享工作有序开展。三年来稳定的领导和执行团队, 有效的沟通机制, 富有成效的工作, 使宜宾共建共享工作蒸蒸日上,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企业自身也在发展中节约成本, 规模扩大中得到实惠。

三家单位都认识到:共建共享是进一步推动我们通信行业承担社会责任, 创造社会价值的最佳平台, 更体现了“顾大局, 有高度、讲诚信, 负责任”的行业价值观、责任观和公共社会形象。为此, 三家运营商定期向社会宣传行业发展情况, 积极参加公益事业, 树立起本地良好的企业形象。

积极与政府协调沟通, 改变行业形象, 争取政策支持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积极稳妥的推进共建共享工作”。宜宾本地通信企业依靠“父母”, 团结协助, 共同发展, 积极主动找政府汇报工作。积极参与市政规划, 将信息、通信产业纳入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密切联系, 建立与政府沟通的常态化机制。每季度定期联合召开沟通协调会, 邀请涉及经信委, 政法委, 国资委等主管单位协商如何共同配合政府工作, 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解决近期通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分管副市长牵头, 经信委具体落实《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加快TD—SCDMA建设的通知》, 在全市范围内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网络发展。今年四月, 在协调会上, 联席会成员首先集体学习《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通信业的意见》, 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将通信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予以对待。开设“绿色通道”, 共同推进通信行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将通信行业发展具体内容纳入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规划中。

通信企业积极与政府沟通, 争取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一些信息化项目, 建设了一些适合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如党政网, 财税网, 烟草网, 天眼系统, 数字城管等, 极大地满足了政府信息化要求, 体现了运营商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和社会责任。

通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积极为政府排忧解难。屏山新县城复建工程中, 三家单位响应政府号召, 学习灾区复建模式, 将基站建在绿化带中, 采用景观塔, 美化机房, 与新县城风格完全一致, 既美化了环境, 又支持了环保, 改变了行业形象, 节约了工程投资;为三峡集团向家坝水电站公司大坝上下无线覆盖, 电话、互联网专线到宜昌。

电磁辐射引发的城区基站安全问题以及建设问题, 目前越来越突出, 为寻求解决办法, 通信企业主动联系政府, 表达行业诉求。2010、2011年政府组织两次专题会研究解决办法。宜宾市委宣传部牵头, 组织三家通信企业, 并邀请宜宾电磁辐射监测站专家, 长期性利用媒体进行电磁辐射知识普及。宜宾市住建局牵头, 三家通信企业配合, 做到新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区通信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城区已建成基站, 三家通信企业做好电磁辐射监测工作, 协调处理小区居民意见。对于符合国家标准电磁辐射标准基站的人为破坏, 公安机关要给予严厉打击。三家通信企业做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减少重复建设, 节约投资。宜宾司法局牵头, 通信企业配合, 做好破坏电信基础设施法律知识普及。通过快速响应, 积极协调政府, 通信行业成功化解了由辐射带来的发展问题。

创新引入三方建设模式, 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

为扎实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工作, 切实节约工程投资, 宜宾三家电信营运商共同商议引入第三方建设模式。由三家单位共同对通信施工单位进行方案审查, 比选招投标, 共同认定的第三方牵头进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然后各自分摊结算相关费用。这种创新模式, 既解决结算难, 协调难, 施工难的三大共建问题, 又为将来行业融合, 共同发展提供一种探索模式。在屏山复建, 竹海风景区管道工程中, 三家单位创立了引入电信基础设施三方建设-企业回购的模式。

贯彻执行政策, 严防踩红线, 重点领域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小组成立时, 全体成员积极学习文件, 对五条禁令, 七类场所, 三大领域的建设积极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每年只要涉及此内容的建设和需求, 三家单位都提前沟通, 达成共识, 稳妥推进。宜宾是片热土, GDP全省排名第四, 长江中上游川南最后开发的区域, 已纳入成渝经济区, 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市政府发展战略“工业强市, 旅游兴市”的实施, 近三年来大型项目陆续在宜宾拉开, 通信发展迅猛。在这些项目上, 三家运营商实现了重点领域的共建共享, 共同发展。比如:屏山新县城复建, 向家坝水电站大坝覆盖, 长宁竹海4A风景区, 宜乐、宜泸高速、临港经济开发区等通信设施都实现共建共享。

最近, 三家运营商经过讨论, 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共建共享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通管局《关于印发2011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意见的通知》, 以三年来共建共享协调会会议纪要为基础,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促发展的原则, 三方在电信基础设施领域, 全社会信息化服务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争取实现2012年考核评优达到通管局二等奖的目标。

为了完成目标, 着重做好以下三面的工作:

三家运营商务必解放思想, 深刻认识共建共享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继续自主化, 常态化的开展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工作, 深刻认识到只有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工作到位, 才能出色完成共建共享的任务。领导小组, 执行小组, 具体经办人, 三级组织无阻碍沟通。建立自上而下的执行, 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 确保国家政策落地执行。按照目前形成的机制, 争取把电力、广电行业吸引进来, 增加行业影响力, 增加话语权。

继续加强与政府、与相关行业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三家营运商有效合作, 积极向政府汇报, 表达行业诉求。解决目前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如:共同化解开发商、物业公司不合理的入场费、赔偿费、高价电费、高价物管费等问题;共同化解人民群众对辐射问题的误解;共同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合理要求。要充分利用本地各媒体积极宣传行业特点、亮点, 加强行业内外交流互动。让行业发展在一个内顺外和的环境中成长。2010年省政府文件专门讲述如何加快发展通信业, 宜宾本地通信企业将认真分析, 仔细研读, 领会精神, 争取当地各级政府支持。

合作模式创新。在前期合作基础上, 三家通信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合作模式, 扩大合作范围, 提高比例, 增强效果。拓宽合作渠道对通信企业的发展有极大地好处。实践证明, 通信企业之间比的是服务, 比的是资费。只有更好的客户服务, 更优惠的资费标准, 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赢得市场。三家企业在一些问题上共进退, 表明态度, 争取政府、企业、客户的理解, 支持。重点区域, 重点项目实施共建共享, 又好又快的推进工作, 避免效率低下, 重复建设。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10

一、虚拟社区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各种类型的虚拟社区,社区成员间信息共享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虚拟社区监管制度很难规范

为了增强虚拟社区成员信息共享的效果,大多数虚拟社区的管理者希望在讨论分组中规范成员的行为,以避免社区成员发送一些与讨论内容不相关的广告或煽动其他参与者。然而,在虚拟社区中监管成员遵守社区内规范是极其困难的,由于信息不像大多数商品,除了信息贡献者外,对社区其他成员都有潜在的好处;当社区成员明确自己共享的信息不能有助于自己时,贡献信息的动力会减弱;自私的成员可能只会接收他人的信息,而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所知道的。

(二)虚拟社区成员参与不足及交流方式不规范

一方面,相对于新浪微博等一些知名社区网站,大多数虚拟社区面临社区成员参与不足的问题,尽管目前很多虚拟社区都会为用户创建个性化的讨论组,但信息过剩使社区成员要阅读海量的留言查找自己需求的信息,极其费时,甚至很多成员放弃对信息的阅读、查找,过量信息使参与者对虚拟社区望而却步。如果社区成员知道哪些人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并能直接与其取得联系,交流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然而在虚拟社区中,社区成员间建立这样的关系是极困难的。另一方面,一些消息的回复率过低,据一项调查显示,有些虚拟社区中,消息的回复率不足5%,那些潜在的信息贡献者并不知道其他人可能在寻找他们所知的;同样,那些希望获取信息的社区成员也很难察觉信息拥有者在何方。由于对社区其他成员的有效需求认识不足,交流方式不规范,社区成员们很难在虚拟社区中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

(三)虚拟社区成员间缺乏信任

与现实社区相比,网络社区过于虚拟化,大多数虚拟社区成员仅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所以不像现实社区那样,他们认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也是导致社区成员间相互难以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

虚拟社区成员间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但社区成员间的信息共享效果并不理想。很显然,影响虚拟社区成员信息共享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成员彼此是否愿意与别人共享信息,分享知识。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剖析影响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我能力感、结果预期和信任三个方面。

(一)自我能力感对虚拟社区信息流动与信息共享的影响

自我能力感与自我效能同义,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实施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自我能力感是潜在地影响社区成员做出信息共享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若一个人对自己成功实施某种行动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将会对行动的积极结果预期带来负面影响。通常,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能力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能力感。一个人不仅要有与人分享信息的愿望,还要有创造知识的能力,要能够创造知识的内容、并能在虚拟社区成员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分享这些知识。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背景下,自我能力感是影响社区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自我能力感的增强,可以为虚拟社区成员间交换信息提供途径。可见,用户的信息共享自我能力感对虚拟社区的信息共享有积极的影响。

(二)结果预期对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结果预期是影响个体进行某种行为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个人的行事方式遵循理性的自利原则。若社区成员间信息共享的结果达到或超出期望值,人们便会乐于信息共享。即,如果虚拟社区成员认为他们会从信息共享中得到某种利益时,他们将自愿促成信息共享行为的发生;如果虚拟社区成员认为他们从信息共享中获得的利益低于其所贡献的信息的价值,则他们将对信息共享持排斥态度。可见,在虚拟社区中只有个人的期望值能够得以实现时,才会实施信息共享。

(三)信任对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影响

信任无论对于现实社区还是虚拟社区都是极其重要的。从虚拟社区的角度看,信任是促成社区信息共享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虚拟社区以现实社区为原型,社区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建立在相同的兴趣爱好或某种特殊利益基础之上,不像现实社区那样拥有常规组织间的联系纽带,虚拟社区信息共享更多依赖于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同时,社区成员间难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缺乏法律保障,又给虚拟社区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增添了障碍。在该视角下,信任是维持虚拟社区存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创造一个社区成员间更加坦率交流的氛围。

三、促进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对策

(一)提高社区成员信息共享的自我能力感

在虚拟社区中,提高技术层面的易用性可以提高社区成员进行信息共享的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共享的自我能力感。可以在社区主页设置相关的问题帮助,使社区成员能快速的掌握在社区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信息共享的方法,如如何向其他成员推荐文章,如何创建讨论组。社区管理者也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在线咨询和在线培训,社区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咨询电话或学习视频熟悉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分享方法。

(二)增强社区成员信息共享者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社区成员通过与人分享信息获得社区的尊敬和认同,会大大增强其与人信息共享的愿望和行为。可以公开表扬信息的贡献者,例如可以在社区网站主页设置特殊贡献排名榜、每日之星,可以根据讨论小组分类设置精品推荐等,以增强社区信息共享者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加强对虚拟社区信息的共享者的激励

对虚拟社区信息的共享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建立长期稳定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促进虚拟社区信息共享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虚拟社区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情感激励、虚拟物资激励或形象激励。实现情感激励,可以通过对社区成员积极分享信息或主动解答问题的行为表示感谢,这也同样会激发社区成员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使社区成员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区信息交流活动中。虚拟物质激励和形象激励尽管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激励形式过于单一,其深度不及情感激励,因此,在虚拟社区运行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情感激励,可以有效的增强信息共享效果。

四、结论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虚拟社区已逐渐发展和壮大,社区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为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社区成员进行大量频繁的信息交换。因此,对虚拟社区中影响信息流动与信息共享因素的分析意义深远。

权威信息与您共享 篇11

2012年起,《食品与生活》杂志正式成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指定合作媒体,并继续开设“安全”版块,为大家提供新鲜、权威、有用的信息和观点,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食品行业和领域的事件,冷静客观认识问题本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害。

在此合作版块中,我们将独家发布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动态和风险评估;邀请食品行业科研工作者、医学营养学家、高校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消费者深度剖析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广泛搜集评述各种美食和烹饪方法,使广大读者拥有更多知情权,从而在消费时能做出正确选择,避免安全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受快乐健康生活。

同时,我们还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一起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监督食品相关行业,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上海从2012年1月正式启用食品安全统一举报电话(12331),并设立了举报奖励制度。尽管2011年以来,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联手开展“亮剑”行动,捣毁了一批窝点和产业链,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分子,一些过去从事违法经营的业态均已出现萎缩态势,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违法行为并未彻底消失。大家若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使不法商贩无所遁形。

在此,也希望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刻认识到,食品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具有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高度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感。确保产品质量过硬、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和经济权益,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根本之道,也是赢得消费者信赖和稳固市场的正道。

让企业、公众、监管部门和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创造健康安全的饮食消费环境!

社会化信息共享 篇1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CCMIS-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网络,能够有效地对未来造价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加强造价管理的目的。

1 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工程造价的数据库,它的建成和完善可实现省与省、省与设区市实现网络对接、资源共享、信息互传,管理部门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平台指导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满足建筑市场计价的需要,同时有效提高工程造价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1.1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传统信息处理方法无法将品名繁多的建筑材料和波动的市场价格有效掌控,使得原始的造价工作繁重不堪,只有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才能将众多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并深入分析处理,为企事业的造价管理提供准确、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预估更加科学合理。

1.2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推动行业高效办公

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为所有造价人员提供一个协同的虚拟工作内平台,不受时间地域等条件限制,实现知识技术的集成,以及造价行业相关信息的有效积累和迅速传递,并且具有方便统一管理的特点。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能够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材料、机械和人工等单价及时发布工程造价相关信息指数,形成了“指导价,控制量,竞争费”的管理模式。

1.3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1)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中,建设项目60%以上的成本是材料价格。我国当前的工程造价是在政府统一定额指导下定额价格和调差文件价格,目前主要是由其管理部门制定,由于种种原因,管理部门往往不能进行有力监督。随着建设领域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也要求定额更新加速。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定额编制管理工作者能够又好又快地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定额相关内容,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邻近省市、同地区的价格,并以此为依据来审核各级定额管理部门调差文件的合理性,形成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体系。

(2)各工程所用材料之间存在差异,定额价格和调差文件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一定问题,如同一种材料出现几张不同价格发票等情况。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便能有效避免面此类情况,直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4 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可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提供依据

在建设工程领域全面推行招投标的市场环境下,施工单位能够通过信息化网络了解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根据投标地区的施工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材料价格等要素来选择工程项目,制定投标价格、制定施工方案等。建设单位也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了解竞标施工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评标工作亦能据此更加客观地进行,降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2 信息化网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相关数据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积累

工程造价指标是反映工程造价构成的技术经济数据,是工程造价企事业资源积累的珍贵成果,目前企事业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大多是人工统计,工作效率低,精准度不高,无法实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对比。这使得造价指标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也降低了投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缺乏精通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功能多是模仿人工预算,主要围绕套定额、取费、修改材料单价、计算工程价款等功能,模式较为单一,计算不够灵活。工程资料的累积多是独立、分散的信息状态,不能及时形成数据源共享系统。

2.2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内在质量功能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多是用于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发布、介绍本行业公司等,仅满足于已有信息,忽视对资源、数据深层次分析,使得网络平台的功能面狭窄,也使发布的信息质量不高,从而无法通过有效整理资源进行系统分析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3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应用软件功能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应用软件功能单一,多是用于价格计算,不能系统分析处理信息数据,也无法准确判断工程造价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3 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方略

3.1 深入做好造价信息化网络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

各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将分散的个体信息集中整理归纳成初步的协作决策信息网链,连接造价行业管理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形成统一骨架式的数据传输支撑系统。其主要功能应涵盖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应用数据和基础资料,形成方便维护与管理的内部应用架构,同时考虑到其使用的人性化与信息安全性。

3.2 提高造价信息化网络功能质量强化管理体系

企事业单位的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造价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具有准确及时便于检索的功能。要对统计数据进行精细化加工,对工程数据透彻分析,找出发展规律,提高数据信息的附加值。要完善造价管理部门的现有技术标准,完善工程造价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要规范信息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格式,统一数据接口汇总处理,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

应细化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中造价管理子菜单的设置,从建设项目的实际出发,配合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来设计具体使用模块,从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总概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直至竣工结(决)算等,进行具体细化。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模块:

(1)材料价格和定额的管理:应具备方便更新维护材料价格和定额的相关管理功能,方便平台维护人员实时更新材料价格,发布造价相关讯息,优化用户浏览模式,并能高效地将造价行业各类数据信息上传至对应模块中,便于用户下载。

(2)建设项目信息概况的管理:应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功能,可对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增减操作,并依据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设置模块综合管理。

(3)工程预算和结算的管理:该管理模块按专业细分子目录,并设有各级业务人员审核的功能,实时将审核情况发送给施工单位,能够对被审核数据进行逐级统计管理,也可对整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管理。

造价进行阶段及历史造价资料的管理及查询管理,具有对造价编审全过程各阶段的动态、流转记录查询和项目信息统计的功能,可对存储的工程项目造价信息数据库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动态管理,对于竣工项目的工程造价信息应归类存档,并设置查阅权限。

3.3 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升级研发

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改善工程造价应用软件。研发人员应根据工程造价工作特性需求,结合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性应用软件,为建立工程造价行业的信息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结语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运用,促使定额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可将定额编制专业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定额子目、增加补充定额。也可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工程造价信息比较,使造价管理专业工作更加准确、便捷和科学。

摘要:市场竞争推动着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已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化网络系统已成为信息交流和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料的下载、上传、储存、查阅等,实现及时的信息资源共享。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建设,高效办公

参考文献

[1]宫平.谈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的信息化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6):194-196.

[2]王芳.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4(4):73-74.

上一篇:数传系统下一篇:工作室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