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化社会

2024-07-11

信息网络化社会(共12篇)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1

2015.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POLICY GUIDE当下关注如果20年前描述人类“数字化生存”还带有预言性质的话, 那么, 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社会网络化、信息数字化、交互实时化的现实, 已经成为真实而普遍的生存方式。今天, 新媒体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推动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不断深化。它所具备的连接、开放、个性、智能等特性, 使人类社会正迸发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有过的财富和知识红利。实现无处不在和无远弗届的连接。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迅速发展的近几年, 时刻在线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泛在化”网络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以无障碍地传递信息, “连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标识。连接所产生的效能远大于个体的简单叠加, 无论是信息传播、知识生产, 还是商业经济、社会治理, 都产生出巨大的新能量。零边际成本社会特征开始出现, 中介的作用日益式微, 企业组织可以与终端用户直接沟通, 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形成一个个服务特定需求的垂直化社群, 催生出更多新的商业形态、经济模式和组织形式。带来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生活模式。新媒体环境中个体的特质得到更大释放。个性化、精准化、人本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所掀起的生活模式变革, 正在成为一种常态。而且, 这种变革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有着重大影响。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倾向于资源、财富配置的分散化趋势, 更有利于创新, 也更有助于减少财富过度集中与资源分配不公。与此同时, 一种尊重个体、更具多样性的消费文化正在形成, 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重构时空格局与存在方式。新媒体技术带来信息沟通上的实时性, 压缩时空距离, 使人们的交往更加不受地域限制。它不仅呈现出跨时空、全息化、非线性的世界图景, 而且还使这一图景的接受者具有充分的主动选择性。新媒体所构建的世界是以主客体互动的形式而存在的:一方面, 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形成客观的海量信息;另一方面,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及偏好, 通过搜索、过滤、选择, 创建一个属于个体的世界。当然, 新媒体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时空分延”等特征, 往往也给人造成时空分裂、现实倒置的紧张感;时间的碎片化容易使人无法集中精力;信息定制化、选择性, 使人越来越局限于自己的兴趣和圈子, 这些都是新媒体带来的考验。创造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的生活场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 使人们由后工业时代大步迈向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经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渗入人们的生活:更具有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推荐技术, 为人们购物消费、浏览新闻等创造出更加贴心的体验环境;语音识别、图像分类、机器翻译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 使人们能够无障碍沟通;由机器人主导的智能生产已经在诸多制造企业中规模化应用。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更强的人性化、类人化特性, 其未来发展难以估量。也正是由于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 很多学者对人工智能心存担忧。尽管如此,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未止步, 欧美发达国家均推出新的人工智能研究计划。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新视域。新媒体为大数据的形成创建了丰富的场景, 并掀起一场由数据技术革命所引发的认知革命和方法革命。大数据通过数据量化世界, 为人们认知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同时, 越来越高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 使数据的利用不再抽象, 而是具体的应用场景, 比如基于大数据的分类、预测、预警技术, 使管理更加高效率、低成本。当然, 大数据的效能来自数据的开放、共享, 这也给数据权益、隐私保护等提出了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在线购物、社交、搜索等行为均会留下印迹, 对个人隐私保护造成极大隐忧。如何在提升大数据价值的同时降低使用风险, 是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5-10-11) 新媒体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社会网络化信息数字化交互实时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2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个人信息隐私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谨以隐私泄露的典型案例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进行网络隐私权的探讨,明确认识当前严峻的网络隐私环境,并提出关于隐私安全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个人信息安全 隐私安全防范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领域等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能很方便的在网上看新闻,查资料,甚至购物。但是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时,也给人们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何有效的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网络隐私权

伴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随之而出现。

网络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通常来说,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更多时候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所谓个人信息,是指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所有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包括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即指有关个人的一切数据、资料。这些信息有些是其自身产生的,如年龄、收入、爱好等;有些是非自身产生的,如他人对该人的评价等。也可以根据其公开的程度将个人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其个人化、永远不能公开的个人信息,如信用卡号、财务状况等;另一类是在某些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公开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等。

网络社会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防不胜防。

在如今的网络上,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甚至被迫的泄露出去,一旦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你的信息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很可能就会被不法之徒加以利用,对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一些商业网站或互联网企业则会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监测用户上网习惯,并从中牟取利益。

“今天你改密码了吗”。这一流行语出现在密码“泄露门”事件中。

2011年12月,著名IT网站CSDN的安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密码及邮箱遭到泄漏。随后,天涯、世纪佳缘等网站相继被曝用户数据遭泄密。而这次灾难也被视为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泄漏事件。

互联网有着丰富的资源,很多网友都拥有不只一个的网站账号,为了方便记忆,许多网友的邮箱、微博、游戏、网上支付、购物等账号可能会设置了相同的密码,若网络上发生类似以上的泄漏事件时,用户的某些常用邮箱或者网站账号密码就可能被泄露,并可能导致网上支付等其他重要账号一并失窃。,这些资料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给你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因此,广大网民朋友们应注意定期检查自己的常用网账号,定期更改自己的密码,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但仅仅如此,就能够确保自己的个人隐私安全吗?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我们信息隐私的面对的不只是外部的敌人,还需要防范内部的问题。

360与QQ的那些事 “为了用户的隐私”,奇虎360和腾讯一起联诀上演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为激烈的碰撞。2011年9月,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指责腾讯QQ软件窥视用户隐私,随后,更推出“QQ保镖”,“阉割”QQ的多项功能。而腾讯当然不能示弱,见招拆招,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矛头直指360,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在广大网友的强烈抗议下,最终经过有关部门的调解,双方握手言和,此次纠纷落下帷幕。

此次事件由网民的隐私而起,360认为腾讯的客户端软件通过扫描用户的硬盘获取用户安装软件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竞争者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发现潜在竞争者。如果此情况属实,则腾讯确侵犯了广大网民的隐私权,且不论360是否是借着保护用户隐私之名,行打击竞争对手之事,而广大网民在此次纠纷事件扮演了“被代表”的角色,网民无法拒绝,没得选择,只能看着自己的桌面变成了两大公司互相攻击的战场。而这无疑也是对广大网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

以上可以看到,中国的网民正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中,可是我们的隐私面对的还不只是这些敌人,让我们的隐私彻底毁灭的,往往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

人肉搜索引擎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2010年10月16晚,在河北大学校园内,两名女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叫嚣“我爸是李刚”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很多网友开始根据网上所传的肇事者的照片人肉搜索肇事者和肇事者口中的“爸爸李刚”。很快广大的网友通过强大的人肉搜索得知,肇事者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李刚父子也因此受到了网络所带动的舆论的强烈抨击。

仅以此事就个人隐私的角度来看,人肉搜索对象的隐私被赤裸裸的公诸于众,个人隐私信息在网上肆无忌惮的被曝光,并由此遭受攻击,生活被打乱。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肉搜索已经形成了对隐私权的侵犯。

其实在现今的世界,网络已融进我们的生活,不管是上网或不上网,用不用360或QQ,甚至你完全不去接触网络,你的个人信息都也可能会在网络上泄露。不管是网民还是普通民众的隐私都暴露在一个聚光灯下,网民甚至普通民众变成了透明人,一旦你的隐私泄露,无尽的垃圾信息,无尽的诈骗陷阱会充斥着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可能被毁掉。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就中国来说,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已是网民大国,互联网已越来越普及,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已势在必行。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上我们的个人隐私权收到侵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没有足够重视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巨大隐患,所以首先,我们广大网友必须加强,提高我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应自觉的维护自己的信息隐私,建立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在网上透漏自己的个人资料,不轻易的接收莫名的邮件,不轻易的在不知名的网站注册,在网上购物应更加谨慎,应有严密的防控保护措施,养成健康良好的上网习惯,保护好自己的信息隐私。

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的用户隐私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上的相关法律还不太齐全,关于网络隐私的保尚无较明确的明文规定,但相信国家相关法律将会很快出台。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取、交流、处理等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禁止个人或组织非法收集、篡改、传播、利用他人的隐私资料。

其实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在网上用到个人信息的地方越来越多,不论在网上求职,工作,购物,交流,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回避的需要提供我们的个人信息。要想完全依靠自觉的防护来使我们的个人信息在这防不胜防的网络世界中得到完全的保护是不可能的。因此,从长远上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甚至杜绝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指定一个完善的行业规范。这不仅需要网民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更需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及网站运营商的配合,网站应具有行业道德,应尽全力的保护网民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不泄露,更不能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来进行不法商业活动。这就像一个游戏,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要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一份合理的规则。

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运动模式;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34-04

Network Information Movement Pattern Under Social Capital TheoryWang Yunmei

(Library,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gle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this article induced the existing theory and the literature,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the basic thought of network theory.Though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of capital theory,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network resources,this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interactive movement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discussed the movement patter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movement pattern;social capital

1 网络的思想来源

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网络思想,主要来源于受物理学力场理论发展影响的德国研究者库尔特•卢因和弗里茨•海德,他们将网络概念应用于对社会互动的研究中。其次,受数学方法对社会互动研究以及人类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影响,随后,以社会人类学系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先后致力于人际互动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行为及其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互动理论从社会网络视角进行研究,催生了许多创新成果。著名的霍桑实验是首例运用社会网络进行研究,分析个人自由选择社会互动的结构。

2 社会资本理论的不同界定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传统上被广泛理解为与个人资本相对应的纯粹经济学概念,布迪厄和博特以来,这个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目前,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中最突出也是争议最多的概念和理论之一。对于社会资本,不同的学者对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最有影响的定义主要归结了四类: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资源说,罗纳德•博特(Ronal Burt)的结构洞的社会资本观,林南(Lin Nan)的社会资源理论,亚历詹德罗•波茨(Portes)的能力说。尽管理论上仍然存在分歧,但社会资本概念所含的核心:网络、关系、资源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从社会资本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人、组织、群体不同层次;从基本内涵来看,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主体间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其表现形式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社会资源使用的效率。许多信息资源是广泛的交往中不经意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潜在的网络结构和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3 网络与社会资本的交融

31 网络力助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

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体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总是倾向于采取那些路径最短、能量消耗最少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最小努力原则”。追溯Allen(1977年)在研究信息流动中发现,实验项目中所考虑的概念和潜在的解决方案中,大约40%来自个体与外界的私人接触,可看出人们更偏好向其他人求助,而非来自文本信息。人类信息资源的形成与信息运动息息相关,信息运动是信息价值的外显,信息价值增值在于其参于社会的大循环运动;信息一旦停止运动,就不能转化为一种社会资源,也就谈不上价值。

任何个体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强弱关系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信息依托网络在不同路径和联系中相互传递。网络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与信息传递息息相关,网络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为人们自由充分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完成了人到人的信息流动。

32 网络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

信息资源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被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价值和它的利用效率紧密相关,而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和信息资源拥有者之间的信息利用协作方式相关,缺乏有效联系和合作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被利用。

网络注重人的因素,谋求人与人的互联,关心人的参于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人作为网络的承载者,具有丰富的信息,网络是信息活动中搜集、获取的得力工具。

强联结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推动信息的再生产利用,紧密的社会结构、个体之间往来频繁,是建立在长期合作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组织文化,促进各种资源的交融;网络弱开放性,跨越无数的结构洞、大量的弱联结,提供新型信息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扩散。

33 社会资本的功效在网络中得以传播和发挥

社会信息大且复杂,任何个体和组织都不能够完全掌握,搜索社会信息的成本很高。运用社会资本可以大大降低搜索成本,减少盲目性,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重要场地,网络本身不能够产生资本。只有当这些信息资源依托网络的存在而被人们利用起来的时候,才能称为社会资本。

网络从一种没有意识的社会结构形式存在转变成体现个人的能动性和目的性的网络连接,这种网络连接本身蕴藏着大量的社会资源。网络成员的互动,是促进个体和组织之间信息流动的驱动力。社会资本通过资源的组织和交换培育新的社会资本。

归纳现有的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和诠释,无论是资源说还是能力说都把社会资本关键要素集中在诸如资源、获取能力、合作互惠、网络上,这同网络所推崇的参于、平等交互、信任合作等基本理念不谋而合;精神志趣的共通使社会资本自然而然地融入网络中,推动信息在新的层面上加速流动。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网络信息运动模式May,2010Vol30 No54 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信息运动模式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组织不断地增加,组织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相互作用或相互依存的个体,利用网络来创造和获取社会资本达到组织发展的目标。

信息是任何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的基础构件,一个组织要保持凝聚力和生命力,必须对内、外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如果信息交流不畅,组织各部分将出现盲动和离散。网络是信息流动的主要场所。

信息有利于提高认知水平、认知效率,因此掌握信息越多就能使组织活动有针对性、可控性,就能对积存的知识资源进行修正或强化,使得组织的活动结果更加有效。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博特的结构洞理论,以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为主要借鉴,旨在通过社会网络关系、网络结构及网络资源分析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

41 社会网络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体现

在同一组织中相联结的个体,通过组织彼此联结。同理通过相互联结的个体,组织间也是相互联结的,对整个网络关系的分析能够追踪信息的流向,快速地溯本根源,找到所需信息。网络中的主体是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在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描述网络中信息的情况,还能指引你找到拥有者的位置,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关系网络的发展与建设强化了组织内部的联系,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形成内部资源流动的有效路径,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强联结能增加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同质性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等资源的流动,尤其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

格兰诺维特于1973年在《美国社会学刊》发表《弱关系的力量》,指出弱联结在传递资源过程中更具重要性,相互交往并带来新的资源和信息,并传递多种多样的资源,是获取新资源的重要通道。弱关系会连出一张大网络,其社会网络的范围会很大,因此收到的信息很多,信息也将传递得较远。

强联结由于彼此了解、过于一致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结构,并不能带来新资源和信息;强联结的个体往往会陷在一个个的小圈圈中,信息的传递是在很小范围内进行的,重复性很高,创造了冗余的信息。网络中的弱联系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更新和信息流动,而缺乏更新的社会资本以及过强的网络关系,不仅会使交流逐步丧失,导致网络的封闭性,锁定于技术路径,还阻碍了个体的创新精神。研究发现,成员异质性比较大的网络传递,有价值信息效率非常高,从而大大减少搜集信息的成本,促使有效信息在个体、组织间流动(图1)。

图1 网络关系的信息流动

图中E/F组织中所有个体首尾相连,处处充满强联结;强联结是组织内部连接的纽带。各个个体都具有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的功效。由于联结冗余,信息趋于同质化,为了促进组织网络发展,个体A、C积极向外同B发展弱联结;弱联结是组织之间的纽带,由于联系着不同的组织,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容易获取自身和组织所需的异质信息;B对信息流动起桥梁作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不同组织间信息流通的关链。A、C、B之间保持零星的接触让信息流动起来,扩大了E/F组织内的信息存量,为组织注入了新信息,推动组织发展。

42 社会网络结构在信息流动中的体现

社会资本表现之一是社会网络结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网状结构,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充分沟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通过网络完成人到人的信息流动,并且这个信息流是不断循环往复从终点回到起点,以此来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状信息结构。

网格结构影响所传递的信息和资源。罗纳德•博特看来,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同质的、重复的网络不会带来社会资本的增加,赋予信任、沟通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日益凸显;社会资本雄厚、拥有优质的社会网络,较易获得有效信息,形成和维持组织在更大生存发展空间。

博特结沟洞的社会资本是这种探讨的典范,所谓结构洞就是社会网络中的空隙,是任何一种社会网络里都可能存在的零区块。博特强调,网络组织内部的个体之间往往是相互链接的,而组织之间却仅有极少的链接。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网络组织中的结构洞越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丰富,掌握的资源较多。结构洞能为跨越其上与不同组织交流互动的个体带来更多的信息,这些空洞蕴含着信息流动的机会就越多。

随着网络开放的增加,组织与外部其它组织的交往和联系,拓宽了组织的信息来源渠道,促进了了解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频率、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对组织发展的有利氛围,不断扩展的网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持续动力。

在不同研究方法和观点之间充分发挥结构洞的优势,跨越不同学科边界,拓展研究范围,创新研究常在组织边界的间隙互动中产生,共同协调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网络,从相邻组织相融合中受益,更好保持组织的生命力(图2)。

图2 网络结构的信息流动

开放网络能带来丰富的社会资本,A、B、C是封闭的网络,网络中个体充分的链接促进了认同的产生,降低了合作的风险,减少了信息搜索成本。从图中箭头可看出,网络中信息的运动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循环往复,并不断反馈,以此来促进信息有序、快捷地运动,增强组织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封闭网络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组织中的个体加入更大、更广泛、更高效的交换网络中。图中个体D没有把自已完全与A组织建立全部关系,而是在B、C之间建立了惟一的联结,跨越了结构洞;由于联系着不同的组织,各种异质性的信息和思想,得以实现交流和碰撞,进而大量新奇的思想不断涌现,促进了资本积累与深化;D增加了由合作所带来的新资本。

43 社会网络资源在信息流动中的体现

社会资本远比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丰富。由于不同的网络和关系所隐藏的资源在性质和数量上的不同,如何让信息交换变得更加畅通,资本理论引发了嵌入性资源和摄取性资源,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被视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网络资源指嵌入在一个人的自我网络中的资源,它所开发的资源表现在一个人所摄取的网络中。网络位置是嵌入性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会对社会资本的流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对外界缺乏交流的社会组织会出现衰退,一个不能为异质性交换提供足够机会的系统会减少机会阻碍流动,一个积极鼓励异质性交换的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流动信息。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以资源为内容、社会网络为根基、社会资本为研究指向,研究具体的个人是如何建立网络链接的,又是如何通过这些网络直接或者间接地摄取自身所需的短缺资源的;从理论与实证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源是个人作为组织中的成员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资源本身是不为个人所占有的,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网络交往关系中的,是能够通过个人在社会中形成的网络关系而获得的,网络与资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就林南本人理论的特性与内涵而论,社会资本仅指行动者所开发、利用与发展的社会资源。3种成份并不冲突,恰恰反映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产生于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属性;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互动以及由此而来的网络基础之上的。

5 社会资本理论对网络信息运动的启示

51 树立明确的社会资本意识

开辟信息资源推介渠道,挖掘用户最急需的资源,营造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与用户密切交流,充分了解用户信息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资源服务。厦门大学图书馆近几年来努力改善内部关系网络,成立了一些跨部门小组,如读者工作委员会,对外合作小组,平时成员利用组织提供的技术网络,在小集团内外的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中活动,并广泛发动教师、学生、馆员及社会各界甚至海外人员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共同实现图书馆的发展。

52 社会资本整合利用

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社会资本整合利用,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推动着组织向前发展。通过这类知识提升对隐性知识的吸收、转化、合成创造新的信息,融合外部信息,将外部各种多元异构信息,根据组织自身的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内部,实现信息增值,提高信息利作率。深圳市科技图书馆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同处深圳大学城,连为一体,以“为人的发展”为服务宗旨,定位为以大学城师生、企业和科研人员以及深圳市民为服务对象,本着专业性、研究型、全开放的服务模式,成为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中心。深圳市政府利用大学城的资源优势,推动地方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53 利用制度创新扩大和维持社会资本存量

利用制度创新扩大社会资本规模, 有选择地拓展信息业务,促进资本存量,多方面多层次入手构筑紧密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为社会资本流动创造渠道,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技术渗透性、信息传播交互性与生产、生活密切的新平台,使信息资源在整个社会流动,不至于形成封闭。大英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该馆除为科技、学术研究和公众服务外,还致力于为经济和商业承受能力服务,它全面收集英国境内出版和商业信息资源,收集的领域覆盖广泛,它拥有英国最为丰富的商业信息文献和多样化信息服务。

54 健全社会资本流动机制

对现有的社会资本存量进行合理的改造,让社会资本畅通流畅,挖掘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效用,同时注入新技术,开发新资本。资本理论表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弱纽带”,它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上延伸以积累人脉资源,自由地实现互动,更好地将各种优势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社会资本是目前社会学领域中一个前沿性的研究性问题,发展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理论正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特点。当代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大趋势,社会关系的影响力空前浓厚,人们的社会活动都具有“资本”功能,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一个极具成效的视角,积极培育、增强人们的合作参与品质,协调发展,并增强信任。社会资本实现了个体在交换中的互动与社会结构的约束相结合;资源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内容,网络这一关系性的社会资本是组织发展的条件。积累与依仗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建设性潜质,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ian Yanjie.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 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7,(62).

[2]Lin Nan,Gina Lai.Urban Stress in China[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5,(41).

[3]Ronald SBurt.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郭毅,罗家德.社会资本与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马汀•奇达夫,蔡文彬.社会网络与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欧阳剑.社会网络情景下信息组织的运动规律及特征[J].图书情报工作,2009,(6):26-27.

[9]蔡文之.知识管理的新维度——企业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9,(6):87-90.

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 篇4

对于虚假信息的研究,早期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针对谣言开展的,经典成果是奥尔波特等著的《谣言心理学》,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R~i×a,即谣言的流量与信息的重要性和含糊性之积成正比,还指出投射的心理机制是谣言流传的重要原因,这些都间接指明了谣言信息的基本特质,解释了现实中谣言传播的信息条件。

我国学者最近十年对网络虚假信息研究较多,主要从传播学视角探讨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传播机制,着力于寻求防范和解决的对策。也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述虚假信息被信任的机制,如受众的刻板印象、认知一致、从众心理等。[1]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角度,分析在较大范围内得以传播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信息特点。当下已进入自媒体时代,社会事件网络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共问题,认识这些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以探求什么样的虚假信息容易在网络上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二、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内涵

2015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伴随互联网繁荣的是,网络虚假信息日渐为社会所关注,诸如一些涉假的卫生保健信息、经济诈骗信息、事件谣言信息等。网络虚假信息类别繁多,不同的虚假信息在传播对象、传播流程、传播影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本文研究对象指的是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其主要内涵为:1.社会性,即虚假信息内容与社会公众有关联,指向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类的虚假信息,如明星绯闻有社会性,而有关动物、怪事类的网络虚假信息则没有这个特点;2.信源不明,虚假信息的来源不明或实名认证但公信力欠缺;3.虚假性,是指整个信息是虚构的,或重要构件虚假并引起信息指向对象整体性质改变;4.影响性,是指虚假信息在某一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的特点

网络中有些虚假信息刚一出现就被迅速传播,有的虚假信息被缓慢传播,有的虚假信息鲜有关注,毫无活力。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能够被快速传播。

(一)投射性

投射指的是个人将自己的态度、情绪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其他人身上的现象。这是人们一种普遍的和潜意识的反应。在个人信息传播活动中,人们常常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意念、欲望、认知态度等投射在所传播的人、事、观念上。承载这些内容的信息愈能反映人们心理的投射,人们就越乐意传播它。正如奥尔波特所言“如果我们听到的谣言给事实作出了符合我们私生活的解释,我们便愿意相信并传播它”。[2]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一种想法和一种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人们就会感到紧张,为了减少这种失调的感觉,人们会相信、传播与自己情绪或态度一致的信息,以保持对世界的看法与所感一致。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能够得到较大范围传播,也正是因为其信息反映了社会某一群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念,即这些信息成为某种社会心理的投射。这种投射性的信息是人们“焦虑合理化”[3]的体现。人们内心充满对暴力的恐惧,则各种有关暴力的虚假信息被相信和传播;人们期盼房价下降,则各种看起来有利于房价下降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例如,2014年5月25日下午,网上开始出现“深圳东门砍人”[4]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事实上,当地警方事后确认,实为一名精神病人在老街地铁商城内将一名商户的货架推倒,引发行人恐慌误以为发生砍人事件。这是虚假信息反映社会恐惧情绪的例子。自从3月1日昆明发生暴恐以后,人们心理积累了相当的公共安全忧虑的情绪,5月初广州火车站又发生砍人事件,加剧人们这一心理情绪的紧张,而东门砍人的虚假信息则为人们的忧虑情绪找到了合理解释和缓解方式,并因此被广泛相信和传播。

(二)“新闻性”

在新闻学中,为解决究竟选择什么事实才会引起公众兴趣这个问题,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5]一个事实新闻价值越大,则新闻性越强。

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虽然不是事实,但能够被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传者把虚假信息看作是“事实”,同时,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从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影响,包含了可以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本质上和新闻价值的要求是一样的。可以说,这些虚假信息所包含的“事实”具有这些素质越多,则“新闻价值”越高,也就越有“新闻性”,客观上会导致更多人收看、收听、阅读和传播。通常他们具备时新性和其它几个性中的一个或几个,前者是指虚假信息里的“事实”是刚发生的或者有关这些“事实”的信息是刚传播出来的,时间越近越易引起人关注;后者是指信息对受众或转发者来说有引起兴趣的内容。

2011年10月15日上午,一个名为“信e站”的网友微博称“金庸先生于2011年10月15日3点12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6]消息一出,引发网友议论,后来经过证实这条信息是谣言。这条虚假信息能够被迅速传播,一是因为该微博传播的是最新鲜的信息;二是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家,与喜欢他的网民有心理接近性,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三)含糊性

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证据的含糊性之乘积成正比,网络虚假信息就是谣言的一种传播形式,它能够被相信和传播,一个重要原因是“客观证据和知识不对判断与描述构成理性约束”,[7]即虚假信息具有含糊性,网民无法依靠理性判断出它的虚假性。人们基于投射的心理“信任而增强其愿望”,从而为虚假信息辩护并传播。反之,如果信息的含糊性很低,网民凭借理性就能直接辨别它是假信息,这时即使这个信息非常符合人们的投射心理,内心的愿望、意念再强烈,也很难刺激网民去相信并传播,明确的证据迫使人们依从理智而不是情感情绪等心理去理解和描述。造成这种含糊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信息本身证据上的含糊;二是受众认知能力的不够;三是正规传播渠道功能减弱。

同样以“深圳东门砍人”虚假信息为例,在行人发生恐慌之后几分钟网上即有“深圳东门砍人”和“砍死人”的虚假信息传播,20分钟后,网名叫“Candy”在腾讯微博上发布信息称:“暴徒是不是疯了?刀手到深圳了……今天又在东门步行街挥洒暴乱”,并配上其它砍人事件中的血腥图片。这条信息既无明确信息源,传播者也是一个不知名网民,没有任何客观证据。在这个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一开始,各方来不及作即时反应,真相信息和证据没有传播出来,整个信息环境比较含糊,“Candy”与一些网民传播虚假信息被快速扩散。随着警方在两小时后公布的事件的真相和细节以及一些现场网民发布的事实信息,事件才逐渐明朗、证据逐渐清晰。

四、结语

在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过程中,信息自身特点对扩散的速度、范围、人群都起重要作用,其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越强烈,影响也越大。此外,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扩散也离不开传播时机、受众特质、传播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分类是一种理想型分类,可以作为分析虚假信息传播者的一个框架,以明晰不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网络里出现许多虚假虚信息的传播,其中尤以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影响最大。面对和治理这一网络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受到快速散布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学角度,考察这类虚假信息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5

为正确引导和管理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董地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推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广大网民的意见与建议得到及时反映、反馈、答复和办理,畅通了民意渠道,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一是加强领导。该乡成立由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政治敏感性强、有一定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时浏览乡内外重要网站、论坛,密切关注、分析研判、收集本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围绕群众关注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至少撰写1篇网评文章,解疑释惑,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开展正面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乡纪委书记牵头协调领导,由派出所、综治办、党建办、司法所、科技信息文化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中心校等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对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或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会议,分析和研究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事件和可能引发的重大问题,制订应对措施。

三是制定网络监管方案。明确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的职责、权限,建立了检查、评议、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乡直各单位和村负责人为网络舆情的第一责任人,要求责任人“上班先上网、天天查舆情”,利用乡党委政府的门户网站、村的“万村千乡”网页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网站开展舆论引导,采用多种方式与网民加强沟通。

四是建立网络舆情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处置、妥善应对网络舆情,确保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注,避免不实消息无限放大,确保舆情平稳平息。对不及时上报、处置并酿成重大舆情事件的单位将予以通报,对违规发布重大事件信息,导致发生泄密事件;迟报、漏报、瞒报有关重大信息,严重影响事件处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6

【摘 要】信息网络技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道德风貌与行为方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其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信息网络;行为方式;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73-02

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社会共享人类一切知识、消息的总和。网络就是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虚拟世界。信息网络是集信息服务、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都毫无例外地、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和行为方式。

1 信息网络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1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信息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更加有效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增强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能力,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其次,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孕育了新的产业——信息通讯产业,而且给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智能化和第三产业的高效化,改变了现代产业结构;第三,信息网络技术对现代化武器装备、指挥方式、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及战略战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了现代军事领域的一场新革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的步伐;第四,信息网络技术导致了一大批传统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出现,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结构,影响着社会的就业取向;第五,信息网络技术所引起的家庭信息化、工作家庭化,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心发生了革命性转移;第六,信息网络技术大大改变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因特网的普及将不仅引起流通革命、经营革命和生产革命,而且也正在对现存的经济学提出挑战,进而引起经济学的革命。至今,因特网之后的经济学将会大大不同于因特网之前的经济学。

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以因特网的负面影响为例,因特网在全球范围无止境地发展,用户也迅速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无限的财富。但任何事物都有正负方面:当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因特网的作用时,更要冷静地深思它对人类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有人说互联网既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库,也是泛黄、制黄,产生精神污染的垃圾源,还是一个窥视全球个人隐私的望远镜和偷窃他人财富的钥匙。此话不无道理。鉴于互联网上犯罪活动和信息垃圾的日益增多,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限制措施和技术法规,以抵制难以防范的高技术犯罪手段。

1.2 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网络技术对国家安全构成全新的挑战。与传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形式相比,通过互联网实施侵入具有全新的特征,一是侵入成本低;二是隐秘性强,不容易被发现;三是要区分敌我很困难,有组织的故意袭击和自发的偶然入侵难以区别;四是危害的后果无法估计。因此,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把国家安全的视野从单纯的物理疆域扩充到数字化空间,把对国家安全的防卫重点扩充到全面防卫;第二,信息网络技术对信息垄断权进行消解。每个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必定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通过封锁某些信息和有意识传递某些信息,来影响公民对特定事件的认识和判断,寻求支撑,减少压力。但是随着因特网的飞速扩张,网络开始成为一个可以与大众媒体抗衡的新的媒体,这种媒体具有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三,信息网络技术使网络政治参与勃然兴起。互联网不仅互联,而且互动。上网者以低廉的代价就可以在广大的范围发布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全球范围的媒体制造商。这不但对一般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快地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得到了应用。

1.3 对人们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形成新的思想观念。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信息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现代化观念如效率观念、平权观念、全球观念和多元知识观念,新的物质、时空和运动观念等。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对人们的传统思想意识造成冲击。其一,跨文化网络传播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其二,信息网络技术强化了人们的地球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其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大了人们选择信息的难度。

1.4 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影响

首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环境。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提供了一种拓宽社会关系、将娱乐时间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新的“交互性”的教育空间。全新的网络环境将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广泛的影响,会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同时,它将为人们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开辟新的领域,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信息網络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也对人们造成冲击。由于电脑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因而它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网络的网络”,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实效性极强。这种状态将诱发人们的不负责任倾向,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口实。同时,因为没有中心,也就没有控制,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就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使人们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后果。再者,信息网络技术使网民开启心扉的同时,情感更趋于冷漠。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人与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就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

1.5 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

信息网络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社会互助。网络可以即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互动性的立体途径,从而使他们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娱乐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整个地球的社交圈子中,人们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等形成不同的身份个体。人们可以让电脑排出信息的优先次序,并以不同的方式来发送这些信息,人们可以遵循有规律的生活,而不必被迫准时去处理一些不必要的同步交流信息。

由于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人们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及时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从而使一个人掌握多种专业知识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使“多专业”(掌握两种以上专业)人才日益增加。这种从“单专业”向“多专业”发展的趋势正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边缘化、学际化的特点。这意味着信息革命包括“信息产业革命”和“信息社会革命”两个侧面,而在信息社会中,那些在工业时代长期作为“配角”或弱者的妇女,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可能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角色。由于工作和劳动将变得饶有趣味,工作与游戏的界限会渐渐趋向模糊。

2 应对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影响对的对策

鉴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正面和負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扩大其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在促进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网民的身心健康。

(1)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信息港建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国际互联网的联网管理。面对国际互联网的利弊的交互出现,唯一的选择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制定技术标准,促进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体制。信息发布管理是涉及各个主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由于网络是一项关于信息的技术,其管理对于各个部门来说是一个新问题,而且十分复杂,有效的管理是建立在各个部门密切合作之上,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能力对信息发布进行单独的管理,政府必须明确规定,信息发布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督必须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控。

(3)大力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法制法规建设。在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体制归纳起来,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4)加强信息技术职业道德建设。要加强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构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的基本框架,尽快形成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的道德规范。

(5)要大力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首先,这是因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就离不开集体主义。其次,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信息共享,客观上要求人们利他、相互合作。网络发展不断扩大人类的实践范围,一方面向人类提出追求真理、崇尚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等道德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劳动对象(网络)日益成为集体力量的体现,即要求人们具有更积极主动的精神并能与他人协调好关系。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

(6)着力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一是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面对信息网络潮流挑战的治本之道,最主要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要着力提高人们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げ慰嘉南:

[1] 林文强.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2] 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9)

[3] 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青年研究,2006(4)

[4] 冯昭奎.互联网革命的五大意义[J].世界知识,2007(13)

[5] 广东青少年研究所.新发展新空间[J].南方青少年研究,2005(2)

信息社会中电子档案网络如何管理 篇7

随着计算机对档案辅助管理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各种网络的相继建成, 电子时代的发展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并要求获得信息更快捷、方便、准确。所以电子档案信息与网络的结合为档案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电子档案室电子文件在计算机硬盘、磁盘、光盘等介质载体上进行保存、分类、使用, 并在计算机上做逻辑归档, 而档案信息全部在网络中可检索和显示。电子文件不论生成什么位置, 归档后的物理位置保持不变。电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是通过有效地技术控制对电子文件的存取达到保管目的。当然在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问题尚未解决之前, 可将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以纸质介质保存, 而对参考作用大、情报价值高的档案则采用光介质归档为主。

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有着完全不同的保管方式, 如果按照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去管理电子档案, 就会造成电子档案的文件价值、利用价值的损失。又由于网络的发展和建立, 档案管理以电子档案为发展趋向, 档案管理各项工作都将以科学、规范的计算机流程进行处理, 还围绕网络的建设、维护、使用、更新, 积极开展相应的科学化管理。探索电子档案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结合作为档案管理方式, 在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电子档案的优势

电子档案的管理在载体形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体积小、容量大, 使用方便, 解决了纸质档案体积与库房存贮空间的矛盾, 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对电子档案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在使用上具有复用性和共享性, 通过网络计算机调阅和使用同一档案信息而不必动用原件, 使用次数再多也不会对原件有任何损坏。还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异地使用, 利用因特网不受地域限制。电子档案优势主要有:

第一, 快捷地实现信息的输入和存储, 而信息输入方法的多样化和快速化, 为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和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 电子档案文件的系统中, 文件形式是“数字化”形式存储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 做到图、文声并茂、三维立体显示, 强化了多元化信息的记录功能和显示功能。还可被高速检索, 在计算机的信息中, 迅速地、多方位地查到所需信息。

第三, 可借助于通信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递和交流以“数字化”和光盘生存方式, 发挥着传统文件和手工劳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功能。

2 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

凡是反映本单位经营管理、生产建设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其中包括上下级、同级机关或非隶属机关产生的与本单位有关的文件材料。档案管每年整理这些文件, 需要花费许多时间, 并且经过多年的纸质档案积累造成庞大的档案库存量。而电子档案和网络化功能, 可以在文件起草打印的时候, 就存储在计算机内, 在保证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前提下, 重点在网上收集那些以本单位经营管理运行中产生的文件归档, 包括上级及其他相关单位部门的文件, 力求以存储的形式科学合理的保管。除了快捷查阅速度以外, 同时还可以随时在相关网站中迅速查阅到档案信息资料。减少日后的档案鉴定和销毁。这样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具体操作中解放出来, 用主要精力从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3 电子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

电子档案整理主要任务是对光盘的整理, 电子文件保存系统中电子档案制作备份同时进行编目。在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之后, 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将电子档案中的单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组合, 以达到最佳的方便利用。

电子档案保管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置密码, 进行信息互锁控制。电子档案多数为磁性载体, 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 会造成信息的损失, 可用防磁性能好的优质光盘保存。脱机保存的电子档案存放在专用的库房中, 除了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外, 还应配备高度防磁、电场的设施和防病毒卡, 以便更好的保护电子档案。

其中对工程蓝图进行“数字化”批处理工作过程中, 拟对蓝图扫描后得到的数字化图像放在可擦写关盘或磁盘上, 经销蓝和对断线、模糊字符等问题特殊处理, 检验合格后再将全套蓝图的数字化图像作为永久保存档案套转存到只读光盘上。

电子档案室是信息网络发展的产物, 信息网络集图像、动画、声音、数据和文本为一体的电子档案, 这增强了电子档案的利用效果。档案部门可以根据利用者提出的要求提供电子档案的拷贝, 提供电子文件的打印, 体统电脑在网络上直接查阅电子档案及发布电子档案信息等, 使档案信息的传输、传递更迅速、及时、准确、完整, 实现多方面、多途径、更广泛地开展电子档案的利用工作。

4 电子档案网络信息共享

网络的建设为档案部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为档案部门收集电子档案开辟了一条道路。以网络软件实现档案信息传递, 加上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和超文本等技术的发展, 为数据采集、异地查询和文献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 克服了因地域因素而导致的档案信息资料共享的时空障碍。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各广域网、局域网的日臻完善, 低于地域界限的信息存贮和检索利用已经打破, 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正在成为现实。要实现电子档案的网络化, 除了要求档案材料具有完整性和有价值性外, 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档案开放和保密, 保存与防磁、防毒的关系, 在不违反《档案法》规定的前提下, 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网络化, 并有效的共享、利用全球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 开辟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利用新途径。

5 电子档案人才的培养

构建信息社会IDC网络安全 篇8

互联网数据中心 (I n t e r n e tD a t a C e n t e r, 下称I D C) 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为企业、应用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I S P等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A S P等增值服务的互联网新型业务。I D C不仅是一个服务概念, 还是一个网络概念, 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 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和高速接入服务, 是以Internet技术体系作为基础, 主要的特点是以T C P/I P为传输协议和以浏览器/W E B为处理模式。

I D C不仅要提供服务器硬件等设备的托管和快速的网络接入, 还要提供对服务器的监管服务、有关网络的管理及服务品质保证,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安全可靠的机房网络环境。目前, 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各种安全隐患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深入、多层次的战争, 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就要求我们对与I n t e r n e t互连所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 在I D C的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安全问题, 尽可能的减少安全漏洞, 此外, 我们还应该根据I D C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安全服务。

2 网络及信息安全趋势

I D C中常见的传统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 不过, 这些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 蠕虫、病毒、D o S/D D o S攻击、垃圾邮件等混合威胁越来越多, 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留给人们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 用户来不及对入侵做出响应, 已造成I D C内的服务器瘫痪。例如, 某I D C用户因为长期被A R P蠕虫困扰, 导致大量I D C用户的通信线路中断;某I D C用户托管在I D C机房的主机受到大规模的D D o S攻击而使业务长期严重受损;某I D C的电子商务用户因为其机器被黑客入侵导致大量业务数据流失。综合上述案例, 并透过对国内多个地区的I D C (包括机房与用户) 的安全调研, 发现I D C用户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概括如下:A R P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黑客攻击与后门/木马、蠕虫等。总体来看, 网络攻击的动机从技术炫耀型转向利益驱动型, 网络攻击的趋利性和组织性在继续加强, 从而导致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恶意代码和攻击行为日益增加, 大范围传播的恶意代码逐渐不再占据主流。

目前, 随着各种网络恶意代码及网络攻击威胁的趋利性, 应在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框架下, 加强具体的处理流程规范制定, 明确应急组织、网络运营商、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ICP/I D C/域名注册商等) 在具体的网络仿冒、恶意网页代码、拒绝服务攻击等安全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为事件处理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 并形成快速、有效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 是遏止各种网络事件继续增加的重要方面。

3 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 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 考虑到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 我们采取以下安全策略:

(1) 采用漏洞扫描技术, 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

(2) 采用防火墙技术、N A T技术、V P 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 (IPsec) 、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 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3) 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

(4) 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4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D D o S (分布式拒绝服务) 攻击由于易于实施、难于防御、难于追查等特点, 已成为当前网络中流行的攻击方式, 威胁与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D D o S攻击不仅局限于单一目标, 网络本身也逐渐成为D D o S攻击的牺牲品, 网络链路、路由交换设备、运营商的D N S服务系统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D D o S攻击的侵害。

对入侵行为的防御, 防火墙是企业级安全保障体系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各式各样的攻击行为还是存在, 这表明有某些攻击行为是防火墙所不能防御的, 比如说应用层的攻击行为。

想要实现完全的入侵防御, 首先需要对各种攻击能准确发现, 其次是需要实时的阻断防御与响应。防火墙等访问控制设备没有能做到完全的协议分析, 仅能实现较为低层的入侵防御, 对应用层攻击等行为无法进行判断, 而入侵检测等旁路设备由于部署方式的局限, 在发现攻击后无法及时切断可疑连接, 都达不到完全防御的要求。

入侵防御系统 (IPS) 实行在线部署, 相对于入侵检测系统 (I D S) 旁路部署, 实现了从I D S的被动防御到I P S主动防御的质变。入侵防御系统 (I P S) 可以保护防火墙等网络基础设施, 对Internet出口带宽进行精细控制, 防止带宽滥用;可以抵御来自Internet的针对DMZ (demilitarized z o n e, 隔离区) 区服务器的应用层攻击和来自Internet的DDoS攻击;可以抵御来自内网攻击, 保护核心服务器和核心数据, 提供虚拟软件补丁服务, 保证服务器最大正常运行时间。入侵防御系统以透明串联方式部署, 实时分析链路上的传输数据, 对隐藏在其中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断, 专注的是深层防御、精确阻断, 这意味着入侵防御系统是作为安全防御工具存在, 解决实际应用上的难题, 进一步优化网络的风险控制环境。

未来, I D C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已经成为IDC运营商们考虑的重点。显然, 加强I D C中心网络安全, 不仅使其I D C的管理和服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面, 同时, 也促进了整体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IDC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网络攻击的手段, 针对IDC中心的网络实际情况, 从理论上提出了网络安全设计的原则、安全防御的策略和措施, 列举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相关技术, 探讨建立综合性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确保网络及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IDC,网络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防御

参考文献

[1]高永强, 郭世泽.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大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发展 篇9

网络信息化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如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网络信息化克服了空间距离、经济发展差距等障碍,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可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是民众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挑战。如政府的权威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在网络社会,民众不只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且还在不断地制造信息、发布信息。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信息化网络发展作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

网络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相关影响

1. 网络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影响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创新社会管理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服务社会及群众,这个创新的过程依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措施为基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后的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当前国情显示,尽管社会组织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并未改变,转变这种主导模式就是未来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整个过程的有效进行,必须依靠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动力支持。

1.1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梳理社会关系,降低沟通成本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关系复杂情况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能够获得较好的梳理,社会矛盾的疏导更便捷,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社会管理涉及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公布,建立决策层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有助于政府获得来自社会更加真实的信息。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消除信息与决策层之间存在的沟通不畅通或人为阻碍等问题,能够加速传递信息,降低信息失真的概率,更好地避免信息延迟或拖延导致的决策失误或滞后等问题,有助于降低决策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实现社会各方与政府之间的全面交流与沟通,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服务群众的功能。

1.2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创新服务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并转变政府服务的手段和功能。传统的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差,服务的手段单一,服务的形式简单而非主动,社会公众必须自主寻找服务部门来解决问题,政府传统中服务都是被动处理,服务水平差。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于政府,形成电子化办公服务平台,服务手段和内容均可丰富,也有助于加强各个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技术和手段增加,优化服务质量。

1.3网络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精细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降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成本,信息传递便捷和有效率,增强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心。政府服务的内容和管理模式转变,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将公众参与和服务公众相互结合,实现服务平台的高质量服务水平,社会公众认可程度更高。如此,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服务会抱有更大的信心,对政府的服务满意度提升,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服务平台,缩小与公众的期望差距,提供优质服务。

2. 网络信息化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消极效应

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管理服务,作为新事物的存在,无法避免双重性的发生,首先肯定新型社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便捷,其次,需要面对信息技术运用差异情况下的负面作用,积极消除不利影响。

2.1网络信息化带来的“过度参与”,使政府面临无政府主义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共享带来的优势在于为公众提供自由言论并且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公众参与其中的自由权力也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引发“过度参与”,政府面对公众信息过度膨胀下的无政府主义挑战,影响社会的有关政策的决定和社会稳定。信息自由流动在团结人心上能产生积极效果,但也能够分化国家,全球网络化带来的信息泛滥,政府面对社会因为“过度参与”导致的无序状态,在前期无监管措施应对下,很容易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健康发展。据此,网络信息化带来自由参与权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度参与”下政府管理上的风险,制约了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进程。

2.2网络信息化引起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所处的阶段不一致,不均衡的情况明显存在,而且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存在状态。20世纪末,全球互联网用户中OECD(世界经合组织)地区就拥有95.6%的份额,94%的网页是英语;部分的发达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潮流的主角,英语占主导存在于互联网络中。这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均衡差异情况严重,一方面少数国家和地区网络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的应用基础强。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国家与地区利用信息技术水平很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弱现实,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讹诈”和“信息安全威胁”,并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外衣,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而被信息技术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竞争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国家产生的影响明显。

2.3网络信息化引发政治参与的程序化

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发展,政务公开已经不是时代的难题,而公众的要求也很高,政务公开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首先,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务廉洁和高效运行,公开的信息方便公众,其次,公开的程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及信息技术水平,巨大压力也随之产生。同时,政府主导的网络信息平台,很容易因为政府当局考虑自身或有关团体利益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实现目的,甚至通过虚假信息来迷惑公众来达到目的。因此,如何有效遏制和区分真实虚假信息,也成为公众参与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状态,很容易降低公众参与的热情,直接导致政治体系发展与社会管理科学发展相悖,民众对社会管理失去信心,不利于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将会走向政治停滞和政治混乱。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对社会管理发展的综合措施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社会管理模式均带来转变,制度创新应运而生,改变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发展。

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监管互联网

法制建设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监督和保障网民权益的作用,依法管理互联网是全球发展的趋势所在。自1978年来,美国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互联网已经出台超过130多项法律法规,该国作为互联网法律制度最多的国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西方国家均通过网络安全法律健全,对网络自由言论给予监督,上网行为监控,网络监管覆盖整个国家。为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应根据互联网发展的两面性特点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国情,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给予法律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社会管理的消极作用。

2. 通过制度化建设应对网络舆论

政府构建社会管理体制因为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而面临巨大压力。公务员的言行将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网络舆论扭曲或放大情况,网络攻击的方式虽然有效起到监督作用,但是部分廉政的公务员也很容易受到攻击,难以解释。统计资料显示,网络舆论监督类信息统计中,占85%的信息是针对政府及有关人员开展的负面信息。当前,在应对网络舆论攻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的应对机制,比如,网络舆论造成网络事件后,政府往往是被动处理,处理过程、结果等有关环节的处理也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讨论。当前政府在网络舆论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并未形成一套完成的体系来应对舆论压力或舆论事件。政府应采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被动局面,通过构建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控体系。当前政府也在积极努力,进展程度也有待加强,网络监控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纠正网络舆论过于偏激,对网络事件的前、中、后过程都形成信息快速筛选、甄别及处理的全过程处理体系。网络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在取证清晰有效的基础上来开展有关行为活动,及时通过权威媒体来公布事件或信息的真是情况,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3. 引导网络舆论,打击网络犯罪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信息泛滥,政府必须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责,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教育和宣传,有意识地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避免被动受攻击。政府应对众多网络事件,需要有专业和快速的事件处理能力,并及时在权威网络媒体来公布事件原委,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误导大众,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政府部门通过舆论引导,将整个网络环境的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多种渠道来构建舆论传播体系,强化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通过良好的价值观来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强网络舆论的道德提升,在宣传教育下构建良好的网络氛围,建立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机制,政府积极为民众服务,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社团发展局面。为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监督,有效地应对网络犯罪,严惩不贷,避免网络犯罪危及广大民众的利益。

4. 创新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首先,要掌握社会舆情,疏导社会情绪,防范于未然。其次,要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掌握主动权。第一,信息透明是缓解危机的重要前提。第二,让事实真相始终走在谣言的前面。第三,以坦诚的姿态回应议题,主动回应而不回击。再次,要善于举起正义大旗,运用“切割”战术,抢占制高点。最后,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同群众打交道,增强应对力。

5. 强化对新生社会业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

对于潜在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新生业态,比如远程医疗、医疗保健档案交换平台和网络教育等,国家可从政策和投资两方面提供扶持。这样的新兴业态攸关未来国计民生的基础,不适合太多商业气息。由于各机构出于对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往往不热心开展相关工作,甚至有抵制情绪。国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来推进相关工作,并加强宣传,让国民对此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以防服务机构的短视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及相关协会可以组织举办网络文化节,评选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树立和完善网络文化的积极形象。IT实训可以市场化操作,教育部门要对其服务质量,物价部门对其服务价格给予指导和监督。

6. 增强网络信息促进社会就业的综合效益

在劳动就业领域,网络信息技术对业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网络招聘”行业,其次体现在新增职业类型方面。网络招聘行业促进了求职招聘信息的传播,提升了求职和招聘的效率。目前中国的网站招聘模式主要有5种基本模式:基金运作模式、上市模式(前程无忧)、合资模式(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区域性模式(南方人才网等)。应依据不同的模式分类予以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收费标准、虚假信息甄别以及网络招聘各个程序的规范化管理。

7. 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社会保障工作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政府之间的职责和权利,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服务民众,构建信息全面、服务全面、功能全面的社保信息化管理体系,对社会矛盾等问题的处理更加有效和快速。同时,建设过程可以考虑引进多种渠道资金的参与,提高建设效益,整个过程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之中。

8. 提高社区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

信息社会中对网络理性表达的引导 篇10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海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收、传播信息,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大众在信息社会中表现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本文试以内地儿童香港街头便溺事件为例,检视信息社会中诸多舆论失控问题,以期打造一个理性有序的网络环境。

2“内地儿童香港街头便溺”个案介绍

2014年4月15日,一对内地夫妻带孩子在香港旺角旅游时,因孩子要方便,但无法及时等到进卫生间,家长便让孩子在街头方便。期间,香港青年王某拍摄了小童当街方便的过程,孩子父亲发现后,想取回拍摄内容,王某不给,双方发生冲突,路人拍下冲突过程并上传至互联网。4月21日,凤凰卫视视频网站转发了这一视频,主持人闾丘露薇在其个人微博上称“这条视频只是事件后半部分”。

不少网友在观看了视频后,在闾丘露薇微博的评论中质疑其描述事情经过不全面。他们认为,从视频来看,母亲是用纸尿布接尿,并没有让孩子尿到马路上,而且没有打路人,只打了拉车人的手。间丘露薇的这条微博随即招来网友不满,网友指责闾丘露薇隐瞒事实,忽略了父母主动带小孩去厕所排队,并且在小孩小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的细节。

此事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两地网民展开激烈争论,内地网民纷纷对年轻夫妇的行为表示理解,认为对于幼儿来说,便溺无法控制,应该对之怀有宽厚之心,而父母因为王某拍了小女孩的私处,这才夺走记忆卡,情有可原,认为这一冲突的根本,在于港人对内地人心存歧视与偏见。此时,这件事情已由最初的公德、素质的讨论,演变为两地网民的对立声讨。

随后,香港警务处公共关系科与香港媒体逐步还原了事件真相,当街便溺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小男孩,也并非是母亲用纸尿裤接尿,而是小男孩在大便后,母亲用纸给他擦屁股。至此,内地网民之前就此事所总结的“四宗罪”不攻自破,讨伐港人的网络舆论渐渐平息。

3 该事件反映出来的两种网络行为和思想

内地儿童香港街头便溺事件,发生于4月15日时,最初并未引发大规模关注,直到21日,闾丘露薇发布微博后,才发酵成一起被广为关注的舆论事件。从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社会互联网上常见的两种现象。

3.1 网络集群行为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络参与者可以就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讨论,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实现网络中的“民主协商”与“公共参与”,而这种“自由表达”也很容易产生网络集群行为。

在事件爆发的初期,网友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而只限于对事件表面的了解。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匿名的参与者可以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借助虚拟身份这一隐身衣,随心所欲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这些观点和意见中,理性的声音和非理性的声音并存,但在集群行为的爆发期,网友的情绪化表达往往被放大,理性的声音往往被众人一边倒的发泄、谩骂所淹没。

3.2 网络地域主义

网络地域主义,笔者引申自“网络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所谓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行为的总称,它是民族主义在网络条件下的新发展,以网络作为平台、途径,进行相关的传播和行动,很多研究者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一种思想和言论行为。比如,因某事而发起抵制某国商品的网络行为。

儿童便溺事件中,这种狭隘的非理性心理表现为网络地域主义,内地人、香港人被人为贴上标签,内地人被定性为“不文明的,有恶习的,野蛮的”,而香港人则被定性为“目中无人的,冷漠的,自视甚高的”。在这种地域主义的指引下,两地网民都带着刻板成见看待此事,在未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随意判断,因而引发了网络论战。

一个人的行为有问题,不能代表一群人的行为有问题,随意贴标签只能让社会不和谐。互联网虽然构筑了一个“地球村”,但并没有把地域差异完全抹杀,反而,由于传播的便捷,地域差异被夸大。比如河南人、新疆人、东北人等,都被贴上了不同含义的身份标签,由某一个人引发的事件,往往升级为不同地域网民的口水仗。网络地域主义是网络非理性表达的一个表现形式,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众包:网络社会的社会生产 篇11

『 悦读推荐 』

本书是继《长尾理论》之后的重要商业书籍。本书回答了《长尾理论》遗留的一大悬念。在长尾中作者详细阐述了长尾之所以成为可能的一个基础,但是没有详细解读,本书就是对这一悬念的详细回答,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包”这一概念也成为一个标准术语被商界广泛重视。

作者:[美] 杰夫·豪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36.00元

【 名家点评 】

每个人都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或才华。众包作为桥梁将“我”和“他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特质,每个“我”都站在众包的中心,这不是人类最近一百多年来商业社会的思维习惯

这不只是一场互联网的变革,这是整个商业的变革;这也不只是一场商业的变革,这是整个社会的变革。简单地说,“众包就是社会生产”。众包的出现,始于开源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证明,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能够创造出比诸如微软公司等商业巨头所能够生产的更好的产品。互联网的无限连通凸显了这一点:社区比公司更能够有效地组织起人才资源,一项工作的最好人选就是最想做这个工作的人;而评价一个人工作表现的最好人选,就是他的朋友和同龄人。当然这些人必须有着极大的热情来持续改进这一产品——只要能创造出人人受益的美好事物,人们就觉得快乐,愿意贡献。那么,众包将来到底会有多普遍?“这个星球的上网人群已经超过10亿,这些人每天大概有2亿到6亿小时的空闲时间。”每一个公司,每一个企业家,以及每一个有好点子并知道如何将这个点子付诸实践的人,都有责任让林林总总的众包得以实现。

大规模的业余化:“多样性打败超人能力”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此媒体非彼媒体:由非专业人士创造内容。一个孩子制作的广告,与一个科学家在闲暇时尝试发明一种新的有机肥料本质上并无不同。相同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廉价的生产成本,大量过剩且分散的天赋和创造力,由一群志同道合又充满激情的人组成的网络社区来从事生产。

群体智能是集体认知的一种形式,“蚁群行动起来就像是一个器官里的各个细胞,在蚁群中发挥作用的就是集体认知”,汤普森在《虚拟组织》中说,这也能在人类的选举中看到:上百万人的选择产生一个结果。自20世纪初,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者们都开始研究这一现象。互联网出现后,群体智能有了更大的应用。但“此大众非彼大众”,由于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今天的业余工作者已经大大超越了昨天的专业人士。

众包通过三种形式应用群体智能。第一是预测市场,如预测总统竞选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胜者,其功能很像证券市场。如:购买哪一种服务、接受哪一种教育、选择在哪一个行业里就业、企业要开发哪一种产品,当然也包括要购买哪一只股票……谷歌、微软、德意志银行等企业,都采用过预测市场的方式来帮助公司制定战略。市场比专家更胜一筹,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马隆在《工作的未来》中解释:“其实很简单,中心计划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如分散的销售人员掌握的那么多。”第二是解决问题。需要帮助的人将问题在网络上公布,问题就会被一些也许身份你都无法确定,但可能帮得上忙的人看到。“创新中心”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它拥有分散在各地的14万名科学家,为世界500强公司解决棘手的研发问题。第三是汇集创意。这类似于网上论坛,只不过要花几周时间而非几个小时。“点子汇”和众包很像,只是前者对提交内容的要求更为开放。这些点子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是用于创新。并不是互联网实现了众包,它只是极大地改善了众包的效果。

众包植根于一个平等主义原则:每个人都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或才华。众包作为桥梁将“我”和“他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特质,每个“我”都站在众包的中心,这不是人类最近一百多年来商业社会的思维习惯。自然创造了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存在于一大群人中时,就构成了多样化。学者和企业家们还发现,我们的差异之和是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17世纪的哲学家蒙田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意见完全相同,正如两根头发、两个谷粒都不尽相同。”他辩称:“我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我们全然不同。”网络时代,这更将成为常识和每个人的品牌价值。

虚拟组织既是公司,更是社区

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认为的“下一个社会”,“既是一个知识社会,也是一个组织社会,因为只有通过组织化的实践,知识才能够产生效用。而且,这个知识社会中的企业更像一个社会化和网络化的非营利机构”。众包的实践验证了德鲁克20多年前的预见:其一,众包的知识组织也是一种类学术机构。同样早在198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脑专家理查德·斯托曼就决定一个人对盖茨开创的软件工业宣战,他还为黑客团体模糊的偏好下了“专业团体”的定义:“这是伟大革命的第一枪,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听到。”其二,就是本节的主题:组织更像一个个非政府组织和社区,而不是公司。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公司制就是人类最好的生产方式。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也认为,“公司制不过是人类社会近150年来选择的一种生产方式”。就在撰写此文前一星期,笔者收到了IBM(中国)公司的一个会议邀请——这家全球最大规模传统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电话的另一端问道:“您企业目前的人员规模有多大?”我半玩笑、半认真地回答:“所有的网站社区参与者都是价值中国网的供应商,我们甚至将用户变成了企业股东,我们的规模比IBM更大。”

“当众包和互联网结合的时候,它的核心就不只是技术了。分工没有改变,只是更虚拟了。”组织的虚拟化,其实早就开始了。以往的一种组织虚拟化叫做“外包”——外包,是由企业将非核心的服务交由另一个企业来完成。而众包走得更远,甚至将核心业务交由组织外的个人或一个团体来完成。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VISA信用卡:这家世界最大的公司其实是一家虚拟企业。VISA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迪伊·霍克于1992年被美国《金钱》杂志评为“过去25年间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八大人物”之一。他非凡的商业思想使VISA成为一家由所有信用卡持有者共同拥有的虚拟企业。迪伊认为,商业和金钱并不是人们生活的全部,应当尽力地消除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企业要与用户共同经营、拥有,要建立商业生态系统,用东方的整体论而非西方的还原论来思考商业,研究虚拟组织中的复杂性科学等。——不知是不是巧合,VISA公司成立于1969年,与互联网在同一年诞生!

消费者也不会在真空中创新,他们形成了“用户创新社区”。社区有一个重要功能:为志同道合的人们提供社交场所。但用户之所以能在社区中更好地创新,最重要的原因是社区的架构为创新者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创新者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以及网上论坛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工作中,社区成员利用工具改进、评估、整合工作,而这些工具大多数也是他们自己开发的。这就像互相协作的各种社会团体或合作公司。为了让社区更有效率,成员们要遵守一个公认的社交规则:免费公开自己的创新内容,改进他人的创新内容, 放弃相应的私人利益。

结语:社会生产的更多推动力

从一个更宽的视野,我也尝试着用几十个关键字描述一下我们已经置身其中的2.0网络世界和网络社会:个人品牌、微媒体、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数字移民和数字原住民、个人的全球化、“平”的世界、去中心化、用户创造价值、产消一体、长尾效应、维基经济、P2P、社会生产、无市场经济、数据为王、商业生态系统、无时间的空间、无空间的时间、虚拟现实、虚拟企业、跨平台工作流、开放的社会化、市场即对话、语义网络、云计算、无处不在的移动、六度空间、小世界理论、社会信任、社会资本、文化认同、商业和政治民主、网络社会……

任何人希望用几千个字来全面描述本书内容的任何努力,都将是挂一漏万的—去认真阅读和享受《众包》吧,它帮助你预测市场和投资未来,它描绘了新社会生产和新商业的完整画卷。

『 点评人简介 』

林永青:

信息网络化社会 篇12

据CNNIC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2012年7月第30次所做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 搜索引擎用户总量达到4.29亿人, 是仅次于网络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工具, 较2011年底增长2121万人, 半年增长率为5.2%,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手段和工具, 是网民在互联网巨大的信息中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工具[1]之一。

1、什么是“搜索引擎”

随着互联网网上内容的极大丰富甚至泛滥, 信息本身的价值正在被创造海量信息的网络本身所消减我们正逐渐从“信息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与“信息经济时代”的重大区别在于:“信息时代”强调信息本身体现的价值, 认为只要解决信息资源的短缺问题就会带来其本身价值的提升, 从而产生利益;“信息经济时代”则认为信息本身并不稀缺, 稀缺的而是人们关注的信息, 即人们的“眼球”。计算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在使信息泛滥, 以前视为宝贝的珍贵信息正在走向“垃圾化”, 只有对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进行搜索甄别、加工、提纯、分析和挖掘, 才能发现真正的的人们关注的信息, 带来互联网信息价值的提升。而网络搜索引擎正是代表了这一趋势得发展, 将人们对信息的使用从被动接收变成一种主动要求, 在为人们提供搜索服务的同时, 也为搜索引擎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Google、百度的兴起恰好说明了这一切。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价值逐渐凸现出来, 使得网络虚拟信息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对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网络社会形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2、“搜索引擎”引发的变革

随着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Page Rank新搜索算法的应用, Page Rank核心是根据流出和流入网络页面的超链数目, 计算出每个页面的Page Rank值。这种方法使得搜索引擎公司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搜索服务的同进还可以获取高额的经济收益。传统广告商发现了基于搜索的广告这一新的广告形式, 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广告的有效到达率问题。当网民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商品操作时, 用户除了会得到有关这个品牌的网络链接页面外, 还会有与这个品牌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出现在页面上, 并且这些网络广告只会传达到广告商选定的特定消费者人群, 广告商只需要在网民点选广告时付费, 便能够从互联网搜索市场上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根据互联网研究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s的数据, 在使用搜索引擎的市场执行主管公司中, 有76%的公司认为上下文广告比标题广告效果好, 有64%的公司计划增加在该领域的投入[3]。互联网信息价值已经开始转向以搜索引擎为核心而展开的时代。搜索引擎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化为“吸引力”, 将庞大的隐藏目标客户锁定在“关键词”里, 解决了传统企业百年来营销和市场推广的难题, 成为技术改变价值模式的典范[4]。搜索引擎成为网络信息社会价值的关键, 就在于它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 使得互联网的高新技术和企业的商业价值开始合拍, 让互联网信息价值在发展中充满机遇与挑战。

3、搜索引擎的价值分析

3.1 赢利模式

3.1.1 传统模式

搜索引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搜索引擎提供商最初的赢利经济模式主要是靠向大型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技术支持, 以及在提供技术支持收费后加入链接的模式。提供搜索技术支持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经济产出模式, 也是大多数搜索引擎公司所采用的赢利方式。这种模式向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 对于这些门户网站传过来的每次搜索服务要求, 都会收取少量费用, 同时在收费后加入链接以及收费后将链接放在门户网站突出位置成为最近比较流行的收入模式。就像在雅虎和Look Smart, 交费将能让搜索引擎公司的后台技术支持人员更加快速的审查互联网中的链接, 但并不保证加入搜索引擎服务。在现在这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 这种传统收入模式获得的经济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一般的搜索引擎服务商的运营开支[5]。

3.1.2 创新模式

在以上两种传统收入模式之外, 一种崭新的互联网收入模式-竞价排名出现了。网络竞价排名简单的说就是搜索“关键词”竞价拍卖的另外一种说法, 是一种为网络搜索对象进行排名的方式, 搜索对象向搜索引擎服务商提供的价格越高, 在搜索结果中的排位越前。比如当网民搜索“手机”时, 产生的大量搜索结果可能会铺天盖地, 使得网民无法选择, 但位居结果前列的依然最能吸引网民的注意, 也最能带来潜在购买力, 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竞价 (提供的价格越高排位越靠前) 的方式使自己的网页链接或者产品位居搜索结果的前列, 从而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对象。这种模式为网络搜索引擎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商机。

3.2 价值来源

互联网经济的商业价值的重点正在从信息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延伸和转移;或者说, 在当今的互联网上, 能够帮人有效地接收查找有用信息比帮人有效地发送传达信息显得更为重要[6]。互联网商业价值重点的延伸和转移正在推动网络搜索引擎的价值不断攀升, 互联网经济价值来源也就会不断扩展。搜索引擎的经济价值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发现

这是一个信息从无到有的过程。通过搜索引擎, 人们可以找到和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 搜索价值来源于信息本身的价值。

(2) 信息处理

这是一个信息从无序到有序, 从粗糙到精细的过程。通过搜索, 人们可以从大量、无序的信息中得到少量、有序的信息, 单位信息的价值得以提升, 获取单位价值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得以降低。在这里, 搜索的价值来源于对时间的节省。

(3) 信息私有

这是一个信息从公共到私有的过程。正如大家同时拥有相同的交通工具并不能给任何人以竞争优势一样, 在一个竞争性社会里, 众所周知的完全公共化的信息也不能给任何人带来竞争优势, 也不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能够带来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必须是稀缺的、垄断的, 必须是“私有的”。通过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或辅以人工的搜索, 人们有望获取这样的信息。在这里, 搜索的价值来源于信息的稀缺和相对垄断。

(4) 知识发现

这是一个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过程, 通过搜索技术与专家介入相结合的方式, 从互联网上搜寻和加工信息, 借助搜索和人工进行信息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借助智能化技术和专家对信息进行知识控制, 进一步发现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知识, 这是知识时代、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对搜索提出的任务, 也是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 搜索的价值来源于知识的价值。

(5) 协同整合

这是一个信息和知识从孤立, 分离到协同、整合的过程。信息和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 与搜索关联的信息和知识也与其他方面的信息 (例如广告和广告目标受众的信息) 和知识的关联, 这正是搜索排名广告和内容关联广告得以大行其道的基础。搜索引擎的价值来源于与其他互联网业务的协同效应。

以上五个方面也许只是搜索力价值来源的一部分, 未来的搜索力必定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值来源。

4、搜索引擎的发展前景

在搜索引擎发展一片大好的表象下, 其潜在的巨大危机也应该被发现和重视, 对于一些盲目的投资者来说, 很可能导致血本无归。而当资本运营、企业上市成为搜索行业的主旋律时, 国内的整个搜索引擎行业很可能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搜索引擎整合市场的过程中, 互联网技术和赢利模式的创新被极大地显示出来, 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只有加大对新一代搜索技术的研发投入才能在将来的市场发展中占得优势。

搜索力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 谁也无法准确预料?如以技术领先、品牌强大、广受拥戴的Google搜索引擎巨头来说, 它的未来也是难以预料的。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激烈, 这个行业究竟会如何发展, 向什么方向发展, 还存在许多未知元素的影响, 到底是怎么样的, 谁也无法预料?但笔者相信, 无论胜负, 搜索引擎都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向新的领域不断发展。

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其发展常常超越人们的理性思考,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人惊喜, 搜索力经济的繁荣便是在展现着这种魅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它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互联网信息社会, 理解搜索引擎技术及搜索价值, 正确对待新一轮互联网信息社会变革和竞争, 为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2012.10.25)

[2]张路.冯禹丁等.透视搜索力经济.Http://tech.tom.com (2012.3.23)

[3]Danny Sullivan.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将发生大变化.Http://www.fsst.com (2012.5.12)

[4]席爽.搜索力经济的发展、竞争与创新.甘肃农业, 2005 (2) :78

[5]游侠.搜索引擎的赢利使命.产业, 2003 (2) :40-42

上一篇:十个一下一篇:驻车制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