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共7篇)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 篇1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减少导管留置和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
4、评价控制效果。
二、器械相关感染定义
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并有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或临床医生诊断的肺部感染。
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血培养至少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段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并且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3、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近期内留置导尿管史(通常为7天内),有或无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
三、监测方法和内容
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的时间≥48小时,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以内发生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记录转出当月感染数。
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的响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3、调查登记方法:
ICU医生每天对已住进ICU和此期间新进入ICU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每个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有医院感染者由医生填写“ICU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疑似医院感染难以确诊者,应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ICU日志填写:由ICU护士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日8AM或每夜12时填写,避免遗漏。每日登记进入ICU新住进患者数;每日住进ICU患者数;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患者数,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数;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数指上月最后一日末移除ICU的患者数。新住进患者数是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住在患者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数、导尿管插管患者数和使用呼吸机患者数指当日使用该器械的患者数。
四、资料分析
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是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计算指标及方法为:
1、感染率及调整感染率的计算
感染率的表达方式2种,即病例(例次)感染率及患者日感染率。病例(例次)感染率=
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染例次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总数 ×100% 患者日(例次)感染率=
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染例次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总数×1000‰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患者日(例次)感染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调整日(例次)医院感染率=
2、器械相关感染率的计算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
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炎人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100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同期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0‰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3、器械使用率的计算 呼吸机使用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同期患者尿管插管日数×1000‰
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导尿管使用率= 使用导尿管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五、“临床病情等级”评定
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对当时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值”进行病情评定。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病人数。在评定时按当时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有相同诊断的病人,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为了方便定为每周进行评定。
六、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及反馈
在计算出各种医院感染发病率后,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ICU反馈,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3、根据ICU病人日志形成“ICU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及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包括:
“本月1日ICU病人数”指监测本月的第一天已住在ICU病人数,即上月末转出ICU的病人数。
“本月新住进病人数”指在本月新住进ICU的病人数。
“本月ICU病人天数”指本月住在ICU的病人住在ICU总天数。“本月留置导尿管病人天数”、“本月动静脉插管病人天数”和“使用呼吸机病人天数”指本月应用该器械的病人住ICU天数。
“临床病情等级”评定,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对当时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值”进行病情评定。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病人数。在评定时按当时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有相同诊断的病人,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并非所有的病人均受到评定,为了方便每月定位4周。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住院的ICU患者,转出后随诊48 h。共计248例,其中男149例,女99例;0.9~93岁,平均(42.0±20.5)岁;总住院天数为1426 d,每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75 d;COPD 116例,多发伤7例,失血性休克12例,肺部感染36例,呼吸衰竭25例,农药中毒6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急性胰腺炎10例,体外循环术后7例,急性脑血管病10例,其它11例。
1.2 研究方法
(1)由医院感染科协同ICU共同制定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明确职责和分工;(2)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方案的集中培训;(3)ICU每日固定专人负责填写ICU患者日志、ICU院内感染前瞻性调查登记表,每周对患者进行临床病情等级评定,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由主管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报告感染科;(4)对转出ICU的患者随诊48 h。
1.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
2 结果
2.1 ICU患者器械使用情况见表1。
2.2 ICU医院感染率情况见表2。
2.3 ICU医院感染中“三管”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见表3。
2.4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2]。从表1可以看出,ICU患者导尿管使用率、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85.06%、47.90%、40.67%,为此,建议ICU医护人员将每日评估患者各种导管的“去或留”或者制定ICU患者每日目标清单(包括对各种管道的评估)作为医护人员查房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将留置管道的情况列入交接班,增强医护人员管道管理意识,有效减少各种管道留置时间,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感染部位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ICU医院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占首位。因此,控制呼吸机相关感染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各种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3.3 ICU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ICU医院感染率远远高于医院感染平均水平,本次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11%(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4%),通过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原因,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至关重要。
3.4 ICU医院感染菌株流行情况与笔者所在医院ICU 2009年病原菌流行情况比较[3],菌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1-12月ICU主要流行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22.33%),而表4结果显示,2011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医院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42.24%),且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因此,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引发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迫在眉睫。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摘要: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ICU,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81(8):314-320.
[2]邓敏.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87.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3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二、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五、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八、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 篇4
摘要: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0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3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94%。单因素分析结果为,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高龄及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尝试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采取综合预防及控制措施,使得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18-02
ICU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ICU对环境的要求高,为了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需要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于ICU患者来说,高龄、侵入性操作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因素,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1]。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30例,统计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重症患者1030例,均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2年)的标准对患者行诊断,均确诊为医院感染,并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
1.2 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调查方式,由3名高年资ICU主治医生及3名主管护师逐份查阅患者病历原始记录,查阅的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泌尿道置管及气管内插管,以及气管切开术、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等[2]。规范填写表格,并统计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并以医院感染为因变量,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分别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恩熙,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ICU医院感染单因素情况分析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高龄(>60岁)、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使用、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较长等为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详见表1。
2.2 ICU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情况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使用、住院时间长等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应加强预防及控制。详见表2。讨论
由于ICU病房患者身体虚弱,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对患者康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3]。因此,明确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及预防对策,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高龄及住院时间长为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4]。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增加机体正常能量的消耗,并使患者免疫力下降。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每次使用新吸痰管,给予充分吸引。
由于手为病原菌传播的重要环节,所以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每个病房均应配置快速手消毒剂供医务人员使用,并提醒以污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之前首先洗手,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应保持ICU病房内的环境卫生,注意温度与湿度控制,每天定时开窗换气,将温度控制在22℃~24℃,将湿度控制在55%~65%,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加强对呼吸机等仪器设备的管理,注意对呼吸机等仪器设备的保养,并对其表面进行擦拭,用物使用后均应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做消毒处理。规范仪器擦拭管理,严格执行一床一巾一消毒管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院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幅降低,有效维护了病人的治疗。
综上所述,ICU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侵入性操作、高龄、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等,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管理,严格制定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消毒及保养,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 篇5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可见,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损坏了天然屏障,使细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留置导尿管,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预防并发症。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 14-15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 篇6
一、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
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按照调查表(表1)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并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一个月。
监测周期为三个月,自2013年4月1日开始至2013年6月1日,进行一次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并制度定整改措施。
表1 一类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病人姓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月 天)住院号: 入院日期: 手术名称: 手术类型:急症 择期 手术日期: 手术持续时间: 分 手术切口: 手术医生: 手术医生职称: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切口类型: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麻醉方式: 全麻 局麻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失血: ml.输血: ml.术前外周WBC计数:。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手术切口感染:是 否 若是: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 肿 热 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 血性 脂肪液化 其它 外科引流: 是 否 瘘管: 是 否 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 无
若感染,部位名称: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三、资料分析
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 ×100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
㈡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
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麻醉方式和是否为急症手术来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详见表2。
表2 危险因素(ASA评分)的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手术时间(h)≤2 0
>2 1
切口清洁度
麻醉方式
急诊手术
否 0
清洁 非清洁 全麻 非全麻 是 0
0 ㈢计算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100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手术数
㈣计算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ARIC)
危险因素指数等级不同,则不能直接比较感染率的高低,需对手术病人的危险因素指数等级进行调整。
∑(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平均危险因素指数=──────────────
手术例数总和
㈤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
某医师在该时期手术后病例的感染病例数
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
㈥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生感染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的感染例数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专率=───────────────────── 某医师对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例数
㈦医师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感染专率
医生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四、资料反馈
2011医院感染监控方案 篇7
一、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
1、各科室经治医师或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成员,在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应及时填写《赣县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报告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对院感病例进行调查。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将监控资料及对各科执行医院感染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出书面汇报,同时向各科室做出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及反馈。
3、每月对当月的归档病历进行回顾性监测,查找漏报病例,并计算漏报率及医院感染实际发病率。
4、开展至少1项目标性监测,每季进行总结、分析,定期将监测资料反馈于相关科室。
二、做好消毒灭菌及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监测。
1、每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治疗室、产房、换药室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2、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器械设备进行微生物监测。
3、不定期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手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及时向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并督促各科室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医院感染科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特别是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每月进行总结,分析,并向医院感染委员会做出书面汇报,同时向各科室进行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反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推荐阅读:
ICU医院感染07-24
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01-17
2024医院感染目标责任书09-11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11-08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05-23
综合医院护士医院感染09-09
医院感染分布06-07
合并医院感染07-02
病房医院感染07-31
医院感染疾病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