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2024-10-20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共8篇)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说明

(2011--201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延边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接指导下研究制定的。《规划》以人力资源、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以“十一五”规划期为背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描绘出未来延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宏伟蓝图,是今后延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的基本框架

《规划》共分四章、十八个小节。第一章发展背景,分六节内容,即“十二五”时期具备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宏观环境。第二章总体思路,分四节内容,即“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发展主线、重点、动力和方向;在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在重点工程上,提出了完成任务目标的措施保障。第三章工作举措,分六个小节,主要内容是: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总量和质量;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队伍建设;

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宽松环境;“延龙图”一体化的实施、珲春窗口城市的建设,为开创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创造了平台;《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为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保障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挑战严峻,“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型经济增长道路,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会继续增强;劳动力市场就业保障的统一,促进人才流动更快捷,落后地区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压力更大;“长吉图”规划的实施,省内人才就业扁平化,我州将面临更大挑战;社会新矛盾的不断涌现,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将造成社会保障压力的持续增大。

三、规划的总体构想

《规划》的总体构想集中体现在下述方面: ——指导思想

《规划》在基本框架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期间,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就业和保障为重点,以“五项工程”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安排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着力点是:充分利用我州独特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搭建人才创业支撑体系,提高人才成功机率;充分营造人才使用环境,创新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着力点是: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全民创业促就业机制,搭建公平就业平台。

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着力点是:完善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着力点是:规范录用程序,把好公务员“入门”关;加强各类培训,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完善岗位管理,提高公务员行政效能。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2

一、电力行业面临的新战略与新要求

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 首先需要对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总结, 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基准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下面通过SWTO分析法对电力行业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

1.优势

电力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例如累积资本雄厚、管理和运作体系完善、客户资源充足稳定等, 有利于吸收与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客户资源, 这将保持拥有丰富的内部人力资源和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 在人力资源质量数量和客户渠道方面都处于优越水平。

2.劣势

电力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管理职责不清、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组织结构重叠等不完善的情况, 导致企业无法对外界变化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而且受国家垄断保护的影响, 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 一旦出现竞争, 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机会

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国家发改委指导下的改革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组织结构调整与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抓住机遇, 实现组织结构的重整与竞争优势的巩固,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 发展智能电网、绿色电网已经成为国内外电力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韩国实施绿色增长战略, 美国已开始大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 欧盟也将智能电网作为建造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努力构建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现代电力工业体系的发展目标。

4.威胁

电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 对用电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 打破了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 电网企业在电力交易中的枢纽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之下, 消费者只能够在本区域内购买电能, 电价也有国家统一制定, 各个区域的电力公司在一定时间之内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电能用量大户是可以向电厂直接购电的, 在配电、售电领域中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竞争。市场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开放式的电力市场, 供电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问题, 如何吸引、满足与扩大消费者将成为电力企业竞争中的关键。此外, 来自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竞争压力和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带来的压力也不可小觑。

二、电力行业人力资源规划概要

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帮助企业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重点;其次要通过人力需求分析技术, 对企业未来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等条件进行明确, 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础;最后, 对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应主要抓住以下四点。

第一,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部应该明确企业战略, 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规模、发展远景、人才需求等。经营规模为人力资源奠定基础, 远景价值决定人才使用成本。只有明确企业的整体战略, 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 摸清人力资源状况。内部人员素质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人力资源分析才能够准确判断人力资源内部状况, 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人力资源内部状况主要包括员工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如员工的学历、技能、知识、素养、眼界、意识观念等, 企业应该通过教育培训或者文化熏陶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 确保能最大限度发挥和提升员工的潜能。

第三, 确定人岗匹配需求。人力资源规划的开端, 需从各个职能部门岗位配置及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做起。首先需要对企业部门岗位的配置情况进行明确, 做好岗位分析与胜任力评价, 以此为基础确定岗位的需求, 协助决策者形成人力资源战略。

第四,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 为企业的高效经营提供人才保障。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规划, 确保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质量。

三、电力行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1.供给预测法

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从整体上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首先, 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两种方法, 一种是现状调查与员工技能列表方法, 充分了解员工的技能现状, 更好地进行人员配置与员工培训;另一种是人员接替方法, 通过对员工的培养与塑造, 强化其忠诚度, 针对固定的职位进行员工招聘和员工选拔, 对企业员工的流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 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三种方法, 第一是信息调查法, 依据企业需求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与了解;第二, 资料查阅法, 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员数据进行查阅, 确保内部人员流动的科学化, 降低企业的人员管理成本;第三, 代理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通过外部机构为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节约企业的时间与精力。

2.需求预测方法

(1) 经验预测方法

经验预测方法指的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所有的预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企业只有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够降低偏差, 更好地进行人员需求预测, 重新规划与建立新的岗位职责。

(2) 情况预测方法

情况预测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最基本的方法。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 如果企业岗位设置存在短缺, 则需要进行招聘。在人力资源预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员工的离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

(3) 专家预测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预测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预测需求了, 需要通过技术专家为企业选择与推荐更加合适的人选。专家在预测的过程中也要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 从而实现预测可靠性的提高。在进行专家预测的过程中, 只有熟悉电力领域的专家才能够进行需求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

3.供需平衡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第一, 通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第二, 通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科学管理实现人员合理和及时调整;第三, 从企业外部引进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 往往忽视了内部人力资源规划, 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了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三种情况:第一, 供需平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即使出现了供需平衡的情况, 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与人员的流动而被打破, 无法长期维持, 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断趋向供需平衡的状态。第二, 供不应求。企业中经常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 应该依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更有远瞻性地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主要的措施包括人员定向引进、员工培训、员工招聘、提高自动化水平、建立兼职临时计划等。第三, 供过于求。人员过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素质低下人员、开展岗位精简工作、安排临退人员、关注员工健康、强化教育培训、实施工资等级制等。以上三种供需情况都普遍存在于电力企业内部, 当前一些基层单位, 较多在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之间进行人员合理调配流动来无限趋向于供需平衡。

四、人员供给状况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之后,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人员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平衡的措施。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结构包括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需平衡三种情况, 主要的解决方法为:

1.供过于求

人员过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素质低下人员, 将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员进行清减;开展人力资源供给配置活动, 依据企业发展增长点实现人力资源供给配置的重新调整;安排临退人员, 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临退人员提前退休;强化教育培训, 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 鼓励员工进行自谋职业, 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实施工资等级制等。

2.供不应求

企业中经常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 应该依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更有远瞻性地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主要的措施包括人员定向引进, 依据具体的岗位需求引进专门的人才;员工培训, 对企业员工进行必要点技能培训, 使之能够适应更好层次的工作需求;员工招聘;提高自动化水平;建立兼职临时计划, 包括返聘已退休人员、招聘临时工等。

3.供需平衡

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即使出现了供需平衡的情况, 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与人员的流动而被打破, 无法长期维持, 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断趋向供需平衡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 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的人事活动对其进行调整, 保证这种平衡状态的延续。

五、结束语

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质, 电力行业长期处于传统管理机制模式下, 导致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领域未能积极发挥能动性。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 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促进企业实现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 更好地抓住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机遇, 强化国企发展引领力。因此, 电力企业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一方面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另一方面能够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文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6 (76) :123, 127.

[2]张庆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业家, 2013, 20 (27) :241-242.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市场;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组织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更多地浸入组织管理之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中国有句俗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因此,组织要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规划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系统评价人力资源需求,从而拟定一套措施,使组织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组织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组织目标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现代工业组织产生以来,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了一种管理活动。二十世纪初,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工人,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是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管理意识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生产必须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性人才的必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复杂性也随之提高。经过六十年代的人才供求平衡的研究,到八十年代管理接班人计划、精简计划、组织再造与兼并收购等方面的注重,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说来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与运作之间的衔接点。组织的战略规划包含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产品规划、市场规划等,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协助组织在财务目标、产出目标、产品结构、技术和资源需求等方面完成组织预期的目标。一般而言,组织在确定了业务发展计划后,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帮助组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并确定所需要的员工数量和种类,进而设计具体实施方案以达到实现组织战略之目的。

二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协调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平衡的契合点。变化是市场不二的法则,组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敏捷的反应。对于一个动态组织来说,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不可能自动实现,因此就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的供求预测予以调整,甚至在变化之前及时制定出应变措施已达到消除差异实现平衡之目的。

三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起点。人力资源规划是任何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首要步骤之一。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组织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其他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人员的招聘选拔、报酬福利、教育培训等各种活动的目标与实施做出具体而详尽的安排,以实现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效用之目的。

四是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成本的降低点。虽然人力资源对组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给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开支。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可以将员工的数量和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节省人工成本支出,实现人力资源理性管理之经济目的。

五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员工生产动力的生长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助下进行的。借助于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能有更多的机会预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训,这样会使员工满意度增加,从而获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想结果,比如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较少的工作事故和更高的工作质量等。

二、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它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且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经营计划相吻合,针对组织的各种战略,诸如战略性扩张及收缩、战略性裁员、战略性外包、战略性重组、战略性转移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战略。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为了当前发展需要,较多地考虑微观因素,为达到组织战术目的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计划,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包括组织的结构设计、职位设置、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等内容,目的是解决组织定岗定编问题。要依据组织远期近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工作标准与规范,进而制定定岗定编计划。

人员配置规划:主要包括组织中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职务变动以及职务人员空缺等内容。具体由人力分配规划、人员晋升规划、调配规划、招聘规划、退休解聘规划等组成。

人员补充规划:该计划目的在于使中长期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和数量上得到合理补充,做好人员预测,从人员经验、培训、年龄等各方面适应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的目的是依据组织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手段,为组织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包括挑选现有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积极涉猎社会上稀缺、组织未来急需的人才等方面。

薪酬激励规划:该计划是为了减少人才流动,提高员工士气,改进员工工作绩效,同时确保组织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一般包括工作政策、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等。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含个人层次和组织层次两个层面。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为自己设计的成长、发展和不断追求满意的计划。组织层次的职业规划是指为了增强组织成员满意感,而制定有关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的计划,它强调两者的协调配合,在实现组织目的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阶段,这一部分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即对组织所处内外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政策法规等,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目标、主要经营活动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等。

二是人力资源供给需求的预测。需求预测主要进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方面的预测,即为达到组织战略目的,需要多少数量员工,年龄、专业、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方面标准怎样等。供给预测是指对组织现有人员状况作出清晰了解,同时要考虑员工的辞职退休等变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组织所处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即供大于求、供不应求、或供求相等,从结构数量等方面寻找供需均衡的契合点。

三是规划的制定。即根据人力资源供需情况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以上提到的岗位、配置、补充、培训等各种规划。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反复研讨、调整,才能达到为实施组织战略服务的目的。

四是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即对规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从是否达到目的,有何问题,原因在哪里等方面进行,并作出报告。

三、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4

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作者:李联合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问题的提出

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平原,只有小块山间盆地,属闽中火山岩地貌,海拔高低悬殊达1377米,地形坡度大。

从历史数据看,我县的雨水资源还较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3-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3-6月锋面而形成的降水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的年降变化和年内分配变化悬殊,据实测资料,全县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962年的2358.9毫米,最小的是1971年的1069.4毫米,相差一倍多,单站的变化则更大,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富竹站1975年的2644.0毫米,最小的是双溪站1971年的912.6毫米,相差近3倍多。境内水资源各分区差别较大,入境量相差悬殊,东部的人均量和亩均量分别比西部的少41%和28%,但东部入境水量占总入境量的99%,而西部仅占1%。

近年来,我县的洪涝、干旱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全县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3个月之久,受旱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县供水公司反映,从2000年以来县城每日缺水量达1.19万m3。另一方面,屏南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以中生代火山岩系为主,岩体岩组往往风化强烈,加上断裂发育,影响稳定;土体主要为粘土、砂砾土岩组和粘土、粘性土岩组,加上坡残积土,土体结构散,抗冲刷能力低,在风期雨季处于浸润饱和状态,在地表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1987年9月10日,受12号台风袭击,13小时降雨量达145.2毫米,水稻受害10.65万亩,民房倒塌1147座,水毁防洪堤2480米,水毁公路150公里,水毁桥梁56座,总计损失价值达1796万元。

屏南县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屏南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作者就必须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照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全面、系统地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提出解决我县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对策。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针对屏南县的水利现状,笔者认为,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清除水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制订科学、系统的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指导思想。先从统一管理、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等非工程措施入手,逐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同时,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调蓄河川径流,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物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编制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正确处理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之间的开发利用关系和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利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又尽可能能相互结合,统一调配;要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兼顾远景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和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使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非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立法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的开发与联合高度运用问题,使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研究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入河排污量和环境用水量提供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供求的关系、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依法管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适时、灵活、有效、合理、科学地调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遵循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003年洪涝灾害后,屏南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兴利除害建设高潮。

几年来,屏南县全面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地水利修复工程、打井工程、河道清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五大农建工程。“五水兴农”战略的实施,对夯实水利基础,稳定农业生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已完成10座除险加固任务(小一型3座、小二型7座),建成城区防洪堤9.53公里。其次,以乡镇供水、河道清淤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山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生活供水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收面积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节水工程灌溉面积2.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累计建成80个行政村供水工程,行政村通水率达80%。第三,开展水土整治,把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机地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5

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发展规划,事关我区能否抢抓机遇,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是亭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了支持推进党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区政协有计划的组织专题调研,发动委员建言献策。现就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一、客观分析形势,把握发展进程,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

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有必要对全区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基本的分析估价,并正确判断未来几年的宏观环境和走势,从而科学把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一)“十一五”期间扩总量、上规模仍然是主要任务,但必须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综合实力不强仍然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把扩总量、上规模、调结构放到突出位置,注重引进战略性大项目,既形成规模企业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应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质量、水平和效益,走集约化内涵提高之路,在重视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

(二)“十一五”期间政府的推动作用仍不能忽视,但更应当注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盐城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由于思想观念不适应、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发育不够、企业活力不强等原因,现阶段在资源配置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政府仍须多做引导推动、统筹安排和协调组织的工作。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主导型经济是转轨经济的一种特殊状态,最终必然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经济,因此要进一步精简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将部分职能还给自然人和法人等市场经济主体,将部分职能转给市场实行公开透明运作,将部分职能转给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但对协调解决各种突出的社会矛盾也应有充分准备。无论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突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和大局,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同时,未来几年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带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将导致团体和个人利益调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建设平安盐城、平安亭湖的任务也相当艰巨。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防止各种矛盾的积累和激化、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确立目标追求,彰显亭湖特色,发挥“十一五”规划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十一五”规划必须确立亭湖总的目标追求,彰显我区的特色优势,树立起跨越发展的奋斗标杆,以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谋求最好的发展前景。

(一)争取综合经济实力和全面建设小康取得重要突破。GDP和财政收入这两项指标,基本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我区GDP由25.8亿元增加到57.55亿元,翻一番多,现价年递增22.2%,这五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投资出口拉动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加快发展仍然是坚定不移的.。因此“十一五”期间GDP年递增仍要确定在20%以上。2000―20,我区财政收入由1.93亿元增加到3.62亿元,年递增17%。剔除统计口径的因素,建议“十一五”期间规划财政年递增24.6%以上。财政收入应主要考核确能体现财力增长的一般预算收入,避免非可用财力扭曲掩盖地方财政的实际状况,防止靠“竭泽而渔”来增加财政收入。今后还应特别重视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目前我区该比重已由的7.5%到年的6.3%,与全省、全国的15.8%和18.6%相比,仍分别低8.3和12.3个百分点。这种差距一定程度上是产业结构不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因素导致的,“十一五”期间应得到明显改观。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省定时间表是,市定时间为。区内自定时间,截至2004年底,我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8.03%,“十一五”是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应针对全面小康目标体系中部分差距过大、实现有难度的指标,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提出有力的推进措施,确保按期实现。这次规划编制应十分注意与全面小康计划的接轨,更加突出富民优先,“十一五”期间,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和8.05%,分别达到16650元以上和8100元以上,使全区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6

专项规划编制目录

一、区域规划

(一)镇沅县“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1、主要内容:全县经济的空间布局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编制单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农

业局、县林业局、县人口和计生局、县统计

局、县环保局

二、专项规划

(二)镇沅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1、主要内容:贫困村整村推进、贫困乡整乡推进、安居工

程、易地搬迁、以工代赈、对口帮扶、社会

扶贫等扶贫开发开发重点建设项目

2、编制单位:县扶贫办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科技局、县民宗局、县

移民局

(三)镇沅县“十二五”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1、主要内容: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编制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

(四)镇沅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移民

2、编制单位:县水务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环保局、县地震局

(五)镇沅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林业和林产工业(低产林改造)

2、编制单位:县林业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农业局、县环保局

(六)镇沅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科技研究与应用

2、编制单位:县茶办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

(七)镇沅县“十二五”烤烟产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烤烟生产、基本烟田地建房与保护

2、编制单位:县烟草办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国土资

源局、县农业局、县烟草专卖局(公司)

(八)镇沅县“十二五”矿产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矿产业布局、目标任务,资源整合,矿产资

源的勘查、开采、加工及可持续发展

2、编制单位:县矿办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国土资

源局

(九)镇沅县“十二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养殖加工区域布局与发展目标

2、编制单位:县畜牧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农业局

(十)镇沅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产品开发、景点及服务设施建设

2、编制单位:县旅游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局、县文体局

(十一)镇沅县“十二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商流、物流、信息流基础设施建设

2、编制单位:经济和商务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局、县粮食局、县

供销社

(十二)镇沅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改革与

发展

2、编制单位:县教育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

(十三)镇沅县“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

才队伍建设、技术规范与应用和疾病防控、医疗服务、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2、编制单位:县卫生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

人事局

(十四)镇沅县“十二五”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

2、编制单位:县体育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文化局

(十五)镇沅县“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编制单位:县科技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教育

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茶

(十六)镇沅县“十二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1、主要内容: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编制单位:县委组织部

3、配合单位:县人事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教育局、县

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

(十七)镇沅县“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人口发展与调控

2、编制单位:人口和计生委

3、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统计局

(十八)镇沅县“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主要内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编制单位:县环保局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

(十九)镇沅县“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主要内容:社会治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各种突发事

件的应急处理

2、编制单位:县应急办

3、配合单位: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二十)镇沅县“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

1、主要内容:城乡电网建设

2、编制单位:县供电公司

3、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

全县“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启动,现将研究课题公示,为更好的做好我县“十二五”规划,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访、来信、来搞,提出宝贵的建议。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7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实施

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领域综合防灾方面的一个单独编制的专项(专业)规划,也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的基础之一。编制和实施城市消防规划是为城市消防事业发展制定规划目标、完善城市基础消防设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救灾能力、保障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个好的城市消防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为城市的动态发展确定消防服务水准,优化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协调和促进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为城市消防决策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成为城市消防工作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同样,一套科学的城市消防规划,就是要追求其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编制内容上力求合理性,实施管理中具备可操作性。

一、当前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起步晚,起点低,编制总体水平不高是当前规划编制过程普遍存在问题

1)部分消防规划时间跨度较短,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思考;

2)部分消防规划目标、涉及对象比较单一,仅仅是城市消防站布局的单一规划,不能把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及消防装备、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内容全部纳入综合考虑,更不用说针对所在城市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或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3)规划面窄,不能与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及其他专业规划相衔接;4)规划文本表述不规范,条文空洞,言之无物,缺乏实质性条款;5)规划可操作性差,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资金缺乏,推进速度缓慢是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问题

1)总体规化调整导致消防规划相对滞后;

2)消防业务经费投入少、增长缓慢,规划未得到有效实施;

3)消防站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装备落后,消防警力不足;

4)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缺失,损坏严重。

二、编制城市消防规划工作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城市消防规划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城市消防规划中,规划编制人员既要突出社会全体人员或所有个人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于生命、财富价值的尊重,也要贯彻国家长期实行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体现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服务于社会的实质内涵,还应该强调城市消防应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消防安全需要。城市消防规划全过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以人为本、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基本规划原则。并且,为了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发展的安全需要,城市消防规划还应该坚持消防工作社会化、法制化,创造和谐的消防安全环境;坚持综合防灾减灾,促进消防力量向多种形式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全局,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坚持统筹规划,从战略角度思考消防工作,立足当前,谋划未来,注重近期与中远期相结合,分步实施、同步建设等原则。

(二)城市消防规划应与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实现资源共享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居住、工业、仓储、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及广场、对外交通、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保护、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旧城改建等方面都与消防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公共活动场所、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产业或设施布局、城市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燃气等方面,既有其客观存在的消防安全要求,同时也包含着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条件。因此,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应与城市的其它各项有关规划相互协调,使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市政公用等工程系统的有关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才能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确定新时期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新思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基础设施配置状况和地域特点,在分析城市火灾事故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城市火灾风险作出综合评估,确定城市消防安全和消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及消防装备建设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设目标,落实规划实施管理的相关措施,特别是落实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从而,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和救灾的综合能力,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并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

(四)将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综合评估纳入城市消防规划工作

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综合评估目的是在分析城市历年火灾发生情况、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状况和城市性质、规模、结构、布局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现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条件等城市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可以使消防规划工作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城市消防规划优势突出

一是通过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收集、辨析真实基础资料,可以澄清当地消防基础设施的现状与差距,真实反映城市消防工作的全貌。二是紧抠所在地实际,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商优先改造旧城区、城中村、及棚户区,提高建筑耐火等级,畅通消防车道,改善建筑直接防火间距,积极改善老城区消防安全状况。三是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开展火灾风险评估,优化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努力改善市区易燃易爆单位及市场布局。通过规划要求重点区域不规划、不审批、不建设易燃易爆单位企业,有针对性逐年逐步搬迁城区范围内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企业,取缔工艺落后,危险性大的企业,改造完善城区内合法高危场所,四是结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使城市消防车通道更为合理,建立以广场、绿地为中心的城市防火避难疏散体系。在道路拓宽和城市广场建设中,有重点地拆除部分马路市场和堵塞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同时,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工作,规划中要求改造对应城市供水主要干管,以改善满足消防供水的水压和水量。

四、加强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的对策

一是广泛宣传城市消防规划,提高公民消防意识。城市消防规划批准实施后,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向社会进行宣传。不但要向市民宣传,更重要的是要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宣传,使他们不但知道有城市消防规划,而且知道城市消防规划的要点,知道近期应该完成的规划目标,为全面落实城市消防规划打下基础。

二是及时调整城市消防规划,使之同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与城市的发展配套的工程,所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必然导致消防规划的调整。

三是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定后,落实各项工作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当地政府应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协调和督促计划、财政、供水、供电、城建、电信等部门制订落实消防规划的实施细则,将与城市消防规划有关的涉及到本部门的内容落实到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早计划、早实施,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政府也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防火委员会例会、协调会等形式反馈信息,搞好协调,研究落实方案并明确责任;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要积极协同公安消防部门共同把关,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城市供水部门在加强城市供水管网中,按国家标准建设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其他取水设施,做到市政管网延伸到哪里,消火栓就按标准建到哪里;电信部门主动地为建设消防通信调度提供条件,满足消防通信调度指标系统建设要求;财政部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按照近期、远期规划要求,作好预算,保证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2)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审批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单体建筑工程项目审批中加大对消防规划的落实力度。城市消防规划要和单项工程的防火设计结合起来,避免脱节和落空,以保证消防规划能得到全面落实。在涉及消防安全的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大型项目论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中,都要具有宏观的观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杜绝违反城市消防规划的情况出现。

3)城郊乡、镇、场消防规划要有前瞻性。注意将城郊乡、镇、场的消防规划与城区的消防规划做一体化考虑,力求同步实施,这样不但对加快城乡融合过程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近城地区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同时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理论,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多方争取消防业务经费,全面落实城市消防规划。其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积极反映,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政府部门要集中专项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其二将有关需要的资金的申请分解到供水、供电、电信、市政等有关实施部门,多个部门筹措解决;其三可由当地政府出面采取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筹措资金,比如由政府担保的国内、国外贷款等。其四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落实经费。其五审计部门定期规范开展业务经费及消防工程款项审计工作,保证专款专用,使消防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严密。

5)加强消防科技研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灾害事故紧急救援机制。充分开发城市现有社会力量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弥补消防基础设施严重匮乏造成的不利局面。加快推进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力、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实施灾害事故紧急救援工作的机制;根据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地区企事业单位布局现状,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制定片区乡镇联防互救体系。

6)加强消防专业力量体系建设,增强抗御火灾等灾害事故能力。城市消防规划中不仅仅要求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设置公安现役消防队,而且要结合所在城市各种社会因素实际情况,加大政府专职消防队、乡镇消防站的推进力度,构筑乡镇和农村地区防火墙。努力实现以现役消防队伍为核心,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补充的消防力量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专职消防队向标准化、公安现役消防队向特勤化、特勤消防队向专业化发展。

7)规划制订及实施中,体现并逐步建立消防、保险、金融三者互相制约机制,即企业如果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保险公司不予办理保险,企业未办理保险手续,金融部门则不与企业发生金融关系。

8)加强各级监督检查,确保规划落实。城市消防规划一经批准即成为法规性文件,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遵照执行。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应当积极申请各级人大、上级主管部门、上级政府应定期对城市消防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评,采取行政的或法律的手段监督各地落实城市消防规划,完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使之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周贤龙, 唐淼, 韩新, 邓建华.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一篇第一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韩新, 周贤龙, 杨风雷, 吴雪佳.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一篇第三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编制 篇8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问题;措施

一、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概述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必须要以法律和相关规定为准绳,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原则。国土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科学掌控人口与土地的关系等。这对于协调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此外,我国现阶段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是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要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出发,一方面要保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另一方面要慎重开发,做好长远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存在相关制度不甚完善的情况。现行的相关规定由于年代久远而失去了时效性,比如损害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行为、私搭乱建的行为等,行政处罚力度都是较为轻微的,而违反规定的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行为的纵容。现行制度虽然属于垂直式的领导,但上级的一些政策在传达到下级的过程中,就会被所在地政府进行修改,这种横向领导加纵向领导的领导二元化,是不利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

2 技术支持不全面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十分强的工作,各个环节都需要十分专业的技术支持,如进行土地价格评估、土地测量、环境内容分析等。但目前的问题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使工作的效率较低,而管理人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并对缺少人力、物力的国土部门进行人员配置和设备配发,提升国土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3 部门协作不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且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部分之间要通力协作。在新的体制下,我国的国土资源部门配合还不够紧密,在一些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上,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往往会出现责任不清的现象,缺乏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弱化了国土资源的管理效力。部门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为:责任划分不明确、权力监管存在盲区及奖惩机制不完善等。

三、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措施

1 管理制度的完善及落实

对于国土资源管理这种垂直式的领导管理制度,如果遇到突发问题,高层很难对基层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国土资源的基层部门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大胆的放权,这样既有利于服务社会,又有利于国土资源部门自身的壮大和发展。在进行放权的过程中,要防止舞弊及违纪行为的产生。这要求我们要抓好党风党纪的管理工作,对于在国土资源方面出现的违法案件,以相关制度为依据,采取合理、有效的惩罚。除此之外,还要参照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做好土地的审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此使以权谋私的行为实现有效避免,进而使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 技术体系的升级

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十分明显,需要以最终的管理规划结果为标准。一方面,需要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执法人员或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若不符合上岗规格的需要转岗或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对于欠缺技术设备的部门,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以确保国土资源工作的有效性。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国土资源部门配备新型设备提升其工作效率,比如GPS定位仪器、光电测量儀器等。必要时,还要给野外工作人员配备卫星电话。

3 责权明确,管理部门加强协作

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每个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分配,且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让同一类的事务由一个部门进行处理,达到权责明确,杜绝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另外,各个部门之间除了合作之外,也要做好相互的监督工作,使部门间形成有效额制约关系,促进部门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4 管理队伍强化建设

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第一,国土资源管理问题,需要领导负责制,对人事任免、奖惩制度制定等较为敏感的问题要慎重对待,并在工作中有理有力地进行;第二,基层国土部门,特别是乡镇国土管理规划部门,要将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地区的土地特色相结合,对突发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地方部门需要与干部之间加强交流,对于中央和地方在国土资源收益方面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再则,需要对不动产税进行合理征收,并做好相关基础建设工作,比如中心国土资源所的建设,便需要积极完善,这样能使地方性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便利。

小结

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新体制和新形势,发现了国土资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较为系统的对策。但若想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工作为了人民、工作依靠人民”,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国国土资源工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炎.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传播,2011年09期

[2]谷树忠,周洪,武红,张亮,王兴杰.国土资源规制: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3]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的若干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22期

上一篇:从迷茫到希望的转变留学日记下一篇:关于更换市分行灭火器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