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课的注意事项

2024-07-23

听说课的注意事项(共6篇)

听说课的注意事项 篇1

一、听说课前准备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任务,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引起注意,提起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满足听力准备的需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听说课准备应该注意什么呢?

1、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及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2、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二、听说课选用听力材料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所选材料的主题内容

听说课教学设计前要对听力课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要搞清楚本听力语料的主题内容及所承载的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2、准确定位听力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听力课文的另一个目的是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听力语料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不只是根据听力语料确定,而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绕着难点走,学生只有在一个学段中突破一些听力难点,学生的听能才有所发展。

3、教材中任务活动的分析和有效使用

各个版本教材都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练习活动资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分析和选择性地使用这些练习。教师要全面、整体分析教材中围绕听力课文所设计的活动,明晰每一项活动要到达的目的,选择使用适宜的活动及活动的顺序,并要设计如何开展活动。而活动开展的过程应是培养听力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听力活动的策略及完成听力任务的策略。

三、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注意: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四、听说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应该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减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泛听、精听相结合,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五、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认知生词应该是听力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听力障碍。

1.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

2.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

六、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主题性口语输出能力是建立在对相关词汇及句式的掌握上。词汇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须要经历一个操练的过程。这些基础内容应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

2、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

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笔头练习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听后活动都是笔头活动,这就不符合听说课的原则,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要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只靠“笔头活动”是不能实现的。要靠听说读写多种活动来逐步培养的。

3、语言交际活动设计要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很多教师能够就听力主题设计口语交际活动,但是到了听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还出让全体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词汇、句型,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没有这些支撑无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然而课程总目标是要学生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中成功地进行交际,教师要尽量鼓励中等以上的学生不看黑板,进行口头交流,以真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七、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应该注意: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应该注意:

学生听能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 因此 ,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 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听说课的注意事项 篇2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目标

对于绝大部分刚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使学生从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状态中解脱出来, 逐渐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英语听力水平, 并学会自由流畅地口头表达, 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明确提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 教师如何正确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依据《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所制定的教学模式

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 每单元由四部分组成:预听活动、主题听力、辅助听力和课余听力。预听活动主要围绕课文话题, 启发学生开口, 为下一步听说练习热身。主题听力由Listening和Speaking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及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能尽量领会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口语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辅助听力是配有与主题相关的对话或短文和练习。课余听力提供1—2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供学生课下自己练习。一般而言, 可以采用“先说—后听—再说—课外听”的教学步骤,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讨论,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词, 并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 接着进行课文听力, 参照四级考试的题型要求适当加以补充, 最后再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讨论同一个主题, 以巩固这堂课的重点部分。

三、课堂提问的方式

1. 教师面向全班的提问。

全班提问的优点是, 问题的覆盖面广, 信息反馈直接迅速。缺点是问题的解答通常只代表基础较好学生的水平, 层次较低学生的状况往往被忽略了。随意性面向个体的提问恰好弥补了这种形式的缺点。个体的差异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个体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其缺点是问题的覆盖面窄, 因为在个体提问中选择的个体学生占全班人数的比例, 尤其在大班, 毕竟时间有限, 有时会感到耗时多而效率低。另外, 个体面向全班回答时也易产生较紧张的情绪。

2. 教师按座次逐个地提问。

按座次逐个地提问是提问形式中较温和的一种。它的缺点是缺少挑战性。已知人对已知问题按顺序回答, 其余学生不必顾虑被突然提问到, 便可专注于当前的问题以获得问题的准确答案。

3. 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

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主要体现在两人合作或小组合作的活动之中。这种课堂活动方式在目前的大学课堂里极为推崇, 它在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是这样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 就教师所设计的或书本上的问题相互提问, 然后由小组中某个成员作为代表面向全班发言, 这种提问的最大优点就是语言训练覆盖面广,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四、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技巧

1. 展示式问题与参阅式问题相结合, 提高参阅式问题的比例。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可概括分为展示式问题和参阅式问题两类。展示问题又被称为Yes或No问题。通常这类问题答案唯一。教师已知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在课文中找到。若学生能解答即可用Yes或No回答。参阅式问题又称为Wh问题。教师一般不知道答案,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大多是随意且开放的。在英语听说课课堂中若要学生多说敢言, 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教师就要有目的地选择提出的问题, 并且尽可能多地提出参阅式问题供学生讨论。

2. 提问难度适中。

提问的难度要适中,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 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回答时会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 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并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 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再积极主动地回答, 而是尽量回避。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完全相同, 这个问题就太容易了, 学生会觉得问题太乏味而不屑于回答, 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且过易的问题学生凭借记忆就能回答, 这也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联系, 但又有些不同, 那么这个问题难易适中, 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非常有效。因此, 考虑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链接, 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能得到发展。

3.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课堂提问技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 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 教师就自己回答, 或让其他学生回答, 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 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 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 甚至简单的问题。教师提问后, 若能以耐心的态度等待3—5秒钟或更长的时间, 且加之以适当的暗示, 会使学生有时间充分收集并组织信息, 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 进而有条理地正确回答问题。

五、课堂提问的反馈

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出的反馈/评估对其课堂参与及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 反馈可分为两种: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通常指肯定的表扬, 如:“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 或者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给出更好的答案或提供额外的信息, 或者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答案不正确时, 教师就重复问题﹑提供线索或问一个新问题。消极的反馈通常包括三种情况: (1) 忽视学生的回答, 回答正确时未及时表扬; (2) 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就批评; (3) 急于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纠正, 中断学生的回答。其实, 教师反馈就是要告知学生其目的语及其课堂行为和语言知识正确与否, 通过反馈对学生话语进行修复, 可以提高学生目的语水平。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反馈, 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积极反馈, 即表扬或积极的评价意味着对学生成绩的肯定, 能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刺激学生的交际欲望, 提高学生交际过程中的自信心。表扬和评价应该是具体的、鼓励性的。也就是说, 教师应该带着欣赏性的口吻给予评价。如教师可以说“I quite agreewith you, but...”等, 这不仅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 同时还能够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消极的反馈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 甚至产生厌学情趣, 在课堂上处于被动, 而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评估要做到贴切、中肯、不夸大, 也不缩小 (Brophy&Good, 1985) 。

教师课堂提问对外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尤其是听说课上, 如何有效提问, 激发学生开口练习,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 结合教学内容, 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提问策略, 并要不断改进提问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炜.国外语言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述略[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3.

[2]胡青球.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7.1.

[3]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 2007.1.

谈谈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篇3

一.精心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标准。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的提高目标;语言知识的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的提高目标,同时还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二.合理设计听说课的时间分配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都是值得我们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估算,设计。避免以前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前松后紧的问题。

三.活动设计应注意问题

(一)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 . 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可能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2 .听前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二)听中活动设计:

1. 听中活动的目的:

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的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降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1 )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迅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对于短的段落,可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对于长的听力材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 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 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听说课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4)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学生需要设计不同的听力问题

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 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 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2 )设计有效性听力活动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听后活动设计

1. 听后活动的目的

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听后就需要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学生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听后活动形式

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听读训练

听后跟读,模仿,朗读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 )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 )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 )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四. 听说课作业设计

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 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 说话人的動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 因此 ,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

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 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公开课的注意事项 篇4

一、仪容仪表

上好一堂公开课,着装也是一个靓丽点存在。在着装方面虽然不是很苛刻,虽不要求穿什么名牌,穿得很出众,不要求你为了上一节公开课特意去请化妆师化个隆重的眼妆。但做为教师的我们至少要着装整洁、干净、大方、得体。绝对不能穿得太随便,至少要舒服怡然。可以穿清新的小西装,裙子,职业装,化点淡妆更好,使人看了精神更抖擞,学生和评委也会为之一振。但是绝对不能长发披肩上课,更不可以用留海把自己的脸挡住,这是最严重的。

二、举止

上公开课时,教态一定要自然,每个小动作都要注意,因为每个小动作时刻关系着教师个人的素养、个人形象。

①不能用手指指学生。

②不能用教具指着学生让他起来回答问题。③无论什么时候最好不好背对着学生。④ 不能靠着讲台上课。⑤不能用单或双手叉腰。

二、语言

上课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语言流畅、标准、生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语的具体又表现在教师设计每个环节的连接语,教师的提问语,引导语,小结语,还包括鼓励语。

教师在上课前就一定要设计好每个环节的连接语,环

节连接语对这节课成功是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衔接的时候用语一定要简明、扼要,并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我们刚小结了新知识后进入练习巩固阶段,我们可以这样连接“我们有了新知识,就应该学以致用,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新知识迎接新的挑战”。

教师提问问题的时候要目的明确,简洁明了,小结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再用最简单的语句小结。

三、课堂

1、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互评,师生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在提问每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多说几个“你还有什补充的?你有不同的意见吗?谁还想说一说自己的见解?你觉得这个答案对吗?为什么?谁来说一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说,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是学生时代的课堂。

2、课堂上因该适时地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表扬可以使课堂志气昂扬,但是过多的使用或泛滥的乱用,没有鼓励的效果了。比如如果一节课下来只要回答了问题的同学教师都用同一的掌声鼓励一下来表扬,真的是太乏味了,不但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假。我们要懂得用鼓励语,就像当一个同学回答的很好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直接说“你真棒!回答得太精彩了!”看似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但在学生心理已经激起千涛浪。

所以我们的课堂上的表扬要伸张有度,过度的“表扬”就没有了表扬的效果了。

3、教学安排。

①教学时间的安排一定要恰当,每个环节要用多少时间一定要安排合理。

②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如果准备下课了,教学内容还没有完成这时候改怎么办?二是时间过剩怎么处理?

③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的知识怎么办?怎么才能不被学生牵制着走?怎么才能使学生再次通入课堂像刚学习新知识的环境?

④如果这节课可以安排有一些小环节对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起到锻炼更好。这样对学生各方面都起到培养作用。

⑤在教学安排时能渗透德育知识更完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情操的教育也极其重要,一个学生德育兼备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在课堂上既有知识也有道德的情操的熏陶才是一节好课。

听说课的注意事项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情境逼近式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 通过教学实践对情境逼近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践效果, 值得在此和同行交流。

一、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经济全球化, 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外语, 特别是英语教学的力度。因此, 提高每个社会成员, 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在学校英语教学实践中, 多年来始终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老问题, 如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的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教学还局限在课堂中进行, 结果是学生学习了10多年的英语, 仍然不能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和工作,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也很难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而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因此, 要把英语教学当做一门实践课, 帮助学生把外语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样就创设了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模式。

二、我们可以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

情境逼近式 (Close to Situational Approach, 简称CSA) 英语教学主要指在课堂英语教学中,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活中担任的角色来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在含有真实事件过程中, 担任与现实世界中的角色类似的角色进行语言交际, 解决真实问题, 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形成技能的目的。

它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技能形成理论和外语教育心理学。它具有模拟性、实践性、活化性、创新性和合作性。

它主要的实践依据是面向职业、突出实用、注重交际、强调实践和提高实效。

三、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认为, 培养学习者的目的语交际

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the primary goal) , 但是目的语交际能力并不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终极产品, 它同时也是学习者中介语 (inter language) 的发展过程。它是最终达到一定量化指标的目的语交际能力的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和完成语言信息输入 (input) 、吸收 (intake) 和技能转化 (automaticization) 这个过程呢?设计恰当、合理课堂活动、使学生把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是关键一环。

实施情景逼近式英语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 (preparation) 也叫预热活动 (warning up)

(1) 选题:

课前由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广泛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 确定可行性情境逼近的课题, 最好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

(2) 背景:

如果教学内容是按一个个专题编写的, 不妨让学生先充分预习教材、熟悉某一方面内容;也可让学生去图书馆查取与有关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风土人情、名人传记等方面的知识。

(3) 词汇:根据某一主题, 教师应该把涉及课文内容的关键词汇写到黑板上。

(4) 编剧:

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或跟学生将来职业有关的课文作为改编剧本的素材, 把全班按剧中人物的多少分成几个小组, 由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一起改编剧本。

2、问答讨论

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以一连串的问题、讨论、表演 (强式) 来取代或者穿插传统的讲授 (弱式) , 根据所给的情境或问题自由发挥。)

3、小组合作

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法实施的基础是学生小组的组织, 课堂中各种任务都要结合小组学习活动来完成。

4、情境表演

主要采取成对的学生或一个小组在班上表演的方式,

5、及时评比

每小组演出结束之后, 都要由教师和其他同学给表演打分, 依据剧情展示、人物对白、语音语调、形体表演、服饰布景等方面评分, 获奖名额限定为参演小组数的1/4, 获奖小组每个成员在平时成绩栏加3分。

6、效果评价

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我所教的学生多人次在学校和省里比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孙超取得了辽宁省2010年职业院校口语大赛一等奖。肖梦楚取得了辽宁省2012年职业院校口语大赛优秀奖。我也取的了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四、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模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实用—主导性原则

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贯彻学用结合的方针, 学一点, 用一点, 尽量摆脱传统英语学习记单词、背语法、造句子等枯燥的学习模式, 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立竿见影”, 使他们立即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 学生—主体性原则

师生角色转换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是内因, 是本过程最活跃的主导因素, 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不能称之为教学。

3. 内容—适切性原则

若把模拟情境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课堂背景的话, 必须使这种背景具备课本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兴趣性、激增性。

4. 评价—及时性原则

过程评价作为一个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们要善及时利用它。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情境逼近式英语教学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 但是如果想推广之, 它要求有一定的条件, 才能有效地展开。至此提出局限性, 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研讨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材、教法》, 1999年第9期

[2]、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1999年第1期

[3]、Marton, W.1987.《Metho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Prentice.Hall

[4]、李建夫:《大学英语教学法旧话新说》,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第3期

[5]、阎清景:《情境教学法及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河南教育学院报》, 2001年第1期

听说课的注意事项 篇6

【关键词】多模态环境 中职英语 听说课教学新模式

一、引言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时使用该语言。而过去几十年,传统英语教学中,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近年来我国中职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改革,听说课在整个课程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中职英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听说课的内容贴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说课堂的积极性,完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本文尝试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听说课的教学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语言与技术交流进一步普及,语言上的多模态研究已成一种趋势。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交流,因此多模态话语越来越引起重视。

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它是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听说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活动由多钟模态来共同完成,包括声音、图像、动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三、中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一直以一种教师放音频学生听的形式而存在,导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口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把自己严格地束缚在语法的框框中,导致他们始终不敢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反复思量语法规则,怕语言的组织部不符合语法规则,从而造成表达的障碍和不流畅。这些现状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专业的工作中去,学无致用。英语教学的目的也就无从实现。

四、构建多模态环境下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

1.教学设计的创新。中职英语听说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听说教学看作一种听说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操练,而不是知识传授上。中职英语听说课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应该是教材至上,要学会整合和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应该以教材每单元的话题为中心,适当地通过网络去手机相关话题的最新的多模态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扩展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新鲜的活的话料,而不只是死板的教材内容。

在听说课中,尤其是在让学生练习说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生排排坐的空间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视频、PPT或Flash,上台做报告或演讲;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有事,让学生对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配音练习或就所学话题进行情景剧表演,并且注意他们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鼓励他们进行多模态的表达和交际,打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活动,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课堂话题进行讨论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听说课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可以尝试影视英语教学。影视英语教学材料包括:音频流、视频流、动画、文字材料、图像、照片等。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影视英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与计算机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摸、发音器官、模仿等。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的直观、体验性学习是技能类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学习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相比起其他模态而言,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视频流记录的是人类活动时,观察者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2.教学活动的创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多模态话语交际的框架下,对多模态的选择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境和便利条件;第二、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第三、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听说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模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听说实践。

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新模式下,引入要谈论的话题,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让薛恒边看边讨论的形式来熟悉本课话题;或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立体感和生动性,从而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以英语基础模块1(第二版)unit 6 Can I take your order? 为例:

(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Flash交互游戏—“我是吃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食物和单词的配对。教学效果:交互游戏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且方式新颖,形象生动。

(2)听说训练。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翠花上菜”闯关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按照客人的要求上菜,以3段对话的形式分为3关,难度由易及难。然后教师关掉游戏中的某一关视频,关掉任务配音。学生两人一组,为游戏配音,查看系统评价。教学效果:闯关游戏与配音游戏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并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3)拓展训练:教师向学生小组发送不同的关于西餐礼仪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发布小组任务,要求完成关于点菜的情景短剧,并录下视频。学生经过小组研究资料,归纳出西餐礼仪知识;讨论角色分配、情景短剧内容,排练并录制情景短剧,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供教师及学生们欣赏和评价。教学效果:多媒体资料展示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录像设备及学习平台,促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展示的空间。

3.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师生感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视野。多模态环境下的课堂,是维度无限延伸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重视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多模态环境下的听说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便利,对教学进行多元化和动态化的多模态评价。可以指定学生参与程度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不仅是师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包括在课堂问答、课堂讨论时,每位学生的参与率和发言率;辩论角色扮演或喜剧表演等小组活动中每人贡献的大小;课堂报告及演讲等。各参数都要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还可以尝试着在网络上搭建班级学习平台,倡导多元化评价。(1)学生成绩: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项任务的成绩,并进行数据分析及多元化评价;向所有学生发送电子喜报,公布成绩优秀及有进步的学生。(2)学生反馈:学生完成教师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在班级论坛页面,学生上传小组作品,分享自己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小组进行互评与自评。

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及课堂中教师的实时成绩评定,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利,有助于弥补传统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模态,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切实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八下一篇: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