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2024-10-22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共12篇)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1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北王曈中心小学 曹永青

一、对教材的分析

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

二、教学体会

在教学的设计和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小学生关于“烙饼”并无过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都局限于“一张一张地烙”。因此,在把握教学重点时,我借助所给的条件“一口平底锅内可以放两张饼”,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从而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面探究“三张饼”“四张饼”„„的“最优方案”打好基础,使学生“保证每次都能烙两张饼”。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重点放在“烙三张饼”的问题上。确实,在让学生认识到“同时烙两张饼可以节省时间”后,三张饼的问题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此,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借助手中学具试一试,探究“烙三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保证锅内每次都能烙两张饼”才是最优方案,所用时间“9分钟”才最少。

“两张饼”“三张饼”让学生弄清楚后,在后面的探究中,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张数为双时,两张两张的烙”“张数为单时,先两张两张烙,剩下的三张同时烙”,那么烙再多张数的饼学生也不再会有问题。同时,根据烙2、3、4„„张饼所用的时间,学生很快会得出“饼的张数×烙一面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的规律,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不足分析

数学广角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近生活的机会,一个体验生活的平台。但因为大多数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学起来比较难。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列举的不足,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也较少,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因此我们应发掘更多的生活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

四、努力方向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备课、上课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合理处理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在烙饼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操作程序, 从而体会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合理运筹。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3.了解运筹思想,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烙饼的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烙饼的最合理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F l a s h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 注明正反面的硬纸“饼”模型等。

教学过程

1.Flash动画展示情境——引入新知

F l a s h动画情境导入:一天早上, 小玲像平时一样按时起床。洗漱完后, 突然想起要早到学校做值日, 可是只剩下1 1分钟就得出门了, 否则就会迟到。小玲的妈妈正在厨房给小玲烙饼, 可平底锅一次只能烙2张饼, 每张饼都要烙正、反两面, 每面需要的时间是3分钟。小玲需要吃3张饼才能饱。妈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烙好了3张饼。小玲捧着香喷喷的饼上学去了 (图1) 。

师:如果你是小玲的妈妈, 你怎样才能使小玲尽快吃上3张饼呢?

学生观看F l a s h情境动画, 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这段F l a s h情境导入动画把无声的教材变成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动画。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 使学生视听结合, 犹如身临其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被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2.Flash动画揭示规律——学习新知

师:怎样才能用最快的办法烙好3张饼?

引导学生观看F l a s h动画演示烙饼的过程, 并且思考 (图2) 。

设计意图:F l a s h动画课件动态演示烙饼的过程, 使不容易讲清楚的知识一目了然。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而且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提高了认知的效率。

师:看了烙饼动画后, 大家能用硬纸模型进行模拟吗?

学生借助硬纸模型的正反两面代表烙饼的两个面, 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如何烙饼更省时, 并总结研究成果。

师:通过比较, 我们选出最优的方法, 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教师通过F l a s h动画展示规律: (1) 一张一张烙, 烙一面要3分钟, 一张饼需要2×3=6分钟, 烙3张饼需要3×6=1 8分钟; (2) 同时烙好两张饼需要6分钟, 再烙好第三张饼也要6分钟, 共需1 2分钟; (3) 展示最佳烙饼的方法, 即只需要3×3=9分钟 (图3) 。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的设计意图在于将F l a s h动画展示与学生动手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Flash动画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加深与拓展

师: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1 0张饼呢?你发现了其中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随机点击F l a s h动画课件中的相关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如果要烙的饼是双数, 两张两张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是单数, 可以先两张两张地烙, 最后按前面的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F l a s h动画课件内容:用F l a s h制作出烙数量不同的饼各需要多少时间的归纳总结表 (图4) 。

教师再把正、反两面烙饼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改变, 问学生烙8张、1 5张饼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总结并且汇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安排炒菜的顺序能够最节省时间?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安排炒菜顺序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汇报成果的基础上, 播放厨师的录音, 让学生真切体会日常生活中如何合情合理地安排时间。通过设计这种紧扣教学目标的课外延伸, 进一步有效地检测和提高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F l a s h动画课件中设计各种练习内容, 既形象生动, 又能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通过F l a s h动画, 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理解并拓展知识。这些用F l a s h动画设计的练习集图形、动画、声音等形式于一体, 激发了学生解答、完成练习的兴趣, 同时也达到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点评

F l a s h动画课例设计能集图、文、动画、音频于一体, 帮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了思维,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F l a s h动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情境, 同时教师能根据F l a s h动画课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本课的特色之处还在于, 教师能恰当地运用F l a s h多媒体课件, 使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不攻自破, 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很好的发展。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

一、烙饼问题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同学生都需要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想要有效达到课程学习标准要求,就需要他们自主进行操作,自己发现烙饼中蕴含数学优化原理,之后将烙饼转化为烙成多少个面来研究,将最终结果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就能够有效得出最优方案,进一步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只需要理解三张烙饼优化的方式,就能够依照现实状况得出需要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通过动手的方式进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经由教师的引导,就能够发现烙饼问题蕴含的数学原理,使用最简单的方案,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烙饼问题”教材解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烙饼问题”是其中新增设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场景着手,在其中提取出新的数学问题,并依照现实状况设置问题情境,比如,“食堂师傅每次能够烙三张饼,一张饼两面都要烙,每一面都要烙两分钟,怎么样才能够最快吃到烙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优化的方式进行,并且进一步探究还能够怎么烙饼,哪一种方式最有效。运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优化的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作用。

三、“烙饼问题”例题研究

本文在研究烙饼问题的时候,始终以烙饼问题作为主题,并有效围绕优化的思想进行研究,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习的方式作为主线,对怎样才能够尽快吃上烙饼的思路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方式,进而展开教学。在验证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借助相应教学用具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烙饼的最佳形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数学教学形式,体会到初步发展的形式。

首先,要优化情境,将问题设计成简洁明快的形式,这样就能够改变教学环节中从小数据开始探索的步骤,有效发现相应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从数学的思想高度上直接寻找出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场景。比如,“学校食堂新开张一家烙饼铺子,烙饼师傅每次能够烙饼三张,每一张饼两面都要烙,师傅每天早上至少要准备五十张饼供给学生早餐,试问:最少要多久时间能够全部烙完?”

这时候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多动脑进行计算,这样就能够很快得出答案。另外,还可以直接对这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为成绩较好学生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当两个人相互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就能够进一步得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这样就为中等生与学困生的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其次,要优化烙饼的过程。因为烙饼问题难度较大,使用探索的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但进行实际操作,必然浪费大量教学时间。比如,在验证烙饼问题的时候,能够采用逐步优化的操作步骤,改写一个算式验证一种形式,可以先写出1张、2张、3张的算式,再一起写出多张饼的计算形式,之后逐步进行验证,并且算式成立的条件应该是保证每次都有两张饼在锅中,并且不能是满锅,经由这样的实验形式,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基本烙法,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积极有效思考最有效的组合形式。

最后,要优化烙饼的方式。在进行烙饼的时候,尽管选用的方式都是大致相同的,但在满锅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应该从实际生活方便性着手,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优化烙饼问题。

四、“优化”教学策略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教师一定要在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之后,使用较为有效教学策略,积极运用数学模型建模,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烙饼问题的内涵,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开展个别化教学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教学结构,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收获知识,在计算相应公式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多数学生都习惯采用计算方式有效解决这样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较好的解决方式,尤其是一些成绩一般或者是稍差的学生,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另外,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还能够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优化策略,优化的思想在小班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渗透,促使不一样学生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教师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的时候,需要针对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出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促使教学模式更具针

对性。

参考文献:

[1]段丽莎.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集中编排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2]祝玉兰.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4

1、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那么,煎

三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

2、用一只平底锅烙饼,每次只能放2张饼,每张要烙两面,烙熟一面要4分钟。烙2张、3张、6张、7张、9张、10张分别要几分钟?

3、复印7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一次最多复印两张,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

多少次?你是怎么安排的?

4、一个电脑小游戏,每局时间是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甲、乙、丙三人每人都想玩2局,至少要多少分钟?你是怎么安排的?

5、妈妈用一个平底锅煎蛋,每次最多只能煎2个蛋。如果煎一个蛋要4分钟(正、反面个

2分钟),那么煎5个蛋最少要用多少分钟?煎9个呢?

6、妈妈用平底锅烙饼,这只锅每次只能烙4张饼,烙熟1张饼要4分钟(每面各要2分钟)。

妈妈烙6张饼至少要多少分钟?

7、有7个人要拍照,每人都拍2次,每次最多可以拍2人,那么最少也要拍多少次?

8、复印9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一次最多复印两张,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

多少次?你是怎么安排的?

9、一个电脑小游戏,每局时间是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甲、乙、丙丁4人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5

培新小学 王丹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P112-1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教学难点: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衣服、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丸子的生日,他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

可是,小丸子从衣橱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她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

1)师:你觉得她可能穿什么衣服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实物投影)

2)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帮小丸子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那么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问题)3)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

预设以下情况:

a.2种----衣1和裤

1、衣2和裤2。b.8种----学生操作重复、手忙脚乱。c.6种。

问:他们摆的,你们感觉怎么样?(乱,引导说出“有顺序”)追问:那么,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生说,师连线)A:

+ 3 = 6(种)2×3=6(种)B: + 2 + 2 = 6(种)3×2=6(种)

4)实物连线抽象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本子上。6)出示学生的图式

引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师:你们说得真好。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呢?(多鼓励学生)

三、出示点心图。

师:来了这么多客人,小丸子太开心了,拿出那么多好吃的来招待大家。

1、出示饮料和点心。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师:你们想吃吗?

师: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想想,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要求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实物符号化)

3、展示讲评。

四、数字游戏

师:喝过饮料,吃完了可口的点心,小主人想和大家一起去游乐场玩,我们也来一起玩吧。1.出示抽拉数字卡 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呢?(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引导:先确定十位数,再确定个位。师巡视全班学生完成情况。

问:你组成几个两位数?

六、全课小结,深化新知

师:今天,在小丸子的生日会上,我们遇到了这么多关于搭配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搭配的知识?(乒乓球比赛出场顺序,密码锁,电话号码,路线的选择„„)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6

本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中,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让学生动手自己来完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案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揭题,二是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三是解决问题、运用新知,四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导入中我让学生观察感知换了一件上装,下装不换是两种不同的搭配,起到了复习旧知自然的揭示课题的作用。

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但是在学生的每一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是明确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操作活动,比如在帮红红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时,要求学生做到两点:1、独立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2、一边摆一边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地认识新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并且布置了小组合作的目的,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合作功能,起到交流并优化方法的作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方法,给学生充分地建构新知的时间,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并让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成功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两道教材中编排的“做一做”和后面书本第115页的练习二十五的早餐搭配。因为这三道都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方法并将方法提升,让学生观察得出,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还可以用算的方法来解决,初步渗透可以用乘法来算的思想。为生活中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在第三个“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环节中我设计了“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多少条路线?”和已经知道“从猴山经过金鱼塘到出口有8条路线,猴山到金鱼塘有2条路线,”要小朋友求“从金鱼塘到出口有几条路线?,前面一道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面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活用所学的新知,而且能够反过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中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每一位小朋友跟每一位老师合了影,总共合了8张,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位小朋友和老师呢?”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来把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罗列出来,并说明原因。

我的反思:

(一)从我的实际教学下来,我觉得在本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我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红红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红红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当然在自己觉得满意的同时也是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如果以后我再上这个内容的话,我会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教学例1的时候,虽然我是有意识地强调了先确定上衣或先确定下装,但是还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建立起这个有序地思考过程,所以在后面点心搭配的时候,我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强调让学生做到按一定顺序进行搭配,弥补了刚才的欠缺。

2、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例题是两件上衣对三件下装,而在紧接下来的练习中又出现了两中饮料和三种点心,没有能够把它提高一个层次,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种点心或饮料的话这样就会更好。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7

“数学广角———有序搭配”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 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 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设计意图】

1.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本节课设计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数学乐园照相”“密码开取数学乐园大门”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会清晰的、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 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做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激发求知欲, 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 力求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本节课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搭配衣服的?用“7”“3”“9”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的密码?通过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在活跃、自由的交流氛围中, 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个体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活动中, 养成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中有序的思考过程,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本课通过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数学乐园拍照搭配、开密码锁等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习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让学生初步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

(出示课题)

2.探究新知

(1) 情境一。

师:小红要到数学乐园去迎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三位小朋友, 和他们一起参加游乐活动。一大早, 妈妈给小红准备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 (出示衣服图片) , 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探问:共有几种穿法?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 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引导两种思路:固定上衣配下装;固定下装配上衣。教师结合课件演示, 介绍连线法, 强调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2) 情景二。

师: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煎饼。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口头回答, 全班交流。

师:假如我们再给小红增加一瓶饮料, 那么她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指名回答, 师生讨论)

师:我们能用数学的知识来解答吗?

(引导学生说出:2×3=6种, 3×3=9种)

(3) 情景三。

师:吃完早餐, 小红来到数学乐园门口与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小朋友汇合了, 这时数学乐园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早在门口等候, 每个小朋友都想和聪聪和明明合一张影, 那么她们怎样搭配?一共要拍几张照片呢?

学生活动策略:

①探问:有几种拍照片的方法?分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搭配法, 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引导两种思路:聪聪、明明依次和四位小朋友搭配拍照, 聪聪和明明各拍四张一共是8张照片;小红和其他三位小朋友每人依次和聪聪、明明拍照, 每人拍二张一共是8张照片)

(4) 情景四。

师:拍完照后, 智慧老人告诉这四位小朋友, 必须在密码锁上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数学乐园。

(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出密码, 指名汇报)

生:最多6次可以打开密码锁。

师 (引导) :只要做到有顺序地记录, 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

师 (巩固) :假如密码是由7、3、9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那最多输入几次就一定可以打开密码锁?密码会有多少个?

3.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生:只要有顺序地搭配, 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师:如果用你的“石头、剪刀、布”对同桌的“石头、剪刀、布”, 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本节课中, 我以小红要到公园去迎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三位小朋友为线索, 设计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数学乐园照相”、“密码开启数学乐园大门”等一系列活动, 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 尝试解决。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 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探究意识, 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维也更加活跃。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纪实 篇8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能得出合理结论。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简单推理

师:同学们,你们好。虽然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但是觉得你们非常聪明可爱。你们想和老师成为朋友吗?那先来猜猜老师姓什么?

生:姓张。

生:姓王。

生:姓李。

师:同学们猜什么的都有,老师到底姓什么呢?请听老师的提示:这里有两个姓氏,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姓。(课件:刘,赵。)

生:姓刘。

生:姓赵。

师:我到底姓什么,你能确定吗?

生:不能确定,都是猜的。

师:请听老师的第二个提示,我不姓赵。这次确定吗?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老师不姓赵,只能姓刘了。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是朋友了,送你一张朋友卡。那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刘老师,你们都认识我了,我也想认识认识同学们,你是—(生答。)你是—(生答。)一会儿上课时你们好好表现,让老师认识更多的同学,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刚才同学们根据条件猜出老师姓什么,这是一种简单的推理。这也是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提示课题,明确推理

师:刚才,对于猜老师的姓氏,你想说点什么?

生:根据老师给的条件才能猜出来。

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板书推理。生齐读。)

三、螺旋递进,深入推理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例1。)

师:有趣的推理就要开始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仔细读一读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三人各拿一本。

生:我知道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三个人每人拿一本不同的书。

师:刚才我们读题后找到了已知条件和数学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小丽和小刚各拿的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答题纸上,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1:连线法。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小丽没拿数学书,她肯定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连上线;小刚拿的是数学书,连上线。这种方法叫做连线法。

(指导:你在连线时找到的关键信息是——好,先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用红笔描一下。)

师:谁跟他的方法一样,你也来讲一讲。

预设2: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没拿数学书,她拿的肯定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没拿数学书,也就是把数学书排除了。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这种方法叫做排除法。(板书:排除法。)

预设3:表格法。

师:为什么同学们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最方便找。

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不但是已知条件,还是最关键的数学信息。我们在推理的时候,往往从最关键的信息开始。我们只有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才能最终推导出结论。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道题时,找到了几种方法?

生:三种方法,分别是连线法、排除法和表格法。

师:找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大家来看看,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生:我最喜欢连线法,因为连线法很简单。

生:我最喜欢表格法,因为只打对号就行。

生:我也喜欢连线法,因为连线法方便。

师:是呀,连线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更直观。现在就请你用最喜欢的方法,把你的思考过程讲给同桌听一听。

三、拓展实践,趣味推理

师:大家说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用推理知识来解决问题了,瞧,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来找我们了。(课件出示。)

1.找名字。

(出示题,学生读题。)

师:你找到数学信息和问题了吗?这道题关键的信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关键信息?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答题卡上,开始!

师:(生汇报。)你们跟他做的一样吗?是从哪一条信息入手的?(课件出示。)

师小结:我们推理时不但要有方法,还要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找主人。

师:你们想知道,这三只可爱的小狗的主人是谁吗?(读题。)找到关键信息了吗?你能确定是谁吗?对吗?同学们推理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了。

3.找房间。

师:(老师读题。)小狗们又遇到难题了。

…………

四、走进生活,运用推理

师:同学们,推理知识有趣儿吗?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有趣儿的推理游戏呢!大家请看,谁来读一读游戏规则。

五、全课总结,延伸推理

师:今天我们玩了好多猜一猜的游戏,这些是简单的推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反思:

“简单推理”是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的特色板块,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我把这一节课定位为有趣的活动课,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猜测、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等数学思想,初步培养他们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使他们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我在这节课中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整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学得有味又有效。学生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关注起点,感悟数学

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这节课逻辑性的推理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生活对于学生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像猜老师姓什么的游戏,二年级的学生都经历过。在学生的知识经验里,他们已经储备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我正是了解到学生已有经验,思维起点,在课中优化这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入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我就在数学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数学、研究抽象的数学,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关注活动,体验数学

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的学习活动。猜图书——帮小狗找主人——帮小狗找房间这几个学习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教师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体验简单推理的全过程。学生学会了简单推理时常用的方法,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本领,就可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关注表达,理清思维

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思维深度也不够。因此,不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求过高,更不能要求学生用严格的推理方式进行阐述。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有条理地阐述推理过程,把握好教学的“度”。只要学生能像教材中的学生那样,能表达清楚即可。在学生表达不畅的地方,我及时加以辅助,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推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推理的含义。

四、关注 “设计”,深化思维

用推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创设游戏、表演,是对推理知识的深化,进一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

这节课中涉及到的三种推理方法,并不是三种平行的没有交叉的数学方法。严格地说,不论是连线法,还是列表法,都要借助排除法进行综合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之所以把排除法单列出来,主要是受到学生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只要突出全面有序的思维这个重点目标即可。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阳明小学)

数学广角排列教学设计 篇9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我们熟悉的好朋友(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将要邀请我们一起去数学广角闯关(板书:数学广角)你们想去吗?准备好了吗? 生:想,准备好了!师:好!出发吧!

2、师:(出示第一关)糟了!遇到了灰太狼!大家看看灰太狼出了道什么题?屏幕出示:用数字卡片1、2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老师这里就有一张数字卡片1和2,(出示数字卡片)谁愿意帮助喜羊羊他们闯过这一关? 生:(生上台演示)12,21 板书:12 21 师:你们真聪明!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大家想不想继续闯第二关? 生:想!

二、合作探究新知

3、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屏幕出示:一把密码锁。原来第二关是要解密码锁!大家请看提示!

提示一:请用数字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要求全班齐声读题。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要用到数字1、2、3组成两位数。

生2:我还知道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说:要用1、2、3组成两位数,并且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也就是不能组成11、22、33这样的两位数。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不能组成11、22、33这样的两位数。师:为了更顺利帮助大家闯过第二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通关法宝。现在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认识这两件法宝吧!(信封里面装的第一种法宝是数字卡片1、2、3,每个数字卡片不止一张。信封里面装的第二种法宝是印有十位、个位的数位表)现在老师将法宝分别发给大家,拿到法宝后我们来比比赛,看看拿哪种法宝的小朋友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如果你完成了请你把法宝收到桌子的一边并且用你最漂亮的坐姿告诉我!比赛给你们5分钟时间,现在比赛开始!生独立完成。老师全班巡视并指导。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说一说一共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分别是哪些数?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如学生无序、遗漏的,帮助补上)。生1:一共能组成6个两位数。12 31 23 13 21 32 师:这个同学真了不起,把所有的两位数都找齐了。还有没有小朋友能想到更好的方法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找的两位数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呢?

生1:我用的是摆数字卡片的方法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我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是31。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师板书调换位置法)

生2:我用的是数位表,一共写出了6个两位数。十位上写1,个位上可以写2和3,就是12 13,十十位上写2,个位上可以写1和3就是21 23,十位上写3个位上可以写1 2就是31 和32(师板书固定十位法)。

小结:看来我们只有有序地去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吗? 师:到底哪个两位数是密码呢?我们一起看看提示二:密码就是这些两位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同学们齐声告诉我,密码是多少? 生:32。

师:恭喜大家有成功穿过第二关!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三、巩固应用

师:想不想用刚刚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一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97页做一做。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师:读一读,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用红黄蓝3中颜色。

生2:涂色的时候两个城区不能涂一样的颜色。如果北城涂红色,南城就不能涂红色了。

学生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汇报一共有几种涂色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这节课大家表现太好了!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个照相的游戏!请3名同学上台坐(站)成一排合影,其他同学当摄影师,大家想想有多少种坐(站)法?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今天的数学课有趣吗,你有什么收获吗?(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要有顺序思考等)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设计 篇10

邹丹

一、故事引入

师: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公主,被一个邪恶的巫婆施了魔法,沉睡在森林深处的一个城堡里。勇敢的王子为了救出公主,毅然决定闯入危险的森林。可是,他需要一批勇士作为帮手。你们愿意成为王子的勇士,帮助他救出公主吗? 生:愿意。

师:可是要想救出公主,你们必须经历很多的难题,闯过很多的关卡,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真勇敢!王子带着勇士们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很快,当他们来到森林入口,就遇到了难题。因为进入森林的路有两条。你们说说应该走哪条路呢? 生:向左,向右。

师:哎呀,到底该走哪条路进入呢?正当王子和勇士们犹豫不决,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只小精灵告诉他们:右边的路不是通往城堡。根据小精灵的提示,你们现在知道该走哪条路了吗?

生:左边

师:这位小勇士,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右边的路不能走,只能走左边。师:其他的勇士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太聪明了。一开始,大家都在乱猜,可是,很快就根据小精灵的提示找出了正确的道路。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称为推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主题——推理)

二、探索新知

师:王子和勇士们进入了森林,突然,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怪兽和宝箱。

师: 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个宝箱? 生:想。

师:但是你们必须解答出恐龙给出的难题才能得到这个宝箱。赶紧来看看是什么题吧!

1、分析问题

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师:学生齐读题目,边读边思考思考:从题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你了解到有几本书? 有几个小朋友? “三人各拿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人只能拿一本。师:你分析的很透彻。

出示例1图片部分 请大家继续看题目,你还能从题目中获得什么信息?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出示问题:小丽拿的()书,小刚拿的()书。

师:现在请你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2、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推理过程?

生:1.先确定(小红),因为已经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2.再确定(小丽),因为小丽没拿数学书,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3.最后剩下(小刚),小刚一定拿的是(数学)书。

师:因此通过推理我们得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还可以这样做:

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条件连线。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结论:小红拿的是(),小丽拿的是(),小刚拿的是()。

3、分析和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先确定的谁呀? 生:小红。

师:为什么要先确定小红呢?

生:因为题目直接告诉我们了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师:也就是说能确定的我们要先确定,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板书:能确定的先确定)接下来,我们再确定谁呢? 生:小丽)。师:为什么?

生:因为根据已知信息,排除了语文和数学。还剩下品德与生活。

师:也就是说我们还要把能排除的先排除。(板书:能排除的先再排除)最后还剩下小刚,那小刚拿来的是什么书? 生:数学。

师:我们发现在推理过程中有一些小窍门,我们把这些小窍门变成顺口溜 : “我们勇敢又聪明,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你认为哪两句是最重要的? 生: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师:在学习了这些推理小窍门后,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推理过程给你的同桌再说一说,好吗? 生:同桌交流。

师:恭喜你们成功的回答出了怪兽的问题,得到了宝箱,赶紧打开看看是什么? 哇,是一把编号为2的钥匙。赶紧把它收好,说不定后面有用哦!

三、应用提升

师:王子和勇士们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他们碰到了一只小精灵。小精灵说:“有一道题困扰了我很久,谁能帮帮我?“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 生:愿意。

1.课件出示书本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 师:全部齐读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三只小狗的重量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分别写出三只小狗的名字。

师:我们可以把小狗的体重和名字写成两行,再连线。——先确定谁? 生:笑笑,笑笑最轻,连到5千克。师:再确定谁?

生:乐乐,乐乐比欢欢重,9千克比5千克中,乐乐连到9千克。师:排除了笑笑和乐乐,还剩下谁? 生:欢欢,连到5千克。

师:你们成功的帮助小精灵解决了难题,小精灵送给你们的东西是:一把编号为0的钥匙。这时,小精灵的朋友蝴蝶仙子见到你们这么厉害,也来请求帮忙。

2、课件出示课本109页“做一做”第2题。师:全班齐读题目,请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生:1.先确定小伟是三班的,连到三班。2.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说明小冬是一班的。3.最后剩下小雨,连到二班。

师:蝴蝶仙子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忙,送给你们一把编号为5的钥匙。

3、师:王子和勇士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城堡。哎呀,怎么城堡大门上有三把锁呢?哎~我们在来的路上是不是刚好收集了三把钥匙? 请看提示:数字最小的那把钥匙能够打开铜锁,5号钥匙不能打开银锁。金银铜三把锁分别需要哪一把钥匙来打开? 赶紧找一找,三把锁到底需要哪一把钥匙来打开。生:1.先确定数字最小的那把钥匙能够打开铜锁,说明0可以打开铜锁。2.5号钥匙不能打开银锁,说明2号可以打开银锁。3.最后剩下5号打开金锁。师:哇,你们真是太厉害了,王子成功进入城堡,救醒了美丽的公主。这也是你们的功劳。为你们自己喝彩吧!

4、律动放松游戏

师:闯过了这么多的关卡,你们也辛苦了。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老师提问,你们回答。跟着老师边答边做动作。全体起立。准备好了吗?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是(右)肩。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是(左)耳。跺跺你的脚,不是左脚,是(右)脚。摆摆你的手,不是右手,是(左)手。

五、总结

师: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 各抒己见。

师: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也需要我们发动脑筋,运用推理,使问题更简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板书

数学广角—— 推理

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七、课后记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11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3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四、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天平 三瓶口香糖 小圆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演示,揭示课题

1.出示 3 瓶口香糖,提出问题:这3瓶口香糖中,其中有一瓶少了3颗,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汇报:数一数,掂一掂,称一称等。

3.自主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4.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用天平称……你觉得用哪一种方法找,更加快速、准确?(天平)

5.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作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合作探究,总结策略

1.教学例1,掌握“找次品”的多样方法

(1)出示例1,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

(2)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

(3)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图示。

平 1 1次(可能)

5(1、1、1、1、1) 2次 5(2、2、1)

不平 2(1、1) 2次(一定)

(4)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一瓶一瓶地称,还可以两瓶两瓶地称。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图示来帮助我们思考。

2.教学例2,归纳“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创设情境,出示例2

小零件自述:我是一个小零件,我的长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只是重一点点,别人叫我“破坏大王”。把我装在机器上,机器可能会瘫痪,把我装在飞机上,飞机可能会坠毁。哈哈,你们找不到我吧!

在9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师:次品的危害真大!我们生活中存在一些这样的次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们找出来。

(3)小组合作。合作要求:①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分组分析(1、1、1、1、1、1、1、1、1),(2、2、2、2、1),(3、3、3),(4、4、1)这四种情况;②小组分工:两个同学摆学具,两个同学画图示③讨论交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4) 指名汇报,展示操作过程。

(5)观察发现

3.从10、11个待测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

师:是否所有“找次品”的问题中,都可以将物品平均分成三份呢?(不是)

对,有的数能平均分成3份,如:6、9、12、27等。但有的数却不能平均分成3份,如10、11等。 那又该怎么分呢?

4.总结“找次品”的最优方法。(1)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2)出示儿歌,读一读:一个次品在其中, 知道次品重或轻。3的倍数分3份, 不能均分相差一。 放入天平称一称, 次品立即现原形。

(三)应用策略,巩固提高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12

一、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 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尽量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听到、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带入课堂,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而信息技术的超时间、空间的虚拟现实功能, 可以模拟现实教学中不可能出现的虚拟生活情境,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 很容易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或个体经验、感受联系起来, 在“活”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

如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例2的知识重点是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说是十分陌生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小明家来了客人, 妈妈买了几个西瓜。小明直犯愁:怎么都是西瓜?客人想吃苹果怎么办?”接着又问:“小明该怎样换呢?以重量相等进行交换是一种好方法, 也很有趣, 今天我们就在活动中学习有趣的‘换’。”这样, 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正面迁移到了教学目标中, 初步显示了数学“换”的思想, 达到从问题入手,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引导学生在已有信息中去探究结果的目的。接下来, 教师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概念: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的插图1, 并提出问题:“要用这个西瓜换等重的苹果, 必须知道这个西瓜的重量, 猜一猜它大约重多少千克。”此时课件演示西瓜和等量的砝码在天平上保持平衡。然后老师提问:“观察一下, 你能够想到什么?”同时出示画面, 指导学生观察得到:, 再提问:这个西瓜可换回多少个这样的苹果?这样,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对西瓜的估算到天平中的平衡, 加深了学生对等重“换”的印象, 又从苹果与西瓜的代换中得出等量代换的方法。当教学目标达到一定要求后, 又及时把“代换”由重量迁移到价值代换,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拓展了对“换”的进一步了解, 使学生了解不同物品按一定规则是可以互换的。最后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让学生明确曹冲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等量代换, 拓展了这种数学思想的应用范围, 突出了它的使用价值。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信息技术来上课, 学生的热情会比常规的数学课堂要高出很多。根据不同的指令, 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的工作, 可以性地前进、后退, 也可以联想性跳转、链接。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 影音同步, 多姿多彩。这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能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呆板, 而是妙趣横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激发起来, 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 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则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善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声像同步的情境, 悦耳动听的音乐, 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自主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过程,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简化了教学过程, 加快了教学节奏, 把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中能保持着积极的思维和思考状态, 使他们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如《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的“巧妙搭配”:通过课件出示两件上衣, 三件下装的画面, 问:有几种穿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拖动上衣和下装进行搭配, 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 学生很快就想出了几种方案。这样就更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 突破了难点, 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优化了教学过程, 丰富了教学形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上一篇:温暖冬季的正能量下一篇:营销研究的特征